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生產管理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17K

生產管理論文(新版多篇)

生產環境 篇一

生產環境是決定公司能出什麼樣的產品。一個好的生產環境不僅能夠讓員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而它還能夠為企業節省成本。

要會激發員工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態度,大道理每個人都明白,但是能做到的卻沒有幾個。車間最忌諱的是2個字“髒”、“亂”。沒有乾淨的生產環境就沒有乾淨的產品。沒有乾淨整潔的生產環境就留不住人。沒有不好的員工, 只有不會管理的管理人員。沒有端正的工作心態,就永遠都不會有進步的一天。沒有危機,就沒有轉機。但有了危機,就一定要知道沒有技巧和方法,就會弄巧成拙。

竟可能的留住老職工。老職工忠心,踏實,經驗足。新員工有人帶。環境清爽,正確引導,開心上班,不鬧情緒,高效生產。公開,透明,獎罰分明有助於提升生產員工對工作本質的熱情。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環境?我們需要一個健康工作環境,一個乾淨的生產車間,需要一種氣氛。這個氣氛需要營造,這種氣氛是愉悦的、健康的、和睦的、團結的、相互的、能夠尊重彼此的利益,能夠為他人着想、願意付出的。這是車間管理人員與員工的互動。説的直白一點,就是我們盡最大化的努力,為公司創造價值。保質保量或超額完成任務。

生產管理論文 篇二

一、營林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建設速度落後

總體來看,我國的營林的建設速度相對還是落後的,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對營林建設沒有高度關注,目前,基地建設的落慢,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林業經濟的發展需求,我國林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由於資金和技術投入的不足,存在利用效率低、加工工藝落後和利用數量不足等問題。行業體系直接影響了營林生產管理的水平,所以當務之急是完善營林建設的體制,制定有效的行業規範,保障生產管理工作有一個穩定的平台和依靠。

2、營林地的自然條件

目前,我國營林種植地點的地表狀況不同,很多地方種植環境惡劣,導致苗木成活率下降,地表高低不平,保水能力差,苗木生長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甚至種植地還有瓦塊、磚頭,殘莖,土壤中伴有雜質,使得苗木的生長過程不穩定。另外,土質的低下也影響苗木對肥料的吸收,難以保證足夠的營養供給,環境因素制約了營林的建設質量。

3、苗木的培育和管理存在問題

營林建設中,我們對於苗木的管理還不是很全面,損耗和栽種的實際投入量遠遠高於計劃的投入量,使苗木的成本提高,經濟因素抑制了營林建設的發展面積。對於苗木的培育管理,我國十分緊缺專業型的培育人才,當前,我國的工作羣體水平偏低,不能科學的維護苗木的生長,基礎因素抑制了營林建設的發展速度。

4、人工林的營造

人工林的營造與市場需要失調,人工林缺乏定向培育的長遠打算,在造、用中結合不緊密,在營林生產中缺乏商業價值的考慮,營林生產的木材原料供應將面臨危機。

5、管理缺乏協調性

目前,我國的營林管理工作還不是很到位,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性還有待提高,對於營林的建設,要從管理者到實際操作者都重視本職工作,相互之間緊密配合,才能最大力度的建設好營林綠地。

二、改革營林生產體制,在實踐環節中強化管理職能

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的提升,能充分保證營林生產在培育森林的儲備資源,並且積極推動營林生產管理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推動林區經濟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所以必須充分認識到在實踐環節解決營林生產的重要性。目前,營林生產管理機構已經由原來多家管理改變為營林生產投資公司及分公司分層統一管理的體制,營林生產的投資公司已經成為營林生產資金投入的主體。營林生產的有償投資、聯營合作造林或租賃山場造林全部由營林生產投資公司代表與產權單位簽訂協議。

三、營林生產與林業資源的利用,要在實踐環節中強化

加強營林生產對林業資源利用有着非常現實的意義,其重要性主要是從林業資源的產權功能上表現出來的。林業資源產權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對產權主體的激勵、約束和對林業資源配置優化方面。由於林業資源產權關係實質上是一種利益關係,在物質利益的驅動下,林業資源產權的所有者必然要發揮林業資源產權的作用,希望在實現林業資源產權主體物質利益時可以有效避免林業資源的浪費。儘管產權未必會使產權主體最優地利用林業資源,但是產權可以激勵主體利用林業資源的積極。

四、加強進行林業產業結構優化

林業產業結構追求的一種最優狀態就是達到林業產業結構的優化,這是一種在林區提高經濟效益、提高生態效益和社會最優效益的目標下,達到林業各產業和諧發展的狀態。目前,森林資源的稀缺性與經濟社會發展對木材的剛性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鋭,在這樣的形勢下,林業產業應謀求與自然環境的平衡發展,林業部門應該在利用資源的同時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資源基礎,密切關注經濟活動造成的負面生態環境後果,多層次開發、利用營林生產的用地。

五、市場經濟發展與營林生產的關係

市場經濟發展與營林生產的發展不僅包括傳統的林木種植業,還包含經濟林的培育業等新型產業。營林生產體系要想達到森林資源總量的豐富,營林生產單位面積產出率高,就必須加大對營林生產的投入力度及市場化運作機制的建立健全,擴大森林資源培育規模,滿足國內對工業原料需求。充分利用營林生產中隊種植野生植物、養殖野生動物,提高林地的利用率還要採取措施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者建立特色的營林生產基地和花卉基地。在生態環境脆弱區域加大造林力度,是保障生態公益林的採伐促進營林生產的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六、實踐環節中提高生產管理能力的建議

1、注重林苗基地建設,關注苗種培育工作

我國農業的發展是比較發達的,其根本原因是我們選擇了許多優秀的品種,優勝劣汰,不斷的對品種進行甄選。對於營林建設工作也一樣要從基礎做起,加強林苗基地的建設,給建設人員培育優良苗種創造一個良好的平台。首先,我們應該對林苗基地的佈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選擇合適的環境,結合實際需求。

2、學習良好的技術,科學化管理

樹木的種植和管理都是營林的工作人員完成的,工作地點相對都很偏僻,條件艱苦。這就需要工作人員要有良好的專業技術,能夠獨立完成工作,建議可以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如果地區偏遠,利用網絡進行遠程的學習,一定要不斷強化科技的管理手段,只依靠經驗完成工作,是不能長遠發展的,不斷的融合新的管理方法,對知識理解運用,營林的建設人員才能掌握好林木的生長狀態,維護林木健康,為林業建設鞏固基礎。

3、注重營林建設中苗木維護的管理

在營林建設中,主體要素就是苗木的栽種和管理,以往的工作者,大多憑藉着自己的經驗,以及簡單的樹木管理能力就進入崗位,但是,對於苗木真正的維護技術掌握的並不多,導致了一些苗木後期維護不到位,苗木出現病態、死亡等。綜上所述,我們要結合科技,提高苗木的管理技術。在苗木管理上我們進步的空間還很大,時代的變革,建設速度加快,我們要適應新的社會狀態,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用科技化的手段來提高對苗木的管理。苗木生長土壤的檢測、肥料的配給、種類特徵分析、以及期間病蟲害的防治,都可以通過科學的管理手段培育出更好的苗木。我們要認知到,以科學作為一個平台,盡最大能力為我國的營林建設保駕護航。

七、結語

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使我們在經濟建設的同時,大力進行綠色生態環境的建設,這也是我們在夯實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上必須堅持的內容。不斷的提高營林管理能力,以保證整體綠化工程的質量,良好的生產管理手段推動營林建設的腳步,為綠色生態產業打下基礎,樹立有效的行業規範,改善技術手段,融合科技化、規範化的執行理念,有針對性的提出管理政策,以促進我國營林建設的發展。

生產現場品質管理論文 篇三

[摘要]法律制度對於我國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合理的法律制度對食品安全具有引導、規範、支持和推進的作用。但是,我國現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還存在缺陷,可以從制定專門法、修改某些現行法和進行法律清理等三個方面進行完善。

[關鍵詞]食品安全 監督管理

一、法律制度對於我國食品安全的意義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的生存之本,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其安全性對人類的健康又更重要。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法律保證食品的安全,是人們必須思考的問題之一。近年來,我國爆發了許多食品安全方面的事故,如食品安全標準與奶製品等事件。大大影響了國人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也暴露了我們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欠缺與不足。

二、食品安全相關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食品安全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卻仍然存在某些方面的問題,比如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總的來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食品安全法律責任的相關規定不詳細。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包括《食品衞生法》、《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保健食品標識規定》、《保健食品批准證書》、《進口保健食品批准證書》等20多部。已經初步建立了以《食品安全法》為主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但配套的法律、法規仍需完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為例,其中第八十四條、八十五條、八十六條、九十一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的罰款金額為“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該規定會導致在實際的執法活動中,執法人員有較大的自由裁決空間,處罰的自由裁量度過大。

(2)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不完善。

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效的信息披露機制。雖然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情權,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受利益的驅使,企業往往對消費者隱瞞某些對其生產經營不利的信息。(2)食品安全知識普及。大多數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形成維護權益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公眾對食品質量認證標誌等基本知識瞭解不夠,對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及嚴重後果認識不夠。(3)責任追究機制。由於監督管理體制上存在多頭監管、職責不明等缺陷,由此經常會發生監管失職、執法不力的情況。

