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雲服務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6W

雲服務調研報告多篇

雲服務調研報告篇1

近些年來,**市農機系統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在又好又快地實施農機富民工程的過程中,先後實施了農機創業行動和新型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行動,為完善農機公共服務體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以下結合**市實際,就**市農機公共服務體系的現狀、問題及對策作一淺析。

一、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完善的農機公共服務體系應當包括公益性的農機化公共服務機構,主要有農機管理機構、基層農機技術推廣服務機構、農機化技術教育培訓機構和農機監理機構。

農機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制訂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的有關政策、規劃並負責組織實施,履行市場監管職能,提供農機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務。農機監理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能,負責農機安全生產監督與管理,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宣傳與教育。目前,全市農機管理機構和農機監理機構健全,市、縣區均設有農機管理機構。

基層農機技術推廣服務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組織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示範與推廣,提供科技公共服務,包括縣區、鄉鎮兩級。

(1)縣區級。目前,全市各縣區均設有農機化技術推廣站,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擁有人員36人,其中科技人員23人,科技人員比例為64%。

(2)鄉鎮級。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以廬江縣、和縣為代表,設立區域農機站,其“三權”直屬於縣農機局,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廬江縣於率先在全省開展了農村綜合改革方試點,該縣在17個鎮按區域設立了8個區域農機站,編制45人。和縣於在10個鄉鎮設立了6個區域農機站,編制36人。到目前為止,兩縣共有人員75人,其中科技人員53名,占人員總數的70%。另一種是以無為縣、含山縣、居巢區為代表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綜合站中設立1-2名農機員,其“三權”隸屬鄉鎮。到目前為止,三縣(區)49個鄉鎮(含6個街道辦事處)共有人員87人,其中科技人員52人,占人員總數的60%。

農機化技術教育培訓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對農機從業人員開展農機適用技術培訓與教育,提供農機公共教育服務。目前,各縣區均設立由財政全額撥款的農機校,人數總數55人。

二、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公共服務組織結構較為鬆散。目前,全市約12萬農機從業人員當中,加入專門服務組織的不達總量的5%,大多數仍是一家一户的小生產,單打獨鬥,農業機械的利用率還不夠高,服務範圍還不夠廣。組織化程度低已嚴重製約了農機公共服務的發展進程。

(二)公共服務從業人員整體素質較差。據調查,目前從事農機公共服務的人員均以國小、國中文化程度為主。接受教育的途徑非常有限,侷限於跟着別人幹,風險意識、競爭意識相當缺乏。據統計,全市約12萬農機從業人員中,僅有不到10%的農機從業人員接受過農機及相關部門、有關企業的培訓,其他基本上都是自我摸索。

(三)公共服務離廣大農民的需要有所欠缺。主要是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的公共服務需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越來越迫切,有些服務公共服務組織還提供不了。在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農民都非常渴望一種保姆式的服務。但是在油菜播種、收穫以及水稻栽插等關鍵環節,農民仍得不到其想要的服務,廣大農民不得不投入高強度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

(四)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公共服務能力還比較弱。隨着農機化的迅速發展,廣大農機公共服務組織及從業人員迫切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信息及技術等公共服務。從目前情況看,鄉鎮一級農機化技術推廣機構普遍無辦公場地、無技術推廣機具、無辦公網絡設備。一些地方設置的綜合站僅有1至2名農機技術人員,公共服務能力非常薄弱。財政對基層農機技術推廣機構和農機教育培訓機構的投入明顯不足,公共服務手段落後、公共服務條件較差。

三、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一)提高認識,明確工作思路。要緊緊圍繞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增加農民收入,改革和加強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培育新型農機化服務組織,建立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户為主體,農機經營户為基礎,以政府強有力的公共服務為保障的新型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努力推進農機服務公益化、市場化、產業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新貢獻。

(二)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民辦公助是推動農機公共服務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要開展新型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總結經驗,並逐步加以推廣。要加大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對農機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促進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使用大中型和高性能農機具,引導、帶動農機服務組織增加投入。要落實好對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和運送聯合收割機(包括插秧機)的車輛免收道路通行費的政策,減免營業税和農機服務組織登記及審檢費等政策,減輕農機手負擔。要積極爭取對農機公共服務組織提供優惠的信貸政策扶持。

(三)規範引導,提高組織化程度。組織起來有規模,組織起來有效益。要積極引導農機經營户加入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倡導龍頭企業、農機能人及村組幹部牽頭成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吸引更多的農機經營户加入專業合作社,實現規範化運作,合作、共同經營農機,提高農機具的利用率,擴大農機作業範圍和領域,提高農機經營效益。要積極引導農機從業人員加入農機協會,建立章程,規範運作方式,保護其成員的合法權益,擴大農機公共服務覆蓋面。

(四)加強培育,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要進一步加大對縣級農機校的投入,逐步建立農機人才培訓基地,大力開展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培訓。要創新農機培訓形式,採取“送教上門”、“田間辦學”等農機從業人員易於接受的方式,組織開展培訓工作。要爭取政策,將對農機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列入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的組成部分,進一步降低培訓成本。要積極推進農機職業技能開發工作,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管理、會經營的農機從業人員。

(五)深化改革,增強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要加快推進基層農機推廣體系改革,將分散於各個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的農機人員進行整合,設立區域農機站,理順基層農機推廣工作管理體制。要改善基層農機推廣服務機構的辦公條件,提供辦公場所,配備必要的農機推廣機具和辦公電腦網絡等。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擴大“以錢養事”的範圍,提高公共服務能力。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機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健全農機信息化服務體系,及時傳遞農機作業需求、價格行情、天氣資訊、油料供應、維修服務等重要即時信息,及時發佈市場分析、形勢預測、政策動向等方面信息,提高農機化信息服務水平。

(六)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大力宣傳農機公共服務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高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對農機公共服務的認識,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要大力宣傳農機公共服務的好典型和好經驗,激勵更多的農民投入到農機公共服務工作中。

雲服務調研報告篇2

近年來,縣總工會按照上級工會統一部署,切實加強“職工服務中心”轉型升級建設,積極打造省、市示範型職工服務中心,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20xx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6.99億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8.7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1元,作為全市唯一的縣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經濟發展先進縣”。目前共有各類工會組織403家,會員39995名。其中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會218個,會員13016名。縣總工會連續5年榮獲全市優勝縣區工會,被省總工會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工會職工法律援助維權服務示範單位”。20xx年度財政劃撥工會經費、税務代徵工會經費分別為364.7萬元(返還前),249.7萬元(返還前),分別完成市總年初下達任務的130%、115%,向市總工會上解經費93.7萬元,上解率100%。

