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收入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19W

農村收入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2022關於農村收入調查報告

加快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農業、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着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我縣農民收入狀況如何,影響農民增收的癥結何在?20**年**月份,對所在地的農村農民收入進行了一次實地調查,調查採取聽彙報、入户調查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農民收入狀況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瞭解,並形成調查報告。

一、農户收入的現狀

本次共走訪調查農户52户,其中,純農業户38户;亦工亦農户7户;以農為主,農閒時兼營服務等三產業的4户;純經商辦企業的3户。其中,XX年度家庭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3户;1萬元(含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8户;2萬元(含)以上,3萬元以下21户;3萬元(含)以上,5萬元以下17户;5萬元(含)以上3户。調查顯示:當前,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農民家庭收入還很低,加上生產、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在短期內增收還很困難。

二、農户收入狀況分析

在調查前,筆者曾到當地政府統計部門進行了相關情況的瞭解,XX年該鎮上報的農民人均純收入4725元,比上年增幅15%。在此次調查的52户中,總人口213人,其中,勞力131人,在所調查的勞力中,外出務工106人。在農户的收入構成中,來源於一產業的收入716元;來源於二產業(含外出務工)的收入2187元;來源於第三產業的收入1822元,分別佔總收入的15.2%、46.3%和38.5%。從收入構成可以看出,農民來源於一產收入較少,來源於二三產業的收入較多,尤其是外出務工收入佔總比例最高。而一產收入中,退耕還林收入佔70%以上,真正純農業收入更低。

通過以上分析,目前,我家鄉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靠外出務工收入,從調查出的外出務工人數佔總勞力人數近81%的比率來説也是如此;其次是經商辦企業的收入,單靠農業生產生活將十分困難。分析當前農户家庭經濟收入低,增收困難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農民絕對收入水平較低。雖然被調查的52農户中,年收入2萬元以上的佔大多數,但近年來農村家庭開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調查的約70%以上的農户全年沒有結餘,稍有變故就得負債。

(2)增收速度緩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過去的情況比速度大大降低。據資料顯示,改革開放的前6年,農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長按可比口徑計算在14%~20%之間。而1997年以來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比差距很大。按照到 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均gdp要達到3000美元的目標要求,農村人均收入每年的增長率要達到12.2%,同這個要求相比,實際發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鄉差距加大。近幾年來,儘管國家相繼出台一些有利政策,農民增收速度可以超過5%,但是仍然落後於城鎮居民,使城鄉差距繼續擴大。

(4)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之間農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較大,並且這種差距沒有縮小的趨勢。據我瞭解,我家鄉安徽省巢湖市在全國農村所處位次還較高,農民人均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西部內陸地區農民收入更低。

造成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農民整體素質還不高,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為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分析,農民勞動力中,國小及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左右,國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

(2)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調查發現,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户少。二是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三是結構調整不深入。以蔬菜為例,種植結構雷同,品種特色不明顯,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貯藏、保鮮、深加工及包裝、運輸等嚴重滯後。

(3)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引導、協調、服務功能滯後,不能有效地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一是信息服務滯後;二是技術服務跟不上。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上,技術與生產嚴重脱切,導致農民增收難;三是信貸部門缺乏有效的資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貸款困難。調查發現,多數農民都有強烈的增收意識,並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項目,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而難以上馬。

三、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和建議

現如今,中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實現我國“保增長,調結構”的目標尤為關鍵。但是,收入差距過大,尤其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限制了我國刺激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活力與動力。因此,增加農民收入,對擴大消費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千方百計搞好農民技能培訓,讓農民更多更早地瞭解市場的最新信息和動態。

2 、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農村服務業,提高民營企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3、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這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大力推廣優質農產品,優化品種和結構;二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帶;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

4、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一是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引導和管理,把農民進城務工當成一項產業來抓,促進農民工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5、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國家必須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促進農民增收。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每年新增教育、衞生、文化事業經費應向農村傾斜,以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差距。二要加大對農業、農民進行直接補貼的力度,進一步擴大範圍提高標準。

6、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第2篇】農村收入調查報告

農村,不同於城市、城鎮而從事農業的農民聚居地,收入情況也不一樣的,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農村收入調查報告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農村收入調查報告

加快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農業、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着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我縣農民收入狀況如何,影響農民增收的癥結何在?20_____年_____月份,對所在地的農村農民收入進行了一次實地調查,調查採取聽彙報、入户調查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農民收入狀況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瞭解,並形成調查報告。

一、農户收入的現狀

本次共走訪調查農户52户,其中,純農業户38户;亦工亦農户7户;以農為主,農閒時兼營服務等三產業的4户;純經商辦企業的3户。其中,2022年度家庭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3户;1萬元(含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8户;2萬元(含)以上,3萬元以下21户;3萬元(含)以上,5萬元以下17户;5萬元(含)以上3户。調查顯示:當前,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農民家庭收入還很低,加上生產、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在短期內增收還很困難。

二、農户收入狀況分析

在調查前,筆者曾到當地政府統計部門進行了相關情況的瞭解,2022年該鎮上報的農民人均純收入4725元,比上年增幅15%。在此次調查的52户中,總人口213人,其中,勞力131人,在所調查的勞力中,外出務工106人。在農户的收入構成中,來源於一產業的收入716元;來源於二產業(含外出務工)的收入2187元;來源於第三產業的收入1822元,分別佔總收入的15.2%、46.3%和38.5%。從收入構成可以看出,農民來源於一產收入較少,來源於二三產業的收入較多,尤其是外出務工收入佔總比例最高。而一產收入中,退耕還林收入佔70%以上,真正純農業收入更低。

