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民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8.67K

國民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報告

手機閲讀率首次超過50% 閲讀羣體呈低齡化趨勢

手機閲讀羣體最喜歡的手機小説類型為言情,佔26.3%。其次為武俠,佔20.7%。接下來依次是青春(17.0%)、玄幻(16.4%)、穿越(14.0%)和古韻(4.6%)。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認為,目前微信閲讀主要呈現碎片化、跳躍式的形態,不少內容不準確,有些甚至是錯誤的,因此目前完全依賴微信閲讀來獲取知識是不可能的。

68.6%國民呼籲當地舉辦讀書活動 專家建議向農村傾斜

從成年國民對於個人總體閲讀情況的評價來看,25.8%的國民表示滿意,16.3%的國民表示不滿意,另有47.6%的國民表示一般。

【第2篇】關於全國國民2022年度閲讀調查報告範文

微信讀者”人均每天超過40分鐘

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於昨日在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首次調查的微信閲讀指標顯示,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為xx.11分鐘,其中,成年微信閲讀接觸羣體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超過40分鐘。此外,數字閲讀率首次超過傳統閲讀率。

數字化閲讀接觸率達58.1%

據瞭解,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已持續開展了十二次。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從20xx年9月開始全面啟動。20xx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閲讀率為 58.0%,較20xx年的57.8%上升了0.2個百分點;報紙閲讀率為55.1%,較20xx年的52.7%上升了2.4個百分點;期刊閲讀率為 40.3%,較20xx年的38.3%上升了2.0個百分點;受數字媒介迅猛發展的影響,數字化閲讀方式(網絡在線閲讀、手機閲讀、電子閲讀器閲讀、光盤閲讀、pad閲讀等)的接觸率為58.1%,較20xx年的50.1%上升了8.0個百分點。綜合以上各媒介,20xx年我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閲讀率為78.6%,較20xx年的76.7%上升了1.9個百分點。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和國民閲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均表示,相關統計顯示數字閲讀率首次超過傳統閲讀率。

人均紙質圖書閲讀量為本4.56

此外,20xx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閲讀量為4.56本,報紙和期刊閲讀量分別為65.03期(份)和6.07期(份),電子書閲讀量為3.22 本。與20xx年相比,期刊和電子書的閲讀量均有所提升,紙質圖書和報紙的閲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從成年國民對各類出版物閲讀量的考察看,20xx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閲讀量為4.56本,與20xx年的4.77本相比,減少了0.21本。人均閲讀報紙和期刊分別為65.03期(份)和 6.07期(份)。與20xx年相比,人均報紙閲讀量下降了5.82期(份),期刊的人均閲讀量增加了0.56期(份)。魏玉山表示,這與數字出版、數字閲讀的發展相關。

手機閲讀

成年國民接觸率

首次超過50%

調查顯示,20xx年成年國民手機閲讀接觸率首次超過50%,達到51.8%,較20xx年的41.9%上升了9.9個百分點。近年來,我國成年國民手機閲讀時長穩步增長,在20xx年首次超過了半個小時,達33.82分鐘。20xx年成年國民選擇通過手機上網的比例為56.2%,與通過電腦上網的比例(56.9%)基本持平。

聽音樂、用微信、手機qq等是我國成年國民中手機閲讀接觸羣體的重點消費內容。

微信閲讀

聊天、看朋友圈

比例均超80%

數據顯示,我國成年手機閲讀羣體的微信閲讀使用頻率為每天2次,成年微信閲讀接觸羣體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超過40分鐘。據調查,有34.4%的成年國民在20xx年進行過微信閲讀;而在成年手機閲讀接觸者中,超過六成的人(66.4%)進行過微信閲讀。成年手機閲讀羣體的微信使用頻率為每天2次。從微信閲讀時長來看,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為xx.11分鐘,其中,手機閲讀接觸羣體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為27.22分鐘,微信閲讀接觸羣體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為40.98分鐘。

聊天、查看朋友圈這兩項活動是成年微信閲讀接觸者的主要選擇,選擇比例均超過80%。而與閲讀相關的活動也是很多微信閲讀接觸者的主要選擇,看新聞、閲讀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閲讀公眾訂閲號發佈文章的選擇比例分別為72.9%、67.1%和20.9%。徐升國認為,社交閲讀是推動全民閲讀的有利推手,同時,內容上以碎片化、淺閲讀為主,不能取代傳統紙書閲讀在內容上深刻和系統性的需求,淺閲讀與深閲讀,碎片化閲讀與系統化閲讀協調發展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延伸解析

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人均閲讀量

不同國家“人均每年讀幾本書”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對此,昨天徐升國也表示,對於此前媒體上盛行的以色列人均每年讀60多本書的説法並不準確。當然經瞭解,以色列的閲讀量確實比較高,圖書館分佈、借閲量也在世界名列前茅,但經過他們的調查並沒有看到以色列人均閲讀量調查的有關數據。在國際上人均閲讀數量是一個比較通約的指標,就其收集到的其他國家的數據來看,美國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韓國是11本左右。20xx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閲讀量為4.56本,從總體上看,我們國家閲讀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

大學生讀書情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大學生來説,旅遊已經成為一種頗為流行的開闊視野的方式,然而,讀萬卷書反而變得不易。如今,有了來自網絡上游戲、電影、追劇等的誘惑,或者面對更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讀書時間是否被一再壓縮?在手機上看電子書變得更加容易而且方便,而紙質書是否還受同學們的青睞?那麼現在的大學生是否還能像過去一樣讀名著讀到熱血沸騰,還是他們有了新的更廣闊的讀書領域,亦或是沉浸在網絡小説中無法自拔?而對於專業方面的書籍以及現在如火如荼的暢銷書,同學們又秉持什麼態度呢?以上這些就是我這次調查報告所調查及研究的問題。

(一)調查時間:20xx年8月5日20xx年8月12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通過網上發佈問卷調查的形式,藉助新浪微博、人人網等社交網站問卷鏈接,擴大問卷調查範圍,面向各省高校學生進行調查。將通過填寫得到的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統計,並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現出來。最後共收到122份調查問卷。

(三)調查內容:從大學生閲讀時間、閲讀習慣、閲讀領域以及大學生活等方面進行調查。具體內容見附在本文最後的調查問卷。

(四)調查數據:

1.收到有效問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約佔45.90%),女生66人(約佔54.10%);大一學生50人(約佔40.98%),大二學生70人(約佔57.38%),大三學生2人(約佔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學生為主。

2.在以最喜歡哪種途徑讀書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調查結果為:約53.11%的同學閲讀紙質書,約28.08%的同學閲讀電子書和網上讀書,約18.80%閲讀報刊雜誌。由此看出,紙質書仍然是大學生們閲讀的主要途徑,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電子書和網上閲讀也以迅猛的勢頭增長。

3.關於每天是否讀書的問題,只有約19.67%的同學選擇是,約55.74%的同學選擇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學選擇了不是,只是偶爾會讀。超過半數的同學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閲讀。

4.關於平均每天會花多長時間閲讀,約6.56%的同學在三小時以上,約67.21%的同學在xx小時之間,約22.95%的同學選擇少於1小時,而約3.28%的同學選擇了基本不看書。由此看來,大部分同學每天的閲讀時間在xx小時左右。

5.除課本外平均每個月會讀幾本書,約6.56%的同學選擇0本,約73.77%的同學選擇xx本,約xx.75%的同學選擇46本,約4.92%的同學選擇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閲讀了多少本書,約6.56%的同學選擇0本,約50.82%的同學選擇了12本(含2本),約34.43%的同學選擇了34本(含4本),只有約8.2%的同學選擇了5本及以上。

7.面對豐富的大學生活,面對時間的安排,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傾向,他們最注重哪點,這道題給出了答案。約xx.75%的同學更喜歡學習,當學霸,約27.87%的同學更喜歡閲讀,增長知識,約xx.75%的同學更喜歡看電影,放鬆身心,約3.28%的同學更喜歡上網,享受時光,約29.51%的同學更喜歡參加社團或者兼職,鍛鍊能力,而約9.84% =的同學選擇了其他。因為很可能喜歡大學生活的許多部分,因此這道題設為單選題,由此評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學生重視。而由該樣本得到,參加社團和兼職來鍛鍊能力最為受喜歡,緊隨其後的就是閲讀。因此當代大學生還是很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的。

8.關於通常的閲讀地點的問題,約55.74%的同學選擇圖書館,36.07%的同學選擇自習教室,約73.77%的同學選擇寢室,約55.74%的同學選擇家,約22.95%的同學選擇書店,約1.64%的同學選擇食堂,約6.56%的同學選擇其他。由此可見,寢室、圖書館、家和自習教室還是比較大眾的讀書地點。

9.關於閲讀主要來源的問題,約70.49%的同學通過自己購買,約55.74%的同學通過到圖書館借閲,約42.62%的同學通過向他人借閲,約55.74%的同學通過下載到手機上閲讀,約32.79%的同學通過網上閲讀,約3.28%的人選擇其他方式。由此可見,自己購買到圖書館借閲和下載到手機上閲讀是閲讀的主要來源。

10.關於喜歡什麼類型的書籍,約59.02%的同學選擇了文學名著,約50.82%的同學選擇通俗小説,約34.43%的同學選擇歷史傳記,約21.31%的同學選擇經濟管理,約40.98%的同學選擇生活勵志,約xx.75%的同學選擇宗教哲學,約19.76%的同學選擇自然科學,約6.56%的同學選擇軍事,約1.64%的同學選擇法律,約32.79%的同學選擇專業書籍,約xx.75%的同學選擇其他。排在前三名的是文學名著通俗小説和生活勵志,而專業書籍得到的喜愛程度仍然不夠。

11.在更喜歡哪種類型的文學作品中,約%的同學選擇小説,約8.2%的同學選擇散文,約3.28%的同學選擇詩歌,約1.64%的同學選擇其他,約11.48%的同學選擇都喜歡,約3.28%的同學選擇不喜歡文學類。因此小説仍然是同學們的首選。

12.老師推薦的與專業相關的書是否積極去讀的問題,約22.95%的同學選擇通常都會找來看,約67.21%的同學選擇看一些,約9.84%的同學選擇從未。大部分的同學會看一些老師推薦的與專業相關的書籍。

xx.關於是否會做讀書筆記的問題,約19.67%的同學選擇會,約34.43%的同學選擇不會,約45.9%的同學選擇偶爾,一些。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有做一些讀書筆記的習慣,但也有相當比例的同學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xx.遇到喜歡的書,通常的做法,約59.02%的同學選擇用最快的時間將它讀完,約xx.75%的同學選擇按照自己的計劃閲讀,約21.31%的同學選擇有時間就拿出來翻兩頁,約4.92%的同學選擇虎頭蛇尾,通常看不完。因此超過半數的同學還是對閲讀充滿興趣,但要注意是否會因為讀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甚至是小説),影響自己本來安排去做的事情。

15.關於對自己讀書量的評估,0%的同學認為自己讀書很多,約4.92%的同學選擇較多,約62.3%的同學選擇一般,約22.95%的同學選擇較少,約9.84%的同學選擇很少。由此可見,大部分大學生的讀書量還是不足,從中獲取的知識更是不夠。

16.大學生是否會關注和閲讀暢銷書,約31.15%的同學選擇會,約60.66%的同學選擇只是知道大概,不會去讀,約8.2%的同學選擇不關注。大部分大學生知道知道大概,這是緊跟時代步伐的一種表現,不能對於時代潮流熟視無睹,但也要仔細甄別,不能跟風而動,選擇適合自己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書。

17.關於對於網絡小説的看法,約24.59%的同學認為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口味,約22.95%的同學認為充分利用現代載體,利於傳播,約xx.75%的同學認為內容和寫作技巧有待進一步提高,約37.7%的同學認為整體品位不高,質量較差。比較多數的同學不看好網絡小説,這是要在魚目混雜的書堆裏有雙明辨的慧眼,當然也不可否認的是其中有一些比較優秀的網絡小説,但不能只作為消遣的工具。

18.讀書應該是求質還是求量的問題,約34.43%的同學選擇了寧可少讀,也要讀得有質量,約27.87%的同學選擇了泛讀,瞭解大意,能讀更多的書,約37.7%的同學選擇了努力既求質又求量,當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樣看來,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三者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同學做出自己不同的選擇。怎樣讀得既有質又有量,值得我們的思考,我們是不是應該擠出更多的時間來閲讀,或者做些讀書筆記,提升我們讀書的質量。

