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支部建設的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1W

農村支部建設的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現狀調查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出台,標誌着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縣域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主戰場,為及時瞭解近幾年來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分析在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不斷加深的背景下,縣域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困境,進而尋求改進對策。筆者以河北省xx市為調查對象,對轄內金融機構、有代表性的30户涉農企業及50户農户進行了重點調查,結果顯示,縣域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力度逐步加大,效果日益顯現,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視的問題,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一、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一)支農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金融機構積極性不高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全局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難度大、較為複雜,需要部門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形成支持合力。但是從縣域實際情況看,政府的職能作用發揮得還不充分,尚未建立運轉規範的金融支農和財政支農對接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溝通機制,金融機構不能及時瞭解財政支農的資金投向和投量,更談不上做好配套資金的發放工作,金融支農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滯後性。據調查,縣域金融機構支持新農村建設普遍行動遲滯、進度緩慢,在年度工作規劃中既沒有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在實際工作中也缺乏支持三農的具體行動,呈現政府倡導、人民銀行吶喊、金融機構無動於衷的格局,與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導向存在很大反差。

(二)農村金融網點覆蓋率低,難以提供高效金融服務

(三)信貸投入不足,資金供求矛盾突出

(四)金融服務主體單一,支農範圍狹窄

從縣域農村金融服務主體看:商業銀行雖然具有資金、網絡等方面的優勢,但是,這些服務還沒有延伸到廣大農村地區,對現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還不能提供電子結算、信貸管理、業務諮詢、政策指導為一體的金融服務,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農業銀行早已偏離農字軌道,將經營重點轉向支持大城市、大企業和大項目;農發行僅限於對國有糧棉油收購流通環節提供信貸服務,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有限;真正能夠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金融服務的只有農村信用社,但農村信用社主要辦理存款、匯兑、代收税費、代付糧食直補資金等業務,在滿足農村資金需求上顯得勢單力薄,只向農業生產,、流通領域發放了少量貸款,難以滿足新農村建設多領域、多層次的信貸需求。據調查,縣域金融機構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及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資金投入明顯不足;對農村教科文衞、通訊、農民工技術培訓、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還基本沒有涉足,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差距很大。

(五)金融服務後勁不足,難以形成支農長效機制

二、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建立支農聯繫制度。政府牽頭建立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組織機構,形成地方政府領導、金融管理部門推動、金融機構落實、相關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構建運轉高效的信息溝通交流平台,做到金融支農和財政支農同安排、同部署,協調聯動,形成合力;同時,協同人民銀行建立金融支農監測和考核制度,加大獎懲力度,調動金融機構支農積極性。二是人民銀行要發揮協調督導推動作用,結合縣域經濟發展特色和重點,研究提出具體的工作思路和階段性的工作目標及措施,引導轄內金融機構加大支農力度。三是縣域金融機構要看到國家公共財政向農村轉移、工業反哺農業,全面建設農村小康,所帶來的巨大商機和業務發展機遇,將支持新農村建設納入本行的長遠發展規劃,發揮積極性,增強主動性,加快業務創新,增加信貸投入,實現支持新農村建設與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雙贏。

(二)增設營業網點,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只有在農村設立適量的營業網點,才能使金融機構真正融入農村經濟發展的大潮,因此,要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使其在體制、機制和服務方式上更好地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一是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堅持服務三農方向不動搖,發揮金融支農主力軍作用。二是擴大政策性金融業務範圍,農發行應當將重點由支持糧棉油收購逐步轉向支持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建設等方面來。三是發揮農行縣域商業金融的主渠道作用,根據農行股改往下走的原則,適當增設農村營業網點,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鄉鎮企業和農村小城鎮建設,逐步提高涉農貸款的比重。五是規範和引導民間借貸,推動民間金融陽光化,使其成為農村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六是在條件成熟的農村鄉鎮,引導成立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等多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實現農村金融主體的多樣化,推動農村金融服務向縱深發展。

(三)擴寬金融服務範圍,加大資金投入

一是縣域金融機構要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樹立在競爭中求協作,在協作中謀發展的意識,找準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最佳切入點,發揮自身優勢,實行錯位競爭,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二是商業銀行要樹立小客户、大市場經營理念,充分發揮資金和人員優勢,積極研發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的信貸業務品種,滿足農民發展高效農業、辦企業等多樣化資金需求,緩解農民貸款難、擔保難問題。三是積極貫徹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導向,加大信貸投入,優化信貸結構,改善對中小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服務。四是擴大支持範圍。不僅要加大對農村種植、養殖等生產領域的資金支持,還要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共事業、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等方面的信貸投入,全方位支持新農村建設進程。

(四)完善制度,建立金融支農長效機制

一是構建支農信貸資金的風險管理和利益補償機制。對於金融支農信貸投入,可實行風險由國家分擔,損失由國家彌補,經營能力由國家補償的政策。財政應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切出一塊資金,建立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發揮地方財力的激勵作用。二是商業銀行要根據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實際,適當下放信貸審批權限,建立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授權授信機制,保障對新農村建設的信貸投入。三是完善資金迴流機制。對縣域金融機構從農村吸收的新增存款,要硬性規定一定比例反哺農村。四是加強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建立由財政、税務、工商、金融機構等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多方聯動,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儘快補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短板,形成縣域資金聚集的窪地效應。

【第2篇】關於農村發展建設的基層調研報告

1 前言

1.1調研目的

為了準確把握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瞭解基層羣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對科技創新的期待,有效提升鄉村改革發展的針對性及服務建設的有效性,藉助於春節假期對家鄉河南省澠池縣張村鎮開展調研,細緻觀察農村經濟社會改革發展變化,形成調研報告。

1.2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時間為2022年2月3日至2月15日,主要通過網絡調研、走訪調查、採訪交流等方法:(1) 網絡調研。通過訪問三門峽市人民政府網站、澠池縣人民政府網站以及各大新聞網及中國農村事業發展網等,主要在“新聞中心”、“信息公開”、“公共服務”、“農村觀察”等欄目查閲農村發展相關資料,開展網絡調研。(2) 走訪調查。主要走訪被評為省級示範村的杜家村及建設丹蔘育苗基地的河南莊村,重點調查杜家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情況及河南莊村的丹蔘精準扶貧產業。(3) 採訪交流。分別採訪杜家村及河南莊村本地村民各5名,深入瞭解政策落實情況及生活變化、羣眾呼聲等,以探究目前發展所存在問題,避免網絡調查的侷限性,為後續提出建議奠定基礎。

1.3調研對象概況

張村鎮位於河南省澠池縣西部,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兩萬餘人。下轄張村、杜家、河南莊、庵北、漏泉、蘇秦、荊村、桑樹坪、三化溝、曹窯、高橋、利津、楊家新村13個行政村。近年來,為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鎮黨委、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堅定不移地把精神文明創建融入工作大局,推動全鎮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先後被授予全國重點鎮、河南省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省級文明鄉鎮、省級衞生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 調研過程及結果分析

2.1美麗鄉村建設顯成效

近年來,澠池縣張村鎮始終以改善農村環境為重點工作,以推進建設高標準美麗鄉村為目標,全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通過調研,張村鎮主要採取以下五個方面措施,全面落實美麗鄉村建設。

(1)持續加大投資力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

全鎮先後投資60餘萬元為13個行政村配備了垃圾桶3600個、鋼製垃圾鬥72個、人力環衞車71輛;投資140萬餘元新建規模達到10噸/日標準的垃圾中轉站6個,投資90餘萬在鎮區和利津村建成了污水處理池兩個。持續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

(2)高標準建設形象工程,全面改善農村面貌

在省級示範村杜家村投入資金400餘萬元建設杜家遊園,精心設計遊園道路、污水管網、垃圾處理等項目,高標準建設綜合服務中心、活動廣場、垃圾中轉站等形象工程,修建長廊、遊步道,開發農家樂、魚塘垂釣等休閒項目。杜家村因此獲評全國第一批“綠色村莊”。

(3)典型帶動逐步推進,逐一突破“老大難”

開展“認領美麗庭院、建設美好家園”評選活動,重點解決私搭亂建、柴草亂堆、垃圾亂扔等農村環境治理的“老大難”問題。建立觀摩驗收及獎勵機制,進一步調動廣大羣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改善人居環境。

(4)積極完善組織保障與工作機制

成立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小組並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督導組每週二定期到各村督查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下達通知督導整改,鎮主要領導不定期帶督導組對整改情況跟蹤督查,召開促進會通報督查情況,研究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有效推進全鎮農村環境衞生整治工作。

(5)定期督查考評,有力促進積極性

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列入考評體系,實行周督查、月考評、年總結制度,考核結果與年終評先評優掛鈎。制定環境衞生考核實施方案,每月進行考評,分半年、全年進行排名,綜合考評“差”的村,扣除所有補貼資金,獎補到考評“好”的村,有力地促進了全鎮農村環境衞生整治工作的積極性。

2.2精準扶貧產業得落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重點闡述了“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自脱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張村鎮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發展,鎮政府多次召開產業發展會議,要求各行政村均成立中藥材合作社,通過轉型促進農業增收,大力發展中藥材特色產業。通過調研河南莊村丹蔘育苗基地,總結張村鎮政府主要採取以下措施保證中藥材產業順利實施:

(1)持續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鎮政府出台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意見,採取“藥企+基地+合作社+農户”模式,實施包生產管理技術指導、包產品收購、提供扶持種苗的“兩包一扶”激勵政策。

(2)健全組織機制,保證責任落實

鎮政府成立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設藥材辦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實行鎮級領導掛鈎負責制,各村明確一名專職人員抓中藥材項目。鎮、村、農户層層簽訂責任書,保證責任落實。

(3)免費開展培訓,實時技術指導

鎮政府多次邀請農業局專家到該鎮進行中藥材培訓,專門聘請中藥材技術員對各行政村合作社、農户丹蔘種植進行實時技術指導,保證取得最佳經濟效益。

(4)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優惠政策

鎮政府不遺餘力,利用一切時機,組織鎮機關幹部到村裏宣傳鎮政府對農户中藥材種植的優惠政策,和農户算經濟賬,鼓勵減少糧食種植面積,發展丹蔘種植。

2.3黨建文化工作奠基礎

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宣部關於廣大文藝工作者努力做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的號召,啟動由縣委宣傳部、縣扶貧辦聯合主辦的“紅色文藝輕騎兵”走基層慰問演出暨“咱們一起奔小康”脱貧攻堅主題宣講活動。豐富農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通過歌曲、舞蹈、小品等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歌頌黨的惠農政策,讚美家鄉新變化,宣傳精準扶貧、精準脱貧政策,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演出,享受文化大餐,瞭解黨的政策,受到了廣大羣眾的歡迎和好評,同時也為精準扶貧產業的開展及美麗鄉村建設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3調研結論及建議

3.1融合特色文化加強美麗鄉村管理

目前張村鎮的美麗鄉村建設工程仍處於建設階段,按照“千村百鎮”工程計劃,隨着建設數量的增加及時間的後移,後期所需人力、財力等都將不斷增多,如公共基礎設施的電費、維修費等後期維護費用,日常保潔、清運費等清潔費用。農村飲水、公共道路、綠化工程等日常管理費用等,都將成為日後美麗鄉村工程維護的常態化開支,這將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若沒有穩定費用投入,後期維護將舉步維艱。

將各行政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融入其特色文化,深入瞭解當地歷史文化及人文地理,明確定位,突出美麗鄉村特色主題,充分發揮各文化帶連線成片的聚集效應。同時,避免“重建設,輕管理”,將後期工程維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結合各行政村人口數量,按照人口數量和所建項目的後期維護預算,納入縣財政預算中,給予資金支持,同時大力發展精準扶貧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避免資金鍊中斷,為各項設施正常運轉提供基礎保障。

3.2加強正面引導帶動村民精神脱貧

貧困户之所以貧困,除了體制機制障礙,最大的原因還是個人自身存在問題。隨着國家的強大,黨的政策越來越惠民,對於很多農村老百姓而言,只要辛勤勞動,都能夠換來不錯的生活,吃飽穿暖不成問題。然而,當脱貧攻堅進入深水區後,卻能夠發現那些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户之所以難以脱貧,跟不上脱貧節奏,關鍵在於缺乏內生動力。

鎮村級各宣傳部可聯合縣扶貧辦成立脱貧攻堅宣講團,將“素質脱貧”作為宣講主線,加強正面引導,邀請優秀扶貧幹部為基層羣眾講解脱貧攻堅政策、致富經驗、典型事蹟等,進一步豐富基層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羣眾在欣賞文化大餐的同時,對脱貧攻堅相關內容有更加清楚的認識,調動羣眾發展產業脱貧致富的積極性,引導羣眾妥善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摒棄“等靠要”思想及小富即安的錯誤認識,達到寓教於樂、化教於心的效果。在“扶貧”的同時,力爭做到“扶志”與“扶智”。

3.3夯實兩支隊伍提升黨建工作效率

夯實兩支隊伍,鞏固基層組織,提高黨建工作效率。一方面鞏固村級幹部隊伍建設。擴大村級幹部的選拔範圍及選拔領域,切實將能夠帶領羣眾致富、敢於真抓實幹、敢於奉獻的優秀人才選拔到村級幹部中來。另一方面鞏固黨員幹部隊伍建設。不僅要培養致富能力,更要着重培養幫富能力,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第3篇】關於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調查報告

上半年,市就如何加強和改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問題開展了專門調研。總的感到,近年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在不斷得到加強的同時,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成因

