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信用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3W

信用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信用社調查報告

中間業務是指銀行業在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基礎上不運用或較少運用自身的資產,以中間人或代理人的身份為客户辦理委託、擔保和信息諮詢等業務並收取服務費用的業務。由於中間業務以其獨有的對資本無需求、風險低、盈利高、服務性能強等特點,在業內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並受到廣泛而高度的重視,成為與資產負債業務並駕齊驅的重要業務領域,中間業務正被快速搶佔和瓜分。快速發展中間業務是農村信用社信用提高和業務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們將科學發展觀運用於實際的最為深刻的表現。當前我們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狀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應採取什麼拓展策略?帶着這些問題,筆者對萬源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從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我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

1、起步較晚,項目品種開發不力。

1999年,萬源市農村信用社的中間業務是以代扣存款利息税為標誌開始發展的,但在以後的幾年中一直未見其它中間業務出現,直到xx年才陸續有了代發工資業務,xx年有一個代理它行保管庫款、押運現金的業務,xx年開始代發農民的各類直補款。可以説萬源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但起步較晚,而且中間業務還是建立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其業務品種單一。

2、中間業務淨收入雖逐年增加,但發展速度緩慢,收入比例還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經統計,xx年我市全轄營業總收入為4151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為10萬元,佔總收入的0. 24%;xx年我市全轄營業總收入為4710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為12.58萬元,佔總收入的0.27%;xx年我市全轄營業總收入為6178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為14.10萬元,佔總收入的0.25%,xx年我市全轄營業總收入為8433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為87.6萬元,佔總收入的1.04%,而據有關資料顯示,xx年全國各金融機構中間業務收入佔比的平均水平為10%,最高的金融機構佔比達到17%,外資銀行佔比更高,大約為50%,最高的佔比達到70%(花旗銀行),而我市農村信用社僅為0.002%,可見我們的中間業務發展規模小、範圍較窄,仍然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3、精通中間業務的專業人才匱乏。

中間業務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具有集人才、技術、網絡、資金和信用於一體的特徵,它涉及經濟、金融、貿易、法律、科技等諸多領域,是金融業的高科技“模塊”。中間業務的發展需要大批知識面廣、實踐經驗豐富、懂技術、會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備系統的銀行、保險、證券、外匯等金融專業知識,通曉各種金融商品和投資工具,瞭解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的專家。與商業銀行相比,這種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在信用社是極難找到,大部分信用社目前根本就沒有這種人才,因此造成信用社中間業務的品種少,功能單一,缺乏綜合性和有自身特色的產品。所以,中間業務專業人員的匱乏嚴重製約了我市中間業務的發展,成為我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的一大瓶頸,讓我們很有一種“捧着金飯碗還在要飯”的感覺。

二、我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中間業務創新能力弱,構成單一,收入水平低。

隨着金融創新的發展,中間業務種類越來越多,但是我市農村信用社還是僅限於代發工資、代扣利息税、代辦保險等業務品種,業務創新能力弱,構成上也比較單一,基本上是以傳統的中間業務為主,以上這些代理業務本身的效益很低。據調查,代發工資手續費提取比率為零;代理農民的各類直補款財政也只象徵性的給付一點點手續費,連業務成本都不夠;代扣利息税的手續費提取比率為2%;代辦保險的手續費比率略為高一些,但也只有3.5%左右。以上這些中間業務收入佔全部中間業務收入的98%以上。本希望蜀信卡能給我們的中間業務收入帶來一個新的增長點,但由於蜀信卡業務剛開通不久,且只具有存取、轉賬、pos機消費、atm機取款等基本功能,還不能發揮其它多元化服務功能,因而短時間內也不可能產生更多的收入。一些如金融諮詢、保管箱、委託業務、證券、理財等科技含量高、收益性好的新興中間業務根本沒有涉足。

2、對中間業務戰略性認識不足、定位不準。

由於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信貸管理體制禁錮了我們員工的創新思維,束縛了基層農村信用社主任的經營思想,在發展中間業務的指導思想上存在偏差,在對中間業務的定位上更是偏頗,沒有把中間業務與資產、負債業務平等對待,而僅僅是把中間業務當作副業,當作次要業務,甚至把部分中間業務作為從屬於存貸業務的附屬品,作為吸引客户,增大存貸款傳統業務的輔助手段,沒有真正把開發中間業務當作一項主業和新的利潤增長點來經營。因此,不把中間業務當作本行業的發展戰略去研究和探索,對中間業務定位發生本末倒置的現象是我們目前在認識上存在的一個嚴重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3、人員短缺問題嚴重製約了中間業務的發展。

在山區,我們農村信用社大都存在網點分散、服務半徑大的局面,如果單純按行政村數和存貸規模來定編定員的話,那麼信用社就會普遍存在着人員短缺的問題,這樣既不利於各項制度的執行,也不利於業務的拓展,更不利於中間業務的拓展。現以我市沙灘信用社為例,該社共有5名職工,其中主任1人、信貸員1人、會計2人、出納1人。這樣的人員構成,在全轄無法普及櫃員制的情況下,只能對外設一個櫃面。而該社儲蓄餘額6031萬元、貸款1313萬元,因此業務量較大,每天僅存貸款業務量都在157筆以上,營業室外隨時擠滿了等候辦理存貸業務的客户,使許多中間業務根本無暇顧及。目前萬源農村信用社41個營業網點,除營業部外,其它機構均只能設1個對外窗口,因此櫃面業務壓力一直都很大。以代發農民糧食直補款為例,大部分農户只要直補款一到位就蜂擁而至,導致櫃面業務壓力很大,而財政給付的手續費很底,信用社的員工覺得費力不討好,也就失去了做中間業務的信心。

三、拓展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策略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新思想、新觀念決定新業務的開發,農村信用社員工要從思想上意識到加快中間業務拓展既是經濟社會對農信社服務功能提出的新要求,又是信用社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加快中間業務的發展是競爭能力提升的重要標誌,是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經營效益、增強盈利能力的有效舉措。在更新觀念、提高認識的過程中,我們要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解決員工對中間業務概念模糊的問題;二是解決對中間業務效益低下、不值得開辦的狹隘認識問題;三是解決認為我們貧困山區不存在中間業務需求的謬誤認識問題;四是解決搞中間業務是不務正業,會影響主營業務的片面認識問題。儘管目前我們的中間業務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但我們的員工一定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克服把中間業務當作副業、對其經營管理和發展關注不夠的思想傾向,排除中間業務能否成為信用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疑慮,深刻認識發展中間業務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從戰略的高度重視中間業務的發展,將發展中間業務作為與存款、貸款業務並列的支柱業務,實施拓展中間業務戰略,在經營管理機制上營造有利於中間業務發展的壓力和動力機制,在工作措施上推動和保障中間業務的健康發展。

2、完善體系,規範機制。

發展中間業務對於農村信用社來説是一個新的課題,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體制上的支撐和政策上的扶持,特別是需要我們自身的加倍努力。因此,我們要解放思想的束縛,又快又好地發展中間業務,首先,管理機構要擔負起重要的職責,例如,對轄內擬訂開展或已開展的中間業務要認真地進行市場調查分析,預測變化趨勢,科學正確地擬訂工作目標,組織對新產品的研發、推廣、宣傳以及產品定價等工作。本人認為這一項工作最低也要由市級管理機構來完成,最好是省聯社。其次,我們擬訂開辦的中間業務,一定要符合金融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不能損害現有客户的經濟利益,在立足傳統業務的基礎上,穩步進行,切不可蜂擁而上,更不可顧此失彼;再次,對已擬訂的中間業務我們要制定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要及時開發與之相應配套的計算機業務支持系統;最後,要制定和落實好中間業務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及時排除中間業務開展過程中的風險隱患,不能光抓業務發展,而忽視風險防範。

3、深入調查、研發產品。

針對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產品過分單一的現狀,我們要結合農村信用社特有的客户羣體和經營特點,適時開發新的金融產品,這是目前山區農村信用社的當務之急。上級管理機構在產品開發時一定要堅持市場有需求、農村信用社有能力、業務有效益的原則,充分考慮山區農村信用社在機構網絡、技術管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客觀條件,科學地選擇那些適合市場需要、發展潛力較大、風險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間業務品種,集中力量抓好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我們推出的中間業務既要能夠真正滿足特定客户羣的要求,又要能增加收益,只有這樣的中間業務才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目前我們提到的卡業務、代收代付等業務,個人認為此類業務已被四大國有銀行搶佔,給我們信用社留下的發展空間並不大,對於此塊業務我們不能盲目地和商業銀行比拼規模,而應該穩妥地把這類業務做實、做細,逐步拓展我們的農村市場。同時要加強對技術含量高的新業務積極地進行前期探討和實踐,力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個人金融產品,如農村信用社尚未涉足的基金業務、投資諮詢業務、代理外匯交易、代理證券業務、個人理財業務等,我們要力爭在深度和廣度上加以拓展。比如個人理財業務面對的是眾多不同背景的個人客户及其不同需求,設計開發新產品時應站在個人客户的立場上對市場進行細分,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具有個性化的個人金融產品。同時要擺正農村信用社在市場經濟中的位置,努力改善服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運用多種營銷手段,不斷擴大影響,樹立良好形象,培育和發展新的客户羣體,實現中間業務的良性運營。

4、改進設施、培養人才。

中間業務是金融業的“高技術”產業,具有集人才、技術、網絡、資金和信用於一體的特徵,信用社正處於中間業務發展初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支持業務發展。信用社要有業務發展的長遠規劃,要加快電子化和網絡化建設的步伐,採用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設備,促進辦公自動化、電子化以及由此延伸的自動服務手段的應用和推廣,有計劃、針對性地加大設備投入,搭建好中間業務發展的操作平台。

鑑於農村信用社目前的人員數量、結構和知識水平遠遠不能適應中間業務發展的實情,省、市管理機構應儘可能的結合各地實際,成立專門的中間業務部門,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建立起定期的培訓機制,採取專業化培訓和交流培訓相結合,理論研討和實務操作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加大對一線員工中間業務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繼續面向社會高起點、嚴要求地公開引進一批既具有計算機系統知識,又具有豐富銀行業實踐經驗的複合型人才,為中間業務的研發提供智力支持,從而保證中間業務的健康發展。

5、加強營銷,加大宣傳。

加強營銷,加大宣傳也是我們發展中間業務的一個必要手段。我們要系統地開展中間業務的宣傳營銷活動,向社會推薦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項目和業務品種,在公眾中樹立全新的整體形象。一是推行一體化營銷策略,實現中間業務綜合化經營三結合,集中營銷與分散營銷相結合、重點營銷與全面營銷相結合、存貸業務與中間業務相結合。把優化營銷手段,改進營銷策略作為搶佔市場份額,促進農信社中間業務發展的重要舉措。二是因地制宜、全面宣傳。農信社經營機構多數位於“三農”之地,勞務輸出旺,我們要抓住元旦、春節前後大量務工人員返鄉,資金迴流的契機,有的放矢地進行新產品的宣傳,組織人員在營業網點、途經車站、街頭巷尾,擺攤設點,宣傳諮詢,放送資料,千方百計做好宣傳工作。

對鄉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賢庠信用社支農基本情況 最近,我對賢庠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情況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選擇了農户、種養大户、個體工商户以及農村經濟組織共102户,其中純農户50户,佔55.9%;種養大户11户,佔10.8%;農村個體工商户25户,佔24.5%;農村經濟組織9户,佔8.8%。調查顯示,農村信用社圍繞農民增產增收這個中心,立足服務“三農”,切實加強管理,增加信貸投入,在促進本地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自己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提高。具體情況綜述如下:

1.增加信貸投入,成為“三農”資金供應主渠道。據對102户調查顯示,有78户表示向信用社借款是其解決生產、生活資金的最主要渠道,佔被調查户的76.5%;有99户在農村作用社借過款,佔被調查户的97.1%。

2.不斷簡化貸款手續,為支持“三農”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近幾年來,信用社在切實轉變觀念、積極籌措資金、增加信貸投入的同時,深入農户,及時瞭解農民的心志,努力簡化貸款手續,切實為農民提供優質服務,得到了廣大農户的肯定。例如:在黃避嶴鄉塔頭旺村實行送貸上門、農户聯保的模式;在轄區範圍內評定“信用户”、“信用村”,實現農户隨到隨貸的方式。

3.切實加強支農宣傳,助推服務功能增強。為使羣眾真正瞭解農村信用社的性質和服務宗旨,真正發揮民主辦社、羣眾監督作用,從而更好地服務於農業和農村,賢庠信用社通過臨櫃宣傳、標語等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取得了一定成效,使農民對農村信用社的認識逐步得到了提高,農村信用社在農户中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變。據調查顯示,102户調查户中有98户表示有錢願意存入農村信用社,願意向農村信用社借款,分別佔被調查户的99%。對貸款種類,有70户佔68.6%的調查户表示清楚,只有3户2.9%的調查户表示不清楚。因此,近幾年賢庠信用社存、貸款業務發展較快,支持本地經濟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4.切實加強信貸管理,力促農民信用觀念轉變。農民信用觀念比較差一直是影響賢庠信用社及其他信用社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為此,在縣職社動員下,信用社把培養農民的信用觀念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使廣大農户還貸意識增強。據調查顯示,102户調查户中有94户表示能按期歸還農村信用社借款,佔92.2%,只有8户7.8%的調查户表示不能按期歸還貸款。

二、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服務對象不廣。據調查看,仍有眾多的農户、個體工商户,沒有把農村信用社作為貸款的首選機構,從存款看,本地同有一家農行的儲機構,其存款效益與賢庠信用社不相上下,説明許多農户事實上沒有把農村信用社作為存款的首選機構。102户調查户中只有51户表示在農村信用社有存款,佔50%,另有50%的農户在農村信用社根本沒有存款。

