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社區基層基礎工作存在突出問題專題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7W

***市社區基層基礎工作存在突出問題專題調研報告
                              ——中共市委組織部

社區基層基礎工作存在突出問題專題調研報告

按照地委組織部《關於深入學習貫徹自治區黨委基層辦主任工作研討會精神,紮實做好***地區基層基礎工作存在突出問題專題調研工作的通知》精神,市委高度重視,成立了鄉鎮、村隊、社區三個專題調研組,自11月21日-27日,社區專題調研組先後深入新城街道新城社區和平街道新華社區進行專題調研,調研採取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入户走訪、查閲檔案等方式進行調研,先後召開由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綜治專幹等社區幹部座談會2場,由社區居民代表、樓棟長代表參加的會議2場,由駐區地、市單位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1場,先後訪談人員40人,入户走訪50户。
一、基本情況
***市是***地委、行署所在地。全市總人口17萬人,由漢、哈薩克、回、維吾爾、達斡爾、俄羅斯等25個民族組成,少數民族人口占36%。全市轄5鄉1鎮4場,1個牧民社區,3個街道辦事處,145個村隊,15個社區,轄區總面積4356.6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 23057 户60978人。15個社區共設黨組織24個,其中,黨總支部11個,黨支部15個,共有黨員1145名。截止2013年10月底,***市共有社區幹部295名。其中國家幹部132名,聘用幹部86名,公益性崗位75名,掛職和幫助工作2名。女幹部176名,佔總數的59.66%,少數民族幹部94名,佔總數的31.86%。黨員幹部117名,佔總數的39.66%。團員41名, 佔13.90%。30歲以下幹部67名,佔22.71%;30-35歲幹部41名,佔13.90%;35-40歲幹部62名,佔21.02%,40-45歲幹部78名,佔26.44%,45-50歲幹部31名,佔10.51%,45-50歲幹部15名,佔5.42%。社區幹部中黨代表10名,人大代表7名,政協委員3名。15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全部由國家幹部中的優秀黨員擔任。其中,3名黨組織書記高配至正科級,10名為副科級,2名為副科級後備幹部。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市社區黨組織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打造“綠色***、人文***、宜居***、和諧***”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延伸社區黨建工作平台,拓展社區服務範圍,不斷提升社區黨組織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維護穩定、服務居民、促進和諧的作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強化領導,完善機制,全面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一是實行責任分解,落實“有人抓”的問題。進一步明確市委常委分工抓黨建工作的責任機制,健全完善縣級領導聯繫點,15名縣級領導擔任社區黨組織第一書記,建立了街道黨委書記、分管黨建領導、組織幹部工作例會、專題專項督查等制度。僅2013年,市委主要領導先後4次深入村隊社區,對基層黨建工作進行專題調研,並通過座談討論、實地查看等方式,對基層組織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市委基層辦採取集中督查、專項督查和明查暗訪等方式,不斷加大對落實重點工作的督促檢查力度。截止目前,共督查26次,對21類問題進行了集中整改。二是開展專題述職,解決“不願抓”的問題。市委堅持把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總結,每年召開基層黨委書記履行黨建責任制專題述職會議,結合科級班子和科級幹部年度考核工作,就各黨(工)委貫徹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進行民主測評,並將測評結果與評選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工作相結合,從而大大增強了黨委和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的責任意識和規範意識;在社區,由街道黨委牽頭,召開社區黨組織書記履行黨建責任制專題述職會議,促進社區間的交流和溝通,提升推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堅持創新推動,解決“不會抓”的問題。堅持典型推動,載體促動,不斷激發社區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近年來,我市在社區全面推進了兼職委員、居民説事日、社區服務銀行等一系列創新項目,先後打造了新華、新城、光明社區等一系列黨建示範點。四是加強保障力度,解決“抓不好”的問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的意見》,着重從政策上大力支持、資金上優先考慮、人力上切實保障,積極為基層黨建工作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將社區辦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個社區每年8萬元,年底將增加至10萬元;印發《***市黨政機關事權下放實施方案(試行)》(塔市黨辦[2009]59號),要求市直23個相關部門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拔付一定數量的辦公經費,有效解決了社區組織開展活動難的問題。五是規範制度建設,解決“抓不實”的問題。建立完善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議事機制等,形成“市委集體抓、書記帶頭抓、常委分工抓、組織部門專心致志抓”的新局面,促進黨建工作與加快發展的良性互動、整體推進。
(二)充實隊伍,強化培訓,社區黨員幹部隊伍不斷加強。一是以“十個一”活動為載體,打造服務型社區幹部隊伍。結合深入開展轉變作風服務羣眾活動,社區為每名社區幹部合理劃分一個片區,在片區中深入開展了以“每年發放一張便民聯繫卡、組織開展主題實踐一次活動,每半年走訪一次片區居民家庭、徵求一次居民意見建議,每月為弱勢羣體解決一個難題或困難,聯繫一户貧困户、聯繫一名大中專畢業生、聯繫一名下崗失業人員、聯繫一名高齡空巢老人、聯繫一名留守兒童”的“十個一”活動,拉近了社區黨組織與居民羣眾的距離,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熱情。