二、職工服務中心建設情況

縣工會原辦公樓土地面積1152平方米,建築面積1443平方米,經上級工會批准,原辦公樓於20xx年6月公開拍賣,拍賣價168萬元,房屋土地變動後增值97.41萬元。20xx年建成“縣職工服務中心”,位於縣城中心臨街位置,為四層雙面建築,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880平方米,工程投資320萬元,20xx年按照城市建設要求投資10萬元做了彩鋼坡屋頂。“中心”的建成使用進一步提高了工會工作效率,提高了工會服務質量。

按照“職工服務中心”轉型升級的統一工作部署,投資15萬元改建面積為80平方米的“職工綜合服務大廳”,配備辦公電話、電腦、掃描儀、打印機、傳真機等自動化辦公設施,製作led顯示屏;設立困難幫扶、醫療互助、培訓就業、法律援助、職工信訪5個服務窗口,滿足職工多元化需求;對外公開12351職工服務熱線電話,24小時受理職工對生產生活具體困難的求助請求及對合法權益的訴求;將職工服務中心列入政府批編的`事業單位,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增設至5人,聘任兼職法律顧問1名;建立並完善了各服務窗口的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工作目標考核制度、學習培訓等相應工作制度。

“中心”主體建設和升級建設中,上級工會和縣政府給予我會大力支持:其中省總工會資金支持20萬元,市總工會分年度累計劃撥資金40萬元,縣政府前期支持資金40萬元,後期經市總工會協調劃撥100萬元,同時,縣政府配套幫扶資金自20xx年以來累計達到152.5萬元(見附表1)。

三、職工服務中心擬擴建改造項目

全國總工會在《對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378號建議的答覆》意見中明確:縣總工會可通過省、市工會組織申報全國職工教育優秀示範點,為各地的職工提供跨地區培訓服務。北京-申辦冬奧會為我縣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對我縣職工文化和教育培訓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於受機制、人員、資金等方面的制約,我縣工會服務形式還較為單一,突出表現教育培訓和文體服務力度還不夠大,社會化程度還不夠高。今後我會職工服務工作的發展思路是:打造服務職工品牌,拓展服務職能,集技能培訓、職業介紹、文體服務、生活救助、法律服務、勞模之家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台,從而更好地服務於縣委提出的“綠色、實力、美麗、希望、世界”五個建設。

雲服務調研報告篇3

一、同安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主要情況

xx年8月,同安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順利通過國家文化部評估驗收。在此基礎上,同安區制定《同安xx-xx年落實基層文化設施建設三年提升工程目標的實施方案》,紮實抓好基層文化設施提升建設。xx年xx月,同安區創建全國文化先進區工作通過文化部複查組的考評驗收,繼續保持全國文化先進區的榮譽。

一是措施政策到位,為創建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加強組織保障,區、鎮(街)、村(居)均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簽署創建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到人,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強資金保障,逐年增加文化建設投入,所佔財政支出比例逐年增長,xx年以來,市、區、鎮街共投入補助配套資金2000餘萬。加強政策保障,制定出台相關的方案、規劃、制度,較好地保障創建工作的開展。

二是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基層建設全面覆蓋。xx年以來,完成了同安文化中心“三館一院”和梧侶文體活動中心建設,文化館被命名為國家一級文化館,圖書館被評為縣區級國家一級館;10個鎮(街)均建有綜合文化站;128個村(居)均建有文化活動室,面積達200平方米;公共電子閲覽室與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設置率與完備率均達100%,基本實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閲覽、“農家書屋”工程、廣播電視“户户通”與“村村響”工程100%全覆蓋。同時,着手建設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籌劃區博物館選址工作。

三是豐富羣眾文化活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依託人文資源題材,開展“民俗文化藝術節”、“孔子文化節”以及“蘇頌文化節”、“青島啤酒節”等特色節慶活動,深化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大力推進節假日羣眾性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建設民俗文化藝術培訓演示基地,積極扶持和組織宋江陣、歌仔戲、蓮花褒歌、車鼓弄、南音、民間繪畫、閩南童謠、舞龍、舞獅技藝、閩南語合唱等十四個非遺項目,打造同安特色文化活動和民俗文化藝術活動品牌。

四是加強文化隊伍建設,保障文化事業發展需要。落實專業文化人員編制,鎮(街)文化站均有3名編制人員,全區128個村(居)均配備有文化協管員,文化館、圖書館和10個鎮(街)均成立文化志願者之家,全區共有文化志願者1000多人,致力於聲樂、美術、舞蹈、書法、攝影、學習輔導、送書下鄉、道德講堂等各種文化活動項目。定期組織開展文藝協會的各種文藝專業技能培訓以及文化管理幹部業務培訓,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全面開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同安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文化體育事業發展不平衡。鎮村之間差別明顯,經濟發展較好的區域好於經濟發展較弱區域;一些城區的街道-社區,由於環境和用地因素,反而比不過一些農村的建設情況。

二是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還不大。幾年來,在創建過程中,雖然投入了不少經費,但由於同安區的財力現狀,投入資金與其他區相比還是偏少;市裏對區裏的創建補貼,常常是以區為單位發放補貼資金,同樣100萬的資金,其他區只要分攤到數十個村(居),而同安區要分攤到129個村(居),創建經費投入遠不能滿足需要。

三是羣眾文體活動的經常性和廣泛性還不夠。個別鎮街、村居因思想重視不夠,加上設施和管理薄弱,文體活動不能普遍有效地開展。

三、關於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1、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投入。要把文化體育事業建設作為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和項目,並逐年提高政府資金投入,持續推進文體設施建設及工程改造提升;探索建立民俗文化建設獎勵基金,鼓勵民間資金積極參與文化體育事業;盤活國有和集體資產資源,充分利用當前空置校舍、老年活動中心以及古厝宗祠等場地,因地制宜建設文化活動場所。

2、加強文化幹部隊伍建設和文化專業人才培養。按照實際需要配備文體工作人員,做好鎮街、村居文體活動的專業指導,抓好文體管理工作人員和文娛骨幹的培訓;完善文化志願者機制,充分發揮文化志願者在基層公共文化管理中的作用;完善文體設施配置,加強文體設施的保養維護及物質裝備管理,建好公共文化服務信息網絡,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質量。

