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創建省級文明校園先進學校工作彙報

欄目: 學校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5W

晉城市城區鳳台國小創建省級文明校園先進學校工作彙報

國小創建省級文明校園先進學校工作彙報

 晉城市城區鳳台國小創建於1990年,是一所區直六軌制國小。近年來,在上級領導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學校以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為指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依法辦學,以人為本,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為中心,科學管理,真抓實幹,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先後被授予市“文明學校”、“教育先進單位”,“山西省文明學校”、“山西省教育信息化項目試點學校”、“山西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山西省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全國紅領巾示範學校”“全國中國小國防教育示範學校”、“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示範案例單位”、“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典型經驗”等榮譽。

一、領導班子建設

學校成立了文明校園創建領導組,制定了文明校園創建規劃,並將規劃分解至每學期學校的各項工作中,每月由校長牽頭,定期召開年級組長會議,定期總結一個階段各班、組的創建情況,及時總結表彰創建過程的先進事蹟並加以發揚和推廣,形成了我校文明校園創建一級抓一級,一環扣一環的過程性管理模式。學校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積極提高黨員的文明素養,開展各類主題教育,不斷加強隊伍建設,高度重視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並將創建工作納入學校年度工作計劃

學校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以創建“文明校園、温馨班級”為基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教育工作。並將教育範圍逐步由學校向家庭延伸,引導隊員“對己講儀表,對人講禮貌,學習講勤奮,社會講公德,在家講孝道”,從小做個好公民。2018年10月,我校的德育工作經驗《讓文化提升生命的品味》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典型經驗。

二、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注重深挖自身資源,積極開展系列教育培訓活動。先後組織教師外出北京、太原等地學習,聽專家講座,並邀請區教研室資深專家及老教師為青年教師傳授經驗,進行專題指導。這些講座與外出學習促進了教師文明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學校積極落實師德建設要求,嚴格師德管理。每學期都要組織教師學習師德建設有關法規及文件,定期開展“優秀園丁”、“感動校園人物”評選表彰,大力宣傳先進教師感人事蹟。教師無體罰學生、無有償家教、無校外代課等現象發生。

學校認真制定並落實教師年度培訓計劃,通過校本培訓、網絡學習、教研活動、專家報告等形式,使得教研與培訓相結合,確保每位教師每年不少於60課時的培訓要求,以促進教師發展。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加強對骨幹教師的培養,目前有9名省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 28名市、區級教學能手。

學校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每學年都有計劃地開展班主任培訓,積極開展德育工作研究,組織開展青年班主任教師基本功競賽、班主任論壇活動,充分發揮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領作用,加強班主任間的交流,促進班主任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制定並落實《班主任津貼發放辦法》,確保班主任待遇落實到位。

三、思想道德建設

學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教育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一是加強輿論宣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24字張貼在校園和教室顯著位置,把文明禮儀體驗劇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和載體,及時把上級下發的《文明禮儀體驗劇》書本發放到各班,引導同學們根據書上的腳本自編自導自演,把生活中文明表現和一些不文明的現象表現出來,讓同學們通過體驗感悟、甄別判斷,進行自我教育。二是融入感恩教育和愛國教育,規範主題班會,通過重要節日和紀念日,開展向國旗敬禮活動、網上緬懷英烈活動、學習和爭做美德少年活動,以培育學生們的愛國情懷,激發他們愛國家、愛家鄉、愛學校、愛教師的情感;三是強化規範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公民美德;四是開展實踐活動和志願者活動,組織參加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中華經典教育系列活動,組織學生參觀“三館”等等,增強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五是加強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加強學生行為規範的指導和監督,倡導學生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中從自身做起,促進良好校風和學風的形成,提升學生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師生們自編自演的文明禮儀體驗劇《課間十分鐘》在晉城市文明辦和市教育局組織的全市展演中贏得高度好評;在由團區委、區文明辦、區教育局主辦的國小文明禮儀體驗劇展演比賽中,三年級同學表演的《文明出行之孔子回車》和四年級表演的《課間十分鐘》兩個節目脱穎而出,分別獲得低段和高段組的第一名。

四、活動陣地建設

學校重視文化陣地建設,設有校園廣播站、顯示屏、榮譽室等文化宣傳陣地,由專人負責,確保正常運行。學校還建成了百米“校園文化藝術長廊”,設置了“漢白玉”升旗台,製作了主題雕塑“金色年華”;利用教學樓的牆壁安裝了有趣、有味的提示版面、勵志標語;在樓道內張貼了有關國學和文明禮儀的經典辭句,在校園外牆上安裝了與學校文明教育內容相關的宣傳版面,成為社區文明宣傳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學校還加強新媒體陣地建設,建有微信公眾號、友看人人通等平台,有專人管理並及時更新有關內容。

