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民市場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7.22K

農民市場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xx鎮農民增收調查報告

xx鎮是aa省的重點小城鎮,省農科院的科技示範地,也是糧油重點基地之一。xx鎮黨委、政府在積極建設小城鎮的基礎上,致力於農民的增收致富工作,近幾年來,取得較好的成績,現就農民增收情況調查如下:

二、近三年市鎮兩級政府對農業的投入情況:

3、農村機耕道投入40萬元(石梯村1.5公里,錦花村0.8公里,向陽村0.4公里,清河村0.8公里)。

4、河堤修復投入30萬元。以上四項合計194萬元。

三、我鎮2003年專業大户、專業協會發展情況:2003年,我鎮有專業大户20户(其中種植業7户,養殖業9户,加工業4户),年實現銷售收入1200萬元左右,利潤150萬元左右。有兩個協會:

1、鴨業協會:該協會有會員156户,年銷售額達335萬元,利潤48萬元,會員直接增收3500萬元,帶動農户增收500元。

四、影響和制約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原因:

1、人均耕地少,勞動力過剩。

2、農業投入成本高,特別是農灌抽水費用大。

3、大多數農户還處於傳統農業耕種方式,不能高效利用土地資源。

4、本地從事農副產品營銷的大户太少。

五、市、鎮兩級政府對農民的增收的規劃和將要採取的具體措施:

2、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扶持“種、養、加”大户,發展規模種植、養殖、加工示範基地(政府制定了對“種、養、加”大户扶持的優惠政策)。

3、加大小城鎮建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從事第二、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六、今年農民增收的預測:

②、油菜籽播種面積5822畝,預計單產349斤,預計總產202.94萬斤,與去年油菜籽價相比,每斤增加0.20元,預計增收40.59萬元。

2、多種經營增加收入總額39.45萬元,人均增收15元。

①、毛豬3.71萬頭,保持去年增減不變(投入與產出基本同幅增長)。

②、禽兔較2003年增加4.89萬隻,可增收35.21萬元。

③、水產較2003年增加148.8噸,可增收69.94萬元(增加面積,單產提高)。水產品價格上漲與水產品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使水產品淨收入增加0.5元/斤,預計增收65萬元(總產量是650噸)。兩項合計增收134.94萬元。

④蔬菜產量減少0.3噸,310萬元/萬噸,合計減少93萬元。

⑤、食用菌總產減少220噸,減收43.3萬元。

⑥、水果產量增加24噸,預計增收5.6萬元。

3、第二產業發展與去年相比度支付勞動報酬80萬元,人均增收31元。

七、促進農民增收的建議及意見:

1、對農民的糧食直補政策長期堅持。

2、希望上級有關部門對我鎮農灌用水問題的解決,給予大力扶持(目前德陽下旌湖工程已經進入實施階段,我鎮為了配合下旌湖的改造工程,對上上柳梢、下柳梢實行整個渠系的整改,預計需要資金400萬元,政府的思路是:農民出一部分,政府出一部分,上級再支持一部分。我們通過各種辦法已經籌措了一部分,但是缺口仍然很大,希望上級部門給予資金、政策支持)。

3、增加對農民技能培訓方面的投入,提高農民的素質。

4、對涉農物資價格實行價格聽證會。

【第2篇】統計局2022關於外出及返鄉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

為了解國際金融危機對黃石農民工就業帶來的影響,摸清全市失業返鄉農民工狀況,為市委、市政府及時掌握失業返鄉農民工情況,應對危機、化解矛盾、穩定就業,提供參考依據。自20_____年底開始,市統計局農調隊在全市7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勞動力外出從業情況月度監測調查,從監測調查情況來看:金融危機對我市農民工就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由於各級政府刺激經濟和就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對農民工就業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效果初步顯現。今年上半年我市外出農民工數量逐月增多,收入基本保持穩定。

一、當前農民工外出從業情況

二、農民工外出呈逐月增加態勢

為解決金融危機給農民工帶來的就業困難,市委、市政府及時出台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切實引導農民工返鄉就業或創業,加大了返鄉農民工的培訓力度,將農業部門的陽光工程、統戰部門的温暖工程、扶貧部門的雨露工程、科技部門的星火工程、勞動部門的技能就業計劃統籌起來,採取招標定點、政府採購的形式,實行項目化運作。同時,積極組織定點培訓機構主動下鄉鎮、進社區,靈活設點辦班,對需要培訓的返鄉農民工進行專業技能、法律法規、政策知識和維權等方面培訓,為農民工再務工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打下了良好基礎。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千方百計為返鄉農民工就近就地轉移務工提供崗位,主動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勞務對接,爭取務工崗位,成效顯著。

三、返鄉滯留農民工再就業情況

四、我市農民工再就業存在的一些問題。

1、缺乏有效的就業信息服務平台。沒有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農民工相匹配的就業市場,很多文化水平不高、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農民工就會盲目就業,甚至無法就業。從6月份的有關數據來看,近八成的農民工為自發外出打工,政府和中介組織不到10%,由此看出我市在關注本地或外地企業的用人情況,及時發佈就業信息,有效地把剩餘勞動力安置到位、輸送出去方面做的還不夠。

2.外出務工人員技能素質與現實需求差距大。調查表明,近七成的勞動力沒有受到過專業培訓,且有的年齡偏大,文化偏低,外出後只能做些粗活、髒活、累活,而相對收入又很低。農民工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其原因一是對技能培訓的認識不足;二是短期行為,急需掙錢;三是農民工對培訓的質量和培訓後就業的願望不能有效得到滿足。

3、農民工有創業願望急需創業扶持。一些農民工反映通過多年的務工有了一部分資金積累,也認識到金融危機不是幾個月所能好轉的,他們總希望在家鄉特別是依靠土地有所發展,但從事種植業、養殖業,規模小了很難有盈利,大了資金又難以週轉。受項目和資金的雙層影響,其創業之路較為艱難,急需政府在政策、項目和資金方面給予扶持。

五、做好農民工再就業工作的幾點建議:

1.建立多種農民工務工信息平台。

目前農民工流動的組織化程度很低,大部分農民工外出是一種自發的行為,依靠的主要是自己的社會和親屬網絡,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盲目性,增加了農民工外出務工的成本。除了農民工個體利用社會網絡自發外出務工的模式外,勞務市場、經紀人制度、地方政府組織的勞務輸出模式均可以發揮中介的作用。因此,政府建立以市場導向為基礎的多元化務工信息交流平台,將農民工組織起來,將來自企業和市場的就業信息,通過政府的渠道,與農民工實現信息共享,使其能夠應對市場變動的風險。既可以達到政府促進就業,避免農村剩餘勞動力浪費,還可以利用市場信息引導農民工正確的自主擇業,有利於實現政府、農民工、企業等多贏的局面。

2.發展有效的農民工培訓、輸出模式。

目前,各地政府均把返鄉農民工的培訓作為重要舉措,投入了大量財力,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真正實現農民工擁有一技之長不是一次性培訓所能實現。因此,必須加強對現有農民工羣體的職業培訓。一些職業培訓機構從實際出發,探索了一套免費吃住、免費培訓,組織就業、有償輸出,長期跟蹤、監督保障,初級務工課程免費,高級創業課程自費的有效培訓模式。這些培訓教育模式對於黃石來講是非常有借鑑意義的。

3.發展壯大農村經濟,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和讓更多的勞動力就地消化。一是要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第二、三產業,積極培育農村市場,發展農村經濟,加大商業化、工業化的進程力度,不斷提高農村城鎮化水平,讓更多的剩餘勞動力就地消化。二是走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引進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大力發展市場空間大、消費需求廣的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優化生產要素,讓更多的農民工在商業經營活動、農產品購銷、種養殖等領域就業創業。三要發展龍頭企業。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讓更多的鄉鎮企業在農村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加快本地特色產業發展,帶動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

【第3篇】縣農民家庭現金收入情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源起

二、調查經過

根據統計口徑,農民收入由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構成(具體內容附表)。根據這四項包含的具體內容,逐一向被調查農户提問,把農户的回答記入表格相應的欄目中,通過電腦錄入彙總數據,得出調查結果。

三、調查顯示的農民收入的特點

1、工資性收入中,打工收入為主,而打工收入又主要以外出打工(本鄉以外)收入為主。鄉內打零工人均收入614元,佔工資性收入的14.6%;鄉以外從業收入人均3548元,佔工資性收入84.6%。

2、家庭經營收入中,主要以糧食蔬菜瓜果銷售為主。糧食蔬菜瓜果銷售收入人均660元,佔家庭經營收入69.5%;畜牧家禽銷售收入人均209元,佔家庭經營收入的22%;漁業收入人均53元,佔家庭經營收入5.6%;林業收入人均28元,佔家庭經營收入2.9%。

從上述情況看,被調查農户的現金收入主要是工資性收入,這塊收入佔到了農民現金總收入的78.4%。家庭經營收入只佔到總收入的12.5%,其他佔9%左右。這表明,當前農民收入主要以打工工資收入為主要來源。

四、調查數據的可信性及對全縣農民現金收入推算結果

五、合理建議

1、加速推進城市化,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擴大農民本縣打工機會,增加農民收入,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一方面為農民開闢更廣泛的就業門路,另一方面方便農民工照料家庭。

2、切實做好土地流轉,大力發展農村集約經濟。土地是農業生產的最基本要素,靈活有效的流轉機制,農業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優化,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效途徑和必然趨勢。切實做好土地流轉,大力發展農村集約經濟,培育糧食蔬菜瓜果、畜牧家禽、林業、漁業大户。

3、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研發短平快項目,快速增加農民收入,短期完成農村原始資本積累。

4、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一項農民增收的基礎性工程。

5、積極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工作

一要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速推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正使農村弱勢羣體衣食無憂。二要加大對農村貧困人口的排查力度,力爭使符合條件的農民做到應保盡保;二是要保證縣級配套資金的落實,確保低保對象足額領取保障金;三是加強監督,嚴格杜絕人情保、關係保,確保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公平、公正。

