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企業內部控制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6W

企業內部控制論文【精品多篇】

企業內部控制畢業論文 篇一

《 企業內部控制芻議 》

摘要:內部控制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企業存在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就需要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舞弊環境的有效措施,同時,也可以及時防止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各種漏洞,促進企業的資源合理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使企業的經營健康地向前發展。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6-0178-02

內部控制是組織經營管理者為了維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保證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以及各項法律和規範的遵守,而對經營管理活動進行調整、檢查和制約所形成的內部機制,是組織為實現管理目標而形成的自律系統。內部控制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企業存在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就需要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本文將對有關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作如下探討。

一、部控制的基本結構

1、控制環境。控制環境是指對建立或實施某項政策產生影響的各種要素,主要反映單位管理者及其他人員對控制的態度、認識和行動。表現為管理者經營思想和經營作風,單位組織機構、管理者的職能對這些職能的制約、確定權責的方法以及管理者監控的方法,人事方針實施舉措與影響本企業業務的各種外部關係。

2、會計系統。會計系統是指企業單位為彙總、分析、分類、記錄、報告業務活動並保持相關資產與負債的受託責任而建立的方法與程序。

3、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指管理者制定的方針,用以保證達到特定目的的行動步驟,主要包括經濟業務和經濟活動的批准權,明確有關人員職責分工,有效防止舞弊的發生,即憑證賬單設置、使用應保證業務活動的正確記載、財產及記錄的接觸、使用有保護措施,對記載的業務及計價值複核等。

二、內部控制的作用

1、統馭作用。內部控制涉及到企業中所有機構和所有活動及具體環節,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逐級結合、統馭整體。一個企業雖有不同部分,但要達到經營目標,必須全面配合,發揮整體的作用。內部控制正是利用會計、統計、業務部門、審計等各部門的制度規劃以及有關報告等作為基本工具,以實現綜合與控制的雙重目的,所以説,內部控制具有統馭整體的作用。

2、制約與激勵的作用。內部控制是對各種業務的執行是否符合企業利益及既定的規範標準准予的監督評價。適當的控制使企業各項經營按部就班,以期獲得預期的效果。由此可見,內部控制對管理活動能發揮制約作用;嚴密的監督與考核,能真實反映工作績效,穩定員工的工作情緒,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及潛能,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見,內部控制也能發揮激勵作用。

3、促進作用。無論是管理還是控制,執行者在運用內部控制手段時更重視制度設計、控制原則應用、瞭解業務部門的實際工作動態,從而及時發揮控制的影響力,促進管理目標、如實達成。因此説,內部控制有促進作用。

三、內部控制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內部控制就其控制的範圍和目的的不同,可分為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會計控制是指與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合法性有關的控制;管理會計是指保證經營方針、決策的貫徹執行,促進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經營目標的實現而實施的有關控制。會計控制與管理控制作為內部控制的兩個方面,二者是相容相通、相輔相成的,不僅整體目標是一致的,而且一些控制措施及方法也是相同的。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一般主要以內部會計控制為主體,輔之以管理控制,最終實現整個企業內部管理的控制。其主要控制內容和方法有:

1、授權控制。指企業經濟活動發生前內部部門及各級職員必須經過授權和批准,否則,就不允許接觸這些經濟業務,以防止濫用職權,保證既定管理方針的執行。授權批准控制包括一般授權與特定授權兩種形式,這是種事前控制。

2崗位責任控制。就是單位經營管理者在合理設置機構的基礎上,按程序定位和內部牽制原則,將各職能部門業務細劃為若干工作崗位,按崗位賦予其權利和職責,由此建立一套自我制約和自動檢查的崗位工作關係。企業不相容的職務必須進行分工負責,不能由一個人同時兼任。

3、業務記錄控制。指每項經濟業務發生後必須按一定程序和方法進行會計記錄,確保對企業內部和外部提供可靠的會計信息。會計記錄是整個會計控制的核心,包括會計憑證制度、完整的賬簿制度、財產清查制度,合理的會計政策和程序,會計檔案的保管制度及建立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

4、財產安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確保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所採取的控制措施。即對企業的現金、銀行存款的收支活動,固定資產存貨等財產物資購進、領用及庫存情況必須進行詳細的記錄和反映,防止企業財產的損失和浪費,保證財產和物資的安全。

5、內部財務控制。是指企業的財務資源及其利用狀態所進行的控制。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以計劃或預算為依據,利用相關的財務信息,對資金的收入、支出、佔用、耗費進行審核,發現實際與目標之間的財務偏差,並採取相應措施予以糾正,進而最終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和企業目標,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6、內部審計控制。是指一個組織內部對各種經營活動與控制系統的獨立評價,以確定既定政策和程序是否得以貫徹,建立的目標是否遵循,資源利用是否合理有效,單位經營目標是否實現。它獨立於會計機構之外,對會計工作實行控制和再監督。

四、目前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完善對策

今年以來,隨着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深入,從政府部門到企業管理層,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從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看,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1、內部控制目標過於簡單。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內部控制存在及存在形式的根本,也是建立內部控制框架以及考核、評價內部控制的指導參照物。目前,中國內部控制目標過於簡單。往往單從經營角度出發而很少從治理層面考慮,因而其更多地是關注合規經營目標,而很少關注經營效率目標。這樣,不僅不能發揮其改善經營管理的作用,而且也不利於調動領導和員工的積極性,甚至可能使其產生牴觸情緒。

2、“內部人員控制”問題相當嚴重。“內部人控制”就是一個企業由不擁有股權或者擁有少份額的內部人――經理人員事實上或依法掌握了企業的剩餘控制權(甚至剩餘索取權),其直接後果是管理當局以犧牲股東的權益獲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要企業存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內部人控制現象,內部人控制的必然結果是相當比例的實際利潤以工資、獎金、福利和其他形式變成了管理人員和職工(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的額外收入被記人了企業成本。

3、風險控制的不足。在現今這個以風險投資和知識資本為主導的社會裏,企業會遇到多方面的風險。這些風險大致可分為: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就是及時發現這些風險並採取科學的措施予以管理,做到規避風險,減少損失,這是應由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共同參與的一個過程,應用於企業的戰略制定和企業的各部門以及各項經營活動,用以確認可能影響企業潛在事項並在其風險偏好範圍內管理風險,從而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基於以上存在的問題,為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首先應建立良好的控制環境。為達到這一目標,一是要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強化產權約束,在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之間形成權責分配、激勵與約束、權利制衡關係,把各項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公司管理層必須牢固樹立內控優先的思想,自覺形成風險管理觀念,制定有效的信息資料流轉通報制度,保證員工及時瞭解重要的法規和管理層的經營思想。三是完善員工管理制度,注重人的因素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通過建立企業文化和培養團隊精神,保持一種健康的文化氛圍,為企業內部控制政策制定和貫徹落實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2、建立全面的風險評估體系。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跨國公司的大量湧現,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必須對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及各種風險因素進行分析,以加強管理,及時的防範和化解風險實現經營目標。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應主要抓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內部審計制度,依靠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對企業的認知度來提高企業各類風險進行評估的效率;二是聘請社會中介機構進行事前預算,並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和管理,以期將企業的風險降至最低。

3、設立良好的控制活動。制定內部控制程序的原則是避免由相關人員組成的集團從頭到尾控制某個操作和交易。企業在制定控制活動時關鍵就是要尋找關鍵控制點。一般企業應當根據其經營活動的關鍵績效領域確定其關鍵控制活動,以便使得管理層的指令得以更好的實現。

4、建立統一的管理信息系統。信息與溝通是企業整個內部控制系統的生命保障線,為企業管理層監督各項活動和在必要時採取糾正措施提供保障。一個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統有助於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業信息系統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應確保企業的每個員工都明確自身的職責;二是信息系統應具備全方位的信息溝通渠道。

5、加強企業的內部監督。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內部控制過程就必須被恰當的監督。為此,一是要強化內部審計職能。重視並強化內部審計可以促進控制環境的建立,為改進控制制度提供建設性建議,並保證各項控制措施能夠得以貫徹落實。二是控制自我評估。企業應定期或不定期對內部控制系統、有效性及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內部控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證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

總之,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舞弊環境的有效措施,同時,也可以及時防止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各種漏洞,促進企業的資源合理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使企業的經營健康地向前發展。

內部控制論文 篇二

關注和支持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確保內部控制持續有效運行,既是內部審計的職責,也是內部審計的發展機會。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當抓住該契機,積極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提升內部審計的深度和層次。要加快內部審計職能從傳統的查錯糾弊向促進改善管理轉變,深入業務和管理過程,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及科學合理性進行調查、測試以及評價。

