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精品歷史小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4W

精品歷史小論文【新版多篇】

歷史小論文 篇一

從三皇五帝至如今,中國曆經無數榮辱興衰,中國人民也飽受身心的煎熬。

不論是唐、宋、元,中國的經濟、科學都位於當時世界的前列。可自從明中到清末中國一蹶不振。可見明、清二朝對於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起着位高權重的作用。其中清朝政府的統治,對於中國的落後有一種不可推卸責任。

首先明清朝的科舉制度對於人才的開發起着較大的阻力。“八股文”對於清朝文人學士起着較大的阻力。“八股文”對於明清朝文人學士的思想起了一定的阻礙。它像一個牢籠,將文人的思想拘束於一個範圍內,將原本胸懷大志,可以成龍的學子們,套上了鏈索,使他們的文學才華不可展現的淋漓盡致發揮出來。其次,“文字獄”也為中國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損失,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事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另外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在剛開始時起過一定的自衞作用。可是,當時西方國家發展速度飛快,逐漸超過中國,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的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使中國走向落後趨勢。

清朝從剛開始,“只留頭,不留髮”的統治到了最後的滅亡,這是值得他們反思的。當年,清朝剛入關時十分英勇。騎、射、打、獵都是他們的強項,可到後來他們一味的不務正業,奢移成性,最終釀成了清政府的衰亡,毀滅。

從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到亡國之皇溥儀,中國曆經了無數的榮辱興衰,什麼割地賠款,火燒圓明園,這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恥辱,在中國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不褪色的陰影。

歷史小論文 篇二

西周的分封制度和世襲制度使得世襲貴族永遠在政權的中心,西周的宗法制確保了世襲貴族的利益,這是一種以父系血緣關係為準繩的“遺產(包括統治權力、財富、封地)繼承法。”世襲貴族一代代牢牢把握着政權。

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情況才得以改變。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以及秦國的商鞅變法,其中以商鞅變法最為徹底。

《史記》記載商鞅變法,“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即依軍功大小定貴族身份之高低。該規定沉重打擊了奴隸主舊貴族,因而,招致了世襲貴族的怨恨。“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商鞅後被車裂,但商鞅的新法卻一直執行下去,幫助秦統一六國。秦統一後採用皇帝制、郡縣制,高度的中央集權,此時,世襲貴族主宰政權的時代已經基本結束。

而在秦末期的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可見在當時世襲制度已經被進一步削弱;楚漢戰爭最終劉邦勝出,而劉邦的身份地位很低,表明了春秋戰國以來的貴族政治行將結束。漢初的皇帝和大臣,大都來自社會的下層,形成漢初布衣將相的局面,它標誌着春秋以來統治集團的更新大體完成。官職不能世襲,而貴族對政權的影響漸漸削弱,在漢末,越來越多的大地主階級活躍在政治舞台上,掌控着政權,世襲貴族也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在漢及其後的兩千年裏,世襲貴族雖然還一直存在着,但是他們卻大多遠離政權中心,除了個別的對政權有較大的影響,卻再也談不上什麼主宰了。

歷史小論文 篇三

中國的歷史上有多少位名人,他們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寫出多少動人心絃的“心聲”。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經過了多少風風雨雨,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三字經》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但至今為止還未探索出這本書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昇華個人思想,讓你在體味韻律的同時,獲得並體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義以及人的內心世界。“人之初,性本善;”用語言來傳遞內心的情感,其實細細的品味這些句子,何嘗不就是真理呢?《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一直流傳到我們這二十一世紀。總就是中華民族之氣勢,澆灌我們每一寸綠草。中華民族之強悍,無一離不開歷史的前進。中華民族之強盛,永遠就是我們最為自豪的地方。

中國就就是一部史書,任憑風雨的擊打,任憑心中的怨恨,任憑刀槍的碰撞,它也依然在我們心中佇立,它也依然抵住“寒冷‘與“誘惑”一直抵達它想要到的地方。捧一股清泉,浸透明日的夢想,彷彿生的火焰,燃盡昔日的光芒。灑一線生機,承託古今的輝煌,恰似沉默千年後驀然地回首。唱一曲永恆,縈繞夢想的翅膀,宛如未來的餓光芒刺穿黑夜的黃昏。中國的國學就是一曲永遠也譜寫不完的詩歌。