總之,要理性的分析農民現金收入構成,從表面的現象揭示其內在的真正原因,正確把握農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認識外出打工的困難:一是今年打工的月收入已經明顯下降;二是打工的門檻提高,對年齡、性別、學歷有了新要求,相對限制了農村4050勞動力的轉移力度;三是房地產行業進入低谷,農民工靈活就業者的門路變窄;四是資金缺乏,返鄉農民工創業起步更加困難。

【第4篇】三嚴三實關於農民工問題的社會調查報告

xx年春晚農民工代表旭日陽剛以汪峯一首《春天裏》感動了全國,《咱們工人有力量》更是振奮人心,因此農民工這個字眼不得不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為了更多的瞭解當下農民工問題,寒假期間我專門走訪了村子裏在外打工的一些叔叔阿姨,在與他們的談話中我進一步瞭解到他們的不易與艱辛!在文中我將對如下兩個問題進行闡述並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拖欠民工工資問題:據調查,拖欠民工工資大多發生在建築工地。在建築攻打的民工勞動強度大,勞動和生活條件差。而建築工程又流動性比較大,有關部門管理相對困難,許多民工工資被拖欠和剋扣。這個問題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民工背井離鄉,常年在外賣苦力,掙的是血汗錢和活命錢,拖欠民工工資,無論從法律上還是從道義上講,都是極其惡劣的行為。

(二)民工權益保障問題:民工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導致有些民工怕上當受騙不敢外出務工,有些為了討要工錢鋌而走險,以身試法,用綁架,暴力,跳樓,自殺等非正常手段解決,有些看別人靠非法手段聚斂財富相安無事,就放縱自己偷盜,搶劫,綁架,坑蒙拐騙等非法手段尋求生存生活,成為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是什麼原因造成民工的權益受到侵害呢?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過我對着方面的查詢與調查,總結出以下四點主要原因。

一, 現有法律對侵權者處罰太輕調查中我發現一個怪現象,企業用人單位老闆有意和民工不籤合同,以便侵害民工權益在發生傷殘賠償是推脱責任逃避法律制裁,有些用人單位即便籤了合同,大都是一企業老闆自身利益為重,不考慮民工權益的霸權合同,民工一旦提出簽訂合同按法律享受權益時,往往遭到解僱開除。在我國人多崗少就業嚴峻的情況下,民工為了生存生活只能忍辱負重,任人宰割。

二, 擺不正民工權益保障的位置前段時間新聞媒體對北京某執法部門落實每月按時不足額給民工發工資時,出台這樣條款用人單位每月保證300元工資,如有困難的單位可逐步落實。我們不明白,出台這樣的單位領導為何對用人單位那麼地曖昧,處處考慮周到,就連每月足額發工資的法規於不顧大打其折扣,還是有困難可逐步落實。相反,對民工卻是冷漠,苛刻。當企業用人單位發生侵害民工權益和特大惡性以及流血事件是,有部門追究,有寫領導竟以影響投資環境,安定團結冠冕堂皇的理由進行袒護,壓制處理。

三、勞務市場監管不力

目前全國勞動力市場而言,企業老闆,用人單位私招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職業更是魚目混雜,坑蒙拐騙,氾濫成災,發生侵權後無人過問;而拿着納税人工資的當地政府,勞動監督部門連自己管轄內有多少用人單位,多少在業人員都搞不清楚。執法擺出一副官僚衙門作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此執法,如此監管全國拖欠民工工資達千億元之後就不足為怪了。

四、受害民工投訴艱難

民工遭受侵權後,按説解決途徑很多,可向勞動監察,政府,信訪,勞動仲裁,法院等執法部門投訴得到解決,可事實上民工投訴極其艱難。因國情人多崗少就業嚴峻,民工要求用人單位簽定合同往往遭解僱,開除。這樣的法律,這樣的公道,久而久之民工不再相信法律、相信公道,有冤大都自人倒黴。

【第5篇】寒假社會調查報告: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現狀

一、調查的背景與動機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農民,這就對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利用寒假返鄉時間,對我家鄉幾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鑑作用。在我家鄉的農村裏,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這幾個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的整體狀況。

時間:2022年2月7號至2022年2月27號。

地點: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七裏店村及附近幾個村莊:沙坡池村,王莊村,毛莊村,孫莊村。

方式:在村委會幹部的協助下,我對自己所在的七裏店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

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及一年四季從農忙到農閒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羣(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二、總體狀況及分析

總的來説,近幾年來,隨着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範圍和人羣來説,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按時間來説

從近二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後快的發展過程。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於外來文化的衝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後,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衝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裏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説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國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接受很快,於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發展到現在,在我所調查的農村家庭裏,98%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農村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3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在我們鄉鎮也有許多文化場所,如:音像製品出租、書報刊出租與零售、網吧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改善,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發展迅速。

2、按不同人羣來説

當前農村文化生活的主體30歲到45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裏還是自己家裏,他們主導着文化活動的組織方式和進行的內容,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裏看電視或者聽廣播,23%打撲克,10%左右搓麻將,7%下象棋,另外的6%讀書看報或作其他文化活動。

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體來看缺乏指導、監督和引導。比如我在調查鄰村的一個網吧時,發現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未成年的國中生和國小生幾乎全部是在玩電腦遊戲或者聊天。電腦和網絡本來是一種現代文明的傳播工具,而如果缺乏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導,使孩子們整日沉迷在遊戲或聊天的虛擬世界裏,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毒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羣體,他們的文化生活相較於其他年齡的人羣顯得相對貧乏,我所調查的這些農村裏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組織。建議農村鄉鎮的相關部門和幹部多關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組織開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類的文化活動,為他們購置一些健身器材,使農村的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1、賭博風的抬頭

在我這次調查的幾個村莊裏,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並且按這些農民所説,“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查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查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於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當地農村的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羣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四、幾點建議

以上就是我所調查的家鄉農村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件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3、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應提高鄉村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使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第6篇】關於農民外出務工調查報告

農民工是中國歷史上的新生人羣,是當代中國城鎮化、工業化的直接產物,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一方面是農民,一方面是工人。出則為工,入則為農,生活於城市之中、落户於鄉村之內。大多數農民工都具有兩面性,一面還保留着樸實、憨厚、真誠、勤勞的“土農民”風範,同時又接觸到城市文化、習慣的薰陶,具有積極向上,學習先進文化知識的“洋思想”。他們在為城市建設做出特殊貢獻的同時,增加了收入,拓展了眼界,轉變了觀念,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

據我鎮xxxx年底勞務經濟摸底情況顯示,我鎮有5000餘名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佔全鎮總人口的31.8%,年均務工經商收入達6500萬元左右。外出務工農民的行業種類有哪些?文化及年齡結構情況如何?農民外出務工經商給農村帶來了哪些影響?如何正確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對以上問題,不少人不甚瞭解。日前,借村委換屆下鄉工作之機,帶着上述問題,筆者對本鎮幾個村的農民外出務工情況作了一次調查。

一、外出務工農民的比例,年齡、文化結構及行業類型

1、外出務工農民的比例

為驗證勞務經濟摸底關於全鎮外出務工人數的準確性,我對農田村及周邊的五一、銀米、新喜、國慶等五個村的總人口及外出務工的人數進行了詳細地調查。經調查,這五個村共有1740户,6496人,外出務工2050人,佔五村總人口的31.6%。這個數字與勞務經濟摸底統計的數字基本吻合。

2、外出務工農民的年齡和文化結構

從對五個村的調查顯示,在外出務工的2050人中,高中、中專文化的41人,佔外出人數的2%,國中文化的892人,佔43.5%,國小文化的771人,佔37.6%,文盲346人,佔16.9%。而在2050人中,15至20週歲的289人,佔14.1%,20至30週歲的761人,佔37.1%,30至50週歲的689人,佔33.6%,50週歲以上的311人,佔15.2%。由此可見,外出務工農民中,國中文化的居多,國小文化的次之,而在這些人中,20至30週歲的居多,30至50週歲的次之。

3、外出務工農民從事的行業種類

人們通常把外出的農民工統稱為打工,其實,打工族僅佔外出農民的微弱多數,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從事經營和其他叫不上名字的行當。仍以五個村中的農田村為例,在全村外出的562位農民中,真正務工的有248人,佔外出農民的44%,從事其他經營的就有218人,佔外出農民的39%,另有96人從事拾荒和其他行業,這類人佔外出農民的17%。即使同一打工類型,其從事的行業也是千差萬別,既有從事建築、加工業的,也有從事餐飲和家政服務業的,既有在集體所有制企業的,也有在私營企業的。同樣,從事經營的也是各式各樣,不一而足。其它村的情況,和農田村大致相同。越隨着調查的深入,就會發現外出農民遠非打工、經商、拾荒這幾種行業,而是種類繁多,不勝枚舉。五村外出農民,多是自己聯繫工作,政府有序組織的極少。

二、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帶來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通過調查發現,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帶來的積極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了農民收入,加快了致富步伐。在家庭經營收入尤其是農業收入絕對減少的情況下,外出打工在解決農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中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我調查的五個村中,因疾病和自然災害變得一貧如洗的24户農民,靠外出務工經商又恢復了生機,走上了致富路。18個光棍漢靠外出務工經商,找到了自己人的另一半,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如果不是務工經商,簡直難以想象。

2、學會了一技之長,增強了致富能力。許多農民在外出務工中不僅獲得了資金,解決了增收難題,而且學到了技術。經商的農民則增長了商品知識、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增強了致富的能力。

3、增長了見識,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自身素質。最突出是生育觀念的更新。過去,“多子多福”是不少農民恪守的觀念,通過外出打工後,這一傳統觀念被“晚生晚育,少生優育,生男生女一個樣”的觀念所替代,計劃生育成了他們的自覺行動。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多讀書,讀好書,不再像他們這樣到處打工,過受苦受累的日子,有很多家庭放棄了在農村免費義務教育的機會,把孩子送到幾十公里以外的縣城就讀,每年要多花費兩三千元,這足以顯示現在農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

