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基層社會管理的幾點調研建議(精選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64W

目錄

基層社會管理的幾點調研建議(精選多篇)
第一篇:基層社會管理的幾點調研建議第二篇:基層教育調研及建議第三篇:基層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第四篇:農村基層社會管理調研報告第五篇:關於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的調研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基層社會管理的幾點調研建議

基層社會管理的幾點調研建議

隨着**城鎮化進行的快速推進,**工作趨於社會化管理,推行"連社"合一,雙重管理,面對城鎮化進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社會和諧發展、社會秩序運轉的根本保障。以下是我對加強基層社會管理的幾點建議:

1、切實服務羣眾,促進社會和諧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及人們的價值觀念等都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只有深入羣眾,掌握新時期羣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變化,才能實現人們羣眾追求平安、和諧、幸福的新期盼,才能與時俱進的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工作。首先,要健全體制機制,實現羣眾工作全覆蓋。目前,在城鎮化建設的過渡期,我們不得不實行"連社"雙重管理的格局。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眾組織作用,及時傾聽職工羣眾的心聲。其次,要完善服務體系,提高羣眾工作滿意度。突出民主標準,深入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在切實保障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中化解矛盾,在落實民權中做好新時期羣眾工作;變政績考核為羣眾評判,使羣眾的根本利益得到有效維護,以此形成鮮明的羣眾工作導向。

2、城鎮化發展,安居穩定是前提

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整合集中居住是必經之路,要切實維護職工羣眾的利益,從職工羣眾的角度換位思考,才能促進這項工作順利進行。1、以統一思想認識為前提,積極穩步推進連隊整合集中居住。從全局、長遠的高度審視連隊整合集中居住的重大意義,調動職工羣眾集中居住的積極性,應正確認識連隊整合集中居住不是職工居住自然點的簡單合併,不是人口簡單的空間集聚,而是牽動職工羣眾切身利益,涉及職工羣眾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以及連隊生產關係的變革。2、應繼續調整農業結構,加大農業發展力度,繼續推進設施農業基地建設,發展高效、優質、安全的現代農業,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3、培育和引進農業龍頭企業,重點扶持一批競爭力強、外向度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努力實現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場職工增收致富。

第二篇:基層教育調研及建議

基層教育發展現狀及建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現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必須大力發展教育。

一個人才的培養,基層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作為農村第一線的教育,條件是非常艱苦的,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陋就簡使教學樸素而豐富,給學生以啟迪,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知識面拓寬,在循序漸進中掌握知識,在一點點的積累中豐富知識為以後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基層的教育是長遠教育重要保證

步入新的世紀以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十五,十一五期間國家依然將“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了對基層教育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基層教育的環境大大改善,隨着義務教育的免費,基層教育的發展更是上了一個新台階,然而在基層育人環境改善的同時,基層教育的許多弊病卻呈現出來,教師積極性降低,生源流失,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降低,學校的官本位主義等等,基層教育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我國農村教育現在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問題,教育水平很低,老人基本上是沒受過什麼教育,中年人受過教育的很少,小孩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雖然現在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但一些新的問題又很突出。其一是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很多學校的教學設備很落後。即使配置了電腦教室的農村學校,由於不允許收取上機費,也被迫停止了信息技術教育課的教學。投入不足也造成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和資助貧困學生等工作缺乏資金來源。其二是輟學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之勢。現在的農村孩子比城市孩子面臨着更大就業壓力,在他們看來讀書根本不是很好的出路。況且現在讀了書出來一樣找不到工作的例子比比皆是,為了給父母減輕負擔,很多孩子選擇了去城市打工。其次是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改革和發展民族地區農村教育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

這一切,形成了農村與城市發達地區教育之間的信息鴻溝。農村教育普遍落後於城市,單靠傳統的書本教學和課堂講授難以在短時間內趕上城市教育的發展進程,而信息技術則為農村學校的發展創造了以往完全不可能有的條件和模式,實現了教育資源的遠程傳送、多層次開發與合理配置,突破了農村空間地域的限制。