(3)執法部門運作效率低。

我們國食品衞生安全監管主體單位有:衞生部、食品安全委員會、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農業部、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等等,各監管部門之間信息不共享。某一執法活動涉及其他部門時,其他相關部門會因為怕受牽連或利益受損,也會害怕引起重複執法的嫌疑而退縮,不參加聯合執法。

(4)政府責任規範缺失

政府是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主體,其職權和職責是不可分割且不能獨立存在的統一整體。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時,作為弱勢羣體的消費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因為政府是最值得老百姓信賴的正義與公正的代表。可是,當我們翻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時,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對政府權力的規定和對政府承擔義務的忽視。正是因為法律對政府責任規定的缺失,政府在沒有履行或者沒有適當履行職責的情況下,消費者也就沒有辦法要求政府承擔其應該承擔的責任,其合法權益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保障。

(5)舉證責任倒置,消費者權益難以保證

涉及食品安全的消費者權益訴訟案件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而依據《食品安全法》之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消費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時,首先要證明買賣關係的存在,其次還要證明損害結果的存在及其程度與生產者、銷售者的侵權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證明買賣關係存在的直接、主要依據就是銷售者出具的銷售票據,而在現實生活中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往往得不到購貨單據,這些現實的以及未提到的客觀因素的存在阻礙了消費者伸張正義、維護權益之路。

(6)處罰力度不夠,威懾力度不強

《食品安全法》有關懲罰性賠償的規定突破了以往補償性的民事賠償模式,是立法的進步。但10倍賠償金的規定處罰力度仍然不夠。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嚴重危害了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這與危害財產權的違法行為相比具有本質區別,且生命權大於財產權的理念眾所周知,所以,法律必須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制裁力度,而且處罰力度應當大於對危害財產權利行為的處罰。

三、我國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完善的主要建議

健全和完善的法律體系對為保障我國食品安全的作用是尤為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為提高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應加強的工作。

(1)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建設。

首先,完善和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科學界定《食品衞生法》、《產品質量法》、《農產品質量管理條例》等等法律和法規之間的關係,要以我國實際情況樹立起以《食品衞生法》為根本核心,其他法律法規為框架的合理有效的法律體系。其次,建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目前,應重點解決管理權過於分散的問題,完善食品的監督和問責制度,使其工作中做到有法可必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的保障機制。

(2)理清各執法部門的權限與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四條明確規定食品安全分段監管的體制,其進一步明確劃分了各相關部門的職責權限,有利於各部門的聯合執法,從而進一步達到對食品的有效監督管理

(3)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責任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條、八十五條、八十六條明文規定對違反食品安全法的生產經營者做出“沒收違法所得”。但事實上很難確定“違法所得”的具體數額,應對此作出修改和進一步的完善。

(4)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應重點加強以下幾面的工作:第一,完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修訂工作;第二,提高採標步伐,加強標準創新工作機制;第三,從食品衞生安全標準的提高和的完善來確保我國食品衞生安全法律體系的不斷成熟和規範。

(5)人民羣眾參與監管。

首先,建設各行業行會。應鼓勵食品企業和相關人員建立行業協會;其次,提高全民食品衞生安全方面的意識。應該嚴抓行業協會的資格評估和食品安全宣傳。

目前,國際社會對食品監管提出了全新理念,即“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性監管體制。這一理念的要求就是對食品安全實施系統、連續的監管。為適應這一要求,不少國家已經或者正在減少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探索由少數部門負責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並且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國的食品安全管理職能分散在多個職能部門,部門之間沒有形成食品安全管理的合力,不能適應食品安全形勢發展的需要。此外,就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食品消費種類主要以鮮活農產品為主,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源頭污染,農業部門在食品監管上的作用越來越凸現。筆者建議:精簡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門,由農業部門牽頭負責食品安全的日常監管。

(6)強制出具購貨憑證,強化經營者義務

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時,理應同時向消費者提供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這是保障消費者權益和正常交易秩序的條件,也是經營者應該承擔的義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可見,在消費者不索要的情況下,經營者並沒有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強制義務。而且在消費者索要但經營者拒不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情況下,對於如何追究經營者的責任,法律並沒有做出規定,最終的結果便是,法律不規定便奈何不了經營者,法律規定形同虛設。因此,應該在《食品安全法》中強制規定經營者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義務,並在“法律責任”一章中明確規定不提供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7)提高賠償額度,加大處罰力度

《食品安全法》所規定的懲罰性賠償金是以價款為標準來設定的。所謂價款,是指消費者購買食品時支付的貨幣數額。現實生活中有些食品價格不高、消費者購買食品時支付的價款也不多,但卻發生了嚴重的食品安全事故,比如2010年南京小龍蝦洗蝦粉事件,如果按照價款十倍來計算懲罰性賠償金的話,這點罰款與經濟利潤相比,在商家的眼裏根本算不上什麼,無法對商家的行為有所約束。因此,筆者建議,將懲罰性賠償金的數額提高,根據實際造成的損害來確定。

四、結語

當前,我國食品市場的秩序混亂,局面沒有徹底扭轉,各種違法行為十分嚴重,特別是重大食品衞生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整頓和規範食品市場秩序勢在必行,一方面要保持高壓態勢,持續開展專項活動,另一方面加強社會道德和誠信度的建設。只有讓違法經營者及時得到法律制裁,才能避免由制度漏洞和執法缺失造成的遺憾,從而才能建立起一個穩定發展的法治話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生產管理論文 篇四

摘要:本文對製造型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在生產車間現場管理重要性方面、製造型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改善方法方面、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在動態環境下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保證體系構建方面、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市場導向方面、企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方面、加強生產車間現場管理促進安全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方面進行了簡單的分析。隨着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增強,尤其在當今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生產車間現場管理越發顯得尤為重要,它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生產車間現場管理應被引起高度的注視。

關鍵詞:現場管理重要性及改善方法;現場管理執行力;市場導向:以人為本及降低成本:

製造型企業生產車間的現場管理是製造型企業生產管理的核心,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生產車間是企業的利潤中心和成本管理中心,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關係到企業能否盈利,它是企業能否得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金的重要基礎,故此生產車間現場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要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持續挖掘內部潛力,樹立競爭優勢的關鍵管理途徑,就必須將目光投到企業的生產車間現場管理中來。

一、製造型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含義及重要性

(一)現場和現場管理的含義

1、所謂現場,就是指企業為顧客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和服務以及與顧客交流的地方、現場為企業創造出附加值,是企業活動最活躍的地方。

(1)、現場管理就是設置目標、編制實施計劃,充分地利用人、物、設備等物資去實現既定的目標。

(2)、企業要及時為顧客提供質量好的產品,當然,好的產品和服務還應具備價格的競爭力,滿足顧客的價格要求,這就需要企業不斷的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與現場管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2、生產車間現場管理是現代企業生產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運用科學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對生產車間現場的各種要素進行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的動態過程。企業的管理活動同人的生命活動是一樣的,投入的資源可以看成是人的骨骼,消化系統,大腦等,結果就是輸出。

(二)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重要性

1、企業管理活動中,無論在資金、人員、設備哪一個方面出現問題都會給生產帶來困難。在開始時也許還不是那麼嚴重,但是隨着生產進程,問題就會變得越來越突出,直至生產出現停頓,從而使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陷於癱瘓。企業生產的主要活動都是在生產車間現場完成的,以下幾個方面就體現其重要性:

(1)、生產車間現場能直接創造效益。車間現場是產品開發和生產的場所,企業要降低生產成本、按期將產品交付給顧客,以及產品質量要達到顧客期望的要求,這一切都要在車間現場實現,企業也正是從車間現場獲得產品的附加值而得以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

(2)、生產車間現場能提供大量的信息。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間接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實的,要想獲得準確的第一手材料,只有到車間現場去做深入細緻的調查瞭解。

(3)、生產車間現場是問題萌芽產生的場所。生產車間現場是企業活動的第一線,無論什麼問題,都是直接來自車間現場,出現問題時如不及時採取對應的措施,放任自流而任其發展,向着好的方向發展的概率要比向壞的方向發展的概率要小得多。

(4)、生產車間現場最能反映出員工思想動態。人是有感情、有思維的,一個人所做的不一定是他認為是最理想、最順心的工作,如果他感到不稱心,心裏就可能彆扭而意氣用事。這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會反映到他的工作上,都是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產品和生產效率。

二、製造型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改善方法

(一)如何改善生產車間現場管理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以銷定產,這是一項基本性的改革,要改善企業的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必定要使其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

1、企業要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走向市場、適應市場、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中心,把加強企業生產管理貫穿於改革、改組、改造的始終,以人為本,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技術創新並舉,在實踐中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科學的生產車間管理體系。

2、建立有效的生產車間管理者和操作者激勵與約束機制,取消國有企業的行政級別,改革管理者選拔聘任制度,將以前企業生產管理者任命制改為擇優聘任制,理順國有企業的黨政、人事關係。建立國家對國有企業生產管理者能力和業績的評價、考核和獎懲制度,建立國家對國有企業生產車間管理者的職業管理體系。

3、企業生產車間應充分重視人才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培訓、使用、選拔、獎懲、監督等環節的企業生產人才開發系統。堅持以人為中心,改革傳統的管理方式,努力建立起真正能夠充分調動生產管理者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並將持續培訓人才,提高一線職工素質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二)改善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方法

在企業生產管理中明確提出優化生產車間現場管理,是我國企業近年來在管理理論和實踐中倡導的一種新的管理理念,是企業生產管理髮展到相對高級階段的需要,也是企業不斷提高效益、增強競爭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執行5S從而達到提高整體工作質量的目的。

1、5S的含義

所謂5S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來源於日本的5S理論,是日本工業大發展時期的產物。日本企業界始終認為: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整齊清潔的工作環境是減少浪費、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產品不良率的最重要的基礎工程。由此便興起了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素養(SHITSKE)這一旨在改善企業工作環境與精神風貌、增強企業體質的管理活動,按這五個詞日語羅馬拼音的第一個字母簡稱5S.