4、促進了城鄉交流和農村文明的進程。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不僅促進了城鄉之間的交流溝通,使城市的先進文化和現代文明得以在農村傳播,也促進了城鄉之間資源互補,信息交流,從而打破了城鄉之間嚴格劃分的界限,改善了相對封閉和對立的城鄉二元結構,促進了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5、外出務工農民把掙來的錢反哺農業,促進了農業的增產增收。在農田等五個村的46部小四輪、25部小三輪,9部大型挖掘機、剷車和眾多的農業機械,幾乎都是農民通過打工掙來的錢購買的。這就説明,農民們務工經商後,通過對農業的反哺,改變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加了農業生產效益。

外出務工經商給農村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好處,但同時這種行為也是一把“雙刃劍”,其消極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批有文化的年輕農民脱離農村,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農業的發展。有文化的中青年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是農業諸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現在,這些人脱離了農業和農村,而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上都是“老、少、婦”羣體,造成部分農田荒置,耕地資源流失,這與我國目前實施的科教興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戰略極不相稱,對推廣農業科技、保持農業持續發展產生阻礙。大多數農民雖沒有使土地撂荒,但對土地粗放和掠奪式經營較為普遍,降低了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致使農業生產後勁不足。留守在家的這部分沒有文化、缺少科技知識的“老、少、婦”羣體,能保持土地不撂荒已是力不從心,再想奪得農業高產高效就勉為其難。

2、大量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也給農村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一是參與公益事業和公共服務難。像公路維護、搶險救災、產業幫帶、婚喪嫁娶等等,都是一支由婦女、老人組成的“3860”部隊來湊合,由於戰鬥力弱,大都勉強完成,這種局面就是大批中青年勞動力外出造成的。二是計劃生育難搞。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一離開家鄉後,就“一別音容兩渺茫。”村裏每年的幾次計劃生育活動,每季的一次“三查”,想找這些人即使是“上窮碧落下黃泉”,也是“兩處茫茫皆不見”。這就給計劃生育帶來了難度。

3、大批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也導致農村中學生的在量流失。不久前,我對本鎮的一所國中近三年在校學生人數作了初步調查,發現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年級越高,學生人數越少。校方解釋説,少了的學生都轉學到縣城去了。這種現象有,但只是個別的,更多的學生即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都踏上了艱難的打工之途。

4、大批年輕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也給家庭穩定和農村社會治安留下了隱患。隨着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的不斷增加,為當地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是,也給農村家庭帶來了不穩定因素,影響了農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丈夫外出、妻子留守農村的家庭,夫妻之間出現的問題更多,丈夫常年在城裏,接受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與妻子大不相同,即使春節回家幾天可能還會因為對某些事的觀點不同而爭吵,夫妻間的距離因此而變得越來越大,從而影響夫妻關係的穩定。再是由於留守村中的多是婦女兒童和老人,他們的社會治安意識、自我防範意識較差,給不法之徒留下了可剩之機。而外出務工的人越多的村就是案件的多發地帶。

5、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形成了留守兒童羣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影響。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使得家庭經濟相對活躍,從而增加了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但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第一場所,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家庭擔負着最重要的社會化責任,而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對大多數兒童來説,父母是最主要的教化者和引導者。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方或者雙方不能經常教化和引導孩子,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生活,這在很大程度上給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由於父母不在孩子身邊,祖輩或親戚可能因此過於溺愛孩子,或者祖輩由於自身的原因,根本無法很好照看孩子,對學齡孩子的教育更顯得力不從心。留守兒童的性格會因此受到一定影響,少數兒童產生封閉、自卑心理和交流障礙。

6、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老人的家庭地位,留守老人問題開始突出。由於子女進城就業,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經歷不同程度上改變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擴大了他們與老年人之間的代溝,在返回農村後,他們的觀念、習慣及興趣愛好方面與父母的差異也越來越大。而老人除了要照看孫子外,還要負責田裏的農活。他們終日生活在寂寞和孤獨之中,得不到子女的更多的關心,地位反而不如從前,尤其是對於兒子外出,兒媳在家的老人更是如此。

7、大量素質較高青年農民外出,導致難以選出較高水平的村級組織領導人,直接影響了村內民主建設。大量有文化、素質高的青年農民長期外出,他們不可能在本應該隨時發揮民主權利的村內發揮民主權利,即使是在村委會換屆選舉的重要時刻,由於時空阻隔和信息不靈,也使這些外出打工者很難真正返回村中行使民主權利。就連掌握公共權力的村幹部甚至也流動在外,深刻地影響着村公共權力的運作,影響農村的建設與發展。

三、對農民外出務工的幾點思考

第一、推進户籍制度改革進程,降低農民工進城的門檻

狂年,我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城鄉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退出了歷史舞台,無論城市人口還是農村人口,至少從身份上實現了統一——自此只有居民之稱,中國再無“農”和“非農”的身份區別——這是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的實質性突破,也使得農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這樣才能消除對農民工人格的岐視和尊嚴的屈辱,才能使他們揚眉吐氣地生活和工作,心情舒暢地創造財富。

第二、加大對農業的扶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做大做強農業“蛋糕”,想方設法讓農民增產增收,儘快富裕起來。同時,積極鼓勵、引導和扶持青年農民返鄉創業,依靠科學文化知識和多種實用技術脱貧致富。

第三、大力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根據農民工的實際需求,確定農民工培訓內容,注重培訓質量和實際效果,通過培訓要使農民工崗位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就業競爭力有所增強。在專業培訓的同時,也要抓好務工者的法制培訓,增強他們的法制法律意識。

第四、提高政府服務水平,為務工者排憂解難。政府服務應做好這幾個方面的工作:1、就業需求信息的蒐集和發佈;2、外出打工者的有序化組織;3、當地留下的農民的生產生活安排;4、為有回鄉創業意識的打工者提供良好的投資創業服務;5、協同重點輸入地政府,為在外打工的農民提供服務和權益保障;6、關注留守兒童,適時開展家長教育,讓其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視。

第五、加大《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執法力度,嚴防中國小生輟學流失。

第六、加強農村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搞好社會保障、醫療衞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第七、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和組織建設,使村委會能夠履行自治職能,管好本村事務。

第八、警民聯手,共建治安網絡,確保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第7篇】農民工是否該回家過年調查實習報告範文

一、調查分析

農民工是從條件相對較差的農村流入城市的羣體,因為在家農民工的收入遠不能支撐整個家庭的消費,無奈的背井離鄉,艱苦的在外打拼,即使受到城市中不同的待遇,他們也不會放棄在外工作而回家務農。現在在外打工的好多都是青年農民工,而家裏的都是年買的父母和不懂事的小孩

一到中國的傳統節日,特別是春節,這個團圓的日子,在外辛苦奔波的農民工是否該回家過年和親人團聚呢?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到人都應該思考一下,這樣就出現了很多話題,有的人説,“當然應該回家過年呀,平時沒時間,過年是一年一度的大節日,而且一年沒見親人,應該要回家看看家人。’’也有的人説,“過年回家買汽車票貴,買火車票擠,人多又麻煩,而且在外面過年還可以節省一大筆錢。”

二、調查過程

我主要以一下幾個問題展開

1.您覺得過年應不應該回家

2.對於您不/回家過年,遇得了哪些方面的問題。

3.對於這些問題你怎麼看

4.您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

三、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有65%的人回家過年,30%的人想回家過年,5%留在務工地過年

農民工在城裏做的是最髒最累的活,住的又是最差的待遇,工資低安全防範措施差,勞動時間被無限的延長,社會福利沒得到保證,有的甚至辛苦了一年還被剋扣了工資不給,這也是一些農民工不回家過年的重要原因。現在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保障,但依舊受到很多不同的待遇。我覺得他們付出的勞動和受到的待遇是不成正比的,社會應當多給他們一些關心,政府應多給些照顧。

四、總結

不管是農民工還是企業家老總,只要你是父母的兒女都有必要回家過年,一年四季有多少個春夏秋冬,人這一輩子有多少個輪迴子女陪伴在身邊呢,只有你有一份不忘恩情的心,錢沒有賺到父母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愛永遠是寬大無私的。

【第8篇】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現在農民收人主要來源於糧食作物的兑換。小麥、玉米、水稻等是農民的生活資料,在賣出的同時—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為—年的口糧。花生、芝麻等經濟作物自然是農民經濟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種植較多地區)。糧食收入以後,該賣的賣,該留的留,農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業養殖也是農民的收入之一,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養兩三頭豬,此外還有牛、羊、雞等家禽,這些賣掉以後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農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種植上除去種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養殖上,除去幼苗、飼料以及家禽的醫藥費等,農民一年淨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這個數字還是可觀的。

可是農民拿着這些錢並不是很開心,接下來錢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統籌、提留。家裏孩子增幾件新衣服,那拖拉機的大輪子用了好幾年了也該換了。剩下的要全部給孩子來年的學費、生活費,或許到了春節還得借—些才能過個好年。

要是遇上了災荒,天氣不好,收不到糧食。交完公糧,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夠。要是萬一家裏有個人生病,恐怕不借錢是看不好了。這借來借去,家裏就欠債了,以後的每年得節約,少吃幾頓好飯,少穿幾件新衣服,還了錢,才能鬆口氣。

農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維持簡單的生活,萬一有了天災人禍就得借錢,可這也不是辦法,借了錢總得要還,孩子讀書開支最厲害,要趕上了某些亂收費的學校,農民更是苦不堪言。

國家政策整天在喊減輕人民負擔,減來減去農民還是被壓的喘不過氣。政策關鍵要落實。隨着中國將加人世貿組織,外國糧食將進人中國市場,糧食價格將大幅度下降,這樣農民收人減少而支出不會有多大變化,農民負擔將會更重。