歷史小論文 篇四

已是幾度春秋,歲月的車輪無情地碾過,歷史中的所有的功過是非已經淡卻在人們的腦海,封塵的歲月,永不泯滅的是道德的光輝與祖國的發展。

中國那鮮豔的五星紅旗是由革命戰士們的鮮血灑制而成的。歷史中,無數的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才譜寫的那麼偉大的史詩。又有多少人能夠回想當年聯繫現在為祖國作出一份貢獻。一個人出生並非有着天生的才華,成為所謂的天才,擁有着與生俱來的勇氣,成為所謂的勇士,他們所經歷的磨難是一般人無法想象到得。這又是每個偉人的必經之路,即使離開一切都組成了現在的新中國。

你也許會問我為何會提到歷史,因為我知道今日的輝煌是由歷史中的偉大人物譜寫而成的。隨着國家的快速發展,現代科技已經越來越發達。登月球、舉辦奧運會、環宇宙已從昔日的夢想化為現實。家家户户用上電器已不是問題了。老百姓可以在法律的保護下,快快樂樂地生活:學生們可以在學校裏,看騰飛的白鴿,看高揚的國旗,學習着書中和生活中的知識;中年:可以找一份安心的工作,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做一個誠實、善良、知法守法的人;老年:可以再晚輩的尊重下,安享晚年。

多麼美好的生活,我想每一個人都希望社會團結,那麼未來怎麼樣?不但需要我們來憧憬,還需要我們來盡一份力,即使一個人的力量那麼微弱,但是,只要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人多力量大,保留這一切就很容易變成現實。繁華的街道,絢麗的霓虹燈,高大挺拔的樹木這隻要大家攜手就可以成為未來,只要大家出一份力:每人節約一度電,全國13億人就能節約13億度電;每人節約一滴水,全國13億人就能幫助一個缺水地區;每人節約1元錢,全國13億人就能救助多少失學兒童。

其實,未來並不需要我們憧憬,只需13億人的中國心來感化世界,感化夢想,未來就不是夢想,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

歷史小論文 篇五

光陰倒轉,恍惚之間我來到了那一天。

莽莽烏江印着如血的殘陽,一如你身上滴下的錚錚鐵水,那立拔山河的氣魄隨激流滾滾而去。

你是一個令我心痛的悲劇,雖然不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悽美,卻是獨具一格的悲壯,天地之間好不蒼涼,千百年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你譜下詩篇,如果你聽得到那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麼你會慚愧嗎?

你是一代英才,但卻從不願從頭再來,你以為大丈夫就要無敵於天下,永立於不敗之地,你以為東山再起會讓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你錯了,錯得很離譜,離譜到根本不配做一個統領大半江山的霸王,只能永遠成為一個為後人留下遐想的神話,再也不能像雄鷹一樣傲視天下了。

你不會知道卧薪嚐膽後的甜美,結局使你註定成為一個為後人“景仰”的懦夫,榮辱成敗,不在一念之間,若當年的一切可以從來,我相信你能夠力挽狂瀾,其實並不是天要敗你,是你敗了你自己,或許這也是你最好的結局,歷史終究是歷史,你已經成為了過去。

你的愛與恨都隨着江水奔騰遠去了,如果你的靈魂真得還會有來世,我願化作你騎乘的駿馬,隨你殺敵而去。

哎,可歷史誰又能更改……

悲——哉——,項羽!項羽,悲——哉——!

對歷史人物的瞭如指掌才能寫出具有深厚歷史底藴的佳作來,小作者平時對項羽資料的收集整理讓他在寫作時有了豐富的材料,全文以“悲”的基調來貫穿,悲哉,項羽躍然紙上!

八年級歷史小論文 篇六

八年級歷史小論文

國中的時候,我不喜歡學歷史,就像聽天書一樣,每節課都昏昏欲睡。我一直不明我們學歷史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知道那些我們還沒出生就發生的事情呢?

