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500字(精選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35W

第一篇:調查報告的1500字

關於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500字(精選多篇)

揚州市文物保護方法調查報告

(前言:文物保護團隊的同學請注意,以下是調查報告團隊部分1500字,請參考並酌情增減,然後加上自己的500字感悟即可。建議自己的感悟分正反兩面,其中以正面為主要,並且具體舉幾個例子增強論證性)

文物,作為歷史的見證、民族精神的載體,保護好它們,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神聖的使命。而科學的保護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文物,履行先人遺留下的歷史使命。

我們應化1101班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小組從實際出發,結合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的特點,制定了比較符合我們的活動主題————揚州市文物保護方法調研

為了更好地實現我們預期的目標,我們將活動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瞭解揚州市文物保護的現狀以及市民的滿意度,方法是問卷調查

第二步,按古木、木製文物、木質建築、紙質文物、金屬文物、玉質文物、瓷器和土石文物8個類別,分別實地走訪該類文物保護的現行辦法。

第三步,宣傳文物保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一些義務勞動

經過了20天的四處奔走和調查總結,我們團隊很好地完成了以上“三步走”戰略,取得了如下的成果:

首先,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市民對揚州市文物保護現狀持肯定態度,只有大約3%的市民給了差評(估計他們沒有認真回答問卷,只是應付地胡亂填了答案);而對於文物保護的發展傾向,見解分歧就大了。35%的市民認為應該合理開發,用於旅遊,以增加收入,減少文物保護的支出;30%的市民認為應該收藏在博物館內,適當觀賞;20%的市民認為收藏於民間也是不錯的選擇,少數人認為保護文物費錢費力,沒有必要。 其次,通過實地走訪各個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諮詢了一些專家學者,經過我們的總結和整理,得到以下文物保護的要點:

① 石質文物:表面去垢,使用有機材料保護膜,改善周圍環境

② 金屬文物:表面鍍層,使用緩蝕劑,及時除鏽

③ 玉質文物:保持一定濕度,防止碰撞,避免灰塵,避免陽光直射

④ 紙質文物:保持一定濕度,通風良好,避免光照

⑤ 瓷器:防止碰撞、防止摔碎

⑥ 古木:及時施肥,定時除蟲,支撐拉吊,避雷

⑦ 木製文物和木質建築:殺蟲,使用保護膜

最後,活動中我們團隊組織和發起瞭如下有意義的活動:

① 組織參觀了揚州工藝坊、揚州佛教博物館以及東關街等歷史名勝

② 發起了一次清理運河垃圾的活動

③ 為雙博館義務做貢獻,清除玻璃櫃上的灰塵

④ 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自制傳單併發放

當然,不可避免的,我們在活動中也發現了不足之處,雖然是遺憾但也催我們奮進: 我們的化學專業知識還是太過淺薄,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遇到的一些方法的化學原理,一我們的知識很難解釋,一般只能夠回到學校問老師或者上網查找資料,這令我們很鬱悶,也

使得我們意識到學海無涯,我們還很嫩。

無心插柳柳成蔭,此次活動,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文物保護方面的知識,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比如團隊意識,比如分工協作等,當然也有一些比較慘的教訓,比如那次去雙博館,事先準備的不夠充分,沒有了解到26路公交車改了路線,結果我們大家在大太陽底下步行了四十多分鐘,又累又熱,這次第怎一個慘字了得,那時心裏不住地暗暗定決心,下次不論幹什麼事情,一定要做好充分地準備!免得再遭這樣的罪。

第二篇:關於農民收入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寒假實踐:關於農民收入問題的調

查》

隨着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民的收入逐漸增加,收入來源也越來越廣泛,隨之農民的收入也越來越受關注。原來的收入渠道和方式已經適應不了當前社會的發展現狀,尋求一條適合又可以增加農民收入的道路是當務之急。

從繁華都市到衞星城鎮,你總會看到這樣一羣忙碌的身影,他們搞建築、送牛奶、賣小吃、當服務員、做清潔工??他們不知疲倦,風雨無阻,承擔了城裏人最不願意乾的髒活、累活、苦活;他們已經成為我國城市建設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已經成為現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就是從農村流入到城市的新生勞動力,他們就是為生存而四處奔波的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被人們約定成俗為“農民工”。置身繁華都市,漫步大街小巷,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忙碌而不知疲倦的身影,可以看到他們生活的艱辛與工作中的勞累,但我們卻看不到他們相隔千里、日夜思念的家鄉。

