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55W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一

《試談心理健康的疏導方法》

在大學中,入黨是每一位上進的大學生的目標和方向。但是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黨員又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心理健康問題是首當其衝的大問題,我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我們如何去找到方法,使自己加快步伐跟上黨的節奏。 在以後的工作中,應該切實加強對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應召開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並要提出針對大學生黨員的要求,如何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融入到社會中去,如何走向身心健康,如何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如何構建出一個和諧民主的人際關係圈,如何擁有正確的心理素質。把這些問題的答案掌握之後便得到了一個初步的提高,及時的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擁有健康的心理,使它們能夠掌握黨的理論知識,使學生黨員在以後的工作中學習中能夠正確的理解掌握黨的理論知識,使學生黨員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壓力伴隨着人的一生,誰都不可能避免,工農大中感受更多的是身體的疲勞和精神上的和生存的壓力,知識分子感受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創傷和發展的壓力,在眾多的壓力面前,我們不能自怨自艾,不能自暴自棄,一定要積極樂觀,越戰越勇,越挫越強,不斷成長,去尋覓成功,但有的人依舊無所適從,心浮氣躁,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最終一事無成。或重病纏身或英年早逝。兩者區別就在於你如何對待壓力。應對壓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學會積極正確的思維方法,養成辯證的這種思維習慣去思考事情,任何事情都有解決的方法,只看如何從健康的心理去想去研究,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是如此的重要。

在近期的中,有代表也提到了“心理健康也是社會軟實力”面對困難和問題時我們應該怎麼做,一、認識自我,感受安全,評價的要素是自我認識。

二、自我學習,生活自立,評價要素是生活能力。三、情緒穩定,反應適度,評價要素是情緒穩定,情緒控制,情緒積極。四、人際和諧,接納他人,評價要素是人際交往能力,人際滿足,接納他人的能力。五、適應環境,應對挫折。完成以上自我心理健康評測及可知道自身是否健康。在目前的調查中顯示,中國心理疾病的患者人數在逐年的升多,對中國社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和不良變化。代表,安定醫院院長馬辛先生説:“公眾的心理健康是一個社會軟實力的表現,我們的社會目前更需要在心理諮詢服務,從業人員服務標準,技術規範等方面實現規模化,小康社會不僅需要物質生活的豐富,更需要百姓心裏上的健康。 乘着勝利召開的春風,深入學習貫徹精神是全黨全國重要任務,深刻領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羣眾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提出的復興之路和實幹精神鼓舞着全國人民,廣大人民羣眾對以為首的新一代領導人描繪的美好藍圖充滿着希望。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人類的未來,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人的身心健康關係到國家的命運,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命運。所以年輕的一代健康成長是社會主義祖國繁榮富強,國泰民安的保證。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會人民都在關注的問題,近期上海復旦大學大學生投毒案,南京航天大學寢室殺人案,這些兇手全是妒忌別人比自己強而起了惻隱之心,所以説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了很重要的問題,學校增加了與之相關課課堂。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中的習慣,人際關係,飲食睡眠等,具有涉及。

大學生心理健康一定要被校方所重視,我們也應該從各方面學習,瞭解。貫徹的精神,努力學習,跟着黨的步伐,帶着自信大步向前。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二

一、網絡大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生作為網絡的主力軍,繽紛複雜的網絡世界極大豐富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但同時也誘導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頻發。網絡環境豐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也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提出了新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大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1]教育部近日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大力促進心理育人,按照師生比不低於1∶4000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每校至少配備2名專業教師。可見我國對心理健康教育給予着高度關注,網絡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也相應的給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羣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受到的影響

(一)情感影響

網絡的虛擬性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使大學生有更大的平台暢所欲言。他們無需顧忌別人的眼光,通過網絡社交平台釋放心理的壓力,表達內心無法與現實中同學師長訴説的想法。

