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精彩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4W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精彩多篇】

農民收入的調查報告 篇一

現在農民收人主要來源於糧食作物的兑換。小麥、玉米、水稻等是農民的生活資料,在賣出的同時—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為—年的口糧。花生、芝麻等經濟作物自然是農民經濟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種植較多地區)。糧食收入以後,該賣的賣,該留的留,農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業養殖也是農民的收入之一,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養兩三頭豬,此外還有牛、羊、雞等家禽,這些賣掉以後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農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種植上除去種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養殖上,除去幼苗、飼料以及家禽的醫藥費等,農民一年淨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這個數字還是可觀的。

可是農民拿着這些錢並不是很開心,接下來錢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統籌、提留。家裏孩子增幾件新衣服,那拖拉機的大輪子用了好幾年了也該換了。剩下的要全部給孩子來年的學費、生活費,或許到了春節還得借—些才能過個好年。

要是遇上了災荒,天氣不好,收不到糧食。交完公糧,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夠。要是萬一家裏有個人生病,恐怕不借錢是看不好了。這借來借去,家裏就欠債了,以後的每年得節約,少吃幾頓好飯,少穿幾件新衣服,還了錢,才能鬆口氣。

農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維持簡單的生活,萬一有了天災就得借錢,可這也不是辦法,借了錢總得要還,孩子讀書開支最厲害,要趕上了某些亂收費的學校,農民更是苦不堪言。

國家政策整天在喊減輕人民負擔,減來減去農民還是被壓的喘不過氣。政策關鍵要落實。隨着中國將加人世貿組織,外國糧食將進人中國市場,糧食價格將大幅度下降,這樣農民收人減少而支出不會有多大變化,農民負擔將會更重。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篇二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以保障農民收入快速健康發展。然而,從現實情況看,農民收入依然增長緩慢。

由於農民的收入本來就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的收入相當低,增收非常困難。我們調查顯示:

(1)農民絕對收入水平較低。20xx年,全國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2622元,摺合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農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國平均值還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貧困線標準,20xx年年底全國尚有2900萬絕對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標準,則全國有9000萬左右的人口低於此標準,而這個數量大於歐洲任一國家的人口總數。20xx年公佈的絕對貧困人口數字,同20xx年相比,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80萬人。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農村人口,雖然不屬於統計中的貧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僅僅略高於貧困線,只要氣候等生產條件稍有不利變化,就會陷入到貧困人口的行列中去。這部分貧困人口和準貧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將受到自然和經濟基礎條件的約束,難度非常大。近年來,減貧速度不斷減慢。

(2)增收速度緩慢。我國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緩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過去的情況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開放的前6年,農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長按可比口徑計算在14%~20%之間。而1997年以來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xx年我國農業勞動力人均GDP為4460元,大約相當於540美元,按農業人口摺合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20xx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均GDP要達到3000美元。農村人均要實現這個目標,每年的增長率要達到12、2%。即使考慮到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將農村人均GDP的目標確定為社會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長率也要達到8、4%。同這個要求相比,實際發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鄉差距加大。改革開放以來的25年中,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鄉差距縮小的年份只有9年,縮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兩個階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個階段是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價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後一個階段則主要是農產品價格的提高。城鄉收入比例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為2、56:1,1983年縮小到最低,為1、82:1;然後不斷擴大,到1994年達到了一個新高,為2、86:1;然後降低到1997年的2、47:1;從1998年開始,逐年顯著擴大,20xx年擴大到3、23:1、近幾年來,儘管諸多因素都很有利,農民增收速度可以超過5%,但是仍可能落後於城鎮居民,使城鄉差距繼續擴大。

(4)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之間農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較大,並且這種差距沒有縮小的趨勢。總的説來,呈現出明顯的東高西低、從東南沿海向西部內陸地區遞減的趨勢。上海、北京和浙江的農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雲南、貴州、甘肅和陝西等省的3~4倍。由於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區之間相對差異較小,因此,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現出明顯的由東向西的遞增趨勢。即東部沿海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別較小,而西部地區城鄉差別更大一些。

2、造成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原因

(1)農民整體素質還不高,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一是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分析,農民勞動力中,國小及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左右,國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結構調整上,思路狹窄,不敢主動出擊,存在等靠思想和過份依賴政府心理,瞻前顧後,怕擔風險,不敢大膽地調整產品結構,不具備適應市場經濟的應變能力。三是絕大多數農民對市場把握不準。從調查情況看,多數農民不瞭解和掌握市場行情,對市場需要什麼,既不去研究,也不會去搞深入細緻的調查,捕捉不到有價值的市場信息,在組織農業生產時,不是先看市場後抓生產,而是今年的生產看去年,對市場判斷不準把握不準,造成的結果是“什麼賺錢種什麼,種出什麼就賠錢”。

(2)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總體看,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户少。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還不高,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力弱,農村經濟組織化程度低,大部分龍頭企業與農户之間還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還是單純的買賣關係,產業化經營鏈條短,農產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級原料生產比重大,大部分農產品基本上是從農田到市場,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高科技含量產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結構調整還只是停留在規模擴張上,缺乏在內在質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為例,近兩年來,有的地區蔬菜種植特別是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連年快速增長,為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種植結構雷同,品種特色不明顯,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貯藏、保鮮、深加工及包裝、運輸等嚴重滯後,如不抓緊研究對策,將有可能出現新一輪的結構過剩,應引起高度重視。

(3)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引導、協調、服務功能滯後,不能有效地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一是信息服務滯後,手段缺乏,不能及時給農民提供各種市場信息和致富信息,使農民無所適從,組織生產難,進入市場難。二是技術服務跟不上。原因是部門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員的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員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主動上門服務意識差,其結果是科技人員得不到實踐,農民得不到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服務。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上,技術與生產嚴重脱切,導致農民增收難。三是信貸部門缺乏有效的資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貸款困難。調查發現,多數農民都有強烈的增收意識,並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項目,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而難以上馬。

