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積極實施素質教育

欄目: 學校管理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2.8W

課程改革以來,我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認真按照《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現將各項工作做以彙報。

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積極實施素質教育

一、學校概況

   蓋州市沙崗學校是2004年中國小合併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校三址(兩所村小)。現有32個教學班(主校區中國小各12個班,兩所村小各4個班),1050名學生(中學377,中心國小601,希望國小41,西五國小31),107名在崗教師。

二、創新德育模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堅持以德為本,立德樹人。

學校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規實施細則》,《養成教育實施方案》,《星級班級評比實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細則》,確保了各項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主線,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開展感恩勵志教育。通過感受親情故事、實踐親情行為,開展感恩母親教育活動,創辦感恩教師手抄報,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報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開展節假日傳統教育。通過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雷鋒在我身邊”、“祖國在我心中”、“同抒校園情,共築中國夢”等系列教育活動;以國旗下講話、重大節日為契機進行徵文,演講比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豐富學生道德認知,提高道德修養和道德素質。

此外,我校堅持每週開展主題教育班、團、隊會。寓無形的德育教育於有形的德育活動之中,逐步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展“知禮儀,懂感恩,踐行弟子規,誦讀國學經典等活動。將良好行為養成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通過廳廊文化,弘揚國學,讓學生近距離學習、瞭解並踐行傳統文化,學經典,懂禮儀,做文明學生,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被評為市傳統文化基地校,並在蓋州市實驗國小參與了弘揚傳統文化活動展示)。

3、班級管理實行日檢查、周評比、月總結,每月按比例評出星級班級和星級學生予以表彰。注重評價過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體教育功能,注重評價結果的導向性和激勵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

4、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每天堅持晨跑和大課間活動,認真組織“一校三隊”和書法、美術小組活動訓練,有效開展社區實踐活動和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

1、統籌國家課程。

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課程規定,開齊開全國家課程,保證課時,不隨意增加和減少。加強各類課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合,增強課程的綜合性。注重國小、國中課程的相互銜接,明確各學段的教育任務和課程標準要求。從強化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入手,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學氛圍。

1、全面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門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指導意見,結合學校實際,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落實課程計劃:

(1)信息技術每週1課時,課時安排編進課表,選聘信息技術掌握熟練,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輕教師兼職擔任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根據課表按時授課,確保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能力得到增強。

(2)研究性學習採取分散形式落實,各學科結合學科實際,制定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計劃,開展實踐活動。如文科根據沙崗實際情況佈置的污水處理問題和垃圾污染等社會熱點現象進行的社會調查,理科開展測量、昇華凝華現象等實驗探究。另外結合重大紀念日,班級園地等學習板塊,編制手抄報,舉行口語交際比賽等多種方式進行。這樣即保證了課時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熱情,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3)社區服務教育結合,母親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集中開展。

(4)社會實踐與勞動技術教育,按照蓋州市教育局統一安排的素質教育基地實踐活動集中進行教育。

(5)國小設專職書法教師,開設書法課,有書法活動室,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開展書法興趣小組活動。

3、整合地方課程、完善校本課程。具體實施安排如下:

地方課程

國小1-6年級,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2課時。

中學7-9年,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1課時。

由於師資緊張,在地方課程師資安排上均採取兼職的方式,國小的魅力遼寧,人與自然課程主要由思品學科教師兼任,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分別由信息學科和綜合學科教師兼任。中學上述四個學科分別由地理學科、思品學科、生物學科、歷史學科教師兼任。這樣即保證了地方課時,又兼顧了學科間的聯繫。    

校本課程       

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線,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利用晨會、班團隊會時間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

國小

1-3年級:以《弟子規》為主要教育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4-6年級:以《安全與健康》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中學

七年級:《中國小生文明禮貌》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八年級:《中國小生自救自護常識》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九年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要內容,每週1課時。

結合本地經濟文化發展實際,為了讓學生了解家鄉發展變化,激發熱愛家鄉情懷,初步擬定編擬以沙崗地方誌為主要內容的《美麗沙崗》校本教材。同時根據沙崗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還確定編擬《西瓜大棚栽培實用技術》和《葡萄大棚栽培與管理技術》兩本校本教材。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為建設家鄉,富饒家鄉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進一步推進教學方式改革。

組織全體教師召開課改專題會議,學習研討《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明確課程課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強課程意識。

2、大力推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幾年來,我校一直在倡導主體參與式教學,推行導學案授課,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變教師教為學生學,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學生,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目前,多數學科已經初步形成了適合本學科新授課和複習課等多課型的的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學各學科已經在合理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完成了學科教學模式羣的建立,並在教學中推廣使用。

3、大力推進教科研工作,切實提高課堂實效。開展以學科教學模式研究與小課題研究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問題即課題的研究思路,從教學自身實際出發,以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講求小而實,杜絕大而空,採取以教研組為研究單位開展教研活動,具體操作流程為:個人説模---集體備課---課例展示--聽評研討,另外通過公開教學,學科模式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課例研討,專題研究,公開教學採取全體參與方式,學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進行。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努力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促使教師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反思中進步。

五、存在的問題及今後打算

(一) 存在的問題  

1、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有待進一步科學規範。作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主校與分校、國小與國中如何做到統一規範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是需進一步探索解決的問題。

2、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需進一步完善。

新教學樓尚未竣工投入使用,專用教室數量和麪積嚴重不足。

3、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還存在條塊分割狀體,從內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標系統、保障系統和評價系統,確保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4、主體性教育還有待完善。我校主體性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但主體性教育綜合體系還未形成,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生活的主體、社會活動的主體,需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完善。

(二)今後的打算

1、構建彰顯學校特色文化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按照國家課程設置規定保證均衡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課程設置的綜合性和選擇性。更要突出課程的特色,才能因時因地,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同時特色文化課程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通過課程設置來發掘學生潛力,才能實現學校的育人的目標。

 2、加大教與學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許多因素和條件。其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體系起着很關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發揮學生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積極的作用。具體的評價策略和手段還有待完善。

 3、開發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條件、教師隊伍、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提高。我們將以此為動力,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構建主體性教育體系,再創沙崗學校的新輝煌!課程改革以來,我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認真按照《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現將各項工作做以彙報。

一、學校概況

   蓋州市沙崗學校是2004年中國小合併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校三址(兩所村小)。現有32個教學班(主校區中國小各12個班,兩所村小各4個班),1050名學生(中學377,中心國小601,希望國小41,西五國小31),107名在崗教師。

二、創新德育模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堅持以德為本,立德樹人。

學校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規實施細則》,《養成教育實施方案》,《星級班級評比實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細則》,確保了各項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主線,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開展感恩勵志教育。通過感受親情故事、實踐親情行為,開展感恩母親教育活動,創辦感恩教師手抄報,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報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開展節假日傳統教育。通過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雷鋒在我身邊”、“祖國在我心中”、“同抒校園情,共築中國夢”等系列教育活動;以國旗下講話、重大節日為契機進行徵文,演講比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豐富學生道德認知,提高道德修養和道德素質。