19關於閲讀動力的話題,完全出於興趣愛好這一選項被選次數佔有效問卷總數的百分率約為83.61%,提高學習成績約為16.39%,拓展知識面,跟上時代步伐約為52.46%,提高個人素養和品位約為57.38%,消遣,打發時光約為45.9%,選擇其他的約為4.92%。可見,閲讀對於大學生們來説,並非是絕對功利的,絕大多數的閲讀是出自興趣愛好。提高個人素質也是大學生閲讀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其對於未來人生的塑造也是很有幫助的,在講究各方面素質發展的今天,大學生更應該拓寬知識面,閲讀確實是一種良好的途徑。

20關於閲讀最大困惑的問題,約21.31%的同學選擇了不知道讀什麼,約xx.75%的同學選擇不知道怎樣讀,約19.67%的同學選擇 不知道讀了有什麼意義,約57.38%的同學選擇讀了但記不住,約40.98%的同學選擇讀了但用不上或者不會用。相對來説,閲讀之後記不住和不會用成為大學生們的閲讀困惑。怎樣學以致用,也許也是我們在閲讀的過程中要思考的。

21.閲讀帶來的最大幫助,約9.84%的同學選擇學到了很多知識,有助於學業,約29.51%的同學認為閲讀有利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提升素質,約21、31%的同學認為閲讀活用了課餘時間,使身心放鬆,約39.34%的同學認為閲讀拓展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0%的同學認為沒有幫助。由此可見,閲讀總歸是給大學生帶來了正面效應,以這些樣本來説,拓展視野和知識面尤其幫助大學生是在哪些方面,更加是出於其本身的主觀能動性。

【第3篇】國民閲讀調查報告

關於國民閲讀調查報告的內容有哪些呢?以下是cn人才小編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國民閲讀調查報告,歡迎閲讀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國民閲讀調查報告

前不久,中共中央黨校領導幹部閲讀狀況調查研究課題組在中共中央黨校在校學員中進行了一次閲讀狀況問卷調查。問卷設計了51道題,包括答卷者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知識結構、實踐經驗、閲讀現狀、閲讀傾向以及對推進領導幹部閲讀的意見建議等。通過問卷調查,可以從一個側面瞭解當前領導幹部的閲讀狀況和閲讀傾向。同時,調查結果也反映出領導幹部在閲讀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學以致用 是領導幹部學習的重要動機

調查顯示,領導幹部年讀書量高於普通民眾,其學習主要是為了獲得履行崗位職責的知識信息,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歷史哲學經典著作有着強烈的閲讀渴望。

1.閲讀成為領導幹部生活中的重要內容

從領導幹部每週用於閲讀和寫作的時間來看,1-9個小時的約佔48%,10-19個小時的佔35%,20小時以上的佔17%。家庭藏書方面,藏書500冊以下的約46%,500-999冊約18%,1000冊以上的約36%。年購書量上,每年購買10本以下的約17%,10-79本的約78%,80本以上的約5%。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的《20xx年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閲讀量為4.77本。此次中央黨校學員問卷調查顯示,75%的學員每年讀書量在10本以上,這表明,總體上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的年讀書量要高於普通國民。

2.獲取履行崗位職責相關知識是領導幹部讀書學習主要目的

學員學習的目的,按照列舉人次排列,依次是知識和信息積累(340人次)、工作需要(278人次)、深入瞭解社會(180人次)、增加生活情趣(155人次)、消磨時間(11人次)。知識和信息積累、工作需要這兩個排在前列的學習目的,都反映出領導幹部學以致用的閲讀動機。

對黨校最應該開設的課程,各課程的選擇人數比例分別是,經濟學和管理學為12%,執政能力建設為12%,馬克思主義理論為10%,領導者素質和修養為佔8%,黨史為7%,哲學為7%,社會管理和公共管理為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6%,政治軍事民族宗教問題為5%,戰略思維為4%。對個人最需要補充的知識門類,按照列舉人次排列,經濟、管理、歷史、馬克思主義理論、科技排在前五位。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經濟、管理、歷史、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和領導幹部履行崗位職責息息相關的知識,是領導幹部希望學習的重點。

3.領導幹部對經典著作有較強的學習渴望

在回答到目前為止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時,按照選擇人數排列,《毛澤東選集》排在首位。在回答最希望閲讀而未閲讀的一本書時,按照選擇人數排列,《資治通鑑》排在首位。對領導幹部最應閲讀的圖書,按照推舉人數排列,依次是《毛澤東選集》(72人次)、《資治通鑑》(43人次)、《鄧小平文選》(40人次)、《資本論》(25人次)、《共產黨宣言》(20人次)、《中國通史》(20人次)、《國富論》(16人次)、《論語》(15人次)、《史記》(11人次)。可見,領導幹部對經典著作有着較強的學習渴望。

4.新媒體是領導幹部重要閲讀途徑

對在哪種媒介花的閲讀時間最多這個問題,按照選擇人次排列,依次為互聯網(300人次)、報刊(208人次)、圖書(177人次)、電視(177人次)。從互聯網獲取信息的領導幹部人次,顯著多於其他傳統渠道。

調查顯示,大多數領導幹部每天網上閲讀的時間多於1個小時。學員平均每天上網閲讀的時間,1小時以下的約12%,1-2小時的約43%,2-3小時的約27%,3小時以上的約17%。

相比主流新聞網站,商業新聞網站更獲受訪學員的青睞。學員經常瀏覽的網站,按照列舉人次排列,依次是新浪網(218人次)、鳳凰網(119人次)、人民網(99人次)、新華網(92人次)、搜狐網(77人次)。

領導幹部學習閲讀還不適應現代領導活動要求

對領導幹部的學習狀況,中央黨校的學員評價總體不太樂觀。不少領導幹部藉口工作繁忙、應酬太多,不勤於讀書學習。此外,領導幹部在經濟、管理方面的閲讀興趣,要明顯高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方面的閲讀興趣。

1.領導幹部總體閲讀狀況仍不容樂觀

此次調查問卷中,對於領導幹部目前讀書狀況,71%的學員評價一般,17%評價好,1%評價很好,11%評價差,1%學員評價很差。持積極肯定態度的不到20%,這表明當前領導幹部總體閲讀狀況仍不容樂觀。

雖然調查表明多數領導幹部的年讀書量略多於普通國民,但應該看到,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閲讀量在世界排名並不高,領導幹部年讀書量總體上並沒有大大高出普通國民的年讀書量。當下中國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和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鉅,這些都需要領導幹部錘鍊自身本領。領導幹部只有進一步加強讀書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本領,適應改革發展的要求,才能擔當起執政興國、執政為民重要職責,肩負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

2.部分領導幹部對現代領導活動與讀書學習密切關係認識不夠

習近平同志説: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深刻認識現代領導活動與讀書學習的密切關係。

調查顯示,影響領導幹部閲讀的主要障礙,按照列舉人次排列,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時間有限、工作繁忙、應酬繁多。其中選擇前兩項的學員達82%。課題組在進一步調查中瞭解到,領導幹部之所以不讀書,表面上是工作忙、應酬多,還另有更深層次原因。

讀書是在無形之中積累功力,不可能立竿見影,也許在若干年後才顯示其功效,因此許多領導幹部沒有讀書的緊迫感。目前很多領導活動很大程度上還沿襲着農業社會傳統的領導體制和方法,還沒有和現代社會完全接軌。這種傳統領導活動,起主導作用的是經驗。追尋中國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一個重要方面是要使領導活動逐步走上現代化軌道,成為真正意義的現代領導活動。領導幹部如果不讀書學習,沒有真才實學,就難以勝任現代領導活動。

3.領導幹部對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還需進一步提升

一個領導幹部要做好本職工作,一刻也離不開理論學習。加強理論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時,領導幹部要學習哲學,尤其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

調查顯示,在個人最需要補充的知識門類中,哲學排在第八位;在個人最感興趣的圖書中,哲學位列最後;在領導幹部最應該閲讀的圖書類別中,馬克思主義理論排在第七位;在黨校最應該開設的課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佔6%,排在第七位。顯然,相比理論學習,經濟、管理等與領導幹部日常工作直接相關的閲讀需求更強烈,理論學習在很多領導幹部眼裏重要性排得比較靠後。 (中共中央黨校領導幹部閲讀狀況調查研究課題組 執筆人:田國良、嚴宏偉、朱晉平、王萍、鄒懿男;課題組負責人:田國良;課題組主要成員:王餘光、郭煥永、王炳、朱晉平、嚴宏偉、王萍。)

國小生閲讀情況的調查報告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勤於閲讀、書香四溢的民族是興盛的、充滿創造力的;而一個漠視閲讀、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停滯的、前途可悲的。語文閲讀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包括課內閲讀、課外閲讀。課內閲讀是有限的,而課外閲讀卻是無限的。課外閲讀為人的素養尤其是文化素養的培養提供了發展的廣闊空間。國小生六年時間只讀十二本教材,閲讀量至少、閲讀面之窄令人着實不安。單靠一本語文教材是學不好語文的,單靠課堂四十五分鐘也是學不好語文的,沒有課外豐富的閲讀積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人文素養必將落空。

教學應立足於課內,引向課外。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閲讀密切結合,達到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閲讀量,運用在課內閲讀學到的方法,養成自覺、自主閲讀的好習慣。課外閲讀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擴展,作為學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和學校教育的拓寬都具有重要作用。為此,我於2022年6月年在西安市蓮湖區機場國小三年級作了一項關於課外閲讀情況的問卷調查,又召集了部分學生進行座談,旨在通過這一扇窗口瞭解本地區的國小生課外閲讀狀況,從而為國小語文教師的工作更有效地展開提供一些依據和參考。

這次調查我從當前國小生課外閲讀的態度、興趣、時量、內容、習慣、方式方法入手,共發出98份份調查問卷,其中三年級五班學生48份,三年級一班10份,三年級二班學生10份,三年級三班學生10份,三年四班學生10份,三年級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為有效問卷。

一、目前環境下國小生課外閲讀樂觀的方面: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儘管目前國小生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很大,但是國小生對課外閲讀的重要性還有着比較正確的看法,主觀認識的端正為我們教育工作者開展課外閲讀活動提供了可行性。具體結果如下:

1、閲讀目的較正確

在所調查的國小生中,75.5 %的學生認為閲讀對自己的成長有很大幫助;23.5 %的學生選擇一般;沒有一名學生認為閲讀對自己的成長沒有幫助或有負面影響。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74.5 %中生認為讀課外書籍主要是為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1.0%的學生認為讀課外書籍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只是為了完 成老師的任務,看一些書籍;還有9.2%的學生認為看課外書籍純粹是為了消遣,15.3%的學生完全出於興趣。

2、學生對閲讀的興趣濃厚

28.6%的學生對課外閲讀很感興趣,60.2%的學生對課外閲讀的興趣比較強烈,有11.2%的學生對課外閲讀的興趣比較弱,對讀課外書一點也沒興趣的學生沒有。

45.9%的學生利用午休、放學後等這些邊邊角角的時間,閲讀課外書籍。25.5%的學生充分利用週六和週日休息時間讀書。21.4的學生是在放長假期間進行課外閲讀,7.15%的學生隨時都在讀書。

3、閲讀內容較為廣泛

從調查顯示,國小生的課外閲讀種類繁多,有中外名着類、小説類、科幻小説、自然科學類、童話寓言、卡通漫畫以及學習輔導資料等。多數學生兼愛幾種,這反映了國小生的多方面瞭解社會的要求,學生們通過閲讀這些讀物,關注自然科學,瞭解科技發展等,對於他們的智慧、情操、審美趣味等的培養無疑是極大的幫助的。

4、家長對課外閲讀的態度正確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家長對學生的課外閲讀很支持的佔77.6%;有時贊成有時反對的的佔18.4%;家長不聞不問的佔3.1%;反對的僅佔到1.0%。家長雖然態度正確,但對課外閲讀應遵循哪些原則,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閲讀,怎樣保證課外閲讀的高質量、高效率等方面,還缺少實踐。

二、目前環境下的國小生課外閲讀存在的問題

1、閲讀量減少

閲讀量的減少主要表現為閲讀時間量偏少。國小實施素質教育和減負措施後學生休閒時間增加,但用於閲讀課外書刊的時間偏少,這是閲讀時間的相對減少。學生除上學、做作業、做家務、休息時間外,平時可自由支配的休閒時間在1-3小時(週六、週日倍增),但經常閲讀書刊的學生1小時以上的學生比例為16.3%;半小時到一小時的的學生有70.4%;13.3 %的學生達不到半小時閲讀,有4.1%的學生幾乎不閲讀課外書。