1. 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前期準備

1.1理論學習是做好內部控制審計的前提:由於我國的內部控制審計發展較晚,對內部控制審計的研究和實踐還處在探索階段,因此企業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前,應認真學習2006年發佈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2008年5月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佈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2010年4月發佈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國資委頒佈的《中央企業財務內部控制評價工作指引》等文件,將其作為判斷和衡量企業內部控制是否規範和有效的依據和標準。同時,通過閲讀有關企業內部控制研究成果或書籍,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勝任能力。

1.2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制度和標準。內部控制審計涉及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內容很廣。要達到預期效果,企業必須建立內部控制審計的相關工作制度和操作手冊,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訂規範的審計程序,明確審計內容和各業務循環需關注的主要內容和關鍵控制環節,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企業除了制訂《內部審計管理制度》外,還需編制《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手冊》、《內部控制業務流程測試模板》。《內部審計管理制度》要明確內部控制審查和評價的範圍、對審查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所採取的措施及報告途徑,《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手冊》需確定內部控制測試的技術和缺陷標準,包括測試計劃、測試工作範圍、測試方法、缺陷評價及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編制方法等。《業務流程測試模板》需在對業務風險描述、現有控制描述的基礎上制訂需測試的步驟、應抽取的樣本及樣本量、測試記錄、測試結果評價和缺陷的分類。《內部審計管理制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手冊》和《業務流程測試模板》三者結合,可使企業的審計工作更加規範化和程序化,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2. 實施內部控制審計應遵循的原則

2.1全面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強調的是內部控制審計的涵蓋範圍應當全面,具體來説,是指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應當包括內部控制的設計與運行,涵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和事項。

2.2重要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強調內部控制評價應在全面性的基礎上,着眼於風險,突出重點。因此在制訂和實施審計方案、分配審計資源的的過程中,一要堅持風險導向的思路,着重關注那些影響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高風險領域和風險點:二要堅持重點突出的思路,着重關注那些重要的業務事項和關鍵的控制環節以及重要的業務單位。

2.3客觀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強調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應當準確地揭示經營管理的風險狀況,如實反映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只有在審計工作方案制訂、實施的全過程中始終堅持客觀性,才能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在實務中,以下因素可能會影響會影響客觀性原則:

(1)內部控制設計部門與審計部門不獨立;

(2)審計人員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不足,依靠印象等因素主觀評價:

(3)審計人員獨立性不強;

(4)審計人員與內部控制部門缺乏良好的溝通機制,不能確定最佳的檢查評價範圍和重點,測試樣本選擇不合適,等等。

3. 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程序

3.1瞭解企業內部控制總體情況,制訂審計實施方案。通過查閲資料和訪談,瞭解企業基本情況,包括組織結構、人員配置、主要業務模式、生產經營情況、財務核算、下屬企業或投資項目等情況。通過觀察作業和內部控制的運行情況,瞭解內部控制的總體環境、各業務循環和管理環節所採取的控制程序與措施。在瞭解企業內部控制總體情況的基礎上,制訂或修改審計實施方案。

3.2初步評價內部控制。評價內部控制主要包括功能性評價和健全性評價,如果認為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正常,可以作為實質性測試檢查的依據。

3.3實施符合性測試。深入企業各業務環節,檢查各項制度和流程的設計情況和執行效果。

3.4評價內部控制,主要包括健全性和有效性評價。審計人員對檢查到的內部控制現狀進行總結,與國家和主管部門制訂的評價標準、規範制度相對照,再結合自己的審計經驗驗,判斷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3.5提交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包括審計評價、存在的缺陷及整改建議等。審計評價要全面、客觀、公正,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執行有效的,應給予肯定:對存缺陷的,應與相關部門或人員溝通,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年末,審計部門根據控制缺陷及整改結果,編制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報審計委員會和董事會。

4. 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主要方法

4.1個別訪談法。個別訪談法主要用於瞭解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訪談前應根據審計需要形成訪談提綱,訪訪談中應撰寫訪談紀要,記錄訪談的內容。對於同一問題,應注意不同人員的解釋是否相同。

4.2調查問卷法。調查問卷應儘量擴大對象範圍,包括企業各個層級的`員工,題目儘量儘量簡單易答,如答案儘量為“是”、“不是”,“有”、“沒有”等。

4.3穿行測試法。穿行測試是指在內部控制流程中任意選取一筆交易作為樣本,追蹤該交易從最初起源直到最終在財務報表或其他其他經營管理報告中反映出來的過程,即該流程從起點到終點的全過程,以此瞭解控制程序設計的有效性,並識別出關鍵控制。

4.4抽樣法。抽樣法分為隨機抽樣和其他抽樣。隨機抽樣是指按隨機原則從樣本庫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其他抽樣是指人工任意選取或按某一特定標準從樣本庫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使用抽樣法時,一要注意樣本庫要包含符合測試要求的所有樣本,二要確定選取的樣本應充分適當。

4.5實地檢查法。實地檢查法是指使用統一的測試工作表,與實際的業務、財單證進行核對的方法,如實地盤點存貨法。

4.6專題討論法。專題討論法是指集合有關專業人員就內部控制執行情況或控制問題進行分析。如對於涉及財務、業務、信息技術方面的控制缺陷,就需要召開專題討論會議,綜合各部門的意見,確定整改方案。

4.7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是指通過數據分析,評價關注點的方法。可以將企業數據與歷史數據、行業標準數據或行業最優數據等進行比較,從而識別異常的區間。

此外,還可以使用觀察、重新執行等方法,也可以利用信息系統開發檢查方法。

我國的內部控制審計發展較晚,對內部控制審計的研究和實踐還處在探索階段。但是這並不代表內部控制審計不重要,相反,內部控制審計有助於企業自我完善內控體系,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企業應進一步完善內控審計制度,探索科學的內控審計方法,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企業內部控制畢業論文 篇三

《 企業內部控制實踐 》

摘要: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改變了傳統的企業經營管理運作方式,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等工作的內外部環境都造成了巨大的變化和改進。建立財務信息化管理體系能夠使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在工作內容、機制和手段上更快的適應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本文就財務信息化管理的概況以及它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期能夠更好的推廣財務信息化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開展和應用。

關鍵詞: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內部控制;應用

目前,隨着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企業要想進一步的發展和壯大,就需要協調企業內部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以及適應企業外部環境的發展和變化。由於企業對內部資源的控制是企業發展最為基礎的工作,因此如何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成為企業建設發展的重中之重。而財務信息化管理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項非常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財務信息化管理體系能夠使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在工作內容、機制和手段上更快的適應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率和效益。本文就財務信息化管理的概況以及它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期能夠更好的推廣財務信息化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開展和應用。

一、財務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1、財務信息化管理的含義

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主要指的是企業在重組業務流程的基礎上,利用網絡技術、計算技術以及數據庫技術,在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上集成化的管理和控制企業各項財務管理活動中的全部數據和信息,通過相關技術和設備為企業提供經營管理的預測、分析、控制和決策手段,從而實現企業各部門財務管理在信息資源上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以便更好的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它的主要內容就是實現企業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同步化、集成化管理。

2、財務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財務信息化管理能夠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的環境。對財務進行信息化管理能夠有效的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相關環境,如管理理念、經營模式、組織結構、負責機制、員工素質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優化和重組。

2)財務信息化管理能夠優化企業的內控信息和溝通。財務信息化管理可以將企業內部的各地分支機構、各個部門、供應商、客户等的財務信息有效的結合、聯繫起來,形成一張全面、完整的財務活動數據信息網,從而加強了企業內部的信息控制和溝通。

3)財務信息化管理能夠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對企業財務實行信息化管理能通過相應的數據信息對企業財務現在及未來的風險作出預測、判斷和防範措施,進而有效的降低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3、財務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企業在實行財務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即:

1)財務業務一體化管理要求全員參加。這一要求主要是指在實現財務信息化管理時,其覆蓋的範圍必須是整個企業的全體員工以及業務,並對他們實行一體化的財務業務管理。

2)財務數據的錄入要求及時、準確。這一要求主要是針對財務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憑證以及相關財務數據時,必須要做到數據錄入的及時、準確,以保證財務信息的有效性、真實性和準確性。

3)要根據不同業態進行系統的優化升級。這一要求主要指的是在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運行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要及時的根據企業不同業態的相關變化情況,對系統進行及時、有效的優化和升級,以確保系統的先進性、實時性、有效性和準確性。

二、財務信息化管理在企業內控中的應用

財務信息化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包括:

1、採購方面

1)採購款的申請。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採購款申請方面主要包括兩個模塊,即政策審核功能和用款內容的核對。所謂的政策審核功能就是指信息化系統能夠將公司中有關採用款申請方面的規章制度進行集成。而用款內容的核對則是指系統能夠有效的將用款申請中的數據信息與採購合同中的信息進行一一的比對。

2)採購合同。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採購合同方面的內控應用主要體現在政策審核功能和合同比對功能上。政策審核功能就是指系統能夠將企業在採購合同方面的全部政策制度進行集成和呈現。而合同比對功能則指的是系統能夠將簽訂的採購合同中的信息自動同銷售合同進行比對,並在數據分析整合後生成相應的報告。

3)採購價格。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採購價格方面的內控應用主要是價格比對功能和價格記錄功能。即系統能夠自動的將當前購買的物料價格同以前物料的歷史價格進行比對並生成報告。同時,還能將同一種名稱、型號、規格的採購物料按照採購的時間先後進行記錄、排列和存儲。

4)採購發票。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採購發票方面的內控應用主要有四個,即政策審核、發票類型區分、內容核對、以及計算税金損失。

2、市場部考核控制方面

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企業市場考核控制方面的內控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

1)目標任務。信息化管理系統能夠將當期的企業市場考核相關目標任務的方針和政策在系統中分析和集成,比便於內控人員對市場考核情況進行實時的分析和監控。

2)考核費用。系統能夠將當期的市場考核中發生的開發費用、通訊費用、差旅費用的標準、數據等情況在系統中分析和集成,以便於相關內控管理人員對其進行分析和控制。

3)薪酬考核。系統能夠將當期的市場考核中有關人員薪酬的相關考核標準、內容、制度進行整合和集成,並生成報表,以便內控人員隨時進行監控。

3、費用方面

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企業費用方面的內控應用體現在:

1)數據的分類、索引和彙總。具體包括按照費用索引(即按照財務費用的明細賬信息進行分類、索引和彙總);按照部門索引(即按照企業各個部門的各項費用信息進行分類、索引和彙總);按照人員進行索引(即按照企業內部員工的名稱進行相關費用信息的分類、索引和彙總)。

2)數據的記錄和審核。具體就是指的財務信息化系統根據集成的有關費用的制度和政策,分析出相應發生費用的標準,並按其進行費用的審核和記錄,對不符合標準的費用數據進行標註和説明,並在完成後生產相應的數據報告。

4、銷售方面

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企業銷售方面的內控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

1)銷售合同。具體包括對合同的政策審核以及數據的記錄。即對簽訂的相關銷售合同進行客户信息、簽訂時間、簽訂人員等情況進行審核,對不符合標準的進行標註,並生成相應的分析報告。同時,對正規的合同進行合同名稱、類型、金額等方面數據信息的記錄。

2)資金方面。具體指的是系統將發生業務所產生的資金(包括收入、成本、損失、費用以及利潤等方面的資金)的發生時間、人員、金額等方面的數據信息進行自動的分析、審核、記錄和核算,並與前期或者歷史同期的銷售情況進行比對,並生成相應的銷售報表。

結語:

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不斷推進,以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其我國企業面臨的國內、國際的市場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我國企業必須加快財務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應用和推廣,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信息化、現代化程度,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和推動企業不斷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壯大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淑芹。淺析財務管理信息化對內控的優化作用[J]。冶金財會,2009(07)

[2] 盧濤。信息化環境中企業在內控制度上應該考慮的幾個問題[J]。現代企業文化,2010(12)

[3] 許永斌。俞淑仙 企業信息化對企業內控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09(07)

[4] 馮保國。信息化建設與內控體系建設有機融合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08(07)

[5] 車美潔。對縣級供電企業財務內控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江蘇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0(11)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研究論文 篇四

【摘 要】內部控制制度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內部會計控制則是內部控制制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從我國現階段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出發,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具體闡述,並分析了造成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失效的原因,提出了強化與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

【關鍵詞】內部會計控制;現狀;原因;對策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4)09-0011-03

隨着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一般來説面臨着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如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二是如何協調內部資源的有效利用。由於企業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是建立在內部協調性的基礎上,因此,加強內部控制是企業最基礎的工作,同時,也是企業能夠生存和發展的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儘管控制目標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但會計控制在內部控制體系中仍是處於核心地位,把企業的財務監控目標作為切入點,建立完善的企業效益監控體系。

一、內部會計控制的含義

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圍繞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爭論很多,對內部會計控制到底是什麼也有種種議論。有的人認為內部會計控制就是內部控制或內部會計監督;有的人則認為內部會計控制就是單位內部制訂出來的一些與財務會計有關的文件、制度 ;還有人認為內部會計控制就是內部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性控制、內部責任控制等等。本文認為:首先,內部會計控制不等於內部控制。內部會計控制貫穿於內部控制的全過程,但畢竟無法代替內部控制的全部。內部控制的範圍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內部會計控制只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在西方控制理論中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其次,內部會計控制也不完全等同於內部會計監督。前者包括控制政策、標準或程序的建立、施行、信息收集、考核、分析、獎懲和矯正,以及控制環境的營造和保護等;後者主要是對既有政策、標準、程序執行過程的監控和信息反饋。顯然內部會計控制包容內部會計監督,內部會計監督是內部會計控制的一個部分。再次,內部會計控制實際上是在一定控制環境中,由內部控制人(不僅僅侷限於財會人員)依據一定的理念和一定的程序對單位的重要經濟活動和重要環節進行監管的過程。其含義十分豐富:第一,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為實現某些特定的目標――保護財產,檢查會計數據的正確、可靠,提高效率,貫徹既定的管理方針等而實施;第二,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即它隨單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完善,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的循環往復過程;第三,它不是“死”的文件、制度和規定,也不是某個事件(如成本控制、資產安全性控制等)或某種狀況,而是交織和融合於單位多項經濟活動中的一連串行動;第四,它是一個充分體現人及人所具有的精神層面的事物,如管理風格、管理哲學、管理意識、企業文化、道德素養和價值觀念等的控制過程。因此,正確理解把握上述含義,對於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搞好內部控制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

(一)管理當局認識不足,有章不循和無章可循的現象較為突出

目前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內部會計控制的理解不一,一部分對建立企業會計控制制度重視不夠,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殘缺不全。有些企業對內部會計控制還存在很多誤解,認為內部會計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冊、文件和規章制度;有的認為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就是內部成本控制、內部監督等;甚至有些企業還未意識到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更為嚴重的是有章不循、執法不嚴,在經濟業務的具體處理過程中,以強調靈活性為由而不按規定程序辦理,已建立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成了“寫在紙上,貼在牆上”的一種形式,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

(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缺乏科學性和連貫性,難以發揮應有的功效

我國有些企業雖然也建立了相關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從總體上來看,仍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一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組織不健全,把執行業務規章制度完全等同於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二是偏重事後控制。目前我國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從總體上來看,基本上屬於以補救為主的事後控制。通常是待違規違紀行為發生後才設法堵塞或予以懲處,導致內控成本較高、收效甚微,使內部會計控制失去效力。三是重錢財等有形資源的控制,輕人員素質、信息等無形資源的控制,有些企業甚至仍存在重錢輕物的現象,致使損失相當嚴重。

(三)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與監督、檢查不力,考核、獎懲力度不夠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檢查流於形式,稽核的範圍有限,以偏概全、以點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有的企業雖然也沒有一些獎懲制度,但制度的設計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並且沒有完全制度化;執行的好壞也缺乏一個獎懲有度的獎懲制度。加之無相應的檢查、考核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實施情況的得力機構,從而削弱了員工執行內部會計控制的自覺性和警覺性。

另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體系不健全。多數股份公司的治理結構不合理,“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監事會形同虛設;各職能部門之間、各崗位之間缺乏必要的監督,導致各職能部門自成體系、各自為政;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重視,已建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也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有些企業甚至尚未建立內部審計制度。

(四)會計監督不力,財務控制存在漏洞

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內部監督管理制度,也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假賬氾濫、信息失真、秩序混亂等問題較為嚴重。有的企業沒有嚴格的複核審批制度;有的單位賬證、賬賬、賬表、賬實不符;有的單位現金管理不符合規定,各職能部門私設“小金庫”,現金坐支現象普遍,資金管理嚴重失控;有些單位會計人員賬外設賬、弄虛作假、篡改賬目、編造虛假會計報表,導致財務報告嚴重失真,會計信息嚴重失實;有的單位負責人私自對外投資,收益不入賬,中飽私囊;有的企業甚至發生負責人卷鉅額公款外逃的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失控難逃其咎。 三、內部會計控制失效的原因