網絡交流缺乏現實的肢體語言、語音語調以及面部表情。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很多大學生在網絡上十分活躍,現實中卻不善交際的原因之一。但人是社會之人,需要與周圍的同學打交道,融入自己的班集體當中。長期沉迷於網絡的虛幻當中,忽視與周圍人的情感建立,必然會引起感情上的空虛與匱乏。以當代大學生為代表的眾多年輕人都有着某種程度上的“手機依賴症”,離開手機或者説是離開網絡會感到無所適從,回到現實社會的人際交往中往往無所適從出現強烈的孤獨感,也即所謂的“網絡孤獨症”。[2]

(二)認知能力受到影響

學生有時只需“百度”一下便可以得到所要的答案,但對所提供的信息卻不加以辨別,或者説是沒有能力辨別。需要承認的是,網絡擴寬了當代大學生的視野,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學生只需要每天通過瀏覽網頁便可知曉“天下事”。滿足了學生內心的求知慾與好奇心。

大學生每天面對着海量未經過濾的信息,反映西方意識形態的內容大量存在。一方面我國網絡監督立法尚不完善,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經驗以及辨別能力不足。綜合這兩方面因素,大學生面對網絡上大肆鼓吹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無法進行辨別,意志力薄弱的學生無法抵制誘惑,導致其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偏離正確的軌道。

(三)人際關係受到影響

由於互聯網人際關係的便利性、匿名性和逃避性的特點,即使在現實中不善言辭、羞於表達的學生,也能在網絡中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或羣體。網絡打破了空間的限制,成為聯繫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與朋友的利器。同時,網絡營造了私密的具有安全感的私人天地,大學生在此可以暢所欲言,但也隔絕了與現實同學師長真正意義上的人際交往。

(四)自我意識形成受到影響

從心理學上講,人格是個體的文化心理結構,是個體賴以立身處世的一套心理、行為方式。[3]在網絡裏中,不分尊卑貴賤、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每個人在網絡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在某種程度上,大學生在網絡中自我意識得到大大強化。

大學生在網絡中獲得滿足感與被尊重的需要,但同時也導致了學生自我意識的膨脹以及集體意識的淡薄。網絡遊戲中角色的扮演,使學生分不清現實與虛擬的界限,容易導致大學生人格的分裂和異化。網絡行為大多時候是單向的,落腳點多放在自身情緒體驗上,大學生在網絡上的行為不受監管表現出極大的隨心所欲,這極大可能的導致了大學生情緒的失控,甚至出現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的障礙。

三、網絡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機遇

網絡化教育的自身特點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更有利於幫助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網絡時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着重要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絡實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點面結合

網絡的隱蔽性以及匿名性,避免了面對面交流會產生的尷尬與緊張。網絡為一些顧及自身隱私以及羞於表達自身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平台,學生只需通?^手機和電腦便可以向老師傾訴內心的想法。由於心理健康教育者工作量較大並且高校配備的專職教育者有限,教育者不可能及時的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心理諮詢。網絡的出現,實現了教育工作者的“一對多”,但對諮詢者來説又是“一對一”。教育工作者同時可以對多位學生提供網絡諮詢服務,更加及時有效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二)網絡整合了教育資源

在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之前,心理教育方面的信息主要來源書籍以及長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累積的經驗。對於學生而言,心理健康知識主要來源於教師的口頭傳授。顯然這樣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廣大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需求。網絡將全球範圍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現有的成果整合在一起。高校師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有關信息,同時網絡將文字、圖片、視頻等結合起來,使得教育過程變得更加生動。

(三)網絡突破了時空的限制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侷限於某個特定的時間空間之中,往往是通過大學課堂、心理諮詢講座或在心理諮詢室等方式進行。網絡的出現打破了這一限制,學生只需拿起手中的手機電腦等便可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諮詢,接受在線心理測試或輔導。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台,更好的向學生傳播知識,遠距離接受學生的在線諮詢,更加快捷及時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對於現如今更加關注個人隱私祕密的大學生而言,網絡的優越性更加突出。

四、網絡環境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網絡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結合當下我國大學生自身的特點,探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好的引領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新風範。