時間,地點,時間,過程,領導人,結果和影響,評價——這就是歷史。我不知道歷史在發生的時候是偶然的還是被人安排好的,但是我知道我們學習它的時候,是被安排好的。就連評價都是安靜的躺在那裏,等你去背它。

我上國中的時候我們的歷史是開卷考試。我基本每次都做不完,時間過去一大半的時候我在奮力翻書找選擇題的答案。可恨的是,我乾乾淨淨的書上居然總是找不到答案。

和老爸看電視的時候,看到電視上説一些歷史人物的時候,我總是問老爸,這是誰呀。老爸每次都説一句話:“你歷史怎麼學的?”

是啊,我也很鬱悶呢!我歷史怎麼學的?

前兩天班裏舉行了一次辯論會,辯題是“李鴻章到底是著名的外交家還是晚清的。賣國賊”。這個題目是我們班自己選的,當時還有關於慈禧太后和曾國藩的,可是慈禧太后被否決了,曾國藩又不感興趣。

其實我當時已經很喜歡學歷史了,這要歸功於我們的歷史老師。雖然高中也是先學鴉片戰爭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歷史在那位歷史老師的講述中,就活起來了,雖然我還是記不住那些基本的東西,可是我開始對歷史感興趣了。我想歷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把當時的社會描畫的生靈活現,這不僅僅現象的反映,也是在發展着中國的文化。

可是我沒有參加辯論,因為,在我心中,李鴻章不是作為個人被載入史冊的,而是但是整個的社會。並且無論在你眼中李鴻章不論是賣國賊還是外交家,那些都已是百年前的事。我們不應該再追究誰對誰錯,歷史不會因為大多數人怎麼想就被改寫,就能重來。李鴻章不論做過什麼,放在那個時代裏都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要做的是瞭解,感知和通過對他的學習來完善自己。

歷史不僅僅是李鴻章。

我想説的是,歷史在演變的過程中,是按照人類、社會、自然的發展規律成形的。我們應該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

在每個人的心中,對每一段歷史的認識是不同的,不要把自己的當作唯一正確的,然後和意見不同的人爭的面紅耳赤,也不要拘泥於課本對歷史的評價,要知道課本的人也夾雜了他們對歷史的認識。

歷史小論文參考 篇七

歷史小論文參考

論文題目: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與當代價值

商鞅,又名衞鞅,是戰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成功的改革家之一。他主張以法家思想治國,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讓積貧積弱的秦國發生了質的改變,也為最終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基礎。

一、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許多國家為增強實力,先後掀起了各式各樣的變法運動,而商鞅變法是其中最徹底、最有成效,也是政令延續最持久的一個。它的成功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一)深度迎合了統治階層的政治需求。

變法之前,秦國在戰國七雄中實力較弱,“六國卑秦,不與之盟”。秦孝公即位後,決心奮發圖強,改變落後面貌。衞鞅聞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監求見孝公。①留下了“四見商鞅”的美談。商鞅變法深度迎合了秦孝公“變法求強”的政治意圖,所有法令都圍繞“富國強兵”展開,為秦國“圖霸”服務。君臣二人及變法集團之間形成了很高的政治默契,雖然變法遇到很大阻力,但是最終還是贏得了勝利。能取得秦孝公的肯定與支持,是商鞅變法順利推進的重要前提。

(二)變法內容體現了“富國強兵”的發展旋律。

商鞅變法是較為典型的“戰時變法”,受社會及政治環境的影響非常明顯。當時各國征伐不斷,“富國強兵”是主旋律,商鞅變法的《強秦九論》都是為增強國力、提高競爭力服務的。

1. 鼓勵農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在農業經濟佔絕對主體地位的奴隸制時代,“國富”與否直接取決於農業生產力的強弱,農業既是民生根本,更是戰略保障。因此,商鞅變法的首要目標就是促進農業生產。第一,廢井田、開阡陌 , 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耕者有其田,這是對奴隸制度的根本性顛覆,也極大激發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土地私有制的誕生還促進了土地資源的整合優化,擴大了生產規模,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第二,獎勵農耕,讓農民多納公糧以獲得爵位,是國家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勞動的一種高度認同。第三,確立新的賦税體系,調整不同行業、不同羣體的課税種類及額度,特別是降低農民的賦税,突出“重農”導向。廢除苛捐雜税 , 實現藏富於民。第四,統一度量衡,不僅打通了經濟、文化的壁壘,而且促進了區域融合,對統一大勢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