(一)對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我國內部會計控制方面的法規建設剛剛啟動,還未完成一系列切實可行、高效有力的規範配套體系,許多企業領導只重視生產經營,忽略管理,甚至認為內部會計控制是多餘的羈絆,熱衷個人權力威信,任意逾越制度約束,企業的重大決策、舉措都由企業主要領導人説了算的現象比比皆是。

(二)內部會計控制固有的侷限

(1)成本限制。在設計、執行內部會計控制時,管理當局必然要考慮有適當的成本投入,所以制度本身不可能完美無缺。

(2)人為錯誤。即使是設計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也可能是因執行人員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斷失誤以及對指令的誤解而失效。如對方發票總金額計算錯誤未被發現,發貨視為索要提貨單、簽發支票時未審查支付用途等等。

(3)串通舞弊。內部會計控制可能因有關人員相互串通而失效。如執行不相容職務的會計和出納相互勾結,採購人員與供貨單位串通,使內部會計控制喪失防止發現錯誤與舞弊的能力。

(4)管理越權。內部會計控制可能因執行人員濫用職權或屈從於外部壓力而失效。例如:高級管理人員可能置內部會計規章於不顧,凌駕於內部會計控制之上。

(5)制度不適。內部會計控制可能因經營環境、業務性質的改變而削弱或失效。當經營環境或業務性質發生重大變化後,舊的制度不再適用,而新的制度尚未建立,這時內部會計控制被削弱或失效。

(三)會計控制與會計監督關係模糊

長時間來,會計監督職能也被稱作是控制職能,還有認為只有控制沒有監督。控制常是事後補救為主的控制,而無事前、事中的相關控制;審計也是事後突擊審計,而缺乏常規審計與定期或不定期相結合的審計。由此形成了會計監督與會計控制等同的理解。實際工作中往往造成只有監督而沒有控制,或只有控制而沒有監督的狀況。事實上削弱了會計監督與會計控制以及二者的統一和制約關係,影響了會計監督職能的全面發揮,也影響了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規範和完善。

(四)內部會計控制的執行與監督流於形式

有的單位制定了一系列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其執行、監督檢查流於形式,甚至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本身不符合要求。有些單位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務保管人員沒有很好的分離制約,存在出納兼複核、採購兼保管等現象;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沒有很好的分離制約,存在“重大”無標準、“決策”無民主的現象;財產清查的範圍、期限和組織程序不明確;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不明確。該設置內審機構的不設,該配置專職或兼職內審人員的不配置,有的企業雖也有一些獎懲制度,但制度的設計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並沒有制度化;執行的好壞也缺乏一個賞罰有度的制度。

(五)對會計人員缺乏培養和教育

我國受計劃經濟影響較深,對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和人才素質培養教育方面還不很重視。在管理方式上,由政府和企業雙重管理,用人政策未完全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競選、招聘、考核制度;在管理對象上,片面強調對行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管理;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未嚴格執行財政部規定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對職業道德教育不夠重視、規範,會計人員選拔任用機制不健全。

四、強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

(一)營造良好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環境

在內部會計控制中,控制環境是最基本的構成要素,而人又是控制環境中的重要因素。內部控制是由人制定的,也是靠人去執行和完善的。人既是內部會計控制的主體,也是內部會計控制的客體。因此,企業應該加強對人力資源的管理與控制。一是要嚴把用人關,對重要崗位人員的配備和管理人員的選用,應全面考察其德、能、才、績等綜合素質;二是要多層次、多方位加強崗位和在職員工的培訓,切實提高員工的政治和業務素質,使其遵紀守法,精通業務;三是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使員工自覺遵守和執行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形成以自我控制為主、自檢自律為主要手段的內部會計控制制約機制;四是對有些重要崗位實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輪換制度,以便互相牽制、相互監督。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體系

企業應該以《會計法》和《內部會計控制規範》等法律法規為指導,以會計制度為依據,結合本行業或部門的內部會計控制規定,建立健全適合本企業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大致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內部制約機制和控制程序三個方面。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做好內部會計控制的前提,是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的措施,是確保會計信息系統發揮作用的關鍵。因此,企業要根據會計法律法規規定和企業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一整套比較嚴格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通過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明確企業的業務規程、要求和職責,做到按章辦事,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防範經營風險的發生。在構建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內部會計控制的制約機制。一是要設置科學合理的內部組織機構,明確職責範圍,建立內部牽制制度。二是要實行權責明確、管理科學、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內部管理制約制度。三是要嚴格考核與獎懲機制。根據企業情況,建立考核內容及評價科學合理的考核與獎懲機制,對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較好的,應給予必要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對於違規違章甚至造成重大損失的應給予相應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並與職務升遷掛鈎,以達到有效控制、制約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體系

根據《內部會計控制規範》,企業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組織者、實施者和受檢者。由於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具有監督的日常性與全過程的特點,必須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體系,確保內部控制的貫徹落實並收到實效。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體系應該由企業內部審計監督體系和社會外部監督體系。在一般情況下,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檢查與評價是通過企業內部審計來完成的,內部審計應當在制定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管理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實施,評價管理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等方面發揮監督作用。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師事務所在開展企業審計業務時,應着重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測試,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現在的制度,指出管理的漏洞,充分發揮註冊會計師、註冊審計師“經濟警察”的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

對於公司來説,公司治理結構是核心,是聯繫內部以及外部各利害關係人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現代公司根據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經營機構、監督機構相互分離、相互制衡的原則,形成了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階層和監事會組成的公司治理結構,其基本目的是彌補各利害關係人在信息不對稱性、契約的不完全性和責任上的不對等性,以便使各利害關係人在權力、責任和利益上相互制衡,實現企業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統一。在設計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過程中:一是要設置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明確職責範圍。組織機構的設計不僅受企業的業務性質、經營規模等的制約,而且還與各企業管理當局的思想作風、行為習慣和管理理念有關。現代企業應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之間權責明確、協調運轉、有效制衡、適合於其發展要求的內部治理結構。二是實行權責明確、管理科學、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內部管理制度,調節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之間的關係,並根據經理層的經營管理績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只有建立起合理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使經理人員既享有充分的經營管理權,又能使其盡職盡責地履行對委託人的義務,才能實現企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三是要嚴格考核與獎懲制度。企業員工業績考核評價體系的設計要科學合理,不同的部門與崗位,其考核的內容及評價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一般要按照經理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分別設計。尤其是對經理層考核評價指標的設計,應兼顧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對於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較好的,應給予必要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對於違章甚至造成重大損失的,應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並與職務升遷掛鈎,以達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五)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為了保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並使之不斷地得到完善,企業必須定期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審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執行中有何成績、出現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某項內部控制制度不能執行或不完全執行,估計可能產生或已經造成什麼後果。對於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要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對於違規違章的,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只有做到壓力與動力相結合,才能最終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

(六)加強對內部會計控制行為主體的控制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失效,經營風險、會計風險產生,其行為主體全是人(這裏所指的人是指一個企業從領導到有關業務經辦人員)。只有上下一致,及時溝通,隨時把握相關人員的思想、動機和行為,才能把內部會計控制工作搞好。具體地講,除領導應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外,還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要及時掌握企業內部會計人員的思想行為狀況。內部業務人員、會計人員違法違紀,必然有其動機。企業領導及部門負責人要定期對重點崗位人員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分析,以便採取措施加以防範和控制。第二,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職業道德教育要從正反兩方面加強對會計人員進行法紀政紀、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強會計人員的自我約束能力,使之自覺執行各項法律法規,遵守財經紀律,奉公守法、廉潔自律;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特別要重視對那些業務能力差的會計人員進行基礎業務知識培訓,提高其工作能力,減少會計業務處理的技術性錯誤。

參考文獻:

[1]戴國俊。試論內部會計控制[J]。事業財會。2008(2)。

[2]高林萍 齊澤明。談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J]。會計之友。2012(10)。

[3]連翠芬。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會計之友[J]。2012(12)。

[4]魏哲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初探[J]。財會研究。2009(11)。

[5]徐玉德。談內部會計控制構建[J]。審計理論與實踐。2010(12)。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研究論文 篇五

論文摘要: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司治理結構的逐步完善,企業的內部管理髮生了很大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在加強經營管理的同時,一定要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內部會計控制的變革與創新是企業資產安全完整和經濟活動有效進行的基礎,通過內部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確保企業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論文關鍵詞:內部會計控制;牽制;制約;激勵與約束

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與完善是強化企業內部管理,保證會計工作規範有序進行的重要舉措。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必須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創新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企業自我約束能力,提高抵禦風險能力,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當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內部會計控制管理制度急需完善

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實施是兩個概念。目前,企業雖然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管理制度,但缺乏有效預防的會計監督機制,使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缺少有力的約束,加之外部監督機制的軟弱無力,虛假的會計信息生成輸出後很少被發現,因此,導致會計工作次序混亂。從外部環境看,由於政府宏觀控制措施、法制建設還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較差。根本原因在於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不健全。