此外,我校堅持每週開展主題教育班、團、隊會。寓無形的德育教育於有形的德育活動之中,逐步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展“知禮儀,懂感恩,踐行弟子規,誦讀國學經典等活動。將良好行為養成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通過廳廊文化,弘揚國學,讓學生近距離學習、瞭解並踐行傳統文化,學經典,懂禮儀,做文明學生,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被評為市傳統文化基地校,並在蓋州市實驗國小參與了弘揚傳統文化活動展示)。

3、班級管理實行日檢查、周評比、月總結,每月按比例評出星級班級和星級學生予以表彰。注重評價過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體教育功能,注重評價結果的導向性和激勵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

4、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每天堅持晨跑和大課間活動,認真組織“一校三隊”和書法、美術小組活動訓練,有效開展社區實踐活動和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

1、統籌國家課程。

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課程規定,開齊開全國家課程,保證課時,不隨意增加和減少。加強各類課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合,增強課程的綜合性。注重國小、國中課程的相互銜接,明確各學段的教育任務和課程標準要求。從強化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入手,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學氛圍。

1、全面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門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指導意見,結合學校實際,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落實課程計劃:

(1)信息技術每週1課時,課時安排編進課表,選聘信息技術掌握熟練,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輕教師兼職擔任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根據課表按時授課,確保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能力得到增強。

(2)研究性學習採取分散形式落實,各學科結合學科實際,制定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計劃,開展實踐活動。如文科根據沙崗實際情況佈置的污水處理問題和垃圾污染等社會熱點現象進行的社會調查,理科開展測量、昇華凝華現象等實驗探究。另外結合重大紀念日,班級園地等學習板塊,編制手抄報,舉行口語交際比賽等多種方式進行。這樣即保證了課時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熱情,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3)社區服務教育結合,母親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集中開展。

(4)社會實踐與勞動技術教育,按照蓋州市教育局統一安排的素質教育基地實踐活動集中進行教育。

(5)國小設專職書法教師,開設書法課,有書法活動室,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開展書法興趣小組活動。

3、整合地方課程、完善校本課程。具體實施安排如下:

地方課程

國小1-6年級,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2課時。

中學7-9年,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1課時。

由於師資緊張,在地方課程師資安排上均採取兼職的方式,國小的魅力遼寧,人與自然課程主要由思品學科教師兼任,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分別由信息學科和綜合學科教師兼任。中學上述四個學科分別由地理學科、思品學科、生物學科、歷史學科教師兼任。這樣即保證了地方課時,又兼顧了學科間的聯繫。    

校本課程       

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線,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利用晨會、班團隊會時間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

國小

1-3年級:以《弟子規》為主要教育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4-6年級:以《安全與健康》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中學

七年級:《中國小生文明禮貌》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八年級:《中國小生自救自護常識》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九年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要內容,每週1課時。

結合本地經濟文化發展實際,為了讓學生了解家鄉發展變化,激發熱愛家鄉情懷,初步擬定編擬以沙崗地方誌為主要內容的《美麗沙崗》校本教材。同時根據沙崗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還確定編擬《西瓜大棚栽培實用技術》和《葡萄大棚栽培與管理技術》兩本校本教材。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為建設家鄉,富饒家鄉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進一步推進教學方式改革。

組織全體教師召開課改專題會議,學習研討《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明確課程課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強課程意識。

2、大力推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幾年來,我校一直在倡導主體參與式教學,推行導學案授課,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變教師教為學生學,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學生,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目前,多數學科已經初步形成了適合本學科新授課和複習課等多課型的的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學各學科已經在合理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完成了學科教學模式羣的建立,並在教學中推廣使用。

3、大力推進教科研工作,切實提高課堂實效。開展以學科教學模式研究與小課題研究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問題即課題的研究思路,從教學自身實際出發,以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講求小而實,杜絕大而空,採取以教研組為研究單位開展教研活動,具體操作流程為:個人説模---集體備課---課例展示--聽評研討,另外通過公開教學,學科模式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課例研討,專題研究,公開教學採取全體參與方式,學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進行。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努力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促使教師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反思中進步。

五、存在的問題及今後打算

(一) 存在的問題  

1、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有待進一步科學規範。作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主校與分校、國小與國中如何做到統一規範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是需進一步探索解決的問題。

2、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需進一步完善。

新教學樓尚未竣工投入使用,專用教室數量和麪積嚴重不足。

3、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還存在條塊分割狀體,從內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標系統、保障系統和評價系統,確保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4、主體性教育還有待完善。我校主體性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但主體性教育綜合體系還未形成,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生活的主體、社會活動的主體,需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完善。

(二)今後的打算

1、構建彰顯學校特色文化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按照國家課程設置規定保證均衡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課程設置的綜合性和選擇性。更要突出課程的特色,才能因時因地,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同時特色文化課程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通過課程設置來發掘學生潛力,才能實現學校的育人的目標。

 2、加大教與學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許多因素和條件。其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體系起着很關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發揮學生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積極的作用。具體的評價策略和手段還有待完善。

 3、開發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條件、教師隊伍、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提高。我們將以此為動力,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構建主體性教育體系,再創沙崗學校的新輝煌!課程改革以來,我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認真按照《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現將各項工作做以彙報。

一、學校概況

   蓋州市沙崗學校是2004年中國小合併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校三址(兩所村小)。現有32個教學班(主校區中國小各12個班,兩所村小各4個班),1050名學生(中學377,中心國小601,希望國小41,西五國小31),107名在崗教師。

二、創新德育模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堅持以德為本,立德樹人。

學校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規實施細則》,《養成教育實施方案》,《星級班級評比實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細則》,確保了各項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主線,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開展感恩勵志教育。通過感受親情故事、實踐親情行為,開展感恩母親教育活動,創辦感恩教師手抄報,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報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開展節假日傳統教育。通過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雷鋒在我身邊”、“祖國在我心中”、“同抒校園情,共築中國夢”等系列教育活動;以國旗下講話、重大節日為契機進行徵文,演講比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豐富學生道德認知,提高道德修養和道德素質。

此外,我校堅持每週開展主題教育班、團、隊會。寓無形的德育教育於有形的德育活動之中,逐步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展“知禮儀,懂感恩,踐行弟子規,誦讀國學經典等活動。將良好行為養成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通過廳廊文化,弘揚國學,讓學生近距離學習、瞭解並踐行傳統文化,學經典,懂禮儀,做文明學生,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被評為市傳統文化基地校,並在蓋州市實驗國小參與了弘揚傳統文化活動展示)。