閲讀興趣與品味是關於閲讀目的、興趣指向以及讀物內容、屬性與類型方面的評價指標,以高低為尺度。閲讀目的、興趣指向不一,對讀物內容、性質、類型的選擇就不一樣。調查結果顯示,當前三年級國小生喜歡閲讀書刊的類型依次為:卡通、漫畫;童話、寓言故事;世界名着;自然科學;學習輔導資料;科幻小説。閲讀方式多為:邊讀邊做筆記、卡片或摘抄的僅佔16.9%;匆忙的、走馬觀花式的佔11.0%;對喜歡的書或內容反覆讀的佔62.3%;其他方式佔12.5%。還有的學生認為看了影視劇就算讀了書。閲讀類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眾通俗文化為主,閲讀目的主要是為了娛樂生活和休閒。閲讀情趣感性化、淺層化,冷落科技書籍現象十分明顯。讀書過程中,缺少有效監控,粗讀、泛讀多,精讀少。片面強調重感官享受的快樂閲讀,導致學生很少沉下心來去想、去感悟,閲讀質量不高。細讀暢銷書的多,精讀經典文學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這類漫畫暢銷書,總能在學生中掀起一陣陣閲讀商潮。相反,中國古代四大名着、國外經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強制,學生對此的閲讀就很粗淺。因為學生覺得通過影視比泛泛看書有意思,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名着就顯得沒意思,很枯燥難懂。

4、閲讀的隨意性、無序性

據調查顯示,目前國小生課外閲讀基本上還處於隨意、無序、低效的狀態。根據同學推薦和媒體廣告宣傳選擇讀物的佔51%;根據老師推薦和課本要求選擇的佔30.6%;根據家長要求選擇的佔18.4%。主要體現在:

追蹤讀流行。有些學生跟着書店的廣告走,同學中流行什麼讀什麼,讀了什麼就談什麼。讀書缺乏個性、缺乏主見。

熱衷讀休閒。國小生偏向於讀那些情節簡單輕鬆、人物滑膩有趣之類的休閒書。讀休閒的書比較輕鬆,這是事實,但熱衷於讀這類書,只能永遠停留在膚淺、平庸的層面上,不

可能有大的收穫,也不可能有質的飛躍和達到新的境界。

不喜歡與人交流。國小生在一起不大喜歡談論名着,與家長交流體會課外閲讀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爾交流佔到64.1%;。由此看來,能夠給學生提供閲讀方法指導的教師發揮的作用不大,最適宜薰陶學生閲讀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應的環境,於是學生們的課外閲讀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覺走。

純粹是為了應付眼前的學習任務。有些同學讀書,目的很單一,就是為了在作文時或討論發言時,引幾句名言,背幾聯古詩,露一露,以顯示自己的博學。這種人讀書往往不大注意書的整體脈絡、內在底藴和精神實質,他們只能獲得一些零碎的知識,不可能探得書的精髓,也難以陶冶性情,培養氣質。

為了作文,只讀習作。有些同學讀課外書,主要就是讀《國小生優秀作文選》、《全國獲獎作文集》一類的書,以為讀這種書幫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閲讀與寫作、計算是人類學習文化科學知識、認知文字符號世界、發展智慧和提高素質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歷史以來,閲讀為人類文化與文明成果的積累、傳遞與可持續發展,為人類道德、智慧等精神價值的繼承、拓展、提升、弘揚建立了豐功偉績,立下了汗馬功勞。只有讀那些高質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擺脱學生腔,不斷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現代社會,特別是在數字化、網絡化成為人類新的生存方式的時代,閲讀這種與文字文化同齡的原始認知方式是否因其費時耗力的特點而落伍於信息社會匆匆的時代的步伐便需要離休靜養或退出歷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國小生課外閲讀中所存在的種種問題,雖然是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的一種文化現象,但閲讀畢竟是一種與文字文化相始終的人類保持與發展自身所創造的文化與文明的基本方式。閲讀之於文化,猶如行走之於生活。雖然現代人有舒適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絕不可少,否則生命便失去許多意義與自由。閲讀缺乏或閲讀減少,熱衷於時尚雜誌、卡通漫畫故事,因而疏遠文學名着;熱衷流行音樂、港台影視而冷漠書刊。長此以往,基礎文化素質賴以發展的閲讀渠道萎縮,必然造成提供營養的文化知識的不足,進而導致民族基礎文化素質的下降。國小生是未來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國小生的閲讀退化,不僅是閲讀時間、閲讀內容的減少,也不僅是課外對文學名着的冷落,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學習與認知核心和精髓的閲讀需要、閲讀興趣、閲讀習慣、閲讀能力、閲讀審美的失卻!而這才是課外閲讀問題的危機的實質所在,是民族基礎文化素質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閲讀退化現象的最大隱憂。

三、國小生課外閲讀實施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家庭、學校課外閲讀氛圍

在對待學生課外閲讀問題上,採取禁止的態度是錯誤的,而順其自然,或靠環境的自然薰陶,想讀就讀,想讀什麼就讀什麼,顯然是不夠的,甚至是很危險的。學校是對青少年實施教育的固定專門場所,學生應在語文教師的密切關注下進行課外閲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由於血緣和倫理道德關係,家長對於子女的教育是有權威性的,因此,家長在對待子女的課外閲讀問題上,要與學校保持和諧一致。

(1)召開家長會,邀請班級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於引導孩子閲讀書籍的家長講一講自己的教育方法,從而改變家長唯分數第一的思想。通過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家長充分認識到課外閲讀對孩子的深遠影響,從而支持孩子課外閲讀,為孩子創造閲讀條件,佈置家庭閲讀空間,購買課外書籍,營造閲讀氛圍。

(2)設立圖書角、辦有關讀書的板報、手抄報等方式營造班級讀書氛圍。班委會擬定相應的圖書借閲制度和圖書管理辦法,由小小圖書管理員負責管理,每天開展圖書借閲活動。把每天中午到校後的時間作為讀書時間,由每天的值日班長負責監督。

相信,學校、家庭二者應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力量,積極地去關心、引導和指導學生閲讀課外讀物,才會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外閲讀氛圍,它將有利於學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3)溝通交流,樹立學習榜樣

羅曼羅蘭曾經説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學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鼓舞。一方面,從情感上激發。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文學修養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第4篇】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報告:數字閲讀首超紙書閲讀

微信讀者人均每天超過40分鐘

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於昨日在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首次調查的微信閲讀指標顯示,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為14.11分鐘,其中,成年微信閲讀接觸羣體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超過40分鐘。此外,數字閲讀率首次超過傳統閲讀率。

數字化閲讀接觸率達58.1%

人均紙質圖書閲讀量為本4.56

手機閲讀

成年國民接觸率首次超過50%

聽音樂、用微信、手機qq等是我國成年國民中手機閲讀接觸羣體的重點消費內容。

微信閲讀

聊天、看朋友圈比例均超80%

延伸解析

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人均閲讀量

【第5篇】2022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報告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的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報告,xx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報紙、期刊等傳統媒體的閲讀率均有所上升。其中,成年國民圖書閲讀率為58.0%,較xx年上升了0.2個百分點,報紙閲讀率為55.1%,較xx年上升了2.4個百分點,期刊閲讀率為40.3%,較xx年上升了2.0個百分點。數字化閲讀方式的接觸率(即數字化閲讀率)為58.1%,較xx年上升了8.0個百分點,數字化閲讀首次超過傳統圖書的閲讀率。

手機閲讀率首次超過50% 閲讀羣體呈低齡化趨勢

報告顯示,網絡在線閲讀、手機閲讀和光盤閲讀的接觸率均有所上升,電子閲讀器閲讀接觸率略有下降。例如,xx年有49.4%的成年國民進行過網絡在線閲讀,比xx年增加了5.0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xx年我國成年國民手機閲讀接觸率首次超過50%,達到51.8%,較xx年上升了9.9個百分點。同時,我國成年國民日均手機閲讀時長首次超過半個小時。

調查發現,手機閲讀主力人羣呈現“年齡越小,閲讀率越高”的現象。手機閲讀人羣的年齡大多集中在18~29週歲、30~39週歲、40~49週歲這三個年齡段,佔到手機閲讀人羣總體的九成(90.7%)。其中,18~29週歲羣體的手機閲讀接觸率最高,為42.7%。

手機閲讀羣體最喜歡的手機小説類型為言情,佔26.3%。其次為武俠,佔20.7%。接下來依次是青春(17.0%)、玄幻(16.4%)、穿越(14.0%)和古韻(4.6%)。

在對微信使用情況的考察發現,有34.4%的成年國民在xx年進行過微信閲讀,在手機閲讀接觸者中,超過六成的人(66.4%)進行過微信閲讀,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超過40分鐘。聊天、查看朋友圈中的朋友狀態是微信閲讀接觸者的主要選擇,選擇比例均超過80%。看新聞、閲讀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閲讀公眾訂閲號發佈文章的選擇比例,分別為72.9%、67.1%和20.9%。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認為,目前微信閲讀主要呈現碎片化、跳躍式的形態,不少內容不準確,有些甚至是錯誤的,因此目前完全依賴微信閲讀來獲取知識是不可能的。

68.6%國民呼籲當地舉辦讀書活動 專家建議向農村傾斜

調查顯示,在xx年我國成年國民對個人閲讀數量的評價中,只有2.0%的國民認為自己閲讀數量很多,8.2%的國民認為閲讀數量比較多,38.3%的國民認為閲讀數量一般,44.1%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閲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

從成年國民對於個人總體閲讀情況的評價來看,25.8%的國民表示滿意,16.3%的國民表示不滿意,另有47.6%的國民表示一般。

對我國國民偏好閲讀形式的研究發現,57.2%的成年國民更偏好“拿一本紙質圖書閲讀”,14.3%的國民傾向於“網絡在線閲讀”,23.5%的國民傾向於“手機閲讀”,3.4%的人傾向於“在電子閲讀器上閲讀”。另外,有8.0%的數字閲讀接觸者表示,在閲讀過某一電子書後還購買過該書的紙質版本,較xx年的7.1%上升了0.9個百分點。

我國成年國民對當地舉辦全民閲讀活動的呼聲較高,而農村居民的期望程度要高於城鎮居民。有68.6%的成年國民認為有關部門應當舉辦讀書活動或讀書節,比xx年的66.3%略有上升。其中,城鎮居民認為當地應該舉辦閲讀活動的比例為65.5%,農村居民中這一比例則高達72.3%。魏玉山建議,全民閲讀推廣的活動應該多向鄉鎮、偏遠山區傾斜,滿足居民的閲讀需求。

【第6篇】解讀第12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報告

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佈的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我國成年國民綜合閲讀率78.6%,人均紙質圖書閲讀量為4.56本,017週歲未成年人圖書閲讀率為76.6%,人均圖書閲讀量為8.45本。

本次調查從2022年9月開始全面啟動,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調查對成年人羣的調研放開了年齡上限70週歲的限制,因此,本次調查對象為我國全年齡段人口。

本次調查執行樣本城市為97個,覆蓋了我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樣本回收後,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的數據對樣本進行加權,並運用spss社會學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本次調查可推及我國人口12.57億。

(一)國民閲讀率上升0.2個百分點

(二)三分之一的人使用微信閲讀

進一步對各類數字化閲讀載體的接觸情況進行分析發現,2022年我國成年國民的網絡在線閲讀、手機閲讀和光盤閲讀接觸率均有所上升,電子閲讀器閲讀接觸率略有下降。

(四)紙質圖書閲讀和手機閲讀時長增勢明顯

我國成年國民每天接觸傳統紙質媒介和新興媒介的時長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傳統媒介中,紙質圖書閲讀時長增勢較為明顯;新興媒介中,手機閲讀時長增長顯著,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為14.11分鐘。

(五)調查新增pad閲讀數據

(六)閲讀新聞仍為主要網上活動

我國成年網民上網從事的活動中,信息獲取功能受到越來越多網民的重視,具體來説,有74.8%的網民將閲讀新聞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有43.6%的網民將查詢各類信息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同時,互聯網的娛樂功能仍然佔據很重要的位置,有64.4%的網民將網上聊天/交友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有53.4%的網民將看視頻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有46.1%的網民將在線聽歌/下載歌曲和電影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還有35.6%的網民將網絡遊戲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有19.5%的網民將閲讀網絡書籍、報刊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