【第9篇】農民收入情況以及如何提高農民收入的調查報告

時間過的很快,轉瞬間就到了升入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第一個暑假也成為了我們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經過認真的思考,我決定對農民的收入情況進行以及如何提高農民收入進行調查。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70%以上,做大範圍的調查對於我個人來説幾乎不可能。幾經思考,我決定對我的老家——沈莊村進行調查。

沈莊村地理位置:沈莊村隸屬與xx市xx縣,地形以平原為主,緊鄰許南公路,有河流通過,東有大型水庫(正在興建中)。

沈莊村具體情況:沈莊村共有500多人口,全部是漢族,在外務工人員佔1/2左右,留守家中的多為老人和兒童。沈莊村共有耕地1000畝以上,人均耕地2畝左右。

沈莊村農民現階段收入情況:經過對沈莊村農民的走訪調查發現,收入主要來自兩部分。一、糧食收入。據調查發現每畝地每年中種兩季,除去化肥、農藥等支出,年收入僅為500元左右。二、在外務工收入,按某人每年在外務工10個月,每個月平均工資1000元計算,該農民年均收入10000元。這兩項收入幾乎佔總收入的90%以上。其次還有個別農民通過飼養牲畜獲得一定的收入。考慮到平均兩個壯年勞動力有兩個孩子,兩個老人,這樣綜合算來,沈莊村農民的年人均收入為4400元左右。

從以上沈莊村的各項情況可以看出,沈莊村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沒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也沒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的只是那1000多畝地和一個未建成的大型水庫。因此,沈莊村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農村。想要使這麼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莊富裕起來,我們必須認真充分的利用那僅有的資源——耕地與水庫。

一、從耕地説起,耕地直接產出的是糧食,而單單賣糧食已經被證明在現階段是不能夠提高農民收入的。

而結合現階段沈莊村的具體情況(沒有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沈莊村的唯一出路就是進行糧食的深加工。經過在市場上的調查發現,小麥的單價是0.8元每斤,而經過初步加工的麪粉的單價則達到了。。。。。元每斤,而進一步加工生產出的速凍食品如餃子、湯圓等,單價更是達到課驚人的。。。。元每斤。由此可以清楚的發現,只要對糧食進行初步的加工,就能帶來更加豐厚的利潤。更重要的一點是進行糧食加工這一行業的門檻並不高。所以,只要有國家的政策支持,走糧食深加工這一路線是可行的。

具體措施:

(1)國家政策支持,設立專項資金用以農村設立鄉鎮企業;

(2)吸引人才,國家應加大對於回農村工作的大學生的補助。

其次,走農業產業合作化道路。説白了就是將農村的土地合併起來,成立一個公司。每個農民都是股東,由專業人員經營土地。這樣不僅會提高耕種效率,增加農民在市場上的話語權,而且能解放出大量優質勞動力。他們可以去從事第三產業等增加收入。

優點:

(1)農民從此不再是一個人面對險惡的市場,農民的話語權增加。增強了農民的自主性,農產品的競爭力以及抗風險的能力。

(2)有利與農業高科技的推廣。

(3)便於大型機械化耕作,提高了耕種效率。

(4)解放生產力,通過走農業產業合作化道路,剩餘勞動力可以更加安心的在外務工或者進入第三產業。

具體措施:

(1)成立農業合作化產業集團公司。

(2)吸納人才。

其實,在實踐中完全可以將以上兩點結合起來。有農業產業合作化公司負責鄉鎮企業的建設,這樣農民就可以擁有農業產業合作化公司紅利,鄉鎮企業紅利,以及個人工作收入等三個收入來源,這樣就能大幅提高沈莊村農民收入水平。經過初步的計算,每位農民每年能從農業產業合作化公司分得紅利1500元,從鄉鎮企業獲得紅利5000元,個人工作可獲收入8000元,這樣算來沈莊村農民年人均收入可達近萬元。與原來人均年收入4400元相比,提高了一倍多,基本達到了中小型城市的收入水平。由此可以直觀的發現,走農業產業合作化道路,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是農民走向富裕最有效的出路。

二、沈莊村與許多其它村莊最大的不同是沈莊村緊鄰着一個大型水庫——燕山水庫。

緊鄰水庫個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水多,而最直接利用水資源的就是水產養殖業和灌溉農業。

經過對沈莊村的具體調查發現,沈莊村存在很多不利於提高農民收入的因素。

首先,沈莊村雖然距公路幹道只有1公里左右,但是短短的1公里卻沒有一條真正的公路,還是落後的土路。一旦下雨,土路將會泥濘不堪,直接影響人們的出行與物資的進出。因此修好這條公路是沈莊村致富的前提。

其次,沈莊村的教育水平非常低,90%的村民只有國小文化水平,高中以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村民的人數幾乎為零。究其原因,農村的教育觀念使然。大多數家長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過早讓孩子放棄了讀書,而選擇了出外務工。而農村不健全的教育制度也使這種狀況愈演愈烈。因此,儘快完善農村的教育制度,使離開校園的孩子儘快回到校園應該成為各級領導當前工作的重點。

再次,一個精明的領導人是沈莊村,也是我國大多數農村所缺乏的。舉個例子,通過和當地村民的交流了解到,幾年前河南省大興修高速公路的工程,而興建高速公路需要的大量沙石都要從流經沈莊村的小河中挖取。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成千上萬立方的沙石竟然以xx元的超低價格賣給了開發商。後經過初步的估計,這些沙石至少價值50萬元。一個愚昧領導人的愚昧決定帶來的不僅是村莊資產的流失,更帶來了河流環境的破壞。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個精明的領導人,那麼沈莊村至少有了50萬元的流動資產。以這50萬元作為投資,無論是投資養殖業,還是加工業都能給沈莊村帶來豐厚的收益。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精明的領導人。細看我國目前的幾個富裕村無不是有一個精明而有決策力的領導人。而目前我國許多地方實行的大學生村官工程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措施。

沈莊村所面對的問題正是其它大部分村鎮所面對的,交通不變,文化水平低,缺乏領導人才等等都是限制我國農村走向富裕的根本因素。因此,切實解決好如上三個問題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10篇】農民工問題調查報告

近年來,農民工問題一直都是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作為一名土木工程系的大學生,我對這個問題一直都很關注。正好藉着這次在寒假往返的列車上近100個小時的時間裏,接觸了很多民工,在與他們的談話中,我進一步瞭解到他們的不易與艱辛!

一、農民工主要問題

( )拖欠民工工資問題:許多民工一年的辛苦錢打了水漂,家裏的生活沒了着落。據調查,拖欠民工工資大多發生在建築工地。在建築攻打的民工勞動強度大,勞動和生活條件差。而建築工程又流動性比較大,有關部門管理相對困難,許多民工工資被拖欠和剋扣。這個問題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民工背井離鄉,常年在外賣苦力,掙的是血汗錢和活命錢,拖欠民工工資,無論從法律上還是從道義上講,都是極其惡劣的行為。廣大農民工對建築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沒有他們的付出,取得今天的建設成果是不可想象的,我想,拖欠農民工工資,不管什麼原因都不應該,尤其是一些包工頭惡意拖欠,行為特別惡劣,令人氣憤。

是什麼原因造成拖欠民工工資的事件屢見不鮮呢?據調查,拖欠民工工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建築市場不規範。有的建築隊為了攬工程墊姿施工;而墊姿款也有可能是貸款來的,一旦發生資金短缺,很容易拖欠勞動者工資,損害民工權益。有的工程層層轉包,加上監管不利,很容易發生包工頭捲款逃逸,讓辛辛苦苦一年的民工們血本無歸。

我認為,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要標本兼治,要運用行政,經濟,法律手段綜合治理,一是佈置各地認真清查,對查出或被投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單位,要責令其及時補發。對據不補發的,要與有關部門一起幫助農民工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二是對嚴重拖欠農民工工姿的施工企業,依法給予制裁和懲處,作為不良記入企業信用擋案;性質惡劣的資質年檢時按不合格處理,按低一級資質認定,三是因建築單位拖欠企業工程款導致拖欠工資的,要會同有關部門追究建設單位責任。房地產項目資金不到位的,堅決不予辦理施工許可;防地產企業施欠工程款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不准許其新開發項目,並在資質年鑑中予以處理。四是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將制定建築用户合同示範文本,在合同中對付款期限,拖延付款的責任做出明確規定,將農民權益寫在條款上,對他們進行實實在在的保護。

(二)民工權益保障問題:民工哪裏得知,民工權益保障問題嚴重,民工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導致有些民工怕上當受騙不敢外出務工,有些為了討要工錢鋌而走險,以身試法,用綁架,暴力,跳樓,自殺等非正常手段解決,有些看別人靠非法手段聚斂財富相安無事,就放縱自己偷盜,搶劫,綁架,坑蒙拐騙等非法手段尋求生存生活,成為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是什麼原因造成民工的權益受到侵害呢?