3、班級管理實行日檢查、周評比、月總結,每月按比例評出星級班級和星級學生予以表彰。注重評價過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體教育功能,注重評價結果的導向性和激勵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

4、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每天堅持晨跑和大課間活動,認真組織“一校三隊”和書法、美術小組活動訓練,有效開展社區實踐活動和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

1、統籌國家課程。

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課程規定,開齊開全國家課程,保證課時,不隨意增加和減少。加強各類課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合,增強課程的綜合性。注重國小、國中課程的相互銜接,明確各學段的教育任務和課程標準要求。從強化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入手,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學氛圍。

1、全面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門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指導意見,結合學校實際,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落實課程計劃:

(1)信息技術每週1課時,課時安排編進課表,選聘信息技術掌握熟練,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輕教師兼職擔任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根據課表按時授課,確保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能力得到增強。

(2)研究性學習採取分散形式落實,各學科結合學科實際,制定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計劃,開展實踐活動。如文科根據沙崗實際情況佈置的污水處理問題和垃圾污染等社會熱點現象進行的社會調查,理科開展測量、昇華凝華現象等實驗探究。另外結合重大紀念日,班級園地等學習板塊,編制手抄報,舉行口語交際比賽等多種方式進行。這樣即保證了課時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熱情,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3)社區服務教育結合,母親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集中開展。

(4)社會實踐與勞動技術教育,按照蓋州市教育局統一安排的素質教育基地實踐活動集中進行教育。

(5)國小設專職書法教師,開設書法課,有書法活動室,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開展書法興趣小組活動。

3、整合地方課程、完善校本課程。具體實施安排如下:

地方課程

國小1-6年級,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2課時。

中學7-9年,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1課時。

由於師資緊張,在地方課程師資安排上均採取兼職的方式,國小的魅力遼寧,人與自然課程主要由思品學科教師兼任,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分別由信息學科和綜合學科教師兼任。中學上述四個學科分別由地理學科、思品學科、生物學科、歷史學科教師兼任。這樣即保證了地方課時,又兼顧了學科間的聯繫。    

校本課程       

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線,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利用晨會、班團隊會時間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

國小

1-3年級:以《弟子規》為主要教育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4-6年級:以《安全與健康》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中學

七年級:《中國小生文明禮貌》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八年級:《中國小生自救自護常識》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九年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要內容,每週1課時。

結合本地經濟文化發展實際,為了讓學生了解家鄉發展變化,激發熱愛家鄉情懷,初步擬定編擬以沙崗地方誌為主要內容的《美麗沙崗》校本教材。同時根據沙崗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還確定編擬《西瓜大棚栽培實用技術》和《葡萄大棚栽培與管理技術》兩本校本教材。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為建設家鄉,富饒家鄉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進一步推進教學方式改革。

組織全體教師召開課改專題會議,學習研討《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明確課程課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強課程意識。

2、大力推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幾年來,我校一直在倡導主體參與式教學,推行導學案授課,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變教師教為學生學,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學生,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目前,多數學科已經初步形成了適合本學科新授課和複習課等多課型的的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學各學科已經在合理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完成了學科教學模式羣的建立,並在教學中推廣使用。

3、大力推進教科研工作,切實提高課堂實效。開展以學科教學模式研究與小課題研究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問題即課題的研究思路,從教學自身實際出發,以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講求小而實,杜絕大而空,採取以教研組為研究單位開展教研活動,具體操作流程為:個人説模---集體備課---課例展示--聽評研討,另外通過公開教學,學科模式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課例研討,專題研究,公開教學採取全體參與方式,學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進行。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努力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促使教師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反思中進步。

五、存在的問題及今後打算

(一) 存在的問題  

1、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有待進一步科學規範。作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主校與分校、國小與國中如何做到統一規範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是需進一步探索解決的問題。

2、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需進一步完善。

新教學樓尚未竣工投入使用,專用教室數量和麪積嚴重不足。

3、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還存在條塊分割狀體,從內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標系統、保障系統和評價系統,確保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4、主體性教育還有待完善。我校主體性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但主體性教育綜合體系還未形成,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生活的主體、社會活動的主體,需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完善。

(二)今後的打算

1、構建彰顯學校特色文化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按照國家課程設置規定保證均衡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課程設置的綜合性和選擇性。更要突出課程的特色,才能因時因地,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同時特色文化課程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通過課程設置來發掘學生潛力,才能實現學校的育人的目標。

 2、加大教與學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許多因素和條件。其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體系起着很關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發揮學生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積極的作用。具體的評價策略和手段還有待完善。

 3、開發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條件、教師隊伍、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提高。我們將以此為動力,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構建主體性教育體系,再創沙崗學校的新輝煌!課程改革以來,我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認真按照《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現將各項工作做以彙報。

一、學校概況

   蓋州市沙崗學校是2004年中國小合併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校三址(兩所村小)。現有32個教學班(主校區中國小各12個班,兩所村小各4個班),1050名學生(中學377,中心國小601,希望國小41,西五國小31),107名在崗教師。

二、創新德育模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堅持以德為本,立德樹人。

學校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規實施細則》,《養成教育實施方案》,《星級班級評比實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細則》,確保了各項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主線,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開展感恩勵志教育。通過感受親情故事、實踐親情行為,開展感恩母親教育活動,創辦感恩教師手抄報,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報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開展節假日傳統教育。通過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雷鋒在我身邊”、“祖國在我心中”、“同抒校園情,共築中國夢”等系列教育活動;以國旗下講話、重大節日為契機進行徵文,演講比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豐富學生道德認知,提高道德修養和道德素質。

此外,我校堅持每週開展主題教育班、團、隊會。寓無形的德育教育於有形的德育活動之中,逐步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展“知禮儀,懂感恩,踐行弟子規,誦讀國學經典等活動。將良好行為養成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通過廳廊文化,弘揚國學,讓學生近距離學習、瞭解並踐行傳統文化,學經典,懂禮儀,做文明學生,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被評為市傳統文化基地校,並在蓋州市實驗國小參與了弘揚傳統文化活動展示)。

3、班級管理實行日檢查、周評比、月總結,每月按比例評出星級班級和星級學生予以表彰。注重評價過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體教育功能,注重評價結果的導向性和激勵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

4、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每天堅持晨跑和大課間活動,認真組織“一校三隊”和書法、美術小組活動訓練,有效開展社區實踐活動和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

1、統籌國家課程。

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課程規定,開齊開全國家課程,保證課時,不隨意增加和減少。加強各類課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合,增強課程的綜合性。注重國小、國中課程的相互銜接,明確各學段的教育任務和課程標準要求。從強化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入手,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學氛圍。

1、全面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門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指導意見,結合學校實際,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落實課程計劃:

(1)信息技術每週1課時,課時安排編進課表,選聘信息技術掌握熟練,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輕教師兼職擔任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根據課表按時授課,確保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能力得到增強。