2.服務層次不深。受信貸管理制度、經營目標考核等因素的影響,當前賢庠社在信貸投入上存在重傳統業務輕新業務、重生產輕消費、重農户輕其他的問題,貸款用於生產(含基本生產與擴大再生產)的87户佔76.5%,貸款用於生活消費的15户佔23%,其中上學為5户,建房為7户,其他2户。

3.服務力度不夠。主要表現為農民貸款難問題依然存在,此次102户調查户中,分別有24户佔23.5%和27户佔26.5%的調查户表示向農村信用社貸款偏難和辦理借款手續不夠方便。

三、改進支農服務幾點建議

1.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堅定支農信念不放鬆。隨着國有商業銀行網點在農村的日益萎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這正如朱總理指出的,農村信用社要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為達到這一目標,農村信用社員工一要主動下鄉(村),多瞭解農户、個體户和農村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狀況;二要切實加強對信貸政策的宣傳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四要正確處理防範化解風險與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關係,及時增加對“三農”信貸投入。

2.準確定位經營方向,堅定服務目標不放鬆。即始終不渝地為農業、農村、農户提供優質服務,合理掌握和調整貸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貸投入,大力開展消費信貸業務。

3.靈活掌握經營方式,堅定優化服務手段不放鬆,要大力推進小額農貸,進一步推廣使用貸款證,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原則進行管理。二要積極推廣農民聯保貸款制度,切實解決農民貸款擔保抵押難的問題。

有關農村信用社的調查報告

農村信用社紮根農村,服務“三農”,是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主力。農村信用社的健康發展,直接關係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關係到農民增收,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xx年2月10~24日,筆者在河南省許昌市就縣域金融服務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許昌市地處中原,農業人口367萬(佔全市總人口的83.9%),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在傳統農業地區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調查發現:當前農村信用社經營已出現轉機;如果能夠妥善處理一些深層次矛盾,農村信用社將能夠走上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一、農村信用社經營已出現轉機

xx年以來,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農村信用社以小額信貸為突破口,轉變經營觀念,調整經營思路,嚴格內部控制制度,強化風險防範,經過廣大員工的共同努力,其經營終於走出了低谷,呈現出良性發展的勢頭。

通過“一户一證、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辦法,大力推廣小額農户信用貸款。到xx年12月底,全市農村信用社共發放農户小額貸款證(卡)16,379户,評定信用村49個,評定信用鎮1個,累計發放小額貸款105,169次,累計投放小額信用貸款24,381萬元,小額信用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18,239萬元。通過“一次核定、兩年有效、限額授信、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辦法,全面推行“農户聯保貸款”。在自願的基礎上,5~10家農户或個體私營户組成聯保小組,相互進行貸款擔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貸款的風險,推動了信用社貸款的投放。xx年,全市已建立農户聯保小組25,000個,累計投放“小額農户聯保貸款”156,960次,共發放貸款10,833萬元。

大力開展“一聯、三送、兩促進”活動(即每個信貸員聯繫100家農户,為農民送資金、送技術、送信息,促進農民增收、促進信用社增效)。xx年,全市農村信用社共聯繫農户113,693户,為農户送資金26,563萬元、送信息84,569次,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和熱烈擁護。

小額信貸業務的開展,使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業務保持了高速增長勢頭。在國有商業銀行退出縣域經濟的大環境下,農村信用社在對農信貸投入中發揮了主導性作用。據統計,在許昌市xx年對農業的新增貸款中,農村信用社貸款所佔的比重高達99%!農村信用社的資金投入,加快了禹州市中藥材園區、襄城縣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區等“一園九區”的建設步伐,推動了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發放小額貸款的工作量比較大,但利差大、風險小。把工作重點轉到發放小額貸款上,降低了農村信用社新增貸款的風險,提高了貸款資產質量。據統計,許昌市轄區內農村信用社發放小額貸款的不良資產率只有1%。即便出現信用風險,經過努力,其本息大部分還能最終收回,貸款損失率很低。工作重點的轉變還帶來了經濟效益的提高。1999年,全市96家信用社中(6個聯社、91個法人社),共有71家信用社經營出現虧損,累計虧損9029萬元;盈利信用社只有25家,共盈利212萬元。但到xx年底,全市100家信用社(6家聯社、94家法人社)中已有74家實現了盈利,共盈利1041萬元,較1999年增加819萬元。而虧損信用社家數已下降到26家,虧損額也下降到2615萬元,較1999年減少6414萬元。預計xx年,全轄區贏利農村信用社將增加到82家,虧損信用社下降到18家。盈虧軋差後,全轄區農村信用社預計虧損額降將進一步下降到650萬,比上年減少約60%。

與此同時,隨着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農村信用社的內部控制制度、風險防範制度也不斷趨於完善,風險意識、經營意識不斷加強,原來那種忽視經濟核算、忽視利潤指標的粗放經營方式和經營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轉。可以説,目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活動已出現了轉機。

二、困擾農村信用社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農村信用社經營出現轉機,決不意味着其未來的發展道路就是平坦的。當前,尚有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在困擾着農村信用社的進一步發展,這些矛盾主要是:

(一)不良貸款比率偏高、歷史包袱沉重。據統計,到xx年底,許昌市轄區內農村信用社共有不良貸款190,630萬元,佔全部貸款餘額的51.49%。這一比例不僅遠遠超過國際銀行界通行的標準,也大大高於國有商業銀行的水平。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有:與農業銀行脱離代管關係時,農業銀行有意識地轉嫁風險貸款;城市信用社、農村基金會併入信用社時,也把部分不良資產帶入了農村信用社;90年代初“上項目熱”和“開發區熱”時,農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預,為了配合“大局”而發放貸款;企業惡意逃廢、懸空信用社貸款;以及經營不善等。不僅如此,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國家曾規定要對居民儲蓄存款實行保值補貼,但貸款利率卻沒有相應提高。“國家出政策、金融機構買單”的結果,就是保值補貼成了農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據統計,僅保值儲蓄一項,農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7,198萬元。在不良資產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壓下,農村信用社長期處在嚴重資不抵債的艱難境地。由於不能獲得投資回報,廣大農民不願意向農村信用社投資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財力所限,難以大量投入,農村信用社的資本金得不到補充,法人治理結構得不到改善、科學的管理體制不能建立起來,真正的經濟核算更是難以得到貫徹。信用社的持續發展能力因此而受到嚴重影響。 (二)管理缺乏靈活性,自主經營受到壓抑。對農村信用社而言,人民銀行目前承擔着監管者和託管者的雙重角色。做為監管者,人民銀行審查農村信用社高管人員的任職資格、督促其建立內控制度和風險控制制度、檢查其經營的合規性和會計報表的真實性。作為託管者(行業主管部門),人民銀行又指導農村信用社開展業務(如轉向發放小額信用貸款等)。但這兩種職能是相互衝突的。為了減輕監管方面的壓力,人民銀行就具有了抑制農村信用社活力的傾向。目前,農村信用社的編制乃至服務網點的調整,均須人民銀行層層審批,費時費力,不利於信用社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及時調整金融服務。就具體業務而言,許多特色農業(如花卉、藥材)的生產週期超過1年,但小額信貸通常規定貸款期限不超過1年,難以完全適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三)縣域資金大量外流,經營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國有商業銀行的退出,為農村信用社開展經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但也帶來了資金大量流出的問題。由於收縮放款,國有商業銀行的縣級分支機構只得把大量閒置資金上存,再加上郵政儲蓄的吸存,就形成了縣域經濟資金大量外流的局面。據統計,近5年來,許昌下轄各縣(市)資金流出規模平均每年增加41,547萬元。特別是1999年以來,資金流出量每年都在增加,xx年和xx年的增量甚至達到7.9億元和6億元的高水平。由於資金大量外流,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不得不嚴重依賴政策性貸款的支持。據統計,xx年全市農村信用社淨投放的農業貸款(56,312萬元)中,將近60%(32500萬元)為上級下發的政策性貸款。不僅如此,社會上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誠信觀念不強,信用體系不健全、企業變相逃廢債務乃至執法不嚴的問題,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贏了官司卻輸了錢”的現象。

(四)管理水平低,員工素質難以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由於農村信用社的特殊性質,在計劃經濟時期,很少有正規大學的畢業生分配到農村信用社工作。當有可能通過“雙向擇業”引進所需人才的時候,農村信用社則因經濟效益差、工資福利水平低而難以招募到業務發展所急需的人才。這樣就形成了農村信用社員工素質偏低的局面。據統計,許昌市轄區內6個信用聯社、100個法人社24,549名正式員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員工只有22人,具有大專學歷的員工僅有402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函授和自學性質,其專業方向與其所從事的工作無直接關係)。相關專業知識的缺乏和經濟實力的薄弱,直接制約了農村信用社對現代技術的採用。目前,農村信用社大部分還是手工操作,這不僅導致效率低下,還使先進的管理技術和風險控制方法難以得到應用,從而導致管理上出現盲區和潛在漏洞。

(五)規模小,創新能力差,服務水平落後。雖然信用社共同出資成立了縣信用聯社,並由信用聯社對各信用社行使管理職能,但農村信用社是基本的經營核算單位,更是獨立的企業法人。目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範圍通常只覆蓋一個鄉(鎮)。過小的轄區、偏低的員工素質決定了各信用社乃至信用聯社的創新能力很差,難以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經濟環境。因此,在防範金融風險、制定內部管理制度、確定操作規程、引入現代管理技術、乃至加強相互協調和合作等方面,信用社都嚴重依賴外部力量(如人民銀行等)的幫助和推動。目前,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農村信用社防範、控制信用風險的制度已經初步建立,但對於如何防範來自利率波動等方面的風險,農村信用社則沒有相應的整體化思路。另外,由於經營網點覆蓋範圍過小,農村信用社的匯兑業務必須通過層層代理才能實現。一筆匯兑業務,由農村信用社辦理,通常需要3天,而國有商業銀行當天甚至幾分鐘之內就能辦妥。匯路不通暢、匯票簽發難已成為制約其對公服務的突出因素。

三、對策性建議

當前,伴隨着金融組織結構和經營戰略的大調整,農村信用社正面臨着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只有解決了上述深層次矛盾,農村信用社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三農”、服務於社員。

(一)明確農村信用社的商業化發展方向,適時推進對農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目前,我們仍把農村信用社定位為“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但實際情況卻是:(1)從資本金構成看,由於農村信用社存在大量不良資產,農民和經濟實體並不願意入股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的資本金多來自政府投資和職工入股;(2)從監管角度看,農村信用社所適用的,也是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如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資本充足性分析、流動性分析、收益分析等);(3)從歷史經驗看,產生鉅額不良資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忽視了經濟核算的極端重要性;(4)從國際經驗看,財務上的可持續性是小額信貸機構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所謂財務上的可持續性,就是指小額信貸機構的經營收入(包括政府補貼)在彌補經營成本之後還有適當盈餘。因此,應當明確農村信用社的商業化發展方向。在對其歷史負擔進行適當處理之後,通過股份制改造,把農村信用聯社改組為商業性的小型金融機構,同時取消各信用社的法人資格,變兩級法人為一級法人。

(二)採取措施,解除農村信用社沉重的歷史包袱。前面已經提到,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和不良資產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據統計,在許昌市,僅支持“上項目熱”和“開發區熱”、城市信用社和基金會歸併、農行轉嫁所產生的不良貸款就達168,431萬元,佔不良貸款餘額的88.36%。對於國有銀行因政策、體制原因而形成的歷史包袱,國家已採取了剝離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的政策性、體制性不良資產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要求其自行消化,就會人為形成一個對農村信用社極不公平的外部環境。進一步講,完全靠擴大存貸款利差、用信用社的盈利消化這些歷史負擔,不僅需要較長時日(甚至還會出現信用社的微薄利潤不足以償付不良資產的鉅額利息,最終導致歷史欠賬越滾越大的現象),而且其實質是把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轉嫁到農民頭上,這和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是直接相悖的。

(三)為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1)適當放寬對貸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小額信貸方式靈活多樣,手續簡便,但其交易成本相對較高,適當提高貸款利率上浮界限 ,可以使小額信貸在彌補經營成本之後,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從而增強其自主發展的能力;(2)多渠道拓寬信用社的資金來源。具體措施包括:使支農再貸款規模與資金流出量相掛鈎,建立起支農再貸款持續增長的機制;減免農村信用社的儲蓄利息税;允許農村信用社適當提高儲蓄存款利率;允許條件較好的農村信用社進入資金市場等;(3)優惠的財政税收政策。具體包括:適當減免農村信用社的營業税和所得税,放寬對核銷貸款損失的限制等;(4)適當增加農村信用社的經營自主權。在強化管理、嚴控風險的前提下,適當增加農村信用社在用人、網點設置方面的自主權;增加其在利率、貸款期限的自主權。

(四)成立省(市)級的行業協會,切實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的業務指導,提升農村信用社的業務水平。新的行業協會將承擔人民銀行對農村信用社的業務指導職能,具體負責全省(市)範圍內農村信用社(或小型金融機構)的人員培訓和提高、與省(市)外乃至國外同行的交流、推廣新技術和新的管理方法、制定行業經營管理規範、政策調研和業務指導等事項。

(五)進一步淨化農村信用環境。要加快社會徵信體系建設;加快建立貸款擔保機構;加大打擊逃廢債務行為的力度,在全社會營造“守信光榮、欠貸可恥”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2篇】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調查報告

新形勢下內部審計質量評估較之於農村信用社意義重大。眾所周知,農村信用社穩定發展的根本是內部控制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內部控制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就需要不斷進行內部控制評估,使內部控制能夠得到持續改進和優化,以防範企業面臨的各類風險。

一、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現狀分析

(一)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現狀

1. 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基本情況。

隨着農村信用社改革深入,審計工作呈現蓬勃發展,總體以真實性、合規性、風險性為審計主要目標。近年來更加註重審計項目與業務發展的關係、審計體系與內部控制體系的關係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和發展。但審計範圍、人員配備和審計獨立性等方面受制於體制建設,其職能作用尚待進一步開發。總之,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對於深化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確保農村信用社經營穩健發展,意義十分巨大。

