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民工調查報告 彙總15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64W

【導語】

農民工調查報告 彙總15篇

農民工調查報告 彙總15篇 由本站會員“紫風鈴”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農民工調查報告篇2:農民工調查報告篇3:農民工調查報告篇4:農民工調查報告篇5:農民工調查報告篇6:農民工調查報告篇7:農民工調查報告篇8:農民工調查報告篇9:農民工調查報告篇10:農民工調查報告篇11:農民工調查報告篇12:農民工調查報告篇13:農民工調查報告篇14:農民工調查報告篇15:農民工調查報告

【正文】

篇1:農民工調查報告

建築行業農民工是中國農民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農村發展、城市繁榮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建築行業農民工遊走在農村和城市之問,夾在農民和工人之間,很難在市場經濟潮流中尋找自我的安身之處,生存現狀很少得到社會應有的關注,成為城市底層的邊緣人。關注建築工人的生存狀況,改善其生活質量,規範勞動力用工市場,有助於實現勞動力的合理有序轉移、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一、數據來源和基本信息

本文數據來源於對北京市建築行業農民工生存現狀實地調查。採用問卷和直接深入建築工地觀察和訪談的形式分別對北京市五大建築工地的建築工人生活現狀、工作情景、工作條件、業餘文化生活、參與社會保障及對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認知和工資收入分佈等情景進行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40份,回收調查表228份,回收率為98%,其中有效問卷為210份,有效率為92%。調查對象主要來自四川、安徽、河南、山東四省,年齡跨度在18~60週歲之間,多為已婚男性,文化程度普遍較低。

從上表能夠看出:

1、建築業農民工從業人員年齡及性別結構分佈

調查數據顯示:建築業農民工各年齡段從業人員數量呈典型的正態分佈特徵,年齡構成主要集中在31-50歲年齡段之間,其中41到50歲年齡段從業人數為最多,20歲以下的農民工出現增長。建築業農民工已婚者居多,他們為家庭而打工的社會意願表現明顯。建築行業中性別失調最為嚴重,男性農民工約佔95.9%以上,而女性農民工僅佔4.1%。

2、建築業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結構

建築業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這一勞動羣體的人口質量,並且人口質量要比人口數量更為重要。調查報告顯示:“在理解調查的210位農民工中,文盲3位,國小文化程度23位,國中文化程度佔121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63位。分年齡組看,低年齡組中高學歷比例要明顯高於高年齡組,30歲以下各年齡組中,理解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9%以上。

二、建築業農民工總體特徵

在調查的樣本中,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呈現以下幾大特徵:

1、弱勢羣體

弱勢性是建築業農民工的最大特點,同時也是農民工的最大特點。建築業農民工是當今中國社會最大的“弱勢羣體”。數以千萬計的建築業農民工已成為國家經濟運轉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由於現實和歷史的原因,建築業農民工長期因工傷事故無人管、工資被拖欠、生活條件惡劣而無處求助。

2、流動性較大

一項具體的工程項目竣工或者一項具體的工種工作結束,該建築項目農民工的工作任務也將終止。為繼續尋找工作,可能要流向下一個城市,如此循環往復,處於不斷的流動之中,最終返鄉不再繼續打工。建築業農民工明顯具有更強的流動性,由此帶來的問題是社會保險的轉移與接續問題,如果建築業農民工在就業地加入的社會保險不能實現跨地域的轉移,會極大地影響建築業農民工參保的進取性,並直接損害他們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利。

3、工資普遍低

據調查目前農民工的月工資均比較低主要集中在2000至4000元之間,其中每月收入在2000元下的佔21%,2000-3000元的佔39%,3000至4000元的佔20%,4000元以上的佔20%,建築行業農民工的工資水平和城市的整體消費水平很不協調。

4、教育培訓少

調查結果顯示約有49%的建築工人甚至包括一些技術工種沒有經過技術培訓。他們以前大多是建築工地的普工,隨着在施工現場摸爬滾打漸漸的升為技工,但並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由於施工企業和施工班組的分離,施工企業不會對一個臨時合作的施工班組成員進行培訓,而鄉鎮小包工頭或者班組隊長也沒有本事對班組成員進行培訓。在安全方面,施工方往往是僅有簡單的形式上的安全交底,建築工人由於缺乏相應的培訓,不僅僅不能很好地完成施工任務,並且對建築工人的人身安全也是一大隱患。

5、職業風險高

隨着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城市建築物的高度與建設難度也在不斷增加,異常是在大城市,摩天大樓和地下工程比比皆是,其建設難度亦成倍增加。工程項目建設難度的增加帶來了建築業農民工職業風險的增大,最近幾年各地頻繁發生的建築工程事故造成了建築業農民工不小的傷亡。

6、歸屬感差

建築業農民工現代禮貌意識不強,無論是交規意識、環衞意識還是養成科學、牛活方式等方面與所倡導現代禮貌要求尚有較大差距。法律意識十分淡薄,不禮貌的行為頗多。生活上的差異、薪酬待遇上的不平等,使他們感到自我在“身份地位”上與“城市人”有較大的差別,歸屬感日益缺失,對城市禮貌的理解與融入也日漸下降.缺少為城市禮貌建設做貢獻的熱情。

三、建築業農民工生存現狀

生存現狀指在日常生活和行為表現中呈現出來的情形,具體體此刻生活質量、權益維護、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四個方面的資料。

1、生活質量

調查結果顯示,建築行業農民工生活質量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1)工作時間超長

建築行業具有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特點,大部分工人每一天工作近12個小時,並且很少有節假日。農民工一般每一天5:00-6:00起牀,沒有休息日,除午餐短暫時間外,晚上7:00之後才能休息,搶工期時間甚至要超時加班工作,每一天高負荷工作,超長的工作時間和較大的工作強度使得工人一天勞動下來,精疲力竭、十分辛苦。(2)居住環境惡劣[由本站網友投稿]

調查顯示66.46%的建築行業農民工認為居住環境一般,12.22%的工人認為居住環境差。經過實地調研,將近75%的建築工人居住在建築工地臨時建造的鐵皮房中,房內設施簡陋,缺乏基本的居住設施,有的施工住房裏面還擺滿建築材料和工具,住房附近更是垃圾成堆,氣味難聞。

(3)伙食條件較差

建築行業農民工是在臨時搭建的食堂裏面就餐,一日三餐單調且營養差,餐廳沒有桌子椅子,建築工人都是蹲在地上吃飯。食堂內往往也是雜亂不堪,缺乏衞生措施,對就餐環境的滿意度較低,對飯菜質量和價格方面滿意度較低,平均飲食成本在每月200-300元,大多數工人一個星期左右會改善一次生活。

(4)精神生活匱乏

建築行業農民工閒暇時間有限,業餘生活比較單調,使得建築業農民工的精神生活處於空白的狀態,企業組織的文化活動也相對較少,絕大多數建築工人以睡覺、看電視或者看報紙等方式打發自我的閒暇時間,業餘文化生活十分匱乏。

2、權益維護

調查結果顯示,建築行業農民工權益維護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1)工作強度太大

建築行業受季節和天氣變化的影響很大,冬季幾乎都要停工,而夏季就要趕工期,如果前期受天氣的影響耽誤了工期,後期就更是要大強度地加班以按期竣工。為了節儉、成本,增加效益,要求農民工延長工作時間,提高工作強度;一些大型的建設工程項目,持續的時間較長甚至長達數年,為了搶工期和儘早竣工,要求農民工夜以繼日、加班加點、持續的高強度工作。

(2)加班情景嚴重:除了不能施工的天氣,建築工人一週要工作七天,一天工作將近十幾個小時,夏天有時工作時間將近13個小時,遠遠長於國家規定和勞動合同的規定。這證明了建築工人的加班情景嚴重,並且調查中82%的建築工人加班得不到相應的工資補償。應對高強度的勞動負荷,佔11.43%的建築工人感覺吃不消,長此以往,很多建築工人隨着年齡增加會患上職業病。

(3)工傷事故頻發

農民工工作的顯著特徵是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每一天工作時間8小時以內的僅佔0.9%,8-10小時之間的到達3.1%,10至12小時小時之間的到達30.0%.12小時以上的分別佔25.1%。許多用人單位缺乏對農民工進行基本的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教育,也不供給安全保護措施即使有一些十分簡陋的防護措施,也起不到相應的防護作用,致使許多農民工緻病致殘,甚致喪失勞動本事只好回到農村。

(4)勞動合同不正規

建築行業農民工學歷普遍較低,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瞭解較少,用工單位很少與勞動者簽定勞動合同,致使勞動者對簽訂勞動合同觀念淡薄;許多企業用工和勞動管理很不規範勞動合同簽約率低履約率更低,調查顯示與用人單位簽訂用工合同的農民工僅佔28.0%,沒有簽訂的佔了72.0%,有16.1%的農民工居然不明白什麼是勞動合同,即使在已簽約的勞動合同中也存在很多無效條款和霸王條款,即使簽訂了勞動合同,仍有一部分建築工人認為勞動合同的執行情景差,在施工現場工作中實際情景與合同不相貼合,農民工權益受侵害情景嚴重。

(5)無社保情景嚴重

在社會保險方面,建築行業農民工除了少數管理人員以外幾乎都參加了社會保險,養老保險繳納比例26.63%,失業保險繳納比例15.35%,工傷保險繳納比例32.54%,醫療保險繳納比例26.23%,甚至很多人不明白以上保險是否繳納,很少有人願意自覺繳納社保費用,這些現象都體現了建築工人自我保護意識淡薄。

(6)工傷處理意識差

建築行業農民工對工傷處理情景滿意程度較差,在工傷處理過程中,醫療費用多由建築工人自我承擔,企業往往找各種理由,拒絕履行自我的職責;導致了26.6%建築工人對工傷的界定不清楚,只在異常嚴重時才申請補償。

3、社會保障

調查結果顯示,建築行業農民工社會保障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1)醫療狀況堪憂

施工單位對工人的身體狀況並不是很重視,大部分的建築行業農民工並沒有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建築行業的勞動強大較大、危險性較高,建築工人對自身的安全狀況比較擔憂。高昂的城市醫藥費和相對較低的工資水平,讓他們很難得到正規醫院的治療,他們在生病時多選擇去藥店買藥進行治療,並且有部分建築工人在生病時選擇能拖就拖。

(2)社會保障較差

由於外來務工人員隊伍規模龐大、身份特殊、地位尷尬、流動性強,導致他們在工作以及工作以外的諸多方而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進城務工人員幾乎遊離於社會保障體系之外。一方面,農民工社保意識淡薄,社保認知程度低。許多農民工對社保基本政策及其有關規定了解得不多、不深、不全面,缺乏自我保護、自我維權意識,異常是在自我工作區域發生變化時主動維持、保留、接續社保關係的意識相對淡漠。另一方面,由於職業具有不穩定性和高度流動性特點,這種流動不但在同一城市內部,還在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進行跨地區流動,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關係也必然跟着流動,也導致農民工社會保障關係的管理和轉移都很困難。

4、子女教育

調查結果顯示,建築行業農民工子女教育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1)子女失學率高

目前,在全國各種不一樣類型的適齡兒童中,建築行業農民工子女的失學和綴學問題依然較為嚴峻。根據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和中國兒童中心共同立項、財政部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資助的對北京、深圳、武漢、成都等九個大城市流動兒童教育情景的調查,全國進城的流動兒童有2000萬人左右,由於城市學校對他們採取各種限制政策,流動兒童失學率仍然較高達9.3%,近半數的流動適齡兒童不能及時入學。

其中,在北京流動人口子女中,國小階段入學率為90%,而國中階段僅為20%,有相當數量的農民工流動子女面臨就學困難或雖能就學但沒有教學質量保障的不利處境;超齡上學現象比較嚴重,13週歲和14週歲還在國小就讀的人數佔相應年齡流動兒童的31%和10%;未能入學的兒童中“童工”現象突出,在失學的12到14週歲的流動兒童中,有60%的人已經開始工作。這一系列的數字無不讓人觸目驚心,同為中國兒女,本應享受公平的教育機會,而因為他們是農民工的子女,在起點上就失去了受教育的起跑時機。(2)學校學習困難

目前建築行業農民工子女教育所面臨的種種問題。第一,公立學校。因為當地政府義務教育經費僅僅只夠維持當地區兒童入學,若再接收外來農民工子女,政府又不增加教育經費投資,公辦學校是難以維繫其正常運行的。另外,不少民工子女學習基礎較差,素質較差,教師的教學難度大,學校怕拖了教學質量的後腿。所以為了自身的生存,公辦學校只好找出各種理由,拒招農民工子女。第二,正規民辦或私立學校。可是這類學校收費較高,需要學生家長有較高的穩定的收入,可是,大部分農民工的工資水平是無以支付這一高昂的費用,所以,總的來説進入這類學校學習的學生比例較低。第三,當地的民工子弟學校,打工子弟學校辦學條件確實令人堪憂,一是外部環境惡劣,打工子弟學校大多處於城市化的邊緣位置,並沒有作為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分,也沒有納入到城市公共服務和管理的範圍內。不是師資力量不好,就是天天面臨着資金問題。就是有幸就讀公立學校的民工子女,也身處被本地孩子歧視和取笑的尷尬處境。

