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98W

第一篇: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關於“空巢老人現象”的調查報告

2014級語教1班

陳淑怡 張文情 樑美欣 楊偉建 倪嘉宏 胡少鋒

我們都是農村出生的孩子,雖然享受着農村自然的無污染的山水美景,卻也被它的落後和貧窮所煎熬,所以我們都在慢慢的遠離它。但是我們對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印象非常深刻,曾經聽説有幾個“空巢老人”死後幾天才被發現,此事對我們感觸甚大,覺得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令人堪憂,決定對這一問題作進一步的調查。關鍵詞

空巢家庭 留守兒童 老人權益 農村經濟

根據查找資料,我們得知: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週期中的一個階段,所謂“空巢”,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後,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獨自生活的家庭。就象小鳥長大展翅飛翔,遠走高飛一樣,巢穴中再也沒有嗷嗷待哺的雛嬰了。

但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先生認為空巢家庭有這麼幾種:一種是純空巢家庭,包括單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種是類空巢家庭,包括雖然子女不在身邊但其他親屬在身邊的空巢家庭。還有一種分類: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種則是年輕的空巢家庭——比如獨生子女家庭由於不少孩子少小離家外出求學,結果空巢期提前到來,而且空巢期在延長。本人認為空巢家庭還包括一種情況:在農村,子女為了滿足生活需要而外出打工,由父母留守家庭,照顧孫子(女)。所以,空巢現象也是造成留守兒童數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以下,本人通過此次對農村空巢現象的調查研究,針對空巢家庭產生的原因,帶來的影響以及解決的途徑方面進行闡述,淺談些個人觀點。

一 空巢老人的狀況

造成“空巢”主要原因是子女外出不在老人身邊,而其子女外出原因,75%是外出務工,13%是經商,2%是求學,10%是在外居住。所以絕大部分的的空巢老人是因子女追求經濟收入而為空巢老人的。而這些空巢老人絕大多數認為子女家庭經濟條件不好,需要外出務工經商,自己甘願留守空巢。他們對子女外出,雖有所不捨但還是持支持態度。

空巢老人的子女由於在外務工經商平日很少回家看望父母,調查發現,有大部分的子女都是過年回家10到

15天,這10到15天除去消耗在往返路程上、走親訪友等時間外,真正陪伴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只有3天左右。調查中不少老人甚至還表示,春節回家一趟讓子女的開銷過大,有些心疼。

空巢老人中有絕大部分的仍從事勞動生產或照顧孫輩,甚至有一部分的從事較繁重的勞動生產。他們表示,年輕的時候操勞慣了,年紀大了還是閒不住,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既為自己找到一些寄託,也為子女減輕一點負擔。

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主要依賴子女、政府和社會救濟等其他外在因素,自主的經濟能力非常微弱。在政策享受方面,全部的空巢老人蔘加或享受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接近一半的老人享受到了低保、扶貧等政策照顧,少部分的老人享受了獨生子女獎扶政策。這次調查瞭解到,每年也有少數一部分的老人獲得的贍養費用低於500元,一少部分的處於500元到1000元之間,大多數的老人每年獲得的贍養費位於1000至2014 元之間,有少數一部分的老人每年從子女處獲得的贍養費高於2014元。所以,農村空巢老人有一半以上處於貧困狀態。

二 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困難

在經濟壓力方面 空巢老人的大部分費用都用在日常生活和疾病醫治上,有部分生活寬裕的老人也會拿出部分錢貼補經濟條件不算好的子女。

在精神慰藉方面 通過調查,有一半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孫輩作為休閒娛樂方式,認為孫輩是自己的精神寄託,也有的老人選擇與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休閒放鬆,也有少數的老人表示自己沒有精神慰藉。

在生病照料方面,有老人表示自己生病時是依靠老伴照料,有的是靠子女輪流回家照料,也有的子女不回家,採取請人照顧的方法。

在照顧孫輩亦存在一些困難 因“代溝”使祖孫難以溝通、因經濟結枸難以滿足孫子購物要求、因文化程度低不能輔導孫子的學習,另外還有些孩子比較調皮而老人教育方法不當造成祖孫對立情緒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總的説來,對於身體的擔憂和對子女不在身邊而感到苦悶、孤獨,是空巢老人遇到的最大問題。

