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05W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多篇)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當今時代,隨着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的傳遞和交換越來越頻繁,人類迎來了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也深受影響。藉助於現代技術,不僅教學手段得到了創新,教學方法也得以改進,教學內容也大為豐富。因此,新時代的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掌握相應的技術,以便為歷史教學服務。

關鍵詞:大數據;高中歷史;興趣

近年來,隨着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教育領域。這種技術的極大進步,不僅直接改變了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而且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大致如下:

一、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黑板、粉筆是最主要的教學工具,教師的口頭講解是最主要的教學方式,這種黑板、粉筆加老師的教學手段較為原始單一。整個教學活動,往往是教師居於絕對主動地位,而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地位。教學手段的單一加之教學內容的枯燥無味,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儘管許多老師都在努力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效果並不盡如人意。自從信息技術普及之後,教學手段得到了極大改善,學生的興趣問題也有了很大改觀。

就以《孔子與老子》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將孔子、老子的圖片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在孔子、老子生活的時期,世界各國還誕生了哪些思想家。通過這樣簡單的介紹,讓學生對這個時代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在製作多媒體的時候,教師要將孔子的思想與老子的思想進行對比,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孔子與老子思想的不同之處,又方便了學生的記憶。可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將枯燥無味的歷史知識變得有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歷史課的學習效率。

二、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進

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於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改進。由於多媒體可以展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取代了教師的板書,也在相當程度上取代了教師的講授,從而使教師節省下大量的時間。這樣,教師就有機會從一個單純的講授者轉變為一個學習的指導者,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來進行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由此,便可以實現師生地位的轉變,讓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就成為課堂的主體。

同時,藉助於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使用更多新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比如,以《新航路的開闢》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地圖動態演示法、表格歸納法使學生對新航路開闢的過程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通過利用多媒體,可以將理論知識更為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這種新的教學環境下,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開始湧現出來,如,合作學習法、探索式學習法等。這些教學方法的湧現,都在相當程度上得益於大數據。

三、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

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歷史教學內容不應該僅僅侷限於教科書,而是要以教科書內容為基礎,適當引進一些教科書之外的內容。但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此前對於教材的拓展和補充並不多。現在,隨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查找提煉相關的教學內容,將這些新的教學內容引入到教學課件中,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

以《大一統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將長城、秦始皇陵兵馬俑、阿房宮等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後引入本節的新課。教師也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加入同時期世界其他國家的相關圖文介紹,在講解完教科書的內容之後,可以引導學生看一看在這一時期世界其他各國的發展形勢。如此,既可以讓學生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又能對相關歷史時期的世界大勢有一個宏觀把握。

目前,信息技術發展速度驚人,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歷史專業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只有熟練地掌握了相應的信息技術,才能有效地創新教學手段,全面改進教學方法,真正拓展學生的視野,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艾音紅。高中新課程教學中歷史素養的培養[A]。第五屆中國教育技術裝備論壇獲獎論文集:中[C],2014.

[2]王毓高,石莉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J]。改革與開放,2012(02)。

[3]張荷。運用“友善用腦”理念,創設高中歷史課堂的導入設計[A]。2013·學術前沿論叢——中國夢:教育變革與人的素質提升:下[C],2013.

當前高中歷史評價體系的現狀 篇二

(一)目標統一性評價

所謂目標同一性評價就是給予每個學生樹立同樣的學習目標,建立同樣的目標體系。並鼓勵學生向着統一的目標發展,忽視人本身存在客觀差異性的事實。違背了新課程標準人才培養多元化的要求。高中生一般接近成年階段,對外界的事物以及思維都有着獨立的見解。他們多有自己的思想及主見。假設,教師設立統一的目標評價體系,自然會迫使他們統一價值觀、統一發展方向、統一目標。自然會有學生被迫使放棄自己的原始目標,甚至打消他們自身全面發展的積極性。

(二)過程同一性評價

當前很多教師,在進行學生過程評價時,大多數是建立統一的學習模式、統一的教學模式。這種評價體系自然違背了人們自身差異性的特點。學生出身不同、教育不同。那麼,存在接受能力、認知能力及思維能力各不同的現象也就十分正常。那麼,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對每個學生的評價標準一樣,自然會導致很多學生接受能力不足,學習自信心受挫。從而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