調研中發現,當前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影響農村基層改革發展穩定的矛盾和問題仍然不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思想不夠端正。有的基層幹部擺不正與羣眾的關係,高高在上,更有極個別幹部視不同意見的羣眾為“刁民”。一些鄉鎮領導幹部有臨時思想,“走讀”現象比較普遍,不能安心農村工作。有的在選人用人上講原則,看上面的“來頭”、經濟上的“塊頭”,個別地方甚至推崇“惡人治村”。目前,農村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人大都外出務工,村委會選舉只能是在留下的村民中“矮子裏面挑高個”,“正的幹不了,愣的幹不長”。除部分人是為事業參選以外,相當數量的人是為權力、為錢財、為鬥志、為面子參選。村兩委班子不團結的現象多有存在,平時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戲,甚至拉幫結派,爭權奪利。

二是工作不夠紮實。當前,鄉鎮一些幹部服務羣眾的本領不高,不熟悉黨的農村政策,工作拿不出主見,處理問題偏離政策,進取精神差,創新意識弱。有的照抄照搬上級文件,凡事等上級領導安排,滿足於上傳下達,不願解決實際困難。還有的不思進取,碰到難題繞道走,缺乏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致使地方經濟長期得不到發展。有的則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

三是作風不夠民主。有些農村基層黨員幹部想問題、辦事情,不從實際出發,而是從自己的主觀意志出發,獨斷專行,盲目決策,發展經濟靠強迫命令,調解糾紛靠粗暴壓制,導致幹羣關係緊張。有的不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決定重大問題搞“一言堂”。有的辦事不公開,怕“羣眾知道多了會找茬”,村務公開制度在相當數量的村徒有虛名,甚至有假公開、半公開的現象。

四是守法不夠自覺。有的村幹部工作方法仍習慣於行政命令,工作態度生硬,個別的甚至毆打羣眾,激化了幹羣矛盾。有的處理問題主觀臆斷,無視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比如在審批宅基地時,不按程序申報,也不公示,未批先建或批少佔多,或隨意改變佔地用途,出現亂佔、亂建的現象。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近效村居“賄選”的態勢已由幾年前的“小恩小惠”發展到現在直接送錢或購物卡,由“一人賄選”發展到現在的“組團賄選”。這些人掌權後,首先想的不是如何為民謀利,而是把權力當作是“致富”的工具,加倍撈回“賄選”成本。

五是為政不夠廉潔。揮霍集體資財、公款吃喝、虛報假帳、隨意開支、白條支出現象在一些村比較普遍。例如,有的村幹部把集體資產經營的收入、土地補償款等不上報、不入帳,逃避監管。有些村幹部借為村跑項目、爭取資金之機,“花集體的錢,辦自己的事”。有些村幹部不能秉公辦事,而是憑感情、靠關係辦事,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村幹部非生產性開支居高不下,有的村幹部一人有幾部手機,有的轎車越換越高檔,有的公款大吃大喝等。

加強和改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建議

筆者認為,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之所以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雖然有基層幹部自身的主觀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體制機制不健全、現行政策缺陷等客觀因素,給一些不良作風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條件。為此,要加強和改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可以從幾個方面推進工作。

推進落實村民自治。農村基層幹部的許多作風問題都與農村的社會地位偏低有着直接關係。因此,應把落實村民自治、強化農民的權力主體地位作為改進和加強農村基層幹部作風改進和加強農村基層幹部作風的重要措施來抓。一是搞好村級直選。可由縣級成立監督小組,吸收地方有威望的老幹部、老教師、老黨員參加,專門負責村級選舉的全程監督。認真貫徹中辦中辦《關於加強和改進村委會選舉工作的通知》,規範投票流程,嚴格執行迴避、委託投票和流動票箱等制度。進一步細化“賄選”認定標準,健全相關,切實解決賄選、逼選問題。對搞賄選、逼選的,應嚴肅查處。不僅要確認當選無效,而且要在一定期限內禁止其再次參選。同時,加強民主教育,引導農村正確行使權力,不誤選和亂選。二是培育農民自己的維權中。擺脱“左”的思想束縛,健全有關制度,採取依託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建立農民團體等方式,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有序維護自身權益。三是正確處理“兩委”關係。黨支部不能凌駕於村委會之上,更不能取代村委會的職權。對黨支部書記的確定,既要充分尊重全體黨員的意願,也要充分尊重全體村民的意願,凡是直選出來的村委會主任是黨員的,應該由其兼任黨支部書記。四是實行村級重大事項全體村民民主票決制度,如果沒有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通過,就不能做出決定。

深化縣鄉綜合改革。應深化縣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努力建設責任 政府、法治政府、服務政府和廉潔政府。應進一步深化縣鄉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綜合考核評價制度,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基層幹部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機制,提高幹部選拔任用透明度。鑑於鄉鎮的“一把手”與一個地方的風氣關係極大,應積極引入競爭機制,尊重羣眾的選擇權,大力推進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的直接選舉,促使其對老百姓負責。堅持實踐標準和羣眾標準,防止考察失真、“帶病提拔”。

壓縮權力尋租空間。一是完善財務監管。嚴格村財鄉管、村級財務集中核算制度。強化財務公開,明確村級財務公開的內容、時限、方式。建立村兩委幹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制度,規範村民理財小組的人員構成、職責權限、工作方式。二是推動集體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參照林權制度改革的做法,將農村土地一包到底,至少70年不變。取消村自留機動土地不超過5%的規定,將所有的土地全部承包到農户。三是進一步理順村黨支部、村委會和集體經濟組織的關係。積極推進村級管理組織與經濟實體分開,着力推進城市近郊村和經濟強村股份制改革,將村集體資產淨值量化確權到每個村民,使村民真正成為資產的擁有者、管理者和監督者。四是完善制度,探索推行由縣或鄉鎮負責村級集體資產處置、資源開發公開競價和招投標等事宜。

加強幹部作風監督。一是加大基層信訪督辦力度。建立領導幹部接待農民來訪制度,健全農村信訪舉報工作網絡,規範辦信接訪、轉辦交辦、督查督辦等程序,完善責任追究制度。二是創新監督方式方法。不斷完善監督機制,建立公眾評價機制,注重評議結果的運用。緊密結合實際,制定農村基層幹部行為規範。積極推行農村幹部任前廉政談話、誡勉談話和函詢等制度。二是堅決查處基層幹部違紀案件。基層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主要集中在損害農民羣眾利益方面。紀檢監察機關應採取切實措施,糾正農村土地承包、徵收徵用、舊村改造中損害農民羣眾利益問題,重點查處貪污、挪用、截留惠農資金的違紀違法行為,嚴肅查處在新農村建設中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行為。四是加強監督主體建設,進一步加強縣級紀檢監察機關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能作用。

建立保障激勵機制。要把關心愛護農村基層幹部作為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使他們幹工作有勁頭,幹好工作有盼頭。對基層幹部應多肯定、多鼓勵、多體諒、多支持,真情關懷、真心愛護。需加大對貧困鄉鎮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以縣為單位統籌公務員工資與補貼,縮小收入差距。應制定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逐步改善農村基層幹部的組織結構和知識結構。應鼓勵曾經在黨政領導崗位或領導機關工作,熟悉農村工作,具有領導能力,且有願望發揮“餘熱”參加新農村建設的退休黨員幹部,通過組織註冊認可,到村級黨支部擔任支部書記。可推行村幹部星級考核管理制度,按照考核評定的星級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助。應積極探索選拔優秀村幹部進入鄉鎮公務員隊伍和擔任鄉鎮領導的辦法。應積極穩妥地推行村幹部補貼不高於當地農民人均收入1.5倍的政策,使村幹部的經濟補貼和社會保障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相適應。應注意引導社會輿論和新聞媒體客觀公正地宣傳評價農村基層幹部,營造良好的基層幹部作風建設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第4篇】關於石灰塘村委會新農村建設的現狀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縣委、縣人民政府和縣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部署,我作為寶秀鎮石灰塘村委會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於xx年3月14日入住村委會。在駐村期間,採取召開座談會、走村入户、實地調查的方法,對石灰塘村委會新農村建設的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石灰塘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鎮20.00公里, 國土面積37.00平方公里,海拔1855.00米,年平均氣温17.00℃,年降水量898.40毫米,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有農户418户,户籍人口1197人,常住人口1160人,其中,全家外出的户數為17户,全家外出的人口數為61人,從業人員為811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為756人,全村以農業為主,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和養殖業,農作物以玉米、小麥、豆類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為主,家庭養殖以牛、豬、羊、家禽為主,該村水資源極度匱乏,嚴重影響當地農民羣眾的生產生活,高度制約着石灰塘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在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中,村“兩委”真正做到了及時把羣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重大問題向黨員、村民代表徵詢意見,逐步走向了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優勢條件

(一)村“兩委”班子團結。石灰塘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不大,現任村“兩委”班子履職能力較強,班子較團結,民主作風好,能為羣眾辦實事,理清了促進本村發展的思路,熟悉政策和新農村建設導向,在具體實踐中為實現奮鬥目標付出了諸多努力。目前全村黨員積極性高,帶頭示範作用好。

(二)羣眾基礎好。石灰塘村離縣城較近,近1個小時就可達到,羣眾科學意識強,民風純樸,都有通過新農村建設改變現在生存現狀的強烈願望,對改變村莊面貌期盼度非常高,有的村民自覺植樹美化門前屋後,大家都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項目建設。石灰塘自然村村長在積極爭取村裏公房建設,並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自己墊付2萬多,羣眾意識較好。

(三)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前景較好。石灰塘村境內雖然連年乾旱少雨,但近幾年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許多小水窖,這些分佈於各個山頭的小水窖保證了乾旱時節的農作物的栽種和灌溉,確保了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石灰塘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注重耐旱農作物的開發種植,該村屬山區,若能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山區的優勢,積極打造林果、中藥材等種植品牌產業,便能闖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石灰塘村委會各自然村經濟社會得到了極大發展,羣眾生產設施和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羣眾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但作為山區村委會,石灰塘各自然村的發展仍然有許多制約因素,主要表現為:

(一)產業結構依然單一。 農作物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豆類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烤煙為主,輔以林果,沒有科學立體種植經驗,還沒有發揮地域特點,沒有規模化產業,形成不了規模產業,這嚴重影響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二)基礎建設依然薄弱。一是道路交通建設有待加強;俗話説“要想富,先修路”,但深入走訪瞭解發現,由於缺乏項目資金,除行政村進村道路已硬化外,其餘自然村進村道路目前尚未得到硬化,還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狀況,公路路況較差,由於資金困難,管護和修復工作滯後,部分路面已變得溝壑縱橫,嚴重影響了羣眾出行和農副產品的銷售;二是水利設施建設亟待加強;雖然近幾年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石灰塘各自然村新建了許多小水窖,能在一程度上緩解旱情,但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缺水的現狀。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仍然很低。由於石灰塘地處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絕大多數的農民素質還比較低下,思想保守,觀念不新,普遍存在得過且過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關心集體等集體主義觀念比較淡薄,脱貧致富、奔向小康的思想和認識有待提高。

四、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作為新農村建設掛鈎單位,作為縣委第九批指導員,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結合自身實際,全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為石灰塘村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作為山區,強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要立足本地區實際,引導羣眾發揮區位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嚮導,抓好以優質糧煙基地建設,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壓低品質差、市場滯銷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促進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二要充分利用山區的優勢,引導發展以規模化養殖為重點的養殖業,提高養殖效益,讓羣眾得實惠。三是利用石灰塘村各自然村適合種植蔬菜和中藥材的有利優勢,借鑑石屏縣北部山區“公司+基地+農户”的蔬菜種植模式,推廣“公司+基地+農户”的蔬菜和中藥材種植,同時,大力推進核桃、桔子等林裏種植,着力推進種植業從單一的糧食生產結構向糧、林、果、蔬等多元結構轉變。

(二)積極爭取項目及資金,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石灰塘各自然村行路難、飲水難和部分自然村公房建設資金短缺的實際問題,積極向上級政府及職能部門協調資金,本單位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幫扶的方式,盡力解決羣眾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進一步夯實山區羣眾基礎設施建設。

(三)依託自然優勢,加快經濟增長點培植力度。據石灰塘村支書介紹,石灰塘種各自然村適宜發展核桃、梨、桔子等林果,近幾年來,部分自然村核桃種植户收入好的年收入已達2萬多元,核桃種植已成為繼烤煙之後部分村民最穩定的收入來源,目前,羣眾種植林果的積極性較高。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充分利用石灰塘各自然村廣大羣眾對核桃等林果栽培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經驗,且近年來隨着核桃等林果價格連年走高,產品供不應求的趨勢,積極宣傳各項惠民政策,大力引導羣眾發展林果種植,使之成為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從而促進羣眾增收致富。

(四)千方百計,提高村民文化素質。針對大部分村民的相關種養殖知識和信息來源主要是依靠廣播、電視、集市和鄰里傳播的現象,積極聯繫農技部門和林業部門,協調爭取專家或技術員多到田間地頭為村民開展種養殖知識培訓,讓農民掌握科學種養技術,積極推廣新品種,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第5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調查報告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農惠農政策,擴大農村信貸投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增強農民信用意識、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做好農村金融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近年來,縣聯社緊緊圍繞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的職能定位,大力推廣小額農户貸款,開展信用農户評定、信用村鎮創建活動,有力的推動了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信用環境的改善。筆者現就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情況,做簡要的調查和分析。