目前,全市252名社區幹部、地區、市派工作組成員先後與聯繫居民結成幫扶對子560餘對,通過走訪慰問、電話瞭解、上門服務等形式幫助居民解決難點、熱點問題120餘件,既增強了社區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又有效提升了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同時,我市將社區幹部培訓納入幹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有計劃的選派社區骨幹參加市級以上的培訓,進一步拓寬社區幹部視野,增加開展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012-2013年,先後選派50餘名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赴疆外培訓,在市委黨校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社區業務骨幹200名。二是以“十服務”活動為載體,打造樂於服務、甘願奉獻的志願者隊伍。重點圍繞社區十大關愛羣體,開展“服務老年人、服務青少年、服務殘疾人、服務留守兒童、服務貧困户、服務大中專畢業生、服務下崗失業人員、服務高齡空巢老人、服務流動人口、服務老黨員”的“十服務”活動,在社區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區服務格局。截止目前,我市街道、社區建立以黨員、團員等為主體的社區志願者服務隊15支600餘人,開展主題實踐活動199次,參與志願活動人員2311人次,受益羣眾6100餘人次,其中,走訪慰問關愛羣體1000餘人次,幫助關愛羣體解決實際困難220餘件次。三是以“雙重”管理活動為載體,打造八小時外奉獻社區的在職黨員服務隊伍。社區黨組織根據在職黨員的興趣、愛好、個人特長,將在職黨員分類編入社區各類服務隊,通過組織在職黨員在節假日、業餘時間開展帶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帶頭參與社區服務、帶頭扶貧幫困、帶頭協調鄰里關係、帶頭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帶頭促進民族團結的“六帶頭”活動,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促進作用。目前,地、市1441餘名在職黨員活躍在社區組建的假日服務隊中,成為社區建設、社區服務工作的有效補充力量。四是以爭當“六大員”活動為載體,打造奉獻於社區的離退休黨員幹部隊伍。社區黨組織積極發揮離退休老教師、老公安、老政法、老模範、老紅軍等“五老”黨員在社區服務中的積極作用,在做好離退休老黨員幹部“四就近”工作的前提下,在離退休黨員幹部中開展了爭當“社會治安協管員、鄰里糾紛調解員、扶貧幫困幫帶員、法律法規諮詢員、文明新風倡導員、網吧義務監督員”的“六大員”活動,在轄區形成了社區服務離退休黨員幹部、離退休黨員幹部服務社區居民的社區循環服務鏈。目前,全市15個社區活躍着600餘名“五老”人員,他們利用節假日開展政策法規宣傳30餘場次,結對幫扶貧困户100餘人,調解鄰里糾紛矛盾200餘人次,接待羣眾法律諮詢350餘人次。
(三)建強陣地,完善設施,社區辦公服務環境不斷優化。一是以“標準化建設”為目標,加強社區陣地建設。通過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支持和援疆建設項目等形式,整合資金2300多萬元,加強社區辦公陣地建設。截止目前,15個社區均建成400平方米以上辦公陣地。其中:400平方米以上8個,500平方米以上3個,1000平方米以上辦公陣地5個。各社區統一設置了“八站一室”服務平台(黨員服務站、社會保障服務站、勞動保障服務站、環境衞生服務站、計劃生育服務站、文化體育服務站、綜治維穩服務站、流動人口服務站、社區警務室),內部設施達到了“十一個有”,即:有活動器材、有電腦、有電視、有VCD或投影、有打印機、有電話、有圖書、有學習園地、有資料櫃、有公開欄、有監控系統。二是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完善社區服務設施。為及時收集到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各社區在社區及小區醒目處設置意見箱50餘個,並在小區內設置了300餘塊便民服務欄;同時,各社區結合綜合辦公樓格局,分別在辦公樓內設置了圖書閲覽室、乒乓球室、棋牌室、戲曲室、舞蹈室、悄悄話室、殘疾人康復室、居民説事廳等,購置了電子琴、架子鼓等樂器,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居民的服務需求。三是以“社區聯合黨委”為抓手,構建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在13個社區建立社區聯合黨委,制定了《***市社區聯合黨委工作規範》,建立144個不同定位的功能型黨支部、291個功能型黨小組,初步形成了以社區聯合黨委為核心,以建制性黨組織為主體、功能型黨組織為支撐的社區黨組織架構。通過劃分責任區、認領公益崗位、開展志願服務等形式,引導單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參與社區建設。
(四)把握關鍵,重點突破,提升社區維護穩定和服務居民的能力。一是以鞏固社區“三化”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投入696.59餘萬元,啟動並完成了15個社區三化建設,全市共封閉小區138個(全封閉65個、半封閉45個、局部封閉28個),目前,設置治安崗亭15個,建立社區警務室15個,配備社區民警26名、協警48名、民兵140人,組建由550餘名樓棟長(巷道長)、600名低保户組成的治安義務巡邏隊伍。安裝攝像頭622個,視頻監控室15個,LED電子屏17塊,小區喇叭55個,電子巡更43個,建立小區警衞室34個,安裝小區大門59個,配備小區保安69個;成立3個街道羣眾工作站、15個羣眾工作室,建立了15個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年初以來,清查流動人口6764人,出租房屋924户1848間。結合社區“三化”建設,進一步整合社區治安力量,按照“一三六”的人員配置加強社區警務室建設 ,配備了頭盔、警棍等防爆器材;圍繞“平安社區”、“五無社區”的標準,開展羣防羣治,建立完善巡防體系建設,強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引導職能部門、轄區單位和志願者隊伍積極參與平安社區創建;認真做好公共安全、應急防範等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應急處突機制,制定預案、建立應急處突隊伍,進行常態性拉練等活動,營造“安居”家園,提升居民的“安全感”。