(三)結果統一性評價

結果一致性評價不僅出現在高中歷史課堂評價中,也是當前基礎教育共同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的將盡力投入到班級的升學率、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卻忽視了學生的自身發展。這種結果性的評價體系必然會嚴重違背當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阻礙自身多元化的發展,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違背了綜合素質化人才的培養戰略,又回到了傳統的應試教育機制下的“考試機器”培養模式。

高中歷史小論文 篇三

摘 要:

近年來,隨着大學聯考歷史論文題型的頻繁出現,歷史論文作業已成為中學歷史教學評價方式中的研究熱點之一。歷史論文作業的沿革充分體現了教學評價從重視知識向重視能力及歷史思維的培養轉變過程,以及從標準型向開放型的發展過程。但在作業的設計與評價方面仍有許多不足,值得我們深思。

關鍵詞:

歷史寫作;作業設計;作業評價

自2001年在北京大學聯考歷史卷中推出小論文題型以後,歷史寫作題以其能夠有效考查學生歷史學科素養、考查思維能力綜合運用、助推課程改革及其保持區分度等優勢,逐漸受到考試命題者的賞識青睞,並逐步成為越來越多省份歷史大學聯考的亮麗風景線。為應對大學聯考歷史寫作題,老師們開始在平時的作業中進行歷史論文寫作的訓練。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設計歷史論文寫作題、如何指導學生撰寫歷史論文,成為當前歷史教育中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試對這一問題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筆者最近從有關材料上獲取了一道美國中學歷史作業題:關於奴隸問題的短文。

1。作業介紹:完成一篇字數500—600個單詞的短文,這篇短文要以兩本關於奴隸問題的書為基礎,其結構是以高中最常用的五段落格式來表達。這兩本關於奴隸問題的書分別是:

(1)To Be a s1ave,by Ju1ius Lester。

(2)The Narrative of the 1ife of Frederick Doug1ass,by Frederick Doug1ass

你可以從下列四個主題中選擇其一作為你的主題

(1)奴隸制度無論是在體力上還是精神上都是殘酷的;

(2)奴隸制度是非人性的;

(3)奴隸主受到奴隸制度的消極影響;

(4)奴隸是比奴隸主更好的人。

2。作業要求

引言段:

(1)引言段要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並且貫徹主題(3分);

(2)引言段要用正確的陳述語句(3分)。

短文主體:

(3)每個段落用正確的相關主題句開頭(9分);

(4)第一段需要三個論據來支持你的主題句,這三個論據必須合乎邏輯,完整並直接與主題句相關(6分);

(5)第二段需要三個論據來支持你的主題句,這三個論據必須合乎邏輯,完整並直接與主題句相關(6分);

(6)第三段需要三個論據來支持你的主題句,這三個論據必須合乎邏輯,完整並直接與主題句相關(6分)。

結束段:

(7)最後一段以另外一種方式重述你的主題並結束全文(3分)。

3、質量及語法要求:

(8)沒有任何錯別詞(3分);

(9)正確地引用支持你論點的信息(2分);

(10)所有句子都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説,每一個句子都不需要重新改寫(5分);

(11)把引用文獻放在正確的頁碼上(2分);

(12)正確利用兩本小説,每本小説至少引用三次(2分)。總分:50分。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中對歷史習作是這樣闡述的:“撰寫歷史習作是體現探究性學習成果的內容之一,也是歷史學習評價的方式。通過撰寫歷史習作,重點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等。”

[1]歷史作業是歷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檢測、反饋、提升、發展的作用。歷史習作作為一種歷史作業類型,伴隨着大學聯考歷史論文熱,教育者的研究也見多起來。鄭連生老師指出歷史論文的寫作要注意選題切入口要小、閲讀廣博、取材精實、批改時宜面對面。