(二)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夠重視

當前,多數經營較差的企業,都出現費用支出失控、財務收支混亂,違法亂紀現象時常發生,導致財務混亂,使會計信息難以真實反映實際經營情況,各種經濟指標考核失去了意義。其主要根源在於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嚴重導致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和內部控制薄弱,缺乏自我約束機制。尤其是缺乏對內部會計控制執行情況的嚴格檢查和監督。內控制度執行不力,疏於防範,有章不循。所以,很難發揮內部會計控制應有的效力和作用。

(三)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

面對新的經濟環境,企業要保持競爭能力,勢必要經常調整經營策略、調整內部機構等,這就導致原有的控制對新增加的業務內容沒有控制作用。所以,根據經營管理範圍的變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變化來調整和拓寬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的變革與創新已變得尤為急迫。只有不斷調整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才能提高其效能,充分發揮內部會計控制的作用。

二、建立與完善內部會計控制應遵循的原則

(一)內部相互制約的原則

內部相互牽制是指在各崗位問建立互相驗證、互相制約的關係,其在進行有關責任分配時,單獨的一個人或部門對一項經濟業務活動無完全的處理權,必須經過其他部門或人員的查證核對。在設計內部會計控制過程中,一項經濟業務活動各項環節儘量由不同部門處理,也可委託中介機構,發揮其客觀、公正的作用。

(二)完整性與系統性相結合的原則

完整性要求內部會計控制的措施應滲透到單位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覆蓋所有的部門和崗位。由於會計工作貫穿於單位整個經濟活動,是對單位整個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另外,還要求內部會計控制對全體員工都有約束力。由於單位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整體,因此,要將各部門和各崗位形成既相互制約,又具有縱橫交錯關係的統一整體,以保證各部門和各崗位均能按照單位的目標相互協調地發揮作用。

(三)成本效益觀念與務實原則

設計內部會計控制主要是為了實際應用,因此,不用過於強調其嚴密性和完整性。應儘量精簡機構和人員,選擇恰當控制方法和手段,減少過繁的手續和程序,避免重複勞動,使內部控制制度簡化且高效率;內部會計控制的文字説明要簡潔明瞭,條理清楚。

(四)動態反饋和預見性相結合的原則

單位的會計機構要積極修訂完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與時俱進,不斷修訂和完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以始終保證內部會計控制的適應力和活力。同時,由於各個單位的內部實際情況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面臨的外部環境也是隨着社會進步而變化和發展,但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又是相對穩定,為了既要符合現時需要,又要與未來發展相結合,保證在一定時期內的適應力和活力,在設計時要有一定的前預見性。

三、完善現代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

(一)重新審視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

牢固樹立內控觀念,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對內部會計控制的自我認識,自覺主動地進行內控的監督約束,儘快構建一套責權分明、規章健全、運作有序的內控會計機制,從而促進現代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必須堅持依法理財的原則;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經營管理特點;必須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必須注意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必須根據企業經營範同的變化,不斷調整內部會計控制系統,以提高其效能,因此,要真正地重視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建立和完善,把這樣的認識融人到企業的治理結構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利於企業依法自主經營、減少經營風險、順利實現經營目標;有利於保護企業資產的完整;有利於優化內部治理結構、合理分工、明確權責、科學管理;有利於所有者和經營者權利的制衡、優化企業外部環境、提高內控效果。重視內部會計控制是正確處理企業的利益相關方的關係,完善企業治理結構的前提。

(二)重構企業內部會汁控制制度

當前,很多企業都是跨越式發展的,企業規模快速擴大,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也需要打破傳統的內部會計控制的狹隘性,拓寬了內部會計控制的內涵,由局部的會計控制、財務控制擴展到對整個企業的資源環境和業務流程的全方位管理控制。隨着經濟全球化的到來,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會計信息的內容被賦予新的涵義,反映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方面,使得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控制內容更加豐富,控制難度相應加大。這也必然要求企業在加強經營管理的同時,必須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通過內部相互牽制、相互制約,才能確保企業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制定內部會計控制的目的是要通過有關制度的內部牽制和制約,不斷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最終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所以,就有必要在新的形勢下,重構內部會計控制,建立健全內控風險評估和監測制度,建立、完善責任追究制度以及相關懲處辦法,強化內部稽核檢查機制,統一思想,增強企業內控的自覺性。

(三)更新成本費用的控制觀念

成本是決定企業競爭能力的強弱,盈利能力多少的關鍵,企業在設計和實施內部會計控制時,必然要考慮成本費用的控制問題,內部會計控制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減少低效和投資浪費,因而制定內部會計控制應以成本效益原則為指導,要在實行內部會計控制所花費的成本和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之間保持適當的比例。因此,建立以成本控制為手段的成本管理制度勢在必行。信息技術的進步為戰略成本管理的形成提供了技術條件。在新經濟環境下,企業要樹立戰略成本費用控制的新觀念,要考慮如何將成本控制措施融合到具體的業務過程之中,使成本管理措施得到順利實施。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控制系統,做好成本費用管理的基礎工作,諸如制定成本費用標準,分解成本費用指標,控制成本費用差異等等。新經濟時代,企業經濟運作的特徵,迫使企業改變傳統成本的管理控制觀念、管理模式,運用高新技術,培養職工的成本意識,通過全員成本管理和全過程成本管理,充分發揮價值流程中生產者與其他價值創造者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成本控制日的,實現戰略成本的管理。降低成本是企業盈利的最根本途徑,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成本結構,企業應該認真分析價值流程中的成本控制要點,設計合理的績效考核模型,抓住重點制定目標成本,實施成本控制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包括確定目標成本、費用預算等;根據預算單元進行分解,每月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在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中尋找進一步降低消耗,杜絕浪費的突破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企業自身“體質”,才能實現預定的目標成本,促進成本不斷降低,提高經濟效益,從而有效地發揮內部會計控制的作用。

(四)加強信用管理,構建和更新信息管理系統

企業應儘快建立預警機制和風險防範措施,提高風險控制意識,加強資信管理和信用分析工作,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建立內部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建立企業內部授信制度、建立應收賬款監控制度,設立專門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門,真正使企業的信用風險控制管理落到實處,抓出成效。通過積極有效的風險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會計風險。隨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控制手段通過信息系統來實現,使得內部會計控制的效率大大提高。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必須高度重視網絡系統管理體制和程序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為保障計算機系統下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應以制度為準繩制定詳盡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下的操作細則和作業指導書,從而確保藴含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思想的計算機系統正常進行。由於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取決於應用程序,所以,應進行定期評審,對計算機系統下的內部會計控制進行審核和評估,檢查其是否符合內部會計控制的要求,減少和消除人為控制因素。根據評審的情況,及時加以補充、修正和完善,確保信息系統下的內部會計控制的實施。同時,要加強對財會電子信息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數據輸出輸入、文件儲存和保管、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因此,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應在傳統的控制觀念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內部會計控制的創新工作,建立與時代相適應的內部會計控制,以滿足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

(五)把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有效結合

隨着經濟環境的變化,內部會計控制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財務管理模式,更是一種企業管理機制。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內部會計控制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它不再是孤立地被理解成一些程序和過程,而是包括企業戰略目標、預算管理、業績評價和激勵在內的一整套控制制度,把預算編制、激勵與約束機制等手段有機結合,已成為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須強化內部會計控制約束,形成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管理機制。一是強化組織約束,提高政府和社會的外部監督力度是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有力保證,依靠政府的權威性,按照有關法律法規來規範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並使之有效實施,要加快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社會監督體系,使其成為企業的約束力量。同時,通過中介組織,依據獨立審計準則,站在公正立場上對企業的財務報告進行評估,並對經營過程中出現的風險、損失、責任進行追究,通過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有機結合,有效進行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檢查工作,準確地把握企業內部運行中的癥結所在,有利於提高內控工作的質量,對企業實施會計控制,確保企業健康運行和公司效益不受損失。二是建立多層次的現代企業會計控制制度。多層次的會計控制體制是通過明確各方關係人的權利和責任來實現的,使每個羣體或個人行為均處在他人的監督控制之下,避免會計控制流於形式。如委派“財務總監製”,體現控制主體相互制衡的關係,通過多層次的財務監控體系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財務管理控制風險。建立現代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有利於確保企業財產安全和會計信息真實。