(七)紙質閲讀地位未被撼動

另外,有8.0%的數字閲讀接觸者表示,在閲讀過某一電子書後還購買過該書的紙質版本,較2022年的7.1%上升了0.9個百分點。

【第7篇】關於全國國民2022年終閲讀調查報告

微信讀者”人均每天超過40分鐘

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於昨日在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首次調查的微信閲讀指標顯示,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為xx.11分鐘,其中,成年微信閲讀接觸羣體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超過40分鐘。此外,數字閲讀率首次超過傳統閲讀率。

數字化閲讀接觸率達58.1%

據瞭解,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已持續開展了十二次。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從20xx年9月開始全面啟動。20xx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閲讀率為 58.0%,較20xx年的57.8%上升了0.2個百分點;報紙閲讀率為55.1%,較20xx年的52.7%上升了2.4個百分點;期刊閲讀率為 40.3%,較20xx年的38.3%上升了2.0個百分點;受數字媒介迅猛發展的影響,數字化閲讀方式(網絡在線閲讀、手機閲讀、電子閲讀器閲讀、光盤閲讀、pad閲讀等)的接觸率為58.1%,較20xx年的50.1%上升了8.0個百分點。綜合以上各媒介,20xx年我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閲讀率為78.6%,較20xx年的76.7%上升了1.9個百分點。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和國民閲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均表示,相關統計顯示數字閲讀率首次超過傳統閲讀率。

人均紙質圖書閲讀量為本4.56

此外,20xx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閲讀量為4.56本,報紙和期刊閲讀量分別為65.03期(份)和6.07期(份),電子書閲讀量為3.22 本。與20xx年相比,期刊和電子書的閲讀量均有所提升,紙質圖書和報紙的閲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從成年國民對各類出版物閲讀量的考察看,20xx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閲讀量為4.56本,與20xx年的4.77本相比,減少了0.21本。人均閲讀報紙和期刊分別為65.03期(份)和 6.07期(份)。與20xx年相比,人均報紙閲讀量下降了5.82期(份),期刊的人均閲讀量增加了0.56期(份)。魏玉山表示,這與數字出版、數字閲讀的發展相關。

手機閲讀

成年國民接觸率

首次超過50%

調查顯示,20xx年成年國民手機閲讀接觸率首次超過50%,達到51.8%,較20xx年的41.9%上升了9.9個百分點。近年來,我國成年國民手機閲讀時長穩步增長,在20xx年首次超過了半個小時,達33.82分鐘。20xx年成年國民選擇通過手機上網的比例為56.2%,與通過電腦上網的比例(56.9%)基本持平。

聽音樂、用微信、手機qq等是我國成年國民中手機閲讀接觸羣體的重點消費內容。

微信閲讀

聊天、看朋友圈

比例均超80%

數據顯示,我國成年手機閲讀羣體的微信閲讀使用頻率為每天2次,成年微信閲讀接觸羣體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超過40分鐘。據調查,有34.4%的成年國民在20xx年進行過微信閲讀;而在成年手機閲讀接觸者中,超過六成的人(66.4%)進行過微信閲讀。成年手機閲讀羣體的微信使用頻率為每天2次。從微信閲讀時長來看,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為xx.11分鐘,其中,手機閲讀接觸羣體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為27.22分鐘,微信閲讀接觸羣體人均每天微信閲讀時長為40.98分鐘。

聊天、查看朋友圈這兩項活動是成年微信閲讀接觸者的主要選擇,選擇比例均超過80%。而與閲讀相關的活動也是很多微信閲讀接觸者的主要選擇,看新聞、閲讀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閲讀公眾訂閲號發佈文章的選擇比例分別為72.9%、67.1%和20.9%。徐升國認為,社交閲讀是推動全民閲讀的有利推手,同時,內容上以碎片化、淺閲讀為主,不能取代傳統紙書閲讀在內容上深刻和系統性的需求,淺閲讀與深閲讀,碎片化閲讀與系統化閲讀協調發展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延伸解析

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人均閲讀量

不同國家“人均每年讀幾本書”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對此,昨天徐升國也表示,對於此前媒體上盛行的以色列人均每年讀60多本書的説法並不準確。當然經瞭解,以色列的閲讀量確實比較高,圖書館分佈、借閲量也在世界名列前茅,但經過他們的調查並沒有看到以色列人均閲讀量調查的有關數據。在國際上人均閲讀數量是一個比較通約的指標,就其收集到的其他國家的數據來看,美國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韓國是11本左右。20xx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閲讀量為4.56本,從總體上看,我們國家閲讀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

大學生讀書情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大學生來説,旅遊已經成為一種頗為流行的開闊視野的方式,然而,讀萬卷書反而變得不易。如今,有了來自網絡上游戲、電影、追劇等的誘惑,或者面對更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讀書時間是否被一再壓縮?在手機上看電子書變得更加容易而且方便,而紙質書是否還受同學們的青睞?那麼現在的大學生是否還能像過去一樣讀名著讀到熱血沸騰,還是他們有了新的更廣闊的讀書領域,亦或是沉浸在網絡小説中無法自拔?而對於專業方面的書籍以及現在如火如荼的暢銷書,同學們又秉持什麼態度呢?以上這些就是我這次調查報告所調查及研究的問題。

(一)調查時間:20xx年8月5日20xx年8月12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通過網上發佈問卷調查的形式,藉助新浪微博、人人網等社交網站問卷鏈接,擴大問卷調查範圍,面向各省高校學生進行調查。將通過填寫得到的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統計,並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現出來。最後共收到122份調查問卷。

(三)調查內容:從大學生閲讀時間、閲讀習慣、閲讀領域以及大學生活等方面進行調查。具體內容見附在本文最後的調查問卷。

(四)調查數據:

1.收到有效問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約佔45.90%),女生66人(約佔54.10%);大一學生50人(約佔40.98%),大二學生70人(約佔57.38%),大三學生2人(約佔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學生為主。

2.在以最喜歡哪種途徑讀書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調查結果為:約53.11%的同學閲讀紙質書,約28.08%的同學閲讀電子書和網上讀書,約18.80%閲讀報刊雜誌。由此看出,紙質書仍然是大學生們閲讀的主要途徑,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電子書和網上閲讀也以迅猛的勢頭增長。

3.關於每天是否讀書的問題,只有約19.67%的同學選擇是,約55.74%的同學選擇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學選擇了不是,只是偶爾會讀。超過半數的同學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閲讀。

4.關於平均每天會花多長時間閲讀,約6.56%的同學在三小時以上,約67.21%的同學在xx小時之間,約22.95%的同學選擇少於1小時,而約3.28%的同學選擇了基本不看書。由此看來,大部分同學每天的閲讀時間在xx小時左右。

5.除課本外平均每個月會讀幾本書,約6.56%的同學選擇0本,約73.77%的同學選擇xx本,約xx.75%的同學選擇46本,約4.92%的同學選擇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閲讀了多少本書,約6.56%的同學選擇0本,約50.82%的同學選擇了12本(含2本),約34.43%的同學選擇了34本(含4本),只有約8.2%的同學選擇了5本及以上。

7.面對豐富的大學生活,面對時間的安排,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傾向,他們最注重哪點,這道題給出了答案。約xx.75%的同學更喜歡學習,當學霸,約27.87%的同學更喜歡閲讀,增長知識,約xx.75%的同學更喜歡看電影,放鬆身心,約3.28%的同學更喜歡上網,享受時光,約29.51%的同學更喜歡參加社團或者兼職,鍛鍊能力,而約9.84% =的同學選擇了其他。因為很可能喜歡大學生活的許多部分,因此這道題設為單選題,由此評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學生重視。而由該樣本得到,參加社團和兼職來鍛鍊能力最為受喜歡,緊隨其後的就是閲讀。因此當代大學生還是很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的。

8.關於通常的閲讀地點的問題,約55.74%的同學選擇圖書館,36.07%的同學選擇自習教室,約73.77%的同學選擇寢室,約55.74%的同學選擇家,約22.95%的同學選擇書店,約1.64%的同學選擇食堂,約6.56%的同學選擇其他。由此可見,寢室、圖書館、家和自習教室還是比較大眾的讀書地點。

9.關於閲讀主要的問題,約70.49%的同學通過自己購買,約55.74%的同學通過到圖書館借閲,約42.62%的同學通過向他人借閲,約55.74%的同學通過下載到手機上閲讀,約32.79%的同學通過網上閲讀,約3.28%的人選擇其他方式。由此可見,自己購買到圖書館借閲和下載到手機上閲讀是閲讀的主要。

10.關於喜歡什麼類型的書籍,約59.02%的同學選擇了文學名著,約50.82%的同學選擇通俗小説,約34.43%的同學選擇歷史傳記,約21.31%的同學選擇經濟管理,約40.98%的同學選擇生活勵志,約xx.75%的同學選擇宗教哲學,約19.76%的同學選擇自然科學,約6.56%的同學選擇軍事,約1.64%的同學選擇法律,約32.79%的同學選擇專業書籍,約xx.75%的同學選擇其他。排在前三名的是文學名著通俗小説和生活勵志,而專業書籍得到的喜愛程度仍然不夠。

11.在更喜歡哪種類型的文學作品中,約%的同學選擇小説,約8.2%的同學選擇散文,約3.28%的同學選擇詩歌,約1.64%的同學選擇其他,約11.48%的同學選擇都喜歡,約3.28%的同學選擇不喜歡文學類。因此小説仍然是同學們的首選。

12.老師推薦的與專業相關的書是否積極去讀的問題,約22.95%的同學選擇通常都會找來看,約67.21%的同學選擇看一些,約9.84%的同學選擇從未。大部分的同學會看一些老師推薦的與專業相關的書籍。

xx.關於是否會做讀書筆記的問題,約19.67%的同學選擇會,約34.43%的同學選擇不會,約45.9%的同學選擇偶爾,一些。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有做一些讀書筆記的習慣,但也有相當比例的同學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xx.遇到喜歡的書,通常的做法,約59.02%的同學選擇用最快的時間將它讀完,約xx.75%的同學選擇按照自己的計劃閲讀,約21.31%的同學選擇有時間就拿出來翻兩頁,約4.92%的同學選擇虎頭蛇尾,通常看不完。因此超過半數的同學還是對閲讀充滿興趣,但要注意是否會因為讀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甚至是小説),影響自己本來安排去做的事情。

15.關於對自己讀書量的評估,0%的同學認為自己讀書很多,約4.92%的同學選擇較多,約62.3%的同學選擇一般,約22.95%的同學選擇較少,約9.84%的同學選擇很少。由此可見,大部分大學生的讀書量還是不足,從中獲取的知識更是不夠。

16.大學生是否會關注和閲讀暢銷書,約31.15%的同學選擇會,約60.66%的同學選擇只是知道大概,不會去讀,約8.2%的同學選擇不關注。大部分大學生知道知道大概,這是緊跟時代步伐的一種表現,不能對於時代潮流熟視無睹,但也要仔細甄別,不能跟風而動,選擇適合自己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書。

17.關於對於網絡小説的看法,約24.59%的同學認為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口味,約22.95%的同學認為充分利用現代載體,利於傳播,約xx.75%的同學認為內容和寫作技巧有待進一步提高,約37.7%的同學認為整體品位不高,質量較差。比較多數的同學不看好網絡小説,這是要在魚目混雜的書堆裏有雙明辨的慧眼,當然也不可否認的是其中有一些比較優秀的網絡小説,但不能只作為消遣的工具。

18.讀書應該是求質還是求量的問題,約34.43%的同學選擇了寧可少讀,也要讀得有質量,約27.87%的同學選擇了泛讀,瞭解大意,能讀更多的書,約37.7%的同學選擇了努力既求質又求量,當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樣看來,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三者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同學做出自己不同的選擇。怎樣讀得既有質又有量,值得我們的思考,我們是不是應該擠出更多的時間來閲讀,或者做些讀書筆記,提升我們讀書的質量。

19關於閲讀動力的話題,完全出於興趣愛好這一選項被選次數佔有效問卷總數的百分率約為83.61%,提高學習成績約為16.39%,拓展知識面,跟上時代步伐約為52.46%,提高個人素養和品位約為57.38%,消遣,打發時光約為45.9%,選擇其他的約為4.92%。可見,閲讀對於大學生們來説,並非是絕對功利的,絕大多數的閲讀是出自興趣愛好。提高個人素質也是大學生閲讀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其對於未來人生的塑造也是很有幫助的,在講究各方面素質發展的今天,大學生更應該拓寬知識面,閲讀確實是一種良好的途徑。