2.制約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職能發揮的因素。

(1)體制建設落後。絕大多數基層單位設立了獨立的審計部門,但是審計部門以及人員的考核仍然與本單位經營業績和業務發展息息相關,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雖然在很多基層單位正在努力探索給予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單獨的考核辦法,甚至給予審計部門一定的“特權”,但是仍然無法擺脱其內部控制程序。主要原因是審計人員均是由從事本單位其他崗位的人員轉化而來,其人員關係往來、人情脈絡熟絡,即便在工作上獨立,情理上也難以保持其獨立性。

(2)審計方法落後。隨着科技化、信息化首都不斷的滲透到農村信用社的各個領域,農村信用社已逐步入全面的信息化。但是內部審計工作仍然採取現場審計為主,審計多采取內從紙介質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檔案資料中獲取數據和信息的方式。審計抽樣過於片面,概括性不清,得出數據不夠嚴謹。

(3)審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一是部門審計人員基層鍛鍊時間短,對業務知識的瞭解不夠全面,而且缺乏必要的計算機、法律知識。二是培訓跟不上業務發展,從上到下采取分任務的方式開展審計項目,而不是採取根據實際需要開展,特別是項目任務重時就會忽略了對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使一些審計人員盲目上崗,審計效果差。三是業務部門重管理輕指導。基層單位業務部室因日常工作量較大,較少深入基層信用社調研、只是簡單的定製度、發文件,事後落實情況較少問津。

【第3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調查報告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農惠農政策,擴大農村信貸投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增強農民信用意識、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做好農村金融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近年來,縣聯社緊緊圍繞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的職能定位,大力推廣小額農户貸款,開展信用農户評定、信用村鎮創建活動,有力的推動了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信用環境的改善。筆者現就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情況,做簡要的調查和分析。

一、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現狀

(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情況。

(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主要作法

1.確定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

縣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全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了建設農村信用體系的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徵信系統為載體,以信用評價為手段,以構建激勵懲戒機制為重點,加大政府組織推動和農村信用宣傳力度,按照先易後難,穩步推進,改革創新,支農惠農原則,為全縣農户和鄉鎮企業普遍創建信用檔案,積極推進信用户、信用村建設,探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擴大農村信貸支持的有效方式,以此促進海南省農村經濟金融的協調發展。總體目標是: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初步形成信用宣傳、信息徵集、信用評價、信貸支農的農村信用體系框架。總體思路和目標的確立為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建立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建立了政府主導、央行推動、農信落實、社會參與的協調聯動工作機制。成立由聯社主任為組長,各信用社主任、信貸人員為成員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實施小組,統一組織領導和協調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負責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户的創建和具體實施。創新信貸產品,增加農村信貸投入;制定具體配套支持政策,主動運用評價結果,出台激勵懲戒措施;依據農户基本狀況、自有資產、誠信記錄、經營能力及項目等情況逐户建檔,並建立數據質量責任制和數據定期更新機制。積極推廣應用農户信用信息數據庫和農户信貸評分系統,創新農户信貸管理體制,主動打造新型信貸業務管理流程。

3.夯實基礎,穩步推進、分步實施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項系統工程,對廣大羣眾來説也是一項新事物。因而工作上夯實基礎,穩步推進、分步實施。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輿論。為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升民眾信用意識,打造誠信,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報紙等公共輿論工具加大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宣傳和引導力度,突出宣傳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目的意義、評定標準、程序步驟等有關內容。使廣大農户充分認識到信用信息採集工作的重要意義,提高自覺採集信息的積極性。並採取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宣傳策略,先後舉辦了三期徵信知識培訓,對全縣180個農村村委會的村支書、村長進行全員培訓。

二是建立激勵和懲戒機制,引導農民積極主動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根據對農户的評價結果,信用社在授信額度、審批權限、服務種類、適用利率、抵質押物、推薦評優等方面實行差別政策。對信用良好的農户給予優惠和便利,對信用不良予以限制。根據對信用鄉(鎮)、信用村的評價結果,與鄉鎮政府制定行政性懲戒和獎勵措施。信用鄉(鎮)、信用村可在農業項目開發、優惠利率、農村配套服務等方面優先享受優惠政策;將各地信用評價狀況與支農再貸款限額分配掛鈎,支農再貸款重點向信用狀況較好的地區傾斜。

(三)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的成效

二是資金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我縣農信社不良貸款下降,資產質量逐步優化。截止6月末,信用社不良貸款餘額為8835.26萬元,比年初下降2039.92萬元,不良率為4.29%,比年初下降1.49個百分點,收回表外核銷及票據置換不良貸款41萬元。不良貸款比年初大幅下降。信用體系建設使新增貸款質量明顯好轉,存量不良貸款在不斷的活化中,貸款人的信用觀念不斷提高。

三是推動了農村信用社貸款營銷機制的轉變。依據農户信用評價系統評價結果,採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授信農户進行貸前審查。在農户信用評價過程中,不僅對信貸相關信息進行評分,而且對家庭信息、綜合信息等能表明農户非信貸情況信息進行評分,從而能更全面、更準確地對農户進行評價。貸款營銷機制的變革,促進了農村信用社資金的合理使用,擴大了信用貸款的覆蓋面,提高了對農民貸款有效需求的滿足度,促進了農村信用社探索適合農户特點的信貸新產品。據調查,自以來農村信用社先後開辦了林權、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等新業務,對建立了信用檔案並有貸款需求農户,貸款有效需求的滿足率達到76%。

四是全縣農户信用意識明顯增強。幾年來,在政府和人行的主導下、農信的積極推動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已成為新形勢下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着力點和突破口,以培育信用環境、加強誠信宣傳為手段,立足實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與金融的雙活雙贏。政府信用形象和行政公信力明顯改善,社會公眾信用意識和信用素質進一步提高,銀企關係進一步改善。縣被中國金融研究院、中國金融網、中國金融記者俱樂部聯合舉辦的中國第四屆金融市長年會評為中國金融生態縣(市)稱號,12月被承德市金融系統評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廣標兵,這標誌着縣信用環境建設工作已轉入了常規建設的新階段。

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及建議

1.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信用體系建設的認知度不夠。在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雖然以政府為主導,但是開展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從一定角度來講,信用體系建設已經關乎民生和縣域經濟發展,所以,政府引導、社會重視、全員參與是勢在必行,也是解決信貸資金供需矛盾的根本所在。

二是信用體系的社會化程度不夠。從信用本身來説,信用體系不僅僅是信貸的誠信程度,還包括信用人各方面的信用狀況,所以,信用體系建設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包括社會各方面的信用程度,這也就要求信用體系建設中不但要維護金融信用環境,還要維護公眾認知的誠信。也就是要求信用體系建設從社會全方面入手抓信用建設。

三是信用缺失的懲戒力度不夠。對失信行為一直以來是以道德範疇的指責為主旨,但是相應的懲戒沒有到位,失信人沒有根本的利益損失,所以對失信行為的約束力不足,形成人人喊打卻沒有動手的局面,也就對失信行為形不成威攝力。

四是信用觀念的培養力度不夠。中華古國以信為本,但是隨着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外來人生觀、價值觀及人際公共關係的影響,對固有信用觀念形成巨大的衝擊,這就要求從社會公眾的根本意識入手,培養誠信理念,樹立誠信價值和踐行誠信行為。

2.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幾點議見

以建立激勵和懲戒機制為突破點,提高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效性。

一是要以信用文化建設為基點,建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長效機制。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以增強農民的誠信觀念為基礎,強化徵信宣傳教育,實現徵信宣傳常規化、擴大化。在徵信宣傳教育過程中應做好三個結合:一是徵信宣傳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二是徵信宣傳與信用户、信用村建設相結合;三是徵信宣傳與推廣徵信產品相結合,不斷強化農民的信用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新型的農村信用文明。

二是要以法制建設為重點,改善農村信用建設的法律環境。一是根據國家現有的法律、法規,儘快建立失信約束機制,形成銀行、司法、税務聯手製裁和打擊不守信行為的合力;三是以行政引導為切入點,政府帶頭建設信用政府,有效傳導信用建設的措施及實施效應,為農村地區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要以基礎建設為落腳點,擴大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覆蓋面。一是加快農村信用社併網步伐,普遍建立健全農户信貸檔案,大力推進非銀行信息採集工作;二是規範農户信用等級評審和《信用證》制度,加大對農村信用擔保體系的財政支持,不斷完善農村地區投融資的激勵保障體系;三是加強與工商、税務等部門的聯繫與合作,逐步擴大《信用報告》的使用範圍,把《信用報告》打造成農民的第二身份證。

四是要以產權改革為創新點,促進農村信用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建議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户承包經營的土地,在所有制性質不變的前提下,採取發證確權等有效形式,以農村土地使用權抵押作為信用化的突破口,提高土地的使用價值,使農業生產主體對土地不僅有使用權,而且具有處置權、轉讓權,促使農民手中資源能夠轉化為金融部門認可的、可流轉的信用手段。

【第4篇】信用聯社關於對村農户貸款摸底調查報告

為了掌握我縣農户小額貸款管理情況,以及農村信用社在支持三農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據聯社安排,我們在五月十八日至五月二十一日對信用社信貨包扶的鎮村進行了為期4天的農户貸款摸底調查。通過對信用社、鄉、村統計資料的對比以及到貸户家中實地調查、與村組幹部座談,基本上了解了信用社在支持該村農業發展中的實際情況,達到了信用社的扶持目的,使村發展現狀較好。

一、村位於鄉南方一公里處,轄、馬家坪、大灣三個村民小組,共有户名農業人口。年底,該村貸户共欠信用社各項貸款百元,佔全社貸款的19%,人均純收入不足千元(其中46户141人,馬家坪户人,大灣户人),信用社共向該村投入了支農資金百元,截止年四月底,貸款餘額已達百元,佔信用社貸款餘額的50%以上,支持了該村94%的農户發展農業、種養業及工商業等項目。截止九九年末,該村已發展成為人均擁有耕地畝,有食用菌、天麻等主導產業、畜牧養殖業及個體工商服務於一體的小康村,全村總收入達百元,人均純收入達百元以上。在信用社存款達百元户,佔總農户的85%,人均存款額元。年,該村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小康示範村。

二、信用社信貸支農的方法、步驟及所取得的成效

九六年信用社與農行脱鈎後,農行兩河營業所歸併到信用社,雖然獨此一家經營,但也有很多的困難擺在了信用社面前。山大人稀,無支撐地方經濟的主導產業,信用社如何在國家銀行都沒能發展下去的地方再發展、再生存呢?該社員工在思索。當時正值信合系統工程實施及政府發展主導產業的提出,信用社就抓住了這一機遇,以工程實施為東風,以發展地方主導產業為契機,支持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壯大自我,確定了村為信貸包扶村。村耕地較多,但多年的習慣形成了廣種薄收。如何使農户投入少而收入高,科學的耕種方法和新技術的引進無疑是唯一途徑:種地膜玉米、脱毒洋芋、優質小麥,信用社人員經常出現在了村的田間地頭,充當義務技術員,並及時積極的投入了資金支持他們的生產。三年來,共投入了近萬元資金支持了農户籽種、化肥、農膜的購買,現在地膜玉米、洋芋套種、優質小麥的種植已成為該村發展基礎農業的保障。

解決了吃飯問題,對有富裕的時間及勞動力,信用社就引導農民搞起了副業。有山有樹有資源,氣温適中,非常適合食用菌及天麻栽培,於是被定為該村的主導產業,信用社也做好了包扶配套工作,及時做了貸前調查,掌握了資源、人員、菌種、銷路等方面的情況,在貸户自籌部分資金的基礎上發放了專項扶持貸款,而且經常深入到貸户家中教技術、傳信息,解決實際困難,並在收穫季節上門服務,使貸户及時還貸,減輕貸户負擔。如的,在自籌資金後,信用社又向其投入了信貸資金元,支持他生產菌種袋,發展椴木香菇餘架,袋料香菇袋,當年實現收入元,被譽為當地發家致富的帶頭人。如馬家坪的要發展天麻,信用社到其家做貸前調查得知,其家的承包山多,向北背陰,且屬沙質土,是栽種天麻的好地方,於是為其解決了天麻種貸款元,該户現已發展天麻窩,僅此一項年收入已達到元,現已還清原陳欠貸款元,年又給他投入信貸資金元。目前,該村天麻種植已呈星火燎原之勢,胡寶才已成為天麻種植的帶頭人。

三年來,信用社對主導產業投入信貸資金達多萬元,共發展食用菌架、天麻窩,年收入達萬元以上,同時也對該村的養殖業、個體工商户投入了大量信貸資金,有力的支持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在信用社的支持和引導下,村的農民已擺脱了發展經濟一窩蜂的現象,而是根據本户、本村的實際,自發、自覺的搞起了特色經濟。

三、支農中總結的經驗、存在的不足與今後幾年的設想

短短的三年,信用社的業務已得到了長足發展。也是在這短短的三年裏,使社的職工們清醒的認識了一個道理:農村是信用社發展的天地,農業是信用社生存的土壤,而發展地方農村特色經濟又是信用社業務發展的新起點。支持地方特色經濟,推出與之相適應的信貸、信息服務,進而才能促進信用社的自身業務的發展。

支農有特色,發展有後勁,但也暴露了明顯的不足。具體表現在:一是信用社底子薄,資金不足,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不夠;二是信用社放貸管貸力度不斷加大,但在放貸時,社員優先的政策沒有體現出來;三是信貸支持多是短、平、快項目,有發展後勁的項目較少;四是世行小額信貸和政府行為的誤導對信用社的信貸投入有一定的衝擊。