2、如何推行5S

不要片面地認為5S活動只是打掃衞生、文明創建,它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將現場打掃乾淨,而是要保證優質、低耗、高效。開展5S活動得好壞,將直接影響現場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要順利實施和推進5S,應該要循序漸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確定推行組織。這是成敗的關鍵所在,任何一項需要大面積開展的工作,都需要有專人負責組織開展,推行5S也絕不例外。

(2)制訂適合本企業的5S指導性文件。文件是企業內部的法律,有了明確的書面文件,員工才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3)培訓、宣傳。有了組織和文件,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培訓。培訓的對象是全體員工,主要內容是5S基本知識,以及5S指導性文件。宣傳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旨在從根本上提升員工的5S意識。

(4)全面執行5S.從車間到辦公室,從廠長到普通職工,都要投入到5S中來,在企業中建立一個良好的5S工作風氣。

(5)監督檢查。通過不斷監督,使5S在每位員工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並最終形成個人做事的習慣。領導的言傳身教、制度監督非常重要;一時養成的壞習慣,要花十倍的時間去改正。這一點可以和內部質量審核活動結合起來進行。

三、動態環境下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保證體系構建

(一)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概念的界定。

從管理流程的角度出發,執行是一項系統工程,任何企業決策和經營的過程都是一個循環的圓,而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又是這個圓中最為重要和關鍵的環節。關於執行及執行力的定義,理論界莫衷一是,執行戰略論、執行完成任務論、變革執行力論等,每一個觀點都試圖從不同的角度論述執行力的內涵。對於執行力目前較權威的説法是三種能力,即生產車間執行戰略的能力、不折不扣完成任務的能力,以及部門生產車間之間良好協調的能力;影響執行力的三大流程(人員流程、戰略流程和運營流程)似乎也已經成為理論界普遍認同的觀點,然而無論國內外理論或企業界對現場管理的執行力的研究卻屬空白。因此,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的內涵界定仍然需要進行充分的檢驗和論證。生產車間現場管理者更多地把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執行力理解為現場員工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的能力;現場員工則將企業的現場管理執行力理解為管理者本身的執行和完成任務的能力;其他的利益相關者則更注重對現場各個方面的系統考慮,較為關注管理的規範化與人性化的結合,並試圖找尋這兩者的最佳結合點。結合理論界對執行力的理解,動態環境條件下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執行力應定義為:通過生產

車間現場管理者發揮現場人員和組織的功效、調配各種有效資源 ,從而最大限度地執行組織戰略、完成組織任務和創造企業收益的能力。

(二)企業現場管理執行力影響因素分析

1、戰略與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

生產車間現場管理者認為企業的整體戰略並不能夠直接影響到現場作業層,對現場管理層的影響也是不太顯見的,而普遍認為企業如果制定了明晰的生產運作戰略,將真正地對現場作業及管理層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它是提升現場管理執行力的重要環節。因為,生產運作戰略是在企業總體戰略指導下而制定的職能性戰略,它通過對生產運作系統的戰略決策,改善產品生產的成本、質量、創新度、柔性、交貨期等等,以獲取長期的競爭優勢。生產運作戰略確定了產品市場及內部資源與外部市場的匹配關係,直接着眼於內部現場和外部市場的對接。因此,明晰的生產運作戰略對於提升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的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

2、人員與現場管理執行力

如果企業不具備一種科學和完善的人員流動體系,將永遠不可能發揮其潛力。人與執行力的密切程度無可厚非,人是執行的載體。對於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層面,與執行力最為密切的人員應包括生產戰略制定者、生產戰略傳導者、生產戰略執行反饋者以及他們與生產車間現場管理人員、現場作業人員之間的工作關係;同時這些人員本身的素質、能力、專業技術等都是影響現場管理執行力的重要因素。

3、現場環境與現場管理執行力

現場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兩部分,軟環境指的是員工之間的工作關係及現場工作氣氛。在生產現場,員工之間的關係是否協調將直接關係到生產效率的高低,因為一個滿腹牢騷、心情鬱悶的員工是難以生產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合格產品的,相應他的生產戰略執行力自然難以到位。硬環境包括機器設備、物料、現場佈置、温濕度等等。

4、生產車間現場運營與現場管理執行力

企業現場中存在的非正式組織必然會對現場管理執行力造成影響,有必要對現場中存在的非正式組織進行深入研究,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工作團隊來實現現場管理執行力水平的提升。扁平化組織被自然地認為是執行力提升的有效組織,扁平化組織結構是否有利於現場管理執行力的提升有待商榷。國內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多是依靠各級領導的推動來完成工作的,如果上下級之間出現執行理解偏差,各部門之間缺乏順暢的溝通渠道等,很自然地執行力將無法到位。

5、管理機制與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

(1)績效考核及監督機制

公正合理的績效考核和監督機制是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的核心,顯然有效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必然能夠給現場的執行提供動力。因為,企業的執行力是由員工的執行力決定的。只有員工積極提高自己的執行力,企業的執行力才會提高,而要想激勵員工提高執行力,企業必須建立起科學 的績效考評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以執行力為重點的薪酬和獎懲制度。因此,如何針對現場管理設置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是提升現場管理執行力的助推器。

(2)溝通和反饋機制

在制定生產戰略的會議上坦誠地溝通只是溝通的開始,要想保證最終決策能夠具體落實到每一個環節,還必須保證每一個人都瞭解整個戰略並明確自己所應擔負的職責,只有溝通才能使最基層的員工明確戰略目標,明確執行工作的起止時間,明確自己在行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確自己的新任務和職責;再通過由下往上的反饋機制--第一線員工向基層領導作出承諾和反饋,只有通過這種雙向的溝通,執行工作才能做到盡善盡美。

(3)一個執行型企業裏,不僅要求生產管理者有很高的執行能力,同時也要求每一個生產車間員工具有有效執行的能力。因為員工是最終完成工作任務的執行者。當今社會日益複雜多變, 要想提高應變能力,就要求每個人不斷地學習.對於一個企業來説,教和培訓員工是提升員工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有效提升執行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4).能崗的匹配度

能崗匹配對執行力具有重要的影響,人設崗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似乎顯得很不科學,其中似乎還存在計劃經濟人情性的考慮,對於現場管理的執行力來説,有時候在現場人員基本穩定的前提下,設崗似乎成為必需,不同的崗位需要的是不同的人。因此能崗的匹配程度自然成為現場管理執行力的重要影響因素。

6、信息化程度與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

信息能否順暢地溝通,能否透明到現場,顯然也是影響現場管理執行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信息與生產的同步化,實現生產過程的適時動態控制是生產管理人員期望達到的最佳狀態,但在企業實際操作中,這一狀態很難達到。無論是管理過程控制還是現場作業控制,信息化程度越高,執行越便利,這一 觀點得到了廣泛認可。但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信息化程度的高低與企業成本的高低成直接的負相關性。信息化程度的增加無疑加大成本開支,如何在信息化程度與成本利潤之間尋求平衡點,以求得現場管理執行力最大程度的提升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7、執行力文化與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

動態環境中,文化應該成為企業最為穩定的元素,文化的剛性是保證企業現場執行從強制走向自發的重要途徑,保證體系的研究中顯然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企業文化在現場管理中的反應就是現場員工行動的一致性,這種現場執行力來源於企業的價值觀思 想和長期形成的規範,文化是現場執行由被動向主動轉化的催化劑。現場管理的最終結果應該是形成擁有強大現場管理執行力的現場執行文化。如何從根基上培育執行力文化 並將這種文化影響延伸到現場管理中是現場管理執行力影響因素的最終落腳點。

(三)、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保證體系的構建

1、通過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 ,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動態環境下的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保證體系。該體系的構建囊括了理論 界已經形成的執行力的三大構成要素,即人員、生產戰略和運營的內容。同時,擬創建的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保證體系還兼容了一系列基於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組織功能強化、管理方系統化、各種流程改進和文化塑造等內容,使執行力在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作用得以放大,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的保證體系是一個有機的系統,體系中任何一個環節的斷裂都將影響到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的提升,就像木桶原理中的"短板原則".在我國的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實踐中,我們不能完全照搬某些國外的先進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理論或方法,不同的土壤環境造就的生存原則必然不同。在我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執行力問題,必須結合國內企業實際,從保證體系的根基着手,在打牢根基的基礎上逐步將國際先進的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理論應用 於企業實際,實現生產車間現場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企業生產車間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一)"以人為本"的具體含義及現實意義

