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政治上冊人教版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1W

八年級政治上冊人教版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八年級必背政治知識 篇一

老師伴我成長

1.教師工作特點:教書育人

2.師生關係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 P43第一段

3、為什麼老師對我們成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4、為什麼要尊敬老師?P43正文

5. 傳統師生關係:“權威-遵從”的不對等的師生關係引發了師生交往的重重障礙。

6、新型的師生關係的內涵:P48 第二段、第三段

7、怎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或在與老師進行溝通時,應該注意什麼?)

(1)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

(2)掌握溝通的有效方法

A 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的為老師着想,就能理解老師的想法,從而順利地化解師生之間的衝突。

B 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

C 原諒老師的錯誤。

(3)交往禮儀

八年級上冊政治知識歸納 篇二

我與父母交朋友

1.產生煩惱的原因:(或兩代人產生隔閡的原因)

①小時候,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裏拿到“解放證書”,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我們與父母之間產生了矛盾。

②父母對我們的關愛沒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在我們聽不進時,就覺得家長嘮叨、囉嗦。於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③我們與父母的人生經歷、生活經驗、社會地位不同,對社會規範的熟悉程度也不同,在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方式難免產生較大差異。

2.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產生的表現

具體表現為:要我這樣、我偏要那樣;你説這個好,我非説那個好;讓我相信這個,我非相信那個不可。

(2)辨證看待逆反心理 P21、P22

⑶逆反心理的危害

在多數情況下,逆反心理導致的與父母的對抗,其結果都是既懲罰了自己又傷害了父母。

3.架起理解的橋樑(怎樣與父母溝通?)

(1)在家中,父母與子女之間容易產生矛盾積極的做法是從現實中架起理解的橋樑。我們做子女的,要走進父母,親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與父母攜手同行。

(2)程序:冷靜—商量—找出分歧----解決方法 (P24正文前三句)

(3) 本站…我們與父母進行溝通,彼此瞭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結果要求同存異。

(4)與父母交往的藝術:

①讚賞父母,讚賞中增進親情。

②認真聆聽,聆聽中獲得教益。

③幫助父母,用行動感動親人。

④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多原諒,不要非與父母爭個高低上下。

八年級上冊政治知識重點 篇三

一、同學·朋友

1.開放自我,積極交往的重要性P31第一段

2.受歡迎人的品質P31第二段

3.交友的益處有哪些?(或朋友的重要性)

朋友帶給我們温暖、支持和力量,讓我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們同行,友誼照亮我們的生活之路。

朋友可以共同分享快樂,分擔痛苦,促進情感發展;朋友可以促進性格形成;

朋友可以開闊視野。

4.交友的原則 (怎樣建立,保持,增進友誼?)

(1)交友是一個平等互惠的過程,給予與分擔必須是雙向的,這樣才能做到雙贏甚至多贏。

(2)欣賞他人,讚賞他人,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我們就會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獲得更為持久的友誼。

(3)真正的友誼應該是坦誠的,在原則面前一定要堅定,不能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誼。

(4)我們切莫輕交甚至濫交朋友,與社會上的人交朋友,要樂交諍友,不交損友。

二、男生·女生

1.與異性交往的意義(或男女生交往的意義)

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可以增進我們對異性的瞭解,學習對方的長處,完善自己的個性,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可以擴大交往範圍,鍛鍊交往能力;還可以學習如何適應社會對不同性別的要求,增進自己的。性別意識。

2.男女同學之間如何進行正常、健康的交往?(或異性交往原則)

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愛;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場合、時間和頻率。

3. 如何把握情感,正視男女生交往中的情感問題

⑴隨着青春期的到來,我們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我們開始關注異性,渴望接觸、瞭解異性,甚至可能萌發對異性的好感或愛慕之情。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麗的事。

⑵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需要慎重對待、理智處理。

當我們在情感的門前徘徊時,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選擇。在反思中學會選擇,學會承擔責任;選擇中我們把握青春,在承擔責任中我們長大成人。

⑶在異性交往中學會自我保護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以及良好自律,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