(2)研究性學習採取分散形式落實,各學科結合學科實際,制定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計劃,開展實踐活動。如文科根據沙崗實際情況佈置的污水處理問題和垃圾污染等社會熱點現象進行的社會調查,理科開展測量、昇華凝華現象等實驗探究。另外結合重大紀念日,班級園地等學習板塊,編制手抄報,舉行口語交際比賽等多種方式進行。這樣即保證了課時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熱情,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3)社區服務教育結合,母親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集中開展。

(4)社會實踐與勞動技術教育,按照蓋州市教育局統一安排的素質教育基地實踐活動集中進行教育。

(5)國小設專職書法教師,開設書法課,有書法活動室,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開展書法興趣小組活動。

3、整合地方課程、完善校本課程。具體實施安排如下:

地方課程

國小1-6年級,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2課時。

中學7-9年,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1課時。

由於師資緊張,在地方課程師資安排上均採取兼職的方式,國小的魅力遼寧,人與自然課程主要由思品學科教師兼任,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分別由信息學科和綜合學科教師兼任。中學上述四個學科分別由地理學科、思品學科、生物學科、歷史學科教師兼任。這樣即保證了地方課時,又兼顧了學科間的聯繫。    

校本課程       

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線,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利用晨會、班團隊會時間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

國小

1-3年級:以《弟子規》為主要教育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4-6年級:以《安全與健康》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中學

七年級:《中國小生文明禮貌》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八年級:《中國小生自救自護常識》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九年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要內容,每週1課時。

結合本地經濟文化發展實際,為了讓學生了解家鄉發展變化,激發熱愛家鄉情懷,初步擬定編擬以沙崗地方誌為主要內容的《美麗沙崗》校本教材。同時根據沙崗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還確定編擬《西瓜大棚栽培實用技術》和《葡萄大棚栽培與管理技術》兩本校本教材。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為建設家鄉,富饒家鄉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進一步推進教學方式改革。

組織全體教師召開課改專題會議,學習研討《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明確課程課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強課程意識。

2、大力推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幾年來,我校一直在倡導主體參與式教學,推行導學案授課,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變教師教為學生學,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學生,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目前,多數學科已經初步形成了適合本學科新授課和複習課等多課型的的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學各學科已經在合理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完成了學科教學模式羣的建立,並在教學中推廣使用。

3、大力推進教科研工作,切實提高課堂實效。開展以學科教學模式研究與小課題研究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問題即課題的研究思路,從教學自身實際出發,以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講求小而實,杜絕大而空,採取以教研組為研究單位開展教研活動,具體操作流程為:個人説模---集體備課---課例展示--聽評研討,另外通過公開教學,學科模式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課例研討,專題研究,公開教學採取全體參與方式,學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進行。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努力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促使教師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反思中進步。

五、存在的問題及今後打算

(一) 存在的問題  

1、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有待進一步科學規範。作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主校與分校、國小與國中如何做到統一規範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是需進一步探索解決的問題。

2、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需進一步完善。

新教學樓尚未竣工投入使用,專用教室數量和麪積嚴重不足。

3、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還存在條塊分割狀體,從內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標系統、保障系統和評價系統,確保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4、主體性教育還有待完善。我校主體性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但主體性教育綜合體系還未形成,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生活的主體、社會活動的主體,需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完善。

(二)今後的打算

1、構建彰顯學校特色文化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按照國家課程設置規定保證均衡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課程設置的綜合性和選擇性。更要突出課程的特色,才能因時因地,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同時特色文化課程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通過課程設置來發掘學生潛力,才能實現學校的育人的目標。

 2、加大教與學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許多因素和條件。其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體系起着很關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發揮學生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積極的作用。具體的評價策略和手段還有待完善。

 3、開發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條件、教師隊伍、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提高。我們將以此為動力,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構建主體性教育體系,再創沙崗學校的新輝煌!課程改革以來,我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認真按照《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現將各項工作做以彙報。

一、學校概況

   蓋州市沙崗學校是2004年中國小合併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校三址(兩所村小)。現有32個教學班(主校區中國小各12個班,兩所村小各4個班),1050名學生(中學377,中心國小601,希望國小41,西五國小31),107名在崗教師。

二、創新德育模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堅持以德為本,立德樹人。

學校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規實施細則》,《養成教育實施方案》,《星級班級評比實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細則》,確保了各項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主線,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開展感恩勵志教育。通過感受親情故事、實踐親情行為,開展感恩母親教育活動,創辦感恩教師手抄報,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報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開展節假日傳統教育。通過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雷鋒在我身邊”、“祖國在我心中”、“同抒校園情,共築中國夢”等系列教育活動;以國旗下講話、重大節日為契機進行徵文,演講比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豐富學生道德認知,提高道德修養和道德素質。

此外,我校堅持每週開展主題教育班、團、隊會。寓無形的德育教育於有形的德育活動之中,逐步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展“知禮儀,懂感恩,踐行弟子規,誦讀國學經典等活動。將良好行為養成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通過廳廊文化,弘揚國學,讓學生近距離學習、瞭解並踐行傳統文化,學經典,懂禮儀,做文明學生,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被評為市傳統文化基地校,並在蓋州市實驗國小參與了弘揚傳統文化活動展示)。

3、班級管理實行日檢查、周評比、月總結,每月按比例評出星級班級和星級學生予以表彰。注重評價過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體教育功能,注重評價結果的導向性和激勵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

4、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每天堅持晨跑和大課間活動,認真組織“一校三隊”和書法、美術小組活動訓練,有效開展社區實踐活動和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

1、統籌國家課程。

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課程規定,開齊開全國家課程,保證課時,不隨意增加和減少。加強各類課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合,增強課程的綜合性。注重國小、國中課程的相互銜接,明確各學段的教育任務和課程標準要求。從強化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入手,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學氛圍。

1、全面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門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指導意見,結合學校實際,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落實課程計劃:

(1)信息技術每週1課時,課時安排編進課表,選聘信息技術掌握熟練,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輕教師兼職擔任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根據課表按時授課,確保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能力得到增強。

(2)研究性學習採取分散形式落實,各學科結合學科實際,制定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計劃,開展實踐活動。如文科根據沙崗實際情況佈置的污水處理問題和垃圾污染等社會熱點現象進行的社會調查,理科開展測量、昇華凝華現象等實驗探究。另外結合重大紀念日,班級園地等學習板塊,編制手抄報,舉行口語交際比賽等多種方式進行。這樣即保證了課時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熱情,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3)社區服務教育結合,母親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集中開展。

(4)社會實踐與勞動技術教育,按照蓋州市教育局統一安排的素質教育基地實踐活動集中進行教育。

(5)國小設專職書法教師,開設書法課,有書法活動室,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開展書法興趣小組活動。

3、整合地方課程、完善校本課程。具體實施安排如下:

地方課程

國小1-6年級,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2課時。

中學7-9年,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1課時。

由於師資緊張,在地方課程師資安排上均採取兼職的方式,國小的魅力遼寧,人與自然課程主要由思品學科教師兼任,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分別由信息學科和綜合學科教師兼任。中學上述四個學科分別由地理學科、思品學科、生物學科、歷史學科教師兼任。這樣即保證了地方課時,又兼顧了學科間的聯繫。    

校本課程       

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線,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利用晨會、班團隊會時間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

國小

1-3年級:以《弟子規》為主要教育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4-6年級:以《安全與健康》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中學

七年級:《中國小生文明禮貌》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八年級:《中國小生自救自護常識》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九年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要內容,每週1課時。

結合本地經濟文化發展實際,為了讓學生了解家鄉發展變化,激發熱愛家鄉情懷,初步擬定編擬以沙崗地方誌為主要內容的《美麗沙崗》校本教材。同時根據沙崗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還確定編擬《西瓜大棚栽培實用技術》和《葡萄大棚栽培與管理技術》兩本校本教材。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為建設家鄉,富饒家鄉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進一步推進教學方式改革。

組織全體教師召開課改專題會議,學習研討《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明確課程課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強課程意識。

2、大力推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幾年來,我校一直在倡導主體參與式教學,推行導學案授課,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變教師教為學生學,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學生,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目前,多數學科已經初步形成了適合本學科新授課和複習課等多課型的的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學各學科已經在合理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完成了學科教學模式羣的建立,並在教學中推廣使用。

3、大力推進教科研工作,切實提高課堂實效。開展以學科教學模式研究與小課題研究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問題即課題的研究思路,從教學自身實際出發,以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講求小而實,杜絕大而空,採取以教研組為研究單位開展教研活動,具體操作流程為:個人説模---集體備課---課例展示--聽評研討,另外通過公開教學,學科模式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課例研討,專題研究,公開教學採取全體參與方式,學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進行。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努力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促使教師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反思中進步。

五、存在的問題及今後打算

(一) 存在的問題  

1、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有待進一步科學規範。作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主校與分校、國小與國中如何做到統一規範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是需進一步探索解決的問題。

2、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需進一步完善。

新教學樓尚未竣工投入使用,專用教室數量和麪積嚴重不足。

3、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還存在條塊分割狀體,從內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標系統、保障系統和評價系統,確保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4、主體性教育還有待完善。我校主體性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但主體性教育綜合體系還未形成,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生活的主體、社會活動的主體,需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完善。

(二)今後的打算

1、構建彰顯學校特色文化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按照國家課程設置規定保證均衡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課程設置的綜合性和選擇性。更要突出課程的特色,才能因時因地,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同時特色文化課程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通過課程設置來發掘學生潛力,才能實現學校的育人的目標。

 2、加大教與學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許多因素和條件。其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體系起着很關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發揮學生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積極的作用。具體的評價策略和手段還有待完善。

 3、開發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條件、教師隊伍、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提高。我們將以此為動力,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構建主體性教育體系,再創沙崗學校的新輝煌!

課程改革以來,我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認真按照《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現將各項工作做以彙報。

一、學校概況

   蓋州市沙崗學校是2004年中國小合併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校三址(兩所村小)。現有32個教學班(主校區中國小各12個班,兩所村小各4個班),1050名學生(中學377,中心國小601,希望國小41,西五國小31),107名在崗教師。

二、創新德育模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堅持以德為本,立德樹人。

學校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規實施細則》,《養成教育實施方案》,《星級班級評比實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細則》,確保了各項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主線,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開展感恩勵志教育。通過感受親情故事、實踐親情行為,開展感恩母親教育活動,創辦感恩教師手抄報,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報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開展節假日傳統教育。通過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雷鋒在我身邊”、“祖國在我心中”、“同抒校園情,共築中國夢”等系列教育活動;以國旗下講話、重大節日為契機進行徵文,演講比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豐富學生道德認知,提高道德修養和道德素質。

此外,我校堅持每週開展主題教育班、團、隊會。寓無形的德育教育於有形的德育活動之中,逐步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展“知禮儀,懂感恩,踐行弟子規,誦讀國學經典等活動。將良好行為養成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通過廳廊文化,弘揚國學,讓學生近距離學習、瞭解並踐行傳統文化,學經典,懂禮儀,做文明學生,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被評為市傳統文化基地校,並在蓋州市實驗國小參與了弘揚傳統文化活動展示)。

3、班級管理實行日檢查、周評比、月總結,每月按比例評出星級班級和星級學生予以表彰。注重評價過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體教育功能,注重評價結果的導向性和激勵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

4、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每天堅持晨跑和大課間活動,認真組織“一校三隊”和書法、美術小組活動訓練,有效開展社區實踐活動和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

1、統籌國家課程。

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課程規定,開齊開全國家課程,保證課時,不隨意增加和減少。加強各類課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合,增強課程的綜合性。注重國小、國中課程的相互銜接,明確各學段的教育任務和課程標準要求。從強化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入手,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學氛圍。

1、全面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門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指導意見,結合學校實際,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落實課程計劃:

(1)信息技術每週1課時,課時安排編進課表,選聘信息技術掌握熟練,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輕教師兼職擔任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根據課表按時授課,確保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能力得到增強。

(2)研究性學習採取分散形式落實,各學科結合學科實際,制定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計劃,開展實踐活動。如文科根據沙崗實際情況佈置的污水處理問題和垃圾污染等社會熱點現象進行的社會調查,理科開展測量、昇華凝華現象等實驗探究。另外結合重大紀念日,班級園地等學習板塊,編制手抄報,舉行口語交際比賽等多種方式進行。這樣即保證了課時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熱情,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3)社區服務教育結合,母親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集中開展。

(4)社會實踐與勞動技術教育,按照蓋州市教育局統一安排的素質教育基地實踐活動集中進行教育。

(5)國小設專職書法教師,開設書法課,有書法活動室,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開展書法興趣小組活動。

3、整合地方課程、完善校本課程。具體實施安排如下:

地方課程

國小1-6年級,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2課時。

中學7-9年,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1課時。

由於師資緊張,在地方課程師資安排上均採取兼職的方式,國小的魅力遼寧,人與自然課程主要由思品學科教師兼任,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分別由信息學科和綜合學科教師兼任。中學上述四個學科分別由地理學科、思品學科、生物學科、歷史學科教師兼任。這樣即保證了地方課時,又兼顧了學科間的聯繫。    

校本課程       

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線,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利用晨會、班團隊會時間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

國小

1-3年級:以《弟子規》為主要教育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4-6年級:以《安全與健康》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中學

七年級:《中國小生文明禮貌》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八年級:《中國小生自救自護常識》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九年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要內容,每週1課時。