農村現在隨比原來有所改變,但是城鄉差距還是大的很。當前農民收入來源主要有種植農作物,玉米、棉花、小麥;養大棚種植蔬菜,豆角、茄子、黃瓜等;,牛、羊、豬、雞等;外出打工,建築工,清潔員等;自主創業,開小超市、做小生意、理髮等。

第一個種植農作物,生產資料價格的猛增,電費增加,柴油價格的居高不下,影響到農業機械在耕作方面的價格昂貴,使農業成本大幅增加,然而小麥、玉米、棉花的價格一直是徘徊不前,我們不妨算

一下一畝地一年的收入,秋季玉米產量1200斤/畝,現在是市價1.06/斤,收入是1272元,種子60元,農藥25元,化肥200元,水電費30元,播種、收割脱粒125元,合計440元,僅剩800元;夏季小麥畝產1000斤/畝,市價1.09/畝,收入是1090元,種子60元,農藥20元,化肥180元,播種,收割脱粒140元,水電費30元,合計430元,僅剩600多元,也就是説一年收入是1400多元/畝。

第二個,種植大棚蔬菜,由於本人家鄉種蘑菇的多就所説蘑菇吧,一般種植蘑菇種植成本是一萬左右,現在每斤是2.5元左右,每個大棚一般產量為4500斤左右,一年兩個週期也就是僅剩10000多吧。

第三個,養殖牲畜,一頭牛一般是靜掙2014元左右,一頭養豬靜掙300元左右,養蛋雞靜掙20元左右每隻。

第四個,外出打工,現在外出打工的佔絕大多數,我們這兒一般一年收入在4萬左右,別的地方真不知道。

第五個,個體商户,他們收入不等,多的在10萬以上,有地1萬也掙不了,主要是從事行業不同,收入也是不等的。

現在農村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有:1.民在收入增加的同時支出也在不斷增加,主要原因是急劇的市場化導致農民生活和生產費用大幅增加;2.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顯現,近年來政府通過不斷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但由於農村落後的現狀,目前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尚未起作用,增收空間尚未徹底釋放,農業生產收入還是很低,3.農村剩餘勞動力多,許多人難以順利就業,一方面原因是農民對期望的收益較高;另一方面,雖然農民有就業的衝動,但是就業適

應性較差。4.農民自主創業和基本技能較差。在農村文盲半文盲佔絕大數,即使有文化也只是點點滴滴,因此“無資金,無技術,無項目”的農民佔絕大數。

制約發展的主要因素:1.受自然環境的制約;尤其是種植農作物受自然環境影響最明顯。如今天氣變化無常,時常發生旱澇災害,假如有的土地遭受災難,也許減產,也許是顆粒無收。因此,農民這部分收入沒有保證,自然災害給農民的收入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2.農民收入來源和產業結構單一;自古以來農民的收入主要來自莊稼地,雖然隨着社會的發展農民的收入在不斷增加,慢慢有了種植大棚,養豬、牛、雞等,還有外出打工的。即便有了這樣的收入,農民的收入還不是很高,缺少一定的科學方法。因此解決農民收入來源和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3.受農業生產成本的制約;雖然在種植業方面農民的收入在不斷增加,但成本也在不斷增加,所以農民的收入不會增加很多。例如大棚蔬菜子,原來的時候七八元一袋,但是現在得三十多一袋,一個大棚成本是一萬七八,一家至少蓋兩個大棚,這就得三萬多,再加上化肥、農藥、水電費等成本就更高了。所以最後一年基本上賺不到錢,因此,成本的制約也是遏制農村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4.勞動力素質偏低;農民幾乎都在從事最初級工作,高級技術人員相對較少,農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直接阻礙了他們對技能的掌握,特別是對高技能的獲取,經濟的發展對非熟練工人的需求是有限的。這就是限制了農村勞動力非農業就業機會的獲取和工資的提高,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有一重要原因。