(4)農民的負擔比較重。據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大部分農民家庭都有兩個孩子,孩子要上學會需要一筆很大的投資,現在農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學,不一輩子像他們一樣只是個農民,供一個子女上大學幾乎要花掉農民家庭三分之二的開支;家庭長輩的供養也需要一筆的開支。除此之外,還有農作物每年的成本開支。家庭生活費,子女教育費,農業成本費,三個最基本的方面的開支累加起來,對與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來説,生活就難上加難了。

體會

我國農民數量如此之多,要解決農民的温飽問題,要帶領農民奔小康,要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增加農民的收入,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這就要求政府部門下鄉組織農民技能培訓,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讓農民大膽嘗試,自主創新,隨機應變,讓農民更多更早的瞭解市場的最新信息和動態。收入來自與農民,農民必須從自身做好。

2、推進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這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在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的同時,切實抓好質量安全管理。二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帶。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農村服務業,提高鄉鎮企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3、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出去,可以增加農民的資源佔有量,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擴大農產品市場需求,同時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引導和管理,把農民進城務工當成一項產業來抓,促進農民工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4、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必須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促進農民增收。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每年新增教育、衞生、文化事業經費應向農村傾斜,以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對農業、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尤其是要配合農村税費改革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對農業和農民實行補貼的各種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對種糧農民生產直接補貼機制。

5、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一是全面推進農村税費改革。堅持依法徵税,加快鄉鎮機構改革,儘快取消農業特產税。二是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規範糧食市場,完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積極探索對農民的補貼機制。三是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和衞生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貧困家庭醫療救助制度的運行機制和管理辦法,解決農民因患傳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 篇三

農民是核心,農村是基礎,農業是關鍵。農民、農村、農業這一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也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對農村的實地調查我們發現,農業基礎薄弱,農業效益比較低下,農民收入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貧富差距大,農村經濟的總體實力不強。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後

一是中國小辦學條件差。

部分學校還存在髒亂差現象,一些中國小校舍簡陋,教師學歷層次較低。

二是衞生基礎設施落後。

鄉鎮政府所在中心醫院的醫療衞生設施相對較好,但大多數農村僅有一兩家個體性質的私人診所,,技術落後,只能治療頭疼感冒之類小病。

三是公共文化設施不足。

農民科技知識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現代文化設施如公共圖書館、公共娛樂室、網絡建設等均非常稀缺。

2、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高

水利設施抗災能力弱,目前的農田水利設施大多是在人民公社時期集體興建的,因此多數設施呈現老化狀態。許多水利設施因為缺乏維修和保養,功能逐漸退化,使得農業抗災能力下降,大量的水利設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澇設施老化,農業抗災能力弱。

3、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業效益低下

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村落後的生產經營模式,農村生產力水平低,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以分散的農户家庭經營為主體,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生產技術含量低,勞動者素質低。農業結構單一,沒有形成特色化農業生產結構。

4、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差,農村基層運轉困難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沒有後勁,村級公益事業長期投入不足,生產和生活條件難以得到改善;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差,村級經濟及社會各項發展緩慢。村幹部工作積極性不高,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造成農村基層組織運轉困難。

5、勞務輸出整體素質不高,農民工就業增收能力不高

農民工整體素質不高,獲取市場信息和外出務工渠道狹窄,農民工收入偏低,工資待遇低、勞動強度大、權益難保障,應對風險能力較弱。由於文化素質的欠缺,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競爭力不夠,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

6、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

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信息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開發,發佈渠道不暢,信息內容與現實脱節、針對性不強;農業基礎研究投入不足,農業科技人員緊缺;農民瞭解農業新品種、種植養殖技術、農業病蟲害處理等方面信息來源渠道過於狹窄,過於依靠農民自身的經驗和途徑,政府未能提供相應的輔導培訓和技術支持;農業發展缺乏統一規劃,農民生產沒有總體性的指導

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統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發展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道路建設。

繼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加大路網建設,方便羣眾生產生活,為招商引資創造良好交通環境。

二是農田設施。

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加強河流溝渠治理,配套田間水利設施,加快發展節水灌溉,整體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確保基礎水利設施安全有效運行。三是電力通訊。大力開展信息入村入户工程,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電話、寬帶網絡等設施建設,進一步拓寬農村信息渠道。

2、促進農村鄉鎮企業發展,推進工業化進程

促進農村鄉鎮企業發展。促進產品生產多樣化,擴展鄉鎮企業產品銷售市場。引進先進生產機器和技術,提高管理者才能,進行加工、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形成科學合理的供產銷產業化鏈條。

3、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業,焦點在農村,因此必須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立足實際,發揮區域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嚮導,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作強,增強市場競爭力,二是以規模化養殖為重點,加快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畜牧業是實現糧食轉化增值、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要大力發展規模經營,搞好農產品深加工。

4、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是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確保糧食、蔬菜等豐產豐收,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三是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市場。四是要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

繼續加大農村剩餘勞力的轉移力度。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5、選優配強村級班子,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必須首先着眼於農村黨支部班子的加強和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選好村領導班子,把那些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具有發展集體經濟的強烈意識、開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辦事的人選進班子。實行村領導班子年輕化,有計劃地培養一批熱愛家鄉,紮根家鄉,立志於改變家鄉面貌,事業心和責任感強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輕一代。同時,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幹部的培養教育。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的資源優勢,大力加強資源的整合力度,發揮好遠程教育的作用,培養一批科技致富帶頭人,從而帶動農民羣眾科技致富的積極性,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

6、落實中央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

一是加強農村各項事業建設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實行教育救助;繼續搞好農村合作醫療,提高農民參加率,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發展農村衞生事業,改善農村醫療條件,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科技、衞生、文化“三下鄉”活動,傳播先進文化,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改變農村面貌。