一、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現狀

(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情況。

(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主要作法

1.確定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

縣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全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了建設農村信用體系的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徵信系統為載體,以信用評價為手段,以構建激勵懲戒機制為重點,加大政府組織推動和農村信用宣傳力度,按照先易後難,穩步推進,改革創新,支農惠農原則,為全縣農户和鄉鎮企業普遍創建信用檔案,積極推進信用户、信用村建設,探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擴大農村信貸支持的有效方式,以此促進海南省農村經濟金融的協調發展。總體目標是: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初步形成信用宣傳、信息徵集、信用評價、信貸支農的農村信用體系框架。總體思路和目標的確立為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建立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建立了政府主導、央行推動、農信落實、社會參與的協調聯動工作機制。成立由聯社主任為組長,各信用社主任、信貸人員為成員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實施小組,統一組織領導和協調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負責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户的創建和具體實施。創新信貸產品,增加農村信貸投入;制定具體配套支持政策,主動運用評價結果,出台激勵懲戒措施;依據農户基本狀況、自有資產、誠信記錄、經營能力及項目等情況逐户建檔,並建立數據質量責任制和數據定期更新機制。積極推廣應用農户信用信息數據庫和農户信貸評分系統,創新農户信貸管理體制,主動打造新型信貸業務管理流程。

3.夯實基礎,穩步推進、分步實施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項系統工程,對廣大羣眾來説也是一項新事物。因而工作上夯實基礎,穩步推進、分步實施。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輿論。為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升民眾信用意識,打造誠信,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報紙等公共輿論工具加大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宣傳和引導力度,突出宣傳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目的意義、評定標準、程序步驟等有關內容。使廣大農户充分認識到信用信息採集工作的重要意義,提高自覺採集信息的積極性。並採取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宣傳策略,先後舉辦了三期徵信知識培訓,對全縣180個農村村委會的村支書、村長進行全員培訓。

二是建立激勵和懲戒機制,引導農民積極主動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根據對農户的評價結果,信用社在授信額度、審批權限、服務種類、適用利率、抵質押物、推薦評優等方面實行差別政策。對信用良好的農户給予優惠和便利,對信用不良予以限制。根據對信用鄉(鎮)、信用村的評價結果,與鄉鎮政府制定行政性懲戒和獎勵措施。信用鄉(鎮)、信用村可在農業項目開發、優惠利率、農村配套服務等方面優先享受優惠政策;將各地信用評價狀況與支農再貸款限額分配掛鈎,支農再貸款重點向信用狀況較好的地區傾斜。

(三)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的成效

二是資金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我縣農信社不良貸款下降,資產質量逐步優化。截止6月末,信用社不良貸款餘額為8835.26萬元,比年初下降2039.92萬元,不良率為4.29%,比年初下降1.49個百分點,收回表外核銷及票據置換不良貸款41萬元。不良貸款比年初大幅下降。信用體系建設使新增貸款質量明顯好轉,存量不良貸款在不斷的活化中,貸款人的信用觀念不斷提高。

三是推動了農村信用社貸款營銷機制的轉變。依據農户信用評價系統評價結果,採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授信農户進行貸前審查。在農户信用評價過程中,不僅對信貸相關信息進行評分,而且對家庭信息、綜合信息等能表明農户非信貸情況信息進行評分,從而能更全面、更準確地對農户進行評價。貸款營銷機制的變革,促進了農村信用社資金的合理使用,擴大了信用貸款的覆蓋面,提高了對農民貸款有效需求的滿足度,促進了農村信用社探索適合農户特點的信貸新產品。據調查,自以來農村信用社先後開辦了林權、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等新業務,對建立了信用檔案並有貸款需求農户,貸款有效需求的滿足率達到76%。

四是全縣農户信用意識明顯增強。幾年來,在政府和人行的主導下、農信的積極推動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已成為新形勢下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着力點和突破口,以培育信用環境、加強誠信宣傳為手段,立足實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與金融的雙活雙贏。政府信用形象和行政公信力明顯改善,社會公眾信用意識和信用素質進一步提高,銀企關係進一步改善。縣被中國金融研究院、中國金融網、中國金融記者俱樂部聯合舉辦的中國第四屆金融市長年會評為中國金融生態縣(市)稱號,12月被承德市金融系統評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廣標兵,這標誌着縣信用環境建設工作已轉入了常規建設的新階段。

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及建議

1.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信用體系建設的認知度不夠。在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雖然以政府為主導,但是開展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從一定角度來講,信用體系建設已經關乎民生和縣域經濟發展,所以,政府引導、社會重視、全員參與是勢在必行,也是解決信貸資金供需矛盾的根本所在。

二是信用體系的社會化程度不夠。從信用本身來説,信用體系不僅僅是信貸的誠信程度,還包括信用人各方面的信用狀況,所以,信用體系建設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包括社會各方面的信用程度,這也就要求信用體系建設中不但要維護金融信用環境,還要維護公眾認知的誠信。也就是要求信用體系建設從社會全方面入手抓信用建設。

三是信用缺失的懲戒力度不夠。對失信行為一直以來是以道德範疇的指責為主旨,但是相應的懲戒沒有到位,失信人沒有根本的利益損失,所以對失信行為的約束力不足,形成人人喊打卻沒有動手的局面,也就對失信行為形不成威攝力。

四是信用觀念的培養力度不夠。中華古國以信為本,但是隨着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外來人生觀、價值觀及人際公共關係的影響,對固有信用觀念形成巨大的衝擊,這就要求從社會公眾的根本意識入手,培養誠信理念,樹立誠信價值和踐行誠信行為。

2.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幾點議見

以建立激勵和懲戒機制為突破點,提高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效性。

一是要以信用文化建設為基點,建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長效機制。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以增強農民的誠信觀念為基礎,強化徵信宣傳教育,實現徵信宣傳常規化、擴大化。在徵信宣傳教育過程中應做好三個結合:一是徵信宣傳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二是徵信宣傳與信用户、信用村建設相結合;三是徵信宣傳與推廣徵信產品相結合,不斷強化農民的信用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新型的農村信用文明。

二是要以法制建設為重點,改善農村信用建設的法律環境。一是根據國家現有的法律、法規,儘快建立失信約束機制,形成銀行、司法、税務聯手製裁和打擊不守信行為的合力;三是以行政引導為切入點,政府帶頭建設信用政府,有效傳導信用建設的措施及實施效應,為農村地區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要以基礎建設為落腳點,擴大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覆蓋面。一是加快農村信用社併網步伐,普遍建立健全農户信貸檔案,大力推進非銀行信息採集工作;二是規範農户信用等級評審和《信用證》制度,加大對農村信用擔保體系的財政支持,不斷完善農村地區投融資的激勵保障體系;三是加強與工商、税務等部門的聯繫與合作,逐步擴大《信用報告》的使用範圍,把《信用報告》打造成農民的第二身份證。

四是要以產權改革為創新點,促進農村信用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建議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户承包經營的土地,在所有制性質不變的前提下,採取發證確權等有效形式,以農村土地使用權抵押作為信用化的突破口,提高土地的使用價值,使農業生產主體對土地不僅有使用權,而且具有處置權、轉讓權,促使農民手中資源能夠轉化為金融部門認可的、可流轉的信用手段。

【第6篇】農發行關於加大信貸投入支持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專題報告

農發行關於加大信貸投入支持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專題報告

關於加大信貸投入支持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專題報告

農發行市分行是我市唯一一家國有政策性銀行,肩負着支持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光榮使命,目前下設 個支行、個營業部,至11月末,各項貸款餘額 億元,其中商業性貸款 億元。隨着新業務的開展,農發行政策支農作用明顯增強,黨中央、國務院也對農發行寄予厚望,特別是近3年中央1號文件以及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都對農發行強化服務職能、加大支農力度做出明確指示。我們充分認識到,在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發行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行始終堅持“以農為本”,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經營中不以盈利為目的,貸款執行基準利率,用款成本較低。並且業務品種不斷增加、支農惠農手段日趨豐富,目前貸款品種40多個,覆蓋了農業各個方面,涉及農、林、牧、副、漁及相關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科研等多個環節,既能支持我市現代農業技術裝備、農機制造、造紙行業、水庫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水網、路網、電網“三網”改造,又能支持涉及有機蔬菜、滷製品加工、板栗購銷、種豬繁育、畜牧養殖及宰殺等多個領域。

近年來,我行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行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建設 市”的目標,圍繞我市構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高農業科技和裝備水平、推進產業化經營、開發提升旅遊資源、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擴大農業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安排部署,明確重點,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目前我行支持的客户中,有 家貸款規模過千萬元, 家過億元。在貸款3億元支持“ 綜合整治”工程的基礎上,今年又新增4.5億元對 “ 綜合治理”、“ 綜合治理”兩個農業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支持,從而優化了 整體旅遊環境、改善了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狀況。提供信貸資金3億元,重點支持了 食品有限公司、集團有限公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 家競爭力強、效益好、輻射作用明顯的龍頭企業;發放貸款3000多萬元,重點支持了 限公司、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有市場、有效益、有利於增加就業的成長型小企業,增添了新農村發展活力;發放貸款4000多萬元,重點支持了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科技力量較強的企業,加大了對科研成果的推廣運用,增強了農村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對23家企業核定授信額度超過 億元,促進了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銀企、農民實現“三贏”。

下一步工作中,我行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全市經濟工作特別是農業發展的總體安排,在繼續做好糧棉油購儲銷信貸業務,保護農民利益,維護糧食安全的同時,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我市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是重點支持地方政府有規劃、社會經濟效益明顯的重點建設工程項目,並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貸款為重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信貸投入。目前已儲備項目 個,其中市級4個、縣級4個,貸款意向 億元。二是大力支持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加工企業發展。三是積極支持列入國家和省重點推廣計劃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

為加大對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信貸投入,我行將積極向上級行爭取信貸資金。同時建議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信息、農業規劃和發展等方面繼續加大對我行的指導力度,組建政府、銀行、企業之間溝通協調機制,以利於我行及時、充分地掌握信息,實現銀企對接、項目對接,全力支持我市新農村建設。

特此報告。

【第7篇】農村用藥安全與兩網建設的調研報告

農村藥品監督網絡和藥品供應網絡建設(以下簡稱兩網建設),是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形勢下,黨和國家解決三農問題,切實維護農民用藥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國務院食品藥品放心工程的一項得民心、順民意的德政工程。為進一步加快我縣農村藥品兩網建設進程,確保按期完成縣局規定的兩網建設各項工作任務,_____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人員深入縣城區、各鄉(鎮)開展了農村藥品兩網建設調研。通過調研,掌握了我縣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進展情況,總結了兩網建設的成功經驗,對進一步做好我縣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基本情況

全縣轄區三鎮六鄉一場一礦,總人口81000人,其中:農業人口46000人。全縣共有醫療機構119個,其中:縣級醫療機構2個,鄉(鎮)衞生院9個,計生服務站(所)13個,村衞生所95個。共有藥品經營企業26家,其中:藥品批發企業1家,藥品連鎖企業11家,藥品零售企業14家。

二、農村藥品兩網建設開展情況

我縣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是在全國各地普遍開展的大背景下正式啟動和實施的,到現在已有兩年時間。兩年來,我們在“兩網”建設方面,既積極貫徹上級的部署,又緊密結合本縣實際情況,突出重點,狠抓三項工作,“兩網”建設取得了較好成績。

1、藥品供應網絡日趨完善。縣局堅持把加強藥品供應網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經過連續幾年的努力,現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藥品供應網絡。一是穩步實施藥品配送進村計劃。_____縣德榮大藥房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是縣內成立較早、資本實力較為雄厚的藥品經營企業,多年來,它在滿足全縣人民羣眾用藥需求方面發揮了很好的龍頭作用。在縣局的指導和大力扶持下,_____縣德榮大藥房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及_____市錦豐醫藥有限公司分別在全省三鎮六鄉建立了藥品配送連鎖企業。縣局在沒有藥店的村開展了服務性供藥點建設,全縣農村已建成45個村級服務性供藥點。使農村藥品能從正規渠道購進,有力地保證了農村藥品質量。

2、藥品監管網絡進一步健全。我縣農村藥品監管網絡建設可以説是從縣藥監局成立就開始着手,經歷了2年多時間,在各方面的重視和支持下,現已建立了一個以專門機關監督為主、社會監督為輔、較為健全的藥品監管網絡,較好地發揮了各自的職能作用。20xx年至今,全縣共聘請了藥品監督協管員27名,藥品監督信息員90名,藥品監督協管員工作站9個,藥品監督信息員工作站14個,由此,我縣縣、鄉、村三級藥品監管網覆蓋率達到了100%。形成一個覆蓋全縣所有鄉鎮和行政村的健全的、職能職責更加明確的食品藥品監督網絡。

3、醫療機構“規範藥房”建設順利啟動和實施。開展醫療機構“規範藥房”創建活動,幫助各醫療機構提高自身藥事管理水平,相關主管部門和多數醫療機構本身是理解和支持的。我局堅持將醫療機構創建“規範藥房”這項活動作為提高用藥水平,確保人民羣眾用藥安全的有效載體,局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股室和專人負責落實。總體上看,通過創建“規範藥房”,各醫療機構相關人員業務水平、藥品質量管理水平、軟硬件建設等方面都有較大提高,創建工作成效顯而易見。