20關於閲讀最大困惑的問題,約21.31%的同學選擇了不知道讀什麼,約xx.75%的同學選擇不知道怎樣讀,約19.67%的同學選擇 不知道讀了有什麼意義,約57.38%的同學選擇讀了但記不住,約40.98%的同學選擇讀了但用不上或者不會用。相對來説,閲讀之後記不住和不會用成為大學生們的閲讀困惑。怎樣學以致用,也許也是我們在閲讀的過程中要思考的。

21.閲讀帶來的最大幫助,約9.84%的同學選擇學到了很多知識,有助於學業,約29.51%的同學認為閲讀有利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提升素質,約21、31%的同學認為閲讀活用了課餘時間,使身心放鬆,約39.34%的同學認為閲讀拓展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0%的同學認為沒有幫助。由此可見,閲讀總歸是給大學生帶來了正面效應,以這些樣本來説,拓展視野和知識面尤其幫助大學生是在哪些方面,更加是出於其本身的主觀能動性。

【第8篇】關於我國民營經濟的調查報告

關於我國民營經濟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黨和國家非常重視調整所有制結構,培育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中最具生機和活力的成分,得到了長足發展,已成長為支撐和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將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民營經濟迎來了在發展的春天。同時,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民營經濟發展也面臨着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亟待加以研究和解決。

一、民營經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民營經濟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在我國民營經濟伴隨着思想的解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經歷了一個由限制到允許、到鼓勵的發展歷程。 50年代初期,個體、私營經濟在我國城鄉生產、流通領域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建國初期,私營經濟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工業總產值75以上。1954年,城鄉個體手工業產值約為全國工業產值的20。

此外還有280萬户、330萬人從事個體商業,他們的商品零售額約佔全國商品零售額的40。經過1956年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私營經濟已全部消失。

據1978年統計,全國城鎮個體工商業者只有15萬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中有兩個重大的變化:一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替代計劃經濟,二是以公有制為主,多種經濟共同發展替代單一公有制經濟,二者密不可分。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私營企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起來,併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在國家政治、法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地位得到不斷鞏固的加強,民營經濟的地位主要在三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理論地位的突破。長期以來,由於受“左”的影響,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認識不清,姓“資”還是姓“社”、姓“公”還是姓“資”的問題沒有從理論上得到解決,對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進行限制和打擊。

關於允許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存在和發展的政策是在不斷解放思想的基礎上,在理論上不斷創新的結果。民營經濟逐步由限制到允許、鼓勵,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地位。

尤其是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談話將思想大解放向了新的高度,打破了長期以來束縛人們思想的姓“資”還是姓“社”姓“公”還是姓“私”的桎梏,理論上取得重大突破,民營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在黨的第十五次代表大會,江澤民同志指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過渡時期的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進一步明確肯定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論上為民營經濟定了位。

2、法律地位的突破。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一條提出“城鄉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補充。

”但尚未提出允許私營經濟的存在。6年以後,1988年4月1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十一條增加規定“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存在和發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

1999年3月,憲法修正案第六條修改增加內容為:“……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十一條明確了“在法律規定範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和管理”。將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地位載入了憲法。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中國第一部體現私有制企業的法律誕生。從上述法律、法規不難看出,個體私營經濟在法律中的整體地位,已經由個私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補充”上升為“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承認的個私經濟的存在形態,也由個體工商户、農村承包經營户發展到個體工商户、農村承包經營户、私營企業(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多種形態。私營企業中的工會組織,私營企業協會、私營企業中的黨組織等,也都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發展到在法律、法規中有了明確規定的過程。

可見,民營經濟在我國法律地位越來越明確、越來越重要,在法律上為民營經濟定了位。

3、政治地位的突破。江澤民同志在慶祝建黨八十週年講話中,對民營業者的政治地位進行了精闢的闡述,提出把民營業者作為一個社會階層來對待,民營業者既不同於原來的民族工商業者,也不同於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家,他們通過誠實勞動和工作、合法經營,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和其它事業做出了貢獻,他們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根據七一講話精神,現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不是能不能入黨的問題,而是隻有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中那些承認黨綱黨章、符合黨員條件的才能入黨。七一講話指出,在目前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下,決定一個人能不能入黨,不能只看他 擁有多少財產,而應看他的財產是如何獲得的。

在政治上為民營經濟定了位。

(二)民營經濟具備了堅實的發展基礎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個私經濟健康發展,已經呈現五個顯著特點:一是持續穩定發展。一九七八年全國城鎮個體工商户只有十四萬人;到去年底,個體工商户及其從業人員已分別發展到三千一百多萬户和六千一百多萬人,私營企業從無到有已達一百二十多萬户和一千七百多萬從業人員。

山東省民營經濟從業人員已達到490.2萬人。二是經營規模不斷擴大。

從一九八一年到去年底,個體工商户註冊資金由四點六億元增至三千一百多億元,户均註冊資金由二百多元增至一萬元;私營企業註冊資金由八十四億多元增至一百多億元,户均註冊資金也由九萬多元增至七十多萬元。到2001年底,民營企業集團近2600家,有些公司已成為國內的知名企業。

山東省註冊資本(金)千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達到947户,億元以上11户。總產值和銷售總額千萬元以上的745户,億元以上的68户;私營企業集團148户,私營股份公司20户。

私營企業户均註冊資本(金)達到65.5萬元,比上年增加17.5萬元。三是經濟效益明顯增長。

據測算,一九九八年全國個體工商業的產值和營業收入分別為一九八一年的三千九百多倍和八百多倍,產值已近六千億元;私營企業一九九八的產值、營業收入已達五千八百多億元和五千三百多億元,分別是****年的逾六十倍和一百三十多倍。截至2001年底,山東省民營經濟實現產值1676.1億元,營業收入26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3%和12.6%。

四是待業結構趨向合理。過去,個體工商業、私營企業都以第三產業為主;近年來第一產業發展迅速,獲得大幅增長。

五是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近些年來,大學生、研究生、機關幹部以及社會知名人士不斷加入個私經濟隊伍,使個私經濟從業人員結構發生了變化。

六是開闢了新的發展領域。伴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中國加入wto,民營經濟進入了一個空前活躍的狀態。

民企在投資辦學、市政建設、民營科技、民用航空、金融證券等領域開始打破國有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

(三)民營經濟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民營經濟伴隨着改革開放大潮成長和壯大起來。據國家統計局測算,1999年民營經濟創造國內生產總值14975億元,佔全國gdp總量的18.3%。

民營經濟已從當初的“拾遺補缺”,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支持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年均增長9.5%,民營經濟年增長速度超過20%,對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拓寬了就業渠道,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近幾年來,民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登記註冊的個體工商户和私營企業為三千三百多萬户,從業人員超過一億,並且每年淨增近600萬個工作崗位,在99年裏,全國平均每一天就有四千多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進入個體私營企業再就業,非公有經濟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就業渠道。

山東省民營經濟全年安置下崗職工3.4萬人,其中安置國有企業下崗職工1.2萬人。各地把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與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和促進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個體私營經濟參與國有中小型企業的改制工作,並積極支持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申辦個體工商户和私營企業。

有效地緩解了就業壓力,促進了社會穩定,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減員增效、下崗分流提供了較大回旋餘地。三是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需求。

民營經濟大多分佈在

二、三產業,點多面廣,經營靈活,求新求快,不僅豐富了商品市場,也提供了多樣化的社會服務,極大地方便了城鄉居民的生活。四是富裕了羣眾,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數千萬羣眾通過從事民營經濟,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同時也為國家拓展了税源。1999年個體户和私營企業共納税830多億元,佔全國工商税收的9.35%,山東省則達到了13.7%,民營企業在回報社會,從事社會公益事業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些年來,民營企業投資光彩事業、到中西部扶貧的資金達200多億元,幫助290萬貧困人口解決了温飽問題。五是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

近些年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生產、流通和服務的專業化、社會化分工,加快了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尤其要看到,發展民營經濟,使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有了出路,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小城鎮建設和城鄉協調發展。

六是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對民營經濟來説,市場機制一直是配置資源的基本方式。

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機制、靈活的用工形式和分配方式,培養了一大批經營管理人才,促進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的發育。

(四)民營經濟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民營經濟頑強的生命力源自於人們對自身利益追求所產生的強大驅動力。民營經濟的頑強生命力主要是指民營經濟的整體特質,當然在個體身上也會時有表現。

民營經濟從整體上表現出來的理更為頑強的生命力,與個體身上表現出來的羸弱、衰敗和萎蔽並不矛盾。“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或許正是個體的生生滅滅維繫着整個經濟的盎然生機。

民營經濟最核心的優勢在於自然地解決了政企分開和市場導向的問題。一是有充分的自主權。

民營經濟是自主經濟,資金自籌,門路自找,自我經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負盈虧,相對公有制經濟來講產權清晰、權責明確、利益直接、機制靈活、風險自擔;企業的人財物、產供俏以及人員使用、機構設置、生產經營形式、產品去向、利益分配、規章制度等等,都由企業自主決定,不受傳統政企關係的束縛。決策機制靈活,不用搞請示彙報,隨時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經營策略;用人機制靈活,職工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工資能高能低。

國營企業中間是有幾級的工資規定,調整很難,但民營企業責權利分明,有利調動員工積極性;經營機制靈活,民營企業不像國有企業那樣存在過多的制度上的制約,被束縛住手腳,只要有利於企業獲得最大利潤,可以更多的採取靈活的經營手段。二是最直接的利益趨使。

民營經濟是由私人投資的,民間投資者的資金是自己的血汗錢,項目自己上,銷路自己找,風險自己擔,因此,對投資高度負責,慎之又慎,經歷千辛萬苦好不容易積累下了一定資金,但如果一招不慎,搞不好就要傾家蕩產,老闆就要抹脖子。它在發展動力、規避風險意識等方面有着明顯的優勢,他們普遍採取滾動發展、小步快跑的投資方式,通過小規模試產,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後,再大規模擴產。

民間投資具有追逐高利潤的本能,具有強大的自我創新機制,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正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民營經濟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我,逐步成長為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和最具遠大前途的經濟成份。

因而它常能在人們不經意的地方悄然而生,並能在政策的夾縫中默默成長。三是徹底面向市場。

民營經濟降生於市場,生長於市場,與市場經濟天生相融,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做大,對市場具有與生俱來的知識性。它不帶有任何計劃經濟的桎梏,也沒有國有經濟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養成的各種弊病,是市場經濟最富活力的細胞。

民營經濟作為天然的市場經濟形式,具有緊貼市場、機制靈活、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的最大特點,極易接受世貿組織規則,具有其它經濟形式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因而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拼搏滾打,經受優勝劣汰的考驗,勝者發展壯大,敗者另尋出路,無“大鍋飯”可吃。

這就意味着速度和效率,意味着能在競爭中爭得主動和先機。

(五)民營經濟正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一是入世機遇。可以預見,隨着wto國民待遇原則和非歧視原則的落實,國內市場環境將逐步規範起來,制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將逐步消除,非公有制經濟在參與經濟結構調整和市場準入方面、在擴大進出口貿易的渠道方面、在利用外資的渠道方面、在國際企業界和科技界的交流等方面,將發生一系列根本變化。

二是潛在的發展空間巨大。農村小城鎮建設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國企、外資企業相比,私企在資金、經營、人才、技術上均不佔優勢,尤其在規模顯著和技術要求高的行業缺乏競爭力,但在加速農村現代化、城市化,把小城鎮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城市化道路被提出來後,小城鎮建設成為私營企業的發展的新空間和機遇(在小城鎮勞動力資源豐富,因農村收入水平低將對技術低產品保持長期需求,如果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就會拓展了發展領域);國有企業佈局調整和結構升級為私企提供了成長空間,對國有小企業的兼併、收購、租賃、承包、聯合、股份制合作,為私企擴大經營規模創造了條件;國企改革後優化人員結構,出現了大量富餘人員,也有許多優秀人才,進入私企,提高了私企人員的素質;隨着改革的深入,國企還將退出一些競爭性領域,為具備一定實力和規模的私企提供了發展的新機遇。

三是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機遇。廣闊的西部大市場,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市場空間大、層次多,更適宜民營經濟去拾遺補缺。

四是中國正在實施“十五”計劃和第三步戰略目標,為非公有制經濟廣泛投入基礎領域以及利用自身靈活機動、創新能力強的優勢進入技術領域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五是政策環境正在形成。

