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支部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1W

農村支部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基層建設調研報告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加強農村基層****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營造有利於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是擺在地方黨委、政府和紀檢監察機關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李集鄉為摸清基層****建設情況,探索新形勢下做好農村基層****建設的新途徑、新辦法,我們深入村莊,走訪農户502户,村組幹部和村幹部43人,村民637人,其中黨員287人;召開黨員、村民、村組和村幹部幹部座談會12次;以徐莊村為****建設示範典型,向全鄉推廣,對農村基層****建設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鄉農村建設的現狀

近幾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李集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高度重視****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1、加強教育,提高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政意識。努力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把反腐倡廉教育納入農村文明家庭、文明村組、文明基層組織建設“三級聯創”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廉政文化宣傳,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把主題教育和農村基層****建設年活動結合起來,堅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為主,根據農村工作實際,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增強了幹部的羣眾觀念、法制觀念和廉政意識。

2、強化監督,確保權力規範運行。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擴大基層民主、嚴格依法辦事有機統一起來,充分發揮農民羣眾的監督作用。一是深入推進鄉政務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

保障農民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二是積極推行了“村財鄉管”制度,切實加強了對村集體資金的監管,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公款開支不合理行為。三是凡屬村裏的重大問題、羣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比如村集體經濟收益使用、村幹部報酬、公益事業建設、土地流轉,種糧直接補貼的落實情況等等,都及時向羣眾公開。四是加強了對村領導班子內部的監督。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堅持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領導班子、述職述廉、廉政談話、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確保權力規範運行。

3、建章立制,從源頭上杜絕腐敗。堅持把制度建設落實到加強農村基層****建設的各個環節,積極探索改革措施,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和****建設責任制,努力發揮制度在防範和克服腐敗現象中的重要作用;各基層黨組織從健全處理人民羣眾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入手,在21個村、社區設立了紀檢委員,建立和完善了《****建設責任制》、《村黨支部工作十條規範》等民主決策、管理、監督制度和《村書記工作職責》、《村主任工作職責》等村幹部的工作職責,設立了村廉勤委員會、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民主理財小組,強化了對農村黨員幹部職權行為的監督制約,確保重大決策、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由班子集體討論決定,村級重大事項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防止由“一把手”個人或少數人説了算,從源頭上杜絕了腐敗。

4、解決突出問題,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各級黨組織、紀檢監察部門堅持把解決農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農村基層****建設工作的重點來抓,花大力氣糾正損害農民羣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農民羣眾的合法權益,並且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認真做好人民羣眾來信來訪工作,依紀依法及時處理羣眾反映的問題,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二是繼續開展損害羣眾利益突出問題的治理。深入治理民生工程、公益事業建設、土地流轉,種糧直接補貼和農民工工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保障了各項惠農、支農政策的落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二、我鄉農村建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隨着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越來越大。面對新情況,李集村兩級幹部隊伍中還存在着種種不適應的問題,在****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1、農村基層****建設基礎薄弱。表現在:一是村兩級,專職從事紀檢或****建設工作的人員非常少,特別是村一級。二是在少數鄉和不少村,****建設工作擺不到應有位臵,很少研究、很少部署、很少督查,也很少進行硬性考核。三是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結構不優化。個別村甚至多年不發展一名黨員,即便發展,村主要幹部也往往是在自己的小圈子裏選人,“近親繁殖”。其次,少數農村幹部廉潔自律意識淡薄。有的以權謀私,多拿多佔,如利用計劃生育、房基地、集體資產出租、工程承包等,為自己和親屬謀取私利,甚至挪用集體資金,私分公款;有的貪圖享樂,公款吃喝玩樂,揮霍浪費集體資財;有的行為不檢點,社會形象差,如搞封建迷信,參與賭博,生活等,在羣眾中影響極壞;有的辦事不公道,在一些羣眾關注

的熱點問題的處理上,分親疏、論遠近,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利用職務之便,吃拿卡要。部分農村基層單位的領導班子成員,甚至是主要領導對****建設認識不到位,認為****建設工作可緊可鬆,可有可無。

2、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不夠。基層黨組織有的沒有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齊心協力帶領羣眾謀發展,創家業。有的黨員幹部工作積極性不高,得過且過,把自己混同與普通老百姓,做羣眾的尾巴;有的宗族觀念嚴重,封建主義思想蔓延;有的為個人或親屬謀取不正當利益;有的基層幹部工作作風不適應新農村建設和民主發展的要求,作風浮飄,粗暴蠻橫,不思進取,沒有開拓精神,工作方法簡單,不會做羣眾思想工作,不講究方法和策略,而習慣於強迫命令,甚至獨斷專行,在涉及選人用人、經濟建設等重大事項的決策上,主要領導搞“一言堂”,“家長制”,聽不進班子成員和多數羣眾的意見。

3、各項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到位。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幹部考核等

制度不夠完善的問題。比如:在制度建設上,有些鄉和基層部門的****建設責任制及相關制度不夠全面、系統,沒有針對性、操作性。因此存在着少數村級財務處臵、工程發包、土地轉讓款使用等羣眾關注的重大事項上出現漏洞。在制度落實上,有些村領導民主意識淡薄,村裏大事小事都是村支書説了算,沒有發揮黨員和村民的作用。在責任追究上,監督主體的監督作用沒有很好發揮,工作有時被動應付,或多或少存在畏難思想,對責任範圍內幹部身上存在的問題不願指出,導致黨內監督制度執行不夠有力。在****責任制的考核與責任追究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着責任追究力度不夠大,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現象,對發現問題的單位或個人處理過輕,導致反面典型起不到警示教育作用。

4、損害農民羣眾利益的行為時有發生。有的村亂收費現象比較嚴重,不僅在宅基地、計劃生育等方面存在違規收費問題,甚至在入户遷户口、開證明等正常事項上都要收取村民的“蓋章費”;有的村幹部工作不作為,對羣眾反映的宅基地糾紛、打架生氣等事情,或者向上推諉,或者在幹部之間'踢皮球',或者乾脆不理不睬,任其發展,導致矛盾激化,引發件發生;有的村幹部羣眾觀念淡漠,不關心羣眾疾苦,如在村鎮規劃建設和發展企業佔地等方面強制推進,侵害當事人利益,還有對徵地補償款的使用不透明,不能及時、按標準給羣眾兑現,造成失地羣眾生活困難,羣眾有意見。

上述問題的存在,影響了黨羣、幹羣關係,影響了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影響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究其原因主要為:一是少數鄉、村黨組織對農村基層****建設工作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不能做到兩手抓、兩手硬。二是對基層幹部的教育培訓工作滯後,針對性、實效性不強。三是加強農村基層****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完善,缺少預防和制約不廉潔、不公正、不民主行為發生的長效機制。

【第2篇】2022年最新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村具有一定知識技能,為農村經濟、科技、教育、衞生、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服務,下面是小編提供的2022年最新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供參考!

在當地可以起到示範帶動作用,其知識或技術得到羣眾認可的專業型、帶動型的勞動者。包括農村衞生員、科技推廣員、生產能手、經營能人、能工巧匠等。農業人才興,則農業農村興。人才興農是一項戰略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工作,尤其是農村實用人才與農業生產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聯繫,是建設社會主義重要力量,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農村實用人才服務於三農,根植在三農工作的第一線,是學習、應用、傳播先進實用技術的重要力量。近期,我們對我縣的農村實用人才情況進行了調查,並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我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現狀

xxxx縣轄23 個鄉(鎮)、499 個村(居),總人口65萬,其中農業人口52.7 萬,全縣總面積582550公頃,其中林地400萬畝、草場300萬畝、水面30萬畝。近年來,xxxx縣大力實施科技興農、人才興農戰略,緊緊圍繞產業抓工人,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縣農村實用人才已達8956 人,佔農村總人口的1.4 % ,且以此為紐帶組成的專業協會、合作組織等為主體的農村經濟組織的帶動力量越來越大,成為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1、農村實用人才的總量。全縣共有農村實用人才8956人,其中種植業3150人,養殖業2330人,加工業450人,機械業424人,能工巧匠2060人,農村經紀人542人。

2、行業分佈情況。農村實用人才主要集中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約佔75%,第三產業約佔24%,第二產業佔1%。第一產業主要在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主要是能工巧匠、農機服務、商品流通3個行業。第二產業主要是有資金有技術的返鄉農民工。種植業實用人才主要分佈在水稻種植、茶葉生產、柑橘生產、油茶種植、中藥材種植、蔬菜種植、小水果等行業;養殖業實用人才主要分佈在水產養殖、生豬養殖、肉牛養殖、蛋雞養殖、山羊養殖、桑蠶養殖、特種養殖等行業。第三產業實用人才主要分佈在農村建築、農機服務、農村商品流通等行業。

3、技術結構及特點。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中,生產能手的比例最大,生產型人才佔實用人才總人數的57%;其次為經營型人才分別佔實用人才總人數的16%;技能帶動型人才(能工巧匠),佔實用人才總人數的17%;社會服務型人才佔實用人才總人數的10%。

4、農村實用人才的年齡年齡結構及特點。從年齡結構看,農村實用人才36~50歲年齡段人最多,35歲以下的具有一技之長的實用人才比較少分別為17.4%、13.8%、10%,呈現出中年化的特點。

二、我縣對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開展

(一)加強領導,部門配合形成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大合力。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機構和領導機構。20xx年3月,我縣就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20個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農民素質教育領導小組,下設了辦公室。由農民素質教育辦公室具體負責全縣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23個鄉鎮也都成立了相應機構,配備專人負責。村裏還設立了聯絡員,負責學員的組織聯絡工作。其次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先後印發了《關於提高農民素質推動全縣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的行動計劃》(沅政辦發[20xx]5號)和《xxxx縣九大農業產業農民科技培訓實施意見》(沅素辦發[20xx]2號),明確提出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綜合運用各種教育培訓手段,全面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三個方面的素質。逐步增強農民科技致富、市場競爭、自主發展三種能力。畜牧、林業、農機、庫管局、茶葉辦等部門在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的同時,認真組織農民學習農業生產新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科技、科協、文化、司法、團委、婦聯等部門認真引導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加大了科普宣傳和法律知識普及力度。組織、人事、宣傳、計劃、財政等部門給予政策支持。全縣上下形成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社會合力。

(二)依託基地,搞好示範建立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主場地。近年來,縣直各部門和各鄉鎮,以建立培訓示範基地為切入點,通過依託基地,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效果明顯。20xx年以來,在全縣23個鄉鎮共同建立了超級稻、水產、茶葉、桑蠶、生豬、水果、蔬菜、油茶等產業的實用技術培訓示範基地,通過基地共舉辦了各類培訓162期,培訓人員5000餘人,培育各類農村實用人才385人。縣農業局20xx年在全縣建立優質稻基地35萬畝。縣茶葉辦在官莊、北溶、太常等鄉鎮建立了萬畝的茶葉示範基地。各鄉鎮以基地為依託開展產業培訓。如涼水井鎮近年來建立了蛋雞養殖、蔬菜、禮品西瓜基地,通過這種基地 培訓的農民教育培訓模式,農民歡迎,效果好。今年來,全縣通過依託示範基地,舉辦各類培訓班200餘期,培訓農民11000餘人次。培育了農村實用人才600多人。示範基地已成為我縣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主場地。

(三)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相關行業間人員的交流學習。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積極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引進優質品種,保證質量,擴大生產規模。通過協會形式,增加相關行業人員間的學習機會,促進技術進步。社員有專門的管理組織,經常組織各種學習交流活動,邀請省農科院及農業高校的專家教授來傳授種植和防病知識,並與科研單位組織合作了科研生產基地。通過合作社,使農民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學到了實用農技知識。截止20xx年12月底,xxxx縣經工商註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27家,入社農户4800户,註冊資金552萬元,聯接基地29500畝。20xx年,縣輝煌林木開發專業合作社被確定為省級示範性合作社,陳家灘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肖家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博亞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確定為市級示範合作社。

(四)創新手段,拓寬渠道開闢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新途徑。通過把課堂搬到了鄉鎮、村,既為農村解決了辦學缺師資無教材的狀況,也為農民學習提供了方便,廣大農民可以不離崗,不離鄉,就地就近參加學習,較好地解決了工學矛盾。一是建立了農村信息服務平台,內容包括農業種養加實用新技術、農業致富信息和技能、農村政策和法規等。通過現代媒體來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工作。二是開展培訓進村,科技入户。為了加大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力度,縣農民素質教育辦在村設立了教學站,採取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相合、推廣新技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專題講座與排憂解難相結合、專家走下去與把農民請上來相結合等形式,積極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農口其他部門也根據農時廣泛開展了送科技等下鄉活動。如縣農民素質教育辦每年要編印5萬份的《農業科技》資料,送到各鄉鎮各農户手中。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縣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達210場次,送技術資料25萬份,接待農民諮詢2萬人次。

(五)健全機制,加大投入確保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開展。為確保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工作的開展。我們建立健全了培訓激勵機制,將農民教育和培訓工作實行了目標管理,納入了各鄉鎮單位的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近年來,雖然我縣的財政狀況相當緊張,但農民素質教育專項經費給予了一定的保障,設立了農民素質教育專項資金,用於農民素質教育的音像教材、師資培訓、多媒體教育宣傳辦點。同時,23個鄉鎮也都納入財政預算,增加了投入。同時,千方百計積極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農民素質教育,開闢籌資渠道。

三、當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才總量不足,整體素質不高。我縣是貧困的農業大縣,又是移民大縣,廣大農村處在山區,自然條件、基礎設施較差,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較低,人才素質不高,總量不大。據有關部門抽樣調查發現,目前我縣大約有農村實用人才8956萬人,只佔全縣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4%。就拿xxxx茶葉方面的人才來講,研究員僅1人,高級農藝師4人,農藝師3人,有經驗的茶農近80多人,對於我們一個有着7萬畝茶園的茶葉大縣來講,是非常少的。人才嚴重不足,大多數農村實用人才沒有受過系統全面的教育,知識面比較窄,視野不夠開闊,技術水平較低,與現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農村實用人才的要求還有不少的差距。

2、農村實用人才結構不優。在我縣農村中,越是發展較快村或地處城郊、鄉郊,人才較多,素質也相對較高,示範帶動作用越強;反之,人才資源越是不足,發揮作用越少。一是專業結構不優。大部分實用人才仍停留在種植、養殖這種生產週期較長、獲益較慢、風險較大的行業上發展,而對於市場經濟日益需求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營銷、物流等方面涉及較少。尤其開拓型的經營管理人才極其短缺,面向流通、服務的人才較少。還有就是從事文化工作的實用人才更少,急需培育。二是農村人才浪費現象也比較突出。不少農村實用人才,因為資金、思路等原有,還找不到施展才華的舞台,有的甚至技術、能力處在半閒置狀態或乾脆外出打工。三是年齡結構不優,青年農村實用人才比例少。女性人才嚴重缺乏。四是學歷結構不優。農村實用人才中96%以上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沒有受過系統的農業專業教育。

3、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經費不足。

一是投入資金不足。就我縣而言,儘管縣財政在運轉艱難的情況下,將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但仍不能完全滿足工作需要。特別是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方面,所需教材資料、實踐操作現場、教師授課補助、參觀學習資金均難以落實,直接影響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的順利進展,影響實用技術的應用和普及。

二是農村實用人才自身發展資金不足。由於大部分人員生長在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再加上沒有相應的資金扶助,許多有理想、有技術、有文化的實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創業資金而不能依靠專業特長髮家致富,從而使一部分實用人才英雄無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帶領羣眾共同致富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三是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資金利用不合理。由於多頭培訓、為了完成量的培訓、培訓針對性差、忽視受訓對象的特點和意願等原因,致使培訓資金用了,效果不佳。

4、農村實用人才的後續管理未跟上。人才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新農村建設離不開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的發揮。當前,鄉鎮技術人才的缺乏,致使農機、農技、水利、農廣校、文化站等從事農村使用人才培養和管理的機構逐漸退化,甚至名存實亡。相關人員從事其他工作,且年齡偏大,鄉鎮技術人員面臨青黃不接。致使對農村使用人才的後續管理工作難以跟上,也致使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發揮不全面。