(3)教育狀況堪憂

建築行業農民工的學歷較低,普遍國中以下,有的甚至沒有理解過教育,並不能輔導自我的孩子.大部分父母儀是關心自我的工作對於孩子的學習狀況只是簡單瞭解,還苦於自我的受教育情景和公立學校昂貴的借讀費沒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他們有的將自我的孩子帶來城市上學,期望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的卻被留在老家中上學,因為城內的學校收費較高且要求頗多.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兒童。並且,由於外來務工的工作的流動性大的原因導致孩子頻繁轉學使學習環境變換,不能使孩子安定學習,更有甚者由於外來務工子女感到沒有根基,沒有依靠,沒有自主,沒有目的,如空中的落葉,時常無所適從,缺乏基本的禮貌常識,自制力較弱,自主、自理本事差,生活中受委屈無處傾訴,逃學上網玩遊戲等現象十分普遍,在網絡中尋求情感生活.其人格更容易成為攻擊性較強或偏執抑鬱,普遍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

四、改善措施

從生活質量、權益維護、社會保障、子女教育四個方應對建築行業農民工的生存現狀進行評價和分析,結果證明:建築行業農民工的工資水平較低,對自我生存現狀滿意度評價普遍較低。在生活質量方面,居住和飲食條件較差,業餘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匱乏;在權益維護方面,工作時間較長、強度較大,用工單位很少與建築工人簽訂勞動合同,在工傷處理中,醫療費用多由建築行業農民工自我承擔;在社會保障方面,用工單位很少給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險金,農民工很難得到城市的社會救助,生病時,很難得到大醫院的正規治療。所以,應從以下三個方面採取措施:

1、提高建築行業農民工整體素質

建築行業農民工素質較低是制約建築行業農民工就業的長期因素,從根本上看國家應當增加對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農民工技能素質的高低決定着他們就業的穩定性和收入水平,職業技能培訓是提高農民工崗位工作本事的重要途徑,也是增強農民工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經過建築行業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和教育,整體提升建築行業農民工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水平,讓建築行業農民工和城市工人在平等的基礎上競爭,逐步做到建築行業農民工和城市工人就業標準一致福利待遇工資待遇一樣。

2、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長期以來建築行業農民工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的下層,很少享有社會保障成為社會的弱勢羣體,國家應制定相關的政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工逐步享受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和工傷五大保險,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完善農民工的養老、工傷保險,確保其先享受到基本的社會保障,在此基礎上逐步探索失業醫療和生育保險,力爭做到同工同酬、同工同時、同工同保。

社保相關部門應當組織人員採取各種切實有效的形式,深入建築行業農民工密集的工地、社區、廠礦等進行社會保險知識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讓更多的農民工瞭解社會保險,參加社會保險。注重培訓教育,提高建築行業農民工綜合素質.辦好民工學校。讓城市走進建築行業農民工生活,讓他們融入和諧城市,要經過切實做好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管理和服務並重、營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來到達。經過法律援助中心等為民服務的單位,為建築行業農民工供給法律諮詢和援助,解決他們的維權問題。工會要加大宣傳力度,對農民工的訴求,要給予滿腔熱情的幫忙。地方各級政府必須採取措施,使建築行業農民工能夠享受與本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消除社會歧視現象。應在城市建立社會救助體制,應當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為核心的農民工社會救助制度,並經過職業福利和社區服務等方式建立建築行業農民工的社會福利制度。遠期來看,還需要建立一個綜合的社會保障統一體系,經過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社會互助等的作用逐步消滅農民工這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稱謂,使建築行業農民工作為社會勞動者和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與其他社會成員公平地享受社會保障。

3、加大對農村的基礎教育投入

政府應在農村人力資本積累上進行更多的投入,使農村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為下一代的人力資本積累奠定基礎,目前我國還有20%左右的地區沒有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一些農村國中輟學現象十分嚴重,這部分孩子受教育有限,即使將來有遷徙自由,也很難在城市就業這將為以後的就業埋下更多的隱患。

農民工子女是未來農村發展的主力軍,是未來新農村建設的新鮮血液,也是未來振興國家的主要力量。建立“就地入學”的管理機制,打破地域界限,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供給平等、寬鬆、優越的教育環境。學校教師要關愛外束務工人員子女。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做到公平教學,對本地生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一視同仁,使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平等、和諧、民主的氛同哩歡樂地學習成長。在努力改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環境的同時.要加大宦傳教育力度,引導廣大外來務工人員尤其是農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學,切實維護子女理解教育的權利。

篇2:農民工調查報告

1調查地區:安徽省太湖縣的部分農村地區

2調查方式:入户式調查

3調查目的: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地矛盾本就存在。尤其是我國南方地區,由於自然環境相對優越,所以人口相對更為稠密,人多地少的矛盾也就更為突出,再加上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對人口户籍的管理變得相對寬鬆,人口流動更加自由和方便,所以大部分農民在權衡之後都選擇了外出務工這條道路,以尋求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緩解了農村的嚴重人地矛盾問題。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民工的身影幾乎已經隨處可見了。對於農民工進入大城市,也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我們明白,農民工為我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推行下,農民工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視,他們幾乎承擔了大城市的所有苦活、累活、髒活,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也就是説,農民工理應得到人們的敬重,也該受到人們的關注。那麼農民工此刻的狀況又如何呢?他們的處境又怎樣樣呢?

太湖縣是一個農業人口大縣,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所以決定了它必然也是一個勞力輸出大縣,那裏基本上每都有很多的農民選擇外出務工。為了進一步瞭解農民工的現狀,於是我們就對此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26調查結論:1.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並沒有受到絕對的保障,拖欠工資等各種侵權現象普遍存在;

2.農民工與城市市民地位並不平等,時常受到人格侮辱等不公正待遇,地位歧視現象存在;

3.農民工的父母處境不容樂觀,矛盾重重。一方面,很多的生活醫藥開銷和自我沒有經濟收入之間的矛盾存在,另一方面老人精神上的孤獨與兒女不在自我身邊的矛盾存在,在這種情景下,老人們也就難以安享天倫之樂;

4.子女的教育問題理應得到重視,農民工的子女也是一樣。可是由於農民工長期在外,他們的子女也就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更得不到父母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的必要指導和適當的管束;

5.由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理念的提出,農民工的處境正在逐步改善。

五、調查分析:

(一)農民進入大城市後,在就業壓力和就業競爭極大的社會背景下,只好憑藉着自我廉價的勞動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吸引着僱傭者,同時僱傭者又利用農民工在文化方面的缺陷誘騙農民工簽定一些權利義務並不對等的用工合同,所以他們總是處在不利的一方。此外,對於農民工的生活食宿問題並沒有任何單位和個人給予他們基本保障。所以,他們大都是憑藉自我微薄的收入勉強填飽肚子,幹那些苦、累、重、髒的活,過着簡單樸素的生活。儘管這樣,熬到了年末,僱傭者也不必須會利索的把農民工的全部血汗錢支付給他們。某個受調查的農民工表示:幾乎所有老闆都會扣留他們的部分薪水,那樣一來就不用怕他們“跳槽”了,第二年他們就又會乖乖地去找他們那位老闆了。如此一來,用人單位並不用擔心不能用低薪找到足夠的農民工來承擔那些苦、累、重、髒的活了。而對於農民工來説,一旦用人單位不想繼續用這些農民工,他們就必須重新選擇一個新的職業,可是不論怎樣選,大抵都只是換湯不換藥的,農民工的處境並不會所以而改變什麼。那麼我們是否應當為改變農民工的這種窘迫處境而努力做一點我們自我的貢獻呢?

(二)農民工進入大城市之後,由於經濟上比較貧困,着裝上比較土氣,行為上比較膽怯,再加上帶着一口外地口音,所以在地位上也難以與城市市民相比。其中的原因可謂紛繁複雜,可是最重要的還是經濟上的不平等。他們的經濟本事較差,不足以讓他們承受高檔性消費,也就決定了他們在服裝打扮上沒有市民那樣的時髦和前衞。此外,由於大多農民工文化素質比較低,他們甚至把自我地位低也看作是理所當然的,再加上當前我國國民整體素質偏低,體力勞動者並沒有和腦力勞動者享有同等待遇,尤其是在精神上。所以歧視農民工的現象普遍存在。難道這就是農民工在辛勤付出之後理應得到的待遇嗎?

(三)農民工不僅僅自我在外飽受市民歧視,享受不公待遇,並且自我的父母也是一大突出問題。他們的父母大多年紀偏高,基本上已經喪失了勞動力,並且老人體質衰微,抵抗力也大大降低,所以他們需要更加細微的照顧,並且這種照顧還不僅僅要物質上的,更需要精神上的。可是我們明白,作為農民工的父母,他們就連物質上的保障都沒有,更別説精神上的了。如果他們病了,且不説很多的醫藥費用,就是找個人來照顧他們都十分困難。就拿此刻的農村來説,基礎設施建設並不完善,養老院並不普及,再加上農村的傳統思想作祟,許多老人認為養老院裏的老人大都是一些不幸的老人,所以農民工的父母大多還是選擇在家孤獨的度過餘生。這樣一來就能夠避免自我成為別人的笑柄,同時自我的兒女也不會成為別人的話柄,他們在這種複雜的背景下,選擇了忍氣吞聲,得過且過。某位農民工的高齡母親表示:自我的老伴已經逝世多年,自我的兒子也已在外打工好些年,此刻已經是一個小老闆了,也已經能夠讓她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了,可是她仍然覺得自我的生活充滿寂寞,因為她要的並不是富裕的生活,而是自我的子女陪她過完這最終幾年時間。可是她也明白,為了這個家庭,為了孩子自我的未來,也為了自我孫輩的幸福,她必須選擇沉默。

其實我想大抵所有農民工的父母都會這麼做,應對生活中的壓抑和精神上的孤獨,他們大都會選擇自我捱過去。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農民工的父母們飽受着煎熬,或許死亡對於他們來説,甚至是一種解脱,一種擺脱他們的困境的方式。那麼這種現象是不是應當得到我們的關注,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呢?是不是應當採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至少應當要緩解這種矛盾呢?農村城市的二元經濟體制結構的存在是否貼合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呢?

(四)所有的人都把自我的期望寄予自我的下一代,他們期望自我的子女過上比自我好的生活,他們期望自我的子女能夠完成他們想做卻沒有做到的事情,農民工們也是這樣。他們期望自我的子女能夠脱離農村,脱離他們過的那種日子。可是這個社會告訴我們,想要改變自我所處是境地,必須經過教育。那麼對於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又是怎樣樣的呢?我們都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就是説:父母在教育自我子女的時候地位及其重要。父母給孩子的必要關愛和適當管束對於孩子來説,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他們在孩子的性格的塑造過程中,在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構成的時期,他們的作用不是忽視的。孩子需要的也不只是物質方面的給予,還有學習上的疑點,生活上的困惑等等,有時候,他們甚至就只想和自我的父母坐下來好好吃上一頓飯,説上一會話,可是,這種一般人看來很樸素很簡單的要求對於他們來説,或許只是奢望。某農民工子女表示:自我在家和爺爺奶奶一齊生活,由於父母都外出務工,雖然和爺爺奶奶關係很不錯,可是相差年代太久,之間總會存有些許隔閡,所以自我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所有問題完全都要靠自我來解決,有時候心裏很鬱悶,還有就是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因為自我沒有父母參加,自我會覺得不

好意思,怕同學們會看不起自我,在同學面前,就顯得比較怯縮。雖然農民工還能夠選擇把自我的子女帶進城市裏理解教育,可是一般來説,或者與城市的孩子分班,或者就是分校,可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農民工的子女們所在的班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難道這就是呼籲教育公平而帶來的成果嗎?

(五)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近幾年來,隨着社會各階層的高度關注,隨着經濟的更加蓬勃發展,隨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加之由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策略的施行,此刻農民工的狀況相對已經大有改善了。一方面,有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1)農民工已經有自我的代表走進了人民大會堂,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法律相繼頒佈實行,其中不乏有專門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法律,使行政司法機關能夠“有法可依”;

(2)國家行政機關對農民工也投入了很多精力,有利於農民工的一些地方行政規章的制定,安排失業農民工進入企事業單位工作,為農民工免費供給學習技能的機會,利用相關政策調整貧富差距,加大對農民工的資金投入,提高農民工的生活質量,改善農民工的尷尬處境,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依法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3)司法審判機關一方面監督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促使行政機關真正貫徹落實人大的原始立法精神,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同時經過自我的審判權還能夠對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企事業單位進行懲罰,正確利用法律條文,真正做到“違法必究”。國家三大權利機關各司其職,相互監督;另一方面,廣大的農民工自身的努力也起着不可磨滅的作用:

(1)農民工自我也在努力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質,加強自身修養;

(2)農民工自我不斷追求提高,他們利用積累的資金學習技能或者進行創業,其中部分農民工最終還走進了社會上層,這更有利於農民工現狀的改善和地位的提高。

最終,需要説明的是由於我們本事極為有限,調查範圍比較狹小,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該報告中的觀點和看法並不成熟,可是我們仍然期望經過這份調查報告,能夠加強農民工自身的維權意識,能夠加大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注度和敬重度,能夠喚起當權者的權利慎用意識,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篇3:農民工調查報告

後面還有多篇農民工調查報告!