2. 獎勵軍功 , 打造強悍的軍事帝國。強大的軍力不僅是保境安民的基礎,更是稱霸列國的資本,軍功爵制的改革也自然成為商鞅變法最關鍵的拼圖,其核心便是“利祿官爵摶出於兵”。

商君為法於秦,戰斬首一者,賜爵一級。②秦國子民無論家世顯赫,還是出身布衣,要想加官進爵、獲得封賞,就必須多立軍功。新法給了普通百姓擺脱社會底層的途徑,將百姓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聯繫在了一起。變法後的秦國,軍士之驍勇、軍力之強悍是山東諸國無法比擬的。同時嚴禁私鬥,有效遏制了內耗,營造出積極向上、一致對外的氛圍。

3. 推行郡縣制和户籍改革,有效穩定社會秩序。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將地方管轄權徹底收歸中央,讓法令直達地方。其次,改革户籍,規定所有居民都要進行登記,並實行連坐法,強制百姓相互監督,提升違法成本。上述政策的核心是增強社會生產力、規範社會秩序,為“富國強兵”的整體戰略服務。

(三)依靠誠信和鐵腕維護變法權威。

商鞅變法觸動了奴隸主和舊貴族的根本利益,必然遇到極大的政治阻力。為使變法順利推進,商鞅主要從兩個方面維護變法。

1. 取得民眾的信任支持。變法從徙木立信開始,變法集團的思路很明確,僅憑變法集團的力量,不足取得對反對勢力的壓倒性優勢。因此將徙木立信作為變法的一種政治宣傳,立信於民、立足於民,讓民眾參與,更使其遵從,自下而上地守法護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鐵腕刑治反對勢力。無論變法決心多麼堅定,民眾信心多麼大,反對勢力都會為自身利益奮力一搏。“於是太子犯法。

衞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師公孫賈。” 變法集團為維護新法的絕對權威,毅然處置了公子虔和太子傅公孫賈,破除了“刑不上大夫”的鐵律,給了反對勢力以致命打擊。無論是反對勢力還是普通民眾,都認識到了變法已不可逆,變法最大障礙得以清除。

(四)順應瞭解放生產力的歷史潮流。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春秋戰國時期,正是中國從奴隸社會邁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階段,秦國統一天下,成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商鞅變法功不可沒。它使勞動力得到了充分釋放,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新興的地主階級掌握了社會的主要財富,登上歷史舞台。商鞅變法造就的嶄新秦國,其優勢對於山東諸強而言是全方位的,經濟、軍事、政治體系煥然一新,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列國征伐中游刃有餘,立於不敗。商鞅變法不僅重新劃分了實力格局,也對後世秦國曆代君王的統治打下了深刻的政治烙印。雖然帝國驟然而起,又驟然坍塌,但是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的步伐已然不可逆轉。可以説,商鞅變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其順應了歷史潮流,滿足瞭解放生產力的需要。既是時代造就了商鞅變法,也是商鞅變法引領了時代變革,書寫出戰國曆史乃至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商鞅變法給“依法治國”帶來的啟示。

商鞅變法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雖然時過境遷,但是其對當今社會的發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啟示和借鑑意義。尤其是在推進“依法治國”層面,我們仍能夠從商鞅變法中汲取精髓,深化依法治國戰略。

(一)依法治國必須贏得人民羣眾的擁護。

商鞅變法成功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得到了統治階層的支持,同時也得到了最底層民眾的響應。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統治者和國家的基礎合二為一。因此,依法治國的`總體方略和具體措施必須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羣眾的支持和擁護。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資本主義之所以未能夠完成拯救中國的重任,就是由於其沒有發動羣眾力量,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因而被人民所拋棄。

歷史在不斷證明,凡是滿足人民利益的,得到人民支持的,就能蓬勃發展,凡是與人民意願相違背的,不被人民所接受的,就要被歷史裁汰。新常態下,依法治國也要堅持羣眾路線,保護人民的既得利益,更要發展人民的長遠利益,使廣大羣眾成為法制建設的堅實基礎,才能使依法治國發揮強大的作用,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發展目標。

(二)依法治國必須明確法治體系的核心。

商鞅變法是戰時變法,核心是“富國強兵”,重點突出,主題明確。雖然當時的法令在當下已意義不大,但是變法的精髓其實我們,法治建設的關鍵在於抓住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相對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因此,法治建設的重要主題就是大力發展經濟,鞏固物質基礎。