五、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進一步規範升旗儀式,發揮學生在升旗儀式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在形式和內容上着力創新,做到升旗儀式由學生策劃、組織、主持、督查與評價,並把升旗儀式開闢為展示班級文化的平台,各班級都積極報名擔任升旗儀式的國歌領唱隊,展示班級風采。

多年來,學校定期舉辦校園文化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還積極開展富有現代科技含量的創客教育活動。學校連續參加了市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主辦的“晉城市‘童心向黨’歌詠活動展演”。學校合唱隊演唱了清新柔和的《梨花又開放》、感人至深的《愛在人間》以及主旋律歌曲《盧溝謠》、《紅星歌》、《童聲裏的中國》。孩子們紮實的功底、純淨的童聲、立體的和聲、完美的造型,奪得了陣陣掌聲,也獲得了不俗的口碑。

2016年,我校的聲樂節目《藍藍的夜夜藍藍的夢》被省教育廳授予“山西省第五屆中國小生藝術展演活動聲樂類國小組一等獎”,我校的舞蹈節目《我要飛》被省教育廳授予“山西省第五屆中國小生藝術展演活動國小組二等獎”;2018年10月,我校花兒朵朵合唱團表演的合唱《一想到你呀》通過區、市、省層層推薦和專家評審參加了山西省第六屆中國小生藝術展演活動現場展演。全面提升了校園文化品位。

六、校園環境建設

近年來,學校想方設法不斷優化育人環境,完善了走廊牆壁文化,利用教學樓的牆壁安裝了提示版面、勵志標語;張貼了有關國學和文明禮儀的經典辭句;從安全到衞生等方面給老師們明確了職責。設立了“開心書吧”,每個教室設立了開放式書架,設計了“圖書角”,同學們在課間隨時隨地走進書的世界,與知識和心靈對話。打造多元化班級文化,每個班都設置了“班級名片”,自制了富有創意的班規、班約,設置了“衞生角”、“爭星園地”等專欄。學校還積極開足、開全課程,改造了音樂室、器樂室、合唱室、心理輔導中心,新增了書畫室,配備了電子鋼琴及樂譜架,學生合唱室裝修了隔音牆、安裝了空調,促進校園文化和相關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改善,經常性開展校園少年宮活動。

為提高家校合作效果,學校定期安排“教學開放周”,各班級每週都推選幾名家長走進學校看課、聽課,參與課堂評價。每年“六一”兒童節,學校還對“優秀家長”進行表彰,以調動家長參與學校工作的積極性,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

通過有效的家校合作,不僅使學生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還使家長們親身體驗了教師們工作的辛勞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學校推進了課改的深入。

七、今後的努力方向

在創建活動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師生對創建文明校園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足,認為創建工作分散了教學精力,耽誤了業務時間;其次,一些社團活動由於活動室有限,而活動時間又大致相同,有時會使活動場所衝突,影響活動質量;三是社會資源開發不足,校外實踐場所較少,學生校外實踐活動的參與面有限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統一思想認識,不斷開拓創新,進一步把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做好、做實,以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抓好文明校園建設工作:

一是思想道德建設好。要持續深入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大力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使學校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更加紮實有力,富有成效。

二是領導班子建設好。要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把握正確辦學方向,履行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踐行“三嚴三實”,使領導班子勤政廉潔,學校建設更加規範,少先隊工作富有活力。

三是教師隊伍建設好。要建立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加強師德建設,將師德考核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強化師德監督,努力使學校師生關係更加和諧、融洽。

四是校園文化建設好。要加強對學校教育思想、辦學理念等精神內涵的凝練和歸納,開展各種形式的文明創建宣傳引導,努力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要完善學校各類設施和場館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促使校園文化生活健康豐富。

五是優美環境建設好。要加強校園管理,不斷髮掘教育資源,加強校園安全教育和綜合治理工作,完善學校平安創建機制。做好衞生、後勤服務和綠化、美化工作,積極建設綠色環保校園。

六是活動陣地建設好。繼續鞏固學校思想道德陣地建設,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充分發揮育人功能。要努力建好管好用好網絡平台,引導師生形成科學、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網意識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