[2](P68)北京特級教師曹家驁指出撰寫歷史論文題目要注意審題,確立標題,推敲論點,組織材料。

[3](P65—66)張樹生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開展歷史論文教學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於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和培養綜合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學風;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P42—43)歷史論文的教學需要老師設計情境、提供材料並且給予一定的指導,給學生寫作空間,並恰當評價給予適時反饋。現有的研究成果一部分主要集中對歷史論文題型的撰寫及教學指導進行探索,另一部分則主要是對歷史大學聯考小論文題目的命制特點及解題技巧進行探究,對歷史論文作業的設計與評價的論述不多。

高中歷史小論文 篇四

一、打造閲讀課堂,把握知識脈絡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打造“閲讀”這一環節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閲讀時間,對於學生的在歷史知識方面的大略瞭解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閲讀教材的方式梳理課文知識脈絡,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建立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從而為提高學習效率和加深知識印象奠定基礎。第一,引導學生進行“目錄閲讀”,讓學生在標題閲讀中梳理歷史知識。閲讀能力不僅體現在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還體現在學生可以通過閲讀豐富知識內容,累積知識經驗加深對歷史事件的串聯效果。在歷史教材中的目錄不僅可以體現出題目之間的內在聯繫,對於引導學生把握答題知識框架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該讓學生經過閲讀經驗“學會閲讀”,善於分析章節之間的聯繫和因果,從而在宏觀上發現歷史發展的重要引導點。例如,在目錄中第一節的內容是“新文化運動”、第二節的內容是“五四運動”、第三節的內容是“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髮現其中隱藏的規律,從而達到閲讀的目的。第二,增添“任務閲讀”的課堂環節,讓學生帶着疑問促進有效的閲讀。傳統的歷史教學課堂知識一味的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在被動式的學習中容易產生厭倦、消極的學習氛圍,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豐富學生的閲讀方式,利用多樣教學的手段促進閲讀能力的發展。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課堂閲讀前可以先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知識的閲讀過程中找到對答案,這種“任務法”的設計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促進學生的閲讀總結能力。

二、豐富課堂閲讀環節,提升學生閲讀能力

教師要促進學生的閲讀能力的有效發展,首先要合理設計歷史課堂,創造讓學生樂於閲讀的環境,其次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手段豐富學生的閲讀,讓學生通過各種學習方式增加閲讀量,最後教師應該通過學生的進步和變化制定更加適合學生教學計劃,從而為全面提升學生閲讀能力而努力。第一,創造閲讀環境,促進多樣閲讀方式並行的高中歷史課堂。傳統的歷史課堂場地只是侷限在教室內,學生面對有限的資料和教材內容無法實現拓展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習的場地定期換成圖書館閲覽室、計算機機房等,讓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查閲資料、豐富歷史文化知識,可以在閲讀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閲讀能力發展。閲讀的環境是促進學生實現高效閲讀的基本內容,多樣閲讀的方式對於學生閲讀能力的有效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改變以往的老舊、固定式的傳統課堂是讓學生改變學習觀念重視閲讀能力發展的重要手段。第二,組織小組合作閲讀,實現互相閲讀交流,促進學生閲讀思想的多樣化。合作學習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不僅深入到高中課堂,教師可以將這種學習方式引進到培養學生閲讀能力的課堂中,學生之間通過合作閲讀的方式互相交流閲讀的心得,不僅可以增添學生對於閲讀的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加深閲讀內容的理解,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的閲讀感悟發現自己在閲讀過程中忽視的內容。閲讀能力的發展不僅需要通過學生自身通過對閲讀內容的感悟和積累,閲讀環節的交流也可以增加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瞭解知識內容,通過閲讀產生的多樣化思想是讓學生促進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教師要鼓勵學生對閲讀感悟的抒發,讓學生在交流中成長,在發展閲讀能力的同時鍛鍊表達能力的發展。

三、總結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促進學生閲讀能力的過程表明,教師只有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和學習能力制定適合學生的發展計劃,通過優化課堂結構內容實現閲讀課堂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和進步。教師應該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通過學生實際閲讀能力的發展情況,結合制定的相關目標計劃打造適合學生髮展的高效課堂,讓學生喜歡閲讀、樂於閲讀,從而實現現階段對於培養學生的全面高素質發展的人才目標。