1、"以人為本"就是企業生產車間把人當作是企業發展的最根本條件,把人才真正視為企業的無形財富。就是以人為基礎,以人為前提,以人為動力,以人為目的。在現代社會,以人為本的思想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普遍把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尺度、一種原則、一種要求,作為維護人的利益的一種需要,一種追求和目的。

2、這種理念思想內涵深刻,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把增進每個人的利益作為評價和衡量企業界的制度、規範各項發展措施的標準。對於企業來説,人的全面發展應該理解為一個整體,應該是企業對人的潛在才能的發展、對人的個性的發揮、對人的整體素質的優化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把培養具有豐富創造性的人作為企業生產車間管理理念的核心,企業員工素質的全面發展將是企業最具競爭力的因素。

其次,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把"客户價值"的概念融入企業生產管理中,正是以人為本企業文化的內容 .把"客户價值"植入每一個員工心中,以此激勵員工的創新行為,增強員工的責任心,把員工的切身利益與企業的利益、客户的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企業就會充滿活力,就會越來越體現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的價值。

(二)、倡導企業生產車間文化理念的關鍵是做到"以人為本"

提倡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是因為這樣的文化對企業生產的發展有重要的價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員工素質的全面發展和客户信譽的全面提高兩個方面。從根本上説這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增強企業搏擊市場經濟大潮能力的基礎。現代企業的員工應該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如果員工對勞動沒有任何興趣,那麼這個企業就一定沒有發展的後勁。企業員工的全面發展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每個人可以無所不能。就人的能力和技能而言,永遠不可能是絕對全面的,科技 越發展,人的分工就越細,人的特長就越明顯,企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是有個性化的人。

(三)、建議

1、塑造"以人為本"的企業生產車間文化理念,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企業生產車間架構,創造寬鬆的工作環境。為此,要合理進行工作設計,儘可能把工作安排得具有激發個人的能力,使個人在工作中得到一種滿足感和責任感,從而喜歡自己的工作。只有當工作中包含了挑戰性和責任感,自主性和發展可能性等因素時,才會對員工產生激勵。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員工的個性差別,採取各種方式激發員工的工作激情。

2、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生產車間文化,應該具有明確的企業生產價值取向。要實現這一目的,企業應注重戰略研究。在研究企業發展戰略中,首先要明確企業的生產價值取向和奮鬥目標並儘可能取得員工的理解與支持。同時,還要了解員工的個人目標,努力尋找員工目標的共同部分。在此基礎上力爭達到員工奮鬥目標與企業生產目標的最大一致和對企業生產價值取向的基本一致看法,通過交流,讓員工充分理解並知道實現個人目標應以實現企業生產總目標為基礎和前提,認識到個人命運與企業命運緊密相連的關係,營造"人人為企業,企業為人人"的文化氛圍,從而願意為企業發展壯大奉獻自己的力量。

3、以人為本的企業生產車間文化建設應遵循心理規律。第一,重視強化。我們要通過對一種行為的肯定或否定使得該行為得到重複或制止,運用強化心理機制及時表揚和獎勵與企業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和行為,及時批評和懲罰與企業精神相違背的思想和行為,使物質獎懲成為企業精神的載體,使企業精神變成可見、可感的現實因素。第二,培養認同心理。認同是指個體將自己和另一對象能融為一體,休慼與共。所以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取得全體成員的認同是十分重要的。為此,企業在制定目標時要使組織目標包含眾多的個人目標,使組織利益和個人利益密切掛鈎,並使職工正確地、深刻地感受到這種利益的一致性,真正產生對組織的認同感。同時採取各種手段激發員工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從而突出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

4、員工是創造企業財富的源泉。員工是企業產品數量、質量的生產者,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人力資源是企業最為寶貴的資源。"以人為本"的企業生產車間文化應該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文化,充分重視人才的價值,視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高於一切。企業的運作和發展,依靠的是全體員工的力量,而不單單是依靠某個人、某幾個人的能力。故企業要靠尊重和培養員工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共謀發展。

五、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市場導向

(一)企業現場管理的市場導向,按照現場的生產要素分類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是人員導向。市場競爭表面看是產品質量的競爭,實質是人員素質的較量。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及產品、設備、生產工藝條件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都要求企業必須造就一支與(本文來自博鋭鄧正紅專欄)市場相配、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技術素質一流的現代生產職工隊伍,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整體水平和工作效率,創造出優質一流的產品。

二是設備導向。企業能否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很大程度取決於自身的經濟規模。裝置設備的生產潛力往往又反映了企業的競爭實力。企業可以根據產品的現實和潛在的市場容量,以及企業在競爭環境中所處(本文來自博鋭鄧正紅專欄)的地位,決定生產裝置的更新改造,避免設備超負荷運轉,保證安穩長滿優生產,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經濟規模,增強市場抗衡能力。

三是工藝導向。產品質量是靠工序質量來保證的,如果現場哪道工序出了問題,將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甚至導致產品報廢。企業可以把"一切為了用户"這一市場觀念延伸到企業內部生產車間現場,從企業同外部用户相聯結的銷售部門到生產全過程的每個內部單位、以至每個工序,形成一條逆向的"用户導(本文來自博鋭鄧正紅專欄)向"鏈帶,把用户需求標準落實到每個內部單位和工序、崗位,並建立上下工序之間層層把關的監督網絡,確保產品各項質量指標100%的合格。

四是成本導向。根據市場中同類產品價格標準和企業產品的目標利潤,把成本控制納入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通過對生產車間現場的人、機、料、法、環、資、信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使諸要素處於最(本文來自博鋭鄧正紅專欄)佳的效率和效益發揮狀態。通過挖潛改造、技術攻關,改進車間現場工藝條件和管理方法,杜絕跑冒滴漏,不斷盤活生產資金,降低生產成本,最終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五是機制導向。把市場機制中某些運作方式引入車間現場管理,建立企業內部市場,增強全員的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按市場經濟的發展,結合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制度,規範職工行為(本文來自博鋭鄧正紅專欄).有了完備的規範制度,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就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職工就能明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按照什麼程序方法做,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要求。

(二) 正確把握市場導向,搞好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使生產車間現場與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應注意幾個問題:

1.破除舊的思維定勢,樹立全新的市場觀念。要樹立投入產出比的效益觀念,使生產車間現場管理通過對生產要素的最佳優化組合,追求"投入的最小化,產出的最大化"目標,"管理出效益"應由投入產出比(本文來自博鋭鄧正紅專欄)的"事後核算"轉變為"事前控制",把全方位的"雙增雙節"作為常抓不懈的重點。要樹立追求實際效果的有效管理觀念,做到任何生茶車間現場管理措施都有具體目標,有實施標準,有操作對象,有保證體系,有檢查考核,有明確獎懲,以效益作為最終衡量標準。

2.要堅持"兩手抓",即一手抓市場,一手抓生產車間現場。在實際工作中,有的企業忙於找市場,卻忽視了生產車間現場,出現"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在企業營銷活動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直接反映企業的素質、管理水平、(本文來自博鋭鄧正紅專欄)產品質量、信譽度和實力。因此,越是拓寬市場,越要抓好生產車間現場;越是市場看好,越要抓住生產車間現場管理不放。只有做到以市場促生產現場,以生產現場保市場,才能提高產品的生產質量及市場的競爭力。

3.在強調市場導向的同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精神、理想導向原則,建立起富有精神效應的道德規範,以及榮譽激勵等制度,建立職工參政議政、參與決策與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等民主管理制度,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勵職工上進,羣策羣力搞好現場管理。

4.在市場導向下,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核心是要實行精細生產車間管理,即從現代化大生產的規律出發,樹立科學態度,尊重客(本文來自博鋭鄧正紅專欄)觀規律,強調集約經營,嚴格各項制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搞好生產現場管理,努力做到"生產精耕細作,經營精打細算,管理精雕細刻,技術精益求精".

5.要做好車間現場超前決策管理。超前是一個時間概念,是相對於市場需求變化而言的。在充分運用投資決策權和經營決策權的基礎上,不僅要求決策超前,而且必須有超前的科技開發和超前的生產車間現場管理來保證超前決策的實現。生產現場超前決策管理,在於營銷現場要善於捕捉和抓住有利的市場時機,根(本文來自博鋭鄧正紅專欄)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宏觀戰略,從發揮自己的優勢出發,優選產品,瞄準市場空檔,用快速引進消化技術(或自己開發的先進技術)和嚴格而高效的生產現場管理,去贏得時機,使產品捷足先登,投入市場,不斷提高市場佔有率

六、加強生產車間現場管理促進安全生產降低生產成本

(一)我國許多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混亂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如物品隨意堆放,工具隨意亂放,廢棄物不及時清理,場地通道,狹窄使操作者行動不便,安全標誌不設置或設置不規範,安全防護設施、消防器材的擺放不合理等等。在發生事故的原因中,有不少是由於生產車間作業環境的人機不協調而引起的。所以使生產車間作業環境整潔有序也是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因為生產車間作業環境空間及其設施佈置的整潔、有序情況對作業人員的行為、舒適感與心理滿足感相當大的影響。一個合理的作業環境應該是作業者在任何時刻的操作、觀察都很方便,即使較長時間維持某種作業姿勢,也儘可能少地產生不適感與疲勞感、沒有危害操作者健康的有毒因素,各種安全標誌齊全、裝置符合標準。因此,迅速制定現場管理標準和改善生產現場管理狀態刻不容緩。