二、主要做法

圍繞上述“兩網”建設中的三項主要工作,我們在具體工作中,堅持在實踐中摸索,力求找到最符合本地實際的途徑和措施。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在加強農村藥品供應網絡建設中注重“五個結合”。

一是醫藥結合。即對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醫療機構藥房加以改造和規範。

二是上下結合。根據縣城區藥品經營企業相對趨於飽和的現狀,把重點向部分較偏遠的鄉鎮延伸,大力發展鄉級零售藥店。

三是新老結合。既大力發展新的企業,又對現有的企業進行整頓規範對達不到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要求的,堅決淘汰出局。

四是內外結合,既鼓勵本地資本從事藥品經營,又支持外地資本參與,形成內外並進的競爭格局。

五是數質結合。遵循合理佈局、方便羣眾的原則,堅持標準,確保質量,克服片面追求數量的現象。

2、在加強農村藥品監管網絡建設中體現“四項要求”。

一是健全組織網絡。健全的組織機構是搞好藥品監管工作的基礎。我們在20xx就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監管網絡,今年又進行了大規模調整和充實,監管網絡更為健全。

二是體現專兼結合。總的來説,藥品監管的職責最根本的還是要由專門機關,即藥監部門來承擔,要以專門監督為主。社會監督作為專門監督一種補充,也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其人員基本是由社會上各有關方面和不同階層的工作人員兼任的,利用其工作職務等方面的優勢來開展藥品監督這項工作。

三是明確職權職責。針對現已成立的縣“兩網”辦、鄉鎮協管領導小組及其“協管”辦、聘任的藥品社會協管員、信息員等,都相應規定了他們的職權、職責,使其既不越權,又不失職。

四是注重發揮作用。建立社會監督網絡的根本目的在於有效發揮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從相應組織人員的資格條件等方面來把關,力求個個、人人發揮作用。

3、在醫療機構“規範藥房”建設中“嚴把三關”。我縣在開展全縣醫療機構“規範藥房”創建活動中,認真對照標準條件,確保工作質量,在實施過程中“嚴把三關”。

一是嚴格標準條件。即嚴格按照已制定的醫療機構創建“規範藥房”的相應標準和條件。面對全縣眾多的縣直、鄉鎮、村級醫療機構,統一其創建“規範藥房”的標準。提倡個個參與,但決不擅自降低標準,搞個個達標。

二是嚴格規範操作。在啟動和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有關要求,規範操作,並選派好業務人員負責各項具體工作的落實。

三是嚴格檢查驗收。在創建過程中,堅持發揮各醫療機構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由它們先行對照標準,加強自我完善,完成自查後申請驗收。檢查組在驗收中,嚴守紀律,嚴格條件,對檢查情況做出客觀評價,如實指出各自存在問題,並要求它們在規定的期限內改正,認真補缺補差,確保了整個工作的質量。

三、幾點體會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是搞好“兩網”建設的重要保證。在加強農村藥品“兩網”建設中,各相關人員,特別是領導同志一定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高度重視和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力爭把本地區農村藥品“兩網”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

2、勇於實踐、有所創新是搞好“兩網”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兩網”建設的具體工作非常多、非常細,而且需要長期堅持。我們要敢於在實際工作中多摸索,有所創新,不斷鞏固和擴大“兩網”建設的成果。

3、因情施策、注重實效是搞好“兩網”建設的基本要求。加強“兩網”建設,必須既按照上級的原則要求,緊密結合本地、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同時要十分注重工作的質量和實際效果,這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4、堅持共性、突出個性是搞好“兩網”建設的關鍵所在。所謂的“個性”亦即特點,“兩網”建設這項工作,各地、各單位在具體工作方法和措施,有許多共同點,但也不是千篇一律,我們可以借鑑他人的經驗做法,但也不要簡單地照搬照抄他人之作,要力爭形成各自的工作特色。

一是我們還利用藥品經營企業gsp認證的契機,促使它們按照相關規範和要求,在軟硬件建設上有較大提高,對不符合規範要求的,按照規定淘汰一批。

二是全縣藥品經營企業經過gsp認證後,企業容貌與管理整體上升到了一個新水平。

三是堅持內外並舉。縣局立足本縣實際情況,既對縣藥業公司給予積極扶持,又按照“大市場”規則,為外來投資企業提供服務,鼓勵其公平參與藥品流通領域的競爭。

四是合理規範醫療機構用藥行為。即將全縣衞生院、醫療室、個體衞生所等醫療機構作為方便羣眾用藥的一種途徑,按照國家規定所開具的處方合理使用藥品,解決羣眾用藥問題。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_____縣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績,但從調研的情況看,藥品的供應和監管還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已建成的縣、鄉(鎮)、村藥品監督網絡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還處於起步階段,網絡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所聘請的藥品監督協管員、藥品監督信息員,沒有固定的報酬和必要的經費,有義務沒有報酬,因此,反饋信息情況的積極性不高,難以保證信息反饋的經常性、真實性和全面性,可能使形成的監督網絡形同虛設。

【第8篇】2022農村法治建設的調查報告

法治建設包括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大力普法等內容。本文將介紹2022農村法治建設的調查報告。

2022農村法治建設的調查報告(1)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重視法治建設,着眼於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法治建設作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根本性問題,就目前來講,農村仍然是最薄弱的區域,農業仍然是最弱質的產業,農民仍然是最弱勢的羣體,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根基在農村、難點在農村、希望也在農村,加快建設法治農村刻不容緩。

農村法治建設的現狀堪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法治建設也取得了可喜進步,農村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明顯。一是三十多年來制定和頒佈了20多部農業法律、60多部農業行政法規、460多部部門規章以及一大批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農業農村法律體系基本形成,推動三農工作步入了制度化、法制化軌道。二是經過三十年有計劃、有組織、持續的普法活動,法律進鄉村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逐步形成,廣大農民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政治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基層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辦事、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斷提高。三是村民自治組織體系進一步健全,普遍實行了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得到廣泛推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機制不斷優化。四是以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和其他基層機構為主的法律服務網絡基本形成,農村法律保障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的執法司法環境、社會治理環境不斷改善,農村社會總體保持安全、和諧、穩定。

但與城市法治建設相比較、與農村經濟發展相比較、與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相比較,農村法治建設總體仍然薄弱,有的方面還嚴重滯後,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農民法治意識、法治觀念仍然淡薄。在農村,普法學法相當難,一些地區成為普法的死角、盲區,羣眾很少接受法律的灌輸和薰陶,講人情、講關係的思想普遍存在,遇事找人成為習慣。很多農民不清楚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權益,在自身權益遭到侵害時,不知道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小糾紛演變成大案件、民事糾紛演變為刑事犯罪時有發生。二是用法難、執法難。用法難,一個是不懂法,一個是用不起法。一些農村基層幹部不學法、不懂法,法律知識缺乏,法律素質偏低,以言代法、以權壓法,依法搞經濟建設、處理社會事務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從普通羣眾來看,法律意識淡薄、用法意願低,往往信官不信法、信權不信法。另一方面,用法程序多、耗時長、費用高,羣眾無法及時獲取有效的法律幫助,形成有法難用的困局。執法難,主要反映在受長期以來形成的法不責眾思想的影響,在極少數地方抗法現象時有發生,行政執法、司法執行難以順利落實,良好的法律沒有完全通過公平有效的執法行為得到體現,降低了法律權威。三是信訪不信法。農村涉法涉訴信訪呈現出多樣化、訴求利益化、過程長期化、纏訪鬧訪常態化的趨勢,一些信訪人往往寄望於通過領導干預爭取利益最大化,有的討價要價越來越高。有些上訪羣眾有極端化傾向,甚至丟下農活纏訪鬧訪、敏感時節集訪,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影響農村法治建設。四是封建迷信活動在一些地方還比較盛行。有些地方盲目興修寺廟,有的打着宗教的幌子,從事封建迷信活動,對人們思想形成束縛,對老百姓觀念形成誤導,影響着羣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一些邪教組織在邊遠農村地區時有活動,對法治農村建設造成負面影響。五是一些邊遠農村家族勢力、宗族勢力左右農村局面的現象仍然存在。有的農民在處理糾紛的過程中,不是求助於法律,而是依賴家族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尤其在一些偏遠地方,有的以家族勢力對抗基層政權、干涉執法司法,個別還出現了家族式、集團化犯罪。同時,利用婚喪嫁娶、升學喬遷等各種名目大操大辦在農村成風,人情消費令老百姓不堪重負,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農村事務管理無序。

制約法治農村建設的原因分析

涉及三農的立法修法相對滯後。一方面,涉農立法總量不足,有的領域還是空白,一些急需的法律尚未制定出來。長期的城鄉二元分割造成城鄉立法差別過大,城鄉公民權利事實上不平等,確立和保障農民享有平等公民權利的法制缺失,保證中央農村政策落實的法制缺失,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方面的法制缺失,農民的三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護。另一方面,立法修法質量不高,涉及農業農村的立法反映三農客觀規律不夠,計劃管理的成分過重,利益化痕跡明顯,經常出現政策搬家,生硬把政策入法,不少還停留在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層次上,缺乏較高的法律效力。

農村經濟社會結構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對法治建設構成新的挑戰。從農村人口結構來看,未富先老相當突出,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面臨許多生產、生活甚至生存的難題。特別是進城的農民工,雖然在經濟上得到了承認,但政治上並沒有得到完全承認,選舉權、被選舉權無形之中被剝奪。從農村經濟結構來看,產業形態既有農業、又有工業、還有服務業,已經遠遠超出了第一產業的範疇,經營方式既有國有、又有集體、也有個體私營,已經走出了家庭聯產承包雙層經營基本制度的範疇,公司制、股權化、股份合作化進入農村,已經形成了城鄉互動、行業互聯。

農村基層組織比較薄弱。農村基層幹部崗位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村幹部後備隊伍匱乏,一些地方班子人員嚴重老化,缺乏公信力、號召力、凝聚力,也缺乏執行力,既無動力也無能力實行村民自治,還停留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上,面對紛繁複雜、變化迅速的農村社會環境,缺乏應對挑戰的能力,很多村委會只能當二傳手、傳聲筒,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是停留在守土、守業、守舊。

農村法律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當前,執法和法律服務存在重城市、輕農村的狀況,廣大農村普遍缺少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一些鄉鎮司法所有其名無其實,一箇中心法庭管轄數個鄉鎮,一個派出所轄區四五萬人,經濟越是落後的地方,管轄範圍越大,執法力量越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向基層延伸越不夠,無法適應廣大農民的法律需求。

傳統觀念、傳統思維對法治農村建設構成消極影響。由於自然的原因,很多農村地方較為閉塞,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消極思想一時難以消除,農民接受現代的民主法治意識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封建思想、家族觀念、宗族意識對農村治理方式的轉型造成了一定阻礙,部分地區家族勢力影響着農村基層政治生活。

建設法治農村的對策建議

法治農村是法治國家、法治社會的重要基礎,是強農惠農的重要保障。在更加註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今天,法治建設也應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同步推進。

切實加大農村學法普法的力度,增強農民羣眾的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法律意識不會自發產生,必須有灌輸。要始終把學法普法作為農村法治建設的基礎工程來抓,建立健全農村普法教育的長效機制。在新形勢下,尤其要注意加強和改進學法普法的手段和方式,突出多網點,找準切入點,把握着力點,選準結合點,大力推進法律進鄉村,讓各項法律真正走進基層、走進農户,培養出大批尊法學法懂法守法的新型農村幹部,培育出信法學法用法守法的新型農民,讓法律成為人們的一種信仰,讓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常態。

加大針對三農的立法修法力度,使農民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保護。保護好農業、保護好農村,維護好農民的合法權益,一靠政策,二靠法治,法治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保障。要把保護農民合法權益作為重要原則,與時俱進加大涉農立法修法力度,有效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合法權益。立法修法既要有數量又要有質量、有針對性,尤其要加強農村改革與立法修法的銜接,正確處理政策和法律的關係,確保與農村有關的法律制度符合農村的發展需要和客觀實際。

完善農村法律服務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村法律服務的基本需求。完善的農村法律服務體系、良好的法律服務可以推動農民羣眾形成親法、信法、學法、用法的思想自覺。加強農村司法所、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機制,推進法律援助進村、法律顧問進村,有效實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降低羣眾用法成本,讓法律的服務功能、保障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最大限度滿足農村法律服務的基本需求。

加大農村執法監督力度,推動農村各方面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對現有農業法律法規要加大執行和實施力度,促進農村發展,保護農民權益,推動農村依法治理。建立和完善權責明確、運行規範、保障有力的農村行政執法體制,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業行政執法隊伍,保證各項涉農法律嚴格執行和涉農法律問題的迅速合理解決。建立健全農村行政執法監督體系,強化對執法者的監督,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高農村依法自治水平。農村基層組織是農村法治的實施者和維護者,是法治農村建設的主要依靠力量,培養大批重民主、講法治、為民服務的村組幹部至關重要。選準選好帶頭人,增強村兩委班子公信力、執行力,把村民委員會建成村民自己的組織,保障好、維護好農民自主管理農村事務的民主權利。把法治農村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重要內容,切實轉變農村治理的觀念和方式,發揮好村規民約作用,真正還權於民,把村民自治落到實處。

2022農村法治建設的調查報告(2)