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是我國教育系統歷來存在的一個問題,然而隨着國家經濟的發展,對教育投入的加大,這種分配不均的溝壑在不斷擴大並且愈演愈烈。而且無論在校園設施建設,師資力量的配備等等方面鄉村學校和城鎮裏的學校均不可同日而語,城鄉的這種差距確實是常事,但我們忽略的是這種差距的不斷擴大,大家可想而知。基層教師工資低,福利少,基層學校設施雖得到改善,但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教育資源的嚴重分配不均,導致了基層義務教育發展的畸形。教育資源的嚴重分配不均是長期存在的非一時所能解決,但生源流失和師資力量流失的問題一時不解決將極大的影響基層教育的發展。所以政府及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學校的監管,嚴格控制一些學校有償的擴招借讀行為,同時要嚴格控制教師工作調動的審批。

學習環境對學子的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在政府統籌、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機制,充分利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教育這

有利時機,大力宣傳,積極爭取,讓各級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農村教育是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的重要作用。

國家為了讓全體國民共享發展的成果,免除了義務教育學生的學雜費,希望孩子們都能上的起學,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這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上面説到這對於基層義務教育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非巨大作用,現在我闡述一下。國家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即使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的那點學雜費對於現在一個家庭來説顯得不是那麼重要,免除學雜費的效果也就打了一個折扣。

然而免除義務教育學生的學雜費,對於基層學校來説無疑是一個大的打擊,學校少了很大的一份收入,這個並不説明教育的功利性。雖然國家義務教育免費後對基層義務教育學校有資金投入,但一方面投入比例不大,另一方面這個資金政府控制的很嚴格,導致學校的一些正常活動受到影響以及教師的福利待遇大大降低,基層教師的工資待遇本來不高,這樣的舉措無疑是雪上加霜,教師的積極性不高,於是也出現了教師流失的情況,教師作為基層教育的核心力量,其教育積極性降低對基層教育發展是及其不利的,不利於教育的長遠發展。

國家應提高基層一線教師的基本工資及福利待遇,減小城鄉教師待遇的差距,幫助基層學校改善人才流失的狀況。地方政府可以設專款,每年獎勵那些基層義務教育學校的優秀教師。作為主體的學校,相關領導應放下官本位主義,提拔那些為學校作出貢獻的教師,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關心教師隊伍,物質上對優秀者給予表彰,提高福利待遇,關心一線教師的工作生活狀況,精神層面上,加強聯誼活動,豐富基層教師隊伍的業餘生活等,從而從各個方面提高師資隊伍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是教育的一個主體,學生的整體狀況直接影響到基層教育的良性發展,然而在作為基層的農村,由於父母為了生計出外打工常年在外,留下了這樣的一個羣體---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中國近年來出現的大問題,隨着現在社會流動人口子女與留守兒童的不斷增多,他們普遍存在着十分嚴重的缺乏管理教育的現象,這給基層義務教育的發展設置了極大的障礙。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層人民的一些教育觀念也發生改變,對留守在家的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只有孩子父母才能解決。作為縣一級的基層政府,在發展經濟時所遇到的問題無非是一些區位條件的影響和人才的缺乏。教育的根基在基層,這句話一點也不過,農村人口占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村的受教育人口遠遠大於城市,基層教育是根基,根基不牢,如何向上發展。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觀念的改變,基層教育受到了社會各個方面的關注,在走訪一些學校過程中,相關領導告訴我:近年來捐資助學的越來越多,一些企業,甚至一些在外面打拼的不錯的個人都來學校捐資助學,為家鄉孩子的教育貢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讀書無用觀”存在於基層學生的思想中是十分可怕的,然而家長和父母苦口婆心的勸導未必會起到很大的作用,現身説法是最有效的,基層學校應該抓住本校畢業的優秀校友典型,對他們成長的事蹟以及取得的成果進行宣傳,方式可以是編寫校友先進事蹟書卷或請優秀校友回校作報告等。從而

在學生心中樹立模範。同時加強對學生優良風氣的引導和形成,加強學校的管理,建設和諧文明校園。

而作為社會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輿論力量,也對基層義務教育的發展加大了關注,對基層義務教育發展中的一些不合理問題予以曝光,對基層教育發展的一些訴求予以如實報道,反饋給政府和社會,從而為政府關於基層教育發展的決策提供參考。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對基層教育的大力支持,讓基層教育發展煥發勃勃生機。社會各方面力量要加強對基層義務教育的關注力度,加大對基層教育的幫扶力度,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三篇:基層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