當然,我國所面臨的發展矛盾絕不僅限於經濟發展一個方面,醫療、教育、科技等領域的發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如醫患關係緊張、教育資源不平衡、養老體系不完善等。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依靠法治,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使社會發展真正駛上平穩高速的運行軌道。亦如商鞅變法一般,所有措施都圍繞“富國強兵”的核心展開。我國法治體系必須為國家發展服務,為最大程度地滿足人民利益服務,為實現“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服務。

(三)依法治國必須保障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

縱觀建國之後的法治建設歷程,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卻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執法不嚴和違法成本相對較低。從中央反腐的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執法權力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現象依然存在。

這給依法治國提出了一個嚴峻課題。依法治國,法才是治國的最重要標準,任何單位和個人絕不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

執法必嚴,需要解決好兩個“端口”,一是在執法的頂端決不允許“以權代法”和“以言代法”等情況的出現,不能夠以個人或個別羣體的意志代替法律意志;二是在執法的底端決不允許“中梗阻”和“權力尋租”等情況的出現,要將對執法的監督覆蓋到每個環節。此外,還必須完善違法必究的懲戒體系。一是加強對社會違法行為的懲治,建立公正公平的法制環境;二是加強對執法主體違法行為的懲治,要使執法源頭得到淨化,打造廉政的政府形象;三是加強輿論引導,充分披露對違法行為的打擊過程和懲處結果,如商鞅刑治貴族一樣,使廣大羣眾信服,更要使其遵從。

(四)依法治國必須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我國經濟已不再適用兩千年前農業至上的簡單模式,而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體系。要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結果的優化,就必須發揮法治的保障作用。

我國已經初步構築起經濟健康運行的法律框架,但是還許多不足之處尚待改進。在這一進程中,必須始終堅持法律的主導地位,即便法律規定會有相對滯後的情況出現,也應在法律修改和補充的環節加以完善,而不應以過多的主觀干預掣肘經濟發展,這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也是發展生產力的根本要求。

歷史小論文 篇八

絲絲纏足月歸高,瑤池傍影,朱顏美人笑。後逐華裳容顏老,傾城所笑成枯寥,望得堇色當年好,淚落殘衫所跡消,街寒婦人笑,街旁行人,婦人淚盡行人嘲。

我寫一首《蝶戀花》的景象,是古時的女子所處的玩物地位。而纏足,這種風俗,便在其中具有很強的説明性。男人喜歡女子的纖纖姿態,於是隋湯帝的某位妃子“別出心裁”地用布強行阻止腳的發育,使之脱臼變形,如此走起路來即有“弱柳扶風”的樣子。

於是這纏足,便在民間流傳開來。母親為了女兒的未來,能夠攀上大户,只得狠心為其纏足。孩子的哭聲,母親含淚的撫慰,一時間流滿了整個國土。雖然如此,但這種惡習卻從未消停過。

難道女子生存的意義,就在於成為男人閒暇的玩物?固然不是如此。古有武則天登基皇位,花木蘭替父從軍,都體現出女子柔弱之外的剛強。可這些例子畢竟只在少數。

而形成女子即玩物這種觀念的原因,便在於女人自我貶低,自認是弱者,才會到那男人妻妾成羣不為過,女子不守貞操則該死的場面。女人們想盡方法討好男人,只是為了可以生存。而自己卻不能讀書,不能像男人一樣從事商業,養活自己。甚至一度被稱作是“紅顏禍水”。亡國之事亦有,先有妹喜亡夏,後有妲己亡商。但在古人口中罵的卻只是女子,怎曾未想過這些國王都是些殘暴庸碌的昏君?