國家出台的《個人獨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公司法》和正在審議中的《中小企業促進法》,以及中國政府為中小企業發展正在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法律和政策環境。目前國際上發達國家每8-10人中就有一箇中小企業,而中國每28人才有一箇中小企業,如果按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中國至少需要有一億個中小企業,因此,中國民營企業的空間很大。

他們將涉足大企業未進入的新興領域,他們將在品種多、批量小的加工、配套、維修領域和零售、服務等本小利薄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們將在需求分散、個性化要求的領域一顯身手。六是中國民間投資潛力巨大。

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於民間投資。據統計,勞動積累與合夥投資是民營企業資金來源的65,銀行中有兩萬多億元的存差。

通過發展中小商業銀行,建立多層次的、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資本市場體系,豐富資本市場的交易品種,降低中小企業成立門檻和行業進入壁壘,啟動民間投資。從發展前景看,中國民營經濟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國企按產值佔30%多。世界各市場經濟國家最高的也就12%~13%。

中國民營企業至少可以從70%發展到90%,這中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非公有制經濟的前景應該説是相當樂觀的。

隨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新世紀中國經濟和社會將發生更加深刻的變化,中國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中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不可逆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將不可逆轉,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也不可逆轉。

非公有制經濟將會與公有制經濟長期共存,互相依存。中國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人們生活的改善離不開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

中國共產黨的富民政策深得民心,中國西部開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中國加入wto,為民營企業進入國際市場,融入世界經濟體系鋪開了道路。企業家將是中國經濟舞台的主角,民營企業家有着光榮的歷史使命。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需要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出更多的力,需要在西部大開發中大顯身手,需要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佔據一席之地。我國民營企業正處於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國有經濟實行戰略性改組,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這些都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相信在今後若干年內,民營企業在數量上將有一個更大的發展,在質量上將有一個新的飛躍。

我們要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堅定不移地走富民強國的路子,儘快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民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要內容的民營經濟發展到今天,已取得了輝煌的業績,作出了不俗的貢獻。然而它們要進一步發展,卻又面臨着許多困境和障礙。

這些困境和障礙,有的來自外部環境和制度安排的束縛,有的則源自自身的種種不足。“九五”以來,非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慢,增速大幅下降,年均增長11.2%,平均增幅比“八五”降低31.7個百分點。

分年看,增幅從1995年的22.8%回落至1997年的8.6%,1999年回落至6.8%,其中私營經濟則由1996年以前25%以上的增長速度回落到9.2%以下。與之相應,非國有經濟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在“九五”初期達歷史最高水平之後,呈逐年下降趨勢,1999年非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928億元,佔全社會投資的46.6%,比重依然比1996年低1個百分點(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近年非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狀況及20xx年趨勢簡析》)。

(一)外部制約因素主要是存在所有制歧視,民營經濟和民營業者仍沒有獲得同公有制經濟和其他從業者同樣的法律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還被視為“另類”,發展的空間仍然比較狹窄。1、產權保護乏力。

民營業者等新的社會階層,“他們都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但現行《憲法》只強調公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對於合法的私人財產的保護卻不完善,沒有明確“私人合法財產不容侵犯”一項。

因此使這些人心存懷疑,怕政策變,結果出現了企業短期行為及轉移資本的現象。現實生活中,這些新的社會階層財產受到侵犯卻得不到保護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

現行《憲法》第13條規定,國家保護公民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但這些列舉均屬生活資料,並沒有提到生產資料。對財產保護的不周,《憲法》只區分了公共財產和公民個人財產,沒有囊託企業,社會團體法人等這些組織的財產,因而留下很大的漏洞。

《憲法》第12條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但第13條在對公民私有財產上,卻沒有類似禁止性條款,這顯然對公民私有財產保護是不利的。

一是從體制上來看,投資產權保護還缺乏制度安排。在資產受到侵害時,民營經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求助於法律的保護,但法律保護的是私營企業,而侵權的是政府,法律常常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來處理糾紛,導致民營投資的產權權益的流失;二是從社會觀念來看,投資經營的地位還不平等。

如果是國有企業欠民營企業的錢,那就是債務關係;而民營企業欠國有企業的錢,卻可能被戴上“侵佔國有資產”的帽子,甚至是“盜竊國有資產”。在金融方面,國有企業欠銀行的錢到期未還,會找出各種原因和理由;而民營企業欠銀行的錢,就可能被定成“詐騙罪”。

三是從有關政策來看,投資經營風險得不到保護。儘管政府規定了民營企業合法使用的土地和經營場所,“因建設需要徵用、拆遷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妥善安置和合理補償”,但什麼是“合理”的標準,安置和補償的具體程序又是什麼卻沒有明確,最終導致現有保護制度往往有名無實;四是從司法實踐來看,對於侵害國家財產和民營企業財產的處罰存在很大的不同。

侵佔國家財產達到一定數額的,可按貪污罪處以極刑,而侵佔民營企業的財產達到相同的數額,只能以職務侵佔罪處罰,相對較輕,對於經理人和企業工作人員侵佔投資人利益的行為缺乏嚴厲的法律制裁。以至於對經理人對投資人更多的還是在良心和感情上去負責。

由於以上原因,造成民營業者沒有安全感,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便停止投資,一些人開始大肆揮霍或將大量資本轉移到國外,造成鉅額資本外流,影響了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2、市場準入限制。

公平的競爭環境首先應是在大多數領域一視同仁地“進入”產業的待遇。但目前對個私經濟的發展行業、經營的商品仍有種種限制,民間資本的投資領域還沒有完全放開,不能完全體現與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三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一方面國內個體、私營企業並未獲得同國有、集體企業同等的競爭權利,在市場準入方面依然門檻頗多。許多喪失活力、效率低下、服務劣質的行業,如電信、鐵路、郵電、銀行依然由國家壟斷,不準民間資本進入。

在國有資本匱乏、國企體制僵化的情況下,許多資金富足的個體、私營企業面對這些行業唯有望“利”興歎。這實質上是計劃經濟下對產權“排他而不可交易”的制度安排。

另一方面,在許多領域,國內個體、私營企業享受的待遇甚至還不如三資企業。例如,在中美關於中國加入wto的協議中規定,美國在銀行、保險、電信等高度壟斷領域可以佔有一定的分額和股份,但這些領域至今仍未對個體、私營等民營經濟開禁。

據調查,國有投資和經營涉及的領域多達80多個,幾乎遍佈各行各業。國家允許外資進入的領域也有60多個,而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的領域只有40多個。

在改革開放程度較高的廣東東莞的80個行業中,允許外資企業進入的有62個,而允許民營企業進入的只有42個。有些項目雖然允許民間資本介入,但存在明顯的不公平競爭。

有的領域則審批程序複雜,市場準入的門檻過高,在許多領域,民營企業進入的審批比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要複雜和困難得多。儘管國家法律法規中,除必須壟斷的少數行業(武器製造等)明顯禁止民間資本進入,並對一部分行業有多項管制審批限制規定外,沒有對民間資本有特殊歧視性的規定。

但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由於存在着行業壟斷、部門與地方保護主義,對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設置了許多限制。所以,在企業待遇上,是國企高於外企,而外企又好於民營,這是不正常的市場秩序。

我國的民營經濟儘管有了長足進展,但目前依然集中在勞動力密集、技術門檻和產品附加值低、競爭激烈的產業領域,如普通日用品加工業、食品加工業、商貿流通、建築、餐飲服務業以及其它國家准許進入的一般競爭性行業,這些產業領域都屬於產品供過於求、競爭激烈、已基本無利可圖的夕陽產業,利潤率接近資本成本,國有經濟已經推出或正準備退出的行業。相關政策法規不健全和不配套,導致促進民營投資的制度環境不寬鬆。

例如,目前國家還沒有出台《固定資產投資法》,對投資審批制改革尚不到位,過多過嚴的前置審批體制嚴重影響了民營投資的啟動和促進發展。對國有企業的壟斷行為,也沒有一部《反壟斷法》的出台,致使民營投資的產業進入被“排擠”而告門無望。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制定中小企業促進法》,但在相關的投資、金融、財税、產業進入等政策上卻沒有相應的協調措施和配套政策,造成在實際各部門的執行中仍然是“兩張皮”,制度保障不力。3、融資體制制約。

資金匱乏是民營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瓶頸問題。民營企業往往很難通過正規金融渠道融通資金,只能依靠個人家庭儲蓄或者以高出國家法定利率許多的成本從黑市拆借,結果不僅融資數量小、成本高、糾紛多,還擾亂了國家金融秩序。

與非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相比,信貸對非國有經濟的支持偏低,實際情況是非國有企業籌資困難,融資成本高,企業預期收益低。國有銀行給民營企業貸款過去就很少,隨着幾大國有銀行的商業化改革,“惜貸”現象日益嚴重。

在直接融資方面,企業內部職工集資和社會集資,曾是民營企業籌資的一條重要渠道,經過近年來的金融整頓,原有的融資渠道關閉了,與中小企業發展相配套的融資體系又沒有相應地建立起來。在資本市場上融資也很困難。

儘管目前股票發行實行核准制,企業上市不再由政府推薦,預示着將有更多的民營背景的公司能夠上市融資。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説,其企業現狀根本不具備上主板的條件,而創業板的推出仍然遙遙無期,上創業板融資可望而不可及。

有資料顯示,長期以來,民間投資的資金來源50%到60%靠自籌,國內貸款、利用外資分別只佔15%左右,來自國家預算的投資不到1%,這與其對國民經濟發展高達60%的貢獻率是極不相稱的。據國家體改委、國家工商局開展的調查統計,個體工商户平均自有資金率(自有資金佔實際使用比例)為75,自有資金率100的超過一半;私營企業平均自有資金率為77.1,自有資金率為100的佔53.7。

在經營中,個體工商户貸款規模5000元以下户數佔77,15000元以上的不到10;私營企業貸款額在4000元以下的企業佔24.2,15萬元以上的佔10.7,80的貸款企業平均貸款額為2.6萬元。1996年以來央行連續7次下調貸款利率,降低了企業和個人投資成本。

但由於同期價格水平下降的幅度更大,金融機構存貸款實際利率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仍維持在5%左右的較高水平,大大提高了投資成本,抑制了投資積極性4、税費負擔過重。過重的税負和“三亂”大大削弱了民營企業的投資收益。

據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1997年全國私營企業抽樣調查部分數據》的研究顯示,現實中不利於私營企業發展的最大的社會問題首先是“三亂”(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經濟政策中排位第二的即是税收政策問題。對外資企業實施“超國民待遇”優惠,對國有企業也有一些減免税的優惠,但對私營投資長期實行“雙重税賦”。

如有些地方規定國有風險投資公司享受“三免兩減”的税收優惠,摺合下來值成百上千萬元,而民間風險投資機構則無此待遇。對民營經濟實行雙重税收,它的利潤除了要繳企業所得税外,投資人還應從企業的收益中按20%的比例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税,而外商投資企業增資不僅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税,而且返還一定比例的企業所得税。

《企業技術開發費税前扣除辦法》將私營企業排除在外。所得税減免政策,對外資企業是“從獲利年度起”,對民營企業則從開辦期起,而企業在開辦初期往往沒有利潤或者獲利甚微,優惠政策的效用大大降低了。

更有甚者,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權益轉增資本金既不是分紅,也不屬資本交易增值,根本不在個人所得税應税範圍之內,但仍要納個人所得税。在納税方面,民營經濟受到“所有制性質”的歧視,在同其它所有制成分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地位。

儘管國家三令五申,但由於制度缺陷,“政府職權部門化、部門職權利益化、部門利益個人化”現象在一些地方經常發生,執法機構與收費行為之間的利益聯繫沒有切斷,使一些地方的執法機構亂收費屢禁不止,收費項目“雜”且“多”,大部分民營企業要應付三十多個部門,上繳50種税費(其中大部分是各種收費),少數地方收費種類多達七十餘種,其中相當一部分屬於不合理收費。另外,收費不規範,隨意性很大,表現為收費標準不統一,程序不規範,在一些部門中對待不同所有制成分表現的有親有疏,對民營經濟冷眼相對,嚴厲有加。

【第9篇】2022年1000家中國民營企業調查報告

2022年,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超過60%;吸納就業人口超過1億;民營工業企業完成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以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一半以上;各類民營企業已經實現了我國70%以上的對外出口;在全社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各類民營企業的投資比重也超過了40%。

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近兩年我國經濟連續保持9.5%的高速增長髮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由於經濟增長方式的粗放,以及經濟增長對投資、出口的過分依賴,經濟運行中資源、環境的制約日漸突出,中外貿易磨擦不斷加劇。為此,今年以來中央在繼續加強宏觀調控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要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