二是廣開創收渠道,化解基層債務,增加財政收入,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調動幹羣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三是加大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投機行為,完善農資流通渠道,降低農資價格,切實給農民減負。

四是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落實涉農優惠政策,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 篇四

一、調查背景

20xx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經濟調查報告範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矗社會和諧離不開廣闊農村的社會和諧,農村社會的和諧經濟要先行。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為了更好的瞭解新農村的經濟建設情況以及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就,我們社會實踐小分隊進行了此次調查訪談。

二、調查準備過程

由於我們社會實踐小隊是第一次獨立完成這樣的社會實踐調查任務,所以準備時間比較長。首先,我們小隊每個成員都上網查閲了目前新農村建設一些成果與政策,另外,我們在網上查閲了一些有關的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結合參考範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我們小隊逐個問題討論,反覆修改,我們最終確定了調查問卷。接下來我們尋找了要去實地調查的新農村,根據實際情況,最後確定了需要調查的新農村,並做出了具體的調查實施計劃。自此,調查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説明

1、調查時間:

20xx年7月6——20xx年7月8日

2、調查對象:

所選定要調查新農村內的普通村民

3、調查地點:

南陽寨村、關莊村,師新莊、大謝村,莊王村,郭村及小隊成員各自村莊。

4、調查目的:

1、瞭解新農村的經濟建設情況以及新農村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

2、宣傳國家的優惠政策,幫助新農村農民瞭解自身所擁有的權利。

3、重點調查新農村經濟建設現階段的經濟構架及組成。

4、瞭解文體教衞場所的建設情況。

5、瞭解政府工作的成效,為當地政府獻計獻策,調查結果為政府建設新農村提供參考。

6、有利於我們隊員的自身素質的提高。

5、調查方法:實地考察,調查問卷,重點採訪,問詢法。由於實際情況的制約,考慮到我們社會實踐小隊以及新農村村民的具體情況,我們打印的調查問卷每個村只進行了較小規模的發放與採集,並詢問部分村民以及向村委會相關成員交流了解具體情況。同時利用小隊成員均是來自農村之便,集體調查結束後,回到各自村莊,進行更深入的瞭解。

7、內容概述:

(1)、新農村中普通農民經濟收入情況有多少,工作情況如何。

(2)、限制新農村村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3)、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狀況如何,制約因素有哪些。

(4)、在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政府採取幫扶措施效果如何。

(5)、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是否進行了有效的環境的保護。

(6)、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治安、衞生、村務公開公正方面建設的如何。

8、調查結果預測:

本次調查題目偏大,由於客觀因素限制,實施調查人員不足,時間較短,調查的人羣不太廣泛,地區範圍十分寬大,但調查的範圍卻比較狹小,以及調查方法的不夠準確,結果必然存在一定的不準確。另外被調查人員的主觀因素等也會對調查結果的準確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在不同地區的新農村村莊,各村的經濟發展基儲自然環境資源等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經濟發展有快有慢,各有差異,可能導致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調查報告《新農村經濟調查報告範文》。

原因分析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緩慢,有其內在和外在的原因:

內因:

(1)新農村村民文化素質較低。

新農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一般都是國中文化,還有部分國小文化,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很少,尤其女性的文化普遍更低。這種問題在新農村中間很普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當時時代的原因,也有農村傳統思想觀念的原因

(2)缺乏有效的獲得信息、資金、技術等的途徑。

新農村村民對於致富普遍缺乏途徑、資金、技術,這是由於他們地處農村,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緩慢,沒有資金的原始積累,沒有上網、讀書、看報等獲取信息的方法,文化程度低導致他們沒有掌握一技之長,生活艱難。

(3)新農村村民思想觀念不夠開放。

由於地處農村,思想相對比較保守,難以轉變,致富缺乏長遠的規劃與眼光,缺乏創業致富的勇氣,做法比較保守。例如部分村民仍存在上學無用論,認為還不如打工掙錢快。

外因:

(1)新農村領導班子能力不足,部分村委會有貪腐現象。

由於一些新農村村委會領導能力不足,沒有能力引導本村村民積極致富,無法給本村發展指明方向、明確目標,村領導班子安於現狀、懶散驕縱、不思進娶指一處打一處,不能勝任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甚至有部分村委會領導班子成員長期佔據村委會中的職務,暗箱操作選舉,為自己謀求私利,根本不能發展本村的經濟。

(2)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導致部分村民返貧。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部分村莊經濟基礎較好,由於進行新農村改造,拆除已有的用大部分積蓄建設的很好房屋,補助過低,搬進新房仍需繳納較多的費用,導致部分農民返貧。另外,由於新農村建設,導致原有的部分農村產業無法繼續存在,例如小型的銷售農藥化肥店、收購木材廠、家庭養殖等等,導致部分村民返貧。還有原有的小型零售店、菜店、製衣店等,由於再經營這些需要購買店鋪,而這些店鋪的價格都普遍很夠,導致部分村民無力購買導致返貧。

(3)資源、經濟、交通等基礎起點比較薄弱。

由於新農村建設普遍缺乏各種自然資源,只能依靠出租土地以獲得土地出讓金,由於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土地出讓金十分低廉。村民想興辦工廠、發展養殖業因缺乏資金而無法實現。交通不便,導致沒有人願意投資開發。沒有資源,也無法開展旅遊業。

(4)政府對新農村的宣傳及支持幫扶力度不到位。

對內,政府沒有對新農村村民進行有效地國家各種對新農村優惠政策的宣傳,農民不知道有什麼對農民的優惠政策,不知道怎樣獲取政府的幫扶。對外,政府沒有進行積極有效的對外宣傳新農村,沒有進行有效的招生引資。同時,政府對於農民的幫扶也不到位,沒有進行有效的針對農民的培訓。例如村民反映政府進行的技術培訓,培訓時間很長,有兩三個月,而且培訓結束後並不能解決工作問題,導致培訓流於形式,針對村民的電腦方面的培訓,竟然是老年人蔘加,也是沒有實際效果。