關於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的調研與思考

當前,我國正處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利益格局、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社會管理面臨諸多新問題。基層社會管理如何加強?如何走出新的路子?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體系建設,如何創新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進而達到維護社會平安、促

進社會和諧,帶着這些問題,近期,我們對萍鄉市安源區社會管理服務工作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認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問題,並就做好今後的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主要工作情況

強化組織領導,宣傳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安源區委政法委高度重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制發了文件,明確了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工作格局,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宣傳法制及政法綜治社會管理工作。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刊載宣傳文章、圖片、音像資料200餘篇;組織了50場政法綜治“走基層、創平安”文藝團隊在鄉村社區巡迴演出,觀眾達萬人;發送短信20萬條;走百村,入千户,深入村民家中關心幫扶。通過開展宣傳教育等系列活動,公民法制意識、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進一步提升,廣大羣眾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知曉度不斷提高,參與社會管理的熱情得到有效激發,形成了“人人蔘與、共建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

強化關懷服務,特殊羣體得到有效管理。打造出租房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新模式,建立“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管人”制度。深化“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根據屬地管理、地理佈局、現狀管理等原則,注重整合機關幹部、基層黨員、村(社區)兩委班子等工作力量和資源,因地制宜配置每個格內服務團隊。建立特殊人羣常態化管控機制,紮實開展毒品打擊專項行動,積極推進社區戒毒康復工作,進一步加強了對社區矯正等重點人羣的管理、幫教和服務。深化“留守學生”關愛行動,加強未成年青少年管理和教育,“陽光學校”正積極籌建中,促進了青少年健康成長。

強化綜合治理,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加大資金投入,推進“天網”工程建設,實現了重要路口、主要街道、重點部位的監控全覆蓋;開展為期四個月的“安源暴雨”行動,進一步加強派出所巡防隊伍建設,配齊人員,城區見警率大幅提高;廣泛開展農村羣防羣治活動,農村治安防範能力進一步增強。強化治安突出問題整治,加大了對重點地區和治安亂點的整治力度,積極開展打擊街面兩搶、入室盜劫、打擊非法傳銷、打擊黃賭毒等專項整治行動,全區治安形勢不斷好轉,羣眾安全感不斷增強。三季度人民羣眾公眾安全感測評安源區在全省排33位,創歷史最好成績。

強化關鍵突破,重點難點工作有序推進。全面實施社會平安風險評估,建立健全羣眾利益訴求表達、維權、協調溝通和權益保障等機制,構建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整合調解工作力量,延伸調解網絡,全區各類矛盾糾紛得到了及時有效化解,信訪總量及進京、到省到市上訪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實現了信訪形勢的持續好轉,保障了社會的和諧與平安。服務下沉,探索建立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城區街道選派責任心強的機關幹部到社區,有效破解了居民辦事難的問題。組建網評員隊伍,加強對虛擬社會的管理,通過微博、社區論壇等形式,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時掌控化解網上輿情,正確引導輿論走向。

存在問題

羣眾的利益訴求格局日趨多元。利益結構的深刻調整造成社會矛盾糾紛多樣化,大量利益訴求以矛盾糾紛形式凸顯出來,涉及領域不斷擴大,矛盾主體多元化,主要為土地徵用、拆遷安置、社會保障、涉法涉訴等方面,各種社會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日益複雜,化解社會矛盾,預防、處置羣體性事件的難度加大。特別是隨着網絡的興起,羣眾越來越注重利用網絡來表達利益訴求,但是由於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制度規範,網絡信息真假難辨,網絡惡炒、惡意中傷、散佈虛假消息等現象逐步增多,嚴重影響着網絡輿情的正確導向。

傳統社會管理模式日趨滯後。一是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部門和鄉鎮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重經濟建設、輕社會管理的現象仍然存在。二是缺乏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對傳統社會管理資源和手段利用不足,硬管理有餘,軟管理不足,缺少柔性化的道德教化、溝通協調,公民主動參與社會管理的意識不強。三是基層政法保障力度不夠。基層警力有限,基層政法綜治工作人員兼職現象突出且變動頻繁,難以保證專職專用,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

