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縣人口老齡化調查彙報(精選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5W

目錄

縣人口老齡化調查彙報(精選多篇)
第一篇:縣人口老齡化調查彙報第二篇:人口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第三篇:人口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第四篇:關於人口老齡化的調查報告第五篇:關於人口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縣人口老齡化調查彙報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資料顯示:人口老齡化將是中國21世紀面臨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就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了,而這將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諸多影響。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正確把握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規律,並積極採取相關措施,按照正確的思路和方向切實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一、我縣人口老齡化情況介紹

(一)調查情況

我縣老齡辦在全縣範圍內對老齡人口基本情況進行了一次初步調查,全縣總人口****人,其中60歲以上老齡人口達****人,佔總人口的**%;65歲以上****人,佔總人口的**%;80歲以上****人、90歲以上**人、100歲以上*人。全縣空巢和獨居老人***人,佔老齡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人;全縣老少人口比為**l**。

(二)成因分析

促使我縣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醫療衞生條件不斷改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另一方面,成功開展了計劃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斷降低。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醫療衞生條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斷下降,1964年“二普”時人口死亡率為15.59‰,1982年“三普”時下降到7.75‰左右,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逐年增長,**年為66.81歲,達到69.7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四普”以來的17年是我縣老年人口增長較快的時期,以近xx年發展最快。同時,1980年以來,隨着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視,我縣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4年的45.34‰下降至的6.62‰,少兒人口逐年減少,從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從而更凸顯了我縣人口老齡化的局面。

(三)發展特點

1、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從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數據推測,我縣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向老年型轉變,用了大約xx年左右的時間。進入老年型以後,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發展(全國為3%,湖北省為3.73%;)。

2、人口老齡化發展水平不均衡。受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動的影響,我縣鄉鎮之間的人口老齡化程度不平衡。老齡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鄉(25%),最低的是茅坪鎮(12.23%);超過全縣平均數15.99%的有6個鄉鎮(磨坪、郭家壩、周坪、屈原、歸州、梅家河),低於15%的有5個鄉鎮(茅坪、水田壩、沙鎮溪、兩河口、泄灘)。

3、高齡老人增速較快。雖然目前我縣仍以60—69歲的低齡老人為主,但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增長速度較快,目前高齡老人已達7117人,佔老齡人數的11.4%。

二、我縣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

我縣人口老齡化程度,將會在21世紀繼續發展。理由有三:其一,我縣少兒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xx年的速度推算,到xx年將下降至9%。其二,老年人口呈階段性增長。目前至xx年,我縣老齡人口年增長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歲以上的老年人總數將達到7.4萬,佔總人口的19.2%;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3萬,佔總人口的11.2%。由於我縣50—60年代有過兩次人口出生高峯,xx年至2014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開始進入老年期,年增長速度將突破6%,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8萬多,佔總人口的21%;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5.04萬,佔總人口的13.3%;2014年至2014年老年人口將達到高峯,以後逐漸下降。其三,老年人口內部的高齡化發展較快。目前至2014年,我縣老年人中仍以60—69歲的低齡老人為主,2014年以後的20年,8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比例將逐年增大,逐漸達到20%。

三、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同時也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種種挑戰,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撫養體系發生變化,地方負擔加重

(三)不斷健全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堅持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按照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要求,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鼓勵各村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上,逐步對現有的老年人實行集體所能承受的養老生活補助,努力讓農村老齡人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加快實施城鎮養老金社會統籌步伐,不斷擴大養老保險收繳面,改變養老金現收現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實現社會統籌“積累儲備”的功能,確保養老保險廣覆蓋、養老金正常發放。

(四)着力完善基層、社區老年服務體系

努力加快村(居)老年服務設施和為老服務組織建設,一方面將老年生活、活動設施納入城鄉建設發展規劃,逐步做到每個村(居)都有活動室、醫療室、託老所和老年教育點;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務隊伍(包括志願者),為老年人開展低償或無償的醫療、娛樂、生活照料等服務。