國家統計局網站27日公佈20**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報告顯示,20**年,全國農民工總量到達25278萬人,比上年增加1055萬人,增長4.4%。其中,外出農民工15863萬人,增加528萬人,增長3.4%。

一、農民工總體規模

(一)農民工數量繼續增長,總量達25278萬人

據抽樣調查結果推算,20**年全國農民工總量到達25278萬人,比上年增加1055萬人,增長4.4%。其中,外出農民工15863萬人,增加528萬人,增長3.4%。住户中外出農民工12584萬人,比上年增加320萬人,增長2.6%;舉家外出農民工3279萬人,增加208萬人,增長6.8%。本地農民工9415萬人,增加527萬人,增長5.9%。

(二)中西部地區農民工人數增長快於東部地區

從輸出地看,東部地區農民工10790萬人,比上年增加323萬人,增長3.1%,東部地區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42.7%;中部地區農民工7942萬人,比上年增加323萬人,增長4.2%,中部地區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31.4%;西部地區農民工6546萬人,比上年增加409萬人,增長6.7%,西部地區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25.9%。

二、農民工流向及就業地域分佈

(一)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增長較快,中西部地區對農民工的吸納本事進一步增強

從農民工的就業地區來看,20**年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16537萬人,比上年增加324萬人,增長2.0%,佔農民工總量的65.4%,比上年降低1.5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4438萬人,比上年增加334萬人,增長8.1%,佔農民工總量的17.6%,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4215萬人,比上年增加370萬人,增長9.6%,佔農民工總量的16.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分省看,就業地區主要分佈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這4個省吸納的農民工佔到全國農民工總數的近一半。

(二)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比重繼續下降

在長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為5828萬人,比上年增加18萬人,增長0.3%,在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為5072萬人,比上年增加7.4萬人,增長0.1%,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增加數量和增幅均明顯低於上年水平。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分別佔全國農民工的23.1%和20.1%,分別比上年下降0.9和0.8個百分點。隨着中西部地區的快速發展,東中西部地區農民工工資水平趨同,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對農民工的就業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三)跨省外出的農民工數量減少,農民工以跨省外出為主的格局改變

在外出農民工中,在省內務工的農民工8390萬人,比上年增加772萬人,增長10.1%,佔外出農民工總量的52.9%;在省外務工的農民工7473萬人,比上年減少244萬人,下降3.2%,佔外出農民工總量的47.1%。在省內務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3.2個百分點。20**年,去省外務工人數減少,改變了多年來跨省外出農民工比重大於省內務工比重的格局。

(四)外出農民工仍主要流向地級以上大中城市

從外出農民工就業的地點看,在直轄市務工的佔10.3%,在省會城市務工的佔20.5%,在地級市務工的佔33.9%,在地級以上大中城市務工的農民工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三、農民工性別、年齡和受教育狀況

(一)農民工以男性為主,年長農民工比重逐年增加

分性別看,男性農民工佔65.9%,女性佔34.1%;分年齡段看,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16-20歲佔6.3%,21-30歲佔32.7%,31-40歲佔22.7%,41-50歲佔24.0%,50歲以上的農民工佔14.3%。調查資料顯示,4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逐年上升,由2016年的30.0%上升到20**年的38.3%,三年中農民工平均年齡也由34歲上升到36歲。儘管每年農村新增勞動力主要會加入到農民工的行列中,但農民工年齡結構的變化,也説明農民工的“無限供給”狀況在改變。

(二)年齡和家庭對農民工的空間流動有很大的影響

農民工中已婚者佔73.4%,其中,本地農民工已婚者佔90.2%,遠高於外出農民工已婚者58.2%的比例,這主要是由於本地農民工平均年齡高出外出農民工12歲,本地農民工中40歲以上的佔60.4%,而外出農民工40歲以上僅佔18.2%。這反映了已婚、年紀較大的農民工更傾向於就近就地轉移,大齡農民工不僅僅外出缺少競爭力,並且需要照顧家庭,這使得他們的外出進取性減弱。

(三)農民工以國中文化程度為主,青年農民工和外出農民工文化程度相對較高

在農民工中,文盲佔1.5%,國小文化程度佔14.4%,國中文化程度佔61.1%,高中文化程度佔13.2%,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佔9.8%。外出農民工和年輕農民工中國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別佔88.4%和93.8%。外出農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顯高於本地農民工,青年農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最高,也是最具潛力的農民工羣體。

(四)沒有參加過任何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多數,青年農民工更傾向參加非農職業技能培訓

在農民工中,理解過農業技術培訓的佔10.5%,理解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26.2%,既沒有參加農業技術培訓也沒有參加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68.8%。青年農民工理解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比例要高於年長的農民工;與此相反,年長的農民工理解農業技術培訓的比例要高於青年農民工,年齡層次越低,理解農業技術培訓的比例也越低,這説明青年農民工正逐漸喪失從事農業生產的技能。

四、農民工就業情景

(一)農民工從業仍以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為主,從事建築業的比重明顯提高

在農民工中,從事製造業的比重最大,佔36.0%,其次是建築業佔17.7%,服務業佔12.2%,批發零售業佔10.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佔6.6%,住宿餐飲業佔5.3%。從近幾年調查數據看,變化較明顯的是建築業,農民工從事建築業的比重在逐年遞增,從2016年的13.8%上升到17.7%,從事製造業的比重則趨於下降。

(二)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以製造業為主,但比重下降

從農民工的從業地區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以從事製造業為主,佔44.8%,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製造業比重分別為23.0%和15.4%,比上年上升0.6和0.4個百分點。隨着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勞動密集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轉移,農民工在不一樣地區就業結構將繼續發生變化。

(三)受僱人員的增長快於自營人員的增長,自營比重下降

在外出農民工中,受僱人員佔94.8%,自營人員佔5.2%;在本地農民工中,受僱人員佔71.9%,自營人員佔28.1%。自營人員主要從事批發零售業,佔39.2%;其次是從事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佔17.8%。近幾年,外出農民工和本地農民工中自營人員所佔比重均呈下降趨勢,20**年,本地受僱人員和外出受僱人員分別比上年增長9.4%和4.4%,本地自營和外出自營分別比上年減少2.1%和11.8%。

(四)農民工就業穩定性隨年齡增長逐步提高

在外出農民工中,初次外出的平均年齡為26.7歲。從事現職的平均時間為2.7年,從事現職累計不滿1年的佔22.7%,1-2年的佔43.1%,3-5年的佔20.9%,5年以上的佔13.3%。從不一樣年齡組來看,16-20歲年齡組中從事現職5年以上的佔1.3%,21-30歲的佔7.6%,31-40歲的佔22.3%,41-50歲的佔24.5%,50歲以上的佔21.9%,説明隨着年齡的增長,就業的穩定性也提高。從從事的工作種類看,企業管理人員、個體經營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現職累計時間在5年以上的比重要明顯高於服務業人員和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

篇4:農民工調查報告

農民工已成為新型的產業工人,關愛農民工是各行各業都要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建築業企業使用很多的農民工,是企業從事施工生產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根據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結合建築業企業的要求。武漢建築業協會對建築業企業使用農民工的情景,存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改善提議的課題,經過走訪企業和區建築業協會及書面調查等方式,進行了一次專題調查研究。

一、使用農民工的情景

1.農民工已成為建築業從業人員的主力軍。近兩年來武漢建築業企業使用的農民工,約佔從業人員的70~80%,即35~40萬人。使用的農民工70%是成建制從勞務公司而來,30%的是臨時招用的零散工。100%的企業與勞務公司簽定了勞動用工合同,企業直接與農民工簽定用工合同的佔60%,40%的沒有籤合同。其技能級別,在國中級,平均年齡在35~45歲之間。使用時最長的在10~15年。

2.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得到了遏制。在各級政府的關注之下,建築業企業使用的農民工工資,要高於其他行業。泥、木、鋼、架、電等技術工種,每月工資在4500~6000元人。普工也在每月3000~4500元人。由於多數實行計件工資制,技術工種每一天收入在180~200元人,普工收入每一天也在100~150元人。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對農民工工資的發放已經實行實名制。

3.農民工在施工現場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都住在活動板房和出租屋內,室內有牀、電視和空調。食堂飯菜可口,乾淨衞生。淋浴房裝有專用鍋爐,廁所鋪有瓷磚,其條件不低於普通城市居民住户的水平。更人性化一點的現場,有的還設有夫妻房,夫妻店。使農民工在施工工地工作,有如同在家的感覺一樣,以保證提高其工作效率。

4.大多數都以施工項目為單位給農民工買了意外傷害保險,給企業常年合作的勞務公司的骨幹人員辦了社保、醫保,將他們當成施工企業的員工一樣對待。進項目施工的農民工還進行身體檢查,辦理臨時出入證件,配戴在胸前。個別施工企業,對長期合作的農民工中信譽好的,還藉資幫忙其購買汽車交通工具,使其方便、安全、準時上下班,以情留人。

5.項目工程量相對大一點的工地,都設有農民工學校或農民工夜校。由施工企業的技術、安全、勞資、質量管理部門組織授課,進行上班前教育,輪崗、換崗培訓,新技術、新材料使用教育,質量、技術交底。有的還請市建委、市建委培訓中心、建築技術學校的教師去講課,辦農民工夜大,進行考核考試,給合格者發培訓證或上崗證。幫忙農民工提高技能,起到促進作用。

6.有部分勞務公司經過黨組織批准,建立了黨委,下設若干個流動黨支部。開展政治學習,思想工作,道德品質教育。幫忙農民工提高政治素質,思想覺悟,道德水平。使他們明白不僅僅要為自我賺錢,更要為企業盡職,為國家盡責,遵紀守法,為社會和諧建設服好務。有的企業還組織青年農民工團體外出旅遊,不僅僅增強了農民工對企業的凝聚力,並且加深了對建築行業的認識。

二、使用農民工中存在的問題

1.已出現年齡斷檔趨勢。此刻所使用的農民工大都在35~45歲之間,而30~35歲的農民工已不多見。從年齡上看,已出現斷層,帶來用工荒的問題。由於從事建築施工生產的工人出現青黃不接,農民工作為建築業勞動力的主要供給者,對建築業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已構成威脅。

2.技術技能水平不高。從調查的情景來看,農民工持證上崗率約為30%,大部分沒有進行過操作技能培訓。放下手中的農具,來到施工現場,就成了建築工人。雖然在施工前,都有技術人員對他們進行書面交底和現場技術口頭交底,但很多工序因為之前從未乾過、更沒見過,難以提高其技術技能水平。

3.安全意識不高。根據調查統計,從建築工地出現安全事故頻率來看,80%的農民工受到過傷害。在施工作業之前都要進行三級安全教育,但現場經常看到農民工不戴安全帽,將安全帽丟在一邊,休息時將安全帽當成臨時凳子使用。吸煙酗酒的情景,也時有發生。從業農民工的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4.施工效率較低。建築業本身就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多都是手工操作。施工現場的工廠化作業有限,難以從根本上替代和解決施工現場的手工操作問題。農民工來自農村,沒有受過專業培訓,對施工現場的施工也一無所知。其生疏的操作技能,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四五級工才能做的活,一二級工去做,是做不出來的。

5.季節性因素影響工期和質量。不論施工現場多忙,尤其是在農忙季節,他們都會離開工地回家忙農活。在施工生產中出現了質量問題,必須推倒重來時,做了活,就要給工錢,重做不給工錢就走人。農曆的過小年至正月十五,農民工是要回家的,不論施工現場有多大的事。所以,農民工的季節性因素不僅僅直接影響工程工期和質量。並且無序流動,給施工現場的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出現了季節性用工難的問題。

6.對建築業的熱愛程度較弱。農民工對建築業的熱愛程度較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他們對自我的收入水平不高不滿意,還有不能按時拿到工資,工作不穩定,對農民工的身份很反感。農民工在農村是農民,進了建築業務工,就應當是建築工人,可仍然是叫農民工。並且可隨時跳槽,對哪一行業都不能專一熱愛。

7.法律維權意識淡薄。勞動合同不規範,勞務合同由勞務公司負責人(工頭老闆)自行單方面制定的,霸王條款多。雙方職責、權利、義務不明確,不嚴謹,只對資方有利,損害或保護不了農民工的權益,其目的只是應付主管部門和施工企業的檢查和逃避可能發生的法律職責。加上農民工法律知識學習不夠,只忙於掙錢養家。所以,惡意討薪,或“討薪專業户”,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8.重複徵收使用農民工營業税。營業税重複交納,當勞務企業從施工總承包企業分包勞務時,施工企業已代勞務企業交納了3.6914‰的營業税,而勞務公司又按農民工工資總額的5.8‰交納服務型行業的標準營業税。這樣兩頭交税,不僅僅使施工總承包企業增加了負擔,也使勞務企業沒有經濟實力支撐,還使農民工減少了收入。

9.勞務公司空殼現象較為普遍。開辦勞務公司,行業主管部門不可能優惠貸款,靠勞務公司經營收入維繫生存和發展。勞務公司按照服務行業的標準納税,減少了很大一部分企業利潤。而做得好的,有技能農民工又直接對施工總承包企業簽訂用工合同,使勞務公司收入再減少一部分。