本次調查的民營企業經營者96.3%為男性;平均年齡為48歲,其中45-54歲比重佔四成,44歲及以下佔1/3,55歲及以上佔1/4;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的超過3/4,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佔1/3;所學專業為管理類的接近一半,為經濟類的接近1/3;職務為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廠長、黨委書記的佔94.5%,其他職務的佔5.5%。

一、經營現狀及發展趨勢

1、總體經營狀況趨於好轉、未來走勢謹慎樂觀。

與去年類似,不同類型的企業景氣狀況呈現明顯的差異,且今年的差異更為明顯,主要表現為東部地區好於中西部地區;大中型企業好於小型企業。

從不同地區看,調查結果顯示,東部地區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37個百分點,而中、西部地區分別為22和26個百分點左右,前者比後者多11~15個百分點。與去年相比,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企業在發展上的差距仍呈擴大趨勢。

從不同規模看,規模越大,經營狀況越好。調查結果顯示,大型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49個百分點,中型企業多38個百分點,小型企業多25個百分點。

從不同行業看,今年企業經營狀況的差異明顯,與2022年相比也有一些新的變化。近年來的能源緊張造成的油、煤漲價使採掘業一直保持良好的經營狀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升級促進了住宿、餐飲、租賃、商務服務等服務業的發展。出口的增長給服裝、電子等行業的企業帶來了更多機會。

調查結果顯示,採掘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製造業中服裝、化工、有色、金屬製品、電氣機械、電子及通信設備等行業經營狀況良好,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40個百分點以上。

2、產銷形勢較好,但產品價格下跌,成本上升,盈利略受影響。

關於企業目前的產銷形勢,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的經營者認為企業的生產(服務)量增加,比認為減少的多近30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的調查結果大體相同,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

從產品銷售價格情況看,超過四成的經營者認為價格下跌,比價格上升的比重高20個百分點,明顯高於去年5個百分點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市場競爭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説明目前市場的需求並不太樂觀。

分行業看,反映今年產品銷售價格上升的主要是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而房地產業、住宿和餐飲業等服務行業、製造業銷售價格則普遍下滑。

與此同時,由於受能源漲價等因素影響,超過3/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成本上升,比認為成本下降的多71個百分點。

在成本上升、價格下跌的擠壓下,民營企業今年的盈利情況受到一定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52.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盈利情況“好”(包括“非常好”、“比較好”、“有些好”),比認為“差”(包括“非常差”、“比較差”、“有些差”)的多4.4個百分點,比去年減少3.4個百分點;其中認為“非常好”、“比較好”的比去年減少7.8個百分點。

3、預期比較樂觀,未來投資信心依然較強。

儘管面臨成本上升、價格下跌的不利因素,民營企業經營者仍對未來表現出樂觀的預期。調查結果顯示,35.4%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四季度企業經營狀況將“好轉”,57.0%認為“不變”,7.6%認為會“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27.8個百分點,與去年大體相當,比國有企業高13個百分點。

從投資計劃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61%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表示未來計劃投資額將“增長”,13%表示會“減少”,表示“增長”的比表示“減少”的多48個百分點,這一結果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高11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區的民營企業的投資熱情顯得比東部地區高,表示未來投資額會“增長”的比表示會“減少”的分別多

5

4、50和45個百分點。

二、產品出口情況

1、民營企業出口比重上升。

調查結果顯示,47%的民營企業有產品出口;有產品出口的企業中出口額佔銷售收入一半以上的民營企業超過三成;與去年同期相比,37%的民營企業產品出口量“增加”,比“減少”的多14個百分點。

2、中外貿易摩擦對部分行業的民營企業有較大影響。

隨着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發展以及貿易總量的迅速擴大,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

中外貿易摩擦對民營企業的出口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以來歐美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對企業產品出口有影響,其中認為影響“很大”和“影響較大”的分別為3.5%和11.9%,認為“略有影響”的為35.4%。

分行業看,認為影響“很大”或“影響較大”的企業的比重較高的主要包括化纖(50%)、紡織(42.5%)、服裝(26.7%)、橡膠(25%)、鋼鐵(20%)等行業。貿易摩擦對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電子及通訊產品的出口廠家影響不太明顯,7成經營者認為“沒有影響”。

三、發展中的問題與障礙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轉型從兩方面促進了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同時,由於目前經濟體制尚處於轉型期,傳統體制的束縛尚未得到徹底清除,民營企業發展基礎的薄弱也決定了其發展過程中會遭遇各種困難、問題和障礙。此次調查顯示,目前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融資困難、人才短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管理水平落後是民營企業發展遇到的主要障礙。

關於什麼是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礙,調查結果顯示,3/4的民營企業經營者選擇了“融資困難”,是所有選項中選擇比重最高的,中西部地區選擇“融資困難”的比重更是高達八成。

除了融資難外,民營企業當前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提高發展水平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關於當前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礙,66.8%的民營企業經營者選擇了“人才短缺”,55.6%選擇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52.2%選擇了“管理水平落後”,47.5%選擇了“民營企業經營者素質有待提高”(見表

10)。

2、民營企業外部信用環境、經營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國民待遇方面亟待進一步改善。

儘管近年來民營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有了比較大的改善,但與民營企業經營者的期望還存在一定距離,尤其在外部信用環境、經營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國民待遇方面需加強改善的力度。

關於外部信用環境,調查結果顯示,29.2%的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好轉”,53.4%認為“未變”,17.4%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11.7個百分點,比去年的調查結果減少8個百分點。

關於民營企業經營者人身安全狀況,調查結果顯示,27.2%的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好轉”,50.6%認為“未變”,22.2%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僅多5個百分點。調查表明,在目前社會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情況下,如何保護好民營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避免其在人身安全方面受到侵害,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民營企業對打破壟斷,放寬市場準入限制,真正實現公平國民待遇的期望越來越高。關於公平國民待遇,調查結果顯示,21.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好轉”,63.7%認為“未變”,14.6%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7.1個百分點,比去年的調查結果減少15個百分點。

關於市場準入限制,調查結果顯示,34.5%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好轉”,57.5%認為“未變”,8%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26.5個百分點,比去年的調查結果減少10個百分點。調查表明,在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實現公平國民待遇方面,民營企業經營者還抱有更大的期望。

3、資源瓶頸制約尤其是能源緊張狀況依然比較嚴重,民營企業發展方式亟待向集約型轉變。

中國是一個人均資源十分貧乏的國家。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資源瓶頸約束也越來越顯著。始於2022年的宏觀調控旨在控制經濟呈現的過熱的趨勢,併力圖通過轉變增長方式來緩解資源壓力。從一年多以前鋼材市場及“煤、電、油、運”普遍緊張的情況看,目前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

調查表明,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經過宏觀調控,鋼材市場緊張狀況明顯趨於緩和,電力有趨於緩和的跡象,鐵路運輸與去年情況相比變化不大,而能源緊張尤其是成品油緊張狀況有增無減

四、對宏觀經濟政策和改革的意見建議

1、多數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鬆緊度比較合適或略顯偏緊。

經過一年多的宏觀調控,部分行業投資過熱的現象明顯得到緩解,經濟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形勢。與此同時,由於消費品價格漲幅的持續下滑,企業利潤增長速度的連續放慢,宏觀經濟政策是否應做適當調整以防出現可能的通貨緊縮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調查表明,總體來看,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的宏觀經濟政策比較合適,略顯偏緊,希望在繼續保持目前穩定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基礎上,適時適度放鬆政策操作的力度。

2、房地產調控初見成效,預期房地產價格穩中趨升。

今年以來,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採取多項措施控制因部分地區不斷飆升的房地產價格引發的房地產熱。民營企業經營者對房地產調控的成效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為了進一步瞭解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現實需求,本次調查還了解了民營企業經營者“所熟悉的人當中最近一年內購買住房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八成民營企業經營者反映其熟悉的人當中最近一年內購買了住房,其中76.8%的被購房屋目前用於“自住”,13.5%用於“出租”,9.6%處於“閒置”狀態。調查表明,總體來看,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有着比較旺盛的現實需求,買房投資或投機的比重並不高。房地產業仍將是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

3、經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對政府轉變職能期望較高,希望金融、財税體制改革取得突破。

近年來,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圍繞着市場化、法治化的各項改革逐步進入關鍵時期。本次調查請民營企業經營者對目前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改革進行評價。

當問及當前最緊迫的改革是什麼時,排在第一位的是政府職能轉變,選擇比重為65.3%,表明企業經營者對政府職能轉變在當前改革中的關鍵作用寄予很大期望。另外,企業經營者認為其他幾項緊迫的改革依次是金融體制改革、財税體制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和壟斷性行業改革,以上選擇比重均超過三成,分別為39.9%、37.6%、34.1%、33.3%和31.5%。與去年調查結果相比,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壟斷性行業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的緊迫性明顯上升,應引起政府及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第10篇】2022關於國民幸福指數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本次社會調查的主題是“國民幸福指數權重調查與研究”。 為了進一步瞭解就業者的生活、情感等滿意狀況,提高社會工作者的滿意度,調查人們普遍的幸福指數,從而提高對人們的瞭解和認識。並且從這次調查中研究探討在哪些外在的客觀因素影響制約了人們幸福感,更高層次上要求能夠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二、調查對象及其一般情況

青壯年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所以他們的幸福感對社會安定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國現在的社會人羣結構是青壯年居多,而且在這一年齡段的人無論是在體力精力還是承受壓力的能力都是最強的。所以本次調查就以青壯年為目標人羣,對其進行幸福指數的調查。

三、調查方式

為了保證調查所得到的信息準確可靠、方便統計的前提,所以決定本次調查所採用的方式是發放問卷當面填寫的方式。

四、調查時間

此次調查因為條件的限制,所以將時間定為**月**日至**月**日。

五、調查內容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而我們正常將判斷幸福指數的途徑分為三個方面分別是:認知範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情感範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

最後是指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所以從這幾個方面出發,我們的問卷就是圍繞這三個方面設計的。在此次問卷裏將問題分為三個模塊分別是a、受調查者的生活狀況和滿意度b、受調查者的個人情感和人際關係c、受調查者最缺少的和個人觀點。從這三點出發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旨在清晰的瞭解受調查人羣的具體情況,以便我們統計分析研究得出結論

六、調查結果

我們小組就問卷統計結果如下:

本次調查針對了受者調查的個人基本情況、生活環境、情感和工作方面等內容,主要調查目的是研究人們幸福指數的高低及其影響較大的原因。

第一、大眾生活環境基本情況。從基本的數據統計中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們社會中收入高低人羣是按照金字塔型的;3000元以下的收入者佔到了66%,高收入者只有2%。因此有八成的人認為自己的工資要提高一半以上才是對工作的合理報酬。而且有62%的人表示自己有父母或小孩要贍養。各種生活壓力使現在城市人羣感到壓力極大。近年來房價的飛漲也是使幸福指數下降的主力推手,在受訪者中有一半的人沒有住房,即使在有房的人中也有很多人在為還房貸而四處奔走勞累。

社會保障方面。有近半分之三十的人認為自己的社會保障很不好,亦有五分之一的人對此並不熟悉,但是也有20%的人認為自己的社會保障還是很不錯的。最近國家正在普及醫保政策,所以有很多人積極的參加了醫保,但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社會中對醫保政策的看法是褒貶不一的。很多人認為醫保所提供的優惠幅度很小,有錢人根本不需要這錢,而窮人真正有病時這錢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起不到多大用處。但是贊同者也佔到了40%左右,他們認為新的醫保病人是一種能保障,是一種安慰。現在我國社會保障建設的速度是遠遠趕不上經濟發展速度的,這與人們追求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

從人們生活環境的基本狀況我們大致的除了這些結論:一、工作者對自己的理想工資狀況與現有工資情況並不滿意。二、社會高房價高物價使人們心裏漸漸的失去了平衡,什麼都在漲價,就是工資不漲,漲工資降房價的呼聲越來越高。三、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宣傳力度不夠,大眾不瞭解我國現在的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仍持有懷疑態度,是這也是人們幸福感不高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人情感和人際關係。情感生活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標,而人際關係在情感中也起了很大決定作用。統計顯示70%的人認為自己的壓力很大,不僅僅是工作和生活開支。所以在工作中壓力大了有一半的人選擇像親人或朋友傾訴,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親人之間互相支持扶持體現了家庭的和睦。就從中國目前的離婚率和西方比較中國是很低的,這一點中國明顯優於西方國家。不僅如此本次調查還發現極大多數的人認為自己家庭和睦、伴侶是自己忠實的依靠,自己的子女聽話孝順。