(五)加強教育,促進健康老齡化

對各年齡階段的人羣開展各種健康知識宣傳,為健康進入老年期、延長老年健康期奠定良好的基礎。加強敬老養老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大力普及老年保健知識,鼓勵老年人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自身修養,確保身心健康,促進社會實現健康老齡化。

(六)合理開發老齡產業,擴大社會消費。充分考慮老齡人口的各種現實需求和供應缺口,將大力開發老齡產業轉到積極調整老齡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上來,既解決老齡人口之所需所急,又有效拉動社會消費。政府應加強產業引導,為相關企業提供老年消費需求信息,提供商品開發、產品生產的政策支持;同時引導老齡人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幫助老年人合理消費,愉快生活。

第二篇:人口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

人口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

調查人:宋偉物流112401201424030118

指導教師:譚桂娟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中國也不例外。2014 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8811萬人,佔總人口的

6.96 %;2014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已升至

8.2%。按照根據聯合國制定的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即為老年型人口結構類 型,這意味着我國已開始邁入老年型社會

一、 本次調查涉及的主要內容

本次調查的問題涉及我過人口現狀、老齡化的程度的實際情況以及對此的解決的方法,通過數據對比、更加清晰的分析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程度。

二、 調查結果與分析

首先, 老齡化社會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對老年人的贍養負擔。據一項研究測算,2014年, 我國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只需負擔15.6個老年人,2014年則要負擔48.5個老年人。專家認為,在未來50年內,前20年,我國存在一個低撫養比時期,這期間兒童人 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已經下降,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剛剛上升,總撫養比處於從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

其次,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問題尤為突出。隨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壽命的延長,因疾病、傷 殘、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數量顯著增加,給國家、社會和家庭帶來沉 重負擔,因此我國的社會保障問題亟待解決。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也日益凸顯。研究表明,我國有大約1/3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獨、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城市部分老年人體重超重,農村部分老年人營養不良;個體在體力和智力上的差異被忽視,“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喪失,使老年人過早處於被“養”起來的生活狀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老齡化人口大國,我國還沒有正規的老年病醫療研究機構, 人口老齡化需要的護理人員嚴重不足。

另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的下降,導致勞動力不足。勞動力是構成生產 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勞動力數量的多寡及其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的大小,對經濟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我國雖然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但勞動力資源卻十分豐富,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但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勞動力老化的問題將十分明顯。而實際上,退休人員所領取的養老金,是他們過去所創造的財富的一種補償。但是,由於在實際操作上表現為直接從在職人員創造的價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職人員的誤解。

三、 採取建議與意見

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必要可行的措施和多方面的配合。結合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研究制定適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前提,

是人口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目前我們既要控制人口增長,又要防止人口老齡化速度過快和老年人口比重過高。因此,要制定一個二者兼顧的中長期人口發展規劃,在人口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按照國家人口長遠戰略規劃,到本世紀五六十年代要實現人口零增長,所以,控制人口總量發展仍是當前的首要任務。針對城鄉區域性老齡化程度不平衡、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況,應分別採取不同的對策,適當調整人口生育率,通過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調整人口年齡結構向穩定方向發展。

(2)加快社會經濟發展步伐,為老齡化提供根本的經濟保證。只有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加速經濟發展,才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根本保證。老年人生活條件的改善,歸根到底,有賴於社會財富的不斷增長。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發展、經濟繁榮,才能滿足老齡人的物質和精神需要。

(3)發揮老年人餘熱作用。老年人是社會的共同財富,也是智力庫,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勞動技能,相當一部分人身體健康,樂意且能夠為社會作貢獻,加之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推遲了人類的衰老過程,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社會經濟活動,勞動年限延長。

第三篇:人口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

會澤縣人口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

摘要: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根據會澤縣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老齡化發展趨勢,通過

人口普查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和市場調查,發現會澤縣老齡人口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給予會澤

縣老齡人口進行分析和一些建議。

關鍵詞:會澤縣;人口老齡化;預測;特點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中國也不例外。中國