3、要推進文化體育事業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建立健全全民閲讀推進機制,鼓勵扶持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繼續辦好傳統文化節慶活動,精心組織民俗文化藝術活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做好文化下鄉和基層文化活動專業指導,經常性地開展豐富多采的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羣眾文化生活內容,提高羣眾文化生活水平。

雲服務調研報告篇4

一、引言

我國已進入老年化社會,隨着老齡人口的加劇和大量“四二一”(一對小夫妻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現,傳統養老方式已不適應現代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加之,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使退休人員由過去的“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已是大所趨,未來城市社區將承擔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養老服務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條更加適合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新路,是擺在社區面前的現實而迫切的任務,帶着這個問題,我們陽光雨家政服務中心對長治市東街社區的居家養老有關調查做以總結和闡述。

二、東街社區老年人口現狀

東街社區現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區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歲-69歲的老人有779人,70歲-79歲老人有452人,80歲-89歲老人有206人,90歲-99歲老人有32人,100歲老人1人,老人人數佔社區總人數的26.79%,空巢老人有52人,約佔老年總人口的3.54%。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衞生條件的極大改善以及人們擇業觀念改變和人口流動等因素的影響,今後,高齡老人和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家庭和社會的養老負擔將越來越重。

三、目前社區老年人居住、養老和居家服務情況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與配偶)和兒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與配偶)單獨居住,兒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與配偶)單獨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與配偶)單獨居住,無子女。五是老人(或與配偶)與成年或未成年的孫子孫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養老機構的三無老人。

(二)生活來源。老年人生活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退休金,養老保險金,個人賬户積累,子女供養,政府供養,自己掙錢養活自己,在以上幾種情況中,靠子女接濟和吃養老保險金生活的老人數量最寵大。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隨着老年人年齡的增加,生理機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獨感已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們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幫助才能生活。根據調查瞭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養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難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理機能的衰退影響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隨着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衰退,開始出現頭腦不清晰、記憶力減退、視力模糊、聽力有障礙、手抖、腿腳不方便、咀嚼困難以及其他健康問題。這種機能衰退問題,已經深深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行動,且有相當比例的老人存在兩種以上的症狀,這損害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將導致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齡老人中這種現象更加普遍。

(二)各種老年人日常生活輔助設備缺乏。各種老年機能問題的發生在不同程度上妨礙了老年人的活動能力,許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各種輔助設備,維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老年人羣中普遍存在對提高視力、助行類、聽力輔助、居室無障礙設施等各種輔助設備需求。在調查中瞭解聽力有問題和行走不便的高齡老人人數是最高的,所以在居家養老服務中提供提高視力和助行類設施將成為首要考慮的對象。但由於目前市場上有關老年人生活輔助設備不豐富,老年人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三)多數老年人經濟能力有限,無法進行有償服務。在調查中瞭解,多數生活在社區的老年人都沒有固定的收入,生活來源主要靠子女接濟,而子女本身並不富裕,給老年人的生活費相當的少,只夠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所以用在健康、醫療等上的開支很少,對社區提供的有償服務根本不敢接受。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難。在對老年人的居家養老需求調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來講,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難是進食、燒菜做飯、打掃衞生、買菜購物、洗衣洗被、洗澡、起牀、穿衣服、上廁所、外出活動共十項內容。在十項具體日常活動內容中,燒菜做飯、打掃衞生、外出活動、買菜購物和洗衣洗被成為主要的困難。

五、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我們在調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生活照料、醫療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務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項需求中醫療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對精神文化服務的需求相對較低。

(一)老年人對社區日常照料服務需求。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在居家養老服務中,日常生活照料主要還是子女。但由於老年父母對子女照料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帶來的照料成本很大。這讓子女和老人都很為難,相反,對由社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需求更加強烈,如果有其他合適的照料人選,情況就會得到大改善。在調查中老年人希望社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有:小時工上門服務、社區日間照料室日託、上門做飯、日常登門巡視、代理購物、協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腳、理髮、家庭修理、修電器、送貨上門、郵寄等。

(二)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成為老年人就醫的首要選擇。上門服務或者居家護理是老年人接受衞生健康服務的另外一種方式。在走訪中得知絕大部分的老年人願意接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上門服務或者居家護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較為普遍,大多數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將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為陪同看病、家庭病牀、專業護理、找辦取藥、急救、康復、健康講座和指導等內容。在老年人報告的最主要的健康服務需求中,對健康講座和陪同看病服務的需求最高,其次為專業健康護理和急救服務。絕大多數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對社區健康服務的需求,而且超過一半的老人有多種需求。所以發展社區健康服務有廣闊的前景。

(三)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務是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要求的重要內容。有超過半數的老年人存在各種內容的社區精神文化服務需求包括:文體娛樂、表演展示、繪畫、法律諮詢、心理諮詢、讀書讀報等。由此可以推斷,絕大多數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區精神文化服務需求。

六、加強管理力度,組建為老服務隊伍

做好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關鍵要抓好為老服務隊伍建設。我們主要抓好三支隊伍建設。一是抓好居家養老服務管理者隊伍。二是抓好專業隊伍建設。三是抓好志願者隊伍建設。

七、今後工作打算

做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整合社區資源,加強為老服務隊伍建設,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的。

1、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開展已快半年,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意識不強,自願來社區參加活動的老年人少,要求上門服務的老年人更少。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進行宣傳報道,營造社會敬老、社區助老、家庭養老的良好風氣。

2、充分整合社區資源。由於服務場地有限,轄區老年人口多,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受限。我社區要充分利用轄區人力、物力、財力,整合社區資源與駐轄區單位等簽訂為老服務協議,免費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3、加強為老服務隊伍建設。加強社會化居家養老管理人員與服務人員的培養,建設專業化的工作隊伍。進一步加強與勞動保障部門協作,對現有的管理與服務人員進行有計劃的培訓。其次是大力發展志願者隊伍。努力造就一支由黨員、幹部、學生等組成的專、兼職人員和志願者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提高為老服務水平。並開展“服務明星”的評選活動,激發為老服務人員的工作熱情、增強服務意識,使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也可得到進一步提升。

