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全市脱貧人口就業幫扶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5W

【概述】

關於全市脱貧人口就業幫扶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土包子”為你整理了這篇關於全市脱貧人口就業幫扶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省人社廳:

按照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四川省鄉村振興局《關於開展脱貧人口就業幫扶調研的通知》要求,我們迅速會同市發改委、鄉村振興局轉發通知至各區(市、縣),組織全市人社、發改、鄉村振興部門力量,對全市脱貧人口就業幫扶工作推進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截至8月底,全市脱貧人口143392人,其中脱貧勞動力96177人。96177人中有勞動能力和務工就業意願的60497人已全部實現就業,其中,市內務工就業人數18718人,市外省內務工就業人數17872人,省外務工就業人數10327人,公益性及公益類崗位安置就業13548人,實現創業32人。組織脱貧勞動力開展各項就業培訓3021人,培訓後實現就業人數1712人。脱貧勞動力就業人數和省外轉移就業人數均超過2020年年末人數。

(二)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一是持續深化跨區域勞務協作。加強與對外主要勞務輸入地相關部門、用工企業的對接,依託“返鄉創業和勞務輸出服務聯絡站”等駐外農民工服務機構,收集和發佈當地企業用工信息,優先輸送脱貧勞動力到浙江、廣東等地務工。二是紮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業增收工作。建立完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人員信息管理”數據庫,加強與市發改委、鄉村振興局相關信息數據比對複核,對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人員實行實名制信息化管理,提供分類精準就業幫扶。截至8月底,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397人,其中什邡市13人,中江縣2384人。2397人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2388人已全部實現就業,其中,市內就業218人,市外省內就業931人,省外就業787人,公益性崗位安置452人。三是大力培樹勞務品牌。將建設特色勞務品牌工作納入市政府《關於加快人力資源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重點內容持續推進,。整合人社、商務、住建等部門優勢資源,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勞動者實際,分項目、分階段、分對象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提升勞務品牌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並依託定向勞務基地,與用工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勞務合作關係,定點定向開展勞務輸出。截至目前,僅“中江表嫂”“家道家政”“江建築”“聚佳勞務”輸出脱貧勞動力等城鄉勞動者7.8萬餘名,年增收12億餘元。

二、主要做法和特色亮點工作

(一)“一個工作機制”確保脱貧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立以局主要領導為組長,局領導班子成員和局屬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局機關、局屬有關單位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3次,專題研究全市脱貧勞動力就業幫扶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突出問題。制定《德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班子成員指導推動區(市、縣)鞏固拓展人社脱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方案》,局領導班子成員實行包區(市、縣)指導推動鞏固拓展人社脱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責任制。各區(市、縣)也分別成立相應機構,明確具體責任人和職責,將目標任務進行了層層分解。加強與市發改、鄉村振興部門脱貧勞動力的信息對接,形成了上下貫通、協同聯動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三項制度”拓寬脱貧勞動力就業渠道。一是建立延伸就業服務制度。在廣東、浙江、北京、重慶等我市對外主要勞務輸入地建立13個“返鄉創業和勞務輸出服務聯絡站”,在市內8個用工大户企業建立“就業創業信息服務直聯站”,直接服務農民工累計達13.5萬餘人次,撥付補助資金31.5萬元。二是建立幫扶就業兜底制度。出台《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辦法》,將農村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再提高100元/月。今年1-6月,通過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5788人,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1483.02萬元。三是建立靈活就業促進制度。制定《德陽市創建新型靈活就業引領項目管理辦法》,對全市從事居家、服務、經營、網絡平台和綜合等五類靈活就業,規模達到20人至50人以上的,按每月200元/人、每個項目一年不超過20萬元的標準給予項目創建單位補貼,切實加強對新就業形態的組織引導和帶動,多渠道促進脱貧勞動力等城鄉勞動者就業。羅江區制定印發《關於做好脱貧户、監測户省外務工交通補貼工作的通知》,對到省外務工的脱貧户、監測户給予200元/人的一次性交通補貼。2021年1-6月,全市就業創業補助資金用於脱貧勞動力就業幫扶支出1551.82 萬元。