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是:第一,人口老齡化提前達到高峯。20紀後期,

為控制人口的急劇增長,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

降,加快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由於下世紀前半葉人口壓力仍然沉重,

還要繼續堅持計劃生育的國策,其結果將不可避免地使中國提早達到人口

老齡化高峯。 第二,在社會經濟不太發達狀態下進入人口老齡化。先期進

入老齡化社會的一些發達國家,目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0140美元以

上,呈現出"先富後老",這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奠定了經濟基礎。

而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1000美元,呈現出"未

富先老",由於經濟實力還不強,無疑增加了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難度。第三,

在多重壓力下渡過人口老齡化階段。下個世紀前半葉,中國在建立和完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繁重,經濟和社會要可

持續發展,社會要保持穩定,各種矛盾錯綜複雜,使得解決人口老齡化問

題相對發達國家和人口少的國家更為艱鉅。

2014 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8811萬人,佔

總人口的6.96 %;2014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比

重已升至8.2%。按照根據聯合國制定的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即

為老年型人口結構類 型,這意味着我國已開始邁入老年型社會。而其中會澤縣

總人口為844485人,65歲以上的人口達到57362,佔會澤縣總人口的6.79%,

這説明我縣的老齡化問題已經在開始嚴重[3]。

一、 調查者基本情況

年級結構:高中佔68%,國中佔32% 。

性別結構:男生佔66%,女生佔34% 。

二、 本次調查涉及的主要內容

本次調查的問題涉及會澤縣人口現狀、老齡化的程度的實際情況以及對此的

解決的方法,通過數據對比、更加清晰的分析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程度。

三、 調查結果與分析

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

數超過人口總數10%,或65歲以上人口數超過7%,就稱其為老齡化國家或老齡化地區[4]。其

主要原因,一是由於人口的平均壽命會隨着人類社會的進步不斷提高;二是由於

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及地理位置、氣候、風俗習慣、勞動就業制度等

的不同,國家之間人口的平均壽命和就業者的退休年齡差異較大。但為了研究問

題方便,無論是人口學家,還是普通的研究者,對於一個國家人口類型的劃分還

是有一個基本的理論框架,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和界限是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

人口的比重是否大於7%。我縣步入老齡化如此開始迅速,不可否認,我縣的計

劃生育政策是推動和加速社會老齡化進程的主要原因。同時,由於近20年我縣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在疾病控制、衞生條件及生活質量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也是老齡化進程加快的原因。人口老齡化作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我縣社會會造成多方面的影響。

首先,老齡化社會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對老年人的贍養負擔。據一項研究測算,2014年, 我國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只需負擔15.6個老年人,2014年則要負擔48.5個老年人。專家認為,在未來50年內,前20年,我國存在一個低撫養比時期,這期間兒童人 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已經下降,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剛剛上升,總撫養比處於從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而且我縣老齡化的人口在開始增加,這就意味着我縣的各種社會制度在慢慢變好,但是也意味着我縣的青年勞動力的負擔增加了很多。

其次,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問題尤為突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楊建華認為,我國農村老年人口普遍缺乏養老、 醫療、照料服務等基本社會保障。這在我國中西部貧困地區尤為突出,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小康社會的建立。隨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壽命的延長,因疾病、傷 殘、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數量顯著增加,給國家、社會和家庭帶來沉 重負擔,因此我國的社會保障問題亟待解決。但是這個問題在我縣還沒有出現,這是對我縣是一個好的信號。由於二元經濟結構的存在,社會保障重在城鎮,城鎮職工社會保障基本框架雖已初步形成,但正經歷着未來人口老齡化的考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迅速發展,使得大批農村人口轉為城鎮人口。根據建設部對城市住房需求的預測,2014 年將新增城市人口2.6億,2014年將再增3.3億。屆時,城鎮化水平將達到70%。在 城鎮化進程中,結合小城鎮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的養老保險辦法亟需研究出台。因而我縣根據實際情況對此作出了種種的調整,新建了許多小區以供住房需求等。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也日益凸顯。據調查表明,中國有大約1/3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獨、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城市部分老年人體重超重,農村部分老年人營養不良;個體在體力和智力上的差異被忽視,“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喪失,使老年(更多請關注)人過早處於被“養”起來的生活狀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老齡化人口大國,我國還沒有正規的老年病醫療研究機構, 人口老齡化需要的護理人員嚴重不足。全國約有14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養老,而目前各類福利院的牀位遠遠滿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養老機構總量滿足不了需要和養老院利用率不高的矛盾同時存在。對此我們進行調查,我縣專門組織人員去各個鎮進行老年人慰問,給老年人心理上的負擔減輕,同時我縣也宣傳青年人應該對老年人經常的問候,使老年人感覺到不孤單,而且我縣也組織醫務人員去各鎮進行老年人體檢,對老年人的身體進一步的檢查,同時提醒老年人身體健康應該注意的問題。