三 需要明確的幾個問題

第一、經濟因素是造成老人空巢的主要原因

在農村,許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經濟壓力很大;農村的青年也因為想找一個有前途的工作,揹負着發展的壓力。所以農村許許多多的中青年,為了謀求更高的經濟收入,紛紛選擇外出務工經商,這就造成了成千上萬

的農村老人“空巢”。同樣因為經濟的原因,使部分子女減少了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數。特別是在比較遠的城市打工的人,往返的車費和盤纏相對打工族來説確實是一筆不小的花銷,所以他們只好壓縮了回家的次數。

第二、空巢老人的經濟壓力較大

目前在老人的贍養問題上,大多是根據家庭經濟情況老人與子女共同協商決定,然而這些一般這些贍養費都很少,僅能維持日常生活。有的甚至維持不了日常生活,(如有的子女一年僅給500元)。所以,老人們不得不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掙一點收入來貼補日常生活,他們不願意給子女增添經濟負擔。這還是在老人健康的狀態下能夠維繫,如果生病,則會使老人的生活陷入絕望境地。

第三、空巢老人的最大壓力是精神壓力

精神上感覺寂寞是“空巢老人”的普遍問題。人在年輕時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心理寄託和依靠,而年老時,則會把子女當成自己的寄託和依靠。子女的外出,空巢老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寄託,對於外出子女的思念之情難以排解,他們一面在等待和期盼,一面為外地子女的身體和經濟情況擔憂。有的帶着孫輩一起生活,他們的心理寂寞感有所減弱,但在與孫輩的溝通上又存在代溝,這些都使空巢老人有一種精神壓力。另一個精神壓力更大,即一部分老人同子女在贍養問題上有分歧,造成雙方關係緊張,有的還訴諸法庭,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導致親情破裂、父子反目。

第四、空巢老人的健康問題極待關注

老人們勞苦奔波一生,現在身體各方面的毛病都顯現出來。子女又不在身邊,生病倒牀沒有照料,甚至發急病死在家裏都沒人知道,(調查中發現有三起這樣的事例)。所以很多老人感到擔憂。這也是全社會都要關注的一個問題。

四 調查引起的幾點啟示

第一、必須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第二、建立養老保障體系

第三、要在全社會開展敬老愛老助老養老的傳統養德教育

第二篇: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由於農村地區長期以來一直實行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方式,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隨着承擔主要贍養義務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外流,長期兩地分離使得外出子女無法為留守父母提供經常性的照料和關懷,家庭養老的基礎受到了動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在老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的今天,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空巢老人的各種問題,是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關係到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問題,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一、農村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全縣老年人口76521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3.999%,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個百分點。老齡化進程逐年加快。

調查顯示,全縣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佔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佔48.3%,女性16925人,佔51.6%。配偶健在18377人,佔56.11%,與孫子們同住20142人,佔61.1%,(主要留守照顧孫子所至),單身獨居8176人,佔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佔33.27%。(主要是80歲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佔50.77%),必須參加勞動生產的13906人,佔42.46%。既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11925人,佔36.41%。有經濟收入4321人,佔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佔51.5%。感到寂寞孤獨8340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佔3.6%,空巢老人身體健康良好的10523人,佔32.13%,健康一般、較差、非常差的佔大多數。

二、農村空巢老人家庭現狀

1、經濟狀況

經濟支持是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安度晚年的物質基礎。農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間勞動所得獲取經濟收入或依靠子女給予的生活費作為生活來源。其收入分佈不勻,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貧困的還有12925人,佔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佔3.75%。因此有78.8%的農村空巢老人仍然經常參加勞動和既勞動又照看孫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狀況差(雖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來供養孩子上學,對家庭裏日常生活開銷主要還是老人耕種所得)。

2、健康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夠自理,32.13%的老人身體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為較差或非常差。當遇到疾病時,多采用簡單治療,小部人因為經濟原因放棄治療。99.3%的空巢老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8%以上的老人對新型農村合作比較滿意,認為能解決看難問題,尤其是“復明工程”對農村白內障老人來説是福音,免費摘除白內障,普遍反映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真好。