(六)積極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立以人為本的`內部控制制度,圍繞人的價值管理來開展內部會計控制活動的各項內容,協調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中的環境控制關係。通過優化企業控制環境,培養職責權限,劃分責任中心,建立適當的溝通渠道,根據實際完成情況予以獎勵或處罰,建立責、權、利相互配合,相互統一的激勵約束機制,同時應注意責任的考核民主化和問題處理的人性化,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使企業內每個員工都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企業管理,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內部會計控制的最終目標是與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相一致的,而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人是內部會計控制活動的載體,企業內部各層面的人均應參與內控體系的活動,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本身就是人的活動,是由人來進行並受人的因素影響,以人為本作為構建內部控制機制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保證組織內所有成員具有一定水準的誠信、道德觀和能力的人力資源方針與實踐也是內部控制有效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快建立會計誠信的內控機制,強化企業內部的會計誠信管理,確立會計人員的會計誠信觀念和誠信立人的意識,使會計人員意識到會計誠信、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把會計誠信作為最重要的工作準則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樹立起會計職業的尊嚴感。所以,建立以人為本的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制定嚴格的企業內部會計誠信控制制度,對培養企業員工,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進而更好地貫徹和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管理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會計控制,它通過健全制度、規範行為、強化監督、完善自我等活動,不斷促進我國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在新經濟時代,只有建立和完善符合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才能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確保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有利於中小企業股東的利益;有利於董事會有效行使控制權;有利於保障債權人、職工、客户等的利益;有利於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最終實現企業的發展和目標。

內部控制論文 篇六

一、內部審計的作用

1、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內部審計的作用,是隨着內部審計目標的變化而變化的,它的基本作用首先是經濟監督。內部審計監督是對單位經濟監督的第一個窗口,通過審計監督來規範單位的經營行為,使經濟整體運行協調一致,從而自我約束。具體來説,要對財務收支進行監督;要對單位的重點部門進行監督;要對單位的內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通過對所發現問題的揭示,促使各部門規範管理,堵塞漏洞,為單位實現經營目標服務。

2、內部審計的評價鑑證作用。評價是內部審計的基本職能和作用之一,實質是對審計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評議。鑑證是對單位經濟活動的鑑別和證明,針對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有建設性和針對性的意見和改進建議。通過開展績效審計、經營目標審計、內控制度審計,對單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及時掌握及評價,協助管理者更有效地進行經營管理活動。

二、單位內部審計現狀

1、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完善,獨立性不強。內部審計的地位和職能定位不夠清晰,作用難以發揮。獨立性原則是內部審計工作的一項根本指導性原則,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只有在組織上、行為上都是獨立的,職能才能得以充分發揮。一些單位對內部審計認識不足,將內審機構合併到紀檢、監察或財會部門,或者由會計人員兼任,使得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無法得到保證。

2、內部審計程序不規範,技術手段滯後,難以適應工作需要。許多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仍侷限於單純的財務收支或收費價格等方面的審計,沒有或很少開展對經濟責任制和內控制度的評價。少數審計人員缺乏風險意識,不能嚴格履行相應的審計程序,導致相關審計準則的運用流於形式或沒有得到正確運用,使得很多部門內審工作不能為單位管理者提供決策參考,不利於兩個效益的提高。

3、單位內審人員專業素質普遍較低,制約了審計工作的開展。現代內部審計工作要向事前、事中轉移,要求內審人員具有綜合性管理知識,但實際工作中,搞內部審計工作的審計科班出身的人少,有的人員是從其他部門調來的,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甚至對審計業務一竅不通,缺乏必要的審計專業知識和審計技巧,而且對單位經營管理工作缺乏瞭解,難以發現深層次的問題。

三、加強單位內部審計的方法

1、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嚴把審計取證關,審計人員所取得的證據必須客觀、真實、充分、有力、合規;嚴把審計複核關,通過實行審計複核,強化審計人員的服務意識,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審計質量,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2、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一是事前審計與事中、事後審計相結合,內審的作用應不僅限於事後監督,更多的應是事前預防與事中控制。隨着單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它將對單位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和評價,以便及時發現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把單位風險降到最低,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或初始階段。二是微觀審計與在宏觀方面發揮作用相結合,既從宏觀調控和宏觀管理的要求出發安排審計項目,又在審計若干具體項目後,綜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傾向性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意見和建議,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為規範單位財務收支行為提出建議。三是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既要進行恰當處理,又要深入分析產生的原因,從幫助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加強管理工作等方面從根本上加以解決,使之不再有重複發生的可能。

3、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為了保證單位內部審計制度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並使之不斷地得到完善,必須定期對內部審計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評價單位管理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看內部審計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執行中有何成績,出現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某項內部審計制度不能執行或不能完全執行,估計可能產生或已經造成什麼後果。開展對專項業務活動的審計,評價各部門對單位決策和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以及是否達到預定目標,對於違規違章的,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只有做到壓力與動力相結合,才能最終達到內部審計的目的。

4、加強內部審計隊伍的建設,提升審計工作水平。要將那些懂業務、知識面廣、能力強的人選拔進來,提高內審人員的整體素質,在對內部審計人員的業績評價上,嚴格考核制度。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敬業精神,而且還要具備較高的工作技能和審計理論水平。單位應對內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強內審人員的使命感、責任感。同時,還要加強內審人員的後續教育,內審人員也應注意更新知識,通過自學、培訓、繼續教育等方法不斷拓寬知識面,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多種技能,不斷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促進單位又好又快發展。

內部控制論文 篇七

一、引言

自從2002年美國頒佈薩班斯法案(SOX)後,內部控制審計倍受關注。我國在2008年發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並在2010年4月26日再次發佈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以推動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實施。本文從內部控制產生過程中的關於組織行為的線索出發,結合現在內部控制現狀研究,分析內部控制實施應當尊重人性。

二、內部控制發展及體現的組織行為內容

現在一般將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即內部牽制階段、內部控制制度階段、內部控制結構階段和內部控制框架階段,其中內部控制結構階段和內部控制框架階段體現出組織行為的內容,其具體內容如下:

1、內部控制結構階段。20世紀60年代後,社會學、心理學、生物學、人類學等眾多學科開始與企業管理問題進行交叉研究,使得行為科學引入企業管理的領域,其強調對人的因素的重視,以注重人際關係提高生產率,以影響、激勵等方式來提高績效,將滿意作為首要目標,生產率作為其次目標,最重要的是認為人是"社會人"的認知基礎。這些思想豐富了內部控制的內容:基於"社會人"假設而採用激勵政策,注重內部控制中人際關係的地位,將最大滿意度提到與最高生產率比肩的位置。

2、內部控制框架階段。20世紀末眾多管理理論的交叉發展,豐富了內部控制內容。此時的"系統管理理論"和"權變管理理論"對人的認識更進一步,認為人並非不是"經紀人"即為"社會人",而是"複合人"或"複雜人",其有不同的需求和需求類型;管理手段和方法就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法而言,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同時管理也以滿意度與生產率不分前後,二者並重為目標。受這種管理思想的影響,內部控制的相應觀念也因此改變,控制活動將人際關係與生產管理全部包括在內。

三、現在內部控制現狀研究

本文僅就內部控制在我國發展中兩個狀況進行分析:

1、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台若干涉及內部控制的文件,其後建立內部控制成為眾多企業的內部構建之一,但企業在對真正關於內部控制的理論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便紛紛設立內部控制機構,其實施結果可想而知,徒有其表罷了。

2、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所設立的內控系統並不完整,重視供產銷環節的程序控制,但忽視內部控制結構的整體協調,從而造成管理上的混亂,舞弊事項經常發生。這與內部控制最初由內部牽制或會計控制發展豐富起來有根源性原因,對於內部控制的整體理念還缺乏認識,還處於內部控制制度階段。

從組織行為尊重人性的角度展開針對企業、管理層和員工的分析。

1、企業。從企業整體戰略規劃角度來看,我國很多企業缺乏完整的戰略規劃,也並非定要以發展到大公司為目標,企業的危機意識不足,並沒有構建內部控制體系的內在需求,缺乏動力和主動性。從成本角度來看,對於很多中小型企業來説,建立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制實屬"強人所難",成本與收益不一定相稱。例如,很多中小企業由於人員編制不足並且業務簡單,建立一個複雜的控制系統反而會增加職員的業務量,這與節約成本的追求不符。

固然產生這種現狀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認在是否需要建立內部控制體系這個層次來説,我們應對企業狀況予以尊重和考量,不可一刀切,企業作為組織,其發展能力、發展動力等人性因素也應考慮在內。