另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的下降,導致勞動力不足。勞動力是構成生產 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勞動力數量的多寡及其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的大小,對經濟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我國雖然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但勞動力資源卻十分豐富,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但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勞動力老化的問題將十分明顯。老年問題對社會穩定也將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現收現付的養老社會保險體制,養老金是直接從企業收入中支付的,如果企業的退休人員多,企業用於養老的負擔就重,在職人員的收入就可能受影響,這樣,就可能導致在 職人員的不滿,從而引發在職和退休

的兩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實際上,退休人員所領取的養老金,是他們過去所創造的財富的一種補償。但是,由於在實際操作上表現為直接從在職人員創造的價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職人員的誤解。

最後,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逐步弱化。中國人口老齡化過程過快的原因並不僅僅是人均壽命延長,死亡率下降,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1] 。會澤縣開展計劃生育,一對夫妻只允許生育一個或兩個孩子,這一舉措使會澤縣的總和生育率下降很快。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發生變化、住房條件得到改善以及獨生子女的父母開始進入老年期,空巢現象將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將明顯延長。與發達國家獨居與夫婦空巢户高達70%~80%的比例相比,中國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續增加的趨勢將是不可逆轉的[2]。據調查顯示,無子女家庭養老和空巢老人的養老風險比多子女家庭養老風險大得多,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必將給安徽省的社會養老機制帶來挑戰。我縣齡撫養比近年來上升較快。2014年已超過10%,比10年前提高了1.7個百分點。但是我縣經濟發展水平低,“未富先老”。 鄉村老齡人口大大高於城鎮。

採取建議與意見

通過上述分析和調查,我們對我縣老齡化的現狀和發展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 ,並歸納出了中國老齡化的一些特點。即,速度快,規模大;老齡撫養比提高的速度先慢後快;經濟發展水平低;“未富先老”;鄉村老齡人口比重大;老齡人口高齡化速度較快等等。要實現我縣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必要可行的措施和多方面的配合。結合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研究制定適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前提,是人口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目前我們既要控制人口增長,又要防止人口老齡化速度過快和老年人口比重過高。因此,要制定一個二者兼顧的中長期人口發展規劃,在人口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按照國家人口長遠戰略規劃,到本世紀五六十年代要實現人口零增長,所以,控制人口總量發展仍是當前的首要任務。針對城鄉區域性老齡化程度不平衡、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況,應分別採取不同的對策,適當調整人口生育率,通過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調整人口年齡結構向穩定方向發展。

(2)加快社會經濟發展步伐,為老齡化提供根本的經濟保證。只有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加速經濟發展,才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根本保證。老年人生活條件的改善,歸根到底,有賴於社會財富的不斷增長。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發展、經濟繁榮,才能滿足老齡人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只要勞動生產率提高,使國民收入的增長大大超過因老年人增加而加重的負擔,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壓力就會減輕。 (3)發揮老年人餘熱作用。老年人是社會的共同財富,也是智力庫,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勞動技能,相當一部分人身體健康,樂意且能夠為社會作貢獻,加之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推遲了人類的衰老過程,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社會經濟活動,勞動年限延長。因此,我們要積極挖掘這一資源,以智力開發為重點,採取各種形式,開拓老年人的就業市場,