4、全面開展上門服務。託老站日託、周託服務場地有限,居家養老服務活動的關鍵是做好上門服務。採取靈活的服務方式,上門服務人員要隨喊隨到。服務要能滿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掃、購買、護理、康復、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陪同遊覽、購物,陪同讀書、看報、看電視,甚至是陪同聊天

八、結語

居家養老是一項貼民心、暖人心的夕陽工程,是老齡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推進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這對居家養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點,我們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養老為老服務工作作為街道的民生工作來抓,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探索創新居家養老的新模式,滿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雲服務調研報告篇5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已成為在國際上逐步提高地位的強國。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針對我國的進出貿易的瞬間轉變,對我國鐵路部門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

在高速經濟發展的要求下,全線旅客列車的服務質量良莠不齊,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以及眾多乘客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切期盼相比,仍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鐵路客運服務現狀,思考提高服務質量,改進客運人員工作思想、服務態度、工作方法,提高鐵路客運服務質量,既是適應鐵路飛躍式發展,滿足鐵路客運運輸的需求,又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一定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分析鐵路服務質量發展歷程及出現問題

中國鐵路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考驗,在多年的計劃經濟發展年代中,既為中國特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同時又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難以抗拒的“時代弊病”,成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難以啃化的“硬石頭”。

近幾年我們鐵路部門在逐年逐次的進行火車提速,但是相應的服務確實沒有得到很好的改進:

陳舊的服務方式

近幾年來鐵路站車開展“樹標塑形”活動,使鐵路客運服務有一定改善。但在各種條件的影響下,服務方式也只停留在送水、掃地、擦桌子等基礎方面的服務,為旅客提供的服務依舊是不能到位。在服務的過程中,還存在着客運服務人員語言粗俗、動作粗魯的行為。而且車廂內的照明和廣播依舊是定點、定時,缺乏個性化服務。有些個別的客運服務人員在工作中存在着“開口講話難,服務語言少,溝通交流難”的現象。旅客在經歷了排隊買票、候車驗票、剪票進站在到排隊上車,讓他們已經筋疲力盡了,如果這時候列車再超員、晚點,旅客還沒上車就已經充滿憤懣了,客運服務人員在這時提供的服務再不注意方式方法,就只能是將旅客推向其他行業了。

鬆懈的標準化服務

鐵路客運組織是一個龐大的客運服務體系,長期以來,鐵路客運的龐大地位使得客運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遠遠落後於其他行業的服務質量。雖然鐵路客運服務制定有較為完整的服務質量標準,但是在實際工作因為監管督察制度不完善,導致標準化服務的落實存有一定的問題。鐵路客運服務人員在工作中存在簡化作業程序、對旅客服務質量要求不高的現象。例如,旅客在旅行中對服務質量所提出的建議和要求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有的客運服務人員甚至謾罵、毆打旅客,造成極差影響;有的客運服務人員利用工作之便,進行“捎、買、帶”等行為,違章違紀行為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對鐵路客運服務的總體形象產生了惡劣的影響,同時也阻礙了鐵路客運服務標準化體系的進步和發展。

偏低的客運職工素質

數年來,鐵路招收的職工均是來自鐵路專業院校畢業生和復員退伍的軍人,為大批招聘職工,沒有過多的選擇渠道,而且在招聘過程中也是直接指派入崗,不做更多要求的。因此導致客運職工年齡總體偏高,文化水平偏低的現象出現。在鐵路體質轉型之際,特別是新車型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普及和應用之際,客運職工的總體素質與目前鐵路客運的發展要求有所違背,不能快速的與新興事物有

機的結合。同時,鐵路客運部門在體質改革過程中,對職工的培訓教育缺乏實質性,沒有嚴格的競爭體制,致使職工在工作中沒有壓力,缺乏上進心和主動服務旅客的態度,偏低的業務素質和文化水平落後,直接影響了鐵路在客運市場的服務形象。

陳舊的客運服務設備

鐵路部門提供給客運的的設備設施,雖然近幾年一直在進行着更新,客車也從22型提升到25型,動車組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進,但以少數的列車存在系統老化的問題,與環境要求、旅客需求和服務質量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比如:某些車站站房自建站以來未進行改造過,內部設施沒有大的改觀;不少站台只能單項平面通行。

二、如何提高鐵路客運服務質量的淺談方法

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核心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全體員工在長期的創業和發展過程中培育過程中培育形成並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目標、基本信念及行為規範。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建立起符合自身特點的、積極上進的企業文化,這個企業就不會有長久的持續發展。

鐵路客運部門要建造符合自身特點的客運服務文化,該文化要來自於鐵路客運服務人員的實踐,讓服務在實踐中完善,要充分展現鐵路客運工作的窗口性質的作用,樹立“以人為本,旅客至上”的服務理念,以真摯熱情、微笑感動、熱情周到、細心細緻為主要特色,不斷在實踐中總結和完善已有的文化內涵。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職工自信心,提升鐵路企業的競爭能力。

用落實服務標準強化服務質量

?鐵路客運服務質量標準》是針對客運服務中大量重複進行的作業、程序和方法,以現行規章為依據,在深入調查、認真總結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為保證旅客安全運輸和提高客運服務質量而作出的統一的規定。客運服務人員要通過學習標準和技能演練等掌握標準、在客運服務中要落實標準。各級部門要嚴格監督和考核客運人員執行標準。

客運服務人員要針對不同旅客在身份、層次、年齡、旅行目的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採取不同的服務方式,滿足旅客的各種需求。對不同的服務對象提供不同的服務方式,如對殘疾旅客——客運服務人員要成為盲人的眼睛、聾啞人的耳朵和嘴巴、腿腳受傷者的枴杖,要像親人一樣關愛、呵護他們。不能讓殘疾旅客有任何被歧視的感覺。在列車上,不僅僅要關注殘疾人,像是老年人、外籍人員、孕婦、以及兒童,都要擁有特殊的關注,在他們需要時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不讓任何人羣有失落感,竭盡全力的滿足旅客要求。針對有精神疾病的旅客更應該尋找專人陪同,耐心勸導,給予親人般的寵愛,讓旅客感覺到在列車上度過的時光都是極其滿意的。