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過我對着方面的查詢與調查,總結出以下四點主要原因

1、現有法律對侵權者處罰太輕

調查中我發現一個怪現象,企業用人單位老闆有意和民工不籤合同,以便侵害民工權益在發生傷殘賠償是推脱責任逃避法律制裁,有些用人單位即便籤了合同,大都是一企業老闆自身利益為重,不考慮民工權益的霸權合同,民工一旦提出簽訂合同按法律享受權益時,往往遭到解僱開除。在我國人多崗少就業嚴峻的情況下,民工為了生存生活只能忍辱負重,任人宰割,民工給筆者算了一筆帳令人吃驚,按法律用人單位每年最少剋扣侵佔民工工資在5000元以上,有些老闆動用暴力,黑社會等手段撒賴或捲款一跑,民工一年辛辛苦苦的血汗錢就付之東流,連吃飯回家成問題。一位民工以他600來人的單位為例,企業通過罰款不給加班費,結帳剋扣壓低工資等非法手段,一年僅侵佔民工工資福利一項竟達四五百萬元,觸目驚心,不敢想象。而這些老闆如此聚斂財富,到處揮金如土,橫行霸道卻無一人因此獲罪判邢豈能不肆無忌憚。

2、擺補正民工權益保障的位置

在一些地方,保護民工權益還停留在口頭上,只喊口號,不見行動,如有行動也是雷聲大,雨點校制訂政策文件時如同兒戲,政治口號滿篇,隻字不見硬措施,強手段。前段時間新聞媒體對北京某執法部門落實每月按時不足額給民工發工資時,出台這樣條款用人單位每月保證 300元工資,如有困難的單位可逐步落實,這種摸稜兩可,愚弄民眾的文件進行了有力地批評就是典範一例。我們不明白,出台這樣的單位領導為何對用人單位那麼地曖昧,處處考慮周到,就連每月足額發工資的法規於不顧大打其折扣,讓只發300元,還是有困難可逐步落實。相反,對民工竟是那麼的冷漠,苛刻。他們不會不知道民工這點血汗錢是一家人賴以為生的救命錢,按時沒有他民工家裏的老人、妻子、孩子就要挨額,無法生活。當企業用人單位發生侵害民工權益和特大惡性以及流血事件是,有部門追究,有寫領導竟以影響投資環境,安定團結冠冕堂皇的理由進行袒護,壓制處理。可從來沒有任何部門,任何領導以為自己為虎作倀,才是真正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3、勞務市場監管不力

目前全國勞動力市場而言,企業老闆,用人單位私招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職業更是魚目混雜,坑蒙拐騙,氾濫成災,發生侵權後無人過問;而拿着納税人工資的當地政府,勞動監督部門連自己管轄內有多少用人單位,多少在業人員都搞不清楚。執法擺出一副官僚衙門作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民高了相互推委,久拖不決。按説一個地區拖欠民工工資,侵權事件,惡性流血時間頻繁發生,當地政府,勞動部門負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責任,可至今沒有人和部門因此受到處罰。如此執法,如此監管全國拖欠民工工資達千億元之後就不足為怪了。

4、受害民工投訴艱難

民工遭受侵權後,按説解決途徑很多,可向勞動監察,政府,信訪,勞動仲裁,法院等執法部門投訴得到解決,可事實上民工投訴極其艱難。因國情人多崗少就業嚴峻,民工要求用人單位簽定合同往往遭解僱,開除。這樣的法律,這樣的公道,久而久之民工不再相信法律、相信公道,有冤大都自人倒黴。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如何解決拖欠民工工資的問題和切實保障民工權益,我將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我認為,解決拖欠民工工資問題要標本兼治,要運用行政、經濟、法律手段綜合治理。一是佈置各地認真清查,對查出後被投訴拖欠農民工資的單位,要責令其及時補發。對拒不補發的,要與有關不滿一起幫助農民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二是對嚴重拖欠農民民工工資的施工企業,按低一級資質認定。三是因建設單位拖欠施工器樂工程款導致拖欠工資的,要會同有關部門追究建設單位責任。房地產項目資金不到位的,堅決不予辦理施工許可;房地產企業拖欠工程款導致拖欠民工工資的,不批准其新開發項目,並在資質年檢中予以處理。四是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將鎮定建築用户合同示範文本,在合同中對付款期限、拖延付款的責任作出明確規定,將農民權益寫在條款上,對他們進行實實在在的保護。

三、對於保證民工權益的問題,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法制,加大打擊侵權粒度。

現有法律對侵權時間大都以罰款不了了之,處罰太輕,起不到應有作用。在私有經濟占主導地位的今天,民工佔用企業老闆的財產大都好的罪判刑。而企業老闆有意侵害民工權益聚斂財產卻相干無事。

2、科學有序地規範勞務市場管理秩序

目前勞務時常秩序混亂,監管失控,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放任自流,危害社會。職介應由勞動部門統一管理。以規範勞務市場秩序納入科學有序監督管理體系。

3、管理責任到人,嚴重失職監管不力

勞務監管要責任到人,分片負責,對處理不當引起集體上訪,鬧事釀成流血時間的,應對當地政府,勞動監察部門負有責任的人員進行記過、撤職、開除等相應的處罰,以避免因管理失職,不力造成危害社會。

4、建立健全民工權益監督保障體系

勞務監察部門要經常對民工工資、福利發放,三險的交納進行堅持督促形成工作制度。這樣就形成工會協作,勞動監督,政府法律作後盾的一體的社會保障民工權益體系。

5、民工侵權糾紛法院應該先受理後收費

民工遭遇侵權後,大都因手續不全,交不起各種費用被執法部門拒絕受理,這導致民工鋌而走險,用非正常手段解決,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和經濟發展。在人多崗少九月嚴峻特殊國慶下,對交不起訴訟費的,應先受理,判決執行後扣除。

切實保護民工的切身利益,是我們全社會的責任,通過這次調查,作為土木的大學生,我更是感到了一種責任感。我要趁着大學階段在學習和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作一名合格的為民工照相的工程師。

【第11篇】關於農民家庭現金收入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源起

芷江縣農民收入多年來一直存在兩個指標。一個是國家統計局芷江調查隊通過120户抽樣調查的指標,截止20**年上半年,芷江農民現金收入2022元;一個是由調查隊提供,縣統計局上報市統計局的農民收入指標,截止20**年上半年,農民現金收入1929元。兩個指標長期並存,雖然差距只有幾十元,但對外形成了很大的誤導。芷江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剩餘勞動力轉移較多,農民家庭收入情況到底怎樣?根據縣人民政府劉擁軍副縣長的指示,該局組織人員對農民家庭現金收入開展了調查。調查工作為期一週,於20**年7月26日至8月2日進行。

二、調查經過

這次總共調查鄉鎮17個,它們是羅卜田、曉坪、禾梨坳、羅舊、巖橋、大洪山、楊公廟、土橋、洞下場、碧湧、大壠、板山、羅巖、麻纓塘、竹坪鋪、木葉溪、五郎溪,包括21個村、84家農户、302口人。調查按照上門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人員根據預先設計的表格所設計的問題提問。

根據統計口徑,農民收入由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構成(具體內容附表)。根據這四項包含的具體內容,逐一向被調查農户提問,把農户的回答記入表格相應的欄目中,通過電腦錄入彙總數據,得出調查結果。

三、調查顯示的農民收入的特點

據調查統計彙總顯示,今年1-7月份,被調查302户農村居民家庭現金總收入人均達5306元,比今年同期預計的全縣農民現金收入2241元多3065元,增長了136.8%;比今年同期的全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828元多848元,增長了17.6%;是今年同期預計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4396元的36.9%。其中:工資性收入人均為4193元,佔現金總收入79%;家庭經營性收入人均為950元,佔現金總收入17.9%;轉移性收入人均為163元,佔現金總收入3.1%。農民現金收入呈現的特點:

1、工資性收入中,打工收入為主,而打工收入又主要以外出打工(本鄉以外)收入為主。鄉內打零工人均收入614元,佔工資性收入的14.6%;鄉以外從業收入人均3548元,佔工資性收入84.6%。

2、家庭經營收入中,主要以糧食蔬菜瓜果銷售為主。糧食蔬菜瓜果銷售收入人均660元,佔家庭經營收入69.5%;畜牧家禽銷售收入人均209元,佔家庭經營收入的22%;漁業收入人均53元,佔家庭經營收入5.6%;林業收入人均28元,佔家庭經營收入2.9%。

3、轉移性收入中,主要以各種政策性補貼為主。糧食補貼人均100元,佔轉移性收入的61.4%;報銷醫療費補貼人均47元,佔轉移性收入28.8%;親友贈送(人情往來)人均8元,佔轉移性收入4.9%;養老金收人均4元,佔轉移性收入2.5%。

從上述情況看,被調查農户的現金收入主要是工資性收入,這塊收入佔到了農民現金總收入的78.4%。家庭經營收入只佔到總收入的12.5%,其他佔9%左右。這表明,當前農民收入主要以打工工資收入為主要來源。

四、調查數據的可信性及對全縣農民現金收入推算結果

這次調查採取進村入户面對面提問的方式進行,數據來源是真實可靠的。所調查的17個鄉鎮中,一類鄉鎮4個,二類鄉鎮7個,三類鄉鎮6個,農民外出務工數和收入數都具有相當的代表性。根據302人佔全縣32萬農村人口的比重,除去城鎮人口和貧困人口數進行推算,芷江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大致在4477元左右。

五、建議

1、加速推進城市化,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擴大農民本縣打工機會,增加農民收入,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一方面為農民開闢更廣泛的就業門路,另一方面方便農民工照料家庭。

2、切實做好土地流轉,大力發展農村集約經濟。土地是農業生產的最基本要素,靈活有效的流轉機制,農業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優化,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效途徑和必然趨勢。切實做好土地流轉,大力發展農村集約經濟,培育糧食蔬菜瓜果、畜牧家禽、林業、漁業大户。

3、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研發短平快項目,快速增加農民收入,短期完成農村原始資本積累。

4、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一項農民增收的基礎性工程。

5、積極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工作

一要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速推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正使農村弱勢羣體衣食無憂。二要加大對農村貧困人口的排查力度,力爭使符合條件的農民做到應保盡保;二是要保證縣級配套資金的落實,確保低保對象足額領取保障金;三是加強監督,嚴格杜絕人情保、關係保,確保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公平、公正。

總之,要理性的分析農民現金收入構成,從表面的現象揭示其內在的真正原因,正確把握農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認識外出打工的困難:一是今年打工的月收入已經明顯下降;二是打工的門檻提高,對年齡、性別、學歷有了新要求,相對限制了農村“40-50”勞動力的轉移力度;三是房地產行業進入低谷,農民工靈活就業者的門路變窄;四是資金缺乏,返鄉農民工創業起步更加困難。

【第12篇】關於昭通農民養老情況調查報告

隨着新中國的同齡人步入老年,我國出現了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長高峯。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昭通市60歲及以上人口為500218人,佔全市總人口的9.6%。養老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如何規劃和統籌好全市農村老年人養老工作,讓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十分重要。