為老年人的再就業創造條件,給老年人發揮餘熱創造一個適宜的平台,使之既可以減輕由於老年人口增多給社會經濟帶來的壓力,又可以使老年人進一步實現其自身價值

五、總結

老年問題還會加重現代家庭的負擔。在現代社會,特別是獨生子女政策的推 行導致了我國“4-2-1”家庭格局的出現,這意味着一對夫婦要面對供養雙方的父母和撫養一個未成年子女的沉重負擔。老年服務業方興未艾近年來,我縣老年人的經濟供養與社會保障已得到較大改善,但老齡事業總體上仍滯後於人口老齡化的要求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一方面,龐大的老年羣體在入住養老機構和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籍、心理調適、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緊 急救助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呈增長態勢;另一方面,養老服務市場產生了多樣化的細分要求,當前人口迅速老齡化,與日益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亦不相適應,矛盾日漸突出。例如服務設施短缺、服務主體過於單一、服務供給嚴重不足、服務質量相對較低等等,因此,發展老年服務業大有可為。我們認為應該居安思危,用戰略眼光,及早動手研究,並提出與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養老保障需求相適應的人口政策。 參考文獻

[1] [1]周戰超.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j].經濟體制比較(雙月刊),2014,(1):121-125.

[2]秦娟.老年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以江蘇省南通市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14,(23):32-33.

[3]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

技統計司.中國2014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計出版

社,2014.

[4] 劉俊人口老齡化研究簡述[期刊論文]-科教導刊 2014(11)

第四篇:關於人口老齡化的調查報告

關於人口老齡化的調查報告

隨着我市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老齡問題與老齡事業發展已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為了解我市人口老齡化發展狀況,解決老年人的需求問題,促進老齡事業發展,市政協於近期組織調查組,就人口老齡化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

國際人口學會編著的《人口學詞典》定義: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達到7%、或60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10%的人口結構稱為“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14%、或60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20%,稱為“老齡社會”。

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2014年11月,我國65歲以上人口達到了8811萬人,佔總人口比例超過7%,已步入老齡化國家行列。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78億,佔總人口的13.26%,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8.87%。我市相對全國大部分地區而言,人口老齡化發生時間更早,發展速度更快,最近十幾年,本市人口總量連續負增長,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60歲以上老年人49.05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9.3%,高出全國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

老年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齡化速度持續加快,勢必對經濟、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這些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老年撫養比上升,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老年人

養老金支出總額將不斷增大;二是人口老齡化改變了消費人口和生產人口之間的比例關係,而消費結構的變化必然影響到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等的變化,從而引起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變化,催生老齡產業的興起與蓬勃發展;三是老年階段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傳染病,成為健康的主要威脅,醫療模式向側重長期保健和疾病預防方面轉變,高齡人口的增加將導致醫療保障資金的迅速增加;四是“空巢”老人、獨居老人和高齡老人不斷增加,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逐步弱化,將引起代際關係在供養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溝通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家庭養老功能部分向社區和社會養老轉移已成為必然,導致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加大;五是在老年人佔總人口比例不斷攀升的情況下,老年人羣體對社會穩定的影響越來越大。

二、我市老齡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面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市委、市政府以及民政、社保等職能部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齡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會福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幾年,我市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各項政策不斷得到調整、補充和規範,已漸成體系,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得到了較大發展,也取得了較好成績。但總的説來,該體系尚不完善,與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形勢、老齡事業的總體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與需求還不盡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城鄉老齡事業的政策性建議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城鄉老年人

基本生活權益的社會保障制度我們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在建設“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中把廣大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問題擺到重要位置,當前要着力解決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養”和“醫”的問題,把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 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來。在此基礎上,再逐步發展和完善遺屬保險、護理保險、以房養老等新的保證措施,使城鄉老年人都能儘快做到最基本的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2是養老設施不能滿足需要。目前,我市有各種養老機構82處,總牀位1.3萬張,佔老年人口總數不足2.7%。該比例離歐美地區5%—7%的水平相距較遠,現有養老設施在數量上還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要。另外,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積極性不高,這也是與先進國家和地區存在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3是老年社會救助能力偏低。當前,嚴格的城鄉低保準入制度,將部分處於貧困線邊緣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且由於老年醫療保障整體水平較低,少數老年人家庭還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而在社會慈善事業還沒有完善的社會捐贈法規、未形成穩定的善款籌集和增值渠道,在老年社會救助方面的能力還偏低。