結合本地經濟文化發展實際,為了讓學生了解家鄉發展變化,激發熱愛家鄉情懷,初步擬定編擬以沙崗地方誌為主要內容的《美麗沙崗》校本教材。同時根據沙崗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還確定編擬《西瓜大棚栽培實用技術》和《葡萄大棚栽培與管理技術》兩本校本教材。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為建設家鄉,富饒家鄉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進一步推進教學方式改革。

組織全體教師召開課改專題會議,學習研討《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明確課程課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強課程意識。

2、大力推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幾年來,我校一直在倡導主體參與式教學,推行導學案授課,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變教師教為學生學,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學生,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目前,多數學科已經初步形成了適合本學科新授課和複習課等多課型的的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學各學科已經在合理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完成了學科教學模式羣的建立,並在教學中推廣使用。

3、大力推進教科研工作,切實提高課堂實效。開展以學科教學模式研究與小課題研究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問題即課題的研究思路,從教學自身實際出發,以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講求小而實,杜絕大而空,採取以教研組為研究單位開展教研活動,具體操作流程為:個人説模---集體備課---課例展示--聽評研討,另外通過公開教學,學科模式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課例研討,專題研究,公開教學採取全體參與方式,學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進行。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努力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促使教師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反思中進步。

五、存在的問題及今後打算

(一) 存在的問題  

1、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有待進一步科學規範。作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主校與分校、國小與國中如何做到統一規範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是需進一步探索解決的問題。

2、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需進一步完善。

新教學樓尚未竣工投入使用,專用教室數量和麪積嚴重不足。

3、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還存在條塊分割狀體,從內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標系統、保障系統和評價系統,確保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4、主體性教育還有待完善。我校主體性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但主體性教育綜合體系還未形成,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生活的主體、社會活動的主體,需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完善。

(二)今後的打算

1、構建彰顯學校特色文化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按照國家課程設置規定保證均衡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課程設置的綜合性和選擇性。更要突出課程的特色,才能因時因地,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同時特色文化課程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通過課程設置來發掘學生潛力,才能實現學校的育人的目標。

 2、加大教與學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許多因素和條件。其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體系起着很關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發揮學生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積極的作用。具體的評價策略和手段還有待完善。

 3、開發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條件、教師隊伍、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提高。我們將以此為動力,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構建主體性教育體系,再創沙崗學校的新輝煌!課程改革以來,我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認真按照《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現將各項工作做以彙報。

一、學校概況

   蓋州市沙崗學校是2004年中國小合併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校三址(兩所村小)。現有32個教學班(主校區中國小各12個班,兩所村小各4個班),1050名學生(中學377,中心國小601,希望國小41,西五國小31),107名在崗教師。

二、創新德育模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堅持以德為本,立德樹人。

學校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規實施細則》,《養成教育實施方案》,《星級班級評比實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細則》,確保了各項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主線,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開展感恩勵志教育。通過感受親情故事、實踐親情行為,開展感恩母親教育活動,創辦感恩教師手抄報,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報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開展節假日傳統教育。通過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雷鋒在我身邊”、“祖國在我心中”、“同抒校園情,共築中國夢”等系列教育活動;以國旗下講話、重大節日為契機進行徵文,演講比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豐富學生道德認知,提高道德修養和道德素質。

此外,我校堅持每週開展主題教育班、團、隊會。寓無形的德育教育於有形的德育活動之中,逐步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展“知禮儀,懂感恩,踐行弟子規,誦讀國學經典等活動。將良好行為養成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通過廳廊文化,弘揚國學,讓學生近距離學習、瞭解並踐行傳統文化,學經典,懂禮儀,做文明學生,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被評為市傳統文化基地校,並在蓋州市實驗國小參與了弘揚傳統文化活動展示)。

3、班級管理實行日檢查、周評比、月總結,每月按比例評出星級班級和星級學生予以表彰。注重評價過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體教育功能,注重評價結果的導向性和激勵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

4、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每天堅持晨跑和大課間活動,認真組織“一校三隊”和書法、美術小組活動訓練,有效開展社區實踐活動和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

1、統籌國家課程。

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課程規定,開齊開全國家課程,保證課時,不隨意增加和減少。加強各類課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合,增強課程的綜合性。注重國小、國中課程的相互銜接,明確各學段的教育任務和課程標準要求。從強化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入手,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學氛圍。

1、全面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門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指導意見,結合學校實際,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落實課程計劃:

(1)信息技術每週1課時,課時安排編進課表,選聘信息技術掌握熟練,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輕教師兼職擔任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根據課表按時授課,確保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能力得到增強。

(2)研究性學習採取分散形式落實,各學科結合學科實際,制定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計劃,開展實踐活動。如文科根據沙崗實際情況佈置的污水處理問題和垃圾污染等社會熱點現象進行的社會調查,理科開展測量、昇華凝華現象等實驗探究。另外結合重大紀念日,班級園地等學習板塊,編制手抄報,舉行口語交際比賽等多種方式進行。這樣即保證了課時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熱情,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3)社區服務教育結合,母親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集中開展。

(4)社會實踐與勞動技術教育,按照蓋州市教育局統一安排的素質教育基地實踐活動集中進行教育。

(5)國小設專職書法教師,開設書法課,有書法活動室,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開展書法興趣小組活動。

3、整合地方課程、完善校本課程。具體實施安排如下:

地方課程

國小1-6年級,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2課時。

中學7-9年,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1課時。

由於師資緊張,在地方課程師資安排上均採取兼職的方式,國小的魅力遼寧,人與自然課程主要由思品學科教師兼任,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分別由信息學科和綜合學科教師兼任。中學上述四個學科分別由地理學科、思品學科、生物學科、歷史學科教師兼任。這樣即保證了地方課時,又兼顧了學科間的聯繫。    

校本課程       

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線,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利用晨會、班團隊會時間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

國小

1-3年級:以《弟子規》為主要教育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4-6年級:以《安全與健康》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中學

七年級:《中國小生文明禮貌》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八年級:《中國小生自救自護常識》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九年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要內容,每週1課時。

結合本地經濟文化發展實際,為了讓學生了解家鄉發展變化,激發熱愛家鄉情懷,初步擬定編擬以沙崗地方誌為主要內容的《美麗沙崗》校本教材。同時根據沙崗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還確定編擬《西瓜大棚栽培實用技術》和《葡萄大棚栽培與管理技術》兩本校本教材。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為建設家鄉,富饒家鄉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進一步推進教學方式改革。

組織全體教師召開課改專題會議,學習研討《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明確課程課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強課程意識。

2、大力推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幾年來,我校一直在倡導主體參與式教學,推行導學案授課,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變教師教為學生學,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學生,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目前,多數學科已經初步形成了適合本學科新授課和複習課等多課型的的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學各學科已經在合理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完成了學科教學模式羣的建立,並在教學中推廣使用。