2、管理層。企業的任何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都離不開制度的制定者,企業內部控制同樣也無法逾越過那些制定、管理與監督制度的人的行為及其價值觀。但當前現實情況是企業高管舞弊已經成為審計的重中之重,財務舞弊、違法違規屢見不鮮。而從管理層人員角度出發,他們的管理理念、對自身在企業的定位、對內部控制的理解、對企業現狀的認識都影響着一些重要問題:他們自身是否贊成建立內控,企業現在是否需要內部控制,應當如何建立內部控制。因此,在內部控制建立初始,對處於組織領導地位的管理層,其利益和態度是否有考量,其觀念是否有進行改進和統一,其積極性是否充分調動等等,應給與尊重。我們應對管理層的能力、觀念、自身利益等方面給予人性化的思考。

3、員工。內部控制的成敗自然離不開組織的員工,要有效實施內部控制,必須確保組織中每個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擔的特定職務;有勝任能力、忠誠的員工是提供有效控制的基礎。而這些需要在員工的招聘、評價、培訓、晉升和獎勵辦法等各個階段進行內部控制,並將其作為內控的組成部分並在建立內部控制時充分考慮。

著名的 "豐田召回"事件正是一個反面的例子,曾以"全面質量管理"這一控制中重要組成部分著稱的豐田生產方式從80年代開始便是全球典範,卻爆發出多起質量問題。豐田過去的成功便是以員工發現問題可停止生產線為基礎,一步步改進質量控制得來的,豐田章男在記者會上強調:這次召回問題的背景,是與這些年豐田的增長速度過快,而員工和組織結構的成長跟不上有關,這些年快速的發展使我們不能像以前那樣停下來去思考和做出改進。真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

由此可看出內部控制的成功與否同每個員工的關係的至關重要。而相對的,每個員工對內部控制實施的態度、其獲得的需求滿足則鑲嵌在內部控制的各環節。實施內部控制過程中,對作為組織基礎的員工,是否充分考慮其適應性,對於變革是適合漸進式變革還是突變式變革,是否考慮其需求滿足,其對內部控制的態度等都要從人性角度給予關注。更重要的是提升員工對自我價值的認識,明白其建議對內部控制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以使員工能在內部控制建設中得到自我實現。

四、結語

由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對內部控制建設應從企業、管理層和員工三層次的需求出發開始。使企業、管理層和員工首先意識到自身對內部控制的需求,繼而產生實施動力,並在內部控制實施中有自我價值實現的滿意感。

對此,提出建議:

(1)提高企業風險意識,使企業全面認識其生存環境充滿挑戰與風險,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建立全面有效的內部控制不失為有效的有效手段。

(2)建立內部控制的基礎,幫助管理層和員工走出誤區、更新觀念、強化管理需求,首先得到管理層的強烈需求和重視,再將這種觀念傳達給基層員工,從而建立內部控制建設的良好環境和歡迎態度。

參考文獻:

[1]孫光國,莫冬燕。我國內部控制研究新方向:基於財務報告可靠性目標[J]。 中國註冊會計師,2011,(8)。

[2]王竹泉,隋敏。控制結構+企業文化:內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論[J]。 會計研究,2010,(3)。

[3]王虎超。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的現狀、成因及改進措施[J]。 法制與社會,2007,(5)。

[4]丁瑞玲,王允平。從典型案例分析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建設的必要性[J]。 審計研究,2005,(5)。

[5]王纓,楊光。尋找"豐田原點" 豐田生產方式辨[J]。 中外管理,2010,(4)。

[6]李雪。會計理論研究。第1版。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4年。292-308頁。

[7]施先旺。內部控制理論的變遷及其啟示[J]。 審計研究,2008,(6)。

企業內部控制畢業論文 篇八

《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

【摘 要】企業內部控制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及企業的重視,在我國,隨着2010年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發佈《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成功施行,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也在逐步完善。內控體系建設對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結構、防範風險和提升公司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制度安排。內控規範是個系統性工程,應提高對內控體系認識,紮實推進內控規範實施過程,建立健全內控責任機構,將內控規範要求與公司現行經營管理要求相結合,提升內控體系效率。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

一、關於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單位為了保證實現經營管理目標,在分工負責的前提下,組織內部經營活動而建立的各職能部門之間對業務活動進行組織、制約、考核和調節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確單位內部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形成一個完整、嚴密的相互聯繫、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控制系統的總稱。內部控制滲透於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也可以説,企業只要存在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就需要有相應的內部控制活動。此外,內部控制活動還出現在企業內的各個階層與各種職能部門中,它不僅包括企業管理當局授權和指揮購貨、銷貨、生產等經營活動的各種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審查、分析各種信息資料及報告的程序與步驟,還包括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綜合計劃、控制、評價而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等。企業作為現代社會中最主要的經濟組織離不開內部控制,沒有一個完善、科學的內控制度,其經濟活動就不能取得預期效果。而且,近些年,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和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不斷擴大,企業越來越關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加強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企業應從實際出發,加強內部監督和治理,建立對經營活動、管理活動監管和評價的有效機制,並形成一個健全完整、運行靈活的控制網絡系統,以促進企業經營活動更好的進行。

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內部控制標準和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所有的控制都存在於各個管理人員零星的自主活動中,無法依據系統化的內部控制標準進行內部管理。大量的實踐證明:得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因而內部控制成為衡量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標誌,構建一個完整、科學的內部控制控制體系,既是企業組織管理的客觀要求,也是企業生產經營順利運行的根本保障以及成為市場競爭主體的重要保證。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變得越來越激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也不斷產生新的變化,企業為了減少決策失誤,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儘可能避免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應加強企業內控管理。具體來説,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構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可以促進企業經營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利於明確各部門的工作目標,激發各部門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有利於使各部門的經濟活動協調一致,使企業實現保值、增值。企業的權利過於集中,如果企業的內控不嚴,就會給貪污、挪用單位資產等非法行為提供機會,一些單位負責人為了經濟利益授意、指使甚至強令其手下員工辦理一些非法事項,從而損害單位利益。三是保證業務經營信息和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國有企業經營者對會計信息的關注主要基於其個人利益目標以及對其政績、聲譽的影響,如果企業內控不嚴,則企業經營者提供給企業所有者的會計信息就有可能被扭曲。同時,由於企業經營者與債權人的利益目標不一致,債權人所獲取的會計信息也可能是虛假的。四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近幾年來,通過改革、改組、兼併、資產重組和加強管理等,國有企業改革和脱困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國有企業整體盈利能力仍然不強,多數中小型國有企業利潤增加不明顯,一些國有企業的領導仍然不注重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嚴重影響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加強內部控制的幾點做法

1、高度重視,有效推進內部規範工作的實施。人作為企業的主體,也是企業各項政策的執行者,應該最先從根本上提高自身對內部控制的認識程度。只有企業各級人員認識上得到了提高,企業各個業務部門、人員才能真正貫徹企業的各項制也只有提高認識,才能增強自覺性,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落實到位。

2、建立健全企業內控制度。對於很多民營中小型企業和內部人控制較嚴重的企業來説,它們或許根本沒有內部控制制度,因為他們大多對會計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視,他們更看重的是業務,會計的作用更是被老闆所代替。有的企業存在內部控制,但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全面,沒有覆蓋所有的部門和人員,也沒有滲透到企業各個業務領域和各個操作環節。面對這些問題應從兩方面着手,一是必須要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二是必須要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其得到全面實施。制度是確保流程控制法制化的關鍵,制度是企業內部的法律,只有建立有效的制度,明確控制流程各個環節的控制內容和關鍵點,才能把內控制度真正落實。構建嚴密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應包括三個相對獨立的控制層次:首先是在企業一線供產銷全過程中融入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的制度,建立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其次是設立事後監督,即在會計部門常規性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對其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和週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最後是一套相匹配的績效考核體系,對每個崗位的職責進行明確。

3、優化內控環境。有了領導的重視,有了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還需要有內部控制的良好環境。一個企業的內部控制必然受到組織結構、職工勝任能力及忠誠度、分權與責任表達、預算與財務報告、組織牽制與制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控制環境是對控制程序和控制技術的選擇及其有效性有着重要影響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大類,我們一般説的都是內部環境。要優化內部控制環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①樹立先進管理思想,企業管理層必須樹立現代管理思想,自覺形成風險管理觀念,並通過有效的信息傳導機制確保企業全體員工都明確自己對內部控制的責任。②要培育遵守制度的企業文化,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現代企業也要成為法治企業,無論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還是最基層的企業員工,都應當對企業的規章制度嚴格遵守,以制度為標準檢驗經營管理的對錯和效果,發揮其保護、監督、制衡的作用。③優化組織結構,企業的組織結構在設計時,應對每一個部門的責任與利益明確規定,既要防止權力重疊也要避免出現權力真空,使每一項業務處理的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機構和具體人員負責。④要在企業內部形成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的氛圍,努力建設學習型企業,拋棄個人經驗主義的一些東西,以謙虛的態度,從先進同行那裏學習管理中的好制度、好方法,還要善於從書本上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的知識和方法,敏於觀察、勤于思考,總結和制訂適合自身管理和發展的內控制度。