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業收益的辛苦,效益低下,是問題產生的根本。農業生產效益低下,導致實用人才流失。針對三農的優惠和扶持政策隨時年年提高增加,卻遠遠跟不上農資價格上漲迅猛,農業生產成本過重,加之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造成農業效益低下,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不高,不少農民寧願出租或丟荒棄耕,也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風險較大,致使不少農村實用人才轉移從事其他行業,造成人才流失。

二是政府職責不清,體制不順。農村實用人才服務管理部門多,卻沒有一個部門是真正的責任主體,造成多頭管理或者管理不順。各部門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和管理缺乏規範、可續、系統的規劃。培訓資源多主體,招生混亂,資源利用率低。缺乏系統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難以發揮農村實用人才示範帶動作用的積極性。人員資金不足,在鄉鎮一級沒有設置相對應的下屬部門,使權力難以下放,對農村的實用人才管理難度大。而且相關的技術推廣站或者機關單位缺乏相對應的專業人才,甚至有些技術站都沒專業對口的專業人才,外行管理內行,人浮於事,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及管理工作難以開展。

三是農村青年流失嚴重,實用人才後繼乏人。隨着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不少農村青年不滿足於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離開農村到城市謀求發展,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上是年齡較大、文化素質較低、能力較弱的人,這些人受自身條件的侷限,難於成長為實用人才,而那些靠經驗積累成長起來的農村實用人才年齡逐漸老化,造成農村實用人才後繼乏人。

四是受意識及能力的侷限,制約了農村實用技術的推廣。一方面,農村實用人才的技術技能是主要靠自己摸爬滾打歷練出來的,由於受小農意識的影響,一般不願輕易把過硬的技術傳授別人。另一方面,農村實用人才大多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職業技術教育,都是些經驗型的人才,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總結提升,理論指導性不強,限制了他們技術的交流傳授。

四、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農村的發展要緊緊依靠農民,發揮農民在農村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尤為重要,他們在農村發展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更是意義重大。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業產業化與科技融合的直接實踐者,是實施科技興農的帶頭人。因此,加強農村實用型人才隊伍建設,就必須在管理、培養、激勵等各個方面下功夫。

1、認真制定有關優惠政策,加快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發展步伐 。一是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建設資料庫,對現有農村實用人才進行詳細登記、造冊,進一步強化教育培訓,尤其是要突出抓好農村教育改革,大力開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二是對從事農業生產年滿30年的土專家、田秀才和養殖行家裏手應適當給於照顧,比如:通過採取發放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養老保險等方式,適當給於照顧,從而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為農村經濟繁榮貢獻力量;三是引導農村待業青年學習農業生產知識,要不斷通過保送培訓、出資培訓等方式,儘快解決好農村實用人才隊伍青黃不接的現象。

2、加大資金投入,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大農村科普示範園建設,充分發揮科普示範園輻射、帶動作用,真正把科普示範園打造成為農村實用人才學習科技、掌握本領、交流技術、提高水平的理想之園;二是為充分調動實用人才的積極性,應積極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生產,從土地使用、資金信貸、農用新產品設施、設備、項目引進等方面給予幫扶,增強信心,認真解決好發展後顧之憂,並更好地影響和帶動廣大羣眾共同致富;三是通過大户輻射的方式推廣技術成果。就是選用部分輻射面廣、經濟效益高、政治素質過硬的大户作為專業示範户,適當給予經費投入,並把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交給專業户、示範户,由他們先搞起來。當地農民看到用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帶來的利益,就會自發地跟着用起來,一項新的技術或新的品種就得以推廣,一項新的產業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斷創新對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考核辦法,實行年終綜合評比,對現代農業貢獻大、技術過硬、影響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農村人才進行獎勵,要通過採取綜合評比的措施,不斷加大獎勵金額投入,從而激勵更多的農村實用人才為農村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五是每年還選送一批技術員到高校科研單位學習培訓,以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使其更好的為農村基層服務。加大政策上的引導和扶持,各項政策儘量向農村傾斜。建立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示範基地,培養雙帶農村黨員,樹立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典型。大力引導農民發展企業 協會(合作社) 基地 農户的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如山地開發大户劉輝牽頭成立的全縣首個林木開發專業合作社xxxx縣輝煌林木開發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户張國輝領頭創辦的xxxx縣幸福生態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這些能人在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環節,為入會農户提供良種、技術、信息或產品銷售服務,將分散經營的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降低了農民獨闖市場的風險。

3、抓好示範點的建設,突出典型示範帶頭作用。致力於抓好示範點的建設,堅持樹典型、抓示範。通過建立一大批黨員典型示範户,引導帶動羣眾參加實用技術培訓,切實發揮黨員示範户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建設。農村實用人才在發展生產、帶動羣眾致富方面發揮的作用。

4、加強與學校科研單位的合作,加強培訓力度,推廣農民教育。一是農業、科技、勞動保障、團委、婦聯等相關部門積極推動科技下鄉工程,加強農村培訓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農村人才的培訓工程。充分利用職業技術學校及農業技術推廣站的資源優勢,通過集中開班教學、網絡教學、農技人員現場面授指導和送科技下鄉、科技影視進村等形式,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工作,提高了農村人才的素質,為當地培養了一大批的種植能手、養殖能手、經營能人等農村實用人才。二是進一步加強了與農業高校及科研單位的合作,邀請專家教授來現場授課,指導農業生產。

5、充分發揮農村一體化綜合服務中心職能,積極利用信息平台,不斷創新技術服務手段。一是可以每年分層次評選農村致富帶頭人,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以及樹立典型示範等形式,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宣傳,着力打造適宜實用人才成長和創業的氛圍。二是我縣大力實施農村信息一體化平台建設,積極發展農村遠程網絡教育,打造綜合的信息化服務平台。宣傳優良品種和先進農業技術,邀請專家學者解疑釋難,指導生產。我縣農村信息網、新聞網等網絡,提供各種新產品、新技術等農業信息,對農民進行遠程教育。三是舉辦農業產品會或博覽會。通過展示優質產品、舉辦農業論壇、展示先進企業、技術產品等形式,進行招商引資,帶動農民知識和技能的更新。

【第3篇】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調研報告

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其執政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關係到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鞏固。為了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增強農村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圍繞加強新形勢下村級組織建設這個課題,對我區部分鄉鎮和村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近年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的成效

最近幾年,全區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區委關於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開創基層工作新局面的要求,按照農村“三有”目標,以“固本強基”為載體,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取得了明顯成效。

1、加強了以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村級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

各鄉鎮領導班子齊全,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較強,村兩委班子建設不斷加強,目前3個鄉鎮中,共有13名選派幹部在村(社區)擔任第一書記或鄉黨委副書記(其中3名為省、市選派幹部,10名為區選派幹部)。幹部的知識和年齡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各鄉鎮機關幹部的大專文化程度均達到90%,45週歲以下達75%以上,特別是在村兩委換屆選舉後,村幹部的文化程度、年齡結構也有較大改善。基本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在進一步提高村居幹部收入的同時,建立了以報酬穩步增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為主要內容的基層幹部“三位一體”激勵保障機制,村幹部工作積極性進一步增強。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得到普遍重視,按照分級負責、普遍輪訓的原則,通過定期辦班和外出參觀考察等方法,有計劃的對基層幹部和黨務工作者進行了培訓。注重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各黨委班子成員均建立了基層黨建工作聯繫點,各鄉鎮都建立了直管黨員基本情況台帳。發展黨員工作正常開展,各村做到兩年發展1名以上黨員,培養3名以上入黨積極分子的要求。

2、健全規範了各項規章制度,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穩步推進。

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制度得到基本落實。各鄉鎮都能較好地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黨員代表大會、黨的選舉、黨的組織設置、“三會一課”,黨內組織生活會和民主生活會等組織制度。建立健全了黨員學習培訓等教育管理制度。堅持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支持村委會依法開展工作。較大多數村形成了黨組織統一領導、村委會民主管理、關係協調、運轉有序的村工作機制。全面推行了村民大會、代表大會討論決定製度,基本做到重大事務“一事一議”。

3、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農村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

一是加大了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政策扶持力度。區委、區政府專門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城郊型農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幾年來相繼建成了一批有發展潛力的基地和項目,如永強、宜梅、永青、萬利、宏祥等龍頭企業發展態勢良好。二是進一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平台的建設。幾年來,我們相繼開展了土地整理、土地復墾等專項行動,策劃申報了以海口為主的5萬畝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目前規劃評審已通過,正加快推進建設步伐。海口臨港生態工業園、十里印刷包裝工業園、五里全民創業園、山口工業小區等平台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農村集體經濟隨着平台建設的推進,也同步得到了較快提升,為基層組織建設奠定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

4、加強了黨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工作,黨員隊伍素質明顯提高。

在“三級聯創”活動中,全面推行“雙向承諾”制,各鄉鎮、村黨組織全部在職黨員均進行

“雙向承諾”。“雙培雙帶”先鋒工程有效開展,三個鄉鎮都建立了一定規模、帶動作用明顯的示範基地。各鄉鎮、村基本建立了為民全程服務代理中心、站(點)。廣泛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完善對流動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各鄉鎮、村基本建立了流動黨員管理台帳,進行動態管理,對流出的黨員均發放了流動黨員活動證,同時建立了在職黨員幹部與外出流動黨員結對承諾服務制度。

二、目前我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

幾年來,雖然全區各級黨組織都十分重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狠抓落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觀地分析形勢,當前我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部分基層幹部的現有素質與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加快農業農村發展,需要基層黨組織強化領導和服務的作用,而部分農村基層幹部尤其是經濟相對貧困地區的幹部在這方面的素質相對較弱。主要表現為:從思想素質看,一部分基層幹部傳統的思想觀念與農業農村加快發展的新形勢不相適應;從政治素質看,在部分基層幹部中存在着淡化政治的不良傾向;從能力素質看,少數同志工作水平和能力與所承擔的繁重任務不相適應;從作風素質看,一些基層幹部的工作作風與羣眾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適應。

(二)農村經濟薄弱村轉化的艱鉅性與農民實現共同富裕願望的迫切性之間的矛盾。“既要有人辦事,還要有錢辦事”。農村基層黨組織只有在加快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為廣大農民羣眾辦實事、謀福利中,才能真正確立它的核心領導地位,黨組織才有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但目前,在我區還存在着很多經濟薄弱村,由於集體經濟相對貧困,黨支部缺乏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必要的物質條件,修橋、鋪路等社會公益事業無力去辦,黨組織在羣眾中的威信不高。

(三)新時期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創造性與黨建工作的傳統方式發生碰撞。目前部分農村黨組織對變化了的形勢仍然認識不夠,研究不夠,改進不夠,有的習慣於“單打一”,就黨建抓黨建的現象仍很突出;有的黨員活動內容和形式單一化,適應不了黨員日益增長的多方面的需求;有的在評價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過程中,存在着“三重三輕”的現象,即重形式、輕內容,重過程、輕結果,重共性、輕個性,既影響了對黨建工作的正確估價,也容易產生錯誤的工作導向。

(四)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與新形勢對農村黨建工作的更高要求之間的矛盾。在新形勢下,農村黨員幹部以及廣大農民羣眾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現實要求都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既需要市場經濟知識,又需要實用技術的武裝;既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又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與此同時,市場經濟對農村黨員尤其是廣大農民的思想價值觀念和道德文化水準,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特別是少數富裕起來的農民集體觀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虛,有的甚至熱衷於宗教迷信活動,這些都給農村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但近年來,農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卻出現了相對弱化的趨勢,一些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抓得不緊,對農民羣眾的教育重視不夠;一些黨員幹部在傳達上級的指示精神中也有層層打“折扣”,結果是羣眾“有一半聽不懂”、“聽懂的有一半不會做”、“會做的有一半沒效果”。

從實踐來看,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觀環境的影響,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不足”:一是農村改革發展勢頭迅猛,在幹部和思想的準備上顯得不足;二是對市場經濟產生的負面效應以及市場經濟對農村黨建工作的挑戰認識不足,相應的措施沒有跟上,也不配套;三是少數基層幹部“兩手抓”的素質具備不足,農村黨建工作擺不上位置,削弱了黨的領導,造成了實際工作中的一手硬、一手軟,出現“兩張皮”的現象。

三、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考及對策

近年來,我們解放思想,大膽實踐,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路子。從幾年來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來看,我認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一)以黨的基本路線為指針,準確把握農村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向。

第一,在農村建設發展的全局中,必須首先把農村基層黨組織這個核心建設好。從大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實際來看,經濟建設和黨的建設表現出了明顯的一致性,哪裏的基層黨組織戰鬥有力,那裏的工作就紮實有效,經濟建設就能迅速發展。反之,一些地方之所以長期發展不起來,經濟落後,就是因為這些地方的基層黨組織戰鬥力不強,缺乏一個帶領羣眾共同致富的好的帶頭人,缺少一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好路子。實踐證明,基層黨組織強,一強百強;黨員幹部作用好,一好百好;集體經濟富,一富百富。因此,農村工作千條萬條,首先一條就是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這個核心建設好、鞏固好,這是搞好農村工作、推動農村建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首要前提。

第二,在農村黨建工作的實踐中,必須把黨的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處理好。黨的建設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進行,服從服務於這個中心。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是不能顛倒的,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位置不能代替,但是,這種“服從”不是被動的適應,也不是被動的服務,不能理解為黨的建設只是被動地圍繞經濟工作來搞。農村黨建工作如果停留在被動適應上,那麼黨建工作搞不好,經濟工作也搞不好。黨建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的作用:一是政治上的把關定向。“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關係着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關係着國家的長治久安,這不但是個重大的經濟問題,同時也是個重大的政治問題”。領導幹部不瞭解“三農”是不稱職的表現,不重視“三農”是政治上不清醒的表現。農村黨建工作首先必須保證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確保農村經濟正確的發展方向。二是思想上的宣傳激勵。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結合實際積極宣傳黨的政策和主張,把各級黨委確定的戰略思想、發展目標、工作舉措,變成廣大幹部羣眾的自覺行動。三是組織上的保障。建設一個政治穩定、素質優良、作風過硬、戰鬥力強的領導班子,為經濟發展選好配強能打硬仗的幹部人才隊伍。四是創造優良的政治、社會環境。通過加強黨的建設,樹立良好形象,密切黨羣、幹羣關係,以好的黨風帶一個好的政風、民風,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穩定向上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

第三,在農村黨建工作的成效上,必須把握好黨建工作的導向。黨的建設必須緊密聯繫黨的基本路線,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進行,這個指導思想是明確的。但是,從最終的意義上説,黨建工作目標的實現,必須通過促進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才能真正達到。基於這樣的認識,衡量黨建工作的效果,要堅持做到三看:一要看廣大黨員幹部在思想上是否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有沒有樹立起強烈的市場經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二要看黨建是否促進了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有沒有取得成效,人民生活有沒有改善提高;三要看各級黨組織有沒有把廣大人民羣眾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發揮出來。在實踐中堅持這樣的檢驗標準,就把握了正確導向,黨建工作就有了自己的基石,就有成效。

(二)以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為根本,把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牢牢構築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上。

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加強農村黨的建設,提高和鞏固農村黨組織核心領導地位的物質基礎。有了這個基礎,黨支部就可以為羣眾辦許多實事,就會説話有人聽,各項工作就會出現生機,帶領羣眾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就大有希望。

一是把握方向,確定一條符合實際的發展路子。不論是一個區、一個鄉鎮,還是一個村,只要從羣眾想辦的事做起,從羣眾不滿足的事情改起,從確定好的發展思路抓起,有一個明確的發展路子,就能做到順民心、聚民心,達到“富而思進”的目的。那麼,基層組織建設中的一些問題也便會迎刃而解。

二是突出重點,樹立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發展典型。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些先發展地區的成功經驗表明,能人經濟能有效地帶動一個地方快速發展。其基本做法就是區、鄉、村層層樹立典型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區有鄉鎮為典型,鄉鎮有村為典型,村有能人特別是黨員能人為典型,這些典型既是經濟發展的典型,又是基層組織建設的典型,這些典型不但得到了從上到下各級組織的表彰,也得到了廣大羣眾的認可,其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任何説教。因此,基層組織建設離不開典型引路的作用,不但要宣傳推廣已有的典型,還要樹立新的典型。