一、我鄉農村當前法治工作的現狀

1、對農村法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存在偏差。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民羣眾越來越看重物質利益和經濟效益,並以錢作為看問題、辦事情、論實績的標準,因此,農民對依法辦事及農村法治工作的認識大大減少,而村民委員會藉口抓經濟工作是硬指標,對農村法治工作採取消極應付的態度,認為組織農民學法是增加農民負擔,而且農村中的老人因年紀大且沒文化,對法律法治搞不懂、聽不進、沒法用。作為村民委員會,忽視了農村法治工作對以法治村及提高廣大農民法律意識的重要作用。

2、農村法治工作三無現象依然存在。所謂三無是指農村無專職依法治理工作隊伍、無專門的工作手段、無專項活動經費,農村法治基本流於形式,大多數村普遍存在簡單、陳舊的宣傳手段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法治工作的深入開展。

3、農村法治存在的難點。在農村開展法治工作,一是集中村民學習難。主要是居住分散,外出務工人員多,在家大多是不識字的老人,在時間、地點上無法統一,若分小組分散學習、人員太少,所以很難集中組織學習;二是農村中法治骨幹難找,農村的村社幹部文化水平低,對他們的法律培訓又少,他們所掌握的法律知識不多,讓他們給村社講解法治,也只能念念法律條款,所以學習法律的效果不明顯;三是難抓到點子,村民整體文化素質較低,學法基本上處於被動,大多數村民只有遇到糾紛才去瞭解法律;四是認同度不高,一些村民認為,在農村抓法治是搞形式,導致權大法的認識存在,個別村民遇到涉法問題時,習慣於求助家族勢力,找關係,托熟人解決,這些現象的存在影響了村民學法的積極性。

4、農村依法治理基本保障有待及時落實,依法治理力度不強。目前,我鄉沒有司法助理員,有陣地無人員的現象長期存在,給開展依法治理工作造成不便。

二、我鄉農村法治工作難開展的原因

1、法治觀念上重視不夠,認識不清。一是村民法紀觀念淡薄,工作難以開展,上面只停留在口頭上,行動上不重視,村裏幹部不會主動搞,個別村幹部認為村民越懂法,工作越被動,因此對依法治理工作應付了事。

2、對法治工作責任不明確。區、鄉的依法治理工作機構健全,但到了村一級就無人接招,農村依法治理工作就成了無人管事的工作,責任不明確的現象較為突出。

3、開展法治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硬。首先,上級缺乏對農村依法治理工作的分析研究,形式過多,活動開展較少,未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我鄉農村法治工作的對策

農村依法治理工作是為農民羣眾服務,因此,要聯繫當前農村實際,着力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着力建立農村法治工作機制,引導依法治理工作。一是配強農村依法治理工作骨幹,做到有人管事,確立專職的法治宣傳員,並與人民調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相結合,真正把法治工作納入村級事務管理中;二是落實工作責任,把農村法治工作納入綜合治理並與工作績效掛鈎,納入鄉對村的目標管理之中。

2、着力加強對村社幹部的法律培訓。對農村專職法治宣傳員要分級負責,層層抓好培訓,充分發揮法律培訓在依法治理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鄉要負責抓好村社幹部的法律培訓,村負責抓好對户主的法律培訓,通過培訓,真正實現村、社、户都有法律明白人。

3、着力抓好學校的普法工作,輻射農村法治工作。開展農村普法工作,要利用學校這一有利條件,在學校中普及法律知識,培訓學生宣傳員,讓學生把學到的法律知識帶回家,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一所學校帶動幾個村,從而促進農村法治工作有序開展。

4、着力採取多種形式,搞好農村法治工作。依法治理是一項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工作,沒有羣眾的支持和參與是很難開展的,因此,要採取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重點開展法治宣傳專欄,加大普法力度,要以基層為依託、以部門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不斷掀起依法治理的高潮。

【第9篇】淺談如何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工作報告

農村城鎮化建設是事關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它關係到國家的繁榮昌盛和長治久安,對國家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大影響。近年來,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農村城鎮化建設的要求越來越迫切。黨的十六大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那麼,該如何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筆者就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和意見:

一、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的主要面臨的形式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的逐步確立,政府在經濟管理方面的職能,正在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區域經濟的運行也逐漸由以前縱向為主計劃經濟向橫為主市場經濟轉變,這就要求行政區劃的結構體系由層次多,幅度小向層次少、幅度大的方向轉化。從以前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行政區劃格局來看,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各種和矛盾逐漸顯現。主要表現為:一是鄉鎮規模不合理,經濟發展不平衡。例如揭西縣全縣20個鄉鎮平均面積150多平方公里,最大的鄉鎮超過300平方公里,最小的不足100平方公里。全縣鄉鎮平均人口4.9萬人,最大的鄉鎮超過13萬人。其中不足2萬人以下的鄉有4個,佔全縣鄉鎮人口總數卻不足10,但卻佔鄉鎮總數的20。從經濟發展狀況看,鄉鎮規模太小,會直接制約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而規模合理,人口較多,且相對集中的鄉鎮,有利於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二是鄉鎮佈局不合理。有些鄉鎮駐地相距30—40公里,有些僅相距不足4公里。佈局不合,影響生產關係和資源的聚集,致使鄉鎮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農民負擔加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合理撤併一些鄉鎮,能有效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三是我國已進入城市化的中期階段,城市化已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趨勢。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確定把發展小城鎮作為推進我國城市化戰略的重點。黨的十六大進一步強調:“要農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所謂小城鎮,廣義講包括小城市、建制鎮及鄉政府駐地的集鎮。改革開放以來,以鄉鎮企業為依託的小城鎮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小城鎮得到了空前發展。但在小城鎮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突出的表現是有些鎮的規模過小,佈局不合理,造成大量重複建設、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合理地改善小城鎮的佈局,有利於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小城鎮發展速度很快,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當前我國農村小城鎮發展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如建設分散,缺乏計劃性;農村小城鎮的發展規模還很有限,沒有達到規模發展要求;基礎設施薄弱,配套功能不合;農村小城鎮發展缺乏區域特色,難發揮區域發展優勢;農村小城鎮的管理落後,不適應現代商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等等。要結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探索加快我國農村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道路。

二、加快農村城鎮化的必要性

一是通過積極推進農村城鎮化,不僅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即農村、農業、農民),也有利於緩解城市的內需不足與市場制約,減輕農村人口向城市高速流動的壓力。有助於啟動農村市場乃至整個國內市場,解決需求嚴重不足的問題,在經濟處於全面過剩的情況下,農村城鎮化有利於創造經濟的最大增長空間,拉動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投資要求,避免“農村病”和“城市病”,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鎮城化建設的聚集效應可以推動農村工業的進一步發展。聚集效應使得本地區的資金、技術、勞動力等各種生產要素相對集中,擴大了本地市場,有利於進行規模生產,產生了市場規模效應,聚集效應還帶來信息與人才,有利於鄉鎮企業適應市場的變化。

三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城鎮化降低了農村工農業產品進入市的成本和壁壘,有助於啟動我國農村市場乃至整個國內市場,解決需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可以為農村剩餘勞動轉移提供廣闊的空間,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緩解農村人口壓力與土承載力之間的矛盾,有效地克服農民收入徘徊和停滯的局面,幫助實現了伴隨着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的規律過程。我國是勞動力過剩的發展中國家,只有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才能有效地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

四是農村城鎮化推動鄉村工業的集聚和結構升級,成為鄉鎮企業集約化發展、農村非農化及其增長方式轉變的“突破口”。它延長了農業產業的鏈條,拓展了農業產前、產後發展的空間,孕育和培植大批的龍頭企業和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向深層次發展。另外小城鎮建設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轉變了農民的生育觀念,有利於使農村人口控制由被動的強制行為日益轉變為農民自覺主動的行為,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小城鎮建設打破了原有城鄉格局,使農民既發生職業轉換,又實現異地轉移,使農村由封閉走向開放,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舉措;農村城鎮化還有利於節約耕地,農村人口進城居住將節約更多的農村建房用地,從總量上減少住宅佔地。

三、加快農村城鎮化的對策措施

1、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推動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促進農勞動力的轉移。

近幾年來,由於技術進步和資本密集型企業的發展,鄉鎮企業吸納勞動力的速度放慢。今後鄉鎮企業的發展思路應是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以農產品為原料和為農業生產提供生產要素的工業。此外,鄉鎮企業的發展應該向小城市和農村小城鎮適度集中,以節約土地資源和基礎設施的投資。

2、積極創造條件,適時調整行政區劃,優化農村城鎮化的佈局結構,發揮中心城鎮的輻射作用。

行政區劃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功能是構築現代管理的基礎。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當今交通、通訊的快速發展和政治、經濟、文化聯繫日趨緊密,對個別鄉鎮的行政區劃的調整顯得日益迫切。為發揮縣城及較大城鎮的中心城鎮的作用,應適當對一些區域面積較小,經濟發展緩慢的鄉鎮給予考慮撤併到毗鄰鄉鎮。以揭西縣來看應當從目前的20個鄉鎮撤併成為15個鄉鎮以下比較合適。從而形成不同規模和功能的城鎮圈,有利於充分利用其產業聚集和要素聚集程度高、勞動生產率高和經濟速度增長較快的優勢,吸納流動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增加就業機會,拉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有利於加強與周邊城市的競爭與聯合,形成市場分工,優勢互補、信息共享,促進圈域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的協調發展,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利於拉動投資和消費的增長,激活圈內經濟活力。處於城鎮圈中的縣城及中心城鎮,都要努力挖掘城鎮發展潛力,提高體制、機制創新能力,增強經濟實力,盤活種要素,達到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務全面,環境優美,集聚力強,輻射面寬的效果。

3、大力發展農村產業化。農業產業是農業組織形式和經營形式的一次重大變革和創新。它的核心內容是:圍繞某主導產業和相關的若干骨幹農產品,將產前、產中、產後的各個五一節,結合成一個新的農業體系,實行種養、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以市場為導向組織生產,通過開展加工、購銷、延長農業的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使農業成為高效盈利產業,促使農業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農業產業化的典型經驗表明,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可以依靠深化農村改革,拓展農業產業鏈的農業產業化途徑來解決。同時,農業產業化還是農工、銷售與城市市場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運作,既可收到城鄉優勢互補功效,又可以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從而加快城鄉一體化和縮小城鄉差距的步伐。

4、廣開投入渠道,加大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城鎮功能。

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必然對現代城市的建設、管理產生深刻的影響。市場經濟必然造就更多的經濟型城市而不是政治型城市。城市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應當引入市場機制,在政治宏觀調控下,利用市場手段按照投資主體利益化的要求,形成籌資渠道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設施使用商品化和政府管理規範化的新機制。一方面政府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要通過財税政策,穩定城鎮建設的財政資金來源,另一方面要多途徑地引導社會資金、國外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5、深化配套改革,促進城鎮化的發展。

一是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分割,降低農民進城門檻,鼓勵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要消除農民進城體制性、政策性障礙,改革户籍制度,放開進城落户的政策限制,鼓勵引導農民向城鎮集聚。積極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跨地區流動就業,向各類城市、向中小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減少農民數量。同時,要擴大勞務輸出,組織農民到發達城市經商務工。在生態環境建設和扶貧開發、災後重建中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引導、鼓勵、幫助農民向城鎮流動。對居住在基本不具備生存條件地區的農民,通過實施退耕還林(草)政策,以及遷移式、開發式扶貧搬遷等辦法,將他們遷移到建制鎮所在地居住,有條件的可在縣城附近建立移民新村或居住點。

二是改革土地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消除農民進城的後顧之憂。要解決農民既離鄉又離土的問題,要建立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農民轉讓土地承包權的,一切附着在土地上的費税隨之轉移;農民轉為城市居民自願放棄土地承包權的,應視為城市居民,在社會保障上,城鎮居民同等待遇,真正讓農民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

三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市場,解決好進城農民就業難的問題。要廣開就業門路,重視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中小企業,積極發展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社區服務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擴大就業空間,為農民進城務工提供更多崗位和就業機會;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市場,培育勞動力市場做好就業的培訓服務工作,為進城人員提供低廉有效的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促進就業管理服務工作的科學化,信息化,規範化。同時,特色產業是城鎮的支撐和依託,沒有主導產業,城鎮失去了生存和賴以發展的基礎。現在很多地方把工業強省作為一項重要戰略,提出了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產業、能源化工產業、現代醫藥產業、食品加工業、紡織服務業、建築材料產業、有色冶金等工業為主要支柱產業的要求,圍繞這些產業部署了一批重點基建項目和重大技改項目,安排了巨型額投資。例如我們縣也可以做出品牌產業,以產品的品牌和特色,打出我縣城鎮化的特色。

【第10篇】村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示例

按照全縣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和“創新業績,樹新形象”主題實踐的部署,深入開展以“解民憂、訪民情、促民風、謀民富”為主題的蹲點調研活動,以點帶面,加快我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鄉黨委、政府決定開展鄉領導班子成員“辦公日、住村周、調研月”活動。根據要求,我於xx年6月24日至30日蹲點_____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_____村的基本情況

_____村與xx省的xx縣接壤,總面積7.32平方公里,轄3個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畝。xx年,農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鄉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

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市、縣政府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台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着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農民增收良策,農業農村經濟實現較快發展。xx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630萬元,同比增長18%,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1700萬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長7%。積極發展糧食產業,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全鄉油菜面積擴大到300畝;菜園蔬菜生產面積,發展到500畝;成立了全縣首家早姜專業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帶動80户農户發展早姜300畝;發展葛根藥材基地110多畝。通過多種方式培訓,加大農民知識化培訓力度,全年勞務輸出3400人。