通過以上分析,目前,我家鄉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靠外出務工收入,從調查出的外出務工人數佔總勞力人數近81%的比率來説也是如此;其次是經商辦企業的收入,單靠農業生產生活將十分困難。分析當前農户家庭經濟收入低,增收困難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農民絕對收入水平較低。雖然被調查的52農户中,年收入2萬元以上的佔大多數,但近年來農村家庭開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調查的約70%以上的農户全年沒有結餘,稍有變故就得負債。

(2)增收速度緩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過去的情況比速度大大降低。據資料顯示,改革開放的前6年,農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長按可比口徑計算在14%~20%之間。而1997年以來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比差距很大。按照到 2022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均gdp要達到3000美元的目標要求,農村人均收入每年的增長率要達到12.2%,同這個要求相比,實際發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鄉差距加大。近幾年來,儘管國家相繼出台一些有利政策,農民增收速度可以超過5%,但是仍然落後於城鎮居民,使城鄉差距繼續擴大。

(4)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之間農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較大,並且這種差距沒有縮小的趨勢。據我瞭解,我家鄉安徽省巢湖市在全國農村所處位次還較高,農民人均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西部內陸地區農民收入更低。

造成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農民整體素質還不高,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為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分析,農民勞動力中,國小及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左右,國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

(2)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調查發現,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户少。二是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三是結構調整不深入。以蔬菜為例,種植結構雷同,品種特色不明顯,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貯藏、保鮮、深加工及包裝、運輸等嚴重滯後。

(3)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引導、協調、服務功能滯後,不能有效地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一是信息服務滯後;二是技術服務跟不上。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上,技術與生產嚴重脱切,導致農民增收難;三是信貸部門缺乏有效的資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貸款困難。調查發現,多數農民都有強烈的增收意識,並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項目,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而難以上馬。

三、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和建議

現如今,中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實現我國“保增長,調結構”的目標尤為關鍵。但是,收入差距過大,尤其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限制了我國刺激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活力與動力。因此,增加農民收入,對擴大消費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千方百計搞好農民技能培訓,讓農民更多更早地瞭解市場的最新信息和動態。

2 、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農村服務業,提高民營企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3、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這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大力推廣優質農產品,優化品種和結構;二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帶;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

4、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一是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引導和管理,把農民進城務工當成一項產業來抓,促進農民工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5、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國家必須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促進農民增收。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每年新增教育、衞生、文化事業經費應向農村傾斜,以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差距。二要加大對農業、農民進行直接補貼的力度,進一步擴大範圍提高標準。

【第3篇】農村收入調查報告範文

農村收入調查報告範文

有關數據表明,近幾年來,燕郊地區農民收入持續不斷增加,年勝一年,對數據深入分析發現,村民們推陳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模式,發展多項經營的商品農業,另外農民思想也發生轉變,不再固守土地,離鄉務工也推動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從鎮政府提出“農民增加收入一個主要途徑是調整 農業 產業結構”以來,鄉黨委、政府 帶領燕郊村民緊緊圍繞 糧食 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抓調整,突出本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訂單農業、大棚農業。在種植小麥,玉米的基礎上,建設大棚生產基地,種植綠色生態食品,憑藉燕郊是北京郊區的良好區位,大棚種植漸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幾年來看,20xx年農業的比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農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農民增加收入的另一個主要途徑是外出務工收入據20xx年 統計 ,全鄉總勞力8206人,其中長年外出務工 勞動 力2966人,約佔總人口20.4%。從調查情況來看,外出務工勞動力按每年最低純收入2400元來算,全鄉僅外出務工一項可帶回資金712萬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驕人的成績同時,也存在着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的普遍弱勢。

當前農民的消費開支負但仍然過重,據調查,農民的收入主要支出於農業生產、醫療 費、學費等。由於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有較大程度的增長,農業生產的費用仍然要佔農民收入相當大的比例;另外是醫療費用支出,農民一旦生病住院,醫療費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勞動力生病後,致使該家庭勞動力缺乏,常常很快就會返貧。

另外,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雖然鄉黨委,政府加大了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農民的素質有所提高,但是農民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生產 經營管理 技能、文化 科學素質和觀念意識等方面,既影響了農業的生產,也影響了勞動力的移,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只能做苦力和勞動密度高的行業,未能以勞動力產生勞動價值,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優勢不能顯現。

農民經營生產方式粗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產規模過於狹小,規模經營還只是少數;二是 科技 含量低,農户缺少農作物新品種的應用、種植、病蟲害有效預防等技術,新種一種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時間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細耕種的田間管理以及精確的經濟核算,造成了生產資料的極大浪費和生產成本的增加。

農民的信息來源渠道單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户從真正意義上相對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成為相對獨立的經營者和決策者,改革把農民推向市場經濟的前台,農產品以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正確地掌握信息,指導生產經營成為在市場中取勝的必要條件,但從目前來看農民的信息來源渠道單一,農民信息不靈是農村的一大普遍現象,這就造成了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困難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