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社會化程度亟待提高。公共服務供給不僅總量有限,而且在城鄉之間、羣體之間的差距依然極大。一方面,羣眾對基礎教育、就業培訓及信息服務、公共

衞生服務、社會保障相關服務等的需求還無法得到充分滿足。另一方面,由於農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導致農村居民獲得公共服務的成本隨之提高。另外,由農民工引發的“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也開始凸現出來,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

建議對策

以保障改善民生為根本,夯實社會管理基礎。改善民生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的基礎。一是建立健全民生保障機制。努力健全社會安全網,推進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機制建設,切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不斷提高羣眾的生產生活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努力創造平等競爭的社會環境,確保各利益主體在分配上機會平等。三是建立健全收入平衡機制。加大政府公共服務投入,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改革公共服務方式,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注重向社區、向農村傾斜,建立符合區情、統籌城鄉、持續發展的基本公共服務機制,有效縮小城鄉差距。

以加強社區建設為重點,構建社會管理平台。一是大力加強社區建設。將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把能下放的職權下放到街道和社區,使其有權管事、有人做事、有錢辦事。二是大力推進農村村級組織建設。依法加強對民主直選村委會幹部選舉的監督和領導,設定嚴格的幹部候選人標準,嚴防一些地方宗族勢力、黑惡勢力插手選舉,確保黨對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有效維護農村社會長治久安。三是加大村(居)、社區資金和政策保障力度。着力解決村(居)、社區一級組織開展正常活動所需經費、場所的保障問題,有效提高村(居)幹部工資待遇,進一步完善村(居)幹部的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其後顧之憂。

以矛盾糾紛化解為突破,解決社會管理突出問題。緊緊圍繞排查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管理各類矛盾,有力促進社會和諧平安。一是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機制。二是建立健全“大調解”工作機制。三是建立健全社會矛盾多元化調處機制。四是探索建立突出矛盾糾紛長效化解機制。

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關鍵,提高社會管理能力。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有效完善基礎性、關鍵性社會管理制度,做到有用的硬辦法要用好、軟辦法要有效、老辦法不能丟、新辦法要跟上。一是創新社會組織管理服務。二是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羣的管理服務。三是創新虛擬社會綜合管理機制。同時,建立網上、網下一體化聯動管控機制,提高發現處置、偵查打擊、防範控制的能力,嚴防形成由網上向網下傳導的社會破壞力量。

以推進依法治理為載體,提升社會管理固本根基。一是強化政權法治意識。二是堅持依法施政辦事。法治要有法,亦要執法,任何人都不得隨意突破法律法規的邊界。作為行政主體,要做到用制度行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圍。堅持按法律法規辦事,按規章制度辦事,合情合理合法辦事,決不盲目決策、隨意行事,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的公信力和滿意度。三是廣泛深入進行法律宣傳教育。四是加強依法治理社會痼疾。

基層社會管理問題將是我國當前乃至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的重大課題。基層社會管理需要調動各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需要多方的共同參與和努力,我們必須結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密切聯繫社會發展實際,關注社會發展重難點,不斷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以期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進程。

第四篇:農村基層社會管理調研報告

健全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體制

提升農村基層社會管理水平

——***鎮加強農村基層社會管理調研報告

近年來,……鎮按照十七大“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健全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體制”的要求,解放思想,創新思維,做出了諸多有益嘗試,提升了農村基層社會管理水平。

一、加強農村基層社會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夯實農村基層社會管理基礎。 一是抓好鎮黨委自身建設,提升管黨水平。堅持民主生活會常態制,建立班子成員早會制度,促進黨務公開,保證黨內民主。建立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對中央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方針政策、總體要求以及相關具體政策加強學習,深刻理解加強和創新農村基層社會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化宗旨意識,堅定羣眾路線。緊密結合……實際,將農村基層社會管理激化納入黨建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黨委書記要擔負起社會管理工作的領導責任,加強理論學習,強化服務意識,提升管理能力,以自身行動影響和帶動基層。