4是公共服務力度仍需加大。我市實行老年社會優待政策以來,受到了廣大老年朋友的普遍歡迎。但由於受當前公共服務能力的制約,再有,由於部分服務場所屬於非政府投資主辦或控股,在對老年

人提供免費、優惠服務方面,還缺少必要的財政資金支持,因此對老年人的優待力度還比較小。

對此我們要從幾個方面入手分別是

在政治層面上,要大力提高政府和全社會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視程度,從宏觀和戰略的高度制定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中長期政策和長遠規劃。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都承擔起各自應盡的職責和責任。在這一重大經濟社會問題中,政府始終起着主導的作用,政府職能的發揮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各級政府都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現象和問題,在改革中創新,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會保障制度,用產業化、社會化的運行機制,推進安老、養老產業的不斷髮展,進一步滿足廣大老年人在物質、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需求,逐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環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在經濟層面上,充分利用當前人口紅利期,以較短的時間建立起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和養老保險制度。我國是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迎來人口老齡化的。因此,解決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集中到一點就是要大力發展經濟,努力壯大經濟實力,以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來解決老齡化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問題。預計下一個世紀我國老年人在2014年前後達到2億,在下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的老齡化高峯時我國老年人將在4億以上,佔全國人口的1/4,其中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估計為下世紀中葉)在8000萬—1億,佔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1/5以上。下世紀前半葉,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即或能佔

到世界10%,但仍要負擔世界20%—25%的老年人,物質條件雖然有所改善,但困難仍是很大的,應未雨綢繆,早作籌劃。

3、在社會層面上,要大力弘揚中國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實行“以政府為主導、家庭為主體”的養老模式。從總體上講,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綜合國力不強,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高,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我國眾多的老年人口,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目前我們還不能照搬西方國家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政策,只能從我國國情出發,按照國家、社會、家庭、個人共同負擔的原則,量力擇路,構建中國特色的養老模式和養老制度。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從當今世界的普遍狀況來看,90%以上的老人最終都要在家中安度晚年,養老迴歸家庭也是一種必然趨勢。同時,中華民族始終是一個重禮節、講孝道的民族,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兒女繞膝、天倫之樂是對老人最大的安慰

第五篇:關於人口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

關於人口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中國也不例外。

2014年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8811萬人,佔總人口的6.96 %;2014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已升至8.2%;2014年底全國百分之一的人口調查顯示,我國老年人口達到10055萬人,佔總人口的7.7%。按照根據聯合國制定的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即為老年型人口結構類型,這意味着我國已邁入老年型社會。

面對如此眾多的老齡化人口,前段時間剛剛召開的黨的十八次代表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做出的政府報告中曾指出:“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而中國社科院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14年以後的30年裏,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加速發展態勢,“老有所養”,無疑是迫在眉睫的民生議題。

我認為真正的老有所養要涵蓋很多方面。除了老人拿養老金,還必須要“老有所醫”,就是有醫療保障;要考慮到老年人精神生活,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事”,就是老人要有東西學,有事情做。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老有所養”的範圍和深度也應該與之呼應。現在,讓我們看看國外老人的退休生活吧!英國老人為了消除孤獨和寂寞,他們喜歡開個咖啡館、小飯館,或當個企業顧問,辦個公司。法國老人喜歡一些熱鬧的場合,樂於做一些社會公益事業,為了中國小生提供免費輔導。美國老人最大的樂趣是做力所能及,又有精神寄託的社區義工。另外他們不改往日冒險的精神,外出探險,周遊世界。當然,你可能會説我們的國家還處在發展中,不可能和那些發達國家相比,但我們確確實實應該借鑑國外對待老人的政策,多多關心老年人的生活!縱觀中國整個國家的老人生活,我想,作為老人,最關注的便是退休養老金問題。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退休人員增多,在繳費人員不變或略微減少的情況下出現時,社保的當期養老金就會出現問題。這時有兩個途徑可以補貼,一是拿原來的養老金的節餘填補。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14年、2014年我們會有一千多個億的節餘可供補貼。第二就是説政府補貼。所以我覺得不用太擔心這個問題。我倒是不擔心我們老了以後沒有養老金的保障。因為我們的政府維繫着羣眾,我相信,這麼重大的民生問題政府一定會解決的。未來要解決養老金缺口的問題,