高中歷史小論文 篇五

【摘要】真正的`素質教育和三維教學目標是一個長期效應,有利於學生良好心態的形成,真正的成人成才,才是我們教育必須堅持、不懈追求、孜孜奮鬥的方向;而活躍課堂氣氛在高中歷史的素質教育和三維教學目標中亦為重要,因為高中學生較之於國小國中學生更具有理解能力、鑑賞能力。與老師之間更能進行語言、思想、情感的溝通。更需要課堂的活躍性和幽默感,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升學生的激情、激情比方法更重要。所以改變古板式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注重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提高教學質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 素質教育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首先,精闢開講,先聲奪人。“文如看山不喜平”一種新奇巧妙、引人人勝的課堂導入能使學生一上課就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準備心理之中,很快就能集中全部的情感、意志於學習新課上。因此,教師應精心組織導入,或巧設疑問,或以情動人,或結合時事……通過不同的方式巧妙、自然地引導學生進入渴望獲取知識的境界,讓學生在積極的學習狀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知識,提高能力。其次,求新求異,不斷創新;歷史是一幅有血有肉,豐富感人的畫卷,但大部分的學生不愛學習歷史,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還是由於歷史課堂教學不盡人意,缺乏趣味性;為此,我大膽探索,力求在“新”、“異”上創出特色來。最後,營造情景,以情求趣。恰當合適的語言會很快將學生引入思辨的天地,趣味橫生的語言會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幽默風趣的語言會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思考;教師應該用語言魅力征服學生、感染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喜學、樂學,陶醉在歷史學習中,感受歷史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

二、重實踐和觀查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用於感化我們的同學構建今天的和諧社會,需要我們以博大的胸懷、寬容的心去融化別人的錯誤,那不是放縱而是原諒,在潛移默化中改正別人的錯誤。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譚嗣同那“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周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都是最好的三觀教育的材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而揚起三觀教育的激情。學習歷史要與現實相結合,做到社會化實用化。經世致用為現實服務學習歷史關注社會,既關注社會實際問題,又關注大學聯考熱點、難點問題;從古代的毀林開荒到今天的退耕還林到今天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從清朝前期的閉關鎖國到今天的改革開放,從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闢到今天的全球一體化和地球村。都要以史為鑑不要重蹈覆轍,從歷史的悲劇中去領會和總結今天的我們該做什麼怎麼做,以加快社會發展。讓學生學以致用,從成就感和責任感中去增加興趣。

三、在探索中活躍課堂氣氛

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刻板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探索,參與知識的形式過程,少灌輸、多活動。通過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觀察、思考、做做,議議等過程中盡情地、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即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講解,自己去小結,不僅激活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更使學生學會學習。波利曾説,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因此,我努力創設條件,讓學生自己發現探求新知。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索,找到了一些方法,學生情緒高漲,都為自己是一個發現者而激動、驕傲,學習氣氛熱烈而活躍。課堂教學,如果只是教師講、學生聽,則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思維就趨於呆板,那麼在課堂上何不嘗試讓學生講、老師聽呢?不僅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而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説話能力。基於這種思想,對於一些適宜學生講的教材內容,可充分讓學生探索道理,講思考方法。這樣教學學生探索有激情,討論的比較方法超出了書上列舉的範圍,且印象深刻。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有深度,更有創新度。

四、運用圖片、實物、模型等,直觀展示

教師在講授歷史時,必須運用多種手段再現歷史,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掌握難以記憶的歷史知識。運用圖片、實物。模型、投影等直觀材料的展示與解説,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他們更容易接受知識;也可以把較複雜的問題簡明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學生易於理解;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歷史敍述的是過去的社會生活的現象,教師的敍述無論怎樣形象生動,如果學生沒有視覺上的感受,就會印象不深。藉助直觀教具,幫助再現歷史現象,就顯得十分重要。實物和模型不僅能形象地反映出歷史的真實情況,而且是許多重要歷史知識的直接來源,在歷史研究中和歷史教學中有很高的價值。圖片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它可以把歷史的資料展示給學生,通過感觀的刺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與想象,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最後,高中歷史具有信息量大、思維量大、理論性強的特點,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內容豐富而複雜,貼近現實生活,素來是歷史研究的活躍領域,給中學歷史教學提供了新的資料,也出了許多難題。如何教好訓中歷史是一個艱苦的探索課題,我也每個高中歷史教師的責任。這需要我們教師有較強的理論功力,但我相信,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中歷史教學一定能迎來一個新明天!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 篇六