(三)以一把手為核心,切實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

在農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要通過基層黨支部一班人向全體黨員和羣眾進行灌輸,帶領大家付諸行動。其中支部書記的作用最大,書記是農村黨支部的核心,是發揮支部戰鬥力的關鍵,是帶領羣眾實現共同致富的帶頭人。從上半年村級班子換屆選舉就可以看出,什麼地方村班子凝聚力、戰鬥力強,什麼地方羣眾信任度就高,選舉工作就順利;反之,換屆選舉工作就難以順利進行。因此,要把人選準、把班子配強,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選進村級領導班子,特別是要選準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同時,還要着眼於村級班子的長遠建設,做好在青年農民中培養後備幹部和做好在優秀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的工作,通過增強班子領導抓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增強農村經濟活力,推進農村小康建設。

(四)以加強激勵保障為重點,充分激發農村幹部隊伍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一是建立村幹部報酬穩步增長的保障機制。按照精減、效能的原則,由區民政部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對村工作人員編制數進行核定。在核定的編制數內,對在編村幹部報酬實行補貼制度,對村幹部報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採取適當方式分級進行補貼,徹底解決村幹部的後顧之憂。二是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將村(社區)幹部納入公選範圍。每年安排一定鄉鎮公務員指標和全額撥款的事業幹部編制指標,定向招錄村優秀幹部。其中錄用的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主任,可作為所在鄉鎮副科級幹部人選。同時,全面實施基層黨員幹部“素質提升工程”,定期推薦選拔優秀年輕的村幹參加大專以上學歷教育。三是進一步完善獎勵機制。繼續開展“五個好”基層黨組織、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評比表彰活動,組織開展基層組織建設示範村創建,探索動態管理機制,進一步深化創建“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區”活動。通過評比,使各村黨支部間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局面,增強農村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四是建立幫扶機制。根據各鄉鎮、街道推薦,定期選定若干經濟條件困難、工作基礎薄弱的村與區機關協調幫扶能力較強的職能部門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按照“優勢互補、經驗互學、發展共促、和諧共建”的原則,開展形式多樣的共建工作。鼓勵機關部門充分發揮部門優勢,為幫扶的村切實解決一些突出矛盾或重點難題,並將結對幫扶成果納入基層組織建設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

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強不強,一個地方的工作搞得好與差,關鍵在班子。因此建設一個“政治堅定、思想解放、工作得力、作風過硬”的高素質領導羣體十分重要。在農村基層領導班子的配備上,應認真貫徹德才兼備的原則,使政治優秀、政績突出、羣眾擁護的幹部進入領導班子,有效地改善班子結構,增強鄉、村兩級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同時,針對現在一些農村基層班子存在着年齡、思想老化、能力弱化的問題,應加大對年輕幹部的培養選拔。

【第4篇】學校參觀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推薦

x月x日,我校黨支部組織教師前往“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村”參觀。走進 ,一股農業新村的濃郁氣息撲面而來,每到一處,統一規劃建設的村民住宅、乾淨寬敞的村莊大道、美如風景畫的村莊綠化都使我們感覺到大開眼界,獲益匪淺,心靈深處感受到一種震撼和衝擊。近年來, 村黨總支以村企共建新農村為契機,以統籌城鄉基層黨建為抓手,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堅持強班子、抓發展、惠民生,增強了黨組織的發展力、服務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先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省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500元。一天的參觀學習時間雖短,但對新農村建設有了更新更深入的瞭解,受到的啟發也不少。

一是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建設新農村的基本保障。俗話説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選配好村“兩委”班子是發展農村經濟、引領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一環。要把想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並且有能力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人選到村領導崗位上來。村民大會選舉青龍湖公司總經理、也是 村人的張德華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村黨x會選舉張德華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大膽實行村企聯姻,壯大村集體經濟。由於村支部想幹事,敢幹事,幹實事,深受村民的擁護,大大增強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是建設新農村的有效途徑。農業龍頭企業立足農村實際,利用農業資源,延伸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顯。以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 村發展了養殖、種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塊六大品牌產業:水禽養殖品牌,建立年產xx萬隻商品鴨苗的肉鴨養殖基地,帶動周邊50公里內的農民發展養殖業;家禽養殖品牌,建立年存欄10萬隻的蛋雞場;生豬養殖品牌,全村飼養生豬過萬頭;漁業養殖品牌,年養殖特種水產品過百萬斤;水稻種植品牌,無公害種植優質水稻6000畝;精品蔬菜品牌,建設蔬菜大棚xx畝。

三是規劃村民新居是建設新農村的有效形式。 村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農户的新居建設。村民統一住進小區,整齊劃一的新樓房,寬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畫般的村莊綠化無不展示新農村建設的風采。規劃好新村建設,整體搬遷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地,又可以解決農村的髒亂差,促進村容整潔。以前的 村,村民的住宅都是典型的“小户大院”模式,户均佔地8.1畝,但實際住房僅不到1畝,宅基地利用的集約化程度低,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對此,該村按照“民主定點、科學規劃、以點帶面”的原則,選定在該村4組開展遷村騰地試點。在新居民點上,居民都住進聯排小別墅,小別墅佔地400平方米,造價12萬元,村民只需要出資4.5萬元就可入住。但條件是村民必須把原宅基地還給村集體。目前 村已經有184户農户搬遷,為村裏騰出了2100畝土地。村裏成立了一個“土地存貸合作社”,農户騰出的土地全部存入合作社,村裏引進的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按照市價將土地貸出發展現代農業。按每畝地每年至少能貸出1000元計算,2100畝地若全部貸出,每年將可為村集體帶來210萬元的收益。目前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貸出的土地上建起了200個蔬菜大棚,以每個500元的低租金租給村民種精品蔬菜;投資8000萬元建成養殖規模為xx萬隻的種鴨場、種鴨孵化場和屠宰分割廠。 村村支書張德華説:“目前全村基本形成了三分之一的農户從事種植業,三分之一的農户從事養殖業,三分之一的農户就近務工的發展格局,使集體經濟和農民的收入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通過參觀考察 新農村建設活動,我深刻認識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前景有了直觀的瞭解,進一步增強了關心“三農”、服務“三農”的自覺性,真實感受到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着力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意義。作為新時代的黨員青年教師,我們要深入學習村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統籌規劃、科學發展的求實精神,發展循環經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持續發展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自身素質,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5篇】關於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農民文化生活日趨豐富,文化需求得到提升。但忽視農村文化建設、忽視農民精神需求的傾向依然存在。農民文化生活相對單一,文化消費水平總體偏低,加上農村文化設施落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量少、需求水平及自身素質不高等原因,許多富裕起來的農民得不到精神文化上的滿足,一些腐朽落後的文化垃圾趁機佔領農村文化市場,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協調。以下是小編為你提供的關於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歡迎閲讀!

根據市委關於學習實踐活動第一階段工作安排,我深入到高平市馬村鎮西牛莊村、野川鎮文化站、西溝村、河西鎮蘇莊村,通過實地察看、入户訪談、聽取彙報、座談討論等形式,就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深入聯繫點市教育局、興高能源進行了調研。結合同全市文化界人士座談討論的情況,總的來講,我市的農村文化建設成效比較明顯,同時問題也較為突出,需要我們加大工作力度,確保農民羣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一、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日益重視農村文化建設,關注農民,加大投入,改善服務,營造農村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豐富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鄉村的文明風尚,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市有澤州縣和陽城縣2個全國文化先進縣、城區和高平市2個省級文化先進縣、50個市級文化先進鄉鎮、200個市級特色文化村。

第一,增加了農村公共文化資源。文化建設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全市2022年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入9255萬元,同比增長59.68%,農村文化建設的經費保障有了較大突破。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和三下鄉、四進社區服務活動,緩解了農民羣眾看戲難、看圖書難、看電影難、看電視難的問題。2022年10月份,正式啟動文化低保工程,4個月來,市、縣兩級財政共支付160餘萬元,為300個貧困村送電影3600場,送戲104場,建立農民書屋35個;累計回收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購書補助卡29806張,為貧困村和最低生活保障對象送圖書56000冊,全市近20萬羣眾開始受益。

第二,改善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目前,縣級兩館建設初見成效,沁水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陵川縣文化活動中心(兩館合一)主體工程已完工,陽城縣圖書館已經立項,城區、澤州縣的兩館建設均已列入重要議程。2022年,全市新建、改建鄉鎮綜合文化站32個。全市40%的村建設有文化活動室。全市現有農家書屋300多個,藏書100餘萬冊。同時,將村黨支部活動室、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等資源整合為一體,用於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提高了農村公共資源共享率和農村文化活動的集聚力。就高平市野川鎮文化站和西牛莊村、西溝村、蘇莊村來講,文化氛圍濃厚,基礎設施較好,文化建設惠及到了全村百姓。

第三,拓展了農村文化活動形式。一是同節慶活動相結合,如陵川縣的紅葉節、澤州縣的金秋小康文化旅遊月、沁水縣的柳宗元文化節、高平市的炎帝文化節、城區的白馬禪寺祈福節等,打造了文化品牌。二是與傳統節日相結合,每年春節、元宵節,市區和各縣都要組織一系列羣眾性文化活動,如陽城縣的皇城相府杯民間藝術擂台賽、澤州縣的八音會擂台賽、高平市西牛莊村、蘇莊村、姬家山村的春節文藝演出等,豐富了羣眾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與文明創建相結合,在全市廣大農村開展了創建十星級文明户活動,推動了鄉風文明。西牛莊村創新十星級文明户的做法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肯定。

第四,發揮了農民文化主體作用。在送文化的同時,各級政府還十分重視種文化工作,利用傳統和重大節日、集市、廟會等,開展民間藝術和民俗活動,吸引羣眾參與。鼓勵指導民間力量興辦了八音會、手工藝品、根雕、石藝、個體放映隊、農民書屋等文藝團體。這些自辦文化組織,大都以自我投資、自願組合、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方式組建,為羣眾提供了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幫助創建了一批文化示範户,開展了特色文化村評選,把廣大農民組織到了文化建設當中,推動了農村文化發展。

二、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總體上呈現出了較好的發展局面,但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看待和衡量,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不相適應,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同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有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

第一,農民羣眾素質偏低。據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全市222萬人口中,國中文化程度的佔一半,國小文化程度的佔33%,大專以上的只有不到4%。就農村來講,受教育程度更低,國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佔到了90%以上,其中國小文化程度的佔一半多。如何提高農民素質,這是農村文化建設中面臨的最大課題。

第二,文化基礎設施滯後。目前,全市六個縣市區的文化館、圖書館建設不平衡,城區只有190平方米,澤州縣租借,高平市1800平方米,陽城縣2031平方米,沁水縣在建,陵川縣400平方米;各縣市區的圖書館,只有陽城縣達到了國家最低評估標準。84個鄉鎮(辦事處)的綜合文化站,除2022年新建改建的32個外,其餘的均不達省定標準,其中有一半文化站無法開展正常活動。全市2337個行政村(居委會),60%的村莊沒有文化活動場所,已建成的文化活動室也有一半以上沒有達標。無文化陣地,有陣地無器材,大部分器材十分陳舊的狀況還普遍存在,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

第三,文化產品供應不足。大部分農村受場地、經費、人才的限制,文化活動手段簡單、形式陳舊、內容單一,羣眾參與率不高。每年相關部門都要組織送戲、送圖書、送電影下鄉,但覆蓋率不高,不能滿足農民羣眾的實際需要,仍然存在看電影難、看圖書難、看戲難的現象。一些地方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對留守的老年人、婦女、兒童,如何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特別值得研究。

第四,農村文化隊伍薄弱。一方面,農村文化工作人員不足。比如澤州縣,17個鄉鎮中,綜合文化站的在編在崗人員只有9名,而且大部分鄉鎮文化人員的主要精力放在鄉鎮佈置的各項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專幹不專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另一方面,農村文化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大多數沒有經過文化主管部門的考核選任,而是由鄉鎮政府自行安排幹部兼任,許多人員沒有藝術專業特長,存在着專業不專、後繼乏人的狀況。

第五,農村文化發展失衡。縣與縣之間、鄉與鄉之間、村與村之間,因資源條件不同,經濟建設差異較大,文化建設也呈現出同樣的發展趨勢。總體上看,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文化建設相對較好;經濟欠發達的地方,文化建設也處於相對的貧困狀態。

第六,文化體制機制缺失。有的地方把不住四位一體的建設格局,沒有把滿足農民羣眾的文化需求作為發展目標,沒有把保障農民羣眾的文化權益作為民生重點,文化設施被擠佔、挪用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文化工作也總要讓位於經濟建設、重點工程、農村穩定等工作;有的地方對文化建設的戰略、步驟、重點、項目、保障等環節,沒有系統的、具體的指導意見和目標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隨意性、無序性的問題;有的地方對農村文化建設缺乏嚴格的考核標準,對農村文化投入缺乏規定性的制度保證,對農村文化發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撐。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進程。

三、推動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針對我市農村文化基礎差、農村文化建設難、農民羣眾素質低、精神文化生活貧乏的實際,當前,應重點抓好四項工作。可概括為四個一,即做好一個總體規劃,建立一套體制機制,打造一支人才隊伍,推進一項創建活動。

第一,做好一個總體規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與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相銜接,制定和實施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方法步驟,指導農村文化建設。總的目標要求,一是強化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保障農民羣眾基本文化權益;二是加強文化陣地和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和滿足農民羣眾的文化需求,保證農民羣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三是堅持用文化薰陶人、感染人,提高農民羣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是發掘、保護、開發優秀的文化遺產,壯大農村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農村文化市場。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大局和方向。

第二,建立一套體制機制。一要加大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建立農村文化活動經費正常增長的保障機制,設立農村文化發展資金,擴大公共財政覆蓋範圍,提高文化經費用於鄉村的比例,同時用好國家和省裏的扶持政策,推動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到2022年,縣級兩館應全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鄉鎮綜合文化站應全部達到省定目標,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應擴大數量、提升檔次,有效扭轉我市農村文化設施落後、公共文化產品供應不足的局面。二要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力度,建立政策推動機制,實施文化低保工程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工程,解決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的問題,保障農民羣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擴大有線電視覆蓋面,確保農民羣眾既能聽到中央和省委的聲音,又能聽到市委市政府的聲音。三要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管理力度,建立農村文化建設考核評價機制,把文化投入、設施建設、活動開展、農民受惠、遺產保護、隊伍建設等具體指標,列入各級領導幹部的考核範圍,把農村文化建設列入創建文明縣城、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評價體系,激發出社會各界的文化自覺意識。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核心和要害。

第三,打造一支人才隊伍。在政府職權範圍內,深化農村文化隊伍體制改革,創新農村文化隊伍管理制度,理順鄉鎮文化站及其人員的崗位職責、日常管理、機構編制、工資福利、學習培訓等方面的關係和機制,提高文化工作人員的基本待遇,解決無人幹事的問題。通過舉辦培訓班、選送深造、骨幹示範、專幹下鄉等多種形式,培養一批音樂、美術、書法、剪紙、文學等多門類的農村文藝人才,發展一批八音會、小劇團、秧歌隊等羣眾性文藝組織,鼓勵引導他們開展羣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建立一支永不離村的文藝隊伍。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前提和保證。

第四,推進一項創建活動。堅持城鄉統籌、一體發展,以中心城市、縣城、小城鎮、新農村四位一體文明創建為抓手,以城市的標準建農村,以市民的理念育農民,推動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聯動對接。在創建內容上,與新農村建設同步,治理五亂(亂倒垃圾、亂倒糞便、亂貼廣告、亂設攤點、亂建房屋)、推動四改(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達到六化( 環境整潔化、村莊園林化、街道明亮化、飲水安全化、能源新型化、住房舒適化),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抓好十星級文明户 、鄉村好人、美德家庭等創建活動,抓好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婦女兒童禁毒禁賭會等工作,提高農民羣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創建要求上,突出羣眾得實惠,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向農村流動,推動政務、法治、人文、市場、生活、生態六大環境建設向農村延伸,使農民羣眾共享文明創建成果。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題和載體。

總之,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緊迫的、長期的、艱鉅的任務,又是一項常抓常新的工作。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應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一個重要的實踐課題,解決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構築農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村文化建設水平,並以此為突破口,帶動全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使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建設成果,為我市的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第6篇】2022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梁子湖區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貌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以“五改四通三建”(即改水、改廁、改院、改廚、改圈;通水、通電、通路、通互聯網;建醫療室,建活動場,建垃圾場)為主要抓手,取得了新農村建設的初步成效。農民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改變了,農民精神面貌不同了,村風民風更加文明和諧了。民進梁子湖支部,根據我區新農村建設的可喜變化,組織了部分民進會員深入鄉村,對我區新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現狀