(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在國家的政策和省、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積極爭取國家的政策和項目,組織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鄉村康莊工程建設、村環境整治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科教文衞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制。移動電話、計算機逐步進入農户家庭,擴大了農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新的提高。

(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隨着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國小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立足本地旅遊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以嶺上灣革命紀念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核心的旅遊業,並以此帶動相關景點的開發和建設。村財鄉管的財務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政務、村務、財務公開不斷完善。抓好生產救災和扶貧開發工作,深入開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幫扶活動,積極引導、幫助貧困户發展項目,落實貧困户120多户,扶持資金20多萬元。關注弱勢羣體,積極開展農村弱勢羣體幫扶和關愛農村老黨員活動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嚴厲打擊賭博行為,做到促一方經濟保一方平安。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幹部羣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把羣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徵詢意見,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綜上所述,洲嶺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三、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洲嶺鄉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農户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有待增強。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較多,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由於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行政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無法開展,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雖然鄉里積極推行“農民知識化”工程,但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關心集體、熱心公益等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風氣還較為普遍存在。

(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後 。洲嶺鄉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衞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衞生狀況令人擔憂。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

(五)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幹部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習慣於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二是帶領羣眾致富本領不高。目前,一些農村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羣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級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難以保證,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四是農民的法治意識淡薄。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後,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四、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穩步地加以推進。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洲嶺鄉的實際,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加快城鄉統籌,促進和諧發展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黨的xx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面對當前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在各項政策上給新農村建設提供支持。

(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衞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瓶頸制約。通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農業產業化投入的機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大市場。通過選擇優勢項目,制定優惠政策,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招商引資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農業附加值。此外,要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四)抓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推進新村鎮建設

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要有總體的規劃,對洲嶺鄉來講,按照“分類指導,重點推進,逐步發展”原則進行規劃,先選擇條件好、有特色的村進行試點。根據其現有特點,對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建設,條件好的要高起點規劃建設,其它地方的規劃也要適度超前。要嚴格規劃管理,循序漸進,逐步推進,實現新村建設目標。

(五)繼承與發揚並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建設,要通過定標準、樹典型,加強監督,獎懲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文化活動要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科技宣傳隊等各種形式送文藝下村,加強先進文化在農村的傳播速度和覆蓋範圍,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佔領農村陣地;要繼承併發揚農村自身所擁有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六、加快促進農村教育、衞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增加農民受教育的機會。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便民的徵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探索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建立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第11篇】2022年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

村黨支部書記是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直接宣傳者和執行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因此,新時期下加強和改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對於加強黨對農村的領導,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圍繞“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這一課題,我鎮進行調查研究,根據本鎮的具體情況,經過認真分析與思考,撰寫調研報告如下:

一、xx鎮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的基本現狀

xx鎮現有農村黨支部16個,每個黨支部有書記和副書記各一名,其中15名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10名副書記兼任村委會委員。32名的書記隊伍中男女比例為10:1,只有龍和黨支部的書記和岡陵黨支部、裏村黨支部的副書記為女性。在年齡方面(見表1),40歲以下的2人,佔6.25%,40-49歲的5人,佔15.625%,50-59歲的20人,佔62.5%,60歲及以上的5人,佔15.625%。在文化程度方面(見表2),國中文化的18人,佔56.25%,高中文化的12人,佔37.5%,大專及以上文化的2人,佔6.25%。現任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中很多都是經驗豐富的老黨員,其中黨齡20年以上的12人,佔37.5%,致富能手9人,佔28.125%,新進班子2人,佔6.25%。

表1 xx鎮農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隊伍的年齡結構表

年齡(歲) 人數(人) 所佔百分比(%)

40以下 2 6.25

40-49 5 15.625

50-59 20 62.5

60及以上 5 15.625

表2 xx鎮農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隊伍的文化程度表

文化程度 人數(人) 所佔百分比(%)

國中 18 56.25

高中 12 37.5

大專及以上 2 6.25

二、xx鎮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存在的問題

1、隊伍結構趨老齡化。xx鎮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的平均年齡為54歲,最高年齡63歲,從表1可見40歲以下的僅2人,50歲以上的25人,佔78.125%,昇平、潭溪、宅羣等9個黨支部的兩名書記年齡都在50歲以上。

2、綜合素質跟先進地區比較有一定距離。文化素質有待提高。從表2可見大專及以上文化的僅兩人,56.25%的黨支部書記只有國中文化程度。文化素質不高,視野不夠開闊,難以掌握新技能,會影響到農村工作的規範化建設。‚發展意識有待加強。農村黨支部書記的發展意識決定了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和水平。部分書記的發展意識不強,思路不夠清晰,會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村民致富還比較滯後。

3、農村發展黨員工作存在不平衡性。村黨組織書記重視黨建工作、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黨羣幹羣關係比較融洽的村,農村青年入黨的積極性比較高,我鎮強亞、岡陵和魁草等村黨支部,黨員隊伍的素質、結構都比較好;反之,個別村黨支部書記不重視黨建工作,農村青年入黨的積極性不高,黨員隊伍的結構難以得到優化。

4、福利待遇還偏低。目前,我鎮村黨支部書記月報酬為700元。由於大部分村集體經濟還不富裕,導致農村黨支部書記的福利待遇更發達地區比較還偏低,難以全面調動書記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極個別村集體經濟薄弱,日常開支都比較拮据,書記在開展工作時難度不小。

三、加強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的思考及對策

1、拓寬選拔渠道,優化隊伍結構。健全選拔機制。抓好農村黨支部領導班子的建設,關鍵是要選好“一把手”。健全農村黨支部書記的選撥機制,制定一定的選任標準,讓選舉有規可循,把適合的人選上來。‚拓寬選拔渠道。要擴大選人的視野,拓寬用人的途徑,實行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多方式的選拔。通過“引”、“選”、“派”、“挑”等方式,大膽提拔使用黨員中的能人。ƒ抓好後備幹部的培養選拔。要抓好年青幹部和女幹部的培養與選拔,從多方面入手做好人才儲備,增強後備力量,使隊伍結構更加合理。

2、創新培訓機制 ,着力解決村書記隊伍“會幹事”的問題抓好素質工程。堅持“缺什麼補什麼 ,幹什麼學什麼 ,需要什麼培訓什麼”的原則 ,採取上下結合、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方法 ,藉助市委黨校以及基層黨校等陣地 ,抓好村幹部行政管理、政策法規、財務、遠程教育等業務培訓和文化學歷教育。

3、健全激勵機制,調動工作積極性。完善激勵機制。對實績突出、羣眾公認度高的書記大力宣傳、表彰和獎勵;對特別優秀的年輕的黨支部書記,予以破格提拔任用,可為他們進入鎮機關或事業單位提供政策支持,可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完善待遇機制。提高農村黨支部書記的福利待遇標準,逐步推行以基本工資、考核工資和效益工資為主的結構工資制,使村支書的實績與報酬相統一。同時要建立完善的村支書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對退下來的村支書,給予妥善照顧。ƒ完善關心關懷機制。上級黨委要充分理解和關心農村黨支部書記,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難題。對農村黨支部書記要做到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顧。

4、規範考核管理,發揮農村黨支部書記的作用。健全目標責任、工作考評和監督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定期對農村黨支部書記進行考察和並與其進行交流,及時瞭解其思想、工作動態。堅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形成科學決策、規範用權的機制,加強對農村黨支部書記的監督和管理,充分發揮其“帶頭雁”作用。

5、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官”工程 。同時,推行多渠道選育制。注重從本村籍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科技示範户、致富能手、私營業主、回鄉經商人員等羣體中物色和發現苗子 ,把優秀青年骨幹列為培養對象。努力做到使用一批 ,培養一批 ,儲備一批。

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是農村黨建的核心工作,各級黨組織都應高度重視,關心和支持農村黨支部書記工作開展。提高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的素質,農村經濟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才能更加堅實。

【第12篇】新農村建設的税費政策落實情況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深遠,是系統解決“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實現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現代農業的根本保障;是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是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縮小城鄉差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作為國家宏觀調控重要手段的税收,在新農村建設中應該有所作為。

xx縣局對本次調研十分重視, 1月31日,分管領導、税政、法規、徵管、辦公室等共8人蔘加了省局視頻佈置會,2月1日,李局長向張局長彙報工作,並由税政科負責到統計局對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樣本情況進了調查核實,統計局一開始認為該資料屬祕密,不提供,經李局親自出面做工作,終於在春節放假前取得樣本第一手資料。春節一結束,我局馬上在正月初八召集各分局及有關業務科室人員,召開專題會議,對調查表統計、調查問卷發放、調研文章起草等工作進行了分工和部署。税政科負責支持自主創新的税費政策落實情況調研,辦公室負責促進服務業發展的税費政策落實情況調研,法規科負責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税費政策落實情況調研,接到任務後,走訪了縣農辦、農業局、國税局、衞生局、本局相關科室及幾個典型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瞭解我縣新農村建設總體情況、有關政策落實情況及存在困難和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建議。現將調研的主要情況彙報如下:

一、xx新農村建設概況。

xx位於浙東南沿海,是全國十三個海島縣之一,下轄9鎮3鄉,人口xx萬 。全縣現有耕地面積11.2萬畝,水田面積 6.81 萬 畝 , 林 地 面 積 23.44萬 畝 ,屬 亞 熱 帶 海 洋 性 季 風 氣 候 , 冬 暖 夏 涼 , 四 季 分 明 , 温 和 濕 潤 。近年來,我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和諧而不斷努力。為解決海島人民行路難、吃水難等問題,改善人居環境,先後實施“康莊工程”、村莊整治、村莊綠化、水利建設項目和農村飲用水改水工程建設。其中“康莊工程”總投資1.8億,建成通村公路380.5公里,聯網公路20公里,解決了276個行政村村民的出行難問題;水利建設項目及農村改水工程每年投資4000多萬元,興建水庫,改造管網,擴建水廠,改善海島缺水和解決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並每年花費上千萬元,從温州買水,緩解海島缺水難題。

通過幾年的發展 ,xx縣 國 民 經 濟 持 續 、快 速 、健 康 發 展 ,綜 合 實 力 明 顯 增 強。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農 民 收 入 先 進 縣、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體育先進縣、村民自治模範縣,及浙江省文明城市、首批“小康縣”、經濟強縣、教育強縣、文化先進縣等,被列為浙江省首批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縣市區和規劃發展的中等城市之一。成為全國最大的炊具、曲折縫紉機與平縫機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低壓銅製閥門生產和出口基地,重要的水暖潔具生產和出口基地,被命名為“中國閥門之都”和“中國五金建材(閥門)出口基地”。也是全國重要的汽摩配、眼鏡配件、傢俱、醫藥包裝生產基地,並有“中國環保填料之鄉”、“中國甲殼素之鄉”美譽。

二、我縣支持新農村建設政策執行情況

本着優化結構、培植財源工作思路,我局歷來非常重視優惠政策的落實工作,從最早的融資租賃、福利企業、校辦企業、勞服企業優惠政策,到後來的國產設備抵免政策,只要企業能享受的政策,全部努力兑現。通過幾年的政策扶持,使xx企業得到健康快速發展,培育了傢俱、閥門等新興行業,和以蘇泊爾、中捷、華能電廠等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一大批骨幹龍頭企業。近年來,我局在扶持交通運輸業、現代物流業、二產剝離三產、培育專業市場、加強服務業税收徵管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努力做大做強三產,優化税收結構。xx財政收入逐年穩步增長,税收結構不斷優化,去年全縣財政總收入突破30億元大關,實現30.83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1.8%,增長28.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76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5.1%,增長32.4%;地方税收收入超過10個億,入庫10.01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9.6%,增長35.1%。財政總收入在全省排名第17位,地方財政收入排名第18位。地方財政收入佔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44.6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結構優化佔比提高率全省第14名。

在支持新農村建設税收政策落實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助建新農村公益項目。

按照省局規定,我局在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助建新農村公益項目方面主要實施了以下優惠政策:

1、堅持執行鄉鎮企業所得税款減免10%用於補助社會性開支的政策。我縣鄉鎮企業或轉制後的鄉鎮企業在捐助當地道路、教育、文化等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支出較多,為了補償企業該類開支,扶持企業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我縣一直堅持執行鄉鎮企業所得税款減免10%用於補助社會性開支的政策。鄉鎮企業報經主管地税機關批准後,按應繳企業所得税款減徵10%,用於補助無償助建新農村公益性項目等社會性開支費用。近幾年,各地陸續取消了該項優惠政策,XX年我局也曾考慮是否取消該政策,省局浙地税函[XX]358號文件出台後,打消我們的疑慮,決定繼續保留,為了嚴格執行政策、堵塞漏洞,要求企業享受該政策必須取得主管部門縣經貿局出具的證明。XX年鄉鎮企業10%部分減免企業所得税479户,減免税額1256萬元;XX年鄉鎮企業10%部分減免企業所得税747户,減免税額1703萬元;XX年鄉鎮企業10%部分減免831户,減免企業所得税1922萬元。

2、對農村公益性捐贈支出按規定予以税前列支,企業在年度應納税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個人在申報應納税所得額30%以內的部分,准予在税前扣除。據不完全統計,XX年共有捐贈企業18家,税前扣除金額36萬元;XX年共有捐贈企業21家,税前扣除金額58萬元;XX年共有捐贈企業18家,税前扣除金額78萬元。此外還有大量捐贈由於不符合政策規定的條件,而無法享税收優惠政策。例如企業通過村委會對農村道路、水利等社會事業的捐贈,以及直接對農村孤困老年兒童等的捐贈等難以享受政策。為了大加對企業農村公益性捐贈支出支持的力度,建議修改相關政策文件,通過村委會的捐贈及對農村貧困人口的捐贈給予優惠政策。