隨着近年來我國現代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工作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先進的技術引進課堂,並且也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此種背景下人們也對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有了全新的認識。在當前社會發展中,信息技術不僅能對人們的生活帶來影響,同時對教學帶來的積極作用也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本文就將以高中的歷史教學展開研究,進一步探討怎樣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對高中歷史教學進行優化,希望對廣大教學工作者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現代信息技術對歷史教學的作用

(一)對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歷史學科的教育往往是藉助課本和黑板,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種背景下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到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就十分必要。

信息技術可以對當前的教學現狀進行轉變,也就是在課堂中有效的藉助多媒體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更直觀和準確地掌握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充分記憶所學的歷史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藉助視頻或是圖片等多媒體設備,將歷史情境進行再現,讓學生在瞭解歷史事實的過程中還能在腦海中形成直觀的畫面,還原歷史。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能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將有效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對歷史教學中的難點進行突破。

在對一般歷史現象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歷史事件中的內容和意義對學生們來説不僅僅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對現代信息進行應用也能方便教師對歷史事件中的要點環節進行展示,從而讓學生產生更為直觀的記憶。

之後教師還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對相關知識要點進行比較,幫助學生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這對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記憶也有着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二、對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優化的對策

隨着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入,傳統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信息技術作為當代科學技術的主要產物,不僅應該在生產和生活中得到充分利用,還應該被合理地應用在教學環節中,因此將這項技術合理應用到高中歷史課堂中也顯得十分必要。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

在歷史課堂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比如多媒體技術,使其能更好地發揮出積極作用。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要求教師也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利用,放映一些和課程知識相關的影片或是資料,從而藉助其直觀性對學生的視覺和感覺進行衝擊。同時這種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更真實地感受歷史,對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有着十分重要的幫助。

比如教師在對“戊戌變法”這一環節進行講述的過程中,為了更真實地感受改革派與頑固派之間的對立,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以辯論的形式對兩種對立思想進行表達,模擬當時的歷史場景,並在課堂中播放關於戊戌變法的資料和視頻,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有效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刻理解。

(二)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轉變傳統教學方式。

隨着近年來我國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開展,這一理念在高中教學上也有了越來越深刻的體現。在高中的歷史教學環節中,對傳統教育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制定更符合當前學生髮展的教學目標,和社會發展趨勢有着很強的一致性。現代信息技術是科學技術和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的重要產物,所以將其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之中,對實現歷史課程改革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需要廣大高中歷史教師對其理念有着準確地掌握,確保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此外,廣大教師還需要對現代信息技術設備的使用方法進行準確掌握,通過這種方式對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更有效的豐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識,幫助學生養成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念,全面提升其歷史素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是當前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更需要對這一理念和技術有着更全面的認識,幫助學生對歷史能力進行提升。高中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中最為關鍵的組成環節,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關鍵部分。因此這也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在教學中進行探索與創新,不斷髮展和掌握更多有效的教育指導方法,從而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升歷史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 篇七

自從新課程改革開始實施以來,全國教育系統的日常教學發生着巨大的變化。新課程改革注重發現如何對學生的素質進行培養的方法,而不是傳統應試的死記硬背,因此要求學校和教師應更新過去一成不變的教學理念,調整師生的各自定位,轉變過去死板且激發不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這些要求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改革過程中尤為突出。本文從新課改的意義及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影響、高中歷史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新課改要求下如何對高中歷史教學進行改進與創新等幾個方面討論了在新課程改革中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改變,從而增強高中歷史的教學效果與成果。

一、新課改的意義及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影響

1.新課改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讓學生改變過去的只會學不會用的狀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卻又不失個性的發展。然而,真正涉及到如何推進新課程改革,則是需要學校及教師甚至全社會都要深刻思考和積極參與的事情。作為在新課改中起重要作用的教師,應注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探索能夠開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2.新課改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影響。