10.定額人工單價太低。建築工程造價定額站發佈的信息,土建工人每一天僅40元人,安裝工人每一天也僅有41元人,即使從2011年6月1日起調至59元人,物價指數、生活指數上漲,遠不止這個比例。農民工大都實行計件工資制,造價站的定額工資僅是參考。而企業實際支付土建工人每一天在100~150元人,技工在180~200元人,安裝工人則支付的更高,如何使定額造價適應市場的變化,已成了亟待解決的課題。

綜上所述,研究解決建築業使用農民工的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

三、產生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缺少一部《建築業法》。因為《建築法》從開篇到名義,都是將施工企業作為規範、調整的着重點,這是很必要的,但對其上游的投資主體,即對業主建設單位的約束是很不夠,更不用説對從事建築業施工生產的主力很多的農民工的約束。這些問題單靠建築施工企業是無法解決的。應當儘快制定《建築業法》。對凡是從事建築行業的,法律地位要明確,加上行業行規約束,企業的自律,建築業企業這個最弱勢的地位才能提高。

2.勞動合同不規範。由於農民工缺乏社會知識、文化知識、維權意識,認為勞動合同不重要隨便籤個名,卻不知是霸王條款,僅有默認。稍有法律知識的農民工,一看合同,就不願籤,只認錢。也有代簽勞動合同的,也有合同執行不好不願再籤的。勞動合同的雙方在職責,權利和義務方面要對等,合同不嚴謹。由於勞動合同不能從根本上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因而帶來危害農民工、企業和社會的連鎖反應。

3.勞務企業生存困難。施工總承包企業要求勞務公司輸送的農民工政治素質好,技能水平高,人工費合理。而農民工要求勞務公司介紹到技術水平要求低,工資高,生活條件好的單位工作。勞務公司處在夾縫中,一無政策扶持,二無雄厚資金運作,三無穩定的骨幹隊伍支撐,疲於應付政府主管部門的檢查。技工等級證書是總承包企業出錢辦理的,都在總承包企業保管。由於農民工流動性很大,人證分離現象嚴重,勞務公司難以運作。

4.建築業農民工地位低下。建築業施工生產現場大都在荒郊野外,生活條件艱苦,工作是肩挑人扛,粗笨的手工操作,而工資待遇相對來講不算是好的。稍微有點條件和本事的農民工,都去了其他行業工作。留給建築業的農民工,差不多都是年齡偏大,無一技之長,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從事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常會感到地位低下。

5.全國勞動力結構失衡。全國大學的擴招,各類學校的升級,所有的人都上大學、專科,弄個大專文憑,不願再做技術型藍領,缺少中等專業技校這個層次,勞動結構的寶塔型中間懸空了。由於只生一個好,而每個都想方設法往高處跑。由於建築工人的社會地位不高,讓很多獨生子女因面子問題望而生畏。各行各業從2004年就開始出現了用工荒,建築業也未於倖免,深受其害。建築業發生嚴重的勞動結構失衡,其表此刻農民工年齡斷層上。

總之,農民工的工資待遇低、工作環境差,身份遭歧視,供求起變化,要求不斷提高是產生問題的重要原因。

四、解決存在問題的提議

1.各級政府要將農民工問題納入“十二五”規劃。制定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規劃和具體實施辦法,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對農民工問題的解決有一個突破性的進展。建築業的主管部門也應結合行業自身的特點和工作需要,制定出適合建築業所需要農民工的發展建設規劃和實施措施作法,保障建築業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作後盾。

2.提高農民工的社會地位。為了讓農民工能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農民工”這個稱呼不能再繼續使用了,其明顯地帶有一種歧視的意思。在哪個行業從事工作,就應當稱哪個行業的工人。當然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就統稱為“建築工人”。期望在各級政府出台的文件中,在新聞媒體中宣傳報道時,不再出現“農民工”的字樣。

3.提高農民工的素質。農民工素質的提高,是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標誌之一。農民工已經成為各行各業使用勞動力的重要來源,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國家、社會、企業都有不可推卸的職責。多辦技工學校,培訓農民工。政府要統籌規劃,要投入資金,人力,物力。明確主管部門的職責,作為執政為民的考核指標。企業進取參與,構成綜合培訓的合力。從長遠看,從高處看,必須培養具有高智力結構,開拓創新思維的農民工。使所有的農民工不僅僅學到一個行業的技能,而是學到各個行業的技能。不論到哪個行業都能夠勝任,一專多能。整個農民工的素質都提高,已是當務之急。

4.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勞動保障部門,行業的主管部門聯合制定勞動用工合同範本,明確資方和勞方的權益、義務、職責。加強監督檢查的執行力度,用工未經培訓持證的不準上崗,未籤勞動合同的不準上崗。從而體現簽訂合同的嚴肅性,履行合同的的重要性,管理合同嚴謹性,制定合同的必要性。使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切實得到維護。

5.轉變政府主管部門的管理方法和規定。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政府主管部門也應當調整管理方法轉變管理規定。多服務、多教育、少收費、少罰款。不要再陷入管理就是培訓,培訓就是發證,發證就是收錢或罰錢怪圈,要注重社會職責和社會效益。可搞可不搞的培訓和年檢,應少搞或不搞,減輕企業負擔,用以增加農民工收入。

6.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制度。實行實名制卡以後,一旦發生勞動糾紛,農民工本人及仲裁部門就能夠有據可查,同時還能有效地杜絕以往常常發生的分包方虛報農民工數量,截留農民工工資的問題。實名制的實行能夠大大提高勞務公司的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性化管理,使勞務公司真正實起來,在市場競爭中,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發展的需要。

7.提高人工單價標準。建築工程造價定額管理站,所發佈的信息,應及時適應市場的變化進行調整。人工單價此刻執行的是2007年以前的,有些標準甚至是2003年以前的標準。人工單價遠低於此刻的實際情景,造價信息的指導意義有所降低。所以,調整人工單價指導信息,已經是勢在必行。從而保證造價信息的科學性,時效性,指導性和權威性。

8.減少重複交納營業税。營業税是按開出票據營業額徵收的,在施工總承包企業向業主方開出的工程款票據中,已包含勞務公司的收入,即勞務公司的服務營業額,而税務部門對勞務公司又按勞動服務營業額交納一次營業税。這是不盡合理的,出現勞動服務營業額已重複計税。因而,能否適當調低,或者只收一次營業税。

9.發揮黨工團組織的作用。黨工團組織是調節社會矛盾的社會組織。勞務公司按照黨章、工會、團章章程的規定,組建應相的黨組織,工會組織和共青團組織。使農民工在政治上有追求,政治思想上有問題,有個訴説的地方。工會組織還能夠扶貧濟困,幫忙農民工維權。使鬆散的個體變成有組織的團體,對農民工的穩定必須會發揮進取地作用。

10.加強對農民工的領導。農民工問題已經成為各行各業都在認真研究的重要議題,建築業的主管部門應當設立專職部門,研究、制定管理、使用農民工的政策和實施細則。為建築業使用好農民工,為農民工跨進建築工人行列做好指導幫忙作用。尤其是分管勞務企業資質的管理部門,要擔當起重任,進一步提高建築工人的綜合素質。

篇5:農民工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經過此次調查,一方面鍛鍊了我們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的本事;另一方面,使我們走出了書齋,走出了校門,擔當起了一個青少年應當承擔的職責,關注現實,關注生活,瞭解人民疾苦,盡我們的本事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二、調查資料:

時下正值酷寒的嚴冬季節,當大多數市民呆在暖乎乎的被窩裏時,而那些民工兄弟卻飽受嚴寒的在冰冷冷的工地上幹工,境況類似這樣的年輕民工數不勝數。賓館的服務員,小區的保潔員、建築工地的工人,理髮師……這些在千千萬萬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主角的“小人物”,大部分來自外地,幹着絕大多數城市人不願乾的活。據調查證明,絕大部分的外來人口都是從事建築、美髮、保潔、收舊等行業,其中8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他們從國中以上文化程度達55.7%,未婚青年佔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到達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僅有不到20%的人是經過職介所介紹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經過親朋好友來到xx打工的。

他們在城市中是怎樣生活的呢?

在書上看到一篇報導,跟5個老鄉租住在xx一帶的小李今年20歲,國中畢業後在家鄉學了點裁縫手藝,跟隨家鄉某私營老闆來到xx做服裝。常常是每一天干14個小時才拿15元錢,飯菜每一天幾乎都一樣,小李幹了一年實在覺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個體小飯店。那裏跟服裝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點鐘工作,晚上11點左右睡覺。可是,收入稍高點,每月能拿到600元,這樣,小李已經感到很滿足了。小李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給弟弟上學外,自我僅有150元生活費,交了80元的房租後,能夠自由花費的僅有70元。所以,她很少買衣服。調查顯示,外來務工青年每一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達75%,其中8%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但他們中卻有76%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但他們中卻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開支低於50元以下,來外地找工作期間身上帶夠一個月花費的僅佔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們的生活就將陷入極困難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們還要將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來支持家裏。

外來務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齡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較大差距,他們缺乏務工青年自我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據我們瞭解到的務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其餘的一般就是聚在一齊聊天,打牌、看電視,他們一般不關心時事新聞。雖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學、技能介紹等方面的書,但苦於沒錢或沒時間,只得去買些地攤上的書,或者乾脆趁休息時間跑到書店看免費的書。

民工中,絕大多數沒簽用工合同。一項調查中,當被問及“您期望組織對你供給哪些幫忙”時,有30.1%的務工青年期望能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據瞭解,外來務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穩定,56%的人未籤勞動合同,52%的人加班後沒勞動報酬。

並且,務工青年法制觀念和知識也很薄弱。據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務工青年通常與用工單位口頭協商工資待遇,僅有不到44%的人簽訂了用工合同。用工單位為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33.2%的人感到孤立無助,僅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婦、組織。

由於工作不穩定,外來務工青年的子女上學也成了大問題,他們的孩子不得不打游擊,很多務工青年子女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弟學校,既無法跟城市學校相比,又無法跟他們家鄉的學校相比。

三、調查提議:

1、改善農村組織,生產結構。其次,要投入農業結構改革,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增加其他副業或手工業,使農民能夠有多方的出路。總之,提高基層人員的素質是重點,提高農民的文化、認識是主要工作。

2、政府應當從各部門抽調人員,專門成立一個組織,專門針對農民工身上所發生的問題。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時加強宣傳效率,讓農民工也能明白其簡易程序,法律維護自我什麼權益。

4、加強城鄉交流,促進城鄉居民的相互瞭解,能夠研究也讓城區居民“下下鄉”瞭解農民的生活,體驗一下農民的感受,將心比心,切實到實際行動,完善兩者之間的關係。

四、調查總結:

要關注一件事,你必須親身實踐去接近它,不要自我的想法去認知,這一次在接近,瞭解農民工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許多,也對“三農”中的農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觸動,認清了作為中學生的職責,讓我們共同投放目光。給弱勢羣體以人文的關懷,共同為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教師評價:

本文選取農民工作為調查對象,用獨特的視角去關注,瞭解分析這一弱勢羣體,調查深入,見解透徹,提議,同時也體現了學生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篇6:農民工調查報告

農民工問題事關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農民工分佈在國民經濟各個行業,在加工製造業、建築業、採掘業及環衞、家政、餐飲等服務業中已佔從業人員半數以上,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農民外出務工,為城市創造了財富,為農村增加了收入,為城鄉發展注入了活力,成為工業帶動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發達地區帶動落後地區的有效形式,同時促進了市場導向、自主擇業、競爭就業機制的構成,為改變城鄉二元結構、解決“三農”問題闖出了一條新路。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帶回資金、技術和市場經濟觀念,直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工作,對於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和順利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響應國家號召,關心“三農問題”,同時為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和勤儉節儉的精神,把大學生的熱情奉獻給社會,服務於人民,展示當代大學生大良好精神風貌。經過精心準備,在本暑期(7月15日-21日)在**市機加工地針對農民工工資問題經過走訪、展板宣傳和調查問卷的形式展開調研活動。

經過現場走訪和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工問題大部分方面得到較為夢想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問題。具體表現如下文。

1、每個月的工資在何水平?(800元以下)10%在、(800-1500元)85%、(1500-3000元)5%,

2、每個月的消費多少?(300元以下)40%、(300-500元)40%、(500-800元)20%、(800元)以上0%,

3、工作時間,(8小時)22%、(10小時)23%、(12小時)10%、(13小時)45%,

4、有無勞動保險?(有)30%、(無)70%,

5、有沒有被拖欠過工資?(有)60%、(無)40%,

6、年齡?(15-19歲)5%、(20-29歲)10%、(30-39歲)10%、(40-49歲)25%、(50歲以上)50%,

7、是否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有)50%、(無)50%,

8法定假日是否有休息?(有)45%、(無)55%,

9、是否有加班?(有)10%、(無)90%,

10、對此刻生活狀況的看法,(很好)0%、(一般)50%、(差)5%、(很差)45%。

結果顯示大部分工資在800元到1500元之間,這相對過去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仍有部分工資在800元以下,在這個物價上漲,經濟水平飛速發展的時代這800元是否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更何況大部分農民工擔負着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這800元又能否滿足一個家庭的需要?