有經驗成績不驕傲,對存在的不足也不氣餒。信用社已調整好思路,積極做好了投入西部大開發的前期準備。一是高速公路將橫貫中心社全境,會拉動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信用社可對個體、工商、服務等行業加大信貸投入;二是繼續支持高產畜牧農業;三是對養殖業進行信貸投入,使信用社的支農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第5篇】2022大學生信用卡使用現狀及理財觀念調查報告

調查首次將台灣納入調查範圍

萬事達卡XX年9月22日在北京發佈了最新“XX年大學生理財觀念與行為調查報告”,本次調查首次將台灣地區大學生納入調查範圍。而調查顯示,大陸受訪大學生擁有信用卡的比例猛增到37%,相較於去年,北京持有信用卡學生比例的升幅最大(21%)。

四分之三(75%)的大陸受訪大學生對個人理財培訓表示感興趣,相較於去年的70%有所提升。對於理財教育興趣度的提升,同時也帶來了中國大陸學生信用卡持卡數量的上升。大陸大學生對信用卡使用越來越熟悉,明確認為信用卡有助於更好理財的學生比例佔23%,比去年有了11%的提升;僅7%不清楚信用卡對個人理財的作用,相較於去年的22%有顯着降低。

雖然大陸受訪大學生普遍表示對理財感興趣,但是受訪者中認為學校沒有提供適當和足夠的個人理財教育的佔72%,尤以北京(78%)和成都(75%)的比例為高。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執行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馮煒權先生表示:“中國大學生的信用卡市場在快速改變。調查報告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年輕消費者使用信用卡理財的方式。我們相信良好的理財教育應該從校園開始,我們理解學生的喜好和興趣,並致力於通過萬事達卡‘信用與理財’校園知識普及行動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財。”

在調查發佈之後,萬事達卡還將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的高校內安排理財培訓推廣活動,繼續宣傳理財小知識。

本次調查今年五月開始、六月結束,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及台灣五個地區30所大學的2,500多名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

本次調查的重要結果還包括:

大學生信用卡使用現狀和消費習慣

·大部分大陸學生(68%)和台灣學生(57.7%)只擁有一張信用卡。42.3%的台灣學生擁有兩張信用卡,比大陸學生(24%)高一些。

·更多的台灣學生傾向於一次性還款(90.5%),而傾向於一次性還款的大陸學生比例為69%。

·大陸受訪大學生信用卡辦理的主要信息渠道是銀行校園推介(64%),而台灣地區學生決定申辦信用卡時,63.5%的學生認為受到親友推薦的影響。分別有22%的大陸學生和20.6%的台灣學生表示銀行網點是其辦理信用卡信息最重要的來源。

·在各類信用卡推廣或客户營銷項目中,購物折扣(27%)和積分(10%)仍然最受大陸受訪大學生的歡迎的促銷手段。台灣地區受訪大學生大部分認為刷卡若有現金回饋(64.1%)會讓其更願意繼續和堅持使用該卡片,而認為紅利積分對其有吸引力的也佔了16.6%。

·大陸受訪大學生中明確認為信用卡有助於更好理財的佔23%。在台灣這一比例為28.5%。

·大陸和台灣受訪大學生中傾向於在商場購物時使用信用卡的比例均為63%,使用信用卡網上購物在大陸學生中的比例為24%,在台灣的比例為18.5%。

大學生收入現狀

·大陸受訪大學生月平均生活收入為人民幣709元,,其中北京學生收入最高(人民幣788元)。台灣地區受訪大學生平均每月生活費約人民幣1,682元(約新台幣7,427元)

·大陸受訪大學生主要是生活費的來源還是父母支持(85%),其次是兼職工作(11%)、獎學金(3%)。相似的是,台灣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同樣大多來自於父母支持(76.2%),其次則是兼職工作(21.1%),僅有2.7%來自於獎學金。

大學生理財觀念

怎樣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

·32%的大陸受訪大學生在五年之內有購房計劃。4.9%的台灣受訪大學生已經擁有房子,12.4%預期畢業後五年內買房子。

·29%的大陸受訪大學生準備在畢業後一至五年內買車。8.4%的台灣受訪大學生已擁有自用汽車,34.5%的學生預期畢業後五年內買。

·70%的大陸受訪問大學生願意通過銀行貸款來支付大宗商品的購買(如購房、購車等)。65.4%的台灣受訪大學生表示將通過銀行貸款來支付大宗商品的購買。大陸和台灣向父母及朋友借錢的比例較小,分別為23%和16%。

·中國大陸學生所擁有的投資形式中,股票投資的比例最高(14%),其次是基金(12%)。台灣的情況相反,投資項目以基金(26.7%)、定存(21.9%)及保險(19.7%)居多,只有10%的學生投資股票。

【第6篇】2022年調查報告:論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拓展策略

中間業務是指銀行業在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基礎上不運用或較少運用自身的資產,以中間人或代理人的身份為客户辦理委託、擔保和信息諮詢等業務並收取服務費用的業務。由於中間業務以其獨有的對資本無需求、風險低、盈利高、服務性能強等特點,在業內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並受到廣泛而高度的重視,成為與資產負債業務並駕齊驅的重要業務領域,中間業務正被快速搶佔和瓜分。快速發展中間業務是農村信用社信用提高和業務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們將科學發展觀運用於實際的最為深刻的表現。當前我們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狀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應採取什麼拓展策略?帶着這些問題,筆者對萬源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從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我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

1、起步較晚,項目品種開發不力。

1999年,萬源市農村信用社的中間業務是以代扣存款利息税為標誌開始發展的,但在以後的幾年中一直未見其它中間業務出現,直到xx年才陸續有了代發工資業務,xx年有一個代理它行保管庫款、押運現金的業務,xx年開始代發農民的各類直補款。可以説萬源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但起步較晚,而且中間業務還是建立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其業務品種單一。

2、中間業務淨收入雖逐年增加,但發展速度緩慢,收入比例還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經統計,xx年我市全轄營業總收入為4151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為10萬元,佔總收入的0. 24%;xx年我市全轄營業總收入為4710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為12.58萬元,佔總收入的0.27%;xx年我市全轄營業總收入為6178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為14.10萬元,佔總收入的0.25%,xx年我市全轄營業總收入為8433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為87.6萬元,佔總收入的1.04%,而據有關資料顯示,xx年全國各金融機構中間業務收入佔比的平均水平為10%,最高的金融機構佔比達到17%,外資銀行佔比更高,大約為50%,最高的佔比達到70%(花旗銀行),而我市農村信用社僅為0.002%,可見我們的中間業務發展規模小、範圍較窄,仍然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3、精通中間業務的專業人才匱乏。

中間業務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具有集人才、技術、網絡、資金和信用於一體的特徵,它涉及經濟、金融、貿易、法律、科技等諸多領域,是金融業的高科技“模塊”。中間業務的發展需要大批知識面廣、實踐經驗豐富、懂技術、會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備系統的銀行、保險、證券、外匯等金融專業知識,通曉各種金融商品和投資工具,瞭解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的專家。與商業銀行相比,這種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在信用社是極難找到,大部分信用社目前根本就沒有這種人才,因此造成信用社中間業務的品種少,功能單一,缺乏綜合性和有自身特色的產品。所以,中間業務專業人員的匱乏嚴重製約了我市中間業務的發展,成為我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的一大瓶頸,讓我們很有一種“捧着金飯碗還在要飯”的感覺。

二、我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中間業務創新能力弱,構成單一,收入水平低。

隨着金融創新的發展,中間業務種類越來越多,但是我市農村信用社還是僅限於代發工資、代扣利息税、代辦保險等業務品種,業務創新能力弱,構成上也比較單一,基本上是以傳統的中間業務為主,以上這些代理業務本身的效益很低。據調查,代發工資手續費提取比率為零;代理農民的各類直補款財政也只象徵性的給付一點點手續費,連業務成本都不夠;代扣利息税的手續費提取比率為2%;代辦保險的手續費比率略為高一些,但也只有3.5%左右。以上這些中間業務收入佔全部中間業務收入的98%以上。本希望蜀信卡能給我們的中間業務收入帶來一個新的增長點,但由於蜀信卡業務剛開通不久,且只具有存取、轉賬、pos機消費、atm機取款等基本功能,還不能發揮其它多元化服務功能,因而短時間內也不可能產生更多的收入。一些如金融諮詢、保管箱、委託業務、證券、理財等科技含量高、收益性好的新興中間業務根本沒有涉足。

2、對中間業務戰略性認識不足、定位不準。

由於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信貸管理體制禁錮了我們員工的創新思維,束縛了基層農村信用社主任的經營思想,在發展中間業務的指導思想上存在偏差,在對中間業務的定位上更是偏頗,沒有把中間業務與資產、負債業務平等對待,而僅僅是把中間業務當作副業,當作次要業務,甚至把部分中間業務作為從屬於存貸業務的附屬品,作為吸引客户,增大存貸款傳統業務的輔助手段,沒有真正把開發中間業務當作一項主業和新的利潤增長點來經營。因此,不把中間業務當作本行業的發展戰略去研究和探索,對中間業務定位發生本末倒置的現象是我們目前在認識上存在的一個嚴重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3、人員短缺問題嚴重製約了中間業務的發展。

在山區,我們農村信用社大都存在網點分散、服務半徑大的局面,如果單純按行政村數和存貸規模來定編定員的話,那麼信用社就會普遍存在着人員短缺的問題,這樣既不利於各項制度的執行,也不利於業務的拓展,更不利於中間業務的拓展。現以我市沙灘信用社為例,該社共有5名職工,其中主任1人、信貸員1人、會計2人、出納1人。這樣的人員構成,在全轄無法普及櫃員制的情況下,只能對外設一個櫃面。而該社儲蓄餘額6031萬元、貸款1313萬元,因此業務量較大,每天僅存貸款業務量都在157筆以上,營業室外隨時擠滿了等候辦理存貸業務的客户,使許多中間業務根本無暇顧及。目前萬源農村信用社41個營業網點,除營業部外,其它機構均只能設1個對外窗口,因此櫃面業務壓力一直都很大。以代發農民糧食直補款為例,大部分農户只要直補款一到位就蜂擁而至,導致櫃面業務壓力很大,而財政給付的手續費很底,信用社的員工覺得費力不討好,也就失去了做中間業務的信心。

三、拓展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策略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新思想、新觀念決定新業務的開發,農村信用社員工要從思想上意識到加快中間業務拓展既是經濟社會對農信社服務功能提出的新要求,又是信用社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加快中間業務的發展是競爭能力提升的重要標誌,是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經營效益、增強盈利能力的有效舉措。在更新觀念、提高認識的過程中,我們要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解決員工對中間業務概念模糊的問題;二是解決對中間業務效益低下、不值得開辦的狹隘認識問題;三是解決認為我們貧困山區不存在中間業務需求的謬誤認識問題;四是解決搞中間業務是不務正業,會影響主營業務的片面認識問題。儘管目前我們的中間業務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但我們的員工一定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克服把中間業務當作副業、對其經營管理和發展關注不夠的思想傾向,排除中間業務能否成為信用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疑慮,深刻認識發展中間業務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從戰略的高度重視中間業務的發展,將發展中間業務作為與存款、貸款業務並列的支柱業務,實施拓展中間業務戰略,在經營管理機制上營造有利於中間業務發展的壓力和動力機制,在工作措施上推動和保障中間業務的健康發展。

2、完善體系,規範機制。

發展中間業務對於農村信用社來説是一個新的課題,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體制上的支撐和政策上的扶持,特別是需要我們自身的加倍努力。因此,我們要解放思想的束縛,又快又好地發展中間業務,首先,管理機構要擔負起重要的職責,例如,對轄內擬訂開展或已開展的中間業務要認真地進行市場調查分析,預測變化趨勢,科學正確地擬訂工作目標,組織對新產品的研發、推廣、宣傳以及產品定價等工作。本人認為這一項工作最低也要由市級管理機構來完成,最好是省聯社。其次,我們擬訂開辦的中間業務,一定要符合金融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不能損害現有客户的經濟利益,在立足傳統業務的基礎上,穩步進行,切不可蜂擁而上,更不可顧此失彼;再次,對已擬訂的中間業務我們要制定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要及時開發與之相應配套的計算機業務支持系統;最後,要制定和落實好中間業務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及時排除中間業務開展過程中的風險隱患,不能光抓業務發展,而忽視風險防範。

3、深入調查、研發產品。

針對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產品過分單一的現狀,我們要結合農村信用社特有的客户羣體和經營特點,適時開發新的金融產品,這是目前山區農村信用社的當務之急。上級管理機構在產品開發時一定要堅持市場有需求、農村信用社有能力、業務有效益的原則,充分考慮山區農村信用社在機構網絡、技術管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客觀條件,科學地選擇那些適合市場需要、發展潛力較大、風險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間業務品種,集中力量抓好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我們推出的中間業務既要能夠真正滿足特定客户羣的要求,又要能增加收益,只有這樣的中間業務才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目前我們提到的卡業務、代收代付等業務,個人認為此類業務已被四大國有銀行搶佔,給我們信用社留下的發展空間並不大,對於此塊業務我們不能盲目地和商業銀行比拼規模,而應該穩妥地把這類業務做實、做細,逐步拓展我們的農村市場。同時要加強對技術含量高的新業務積極地進行前期探討和實踐,力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個人金融產品,如農村信用社尚未涉足的基金業務、投資諮詢業務、代理外匯交易、代理證券業務、個人理財業務等,我們要力爭在深度和廣度上加以拓展。比如個人理財業務面對的是眾多不同背景的個人客户及其不同需求,設計開發新產品時應站在個人客户的立場上對市場進行細分,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具有個性化的個人金融產品。同時要擺正農村信用社在市場經濟中的位置,努力改善服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運用多種營銷手段,不斷擴大影響,樹立良好形象,培育和發展新的客户羣體,實現中間業務的良性運營。