二是抓好農村黨組織建設,保證隊伍素質。大力抓好項目書記產業黨員培養,結合村“兩委”換屆,將“政治素質強、致富能力強、服務羣眾觀念強”等“三強”型農村優秀黨員選進村黨組織班子,保證了村支部書記隊伍的指導農村基層社會管理的整體素質水平。規範開展黨的組織生活,切實做好“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工作,注重黨員黨性培養。建立黨員志願服務承諾制,抓好農村黨員志願者工作,積極引導農村黨員在農村基層社會管理中廣泛發揮模範帶頭作用。開展黨組織聯繫困難羣眾幫發展、黨員聯繫羣眾訪 1

民情活動,擴大黨組織服務羣眾範圍。定期開展羣眾滿意度測評活動,以羣眾滿意為唯一測評標準,不斷改善服務羣眾質量,保證農村黨的隊伍素質。

三是抓好農村社區黨組織規劃建設,確保組織領導。繼續推進

“雙先雙覆蓋”工程,按照黨建先行、規劃先行的要求,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結合……鎮實際情況,規劃建設……等示範社區。先行成立了示範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注重社區建設的相關政策宣傳,嚴格按照中央及省、市、縣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指導社區建設,規範徵地拆遷等相關行為,切實加強對社區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積極推進了社區建設工作的科學規範化進行。

四是抓好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機關等領域黨組織建設,提

升管理層次。成立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人員經費,促進黨建工作深入開展。實施黨建“凝聚力”工程,選派機關幹部到企業擔任黨務工作志願者,廣泛開展“七星級”企業黨組織創建活動,着力提升企業經營管理層次。大力開展“思想作風紀律建設”活動,改進機關幹部作風,提高服務水平,實現機關效能提升。加強站所建設,切實提高各站所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強農村基層政權組織建設,切實做好農村基層社會管理工作。

一是加強鎮政府建設,強化公共服務職能。深化實施“三級聯

創”工程,促進創先爭優活動開展,加強機關幹部隊伍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牢固樹立公僕意識、服務意識。鎮政府管理重心下移,各部門在各村設立服務代理站,實行為民服務代理制,零距離、無縫隙、主動式和全方位地為羣眾服務。堅持“不與民爭利”,

優化、強化公共財政對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積極對上爭取資金70萬元,全部用於解決教育債務。建立村級動態監測機制,派幹部包村落,讓領導包管區,將農村社會管理納入政府職責範圍,總體實現了農村基層社會的統籌監管。建立了“村情檔案”,及時瞭解村情民意,方便解決矛盾糾紛,提前掌握信訪苗頭,早發現、早處理,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切實維護了基層社會穩定。

二是堅持和完善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保領導監督。注重

加強教育培訓,提高權力機關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法律和政策水平,保證其領導監督權力的高質量行使。堅持和完善選舉制度,嚴格按選舉法規定的選舉制度辦事。政府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和幫助,完善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制度,保證會議高質高效率開展

(三)加強農村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建設

一是加強村民委員會建設,提高農村社會管理水平。按照能人

治村要求,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結合村“兩委”換屆,實現全鎮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比例達 %,“一身兼”比例 %,“三高三強”型人才達到 %,有 名黨員致富能手被成功培養成村幹部。實施“遞進培養工程”,將農村優秀人才納入“農村後備幹部儲備庫”,加強後備幹部培養,積極培養選拔年輕幹部、致富能手和婦女幹部。持續深化“能力提升”工程,重視幹部隊伍的能力建設,深入開展冬季集中整訓活動,統一干部思想;明確工作目標,制定科學的考核方式,加強培訓,嚴格考評,使他們儘快提高自身素質,提高社會管理能力。加強大學生村官培養使用,大膽交任務、壓擔子,幫助成立“大學生村官遠程教育志願者服務團”,在服務農民的實踐中鍛鍊成長,先後有 名大學生村官考選為公務員, 村大學生村官成為全縣第 個大學生村官黨支部書記。

二是培育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和社會組織,提供社會公共服務。

鎮政府通過政策引導與支持,大力促進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發展,通過它們提供大量的社會公共服務,滿足農民的物質文化需求,解決廣大村民的歸屬感,增強凝聚力,使其成為農村社會管理的重要力量。