能夠看出大部分農民工在城市高消費的地方仍要省吃儉用,儘量節省,把大部分工資留給家庭其他開支。不管是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天,每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這300多元的生活費又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善,況且大部分都是50多歲,更需要得到生活改善和營養的補充,這樣的工作條件的給他們身體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大部分用人單位給農民工未辦過勞動保險,農民工也沒有和用人單位簽訂合同。難道他們從事的工作真的很安全?工地的安全措施做的萬無一失?難道用人單位真的深受農民工的信任,不用簽訂任何合同?那麼有55%被拖欠工資,又更是讓人費解了。我想這可能是農民工對勞動法的認識不夠,沒有掌握法律知識來吧護自我;也有更多的用人單位忽視國家政策和法律,故意侵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一多半的農民工對自我此刻的工作環境評價很差,還有農民工稱他們從事的是“二級勞改”,這個似乎和恰當的稱呼,又能讓我們想到什麼。

維護農民工權益是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工問題,制定了一系列保障農民工權益和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農民工面臨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其中有部分面已經得到了改善,比如,絕大部分農民工沒有加班,大部分在假日有休息等。可是對農民工權益保護的知識社會和國家做的宣傳仍讓不夠,對農民工權益保護的法律還不夠完善。我想構建和諧社會要克服的困難很多,解決農民工問題不僅僅是某個人的事,它是國家的事是社會的事,是我們共同的事。我們應當倡導社會各界響應國家號召,宣傳弄命宮權益保護知識。關心“城市邊緣羣體”,為共建和諧社會解問題做決三農出貢獻。國家也着力完善政策和管理,推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建立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政策體系和執法監督機制,建立惠及農民工的城鄉公共服務體制和制度,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保護和調動農民工的進取性,促進城鄉經濟繁榮和社會全面提高,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中國特色的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健康發展。

篇7:農民工調查報告

在最近公佈的《中國塵肺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XX)》中的數據顯示,中國塵肺病農民估計數量在600萬人左右。塵肺病的死亡率高達22.04%,更為嚴重的是,每年仍有2萬名新增塵肺病患者。

歐洲和美洲國家的經驗是,塵肺病問題由國家經過立法手段遏制和解決,日本最終一例塵肺病在1970年,美國塵肺病在1930年代已經消滅。目前在我國,與塵肺病的嚴重性相比,它的社會關注度相對較低。塵肺病患者90%是農民,他們從事礦山開採、路橋隧道開鑿、金屬冶煉等行業,缺乏安全和權益保障,維權艱難,更缺少發聲途徑。以往很多人不明白這種職業病,但經過近些年的塵肺病農民工維權事件、媒體報道等,塵肺病的知曉率已經有所提高。

《中國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XX)》發佈,塵肺病農民工深陷四大困境

“高達82%的塵肺病農民工最終在家裏去世,因為他們在患病晚期已經沒有條件住進醫院理解治療了”。

“去世塵肺病農民工家庭情景十分糟糕,所調查的家庭沒有一家有存款,75%的家庭有欠債,28.26%的家庭變賣過家產”。

“僅有10.26%的用工單位經常供給粉塵防護面具,而71.56%的用工單位沒有給工人供給防護面具”……

在7月5日發佈的《中國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XX)》中,一組組數據敲擊着人們的神經,這是理解調查的501個塵肺病家庭的真實寫照,也折射出全國逾百萬塵肺病患者的現實生活。

困境1:死亡陰影籠罩村莊

陝西鎮安一村莊共200户人家,塵肺病家庭達70户

“在調查的樣本中,塵肺病農民工平均年齡48.5歲,其中最小的僅有25歲;去世的塵肺病人平均年齡僅47歲,最小的32歲,塵肺病讓他們提前結束了人生!”

在發佈《中國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XX)》時,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盧暉臨面色凝重。

這份調查報告由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大愛清塵基金近100名志願者完成。近1年中,他們深入安徽、甘肅、貴州、湖北、湖南、四川、陝西、雲南等8個農民工輸出大省,抽取20個塵肺病較為集中的村莊。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世塵肺病人中,76.9%在診斷時已經處於三期(即晚期)。

來自陝西鎮安的農民工王明升就是三期塵肺病患者,他的父親和弟弟也不一樣程度患有塵肺病。為了一家人的生活,病情較輕的父親仍在做泥瓦匠賺取微薄的收入。

可是,王明升覺得自我不是最不幸的,至少在好心人的救助下,他們還活着。他所在的村裏有200户人家,塵肺病家庭有70户。其中一個家庭4個孩子全因塵肺病相繼離世,只剩兩個年事已高的老人。

困境2:負債累累壓垮家庭

以門診為例,33.13%的人一分錢未報銷,47.46%只報銷1000元

“早期塵肺病人只要及時診斷、治療,對生命不會有威脅。一旦到了晚期就沒有任何方法進行治療了。”無錫人民醫院副院長兼胸外科主任陳靜瑜,做過不計其數的肺移植手術,他深知塵肺病對生命造成的傷害。但現實卻是,由於大部分塵肺病農民工入不敷出,治療對他們來説早已成為“奢侈品”。

受訪的塵肺病農民工中,年平均收入僅有1萬餘元,平均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最少的年收入為0元。而他們的年平均支出到達24804.9元,是年平均收入的近2.5倍,最多的更高達31萬元。

調查發現,看病佔了塵肺病農民工的大部分收入,平均到達12364.8元。相對的,能夠獲得報銷的比例卻並不夢想。以門診為例,一分錢也沒有報銷的為33.13%,只報銷1000元的為47.46%。

受訪的塵肺病農民工家庭中,95.7%沒有任何存款,甚至有近72%的農民工負債累累,70%的農民工沒有獲得低保,大部分過着入不抵支的生活,小部分人僅能維持收支平衡。有22.3%的農民工為治病變賣家產,16.14%的塵肺病家庭子女輟學。

為了節省開支,塵肺病農民工選擇減少或放棄治療:57%的人有病痛但無錢去門診治療;超過90%的人沒有到醫院進行過任何療養和康復訓練。

這些都是壓倒他們的最終一根稻草。

困境3:獲賠償需等17個月

74.3%未申請過賠償,申請者中82.7%未獲得賠償

對塵肺病農民工來説,及時獲得賠償將帶來生的期望。但調查報告指出,僅有25.72%的塵肺病農民工申請過賠償,74.3%的人沒有申請過;僅有17.3%的人表示獲得了賠償,82.7%的人表示沒有獲得。

“能夠看出,一方面塵肺病農民工由於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爭取賠償的意識不強;另一方面主要還是爭取賠償困難重重使他們望而卻步。”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孟燕華在報告中指出,九成受訪者認為申請賠償是十分困難的。

在有維權經歷的25.72%的農民工中,申請賠償到獲得賠償平均需要16.94個月,時間將近一年半。其中,花費時間最長的達72個月。在爭取賠償的花費上,平均為6529元,最多達9萬元。

爭取賠償的過程中,有31.5%的人依靠政府部門,35.6%的人主要靠自我,13.7%的人依靠社會組織。

塵肺病農民工認為申請賠償困難的主要原因包括:不明白向誰申請賠償;無勞動合同,沒有證明,無法獲得正式的職業病診斷證明,導致難以獲得工傷賠償;經濟困難;申請時間及拖延時間長;用工單位推卸職責;政府部門不作為,互相推脱等。

困境4:保護缺位致重蹈覆轍

過半塵肺病農民工從事高粉塵工作XX年以上

盧暉臨告訴記者,理解調查的塵肺病農民工中,99.33%長期從事高粉塵工作,從事XX年以上的佔到52.09%。98.9%的人只理解過國中以下教育。收入高、進入門檻低和老鄉介紹,是農民工選擇高粉塵工作的主要原因。

高粉塵工作主要集中在礦山(87.7%)和工地(7.19%);有80.73%為民營小企業;83.07%的塵肺病農民工從事過兩個以上的高粉塵單位,其中更有15.35%的人頻繁換工作,已記不清工作過的單位數量。

粉塵防護措施不到位是造成農民工罹患塵肺病的重要原因。調查顯示,62.67%的塵肺病農民工在工作中沒有佩戴防護面具,25.34%的農民工只戴了一段時間。

對於為什麼沒有佩戴防護面具,74.16%的人表示用工單位沒有供給,14.23%的人覺得戴不戴沒關係,11.61%的人覺得難受和不方便。

此外,一些用工單位防護措施缺失、掩蓋高粉塵對工人的危害等行為,加劇了粉塵對農民工的威脅。受訪農民工表示,83.41%的單位沒有向工人宣傳粉塵的危害,81%的單位沒有粉塵作業的安全規定,80.14%的單位沒有檢查工人是否佩戴面具,接近九成的農民工從沒有進行過入職和離職的身體健康檢查,93.2%的塵肺病農民工沒有與用工單位簽訂過勞動合同。

篇8:農民工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鎮)和鄉鎮企業就業。在這個過程中,構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這就是被稱為農民工的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農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農村,進城務工和在當地或異地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者。他們就業流動性強,有的在農閒季節外出務工;有的長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雖然尚未成為城市居民,但與農民也有很大的不一樣,生產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觀念已受到城市現代禮貌的薰陶。

農民工的很多湧現,為社會創造了財富,為農村增加了收入,為城鄉發展注入了活力,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農民工的出現和發展,是中國國情的產物,將長期存在於現代化事業的進程中。正確認識和高度重視解決農民工問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一個重大的歷史性課題。

那麼當代農民工在中國社會階層中的地位又是怎樣的呢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在2014年2月5日至8日走訪了東營市西城金大地建材批發中心。

此時已經臨近新年,可是在金大地仍然是一派繁忙的景象。金大地作為東營市西城最大的建材批發中心僅僅成立六年,可是那裏集中接近一般的批發商以及裝飾公司。5日午時五點鐘我走進金大地,街的兩旁全是各種各樣的門頭,有木門、衞浴、吊頂、燈具等等各種裝修材料。他們並沒有因為新年將至而急着回家,反而門前室內有很多貨物。走進一家衞浴店面,老闆熱情的招待了我,待我説明來意之後,老闆向我講述了在東營的幾年情景。老闆姓趙,山東泰安人,和妻子在東營已經八年了,初來東營時僅有21歲,回想起那段時光,趙老闆臉上露出了辛酸。一開始做點小本買賣,妻子夏天推着冰箱到附近的工地去賣雪糕汽水,他則騎着摩托送水,每一天都很累但卻掙不了多少錢。之後金大地開發,兩人拿出積蓄買了一處商鋪出租,自我仍然租房子住。那時開着小賣鋪,每一天忙忙碌碌的,很舒坦,就是不掙錢。此刻買了車,自我代理着中宇衞浴,忙時自我也安裝,自我也快做爸爸了,自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當問及他在城市中是否受過覺得低人一等時,他笑了笑,坦然道:剛到東營時,那時也小,看到有錢人自我也會覺得沒信心,畢竟自我忙天忙地的卻賺不了幾個錢,可想想自我沒文化僅有自我付出體力,付出汗水,心裏也就沒什麼了。剛開始做生

意時,常常遇到不講理的户主,就是拖着尾款不給,讓人沒辦法。這幾年生意好做了,朋友介紹的生意也多了,也沒有那麼多的麻煩了。此刻自我也看開了,城裏人也是人,自我同樣能夠憑着自我的努力過上好日子。説完又是一陣爽朗的笑聲。能夠看出趙老闆對生活對未來是充滿自信的,祝願他在未來一帆風順。

走出中宇衞浴,我走進了旁邊的小賣鋪,店主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大約二十三、四歲,黑紅的面孔説明了他的風雨奔波。店主很健談,一聽説我是大學生,羨慕不已,説還是上學好,不向自我這樣累,還告訴我自我的同學也有在山大的。我讓他講述一下自我在社會上的經歷,結果讓人吃驚。他才22歲,卻去過七、八個城市,幹過各種工作,進過鋼鐵廠,幹過裝卸工、安裝工、,修過管道,幹過電焊,此刻開着父親小賣鋪他自我送着水,雖然有點累可是利潤還是可觀的。此刻有自我的小貨車,有自我的電腦,怎樣也算現代人啊。最終他告訴我自我明年就要結婚了,打算結婚後把妻子也接來,用這幾年攢下的錢闖蕩一下。

在金大地以及逛了兩天了,也見識了他們的勤勞和艱辛,到了2月8日,也是調查的最終一天,我打算和幾位裝修工人聊聊,感觸一下他們的生活。在金大地一出門頭,我見到了四位正在幹活的工人,他們正在打磨牆面,看他們的年紀可是二十一、二歲。等了一會兒他們休息了我和他們聊起來了。他們來自濱州,乾的最短的也已經兩年了,長的已經有五、六個年頭了,平常就是睡在工地,捨不得租房子,吃的也是最簡單的,偶爾改善一下伙食也是省了好幾天。他們穿的衣服很髒,頭髮也很久沒洗了,他們説僅有在快回家時才會打扮一下,平時也沒有時間。問及平常有拖欠工資的問題嗎,他們搖了搖頭,説沒有。我們的老闆是我們那裏的人,為人很好,我們跟着他幹放心。他們還告訴我也沒有什麼合同,僅有老闆和户主才簽訂合同。他們説平常沒活時就是閒逛,也不回家,最高興的事就是每一天都有活幹。此刻户主多我們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不拿正眼看我們,自我也覺得比他們低一等,此刻他們還給我們買酒買菜,説話也挺好的,不那麼橫了。