二是深入推進“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機制和“四類管理法”。按照構成廣泛、數量充足的要求,建立了一支1683人的樓棟(單元)長隊伍,按照10—20户1名的原則設立了1418名信息員,在全市形成了街巷有人巡、院落有人守、樓棟有人看的三級巡防網絡;充分發揮樓棟長(巷道長)、信息員“兩支”隊伍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傳遞網絡,形成輿情彙集研判制度,拓寬信息源和解決渠道;充分發揮樓棟長、信息員的作用,及時瞭解發生糾紛情況,掌握糾紛信息。並經常傾聽社區居民的心聲,對居民羣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予以耐心解答,並重點解決居民所面臨的困難,確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結果”。三是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活動。以法制宣傳月活動為契機,採用法制宣傳欄、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材料、法制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向廣大居民宣傳防火、防盜、反邪教、反恐維穩、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等方面的知識。如:邀請社區民警對轄區內青少進行“預防青少年犯罪”法律知識講座,使居民的自我安全意識、家庭法律意識、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和識別罪犯的能力有所提高。四是切實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強化領導幹部聯繫宗教活動場所、與宗教人士談話“兩項制度”的落實。在社區,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慰問、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及時掌握宗教人士和信教羣眾的思想動態,認真做好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規及十八大精神等的宣傳。五是深化共駐共建。調整縣級領導幹部社區聯繫點,在市直單位部門中開展包聯幫扶社區工作,將98個市直單位部門與15個社區結成幫扶對子,確定15個牽頭單位,開展“雙聯雙促”活動,截止目前,156個地、市單位參與到社區結對共建活動中,確定共建事項91個。如:***地區郵政局為新城社區捐助1萬元的辦公經費,製作了10塊文明引導牌;***市農村信用聯社在社區認領20名貧困學生,每學期為每人資助500元等。
(五)創新載體,優化服務,增強社區黨建的影響力。一是健全社區服務體系,提升社區服務功能。以推進社區扁平化管理模式為契機,按照“提升品位、功能配套、設施完備”的要求,建設社區“一站式”服務平台,簡化辦事程序,實行AB崗工作制,提高服務效率,建立首問責任、限時辦結、全程代辦等工作制度,推行“一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公、一手攬子解決”的服務模式,實現“進一扇門、辦百項事”的服務需求。二是加強社區信息化建設,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投入資金15萬元,在新華、新城、光明社區搭建了社區門户網站,分別設置1部電子觸摸屏,將社區的基本情況、辦事流程、特色服務等輸入其中,通過搭建社區站户網站、設置電子觸摸屏,建立居民與社區零距離交流和溝通的平台;同時,15個社區設備19部#8鍵(維穩手機),有效提升社區對矛盾糾紛、突發事件等第一時間反映、第一時間處置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數字城鄉綜合管理服務系統建設,配備移動終端手機30部,更新電腦15台,15個社區均完成了基礎數據錄入工作,並能及時更新。三是推行居民説事日,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截止目前,15個社區開展“説事”活動125次,已接待居民來訪500餘人次,受理居民反映水、電、暖、路、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方面問題176項,已辦結169項,解決居民急難煩心事197例,化解鄰里糾紛123起,調解家庭矛盾111件。四是深化志願服務,打造志願服務品牌。制定《***市社區志願者隊伍建設實施方案》,截止目前,15個社區建立了以地、市在職黨員及轄區內各類積極分子為主體的志願者隊伍65支、招募各類志願者1441人,開展志願服務529次,惠及老弱病殘孤等城市弱勢羣體2895人次。五是做實“四個面向”服務,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廣泛開展救助保障、計生服務、普法維權等100多項社區服務活動,紮實做好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面向弱勢羣體的社會救助服務和麪向轄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六是突出品牌服務,着力打造温馨家園。進一步深化愛心驛站、愛心基金超市、六點半學校、五彩志願者服務、愛心基金超市、社區QQ羣、黨員會客廳、居民説事日、十五分鐘服務圈等社會化服務品牌,大力推行365無假日服務、錯時工作、全程代辦等工作制。截止目前,全市創建國家級示範社區1個(塔爾巴哈台社區),自治區級黨建示範社區1個(杜別克)、自治區級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2個(杜別克、光明),自治區級文明社區3個(杜別克、光明、商業),自治區體育示範社區1個(杜別克)、自治區級科普社區2個(杜別克、建設)、自治區敬老模範社區1個(杜別克)、自治區級文化社區1個(公園),初步形成了“一個社區一個特色、一個社區一個品牌”的社區黨建工作格局。