通過政策支持,減輕企業負擔,提高其參與助建新農村公益項目的積極性,捐贈企業户數和金額逐年增加。

(二)對農民及農業企業實行輕税政策,促進農民增收。

按照省局規定,我局在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民增收方面主要實施了以下優惠政策:

1、對銷售自產農產品納税人免徵各項地方税費。並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從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的自產自銷農產品收入,不徵收個人所得税。我縣目前已辦理税務登記的各類專業合作社共有191家,農業局有登記的是56家,由於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不需到農業局辦理手續,農業局主要是通過事後調查瞭解,對規模相對較大的合作社進行登記造冊,加強服務和管理,因此數字反應相對滯後。合作社及農民個人到國税開票XX多人次,開票金額700多萬,均按規定予以免徵各項地方税費。

2、對未達起徵點的農村個體工商業户免徵營業税、城建税、教育費附加和水利建設資金。每年未達起徵點的個體工商業户有1700多户,減免税額70多萬元,

3、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經濟合作社減徵房產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繁榮農村經濟是核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關鍵。我局十分重視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經濟合作社的扶持,在依法徵税的基礎上,對納税確有困難的,按規定給予減徵房產税的照顧。每年減免房產税100多萬元。

4、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農業龍頭企業免徵各項地方税費。我縣共有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8家,省級以上能享受政策的龍頭企業1户,XX年減免所得税18萬元,從XX年開始,省局新政策將享受政策的範圍擴大到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該政策有望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三)支持加快發展新農村社會事業。 為支持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我局對238家農村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按規定免徵各項地方税收;對農村託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取得的勞務收入,免徵營業税、城建税、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等税費;對農村公益性活動場所、育養福利機構予以免徵房產税照顧,其中XX年享受政策9户,減免房產税21.56萬元,XX年享受政策10户,減免房產税58.13萬元,XX年享受政策9户,減免房產税59.5萬元。

(四)加大税收政策宣傳力度,送税法下鄉。去年,我局緊緊圍繞“依法誠信納税,共建小康社會”主題,聯合縣國税局、廣播電視台錄製《交流》税收宣傳專題節目,聯合縣普法辦舉辦“喜慶xx大、税法送下鄉”大型文藝晚會,不定期在《xx法制》報上專刊宣傳新税法知識內容,介紹税收各項政策;結合縣管領導幹部“送法下鄉”和扶貧幫困結對活動,編印《農民常用法律知識200問》3000多冊,與結對鄉鎮、村居加強聯繫,將涉農税法等政策送到農村基層、送到農民手中,積極落實涉農優惠政策,引導農户發展生產。

三、新農村建設中的難點和税收政策執行中的問題

(一)當前我縣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幾個突出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條件較差。農村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仍然相對薄弱,農村教育、衞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人才缺乏。農村的文化、娛樂、體育、衞生設施建設相對落後,農民行路難、看病難、讀書難等問題依然存在。農村文化生活相對貧乏導致部分農村的社會風氣和農村社會治安仍然存在不穩定因素。

2、農民增收還存在着較多困難。我縣規模農業、現代農業項目仍然缺乏,農業產業鏈條短,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少;農業龍頭企業示範帶動效應仍不夠明顯;農產品價格受市場波動和氣候條件影響較大,農業效益存在不穩定因素;農村勞動力已經由單純的數量過剩轉向了結構性的人才短缺,一大批有知識有技能的農村青壯年流向城市,但流向農村的人才有限,農村經濟發展缺少人才推動和支撐;對農業農村金融支持力度不足,農民貸款難。此外,改革開放以後,為了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地方政府以各種名義大量徵用農民土地,取得的收益主要用於城市建設,農民從土地的出讓、轉讓中收益很少,進一步加劇了城鄉差距。

3、區域發展不平衡。一方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農民仍是弱勢羣體;另一方面由於地理位置差異等因素,農村間地區差距較大,目前我縣城區及76省道二側的鄉鎮、村莊經濟實力較強,雞山、洋嶼等海島鄉及沙門、幹江等交通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經濟較薄弱。

4、農民負擔依然嚴重。雖然取消農業税,減免了農業生產環節的大部分税收,但現行以流轉税為主體的税制模式具有易轉稼的特點,農民在購買生產資料、消費品及享受服務過程中均間接承擔着大量流轉税。

(二)税收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上存在政策缺陷。

現行優惠政策可以説是“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存在涉及面過窄,力度欠強等問題。具體來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税收優惠面過於狹窄,影響政策效果。例如農產品初加工環節税收優惠相對較多,深加工環節税收優惠相對較少。以農產品為原材料的工業品在深加工環節,幾乎沒有什麼税收優惠。農產品的轉化增值,主要是體現在其深加工環節,只有通過應用相關科學技術進行深加工後,才會“身價百倍”,提高競爭力。此外,農產品生產環節税收優惠相對較多,銷售環節税收優惠相對較少;涉農科技支持方面税收優惠相對較多,資金支持方面税收優惠相對較少;從優惠的税種來看,相對集中在所得税,由於流轉税相對於所得税來説具有易轉稼的特點,因此減免所得税不如減免流轉税政策效果明顯。

2、税收優惠政策存在城鄉差異,有失税收公平。比如勞動就業服務企業減免税政策、再就業税收優惠政策、軍隊退役幹部就業税收政策只侷限於城市失業或就業人員,農村人員不能享受,在税收政策上沒有體現出農村與城市、農業與工業、農民與工人之間的平等。

3、政策之間不配套、政策效果減弱。例如: 增值税和營業税起徵點調高到月銷售額5000元,本意是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民增收。但在實際工作中,效果不明顯,因為一方面,對於經營額達到起徵點納税人,原本可以定二到三千,現在必須定5000以上,相當於變相調高了定額,5000元的營業額在扣除成本費用後本就所剩無幾,增加定額進一步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另一方面,對未達起徵點的納税人來説,少徵的增值税變成了利潤,仍要繳納個人所得税。要真正使税負從輕,就應使優惠税收政策相互協調,在進一步適當調高起徵點的基礎上,配合提高個人所得税免徵額,讓税收優惠真正落到實處。

4、間接扶持多,直接優惠少,農民並沒有真正得到實惠,沒有很好地體現工業反哺農業的原則。比如國家對農業生產資料,如飼料、農膜、農機具、化肥、農藥、種子、種苗等等,從生產到銷售環節都實行減免退税政策。這種優惠是一種間接的隱性的支農政策,農民並沒有在感覺上直接收益。加之一些享受着減免税收優惠的企業單位和個人,為自身利益,擅自提高生產資料價格,把已被減免的税收暗地裏又轉嫁到農民頭上,從農民手中賺取超值利潤。政策的初衷是為了照顧農民利益,減輕農民負擔,但是實際上真正獲利的是生產廠家或經銷商,農民並沒有真正得到實惠。

5、税收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上存在政策缺陷。如對循環農業發展、農民工就業、特定的農村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缺乏税收鼓勵政策;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缺乏配套的政策扶持,不利於各種經濟成分進入農業、農村領域,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興經濟主體管理和服務措施不夠完善,到XX年底,我縣已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近二百家,但是對上述組織的具體税收管理和服務措施還不夠完善。

四、解決新農村建設主要問題的税收政策建議

作為政策執行部門,地税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把落實各項税收優惠政策作為解放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業及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式,真正做到以税惠農,以税助農。一要大力支持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村落後的根本問題是發展滯後,生產力水平低下。税收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創辦農村企業、促進農產品就地加工增值、產品出口等方面給予扶持,使農村的生產力水平有一個較大提升,以增強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後勁。二要努力幫助農民增收。利用税收優惠政策,鼓勵和幫助農民務工經商,從事勞務服務,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真正讓農民減負,實現休養生息。三要利用地方税收聚集的資金為農民提供各種公共服務,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公共財政的利益。具體可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出台優惠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

1、支持綠色農業、循環經濟,實施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税收政策。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企業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耕地佔用税、資源税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其政策效應。凡是對農業生態起保護作用、有利於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在税收政策上要給予鼓勵,例如:對那些直接或間接服務於退耕還林、退耕還草、農業污染治理,農業水土保持的,在税收政策上要給予適當的優惠扶持;對有損於生態資源保護的,如開山炸石、封河挖沙、開採礦產等,開徵環境保護税;修訂完善《耕地佔用税暫行條例》,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改一次性徵收按年徵收,適當提高耕地佔用税税率,耕地佔用税收入應直接通過財政用於當地的新農村建設,以及給予農民特別是失地農民予以生活補貼;積極運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的税收優惠政策,促進農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積極參與研究開發農業優良品種和農業生產技術,鼓勵生產優質高效無公害的綠色產品。

2、實施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税收政策。一是實行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試點。以產業政策為指導,適當降低目前以農產品為原料加工產品的增值税優惠税率。凡從事對農林特產品簡單加工的,對其取得的加工產品收入免徵增值税;對農林特產品進行精深加工的,對其取得的加工產品收入減半徵收增值税。二是鼓勵大型工商企業和外資企業進入農業生產領域。對從事高新技術、資源綜合利用、農業技術轉讓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以及為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的行業,給予税收優惠。三是研究制定税率或税基優惠政策,對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集約化經營給予支持。四是對農產企業進出口税收實行優惠政策,支持和發展外向型農業。優先辦理農產品和以農產品為原料加工出口產品的出口退税。

3、完善增值税税收優惠政策,提高優惠效率。對農民可以直接受益的優惠政策,要繼續優惠。比如對農業初級產品繼續實行税收減免政策。探索新的可減輕農民負擔的税收優惠政策,如可對農民自產自銷的農產品所包含的增值税進項税額實行退税政策,農民購入農用機械、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憑藉所取得的普通發票或其他銷售憑證,經税務機關審核通過後,就對農業生產資料所含的進項税額實行退税。對農民難以受益的優惠政策可以取消,改為財政直接補助形式。比如可取消對生產銷售農業生產資料者的所有税收優惠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用這部分增加的財政收入,自上而下地設立農業發展基金,實行對“三農”直接補貼,避免涉農企業單位和個人的税負轉嫁行為,真正體現“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策略。

4、對農村信貸實施積極扶持的税收政策。針對目前農村資金嚴重外流的現實,當務之急是建立農村資金迴流的財税金融投入機制。對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的農業貸款收入或支農資金信貸均應比照農村信用社減按3%税率徵收營業税,同時對金額機構以優惠利率提供支農貸款取得的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税。並對民間金融組織和民間借貸出台相應的税收優惠政策。可考慮改革和取消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税。存款利息税出台的初衷是刺激消費,增強市場流動性,就目前形勢來看,該税種除不符合宏觀調控方向外,還有劫貧濟富嫌疑。農民不能享受國家多項社會保障,只能靠存款來撫養子女及養老等,而農村居民理財渠道不暢,通過存款及民間借貸獲得利息仍是農民的主要的理財方式,該税種的實際納税人多為農民。

4、實施減輕農民負擔的税收優惠政策。對農民買房徵收的契税,購置摩托車、農用運輸車徵收的車輛購置税和車船使用税,書立、領受、使用應税經濟憑證徵收的印花税,應逐步放棄;對未達增值税、營業税起徵點的個人免徵個人所得税等;對農民個人外出務工,對取得的勞務收入,制定一個比較高的免徵額。

5、税收優惠政策要體現城鄉一致,促進城鄉交流。一是要取消目前對農村的一些歧視性的税收條款,凡是目前給予城市的税收優惠政策,只要符合規定條件,農村都可享受。建議把現行只適用於城市的部分税收優惠政策擴大到農村作為近期税收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比如對失地農民在城鎮非農產業再就業或自謀職業,對企業或就業者本人給予與城鎮下崗職工相同的政策優惠。對農村退伍軍人就業或者自謀職業給予一定的税收優惠政策等等。改革城市維護建設税為城鄉維護建設税,其收入全部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並專款用於城鄉公用事業的維護和建設,使之成為地方税中一個獨立的税種。此外,今後國家出台新的税收優惠政策,要實現城市和農村的統一,避免出現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政策歧視。二是實施鼓勵城鎮勞動力向農村、農業領域流動的税收政策。對城市居民帶着資金、技術到農村或農業領域創業或投資的,實行減税、免税優惠。

6、進一步加強對農村税收服務。一是加強農村税收政策的宣傳。宣傳要突出“三農”特色,暢通宣傳渠道,創新宣傳形式和內容,通過新聞媒體、電子網絡、送法下鄉等形式,及時向農民宣傳涉農税收優惠政策。要及時把各類涉農税收政策梳理歸集、彙編成冊,進村入户上門送税法,幫助農民吃透政策、用好優惠,為村鎮發展送去“新富經”。二是建立税收優惠政策提醒告知制度,告知農村納税人應遵循的注意事項和各項税收優惠。三是積極開展納税輔導、納税評估、查前告知等人性化服務舉措,提高納税人依法納税的自覺性,避免因不知法而違法或享受不到優惠政策。