(三)“五大渠道”促進脱貧勞動力穩定就業。一是勞務協作輸出一批。加強與對外主要勞務輸入地相關部門、企業用工對接,依託“返鄉創業和勞務輸出服務聯絡站”等駐外農民工服務機構,收集篩選當地企業用工信息,通過德陽人社服務微信公眾號、鄉鎮老鄉羣等網絡平台和舉辦線下專場招聘活動等,及時精準向脱貧勞動力推送。今年春節前後採取引導“錯峯返鄉”、走訪慰問、關心關愛“三留守”人員等舉措,鼓勵在外德陽籍脱貧勞動力留在務工地過年,穩住就業崗位。截至8月底,全市脱貧勞動力省外就業10327人。二是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和穩定一批。緊貼市場需求和脱貧勞動力的培訓意願,結合鄉村振興和地方特色產業,大力推進項目制培訓,採取“職業技能+創業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等模式,提升脱貧勞動力就業技能水平。廣漢市堅持把建陣地與做強產業特色相結合、把聚名師與加快產業培育相結合、把建課程與對接產業需求相結合“三建三結合”工作機制,依託鄉村旅遊、農業產業佈局,打造扶貧培訓教學主陣地。什邡市積極推動項目制培訓與鄉村振興和地方特色產業有機結合,按照“一鎮一特色、一村一產業”科學制定培訓計劃,開展民宿服務與管理、新派川菜、雪茄種植等符合市場需求的培訓。2021年1-6月,全市組織脱貧勞動力開展就業培訓3021人,培訓後實現就業1712 人。三是鼓勵就業幫扶載體吸納一批。依託全市現有的29個就業援助基地、114 個就業扶貧基地、143 個就業扶貧示範村,幫助脱貧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截至8月底,全市就業幫扶基地(車間)吸納脱貧勞動力就業2408人。深挖農業產業就業潛力,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通過種養大户、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吸納脱貧勞動力就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行“企業+農户”“產業園+貧困户”“黨支部+專合社+貧困户”“星級農家樂+貧困户”等模式,幫助脱貧户獲得“租金收入+務工收入+超產分成+二次返利”等多重收益。中江縣富興鎮劉氏農場流轉4個村近1000畝土地,將養牛與種植青花椒相結合,用牛尿灌溉青花椒,形成產業鏈,並採取“公司+農户”的方式,吸納12名脱貧勞動力穩定就業,人均月工資2000-3000元。同時,吸引近百名脱貧勞動力到種養區採摘花椒,人均70-150元/天。截至目前,全市通過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脱貧勞動力就業17922人。四是返鄉創業帶動一批。全面落實省、市促進返鄉下鄉創業“22”“24” 條措施,加大返鄉創業人員的服務、指導、培訓力度,充分發揮創業帶動脱貧勞動力就業的倍增效應。中江縣李怡返鄉創辦綠環養殖有限公司,構建了現代化綠環養殖創新創業模式,通過生豬養殖,帶動龐彩蘭等3户脱貧户微創業,實現增收致富、奔向小康,累計吸納並帶動本村村民實現就業創業400餘人。今年來,全市新增農民工返鄉創業7885人,創辦企業(含個體工商户) 7885個,實現總產值26. 52億元,帶動脱貧勞動力等就業7.9萬人。五是公益性崗位安置-批. 加強鄉村公益性崗位管理,進一步完善崗位設立和上崗前公示等公益性崗位管理制度,對因自身殘疾或需照顧殘疾、重症家庭成員無法外出和通過市場難於實現就業的脱貧勞動力實行兜底安置,並按規定給予崗位補貼。新增和騰退的鄉村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有勞動能力的大齡、殘疾和家庭特別困難的脱貧勞動力,切實發揮公益性崗位的兜底作用。2021年1-8月,全市通過公益性及公益類崗位安置脱貧勞動力就業13548人。

三、存在問題和困難

(一)脱貧勞動力就業穩定性差,失業風險大。脱貧勞動力從事保潔、服務員、一線生產工人等工作崗位的佔比較大,工作崗位技術含量低、可替代性強、工資收入低,因此就業不穩定、失業風險大。

(二)脱貧勞動力參加技能培訓意願不強。從參加技能培訓人數佔比來看,脱貧勞動力參與人數少,培訓意願不強,扶貧專班推薦就業成功率也較低。

(三)脱貧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不足。脱貧勞動力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技能的現狀,就業競爭力相對較弱:有創業意願的又面臨缺乏經驗、資金、技術等難題,創業成功率低。

四、意見建議

(一)加強返貧動態監測和就業形勢研判。密切關注國內外新冠疫情、經濟發展形勢等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影響,定期分析研判脱貧勞動力就業形勢,加強對易返貧致貧勞動力動態監測,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失業返貧的底線。

(二)出台脱貧基地管理辦法。建議出台全省脱貧基地(車間)認定管理辦法,對已認定的扶貧基地(車間)進行考核,根據吸納和穩定脱貧勞動力就業的情況給予一-定補貼。新認定一批吸納帶動就業效果好的基地(車間),給予2萬-10萬的一次性補貼。

(三)加大就近就業支持力度。優化延續支持企業共渡難關和促進就業的相關優惠政策,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省、市促進返鄉下鄉創業“22條”“24條”措施,持續優化返鄉下鄉創業環境,積極為有返鄉創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提供土地使用、平台搭建、資金支持等幫助,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

(四)探索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失業保險制度。目前,很多脱貧勞動力受文化程度、技術能力的限制,選擇快遞物流、網絡送餐等靈活就業方式,但是這些新業態大多未和企業建立勞動關係,失業風險大,建議出台靈活就業人員自願參加失業保險制度,對自願購買失業保險滿一年、非因本人意願中斷靈活就業的,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五)探索脱貧勞動力社保制度。目前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層次低、保障程度不高等問題,特別是脱貧人員大多存在年老體弱病多等困難,有很大返貧風險,建議探索“以人為本、相對公平”的政策體系,出台農村社保管理制度,適當提高保障水平,緩解脱貧人員的養老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