(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着力培育和繁榮社區文化。社區黨組織圍繞“文化立市、生態美區、旅遊富民、邊貿興業”的發展思路,着力培育和繁榮社區文化。一是抓好陣地建設。將採取“黨費補一部分、街道出一部分、社區自籌一部分”的辦法,加大文化建設投入力度,在各社區開闢了閲覽室、娛樂室、文化活動室、閲報欄及各類宣傳欄和宣傳櫥窗,為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提供廣闊舞台。二是抓好隊伍建設。整合轄區力量,建立了夕陽美藝術團、波爾卡藝術團等10餘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志願者服務隊伍。如,杜別克社區的夕陽美老年藝術團、健身舞蹈隊已成為我市社區文化活動的一張名片。三是抓好活動載體。廣泛開展“五好黨建樓棟”、“五好文明家庭”、道德模範評選等活動,依託“道德講堂”深入開展“四德”教育,提升社區居民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圍繞“六個一”(一次宣傳、一堂黨課、一場懇談、一次圖片展、一次大討論)廣泛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大力倡導崇尚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區居民和諧相處,努力積極向上的社區氛圍。四是抓好精品文化。在社區文化建設中注重抓精品,充分挖掘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提升社區文化的品位和檔次。杜別克街道的社區居民趣味運動會、和平街道建設社區的“居民鄰里節”等各具特色的社區文化活動有效地凝聚了羣眾人、教育了羣眾、感染了羣眾。同時,積極做好***市多民族融合文化、口岸文化、戍邊文化的學習、挖掘和宣傳工作力度,在把***市打造成全國民族團結先進縣市上着力。
三、***市社區基層基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社區反恐維穩的能力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
一是維穩形勢依然嚴峻。***市地處祖國西北邊陲,作為地委、行署所在地,是進入新疆的重要門户,長期以來一直處在反分裂、反恐怖鬥爭的前沿。但受境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是隨着***市至哈薩克斯坦東哈州烏爾加縣“三日遊”邊境旅遊線路的開通,我市的維穩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繁重,自“7.5”以來,重大活動多、大事要事多、政治敏感時段相對集中,維護穩定的任務十分艱鉅。今年以來長達近5個月的時間都處在維穩工作上,社區落實24小時值班備勤,造成工作人員身心疲憊,個別社區和幹部在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及維穩方面出現鬆懈和麻痺思想。認為問題大多出現在東疆和南疆,相對而言北疆尤其是***比較穩定,不存在安全隱患。思想上過於麻痺大意,放鬆警惕。
二是思想上不夠重視。社區理論、社區思想、社區概念,對一些領導幹部和城鎮居民仍然較為陌生。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量的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流動人員進入社區,許多“單位人”轉為“社會人”,越來越多的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大量湧現,落户社區。有些領導幹部對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存在模糊認識,思想觀念未能轉變,在指導思想和工作安排上重經濟、輕黨建。同時,社會和居民缺乏對社區的認同感和參與意識,有的下崗職工黨員不相信社區、單位黨員瞧不起社區、離退休黨員顧不上社區、純居民黨員幫不上社區。部分轄區單位認為社區建設只是街道社區的事,與自己無關,有時在街道黨委的號召和社區黨組織上門做工作的情況下,能夠參與一些社區共建活動,但形式上是被動型而非貢獻型,參與社區黨建工作的自覺性還不高,從而形成社區黨建“一頭熱”的現象,還有些單位黨組織不知道在社區黨建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
三是宣傳上不夠到位。社區的維穩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上下各方思想認同,形成合力。但是一些社區的幹部思想認識有差異、職責任務不明確。以落實“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機制為例,即對每個居民家庭的基本情況都掌握是基本要求。但是有的地方卻簡單地理解為死記硬背,還有許多社區,社區幹部沒有做到深入居民家庭,沒有做到熟悉門面人頭,沒有做到同居民羣眾打成一片。在走訪中發現,有些社區相當一部分居民至今還不知社區書記、主任是誰。一些街道辦公人員和社區幹部對社區工作的複雜性、艱鉅性認識不深,對服務羣眾、維護穩定的政策性問題把握不準;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社區的漢族幹部和警務人員不懂“雙語”,與少數民族居民不能直接溝通等。加上文化市場監管不力,全疆乃至全地區對文化經營場所、攤點沒有形成嚴格的管理網絡,從源頭上沒有根本杜絕非法宗教及反動宣傳品的流動渠道,特別是以互聯網為工具,傳播宗教極端思想和暴力恐怖手段日益加劇,技術手段尚無法控制。在反恐工作機制方面,信息員的素質尤其是專業素質不高,收集信息的手段單一,甄別能力、綜合判斷能力和分析不強。
四是警務室建設滯後。***市維穩、綜治工作牽制了大量公安基層警力,加上社區警力的配置本身不多,社區民警還要承擔大量各項安保工作任務,牽制了社區民警投入社區開展工作的時間和精力。導致有的社區幹部和居民反映,警務室是有的,工作職責、工作紀律、服務承諾也都掛在牆上,但往往有事就找不到人,有的警務室幾天甚至一個月都見不到民警來工作,警務室是空架子。另外,走訪中發現,大部分的社區警務室有一定的辦公條件和環境,但在一些辦公用房本身就比較緊張的社區,尤其是在部分社區,社區警務室空間小,環境差,設施落後。投入的社區警務工作經費,雖然每年在增加,但仍滿足不了實際工作的需求。協警工作待遇偏低,業務素質不高,導致人員不穩定。硬件建設和裝備現代化還沒有達到一定的要求等問題,也是影響社區警務工作實效的重要因素。
五是機制運作不協調。政府對社區的法定職能界定不清導致社區各項行政工作應接不暇。尤其是社區管理的弱化和淡化,已經成為社區管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目前,街道和社區承擔的工作任務與自身的職權狀況存在很大的矛盾,突出表現為責大、權小,以致社區黨組織在履行社區建設的政治責任方面,在組織協調地區性、社會性、羣眾性、公益性工作中,都顯得鞭長莫及。另一方面由於體制上的原因和傳統觀念的慣性作用,隨着政府的城市管理工作重心逐漸下移,上級黨、政部門紛紛把工作職能、工作任務延伸到街道和社區,但是在職能轉換中,原先承擔職能、擁有相應投入的政府部門和單位,並沒有相應讓出財政的投入,從而就使原本就缺乏條件的社區在接過轉來的社會職能後,又享受不到相應的財力支持,即未能完全做到“費隨事轉”。這樣,一方面使社區承擔了太多的政府職能,工作呈行政化傾向,成為“經濟、行政、社會複合體”,社區自治形同虛設;另一方面,社區工作者疲於應付,這種“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狀況,使社區無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務羣眾和掌握社情動態上,社區財力、物力匱乏的情況已經成為一個突出問題。