對策及建議

1、當地政府應當進一步創新機制,加強和培植新農村經濟建設市場主體,拓寬農民增收領域。

積極鼓勵幫扶那些新農村農民自己創辦的小企業,培植工業生產主體,積極扶持種養大户,培植農業生產主體,積極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特種養殖,培植科教、流通、農資服務主體。當地政府要積極給予這些企業組織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提高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自主能力,使它們能健康發展,同時幫助農民獲得更多有效信息的來源,促進新農村的經濟建設發展,切實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2、當地政府應當加大對新農村農民的培養力度。

對新農村失地農民所做的技術培訓應該更有針對性,實效性,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建設,努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盛泰文化,豐富廣大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同時,檔子政府所做的針對農民的培訓應當直接與當地企業對接,能在培訓後妥善解決培訓學員的就業問題,不要讓培訓流於形式。

3、當地政府應當加強新農村領導隊伍建設。

當地政府要依法切實監督好新農村村委班子公正公開選舉,避免選舉出現上下勾結暗箱操作的現象,選出能真正為村民謀福利,有文化,有道德,能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村領導班子,真正選出農民信任的村委領導班子。只為自己謀福利的村幹部。

4、當地政府應當積極發展新農村的教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了新進的生產力新農村農民就更容易致富,這就需要農村要有一批有文化懂技術的新農民,積極發展農村教育,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

5、當地政府應當妥善處理新農村改造過程中導致各種經濟問題。

依法足額給予失地農民補償,同時積極幫扶那些因新農村改造失去經濟收入的農民,使其獲得其它經濟收入的途徑,杜絕因為新農村建設而導致農民返貧的現象。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篇五

在這個暑假,我回到了我的故鄉,在在經過城市喧囂的洗禮後返回故里,使我品味到了農村生活的純情樸素,也體驗到了“迴歸自然的人生境界”。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不錯的調養。同時,我也還有一項特殊任務,那就是進一步瞭解農村的生活狀況,為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調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這次的實踐運動。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處在西南山區的貴州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土地比較瘠薄,生產工具落後。雖然煤炭資源豐富,但卻因交通不便難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控油“西南煤海”的稱號。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農民依然停留在土地上,農民的主要收入,則主要來自外出打工人員的工資。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進過調查,出來以上制約農村發展的因素外,我發現,困擾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的原因還有以下兩種災害。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今年如春以來,西南地區發生嚴重乾旱,連吃水都成為了問題,用“百年不遇”來形容我們西南地區一點都不為過。整個春天,西南地區基本上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農作物(主要是稻穀)播種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播種的季節到來卻無計可使。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土地荒廢而用抽水機抽水插秧的,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有的甚至年投入的那部分資金也未能收回。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嚴重不夠,更不用説用節餘去換錢了。

這些年隨着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林業發展很快(主要墅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李子、梨、蘋果、地瓜之類的水果,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們村由於嚴重的乾旱,玉米等被曬得只剩下枯死的秧苗,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為人為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盲目發展烤煙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土地不宜,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

當然,隨着人蜜唸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目前,兩項技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貴州作為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銅仁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説,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為農民的兒子,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篇六

摘要:自十八大召開之後,“三農”問題成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的措施如: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着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一系列措施推行以後給農民等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就土地產權分配,生產現代化運營等的改革會對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模式造成一種較大的變革,針對這種現象,在暑期就農民收入支出進行了簡單的的調查,以此來深入瞭解改革的益處。

關鍵詞:三農,農村家庭,收入支出,問題及對策

通過對鄒平縣明集鎮部分居民的收入及消費情況進行了分析,瞭解農民生活中最迫切解決的問題,影響農民收入多少的原因,農民增收途徑,收入成分,消費的大小及消費途徑。鄒平縣明集鎮成家村是山東省最為普遍的一個農村。由於資源等某些因素,沒有發展有力的實業,主要經濟收入為農產品,以及在外務工收入。通過調查顯示近年來,各户的平均收入均穩步提高,年均純收入的增長率變化較大,而主要消費支出為農資成本,教育費用,醫療費用。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調查了一下幾點:

(一)農民收入來源分析:從目前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角度,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有以下5個部分:

(1)家庭農業生產經營收入:這是實行家庭承包制後農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穩定的方式,以農業種養殖業為主的收入來源仍是目前農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基本部分。

(2)家庭在鄉從事非農經營收入:如服裝業,餐飲業,服務業等等,一般為小本經營,伴隨着城鄉結合趨勢的發展,個體經營越來越多,這是在鄉農民的一個重要增收點,也是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內容。

(3)外出務工收入:在改革開放浪潮下,外出務工成了農民獲得農業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選擇。這是一種工資性收入,這種收入以其廣闊的增長空間成為了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切入點。而大量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也成了我國實現城市化、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

(4)其他各種收入:包括來自於各種財產投資性的收入、政府的財政或支農政策的轉移性收入、租賃變賣財產收入、親友贈送等各種收入。

(二)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

(1)經濟結構因素:現在農村土地仍舊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相比較西方的農場化經營存在很大弊端,最明顯的就是規模,小範圍的種植,使一定區域內的的作物種植比較雜亂,經濟作物糧食作物混雜,難以實現從播種到收割實現完全機械化的流程,有些環節還在使用原始農具,生產效率比較低,而且一家一般幾畝地,單單靠土地創收已經難以維持家庭日常的支出。