二、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隨着社會轉型的逐步深入,我國社會結構也發生了諸多變化,其中基層社會更面對着眾多的新問題與新挑戰。就……鎮而言,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地矛盾逐步凸顯。一系列項目的落地徵用了大量土地,

特別是在用地集中村,人地矛盾更為突出。如,*村人口*人,耕地面積*畝,*等*個項目徵用土地*餘畝,對依靠種地為生的羣眾影響不小,如何在新形勢下保證滿足羣眾的物質、文化、生活、工作等需求,這無疑給農村基層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是大量“兩新”組織註冊經營。“兩新”組織從業的白領人員思想活躍、流動頻繁、需求多樣,使得傳統基層農村黨建面臨新的挑戰。

三是大量文體團隊活躍在基層。隨着人們對生活質量的不斷高要求,基層羣眾自發組織、自願參加了各類文體團隊,這些團隊已經成為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需要予以正面引導。

四是大量失地居民的轉型。隨着**的規劃建設和縣**戰略的實行,大量農民變身為市民,生存環境及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城中村支部書記如何凝心聚力,服務城鎮建設;如何引導居民抓住機遇,成功轉型、加快富民強村步伐。這些問題,對村

支部書記思想素質、能力本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五是大量社會摩擦出現在基層。動遷矛盾、房屋裝修、羣租現象、勞資糾紛、醫患衝突、交通問題、消防安全等社會摩擦集中出現,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了新的課題。

三、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社會管理的思考和建議

為有效應對新形勢下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面臨的新問題新情況,抓好農村基層黨建創新工作,提升服務社會管理水平勢在必行。而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的和戰鬥力的基礎,須主動出擊,既要加強思想理論體系的創新,也要做好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要探索建立“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民政部門負責落實、業務主管單位協同配合”的黨建工作管理體制,以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層社會社會管理格局,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服務社會能力。

一是改革基層組織設置。進一步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加強農村基層社會管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探索“聯村並點”模式,加強小村黨組織建設。按照“場所共用、資源共享、獨立辦公、各負其責”的原則,創新村級組織設置,逐步合併人口較少、公共資源較少、無辦公場所的小村,實現場所共用、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目標。探索“產業+支部”黨建模式,加強產業強村黨組織建設,增強為民服務能力,促進黨建與產業共贏。

二要轉變工作方式。農村黨支部的功能應由“指導型”向“服務型”轉變,寓管理於服務中,引導羣眾提升素質,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努力構建和諧新社區;帶頭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帶頭創業致富、為民謀利,在羣眾中樹立起可信、可靠、可敬的形象;加強新型農村社區黨的建設,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築牢跨越發展、和諧發展組織根基。

三是重視隊伍建設。進一步發揮基層黨員幹部在加強社會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培養黨務工作者隊伍。各級黨組織一方面要派幹部擔任或兼任新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另一方面要拓寬視野,有計劃地物色、培訓和培養一支素質高、工作積極、熱心黨務,在羣眾會員中都有威望的黨務工作者隊伍,建立長效機制,提高新社會組織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實效。爭取青少年羣體,佔據主動性。在社會發展的潛力,正確引導,會成為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要發揮好“黨工團”的作用,積極探索研究,及時總結經驗,切實推進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順利展開。

四是拓寬管理領域。進一步發揮“兩新”黨組織在加強社會管理中的協同作用。要變管理於服務之中,建設好服務型黨組織,大力推廣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要繼續推進非公企業“雙強爭先”活動;要及時配強配好黨組織,加大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力度。

五是創新管理方式。進一步發揮網絡化管理在加強社會管理中的推進作用。當前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也改變着黨和羣眾之間的互動方式,給黨的建設帶來重大挑戰和機遇。這就要求基層黨委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和黨建信息化建設,將“互聯網”作為陣地和平台,打好主動仗,有效提高網絡輿情熱點的應急處置能力,同時黨務工作者要更新思想觀念,充分認識網絡輿論的巨大力量,化被動應對為主動引導,切實提高網絡輿情熱點的引導服務能力。