從這幾天的調查看出,農民工對自我的社會地位的定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前的低人一等到此刻的平等,可謂是一大喜事。可是在讓人歡喜的背後仍然存在着很多問題。

一、文化素質與時代脱軌二代農民工大多是國中畢業,他們所掌握的知識不足以使他從事更好的工作,而他們又對所從事的工作不滿意。全國評選101名工人能手,竟找不到一名農民工。

二、法律意識仍顯淡薄大多數農民工是跟隨熟人外出打工,根本不會簽訂用人合同,這也使得他們不能很好的維護自我的合法權益。遇到好老闆還好,可一旦遇到黑心老闆,他們是百口難辨,恐怕又會上演跳樓討薪的一幕。

三、居住環境差大多數農民工人是住在窩棚裏,幾十甚至幾百人住在一齊,裝修工人還好,能住在工地,可一旦沒活幹了,他們也要再想辦法。眼下的廁居、蟻居就是明例。他們建造了城市中的高樓大廈,裝修了千家萬户,卻只能住在陰暗潮濕的小屋裏。

四、流動性大,難與當地相結合大多數農民工都是抱着“吃幾年青春飯”的心理,三兩年換一個打工地方,甚至一至半個月就轉工,賺了錢就走,跟當地人是“兩張皮”關係。海南人在深圳開“的士”者有二萬多人,但他們大都住在郊區的石廈村,很少與當地人交往。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出現各式各樣民工聚居的城中村,他們各自為政,甚至組織自我的同鄉會,自我管理自我,不受當地管轄,雖然當地人對他們的看法已經發生了改變,但矛盾頻生。

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先要使幾億農民融入城市社會,以及基本解決三農問題,然而,此路途依然十分遙遠。

調查後感:在金大地實踐的這一段時間裏,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農民工的一些困難,如上頭列舉的,我想其實還有很多的問題還沒有被我們發現,因為我在金大地停留的時間實在是太短暫了,由於時間上的問題,根本沒有深入的去了解農民工的具體狀況,我所瞭解的也僅僅是皮毛而已。但就我所瞭解的問題或現象,其中有些我認為是中國農民工在外務工現今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因為我們的農民工還在自身很多方面存在不足,自身素質低下以及體制上的不健全使得他們不能有效維護自我的權益。

雖然近年來國家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維護農民工權益的文件,但就目前而言,要想中國大多數農民工在陌生的城市中享受與城裏人同樣的待遇,我覺得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篇9:農民工調查報告

國務院研究室近日發佈《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報告彙集了對農民工問題系統調查研究的豐碩成果,是近年來全面、系統、深入研究中國農民工問題的權威成果,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和各方面的高度評價。

2014年初,國務院領導同志就研究解決農民工問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國務院研究室牽頭,對農民工問題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調查研究。先後到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四川、河南、寧夏等11個省(區、市)進行調研,實地考察農民工集中的企業和居住區、農民工培訓場所、勞動力市場、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農民工子弟國小等,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50餘次。歷經10個多月,在深入研討、集思廣益的基礎上起草構成了報告。

農民工月收入主要在500至800元之間

國務院研究室近日發佈了《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對正在城鎮務工和返鄉農民工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收入方面,被調查農民工的月工資均比較低,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間。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佔3.58%,300至500元的佔29.26%,500至800元的佔39.26%,800元以上的佔27.90%。

目前,農民工打工主要依靠傳統的血緣、地緣人際關係網絡,經過“資深”農民工介紹,一輪帶一輪地以滾動方式進城。據調查,經過熟人或親戚介紹的比例到達60.37%,而經過中介機構介紹和自我應聘的僅佔14.20%和12.10%。

僅53.70%簽訂用工合同

調查當中,與用人單位簽訂用工合同的農民工僅佔53.70%,沒有簽訂的佔了30.62%,有15.68%的農民工居然不明白什麼是勞動合同。在被調查者中,認為用工合同十分重要和比較重要的農民工佔20.86%和40.67%,認為沒有用的佔13.95%。僅47.78%按時領工資

調查顯示,農民工工資領取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方式是按月領取,為60.37%;另一種方式是按年領取,為28.02%。在被調查者中,基本能按時領取工資的到達47.78%,有時延期和經常延期的比例到達35.68%和15.68%。

僅13.70%每一天工作在8小時以內

農民工工作的顯著特徵是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每一天工作大多超過8小時。在被調查者中,每一天工作時間8小時以內的僅佔13.70%,8至9小時之間的到達40.30%,9至10小時之間和10小時以上的分別佔23.48%和22.50%。

在二、三產業中佔半數以上

國務院研究室最新發布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農民工在我國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中佔58%,在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中佔52%,已成為支撐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報告同時指出,農民外出務工已成為工業帶動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發達地區帶動落後地區的有效實現形式。2014年,農民工的月平均收入為780元,月平均生活消費支出290元,平均全年節餘3000元左右。農民工羣體每年帶回家的數以千億計的現金,成為購買農業生產資料和改善生活條件的重要來源。

針對農民工亂收費現象仍然存在

國務院研究室最新發布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針對農民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審批手續和收費的政策在少數地區落實仍不到位,亂收費、搭車收費的現象依然存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調研組在報告中指出,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各地均對本地區針對農民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進行了全面清理,但在個別地方外來人員居住集中的街道、鄉鎮,還存在亂收費情景,如超標準收取衞生清掃保潔費,擅自收取綜合管理費、宣傳管理手冊工本費等。調查還顯示,個別地方農民工子女理解義務教育收費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的政策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個別教育部門擅自抬高免收借讀費的申請標準;少數地方農民工培訓所需財政資金未能及時到位,影響農民工就業培訓工作順利開展;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保障困難,一些用人單位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有的政府主辦的勞動保障培訓基地收費公示不貼合規定等。

篇10:農民工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鎮)和鄉鎮企業就業。在這個過程中,構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這就是被稱為農民工的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農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農村,進城務工和在當地或異地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者。他們就業流動性強,有的在農閒季節外出務工、亦工亦農;有的長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雖然尚未成為城市居民,但與農民也有很大的不一樣,生產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觀念已受到城市現代禮貌的薰陶。農民工的很多湧現,為社會創造了財富,為農村增加了收入,為城鄉發展注入了活力,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農民工的出現和發展,是中國國情的產物,將長期存在於現代化事業的進程中。正確認識和高度重視解決農民工問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一個重大的歷史性課題。

一、充分認識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很多事實説明,農民工已是我國產業大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據國家統計局調查,2004年全國進城務工和在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民工總數超過2億,其中進城務工人員1.2億左右。農民工廣泛分佈在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其中在加工製造業中佔從業人員的68%,在建築業、採掘業中佔到近80%,在環衞、家政、餐飲等服務業中這一比重到達50%以上。農民工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能夠説,過去20多年,如果沒有農民工,我國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就不會有那麼快,沿海地區新興產業和開放型經濟就不可能迅猛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工問題,已制定了一系列保障農民工權益和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進取成效。但從現實情景看,農民工面臨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資偏低,拖欠工資現象嚴重;勞動時間長,安全條件差;缺乏社會保障,職業病和工傷事故多;培訓就業、子女上學、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困難,經濟、政治、社會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這些問題引發了不少社會矛盾和糾紛,也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進一步解決好農民工問題,有着極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於改革發展穩定和整個現代化事業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義。

解決農民工問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需要。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是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這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宗旨決定的,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和制度,促進工農、城鄉協調發展,使城鄉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逐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從根本上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必須實行有利於調動農民工進取性和維護農民工權益的政策措施。農民工促進了市場導向、自主擇業、競爭就業機制的構成,闖出了一條城鄉融合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切實做好農民工工作,將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協調工農關係,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解決農民工問題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使全體社會成員都享有平等權利,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也必然要求解決好涉及農民工權益的一系列問題。僅有妥善解決他們在勞動工資、就業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農民工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權益,為農民工創造一個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才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成充滿活力、有序安定的社會局面。

解決農民工問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任務。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世界各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必然趨勢。各國在工業化過程中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規模、進度和方式不一樣,其社會效果也不一樣。我國人口眾多,農村勞動力數量也多,又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將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漸轉移到非農產業和城市中。農民工隊伍的出現和壯大,是我國特色的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正確抉擇和有效途徑。很多農民工在城鄉之間流動就業的現象在我國不是短期的,而必將是長期的。我們必須順應工業化、城鎮化的客觀規律,並從我國國情出發,正確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能否解決好農民工問題,直接關係到我國現代化進程和宏偉目標的實現。

胡總書記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綜觀一些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歷程,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供給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到達相當程度以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並明確指出,“我國此刻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這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科學確定。温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所作的《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提出要“進一步研究制定涉及農民工的各項政策。”這些重要論述和要求,為我們正確認識和高度重視解決農民工問題指明瞭方向。我們要從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正確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感和長期性。

二、解決農民工問題需要把握好的指導原則

農民工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新事物。解決好農民工問題,最根本的,是要有正確的指導原則。概括地説,既要遵循世界上現代化建設的一般規律,又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既要進取解決農民工面臨的諸多問題,又要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既要着力完善政策和管理,又要推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統籌城鄉發展,推動中國特色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穩步健康發展。進一步地説,解決好農民工問題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原則:

第一,公平對待,一視同仁。就是要尊重和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消除對農民進城務工的歧視性政策規定和體制性障礙,使他們和城市職工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這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具體體現,也是現代社會禮貌提高的重要標誌。必須在全社會營造理解農民工、尊重農民工、保護農民工的良好氛圍。這不僅僅要體此刻涉及農民工的各項政策措施中,也要體此刻各地方各部門的日常工作中,還要體此刻用人單位的用人觀念和做法中,任何部門、地方和單位都不應有歧視農民工的規定和做法。

第二,強化服務,完善管理。就是要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和改善對農民工的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努力為農民工供給就業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服務,供給維護合法權益和子女理解教育的服務。在管理方式上實現由防範式管理向服務型管理轉變,在公共產品供給上實現由單純面向城鎮户籍人口向包括農民工在內的所有常住人口轉變。要充分發揮企業、社區和中介組織的作用,使農民工享受應有的公共服務和權利,也使農民工更好地適應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新要求。

第三,統籌規劃,合理引導。就是實行農村勞動力異地轉移與就地轉移相結合。要統籌城鄉勞動力就業,搞好科學規劃,實行正確的政策措施,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我國國情決定了和規定着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方針,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既要進取引導農民進城務工,又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縣域經濟,擴大農村勞動力在當地轉移就業。這樣,才能確保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有序流動,防止很多農民盲目湧進城市異常是大城市,避免一些國家出現過的大城市人口急劇膨脹和貧富懸殊的現象。

第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就是要堅持從各地實際情景出發,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民工面臨的各種問題。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各地發展不平衡,解決農民工問題也必須要研究到各地的差異,不搞一個模式。近些年來,許多部門和地區進行了不少的嘗試,積累了有益的經驗。要加強對農民工工作的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輸出地和輸入地都要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民工問題。要進取探索保護農民工權益、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流動的有效辦法和途徑。

第五,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就是既要抓緊解決農民工面臨的突出問題,又要靠改革和發展,逐步解決涉及農民工利益的深層次問題,構成從根本上保障農民工權益的體制與制度。我國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流動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農民工這一特殊羣體也將伴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長過程。解決農民工問題應當堅持當前和長遠相結合,方向性和操作性相統一。對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原則、方向和思路,為各地進一步探索和完善措施留有空間。

貫徹以上這些原則,從根本上説,就是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思想,尊重、保護和善待農民工,走中國特色的農村勞動力轉移之路。

三、當前需要着力研究解決的幾個問題

解決農民工問題涉及面廣,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當前,異常要抓緊解決涉及農民工利益的一些帶普遍性和最現實的問題。

第一,着力解決農民工收入偏低和生產生活條件差的問題。這是農民工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問題,也是當前農民工反映強烈的問題,必須下大力氣加以解決。一方面,要從制度機制上杜絕拖欠和剋扣工資的現象,經過建立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和工資保證金制度,做到農民工工資發放月清月結或按勞動合同約定執行,切實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用人單位處罰力度。另一方面,要規範農民工工資管理,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制定和推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逐步改變農民工工資偏低、同工不一樣酬的狀況。此刻,不少地方在這兩個方面都做了進取探索,要認真總結經驗,推廣成熟做法。同時,要改善農民工生產生活條件,有關部門應切實履行職業安全和勞動保護監管職責,企業必須按規定配備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護設施,強化用人單位職業安全衞生的主體職責。要依法保障農民工的休息權和休假權,監督用人單位嚴格執行國家關於職工休息休假的規定,對於延長工時和佔用休息日、法定假日工作的,必須依法支付加班工資。任何企業都不得壓低或變相減少加班時間的工資支付。要多渠道地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保證農民工居住場所貼合基本的衞生和安全標準,經過完善社區文化設施和公共服務,豐富農民工業餘文化生活。

第二,加強農民工就業培訓和勞動合同管理。關鍵是要改革城鄉分割的就業管理體制,逐步建立城鄉統一、公平競爭的勞動力市場,為農民工供給平等的就業機會和服務。各地方、各部門要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工進城就業的各種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清理對企業使用農民工的行政審批和行政收費。各級政府都要把幫忙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公共服務的重要資料;城市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向農民工開放,免費供給政策諮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要依法規範職業中介、勞務派遣和企業招用工行為。要適應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需求,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提高農民轉移就業本事。要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加強對用人單位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的指導與監督,制定和推行規範的勞動合同文本,建立權責明確的勞動關係。任何單位都不得違反勞動約定損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異常要依法保護女工和未成年工權益,嚴格禁止使用童工,對介紹和使用童工的違法行為應從嚴懲處。