3、需求狀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村空巢老人有權益保障要求8491人,佔25.9%,感到寂寞孤單8340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22.7%。從老人們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醫療保障,養老金和需要人照顧,分別佔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見農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4、閒暇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較低和經濟有限原因,絕大部分老人以串門聊天為主,家庭經濟好點的以打牌為次之。加之村級老年協會的文體活動中心、室、場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們户外活動只好如此。在精神層面上,76.5%的老人感覺生活有壓力,壓力主要來自經濟收入,照顧孫子,忙於種地、又怕生病等幾個方面,因為子女多在省外務工,所以子女們主要是給生活費和打電話來慰問老人,很少能親自照顧,幾乎都是一年回來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農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縣農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縣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務農的只有4.2%。所以,78.8%農村空巢老人必須勞動和又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們都會“活到老,幹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謂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終身未婚,有的老人雖已結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經去世,有的只一個女兒,女兒一旦出嫁之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顧老人就有次數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縣單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佔25.1%。

3、代際差異

當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老少兩代人對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自由的要求會越來越強烈,傳統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經不適應人們的這種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進入城市,農村的父母一般都不會與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選擇獨自居住或留在農村老家。當然,農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產生也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兒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關係的溝通缺少聯繫的中介和橋樑,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兒媳和孫子分開住,子女贍養老人的觀念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等等。

四、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建議

農村老年人問題是突出的民生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關係到千家萬户,因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所以,我們應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雲夢,幸福雲夢的重要高度,積極應對,綜合治理。要遵循“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從農村實際出發,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黨和國家優待政策,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建議如下:

1、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補充,全面推行協議養老、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同時,商業養老保險應得到推廣和發展。逐步落8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貼,建立健全高齡補貼制度。擴大農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範圍,“五保”老人全額財政供養。完善鄉級養老院設施,提高服務水平。

2、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網絡建設。從這次調查中看出,全縣村級老年人協會建設不足40%,老年活動中心、室、場地更少。村級老齡工作網絡建設滯後,嚴重影響老齡工作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村級老年協會是關心老年人生活、體貼老年人難處,解決老年人家庭矛盾,檢查督促家庭贍養情況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組織,能直接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生活難處和實際困難。加強鄉村兩級老齡工作網絡建設,積極應對老齡化,各級黨委政府應刻不容緩地擺上議事日程。為形成縣、鄉(鎮)、村三級老齡工作格局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投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級老年活動室、活動中心,老年人圖書報刊閲覽室、棋牌室等,提高農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3、進一步開展“敬老志願者”活動。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為農村空巢老人服務。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助老,營造敬老氛圍,建立長期服務機制,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縣直各部門、各單位、企事業單位,要積極組織本單位本部門在職的年輕人和社會“志願者”,開展“敬老志願者”活動,聯繫一個空巢老人家庭長年定期開展上門服務活動,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幫助他們疏通渠道,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鄉村兩級可組織低齡“老年志願服務隊”,就近為高齡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殘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務。

第三篇: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對衡陽縣庫宗鄉關於“空巢老人”問題現狀的調查和建議

摘要:本文通過實際調查走訪,分析和概述了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經濟拮据,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身體健康與醫療沒有保證,情感孤獨,缺乏溝通,生活乏味,沒有足夠的娛樂活動,與鄰里關係也時常緊張。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指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的主要成因,提出瞭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農村空巢老人 生活現狀 主要原因 想法與建議

一、調查概述

為了解本地有關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態和身心健康,以斛有關農村空巢老人的各種普遍的生活問題,進一步完善我國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相關政策,我在學校學院的組織下於2014年1月2月的寒假期間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現狀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的對象為衡陽縣庫宗鄉農村地區的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中或者子女在外務工、定居,身邊無子女共同生活;或者是子女雖然與自己居住在同一社區,但不與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無無後人照料。調查的題目包括: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狀態、健康與醫療問題、心理狀態、娛樂活動等

方面共計28個題目。調查問卷共計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9份,回收率99.7%,並且全部回收的問卷有效。問卷回收後,本人通過對問卷進行了認真的整理和統計分析,主要是進行單變量描述分析,即對每個指標進行加總,並計算出各項比重。

二、調查結果

經過對所有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歸納整理,結果顯示,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現狀堪憂,他們面臨的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經濟沒有足夠來源,生活拮据

調查中我們發現65%的農村空巢老人沒有收入,35%有經濟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79.5%是依靠在家種植水稻或農副產品,而有16.5%的部分是依靠開小型商店,4%是依靠國家補助。他們的經濟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於500元。而沒有經濟來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費用則全部來自子女的供養費用,而對於在外務工的子女而言,對在農村獨自生活的老人的供養費用有73.6%低於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積蓄狀況的數據顯示,13.6%有較多積蓄,32.7%表示有一些積蓄,53%表示沒有積蓄;63.4%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醫是家庭支出最大項,空巢老人的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就事實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飲食都不能滿足身體營養需要,住所也十分簡陋。