(二)、生產車間現場管理是對生產現場中的人流、物流、場所三者之間的關係進行科學地分析研究,使之達到最佳結合狀態的一門科學管理方法。客觀存在以物在場所的科學管理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統為媒介,以實現人和物的有效結合為目的,通過對生產現場的整理、整頓,把生產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在規定位置上,使其隨手可得,促進生產現場管理文明、科學、達到高效生產、優質生產、安全生產。

(三)、生產車間現場管理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管理技術,實施後的效果,看得見、摸得着,職工樂於接受,不像其他管理措施那樣是虛招、花架子。它堅持以人為中心來研究現場生產系統的管理,充分調動現場作業人員和現場管理人員的創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改善和建立職工的安全、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培養職工安全意識,增強職工的凝聚力。

(四)、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強調是生產現場的過程管理,通過現場的科學管理活動,使動態的現場生產系統更加有序,由"動中求序"而獲得"序中求安"措施。現場的管理從生產構成要素的管理入手,以現代化工業工程學、人機工程學、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現代物流學等的理論和理念為指導,對現場生產系統實施管理。

(五)、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同樣需要增加安全設施的投入,不斷投資搞技改。針對生產中出現的安全新問題,工廠要捨得投資搞技改,加以完善。

(六)、現場安全管理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完善現場管理模式,促進安全生產的管理,通過導入ISO14001、OSHAS18001標準管理體系先進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OSHAS18001的導入,建立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通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基本知識的培訓,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構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規範體系的運行,並持續改進。

(七)生產車間現場管理講究以人為本,以文化為載體,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使安全意識和行為準則滲透到安全生產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各個方面中去,滲透到企業職工的一切行為之中,成為安全生產的"潤滑劑".重點強化教育培訓,堅持對員工進行廠級、分廠、班組"三級"安全教育培訓,以及主要危險危害因素、安全事項和預防工傷事故的主要措施等,並結合一些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強化對安全重要性的認識。企業安全文化以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為原則,突出了一個愛字,是企業職工實現平等、承認個性、建立共性、樹立主人翁地位的重要保證。

結 論

認真抓好生產車間的現場管理是很重要的。企業的經營要以銷售為中心,生產的組織要以生產車間現場為中心。毋庸置疑,在如今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國內外的一些大公司都是非常重視產品質量的,而且,都明白產品質量是在生產環節中產生的,是製造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我國一些專家參觀了日本第一電子產業株式會社的明石工廠,就工藝而言,我國深圳、上海的一些線束廠與日本工廠差別不大,但勞動生產率,日本的工廠是我們的十倍以上。這些差距説明了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是很重要的,也説明我國企業向管理要效益的潛力是很大的。搞好企業生產車間現場管理工作,對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提高員工的責任感、榮譽感,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都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生產現場品質管理論文 篇五

隨着我國經濟的提高,食品企業的安全生產與質量安全管理受到了更多的重視,食品企業應加強環境健康和安全管理,健全管理體系,保證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隨着我國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企業的環境安全、能源消耗和產品安全健康生產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相關部門的關注下,食品企業應加強環境健康和生產安全管理,排除健康、安全和環境風險。目前很多食品企業已經越來越重視安全管理問題,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體系,保證企業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一、食品企業的安全生產

食品企業在運行的各個環節都要注重安全問題,在生產、加工、輸運、儲存和銷售每個環節都涉及了環境安全和人員健康問題,企業的安全部門要做好對每個環節計劃、監督、評價和完善的工作,將評估風險、控制風險作為安全生產管理中的重要指標。同樣質量安全的保證前提是安全生產,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原料的控制、運輸銷售環節的控制都是質量保證的基礎。

二、安全生產與質量安全管理的建議和措施

企業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應是安全文化,即企業員工共同遵守、共同認同的安全規則。企業的`安全文化也體現了企業管理者和企業員工的態度。在食品企業中,各級的管理人員,尤其是高層管理者要發揮領導職責,承擔主要安全和質量責任。員工也要樹立正確的安全生產和質量安全的行為和態度,企業從基層起就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守則,高度重視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問題。

(一)企業員工的管理培訓

1、完善管理體系,加強人員培訓通過對基層崗位人員的培訓,加強員工對公司戰略目標、管理目標和經營目標的瞭解,使各部門能加強溝通和聯繫。管理部門要深刻認識到安全並不僅僅是安全經理和安全管理部門的責任,而是每個員工應遵守的安全規則,領導者要深入的參與到安全工作中,做出有系統性、針對性的安全方案,組織安全培訓。培養各個管理層和全體員工都具有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技巧,以及處理各種安全事故的能力。

2、加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安全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是落實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使本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正常進行。企業要按照相關規定來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提高安全工作的落實和執行,健全安全管理系統,提高管理者和執行者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將安全視為企業和每個員工的共同價值。

(二)有效控制生產過程中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因素

食品企業需要有效的控制生產過程中可能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首先對於從事食品加工的工作人員,要求取得健康證明,必須身體健康無傳染病,在接觸食品的皮膚必須要清洗消毒,防止食品原料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有效的減少消除細菌。工作人員所佩戴的用品要遠離生產區域,避免產生物理污染。在進入車間生產時要經過更衣、消毒洗手、鞋靴工作帽消毒燈。所有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照作業流程來操作,熟悉相關產品的工藝流程,防止發生化學污染事件。其次在生產之前要對生產所用的設備清洗消毒,在生產過程中要對產品進行防護措施,地面按時清洗消毒,安裝車間內的空氣淨化設施,必要時對車間做沉降菌檢測。平時對於設備設施的接點、邊角都要徹底的消毒清洗,生熟區的工具要嚴格分開,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及不安全因素的產生。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到的原輔料、包裝料及添加劑,進廠時需通過嚴格檢驗才可使用,必須是合格供應方所提供,也可進行消毒處理來防止微生物超標。另外,食品加工企業的廠區周圍要避免污染源,保持環境的衞生清潔,避免塵土、異味等不安全因素。生產車間的設計要佈局合理,內部整潔,符合食品生產加工的工藝要求。不可以存放雜物,注意水流及氣流的走向,不得產生污染。

(三)建立安全管理規範,防範安全風險

企業管理者要重視安全管理部門提出的各種問題,充實意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在企業職能部門中建立健全的安全生產機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對於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事故隱患積極整改,投入一定資金,杜絕可能出現的企業損失和職工人身安全危險。企業在建立安全管理規範時要明確責任人的職責,以規章制度來指導和約束企業的管理工作。通過建立、實施和測量安全目標體系,結合生產過程中的溝通和糾正來持續的改進生產目標的管理績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保證安全生產的同時也改善了企業的績效。

(四)強化執法檢查,保證安全生產

在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之後,企業應強化安全部門的監督和管理作用,使安全管理工作和管理制度相結合,在職能部門中設立專門的安全檢查計劃小組,在企業中組織開展生產安全的專項檢查工作。安全檢查小組應定期的發佈安全檢查通報,在會議中講評,並將發現的問題和後續的整改複查情況列入企業部門考核和個人考核當中。企業應通過對員工關於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等必要的安全生產法規培訓,來開展安全工作的檢查和治理活動,落實企業內部的安全生產措施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根據發現的安全隱患來進行整改活動。企業要為全體的安全管理人員提供必要的學習交流平台,加強安全管理經驗,通過強化執法檢查來提高管理層的責任感,促進基層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結語

食品的生產已不僅僅指自然健康的農副產品,更是現代化加工的產物,政府和企業都要確保食品的安全,保證消費者的權利,只有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質量安全管理意識,加強生產安全和質量安全管理規範,才能提高食品質量,使企業得到健康平穩發展。

生產現場品質管理論文 篇六

摘 要: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隨着知識經濟與管理創新的發展,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顧客對產品質量與服務提出了越來越苛刻的要求,如何更好的提高產品質量,達到顧客完全滿意,決定着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實現這一目標,其中一個關鍵的環節就是,企業建立和實施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採取有力的質量控制措施來提高產品的質量。本文主要研究質量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並且細緻的分析產品生產各階段的質量管理。

關鍵詞:質量管理;產品;全過程管理

一、質量管理對於企業發展的價值效用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製造企業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迎來了巨大的挑戰。企業要想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並贏得發展,就必須確保其產品的質量。而製造企業要對其產品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就有必要從產品的設計研發、原料採購、製造、檢驗等各個環節中都把好質量關。其中,產品的設計過程決定了產品的先天性質量,而原材料的採購、生產和檢驗過程則是實現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對產品質量的管理方法應該是一個基於全過程的管理方案,加強產品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是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筆者結合多年對集成電路芯片的質量管理經驗,對如何加強產品質量的全過程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見,以供探討。

二、設計開發階段質量管理

在產品形成並被用户接受的過程中,其質量的影響大致可分設計開發、原料採購、生產控制和檢測驗收四個階段,其中每個階段對產品質量的影響是各不相同的。據相關資料表明,60~70%的產品質量問題都是由設計缺陷造成的。因為一旦產品圖紙和技術規範形成,產品的先天性質量就己基本形成,其後的原料採購、生產製造和檢驗等環節都是為了保證設計要求的實現,即使製造的產品符合設計質量的要求,在後續各環節中,幾乎沒有進一步提高產品先天性質量的可能。因此,製造企業應該從產品的設計開發開始,狠抓質量管理。