有很多種方法。比如,提高繳費率、延遲退休、擴大社保覆蓋面、加強單位徵繳、基金委託投資運營等幾個方面來解決。

雖然國家正在加緊城鄉統籌設計。許多地方已經提出了城鄉低保救助,將城鄉一體化,但現如今城鄉的社會福利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農村社保與城市社保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其次,近十年來,農村的社會保障發展得非常迅速。從社會救助到推廣、發展,到後來的新農合,再到現在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但是,農村的社會福利與城市相比差距比較大。農村養老的標準比城市的低很多。城市的低保救助假如是300元的話,農村的肯定在150元以下。

養老服務這項事業,隨着社會發展、家庭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需求和供給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如果抓養老服務工作能夠像抓計劃生育、抓教育這樣的力度,一定會有更好的成效。目前來講,制約養老服務工作發展的問題,一是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保障問題,二是公共財政投入還需要切實加大,三是養老服務隊伍建設。現在養老服務人才短缺,養老服務事業需要吸引更多有專業技能、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羣體參與。要改善從業人員的實際待遇、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加大對他們的專業的培訓。在目前的養老服務行業,社工的參與是一支生力軍,其中許多人才接受過高等教育——廣州就有7所高校有社會工作的專業,他們的參與提升了養老服務工作水平,專業化、個性化、人性化地把社會工作的理念、手段、方法運用到為老年人服務。

我覺得社會保障體系應該有兩個系統,一個是服務系統,一個是資金系統。我們城市裏的老年人,他雖然有退休金,但退休金並不能保證他有一個非常開心、快樂、滿意的生活狀態。所以,養老服務應該要積極發展。那麼如何來發展?我認為一個是走社會化的發展道路,鼓勵民辦養老院,鼓勵社區養老,鼓勵居家養老。發揮傳統的力量、家庭的力量、社區的功能、市場力量參與的功能,使得我們服務的資金來源能夠多樣化。其次,我們國家也在做一個專業化的推進,我們國家每個城市每個區都有家庭服務中心,就是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向社會工作服務組織來購買。

現在生活質量提高了,老年人不愁吃、不愁穿,容易忽視和缺失的是情感的需要,這就要為他們多提供精神關愛和情感呵護。現在“空巢”家庭越來越多,子女做不到的,社區、街道要主動去留意,經常找老人拉拉家常、陪他們聊聊天,使他們的心靈不再寂寞。子女在外地打工的,要多勸導他們充分理解老人的感受,“常回家看看”。針對老年人的情緒變化比較大,心理問題比較多的實際,應積極開展心理諮詢和疏導服務,使他們保持健康的身心。此外,還要注意鼓勵老年人老有所樂,組織他們參加諸如棋、牌、書畫、球類、旅遊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營造美好的精神樂園。有時兒孫一句寬慰的話語、一封平安的家書、一個温馨的電話、一件有意義的禮物,就會給老年人一個驚喜、一絲慰藉、一點温暖。

老齡社會不僅是人口類型轉變的標誌,也是社會、經濟、科技、醫療衞

生髮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體現。老年問題既是家庭問題更是目前的社會問題。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每個人都面臨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質上的關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關注。我們應該都來關心、愛護他們。社會對年輕人的道德培養和尊老教育方面還得重視,社會應該從各個方面來關愛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視老年人,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幸福愉快的晚年!

2014級思政 叢龍洋 201401111029

讀了本文的人還看了以下的文章:

人口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

瀋陽市人口老齡化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調查問卷

我國人口老齡化調查報告

調查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實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