2.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行動不便

在被調查的農村空巢老人中,18.9%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8%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39%。空

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務工或定居,當他們需要照料時,43.8%由老伴照顧,25.1%由孫子女照顧,20%由親戚朋友和鄰居來照顧,村委會照顧佔

4.6%,無人照顧的佔5.9%,他們的日常照料較缺乏,因此,他們中曾經意外受傷的佔42%,被偷、被搶、被騙的佔19.6%,被打罵、受虐待的佔9.8%。更嚴重的是,28.6%的空巢老人生病時無人發現,疾病看護嚴重缺失。

3.身體健康狀況不好,就醫不便

調查顯示,多數農村空巢老人身體常被疾病困擾,44%的空巢老人患有一種慢性疾病,39.6%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無疾病的僅佔15.7%。空巢老人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腦血管病,29.9%患高血壓,26.9%患冠心病,14.3%患有腦血管疾病。空巢老人們還普遍反映求醫看病比較困難,從附近就醫醫院的醫療狀況來看,68.3%的空巢老人認為附近醫院的醫療設施一般,醫術一般,21%認為醫療設施差,醫術較差。從附近就醫醫院的收費來看:52.6%空巢老人認為收費較高,勉強能承受,22.8%表示收費過高,無力承受;從目前空巢老人醫療費用的主要來源來看,由子女承擔的佔35.2%,老人自己承擔的佔43.4%,親戚承擔的佔4.9%,村集體承擔的佔5.9%,擁有醫療保險報銷的佔10.3%,空巢老人的醫藥費用常常面臨困境。所以,基於以上原因,55.4%的空巢老人在生病時選擇簡單看看,吃點藥,29%選擇不去就醫。

4.心理孤獨難受,終日難以釋懷

在經濟負擔、農活及家務負擔、對教育孫輩的承受力方面,只有

8.6%的老人認為很輕鬆,不成為負擔,47.5%空巢老人認為難以承受,

因此,這三方面的負擔導致農村空巢老人精神壓力大,表現在26.9%的老人常有壓抑、焦慮、煩躁感,沒有安全幸福、舒適滿足感,幸福指數偏低。在所調查的自然村中,有室外活動場所的佔57.9%,基本沒有專為老年人開設的活動區,也沒有任何健身設施,所以,農村文體娛樂公共設施較少;在組織老年人活動方面,33.6%的村子偶爾組織,32.8%從不組織,經常組織老年人活動村子的僅佔18.5%,因此,包括空巢老人在內的農村老年人的社會活動較少。他們平時的娛樂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聊天,佔所調查娛樂項目的60.6%,看電視、聽廣播的佔23.1%,下棋、唱歌、聽戲的佔16.3%。另外,從農村空巢老人主觀意願上看,他們中經常參加村裏組織的老年活動的僅佔12.8%,而從不參加的高達36.9%,偶爾參加的佔50.3%。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壓力無處宣泄,導致他們心理缺乏安全感。從與子女溝通的頻率上來看,只有26.4%的空巢老人與子女溝通頻繁,有事才聯繫的佔67.4%,基本不聯繫的佔

6.2%,與子女經常訴説苦惱和心事的僅佔17.5%,所以,27.4%的空巢老人有孤獨寂寞感,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較貧乏。

在調查中,空巢老人也反應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事實與想法,例如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容易與鄰里發生各種小摩擦,鬧點矛盾,也有經常與子女或兒媳發生意見糾紛的。同時,空巢老人們也提出了對政府和村支部的一些期望,如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活補助,希望村裏面能為老年人提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希望得到村裏的集體照料等等。

三、調查後的思考及對關愛空巢老人工作的建議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一方面,在人口老齡化和社會轉型、農村經濟水平和社會保障程度仍較低的背景下,高齡農村空巢老人比重偏高,農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難以得到保證和滿足,生活中面臨着許許多多的問題。另一方面,這些老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遠遠沒有達到國家提出的“六個老有”的理想境界,國家對人數眾多的農村空巢老人作出的實質性投入顯得十分不足,所以,農村空巢老人問題不容忽視,值得深思。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的主要成因是農村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自我、社會養老模式不夠健全,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不夠完善,老年人相關法律法規落實不夠到位,農村老年人文體娛樂活動不夠豐富。根據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要求,如何結合農村空巢老人的實際情況,有效地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課題。因此,通過以上的調查分析,我認為,要有效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至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即:

一、加強宣傳力度,營造敬老愛老氛圍。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切實維護空巢老人的合法權益,使國家尊老愛老政策深入人心,營造關愛空巢老人的社會氛圍,提高後輩關愛空巢老人的主動性和責任性。空巢老人所屬的社區居委會要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要讓社區養老服務工作更加貼近百姓,貼近空巢老人,讓他們開開心心安度晚年。

二、依靠各自然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實質性工作建設。一方面,各地可以村為單位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與娛樂環境,既有利於老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可以讓老人找到屬於自

己的生活,有一種歸屬感,重新找到生活的樂趣。另一方面,可以以一個或者多個自然村為單位建立隊伍,在生活上給空巢老人以全面充足的照顧,讓他們的生活各個方面都得到關照,也給他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讓空巢老人從生活上減輕負擔。

三、以鄉鎮為單位,建立養老社區。對於一些生活有條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優越的環境供其生活,建立養老社區,以給這些老人養好身體,享受到快樂的晚年。

四、要加強組織領導,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各級黨政部門,尤其是老齡工作部門,要引導社區建立老齡工作領導小組,把關心空巢老人生活作為重要服務內容。要進一步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實施規範管理,切實加強社會調查,妥善解決社會從事養老服務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難點問題。要充分發揮養老服務專業培訓,努力為空巢老人服務,維護他們的權益。

第四篇: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一、調查對象

居住在本社區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調研目的

調查瞭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對策措施,加強城鎮空巢家庭困難老年人的幫扶工作,給上級黨委研究老齡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三、調研方法

對轄區空巢家庭老年人進行了問卷和入户調查。

四、調查結果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於男性,70歲以上的佔多數。本次調查對象24人,男性9人,佔被調查對象的37.5%,女性15人,佔被調查對象的62.5%;60-69歲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9.2%,70歲以上1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70.8%,其中80歲以上的6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單位的,生活來源靠退休金的佔多數。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單位的20人,佔83.3%,無工作單位的4人,佔16.7%;以領取退休金為生活來源的20人,佔83.3%,靠社會救助的2人,佔8.3%,靠其它生活來源的2人,佔8.3%。無一人靠子女資助。

(3)國小及中學文化程度佔絕大多數。在被調查中,文盲1人,僅佔4.2%,國小11人,佔45.8%,國中6人,佔25%,高中5人,佔20.8%,大專1人,佔4.2%。

(4)身體狀況及生活能力。在被調查的24位(請繼續關注好 範文網)老人中,身體健康的有15人,佔62.5%,一般的5人,佔20.8%,兩項合計20人,佔83.3%,身體差的4人,佔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佔79.2%,身體不好的5人,佔20.8%,其中有兩位的眼睛殘疾,視力相當低,生活難自理;

(5)子女狀況及導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狀況不好的5人,佔20.8%,一般的7人,佔29.2%,良好的10人,佔41.7%。無子女的2人,佔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別處的17人,佔70.8%,其它的5人,佔20.8%。

可見,“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學習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老人或子女長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願望:

1、日常生活的幫助:在被問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認為無急需解決的問題,有20.8%的老人,急需解決生活、就醫等各種問題。

2、出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的考慮,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願與兒女同住,82%的表示願意到敬老院過集體生活。

五、調查反映的主要問題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調查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這種照料應該來自兩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照料,二是組織照料。調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沒有與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幾乎都沒有得到自己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於組織機構、設施、人員等因素,導致關照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組織照料還做得不夠。如何通過制度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不僅是空巢老人的熱切期盼,也是許多老齡工作者和城鎮基層工作者深入思考、積極探索的問題。

六、對策建議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人們價值觀改變的結果,是社會發展的必

然規律,這個特殊羣體的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讓人憂心,亟待我們通過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建議。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首先應建立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建立健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在調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體特別不好,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只靠低保維持生活,且身體不好,視力差,他們非常期望政府、社會組織的關懷,所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可以適度緩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醫壓力。