梁子湖區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以滿足和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設文化陣地為基礎;以挖掘拓展具有地域色彩傳統文化、民間藝術為手段;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改變農民精神面貌,培育具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及技能的新型農民為重點來進行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是文化陣地建設如火如荼開展。xx年全區“五有文化”陣地,(即一有小舞台,作為文化陣地的中心和標誌;二有籃球場,一場多用,與小舞台連成一個整體,作為羣眾文化活動的主陣地;三有健身小廣場,作為羣眾體育鍛煉的場所;四有宣傳欄,作為羣眾進行各種宣傳的窗口陣地;五有文化室,作為羣眾參加學習和培訓的場地。)在六十村、叢林村、桐油村、東井村、楊井村、牛石村、金壢村、柯畈村、子壇村、陳太村、謝培村、王營村、徐橋村展開。這些村的文化設施和場所都規劃佈局在村中心位置,並連為一體,形成一個綜合性的文化廣場,廣場周圍進行綠化、美化,使文化廣場不僅是羣眾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休閒娛樂的所在,成為全村聚集人氣的地方,集結歡聲笑語的磁場。

二是廣泛籌措資金,攜手共建文化中心。新農村文化建設需要較大投入,單靠政府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我區有些村子資金籌措值得借鑑:金壢邱家壪,由建築老闆邱福成出資百萬元,建起了一座氣勢宏偉,每層有500平方米的三層樓文化中心。青峯山壪由老黨員、老幹部組成的村民理事會,在社會上籌措資金幾十萬元,建起了文化室、圖書館,辦起了管樂隊。朝英村村民個人自籌資金建起了農民健身房。馬龍村農家女陳家怡用電腦寫作,多部小説出版發行。太和居委會採用集資方式,辦起了老年腰鼓隊。等等這些文化中心及文化中心户,正在我區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輻射作用。

三是宗族文化與民間藝術得到挖掘和繼承。宗族文化是中華民族各姓氏民眾的文化結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許多積極健康的方面,值得宏揚。例如,青峯山壪的鄧氏宗族文化中的“家譜堂匾文化”“名人先賢文化”“族規禮儀文化”;子壇坯承壪的陳氏“義門文化”,其文化內涵與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基本要求相一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繼承,為鄉風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在我區有一些傳統的非物質民間文化,也得到了較好的搶救。如陳太、張夏壪在民間流傳幾百年的工尺譜排子鑼,金壢村的玉蓮環,眼看就要失傳,今年得到了市、區文化部門的支持,作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得到了搶救和傳承。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管理責任不明。新農村文化陣地的硬件建設和培育新型農民的軟件建設,經費投入,工作責任,分階段,分步驟確定的文化工作任務目標,由誰抓,由誰完成?目前這種機制尚未形成。

二是新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的主體意識,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調動起來。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部分村莊,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羣眾存在“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攬。農民們不能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內涵豐富,格調健康的文化活動中來。農民們文化活動參與意識不強,有一些村子打牌、買lhc,封建迷信盛行。

三是四級網絡建設工作機制沒有抓好。區級文化陣地設施沒有做大,全區沒有一處規模較大的文化活動中心。鄉鎮級文化中心沒有做強,文化站、電影院形同虛設,有的鄉鎮被擠佔成其它場所。村級文化活動室沒有做活,參與的羣眾極少。壪級文化中心户沒有做靚,文化中心户沒有吸引力,凝聚力。

四是農村文化活動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機制。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送到農民家門口的太少。一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風格清新純樸的文藝節目缺少編導扶持。農村文化人才,文化骨幹隊伍缺乏培養。一些民間藝術(如樑湖哦號、民謠、風俗禮儀、婚喪詠文)缺略傳承。

五是有許多邊遠村莊沒有通廣播,通閉路電視,通互聯網,農民接觸新文化的途徑欠缺。

三、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建議

1、建立過硬的文化建設責任制,完善文化建設經費投入機制和有效的工作機制。我區要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建立過硬的文化建設責任制,嚴格績效考評。文化建設經費投入建議採用“四個一點”的籌資辦法,即政府補一點,相關部門及掛鈎單位支持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村組自籌一點,廣泛籌集資金。農村文化建設要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級文化部門要有長效的工作機制,“送”“扶”“植”好農村文化建設,使農村文化活動永葆活力。

2、農村文化體育設施要緊跟新農村建設步伐。開通村村通廣播、閉路電視、網絡工程。大力整治文化環境,對網吧、買lhc、抹牌賭博、封建迷信活動要加大打擊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國家農民健身工程項目,建好體育活動場所,建起一村一籃球場,能方便羣眾“二打二曬”。

3、要挖掘整理好我區宗族文化,民間藝術。保護好古建築,古樹木及古文化遺址。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由於我區外出打工人員多,建議一些民間藝術,惜日只有男同志學習的技藝改為婦女學習。

4、做靚文化中心户。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要選擇那些政治思想好,羣眾基礎好,文化素質高,勞動能力強,熱心公益事業的文化經濟能人作為中心户建設對象,進行重點培養,實行民辦公助,市場運作,文商互補的辦法,使文化中心户建得起,立得住,生存得下去。發揮他們在活躍農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務,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

5、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量力而行。防止勞民傷才,杜絕形象工程。建設好特色文化陣地,使文化陣地本身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內涵。

6、旅遊文化要開發利用。我區有獨特的旅遊區位優勢,山青水秀,旅遊景點甚多,人文色彩濃厚。目前我區旅遊只打山水牌,人文文化旅遊還沒有開發。樑子島、月山、沼山大寺、子壇廟、青峯寺、長興寺等處所有許多的傳説、神話、歷史故事,如果開發出來,將會給我區旅遊文化忝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會有更多的遊客紛至沓來,賞美景,品佳餚,話傳奇。

總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梁子湖區區委、區政府本着“立足目前,着眼長遠,合理佈局,科學規劃,挖掘藝術,突出特色”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第7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第一部分:調研背景和目的

一、調研背景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xx規劃綱要建議》

(一)社會背景

隨着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家對農村建設的關注越來越高,早在xx年,中共中央就將“三農” 問題即農村、農業、農民問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xx年10月,中國共產黨xx屆五中全會通過《xx規劃綱要建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xx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更是明確指出'xx'時期(xx-xx年)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這是近年來中國連續第三個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充分顯示了黨中央解決'三農'問題的決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其核心內容是發展農業和建設農村,增加政府對農業和農村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包括鄉村道路建設,強調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基本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鞏固九年制義務教育,對農村學生免收雜費。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的提出距今已有七個年頭。為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和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加入到新農村建設的洪流中,東北大學赴吉林四平社會實踐團開展了本次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活動。

二、調研目的

1.近幾年來,國家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和自主創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和自主創業提供了一個寬鬆、有利的政策環境、制度保障和工作保障。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關於促進大學生就業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容佔據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促進新農村建設與發展,政府鼓勵並扶持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去創業。

2.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創業是大學生新的就業之路,而農村是大學生創業的廣闊天地。大學生應該抓住這個絕佳的時機,在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幫助下,為新農村建設創出佳績。

3.在政府鼓勵並扶持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去創業的環境下,考察吉林省xx縣大學生在農村自主創業的成功典範,來為更多的大學生提供新的就業思路。

4.走訪當地中國小,企事業單位,感受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xx縣發生的巨大變化。

第二部分:調研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一、調研地概況

(一)行政區劃

xx青鄉位於xx自治縣西北部,全鄉幅員面積cc平方公里,有xx個行政村,cc個自然屯,cc個社。

(二)氣候交通

xx青鄉未設專門的氣象站、水文站等監測機構。氣象資料以xx縣氣象局提供的資料為據,屬温帶大陸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降水量和全年日照可以滿足一季作物生長的需要。

xx青鄉機構齊全,街道整齊,水、電、通訊設施完備。小城鎮建設樓房建築面積xx平方米,集市貿易繁華。鄉村主要公路為油渣路面,水泥路貫通全鄉各村,總長度達xx公里,對外交通線路四通八達,連接各中小城市,交通十分便利。

(三)農業資源

xx青鄉以第一產業為主,現有山地面積xx公頃。耕地xx公頃(其中水田xx公頃;蔬菜面積xx公頃;其他xx公頃主要以種植玉米為主)農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大豆、薯類等;養殖業主要以養殖豬、牛、鹿、雞、鵝等為主,年末存欄達xx萬頭只;以xx青鄉佔地xx公頃,年存欄xx頭的達康養豬示範基地為龍頭的養豬業尤為興旺。xx青鄉木耳繁育園公司加農户的木耳種植方興未艾。此外,林業資源豐富,由山地林區、退耕還林、村舍周圍林帶等構成,活木蓄積量達xx萬立方米。

(四)自然資源

xx青鄉位於xx自治縣xx青石油板塊的中心地帶,開採潛力特別大,地下石油資源藴藏豐富,儲量約xx萬噸,目前吉林油田公司正在當地採油,明年將大規模開發,給xx經濟騰飛注入了無限生機。再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目前老虎溝村儲量xx萬噸的三氧化二鐵和xx萬噸的硫鐵礦集資重組,投入xx萬元的年產xx萬噸深層礦已開始採掘,預計此礦可供開採xx年以上,xx年將投資xx萬元建成礦石深加工企業。

(五)人力資源

全鄉有農村勞動力xx人,其中外出務工xx人,接受過各種勞動技能培訓的xx多人,多數從事服裝加工、電子、車牀、電焊、建築、保安等行業。隨着農業科技的發展,勞動力的過剩,會有更多的農民經過培訓轉產,不斷壯大產業工人隊伍。

(六)文化旅遊資源

xx歷史文化的傳承,使這裏鄉風淳樸、政通人和,加之獨特的地理結構和自然環境,形成了以自然景觀為主,民俗風情為輔的代表性旅遊文化。鄉西北部山勢險峻、景觀奇特,是避暑休閒,娛樂消遣的好去處,現已建成佔地xx公頃,建築面積xx㎡以上的中山山莊一處。人文旅遊資源則以二人轉和土鄉土色的飲食文化等農家樂旅遊觀光為依託,在這裏進行旅遊開發有美好的前景。

二、調研情況

(一)試點村以點帶面,帶動發展

xx新農村建設工作啟動以來,以試點村建設為突破口,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做到以點帶面,推進全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穩步發展。

兩個省級試點村中的新四村今年完成新農村建設一期規劃建設任務,小營城子村在去年建設的基礎上,完成院牆修建、有線電視入户、路燈安裝、沼氣池建設和美化綠化等配套設計建設。今年新申報的省級試點鎮xx鎮和xx村、xx村兩個省級試點村正在評審規劃編制和項目申報工作,並將在近期啟動。xx鎮趙家村、xx鎮xx村和xx鎮毯子村3個市級試點村,以點帶面,分類建設,整體推進,在進一步搞好改水、改廁、改路及村屯衞生建設的同時,建設秸杆發電項目,解決秸杆資源浪費和亂堆亂放問題,推廣蚯蚓養殖,解決垃圾丟棄問題,徹底改善村屯環境,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推進山、水、林、田綜合開發和中低產田改造,搞好xx嶺、xx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設施建設,增強防災抗災能力。

(二)三區建設初具規模,經濟效益逐步提高

xxx鄉過去是一個農業小鄉、財政窮鄉、資源欠開發鄉,各項工作一直處於全縣鄉鎮的下游。xx年5月鄉黨委班子調整後,從實際出發,對全鄉經濟發展重新規劃,尤其是抓“三區一建”工作中,充分學習借鑑五棵樹的xx、xx的蔬菜、xx的服裝的發展經驗,依靠發展主導產業,進而帶動其他產業,實現經濟整體推進。從而,確定了本鄉的產業定位必須緊緊依靠區位優勢;依靠糧食、土地和勞動力資源;依靠現有的產業發展基礎,爭取通過三年的努力,把xx鄉打造成精品棚膜經濟鄉、精品畜牧業發展鄉。

發展棚膜經濟和牧業小區重點圍繞科技先行、政策扶持、典型示範、以點帶面、全面發展的方針。全鄉逐步改變農業上傳統種植模式,在快速發展特種玉米、果蔬大棚的基礎上,加大對木耳繁育等一些生態農業的扶持力度。勞動村建成投入xx萬元佔地xx平方米的油桃温室大棚一棟,預計明年上半年大棚的規模將擴大到xx棟,經濟純收入xx萬元。在興宏村建成了投入xx多萬元,佔地4公頃,廠房建築面積達xx平方米,水電配套齊全的生態木耳繁育示範園,今年生產木耳xx萬段,產值xx萬元,安排村裏剩餘勞力xx人,園區木耳的成功開發,讓xx人看到了發展木耳致富的可觀前景。目前,全鄉共有xx餘户農民購買了木耳生產設備材料,積極為明年大面積生產木耳作準備。與此同時,在畜牧業方面立足實際,大力發展養殖業,建成了xx村達康環保養殖示範基地合作社,以王永波為法人,投入xx多萬元,佔地xx公頃,相關設施建築面積達xx平方米,養豬xx多頭的達康環保養豬示範基地。這裏先後扶持100多個農户,搞起了養豬項目,通過抓大户帶動,宣傳輻射,全鄉形成以養豬為主導產業的強勁發展勢頭。目前,全鄉養殖大户xx户,養豬達1xx萬頭;養禽xx萬隻,養牛發展近萬頭,畜牧業產值突破xx萬元。

(三)環境整治長抓不懈,農村面貌顯著改善

近兩年來,xxx鄉把村屯環境衞生綜合整治作為黨委、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緊抓不放,按照逐村指導、分步實施的辦法,建立長效機制,落實長效責任,確保村容整潔,村貌改觀。經過集中初步整治,已逐顯成效。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環境整治工作,對所轄x個街道、x個村委會的主要區域進行了柴草垛轉運、垃圾清理、違章拆除、外牆粉刷、排污疏通等為內容的環境衞生專項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全鄉共出資xx餘萬元,勞動力xx萬人次,動用機動車輛xx台次之多,轉運路邊柴草垛xx餘個,清理衞生死角xx餘處,清運垃圾xx萬餘方,疏通溝渠xx多條,粉刷房屋圍牆面超xx萬多平方米,新栽綠化樹木xx餘棵。隨着全鄉環境衞生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農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好轉,髒、亂、差現象明顯改變。目前,此項工作堅持做到常抓、常管,整齊規範、乾淨美觀的整治效果已使全鄉的環境衞生有了歷史性的改變,羣眾的居住環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淨化、美化。

(四)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工作成績亮點突出

1. 陣地建設空前加強

一年內,在過去只有劉家一箇舊村部的基礎上,多方協調、積極爭取、超常投入,七個村全部新建了較為上乘的村部,總投資達xx餘萬元,尤其是新農村建設省級示範村施家村,在鄉黨委的積極協調和大力支持下,經過村屯幹部的共同努力,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備,村容村貌強力改善。先後投入xx萬元,建成了佔地xx平方米全縣一流辦公設施高標準的新村部和xx多平方米的農民文化廣場,並在鄉黨委的號召下,籌措資金xx多萬元,修水泥路xx公里,過水橋涵一座,整改破舊圍牆xx多延長米,粉刷外牆塗料xx萬多平方米,道路兩旁新栽梧桐樹xx餘棵,環村新栽楊柳樹一萬五千餘棵,村內綠化面積達xx公頃。相信不久將來,在施家村的示範帶動下,xx青鄉各村都將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風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2.民生工程強勢發展