4、強化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內容主要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五大要素。要對企業控制環境總體情況進行審查和評價,確保企業的資產、資金的合理配置;對企業風險管理機制及其運行情況進行審查和評價,保證企業有效地防範財務風險;對企業各生產經營業務實施控制活動情況進行審查和評價,確保企業的資金落實、到位;對企業建立信息系統、獲取及傳遞信息等信息處理情況進行審查和評價;對企業內部監督主體狀況、內部監督機制的設置情況、內部監督活動的實施情況等進行審查和評價,確保企業的財務控制落到實處。

5、充實內控人才儲備,提高人員工作水平。由於《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及其配套指引的發佈,我國大多數的市企業都有加強內部控制的強烈需求,涉及的就業人數也大大增加,但是我國目前的內部控制專業人才儲備卻嚴重不足。企業管理要以人為本,人力資源管理是合理配置和開發企業的人力資源,以實現企業目標的管理活動,在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對於內部控制而言,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主要是保證和提高員工的素質和品行。信息化環境對員工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員工不但要熟悉業務,還要掌握軟件系統的操作。可以建立員工培訓機制,企業應結合實際,建立切實可行的員工培訓機制,通過培訓使員工更具工作責任感,明確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此外,企業還應該通過完善的內控制度來約束企業員工行為,建立良好的績效評價、激勵機制,防止掌握企業重要信息資源的人才流失以及相應的信息資源損失。

參考文獻:

[1]孫娜。該如何理解內部控制[J]。財會學習,2006年第9期。

[2]於海潔。如何加強企業內控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1年第9期。

內部控制論文 篇九

摘 要:近年來,內部控制是企業研究的重點內容,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日益顯現。但目前國內外學者研究最多的是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問題,忽略了對中小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的研究,在我國企業內外部環境還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不斷加強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民營企業 內部控制 研究。

1 民營企業現實狀況。

在我國許多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都很相似,在剛成立的前幾年發展迅速,過後幾年經營狀況開始惡化,甚至出現破產、資不抵債,能夠持續經營下去的很少。

民營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據着很重要的地位,根據最近幾年政府發佈調研報告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存活期限為3.7年,而國外中小企業的平均存活期限相對較高,其中美國中小企業壽命比我國高出1倍多,歐洲和日本大概高出2倍多。雖然相關政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優惠措施來推進中小型民營企業的發展,但中小型民營企業的壽命仍然很短。主要原因是其自身原因,有着不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導致內部經營惡化。因此,完善民營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2 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2.1 家族式經營。

家族式經營是我國民營企業中最常見的經營管理模式, 民營企業的創立者直接參與公司經營管理,企業的經營決策權大多掌握在一個人手中,全憑個人的經驗和個人興趣愛好做決策,公司的股份基本上掌握在家族成員手中,高級管理層也由家族成員擔任,所有權和經營權不分離。即使有董事會,成員大多由家族內部人員擔任,常出現任人唯親的現象,其組織結構缺乏規範性,沒有科學的考核方法和標準,考評受到家族關係的影響,沒有根據每個員工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定性和定量考核,有些獎勵無法兑現、對家族內員工犯了錯,懲治措施也落不到實處。

很多民營企業沒有設立清晰的崗位職責説明書,職責劃分不清楚,為了節約成本,讓家族裏的人同時兼任多個崗位工作。一人多職雖然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實則存在內部重大控制缺陷,很容易導致隱瞞資產和財務舞弊行為,這種模式將會束縛企業的發展,使企業難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

2.2 高層管理者文化水平低。

在我國民營中小企業中,其創立者大多文化水平較低,公司員工本科及以上學歷也很少。然而,這並不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公司管理者缺乏不斷學習的精神才是關鍵所在。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很多民營企業的內部管理人員對於現代企業管理理論並不瞭解,知識更新已跟不上企業的發展速度,更不要説將這些管理理念運用到現代企業管理中。文化的缺失直接阻礙了企業規模的擴大,使企業失去了競爭優勢,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民營企業的管理者一般缺乏創新精神,最為關注的焦點是利潤問題,重視短期利益,對於企業其他方面,如內部管理等,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不能及時調整經營戰略,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制定新的發展方向。

2.3 規模較小,缺乏企業文化。

民營中小企業在創立時,規模普遍較小,隨着企業的不斷髮展壯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難以佔據有利地位,規模過小,難以獲取足夠的資金支持,在遇到風險時,容易出現資金鍊斷裂。民營中小企業的存在年限一般較短,缺乏相應的文化積澱,在遇見危機時,其風險應對能力較弱,中小民營企業很少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很多都是生搬硬套一些大公司的企業文化,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公司管理層也沒有重視這一問題,當遇到突發問題時,公司員工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培訓方面,新進員工除了上崗前業務知識培訓以外,為了節約成本,之後再沒有培訓機會,員工缺乏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4 缺乏相應的風險評估措施。

我國多數民營企業並沒有意識到風險評估的重要性。認為風險評估是一個虛指標,不像利潤指標那麼實在。企業的管理者也普遍認為公司沒有進行風險評估的必要,缺乏對風險評估的正確認識,公司內部沒有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當企業有風險時,多數管理人員往往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判斷,而不是採用科學的方法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對風險進行分析。對於已經存在的風險也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而是任其發展,長此以往,公司將面臨更多、更嚴重的問題。

大部分民營企業認為,內部控制在判斷風險時只需識別企業的內部風險,從而忽略了外部風險。

3 完善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3.1 樹立現代企業價值理念。

民營中小企業應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機制,樹立現代企業價值觀念,企業高層管理者也應適當轉變觀念意識,逐漸改變現有陳舊的經營模式,讓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在現有家族經營模式的基礎上,引進一些職業經理人進入管理層,要適當下放一些權力給職業經理人,讓其有一定的空間發揮自己的能力。在設計內部控制制度時,要明確哪些崗位和職務是不相容的;企業的規章制度是否能使不相容崗位和職務相分離,使員工熟悉企業的這些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並要求員工在業務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制度執行,並使他們之間相互監督和相互制約。

完善人才選拔機制,對於接班人從自己的家族中選拔,還是選擇職業經理人,應堅持任人唯賢的原則,根據他們的自身能力和素質來選拔,看是否能滿足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

3.2 拓寬管理者眼界。

企業管理者素質的高低,關係着公司今後的發展方向,管理者眼界要開闊,要有很強的專業勝任能力,可以準確把握公司發展的大方向,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堅決避免追求短期利益。建議對公司的高層管理者進行培訓,應當在業餘時間加強學習,提升專業素質,定期參加一些培訓,並經常關注時事熱點,及時把握經濟市場趨勢,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發揮帶頭模範作用,使管理者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企業的經營風險就會適當的減少,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就會有保障。

3.3 注重企業文化的樹立、弘揚與傳承。

企業文化是一種行為文化,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行為特徵、精神面貌和人際交往的動態體現。企業文化對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和約束員工的行為具有強大的指引作用。

企業文化是建立在經營理念基礎之上的,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特點,企業文化也不同。企業文化的設立應與企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經營目標、業務目標相協調,企業文化樹立和弘揚需要公司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樹立起屬於本企業的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深深紮根於每一位員工的心中,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凝聚力。

3.4 建立風險防範系統。

建立風險防範系統是企業的有效保障措施,有效的風險防範系統可以使企業在危機發生以前,就能夠預測到風險的存在,並提前做好防範工作,將風險降到最低。公司管理層應當轉變觀念,認識到風險防範的重要性,加大對風險評估的重視程度,建立風險評估機制。

民營企業更應該根據自身經營特點,經營環境和規模等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風險防範系統,防微杜漸,做好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通過分析企業財務報表及相關經營資料,利用財務報表數據,分析出民營企業今後將會面臨的風險以及產生這些風險的原因,並發現整個會計內部控制體系中隱藏的風險和問題,及時將這些數據報告給管理者,及時採取相關措施防範風險的發生。

4 結語。

民營企業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將對社會進步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民營企業的外部生存環境雖然在逐步改善,但內部管理依然存在許多問題,民營企業要想健康發展,需加強內部控制,完善內部控制系統。

參考文獻。

[1] 茶紅雲。我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5(2)。

[2] 陳新屋。淺談民營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外資,2011(9)。

[3] 楊雄勝。內部控制範疇定義探索[J]。會計研究,2011(8)。

[4] 李芸達。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落實途徑與措施[J]。科學經濟社會,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