(一)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

網絡心理健康檔案是高等院校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據。它的建立有利於高校教育工作者更清晰全面把握學生心理變化軌跡;有利於心裏諮詢中心與學工處進行及時的信息溝通與反饋;有利於學生正確、客觀、全面的認識自我,起到預防心理問題的作用。

心理檔案建立應該由專門人員進行,不得隨意變更更改心理檔案中的內容,客觀真實記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檔案內容不僅要記錄學生的基本信息,更要深入瞭解到學生的家庭背景以及既往病史。心理檔案便於學校諮詢管理機構與學生之間建立高效快速的心理信息溝通與反饋機制,對於一些有潛在問題的學生給予及時關注,記錄不同時期學生心理測試數據與評價。

(二)培育新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網絡發展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固有模式,使教師學生之間的地位更加趨於平等。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應當認識到這一地位的轉換,暫時放下教師的權威地位更加有助於師生間精神層面深層次的交流,心理健康教育也會得到更加顯著的成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僅需要專業的理論知識,更要與時俱進學習掌握互聯網技術增加教學效果。現如今,大學生大多會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發表“狀態”,這也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大學生在網絡上發表的言論,瞭解他們得精神面貌,把握他們基本的思想狀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之中,最有開發潛力、最有工作便利優越性的是學生輔導員。他們往往能及時掌握大學生在校的基本狀態。要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必須要將高校輔導員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之中。

(三)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切入點,大多數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由自己“製造”出來的,只有通過自我協調以及在專業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幫助下才能達到理想效果。自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完善自身、最終超越自己、實現自我。它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主動的、能動的教育過程。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就是提高自身對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抵抗能力,從而加強心理免疫力,最終達到心理健康。

五、結語

大學生處於網絡背景下,情緒、心理、人格等發生了多重變化,對新時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加大網絡環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力度是十分必要的。當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應當着重培養既具較高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又具有?高計算機網絡基本技能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三

摘要:如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不容樂觀,因心理原因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多,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需要。本文旨在通過調查探求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健康教育措施

隨着經濟社會發展的日益加快,大學生承擔着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現出來,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發展慢,未能充分發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節作用。因此,通過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現狀分析,有助於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

一個月前,我們使用“人際關係綜合診斷量表”、“抑鬱自評量表”與“焦慮自評量表”三種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生心理聯繫密切的量表對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的新生進行了心理測試調查。此次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低於正常羣體水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強迫、抑鬱、焦慮、恐怖等方面。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一個人心理健康如果出現問題,那麼他在其他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影響。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大學聯考竟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着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可見如今大學生心理問題愈發嚴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原因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主要原因可以分為六點。

1、對網絡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性

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裏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於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願與人面對面交往。

2、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踏着鈴聲進出課堂,宿舍裏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述説衷腸。”這句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現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願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3、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所學專業非所愛,這使他們長期處於衝突與痛苦之中;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也會帶來壓力;另外還有參加各類證書考試及考研所帶來的應試壓力等等。精神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壓力主要在於學生不善於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4、情感困惑和危機

當前,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大學生的性困惑問題,在性意識與自我道德規範的衝突中產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這是誘發大學生心理變異,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

5、就業壓力

近幾年來,由於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大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大學裏眾多高年級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6、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

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也會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比如不當的家教方式、單親家庭環境及學校環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奏過於緊張等等。

大學生的心理困原因概括來説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學生是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羣體,自我成才慾望非常強烈;低,其心理髮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欲與不能之間的矛盾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頻出現,並且人數越來越呈上升趨勢

四、大學生健康教育措施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

大學生要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在社交活動中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2、加強心理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訓練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有效渠道。心理訓練應不拘一格,可以通過組織辯論、演講、郊遊、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根據具體對象,充分運用放鬆、暗示、音樂、表象、心理劇、模擬與模仿等心理學技術與方法,結合其他輔助手段、設施,設計特定的情景,使參與者在其中積極活動,最終達到改變其心理面貌養成預期的行為習慣,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

要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偉。《善待心靈》[M]。地震出版社,2006.143-147.

[2]文柯。《心理學改變生活》[M]。北京:世界出版社,2006.229-243.

[3]詹姆斯。《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6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