第三,進取穩妥地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是一個相對複雜的問題,也是各方面都比較關注的問題。抓緊建立貼合農民工就業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已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這既涉及維護農民工權益,也關係穩定農民工隊伍。要根據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需求,堅持分類指導、穩步推進,首先着力解決工傷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障問題,逐步解決養老保障問題。農民工的社會保障,要適應農民工就業流動性大的特點,保險關係和待遇能夠轉移接續,使農民工在流動就業中的社會保障權益不受損害;要兼顧農民工工資收入偏低的實際情景,實行低標準進入、漸進式過渡,調動用人單位和農民工參保的進取性。各地都要認真貫徹落實《工傷保險條例》,依法將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範圍,所有用人單位必須及時為農民工辦理參加工傷保險手續。當前,要加快推進農民工較為集中、工傷風險程度較高的建築、採掘等行業參加工傷保險。各統籌地區要採取建立大病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的辦法,重點解決農民工進城務工期間的住院醫療保障問題,農民工也可自願參加原籍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抓緊研究探索低費率、廣覆蓋、可轉移,並能夠與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的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有條件的地方,可直接將穩定就業的農民工納入城

鎮職工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

第四,改善對農民工的公共服務。農民工輸入地政府要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和管理方式,對農民工實行屬地管理。要在編制發展規劃、制定公共政策、建設公用設施等方面,統籌研究長期在城市就業、生活和居住的農民工對公共服務的需要,逐步健全覆蓋農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當前,子女上學是長期在城市工作農民工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輸入地政府要承擔起農民工同住子女義務教育的職責,將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納入當地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列入教育預算,以全日制公辦中國小為主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城市公辦學校對農民工子女理解義務教育要與當地學生在收費、管理等方面同等對待,不得違反國家規定向農民工子女加收借讀費及其他任何費用。輸入地政府還要加強農民工疾病預防控制和適齡兒童免疫工作;實行以輸入地為主、輸出地和輸入地協調配合的管理服務體制,全面搞好農民工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

第五,健全維護農民工權益的保障機制。目前,涉及農民工的侵權案件屢屢發生,由於多種原因使得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工作困難重重,健全維護農民工權益的保障機制至關重要。要保障農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權利,保障農民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權利。農民工在評定技術職稱、晉升職務、評選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者等方面要與城鎮職工同等看待。要依法保障農民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嚴禁打罵、侮辱農民工的非法行為。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地、有條件地解決長期在城市就業和居住的農民工户籍問題。當然,户籍制度改革是一個十分重要而又相對複雜的問題,必須要根據大中小城市的不一樣情景,從各地實際情景出發,進取而穩步推進。要加大維護農民工權益的執法力度,健全農民工維權舉報投訴制度,做好對農民工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應充分發揮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在農民工維權工作中的作用。

第六,大力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這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我國龐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重大指導方針。據調查,目前全國已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在縣域經濟範圍內吸納了65%,主要是在鄉鎮企業和中小企業就業,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等經濟發達省份省內就地、就近轉移的農村勞動力都到達90%左右。實踐證明,這種就業模式和途徑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必須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縣域經濟,擴大農村富餘勞動力在當地轉移就業容量。要努力引導相關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增加中西部地區農民在當地就業機會。要大力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不僅僅能夠幫忙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增加收入,也利於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就業。要提高小城鎮產業集聚和人口吸納本事,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回到小城鎮創業和居住。異常要依法保護農民工土地承包權益,這是降低農民工在城市失業風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重大問題。

第七,着力提高農民工自身素質。由於農民工已經並將進一步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支勞動大軍的素質狀況,直接關係到我國產業素質和競爭力,關係到整個工業化、現代化水平。所以,必須要用極大的努力全面提高農民工素質,包括政治思想素質、業務技能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對農民工的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要在農民工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引導農民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守職業行為準則,成為既熟練掌握職業技能,又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的合格的產業工人。要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引導農民工增強法制觀念,知法守法,學會利用法律、經過合法渠道維護自身權益。要開展精神禮貌創立活動,引導農民工遵守交通規則、愛護公共環境、講究禮貌禮貌,培養科學、禮貌、健康的生活方式。廣大農民工要努力按照現代產業工人的基本素質要求自我,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業務和生產技能、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遵守社會公共道德規範,履行當地城市居民應盡義務。

國務院領導同志就研究解決農民工問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國務院研究室牽頭,組織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地方以及部分專家,對農民工問題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調查研究,並在研究成熟後為國務院制定一個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指導性文件。歷經10個多月的努力,課題組構成了一批調研成果,並起草了一個指導性文件;2006年1月18日,温總理主持國務院第122次常務會議聽取彙報,並討論經過了《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文件,已經發布實施。這本《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彙集了對農民工問題作系統調查研究的豐碩成果。這些研究成果,豐富了對農民工的地位、作用、現狀、趨勢和一系列相關問題的認識。農民工這一新事物還在不斷髮展變化中,請廣大讀者和我們一齊繼續關注和深入研究農民工問題,為這支新型勞動大軍的可貴精神和重大作用鼓與呼,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問題作堅持不懈的探索與奮鬥。

篇11:農民工調查報告

4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XX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XX年,我國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但40歲以下農民工所佔比重繼續下降;中西部地區和第三產業吸納農民工就業的本事有所增強。

根據抽樣調查結果,XX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7395萬人,比上年增加501萬人,增長1.9%。可是,自XX年以來,農民工總量增速持續回落,XX年、XX年、XX年和XX年農民工總量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1.0個、0.5個、1.5個和0.5個百分點。

分年齡段看,青壯年勞動力是農民工的主力羣體。數據顯示,21歲至40歲的農民工佔53%,41歲至50歲佔26.4%,50歲以上的農民工佔17.1%。可是,40歲以下農民工所佔比重繼續下降,由XX年的65.9%下降到XX年的56.5%,農民工平均年齡也由35.5歲上升到38.3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分析,近年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持續下降,這意味着“人口紅利”在持續減少,老齡化程度在加重。同時,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不少年輕的農村勞動力在農村就能找到適宜的崗位,不再需要像過去一樣大規模地向沿海地區流動。這些因素都在必須程度上導致了40歲以下農民工佔比的下降。

“未來40歲以下農民工比重可能會繼續下降,對於製造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應當加快技術改造升級,儘量避免對廉價勞動力構成依靠。”李佐軍説。

從農民工的流向分佈情景看,西部地區吸納本事繼續增強。“西部地區吸納農民工就業本事的提升,對於推動城鎮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李佐軍分析説,隨着中西部地區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一大批產業企業將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這將使中西部地區增加就業崗位,也會吸引一部分農民工流向西部,這有利於擴大中西部地區的消費,對城鎮化的發展構成支撐。

報告顯示,農民工在第二產業中從業的比重為56.6%,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農民工在第三產業從業的比重為42.9%,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吸納農民工的本事增強,也是我國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表現。”李佐軍表示,當前,三產在gdp中的比重不斷上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而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本事明顯強於二產,這也導致了更多農民工流向第三產。

報告還顯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2864元,比上年增加255元,增長9.8%。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各行業農民工收入均堅持增長,但農民工工資拖欠額上升較多,“五險一金”參保率仍然有待提高。XX年,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資為9511元,比上年增加1392元,增長17.1%。

篇12:農民工調查報告

為了更好地鍛鍊自我的社會實踐本事;為了更好地領悟和學會課本以外的知識,不斷強化和完善自我;為了瞭解新農村建設發生的變化;為了瞭解村級組織是怎樣落實中央一號文件、農民是怎樣看待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為了瞭解農民在新農村建設第一年的生存狀況、以及農村需要解決的問題等等;為了調查新農村建設優秀村莊,異常是“一村一品”突出的特色村,總結其經驗,推廣其做法,供其他村莊新農村建設參考;為了尋找農村的可開發性資源優勢,做可行項目開發研究,為有條件的村莊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助其在城市尋求啟動發展資金,搭建互動發展平台;為了總結歸納中國農村的村莊文化、民俗文化,發揚光大中國民間底層文化精粹。在調查過程中及對調查結果數據進行分析得知:

(1)、農民工生活艱苦;

(2)、其子女受教育程度低。

一、農民工的子女受教育程度偏低,其大多數為國小文化程度和國中文化程度。

農民工對“孩子應當上學讀書”有必須的認識,也十分支持其子女讀書,可是因農務繁忙和對子女上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均認為教學是學校的職責,而與家庭教育無關,家長往往關心的是其子女的成績單上成績分數多少,而不重視其子女上學的過程,致使其子女上學壓力大,學習成績差,國中畢業後,均未能繼續求學深造。其次,在農村,此刻處於外出打工的熱潮中,農村子女國中畢業後,不聽往來人的勸告,走上打工之路,因而結束學業,待明白理,卻無安份學習的心理。

二、農民上進不強,滿足於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

國中農民處於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思想至今仍然極其落後。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生活大幅度提高,“吃上餐不得下餐”的情景不再出現,農民滿足於目前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不思上進。

三、農民工對國家政策及國情關心不夠,對國家政策及國情瞭解甚少。

至今,農村農民生活基本得以保障,農民工生活均達温飽狀態。自國家頒佈“五補”、“一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退耕還林”、“九年義務教育免學費”等制度以來,農民工生活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子女均能成功入學讀書,這是國家良好政策取得的良好效果。可是,在農村依舊存在種種問題,集中表現為農村產業化單一,易受自然災害及市場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農村勞動力向外流出,掀起外出打工的熱潮,致使農民工子女過早嚮往外出打工掙錢,讀書無明確目標,學習成績差,學習壓力大,再加上家長無空閒管教孩子,有的家長甚至就不管,導致農民工子女文化程度低,農村依舊文盲遍地,農民工生活依舊艱苦。

據調查資料分析,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認為應當:

1、加強農業基礎,繁榮農村經濟,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村特色農業,關注農民工生活。

2、加大基礎教育硬件設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3、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增開《心理學》課程,從而促進教師、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互相瞭解,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4、國家加大投資,改善農村通信落後問題,進而改變農民工思想,使得其子女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篇13:農民工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外來農民工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

調查目的:調查當前農民工需求情景,探討利用電大遠程開放教育開展社會服務的新途徑和新領域。

序言

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湧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他們户籍仍在農村,主要從事非農產業,有的在農閒季節外出務工、亦工亦農,流動性強,有的長期在城市就業,已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農民進城務工或在鄉鎮企業就業,對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結合本次調查活動,對當前農民工需求情景以及有針對性地對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下崗轉崗人員進行學習需求的調查。

一、調查情景

1、農民工大多是經過勞動市場找到工作單位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經過親友、同鄉介紹工作的。統籌城鄉就業,促進農村勞動力持續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目前,我國有3.4億勞動力主要從事農業生產,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仍將持續相當長時間。

2、從事的職業主要有建築工人、工廠僱工、餐廳服務員、家政服務人員等。並且農民工從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條件比較差、工作強度大。進城就業的農民工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缺乏起碼的職業技能。在謀求某一職業時,絕大多數農民工根本拿不出相關的技能證書。在激烈的職業競爭中他們只能甘居下風,去從事一些城裏人不願乾的簡單勞動。

3、調查發現,56.0%的農民工對自我的文化生活很不滿意,36.7%的農民工選擇用睡覺來打發閒暇時間,34.0%的人選擇逛街,13.1%的人喝酒聊天。此外,免費的電視、廣播,花錢不多的報紙、網絡,佔了農民工文化生活資料的很大比例。調查顯示,目前在汕頭的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有逐步向高學歷發展的趨勢,中技中專學歷佔32.4%,國中畢業佔28.2%,高中畢業佔20.1%,大專及以上學歷佔了10.8%,國小及以下文化程度僅為8.1%。調查顯示,教育程度低的農民工對聊天、睡覺、看電視或聽收音機感興趣,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農民工更喜歡讀書看報、上網和運動,偶爾涉足歌舞廳。在20~29歲的受訪農民工中,有74.7%會在閒暇時間上網,19歲以下年齡段的上網比例到達了85.5%。

二、農民工學習需求情景分析

調查發現廣大農民工對學習需求呈現以下幾方面特點:

1、農民工渴望理解科學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培訓。理解調查者認為,致富的障礙是缺乏科學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

2、農民工要求理解指向性較強的實用技術培訓。

3、培訓地點的多樣性和方法的靈活性。在理解培訓的地點上、方法上應靈活機動,以業餘函授培訓為主,脱產為輔,以實地培訓為主,網絡為輔。培訓的時間1個月以內為宜。

4、農民工從事二、三產業的願望增強。農民工自身及對子女的就業,選擇從事農業類的僅佔8.6%,選擇較多的是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傾向於二、三產業中的建築、運輸、紡織、市場營銷、汽車駕駛與維修等專業。

三、提議與啟示

針對農民工的學習需求,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要深入思考,認真定位,加大改革力度,適應社會經濟發展。