論語中有:“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一語潑盡世代女子。而如今,破除了封建,破除了纏足,曾經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子,亦在時代變遷中有了尊嚴。這便是解釋為何古代女子如此當人玩物的原因,因為她們不曾維護自己,不曾承認自己,自居弱者的位子,才會被時代的塵埃所埋沒。

一篇寫罷,只有再度翻開一本本積滿灰的書時,才能再回首那些歷史塵埃中那些被污穢湮沒的紅顏,體會她們那種存在於封建時代的哀怨吧。

精選歷史小論文彙總 篇九

:國中歷史有效學習研究

歷史學科在會考的分數比例上佔得很少。學生歷史學習普遍主動性差,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僅侷限滿足於上課被動聽老師授課,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國中的歷史知識多而繁雜,國中學生難免有“繁多、雜亂、易忘”的感歎,認為學習歷史是一種負擔。學生們心理自我安慰現象就越來越嚴重,懶惰、頹廢、自暴自棄。如何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才能達到有效學習。

如今教學方式越來越無法讓學生們鞏固心神努力學習,課程的教育問題彷彿完全跟不上學生們的腳步,而學生們對於學習的態度也越來越感到枯乏無味,伴隨21世紀社會發展的步伐不斷前進,而生活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學生們原本懷着積極進取的心態都隨着時間慢慢給淹沒了。而學生們對學習態度問題也是引起了教師們的注意,大多數教師都知道學生們對於學習態度低下的問題,無非就是一些“哎!讀書那麼苦那麼累,現在是21世紀啊,隨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了,幹嘛還要那麼辛苦的讀書呢?”這大部分都是如今學生們心中的心聲,從而課堂卻成了學生們過日子的憑藉。 學生們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來越嚴重,懶惰、頹廢、自暴自棄。

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實踐、體驗,養成學生蒐集史料、提取信息、解決問題、成果交流的習慣,並將這些習慣落實於學生歷史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歷史探究合作性學習恰好適應了新教改的要求。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

新課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和諧發展”。興趣是成功的起點,也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在短短40分鐘一堂歷史課上,如何最大程度地體現這樣的教學理念,這就對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我研究國中歷史有效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通過本課題研究,使學生自己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和訣竅,讓學生共同參與到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組織能力。使學生領悟到成功的喜悦,學會學習、實踐、創造,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使學生能健康全面的發展。讓國中學生既能對歷史非常的感興趣,同時又能在非常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好歷史知識,充滿自信的面對國中歷史會考。教師本人通過課題研究可以更加系統地提高歷史教育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新課程的視野》, 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教師對歷史知識進行梳理形成知識結構。有了結構,中心、重點一目瞭然,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學生的學習過程可變被動為主動,就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一)、分析研究不同層次學生歷史的學習行為、學習現象和學習效果。

(二)、研究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活動的策略以及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活動的方式。

(三)、影響學生有效學習活動的因素分析。通過觀察、調查和個案分析法,瞭解學生在學生活動中參與學習的表現、學習的興趣和態度、學習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響學生有效學習活動的因素。

(四)、加強歷史學法指導和研究,找尋攻克歷史知識難記的堡壘,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針對影響學生有效學習活動的因素和低效或無效學生學習活動的表現,採用行動研究法,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操作策略。

(一)、問卷調查法:進行有目的的年級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結果,明確以下問題:怎樣的學習活動是有效的?怎樣的教師教學活動是有效的?怎樣的學生學習活動是有效的?

(二)、個案分析法:對典型的學生個體,詳細地描述個案,反映其研究前後的發展變化情況。瞭解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學習的表現、學習的興趣和態度、學習的主要方式等,分析影響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原因、影響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原因、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學習方式。

(三)、行動研究法: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不斷總結,改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使之更適應學生的學習,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要求老師以自身的教學實踐為出發點,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髮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以改進自身的課堂教學實踐。

(四)、經驗總結法:在學習和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結合調查分析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及時彙總形成成果。

本課題研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6月)

(1)準確界定研究內容,這是課題研究的前提和關鍵。

(2)廣泛收集資料學習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等方面的文獻資料進行系統學習。

(3)擬定課題實施操作方案制定研究計劃,形成實施方案。

(4)通過調查問卷,幫助學生弄清楚在學習歷史知識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對歷史學習過程中的現狀有所瞭解並找尋對策。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體實施。

(2)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調整方案。

(3)定期開展專題性研究,制定有效的課堂教學,指導學生掌握知識。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12月)

(1)繼續開展行動研究,不斷總結和收集資料。檢測成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2)收集資料,健全資料。

(3)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研究工作報告以及有關論文。

(一)、整理學習筆記,撰寫“國中歷史有效學習研究”相關的論文和各種報告。

(二)、編寫歷史有效學習的時間研究報告和課題研究中的典型課例教案。

(三)、形成結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