4、改進設施、培養人才。

中間業務是金融業的“高技術”產業,具有集人才、技術、網絡、資金和信用於一體的特徵,信用社正處於中間業務發展初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支持業務發展。信用社要有業務發展的長遠規劃,要加快電子化和網絡化建設的步伐,採用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設備,促進辦公自動化、電子化以及由此延伸的自動服務手段的應用和推廣,有計劃、針對性地加大設備投入,搭建好中間業務發展的操作平台。

鑑於農村信用社目前的人員數量、結構和知識水平遠遠不能適應中間業務發展的實情,省、市管理機構應儘可能的結合各地實際,成立專門的中間業務部門,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建立起定期的培訓機制,採取專業化培訓和交流培訓相結合,理論研討和實務操作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加大對一線員工中間業務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繼續面向社會高起點、嚴要求地公開引進一批既具有計算機系統知識,又具有豐富銀行業實踐經驗的複合型人才,為中間業務的研發提供智力支持,從而保證中間業務的健康發展。

5、加強營銷,加大宣傳。

加強營銷,加大宣傳也是我們發展中間業務的一個必要手段。我們要系統地開展中間業務的宣傳營銷活動,向社會推薦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項目和業務品種,在公眾中樹立全新的整體形象。一是推行一體化營銷策略,實現中間業務綜合化經營三結合,集中營銷與分散營銷相結合、重點營銷與全面營銷相結合、存貸業務與中間業務相結合。把優化營銷手段,改進營銷策略作為搶佔市場份額,促進農信社中間業務發展的重要舉措。二是因地制宜、全面宣傳。農信社經營機構多數位於“三農”之地,勞務輸出旺,我們要抓住元旦、春節前後大量務工人員返鄉,資金迴流的契機,有的放矢地進行新產品的宣傳,組織人員在營業網點、途經車站、街頭巷尾,擺攤設點,宣傳諮詢,放送資料,千方百計做好宣傳工作。

【第7篇】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調查報告範文

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調查報告新形勢下內部審計質量評估較之於農村信用社意義重大。眾所周知,農村信用社穩定發展的根本是內部控制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內部控制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就需要不斷進行內部控制評估,使內部控制能夠得到持續改進和優化,以防範企業面臨的各類風險。

一、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現狀分析

(一)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現狀

1、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基本情況。

隨着農村信用社改革深入,審計工作呈現蓬勃發展,總體以真實性、合規性、風險性為審計主要目標。近年來更加註重審計項目與業務發展的關係、審計體系與內部控制體系的關係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和發展。但審計範圍、人員配備和審計獨立性等方面受制於體制建設,其職能作用尚待進一步開發。總之,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對於深化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確保農村信用社經營穩健發展,意義十分巨大。

2、制約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職能發揮的因素。

(1)體制建設落後。絕大多數基層單位設立了獨立的審計部門,但是審計部門以及人員的考核仍然與本單位經營業績和業務發展息息相關,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雖然在很多基層單位正在努力探索給予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單獨的考核辦法,甚至給予審計部門一定的“特權”,但是仍然無法擺脱其內部控制程序。主要原因是審計人員均是由從事本單位其他崗位的人員轉化而來,其人員關係往來、人情脈絡熟絡,即便在工作上獨立,情理上也難以保持其獨立性。

(2)審計方法落後。隨着科技化、信息化首都不斷的滲透到農村信用社的各個領域,農村信用社已逐步入全面的信息化。但是內部審計工作仍然採取現場審計為主,審計多采取內從紙介質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檔案資料中獲取數據和信息的方式。審計抽樣過於片面,概括性不清,得出數據不夠嚴謹。

(3)審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一是部門審計人員基層鍛鍊時間短,對業務知識的瞭解不夠全面,而且缺乏必要的計算機、法律知識。二是培訓跟不上業務發展,從上到下采取分任務的方式開展審計項目,而不是採取根據實際需要開展,特別是項目任務重時就會忽略了對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使一些審計人員盲目上崗,審計效果差。三是業務部門重管理輕指導。基層單位業務部室因日常工作量較大,較少深入基層信用社調研、只是簡單的定製度、發文件,事後落實情況較少問津。

(二)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開展情況

1、尚未開展內部審計質量評估。

農村信用社作為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目前還沒有正式開展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工作,該工作仍然處於探索和試水階段。雖然從上級決策者來看,農村信用社內部對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開展工作十分重視,並且組織了部分審計骨幹從事該工作的研究,並針對農村信用社內部實際開展了一系列的調查和實驗,包括不斷規範審計工作流程並實施內部審計報告審核制度,雖然與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存在本質差距,但並沒有組織建設者們的熱情。

2、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標準難統一。

農村信用社是一個極其附在的金融體系,從省聯社到縣(市)級聯社都存在獨立的法人,並且發展狀況不盡相同,如果採取統一的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標準不盡合理。儘管省級聯社內部審計部門對縣(市)級聯社內部審計工作進行了多種形式的監督檢查,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儘可能的統一標準,但如果地區發展不平衡或者省級聯社本身制定的標準存在內容不全面、評估不科學的漏洞,那麼內部審計質量評估仍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3、軟件設施見識尚不夠完善。

一方面缺乏人才,農村信用社的定位是面向縣域經濟和農村市場,這就決定了長期以來農村信用社的人才戰略是適應農村市場的相對“低端”的人才類型,而這一類人雖然能夠在農村市場風聲水起,但對於具有國際範兒偏“洋火”的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接受起來簡直是難於上青天。另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設落後,農村信用社經歷了長期的複雜的改革和發展才取得今天的成就,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很多方面仍然非常落後,其中信息化建設就是其中一個方面,直接表現就是,絕大多數客户經理甚至是中層管理人員計算機水平非常有限,這就導致了許多好的軟件不能推廣、推廣了的項目不能好好利用,直接導致了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被動性。

二、當前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存在的難點及對策

(一)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存在的難點

1、內部意識方面。

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難以保持獨立性,農村信用社較多管理層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未轉變,不能將審計部門作為獨立行使職責的部門,而是視作本單位設置的附屬部門,單位的管理人員長期的重經營輕管理,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業務增長和效益推進上,管理層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改革和創新絲毫不在意。而被審計單位更是得過且過,採取一切應對手段甚至動用人情關係公關,絲毫認識不到審計質量評估的重要意義,暮光短淺,只顧當時利益。

2、外部環境方面。

一方面缺乏長期開展的動力,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目前在我國沒有強制性要求開展,企業只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性開展,多數企業開展項目前首先論證成本,而作為業務發展並不是很超前且創新性不夠強大的農村信用社來説更加缺乏推動力。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做為金融企業,不僅對股東和職工負責,更重要的是要為地方經濟發展負責,為整個社會的金融認知和金融進步承擔社會責任,各基層單位一邊絞盡腦汁制定對策在激烈金融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又一邊制定這沉重的任務指標使全體員工在壓力中艱難跋涉,所有的經歷全部用在發展業務和收益上,很難拿出十足的經歷發展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項目。

(二)解決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問題的對策

對農村信用社基層單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評估,建議採用內部自我評估方式,即由省級聯社內部審計部門組織有關人員,採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轄屬範圍內所有基層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

1、大力宣傳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作用及優點。

農村信用社開展內部審計質量評估,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監督審計職能,使審計工作能夠更好的防範業務風險。二是更好的整合審計資源,加強審計成果的合理運用。基於以上兩點,由省級聯社集中開展內部審計質量評估,一方面省級聯社在開展外部質量評估中會積累豐富的經驗,有能力對各基層單位開展強有效果的內部審計質量進行評估。另一方面目前各基層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採用外部評估方式的條件並不成熟,盲目使用外部評估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運用省級聯社開展的相對“外部”的評估方式,給予適當的緩衝時間,更有利於其向外部評估方式順利過渡。

2、優化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手段。

一是優化財務評估指標。財務指標是衡量農村信用社業務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但內部審計工作的服務質量更多體現為一種長期效應或隱性效性,無法直接衡量和準確度量。因此,財務評估指標應主要考核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是否緊緊圍繞整體工作重心、是否服務於戰略目標的實現、是否為防範風險和改善運營等發揮了源頭控制作用。二是完善客户反饋。客户評估指標主要反映客户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評價。決策方可通過問卷調查、採訪等方式,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無記名方式考核。考核包含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期望、認可以及對風險的關注程度、內部審計建議和意見被採納的比例等。指標值越高,單位內部審計質量越高;指標值越低,其內部審計質量越低。三是跟進業務流程評估指標。審計業務流程反映了內部審計業務開展及項目管理的規範程度。業務流程評估指標具體涵蓋內部審計部門對審計流程是否進行再造、流程改進的次數、實際工作是否按審計流程執行、從審計工作結束到出具審計報告的天數等。四是注重學習與成長評估指標。內部審計人員的學習和成長能力最終決定內部審計部門的可持續發展。基層單位應該注重內部審計人員的教育程度、職稱人數比例、持內部審計證和國際註冊內部審計師人數比例、培訓費用增長率等。通過設置學習與成長指標,督促各單位配置政治素養高、專業勝任能力強的人員充實到內部審計工作崗位。

【第8篇】做好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調查研究報告

調查報告:做好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調查研究報告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規範、有序、有效的企業信用體系,構建以誠信文化為核心、以信用制度為載體、以信用記錄為依託、以信用監管為手段的企業信用催生、成長和維護系統。要面向市場,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提高企業的信用等級;運用市場機制,強化信用管理的內部約束機制和利益激勵機制;在法律框架內,按照規範、有序和不搞重複建設的原則,充分發揮銀行系統信貸評價登記系統、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工商登記年檢等系統的作用,培育以企業為主體、服務全社會的社會化信用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企業信用標準體系、企業信用狀況評價體系、企業信用風險防範體系、企業信用信息披露體系、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並不斷轉變政府職能,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提升企業整體信用水平創造有利的條件。

一、具體為完善六個體系

(一)企業信用標準體系

信用標準(creditstandard)是指當採取賒銷手段銷貨的企業對客户授信時,對客户資信情況進行要求的最低標準,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壞帳損失比率作為制定標準的依據。國際通行的四等十級制評級等級,具體等級分為:aaa,aa,a,bbb,bb,b,ccc,cc,c,d。從aa到ccc等級間的每一級別可以用+或-號來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級內的相對高低。如aaa級的含義就是信用極好,表示企業的信用程度高、債務風險小。該類企業具有優秀的信用記錄,經營狀況佳,盈利能力強,發展前景廣闊,不確定性因素對其經營與發展的影響極小。企業信用標準的設置,直接影響對客户信用申請的批准與否,是企業制訂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環。

(二)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企業徵信是指在對企業、債券發行者、金融機構等市場參與的主體的信用記錄、經營水平、財務狀況,所處外部環境等諸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償債能力及其可償債程度)所作的綜合評價。企業徵信在形式上表現為一種對履約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進行的一種綜合分析和測定,它是市場經濟體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務。在我國,隨着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信用關係日趨複雜,由此產生的信用風險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也日益深遠。特別是加入wto以後,我國將更快地融入全球經濟。在這種背景下,只有通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信用保障體系,及時揭示和預警信用風險,才能為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與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創造良好的條件,確保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三)企業信用信息傳播體系

互聯網是目前最好的傳播平台。其優勢是傳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時更新以及查閲檢索方便等。其次有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從企業信用體系的長遠建設和發展來看,應該及早着手建立全區聯網甚至全國聯網的企業信用狀況諮詢系統,以方便廣大用户對於信用信息的消費需求。

(四)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

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應該是一個層級結構。應該成立企業信用管理機構,統一組織和協調企業信用自身、企業信用服務體系、企業信用網絡平台建設等。同時由各級企業主管部門建立相應的信用信息採集鑑別和傳播機制,實現企業信息的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傳播和全方位供給。大型企業內部必須設立信用管理崗位,以協調本企業信用管理事務。

二、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原則

1.市場化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要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主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來形成信用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過程。

2.法治化原則。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堅持法治化原則,要在國家有關法律的規範之下進行,同時要充分行使中央政府賦予我們的民族區域自治權力,根據實際制訂符合地區實況的與信用建設相關法規條例,推動企業信用狀況在法治化軌道上逐步改善。

3.系統性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第一,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需要調動各個部門、各個地方的積極性,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第二,需要從信用標準、信用評價、信用信息交換、信用信息消費以及信用市場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治理,整體推進。

【第9篇】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事關企業的興衰,特別是政策性、知識性、專業性比較強的金融企業,顯得更加重要。農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激烈的金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人才隊伍建設是前提和保證,因此,農村信用社就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出適合自身業務發展的各層次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只有各層次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農村信用社工作的整體效率才能最大地提高。結合筆者對該單位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由此而引發了對目前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的一份淺見。

一、信用社基本情況

蒙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賈莊信用社位於蒙陰縣最北端,比較偏遠,為轄內九個行政村0.9萬人提供金融服務。截至目前,該社各項存款餘額達到6027萬元,貸款餘額達到2942萬元,實現營業收入286萬元,各項業務穩步發展。

1、人員情況:該社現有幹部職工11人,平均年齡在37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幹部職工5人,佔員工總數的45%。

2、崗位設置:賈莊信用社現在設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內勤主任一名,主管會計一名,借據崗兼立據崗一人,櫃組會計2人,複核員一人,出納員一人,外勤業務人員2人。由於單位業務相對較少,地理位置偏遠,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所以單位人員情況基本保持不變,人員相對較少,基本保持最原始的業務操作流程,有的員工還身兼兩職,除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外,給業務發展也帶來不便,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制約了業務的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管理體制不順,用人機制不活。1996年與農業銀行脱鈎前,農村信用社歷年接收的新員工大多數是頂替、照顧的內部職工子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行社脱鈎後,儘管採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培訓力度,鼓勵員工利用業餘時間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再加上近幾年來,從大中院校引進了二十幾名大學生,但是由於受體制原因的影響,仍然滿足不了現在的需求,一時還不能改變現在的狀況,形成了隊伍老化、制度不活、競爭軟化的落後局面。