一、昭通農村老年人養老現狀

通過對昭陽區、鎮雄縣、綏江縣、巧家縣、水富縣、彝良縣、永善縣等縣區部分村組農村老年人的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共調查60-70歲的93人、70-80歲的72人、80歲以上的42人。調查結果顯示:

(一)農村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文盲147人,國小文化50人,國中9人。

(二)農村老年人身體狀況差。農村老年人經年累月的辛勤勞作,很容易積勞成疾,加之人老了身體機能的退化就更加體弱多病。調查對象中,經常生病的就有133人,佔64%,特別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身體不好的佔到70%。

(三)收入來源少。農村老年人從收入來源看:靠自身勞動收入67人,子女全額供給59人,享受養老保險67人,享受農村低保47人。月平均收入在100元以下的117人、月平均收入在100元以上的90人。

(四)贍養方式單一。農村老年人主要靠勞動收入來養活自己,只要自己能動,都要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失去勞動能力後才靠子女贍養或親戚支助。調查中靠子女贍養的有101人。

二、昭通農村老年人養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經濟狀況不佳。昭通農村老年人的經濟來源由勞動收入、子女供給、養老保險、低保等部分構成。土地收入是他們生活的主要來源,在農村60-70歲之間的低齡老年人中有不少人身體比較健壯,能靠自己的勞動獲取或多或少的勞動收入。在調查的207位老人中,60-70歲的有93人,靠勞動收入的有43人,在經濟上不完全依賴於子女供養。但是不得不靠子女供養的農村老人,卻因他們的子女生活本身就相當困難,其生活就難以為繼了。

(二)養老模式單一。昭通農村長期以來都是以家庭養老為主。調查中發現,有的子女只給父母一些口糧,逢年過節送一些錢物。有些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維持自己的生活,不僅沒有錢寄回家,而且留在農村的子女學習生活費用還要靠老人支付。在部分多子女家庭中,由子女按比例分攤老年人的生活必需的糧食和零用錢,但還有一部分兒女們為了贍養老人顯示公平,將老父老母拆散供養,一個兒子養活爹,一個兒子養活媽,活生生將二老拆散,迫使老年夫妻分居各隨一家,使老年人失去了夫妻間的温暖,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調查中還發現農村有部分家庭因家中的多種原因和矛盾,老年人不能與子女們在一起共同生活,兒女大了結婚後相繼與老人分開生活,分家時,老人們還能夠從事各種體力勞動,隨着年齡的增加,進入晚年的他們責任田難以耕種,家庭的生計難以支撐。調查中發現一種怪象,有的兒女多的老人養老來源成為問題,在給老人的贍養費上相互推諉,本應負擔的老人生活費成了兒女們相互之間鬧矛盾的由頭,有的兒女們相互間還成了仇人,老年人不僅在生活上被兒女們當作累贅,而且在贍養費的承擔上互相推卸贍養責任。

(三)生活單調,精神上孤獨寂寞。農村大部分老人,除了辛勤勞作時在忙碌中找到一些充實,閒暇時間生活是非常單調乏味的。農村老人,特別是單身老人、子女不在身邊連一個噓寒問暖的人都沒有,如果兩個老人都健在有個伴還好,至少有個交流和相互照應的人;如果是孤身一人,就是生病了連個端茶倒水的人都沒有,那份晚景的淒涼、那份孤單寂寞無依無助可想而知。調查中發現,農村老人的精神生活就是看看電視、趕場、上廟,沒有更多的文體娛樂活動,思想精神上缺乏交流與溝通,生活沒有情趣,有些老人最終是抑鬱而終。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村家庭贍養老人僅限經濟上的供養,認為給老人生活費就算盡了義務,忽視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籍。

(四)病有所醫很難實現。農村老年人一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年老生理疾病較多。調查發現70%的農村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有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白內障、哮喘、胃病等。從未做過健康體檢的佔80%,做過健康體檢的僅20%。村衞生所和鄉衞生院擔負着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平時看病就醫的重任。農村老年人選擇村衞生所,表面上看是因為就醫具有方便、經濟的優點,導致老年人普遍選擇在村衞生所就醫的深層次原因仍然是經濟問題,為了節約醫療費用,只能大病小看,小病不看。有的是自己到地裏找中草藥,小病還可對付。小病拖大病扛,扛到最後就是等死。

三、做好農村老年人養老工作的建議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夯實家庭養老基礎。農村經濟的發展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極其重要的經濟基礎,家庭、社區和社會養老都不同程度地受制於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昭通農民收入不穩定且增長緩慢導致養老資金短缺。農民家庭的收入除用於生活消費和農業生產外,還要承擔子女教育和人情往來等諸多方面,農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足,沒有足夠的經濟剩餘作為養老儲備。有些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維持自己的生活,不僅沒有錢寄回家,而留在農村的子女的學習、生活費用有時還要靠老人,使許多農村老人生活來源得不到保障。因此,只有堅持把產業作為發展的重點、難點、突破口和根本出路,通過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才能真正解決昭通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

(二)深化精神文明建設,豐富社區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一是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做好深入細緻的宣傳教育工作,尤其是樹立青少年尊老、養老、敬老觀念,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道德建設活動,在全社會提倡敬老養老愛老,建立傳統和諧的農村家庭關係。大力表彰農村孝敬老人的先進事蹟,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美德。二是豐富社區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是老年人生活中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直接關係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質量。在農村組織為老人服務的志願者,發揮他們在老人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加強農村社區文化體育設施及場所建設,大力提倡和扶持各種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使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

(三)提倡多種養老模式,真正實現老有所養。一是鞏固和完善家庭養老。家庭養老長期以來都是昭通市農村養老的基本模式,這是由昭通市的市情決定的,必須鞏固和完善。二是完善集中供養。政府應增加老年福利機構的數目,爭取每個鄉鎮至少有一個養老院。養老院可擴大服務範圍(尤其是響應了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家庭),以適當的收費標準接納一些子女常年在外打工,獨自居住的老人,針對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短期入住、看護、治療等服務。還可以利用一些身體硬朗的老人以及中青少年志願者來提供生活慰藉服。三是儘快建立和完善農村養老保障、家庭贍養和社會扶持相結合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從制度上保障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

(四)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滿足多樣性需求。社區作為一定地域範圍內人們結成的生活共同體,對滿足老年人物質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區照料功能主要體現為兩種方式:一是將一些為老年人服務的場所、設施建在社區,貼近老年人生活,便於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社區,接受日間照料和健康指導等服務,參與各類社會活動,包括文體娛樂、老年互助服務;二是為不能或不願出門的老人,主要指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門提供保潔、送飯、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護理,設立家庭病牀開展治療、康復等養老服務。貧困地區農村老年人需要養老服務,但又無力支付資金時,就需要政府提供養老服務補貼。

(五)強化法制監督和法律規定的落實。現行法律對贍養老人都有明確規定。因此,必須加強法制宣傳,強化法制意識,加強法制監督,必要時運用法律手段督促子女履行贍養父母的責任。並對不贍養老人、虐待老人的行為以法律手段做出嚴懲。同時,老年人也要多學法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第13篇】農民自辦文化活動暑假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農民自辦文化,是指農民個體或羣體依靠其擁有的各類文化資源,而進行的以滿足自身或羣體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質利益需要為目的的各類文化實踐活動。農民自辦文化是反映當地的經濟基礎、文化氛圍及農民自身的素質的一個重要表現。近年來,_____區文化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配合四區建設為着力點,積極扶持和關心農村自辦文化活動,大力開展農村三項活動,全區各鄉鎮農民自辦文化工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全面瞭解我區農民自辦文化活動情況,近期,_____區文化局組成農民自辦文化活動調研組,深入各鄉鎮和農村,採取聽彙報、看材料,現場考察等形式,開展農民自辦文化調研活動。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1、淨化農村文化市場,樹立鄉村文明新風。農民自辦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實踐活動吸引力強、內容比較健康、參與者身心滿足感強的特點。這也就意味着,在鄉村社會,農民自辦文化越多越普及,則深度參與其中的農民羣眾必然越多,相應地,留連於、沉湎於腐朽、落後文化的農民羣眾就會越少。從而為形成文明鄉風提供健康的養料和良好的導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多了,參加健康有益的活動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動的少了,聚眾賭博的少了。

2、傳承鄉土文化,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當一部分農民自辦文化源自鄉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徵,是對鄉村民俗文化的繼承。這是由於鄉村民俗文化在時間安排、內容和形式上往往與農民羣眾的生產互補和平衡,與其生活相適應和相融合,容易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成為農民羣眾豐富的文化資源,因而,鄉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農民羣眾在生產之餘和生活之中所沿襲、所採用,很容易轉化為農民自辦文化。因此,農民自辦文化因具有文化的傳承功效,將為當代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3、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增強農民致富能力。在豐富的農民自辦文化中,以開啟民智為主要目的和主要內容的農民自辦文化不在少數,如,農民讀書社、農民書屋、農家文化大院、農民故事會、農民電影放映隊(放映各類科教片)等。此類農民自辦文化開展得越多、越普及,則越有助於提高廣大農民羣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助於農村的經濟發展。

4、增加溝通交流,促進農村社會穩定的聚合功能。由於農民自辦文化一般伴生着農民羣眾的聚合現象,從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農民羣眾互動、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其結果往往是有助於促進鄰里、婆媳、黨員幹部與羣眾之間關係的和諧,有助於實現農村社會的穩定。有助於農村和諧社會的構建。

【第14篇】關於農民工調查報告

xx年春晚農民工代表旭日陽剛以汪峯一首《春天裏》感動了全國,《咱們工人有力量》更是振奮人心,因此農民工這個眼不得不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為了更多的瞭解當下農民工問題,寒假期間我專門走訪了村子裏在外打工的一些叔叔阿姨,在與他們的談話中我進一步瞭解到他們的不易與艱辛!在文中我將對如下兩個問題進行闡述並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拖欠民工工資問題:據調查,拖欠民工工資大多發生在建築工地。在建築攻打的民工勞動強度大,勞動和生活條件差。而建築工程又流動性比較大,有關部門管理相對困難,許多民工工資被拖欠和剋扣。這個問題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民工背井離鄉,常年在外賣苦力,掙的是“血汗錢“和”活命錢“,拖欠民工工資,無論從法律上還是從道義上講,都是極其惡劣的行為。