第一、徹底解決了行路難問題。位於鄉政府北部,通往大山深處的老虎溝村過去山路崎嶇,百姓多次集體到縣裏、省裏上訪,要求修“村村通”水泥路,黨委新班子上任不久,便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採取“把國家補助爭取來、廠礦贊助拉進來、外村都能幫起來”的三位一體辦法,籌集了xx萬元建成了老虎溝村xx公里標準的水泥路,比羣眾預想的xx公里超額完成了xx公里。現已全部完工,到xx年10月25日已通車使用。此外,街道下水鋪設涵管100多道,修成東街xx延長米水泥路面,徹底解決了小城鎮建設遺留下的街道排水難問題。還有xx的八岔溝、頭道溝,施家的土門嶺,老虎溝的煤窯溝,劉家的夏家店共計近xx公里的村屯主要路段全部修上了高標準砂石路,投入超xx萬元。第二、打造了新村建設民心工程。建成了xx平方米的xx青鄉農民文化健身廣場,這是將過去常年被周邊户分佔,開小片荒的,堆柴草垛的,違章建倉庫、車庫的一片澇窪地全部清理收回,拆的拆、挪的挪,切合實際規劃,採取招商引資公開招標的辦法,完成了平墊場地、鋪設下水、安裝健身運動設備等初期工程,在廣場四周修成了標準的鄉文化站、劉家村部、戲台、小車庫、圍牆、大門、街道廁所等,初步建成了鄉鎮級在全縣位列首位的農民文化健身廣場。此外,上行下效,全鄉有5個村在村部所在地平整了農民文化活動場所,紛紛開辦了農民文化書屋, 為促進農村除陋習、樹新習精神文明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3. 實現了基礎建設的歷史性突破。

經過潛心籌劃,全方位的協調,使國家農業開發項目投入xx萬元的建橋築路工程落户xx,以施家大橋、董家大橋為代表的11座橋涵項目開工修建,響亮的開工禮炮令xx人欣喜異常,他們為這裏幾代人的夢想能在自己身上實現而奔走相告。與此同時,積極協調國家投資xx多萬元建成了xx家、xx家、xx、xx自來水工程,鋪設管網xx延長米,受益人口達xx人,為提高農民羣眾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另外,向教育及財政部門全力爭取,二十四中危樓、xx國小、xx國小年久失修的校舍進行了改造,新建校舍總面積為xx,總投資達xx萬元。這些與羣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工作,提高的幅度在全縣比較領先。

4.黨羣幹羣關係極為密切

xx青鄉黨政班子“察民情、聽民意、辦實事”重實幹、創實效,關心羣眾疾苦,真正打造了羣眾滿意型的五好班子,社會反響現在這屆黨委一年幹成了過去十年沒幹成的事,深得百姓的稱讚和擁護,原本生疏和緊張的幹羣關係變得越來越密切。

二、調研分析

(一) 生產發展——以發展富民產業為導向,夯實經濟基礎

xx縣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水利資源豐富,加工業、養殖業、旅遊業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xx年愛輝區政府出台了《xx縣關於促進xx年農業、農村工作的實施意見》,從扶持發展特色經濟作物、外向型農業、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農機化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等十六個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區政府鼓勵開展特色種植養殖,培育“一村一品”。並且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提高養殖户科技含量和奶牛飼養水平。此外區政府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xx年區財政拿出xx萬元支持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目前土地流轉面積實現xx萬畝,規模經營xx萬畝。

1、新興工業化發展、重點項目的發展狀況。

xx鄉的達康環保養殖示範基地合作社,採取羣眾自願,同一件圈舍,統一購豬,統一配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年終按股分紅的經營管理模式,降低養殖封信,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豬肉產業不斷髮展壯大,增加農民收入。

xx鄉建立了畜牧養殖小區,梅花鹿養殖小區,野生動物綜合養殖基地,山野菜加工基地,北藥種植加工等基地,不斷擴大特種養殖規模和效益,逐步實現產加銷一條龍。並且大力發展民族手工藝,並建有兩個重點手工藝作坊,所出產品暢銷省內外。

旅遊業方面,以體滿族民族生活和挖掘民族傳統文化遺風、涉獵、度假、探險等滿族民俗遊開發項目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2、農業結構調整與農業產業化經營。

通過規模建設,促進新生鄉產業結構調整,由過去單一的農業經濟發展為工、農、商並舉的經濟,特別強調發展鄉村企業,發展包括生態旅遊在內的第三產業,減少農業比重,增加經濟效益,提高全鄉國民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在農業生產上也由過去片面企求種植業,調整為以種植業為主,大力發展畜牧業、林業、副業,是農業綜合發展的道路,特別是強調發展畜牧業,時下農、牧、遊三分天下,在保護和恢復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大力開發林區特產和旅遊經濟,在種植業上,由過去單一的糧食生產,調整為糧食、經濟作物、飼料三元結構,因地制宜加強生態農業模式。

3、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業機械化應用。

為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xx村組建了農機服務隊,該服務對可解決xx畝大田的耕作問題,購進xx馬力以上拖拉機xx台套,及全套附屬農機具,包括聯合播種機、收割機、深鬆犁、旋轉犁、輕、重耙、旋耕犁

4、農業信息化、農業科技推廣應用。

xx鄉選擇平整開闊的地xx畝,示範種植“雙高”大豆品種“東農44”,種植農田防護林xx畝,投入良種補貼xx元,科技培訓xx人次,並示範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利用生物技術對農產進行深精加工,生產生物飼料及生物添加劑,滿足全鄉飼料的需要。

小營城子村依託國家農機補助政策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達到了農民口中所説“地中無人”,機械化作業。

(二) 生活寬裕——以改善民生為根本,提高生產生活水平

堅持以人為本,深入實施道路暢通、康居家園、飲水安全工程,大力發展公益事業,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使廣大農村羣眾享受發展成果。xx年xx縣改造泥草房xx户,xx年籌資xx萬元改善試點村道路,對全區部分農田路進行維修改造,方便農民生產生活;投資xx萬元新建大型沼氣池一座,加快農村清潔燃料的推廣,加強新型能源建設。

1、農民收入增長情況與農民持續增收保障措施。

xx鄉xx年鄉財政收入為xx萬元,人均收入為xx元。預計今年年底收入要達到xx萬元,人均收入達到xx元。

2、農村醫療、養老、助學、扶弱濟困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全鄉有xx人蔘加了新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參合率達到了xx%。全鄉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現已參保xx人,參保率達到xx%,參保資金xx萬餘元。

(三) 鄉風文明——以培育新風為目標,加強試點村精神文明建設。

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靈魂,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xx縣政府以“陽光工程”為載體,以各類職業學校為基地,開展現代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能培訓,舉辦培訓班xx餘次,培訓農民xx餘人,不斷提高農民素質,拓寬農民就業渠道;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和“五好家庭”、“文明户”等評選活動,倡導樹立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大力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教育引導農民遠離“黃賭毒”,反對封建迷信,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四)村容整潔——以環境優美為標準,加大環境整治力度。

環境優美整潔,既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標準,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形象標誌。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環境集中整治,動員廣大農民羣眾積極參與xx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制定出台了《xx縣新農村試點村建設標準》和《xx縣試點村開展環境衞生整治實施方案》,通過建立長效的衞生管理制度,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xx年xx縣加大投入力度,計劃在部分重點建設村修建景觀大道、休閒廣場、村內空地種植觀賞樹種和花草,得以構建景色秀美、舒適宜人的新農村。現全縣省級試點村xx個,市級試點村xx個,綠化工作已於5月中旬全部完成,種植果樹xx株,栽種樹木xx株,景觀花木xx株,並建設花楸觀賞園1處。

(五)管理民主——以管理民主為要求,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

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羣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只有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讓農民當家作主,才能調動農民羣眾的積極性,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為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xx縣政府施行村務、財務和黨務“三公開”,村民代表會議、“村規民約”、“一事一議”、民主理財、民主評議村幹部等民主制度,構建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xx年xx縣委、縣政府計劃投入xx萬元,用於試點村重點項目建設,同時確定11個單位與各試點村具體建設項目進行幫建,現各幫建單位已與試點村完成對接,正在深入到所幫建的試點村瞭解情況、聽取民意,制定幫建項目計劃,並且有重點、有步驟地抓好幫建工作,真正做到傾情傾力、真幫實建。

第三部分:突出問題以及解決建議

1、由於氣温及價格風險問題,該地區常年主要種植玉米一種農作物,致使土地肥力下降,產量降低。

分析與建議:這是村民對缺乏相關農業基礎知識的體現。正確的做法是按年交替種植各種農作物,有效利用土壤的各種營養物,保持土壤肥力。那麼,如何提高村民的農業基礎知識呢?村委可以製作一個農業知識普及宣傳板,通過網上查資料等方式及時更新。也可以給村民訂閲農業報紙。或者,定期請農業技術人員前來指導。

2、經濟結構過於單一,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把農民束縛在了土地上,限制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加之農民外出打工技術含量不高且沒有保障,致使農民收入很難進一步增加。

分析與建議:土地是農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但不應是唯一保障。應該把土地作為保底基礎,更多的投入到創新產業中去,多方位創收。

3、農民思想過於保守,加之缺少致富帶頭人,產業結構轉型困難較大。

分析與建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放思想,開拓創新,在國家優惠政策鼓舞下,把握機會,儘早致富。同時,可以營造“高校思想科技下鄉”的惠農平台,利用互聯網,對農民提供思想、技術指導,解決農民思想保守以及致富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等。

4、教育資源過於集中,一部分村子沒有學校,學生只能外出就學,加之不少家長陪讀,無形中增加了農民的負擔,也造成了勞動力的損失。

分析與建議: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現在,新農村建設往往主要關注農民創收問題,卻忽略了更為重要的下一代教育問題。轉變新農村建設重點,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當然,對於我們大學生,可以提供支教的服務。也可以聯合各個大學優秀學子、老師,提供遠程教育。

5、當地大學生自主創業帶動新農村建設的典範案例缺乏,創新產業雖然正在興起,但產業營創、生產人員學識不高,技術不先進。

分析與建議:希望國家或地區頒佈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或擔當技術人員。各個高校,能夠思想下鄉、技術下鄉。營造“問題3”中設想的遠程平台,進行遠程指導,並能定期派遣技術人員下鄉,與村民面對面交流。

6、醫療設施建設不完備。

分析與建議:通過實地調研發現xx鄉下屬各個村,均不存在衞生所等就醫場所,部分村子存在藥店,但店面小、藥品匱乏,村民就醫需要進縣城,給村民看病吃藥打針造成了諸多不便。希望相關政府部門能在各個村子建立小型衞生所等就醫場所,解決村民看病就醫難得問題。

7、交通不便利。

分析與建議:通過實地調研發現xx鄉下屬各個村,道路普遍為沙子道,雨天特別泥濘,出行極為不便。而且,雖然通了去縣城的公交汽車,但一天往返只一趟,且汽車超載,易出事故。希望政府加快道路整改建設,實現水泥道路的普及;相關部門協調,加一趟往返車次,滿足村民出行需要。

8、電腦知識普及不到位。

分析與建議:通過調研,發現xx鄉電腦普及率達到了73%。但擁有電腦的家庭裏,往往只有孩子會用電腦,大人會用電腦的不足30%。這對村民利用電腦充實生活、提升素質及我們設想的遠程教育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應該加強村民的電腦知識教育。可以由村委定期組織電腦培訓,也可以由各高校定期下鄉進行。

9、營銷手段缺乏,產品銷路不好。

分析與建議:以木耳繁殖基地為例,xx鄉的一些創新園地,目前的營銷策略還是比較被動的。往往是產品生產過程中,等一些經常光顧的客户上門來收產品。很多時候,產品生產出來了,現找方法途徑進行傾銷,產品與市場沒有緊密掛鈎。希望政府、各企業、各高校能夠提供營銷策略上的支持。

10、總體上欣欣向榮,但不要忽略個體,不要好大喜功,要層層深入。

分析與建議:從調研的結果來看,新農村建設已經初具成果。但是,我們更要注意,大多數村民在奔小康的路途上邁出了有力的一步,仍有部分個體跟不上節奏。我們不能好大喜功,只強調做出的成果。而應做到以人為本、共同富裕的準則,時時不忘那些最底層的人民。不得不承認,新農村建設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密切關注,更加深入。

【第8篇】2022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本

按照全縣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和“創新業績,樹新形象”主題實踐的部署,深入開展以“解民憂、訪民情、促民風、謀民富”為主題的蹲點調研活動,以點帶面,加快我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鄉黨委、政府決定開展鄉領導班子成員“辦公日、住村周、調研月”活動。根據要求,我於xx年6月24日至30日蹲點**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況

**村與xx省的xx縣接壤,總面積7.32平方公里,轄3個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畝。xx年,農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鄉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

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市、縣政府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台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農民增收良策,農業農村經濟實現較快發展。xx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630萬元,同比增長18%,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1700萬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長7%。積極發展糧食產業,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全鄉油菜面積擴大到300畝; 菜園蔬菜生產面積,發展到500畝;成立了全縣首家早姜專業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帶動80户農户發展早姜300畝;發展葛根藥材基地110多畝。通過多種方式培訓,加大農民知識化培訓力度,全年勞務輸出3400人。

(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在國家政策和省、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組織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鄉村康莊工程建設、村環境整治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科教文衞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制。移動電話、計算機逐步進入農户家庭,擴大了農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新的提高。

(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隨着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國小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立足本地旅遊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以嶺上灣革命紀念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核心的旅遊業,並以此帶動相關景點的開發和建設。村財鄉管的財務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政務、村務、財務公開不斷完善。抓好生產救災和扶貧開發工作,深入開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幫扶活動,積極引導、幫助貧困户發展項目,落實貧困户120多户,扶持資金 20多萬元。關注弱勢羣體,積極開展農村弱勢羣體幫扶和關愛農村老黨員活動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嚴厲打擊“六合彩”等賭博行為,做到促一方經濟保一方平安。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幹部羣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把羣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徵詢意見,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綜上所述,洲嶺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三、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洲嶺鄉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農户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有待增強。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較多,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由於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行政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無法開展,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雖然鄉里積極推行“農民知識化”工程,但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關心集體、熱心公益等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風氣還較為普遍存在。

(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後 。洲嶺鄉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衞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衞生狀況令人擔憂。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

(五)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幹部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習慣於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二是帶領羣眾致富本領不高。目前,一些農村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羣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級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難以保證,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四是農民的法治意識淡薄。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後,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四、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的要求,紮實穩步地加以推進。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洲嶺鄉的實際,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加快城鄉統籌,促進和諧發展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黨的xx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面對當前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在各項政策上給新農村建設提供支持。

(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衞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瓶頸制約。通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農業產業化投入的機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大市場。通過選擇優勢項目,制定優惠政策,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招商引資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農業附加值。此外,要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四)抓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推進新村鎮建設

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要有總體的規劃,對洲嶺鄉來講,按照“分類指導,重點推進,逐步發展”原則進行規劃,先選擇條件好、有特色的村進行試點。根據其現有特點,對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建設,條件好的要高起點規劃建設,其它地方的規劃也要適度超前。要嚴格規劃管理,循序漸進,逐步推進,實現新村建設目標。

(五)繼承與發揚並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建設,要通過定標準、樹典型,加強監督,獎懲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文化活動要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科技宣傳隊等各種形式送文藝下村,加強先進文化在農村的傳播速度和覆蓋範圍,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佔領農村陣地;要繼承併發揚農村自身所擁有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五、加快促進農村教育、衞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增加農民受教育的機會。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便民的徵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探索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建立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第9篇】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大姚縣三岔河鄉蕎苴村委會是州統計局的是 “四羣”教育工作聯繫點,近年來,在州、縣、鄉三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扶持下,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全村社會和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也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為了深入瞭解實情,摸清底數,掌握蕎苴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困難,進一步做好扶貧幫困工作,近期,我通過入户走訪、村領導班子座談、自己駐村親身體驗等方式,重點圍繞調整產業結構、理清發展思路、增加農民收入等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對蕎苴村貧困的原因和如何脱貧致富有了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思考。

一、基本情況

蕎苴村隸屬大姚縣三岔河鄉。地處三岔河鄉南邊,距三岔河鄉政府駐地6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大姚縣城58公里。東鄰白泥田村委會,西鄰背陰地村交界,北鄰三岔河村委會。轄裏村、河邊、外一、外二、三龍樹等5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164户,有鄉村人口治理髮愣功人,村黨總支一個,村支部5個,其中黨員有35人,女性黨員5人。

全村國土面積19.02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氣温17.80℃,年降水量650-75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烤煙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974畝,人均耕地1.59畝,林地23483.2畝,共有經濟林果地810畝。202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49.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37元。村內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民風淳樸,適宜烤煙、核桃、花椒、水稻等糧食經濟作物生長。