(2)市場因素:農村一般交通比較閉塞,近些年雖有進步但一些山區等地方問題還很嚴重,是一些農副產品的流通受到制約,一般會在附近的集市收購站等地處理,而受農村消費水平的制約收入一般比較低。而且就如今農村的各種第二第三產業的興起,在個農民增收的同時也存在很大的隱患,農村市場比較小,就存在市場飽和問題,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出現明顯的惡意競爭,消費不足等問題。

(3)社會因素:物價上漲,而農產品的價格一般比較穩定沒有太大漲幅,相比較於一天一漲的消費品,農產品的價格原地不前,對比之下,農民的生活會困苦的多,而且醫療保障的不全面,高等教育昂貴的費用都給普通農村家庭的生活發展帶來極大的阻力。

(4)勞動者文化素質問題:大部分農民受到知識水平和勞動技能的限制,如種植業,花卉種植比糧食作物種植的利潤高出許多,但卻鮮有人會觸及主要還是受到相關技術的制約,缺少相關的專業知識。大部分人只能從事技能要求較低的的職業,多為體力勞動,勞動力方向變窄,阻礙收入的增加。

(5)農業生產成本高,收益少:隨着農產品市場供大於求局面的出現,城鎮居民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更加劇了價格的下跌趨勢。這是導致農業生產收益少的直接原因。雖然政府也曾為改變這種局面而提高農產品價格保護農民利益,但是同時也對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產生刺激,造成農資價格也隨之上升,結果依然是增收空間十分有限。另外,農民人均佔有資源太少,也是造成農業生產成本高的重要原因,這兩種因素直接導致了農民增收的困境。

(三)像一些可行的對策

我國的人口眾多,農民佔着很大的比重,不管是糧食安全還是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這個重要的羣體,解決好他們的切實問題才能更好的維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針對上述現象作了一系列的可行對策:

(1)提高農民文化素質,普及城鄉專業化的教育。

(2)加快轉移農村富餘的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勞動渠道。

(3)加大政府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保持農業的正常發展。

(4)深化農村體制改革,為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5)根據當地的特色發展優勢產業。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篇七

xx縣農民現金收入一季度實現了雙增,尤其是農户財產性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加。據110户抽樣調查資料顯示,xx縣一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714元,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長11.8%;農民人均現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長24.7%.尤其是農户的財產性收入同比增長61.9%,是歷年來增幅最快的一次。

20xx年一季度,鄒平縣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長12.7%,增幅回落4.6個百分點,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幅度減緩。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僅增加3元,增長1.9%。通過農户記帳資料結合農民工檢測調查,以及深入走訪調查户得知,增幅減緩的主要原因:

(1)部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從事了其他行業,例如:尹家調查點的大部分女勞動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紡織廠打工的習慣,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效益下降工資降低,返鄉農民工有的。從事服裝生意、有的從事人壽保險,還有的直接在家從事家務;

(2)縣域內的幾個大型的企業集團,延長了春節假期的時間,工人的生產時間減少,收入也就隨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機是直接導致農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調查數據表明一季度,農民從第一產業得到的現金收入1111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長13.5%.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春節期間,農户用於生活消費的開支與春耕備播的支出加大,促使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數量增加,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農產品的出售量,分別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長107.4%、36.9%、31.4%;雖然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於出售數量的絕對增長,還是拉動了農民一產現金收入的增加。同時,農户用於農業生產支出人均達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長25.3%,由於農業各種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拉動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個百分點,從增長幅度對比分析,基本實現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長過快、符合當前全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隨着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面的不斷擴大,導致了家庭小型企業慘淡經營、舉步維艱的局面。從深入基層調查瞭解得知,全縣110個調查户中,有1户常年經銷木材、1户從事麪粉加工的工商户,因為今年經濟效益急劇下滑的原因,轉行出去打工或者從事了三產行業。調查資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經營第二產業的現金收入人均212元,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減少15.9%,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3.7個百分點,是近幾年來減少幅度最大的時期,與全縣的工業發展大趨勢相符合。

一季度,由於受全縣工業生產嚴重下滑形勢的影響,三產業的增長曆年來首次出現了收入下降局面。調查數據表明,前三個月,農民人均三產業收入達到181元,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減幅13.6%.減少的主要原因:

(1)受工業發展不景氣的影響,企業物流效益下降,導致了交通運輸郵電業人均收入下降39元,減幅31.8%;

(2)企業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資收入減少,大量外地務工人員回鄉,影響了批零貿易餐飲業人均減少10元,減幅29.6%。此外,個別三產經營農户的轉行也是導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近幾年,農户從佔有財產帶來的收益不斷增加,尤其是出讓土地帶來的各種補償,隨着糧食價格的上漲而增加;其次,由於農户在外人口的獨立生活,農村人口的逐步老齡化,離退休、養老金、贍養費等標準提高,拉動了農民轉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長。調查資料顯示:鄒平縣一季度人均財產性收入達到244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長61.9%,導致本季度增長幅度過大的主要原因是,後芽村調查點的大部分農户,20xx年下半年,耕地被企業佔用,春節前企業按照噸糧,結合當時的市場糧食價格把補償及時兑現給農户,帶來了人均土地徵用補償收入達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長71.3%;人均轉移性收入達到122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長39.7%,主要是退休金與農村贍養費增長的拉動。同時需要説明的是,失地農户的收入要大大高於農業户,

(1)一方面是打工人數多,打工收入高;

(2)從事二三產業的户數多,收入高;

(3)沒有農業收入也沒有農業投入,但是非農業的收入高,尤其是財產性收入高。

鄒平縣一季度,農户用於農業生產的費用、擴大二三生產規模、購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別達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別增長25.3%、58.8%、五倍多。其中,由於農户直接購買商品房以及房屋裝修支出的劇增,拉動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長了26.7%.通過以上數據的對比分析不難看出,鄒平縣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農户出售農產品數量的增長、農户佔地補償增加的拉動,二者帶動了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78.4%.然而,這不是真正意義上拉動農民增收的方向