(二)、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老化,高素質複合性人才嚴重匱乏。一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熟悉金融業務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精通計算機專業知識,科技應用能力強的技術人才;三是缺乏精通法律的專業人才;四是缺乏公關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強的市場開發人才。

三、對策及建議

(一)、發現人才,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一是要善於發現人才,世上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確不常在。這説明發現和識別人才關鍵是各級領導要甘當新時代的伯樂。二是要有求才愛才之心,善於把握人才的本質特徵,要從不同類型人才、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特點出發,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徵,避免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不同類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發揮人才的最大潛能。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和煅煉力度,人才不是與生俱來的,知識在於積累,天才來自勤奮,人才在於培養,要為農村信用社有知識、有理想、有道德、事業心強,愛崗敬業的年青員工創造多崗位煅煉的機會,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培養。四是要明確用人標準,做到按需配置。要明確人才隊伍建設的內涵,要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選擇各層次所需的德才兼備的人才,要注意平衡德與才的關係,有德無才是庸才,有才無德是壞才,如果一個有才能的人,沒有甘於奉獻、大公無私的敬業精神,一心只想貪圖享樂的話,那麼,才能越大破壞力越強。因此,要從規避道德風險入手,從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標準方面扼制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

(二)、提高一線窗口人員操作水平。營業人員服務質量的優劣,操作水平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信用社在社會公眾中的信譽和形象,現階段農村信用社人員緊缺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一線缺少各類熟練操作業務的營業人員,因此,農村信用社建設一支業務操作水平精湛的一線操作人才隊伍尤其重要更是農村信用社提升綜合競爭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加強業務崗位人才隊伍的崗位輪換,把一線人員培養成一專多能的業務能手,逐步實行按職務、職稱、崗位取酬的激勵機制,能者多勞多得,劣者少勞少得,視員工的能力可以低職高聘,也可以高職低聘,這樣既有利於人才在本地區間的合

理流動,也有利於促進人員分流,優化全系統員工隊伍。

二是加強培訓,加快一線人才隊伍新業務、新知識的更新速度。要改變農信社管理人員知識結構的落後面貌,短期內單靠外部高等院校輸送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必須堅持抓好後續教育,積極創造學習型人才培養機制。為先天文化知識水平不足業績優秀的員工加油充電,提高文化知識,業務理論水平,適應信用社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可以從現有用工中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

一批優秀人才輸送到專業院校脱產學習,通過單位、個人雙方負擔教育投入的辦法,畢業後給與相應的待遇。從而實現結構調整與現有人員盤活的雙重戰略。

三是實行崗位等級管理,嚴格員工績效考核。建立激勵和教育機制,正確引導員工自覺加強業務知識、業務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實行調整與發掘現有人力資源潛能雙重戰略一是要推行全員聘用制,把職

務和職稱評聘全面納入結構比例控制,真正引入競爭機制,全方位推進優化組合。根據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各用人單位和應聘人員實行雙向選擇,不分地域,競爭上崗,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以績取酬。

【第10篇】工商局構建企業信用平台建設誠信社會的調查報告

工商局構建企業信用平台建設誠信社會的調查報告

工商局構建企業信用平台建設誠信社會的調查報告

一、信用平台產生的背景企業信用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具有親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和源泉。特別是隨着中國入世,建立良好的企業信用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僅從我市的情況來看,部分企業信用意識淡薄,據我局統計,20xx年,全局查處的各類違法違規經營案件中,涉及企業合同欺詐、虛假廣告、商標侵權、製假售假等違背誠實信用的案件,就佔到了42。儘管是為數很少企業的失信行為,但一定程度上使全市企業的整體聲譽受到影響。

工商部門作為監督管理企業的重要職能部門,如何充分充揮職能,遏制這種行為的擴散和蔓延,我們認為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而要治本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建立信用監管體系。其實,我局早在兩年前就開始了信用等級評定工作,但僅僅是依據企業每年年檢的優劣,來把企業評為a、b兩個信用等級。

這種單項評級的方法只表明企業年檢的等次,卻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企業在公平交易、合同、商標、廣告等方面的情況,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從對企業的日常監管來看,有的企業年檢時雖是優良企業,但當企業違規違法行為發生時,由於其信用信息缺乏動態性,容易造成企業信用失真。

同時,企業的信用程度只通過每年一次的年檢來反映,難以起到宣傳和警示作用。因此,全方位構築企業信用平台,準確反映企業信用等級,不斷加大企業監管力度,提升企業信用水平,已成為工商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

提升企業信用,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的要求。幾年前7月,全國33名私營企業主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聯名推出《信譽宣言》,呼籲重構企業信用體系,後來“兩會”召開,與會代表談論最多的也是誠信問題。

同時,提高誠信意識,也是去年底我市“兩會”期間的熱門話題。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建立良好的公平交易秩序和誠實信用環境工作,市委書記專門聽取了我局有關情況彙報,並提出了爭創“a級信用等級市”的口號。

工商部門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作為負責企業市場準入和日常監管的行政職能部門,更要與時俱進,為我市企業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發揮應有的作用。通過建立局域網和紅盾信息網,將企業的相關信用信息在網上進行公示,既可以使諮詢對象更便捷、快速查詢企業的信用情況,又可以提高工商部門的執法效能。

因此,我局把大力構築企業信用平台,作為深化“合同解憂工程”、強化市場監管、服務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並確立了“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大膽探索、務求實效”的工作思路。

二、主要做法作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怎樣在構建企業信用平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決定採取信用户口、信用公示、信用巡查三級聯動的方式,着力構築企業信用平台。

(一)建立“信用户口”一是拓寬企業信用信息容量。去年以來,在充分利用企業註冊登記數據庫的基礎上,我局已為3000餘家企業建立“信用户口”數據庫。

每個企業的“信用户口”均由兩大部分共26項組成。一部分是企業註冊、變更等基本情況共17項。

另一部分是企業信用情況共9項。信用情況包括局機關業務科室監管掌握的信用情況(含年檢等級、註冊商標、精品名牌、合同履約率、重合同守信用情況、受獎勵情況、不良行為記錄、綜合評定等級)和市內技監、金融、税務等部門提供的企業的信用情況。

二是明確各自分工。為及時準確錄入企業“信用户口”的相關信息,我們根據“信用户口”中增設的欄目,明確分工如下:年檢等級由個私局和註冊分局按登記管理權限提供;合同履約率、重合同守信用情況、綜合評定等級由合同科負責錄入;註冊商標由商廣科負責錄入;不良行為記錄由法規科負責錄入;受獎勵情況和其它部門提供的信息由局辦公室請求市政府辦公室協調相關部門提供文件資料後及時錄入。

三是建立企業信用綜合評定等級制度。將綜合評定等級分為a、b、c三個信用等級。

其中,a級表示信用比較好的;b級表示信用情況一般的;c級表示信用情況較差的。a級企業的評定標準為:①重合同守信用企業;②年度年檢a級企業;③企業商標為我市知名商標或省著名商標;④消費者滿意企業;⑤企業產品被評為市“精品名牌”;⑥被市委市政府在雙文明表彰會上授予榮譽稱號和受有關部門評定信用等級的。

只要滿足上述六項中任意一項的,則企業的綜合評定等級為a級。c級企業的評定標準為:①連續兩年沒有參加年檢的;②兩年內受到經濟查處的。

凡在上述兩項中有任意一項的,則該企業的綜合評定等級為c級。除a級和c級以外的企業則為b級。

【第11篇】對鄉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賢庠信用社支農基本情況

2.不斷簡化貸款手續,為支持三農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近幾年來,信用社在切實轉變觀念、積極籌措資金、增加信貸投入的同時,深入農户,及時瞭解農民的心志,努力簡化貸款手續,切實為農民提供優質服務,得到了廣大農户的肯定。例如:在黃避嶴鄉塔頭旺村實行送貸上門、農户聯保的模式;在轄區範圍內評定信用户、信用村,實現農户隨到隨貸的方式。

二、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改進支農服務幾點建議

1.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堅定支農信念不放鬆。隨着國有商業銀行網點在農村的日益萎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這正如朱總理指出的,農村信用社要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為達到這一目標,農村信用社員工一要主動下鄉(村),多瞭解農户、個體户和農村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狀況;二要切實加強對信貸政策的宣傳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四要正確處理防範化解風險與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關係,及時增加對三農信貸投入。

2.準確定位經營方向,堅定服務目標不放鬆。即始終不渝地為農業、農村、農户提供優質服務,合理掌握和調整貸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貸投入,大力開展消費信貸業務。

3.靈活掌握經營方式,堅定優化服務手段不放鬆,要大力推進小額農貸,進一步推廣使用貸款證,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原則進行管理。二要積極推廣農民聯保貸款制度,切實解決農民貸款擔保抵押難的問題。

【第12篇】關於信用的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國內團購網站從20**年3月份開始,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團購網站數目在不斷增加。截止20**年11月底,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團購網站總數已達 1664 家(含各地分站和團購頻道),其中團購企業總數已達 589 家(不含各地分站),獲得icp經營許可證的網站為 377 家,經工信部備案的網站為 892 家。

按團購網站數量統計,前十位城市分別為:

北京473家,上海183家,廣州77家,深圳75家,長沙65家,西安56家,杭州53家,成都52家,武漢49家,天津44家。這十個城市佔國內團購網站總數的68%,爭奪顧客和商家的競爭正趨於激烈,市場揩趨向飽和。

網絡團購行業整體信用得分為63.3,等級為bbb, 信用一般偏下,初步具備信用,但信用能力容易產生波動,有一定經營風險。

網絡團購行業屬於新興行業,商業模式清晰,融合傳統集團採購和cps(按銷售額提成)兩大模式的優點,盈利前景良好,受一部分服務類商家和年輕白領一族的歡迎,業務整體發展迅速,具備一定競爭力的第一梯隊企業初步顯現。

但行業整體尚處於起步和自發狀態,行業內部競爭較激烈,地區發展不平衡;經營主體資質(工商營業執照和icp經營許可證等)大部分不具備,經營規模普遍不大,商家議價和管理能力較弱,從業人員素質差別較大;行業自律和監管較弱,顧客滿意度尚可,但公共信用記錄呈負面;目前行業整體現金流良好,盈利能力一般,償債能力一般,資產負債率一般。

在257家團購網站和5家團購導航網站的調查樣本中,各網站的信用狀況相差懸殊。

團購網站得分最低的為50.7,等級bb-,信用不佳,信用能力較差,有較大或很大風險;信用等級bb-和bb的網站佔到調查樣本的39%,表明該行業有超過1/3的經營主體整體信用較差,需要規範。

團購網站得分最高的為79.3,等級aa-,信用良好,信用能力較穩定,風險較小。信用等級aa-和a的網站佔到調查樣本的7%,表明該行業有一些經營主體開始重視品牌和信譽的樹立,開始重視信用的積累。

團購網站信用等級bbb,佔到54%,説明目前有超過半數的網站信用一般,初步具備信用能力,但經營不穩定,容易產生一定波動,有一定風險。

調查發現,從今年11月中旬開始,一小部分信用能力弱的小型團購網站在爭奪商家和顧客的激烈競爭中,舉步維艱,在着手尋找投資的同時,也試探尋求與有實力團購網站的併購機會。預計到20**年中期,國內團購網站將開始全面洗牌。

聯合課題組針對網絡團購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一套解決思路,提醒團購網站要靜心思考“如何培養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等問題,也就是要解決以滿足客户需求為導向的本地化和差異化問題,以確保在即將到來的團購網站洗牌過程中順利勝出。

缺乏擔保機制的預付款模式拷問網絡團購的誠信度

目前團購網站雖然通過網上銀行等手段解決了支付問題,但提前付款這一模式給用户的預付款安全埋下了隱患。由於互聯網絡的虛擬性和遠程性,監管工作成本和難度成倍增加。由於上述兩個原因,一些不法分子會乘虛而入,假借團購和預付款的幌子實施詐騙。隨着網絡團購的普及和市場份額的擴大,這種風險也會隨之放大。

因此,為了保護好網絡團購這個新興產業,讓廣大網絡團購企業和創業者有一個和諧健康的市場環境,政府主管部門適時介入、適當監管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團購網站和商家的誠信自律也必不可少。

為了提高團購網站的顧客信任度和誠信水平,確保合法經營,網絡團購網站應該主動及時辦理企業工商營業執照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經營許可證),同時制定並在網站公示詳細的可操作的“網絡團購服務規則”和“消費者保障服務規範”等文件。

服務和產品低端化、同質化嚴重,急需開拓新的中高端市場

由於低端市場競爭本來就很激烈,商家利潤微薄,再加上團購高折扣的壓力,商家參與團購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服務質量可想而知。

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參與團購的目的無非就是希望得到實惠的折扣和優質的服務,因此團購企業不要片面追求高折扣,忽視服務質量,否則,自身和商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消費者也不可能得到預期的優質服務。

團購網站急需開拓新的中高端市場,開拓和綁定優質商户,開展差異化服務。

商家的服務質量和誠信度有待提高,網站要加強對商家的管理

由於團購網站給商家帶來集中式爆發的客流量很容易超出店面的實際服務能力,尤其是目前參與團購活動的主要是中小型商户,這會直接導致服務品質的下降。消費者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受挫,用户羣流失,最終影響團購網站自身發展。因此,網站要加強對商家的管理,定時對商家的接待能力、接待計劃和服務質量開展評估和實地考察,確保團購活動保質保量地有序進行。

網站一味追求高折扣,忽視用户體驗和滿意度,導致用户黏度不足

大部分團購網站和商家目前都處於“叫好不叫座”,賠本賺人氣的狀態。大部分團購顧客追求“高折扣”和“優質服務”的心態,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部分顧客要求“魚和熊掌兼得”的消費心理降低了網絡團購的滿意度和誠信度, 所以,要保住這些顧客絕非易事。因此,團購網站和商家要同心協力,另闢蹊徑,從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和誠信度入手研究增強用户黏度的對策,促使團購“閃客”變成“回頭客”。這是團購網站長遠的生存和發展之道。