用服務培訓提高客運服務能力

旅行過程是一個隨時變化的過程,當旅行條件發生變化時,旅客的心裏要求也會隨之變化。所以,客運服務人員在服務工作中,既要掌握旅客旅行的共同的心理,又要揣摩和探究個別不同旅客的心理,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服務工作的片面性和盲目性,才能做到符合實際的掌握旅客需求,完成旅客要求,更好的服務於旅客。因此,在客運職工培訓中,培訓內容除了思想道德,職業道德,崗位應知必會,服務技能,禮儀,應急預案,客運安全風險點及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培訓外,

還要增加客運心裏學和溝通技巧的內容,用良好的心裏修養的溝通能力適應客運服務的工作要求。

客運服務人員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與形形色色的旅客打交道,人與人的性格特點與文化素質都是有很大差異的,所以在處理問題上客運服務人員要針對不同的現象、不同的人羣、不同的環境去展開不同的服務。這就要求我們在培訓中要請專業人員對客運服務人員進行心裏健康諮詢輔導,對客運服務人員進行心理教學的講授,不僅要針對旅客心理進行學習,還要針對客運服務人員的心理素質進行輔導,培養他們的心理素質,以達到在各種不同的場合內都能夠做到讓旅客滿意。

提高列車餐飲管理水平

旅客在旅行時會自備各種各樣的食物,用以作為自己在旅行的過程中的儲備。這在無形中就對我們的列車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列車餐飲這一塊我們要加大力度去進行改進,以滿足更多旅客的需求,從而提供更優良的服務條件。首先要根據開行列車特點,提供多種多樣的餐飲服務,變革餐車食品供應方式,可以實行站點餐飲基地交接,為旅客提供更多的餐飲項目,改變目前單一的盒飯式,增加更多的快餐式餐飲。這樣既減少了旅客行囊的重量,又能使列車的空氣、環境變得更加清新怡人,同時也減輕了客運服務人員的作業量,還能為列車提供創收的機會。可以説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更能夠抓住旅客的行程命脈。

用密切配合確保客運服務質量

在列車上,雖然和旅客直接接觸的是客運服務人員,但鐵路各相關部門的工作對於旅客服務質量也有影響:如機車乘務員,若不能平穩操作,就會使旅客感到列車晃動,影響旅客的舒適度;檢車乘務員將列車中空調的温度調得過高或是過低,也會引起旅客的不滿;列車調度員調度指揮不當,會影響旅客列車的正點;工務、供電等部門養護不到位,會影響旅客列車的安全。因此,鐵路車、機、工、電、輛等相關部門應密切配合,才能確保客運列車的安全、正點、舒適。結論

鐵路運輸已經是我國的運輸行業中的主力軍,而鐵路服務質量的好與壞在其中又成為輔助性的主選因素,是羣眾出行時選擇交通工具的很重要的一個參考。因而針對當前的當前的鐵路服務質量提高是與時俱進的要求,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種體現。所以我們作為“鐵路人”更要承擔起自己肩負的責任,為更廣的羣眾做好服務。

雲服務調研報告篇6

服務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不僅是衡量生產社會化程度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檢驗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的標準之一。為加快我市服務業的發展,我局於20xx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組織了相關科室對全市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20xx年,我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25.27億元,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5.9%,國內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構成比 19.56:51.17:29.27。服務業已經成為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據我市第一次經濟普查資料顯示,全市從事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1.0568萬個,個體經營户13.19萬户,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4.32萬人,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達到59.05 %,其中,在批發、零售業,餐飲、住宿業以及居民服務業中就業的人數就達21.69萬人,占城鎮全部就業人數的28.9%,為解決就業,保障民生民本,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商貿流通業持續增長。20xx年,全市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9.88億元,商貿業實現增加值37.9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平均在35%左右。

二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促進了物流業的增長。20xx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達9688.21公里,其中:四級及以上公路 3928.8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貨物運輸量4020萬噸,比上年增長25.23%,貨運週轉量279946萬噸公里,增長66.28%;完成客運量 10687萬人次,增長1.52%,客運週轉量385777萬人公里,增長15.83%。

三是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大發展,已成為服務業乃至國民經濟中最為突出的行業之一。20xx年,我市郵電業務總收入 28.36億元,比上年增長15.02%。通信網絡實現了由人工向自動,模擬向數字、小容量向大容量、單一業務向綜合業務的轉變。至20xx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271.09萬門,當年新增52.84萬門;全市電話用户總數達181.8萬户,比上年末增加28.84萬户,其中:固定電話用户76.28 萬户,增加6.26萬户,移動電話用户105.52萬户,增加22.58萬户;互聯網用户數達9.99萬户。全市電話普及率34.88部/百人,增加 5.38部/百人,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20.25部/百人,增加4.25部/百人。電信服務業成為引人注目的高增長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大。

四是房地產成為消費熱點,開發量逐年增大。隨着城市化的推進,住宅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商品房消費持續擴大,居民購買房產繼續成為消費熱點,有力地促進了房地產業的發展。房地產開發投資逐年增大,20xx年,我市房地產開發投資35.58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為19.03%,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增長33.94%,房地產開發成為拉動我市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

五是旅遊作為新興產業,其發展潛力巨大。隨着國民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全省第四屆旅發會的強力推動,旅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綜合接待能力不斷提高。20xx年,全市接待旅遊者為628萬人次,增長31.57%,實現旅遊總收入36.29億元。旅遊業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提高羣眾生活質量方面作用日益重要,成為國民經濟一個新的支柱產業。

六是金融業穩定發展。20xx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04.3億元,比年初增長16.58%,其中,企業存款113.55億元,增長14.89%。各項貸款餘額206.53億元,比年初增長15.59%,其中,短期貸款118億元,增長11.1%,中長期貸款81.83億元,增長24.65%。全年保費收入7.77億元,比上年增長28.74%。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2.98億元,增長14.33 %;人身保險保費收入4.79億元,增長39.71%。保險賠付總額2.80億元,增長34.35%。

二、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儘管我市服務業發展保持良好的勢頭,但與國民經濟整體發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仍存在總量偏低,水平不高、結構不盡合理、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傳統行業比重大,新興行業比重小。從服務業內部行業結構看,傳統行業仍占主導地位,20xx年,全市批發零售業、餐飲住宿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0.3%。

(二)城市化進程緩慢。城市是服務業發展的載體和基礎,服務業發展離不開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是服務業發展的依託,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與城市化率成正比,但到20xx年末全市城鎮化率只有29.8%,僅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比全省的城鎮化水平低4.5個百分點,比全國的城鎮化水平低 14.1個百分點。