集成電路芯片等產品技術含量高,屬於高科技產品,要搞好產品設計開發階段的質量管理工作,特別需要配備專業知識紮實、素質高、能力強的設計開發人員。為了提高產品的設計質量,產品的開發設計人員有必要在進行產品的設計研發時同步編寫設計文檔,對設計方案進行説明,並加強對設計方案的評審工作,例如對製造過程進行模擬、對產品的應用環境進行測試等。通過對設計方案的相關評審工作,能夠對產品的設計質量和製造可行性進行評估,從而儘量將設計的先天性缺陷消滅在萌芽狀態中。此外,通過規範設計文檔的管理工作,可以為後續產品的設計開發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

在設計過程中,當遇到必須對產品的設計方案進行重大修改時,則需在該產品項目負責人的組織下,由產品的設計開發部門、製造部門、質量管理部門和售後服務部門等共同組成設計修改評審會,進而對產品的修改需求和改進方案進行充分討論,併力求將產品質量的定位思路迅速地傳達給設計開發人員。這裏需要特別提及一點,對產品設計方案的修改工作應儘量採用並行工程的作業方式,以縮短設計修改週期。

三、採購階段質量管理

產品原料採購階段質量管理的要點在於對原料供應商的評價和選擇,其評估項目包括原料質量、價格、服務和交貨期限等方面。其中,對供應商原料質量的審查是重中之重,實際工作中,這往往需要經過製造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審核。

對產品原料採購階段的質量管理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在合格供應商優化管理方面

製造企業可根據價格、質量、服務、交期等因素對原料供應商的業績進行綜合評估,對於業績達到優秀標準的供應商,可對其原料實施抽檢,適當放寬檢測程序,並允許其直接參與招投標的競爭;對於所提供的原料質量沒有問題但其它方面存在問題的供應商,應對其提出相應的糾正建議,當建議不被採納時可考慮解除合作關係;對於所提供的原料質量存在問題的供應商,應立即中斷合作關係。

2、在供應商質量管理方面

製造企業的質量管理部門應該以試驗檢測的方式對供應商的質量保證能力進行實時監控。

四、生產製造階段質量管理

製造企業要加強生產製造階段的質量管理,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a.關鍵工序、重要工序對產品質量的影響較大,所以在實際生產製造的過程中,可針對關鍵工序和重要工序編制詳細的作業指導書以指導一線人員進行製造生產,並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到及時協商解決。

b. 加強質量意識的教育與培訓,例如在管理制度上通過制定企業的質量教育考核評估制度,把質量教育考核同個人績效掛鈎,進而將員工的質量意識真正確立起來。

c. 加強產品製造過程的檢驗控制,進一步完善和規範一線人員的自檢控制活動。自檢不但能夠判斷工序控制是否有效、工序質量是否合格,還可以提前發現不合格品,並通過及時採取糾正措施來避免出現成批量的不合格品,以降低損失。

五、檢驗階段質量管理

檢驗過程中的質量管理是建立在完備的各級監督管理體系與嚴密科學的檢驗測量制度基礎上的,它為產品符合確定的要求提供了證據,但遺憾的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疏失,從而造成了許多產品質量事件。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質量檢驗過程,設置了各級質量技術監管機構,並且享有法律賦予的執法權。各級質量監管人員應為高質量的產品保駕護航。

製造企業再完美的工藝也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良品率,產品質量需要檢驗的保證。提高產品的質量檢驗工作,要立足於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質量檢驗部門,配備專職的質量檢驗人員和先進智能化的檢驗裝備;二是要建立健全質量檢驗制度,按照產品質量的自檢、互檢和專職檢查的“三檢制”,做到道道工序控制質量,全員參與質量管理。在具體工作中,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檢驗控制:

1)質量檢驗部門對供貨商的質量證明文件、技術協議和產品圖樣進行核對,有必要時可以通過試驗的方法對原料質量進行檢測,質檢不合格的原料不準進廠;

2)每一道工序中和工序後都應加強自檢,自檢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準進入下一道製造工序;

3)產品全部工序結束後,需對成品作最後檢驗,不合格的產品禁止出廠。隨着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傳統的事後檢驗必將被在線檢測和過程檢測所替代,產品的質量檢驗工作將延展到產品製造的全過程。

六、結語

產品質量已成為企業的生命,讓質量管理的理念滲入到產品製造的全過程中去是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 盛軍。淺談質量管理的方法與思路[J]。科技資訊,2011, (35) :157

[2] 蔣麗。生產製造企業質量管理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3) :6-7

[3] 白宏光。電子產品質量管理工作探討[J]。光電技術應用,2005, 20(3) :75-78

[4] 林文溪。基於新產品開發流程的產品開發項目的質量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生產現場品質管理論文 篇七

摘 要:品質是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第一要素,產品品質體現了一個企業品質管理的水平,反映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

關鍵詞:產品品質 品質管理 理念 全面品質管理體系

隨着中國市場的迅速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來激烈,企業必須轉變經營的觀念,樹立“產品品質、生產效率及售後服務是企業的生命線”的品質管理理念。

“品質是企業的生命”,沒有品質就沒有一切。品質問題往往不在於問題的本身,而在於以個作事情的人,在於做事者的思想和態度。解決品質問題是管理者必須面對的難題之一。

一個國家產品的品質好壞,側面地反映了全民族的素質:一個企業產品品質的好壞,同樣反映了企業全體員工的素質,也決定了這個企業能否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每一個有思想的人,都會認識到產品品質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把產品的品質作為企業的一個長遠的戰略目標。世界先進國家的品質管理範例也多次證明,品質就是競爭力。

商場如戰場,這場戰爭的主要武器就是品質。誰的品質好,誰就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可見,品質已經成為當代追求和競爭的焦點。市場競爭實際上就是品質的競爭。市場實際上是我們自己設計規劃出來的。

一、培養企業員工品質意識觀。所謂的品質意識就是對質

的認識程度、重視程度和作用程度。也就是生產和經營完善產品品質以及有關的各種要素的看法和態度。高素質的員工,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因此,企業必須重視員工的品質培訓,達到人人懂得品質管理知識,關鍵崗位持證上崗的人力資源體系保障。品質意識能反映一個人的素質,是企業的一種潛力和潛能,同時也是民族自尊心和社會責任感的結晶。

二、企業品質管理要創新

顧客是企業的上帝,企業必須滿足以顧客要求為宗旨。顧客想要什麼?顧客想要高品質的產品,顧客想要公平、可靠和一流的服務。企業要象“顧客一樣瞭解品質”,建立以顧客為中心的品質體系,並將該體系貫穿於整個價值鏈當中。

三、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1、最有效的管理就是認真執行規範要求,按技術規範要求實施工作、所有工序、管理工作,在規範上有成熟的經驗和要求。

2、抓好程序文件變更,及時對程序文件進行會審,確定方案後,以文件的形式下達並抓緊實施,以減少因趕工可能引起的品質問題。

3、及時召開現場會,推廣好的班組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方法,使各班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4、將技術規範的規定具體化,使工人在生產過程中更易於操作、自檢,便於專檢人員生產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品質檢查。細節的工作做完善、細緻,產品品質才能得到保證和提高。

5、生產工序的抽檢應保持獨立。工人之間建立“自檢、互檢”習慣,質檢人員“專檢”並作好記錄存檔。

四、需要持續改進的工作

1、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學習掌握能滿足市場要求的多維、動態的品質標準。

2、品質管理的內部支持。完備的生產設施和檢驗設備;建立全面的品質管理體系,開展“全面、全員、全過程”的品質管理工作,做到一切用數據説話,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

3、深入調查學習ISO品質管理體系,能從大局着眼有用管理指標和任務。專業人員做品質管理工作,每天對各種品質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出現的任何品質問題都能及時反饋、分析、診斷處理,便於生產過程中的品質波動能及時有效得到控制。

品質管理是在持續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規範起來的。

企業必須力求卓越品質管控,秉承“品質管理零失誤,產品品質零缺陷”的理念,打造優質品牌,避免產品品質投訴等售後服務問題,才能屹立於市場競爭的潮頭,才能真正實現中國企業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品質”的跨越!