(二)民工權益保障問題:民工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導致有些民工怕上當受騙不敢外出務工,有些為了討要工錢鋌而走險,以身試法,用綁架,暴力,跳樓,自殺等非正常手段解決,有些看別人靠非法手段聚斂財富相安無事,就放縱自己偷盜,搶劫,綁架,坑蒙拐騙等非法手段尋求生存生活,成為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是什麼原因造成民工的權益受到侵害呢?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過我對着方面的查詢與調查,總結出以下四點主要原因。

一, 現有法律對侵權者處罰太輕調查中我發現一個怪現象,企業用人單位老闆有意和民工不籤合同,以便侵害民工權益在發生傷殘賠償是推脱責任逃避法律制裁,有些用人單位即便籤了合同,大都是一企業老闆自身利益為重,不考慮民工權益的霸權合同,民工一旦提出簽訂合同按法律享受權益時,往往遭到解僱開除。在我國人多崗少就業嚴峻的情況下,民工為了生存生活只能忍辱負重,任人宰割。

二, 擺不正民工權益保障的位置前段時間新聞媒體對北京某執法部門落實每月按時不足額給民工發工資時,出台這樣條款“用人單位每月保證300元工資,如有困難的單位可逐步落實“。我們不明白,出台這樣的單位領導為何對用人單位那麼地曖昧,處處考慮周到,就連每月足額發工資的法規於不顧大打其折扣,還是有困難可逐步落實。相反,對民工卻是冷漠,苛刻。當企業用人單位發生侵害民工權益和特大惡性以及流血事件是,有部門追究,有寫領導竟以影響投資環境,安定團結冠冕堂皇的理由進行袒護,壓制處理。

三、勞務市場監管不力

目前全國勞動力市場而言,企業老闆,用人單位私招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職業更是魚目混雜,坑蒙拐騙,氾濫成災,發生侵權後無人過問;而拿着納税人工資的當地政府,勞動監督部門連自己管轄內有多少用人單位,多少在業人員都搞不清楚。執法擺出一副官僚衙門作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此執法,如此監管全國拖欠民工工資達千億元之後就不足為怪了。

四、受害民工投訴艱難

民工遭受侵權後,按説解決途徑很多,可向勞動監察,政府,信訪,勞動仲裁,法院等執法部門投訴得到解決,可事實上民工投訴極其艱難。因國情人多崗少就業嚴峻,民工要求用人單位簽定合同往往遭解僱,開除。這樣的法律,這樣的公道,久而久之民工不再相信法律、相信公道,有冤大都自人倒黴

關於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我們學校現有在崗教師128名,學生1051人,下設5所村小,學生居住在三個鄉鎮26個村。其中,農民工子女127名,來自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佔全校學生總數的12%;農村留守兒童12名。最近,我們進行了一次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調查。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地處近郊農村,6所學校分佈於新城子現代副城周邊。事實上,已成為大量接納農民工子女的國小。我們學校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體現,不是簡單的城鄉差異,而是本地學生與外地學生間的差異。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更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二、調查方法

我們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全校所有的農民工子女的問卷和統計資料進行了分析。

三、結果分析

農民工子女實際上包括了兩個羣體,一個是流動兒童,一個是留守兒童。從這樣一個整體的概念出發,這兩個羣體都是我們所要關注的。這兩個羣體之間,從整個變化態勢來講,是動態的,今天的流動兒童可能會成為明天的留守兒童,今天的留守兒童也可能成為明天的流動兒童。

(一)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成因

隨着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圍繞解決“三農”問題和增加農民收入,加之城市勞動力的缺乏,廣大農民紛紛進城務工就業。隨之而來的人口遷移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日趨突出。

(二)農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

1.心理問題突出。文化背景各異、學習方式不同, 農民工子女心理髮展不平衡。農民工子女大多來自經濟條件比較差、物質和精神生活相對貧乏的偏遠農村,且農民工子女都是從農村的學校直接進入本地,他們和真正的農民並不相同,而是介於城市和農村這兩個羣體之間的一個特殊羣體。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進度以及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得他們的成績較本地孩子差,使農民工子女極易產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強、意志力薄弱、戒備能力強等不良心理。來自本地孩子的歧視,內心世界對社會差別感受到的強烈不平等,也讓農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壓力。

2.安全無法保障。流動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穩定,工作變動導致了居住場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動人口出於經濟上的考慮,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環境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這樣一來,學校和家庭無法建立穩定的聯絡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無法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脱離家長監護問題非常突出,而且導致學生的出行安全無法保障。

3.教學內容相異。一般來説, 農民工子女大多是從偏遠農村的學校轉入我校。他們的文化基礎較差,所採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尤其是英語教材),不同的教學進度、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不同的學習環境導致流動兒童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現了不能適應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學習熱情,缺乏成就感,情緒不穩定,如忍受性低、孤獨感強等;二是缺乏團體歸屬感,易產生不良情緒如反抗傾向、被壓迫感等。同時, 農民工子女還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評價偏低、自卑、自閉、壓抑等心理特徵。這些原因導致流動兒童產生厭學態度。

4.家長思想觀念落後。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上的幫助對學生適應性有顯著影響。調查表明,大多數家長對其子女的教育還是非常關注的,但是由於各種客觀原因,家長不能對子女的學習進行有效的輔導。流動人口多半來自經濟、文化較為落後的農村,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壓力讓他們沒有能力、時間和精力來科學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嚴重脱節,家裏根本沒有讀書學習的氛圍,以致流動兒童在學習心理上也存在一定問題。

(三)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建議

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解決,不僅是對農民工子女權益的尊重,更關乎國家、社會的長期穩定和長遠發展,因此全社會應一起來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讓所有的農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藍天下一起成長。

1.制度創新問題。我們國家已逐漸加強政府的公共服務,義務教育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服務。國家已經規定了兩個為主的原則,就是以流入地為主,公辦學校以政府為主,這體現了政府公共服務的基本價值,要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的職能和公共服務的能力,以政府為主,公辦學校為主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是要改變當前以户籍人口為準的教育管理體制。我們管理模式是以户籍為主的,要適應流動人口的現實,就要改成以常駐人口為準,把常駐人口納入地方公共服務的範圍,納入政府的教育的日常管理。

農民工子女教育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也不僅僅是教育制度的創新問題,它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制度的問題,我們不能僅僅就教育問題來談教育的制度創新,因為教育經費的轉移支付只是技術性的問題,不是起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當務之急,是有質量的教育公平。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要經濟制度的改革,要消滅城鄉兩元制度,這個制度不改革,經濟不發展,城鄉的差異造成了農民工子女教育永遠解決不了,為什麼農民要進城,就是因為經濟水平的差異,經濟制度的差異,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2.正確認識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首先,教育是“全民教育”,農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權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權利。其次要認識到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工子女正逐步遞增,搞好農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個克不容緩的問題。這不僅是教育問題,也是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公平的客觀需要。農民工子女比較懂事,有良好的自強自立意識,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傾向和與社會對立的不良情緒,他們需要得到健康、積極、向上的教育。總之,農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們的父母也是國家的建設者,政府義不容辭地有為他們提供教育的責任。

3.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農民工子女離開農村時,沒有相應的教育經費隨之流轉。這樣,農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就沒有了保障。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嚴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變“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為“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破除城鄉分割,保證教育投入,維護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和諧健康發展。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強調指出:“要重視解決流動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以流入地區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國小為主,採取多種形式,依法保障流動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農民工子女教育作為全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抓,切實加強領導,強化政府行為,合理整合資源,竭力增加投入,儘量降低成本,全面提供援助,為農民工子女創造平等、寬鬆、優越的教育環境。

4.關心貧困農民工子女,切實保障其完成義務教育。採取“減、免、捐”等措施,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幫助貧困農民工子女完成義務教育。對進城務工人員中貧困家庭子女入學,在接受政府、學校及個人資助時與本地學生同等對待。對家庭確有困難的學生,學校要採取多種措施,籌措經費。利用好“希望工程”、教育基金會和個人捐助等渠道,資助貧困農民工子女完成學業。

5.增設相關課程,增強流動兒童防範意識。針對流動兒童存在的安全隱患,學校應增設安全教育課程,教會學生注意在家、外出的安全、緊急情況的處理方法以及常見傷病的自救方法,確保流動兒童的人身安全。

目前,我們學校對農民工子女,採取不設門檻先入學,後辦理有關手續的辦法。對農民工子女與本地孩子一視同仁,按照上級政策,借讀費、學雜費和書費全免。對困難學生,積極爭取瀋陽市教育基金會和“希望工程”的資助,加之學校的減免、捐助政策,保證他們在我校完成學業。

關於農民工問題的社會調查報告

xx年春晚農民工代表旭日陽剛以汪峯一首《春天裏》感動了全國,《咱們工人有力量》更是振奮人心,因此農民工這個眼不得不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為了更多的瞭解當下農民工問題,寒假期間我專門走訪了村子裏在外打工的一些叔叔阿姨,在與他們的談話中我進一步瞭解到他們的不易與艱辛!在文中我將對如下兩個問題進行闡述並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拖欠民工工資問題:據調查,拖欠民工工資大多發生在建築工地。在建築攻打的民工勞動強度大,勞動和生活條件差。而建築工程又流動性比較大,有關部門管理相對困難,許多民工工資被拖欠和剋扣。這個問題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民工背井離鄉,常年在外賣苦力,掙的是“血汗錢“和”活命錢“,拖欠民工工資,無論從法律上還是從道義上講,都是極其惡劣的行為。