(二)處理好居家養老及社會養老的關係。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由於我國特有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幾千年文化習俗的影響,目前我們應該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提高民眾家庭養老意識。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表彰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制訂優惠政策,鼓勵子女與老人同住,如建房時首先要考慮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休假期等。在社會養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強主導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和加大硬件設施建設的力度外,還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構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數據庫。將社區60歲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齊全、資料齊備、一人一檔的數據庫。二是構築空巢老人關愛服務網絡。通過組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隊、開展“空巢老人關愛結對”活動,互助服務活動、抓好日常生活服務工作等,靈活開展關愛服務工作。三是完善幫困救助體系。整合各種幫困資源,為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幫助,堅持做到“重大節日面上幫、特困對象重點幫、突發事件及時幫”。四是健全應急預案機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結對關愛管理制度、上門察看制度、電話慰問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等,以保儘早發現和及時處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難,避免意外情況發生。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區各級黨政領導支持下,調整充實社區老年組織機構,採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則,組織老年人開展娛樂、健身、讀報、看電視、上老年電大、短途旅遊等內容的各項活動,特別要鼓勵、引導“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加室內外各種活動。充分發揮老年活動中心的作用。改變過去單一搓麻將現象,設置電視、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種活動項目,組織老年人學習政治時事,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參與社會活動,消除孤獨寂寞感。

(四)加強家庭監護,確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常使老人處於無人照顧,突發疾病搶救不及時,生命受到威脅狀況,這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社區要分工專人負責“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調查摸清轄區內“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況,並建立家庭檔案。組織社會閒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定點、定人為“空巢老人”提供買菜燒飯、購物、打掃衞生等低償家政服務;組織志願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等成立愛心互助隊伍,採取結對幫扶辦法,對高齡、體弱行動不便且經濟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無償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

據瞭解,在我國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現,折射出我國傳統養老方式和保障體系正遭遇巨大的衝擊。

目前,我國已經明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輔助的養老模式。按照韓克慶的分析,空巢現象所折射出的傳統養老方式的困境包括:家庭養老功能弱化;機構養老有待完善;護理服務亟需發展。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曾指出,不斷增多的“空巢老人”使現有的養老體系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是生活保障。主要是經濟方面,尤其是農村地區老人的養老問題將是今後很長一段

時期的任務,目前的新農保水平還太低。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城市“空巢老人”將不再是貶義詞,而是意味着有房、有獨立經濟能力、有單獨的生活空間、生活質量更高,這部分人的經濟保障不是問題。因此在這方面,人們更應該關注廣大農村的“空巢老人”。其次是日常照料服務。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服務,是當前應對老齡化的核心問題。目前的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如養老護理員,全國只有兩萬多人,而實際需求接近千萬。

最後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務員,專業的心理從業人員較少。 在不少專家看來,受到衝擊最為嚴重的正是作為養老最基礎的家庭層面。

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草案要求兒女“常回家看看”,不是單純將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綁給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僅是子女的義務,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

隨着空巢問題的凸顯,今年初,一場關於“常回家看看”的立法討論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據瞭解,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擬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

對於上述規定,不少市民認為,“精神贍養出自心關乎情,屬於道德上的義務,而不是法律上的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科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伊密,則對上述規定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常”是什麼概念,法律能否規定一週回去一次,還是一個月回去一次,一次多長時間?既然條文中並沒有明確的要求,這便沒有操作性。同時,法律能不能把常回家看看、打電話列入工作考核標準中?這同樣也沒有可行性。“常回家看看”作為一種理念、觀念和要求是應該的,但作為一個法律條款就沒有太大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操作,法律就形同虛設,那麼其尊嚴和威信也會大受影響”。

對此,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老年法屬於社會類立法,因此具體細節不可能規定得很清楚。但以後子女不“經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訴諸法律。以前,法院一般不會受理這種訴訟,但現在法院要立案審理。此類案件畢竟不同於一般的訴訟,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多方面決定的,既有司法上的判決,也有行政上的督促,還有調解組織的調解等。另外,基層羣眾自治組織和人民調解組織在這方面要發揮作用,主要是對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和監護人不履行監護義務的,要督促他們履行自己的義務。

“立法新修訂要求兒女‘常回家看看’,既是立法的進步,也反映了當前比較嚴峻的養老形勢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中國未來養老仍然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為其有效補充。從老年人權益保護的角度看,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增加精神慰藉的內容,不僅強化了子女的陪護責任,無疑也是對老年人更高層面的需求,也就是精神需求的保護。同時,立法也不是單純將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綁給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僅是子女的義務,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韓克慶説。