總之,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國家税制改革總體框架內,本着先易後難、先急後緩、先重點後一般的原則逐步推進各項改革,充分發揮好税收的職能作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13篇】關於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調研報告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鬥堡壘。在中組部開展組織部長下基層活動以來,我就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項工作(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黨員隊伍建設和大學生村幹部工作)和“4+2”農村工作法推廣運用情況,先後走訪了17個鄉(鎮)、街道的31個村,訪談了150餘名基層黨員幹部和羣眾,深感農村黨建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環節亟需重視、亟待解決。

村級組織民主管理水平不高,應積極構建羣眾有序參與、民主監督的村務管理新機制。調查走訪中發現,農民羣眾普遍擁護黨和政府出台的系列惠民支農政策,但反映一些主管部門在具體執行中存在推諉、扯皮、拖延的情況,使得好事辦不好、實事沒落實,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比如,有羣眾反映鎮裏和村裏故意拖欠沼氣池建設財政補貼,甚至有一個村的兩委幹部在沒有經過村民大會討論、沒有羣眾代表簽字的情況下,就把300餘畝荒山和土地賣給了企業,並截留了5.1萬元佔地補償款。這些現象説明,農村基層組織還存在運行不規範、制度不完備、監管不到位等深層次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堅持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構建羣眾有序參與、民主監督的村務管理新機制,暢通羣眾參與村務決策、管理和監督的渠道。要推行“村民管村務”,堅持“一事一議”,建立健全黨員議事會、村民議政會、重大村務公決等制度,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處理農村重大事務,嚴格執行“三資代理”制度,真正把羣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落到實處。

農村黨員隊伍結構不合理、源頭萎縮,應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黨員發展這一基礎性工程。在走訪的31個村中,有16個村的黨員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三分之一。同時,源頭萎縮現象突出,好“苗子”難找,發展黨員難度大。潁陽鎮北寨村黨支部書記郭少峯深有感觸地説:“近些年,村民發家致富的意識強了,由於村裏沒有企業,年輕人要麼是考上大學留在了城市,要麼是常年外出務工,留守在家裏的不是老人小孩就是沒啥文化,自覺提出申請入黨的人數很少,支部在發展培養黨員上也有心無力。”甚至還有村民説:“入黨有啥好處?得交黨費不説,支部又不組織活動,還不如教會人多熱鬧”,“某某當了幾十年支書,自己家還是貧困户”。針對這一情況,我們一要進一步加強對廣大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向組織,衷心擁護黨;二要積極教育引導基層黨員幹部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黨在羣眾中的威信,增強黨對農村青年的吸引力;三要進一步探索完善激勵機制,抓緊建立黨內互助基金,對老黨員給予生活補助,對因病因災等致貧的困難黨員提供生活救助,對有脱貧願望和致富技術但缺乏啟動資金的黨員提供生產資助;四要進一步拓寬黨建工作領域,對進城務工青年提供務工信息、權益維護等服務,對優秀農村青年採取“一幫一”、“一帶一”等形式結對培養,做到思想上引導、利益上關心、感情上融合,激發他們的入黨願望;五要在開展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評選活動中,適當增加農村黨員的比例,從而增強農村黨員的政治榮譽感,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村黨組織書記年齡偏大、能力不強、待遇較低,應多措並舉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目前,全市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為44.5歲,50歲以上的也較為常見,高中以下文化的佔40.4%,部分幹部謀劃和推動發展的能力偏弱;在沒有集體企業的村,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每個月僅能領到市財政的550元補貼,兩委其他幹部為每人每月450元;有些“能人”型幹部忙於個人事業長期不過問村務,留守幹部心有怨言工作懈怠,整體工作積極性堪憂。針對這一情況,我們一要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堅持村內推選與村外選拔相結合,採取“公推直選”、選派任職等辦法,從鄉鎮機關幹部、農村黨員專業户、“大學生村幹部”等羣體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幹部,同時加強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在每個村培養2-3名後備幹部,着力優化隊伍結構;二要建立健全農村基層幹部分級分類教育培訓機制,由組織部門牽頭每年至少組織一次5天以上的村兩委負責人集中輪訓班,由各鄉鎮負責每半年對其他村、組幹部培訓一次;三要健全保障機制,逐步增加財政扶持力度,強化對村級轉移支付資金的監管督促,確保村幹部補貼及時發放到位,同時加快城鎮養老保險覆蓋,妥善解決村幹部離任後生活保障問題;四要積極推薦優秀村幹部擔任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尤其是加大從優秀村幹部中選拔鄉鎮領導幹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力度,讓村幹部感到工作中有勁頭、政治上有奔頭、事業上有幹頭。

鄉鎮機關截留、村幹部牴觸、村民漠視,導致“大學生村幹部”入村遭遇身份尷尬,應加快健全跟蹤管理機制,保障“大學生村幹部”作用 發揮。走訪中發現,有些鄉鎮黨委對大學生到村任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他們到村任職不過是“走走形式”、“擺擺樣子”,借跟班鍛鍊等名義,將“大學生村幹部”分派到各站辦所,甚至讓他們參與鄉鎮值班;個別村幹部認為選派大學生到村任職是上級對本村幹部工作的不信任,怕這些有文化的年輕人幹出成績後接手村裏工作,故意把“大學生村幹部”視為“外人”,在工作上“唱對台戲”,甚至人為設置工作障礙;部分羣眾認為“大學生村幹部”不瞭解農村,也不會留在村裏,對“大學生村幹部”持漠視態度;部分大學生僅僅把到基層任職當作“跳板”和“鍍金”的一種手段,忙於應付各類考試,不能全身心投入村級工作中。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一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深入宣傳選派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的意義和在職“大學生村幹部”中的先進典型,讓基層黨員幹部羣眾接受、認可“大學生村幹部”,進而主動支持、配合他們的工作;二要嚴把選聘入口關,在保證公開、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加入職業傾向測試,確保把有志向、有熱情、有潛力、有培養前途的大學生選拔出來;三要加強培訓引導,堅持貼近農村實際,突出業務技能和鄉土民情,組織開展系統化培訓,並加強工作定位引導,使他們淡化“官”念,增強服務意識,甘心做新農村建設的服務員、引導員;四要健全管理使用機制,嚴格限制鄉鎮“截用”,確保他們不當“走讀”幹部、“兩棲”幹部,心無旁騖,紮根基層,承擔更多的村級事務;五要明確政策激勵措施,規定鄉鎮、街道公務員編制出現空缺時,原則上要從任職滿一定年限的“大學生村幹部”中選錄,並拿出一部分鄉鎮科級領導職位面向“大學生村幹部”進行公選,引導優秀“大學生村幹部”自願紮根基層、奉獻基層,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

【第14篇】關於某市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xx市不斷探索,着力實行某項政府的發展制度,投入大量財政人力,走出了一條xx特色的新農村建設模式。最近,我們對xx市全市新農村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以下調研報告。

xx市新農村社區建設情況

(一)立足市情,確立建設重點。緊密結合市情,xx確立了本地特色的新農村建設五個重點。一是工礦所在地新農村社區建設。分煤礦所在地和產業集聚區內兩種類型。煤礦所在地新農村社區建設側重於淨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實現企地融合發展、共建共贏。產業集聚區內的新農村社區建設,則按照產城一體、產城融合、以產促城的理念,與產業集聚區統籌規劃、共同建設。目前,7個煤礦所在地社區基本建成(有兩個煤礦所在地不宜建設社區)。二是採煤沉陷區居民安置地新農村社區建設。隨着煤炭的不斷開採,xx沉陷面積越來越大,目前已有9個鄉鎮53個行政村176個自然村因採煤沉陷。搞好採煤沉陷區搬遷安置工作關係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xx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也是xx最大的民生問題。該類新農村社區建設側重於交通方便、生活便利、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生態良好。現已建成形成規模的沉陷區安置社區6個,處在起步建設中的7個。三是旅遊景點所在地新農村社區建設。結合旅遊開發,將景點所在村與景點統一規劃,共同建設,實現新農村與旅遊景點相協調、相配套、相融合、相促進。4個旅遊景點社區正在加緊建設中。

(三)創新機制,搞活建設方式。xx市新農村建設五個重點,在建設側重點上各不相同,在建設方式上也採取了靈活多樣的形式。主要有工農共建、部門幫建、民企助建、村民聯建、市場促建等五種類型。

一是工農共建。工礦所在地和採煤沉陷區居民安置地的新農村建設與煤礦企業緊密相聯,xx市五個重點新農村建設思路得到了永煤、神火兩大集團的關注,他們認為該思路可以有效解決煤礦企業多年想幹而幹不了的事情,可以有效解決企業與地方羣眾溝通難、沉陷區居民搬遷難等長期不解的難題。在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投資上形成了鄉村1/3,市1/3,工礦企業1/3的工農共建共識。

二是部門幫建。發揮市直部門聯繫面廣、門路多等優勢,深入開展新農村建設部門幫扶工作。xx市向新農村社區派駐了市直部門幫扶工作隊,發揮了很好的幫扶作用。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xx市通過部門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累計已超過14000萬元。

三是民企助建。充分發揮民營企業作用,鼓勵民營企業家為新農村建設做貢獻。目前已有60多家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了新農村社區建設。如,華星集團投資50萬元支持了李寨鎮政府駐地社區道路建設,投資30多萬元為十八里鎮李窯村安裝了高杆路燈100套;小龍人教育集團投資16萬元為芒山鎮陳樓村修建了水泥路;中州棉業公司幫助酇城鎮酇東社區實施了舊房改造及基礎設施建設等。

四是村民聯建。由村民民主選舉成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由理事會具體負責工程預算、組織招標、資金籌集、質量監管等,所有程序公開透明,村民明明白白。如城廂鄉沱濱社區,由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公開招標施工企業、監督進料、監督質量等,農民按成本價住房,大家十分滿意;酇城鎮政府駐地社區建設中,通過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全程參與,農民達成了一致意見,舊村拆遷和新社區建設十分順利。卧龍鄉渾河社區、太丘鎮黃橋社區、新橋鄉朱樓社區等,都是通過理事會管理實現村民聯建的好典型。

由此看來,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已經基本成型與落實,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全部進入小康社會。共同創造美好富裕的明天。

【第15篇】學校參觀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

我校黨支部組織教師前往“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村”參觀。走進 ,一股農業新村的濃郁氣息撲面而來,每到一處,統一規劃建設的村民住宅、乾淨寬敞的村莊大道、美如風景畫的村莊綠化都使我們感覺到大開眼界,獲益匪淺,心靈深處感受到一種震撼和衝擊。近年來, 村黨總支以村企共建新農村為契機,以統籌城鄉基層黨建為抓手,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堅持強班子、抓發展、惠民生,增強了黨組織的發展力、服務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先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省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500元。一天的參觀學習時間雖短,但對新農村建設有了更新更深入的瞭解,受到的啟發也不少。

一是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建設新農村的基本保障。俗話説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選配好村“兩委”班子是發展農村經濟、引領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一環。要把想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並且有能力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人選到村領導崗位上來。村民大會選舉青龍湖公司總經理、也是 村人的張德華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村黨的代會選舉張德華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大膽實行村企聯姻,壯大村集體經濟。由於村支部想幹事,敢幹事,幹實事,深受村民的擁護,大大增強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是建設新農村的有效途徑。農業龍頭企業立足農村實際,利用農業資源,延伸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顯。以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 村發展了養殖、種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塊六大品牌產業:水禽養殖品牌,建立年產2000萬隻商品鴨苗的肉鴨養殖基地,帶動周邊50公里內的農民發展養殖業;家禽養殖品牌,建立年存欄10萬隻的蛋雞場;生豬養殖品牌,全村飼養生豬過萬頭;漁業養殖品牌,年養殖特種水產品過百萬斤;水稻種植品牌,無公害種植優質水稻6000畝;精品蔬菜品牌,建設蔬菜大棚2000畝。

三是規劃村民新居是建設新農村的有效形式。 村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農户的新居建設。村民統一住進小區,整齊劃一的新樓房,寬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畫般的村莊綠化無不展示新農村建設的風采。規劃好新村建設,整體搬遷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地,又可以解決農村的髒亂差,促進村容整潔。以前的 村,村民的住宅都是典型的“小户大院”模式,户均佔地8.1畝,但實際住房僅不到1畝,宅基地利用的集約化程度低,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對此,該村按照“民主定點、科學規劃、以點帶面”的原則,選定在該村4組開展遷村騰地試點。在新居民點上,居民都住進聯排小別墅,小別墅佔地400平方米,造價12萬元,村民只需要出資4.5萬元就可入住。但條件是村民必須把原宅基地還給村集體。目前 村已經有184户農户搬遷,為村裏騰出了2100畝土地。村裏成立了一個“土地存貸合作社”,農户騰出的土地全部存入合作社,村裏引進的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按照市價將土地貸出發展現代農業。按每畝地每年至少能貸出1000元計算,2100畝地若全部貸出,每年將可為村集體帶來210萬元的收益。目前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貸出的土地上建起了200個蔬菜大棚,以每個500元的低租金租給村民種精品蔬菜;投資8000萬元建成養殖規模為2000萬隻的種鴨場、種鴨孵化場和屠宰分割廠。 村村支書張德華説:“目前全村基本形成了三分之一的農户從事種植業,三分之一的農户從事養殖業,三分之一的農户就近務工的發展格局,使集體經濟和農民的收入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通過參觀考察 新農村建設活動,我深刻認識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前景有了直觀的瞭解,進一步增強了關心“三農”、服務“三農”的自覺性,真實感受到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着力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意義。作為新時代的黨員青年教師,我們要深入學習村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統籌規劃、科學發展的求實精神,發展循環經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持續發展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自身素質,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