第五篇:關於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的調研報告

關於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的調研報告

社會管理是通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規範社會行為、協調社會關係、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的活動。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而艱鉅。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推進社會服務體系建設顯的尤為重要。“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堅持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統籌兼顧、動態協調的原則,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合力。

鄉鎮作為政權的基礎、改革的前沿、發展的重點和穩定的關鍵,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的加強和完善,直接影響着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和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切實建立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層羣眾團體自治組織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格局,是當前完善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的重要手段。這種管理格局能最大限度的激發社會活力,增加和諧因素,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話水平,維護人民羣眾的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良好秩序,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近年來,在市委正確領導下,我鎮社會管理格局的創新上取得了部分成績。然而,面對當前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許多陳舊的管理方式和落後的服務機制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層政府社會管理和服務存在的問題

1、管理方式和服務理念的落後。社會管理需要與時俱進,管理的理念與方式要隨着社會形式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目前,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體制、管理理念還並沒有完全形成、完全確立起來。一些幹部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變化,對社會管理還比較陌生。部分幹部對社會組織的作用認識不足,對公民權利缺少應有的尊重,在社會管理與服務中自我意識較強,在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選擇性,以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習慣於用計劃經濟那套做法、那套理念來管人、管事、管物,與新時期的最大限度的增加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保持社會秩序要求還不能很好適應。

2、管理和服務人才的缺乏。社會管理和服務是一項專業很強的事業,需要專門的人才,特別需要大量的受過專門訓練的社會工作人才。經過新一輪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鄉鎮的人員編制結構逐步趨向合理化,但是,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更多的適應新形勢的專門管理人員來從事社會管理和服務工作。目前,

我市雖然加大了公務員的招考力度,也選派了部分年輕幹部充實到基層一線,但是實際情況與羣眾的期望還有很大的差距。

3、管理和服務的方式不靈活。部分機構在社會管理與服務中存在着簡單管理甚至粗暴管理的現象,主要採取單一行政干預手段,即政府憑藉政權力量,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組織制定、頒佈、運用政策和指令的方法來實現國家對全社會的領導、組織和管理。傳統社會中鄉規民約、社會習俗對於規範人們的行為,調節社會關係,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特定的功能。但是,在社會改造的激烈過程中,對傳統社會管理資源挖掘利用不夠。硬管理有餘,軟管理不足,缺少柔性化的道德教化、溝通協調。

4、新的管理和服務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隨着新的社會組織不斷增加,行業管理、社會組織管理、社區管理等諸多的社會問題大量出現,需要建立新社會管理和服務體制。但是現在鄉鎮工作大部分跟着上級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級下達的任務忙,圍着上級考核的方向轉,新的社會管理和服務機制還沒有在鄉鎮建立起來。因此,一些社會糾紛和社會矛盾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

(二)基層羣眾團體自治組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村民自治制度執行不力。村民自治制度的確立,是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20多年村民自治活動的開展己充分展現了村民自治的生命力和有效性。但是由於村民自治制度配套法規的欠缺,村民自治制度在設置和可操作性上顯得過於粗略和原則

化,在行為模式與制裁手段的規範上顯得空泛。由於村民自治過程受到傳統觀念意識的阻礙,村民普遍自治意識不強,部分村幹部素質較差,思想觀念未跟上,致使村民自治政策宣傳不到位,工作作風、工作方式轉變不到位,羣眾與村幹部的關係不太融洽,羣眾對村級事務的關心程度不夠,不願意參與管理和監督,缺少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羣眾基礎,使得村民自治流於形式,無法發揮最佳效應,不能很好的行使其社會管理和服務的功能。

2、基層自治組織不完善。在社會基層管理組織,如中國小校、醫療衞生機構等兩種服務相關組織,紅白理事會、調解委員會、婦女組織、治安巡邏隊等協調相關組織,農業合作社、文化技能培訓機構、文化娛樂組織等服務相關組織。這些自治組織在服務與引導羣眾方面都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組織僅僅停留在形式表面上,只成立相關組織,而沒有開展實際工作。一些組織在政府和社會的支持下能正常的運轉,但是由於組織程度不高,組織內部管理缺乏有效約束,組織人員流動性強,組織結構不穩定等原因導致其行使組織自身職責不力,並不能為羣眾帶來任何效益。