有人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對老年人維權給予充分幫助和支持,具體包括: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司法機關要依法優先將困難“空巢老人”納入司法救助對象,酌情減免困難“空巢老人”的訴訟費用;各基層司法所和鄉鎮、村(居)調解委員會要為“空巢老人”維權提供各種幫助,在積極調解“空巢老人”權益糾紛的同時,支持“空巢老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建議以老齡辦牽頭開通老年人維權熱線,幫扶對象包括“空巢老人”等,由專業律師為老人義務提供涉老法律方面問題的諮詢並答疑解惑,充分滿足老年弱勢羣體對法律服務的需求

第五篇: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調

查 報 告教師教育學院1103班水佳麗1115030138

《關於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與解決辦法的調查報告》 當我們在關注農民工問題,關注“80後”成長曆程,關注經濟發展、城市變革時,我們的目光是否錯過了他們?他們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後”、“80後”的雙親,是數目不斷增長的龐大羣體;他們在城鄉各處靜靜地生活,數着日子盼兒女回家,守着電話等兒女的問候;因為孤單,面臨着很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抑鬱煩悶的情緒無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現狀已成為我們無法避開的社會命題。

空巢老人苦楚知多少?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2014年3月,75歲的中科院院士、被國際醫學界譽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的陳中偉教授,在上海獨居的家中意外墜樓不幸去世。

87歲的許大爺獨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個小區,今年冬天連續的大雪讓許大爺家裏“斷糧”了,老人無法外出買菜,到了深夜,剛剛忙完工作的外孫才給老人送來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現問題後久等未能解決,無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窩裏,給兒子打去求助電話。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説,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説,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在陳教授、許大爺這樣獨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劇。

2.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今年年初,在山東濟南,一週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為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今年重陽節時跳樓自殺。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户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3.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爺曾因高血壓兩次昏倒在家,“一個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爺常説。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寧波老齡辦調查表明,寧波空巢老人家庭已佔老年人家庭的35%,預計到2014年將達到80%以上。

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14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誰來關愛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家庭、政府和社會對空巢老人的關愛顯然不盡如人意。

1.子女照顧不周

一項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感到家庭關係融洽的僅僅50.1%,對子女的照顧表示滿意的僅9.2%。經濟支持、精神贍養等方面,子女對獨居父母虧欠不少。

目前,由於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趨小型化,傳統家庭養老方式面臨挑戰,代際之間的孝道、贍養、照料老人的觀念日益淡化。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調查,城市空巢老人獲得子女經濟支持的比例較高,但在農村,由於子女自身經濟壓力,相當一部分空巢老人還得不到子女的經濟救助。以廈門市農村空巢老人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贍養,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勞動和養老金等度日。

經濟支持之外,許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們的精神需要。據全國老齡辦統計,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兒女在經濟上很寬裕,經常給老人寄錢,每次都説:“想吃什麼儘管買,錢不用擔心!”卻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贍養父母、關愛雙親是子女們應盡的責任,面對空巢父母,作為子女是否應該自問“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國作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 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

“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衞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老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仍待緩解。

3.社會幫助缺位

空巢老人養老主要有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而我國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的牀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養老仍面臨投入服務平台匱乏、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系列難題。

機構養老,主要是指通過開辦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醫療和娛樂休閒等全方位服務。據調查,全國每年約有14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養老,而各類福利院的牀位只有一百多萬張,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居家養老是我國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超過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夠居家養老。

英國等國非常重視居家養老服務,政府依託社區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質支持、整體關懷等,具體提供服務的有政府僱員,還有大量的志願服務者。近年來,我國空巢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開始興起,各地也在逐漸摸索有效的服務方法。例如,杭州依託社區,以志願者行動、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的“時間銀行”互助、鄰里關照、託老服務和無償或低償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為居家養老構建“生活照料網絡”。

據全國老年人社區服務需求調查顯示,老人們最需要的服務包括法律援助、上門看病、上門做家務、服務熱線和聊天解悶等,分別達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這些服務需求的總滿足率目前僅為15.9%,換句話説,仍有84.1%的服務需求沒有被滿足。

空巢老人中或許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長輩,有一天,你我也會老,可能也會成為空巢老人中的一員。尊老愛老,既是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更是建設和諧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所以,請伸出關愛的手,陪他們一起走,在他們老了孤單了的時候,遠離困苦和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