其一、雖然農產品價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農民增收,只能視為生產、生活需要;

其二、土地佔用補償的增長,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從全年來看不會對農民增收拉動太大。

因此,要理性的分析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真正原因,正確把握農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認識到現金收入增長之下掩蓋的問題:

(1)工人的月收入已經明顯下降;

(2)新的就業崗位雖然增加,但是進廠的門檻提高,對年齡、性別、學歷有了新要求,相對限制了農村“40-50”勞動力的轉移力度;

(3)房地產行業進入低谷,農民工靈活就業者的門路變窄;四是資金缺乏,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起步階段更加困難。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篇八

xx縣農民現金收入一季度實現了雙增,尤其是農户財產性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加。據110户抽樣調查資料顯示,xx縣一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714元,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長11.8%;農民人均現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長24.7%.尤其是農户的財產性收入同比增長61.9%,是歷年來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資性收入增幅放緩。

20xx年一季度,鄒平縣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長12.7%,增幅回落4.6個百分點,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幅度減緩。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僅增加3元,增長1.9%。通過農户記帳資料結合農民工檢測調查,以及深入走訪調查户得知,增幅減緩的主要原因:

(1)部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從事了其他行業,例如:尹家調查點的大部分女勞動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紡織廠打工的習慣,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效益下降工資降低,返鄉農民工有的從事服裝生意、有的從事人壽保險,還有的直接在家從事家務;

(2)縣域內的幾個大型的企業集團,延長了春節假期的時間,工人的生產時間減少,收入也就隨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機是直接導致農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產業現金收支有較大增長。

調查數據表明一季度,農民從第一產業得到的現金收入1111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長13.5%.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春節期間,農户用於生活消費的開支與春耕備播的支出加大,促使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數量增加,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農產品的出售量,分別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長107.4%、36.9%、31.4%;雖然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於出售數量的絕對增長,還是拉動了農民一產現金收入的增加。同時,農户用於農業生產支出人均達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長25.3%,由於農業各種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拉動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個百分點,從增長幅度對比分析,基本實現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長過快、符合當前全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3、農户家庭產業結構調整,導致二產業現金收入大幅度下滑。

隨着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面的不斷擴大,導致了家庭小型企業慘淡經營、舉步維艱的局面。從深入基層調查瞭解得知,全縣110個調查户中,有1户常年經銷木材、1户從事麪粉加工的工商户,因為今年經濟效益急劇下滑的原因,轉行出去打工或者從事了三產行業。調查資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經營第二產業的現金收入人均212元,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減少15.9%,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3.7個百分點,是近幾年來減少幅度最大的時期,與全縣的工業發展大趨勢相符合。

4、三產業受二產業的影響,首次出現下降。

一季度,由於受全縣工業生產嚴重下滑形勢的影響,三產業的增長曆年來首次出現了收入下降局面。調查數據表明,前三個月,農民人均三產業收入達到181元,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減幅13.6%.減少的主要原因:

(1)受工業發展不景氣的影響,企業物流效益下降,導致了交通運輸郵電業人均收入下降39元,減幅31.8%;

(2)企業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資收入減少,大量外地務工人員回鄉,影響了批零貿易餐飲業人均減少10元,減幅29.6%。此外,個別三產經營農户的轉行也是導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產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帶動農民現金收入增加。

近幾年,農户從佔有財產帶來的收益不斷增加,尤其是出讓土地帶來的各種補償,隨着糧食價格的上漲而增加;其次,由於農户在外人口的獨立生活,農村人口的逐步老齡化,離退休、養老金、贍養費等標準提高,拉動了農民轉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長。調查資料顯示:鄒平縣一季度人均財產性收入達到244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長61.9%,導致本季度增長幅度過大的主要原因是,後芽村調查點的大部分農户,20xx年下半年,耕地被企業佔用,春節前企業按照噸糧,結合當時的市場糧食價格把補償及時兑現給農户,帶來了人均土地徵用補償收入達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長71.3%;人均轉移性收入達到122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長39.7%,主要是退休金與農村贍養費增長的拉動。同時需要説明的是,失地農户的收入要大大高於農業户,

(1)一方面是打工人數多,打工收入高;

(2)從事二三產業的户數多,收入高;

(3)沒有農業收入也沒有農業投入,但是非農業的收入高,尤其是財產性收入高(本站☆)。

6、期內農户現金支出大幅度增加。

鄒平縣一季度,農户用於農業生產的費用、擴大二三生產規模、購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別達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別增長25.3%、58.8%、五倍多。其中,由於農户直接購買商品房以及房屋裝修支出的劇增,拉動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長了26.7%.通過以上數據的對比分析不難看出,鄒平縣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農户出售農產品數量的增長、農户佔地補償增加的拉動,二者帶動了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78.4%.然而,這不是真正意義上拉動農民增收的方向

其一、雖然農產品價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農民增收,只能視為生產、生活需要;

其二、土地佔用補償的增長,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從全年來看不會對農民增收拉動太大。

因此,要理性的分析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真正原因,正確把握農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認識到現金收入增長之下掩蓋的問題:

(1)工人的月收入已經明顯下降;

(2)新的就業崗位雖然增加,但是進廠的門檻提高,對年齡、性別、學歷有了新要求,相對限制了農村“40-50”勞動力的轉移力度;

(3)房地產行業進入低谷,農民工靈活就業者的門路變窄;四是資金缺乏,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起步階段更加困難。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篇九

作者:xx

學號:xxxx

院系:xxx

年級:xxx

班級:xx

日期:20xx年8月12日

一、調查背景及意義

我國是一個擁有13多億人口的大國,而農村人口的數量佔到總人口的將近60%。人們的生存發展以及國家經濟科技等的進步都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作。現在農民收入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問題。

我國的"三農"問題是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問題。《新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重要文獻選編》中就指出:“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農民和農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而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隨着國家政策的調整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再到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農民解決了温飽問題,生活總體上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經濟發展仍然呈現出相對滯後、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不吻合等弊端,難以滿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農民收入依然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加大。作為一個農村人,我不禁要問: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農民增收困難,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利用假期時間對自己所在鎮的農民關於增收問題做了一次深入調查,以期為本地農民增收困難問題的解決提供合理化建議,幫助當地羣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調查方式包括髮放不記名調查問卷、實地走訪以及與當地農民交談了解情況等。

二、調查問卷

您好!我是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大三的學生。此份調查問卷主要是瞭解農民的收入來源,不涉及其它事情,調查問卷不留名,不泄露您的隱私。非常感謝您的配合,謝謝!