(二)社區幹部隊伍建設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相適應
一是社區幹部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社區的發展壯大,居民數量也在不斷膨脹。社區專職隊伍單薄、人員缺少。目前,***市3個街道15個社區,35歲以下108名,佔社區幹部總數的39.61%,40歲以上幹部125名,佔社區幹部總數的42.37%。高中及中專學歷127名,佔社區幹部總數的43.05%。總的來看,社區幹部隊伍存在聘用幹部及其它人員佔主體、整體年齡偏大、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女性據多等問題。二是社區幹部綜合素質不高,業務能力不強。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社區承擔的社會事務越來越多,社區工作的系統性也越來越強,對社區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很多社區幹部缺乏社區黨建工作和羣眾工作的系統理論知識,對怎樣做好社區工作、構建和諧社會缺乏科學的思考和正確的定位,工作思路不寬,組織領導能力不強,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較差,社區管理層次水平較低。這種狀況與日益拓展的社區黨建、社區建設、和諧社區建設工作不相適應。三是部分社區幹部責任心不強,創新意識有待加強。一部分社區幹部服務意識較差。沒有牢固樹立“立足社區、服務於民”的思想,把社區工作簡單的看成是“上傳下達”,社區服務功能沒有充分發揮。由於目前社區幹部流動性差,一般在一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因而養成慣性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思想比較保守,觀念比較陳舊,任務等上級安排,辦事憑老經驗、老方法,工作上習慣於聽命於街道辦事處的指令,自主意識不強,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四是社區聘用幹部待遇偏低,社區幹部隊伍不穩定。社區幹部待遇偏低,導致一些社區幹部積極性不高,對工作敷衍塞責“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全市15個社區共有聘用幹部86名。這部分幹部在社區工作時間長,積累了一定的社區工作經驗,在各社區工作中發揮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説,聘用人員依然是社區工作者隊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2008年以來我市通過競爭上崗,僅將24名社區幹部的工資提高到800—1000元,由財政交納“五金”,仍有62名社區幹部僅享受每月1000元的生活補貼,且未交納“五金”。由於經濟收入上的懸殊,這部分聘用人員雖然人在社區工作,但始終心存另謀職業的想法。五是社區黨員管理難度大。目前社區管理的黨員主要是離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畢業生及退伍軍人,其中大部分畢業生和退伍軍人往往是將黨組織關係轉入社區後,便外出務工並更換聯繫方式,幾乎不主動與社區黨支部聯繫,加之部分下崗失業人員黨性淡薄,組織紀律渙散,出現黨費收繳不上、組織生活組織不起來等問題,給社區黨建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三)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市各社區基本上都有辦公陣地,但陣地面積各不相同,有的社區陣地面積較小,只能維持正常的工作辦公。受辦公經費的限制,大部分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由於社區經費來源渠道有限、數額也比較少,需要開展的活動又比較多,社區文化活動基本沒有專項經費和場所,因此社區開展活動,很多都是社區居民自己掏錢做服裝、租場地、購道具等。居民對社區文化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趨勢。但現實中,社區文化活動的形式還是比較單一,針對面還不夠寬廣。這些與社區幹部年齡老化、結構失衡、社區文化專幹缺乏有很大的關係。由於一些社區委員會中基本沒有設文化專幹,社區文化開展工作一般部是社區委員會其他幹部憑藉老一套經驗或依靠社區中熱心社區建設的文藝、體育人才等開展的,形式略顯單一。受辦公場所的限制,有些社區不能正常開展組織生活和開展文體活動,黨員意見很大。##
(四)社區服務內容、形式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
1、社區配套服務滯後。受活動經費的限制,大部分社區缺少健身器材,文體活動設施,不能滿足居民文化體育方面的需求。社區養老機構跟不上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趨勢,老年人的醫療保健不能在社區得到完全的解決,社區的老年康復中心基本上沒有。另外,社區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顧方面所提供的服務不足。為婦女兒童服務的設施,有的社區沒有,有的社區建立了但是處在低水平上。下崗、失業和特困户在社區只能為他們解決一半“低保”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弱勢羣眾的貧困問題。殘疾人在社區沒有自己的綜合活動中心,社區基本上沒有建立無障礙設施,缺少殘疾人就業平台和機會。
2、就業服務存在問題。目前一些街道對社區創業促就業工作既無專項經費支持,又無專業人員進行創業指導;而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和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也無資金扶持,再加上此項工作目前沒有納入政府年度考核範圍,還有一些社區沒有真正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全市社區創業指導服務網絡還不夠完善。社區居民、下崗失業人員自發組織起來創辦社區服務經濟實體,其優惠政策難以落實(包括扶持資金、技術指導、項目設計、場地落實等。從思想觀念來看,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業中的家政服務、鐘點工、保潔工等存在種種偏見,其原因:一是待遇明顯偏低;二是髒苦累,所以相當一部分人不願意幹。
(五)流動人口和重點人員管理存在不到位和缺位的現象