3、大力推進教科研工作,切實提高課堂實效。開展以學科教學模式研究與小課題研究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問題即課題的研究思路,從教學自身實際出發,以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講求小而實,杜絕大而空,採取以教研組為研究單位開展教研活動,具體操作流程為:個人説模---集體備課---課例展示--聽評研討,另外通過公開教學,學科模式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課例研討,專題研究,公開教學採取全體參與方式,學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進行。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努力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促使教師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反思中進步。

五、存在的問題及今後打算

(一) 存在的問題  

1、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有待進一步科學規範。作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主校與分校、國小與國中如何做到統一規範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是需進一步探索解決的問題。

2、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需進一步完善。

新教學樓尚未竣工投入使用,專用教室數量和麪積嚴重不足。

3、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還存在條塊分割狀體,從內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標系統、保障系統和評價系統,確保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4、主體性教育還有待完善。我校主體性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但主體性教育綜合體系還未形成,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生活的主體、社會活動的主體,需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完善。

(二)今後的打算

1、構建彰顯學校特色文化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按照國家課程設置規定保證均衡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課程設置的綜合性和選擇性。更要突出課程的特色,才能因時因地,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同時特色文化課程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通過課程設置來發掘學生潛力,才能實現學校的育人的目標。

 2、加大教與學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許多因素和條件。其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體系起着很關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發揮學生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積極的作用。具體的評價策略和手段還有待完善。

 3、開發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條件、教師隊伍、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提高。我們將以此為動力,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構建主體性教育體系,再創沙崗學校的新輝煌!課程改革以來,我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認真按照《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現將各項工作做以彙報。

一、學校概況

   蓋州市沙崗學校是2004年中國小合併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校三址(兩所村小)。現有32個教學班(主校區中國小各12個班,兩所村小各4個班),1050名學生(中學377,中心國小601,希望國小41,西五國小31),107名在崗教師。

二、創新德育模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堅持以德為本,立德樹人。

學校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規實施細則》,《養成教育實施方案》,《星級班級評比實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細則》,確保了各項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主線,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開展感恩勵志教育。通過感受親情故事、實踐親情行為,開展感恩母親教育活動,創辦感恩教師手抄報,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報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開展節假日傳統教育。通過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雷鋒在我身邊”、“祖國在我心中”、“同抒校園情,共築中國夢”等系列教育活動;以國旗下講話、重大節日為契機進行徵文,演講比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豐富學生道德認知,提高道德修養和道德素質。

此外,我校堅持每週開展主題教育班、團、隊會。寓無形的德育教育於有形的德育活動之中,逐步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展“知禮儀,懂感恩,踐行弟子規,誦讀國學經典等活動。將良好行為養成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通過廳廊文化,弘揚國學,讓學生近距離學習、瞭解並踐行傳統文化,學經典,懂禮儀,做文明學生,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被評為市傳統文化基地校,並在蓋州市實驗國小參與了弘揚傳統文化活動展示)。

3、班級管理實行日檢查、周評比、月總結,每月按比例評出星級班級和星級學生予以表彰。注重評價過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體教育功能,注重評價結果的導向性和激勵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

4、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每天堅持晨跑和大課間活動,認真組織“一校三隊”和書法、美術小組活動訓練,有效開展社區實踐活動和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

1、統籌國家課程。

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課程規定,開齊開全國家課程,保證課時,不隨意增加和減少。加強各類課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合,增強課程的綜合性。注重國小、國中課程的相互銜接,明確各學段的教育任務和課程標準要求。從強化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入手,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學氛圍。

1、全面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門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指導意見,結合學校實際,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落實課程計劃:

(1)信息技術每週1課時,課時安排編進課表,選聘信息技術掌握熟練,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輕教師兼職擔任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根據課表按時授課,確保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能力得到增強。

(2)研究性學習採取分散形式落實,各學科結合學科實際,制定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計劃,開展實踐活動。如文科根據沙崗實際情況佈置的污水處理問題和垃圾污染等社會熱點現象進行的社會調查,理科開展測量、昇華凝華現象等實驗探究。另外結合重大紀念日,班級園地等學習板塊,編制手抄報,舉行口語交際比賽等多種方式進行。這樣即保證了課時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熱情,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3)社區服務教育結合,母親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集中開展。

(4)社會實踐與勞動技術教育,按照蓋州市教育局統一安排的素質教育基地實踐活動集中進行教育。

(5)國小設專職書法教師,開設書法課,有書法活動室,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開展書法興趣小組活動。

3、整合地方課程、完善校本課程。具體實施安排如下:

地方課程

國小1-6年級,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2課時。

中學7-9年,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1課時。

由於師資緊張,在地方課程師資安排上均採取兼職的方式,國小的魅力遼寧,人與自然課程主要由思品學科教師兼任,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分別由信息學科和綜合學科教師兼任。中學上述四個學科分別由地理學科、思品學科、生物學科、歷史學科教師兼任。這樣即保證了地方課時,又兼顧了學科間的聯繫。    

校本課程       

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線,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利用晨會、班團隊會時間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

國小

1-3年級:以《弟子規》為主要教育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4-6年級:以《安全與健康》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中學

七年級:《中國小生文明禮貌》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八年級:《中國小生自救自護常識》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九年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要內容,每週1課時。

結合本地經濟文化發展實際,為了讓學生了解家鄉發展變化,激發熱愛家鄉情懷,初步擬定編擬以沙崗地方誌為主要內容的《美麗沙崗》校本教材。同時根據沙崗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還確定編擬《西瓜大棚栽培實用技術》和《葡萄大棚栽培與管理技術》兩本校本教材。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為建設家鄉,富饒家鄉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進一步推進教學方式改革。

組織全體教師召開課改專題會議,學習研討《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明確課程課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強課程意識。

2、大力推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幾年來,我校一直在倡導主體參與式教學,推行導學案授課,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變教師教為學生學,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學生,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目前,多數學科已經初步形成了適合本學科新授課和複習課等多課型的的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學各學科已經在合理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完成了學科教學模式羣的建立,並在教學中推廣使用。

3、大力推進教科研工作,切實提高課堂實效。開展以學科教學模式研究與小課題研究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問題即課題的研究思路,從教學自身實際出發,以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講求小而實,杜絕大而空,採取以教研組為研究單位開展教研活動,具體操作流程為:個人説模---集體備課---課例展示--聽評研討,另外通過公開教學,學科模式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課例研討,專題研究,公開教學採取全體參與方式,學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進行。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努力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促使教師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反思中進步。

五、存在的問題及今後打算

(一) 存在的問題  

1、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有待進一步科學規範。作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主校與分校、國小與國中如何做到統一規範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是需進一步探索解決的問題。