因此,1.農民應種植一些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小的農產品;既然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就想辦法改變種植品種,來適應環境,多種植一些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品種。2.擴大產業結構;農民的收入不能單靠種植業,要多開發些收入來源。比如代加工,現在農村婦女多收人代加工手套和做一些簡單的工藝品,男士則幫別人加工半成品。還有養殖業,現在隨着品種的越來越廣泛,對養殖業的要求越來也低,靠水養魚靠平地種菜等等都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不錯選擇。3.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給農民提供資金支持,包括貸款、基礎設施建設和財政補貼。因為現在物價在上漲,農民的生產成本也在不斷增加,導致收入增加緩慢,所以政府有必要對(請收藏本站:)農民生產生活進行支持。比如控制農藥和農用材料價格,在原來的基礎上大大減少成本,農民的收入會增加很多。對農民的補貼不只是發錢,也可以發放一些農藥、化肥、或者農具之類的東西,也可以大大減少成本的增加,對有需要的農民發放貸款,使他們更方便的去生產或去創業。4.提高農民的素質。包括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和科技素質。從身體素質方面,多建一些公園或者廣場,供農民娛樂休閒。多引進一些健身器材,供農民鍛鍊,也可以專門組織大家學習將身操或者健身舞蹈,這樣可以消除一天的勞累疲憊是第二天能更好的投入生產。從科技素質方面,請專家指導種植技術和一些專業技術工作,集中培養一部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以後做到科學養殖和向高技術領域邁進。從文化素質方面,以前由於生活條件不是很好,不能供孩子上學,以至於現在許多農民文化水平很低。種植業雖然投入很多,但是收成很少。甚至在打工是也不能到工

資待遇高的工作,職位職能是最基礎的。現在農村應開設一些專門給農民上課的學校,可以有經驗豐富和學歷高的人,對村民進行講授和培訓,這樣農民的文化水平會不斷增加。

通過這次調查,農民的生活水平雖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還是存在着許多問題。但我們相信只要政府努力解決這些問題,農民的收入增加速度會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會提高很多,而且還發現了比較可喜的問題,現在農民家長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只要有能力都會供孩子上大學。以後工作即便是大工也會找到職位比較高的工作。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農民的收入問題會得到解決,農村也會建設的越來越好。

第三篇:關於農民收入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以保障農民收入快速健康發展。然而,從現實情況看,農民收入依然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加大,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臨嚴峻的挑戰。作為一個農村人,我不禁要問: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農民增收困難,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利用假期時間對自己所在縣農民增收問題做了一次深入調查,以期為本地農民增收困難問題的解決提供合理化建議,幫助當地羣眾解決實際問題。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選取惠民縣有代表性的部分村莊進行調查,採用入户走訪、實地 調查等方式,同時,充分發揮同學、親戚優勢利用電話、短信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在調查結果的基礎上,結合相關資料完成此報告。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就業困難。就業是民生之本,是解決農民增收的根本條件。然而,從調查情況看,我縣農民就業問題嚴峻,出現了大量剩餘勞動力,並且,隨着農業產業化進程和土地規模經營的推進、農業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廣和提高,農村勞動力的過剩程度必然會進一步增加,相應的需要更多的勞動崗位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然而,我縣鄉鎮企業的發展處於起步階段,吸納勞動力的能力較低,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2.農民素質偏低,與農業現代化不相適應。在農民素質方面,我主要調查了以下四點:一是農民的受教育程度。調查結果顯示,我縣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為5.8年,國中、國小文化程度佔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佔7.8%。二是農民的科技素質。調查結果顯示,我縣農民農業科技素質不高,進行農業活動大多依靠傳統經驗,接觸過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觀念。我縣農民思想觀念保守,缺乏進取精神,很多農民表示只要能夠吃飽穿暖就別無所求,因此,很多農民僅依靠傳統的種植業維持生計。四是農民對農業政策的關注力度。調查結果顯示,有70.13%的農民從未關注過三農政策,33.7%的農民不知道三農指哪幾方面,63.64%的農民僅靠聽説獲取農業政策信息。從這四方面來看,我縣農民的整體素質偏低,成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一大障礙。

3. 生產力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矛盾凸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我國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它的消極作用已開始顯現。精細的生產模式不能形成規模,農業機械化和先進生產技術推廣緩慢,且農產品批量小、質量差,無力面對市場競爭。單家獨户的生產模式不僅效率低下,還將大批勞動力禁錮在農業上,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也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障礙。