(三)商業網點和市場建設嚴重滯後。我市城市商業網點和市場建設嚴重滯後:一是佈局不合理,專業市場少,規模小,全市僅有一户年成交額上億元的批發市場,輻射能力差,以街為市、以路為市的現象十分嚴重;二是城市商業網點不上規模檔次,上面是住宅,下面是門面這種比較落後的“底商”是我市商業網點的主體,缺乏有代表性的商業網點和上檔次的商業設施,相當部分中高端消費無法在當地實現,造成我市購買力向周邊城市和成渝等地外流,影響了我市的就業和税收增加。

(四)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後。一是融資的渠道少、融資的門檻高;二是隨着幾大商業銀行陸續上市實施的戰略調整,在西部地區的貸款和金融機構網點都有所壓縮,融資問題更加突出;三是金融業的服務意識、服務水平提升緩慢,服務品牌尚未形成;四是我市的存貸差額巨大,近半數資金不能為我市所用,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金融產品單一,與地方經濟發展對資金的渴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五)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從對服務業消費需求角度看,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80年代實現了從貧困到温飽的轉變,90年代實現了從温飽到小康的跨越。但總體上全市人均收入水平較低,20xx年,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僅為8320元,比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元低1030元,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更大,受收入水平的限制,城鄉居民家庭開銷以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品為主,對服務業的需求有限。

總之,影響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因素較多,既有體制、政策、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又有思想觀念、基礎設施落後等不足;既有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障礙,又有企業規模小、產業層次低、缺乏人才、資金不足等問題。

三、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針對宜賓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現狀,我們應從制定政策規劃,優化環境、改善服務、增加投入等方面着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按照市第三次黨代表會在提出的“強工、重農、活商、壯旅、xx縣、興城”的發展戰略,就加快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出以下對策措施:

(一)成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領導機構。由於服務業範圍廣、行業多、牽涉面廣、政策性強,而且目前的行政體制中沒有一個統一的服務業管理部門,因此必須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建議市、縣(區)兩級政府要儘快建立服務業發展的協調機構和工作機構,規劃協調現代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目標,通過協調各部門的工作步調,形成抓好現代服務業發展工作的合力,並加強責任制考核,各地服務業的發展要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並對地方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實施考核,促進全市現代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二)加快制定發展現代服務業規劃及實施綱要。我市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十一五”發展規劃,加快制定《xx市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及《實施綱要》,出台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功能區塊建設,優化現代服務業的空間佈局。每年召開全市發展現代服務業大會,進行總結和部署。

(三)制定並落實相關扶持政策。首先要突破體制性障礙,提高市場化程度,實行“非禁即入”,即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文禁止的領域和允許外資進入的領域,都要允許和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進入;其次要消除服務業發展的不平等的價格政策,比如在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價格不平等;再次,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落實扶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税收優惠政策。

(四)選準優先發展的行業。第一,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促進工業與服務業的緊密結合,以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為製造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圍繞工業強市戰略,依託長江黃金水道、高速公路、鐵路,加快建設現代物流中心,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強力推動發展現代金融保險業;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積極發展商務服務業;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改造提升商貿流通業;培育壯大會展服務業。促進現代農業、現代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有機融合、互動發展,形成與農業發展配套。為新農村建設服務、並引領其發展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切實提高我市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速度,促進全市國民經濟向着快節奏、低成本、高效率轉變,提高競爭力。第二,大力發展面向民生的服務業。圍繞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大力發展面向民生,解決民本(就業)的服務業,為此,必須加快商貿佈局調整優化,規劃建設一批專業化、區域性大市場和特色商業街區,建設一批上檔次的商業網點設施,全面提升商貿流通業水平。積極發展連鎖經營、倉儲式商場等新型業態。積極發展景觀旅遊、紅色旅遊、商貿旅遊、農業生態旅遊等,帶動和提升酒店餐飲、運輸、商貿、文化等產業配套發展。繼續促進房地產業有序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文化娛樂、體育健身、職業培訓等服務業,既不斷滿足城鄉居民需求,又使服務業成為吸納城鄉新增就業的主要渠道。

(五)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發展服務業,必須鼓勵民間投資進入服務業。形成主要依靠市場機制籌集資金的服務業發展新機制,增加一定的政府投資,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建立政府發展服務業的引導基金,更多地調動和吸引銀行信貸資金及民間資金投向服務業。積極引導銀行在獨立審貸基礎上,積極採用服務業項目融資、資產重組、股權置換等方式籌集資金。同時,要抓住外商投資看好服務業市場的機遇,借鑑工業領域引進外資的成功經驗,趨利避害,加大服務業利用外資的力度。

雲服務調研報告篇7

根據市政府x府辦明__號文件精神,我局組成工作組就我市社區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採取聽彙報、實地考察、個別詢問、座談討論等方法開展調研活動,對我市社區服務業發展情況有了較好了解。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服務業的概念及主要內容

社區服務業是指在政府的倡導、扶持和推動下,以滿足社區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為宗旨,以基層街道(鎮)、社區為依託,各類社會主體共同興辦的,具有公益性、地緣性、福利經營性的多元化服務。加快社區服務業發展,對於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於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正和社會和諧;對於提高居民羣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區服務業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個特殊領域。政府機構、社區組織、企事業單位、民間團體和社區居民都可以成為社區服務業的投資主體和興辦主體,它是各種社會力量共同開發、服務的領域。社區服務的對象包括社區內的弱勢羣體、普通居民羣眾、駐區單位等各類社區成員;服務內容涉及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社區就業、便民商業、物業管理、文化教育衞生、家政服務、餐飲、修理等許多行業;具有上門入户服務、設點集中服務,無償服務、低償服務、有償經營服務等多種服務形式。

二、我市社區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發展現狀

1、社區自治機制得到體現。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健全規範社區各項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了居民會議制度、社區建設理事會制度、民主監督制度、居務公開制度,切實保證居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各社區組織了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培育和發展服務性社區社會組織,較好地實現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自治機制。

2、社區服務設施得到改善。為改變城市社區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況,市委、市政府分別在__年和__年開展了兩輪社區共建創建活動,其中第二輪共建創建活動還在進行當中。通過政府、社會、幫扶(駐區)單位、社區自身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市社區尤其是城鎮社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很大改觀,尤其是長期困擾社區服務發展的辦公和服務用房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尤其是中心城區的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平均都達到了300平米以上,都配備了電腦、電視、電話等辦公設施。