二、經濟狀況

蕎苴村主導產業農業,經濟結構單一,由於自然條件和傳統習慣所限,農户以烤煙,核桃、花椒、水稻種植為生,也是經濟收入重要來源,不能形成多種品種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種植。生產經營方式粗放、產業化程度低,主要還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專業化、機械化的作業;產業化生產水平低,未能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供、銷一條龍生產經營體系;農民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出售農業初級產品創收,缺少加工增值環節,農民增收困難。 通過國家近年來對“三農”的大力扶持,村民基本上都已經達到温飽水平,但是村民普遍缺乏發展意識和市場觀念。基礎設施逐步加強。隨着國家對三農加大投入,自然村道路硬化得到改善,飲水工程成效明顯,保證了村民喝上安全的自來水,沼氣和太陽能補助加大,農户用上清潔環保生活能源,針對蕎苴村實際情況,我局積極出主意想辦法,給予他們幫助。逐步改善了交通,衞生,教育和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影響農民增收的幾個因素

(一)村民的思想觀念落後。

由於受惡劣的自然環境制約,全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導致思想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温飽無憂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長遠發展規劃。在文化素質方面:目前,全村治理髮愣功人中,文盲有64人,佔總人數的10.62%,國小文化程度397人,佔總人數的65%,國中文化程度110人,佔總人數的18%,高中和中專文化程度27人,佔總人數的4.45%,大專文化程度僅有12人。由於知識匱乏,村民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二)精神文化建設匱乏,村民的物質水平在逐漸提高,但是村民們的業餘活動較少,沒有的村文化活動場所,主要還是觀看電視為主,農閒後相互的串門聊天,村民自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不能體現“樂在其中”的創建思想,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有待加強和提高。

(三)基層黨組織建設仍須加強。蕎苴村設黨總支部1個,下轄村民小組黨支部5個,共有黨員35人。從調研情況看,基層黨組織健全,村組黨員幹部吃苦精神強,在帶領村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了較好作用。但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黨員、幹部在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上還存在一些不容樂觀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黨員、幹部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二是帶領羣眾致富本領不高。目前,多數黨員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羣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當前,全村集體經濟收入相當微薄,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級組織作用的正常發揮,村組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

(三)產業單一且培植新產業難度大。一是蕎苴村的經濟收入烤煙種植。202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9.5%來源於烤煙,烤煙已成為全村羣眾的主要經濟來源,其它的經濟林果核桃,板栗,花椒,種植過程中科技含量低、科學的核桃嫁接技術掌握不夠好、中耕管理不到位、集約化經營剛起步、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低等問題還較為突出,壯大核桃產業任重道遠;二是受地理環境的制約,除核桃種植外,還可種植花椒、板粟、華山鬆等,但受地勢和水資源的制約,想形成規模難度非常大;三是缺乏養殖技術。近年來,縣、鄉黨委政府均鼓勵大力發展黑山羊養殖,蕎苴村也有不少農户作過嘗試,但由於養殖技術和品種改良等問題,養殖大户少。四是剩餘勞動力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受自身素質和傳統觀念的束縛,許多村民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質差,缺乏競爭力,在非農領域就業面臨着諸多困難,加之一些人安於現狀,外出務工怕吃虧,減少了增收的機會。

四、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近年來,三岔鄉黨委政府就全鄉的發展提出了“一園四區”的工作思路,蕎苴村委會烤煙、畜牧業、優質糧食種植的實際,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蕎苴村的實際,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着力夯實基礎,築牢發展根基。

1、加強基礎教育,提高村民素質。讓“學習改變命運,教育決定未來、成就未來”的思想紮根羣眾。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特別是在縣、鄉政府關心支持下,對學習好考上大學的農村家庭給予一定的助學補助,真正讓學生安心讀書。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羣眾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爭取資金,發動羣眾投工投勞,村莊道路硬化,房屋亮化成效明顯

3、發展文體衞生事業,提高健康水平。建設村組文體活動中心,為羣眾提供文體活動場所。

4、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構建和諧新村。以為民解困為核心,以村民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特困羣眾生活救助、大病醫療救助。五保對象救助、教育救助、養老救助、自然災害救助等為輔助,以捐贈扶貧為補充,建立健全覆蓋全村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保障機制和養老保險制度。

(二)壯大林果產業,實現“三棵樹”富村。

俗話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蕎苴村地處山區,“三棵樹”種植已初具規模,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有:

1、要提高科技種植含量,聘請專業人員為羣眾開辦經濟林果植培訓班,力爭每個村民小組有3-5名種植輔導員,廣泛開展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組織專家進村入户,為羣眾解答各種疑難問題;大力推廣科學種植,育苗、移栽、嫁接、防病、施肥等環節上下功夫,不斷改善經濟林果的生長環境,努力使經濟林果種植產量增收、品質提高。

2、要發動羣眾自建蓄水池(窖),解決經濟林果灌溉難的問題,改變靠天吃飯的歷史。

【第10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推薦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街道為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原轄30個自然村,2022年全區部分行政村規模調整後改為27個社區,總面積47.97平方公里,總人口10.5萬人,農業人口4.4萬,人均耕地0.2畝。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發展和穩定兩大主題,全面加快推進城市化和新型工業化進程,積極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實現了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新跨躍

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前提。近年來,※※街道堅定不移地實施“興工強街、借力發展”戰略,致力做大經濟總量,切實增強發展後勁。2022年,全街道實現地方生產總值43億元,財政總收入3.7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25億元,被評為全國千強鄉鎮,實現了經濟發展的新跨躍。一是實施“四個一批”工程,強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始終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通過實施“深化改革、改制一批,培植骨幹、帶動一批,放寬政策、擴張一批,科技創新、提升一批”的措施,有力推動了全街道的經濟發展。目前,全街道共有各類民營企業400多家,個體工商户4000多户,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4,經濟技改投入年均增長20。在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同時,各村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建設大型批發市場、提供優質服務等方式,積極拓展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如朱陳西南、於泉莊等村依託※※陶瓷產業優勢,分別建起建材批發市場和陶瓷商城,增加了集體收入,同時也帶動了餐飲、娛樂、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二是突出“三個重點”,促進農民增收。突出現代農業建設,把“奶牛富民”工程和“農業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示範工程作為農業內部結構調整的龍頭工程,加快養殖業發展;突出富餘勞動力轉移,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增強再就業能力,幾年來累計轉移富餘勞動力3萬多人;突出第三產業發展,以老206國道、新206國道和龍潭商業街為軸線,建成“工”字形商貿區,大力發展餐飲、娛樂、商貿、物流業,膨脹第三產業規模,促進了農民向商人的轉變。2022年,全街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100元。三是實施“工業反哺農業”,讓羣眾享受到發展成果。實行“多予、不取”,徹底免除了農民的“三提五統”,大部分村免費為羣眾供應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為老年人按月發放一定數量的生活補助,朱張橋西南、河北等村還在農業生產中免費實行“統一耕地、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澆水、統一收割”服務,使農民能夠騰出更好的時間發展經濟;完善保障機制,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97,15個村居利用集體積累為羣眾墊付參保基金。

(二)圍繞“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開創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近年來,着眼於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形象,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全力打造“文明※※”。積極組織各種文明先進評選活動,經常開展以“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教育活動,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和公民思想道德實踐活動,廣大農民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各村普遍建起了高標準的農民文化大院,組建起農民秧歌隊,農閒季節、重要節日組織演出,極大地豐富了農民業餘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質,湖南崖村的秧歌隊每年都被選拔參加市裏的會演,連續5年獲得“金龍獎”。二是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全力打造“平安※※”。深入開展了基層“創安”活動,強化科技防範,建好社區科技防範網絡,加強羣防羣治網絡建設,發動羣眾積極參與社會治安工作,促進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機結合,構築起全方位的立體防控體系。韋姜屯村投資20多萬元,在轄區範圍內建立了全方位的電子監控系統,朱張橋溝東村15年如一日,堅持村民夜間義務站崗制度,有效地維護了治安穩定;認真落實信訪工作“一把手工程”,進一步健全領導常年接待、下訪接待和信訪包案制度,全面落實農村財務管理、各業承包公開招標、宅基地規劃等制度,着力解決羣眾生產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早解決,努力把信訪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羣眾生產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去年以來,街道辦事處投資50萬元,對敬老院進行了徹底改造,投資200多萬元,對建設街、寶泉路西段和羅六路南段三條道路進行了改造,投資30萬元對中心國小教學樓進行了擴建,這些實事,深入民心,真正使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成果實實在在地體現到了羣眾得實惠上;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羣眾生產生活環境。大力實施舊村改造工程,幾年來先後有朱張橋

西南、朱陳西南、於泉莊、湖南崖、韋姜屯、閆泉莊等近二十個村實施了舊村改造,開發金湖、金泰等居民小區13處,吸納城區人員3萬人,改善和解決了城區2萬多居民的福利待遇,全街道人均居住面積為27平方米,村居主要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率達100,自來水入户率達95,有線電視入户率達85;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去年春節前,街道拿出50多萬元專項資金,以“以獎代補”的形式,組織各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取得了顯著效果。

(三)圍繞“規範運作、管理民主”,構建起農村政治文明建設的新格局

近年來,※※街道緊緊圍繞發展農村民主,以基層黨建為重點,牢牢把握配強班子、完善制度、規範運作三個關鍵環節,堅持規範與創新並舉,營造了農村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一是配強班子,夯實基礎。2022年底成功對黨支部、居委會進行了換屆選舉,運轉過程中又對個別素質差、能力弱的幹部特別是支部書記進行了調整。針對各村不同情況,重點採取“選”、“派”兩種方式選拔任用支部書記。去年以來採取“選”的方式對6個社區的班子進行了調整,調整支部書記6人。對朱張橋東南、連泉莊採取“派”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完善制度,推進黨員幹部管理科學化。建立農村幹部管理制約機制和利益導向機制,制定了農村幹部經濟待遇德、能、勤、績、廉“五掛鈎”制度,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出台了《關於嚴肅勞動紀律強化幹部隊伍作風建設的意見》,對農村幹部應遵守各項紀律進行細化,制定了“十四不準”,促進了幹部作風的進一步轉變;實行幹部任期目標承諾制,制定了《關於嚴格落實幹部任期目標承諾和踐諾獎懲制的意見》,與當選的村幹部和班子簽定了任期目標和年度目標責任書,面向黨員羣眾公開承諾,得到了羣眾的認可。三是規範管理,推進居務運作正規化。出台了《村級規範化管理實施細則》,建立了兩委聯席會議制度和黨支部向黨員、居委會向黨支部、居委會向居民代表定期報告工作制度,進一步深化了居務公開民主管理,重要事項實行全面公開,廣泛聽取羣眾對集體事務的反映、意見與建議,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綜上所述,該街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羣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是蓋新樓房,建新農村就是修新馬路,忽視了全面發展,忽視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是中央提出來的,應該由上面拿錢解決,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要馬上將現有的自然村落拆遷,進行統一建設,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立足各地實際,循序漸進,不能急躁冒進。

(二)失地農民眾多。作為全區工業基地,失地農民逐年積累,數量眾多,全街道失地農民人口達到人,佔全部人口的,人均耕地為0.2畝,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很大壓力。一是失地失業,生活難。多數居民失地,未能得到很妥善地安置,基本上失去了養活自己及家人的經濟來源,為其生活及家庭的生存構成極大的威脅。二是補償標準低,再發展難。由於當時土地佔用補償制度不健全,因為政府行為等多種因素,多數土地補償標準低,甚至無償佔用,為居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的困難,為社會穩定埋下了隱患。三是居民成為社會“邊緣人”,獲得社會保障權難。農民失地即為非農民,失去了土地的社會保障權,但相關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缺乏,難以獲得城市人所享有的基本養老、醫療及各種福利等社會保障權,全街道養老保險參保率僅達到4,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三)集體收入不平衡。由於各種原因,村居之間發展不平衡,經濟條件好的村莊與差的村莊差距太大,個別村居基層集體經濟相對薄弱,部分村因歷史原因集體經濟負債重,經濟收入渠道少,但用於居民的福利、老年人保障等支出費用巨大,正常的辦公費用基本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如此次調研的湖南崖村,每年用於基礎教育、村莊建設、發放居民麪粉糧油、交納居民電費水費等開支大約為120餘萬元,村集體僅靠收取沿街商品房等收入,收大於支,難以維持正常運轉。阻礙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合理配置的機制還未完全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未形成,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

(四)居民素質偏低。當前,絕大多數居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思想方面,思想比較保守,傳統意識比較牢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文明意識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公共衞生、熱心公益等集體觀念逐步淡化,亂堆、亂放、家庭衞生問題比較突出,婚喪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行為依然存在。

三、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識是前提,規劃是龍頭,產業是支撐,投入是基礎,制度是保障,農民是主體。現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宣傳發動。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讓基層幹部、社區羣眾全面理解20字方針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含義,切實突出羣眾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羣眾的意願,鼓勵羣眾勇於創新,積極改革,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加強教育引導,強化國家x策方針、法律法規的宣傳,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幹部羣眾的覺悟,增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鉅性、長期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切實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幾個新農村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的村的經驗表明,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尤其是村支部書記作用的發揮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必須選好、配強農村支部書記,加強培訓教育,並充分發揮好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二)制定規劃標準。在本次調研的基礎上,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鄉聯動、統籌發展,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本區域生產生活發展、土地狀況、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城市化進程等,確定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階段性標準。把新農村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總體規劃,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建設重點、實施步驟和工作措施,在此基礎上,細化目標任務,制定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結合實際,分步實施,經濟條件好的村居可以先行一步,經濟相對落後的村居要創造條件穩步推進。

(三)突出建設重點。針對街道實際,重點抓好以下七個“突破口”,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以強化為民服務為突破口。充分發揮為民服務大廳的作用,強化為民服務意識,着力解決羣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尊重羣眾意願,維護羣眾利益,增進羣眾福祉,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二是以經濟發展為突破口。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離開了發展,新農村建設就成為無源之水。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扶持,千方百計地發展村(居)集體經濟,拓寬村(居)集體收入渠道,增加村集體收入,為提高廣大居民羣眾的福利待遇奠定堅實的基礎;想方設法地優化環境增加羣眾就業、經商的機會,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切實提高羣眾的收入,以保證新農村建設穩步、持續推進。三是以“五改”為突破口。全面實行改水、改廁、改路、改灶和改圈,徹底清除垃圾堆、柴草堆、石頭堆和糞堆,對社區大街小巷、居民庭院進行淨化、綠化、美化,改變傳統觀念,提高居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四是以提升羣眾素質為突破口。加大對羣眾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強化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對農民應該掌握的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五是以加強民主管理為突破口。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全面實行村幹部“直選”和村支部“兩推一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六是以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為突破口。圍繞改善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加快推進舊村改造,大力實施小區開發,全面搞好水、電、暖的配套設施,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大型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讓羣眾享受到城市居民享受的待遇。七是健全社會保障為突破口。全面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加快農村徵地制度改革,完善對被徵地農民的補償辦法,健全對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要建立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引導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各界人士對鄉村進行結對幫扶。要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第11篇】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近年來,農村國小教師教非所學、年齡老化現象,民轉公教師正值退休高峯;教學點分散,班額小,農村國小超編與缺編問題並存和實質缺編導致教師工作負擔重的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下面以xx國小為例:

一、基本情況

xx國小下轄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徑10公里。學校現有7個教學班,81名學生,教職工11人。是所規模較小的完全國小。從教師隊伍來看,有四個問題比較突出:

二是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工作量過大。

教師學歷全部達到中師以上,中師學歷2人,佔18.18%;大專學歷5人,佔45.45%;本科學歷4人,佔36.36%。

三是現有教師編制不適應學校發展需要。

四是教師培訓機制難以形成,培訓效果不佳。一是教師少,教研、培訓學習氛圍難以形成;二是工作量過大,教研、培訓時間難以保障,外出培訓學習機會少;三是蘿蔔煮蘿蔔式的教研模式,重實踐輕理論,缺乏針對,缺乏專業引領,不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

二、幾點建議

一、探索並改革教師補充機制。

現有的教師補充機制已在逐步解決農村教師隊伍逐步解決師資在年齡、來源、學歷、專業、職稱等方面存在的結構性問題。農村學校地處偏遠山區,新補充留用難度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議順應了當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其中教師都回本大隊工作對當下農村教師補充易,留住難的現狀有借鑑意義,大力實施教師本土化培訓。要加大優秀師範畢業生的儲備,對學校核定編制時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後備師資儲備編制,實施定向培訓,吸引本地優秀大中專畢業從教。同時要建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激勵機制,在教師職務評聘、評優評先、年度考核等活動中向農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農村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改革農村學校教師編制標準。