4.村官選舉問題重重,村委服務不到位。在調查村官選舉這個問題時,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經濟發達、鄉鎮企業較多的村莊,村幹部成了美差,有人為了當上村幹部,花費鉅額資金送禮,有的甚至打起了“選票價格戰”,一張選票從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選人一次竟花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與此相反,在經濟落後、沒有鄉鎮企業的村莊,村幹部選舉卻很少有人問津,當選者多為年齡較大、無力從事其他職業的人。不難想象,在這兩種情況下組織起來的村委會其服務意識和帶動能力是怎樣的。素質偏低的村委會成員導致村委會發揮不了應有的職能,使其在引導種植結構、引導推進產業化經營、引導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引導加快勞動力轉移等方面都顯得力不從心,這也是農民增收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5. 城鄉教育差距繼續擴大,留守兒童教育受制約。我縣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當地教育發展受限,突出表現在教師工資上,根據調查,我縣國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分別為17400元和14650元。較低的工資水平致使大量優秀教師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同時,隨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由於其父母常年在外,對他們的輔導、教育乏力,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像心理髮育不健全、學習成績下降等。城鄉教育的巨大差距,是農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鎮居民差。

6.社會保障措施不力,致貧因素增加。由於政府對農業和農村投入不足,農民生產和生活保障能力差,致使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農民在住房、醫療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壓力。此外,國家出台的一些保障措施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在執行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農民實際收益不大,像農村合作醫療,僅從定點醫療機構的藥價看,同一品牌和劑量的常用藥,從定點醫療機構購買的,藥價即使扣除報銷部分,往往比從藥店購買的還貴,因而其最大受益者並非農民,而是醫院。

7.農民工地位低,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由於城鄉差別,農民工在與城鎮居民的崗位競爭中多處於弱勢,因而農民工多從事髒、累、差且收入低的工作,無固定住房,子女教育無着落,個人生活不方便以及無權享有城市居民的醫療、養老保險等保障,而且工作很不穩定,甚至不能按時足額領取基本的低收入工資。

二.對策與建議

從上述可以看出,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是多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要增加農民收入,就必須多管齊下,切實解決上述問題。

1. 立足農業特色,發展鄉鎮企業,推動城鎮化進程。針對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就業困難這個問題,我認為應立足農業特色,靠發展農業和相關產業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根據各鄉鎮的農業特色,建立與其相關的鄉鎮企業,例如在大年陳鄉建立水果加工企業,在何坊鄉建立蔬菜加工企業,在石廟鎮建立桑蠶加工企業。通過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城鎮化步伐,創造有效的就業崗位,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非農領域。

2. 整合社會力量,從多方面提高農民素質。一是要大力發展農村科技教育事業,積極開展農業知識的科普宣傳,發放一些農業科普書籍,定期組織專家進行農業科技知識講座,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二是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一大批大中專畢業生等高素質人才回鄉任職,使之成為現代農業知識的傳播者。三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投資力度,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農村宣傳文化陣地。

3. 提高勞動生產率,推進農業集約化經營。在土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將土地集中到種田能手手中進行規模經營,將解放出來的勞動力轉移到鄉鎮企業和其他非農領域。同時,農業部門加強對集約化經營的技術、資金、信息、機械、市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廣大規模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強抗風險能力,從而增加收入。

4.推進鄉村民主建設,切實提高村幹部素質。對於村幹部選舉中出現的不同問題,應採取不同的方式解決,對於出現“賄選”現象的村莊,可以在村內設置觀察員,監督村裏的選舉行為,同時加強鄉(鎮)政府的行政干預,嚴厲打擊“賄選”行為。而對經濟落後地區的村莊,政府應加大對其民主建設的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一批有知識、有才能的人蔘加選舉。通過上述措