而在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説自己有知心朋友,可以陪自己分擔困難分享快樂!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的人認為自己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總是感覺有點孤單,而我們發現在這一類人中絕大多數是不樂觀的,有一點憂鬱,對自己的未來不抱有充分肯定的態度,總是有一點憂慮;俗話説船到橋頭自然直,只要自己去努力,雖不是人人都可以大富大貴,但是幸福快樂總是可以的。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的蘋果,你內在好上帝多咬了一口,雖然缺陷多了一點,但是你的優點也比別人多一點。

從整體看來,在情感這方面受調查者的得分是比較高的,僅僅是在工作和其他的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了普遍的生活壓力,這不僅僅是個人原因,也是目前我們這個社會所存在的問題導致的。我們的社會是在向前發展的,所以這個問題在不久將來一定會得到妥善的解決。

第三、人們的普遍需求和個人觀點。無論是多麼富有的人永遠都有自己無法得到的東西,所以在這次調查中設了一個最想得到的東西。但是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正如我們所料在所有的選項中住房、汽車、好工作佔據了前三甲的位子,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只不過是在調查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確定。夢想是人騰飛的翅膀;目標是人前進的動力,但是在這次分析中得出的結論是超過一半的人已經不敢再有夢想,因為這個社會很現實,在他們的眼裏夢想和做夢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而在提到小時候的目標時,一半的人説這一輩子肯定是實現不了的了,有機會下輩子再努力吧;三成的人説正在努力過程中。對於這麼多人失去了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我們只能説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你覺得你幸福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説“不,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想要幸福太難了。”在我們受調查着裏有一個收入最高的,他是這樣説的“生活壓力很大,要想讓自己的生活質量不下降,就得拼命的工作,所以,幸福是談不上的,能有點快樂的感覺就算不錯了。”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對於我們目前所處的環境最好的解釋,我們可以不幸福,但是我們不可以不快樂,因為,快樂是我們的資本,快樂不需要任何付出;但是幸福是建立在很高的生活平台上的,是需要投資的。

快樂就行了,應該學會知足,這不是阿q的自我安慰精神,我們這個社會就需要這q一點傻里傻氣的快樂,而多愁善感的人不會快樂,更不會幸福。

七、調查體會

正如人見人罵的任志強所説,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極度貧困,但是幸福指數卻是奇高,而如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無論是在哪個方面都要比改革開放前強,但是人民的幸福指數卻是逐年下降,那是因為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中國人的慾望,尤其是改變了未經歷過改革之前的痛苦的一代的慾望。新的一代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和精神追求的預期過度的提高了,人們的慾望越加的強烈,想得到的東西越多但是與現實對比起來越加的懸殊,當人心理失去平衡的時候就會嚴重的影響到個人的幸福感。儘管在xx年發佈的全球幸福感排名當中中國名列第20,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環境分數佔到了很大的分量。這僅僅是前人研究的結果,這一次研究發現人們覺得不幸福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方面:第一就是房價上漲的太快,一夜間無數的人發現自己變成了房奴;更加火上澆油的是媒體的大肆報道,對個別的特例進行傳播,導致了更多的人心裏極大的不平衡,為什麼房地廠開發商可以一夜暴富,而自己僅僅為了一個住所要辛辛苦苦工作大半輩子。在這種極大的心理失衡狀態下,世界也變的失衡了。在這現實壓力下,幸福感下降也是情有可原的。更多的還需要人們素養的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的健全完善。

從另一個方面看,幸福指數下降也有人們的內在因素。快節奏的生活是人們越來越感到不安,生活中的不安定減少了人們的歸屬感。改革開放後,隨着經濟增長,緊緊的温飽亦不能使人們感到滿足,感情、思想、生活方式等嚴重製約着人們的幸福。人們的意識水平普遍上升,人們對物質上的追求也不斷增加,物質化的社會幸福感大大降低是必然的。想想80s的新一代沒有經歷過什麼苦難,趕上了這個煩躁的世界,社會發展的步伐太快,是他們過於物質化,還是社會過於急速化,他們在為今天無錢消費而抱怨時,是市場經濟讓他們在競爭中無法提高收入而失去了消費的自由,還是有錢無證而寸步難行失去了就業的自由。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是沒法比的,但是那時候的人絕對比現在年輕一代幸福感強烈,不是為別的,是因為有一種叫做信仰的東西,相比現在快速便捷的文化顯得是那樣得磕磕絆絆。有點文化的人都知道金錢不是唯一能夠帶給人們快樂的東西,但信仰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上的支持,金錢至上的社會中,怎樣求得生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尺度吧。

通過這次調查不難發現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們是不幸福的,這不僅僅表現在各種物價上漲,還來源於各自的生活壓力和外界不同的權利威脅。人是有需求的,滿足需求的同時自然會會激起慾望,就像山裏和尚講故事的故事一樣,迴環往復,永無止境,真正關鍵的是能夠珍重身邊小小的幸福,學會生活。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以社會調查者的身份對這一話題的調查,我們從局外人這一角度可以看得更加的清晰。現在就我們將要面臨的情況是相當嚴峻的。不僅僅是幸福與否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社會的負面,我們這一代同時也是一個機會多多的時代,至少我們知道這個社會是在發展和進步的!

【第11篇】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報告

“青少年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閲讀史”,閲讀不僅影響着青少年的學習生活,也深刻地影響着他們的文化素養、精神世界以及未來的成長軌跡。因此,談及全民閲讀,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閲讀習慣,用優秀讀物浸潤少年兒童的心靈至關重要。

某中學曾做過調查,一年靜下心來讀完10本書的教師已是少數,學生的平均數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沒時間看書”。

從小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閲讀習慣,用好的讀物為青少年成長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遠。

高校圖書館借閲量創十年新低説明啥

xx年國民閲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人xx年圖書閲讀率為76.1%,人均圖書閲讀量為6.97本,較xx年提高1.48本。相較於成年國民xx年人均圖書閲讀量4.77本,青少年閲讀的狀況略好一些。

但數據背後依然有隱憂,一方面,該調查是將教材與教輔都計算在內,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圖書閲讀量與日本人均40本,法國人均20本,俄羅斯人均55本相比仍較低。

來自北大圖書館的調研更不容樂觀,據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肖瓏教授介紹,xx年北大圖書館的書籍借閲總數為62萬本,是近xx年的最低數量,而在xx年這個數字是107萬本。

除了閲讀量的不盡如人意,閲讀的內容也不容樂觀:許多高校圖書館借閲排行榜顯示,近年來最受大學生歡迎、高居排行榜前三的大多是《明朝那些事兒》、《藏地密碼》和《盜墓筆記》之類的通俗作品。同時,“相比原著,青年人更喜歡看經典作品的影視版,以別人的視角代替自己的閲讀。”武漢大學文學院趙小琪教授還指出,遠離原著是當代大學生閲讀的普遍趨勢,而這導致的後果往往是“有知識,卻缺乏獨立和深刻的思想”。

“回憶20年前的大學時代,‘至樂莫如讀書’是那時許多人的座右銘,讀書、思考、討論成為那個時代公共領域的一個基本特徵,大多數學生畢業前幾乎讀遍了校園流行的哲學著作和圖書館的爭鳴小説,現在的大學生卻鮮能如此。”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王君超教授分析。

全國國民閲讀

【第12篇】2022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調查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安排,8月中旬,在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xx的帶領下,縣人大財經委組織部分縣人大常委會委員、人大代表對上半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2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縣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美xx鄉村文明城鎮幸福xx”的宏偉目標,以脱貧攻堅工作為主要抓手,走科學發展、生態立縣之路,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帶領全縣人民積極落實人代會確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全縣經濟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勢頭,民生逐步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x億元,同比增長x%。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x億元,同比增長x%。

(一)匯聚全縣智慧和力量,全面推進脱貧攻堅工作。加強了對脱貧攻堅工作的組織領導,印發了《xx縣脱貧攻堅“全面總攻”實施方案》,將全縣脱貧攻堅工作推向“全面總攻”階段;“轉扶搬保救”扶貧措施深入推進,精準脱貧成效明顯;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上半年整合涉農資金用於脱貧攻堅3.8億元;進一步凝聚全縣攻堅克難的智慧和力量,脱貧攻堅增強合力。

(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x家,產業集聚區小微企業創業園等x個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如再生稻生產、稻蝦綜合種養等新模式,茶葉、油茶等特色產業發展穩步提升。初步建成縣、鄉、村三級電商物流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服務業融合發展。項目招商開局良好,上半年共簽約項目x個,合同金額x億元;全縣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共x個,總投資x億元,2022年計劃完成投資x億元。截止6月底,已開工項目x個,完成投資x億元。

(三)持續開展環保“亮劍行動”,生態建設成效明顯。一是加強林業生態建設,推進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二是打好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加速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開展機動車限行、淘汏黃標車、磚瓦行業企業綜合整治專項行動。三是“河長制”、“路長制”責任進一步落實。加強礦山和河道採砂規範化管理,已治理廢棄礦山面積160餘畝,關停我縣灌河流域所有采砂場。

(四)切實加強城鄉建設,城鄉統籌發展持續提升。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創建工作。進一步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xx縣城鄉總體規劃(2022-2035)》正在進行公示程序;制定《xx縣2022年城鎮提質工程推進方案》;編制《xx縣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22-2022年)》。大力開展了縣城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持續完善縣城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五)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重點領域體制改革統籌推進。加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新清理規範行政許可目錄,推進網上審批,全縣286個行政權力事項,有205項行政服務事項實現在線辦理。加快企業股改上市,正在進行開源環保、山信生科等4家企業上市的前期準備工作。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實施一批ppp項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已確權x萬户。

(六)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上半年預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增x%,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長x%;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長x%。教育事業穩定發展(今年我縣普通高招本科進線率達x%),醫療衞生工作不斷加強,城鎮就業形勢良好,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完善,此外,文化、科技、氣象、郵電、通信等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社會治安持續穩定。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從全縣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來看,縣政府及有關部門面對宏觀經濟持續下行的大環境下,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主動作為,攻堅克難,紮實推進各項重點項目,保持了經濟平穩運行。上半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態勢良好,但仍面臨一些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部分經濟指標增速緩慢。從上半年經濟運行來看,在宏觀經濟持續下行等因素的影響下,部分主要經濟目標增長速度較為緩慢,完成投資增長和年度目標任務的壓力依然較大。

【第13篇】2022年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報告

新媒體閲讀的確容易形成碎片化傾向,但也有較多優勢。最重要的是,它讓全民閲讀得到落實。我國的手機用户已達6.8億,很多都通過智能手機,來瀏覽相關圖片,查詢資料,就連最偏僻的鄉鎮角落,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者,也學會了現代化閲讀方式,閲讀行為通過手機傳達到了基層角落。公民閲讀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樸實紮實,深入人心。

其實,新媒體閲讀早已呈現出濃厚的知識化傾向。中國出版科學研究院原院長郝振省在對2022年龍源期刊網的網絡傳播排行發佈的解讀中就曾表示,2022年的網絡讀者不再像2022年那樣目光散漫、遊移不定、無心閲讀,而是心無旁騖地為他們所喜歡的期刊內容而來。除了注重傳統的休閒性閲讀,也開始注重知識性閲讀。另據第七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結果顯示,在數字化閲讀羣體中,閲讀主體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對網絡閲讀的認知與接受度也越高。其中,博士研究生的數字化閲讀比率最高,高達90.9%。新媒體閲讀的知識性、深厚性、目的性不斷增加,並不是一些媒體所擔心的淺嘗輒止。

蘇格拉底曾把文字比作有毒的禮物會拉大人與人心靈與心靈直接對話的距離。我們用傳統思維一味否定新媒體閲讀,何嘗不是一種蘇格拉底式的擔憂呢?作為新閲讀實施者,他們有沒有得到收穫,願不願意繼續閲讀,他們自己最有發言權。國民閲讀率的不斷上升,也證明了他們願意選擇這種方式。美國著名媒介理論家保羅利文森認為,人的主體性會促進媒介向着越來越人性化的方向發展。這種觀點顯得更積極一些。

與其抱怨,不如對新媒體閲讀進行科學引導。如可以建立現代化的公共閲讀資源庫,為公眾提供更多方便。另外,還要多提醒網絡閲讀的雙刃劍效應,讓大家提升網絡自控力,逐步培養獨立自主、懂得思考的網絡閲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