生產管理論文 篇八

摘要: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航空領域產品生產任務大幅增加,這無疑對航空領域產品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空領域產品對質量、性價比要求非常高,生產部門如何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進行批量生產管理是對生產部門提出的一個新的要求與挑戰。文章簡要對航空領域產品批量生產進行闡述,希望提高部門生產能力,滿足航空發展需求。

關鍵詞:航空;產品;批量生產

隨着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航空領域對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為了滿足航空領域對產品質量和數量的需求,部門不僅需要提高生產力水平,同時還要注重科學生產管理,提高產品工藝質量。近年來,部門已經逐漸認識到產品公寓質量管理方法,積極進行改革,傳遍傳統觀念,將批量生產、成組技術、標準化、現代管理技術等融入全新的生產領域,這對航天領域產品批量生產具有重要意義。採用科學的管理技術是生產部門必須面對的問題。通過實踐證明,科學的生產管理方法不但能夠保障產品生產順利完成,同時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週期,提高產品生產的綜合效益。

一、批量生產的特點

1.生產產品品種少產量大,重複性生產同種或少數類似產品,生產條件和工藝過程穩定,多數工作固定負責一、二道程序,專業化級別高。

2.多采用高效、專用、工藝類設備,生產過程自動化、機械化、利用率很高,審查週期短。

3.工人作業分工細,整體從事重複性、單一性勞動,對技術水平要求較低。

4.產品社會需求穩定、大量,部門依據科技水平和用户需求展開產品設計和製造,通常是先設計生產,隨後面向用户。

5.產品設計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高,廣泛採用互換裝配法裝配。

二、如何加強產品批量生產管理

1.流程圖。

2.管理細則。各車間做好相關設備的維修和保養工作,對產品生產所有設備器具進行檢查,發現並解決問題;對生產相關設施做好維修維護工作;強化職工生產技能培訓和學習,確保職工加強自主學習,掌握批量生產中應具備的操作規範和操作技能;定期進行職工考核,檢查職工崗位技能學習和操作情況;各管理負責人應對各生產部門予以密切配合,確保批量生產順利進行。

3.計劃制定與質量控制。

第一,制定完善的生產計劃。航空領域產品批量生產與普通產品批量生產有一定的聯繫,也存在區別,生產部門需要深入瞭解航空領域對產品的需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做好市場調研與新產品的研發,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具體來説,部門需要考察、總結以往產品批量生產的規律,結合部門當前發展實際情況和市場變化,不斷調整批量生產計劃,使產品在不足與積壓之間找到一個最優的平衡點,最大限度降低訂單風險,保證部門經濟效益。

第二,及時完成生產計劃。生產計劃一旦制定,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如此才能保證批量生產順利實現。如果未能按照計劃實現生產,一方面可能造成材料及設備的浪費,另一方面會影響部門下一步生產計劃的制定,最終影響到部門長遠發展戰略目標。所以,一旦制定生產計劃,必須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切勿出現人為因素,延誤產品生產。

第三,編制質量管理計劃。為確保航空領域產品批量生產的質量控制,應編制控制計劃,制定生產計劃目的、範圍、職責和工作程序。控制計劃應涵蓋樣件、試生產、生產、計劃編號等多方面。

4.批量生產風險規避。規避航空領域產品批量生產的戰略風險,從組織結構設置、改制,市場定位、結構和環境、產業機構多元化策略和規模控制等方面着手,預防技術落伍,加大技術開發,規避競爭策略方面的風險;規避財務風險,避免應會計核算和管理,物資價格匯率波動、賬户管理、生產成本、預算控制等方面的風險;規避市場風險,預防市場萎縮、客户流失和客户信用降低等風險,同時針對市場競爭風險中的潛在競爭、產品服務替代、合作伙伴、新市場進入等風險予以高度關注和重視,並制定妥善解決之策;規避運營風險,如開展健康安全環境管理、質量控制、應急管理、客户管理、供應鏈管理、庫存控制、人力設備等各類運營資源管理、生產預測和部署、業務流程關鍵管理等手段來進行預防、規避。

5.售後服務。以客户和經濟效益為中心。批量生產部門的目標之一是對顧客新的需求迅速地做出反應,滿足顧客需要和創造市場。在流程再造中,部門通過準確把握顧客需求,建立全方位滿足顧客需要的具體措施,為顧客提供及時、有效和優質的售後服務。在作業成本管理中,部門被看作是為更好地實現顧客價值而設計的由一系列作業組成的價值鏈。由於計算機和信息技術以及數控車牀的廣泛應用,為業務再造提供了技術基礎,大大提高了再造的效率;流程再造遵循“在執行業務流程時,插手的人越少越好;在為顧客服務時,流程越簡便越好”的原則。在作業成本管理中,部門不僅關注自身效益,而且關注客户價值;對整個價值鏈不斷消除浪費,全面降低成本。

三、結語

航空領域產品的需求量增長與部門產品批量生產管理是一個辯證關係。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如果訂單需求好中求好,訂單量必定不斷上漲;從短期來看,如果某一訂單需求量的需求是有限的,部門生產則處於新產品供應階段,會出現供求不平衡的情況。所以部門需要加強產品批量生產的科學管理,適應航空領域產品生產需求,同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創新,提高產品的質量與性價比,形成產品、資金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張陶。關於航天外協產品生產質量實效管理的思考[J].質量與可靠性。20xx(03).

[2]王勇,章茂雲。型號批生產工藝管理的幾點思考[J].航天製造技術。20xx(04).

[3]毛健人,施東強,白金棟。航天型號產品批生產外包質量管理方法研究[J].質量與可靠性。20xx(06).

[4]樑振坤。航天型號批生產質量管理探索與實踐[J].航天製造技術。20xx(03).

生產現場品質管理論文 篇九

摘要:產品加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注重和加強細節管理,保證產品質量穩定運行。加強細節管理可以採用工藝優化、質量改進等方式方法,實施管理創新,在企業內部形成PDCA循環的管理模式,達到提高質量的目標,在國家實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觀框架下,實現企業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文章主要闡述產品加工過程中細節管理與質量的關係。

關鍵詞:細節管理;質量;項目

中圖分類號:F2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2)26-0074-02

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加工過程都有較明確的加工工藝和加工標準,我們可以從產品的包裝上看出產品的系列標準,如:飲料食品的包裝上會有成份含量的數值,醫院的檢驗報告單上也有人體各種檢測數據的標準,捲煙包裝盒上的數據等,這些標準,一方面規定了廠家在生產時應保證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是國家對消費者的一種保護。企業在生產時,除了堅決執行這些標準外,還需要對生產過程的細節進行管理,通過細節項目化管理保證質量。

細節管理與產品質量的關係有多大?這是一個關鍵性問題,中國道家創始人老子曾説過: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意思就是説做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天下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海爾總裁張瑞敏也曾就這一問題説過: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對於企業的生產而言,可以確定細節管理決定產品質量。

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實現“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二個至上的精神,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抓好細節管理,保證產品質量。

1 管理制度完善

1.1 產品加工過程標準的制定

①依據質量管理體系,制定企業生產所需的文件框架。我國現在實施ISO9000系列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對企業生產全過程實施質量管理,對企業生產所需要的文件和記錄有明確的闡述,依據質量管理體系,可以建立企業生產所需的文件框架。質量管理體系是企業不斷前進的動力,企業在運營中充分結合質量管理體系,有利於企業管理的進一步完善,也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

②在大文件的框架下,制定符合本企業生產實際的管理文件。企業內部的標準文件可以分為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工作標準三大類,這三大類標準文件的建立對於企業生產加工過程的細節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管理標準是企業管理層面的標準文件,它告訴企業職工我們需要做什麼;技術標準是技術層面的標準文件,它告訴企業職工我們按照什麼做;工作標準規定了人員的責任,它告訴企業職工,我能做什麼。這三個層面的標準文件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到操作層面,實現我們應該怎樣做。

③細化分解標準文件,形成作業指導書。作業指導書是企業產品加工活動中,操作工直接使用的作業文件,操作工按文件內容操作設備,執行技術標準,使產品質量符合標準要求。作業指導書的內容應包括產品技術要求、操作檢驗自檢説明、操作規程、注意事項等內容。作業指導書是對於管理標準、技術標準的細化,具體指導操作人員加工生產。在製作作業指導書時,我們應該注意,可以直接引用標準文件的內容,需要把所引用的文件名及編號註明。根據企業管理技術層面的文件更新及時更新作業指導書,保證作業指導書的實時性,有效性。

1.2 其它與產品加工過程相關的文件的制定

除了制定產品加工所需要的管理、技術標準外,生產加工部門還需要針對生產加工過程制定本部門的系列文件,稱為三級文件。三級管理文件應齊全,以產品質量為中心,切實體現生產管理的內容。三級文件的制定,依據的是職能部門的管理標準、技術標準,但較管理技術標準更加細化,充分體現出細節管理的方式和內容。三級文件一般包括管理標準的分解細化版本,技術標準的再分配內容等,三級文件的內容更應適合生產部門的各項環境,設備保障情況、工藝路線、技術標準等。在制定三級文件時,應根據不同的管理職能進行,如設備方面的管理文件、質量方面的管理文件,生產現場及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文件。三級文件的制定需要得到全體職工的支持,即做到公平合理,文件制定後,必須在生產部門全範圍內進行宣傳或傳達,保證每位員工的知曉,以利於三級文件的全面實施,使三級文件在生產管理工作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2 以預防管理為主線,實施立體細節管理模式

保證產品質量是生產部門首要的工作任務,與產品質量緊密相伴的還有一個危險的詞彙:質量事故。一個優秀的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最嚴格預防的就是質量事故的產生。那麼,怎樣在生產的同時,做好各項預防工作呢?