1.您的年齡是

A 18 -40 B 40-50 C 50 以上

2.您家庭目前人口數目人

3.您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是

A農業收入 B 外出務工C 經商 D 其它

4.您家庭一年的收入狀況

A5000以下 B5000-10000 C 10000以上

5.您家裏主要外出務工人員所從事的行業

A建築業B運輸業 C 採礦業 D服務業F其它

6.您覺得打工與務農哪個掙的錢多

A 打工 B務農

7.您是不是專業養殖户或種植户

A是 B不是

8.您的文化程度是

A國小及以下 B國中 C高中 D 大專及以上

9.在你的消費當中,哪種消費內容所佔的比例最大:

A供養子女學習B家庭飲食開銷 C娛樂方面 D 其他

10您對國家實施的三農政策的滿意程度

A.較滿意 B滿意 C一般 D不滿意

11.鄉村幹部處在農村最基層,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您對村幹部看法:

A滿意 B不滿意 C基本滿意

12.對鄉村幹部不滿意原因:

A不思進取 B不深入基層 C貪佔、吃喝風嚴重 D知識結構不能滿足需要

三、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調查對象為我家鄉所在的本村以及鄰近行政村的農民。參與調查過程的人們年齡都在30至50歲之間,絕大部分已經成家。在調查的30户農民中,人口總數為109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每年人均純收入大概為1400元(因為沒有辦法統計每個被調查對象家庭的具體收入數據,只能根據調查結果得出大致的收入水平)。家庭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户數為26户;5000—10000元之間的户數為0户;10000元以上的户數為4户。在被調查的30個家庭中,外出務工人員數目為26個,主要從事採礦、建築行業的工作。具體比例為從事採礦業15人,佔57.7%;從事建築行業9人,佔34.6%;從事服務行業2人,佔7.7%。被調查的人們,知識水平普遍較低,30個調查對象的學歷均為高中以下水平。而且絕大多數認為家庭開銷最大的為子女上學費用。

通過對調查問卷以及談話內容進行統計分析,我得出了本村附近農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收入水平普遍比較低。30户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大概只有1400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子女讀書、生病就醫,婚喪嫁娶人情世故等的費用,農户所剩無幾。如果再遇上自然災害或者收成不好,甚至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2、農民收入渠道窄,要想增收難度較大。大部分農户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傳統的糧、棉、油等農產品,而且經常會出現糧價下跌,賣不出去等情況;調查對象普遍反映家中有剩餘勞動力,但是由於知識水平較低,同時市區直企業下崗職工也在不斷增加,這些都給他們外出打工獲得收入增加了很多的困難;大部分村鎮企業也因為經營不善出現虧損甚至關閉,這也制約了農户收入的增加。

3、外出打工待遇較差,工作條件艱苦。在與被調查的30户農民聊天過程中,大部分人都説家裏面出去務工的人從事的都是建築隊工作或者井下采煤工作,收入很低,工作環境非常惡劣,而且還經常有危險。但是由於學歷的限制,他們外出也只能從事這些方面的工作。

4、農民收入非常不平衡。少數農户的高收入掩蓋了個別農户收入下降的真相。通過了解發現,個別農户的年收入已經過萬,生活水平也很高;但是也有農户的家庭年收入不滿一千,已經到了賒賬度日的地步。這種情況的發生跟個人有關,也跟國家政策以及村幹部的領導有關。

5.村幹部問題重重,村委服務不到位。通過調查我發現,本村以及臨近村莊的村幹部選舉已經成了“選錢”—誰有錢誰就能當上幹部。有人為了當上村幹部,花費鉅額資金送禮,有的甚至打起了“選票價格戰”,一張選票從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選人一次竟花費幾萬甚至幾十萬。不難想象,在這情況下組織起來的村委會其服務意識和帶動能力是怎樣的。素質偏低的村委會成員導致村委會發揮不了應有的職能,這也是農民增收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6、農村兒童教育水平以及師資狀況堪憂。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當地的教師工資水平較低,這致使大量優秀教師流失,進而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同時,隨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由於其父母常年在外,對他們的輔導、教育乏力,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像心理髮育不健全、學習成績下降等。

四、對策及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就必須多管齊下,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存在的種種不足。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政府部門可以安排科技人員下鄉,對農民進行技能培訓,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鼓勵農民大膽嘗試,自主創新。

2、發展鄉鎮企業,推動本地經濟發展。針對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就業困難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依靠發展農業和相關產業來解決問題,根據當地的農業特色,建立與其相關的鄉鎮企業,聘請外來有管理經驗的人員進行管理輔導,使企業走上良好的發展軌道。

3、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國家應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拓寬農民收入途徑,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富裕。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差距。

4、加大政府監督保障力度,規範制度體系。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每年從財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保障農民生活,減輕農民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壓力,增強農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規範制度體系,確保國家各項政策的嚴格執行,使農民真正從中受益。這樣也可以保證每位農民達到温飽水平,不至於出現貧富差距過大的情況。