受現行的編制依據師生比影響,農村中國小教師雖超編,但其工作量重(每週19.1節課)。教學點班多學生少,多以複式教學,以師生比或班師比都不能很好解決解決這一矛盾。建議配置師資時應該考慮班師比、師生比、教師課時數等多個指標,充分考慮到了學校在校生數、班級數(年級數)、課程數、教師課前課後工作量等影響因素。綜合考慮教師工作量來配置師資能夠做到因校而異,同時還能夠實現教師編制的動態管理。

(二)要加大培訓和支教的執行力度。

一是農村國小教師培訓應儘可能安排在節假日進行,以便解決工學矛盾。二是加強農村中國小緊缺學科老師培訓,針對農村國小存在學科薄弱的特點,開展針對性培訓,培訓一專多能型教師,滿足農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為載體,着力培養骨幹教師,並向農村傾斜,使其成為新一輪農村教師培訓工作的重要力量,發揮其專業引領作用。四是加強遠程培訓管理測。網絡學習的平台應開發移動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應用程序,既解決培訓硬件條件不足問題,又能隨時隨地開展學習,較好地解決工學矛盾。施訓單位、地方教師培訓機構與受訓教師任職單位之間的應建立聯動機制,加強過程管理,對參訓教師採取多方參與的全程綜合測評考核,提高培訓效果。

【第12篇】關於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黨的xx屆xx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標誌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為做好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為了解掌握我鄉當前農村現狀,摸清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根據縣黨辦的要求,接到通知後,我鄉立即組成調研組,於8月8日深入到xxx村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完成情況、今年的目標任務和推進情況

1、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完成情況

xxx鄉xxx村是“五個100”規劃扶貧村,在xx年度又再次被縣政府列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為使xxx村新農村建設工作順利實施,xx年,縣政府成立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小組,具體由農辦牽頭,組織財政、交通、水利、農業、扶貧等二十多個部門,聚集了大量的人力對xxx村進行了實地踏查,結合xxx村的實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以規劃為基礎,以“五通五改三新三提高”為重點,“五通”即:通路、通水、通風、通話、通廣播電視;“五改”即:改廁、改圈、改灶、改房、改變傳統落後的生活習慣;“三新”

敬:培養新型農民、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創建農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提高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設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一項有特色的支柱產業,一個暢通的公路網絡,一套完整齊全的配套設施,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領導班子和一個文明進步的村規民約。

通過四至五年的努力,基本達到“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寬裕,村內環境整潔優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級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設施服務配套,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力爭到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0,達到4538元以上,人民羣眾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標準。

xxx村新農村建設規劃項目涉及種植業、養殖業、公路建設、移民搬遷、村寨道路硬化、通話通電等。其中:規劃每年利用冬閒地種植脱毒馬鈴薯300畝,封山育林1620畝,花紅種植800畝,板栗140畝,花椒120畝,石漠化治理275畝,實施坡改梯(水毀工程)、水利建設等項目,規劃總投資1924萬元。其中:用於生態建設投入142.1萬元,產業發展投資456萬元,基礎設施及能源建設投入641.8萬元,改善村容村貌投入192.6萬元,農村社會事業方面投入58.9萬元。

xxx村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定稿後,經鄉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2、今年的目標任務和推進情況

狂年xxx村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是:大力實施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發展狀大畜牧業,着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力工經濟,想方設法增加羣眾收入。

(1)種植項目的建設情況

①、xx年度,在縣農業局的支持下,xxx村調進脱毒馬鈴薯13.4噸,種植面積95畝,目前正待測產驗收。

②、石漠化治理工作全面開展,實施地點從夾巖至大寨,面積397畝。

(2)村容村貌的治理情況

①、xxx村共有自然村寨10個,現有3個自然村寨(木房、玉豐、大寨)已完成村寨道路硬化,硬化面積8500餘平方米,總長9000餘米,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②、沼氣池建設全面普及,xxx村從xx年開始實施農村生態能源沼氣池建設項目,歷時3年,現已建設沼氣池432口,普及率達到89.6左右,部分農户因投資不足,場地不夠等因素制約未得以建設,今後將着力幫扶,予以改善。

③、活動場所的改造即將啟動。xxx村老年活動中心建設項目已選點玉豐,接近村活動室,土地丈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工程正待建設之中;玉豐一組球場卡設項目也即將啟動,水泥撥調基本到位,預計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④、xx年度完成改廁400口,衞生條件明顯改善。

(3)移民搬遷工作,xxx村石峯一二組搬遷項目全部啟動,土地調整即選點工作全面開展,共涉及72户,263人,選點具體落實在xxx村下木房河道旁,交通便利。

(4)通路工程及農電改造,規劃一組中涉及到木房至石豐,大石包至毛家坡兩條公路網絡已通過縣交通局立項批覆,目前毛路建設已能通車,待項目到位後即組織實施。

(5)農村茅草房改造工作進展順利。xxx村xx年開始實施農村貧困户茅草房改造工程12户,今年又再次安排落實12户,目前正在建設之中。

(6)通水工程建設情況。xxx村是一個典型的缺水村,羣眾人畜

飲水極為困難,水源缺乏,實施小水窖工程將作為xxx村改水的重要項目之一,現已建成“母親水窖”250口,利用水利項目建成小水窖50口。

(7)農田基本建設工作取得成效

在規劃項目中,涉及到農田基本建設項目已經啟動,現已建成下木房河道一處,煤洞坡水毀工程一處,總投資達38萬餘元,全長2450

餘米,恢復農田430畝。

(8)通電通話工程

農網改造工程在全村全面啟動,進村電網已架設完畢,主線正在立杆,計劃8月底全面建成使用;電視網絡工程已建成遠教室1個,安裝電視接收器3個。

(二)、資金投入情況

1、國家、省、市、縣資金投入及使用情況

(1)國家投入的有沼氣池建設項目、茅草房改造項目,茅草房改造共實施了12户,共投入資金7.2萬元,國家投入資金3.6萬元。沼氣池建設800口,共投入資金120萬元。

(2)省投入的有石漠化治理、通村公路建設、移民搬遷等項目,石漠化治理從夾巖至大寨,治理面積397畝,投入資金11.91萬元,通過村公路12公路,投入資金60萬元,移民搬遷76户,投入資金216萬元。

(3)市投入的有茅草房改造、衞生改廁項目,茅草房改造12户,投入資金3.6萬元,衞生改廁400個,投入資金12萬元。

(4)縣投入的有村寨道路硬化、村活動室、精神文明活動中心、電網改造、飲水工程、農田水利建設、廣播電視、馬鈴薯種植等項目,道路硬化780平方米,投入資金2萬元,村活動室建設投入資金8萬元,精神文明活動中心投入3萬元,農電網改造投入120萬元,飲水工程小水窖建設50口,投入資金5萬元,農田水利建設修建水毀工程一處,投入資金38萬元,廣播電視接收站安裝3個,投入資金3萬元,馬鈴薯種植95畝,投入資金6700元。

2、農民自主籌資投勞情況

農民自主籌資投勞主要體現在公路、人畜飲水、沼氣池建設等項目方面,公路建設投勞5萬個工時,人畜飲水投勞6500個工時,沼氣池建設籌資80萬元。

3、社會力量投入

無社會力量投入。

4、支農補貼落實情況

支農補貼資金主要是農村家庭困難的子女入學實行“兩免一補”,共補助學生12名,補助金額為3600元;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補貼資金共18萬元。

5、金融支農情況

發放小額貸款共27萬元,用於支持農村發展種養殖業。

(三)生產發展情況

1、現代農業發展情況

(1)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通過以國家投入為引導,農民投入為主體,努力增強對農業的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業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經濟結構進一步改善。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含量。

以推廣“雙雜”良種為主的農業適用技術得到普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突破,一批農業增產增收的適用技術得到推廣。實施沼氣池生物能源利用工程、文明村寨路面硬化、對缺乏生存條件的石旮旯組實施移民搬遷等項目,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條件。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第13篇】村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地點:山東省安丘市景芝鎮西於戈村

時間:xx年8月

調查人:西安財經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公共事業管理0401班李玲

摘要:本調查旨在通過對農村生產生活情況的調查,探討新農村的變化發展及存在的問題。為此,我於暑假期間在山東省某村進行了調查。通過實地考察以及與村委會、黨支部成員的座談和農民的訪談,得出結論:農村在鄉鎮企業的帶動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務工機會的增加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但發展中的農村在建設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鄉鎮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

一、引言

隨着中國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和諧社會的提出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思想的普及和發展,更是將新農村的建設推向了中國發展的前台。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農村正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期間,鄉鎮企業的興起和發展無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然農村的建設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本調查重點分析了農村的建設情況、鄉鎮企業的作用。同時探究農村發展存在的問題,思索解決之道。

1)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實地考察,入户訪談。座談以及典籍研究等調查方法。

2)程序:

8月上旬實地考察村容村貌,瞭解村中的教育、醫療的硬件設施及村務公開欄等。

8月中旬驚醒了入户調查,瞭解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以及其對村務管理的態度建議等。與村委會、黨支部成員進行座談,了機村莊整體情況、村務管理以及村莊建設規劃等。

在調查的同時,我收集了國家關於農村建設方面的知道思想和政策。8月下旬,填寫調查表,撰寫調查報告

二、結果

某村位於鎮東北向,離鎮2.5公里,距離縣城20公里。村內有兩條主要公路,寬約16米。現有耕地面積2160畝,人均1.4畝,全部為旱田。村總人口為1526人,其中校訓文化50人,國中文化800人,高中60人,大專以上6人,零文盲率。老人、兒童以及遷出户口的學生不在統計之列。

村年總收入為850萬元,人均年收入5600元。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較以前都有很大提高。就村民的生活條件而言,村中現有富裕户230户,小康户196户,無貧困户。

定期的農村集市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便利了農產品的買賣活動。

據統計,村中現有樓房4幢,其他住房均為磚混結構的瓦房,約為1260間。截止調查日至,有新房户數200户,舊房户數226户,全村破房、危房零户。

通訊方面,村內共有固定電話約320部,手機320部,小靈通50餘部。由於電話村的建設,村民之間實現了免費通話。家用電器方面,現有洗衣機180餘台,組合音響約70件,彩電360餘台,電冰箱200餘台,有線廣播電視的入户率達到80%。交通工具方面,自行車人均一輛,摩托車500餘輛,另有電動車100餘輛,載重汽車6輛,農用三輪車200餘輛。

教育方面,村內現有幼兒園一所、國小一所,國小生入學率達到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一處,診室三間,醫護人員六人,村民參合率為100%。

以上是村莊的整體情況。從中我們不難發現,農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衞生事業也有了和大程度的發展。

三、討論

1)關於農民增收問題的思考

如果農民單純依靠農業,是和難達到目前的收入的。那麼他們的增收之道又是什麼呢?

【第14篇】區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XX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再一次引發人們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關注和思考,為了解當前我區廣大農村文化建設情況,學習借鑑先進地區農村文化建設的做法和經驗,以促進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根據今年統戰系統調研計劃安排,由中共蕉城區委統戰部牽頭,民盟蕉城區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組成調研組,聯合開展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活動。XX年6月至8月在區委常委區統戰部長王麗雲、區政協副主席民盟蕉城區委主委鄭貽雄帶領下,調研組與區文化部門負責人一起先後深入我區沿海山區鄉鎮及20多個村居進行調查,通過座談、訪問、視察等形式瞭解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情況,還先後前往泉州市泉港區和莆田市荔城區等地考察取經,在認真分析研究和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

一、我區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XX年10月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決定》頒佈以來,我區農村文化建設也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全區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有了新的進展,特別是民間文化多元化發展尤引人注目。但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廣大農村文化生活的貧瘠讓賭博、迷信、色情等有機可乘,從而影響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狀況比較普遍,具體情況是:

1、陣地建設不平衡,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我區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中產權明晰、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僅七都、金涵和位於猴盾村的區少數民族文化站三個站,其餘各站或一直以來就沒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單位的場所,面積狹小,設備簡陋,功能不全。據不完全統計,我區有76個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動室,佔全區行政村總數的27.3,但大多數村級文化活動室只是掛一張牌而已,形同虛設。而且原有的文化設施普遍老化。據調查,現有的部分鄉村影劇院多建於上一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現多數已成為危房不能使用。

2、鄉鎮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據瞭解,“十五”期間上級省、市廳、局對我區文化事業的投入累計達55萬元(其中扶持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24萬元,維修、設備添置經費23萬元,文物經費8萬元),我區年文化體育事業經費財政預算9.4萬元,其中文體局文化事業費1.1萬元,圖書館經費(包括圖書購置費)4.3萬元,體育事業經費4萬元,但這些大多為人頭經費,用於日常辦公開支已相當緊張,真正用於開展業務工作的已所剩無幾。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於缺乏資金,使得文物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徵集文物。我區民間資本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幾乎沒有,只有在XX年開始的天后宮(媽祖廟)修復工程中,募集到民間資本100多萬元。全區鄉鎮現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數外,絕大多數是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貧乏。

3、文化隊伍人才緊缺,整體素質在下降。我區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均為一站一編制,由於基層文化站待遇低,難以吸收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進人渠道不規範,素質參差不齊,目前在編的有12人,但僅有9人在崗,被鄉鎮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崗的也往往兼有鄉鎮(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難以做到專幹專用。現有鄉鎮文化專幹平均年齡偏大,由於缺乏培訓學習,知識老化現象比較突出。

4、文化活動少,農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鄉鎮文化站通過聯辦、協辦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書畫展、圖片展、拔河賽,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的“文化下鄉”活動一年僅二至三次,也只到2-3個鄉村,活動形式多為慰問演出、義務題寫春聯、電影公映等,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近幾年,隨着農村羣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又重新活躍起來。在一些傳統的節慶日,一些鄉鎮、農村都有開展一些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燈會”和畲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畲歌對唱”。但這些畢竟是少數鄉村舉辦的少數文化活動,廣大農村看電影難、看戲難、看書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四難”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在電視網絡廣泛普及、網絡文化盛行的今天,由於國家將衞星電視節目由模擬轉為數字接收後,我區廣大農村原電視“村村通”設備未及時更新,絕大多數鄉村羣眾只能收看1-3套外地節目,許多偏遠山區基本無法接收電視節目。羣眾長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區)的電視節目,也得不到發展生產的信息技術的指導和服務。鄉村文化生活貧乏,除了聊天、打牌外,農民沒有其它文化活動,導致一部分羣眾沉迷賭博和廟會活動,致使一些地方賭博及“六合彩”等歪風盛行。

二、農村文化建設存

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我區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滯後有歷史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長期以來對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重視不夠,對優良傳統文化的偏見和缺乏支持,給各地農村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帶來消極影響,而經濟欠發達、投入不足也嚴重約制了農村文化的發展步伐,但從各級政府自身來説,存在以下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是對農村文化建設認識滯後。由於各級領導對文化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認識不足,特別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口號下,相當多的人認為文化工作是軟任務,是花錢多效益少的社會公益事業,可搞可不搞,又不願意花錢投入,致使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滯後,從事文化事業的同志心灰意冷,缺乏積極性,大多放棄主業改做鄉鎮中心工作。

二是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不足,活動經費嚴重短缺。目前由於國家財政投入少,地方財政又有困難,未能落實每年地方財政收入1-2用於文化建設的政策。除了人頭經費外,區、鄉用於農村文化建設的專項資金幾乎沒有,導致文化設施建設滯後。鄉鎮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發展,依靠產業化、市場化運作生存困難。目前鄉鎮只能勉強發放人員工資,沒有文化建設項目,沒有添置文化活動器材,圖書室的圖書不能正常更新。

三是文化管理體制不暢。一方面,鄉鎮文化站專幹以塊管(鄉鎮管)為主,人員大多被鄉鎮抽去從事中心工作,專幹沒有專用。區文化主管部門無法對他們進行調配和交流使用,基層文化站人員長期處於固定狀態,沒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而且鄉鎮財政對文化站投入極少,管理不力,導致相當多文化站形同虛設,沒能發揮農村新文化主陣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廣電與文化分屬兩個職能部門,對農村的傳媒文化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協調。而且農村地域廣、人口分散、廣電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收益小,僅靠廣電部門是無能力承當農村廣電網絡建設。雖然國家規定到XX年農村地區20户以上的村全部實現網絡村村通,但原有“村村通”的用户並未列入新的網絡“村村通”工程計劃,得不到上級補助資金,導致我區目前許多鄉村原有接收設備無力更新。在衞星傳播電視節目由模擬轉為數字接收後,廣大農村地區只收1-3台外地的電視,無法收看省、市、區電視節目。