3、社區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了區、街道、社區三級社區服務網絡。如吉州區已有一棟面積達96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中心由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居民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網組成。中心開辦了35項業務,形成了為民服務四大體系:以法律服務為主的社區法律服務體系,以勞動監察為主的社會弱勢羣體保護體系,以低保、社保、醫保為主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以社區便民利民為主的生活服務、就業服務體系。全區各街道建立了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街道各部門全部進入中心開展服務。社區全部建立了社區服務站,開展社區困難羣體救助、再就業服務、家政服務、計劃生育和環境衞生服務、文化服務等。全區各社區“一站四室”(服務站、辦公室、警務室、活動室、醫療室)都相應齊全。通過三級服務中心(站)的建設,區、街、居三級服務網絡初步形成。在醫療衞生服務方面,全區各街道全部建立了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社區建立了社區衞生服務站,開展以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區醫療衞生服務工作,基本實現小病不出社區,衞生服務全覆蓋。

4、社區服務內容不斷豐富。社區服務已由原來由政府舉辦的針對特殊和困難羣體的福利服務和就業服務發展到由政府、企業、集體、民間組織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覆蓋全體社區居民的系列服務。服務內容包括以救助、勞動保障、就業、安全、計生、衞生、文化、環保、教育、體育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和以養老、托幼、家政、助殘、幫困、小型商業服務為主要內容的非公益性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僅__年,全市613家托幼機構提供托幼服務55600多人次,370多家家政服務機構提供家政服務78520多人次,240多家中介和代辦機構提供服務31000多人次。

5、服務機構出現專業化和品牌化。__區引進和培育了“萬眾和”,“精誠”等企業化的社區服務機構。“萬眾和”集社區家庭服務、社區就業服務、社區信息網絡技術服務、社區教育服務、社區物業管理服務、社區智能安防服務、社區終端物流配送、社區文化傳播於一體,開發服務項目200多個,創立了“社會化運作、網絡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的社區服務模式,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2834個,年產值突破1200萬元,中央、省、市領導和媒體多次視察和報道。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市的社區服務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1、社區服務設施不夠完善。雖然近幾年通過共駐共建等方式加大了社區建設力度,大部分社區包括辦公、服務用房以及其它基礎設施條件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但還有部分社區缺辦公、服務用房(有的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面積不足100平方米)、辦公和服務條件落後的面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為社區羣眾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手段還比較弱。

2、對社區服務業的認識不夠。目前社會各界對社區服務業的界定不夠明晰,社區居民在單位制逐漸解體,政企分開、政社分開的市場化取向改革的今天,羣體歸屬感仍在單位,社區意識不強,對社區服務的認識模糊,參與程度不高,整體活力不強。企業辦社會,單位辦社會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人們對社區服務業存在擇業觀念上的偏見。目前仍舊有不少人認為從事服務業社會地位低、勞動強度大、收入少等,造成社區服務業許多崗位閒置無人幹,而下崗人員又紛紛找活幹的局面,或者在一個崗位上不能長久堅持下去,既阻礙了社區服務業的發展,又影響了就業面的擴大。相關部門對社區服務業的政策扶持不夠有力,使社區服務業的開拓和發展受到很大限制,難以向更高層次發展。

3、社區服務業的產業化程度不高。缺乏資金投入和龍頭企業的帶動引導。我市的社區服務業佈局零散,服務面窄,層次低、規模小、經濟效益差,難以形成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局面。社區服務區域發展不夠平衡,社區服務的產業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4、社區服務隊伍素質良莠不齊。我市從事經營性社區服務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專業社會工作者和管理人員嚴重缺乏,一般都是無其它就業選擇的人員,甚至是失業人員加入到服務隊伍的行列,文化科技素質普遍不高,沒有接受過比較系統的社區服務工作的專業訓練,服務技能和開拓市場的能力有限,不能及時地採集信息和有效地配置資源,已成為制約社區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社區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以社區為載體發展便民服務、家政、保健、休閒、娛樂的社區服務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顯出來。社區服務業將成為服務業中重要組成部分。既可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發揮“社會服務”功能,又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社會保障”功能。

下一步我市的社區服務業要以滿足社區居民的物質文化需要為社區服務業的出發點和歸宿;堅持凡屬福利性服務項目,以政府主導、公共財政保障為主;凡屬經營性項目,以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創辦為主,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堅持社區服務社會化,努力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從各地區、各社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既注重整體推進社區服務業,又突出解決薄弱環節和重點問題;既要體現政府支持,又要量力而行防止包攬。區分社區服務業的不同類別和居民的需求狀況,給予不同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方式。

(一)對策

1、加強社區公益性服務。

①進一步健全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服務。積極構建覆蓋社區各類弱勢羣體和優撫對象的新型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社會優撫的工作體系和服務體系。完善市、區(縣、市)、街道(鎮)和社區四個層次的幫扶救助和勞動保障服務體系,做到工作有隊伍,經費有保障,辦公有場所,服務有制度。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形成科學規範的社會救助制度。完善優撫對象撫卹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確保優撫對象生活水平不低於當地平均生活水平。

②進一步健全社區為老服務。初步建立起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醫療保健、體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務為主要內容的老年服務體系,基本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加快老年養老設施建設。城區規劃建設一批老人公寓(託老所)。積極探索推進居家養老模式。加強社區老年醫療保健工作。開展老年健康諮詢、老年保健、老年護理和臨終關懷等服務,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開設老年康復病房(區)。開展社區老年人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市民學校、社區學校等載體的作用,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進一步完善老年活動設施。

③進一步健全社區就業服務。構建組織健全、設施完善、程序規範、服務到位的就業幫扶和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體系。健全街道、社區管理服務組織,發揮基層黨組織、退休人員自管組織、志願者隊伍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使企業退休人員及特殊困難人羣社會保障服務更加優化,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發展社區公益性就業組織和非正規就業組織,鼓勵失業人員和殘疾人自主創業興辦社區就業實體。大力開發與社區居民生活相關的社區環境綠化、衞生清潔、安全保衞、設施維護、停車管理等服務崗位,開發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後勤社會化服務崗位,廣泛吸納低保、失業人員和殘疾人就業,積極援助有困難的婦女就業。增強再就業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提高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能力,提高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參加技能培訓的比例。