新課改從課程結構、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等方面來講都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不同,它要求學生均衡全面的發展,有主動參與和主動學習的慾望,這一點對於高中歷史教學來講尤其重要。高中歷史課程通過對歷史重大事件及人物的發展等方面展示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它注重對人文文化的普及,這些知識對於高中生來説接受起來並不容易。新課程改革根據歷史學科自身的特點,堅持歷史知識的時代性和基礎性,並注重發掘社會發展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歷史知識,並主動探索歷史原貌和歷史發展。

二、高中歷史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形式單一,學生無學習興趣。

人文學科都有文字多且趣味性小的特點,高中歷史也不例外。傳統教學中教師在台上滔滔不絕的講解,學生坐在台下被動的灌輸,為了應付考試突擊死記硬背,考試過後可能就忘得一乾二淨。這種教學模式單一且枯燥,根本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歷史學科作為副科地位得不到重視。

傳統教學中由於考試的原因,大多數師生都認為沒有必要花大心思在副科上,於是就出現歷史教學課時少、學生學習興趣小、臨試前死記硬背等現象,甚至由於教師的不夠重視產生專業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這些現象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沒有真正地接納歷史知識,不具備認識歷史現象及規律,從而塑造自己歷史觀唸的能力。

3.教師與學生間的關係死板,學生學習熱情不高。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被學生視為高高在上的形象,課堂形式也只是教師講授學生聽,學生大多不敢説、不敢做、甚至不敢想,教學氣氛死板且較為壓抑,師生關係並不平等,也不和諧,導致學生學習熱情降低。

4.評價體系不完善。

傳統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大多隻是採用考試的方式,這種形式如果頻率過高則易引起學生的厭煩,導致有牴觸情緒後失去學習熱情,但是考試較少又不能達到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的目的。

三、新課改要求下如何對高中歷史教學進行改進和創新

1.豐富課堂形式,提高學生參與性。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應當改變以往單一的課堂形式,使教授過程形式多樣化、豐富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高中歷史學科的地位與作用。

歷史學作為人類對以往積累的經驗及智慧的研究的一門學科,對人們人文素養的薰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適量的歷史課時,提高對歷史學科的重視對師生來講都是必要的,學習歷史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要從歷史這面“鏡子”中總結學習什麼是正確的。

3.調整師生關係,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改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種教育理念促進師生關係向着平等、民主的方向發展。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勇於發問和討論並得出結論,創造和諧的師生關係。

4.建立豐富且有效的評價體系。

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所以運用單一的評價形式並不能體現學生學習的效果,應當重視綜合評價。眼光不可拘泥於學習成績,而是應對學生的探索過程、日常的發展、階段性的進步等都進行評價,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學習發展的軌跡,從而進行自我評價與改善。總之,新課程的頒佈和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了原有的教學標準,形式不再狹隘於單一的課堂。學校和教師應該樹立學生的主體位置,完善新課改要求下建立相應的教學體系的目標,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增強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效果。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 篇八

1.對話教學在歷史課堂運用的不足之處

傳統的教學觀念是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附庸,基本都是老師在陳述知識,同學們被迫的理解和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接受知識的質量、接受知識的速度都相對較小,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當中添加了新的教學方法,即對話交流。但是,儘管在融入對話教學之後教師的觀念有所改變,進行一些對話交流,可總體上説,教師仍然是主導者,同學們的自主性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甚至都不知道該説些什麼,該怎麼説,對話的含金量明顯不夠。經過筆者探討分析,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1對話內容寬泛,沒有針對性

開展對話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針對於教材上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溝通和探討,學生各抒己見,根據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談談他們的看法和態度。進而全面瞭解到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而且在對話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經驗,鍛鍊同學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探索精神和學習熱情,這對於學生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很深遠的意義。但是同時也要注意,因為把握不好內容的方向就很容易產生偏差,如果對話內容沒有針對性,或是泛泛而談,偏離教學軌道或者籠統概括沒有內容,變成了聊天活動,那麼,這就失去了對話教學的真正意義了。