關於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以保障農民收入快速健康發展。然而,從現實情況看,農民收入依然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加大,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臨嚴峻的挑戰。作為一個農村人,我不禁要問: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農民增收困難,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利用假期時間對自己所在縣農民增收問題做了一次深入調查,以期為本地農民增收困難問題的解決提供合理化建議,幫助當地羣眾解決實際問題。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選取惠民縣有代表性的部分村莊進行調查,採用入户走訪、實地 調查等方式,同時,充分發揮同學、親戚優勢利用電話、短信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在調查結果的基礎上,結合相關資料完成此報告。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就業困難。就業是民生之本,是解決農民增收的根本條件。然而,從調查情況看,我縣農民就業問題嚴峻,出現了大量剩餘勞動力,並且,隨着農業產業化進程和土地規模經營的推進、農業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廣和提高,農村勞動力的過剩程度必然會進一步增加,相應的需要更多的勞動崗位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然而,我縣鄉鎮企業的發展處於起步階段,吸納勞動力的能力較低,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2.農民素質偏低,與農業現代化不相適應。在農民素質方面,我主要調查了以下四點:一是農民的受教育程度。調查結果顯示,我縣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為5.8年,國中、國小文化程度佔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佔7.8%。二是農民的科技素質。調查結果顯示,我縣農民農業科技素質不高,進行農業活動大多依靠傳統經驗,接觸過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觀念。我縣農民思想觀念保守,缺乏進取精神,很多農民表示只要能夠吃飽穿暖就別無所求,因此,很多農民僅依靠傳統的種植業維持生計。四是農民對農業政策的關注力度。調查結果顯示,有70.13%的農民從未關注過三農政策,33.7%的農民不知道三農指哪幾方面,63.64%的農民僅靠聽説獲取農業政策信息。從這四方面來看,我縣農民的整體素質偏低,成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一大障礙。

3. 生產力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矛盾凸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我國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它的消極作用已開始顯現。精細的生產模式不能形成規模,農業機械化和先進生產技術推廣緩慢,且農產品批量小、質量差,無力面對市場競爭。單家獨户的生產模式不僅效率低下,還將大批勞動力禁錮在農業上,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也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障礙。

4.村官選舉問題重重,村委服務不到位。在調查村官選舉這個問題時,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經濟發達、鄉鎮企業較多的村莊,村幹部成了美差,有人為了當上村幹部,花費鉅額資金送禮,有的甚至打起了“選票價格戰”,一張選票從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選人一次竟花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與此相反,在經濟落後、沒有鄉鎮企業的村莊,村幹部選舉卻很少有人問津,當選者多為年齡較大、無力從事其他職業的人。不難想象,在這兩種情況下組織起來的村委會其服務意識和帶動能力是怎樣的。素質偏低的村委會成員導致村委會發揮不了應有的職能,使其在引導種植結構、引導推進產業化經營、引導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引導加快勞動力轉移等方面都顯得力不從心,這也是農民增收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5. 城鄉教育差距繼續擴大,留守兒童教育受制約。我縣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當地教育發展受限,突出表現在教師工資上,根據調查,我縣國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分別為17400元和14650元。較低的工資水平致使大量優秀教師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同時,隨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由於其父母常年在外,對他們的輔導、教育乏力,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像心理髮育不健全、學習成績下降等。城鄉教育的巨大差距,是農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鎮居民差。

6.社會保障措施不力,致貧因素增加。由於政府對農業和農村投入不足,農民生產和生活保障能力差,致使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農民在住房、醫療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壓力。此外,國家出台的一些保障措施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在執行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農民實際收益不大,像農村合作醫療,僅從定點醫療機構的藥價看,同一品牌和劑量的常用藥,從定點醫療機構購買的,藥價即使扣除報銷部分,往往比從藥店購買的還貴,因而其最大受益者並非農民,而是醫院。

7.農民工地位低,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由於城鄉差別,農民工在與城鎮居民的崗位競爭中多處於弱勢,因而農民工多從事髒、累、差且收入低的工作,無固定住房,子女教育無着落,個人生活不方便以及無權享有城市居民的醫療、養老保險等保障,而且工作很不穩定,甚至不能按時足額領取基本的低收入工資。

二.對策與建議

從上述可以看出,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是多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要增加農民收入,就必須多管齊下,切實解決上述問題。

1. 立足農業特色,發展鄉鎮企業,推動城鎮化進程。針對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就業困難這個問題,我認為應立足農業特色,靠發展農業和相關產業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根據各鄉鎮的農業特色,建立與其相關的鄉鎮企業,例如在大年陳鄉建立水果加工企業,在何坊鄉建立蔬菜加工企業,在石廟鎮建立桑蠶加工企業。通過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城鎮化步伐,創造有效的就業崗位,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非農領域。