2、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需進一步完善。

新教學樓尚未竣工投入使用,專用教室數量和麪積嚴重不足。

3、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還存在條塊分割狀體,從內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標系統、保障系統和評價系統,確保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4、主體性教育還有待完善。我校主體性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但主體性教育綜合體系還未形成,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生活的主體、社會活動的主體,需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完善。

(二)今後的打算

1、構建彰顯學校特色文化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按照國家課程設置規定保證均衡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課程設置的綜合性和選擇性。更要突出課程的特色,才能因時因地,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同時特色文化課程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通過課程設置來發掘學生潛力,才能實現學校的育人的目標。

 2、加大教與學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許多因素和條件。其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體系起着很關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發揮學生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積極的作用。具體的評價策略和手段還有待完善。

 3、開發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條件、教師隊伍、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提高。我們將以此為動力,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構建主體性教育體系,再創沙崗學校的新輝煌!課程改革以來,我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認真按照《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現將各項工作做以彙報。

一、學校概況

   蓋州市沙崗學校是2004年中國小合併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校三址(兩所村小)。現有32個教學班(主校區中國小各12個班,兩所村小各4個班),1050名學生(中學377,中心國小601,希望國小41,西五國小31),107名在崗教師。

二、創新德育模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堅持以德為本,立德樹人。

學校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規實施細則》,《養成教育實施方案》,《星級班級評比實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細則》,確保了各項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主線,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開展感恩勵志教育。通過感受親情故事、實踐親情行為,開展感恩母親教育活動,創辦感恩教師手抄報,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報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開展節假日傳統教育。通過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雷鋒在我身邊”、“祖國在我心中”、“同抒校園情,共築中國夢”等系列教育活動;以國旗下講話、重大節日為契機進行徵文,演講比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豐富學生道德認知,提高道德修養和道德素質。

此外,我校堅持每週開展主題教育班、團、隊會。寓無形的德育教育於有形的德育活動之中,逐步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展“知禮儀,懂感恩,踐行弟子規,誦讀國學經典等活動。將良好行為養成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通過廳廊文化,弘揚國學,讓學生近距離學習、瞭解並踐行傳統文化,學經典,懂禮儀,做文明學生,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被評為市傳統文化基地校,並在蓋州市實驗國小參與了弘揚傳統文化活動展示)。

3、班級管理實行日檢查、周評比、月總結,每月按比例評出星級班級和星級學生予以表彰。注重評價過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體教育功能,注重評價結果的導向性和激勵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

4、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每天堅持晨跑和大課間活動,認真組織“一校三隊”和書法、美術小組活動訓練,有效開展社區實踐活動和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

1、統籌國家課程。

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課程規定,開齊開全國家課程,保證課時,不隨意增加和減少。加強各類課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合,增強課程的綜合性。注重國小、國中課程的相互銜接,明確各學段的教育任務和課程標準要求。從強化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入手,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學氛圍。

1、全面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門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指導意見,結合學校實際,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落實課程計劃:

(1)信息技術每週1課時,課時安排編進課表,選聘信息技術掌握熟練,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輕教師兼職擔任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根據課表按時授課,確保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能力得到增強。

(2)研究性學習採取分散形式落實,各學科結合學科實際,制定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計劃,開展實踐活動。如文科根據沙崗實際情況佈置的污水處理問題和垃圾污染等社會熱點現象進行的社會調查,理科開展測量、昇華凝華現象等實驗探究。另外結合重大紀念日,班級園地等學習板塊,編制手抄報,舉行口語交際比賽等多種方式進行。這樣即保證了課時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熱情,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3)社區服務教育結合,母親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集中開展。

(4)社會實踐與勞動技術教育,按照蓋州市教育局統一安排的素質教育基地實踐活動集中進行教育。

(5)國小設專職書法教師,開設書法課,有書法活動室,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開展書法興趣小組活動。

3、整合地方課程、完善校本課程。具體實施安排如下:

地方課程

國小1-6年級,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2課時。

中學7-9年,開設魅力遼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每週1課時。

由於師資緊張,在地方課程師資安排上均採取兼職的方式,國小的魅力遼寧,人與自然課程主要由思品學科教師兼任,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分別由信息學科和綜合學科教師兼任。中學上述四個學科分別由地理學科、思品學科、生物學科、歷史學科教師兼任。這樣即保證了地方課時,又兼顧了學科間的聯繫。    

校本課程       

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線,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利用晨會、班團隊會時間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

國小

1-3年級:以《弟子規》為主要教育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4-6年級:以《安全與健康》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中學

七年級:《中國小生文明禮貌》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八年級:《中國小生自救自護常識》為主要內容,每週總計1課時

九年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要內容,每週1課時。

結合本地經濟文化發展實際,為了讓學生了解家鄉發展變化,激發熱愛家鄉情懷,初步擬定編擬以沙崗地方誌為主要內容的《美麗沙崗》校本教材。同時根據沙崗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還確定編擬《西瓜大棚栽培實用技術》和《葡萄大棚栽培與管理技術》兩本校本教材。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為建設家鄉,富饒家鄉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進一步推進教學方式改革。

組織全體教師召開課改專題會議,學習研討《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明確課程課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強課程意識。

2、大力推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幾年來,我校一直在倡導主體參與式教學,推行導學案授課,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變教師教為學生學,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學生,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目前,多數學科已經初步形成了適合本學科新授課和複習課等多課型的的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學各學科已經在合理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完成了學科教學模式羣的建立,並在教學中推廣使用。

3、大力推進教科研工作,切實提高課堂實效。開展以學科教學模式研究與小課題研究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問題即課題的研究思路,從教學自身實際出發,以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講求小而實,杜絕大而空,採取以教研組為研究單位開展教研活動,具體操作流程為:個人説模---集體備課---課例展示--聽評研討,另外通過公開教學,學科模式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課例研討,專題研究,公開教學採取全體參與方式,學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進行。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努力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促使教師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反思中進步。

五、存在的問題及今後打算

(一) 存在的問題  

1、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有待進一步科學規範。作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主校與分校、國小與國中如何做到統一規範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是需進一步探索解決的問題。

2、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需進一步完善。

新教學樓尚未竣工投入使用,專用教室數量和麪積嚴重不足。

3、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還存在條塊分割狀體,從內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標系統、保障系統和評價系統,確保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4、主體性教育還有待完善。我校主體性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但主體性教育綜合體系還未形成,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生活的主體、社會活動的主體,需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完善。

(二)今後的打算

1、構建彰顯學校特色文化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按照國家課程設置規定保證均衡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課程設置的綜合性和選擇性。更要突出課程的特色,才能因時因地,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同時特色文化課程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通過課程設置來發掘學生潛力,才能實現學校的育人的目標。

 2、加大教與學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許多因素和條件。其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體系起着很關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發揮學生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積極的作用。具體的評價策略和手段還有待完善。

 3、開發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條件、教師隊伍、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提高。我們將以此為動力,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構建主體性教育體系,再創沙崗學校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