5、增強農民民主民權意識,提高村官素質。可以通過宣傳教育對廣大農民普及選舉知識,使他們明白選舉村幹部並不是“選錢”,而是選出一個帶領自己致富的領導,一個可以信賴的、有領導能力的人。同時加強鄉鎮政府的行政干預力度,嚴厲打擊賄選行為,保障每次選舉實現公正公平公開,選出村民心目中滿意的幹部。

6、加大農村學校師資力度,提高教育水平。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保證並進而提高農村教師的收入,吸引外來優秀教師來農村任教,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水平得到提升。同時組織城鎮孩子進行“一幫一”活動,關愛關懷農村留守兒童,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是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篇十

1 前言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超市市場問題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人以誠,待人以信,不但是人的內在品質和精神要求,也應該是社會的規範,而且是超市交易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民法基本原論中的“帝王條款”。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超市誠信在我們生活中更顯得尤為重要。已經是社會生活對人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一個人獲得社會認可的前提條件。然而,由於受個人主義和姦商習氣的影響,目前在一些行業,一些商店仍有爾虞我詐,以次充好等欺騙消費者的現象。賣的是漫天要價,買的是漫天砍價,這無形中增加了購物的時間,不僅對消費者,而且對商家來説,心裏也蒙上了一層陰影。難道“誠信”這個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這條商品經濟的潛規則,在當今經濟條件下真的失去作用了嗎?

2 對對大潤發超市社會調研過程簡述

為了更加清晰的瞭解現實生活中市場誠信度的現狀和商家對於誠信重要性的認識程度,本人選擇了當地一家較大型超市(大潤發超市)進行了調查。

錦州大潤發超市位於古塔區阜康路,實行開架售貨,顧客自助服務,廣泛利用定量包裝,明碼標價,分類擺放,適合一次購買較多的商品,電子計算機一次結算營業,商品價格相對低廉,併購、配送、銷售實行連鎖經營,具有多功能服務的現代零售超市。目前就整個錦州市場來看是百姓購物的首選去處。在我做調查的兩天中,超市門口車水馬龍,顧客們你來我往,和其他超市相比生意要興隆的多,其經營產品也比其他商店要齊全,小到日用百貨,大到家電,可以説是應有盡有。

於11月29日至30日分別選取了上午9:00—11:00、下午2:00—4:00以及晚上6:00—8:30對前來該超市購物的100名顧客發放了問卷,問卷涉及到了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有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產品現象,售後服務和服務態度如何等。當消費者得知是關於超市的調查時都很積極的配合,這一過程進展的很順利。同時,我還隨機對超市內分管不同貨區的8名售貨員進行了問卷調查,所問問題大體和所問消費者的問題相同,意在察看二者答案是否一致,從側面反映該超市的誠信度現狀。在收回的100份調查問卷中,有76位是經常來此超市購物的。在這76份問卷中,有5位認為該超市有以次充好和缺斤短兩現象,佔被調查人數的6.58%;對該超市售後服務滿意的顧客高達71位,佔總人數的94.74%。在對該超市的信賴與滿意程度一項中,有48位對此超市“非常滿意”,有30位填“滿意”,有15人填“一般”,僅有7人填“不滿”。

在個別走訪時,我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由於採購員的不慎,該超市採購了一批存放時間較長的雞蛋,在相關負責人察覺以後,發現雞蛋已賣出了一多半。秉着誠實信用的原則,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該店第二天便向顧客們公開道歉,並做出了“凡於昨日在本超市購買雞蛋者,憑小票均可重新獲得新鮮雞蛋一份”的承諾。這件事讓當地的居民很驚訝,也很感動,但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這樣的超市值得我們信賴”!

3 大潤發超市經營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市場定位雷同,沒有經營特色

在錦州這個小城市市就有好幾家大型超市,但是這些超市無論在經營的商品,還是服務、價格、開放時間都極為相似,沒有自己的經營特色。

3.2 人力不足,影響到產品銷售

在人員服務方面,沒有安排到位,時常一個服務員促銷品種繁多的商品,消費者得不到較好的服務,待遇不高,人才流動率強,這樣生意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3.3 質量差別大且不穩定

更多的想法,以自我為中心,超市僅僅把自己當作一個商品中轉站,來了什麼就賣什麼,有些品種商品質量很差,沒有一個統一的質量形象。消費者買到質量較差的商品,將這一印象印象傳遞給身邊所有的顧客,認為佳華超市是一個差的超市,便在以後的購買活動中,

放棄大潤發超市。沒有專業技術人員把關質量,這種狀況持續下去,不但沒有充分發揮超市影響力的優勢,而且大大傷害超市的聲譽。 提高大潤發超市經營效益的對策建議

4.1 增加售後服務人員的數量,提高員工素質

對於大件商品做到送貨上門,對於有質量問題的商品,不論其購買時間長短,都能做到及時的維修或者是更換,做到“服務周到”,“一流的服務,超值的產品”是超市最大的吸引力,員工是面對面與顧客打交道的羣體,他們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超市的聲譽,必須培訓,制度化管理,企業文化的培育等多種手段來提供員工素質,留住人才。樹立“加強服務與創新,努力提高顧客滿意度”的經營理念。

4.2 保持良好的購物環境,管理規範

地面整潔乾淨,店牌的設置,室內的燈光,氣温適宜,員工的一個微笑,都可能成為顧客光顧的理由。除了購物區域外,資本實力強大的企業最好還要有娛樂的地方。如今超市更多的是賣一種文化,而人們購物成了一種享受。商品定價要合理,貨物擺放要規範,同類產品擺放在同一地區,同一品牌商品擺在同一地方。

4.3 實行明碼實價,價格合理

如果有顧客發現本店商品的價格高於其他商店的商品,則該店將退還其所支付的現金,將該件商品免費贈送。正是由於該店有着正確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措施,才使得該店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能夠站穩腳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迅速發展起來。因為有着價格優勢,從而價格合理。與製造商品牌相比,不論是從滿足消費者的角度,還是從超市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