1、流動人口缺乏有效監管。流動人口管理是一項艱鉅繁雜而長期的社會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門共同參與、羣防羣治,做到管理教育和服務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部門重收費輕管理,僅停留在文件和辦證上,沒有真正投入力量進行管理和核查落實,造成居委會與公安機關缺乏溝通、協調。僅依靠派出所的力量是有限的,民警除每天要值班、巡邏,同時還要辦理各類案件和參加業務培訓及節假日重大活動的安全保衞工作。下管區的時間有限,對轄區流動人口情況進行全面掌握根本做不到。如果做到不漏管不失控,就必須充分發揮社區的職能作用,及時與派出所互通情況、信息,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2、流動人口辦證意識不強。按照《公安部關於城鎮暫住人口管理的暫行規定》:“凡離開户口常住地三日以上,在外地居住的都應到居住地派出所進行登記,離開時應當註銷”。在實際工作中,流動人口中除了辦理營業執照或子女入學時必須出示暫住證,要到當地派出所辦理臨時户口外,一般均不主動去派出所登記辦證,離開時也未主動去註銷或退回暫住證,給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市雖然出台《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管理暫行辦法》,實行房屋租賃備案制度,但很少有人辦理房屋出租備案,對未登記備案的沒有任何制約手段,致使出租房屋管理困難。特別是城鄉結合部的大量出租房屋的登記備案問題更是無法解決。
(六)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些黨員幹部政治不夠堅定或不敢擔當、不願擔當,對宗教事務“不敢管、不願管”。在落實宗教管理五項制度不夠到位,宗教事務嚴重失控;宗教人士管理機制不健全;宗教極端思想滲透嚴重,信教羣眾思想上、行動上不能擁護黨的領導;存在非法宗教活動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問題。社區宗教管理事務幹部更換頻繁,素質不高,以致於對落實宗教管理工作宣傳不到位。
(七)調研中發現的其他需要重點了解的突出問題
1、個別黨員幹部存在“四風”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有些幹部工作漂浮、貪圖虛名、投機取巧、不求實效;好大喜功,喜歡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喜歡搞花架子,善於裝門面,願意做表面文章。這些問題無形中增加了羣眾的負擔,引起羣眾的反感,傷害羣眾的感情,削弱黨在人民心中的威信。有些幹部脱離羣眾基礎、脱離實際,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疾苦,以“官老爺”自居,公僕意識淡薄;無所作為,遇事推諉,辦事拖拉,喜歡掩蓋基層矛盾和羣眾困難。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甚至隨心所欲,做決策輕率武斷。有些幹部一味地追求個人的物質享受,喜歡歌舞昇平、紙醉金迷的生活,甚至貪污受賄,道德淪喪,腐化墮落。
2、涉及民生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涉及道路、衞生、教育、物價等方面,表現在轄區貧困弱勢羣體多,存在房屋維修、冬季取暖等問題,僅依靠社區的力量是無法全部解決的;哈爾墩社區五條巷道沒有路燈,給居民夜間出行造成不便;低保人員申請廉租房的人員較多,而廉租房的數量有限,遠遠不能滿足貧困人員的住房需求;背街小巷的道路年久失修,影響居民正常出行;勞務市場管理有待加強,存在安全隱患;“黑車”市場混亂,影響正常的運營秩序;保安人員年齡老化,工資待遇低,不能有效發揮安保作用;加強校園安全檢查,部分學校處於交通要道,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對學生上、下學期間造成安全隱患;學校周邊環境,“三無”食品較多,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物價過高,居民工資不高,消費水平受到很大影響;物業管理不規範,甚至有些小區至今沒有物業管理委員會,居民點垃圾亂堆亂倒現象嚴重。
四、加強和改進社區基層基礎工作的意見建議
(一)加強社區反恐維穩的能力
一是教育宣傳要常態化。要組織專門工作隊定期走進社區,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解新疆歷史發展及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揭批暴力恐怖勢力的險惡用心及社會危害,大力營造反暴力、反恐怖、講法制、促和諧、保穩定的濃厚氛圍。二是輿論宣傳要常態化。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學校、報紙、互聯網和其它新聞媒體大肆宣傳反暴力、反恐怖、講法制、促和諧、保穩定的思想內容,搶佔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鬥爭的宣傳陣地。三是隱患和重點人口排查工作要常態化。要組織維穩工作隊定期深入社區深入排查反恐維穩工作漏洞、隱患和重點危險人口等,針對排查出的情況及時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全力以赴把不穩定隱患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四是敵情分析、研判要常態化。要建立政權組織敵情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準確掌握、研判敵情,及時超前防範。五是防暴反恐演練要常態化。軍、警、民反恐主力部門,要根據敵、社情適時制定各種處突預案,並加強演練,給敵人以強有力的震懾並提高處突能力和水平。六是情報信息收集要常態化。武警、公安、安全部門要採取有力措施經常加強情報信息收集工作,切實做到情報準確、及時、可靠,確保處置、打擊等後續工作有力、有效,社區要做好配合工作。七是打擊要常態化。在依法遏制暴力恐怖犯罪的鬥爭中,要定期組織專門力量開展集中整治活動,採取“主動出擊,露頭就打,先發制敵”的方針,依法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的骨幹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極端勢力的為首分子,以淨化社會環境。八是全社會參與的聯動工作常態化。在加強維穩力量基礎方面,全市大力推行警力下沉,不斷提高街頭見警率,全面實現“一區一警”和“一區多警”警務管理模式。改變思路,變提高破案率為降低發案率。除政法公安專門力量外,基層構建以社區民警、協警、專職巡邏隊員為骨幹,社區幹部和社區工作者為基礎,轄區聯防隊員、民兵、單位保安和小區樓棟長為補充的羣防羣治隊伍,提升處置、發現、打擊、防範的四種能力。同時要加強社區警務室的建設,配強基本的防護措施。九是考核要常態化。要嚴格落實維護穩定工作的領導責任制,統籌兼顧“硬道理”與“硬任務”,協調推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切實做好維護穩定與促進發展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着力推動維護穩定各項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加強社區幹部隊伍建設