1、調整優化教育培訓專業。根據農民工和企業發展的需要,結合傳統產業和優勢,圍繞建築、運輸、紡織、化粧品等方面的品牌,加強機電、數控應用技術、化工、工業工程、鑄造、紡織、帶有專業性的市場營銷等專業的技能培訓和學歷教育,適應本地經濟發展需求,為本地培養人才。同時適應沿江開發的形勢,向外地輸送人才。要進一步加強省重點職業學校專業現代化建設,培植示範骨幹專業,強化特色專業,使設置的培訓專業更貼近生產實際,職業學校的培訓功能得到進一步發揮。

2、加大教育培訓改革力度。農民工靠的是實用技術,企業需要的是技術熟練、又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要根據“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加大教育培訓改革力度。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市場經濟規律,改革辦學機制,堅持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

3、加強教育培訓基地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增添實驗實訓設備,增強學員的動手本事,提高操作技能,使受訓的學員真正具有一技之長,直接上崗,對口就業,變勞務輸出為技能輸出。

4、加強校企合作、校鎮合作。學校如何介入,要與企業共同商定。可與企業簽訂擇優錄用畢業生的合同。建立健全各鎮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培訓服務機構,及時向社會供給各種人才信息,進一步凸現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在農民工中的引領作用、幅射作用。

篇14:農民工調查報告

統計顯示,XX年以來我國農民工總量增速持續回落。XX年、XX年、XX年和XX年農民工總量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1、0.5、1.5和0.5個百分點。

以下為詳細資料:

一、農民工規模

(一)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

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結果,XX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7395萬人,比上年增加501萬人,增長1.9%。其中,外出農民工16821萬人,比上年增加211萬人,增長1.3%;本地農民工10574萬人,增加290萬人,增長2.8%。

(二)農民工總量增速繼續回落

XX年以來農民工總量增速持續回落(詳見下圖)。XX年、XX年、XX年和XX年農民工總量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1.0、0.5、1.5和0.5個百分點。XX年、XX年、XX年和XX年外出農民工人數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2.1、0.4、1.3和0.4個百分點。近三年本地農民工人數增速也在逐年回落,但增長速度快於外出農民工增長速度。

(三)西部地區農民工數量增長快於其他地區

按輸出地分,東部地區農民工10664萬人,比上年增加210萬人,增長2.0%,東部地區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38.9%;中部地區農民工9446萬人,比上年增加111萬人,增長1.2%,中部地區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34.5%;西部地區農民工7285萬人,比上年增加180萬人,增長2.5%,西部地區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26.6%。西部地區農民工增長速度分別比東部、中部地區高出0.5和1.3個百分點。

二、農民工基本特徵

(一)六成以上為男性農民工

在全部農民工中,男性佔67.0%,女性佔33.0%。其中,外出農民工中男性佔69.0%,女性佔31.0%;本地農民工中男性佔65.1%,女性佔34.9%。

(二)年輕農民工比重逐年下降

分年齡段看,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16-20歲佔3.5%,21-30歲佔30.2%,31-40歲佔22.8%,41-50歲佔26.4%,50歲以上的農民工佔17.1%。調查資料顯示,40歲以下農民工所佔比重繼續下降,由XX年的65.9%下降到XX年的56.5%,農民工平均年齡也由35.5歲上升到38.3歲。

(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增加

高中及以上農民工佔23.8%,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中高中及以上的佔2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高中及以上的佔21.4%,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四)理解技能培訓的比例提高

理解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34.8%,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其中,理解非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的佔32%,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理解過農業技能培訓的佔9.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農業和非農業職業技能培訓都參加過的佔6.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分性別看,男性農民工理解過農業和非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的佔36.4%,女性佔31.4%。分年齡看,各年齡段農民工理解培訓比例均有提高。

三、農民工流向分佈

(一)西部地區吸納本事繼續增強

在全部農民工中,16425萬人在東部地區務工,比上年增加251萬人,增長1.6%;5793萬人在中部地區務工,比上年增加93萬人,增長1.6%;5105萬人在西部地區務工,比上年增加154萬人,增長3.1%。在西部地區務工農民工增速較快,主要由於就近就地轉移加快。與上年相比,西部地區本地農民工增長了4.1%。

(二)跨省流動農民工比重有所提高

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農民工7867萬人,比上年增加129萬人,增長1.7%,佔外出農民工總量的46.8%,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分區域看,東部地區外出農民工18.3%跨省流動,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外出農民工62.8%跨省流動,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外出農民工53.9%跨省流動,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

(三)流入地級以上城市的農民工比重繼續上升

在外出農民工中,流入地級以上城市的農民工10885萬人,佔64.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8.1%流入直轄市,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22.4%流入省會城市,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34.2%流入地級市,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跨省流動農民工77%流入地級以上大城市,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省內流動農民工53.9%流入地級以上大城市,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四、農民工就業

(一)農民工在第三產業從業的比重提高

農民工在第二產業中從業的比重為56.6%,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農民工在第三產業從業的比重為42.9%,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1.4%,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農民工比重為6.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從事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比重為6.0%,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二)中西部地區第三產業從業比重提高明顯

中部地區從事第三產業的比重提高,主要是從事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比重提高。其中,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農民工佔13.2%,從事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佔6.5%,分別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主要是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比重提高。其中,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農民工佔8.7%,從事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佔8.3%,分別比上年提高0.5和0.2個百分點。

(三)自營方式就業的農民工比重提高

XX年,受僱就業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83%,自營就業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17%,自營就業農民工比重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五、農民工收入

(一)各行業農民工收入均堅持增長

農民工人均月收入2864元,比上年增加255元,增長9.8%。分行業看,各行業農民工人均月收入均堅持增長,增長較快的是製造業、建築業與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二)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收入增長較快

分地區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人均月收入2966元,比上年增加273元,增長10.2%;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人均月收入2761元,比上年增加227元,增長9%;在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人均月收入2797元,比上年增加246元,增長9.6%。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人均月收入增速分別比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高1.2和0.6個百分點。

六、外出農民工消費和居住

(一)農民工在外務工生活消費支出增長

外出農民工月均生活消費支出人均944元,比上年增加52元,增長5.8%。外出農民工月均居住支出人均445元,比上年減少1.8%,居住支出佔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7.1%,比上年下降3.6個百分點。

(二)工地工棚和生產經營場所居住的農民工比重下降

外出農民工中,在單位宿舍居住的佔28.3%,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在工地工棚和生產經營場所居住的佔17.2%,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租賃住房的佔36.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鄉外從業回家居住的農民工佔13.3%,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在務工地自購房的農民工佔1%,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自購房農民工比例提高,主要是在小城鎮自購住房的農民工增加。在自購房農民工中,在小城鎮購房的農民工佔49.1%,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三)從僱主或單位得到住房補貼的農民工增加

外出農民工中,從僱主或單位得到免費住宿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46.8%,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從僱主或單位得到住房補貼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8.6%,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不供給住宿也沒有住房補貼的比重為44.6%,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七、農民工權益保障

(一)超時勞動和簽訂勞動合同情景變化不明顯

外出農民工年從業時間平均為10個月,月從業時間平均為25.3天,日從業時間平均為8.8個小時,較上年變化不大。日從業時間超過8小時的農民工佔40.8%,較上年略有下降,但周從業時間超過44小時的農民工佔85.4%,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XX年與僱主或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的農民工比重為38%,與上年基本一致。

(二)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有所下降

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0.8%,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分地區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0.5%,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東部地區本地農民工被拖欠工資比重下降0.7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1.2%,與上年持平;在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1.1%,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從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幾個行業看,建築業仍是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多發地,批發和零售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上升。建築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1.4%,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製造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下降0.3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下降0.4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下降0.3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

(三)工資拖欠額上升較多

XX年,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資為9511元,比上年增加1392元,增長17.1%。其中,被拖欠工資的外出農民工人均被拖欠10613元,比上年增加1529元,增長16.8%;被拖欠工資的本地農民工人均被拖欠8148元,比上年增加1050元,增長14.8%。

(四)參加“五險一金”的農民工比例提高

農民工“五險一金”的參保率分別為:工傷保險26.2%、醫療保險17.6%、養老保險16.7%、失業保險10.5%、生育保險7.8%、住房公積金5.5%,比上年分別提高1.2、0.5、0.5、0.7、0.6和0.5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和本地農民工“五險一金”的參保率均有提高。外出農民工在工傷、醫療、住房公積金方面的參保率高於本地農民工,在養老、失業和生育方面的參保率低於本地農民工。

(五)東部地區參保率最好,中西部地區參保率提高較快

分區域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五險一金”參保率分別為:工傷保險29.8%、醫療保險20.4%、養老保險20.0%、失業保險12.4%、生育保險9.1%、住房公積金6.0%,均好於中西部地區。但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五險一金”的參保率提高較快。

(六)製造業參保率最高,建築業參保率最低

分行業看,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幾個行業中,製造業農民工“五險一金”參保率分別為:工傷保險34.2%、醫療保險22.1%、養老保險21.4%、失業保險13.1%、生育保險9.3%、住房公積金5.3%,分別是參保率最低的建築業農民工的:工傷保險2.3倍、醫療保險4.1倍、養老保險5.5倍、失業保險6.2倍、生育保險7.9倍、住房公積金5.9倍,從事不一樣行業農民工參保率差距明顯。

篇15:農民工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經過此次調查,一方面鍛鍊了我們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的本事;另一方面,使我們走出了書齋,走出了校門,擔當起了一個青少年應當承擔的職責,關注現實,關注生活,瞭解人民疾苦,盡我們的本事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二、調查資料:

時下正值酷寒的嚴冬季節,當大多數市民呆在暖乎乎的被窩裏時,而那些民工兄弟卻飽受嚴寒的在冰冷冷的工地上幹工,境況類似這樣的年輕民工數不勝數。賓館的服務員,小區的保潔員、建築工地的工人,理髮師……這些在千千萬萬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主角的“小人物”,大部分來自外地,幹着絕大多數城市人不願乾的活。據調查證明,絕大部分的外來人口都是從事建築、美髮、保潔、收舊等行業,其中8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他們從國中以上文化程度達55.7%,未婚青年佔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到達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僅有不到20%的人是經過職介所介紹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經過親朋好友來到xx打工的。

他們在城市中是怎樣生活的呢?

在書上看到一篇報導,跟5個老鄉租住在xx一帶的小李今年20歲,國中畢業後在家鄉學了點裁縫手藝,跟隨家鄉某私營老闆來到xx做服裝。常常是每一天干14個小時才拿15元錢,飯菜每一天幾乎都一樣,小李幹了一年實在覺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個體小飯店。那裏跟服裝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點鐘工作,晚上11點左右睡覺。可是,收入稍高點,每月能拿到600元,這樣,小李已經感到很滿足了。小李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給弟弟上學外,自我僅有150元生活費,交了80元的房租後,能夠自由花費的僅有70元。所以,她很少買衣服。調查顯示,外來務工青年每一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達75%,其中8%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但他們中卻有76%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但他們中卻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開支低於50元以下,來外地找工作期間身上帶夠一個月花費的僅佔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們的生活就將陷入極困難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們還要將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來支持家裏。

外來務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齡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較大差距,他們缺乏務工青年自我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據我們瞭解到的務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其餘的一般就是聚在一齊聊天,打牌、看電視,他們一般不關心時事新聞。雖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學、技能介紹等方面的書,但苦於沒錢或沒時間,只得去買些地攤上的書,或者乾脆趁休息時間跑到書店看免費的書。

民工中,絕大多數沒簽用工合同。一項調查中,當被問及“您期望組織對你供給哪些幫忙”時,有30.1%的務工青年期望能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據瞭解,外來務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穩定,56%的人未籤勞動合同,52%的人加班後沒勞動報酬。

並且,務工青年法制觀念和知識也很薄弱。據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務工青年通常與用工單位口頭協商工資待遇,僅有不到44%的人簽訂了用工合同。用工單位為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33.2%的人感到孤立無助,僅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婦、組織。

由於工作不穩定,外來務工青年的子女上學也成了大問題,他們的孩子不得不打游擊,很多務工青年子女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弟學校,既無法跟城市學校相比,又無法跟他們家鄉的學校相比。

三、調查提議:

1、改善農村組織,生產結構。其次,要投入農業結構改革,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增加其他副業或手工業,使農民能夠有多方的出路。總之,提高基層人員的素質是重點,提高農民的文化、認識是主要工作。

2、政府應當從各部門抽調人員,專門成立一個組織,專門針對農民工身上所發生的問題。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時加強宣傳效率,讓農民工也能明白其簡易程序,法律維護自我什麼權益。

4、加強城鄉交流,促進城鄉居民的相互瞭解,能夠研究也讓城區居民“下下鄉”瞭解農民的生活,體驗一下農民的感受,將心比心,切實到實際行動,完善兩者之間的關係。

四、調查總結:

要關注一件事,你必須親身實踐去接近它,不要自我的想法去認知,這一次在接近,瞭解農民工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許多,也對“三農”中的農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觸動,認清了作為中學生的職責,讓我們共同投放目光。給弱勢羣體以人文的關懷,共同為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教師評價:

本文選取農民工作為調查對象,用獨特的視角去關注,瞭解分析這一弱勢羣體,調查深入,見解透徹,提議,同時也體現了學生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小編簡評】

農民工調查報告 彙總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農民工調查報告範文。

【網友評價】

我們需要更多這樣優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