【第13篇】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工作調查報告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農惠農政策,擴大農村信貸投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增強農民信用意識、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做好農村金融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我市從開始啟動了農村信用體系創建工作,率先在全省開展了農村信用鄉(鎮)信用村優秀信用户創建活動。截止目前,共評定信用鄉(鎮)30個,信用村200多個,信用農户257784户,建立農户信用檔案276446户,評定信用農户數佔總農户的76.6%,累計發放小額農貸285007萬元,有力的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為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我行確定天祝縣為全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在該縣範圍內全面落實國家、省市關於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各項新政策、新要求、新措施。※※※等行有關領導多次到天祝縣進行現場辦公,聽取工作彙報,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困難和問題。天祝縣人行緊緊圍繞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的職能定位,大力推廣小額農户貸款,開展信用農户評定、信用村鎮創建活動,有力的推動了天祝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信用環境的改善。近日,我們按照有關領導的指示精神,就天祝縣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情況,進行了簡要的調查和分析。主要情況如下:

一、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的現狀

(一)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情況。天祝縣位於武威市東南部,處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交匯處,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是世界白犛牛的唯一產地,是全省唯一的少數民族地區改革開放實驗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轄域面積7149平方公里,居住着藏、土、漢等16個民族,共22.14萬人。下轄19個鄉鎮,172個行政村居,758個村民小組。境內海拔最高處4874米,最低2040米,全縣有耕地33萬畝,草原587萬畝,天然林地355萬畝,素有高原金盆之稱。今年6月份以來,天祝縣啟動了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以信用評級、授權授信、貸款證發放、徵信系統建設、信用村鎮創建等工作為重點,着力打造農村信用工程,優化城鄉信用環境,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逐步建立了風險評價、計量和防控工作機制,在遏制冒名貸款、禁止以貸收息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有效控制了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和能力風險。通過盤活存量貸款,優化增量貸款,調整信貸結構,全面提高了全縣涉農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質量,鞏固擴大了農村信貸市場,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解決富餘資金閒置問題,帶動存款和中間業務收入持續增長,全面提高了金融機構經營效益,從真正意義上培育了農村信用體系,改善了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提高廣大了農牧民對金融機構的信任度,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創造了寬鬆的外部環境。目前,全縣共建立農户資信檔案37653户,評定優秀信用户35572户,佔全縣農户的87%,核發貸款證29002本,對已經評級的農户授信總額達47145萬元;評定信用村組14個,評定信用鄉鎮2個;已授信農户貸款總額38580萬元,佔貸款總量的42%,有力的支持了農民脱貧致富、新農村建設及城鄉發展,真正走出了一條政府滿意、農民高興、信用社增效的三贏之路。

(二)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中的主要作法

1.明確目標,理清工作思路。按照武威中心支行印發的《關於開展武威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試點工作的通知》和《武威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實施方案》的要求,天祝縣明確了用1年左右時間,初步形成信用宣傳、信息徵集、信用評價、信貸支農的農村信用體系框架的總體目標。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按照統一部署、健全機制;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先易後難、穩步推進;改革創新、支農惠農的原則,建立健全農村經濟主體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評價體系,以試驗區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村經濟主體為主要實施對象,建立信用檔案和評定信用等級系統數據庫,實現各涉農金融機構均可查詢,整合和引導政府部門、銀行機構等組織所掌握的經濟金融資源向信用等級較高的農村經濟主體傾斜;通過開展信用農户、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活動,帶動並培育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農村經濟主體、信用村、信用鄉(鎮),有效促進農村信用環境在整體上顯着改善;鼓勵、引導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參與第三方外部信用評級。推動行政資源、金融資源、社會資源與守信農村經濟主體的有效對接,提升廣大農户、農村經濟主體的誠信意識和守信能力,實現信息共享、資源統籌、機制創新和信用提升四大突破,促進我市農村地區信用與經濟良性互動、農村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

2.協調聯動,健全工作機制。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建立了政府主導、人行推動、農信落實、各方參與的協調聯動工作機制。成立了由天祝支行行長為組長,主管副行長為副組長,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實施小組,統一組織領導和協調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負責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户的創建和具體實施。創新信貸產品,增加農村信貸投入;制定具體配套支持政策,主動運用評價結果,出台激勵懲戒措施;依據農户基本狀況、自有資產、誠信記錄、經營能力及項目等情況逐户建檔,並建立數據質量責任制和數據定期更新機制。積極推廣應用農户信用信息數據庫和農户信貸評分系統,創新農户信貸管理體制,主動打造新型信貸業務管理流程。

3.夯實基礎,推進工作落實。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項系統工程,對廣大羣眾來説也是一項新事物。為此,該縣積極做好一些基礎性工作。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輿論氛圍。為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升民眾信用意識,打造誠信天祝,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報紙等公共輿論工具加大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宣傳和引導力度,突出宣傳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目的意義、評定標準、程序步驟等有關內容。使廣大農户充分認識到信用信息採集工作的重要意義,提高自覺採集信息的積極性。先後舉辦了22期徵信知識培訓班,對全縣農村村委會的村支書、村長和具的貸款需求的農民進行集中、全面培訓,培訓總人數達70000人次。二是建立激勵和懲戒機制,引導農民積極主動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根據對農户的評價結果,金融機構在授信額度、審批權限、服務種類、適用利率、抵質押物、推薦評優等方面實行差別政策,信用評價工作實行動態管理,避免一評定終身。對守信農户、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優惠和便利,實行貸款優先、額度放寬、手續簡便、利率優惠,對信用不良予以限制。根據對信用鄉(鎮)、信用村的評價結果,制定行政性懲戒和獎勵措施,信用鄉(鎮)、信用村可在農業項目開發、優惠利率、農村配套服務等方面優先享受優惠政策;涉農金融機構優先向信用鄉鎮、信用村等信用基礎較好的農村地區投放金融服務網點和機具,使信用等級較高的農村經濟主體、信用村、信用鄉(鎮)享受到更多的實惠。將各地信用評價狀況與支農再貸款限額分配掛鈎,支農再貸款重點向信用狀況較好的地區傾斜。

4、試點引路,帶動工作開展。堅持先易後難,重點突出的原則,選擇特色經濟優勢明顯,信用條件較好的抓喜秀龍鄉為試驗區試點鄉鎮,選取該鄉的代乾村等兩個村為試點村,按照農村信用信息管理數據庫系統信息指標要求,組織開展農村經濟主體信息的採集、真實性審核、錄入工作。由於所在試點村屬於農牧區,居住較分散,逐户採集難度較大,市、縣兩級人行主要領導多次帶領有關人員深入村户進行調查、走訪,與鄉、村幹部及信用社負責人進行溝通交流,召開村委會及相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進行研究,決定分批、分時間、分方式對農户信息進行採集。一方面,趁農牧民當前分村、按期限集中在該鄉便民服務大廳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的時機,支行工作人員到便民服務大廳設立辦公枱,等候農户通過詢問方式進行信息採集;另一方面,對採集不到或不全的農户信息,藉助農村信用社發放的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農户小額信用擔保貸款、農户信用評級等相關資料,通過翻閲、查找有關農户基本情況進行採集。在採集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仔細詢問農户基本情況,同時耐心細緻向農户解釋、宣傳採集其信息的原因和好處,以取得他們的理解和配合。經過支行工作人員近一個月緊張有序的努力工作,試點鄉2個試點村的農户信息採集工作順利完成,共採集並建檔農户信息202户,每户均得到了當地農村信用社發放的3至8萬元之間的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有效地解決了農牧民發展特色養殖業資金短缺的瓶頸,極大地增強了農牧民發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這既為以後全面採集農户信息工作積累了工作經驗,又為農户徵信系統的完善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

(三)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成效及作用

一是提高了涉農金融機構資金投放積極性,農民增收明顯。信用創建活動,不僅優化了信用環境,促進了涉農金融機構業務的長足發展,而且盤活了涉農金融機構資金存量,破除了懼貸、惜貸瓶頸,減輕了信貸人員工作負擔,提高了收貸效率。截止11月底,天祝縣涉農貸款餘額14.68億元,本年累放近5億元,農業貸款金額持續增長(見下表),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通過對畜牧養殖業的支持,全縣19個鄉鎮3.8萬户農民從事這項產業,增加農牧民收入3.8億元,户均增收1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00多元,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9%,成為真正的富民產業。

天祝縣金融機構涉農貸款情況表

季度貸款金額(萬元)同比增長(%)環比增長(%)

(比上季度)

第一季度12828657.633.77

第二季度14253361.7011.11

第三季度14684616.863.03

二是資金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該縣農信社不良貸款下降,資產質量逐步優化。截止11月底,天祝縣信用社不良貸款餘額為1642萬元,比年初下降86萬元,不良率為1.9%,比年初下降0.67個百分點,收回表外核銷及票據置換不良貸款181萬元。不良貸款比年初大幅下降。信用體系建設使涉農金融機構新增貸款質量不斷提高,不良貸款大大下降,支農資金實力不斷增強,農村信用社已真正成為農牧民的銀行。

時間不良貸款

(萬元)不良率增減備註

年初17282.57下降0.67個

百分點收回表外核銷及票據置換不良貸款181萬元

目前16421.90

三是推動了農村信用社貸款營銷機制的轉變。依據農户信用評價系統評價結果,採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授信農户進行貸前審查。在農户信用評價過程中,不僅對信貸相關信息進行評分,而且對家庭信息、綜合信息等能表明農户非信貸情況信息進行評分,從而能更全面、更準確地對農户進行評價。貸款營銷機制的變革,促進了農村信用社資金的合理使用,擴大了信用貸款的覆蓋面,提高了對農民貸款有效需求的滿足度,促進了農村信用社探索適合農户特點的信貸新產品。

四是全縣農户信用意識明顯增強。幾年來,在政府和人行的主導下、天祝農信的積極推動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已成為新形勢下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着力點和突破口,以培育信用環境、加強誠信宣傳為手段,立足實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與金融的雙活雙贏。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架起了信用社與農牧户之間的連心橋,農村信用社贏得了農牧户的信任與支持,各鄉、村普遍與金融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互信關係,農牧户信用意識得到加強,農牧區信用環境得到改善,有效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形成了金融機構與農牧户雙贏的良好局面。此外,政府信用形象和行政公信力明顯改善,社會公眾信用意識和信用素質進一步提高。

二、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信用體系建設的認知度不夠。在天祝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雖然以政府為主導,但是開展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從一定角度來講,信用體系建設已經關乎民生和縣域經濟發展,所以,政府引導、社會重視、全員參與是勢在必行,也是解決信貸資金供需矛盾的根本所在。

二是信用體系的社會化程度不夠。從信用本身來説,信用體系不僅僅是信貸的誠信程度,還包括信用人各方面的信用狀況,所以,信用體系建設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包括社會各方面的信用程度,這也就要求信用體系建設中不但要維護金融信用環境,還要維護公眾認知的誠信。政府缺乏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長期規劃和推動,信用體系建設要從社會全方面入手才雙絞線取得最好效果。

三是信用缺失的懲戒力度不夠。對失信行為一直以來是以道德範疇的指責為主旨,但是相應的懲戒沒有到位,失信人沒有根本的利益損失,所以對失信行為的約束力不足,形成人人喊打卻沒有動手的局面,也就對失信行為形不成威攝力。

四是信用觀念的培養力度不夠。中華古國以信為本,但是隨着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外來人生觀、價值觀及人際公共關係的影響,對固有信用觀念形成巨大的衝擊,這就要求從社會公眾的根本意識入手,培養誠信理念,樹立誠信價值和踐行誠信行為。

三、關於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是以信用文化建設為基點,建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長效機制。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以增強農民的誠信觀念為基礎,強化徵信宣傳教育,實現徵信宣傳常規化、擴大化。在徵信宣傳教育過程中應做好三個結合:一是徵信宣傳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通過開展信用關愛日、徵信宣傳週、誠信興商宣傳月等活動,提高農村誠信意識,倡導誠實守信的社會風尚。二是徵信宣傳與信用户、信用村建設相結合,創新宣傳模式,將信用户、信用村建設作為徵信知識宣傳的前沿陣地。三是徵信宣傳與推廣徵信產品相結合,開闢金融知識角,工作人員即時為農民解答農户信用信息採集的疑問和開展徵信知識宣傳,不斷強化農民的信用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新型的農村信用文明,為營造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氛圍。

二是以法制建設為重點,改善農村信用建設的法律環境。一是根據國家現有的法律、法規,儘快建立失信約束機制,形成銀行、司法、税務聯手製裁和打擊不守信行為的合力;三是以行政引導為切入點,政府帶頭建設信用政府,有效傳導信用建設的措施及實施效應,為農村地區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以基礎建設為落腳點,擴大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覆蓋面。一是加快農村信用社發展步伐,普遍建立健全農户信貸檔案,大力推進非銀行信息採集工作;二是規範農户信用等級評審和《信用證》制度,加大對農村信用擔保體系的財政支持,不斷完善農村地區投融資的激勵保障體系;三是加強與工商、税務等部門的聯繫與合作,逐步擴大《信用報告》的使用範圍,把《信用報告》打造成農民的第二身份證。

四是以產權改革為創新點,促進農村信用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建議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户承包經營的土地,在所有制性質不變的前提下,採取發證確權等有效形式,以農村土地使用權抵押作為信用化的突破口,提高土地的使用價值,使農業生產主體對土地不僅有使用權,而且具有處置權、轉讓權,促使農民手中資源能夠轉化為金融部門認可的、可流轉的信用手段。