三、加快我區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的思考與建議

隨着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村需要內容健康、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適合廣大農民羣眾口味的文化生活。實踐證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較豐富,羣眾精神比較充實的地方,社會風氣、社會治安狀況就好。而那些文化生活貧乏的地方,不論富裕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教勢力就會抬頭,社會治安惡化、幹羣關係緊張等現象突出。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發展農村羣眾文化工作是新農村文明建設的有效措施。而且鄉村羣眾文化中心和文化網絡的形成發展,可以將農村文化建設推向一個新的水平,不僅使羣眾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時在穩定社會、發展經濟上也起到重要作用。農村文化建設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着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它將有力推動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改變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建設滯後的狀況,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的做法和經驗,加快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我們建議:

1、提高認識,強化領導,建設強大的基層文化陣地。一要認真貫徹中央《意見》和省政府的《決定》精神。規劃好新農村建設中基層文化陣地佈局和建設問題。結合鄉鎮建設規劃,通過改建、擴建、調劑改造、新建等途徑,加快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步伐。二要加強文化宣傳工作。文化宣傳是黨的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強有力的宣傳文化,就沒有新農村的文化建設。所以黨政領導及宣傳部門要時時關心和宣傳新農村文化建設。三要加大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一方面認真落實每年地方財政收入的1~2%用於文化建設的政策,同時積極爭取上級對鄉鎮文化站標準化建設補助資金,對實施文化站達標建設的鄉鎮給予資金扶持和獎勵;另一方面學習借鑑南平、泉州、莆田等地的做法,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鄉鎮文化事業,積極開展民間融資活動,通過村企共建、村校共建、村廟共建以及城鄉共建等方式,引進資金和文化活動器具及資料,滿足鄉村羣眾平時讀書看報和開展文化娛樂活動之需。

2、創新機制,培育新型文化隊伍。通過擇優招聘,將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才充實到鄉鎮文化幹部隊伍中。配齊配好鄉鎮專職文化站長和村級文化協管員。加強對鄉村文化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定期舉辦培訓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員的政治和業務素質。鼓勵鄉村文化工作人員自學、進修,有目的選送部分人員到相關院校深造。同時進行業餘文化人才資源普查,大力培植業餘文化隊伍,對文藝骨幹免費進行培訓。

3、創新手段,積極構建農村文化活動的網絡。

一是依託鄉村文化站點,積極挖掘本地文化藝術資源,扶持民辦文藝團體,發展農民業餘文藝演出隊,鼓勵農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

二是成立鄉鎮電影放映隊或文化傳媒中心,推動農村電影

“2131”工程(即在“21世紀初、全國農村1村1月保證看1場電影”)在我區農村得到落實,解決農村看電影難的問題。

三是建立“農家書屋”,滿足農民對科技文化的需求。最近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提出,國家鼓勵和資助各地農村建設“農家書屋”,要求場所不小於20平方米,書籍不少於1000冊,含有30多種各類期刊及100多電影光碟,以滿足農村羣眾閲讀需求。

四是結合“農民健身工程”建設,藉助體育活動的場所——健身路徑、籃球場、乒乓球枱等,推廣體育文化,讓農民在健身的同時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五是結合民間文化和文物保護活動,促進鄉村民間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通過組織申報各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活動,提高農村保護和傳承傳統優良民間文化的意識,讓我區民間的鐵枝、紙紮、火把拖石、肩頭戲、線獅、儺面舞等得到發揚光大。

4、創新理念,藉助各種載體,活躍農民文化生活。

一是節俗文化活動。傳統節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重要組成部分,其長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於民間大眾,應充分認識其文化底藴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巨大現實意義。當然,其中也可能夾雜某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但我們要遵循“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方針,積極加以扶持和引導,使頻臨消亡的民間節俗文化活動成為廣大農村社區民間文化的健康主流。充分利用節假日和農村集市開展文化活動,如春節各地民間文藝踩街活動,二月二霍童文化藝術節活動、三月三畲族歌舞文化活動、媽祖文化活動、關帝文化活動等。

二是民間藝術表演活動。各地農村都有不少民間藝術人才、民間絕活藝人,由於多種原因,大多面臨斷層後繼無人的狀況。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發掘、整理優秀傳統民間藝術,解決傳人問題,並積極鼓勵和幫助他們自編自演,參與到弘揚時代主旋律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藝活動中去。

三是特色文化活動。我區是畲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又是全國最大的大黃魚以及綠茶的主要產區之一。畲族文化、大黃魚文化、茶文化等應成為我區獨特的文化品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育。此外,校園文化、燈謎文化、企業文化等也應加以重視和引導,使之融合到新農村文化生活中。

四是各級各類文化下鄉活動。每年各級各類文化下鄉活動,是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新鮮血液和催化劑,應很好進行策劃和包裝,尤其是科技、文化下鄉和電影下鄉巡映活動,應多播放適合農民羣眾口味和需求的娛樂影片和科教片來贏得農村市場。

五是學習外地經驗,藉助農村“三堂”和閒置校舍拓展農村文化活動的空間和形式。我省南平、泉州、莆田等地充分利用“宗族祠堂、民間廟堂、廢舊禮堂”(三堂)作為民間文化活動的場所,依靠離退休黨員幹部、鄉村老人協會、廟堂管委會等承擔農村文化的組織與管理工作,讓老協會會長或廟堂管委會會長兼任村文化中心主任,利用民間廟堂的“香火錢”為農村文化活動“買單”,將“三堂”變成政策法規的“宣傳站”、社情民意的“中轉站”、先進文化的“傳播站”的做法很值得學習和借鑑。藉助“三堂”場地既可解決活動場所不足和經費不足的困難,又有利於推動文明新風進“三堂”,還有利於調動當地羣眾參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此外,我區鄉村目前有許多地方學校的樓房閒置,可以借用作為當地文化活動的場所和開辦圖書室、閲覽室、棋牌室之用。

5、明確職能,實施有效管理。鄉村文化站點在履行服務和經營性職能的同時應積極協助主管部門管好基層文化市場。對進入農村文化市場的民間藝術團體,市(區)文化部門要審核把關。有條件的文化中心可以房屋租賃的形式,將鎮區網吧、電子游藝室、音像出租户、圖書銷售點、棋牌室等集中到文化中心,依法統一管理,有秩序集中經營,遏制地下黃、賭、毒現象。

6、領導重視,加大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力度。

一是抓好農村電影“2131”工程的落實工作。“2131”工程帶有公益性,建議區政府要解決電影器械設備及購買拷貝的資金;文化部門要負責各鄉村“2131”工程計劃的制定和業務指導;鄉鎮要負責計劃的實施,保證鄉村農民一個月看一場電影。

二是建議區委區政府要專題研究解決農村地區更新廣電接收設備的資金問題,滿足農村羣眾對廣電聯網的需求,讓山區農民與平原地區羣眾一樣能收聽收看中央、省、市、區廣播電視節目,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三是建議開展一年一度的民間文化藝術節活動,由有關職能部門牽頭,在國慶中秋期間組織民間文藝匯演活動,讓各鄉鎮、社區的民間藝術團隊集中進行比賽和交流,以促進農村民間文藝的繁榮和發展。

【第15篇】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隨着xxx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基礎設施逐步的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優化,計劃生育工作也穩步推進,經濟發展呈現新態勢。村兩委幹部和無職黨員利用遠程教育來宣傳、貫徹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傳授農業技術知識,使羣眾從中受益匪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帶領全村羣眾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該村逐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品牌效應;加強種養業的發展,以市場為導向,選好項目,搞好信息、技術、銷售服務。進一步改善村裏的交通狀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農村衞生、教育、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提高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進信息化,培育新型農民,使韓莊村早日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xxxx的基本情況

xxx村坐落在xxx鎮的西部,東鄰xxx鄉,是xx鎮最西邊的一個村。該村耕地土質主要是黃土,有部分地塊屬於黏土土壤,黃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氣好,適用農作物廣泛,灌溉方式是用電灌溉。該村的主要幹道正在鋪建,將鋪為水泥路,徹底改變村裏泥濘的道路問題,改善村裏的交通狀況。景觀路兩邊建有紫薇園林、綠原園林等幾家園林,切實美化了國道路段。

二、經濟發展呈現新態勢。

近幾年來,該村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同步發展,經濟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態勢。

該村主導產業為旱作農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除此之外還有幾户農民種植果樹,主要種植有桃樹,葡萄樹等,經濟效益比較好。該村勞動力農閒時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外出務工比例佔全村人口的1/8。隨着經濟環境的不斷優化,區位優勢的不斷挖掘,韓莊村的養殖初具規模。目前該村大型養雞專業户1户,大約養有五、六千隻雞。大型養豬專業户2户,每户大概有四百多頭豬,其中養殖能手劉新恆又投資100多萬元籌建新的養豬場,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飼養的豬、雞主要銷往附近村莊和周圍市各縣(市、區)。趙莊子村第三產業以經營銷售為主,在311國道兩旁比較大型的超市就有幾家,如金客隆連鎖超市、百特超市等,主要銷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農藥等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銷售對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該村還有凌雲禽畜飼養站和獸醫醫院等。

三、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情況。

1、經濟快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由於該村位臨311國道,311國道兩旁有比較大型的超市、飯店和修理鋪等一應俱全,促進了該村經濟發展。該村多數農民增收以經營銷、種養和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但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想辦企業沒有資金,搞養殖沒資金,搞科學種田沒有技術帶頭人等問題。

2、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農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該村目前己推行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大病救助,全村617户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7.4%。我村五保、低保户50多户,80多人,在村兩委的幫助下,全部納入社會救助範圍。五保户每年生活補助900元錢,低保户每月生活補助50元,按季度足額發放到困難人員手中,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面落實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農村獨生子女全部實行獎勵制度。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教育發展,添置中國小校的教育設施,使村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貧困家庭學生兩負一補面達到100%。讓村民用上了有線電視和寬帶,使羣眾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國家大事和致富信息、學習知識。

3、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由上級撥款和村民捐款共68萬元,用於該村主幹道的鋪建,至12月底完工,將全部鋪成水泥路。該路的竣工,將徹底改變村裏泥濘的道路問題,改善村裏的交通狀況。近年來由於農民的生活富裕了,趙莊子村有近1/10的村民蓋起了兩層小樓,功能齊全,方便實用。其他的村民也都是寬敞的平房或磚瓦房。村裏的房屋整體規劃整齊、美觀,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4、計劃生育工作穩步推進。該村總人口2460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401人,長期外出已婚育齡婦女35人。隨着農民計生意識的不斷增強,村民們生兒養老、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齡婦女能按時康檢,準時參加孕檢,外出人員也能按時將孕檢證明寄回。但是仍有個別村民違反計劃生育生育二胎的。

5、村兩委班子建設。該村進一步增強村兩委的凝聚力、戰鬥力,夯實、鞏固基層的執政基礎,不斷提高村兩委班子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的需要,更好地團結帶領廣大羣眾共同致富,實現新農村建設全面協調發展。但對新農村建設,個別幹部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少數幹部片面認為新農村建設是美好的遠景,也有的認為新農村建設只是修修路,美化美化環境,思想重視程度不夠。

四、當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1、賭博風的抬頭

我這次調研的幾個村莊裏,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並且按這些農民所説,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研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研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於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當地農村的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羣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五、幾點建議

以上就是我所調研的家鄉關於新農村建設及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研,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件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3、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應提高鄉村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使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六、xxxxx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努力方向。

1、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產業化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實行連片規劃建設,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為農户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目前農產品存在生產的產品不優,沒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積和數量,出現豐產不豐收的不良現象,應進一步注重產品質量的提高,樹立品牌意識,發展相關產業,把品牌作建為設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切入點,實現品牌效應。

2、重視發展養殖業。繼續重點支持養殖業,集中力量幫助發展有特色、有市場的養殖項目,以增加人均收入為中心。目前我村農户主要以養雞養豬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進步,着力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實現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3、進一步改善村裏的交通狀況。村裏大街的柏油路是前幾年修的,這段路經過幾年的碾壓,現在是一遇到雨天,個別地方就泥濘不堪,坑坑窪窪的,遇到好天氣,騎自行車是一上一下,過個三輪車卻是塵土飛揚,讓人睜不開眼睛。這段路給本村村民和其他村的村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不便,村民深受其苦,該路成為影響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該村村民強烈反應,要求修建該路,儘快修建該路段。

4、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農村衞生、教育、文化事業。進一步搞好村民文化生活建設,在物質生活相對充裕的今天,人們開始注重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設具有圖書室、娛樂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強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們茶餘飯後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書、健身了,會極大地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會使村幹部、羣眾關係和諧,家庭和睦,婆媳關係融洽,鄰里關係親如一家。在醫療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100%,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積極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現在我村還沒有用上安全的自來水。我們下一步是讓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我村有國小和國中兩個校園,為本村解決了上學難的問題。我們要加大對學校普九工作的投入,進一少鞏固普九成果,改善學校環境,使學生在校期間有一個歡樂祥和的和諧社會環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要繼續努力,做到讓村裏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計劃生育工作,我們必須進一步切實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在婚育方面的法制觀念,做到學法、懂法、守法。該村開通了現代遠程教育,可以讓村民學習一些科技知識,這樣以來,既加強了村民間的溝通,減少鄰里之間的摩擦,也進一步淨化社會風氣。進一步開展遠程教育工作。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台,科學引導廣大羣眾學習種植方面的病蟲害防治、種子管理、收割機具維護保養、種植結構調整、高效經濟作物發展、農業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的科普知識;有關專業技術信息方面的電焊、美容美髮、家電維修等技術知識,使村民受益匪淺。同時也需進一步增強農民的集體意識,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幸福,民族繁榮與社會進步,儘早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

5、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提高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規範化管理和檔次升級,嚴格定時定點辦公制度,搞好黨員的管理和科技培訓,做好發展黨員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後備幹部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第六屆村幹部換屆選舉由於我村的情況複雜村委換屆延後。但我從我們區的其他村村委換屆時總結了一些工作經驗。至村換屆時,做好政策宣傳工作,協助包村幹部工作,採取入户座談、遠程教育、分發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村委換屆選舉相關政策、法規,增強羣眾法制觀念;廣泛宣傳村委換屆選舉的重要意義、基本程序,讓羣眾充分了解掌握選舉的方法步驟,引導廣大黨員和羣眾樹立正確的選舉觀,為換屆選舉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6、推進信息化,建設新農村。讓信息產業為農民、農業、農村服務,充分利用村裏的遠程教育。讓農民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思想上主動向組織靠攏,不斷取得進步。學習法律法規,讓農民懂法知法,只有這樣在農民遇到權益受到侵害時才知道如何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農民從信息化中得實惠。

7、培育新型農民。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大多數農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較短,文化程度比較低。要培養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己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要求。村委幹部在村裏發佈致富、招工信息、建立固定宣傳欄等進行宣傳;村裏的無職黨員和村兩委班子進行入户開展宣傳,利用勞務輸出典型,實施典型引路,讓廣大農民看到外出務工的好處;編印《勞務輸出知識問答》宣傳冊子,組織精幹人員,依託基層勞動保障所,深入村莊和廣大農户家中,廣泛宣傳外出務工的意義、作用和有關勞務輸出政策,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鼓勵農民大膽走出村門闖世界,到發達地區打工掙錢學技術。為提高轉移就業質量,在勞務輸出中,根據用工方的需求,結合實際,對一些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工種,如電焊、美容美髮、家電維修等專業,充分利用具備資格條件的培訓機構,對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發給職業資格證書,以滿足用工單位需求,確保輸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輸出一批,成功一批,見效一批。對於想在家致富的村民,要積極提供致富信息,村兩委幹部幫助村民尋找致富項目,積極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根據我村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養殖業,或者是發展園林種植,或者是選擇有前景的經濟作物來種植。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培養新型農民。

七、總結

綜上所述,以上這些是我回到我村以來,通過與村幹部的交流,對村民的走訪,及日常工作中的見聞所瞭解的一些情況,這些情況可能不夠全面,還有更深層次的情況需要去發現解決。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支持和幫助,讓趙莊子村早日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