④進一步發展社區治安法律服務。健全以公安機關為骨幹,以羣防羣治力量為依託,以社區和轄區單位防範工作為基礎的社區治安防範體系。要健全社區警務、人民調解、信訪處理等制度。要建立公安牽頭,有關部門相互配合,轄區單位支持,社區居民參與的羣防羣治隊伍。深入開展“平安社區”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諮詢和維權服務,為困難人羣提供法律援助。積極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健全組織,明確職責,完善措施,規範運作。

⑤進一步發展社區文體科教服務。健全街道、社區文體科普骨幹隊伍,加強基層社區羣眾性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團隊和科普宣傳隊建設,舉辦社區鄰居節、文化藝術節、體育健身節和科普活動周,組織開展文藝演出和電影進社區“雙百場”等為居民喜聞樂見的科教、文體、法律、衞生進社區的各項活動,並形成制度。發展社區教育。建立市民學校,開展經常性的教育活動,創建“學習型”社區,構建終生教育體系。加強社區文體科普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企事業單位文體科普設施向社區開放,加強服務設施管理。

⑥進一步發展社區醫療衞生服務。按照區域衞生規劃要求,基本形成以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衞生服務站為基礎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網絡,城市社區衞生服務實現全覆蓋。積極開展以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社區醫療衞生服務工作,實施“健康知識進社區”和“醫療專家進社區”工程。建立健全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人員、技術、設備准入、管理和監督制度,形成較為完備的社區衞生服務政策體系。

2、加強社區非公益性服務。

積極把與市場化商業聯繫緊密、營利性、適宜產業化的社區服務項目,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企業與事業分開的原則,實行企業化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依法納税,逐步減少直至取消政府的直接投資。

①促進社區便民利民服務業發展。新建居住區要按住宅面積的一定比例,設置以經營糧油、副食品、小百貨等生活日用品為主的綜合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和綜合便民商業服務點。通過直營、特許或連鎖等方式,大力推進社區便民、便利連鎖網絡建設,不斷改善老居住區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增強商業網點服務功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加快發展社區醫藥、保健、洗染維修、代理服務等新興服務網點,努力培育和發展一批連鎖化、品牌化、規範化的社區服務企業。鼓勵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等各種力量共同興辦社區養老、助殘服務事業,積極探索政府鼓勵、社會創辦、自主運作的福利服務社會化新路子。積極推動放心早點店、放心肉專賣店、放心食品專櫃覆蓋全市社區。鼓勵有條件的商業服務企業在社區服務站設點,開展“四上門”(送貨上門、送餐上門、修理上門、回收廢舊物品上門)服務,發展網上購物、網上服務,促進社區商業服務網絡化、規範化、產業化。

②促進社區家政服務業發展。鼓勵發展家庭保潔、烹飪、保姆、老年人護理等多種類型的社區家政服務,重點扶持一批規模較大的社區家政服務公司。整合各級社區服務中心,建立覆蓋市內各社區的家政服務信息網絡系統。加強培訓,提升家政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技能,大力提高社區家政服務人員的持證上崗率。

③促進社區物業管理服務業發展。新建住宅區全部實施物業管理,積極探索和推進舊小區物業管理。建立業主與物業企業雙向選擇的機制,鼓勵上規模、上檔次的物業管理企業進小區實施物業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物業管理專業人員的持證上崗率達到100%。

(二)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把社區服務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完善市、區、街道(鎮)、社區四級社區服務組織領導體系。健全市社區服務工作協調機制,及時研究、協調加快社區服務業發展的重大事宜。各城區、街道(鎮)也要建立相應的制度,理順本轄區內社區服務管理體制。各有關部門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職,為社區服務提供指導和保障。

2、完善政策制度。各區、縣(市)要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分別制定本地區社區服務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市各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本行業的具體實施計劃,在就業崗位開發、困難救助、醫療保健服務、社區服務中心管理、社區呼叫信息化服務、證書管理、中介服務機構培育、資金籌集等方面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及制度,並認真組織實施,確保社區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

3、加快社區設施建設。按照國家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社區建設工作有關文件精神,切實落實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的問題。新建小區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住宅區建設規劃。新建住宅區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要納入建築設計規劃,必須與小區開發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鼓勵企事業單位以及有條件的機關後勤服務設施面向社區居民開放。

4、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為加快社區服務業的發展,市、區政府要在立項審批、資金扶持、設施保障和税收減免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市、區兩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社區服務業專項發展資金,對公益性的服務項目予以保障;對福利經營性的服務項目給予一定的支持;對社區服務業中純經營性的、社會效益和市場前景良好,但初期運作困難的項目,可採用貼息或一次性補助等辦法給予扶持。對符合有關條件的服務項目,要給予相應的税收減免。同時,採取項目管理的辦法,鼓勵企事業單位和民間組織開辦社區服務項目,興辦社區服務企業。積極爭取國家社區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為我市社區服務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5、加快社區服務業機構和隊伍建設。積極發展社區民間組織,建立政府對社區公益性民間組織的評估和資助機制,促進社區民間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調動社區非營利組織提供社區服務的積極性。鼓勵發展並規範管理社區民間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培訓,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服務能力。加強社區服務業從業人員崗位職業培訓,提高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

6、大力發展社區志願服務。建立健全市、區、街道(鎮)、社區四級社區志願服務隊伍。規範社區志願者組織管理,將其納入社會組織管理範疇,實行註冊、登記和管理。積極支持社區志願服務組織開展社區志願服務活動,重點抓好社會救助、助殘、優撫、就業、為老、文體等服務項目,摸索建立“時間銀行”、“服務儲蓄”等社區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和制度,採取委託制的辦法,將一部分社區公益性服務項目委託社區志願服務組織管理、承擔,不斷開拓社區志願服務新領域,積極發揮他們在社區福利服務中的骨幹作用

7、加快社區信息化建設。整合各級社區服務中心,實現社區服務信息資源的整合、交換和共享,使居民通過多種形式的信息化手段享受有關便利服務。積極向市民和社區工作者提供信息技術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培訓,提高全民信息化水平。加強對全市社區信息化推進的考核和引導。

通過5年努力,全市基本建立起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城鎮建設、產業結構相適應,多種經濟並存、管理效益優良、社會互助經常、羣眾參與踴躍、服務手段先進、覆蓋範圍廣泛和服務門類齊全的社區服務業網絡,努力實現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需有所應的社區服務業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