【第14篇】鄉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賢庠信用社支農基本情況

2.不斷簡化貸款手續,為支持三農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近幾年來,信用社在切實轉變觀念、積極籌措資金、增加信貸投入的同時,深入農户,及時瞭解農民的心志,努力簡化貸款手續,切實為農民提供優質服務,得到了廣大農户的肯定。例如:在黃避嶴鄉塔頭旺村實行送貸上門、農户聯保的模式;在轄區範圍內評定信用户、信用村,實現農户隨到隨貸的方式。

二、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改進支農服務幾點建議

1.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堅定支農信念不放鬆。隨着國有商業銀行網點在農村的日益萎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這正如朱總理指出的,農村信用社要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為達到這一目標,農村信用社員工一要主動下鄉(村),多瞭解農户、個體户和農村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狀況;二要切實加強對信貸政策的宣傳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四要正確處理防範化解風險與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關係,及時增加對三農信貸投入。

2.準確定位經營方向,堅定服務目標不放鬆。即始終不渝地為農業、農村、農户提供優質服務,合理掌握和調整貸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貸投入,大力開展消費信貸業務。

3.靈活掌握經營方式,堅定優化服務手段不放鬆,要大力推進小額農貸,進一步推廣使用貸款證,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原則進行管理。二要積極推廣農民聯保貸款制度,切實解決農民貸款擔保抵押難的問題。

【第15篇】農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調查報告範文

從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看,縣域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發展縣域經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和任務。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戰略性調整的新的歷史階段,“三農”經濟成為縣域經濟的亮點之一。農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實現服務和經營同步,是農村信用社改革和發展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筆者對以來轄內農村信用社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農村信用社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

是傳統的農業縣,面對中小型企業甚少這一經濟格局,農村信用社按照“立足社區,服務三農”的戰略定位,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創造性地開展金融支農工作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1、農户小額信用貸款成為支農服務的重點品牌。農户小額信用貸款以其靈活和便捷的管理方式,深得農户青睞。以來,縣聯社把其當作支農的品牌來經營和打造,對農户的生產、生活、消費、多種經營等領域進行了大力扶持,使農户小額信用貸款成為農村信用社資金營運的主渠道,成為農村家喻户曉,深受農民歡迎的服務品牌。截止4月末,全縣發放農户貸款證22050户,對21589户農户發放了農户小額信用貸款,佔轄內農户總數的61.48%,累計發放農户小額信用貸款21558萬元,佔貸款累放的57.18%,農户小額信用貸款餘額達8534萬元,佔貸款總額的41.15%,基本上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

2、培優培強農業主導產業,提升農民增收水平。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山上辦綠色銀行,山下建優質糧倉,水裏興特色養殖”的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思路,縣農村信用社充分發揮信貸槓桿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不斷加大信貸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導農民向“專、精、特、新”種養殖業發展,造就了食用菌、水產業、烤煙業多個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亮點。

例一:以來,累計發放食用菌貸款2560萬元,扶持了4780户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農户,目前全縣從事該產業的農户佔30%,且規模不斷擴大,茶菇、爆花菇、草菇發展至千家萬户,僅栽培量就達1.2億筒,實現產值1.6億元。僅生產經營食用菌一項,每户農户户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且純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有近100户。如德勝鎮黎明村、宏村鎮孔沅村、龍安鎮王沙坑村等已成為食用菌生產基地和依託食用菌的富裕村,食用菌也已成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之一。

例二、投入信貸資金861萬元(其中:90萬元、155萬元、306萬元、210萬元)重點扶持了養殖週期短、見效快、效益高、市場穩定的美蛙養殖業,放款量佔全縣農村信用社水產養殖貸款的70%,扶持面為美蛙養殖户的90%,養殖規模由的10户,養殖面不足十畝,增加到目前的186户,近460餘畝,有效地帶動了水產業的迅猛發展,使之成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

例三:烤煙是近兩年縣委縣政府在全縣農村推廣的又一富農產業,農村信用社對這一新優農副產品進行了大力扶持。為524户農户發放烤煙貸款191萬元,使當年烤煙種植面積發展至1000多畝。今年1-4月又投入烤煙生產資金近400萬元,支持1312户農户做大做強烤煙種植業。由於有農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農民打消了因資金緊缺的顧慮,種植烤煙的積極性高漲,全縣烤煙種植已形成規模,種植面積擴大到8500畝,是的八倍之多,烤煙又將成為興縣富民的又一特色產業。

3、以推行營銷貸款為着力點,延伸服務觸角。隨着傳統農業向多元化經濟農業的轉變,大規模種養殖業、農產品加工、銷售及農村個私經濟,個人消費等領域的資金需求不斷增大,特別是去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高漲,但農户小額信用貸款由於受使用範圍侷限性的限制,難以滿足農户對貸款的需求。縣聯社適時創新經營理念,在信貸產品中引入營銷機制,推行全員營銷貸款,送貸上門,把資金送到急需資金的客户手中。到4月末,全員營銷貸款147人,累計發放營銷貸款4346萬元,較好地推動了農產品的發展進程,形成了以西城、宏村、樟溪等鄉鎮的白蓮種植基地;日峯、厚村、中田、荷源、源坊等鄉鎮的三元雜交豬養殖基地;日峯、中田、洵口水產品的養殖基地,成為繼農户小額信用貸款之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又一信貸品牌。

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縣域資金需求與農村信用社供給不平衡。一方面,農村信用社以貸款種類多、手續簡便、放款及時、服務優良等優勢,吸引了大批客户,成為支持縣域經濟的中堅力量,但同時增加了自身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隨着轄內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機構網點的逐漸收縮,農行撤消了縣城以下全部農村網點,目前農村市場的資金需求呈現農村信用社“孤軍作戰”的格局。再則,商業銀行貸款權限上收,貸款總量呈逐年下降趨勢,支持縣域經濟的作用弱化,僅轄內四大國有 商業銀行貸款總量就比上年減少2831萬元,減幅達10.87%,相應增加了農村信用社支持縣域經濟的壓力。就來看,除農業發展銀行外,全縣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貸款17370萬元,其中農村信用社為14604萬元,佔累放的84.08%。今年4月末這一比例增加到91.86%,比上年同期增長7.78個百分點。農村信用社由支農主力軍完全變成支農“孤立軍”,有限的資金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資金需求。

(二)資金不足,削弱了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實力。一是組織資金困難,一方面農村信用社由於受結算渠道狹窄,電子化結算手段落後,匯路不暢等硬件制約的影響,在同業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很多異地結算頻繁的客户都不願意在農村信用社開户存款,而這些客户又正是資金雄厚的優良客户。另一方面,由於社會上對農村信用社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到農村信用社存款有風險。多年來,農村信用社雖然採取各種措施,做了大量的宣傳和實質性工作,但一些黃金客户和穩定性較好,且成本低的行政、企事業單位存款的組織工作仍就舉步維艱,該類存款的市場份額一直較低,公存款只佔轄內公存款總額的16.3%。二是農村資金分流嚴重。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從退出農村市場轉而爭奪農村儲源市場,成為農村信用社強硬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郵政儲蓄全面向農村滲透,分割農村金融資源。從來看,全縣金融機構存款淨增14106萬元,農村信用社僅增2468萬元,佔17.50%,而郵政儲蓄其淨增額則達5579萬元,佔39.55%,是農村信用社的兩倍以上,其存款總量也從的18166萬元,增加到今年4月末的30398萬元,增長了67.33%,超出全縣平均增幅31個百分點。且郵政儲蓄不是“取之於農,用之於農”,而是將存款上存,造成農村資金嚴重流失,致使農村信用社難以有效吸納農村富餘資金。如:近幾年,且宏村、樟溪兩鄉鎮的農村信用社累放1000多萬元,扶持當地130多户農户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經營傢俬生產,產值過億元,形成了較好的規模效益,並帶動了兩地5000餘户農村勞力致富。相對而言,兩地農村信用社存款總量只上升了740萬元,為貸款累放的7.17%,貸款發放大部分是通過人行支農再貸款和農村信用社內部調劑資金等渠道解決。縣農村信用社為了支持“三農”,一直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存貸比例失調,信貸資金嚴重匱乏,削弱了農村信用社支農實力。

(三)服務層次不全,難以涉足縣域經濟的方方面面。農村信用社因其服務“三農”的經營宗旨和資金限制,信貸資金的投向以滿足“三農”為主,存在重“三農”輕城鎮居民、重生產輕消費、重個體輕企業的現象,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大。經調查的11家中小企業中只有5家與農村信用社建立了信貸關係。究其原因,一是農村信用社長期以來缺乏為企業貸款的有效風險管控辦法。加上轄內中小企業的市場風險大,生產的穩定性、管理的規範性較差,信息透明度不高,增加了農村信用社拓寬信貸支持面的顧慮和難度。二是一些信用度高、經濟效益好的企業雖表示希望得到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支持,但因貸款利率比商業銀行稍高,企業從經營成本角度考慮還是不願到農村信用社借款,出現農村信用社“一頭熱”現象。三是對一些實行“家族式”方式管理的企業,農村信用社難以摸清其家底,不敢任意放款。對此,縣聯社出台了一系列辦法,力爭攻破中小企業這一“堡壘”,但涉足中小企業的貸款佔比仍就不高,使農村信用社服務面難以有效拓展。

(四)信用環境較差,逃廢債務現象嚴重。一方面,社會信用意識淡薄,逃廢農村信用社債務的現象比較嚴重。如:一些黨政幹部自借和擔保的貸款,不是守信自律,而是不理不問,催收時往往是認賬不還,甚至賴賬,長期佔用農村信用社資金。另一方面,少數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從地方的短期利益出發,維護企業利益多,把農村信用社看成是一塊“大蛋糕”,在處理農村信用社維護金融債權和企業逃廢債務的問題時,過於維護地方和部門利益,或明或暗地支持、縱容企業利用改制機會逃廢債務,進行“暗箱操作”,損害農村信用社的利益。再則,訴訟案件執行難,由於受執法力度不強、債務人信用意識差等因素的影響,許多進入依法清收渠道的貸款,雖説贏了官司卻收不到錢,部分借款人或企業甚至有意、惡意逃廢債務。以來法院已判決但仍未執行的縣農村信用社訴訟案件就達46件,標的為419萬元。大量不良貸款長期佔用了農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貸資金,不僅降低了信貸資金的流動性、效益性,也遏制了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成為阻礙農村信用社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瓶頸”。

三、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目前,農村信用社面臨發展和服務兩大重任,要使農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政府部門和農村信用社應攜手同行,切實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大政府部門的支持力。各級政府部門要真正認識到支持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就是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工作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不但要在輿論上支持,更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1、要儘快落實國家為改革中的農村信用社提供的各項優惠政策,幫助農村信用社消化歷史包袱,提升農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後勁。

2、要協助農村信用社組織資金,撤消限制有關部門到農村信用社開户或存款的相關規定,按照省財政廳《關於財政涉農資金支持農村信用聯社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贛財庫17號)文件精神,把縣財政涉農資金存入農村信用社;協助農村信用社吸收農村富餘資金,防止資金外流;鼓勵、引導縣直各單位、部門、團體到農村信用社存款,壯大農村信用社的資金實力。

3、要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信用環境。倡導“誠實守信”的美德,通過創建“信用”、“信用村鎮”和“信用農户”的評比活動,提高民眾的信用意識,黨政幹部要成為守信的模範,民眾的表率,儘快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

4、要堅決打擊和制止信用缺失行為。對拖欠貸款的黨政幹部,要採取強有力的行政措施協助農村信用社共同清收;對惡意逃廢債務的企業、個人,政府要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嚴厲打擊;敦促司法部門加大對農村信用社信貸訴訟案件的執行力度,維護農村信用社債權。

5、要找準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縣域實際情況,科學決策經濟佈局,引進和開發特、優、高效產品,打造市場化、規模化、效益化的龍頭企業和主導產業,以此促進農村信用社扶持資金的快速回籠,提高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

(二)、增強農村信用社的競爭力。農村信用社應充分認識到自身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力軍地位和作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增強自身經濟實力,做大做強業務規模,才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

1、要充實資金實力。通過建立農村信用社vi標識系統、加大宣傳力度、實行優質服務等手段,增強民眾對農村信用社的瞭解度和支持度,從而主動到農村信用社存款;通過實行個性化、親情化、標準化客户服務方式,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贏得公眾信任度。同時,積極完善金融服務機制,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服務手段、服務產品、服務工具、服務方式上有所突破,儘快開通全國通存通兑、銀行卡等便民業務,以此帶動服務質量的總體改善,提高吸儲能力和同業競爭力;通過注重市場營銷,督促有關部門逐步消除相關歧視性政策,重視對優質客户的公關工作,增加政府部門、企業、機關團體、農村財政性存款比重,在與政府及其它經濟組織的合作中,尋求最大限度地發掘信用資源的潛力,獲得充分的資金來源,並實現有效的資金運用。

2、要拓寬服務領域。“三農”經濟佔據着縣域經濟的絕大部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縣域經濟的發展狀況。農村信用社應堅持“立足社區、服務三農”的經營宗旨,在進一步強化“三農”服務的基礎上,積極拓寬服務面。通過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的徵信體系,在調查、瞭解、摸底的基礎上,為有金融需求的中小企業建立檔案,形成相關的資料信息庫,以解決信息不對稱,難以有效拓展服務面的問題。同時,充分發揮營銷貸款的作用,積極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發展、工業園區建設等經濟活動中發掘優質客户,把服務延伸到縣域經濟的方方面面,實現社會效益和自身效益的“雙贏”。

3、要提升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農村信用社應利用自有資金、支農再貸款和政府及其它經濟組織的信用資源,在充分發揮四大信貸品牌作用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開發適用型信貸服務產品,以滿足縣域經濟發展中多元化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同時,及時跟進地方政府發展縣域經濟的思路,全方位、多領域地發展貸款業務,大力扶持和打造品牌工程、亮點工程,積極主動地融入到縣域經濟發展戰略之中,為之提供高效益、低風險的金融服務,為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喜歡這篇文章的人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