(二)民工權益保障問題:民工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導致有些民工怕上當受騙不敢外出務工,有些為了討要工錢鋌而走險,以身試法,用綁架,暴力,跳樓,自殺等非正常手段解決,有些看別人靠非法手段聚斂財富相安無事,就放縱自己偷盜,搶劫,綁架,坑蒙拐騙等非法手段尋求生存生活,成為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是什麼原因造成民工的權益受到侵害呢?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過我對着方面的查詢與調查,總結出以下四點主要原因。

一, 現有法律對侵權者處罰太輕調查中我發現一個怪現象,企業用人單位老闆有意和民工不籤合同,以便侵害民工權益在發生傷殘賠償是推脱責任逃避法律制裁,有些用人單位即便籤了合同,大都是一企業老闆自身利益為重,不考慮民工權益的霸權合同,民工一旦提出簽訂合同按法律享受權益時,往往遭到解僱開除。在我國人多崗少就業嚴峻的情況下,民工為了生存生活只能忍辱負重,任人宰割。

二, 擺不正民工權益保障的位置前段時間新聞媒體對北京某執法部門落實每月按時不足額給民工發工資時,出台這樣條款“用人單位每月保證300元工資,如有困難的單位可逐步落實“。我們不明白,出台這樣的單位領導為何對用人單位那麼地曖昧,處處考慮周到,就連每月足額發工資的法規於不顧大打其折扣,還是有困難可逐步落實。相反,對民工卻是冷漠,苛刻。當企業用人單位發生侵害民工權益和特大惡性以及流血事件是,有部門追究,有寫領導竟以影響投資環境,安定團結冠冕堂皇的理由進行袒護,壓制處理。

三、勞務市場監管不力

目前全國勞動力市場而言,企業老闆,用人單位私招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職業更是魚目混雜,坑蒙拐騙,氾濫成災,發生侵權後無人過問;而拿着納税人工資的當地政府,勞動監督部門連自己管轄內有多少用人單位,多少在業人員都搞不清楚。執法擺出一副官僚衙門作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此執法,如此監管全國拖欠民工工資達千億元之後就不足為怪了。

四、受害民工投訴艱難

民工遭受侵權後,按説解決途徑很多,可向勞動監察,政府,信訪,勞動仲裁,法院等執法部門投訴得到解決,可事實上民工投訴極其艱難。因國情人多崗少就業嚴峻,民工要求用人單位簽定合同往往遭解僱,開除。這樣的法律,這樣的公道,久而久之民工不再相信法律、相信公道,有冤大都自人倒黴。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如何解決拖欠民工工資的問題和切實保障民工權益,我將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我認為,解決拖欠民工工資問題要“標本兼治”,要運用行政、經濟、法律手段綜合治理。一是佈置各地認真清查,對查出後被投訴拖欠農民工資的單位,要責令其及時補發。對拒不補發的,要與有關不滿一起幫助農民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二是對嚴重拖欠農民民工工資的施工企業,按低一級資質認定。三是因建設單位拖欠施工器樂工程款導致拖欠工資的,要會同有關部門追究建設單位責任。房地產項目資金不到位的,堅決不予辦理施工許可;房地產企業拖欠工程款導致拖欠民工工資的,不批准其新開發項目,並在資質年檢中予以處理。

對於保證民工權益的問題,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完善法制,加大打擊侵權粒度。

現有法律對侵權時間大都以罰款不了了之,處罰太輕,起不到應有作用。在私有經濟占主導地位的今天,民工佔用企業老闆的財產大都好的罪判刑。而企業老闆有意侵害民工權益聚斂財產卻相干無事。

二、科學有序地規範勞務市場管理秩序

目前勞務時常秩序混亂,監管失控,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放任自流,危害社會。職介應由勞動部門統一管理。以規範勞務市場秩序納入科學有序監督管理體系。

四、建立健全民工權益監督保障體系

勞務監察部門要經常對民工工資、福利發放,三險的交納進行堅持督促形成工作制度。這樣就形成工會協作,勞動監督,政府法律作後盾的一體的社會保障民工權益體系。

五、民工侵權糾紛法院應該先受理後收費

民工遭遇侵權後,大都因手續不全,交不起各種費用被執法部門拒絕受理,這導致民工鋌而走險,用非正常手段解決,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和經濟發展。在人多崗少九月嚴峻特殊國慶下,對交不起訴訟費的,應先受理,判決執行後扣除。

切實保護民工的切身利益,是我們全社會的責任.

【第15篇】昭通農民養老情況調查報告

隨着新中國的同齡人步入老年,我國出現了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長高峯。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昭通市60歲及以上人口為500218人,佔全市總人口的9.6%。養老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如何規劃和統籌好全市農村老年人養老工作,讓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十分重要。

一、昭通農村老年人養老現狀

通過對昭陽區、鎮雄縣、綏江縣、巧家縣、水富縣、彝良縣、永善縣等縣區部分村組農村老年人的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共調查60-70歲的93人、70-80歲的72人、80歲以上的42人。調查結果顯示:

(一)農村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文盲147人,國小文化50人,國中9人。

(二)農村老年人身體狀況差。農村老年人經年累月的辛勤勞作,很容易積勞成疾,加之人老了身體機能的退化就更加體弱多病。調查對象中,經常生病的就有133人,佔64%,特別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身體不好的佔到70%。

(三)收入來源少。農村老年人從收入來源看:靠自身勞動收入67人,子女全額供給59人,享受養老保險67人,享受農村低保47人。月平均收入在100元以下的117人、月平均收入在100元以上的90人。

(四)贍養方式單一。農村老年人主要靠勞動收入來養活自己,只要自己能動,都要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失去勞動能力後才靠子女贍養或親戚支助。調查中靠子女贍養的有101人。

二、昭通農村老年人養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經濟狀況不佳。昭通農村老年人的經濟來源由勞動收入、子女供給、養老保險、低保等部分構成。土地收入是他們生活的主要來源,在農村60-70歲之間的低齡老年人中有不少人身體比較健壯,能靠自己的勞動獲取或多或少的勞動收入。在調查的207位老人中,60-70歲的有93人,靠勞動收入的有43人,在經濟上不完全依賴於子女供養。但是不得不靠子女供養的農村老人,卻因他們的子女生活本身就相當困難,其生活就難以為繼了。

(二)養老模式單一。昭通農村長期以來都是以家庭養老為主。調查中發現,有的子女只給父母一些口糧,逢年過節送一些錢物。有些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維持自己的生活,不僅沒有錢寄回家,而且留在農村的子女學習生活費用還要靠老人支付。在部分多子女家庭中,由子女按比例分攤老年人的生活必需的糧食和零用錢,但還有一部分兒女們為了贍養老人顯示公平,將老父老母拆散供養,一個兒子養活爹,一個兒子養活媽,活生生將二老拆散,迫使老年夫妻分居各隨一家,使老年人失去了夫妻間的温暖,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調查中還發現農村有部分家庭因家中的多種原因和矛盾,老年人不能與子女們在一起共同生活,兒女大了結婚後相繼與老人分開生活,分家時,老人們還能夠從事各種體力勞動,隨着年齡的增加,進入晚年的他們責任田難以耕種,家庭的生計難以支撐。調查中發現一種怪象,有的兒女多的老人養老來源成為問題,在給老人的贍養費上相互推諉,本應負擔的老人生活費成了兒女們相互之間鬧矛盾的由頭,有的兒女們相互間還成了仇人,老年人不僅在生活上被兒女們當作累贅,而且在贍養費的承擔上互相推卸贍養責任。

(三)生活單調,精神上孤獨寂寞。農村大部分老人,除了辛勤勞作時在忙碌中找到一些充實,閒暇時間生活是非常單調乏味的。農村老人,特別是單身老人、子女不在身邊連一個噓寒問暖的人都沒有,如果兩個老人都健在有個伴還好,至少有個交流和相互照應的人;如果是孤身一人,就是生病了連個端茶倒水的人都沒有,那份晚景的淒涼、那份孤單寂寞無依無助可想而知。調查中發現,農村老人的精神生活就是看看電視、趕場、上廟,沒有更多的文體娛樂活動,思想精神上缺乏交流與溝通,生活沒有情趣,有些老人最終是抑鬱而終。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村家庭贍養老人僅限經濟上的供養,認為給老人生活費就算盡了義務,忽視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籍。

(四)病有所醫很難實現。農村老年人一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年老生理疾病較多。調查發現70%的農村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有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白內障、哮喘、胃病等。從未做過健康體檢的佔80%,做過健康體檢的僅20%。村衞生所和鄉衞生院擔負着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平時看病就醫的重任。農村老年人選擇村衞生所,表面上看是因為就醫具有方便、經濟的優點,導致老年人普遍選擇在村衞生所就醫的深層次原因仍然是經濟問題,為了節約醫療費用,只能大病小看,小病不看。有的是自己到地裏找中草藥,小病還可對付。小病拖大病扛,扛到最後就是等死。

三、做好農村老年人養老工作的建議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夯實家庭養老基礎。農村經濟的發展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極其重要的經濟基礎,家庭、社區和社會養老都不同程度地受制於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昭通農民收入不穩定且增長緩慢導致養老資金短缺。農民家庭的收入除用於生活消費和農業生產外,還要承擔子女教育和人情往來等諸多方面,農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足,沒有足夠的經濟剩餘作為養老儲備。有些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維持自己的生活,不僅沒有錢寄回家,而留在農村的子女的學習、生活費用有時還要靠老人,使許多農村老人生活來源得不到保障。因此,只有堅持把產業作為發展的重點、難點、突破口和根本出路,通過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才能真正解決昭通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

(二)深化精神文明建設,豐富社區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一是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做好深入細緻的宣傳教育工作,尤其是樹立青少年尊老、養老、敬老觀念,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道德建設活動,在全社會提倡敬老養老愛老,建立傳統和諧的農村家庭關係。大力表彰農村孝敬老人的先進事蹟,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美德。二是豐富社區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是老年人生活中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直接關係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質量。在農村組織為老人服務的志願者,發揮他們在老人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加強農村社區文化體育設施及場所建設,大力提倡和扶持各種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使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