2. 整合社會力量,從多方面提高農民素質。一是要大力發展農村科技教育事業,積極開展農業知識的科普宣傳,發放一些農業科普書籍,定期組織專家進行農業科技知識講座,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二是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一大批大中專畢業生等高素質人才回鄉任職,使之成為現代農業知識的傳播者。三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投資力度,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農村宣傳文化陣地。

3. 提高勞動生產率,推進農業集約化經營。在土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將土地集中到種田能手手中進行規模經營,將解放出來的勞動力轉移到鄉鎮企業和其他非農領域。同時,農業部門加強對集約化經營的技術、資金、信息、機械、市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廣大規模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強抗風險能力,從而增加收入。

4.推進鄉村民主建設,切實提高村幹部素質。對於村幹部選舉中出現的不同問題,應採取不同的方式解決,對於出現“賄選”現象的村莊,可以在村內設置觀察員,監督村裏的選舉行為,同時加強鄉(鎮)政府的行政干預,嚴厲打擊“賄選”行為。而對經濟落後地區的村莊,政府應加大對其民主建設的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一批有知識、有才能的人蔘加選舉。通過上述措施,切實選出高素質的村幹部,使其真正發揮帶動農民致富的作用。

5.加大師資力度,提高農村教育水平。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改善農村的教學環境,出台優惠政策吸引優秀教師前來任教,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應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力度,使之健康成長。

6.加大投入力度,規範制度體系。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每年從財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保障農民生產和生活,減輕農民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壓力,增強農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規範制度體系,確保國家各項政策的嚴格執行,使農民真正從中受益。

7.多管齊下,切實提高農民工地位。政府應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切實保護農民工的權益,拿出一定資金用於解決農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醫療、保險等,幫助農民工解決後顧之憂。同時,嚴厲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確保農民工勞有所得。 施,切實選出高素質的村幹部,使其真正發揮帶動農民致富的作用。

5.加大師資力度,提高農村教育水平。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改善農村的教學環境,出台優惠政策吸引優秀教師前來任教,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應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力度,使之健康成長。

6.加大投入力度,規範制度體系。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每年從財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保障農民生產和生活,減輕農民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壓力,增強農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規範制度體系,確保國家各項政策的嚴格執行,使農民真正從中受益。

7.多管齊下,切實提高農民工地位。政府應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切實保護農民工的權益,拿出一定資金用於解決農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醫療、保險等,幫助農民工解決後顧之憂。同時,嚴厲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確保農民工勞有所得。

第四篇: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align=left>現在農民收人主要來源於糧食作物的兑換,農民收入調查報告-暑期社會實踐。小麥、玉米、水稻等是農民的生活資料,在賣出的同時—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為—年的口糧。花生、芝麻等經濟作物自然是農民經濟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種植較多地區)。糧食收入以後,該賣的賣,該留的留,農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業養殖也是農民的收入之一,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養兩三頭豬,此外還有牛、羊、雞等家禽,這些賣掉以後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農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種植上除去種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養殖上,除去幼苗、飼料以及家禽的醫藥費等,農民一年淨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這個數字還是可觀的。

可是農民拿着這些錢並不是很開心,接下來錢就要向外拿了,社會實踐報告《農民收入調查報告-暑期社會實踐》。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統籌、提留。家裏孩子增幾件新衣服,那拖拉機的大輪子用了好幾年了也該換了。剩下的要全部給孩子來年的學費、生活費,或許到了春節還得借—些才能過個好年。

要是遇上了災荒,天氣不好,收不到糧食。交完公糧,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夠。要是萬一家裏有個人生病,恐怕不借錢是看不好了。這借來借去,家裏就欠債了,以後的每年得節約,少吃幾頓好飯,少穿幾件新衣服,還了錢,才能鬆口氣。

農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維持簡單的生活,萬一有了天災人禍就得借錢,可這也不是辦法,借了錢總得要還,孩子讀書開支最厲害,要趕上了某些亂收費的學校,農民更是苦不堪言。

國家政策整天在喊減輕人民負擔,減來減去農民還是被壓的喘不過氣。政策關鍵要落實。隨着中國將加人世貿組織,外國糧食將進人中國市場,糧食價格將大幅度下降,這樣農民收人減少而支出不會有多大變化,農民負擔將會更重。