①強化預防管理,嚴防質量事故。預防管理工作旨在做好各項預防,包括生產前預防檢查、預防性維修、生產過程中各項檢查預防,生產過程質量指標檢查性預防,生產結束後數據統計分析預防,各項趨勢性問題預防等。做好預防管理工作,產品質量就得到了基本的保證。預防管理工作還應當在職工思想教育工作中着手,提高職工的質量意識,質量管理能力和質量控制技能,以保證產品質量穩定運行。

②以執行力為工作準則、以目標管理為中心,保證工作執行率100%。在實施預防管理的同時,必須將工作重心與企業的目標管理項目結合,使工作有理可依,有章可循。有了目標,有了方向,有了各項管理制度規範,還應當以執行力為工作準則開展各項工作,執行力是企業前進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美國西點軍校就嚴格奉行這條理論,推出“沒有任何藉口”的管理理念。企業在執行標準、開展工作中也應當提升“執行力”,達到工作執行率100%,以實現各項工作目標。

③以質量改進項目為手段,將日常工作策劃為項目,不斷提升產品質量保障能力。企業在生產活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大或小,企業的技術人員也會在不斷的拓展中對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行攻關,長期以來的經驗告訴我們,雜亂無章的攻關活動不會取得完美的效果。近年來,專家強調將日常工作策劃為項目,組織實施,形成日誌或經驗庫,這樣積少成多,不僅完成各項攻關項目,還會積累各項數據材料,為企業留存寶貴的經驗,提升企業的軟實力和對產品質量的保障能力。

3 細緻檢查督導

企業在產品加工工作中,最離不開的就是對產品質量的判斷,即產品檢驗,目前國內各家企業都在推選不同的檢驗模式,有操作人員自檢的一級檢驗模式,有企業自檢、公司內部二級檢驗、行業三級檢驗的模式,總之,產品質量檢驗同樣是細節管理的內容,同樣關係到產品質量的穩定運行。

①過程控制與結果控制相結合,重點控制過程。為使產品質量運行穩定,必要的監督檢查是一種管理手段,這種管理手段越精細,產品質量的保障能力越強。產品質量指標的監控,應重點控制產品生產的全過程,而不應只重視最終產品的質量檢驗。產品質量的檢驗項目也因產品的性質不同而不同,有一些項目可以由生產線操作人員完成,有一些項目必須由質檢人員完成,技術人員在巡檢過程中發現問題應綜合各個專業技術人員共同完成。為了保證最終產品質量穩定,符合標準要求,必須在生產過程中實施檢查和預防,也就是説產品質量控制重點是過程質量運行的穩定性。

②技術力量的督導作用。產品質量檢驗工作按重點控制過程產品質量的原則,可以充分調動生產過程相關人員,如操作人員、質檢人員、技術人員。操作人員根據生產牌號的技術標準信息,對過程產品質量實施控制,確保其穩定運行。對於產品質量,操作人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技術人員根據產品技術標準信息,指導生產過程控制方法,起到監督指導的作用。

4 適當獎罰考核

生產活動開展起來後,自然就會產生優劣現象,同樣的機械設備不同的人員生產出的產品也會略有不同,這就需要適當的獎罰機制,一方面對優秀的操作人員和優秀的產品進行獎勵,另一方面也起到激勵的作用,督促與產品生產質量相關的人員共同進步。

5 總結分析詳盡

產品質量運行穩定性,還需要統計技術還進行衡量,這就是定期的統計與總結分析。生產部門需要將統計週期細化到即能夠體現產品質量運行情況,又能指導生產的範圍。按照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企業需要定期進行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的統計與分析,根據統計分析的情況制定整改措施,實施PDCA循環的管理方法。生產部門必須走在企業的前面,將統計分析工作做實做細,更加快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隨時進行質量改進,保障產品質量穩定運行。

6 結 語

細節管理對於企業生產來講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產品生產的每一個小小的環節都是細節管理的內容。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隨時注重細節管理,只有把所有的細節都管理到位,產品的質量才能夠得到保障。為使細節管理做好做實,企業應充分發揮企業職工的技能,細化管理制度,強化管理職責,嚴格執行標準,細緻檢查考核,全面統計分析,保證企業生產的產品符合標準要求,將企業做“精”做“優”。

參考文獻:

[1] 北京車英卓越技術培訓中心。2008版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實用教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生產管理論文 篇十

[摘要]本文從計提不規範、使用範圍劃分不準確、未正確進行納税調整等方面分析建築施工企業在安全生產費用計提、使用過程中存在的理由,並提出完善制度、規範核算、加強現場管理、統籌納税規劃等應對措施,形成企業安全生產投入的長效機制,規範管理,提升企業價值。

[關鍵詞]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費用;管理

[]A[文章編號]1005-6432(20xx)14-0040-02

1安全生產費用管理中存在的理由

1.1安全生產費用計提不規範

(1)計提列支科目不正確。根據財政部《關於印發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的通知》(財會〔20xx〕8號)對安全生產費用的提取標準及具體會計處理策略作了明確規定,計提時應當計入相關產品的成本或當期損益。可見,按工程件名核算成本費用的工程項目在計提安全生產費用時,應計入工程施工成本中——借:工程施工貸:專項儲備。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企業同時在建的工程項目數量較多,不少企業為核算方便,在計提時籠統按工程總收入計提,即借:管理費用貸:專項儲備。由於沒有按工程件名計提安全生產費用,造成在核算工程施工成本時安全生產費用這一要素則沒有計入施工成本中,不利於全盤考核工程成本。

(2)計提比率不正確。根據《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財企〔20xx〕16號)第七條關於“房屋建築工程、水利水電工程、電力工程、鐵路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為2%”的規定,施工企業的計提標準應該為2%。由於安全生產費用的當期計提數與實際使用數往往不一致,多為計提多、使用少。這樣就增大企業當期的成本費用,從而降低企業當期利潤率。所以,不少企業會為了完成當期的利潤指標,通過少提安全生產費用來進行利潤調節。另外,根據財企〔20xx〕16號第十四條關於“中小微型企業和大型企業上年年末安全費用結餘分別達到本企業上年度營業收入的5%和1.5%時……企業本年度可以緩提或者少提安全費用”的規定,不少企業利用這規定打“擦邊球”,在安全生產費用結餘未達上述標準的情況下,就不再計提。

(3)計提範圍不齊全。目前,不少施工企業同時兼營建材銷售、門面租賃等項目,根據財企〔20xx〕16號第十六條關於“混業經營企業……如不能分別核算的,則以全部業務收入為計提依據,按主營業務計提標準提取安全費用”的規定,企業應按主營業務全額計提安全生產費,在收入未能分開核算的情況下,也未按規定全額計提安全生產費用。

1.2使用範圍劃分不準確

財企〔20xx〕16號第十六條對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費用使用範圍做出具體規定,主要包括完善、改造和維護安全防護設施設備支出等九大類,企業應按規定範圍安排使用,不得擠佔、挪用安全生產費用。但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安全生產費耗材與工程用料往往是同時採購,會存在一張發票既有安全生產費耗材又有工程用料的情況。報銷時,施工現場人員常常為圖省事,並未對所有發票中的安全生產費用與其他工程用料進行正確、有效的劃分,加之財務人員受專業所限,也只能按現場人員劃分的標準列賬,從而造成列支不規範,存在擠佔、挪用安全生產費用的情況。另外,有些企業出於目標利潤考慮,在看到安全生產費用專項儲備科目有結餘時,會把工程成本擠佔安全生產費用,從而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

1.3未能正確進行納税調整

由於當期計提的和使用的安全生產費用並不一致,因此在進行所得税匯繳時應進行納税調整。另外,使用提取的安全生產費用形成固定資產的,在衝減專項儲備的同時,應確認相同金額的累計折舊,以後期間不再計提折舊。這種一次提足折舊的策略與税法的規定也不同,也應進行納税調整。但不少企業都未能正確進行納税調整,存在税務風險。

2如何規範安全生產費用管理

出現上述理由,除了與企業領導對安全生產費用的管理重視程度有關,還與經辦人員的業務水平高低有關。如何有效管理好安全生產費用,規避相應的風險,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1統一認識,完善制度

安全生產是施工企業的頭等大事,安全生產費用投入的多少、使用效果如何直接關係着企業的發展,企業從上至下都應重視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範安全生產費用的管理與核算,明確安全生產費用管理的程序、職責及權限,做到有據可依。

2.2做好日常核算工作

①規範財務核算,按要求設置科目,按工程項目當期確認的收入計提安全生產費用,並列支工程施工科目。計提要及時,在確認收入的當期同時計提,杜絕年末一次計提;②按業務性質分開核算收入,正確劃分安全生產費用計提的業務範圍,防止誤提、漏提的情況;③安全生產費用報銷列賬應填制安全生產費用明細表,列出安全生產費用使用的範圍和內容,並按工程件計算當期支出及累計支出等項目。

2.3加強安全生產費用現場管理

企業應設置獨立部門管理,工地現場也應設置專人管理安全生產費用的使用情況。財務與相關部門應積極配合,做好安全生產費用的使用分析與支出制約,促使企業節支降耗,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能力。

2.4做好納税籌劃工作

由於安全生產費用在計提與使用、購置固定資產以及環保投入方面的特殊的情況,為企業進行納税籌劃創造了條件,企業應靈活運用政策。如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安全生產專用設備投資可以抵免企業所得税,因此企業可儘量將費用化支出轉化為資本化支出,將設備採購、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等一同打包結算,合理避税。

2.5做好披露工作,提升企業價值

除了通過財務報表的披露,還可通過媒體及施工現場宣傳版面等形勢,樹立企業是注重安全,管理有效的良好形象,增強企業的軟實力,為投標工作贏得先機。

3結論

安全生產費用核算管理在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中佔有重要地位,企業應當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形成企業安全生產投入的長效機制。為提高企業抵禦安全生產風險的能力,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提升企業價值並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尹萍。對參與公路建設企業工程項目成本制約策略和改善措施的初探[J].中國市場,20xx(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