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必須造就一支專業化、職業化、規範化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一是擇優錄用,綜合考察。按照“年輕化、知識化、能服務、懂管理”的要求,可以從外部招聘一些素質好、能力強、年紀輕、學歷高、熱愛社區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和下崗職工,保證一個社區一名大學生;也可以內部錄用一些經驗豐富,工作方法獨特的原有社區工作人員,充實社區工作者隊伍。按照公開平等的原則,實行筆試、面試和綜合考察,擇優錄用,建立老中青相結合,知識與經驗相結合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二是強化培訓,提升能力。各社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教育培訓,並完善社區工作人員的培訓制度。可以採取正規教育和短期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崗位培訓,通過專家授課、現場考察、交流經驗等方式,促使其改進工作方法,豐富社區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提升其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和做好新時期羣眾工作的能力。三是有效激勵,調動積極性。可以通過嚴格考評、年度表彰、獎勵先進等措施,強化管理,調動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吸引和留住高素質的人才。四是提高社區幹部待遇。建議市財政按照新《勞動合同法》規定,將社區工作者福利待遇經費納入社區經費預算,落實社區幹部社區保險,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解決其後顧之憂。同時要建立社區工作經費自然增長機制。建議市財政逐年增加社區工作經費預算,隨着社會平均工資的提高,逐年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以此來確保社區工作者收入不低於當地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水平,並且不影響社區工作正常運行,進一步調動社區幹部工作積極性。五是加強黨員教育管理。重點做好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和無業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積極做好思想工作,結合他們的特點,加強對其的教育,大力發揮其作用。為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創造條件,使每個黨員能在社區生活中發揮作用。實行黨員掛牌服務和建立黨員網格化管理活動,採取黨員包樓、包户的方法,開展爭當“文明家庭”、爭創“文明樓院”活動,把黨員在社區建設和管理中的表率作用體現出來。六是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建設。建議把社區作為一級政權組織建設,深化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充實社區工作力量,完善社區職能功能,大力加強社區陣地建設。使所有社區達到有人員、有編制、有陣地、有經費、有警務室、有巡邏車、有高配待遇、有文化活動中心、有管理考核制度。
(三)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
社區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為居民營造一個優美、舒適、方便和適於居住的空間,使社區成為了人居環境最佳社區。一是培養社區居民的環境意識、公德意識。為構建和諧社會,社區可以開展“綠色社區”考評活動,創造整潔、優美的社區環境,或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活動,培育法律環境;結合推進社區警務室的建設,開展經常性、羣眾性的法制教育,消除各種社會不穩定因素,將社區的綜合治理滲透到每個角落。二是抓環境衞生,保居民健康。社區環境衞生水平的高低,反映了社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精神面貌及文化素養,關係着居民的身心、身體健康。社區工作者要切實強化對社區日常衞生的檢查指導,並將社區環境管理規範、環境問題投訴電話等環境管理制度公示上牆,並有環保記錄、環境建設檔案等種類環保檔案,並指定人員負責。社區物業也要積極配合社區的工作,做到垃圾日產目清,公共設施及時維護,建立垃圾房,垃圾袋裝化、拆違建綠。三是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要先行,社區建設用地要納入城市設施規劃,由民政部門提出,規劃部門合理佈局進行編制,從根本上解決社區辦公陣地問題。要分類實施,多條腿走路。建議按照人口、管轄區域、辦公場所達標情況等對所有社區進行分類,採用轄區開發商建設、政府財政出資、駐區單位共建等方法分類實施。升級改造一批。對老城區原有社區和已經改造完成的新小區,社區基礎設施不達標的,由市、區兩級財政共同承擔,進行規劃和改造。共建一批。政府主導,明確駐社區單位的共建責任,按照有關政策,引導駐區單位把閒置房屋無償提供給社區使用,或採取集資的辦法共同建設。新建一批。嚴格落實政策,所有新開發建設的小區,開發商要按照社區建設用房標準,無償提供社區配套用房。整合一批。對人口較少,規模較小,户數少、功能不健全,又解決不了辦公用房和或發揮不了作用的社區,按照就近原則,與較大社區進行合併。並充分調動社區內各單位、各種組織等一切力量,廣泛參與社區建設,使社區內各單位的所有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對外開放,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資源的共有、共享。
(四)提高社區為民服務能力