第五篇: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農民收入及負擔調查報告

我來自農村,農民的收入影響着我的學費和生活費用,他就是我的費用的全部來源,同時也是一個家系的全部的經濟來源,農民是我國一個大的集體,佔有我國人口的60%以上,也是我國政府備受關注的一個集體,在近幾所來,國家多次出台政策,減免税收,向他們發放經濟補助,

儘管這樣,人們的生活水平還不是很高,城鄉差距還是很嚴行,這些都體現在交通,素質,人口的流動,思想等這些方面,

在農村,交通不是很方便,不能達到很好的思想和文化的交流,產品不能運送出去,外面的好東西也不能運進來,導致產品的收入不是很高,而且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的幅度很快,從而提高了人們的經濟負擔,在這些收入減少,支出增加的情況下,人們只能是自己自足,從而湧現出了大量的民民工,到外面做工,農民工在外面賺的錢才是村村的主要的經濟來源,用來供自己的子女讀書,和家用。存款幾乎是沒有的,這也是為什麼農村父母送子女讀書走出農村思想的力量的源泉,

由於農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在家鄉的都是一些沒有受到過高等教育的人,而老年和小孩佔總人口的85%,在這種比例下的生活素質總會提高呢,而且一些高科技的產品在農村得不到普及,和發展。這樣看來,農村也是各大商家的替在的市場,所以經常會有家電下鄉的活動,在這些看以好的東西,其實和城市比已經落下了一個層次,而且在現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在農村有很多的人不知道用手機,他們所瞭解的手機在他們的概念裏,僅僅只是能打電話和接聽電話而已。在這幾年,電腦在全國的普及很快,但是農村也不是很多人會使用,這也為高速的信息發展提供了障礙,

人口的流動在農村是一個很普遍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有一定經濟積累的農民,就搬到城市定居,尤其是這幾年政府的政策有所放寬,這樣的事情是越來越嚴重了。

當今中國農村問題千頭萬緒,但歸納起來大體上形成三大矛盾:

第一,農業集約化生產與家庭承包經營之間存在矛盾。現代化農業要求規模化大生產,而家庭聯產承包制決定了,在中國大多數地區不可能實行規模化生產。“席地經營”不可能獲得高額的回報。除了在山東等一些地區農民通過塑料大棚生產,獲得相對較高的農業收入以外,絕大多數從事糧食作物生產的農民都不可能從承包田中獲得豐厚的回報。雖然國家一再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並且千方百計地降低農民購買生產資料的費用,但是,農民從農業耕作中所獲得的收益仍然遠遠低於出外打工所獲得的報酬。這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在其他國家,農業效益遞減也是一個整體趨勢。與其他發達國家規模化生產的農業相比,中國的農業沒有比較優勢。和中國的其他行業相比,中國的農業投入產出之比也不高。這其中固然有中國農業的技術含量低、生產力低下、農民負擔較重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長期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制。

作為階段性的改革成果,家庭聯產承包制在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曾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看來,家庭聯產承包制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化生產的需要。因為從制度基礎上來看,承包責任制是建立在集體所有制經濟基礎之上的,一種轉型時期的特殊生產分配關係。由於土地的集體所有制性質,決定了家庭聯產承包法律關係主體具有虛擬性質,作為發包方的集體所有制組織與承包人之間存在着利益衝突的問題。當集體所有制組織的利益與土地承包人的利益發生衝突時,集體所有制組織會毫不猶豫地破壞業已形成的土地承包關係。農民作為土地的承包者,雖然可以通過村民自治組織來保護自己的權利,但由於自治組織同時也是發包人,這樣就出現了農民無法通過農村內部的組織機構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問題。近年來,雖然不斷有學者呼籲,通過合作社或者農會的方式將農民重新組織起來,但現有的農村生產關係阻礙了農民的聯合。更重要的是,隨着農村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均耕地面積越來越少,中國的土地承包合同關係不得不經常性地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在農村承包經營責任制基礎上的一系列制度都面臨失效的危險。一些地區農民撂荒土地,其實是想用一種非常消極的辦法來擺脱目前中國農村所面臨的矛盾關係,但由於他

們的農民身份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完全脱離建立在承包責任制基礎上的一系列法律關係。中國的農村承包責任制已經變成了阻礙農業現代化的制度設計。