從我鎮現實情況以及社會管理的總體形勢看,要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與服務體系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優先,堅持多方參與、共同治理,堅持統籌兼顧、動態協調,堅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堅持立足實際、改革創新的原則,將健全社會管理體系建設擺在首位,形成以政府機構為主體的政治組織,以基層羣眾團體

為主題的自治組織相結合的管理組織體系,注重發揮各類自治組織在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中的作用,形成社會管理新格局。

(一)解放思想,轉變職能,提升政府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

1、圍繞提高基層政府行政效率,提升幹部素質。

針對當前社會管理和服務中存在的很多問題,體制機制的建設不是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社會管理最終要落實到“人”。要做到完善鎮村幹部管理新方式,必須致力激勵約束的創新。一是用改革與競崗手段加壓力。要按績效定酬,打破“大鍋飯”局面。二是用評分與保障手段強基層。積極探索農村“兩委”幹部工作目標責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幹部工資保發、養老保險、醫療保障“三保”機制,解決基層幹部後顧之憂。三是用考核與跟蹤方法明目標。要制訂完善《機關幹部崗位目標考核辦法》,讓每名幹部找準座標,對號入座,定期組織班子成員、機關幹部談心活動,及時跟蹤管理,掌握思想工作狀況,讓幹部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壓力。四是用培訓與鍛鍊方式優素質。加大對鄉鎮幹部“充電”、“輸血”力度,使之不斷掌握新知識,增長新本領。通過對幹部激勵與約束,提升幹部工作水平,融洽幹羣關係。在繼續加大經濟發展力度的同時,重視社會的管理與服務制度建設,一方面用制度來約束幹部行為,另一方面通過幹部自身素質的提高來加強制度的執行力度。從而實現切實轉變基層幹部工作作風,創造良好的社會管理和服務環境。

2、圍繞提高服務羣眾的水平,加大對陽光服務中心的投入。 針對當前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制不靈活的問題,建立一個一站式服務的平台(更多內容請訪問好範 文網)可以根本的解決好這一難題。實行便民服務中心與鄉鎮政務公開一體化,在便民服務建設中,把便民服務工作與目標考核相結合,把便民服務中心工作與惠民服務工作相結合,有力地推進了便民服務工作的開展,提高了便民服務質量和工作水平。在鎮陽光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帶動下,各行政村(居)民委員會分別成立自己的便民服務站,採用“代民辦事”的方式,提供免費的諮詢和代理,快速有效的解決了人民羣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

3、圍繞加強經濟建設,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方式。

當前鄉鎮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根據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及時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加強鄉鎮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解放思想,從改變服務方式、加強經濟合作、轉變政府職能中創造新機遇,改革創新,探索鄉鎮政權運行新機制,走精簡高效之路,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提高效率,才能實現優勢優先、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

(二)改革創新,勇於探索,完善基層羣眾團體自治組織

1、促進基層羣眾團體自治組織發展。基層政府要加強對基層羣眾團體自治組織建設與發展的引導。建立健全統一登記、各司其職、協調配合、依法監管的羣眾團體自治組織管理體制。完善

各類組織的工作內容,優先發展對增強鄉鎮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的組織,重點培育對基層公益事業發展有積極作用、對村民自治有重要作用的組織。使其在推動社會管理方式的創新上發揮應有的作用。謀求行業協會、合作社等組織的改革和發展,發揮各類組織溝通羣眾與企業、企業與政府的橋樑作用。

2、加強對羣眾團體自治組織監管。完善法律監督、政府監督、社會監督、自我監督相結合的監管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嚴格依法監管。建立對羣眾團體自治組織監管機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制定社會組織行為規範和活動準則,提高政府監管效力。增強羣眾團體自治組織的穩定性和時效性。實行組織信息公開和評估制度,完善失信懲罰機制,強化社會監管力度。

本網推薦更多精彩範文:

關於如何做好餐飲基層管理的建議

基層班組管理的幾點建議

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專題調研座談會發言

深入基層開展調研,促進理論成果轉化,積極參與農村社會管理創新

關於如何做好社會調研項目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