社區要在做好居民辦證、低保、治安維護、計劃生育等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擴大服務領域,特別是在繁榮社區文化、增進鄰里和眭、完善便民設施、提供快捷服務、關愛空巢老人、發展社區養老事業等方面,要加大探索和嘗試力度,做好網絡化管理工作的同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同時,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創新社區服務管理新模式,不斷提升社服務水平和質量,努力構建和諧社區,提高居民幸福指數。一是開展黨員義務服務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的作用,擴大服務者隊伍,擴大服務範圍,組建以黨團員為主體的社區志願者服務隊,根據居民不同層次的需要,開展各類服務,切實幫助居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各種難題。二是要大力開展就業服務。社區要積極開展再就業培訓及職業介紹服務,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形成市、街道、社區三級全方位、多層面的就業網絡。既培訓了再就業人員又安置了下崗失業人員。對困難羣眾也可以開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崗位、送服務”的活動,落實創業專項貸款和貼息優惠政策,以鼓勵失業人員自強自立、自主創業幫助失業人員自謀職業,或與轄區企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切實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生活困難的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和生活困難問題。社區居委會要充分發揮密切聯繫居民的優勢,協助政府摸清困難羣眾的真實情況,把所有符合條件的特困失業人員都納入“低保”範圍,既做到“應保盡保”,又可以避免“錯保”。保證低保資金的足額發放,不斷改善低保服務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引導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員,積極參加社區公益性勞動和就業培訓活動。三是開展羣眾文體活動。以社區居委會、樓院、小區為單位開展經常性的羣眾文體活動,豐富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四是開展以黨員責任區、黨員聯繫户為主的“連民心”活動。組織社區黨員參加聯繫户、責任區活動,負責責任區的政策宣傳、治安巡邏、民事調解、環境衞生、計劃生育、綠化美化、流動人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五是以服務居民為重點,充分挖掘轄區內的各種資源優勢,按照“項目化運作、市場化管理、產業化發展、社會化服務”的思路,加大社區服務業市場管理力度,開發服務項目,採用房屋租賃、合作經營、吸引社會力量投資等多種方式,興辦小市場、小門點、小公司,使社區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服務方式從分散經營、零星服務、個別活動逐步向產業化、實體化、規模化、社會化方向轉變。既能方便居民生活,又能轉移居民的家務負擔,緩解居民在衣、食、住、行以至學習、娛樂等各方面的難題,使他們能夠安居樂業,從而形成覆蓋大街小巷、滿足居民需要的多方位、廣角度的社區服務體系,在極大地方便社區居民生活的同時,增加社區經濟創收,拉動經濟增長,擴大社會就業。
(五)流動人口和重點人員管理
  1、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留宿,誰負責”的原則,認真做好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根據轄區的治安情況,流動人口的多少,合理劃分責任區。管區民警和社區幹部共同深入管區,對暫住人口進行登記、造冊、辦證,並對各自管轄的暫住人口按不同職業、暫住時間長短、流動性大小從四個方面進行建檔,區別對待,分類管理。提高管理級別,理順管理體制,形成分工細、職責明,協調形成流動人口管理新格局,確保管理合力。從立法、管理、宣傳、經費保障、人員配備等環節,加強管理。建議把流動人口管理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一支流動人口協管員隊伍,切實防止工作的遺漏和重疊。居委會、片區民警要採取向出租房屋的房主宣傳法律法規知識,提高房主的法律意識和防範意識。通過嚴格辦證制度和“誰主管、誰負責;誰出租、誰負責”的原則,出租人,承租人與派出所簽訂責任書、保證書,責任區民警下管區時加強與流動人口的見面率,掌握其日常表現,尤其是通過房主全面瞭解暫住人口的活動情況,及時將其納入視線範圍,對可疑人員情況迅速提交刑偵部門,為打擊流竄作案奠定基礎。
2、開展經常性的清理整頓,對重點人口進行列管、幫教。社區和派出所要有重點的經常開展對流動人口的清理整頓工作,在清理中發現線索,破獲案件。其中着重對“三無”人員、租賃房屋、流動人口居住集中區域、用工人員多的單位進行清查、查驗身份證和暫住證。清理整頓中,對其中的重點人口進行列管並逐人進行登記造冊,建立真實、齊全的檔案。同時做好函調工作,通過多種渠道瞭解其前科、劣跡,掌握其動向。對其中有重大現實危害的可疑人員由派出所領導直接掌握情況,具體落實管理、監控措施。與流出地公安機關通報情況,委託協查及提供線索,以利抓住戰機,及早破案,消除隱患。在對違法的重點人口實施打擊的同時,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由民警和有關單位的治保組織聯合施教,對其進行耐心、細緻的法制教育及思想轉化工作。
(六)加強宗教事務管理
一是結合“五個一”活動的開展,繼續落實好部門領導包宗教活動場所制度。在社區建立以“四老”人員、在職黨員、“兩代表一委員”為主的志願者工作隊伍,充分調動廣大黨員、樓棟長、巷道長等各類積極分子參與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的主動性。二是充分利用節假日或每週五的主麻日,在居民小區或清真寺對各族居民或信教羣眾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宣講,並做到社區書記或主任及社區網格管理員每週定期走訪慰問清真寺管理人員,切實做到維護穩定網絡全覆蓋。三是政府必須大力加強宗教管理機構的職能,加強所有宗教人物、宗教場所、宗教活動的嚴密監控,確保所有宗教活動都要在政府的嚴密控制之下。
(七)協調解決調研中其他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結合即將開展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查擺黨員幹部存在“四風”方面的問題,貫徹落實教育實踐活動“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將學習教育貫穿始終,並逐步進行整改。二是對涉及民生方面的問題,逐步遞交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建議對勞務市場安裝防護欄和電子監控設備,確保人員安全;建立勞務大廳,設立不同窗口,接待不同需求的人羣,成立“支部+派遣公司+勞務市場”的新模式;加大黑車市場的打擊力度,避免市場出現混亂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