改變這種狀況當然不能操之過急。在沒有更好的制度加以替代的情況下,政府應當積極引導農民走合作化的道路,通過農村互助組織逐漸地實現規模化生產,並且自發地與市場接軌。在一些商品化程度比較高的農村地區,農民內部之間的分工已經非常普遍,土地的集約化經營也基本上實現。政府部門應該在穩定現有生產關係的前提下,積極鼓勵農民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發展道路。

面對國際集約化的農業生產,中國建立在家庭聯產責任制基礎上的農業耕作規模過小。今後應該在條件允許的地方,大力發展集約化農業。

第二,農業人口的嚴重過剩與城鎮化發展的滯後之間存在矛盾。提高農業勞動效率,必然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失去土地的農民。這些農民要麼湧入大城市,要麼被就地安置。近年來,關於城市化和城鎮化的爭論,其實質就是關於農民安置方式的爭論。城市化固然能夠一步到位,但城市化所帶來的巨大的社會成本是發展中國家難以承受的。在城市化的背後,是城市佈局的合理性問題,更是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吸納能力的問題。當城市控制在合理的規模狀態,並且能夠在一定區域內進行合理的佈局,那麼,城市化和城鎮化之間沒有大的區別。我們應該拋棄這樣的思維模式:那就是在現有的不合理的城市佈局前提下,各執一端,討論城市化還是城鎮化的問題。在我看來,中國現有的城市佈局並不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在廣大的鄉村普遍缺乏資金流動、信息流動和實物流動密切結合的小城鎮,因此,今後應該更多地建設符合農村需要的小城鎮。

但是,小城鎮的發展必然會帶來土地使用的矛盾。當前中國一些地方的經濟開發區熱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就是中國農村城鎮化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在一些開發區,已經形成了新型的小城鎮。政府在清理和整頓經濟開發區時,應該注意小城鎮的正常發展與經濟開發區盲目建設之間的區別,通過政策引導和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將經濟開發區逐步改造為吸納農村剩餘勞動人口的小城鎮。

在一些不贊成發展小城鎮的學者看來,城市化才是解決當前中國農村人口過剩問題的唯一出路。他們反對小城鎮發展,認為這樣會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形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助長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但是,應當看到,城市的設計不是搭積木。在城市的佈局已經初步定型的情況下,成倍地增加人口會導致城市功能的急劇萎縮。城鎮化雖然不能在現代化的道路上一步到位,但可以在短時期內有效解決農村剩餘人口的出路問題。即使在一些發達的國家,小城鎮仍然居住着一個國家50%以上的居民。

第三,農村村民自治和政權機構不斷擴張之間存在着矛盾。村民自治在中國當代有着多重含義,從民主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是中國民主改革的先導;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它是尊重農民經營自主權的必要形式;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它是農民自主管理的社區組織結構。但是,中國農民自治機構面臨着政權機構擴張所帶來的壓力。在許多地方,村民自治委員會成為了代表政權機關收取税費的“二政府”,成為了上傳下達的管理組織。在一些農村,農民的自治組織和黨的基層組織之間也存在着緊張關係,農民的自治事業面臨難以為繼的局面。

事實上,在當初的自治制度設計中,不是沒有考慮到農村村民自治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但由於我國政權機構不斷擴張,鄉鎮政府人員隊伍龐大,如果不從自治組織獲取必要的費用,機構就難以運轉下去,所以,

鄉鎮機關普遍存在着干預村民自治的現象。這種干預既是利益的訴求,也是傳統行政思維觀念的延續。如果不改革中國的行政體制,減少或者約束政府的行政權力,那麼,中國農村村民自治制度就難以繼續發展。

可以説,農業集約化生產與承包責任制之間的矛盾是中國當前農村許多矛盾的根源,而農業人口的嚴重過剩與城鎮化發展滯後之間的矛盾是導致中國當代農村問題加重的根本原因,村民的自治組織和政權機構的緊張關係是產生一系列問題的導火索。解決中國的農村問題,不但要從提高農民收入入手,而且還看到農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危機。在解決三農問題時,不但要從生產關係方面思考問題,而且要從上層建築方面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跳出既定的思維模式,才能為中國當代三農問題的解決開出合適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