1.2對多媒體過分依賴導致對話教學沒有全面展開

隨着信息技術發展及計算機的普及,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將圖片和聲音整合到一起幫助同學們加深理解的方式深受教師青睞,多媒體教學以其方便快捷、易於表達的特點,迅速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這對傳統教學是有很大程度的完善和補充,但是利用到對話教學之中就會發現,過度的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會使得學生將注意力大都投放課件的內容上,注重多媒體的播放,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對話教學中來。而且多媒體上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侷限了學生的思維,也干擾了對話教學的質量。

2.關於構建高效有序的高中歷史對話教學的建議

構建高效有序的教學環境,是當前歷史課堂的首要任務。只有老師和學生之間和諧有效的溝通,才能幫助學生逐步加強和完善學習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成績和學習效率。所以要在對話教學模式積極肯定的基礎上,批判的繼承和發展,彌補它的不足之處,促進歷史教育事業的不斷的完善和發展。本人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進的策略。

2.1教師統籌全局,把握教學目標

對話教學具有很強的自主性,這就難免出現偏離主題的現象,儘管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但是畢竟和課堂內容無關,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也是不被允許的。這就需要老師首先對課堂進度和內容有個深度的理解,選擇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對話話題在課堂中提出來。及時通過對話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必要時要進行思路的調整,通過適當提問、旁敲側擊等方式,及時糾正和提示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回到教學主題上來。運用啟發式教學的方式,根據教學內容,展開師生探討、學生反思、雙向提問等方式的對話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深度解讀歷史,豐富學生們對話的內涵,將對話教學有聲有色地進行下去。

2.2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當前高中課堂廣泛採用的輔助教學的方法,但是在對話教學中切忌不能以多媒體教學為主,這樣就本末倒置,使學生的思維方式被侷限了。一定要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恰當好處地激發學生的對話情緒。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內容適當地播放一些相關的影片和歷史資料等進行鋪墊,輔助同學們理解,加深記憶;也可以適當的播放一些輕音樂,渲染當時的歷史環境,也烘托出和諧的對話氛圍。巧妙設置出學生感興趣的對話,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討論的習慣,提高高中歷史的學習質量。

3.結語

對話之後老師要進行總結和評價,讓對話迴歸教學。篩選出有價值的對話內容給予積極的肯定,巧用暗示、提問等方式搭橋引路引導學生繼續深入探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優化成果;針對存在問題的對話,要委婉的加以指正,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思維軌道;至於那些和課堂內沒有很大關係的對話,就以詼諧幽默的方式一帶而過,以免影響學生對話的積極性。對話教學還在不斷的深化和發展,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構建高校有序的高中歷史對壞教學,是所有師生共同的心願和目標。

高中歷史教學科學評價原則建議 篇九

(一)元認知評價

所謂的元認知評價實質上就是自弗拉維爾(Flevell)於1976年在其《認知發展》一書中提出的,其本質目的就是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覺察、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與自我調節的認知方式。這種評價體系可以很好地符合學生自身實際,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智力發展都有着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就要做好學生的元認知能力的評價,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調節的學習方法。例如學習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課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對於夏、商、西周的政治熟悉程度進行了解,然後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瞭解自我的學習不足。然後教師抓緊的引導,建立表格對比、強化概念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

(二)發展性評價

所謂發展性評價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認知發展的評價。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等特點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我們知道,每個學生出身不同、家庭教育環境不同、社會教育不同,存在客觀上的認知能力差距也就不足為奇。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符合學生的自身實際。例如,學習第二十六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時,這就對學生平時對於國際新聞的關注要求很高。很多學生家庭環境不同、愛好不同,有的甚至不知道什麼叫世界多極化概念。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讓學生分組進行關於世界多極化的信息收集。也可以設立“關於世界多極化出現的好與壞”進行一場自主的辯論賽。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多元化評價

所謂多元化評價就是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多種考核標準,告別傳統的唯成績論的評價標準。從學生價值觀、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等等方面進行評價考核,促進學生自身全面發展。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鍛鍊學生的歷史認知能力和用歷史的角度分析現有的問題。然後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出規劃並和同學分享。引發自我的歷史思考,拓展自我的歷史思維及知識面。這不僅符合當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且符合社會對綜合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