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教學論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6.31K

為“雙減”助力,用“心”育新人

“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教學論文

——“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教學論文

處於身心發展重要階段的國小生,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或者是問題,自媒體時代報道過多起心理問題事件,在一線教學中也能發現部分學生因為心理素質欠缺而影響學習與生活的個例,所以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雙減”政策不僅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還要從思想、精神層面給學生減負,讓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校園生活的快樂以及家庭生活的美好,進而才能引導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樑之材。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活動,瞭解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其原因,並結合“雙減”政策加以正面引導,從而更好地助力國小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雙減”政策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

(一)家長焦慮情緒外溢而導致的學生心理焦慮

部分家長對“雙減”政策下“全面發展、德才兼備”教育目標認識不清,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導致他們的焦慮感增加,以致於把這種焦慮感傳遞給學生。例如,一些家長看到學生的作業量少了,不能去課外輔導班,首先擔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績。作為學生成長的第一責任人,如果家長有了這樣的想法,就不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去影響教育學生;學生自然在心理上得不到家長的支持、幫助、鼓勵和肯定。有時家長的負面情緒會直接傳遞給學生,不但起不到正確引導教育學生的作用,反而會起到反作用,把這種焦慮感直接或間接地傳遞給學生,從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家長教育方式落後而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雙減”政策下家長與學生相處時間增多,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時間也就相應地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就顯得極為重要。家長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學生也容易接受;如果家長不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就容易發生衝突,導致親子關係緊張。事實上,相比於教師,一些家長的教育方式還是比較保守。在學生作業量少又不能去課外培訓班的情況下,家長免不了直接面對孩子。如此,如何適應“雙減”背景下親子關係新格局,是構建家庭教育親子溝通和良好關係的新要求;否則,不和諧的親子關係將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三)學生業餘時間突然充裕,不能自律,導致的消極悲觀心理

“雙減”政策下學生的家庭作業少了,空閒的時間多了,對於國小生而言,適應這種情況也需要一個過程。如果短時間內不能有效適應這種狀況,學生就有可能浪費大量時間、丟失奮鬥目標、迷失發展的方向、養成不良的習慣。如果學生自律性不強、自我管理鬆弛,不能按照老師的指導和家長的督促去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那麼就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方面的一些不適應。如一些學生可能會沉迷於網絡或手機,導致身心健康受到影響;一些學生出現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甚而養成散漫作風,出現消極悲觀心理。

二、“雙減”政策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學校加強課堂教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

把心理健康教育課和語文、數學、外語等其他課程同等對待,加強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全員教育。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學校一般通過心理諮詢室的開設和心理健康專題教育講座的舉辦等途徑來實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這種教育途徑和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渴求。為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從專業化角度,從心育總目標、心理教育原理、方法和技術,以及學生內心深處的需求和動態出發,結合學生年齡、認知、心理特徵,藉助生活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製作多媒體課件,進行正規化的教育。例如“情緒萬花筒”這一課,圍繞“不良情緒的處理”這一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認識各種不同的情緒類型,學習不良情緒的處理典型案例,從而總結出宣泄情緒要合理、面對情緒不逃避、找準原因誠對待、及時調適強素質等處理方法。針對“小肚雞腸”的記恨、嫉妒心理,設計、製作《揚長也“容”短》課件,在課堂教學上對學生進行教育;針對“虛榮”“攀比”等心理,設計製作“虛擬與現實之間”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教育;針對“消極”“挫敗”心理,設計製作“微笑面對挫折”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教育;等等,堅守課堂陣地,聚焦不良心理,進行課堂對話,加強心理疏導,全面推進“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

(二)開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首先是通過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諮詢與輔導、校園心理工作坊坊主談、趣味心理主題遊戲等活動的開展,營造關注、重視心理健康的校園環境與氛圍,讓學生掌握心理知識,認識心理髮展規律,增強心理健康意識,踐行和諧校園、和諧心理理念;尤其在活動中,還要善於傾聽學生心聲,瞭解學生煩惱,幫助學生釋放心理壓力、開放陽光心態,增進同學間的友誼,提高團體凝聚力。

其次是依託各類校園活動,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例如,通過利用各種法定節日或紀念日,結合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課外活動、託管教育、文體娛樂、社會實踐等活動,切實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最後通過設計、選材、製作宣傳欄、黑板報、手抄報等,一方面讓學生髮揮自身才學,積極融入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另一方面利用這些工具,多樣化地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三)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利用網絡隱蔽性強的特點,讓具有心理需求但因各種原因不想直接向老師諮詢的學生,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需求,諮詢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讓老師能夠在不見面或匿名狀態下為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以此達到有效宣泄學生情緒、解開學生心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是利用網絡的快捷性、便利性等特點,通過QQ、微信、微博等即時通訊、交流工具或軟件,利用新媒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與滲透、心理諮詢與輔導、心理評估與潛能激發等,以便利快捷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更為貼心、優質、高效的服務。

3、以網絡為載體,通過創建校園文學網,選載適宜於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秀文學作品,推薦優質書刊,陶冶學生情操,美好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的表達衝動,在提高學生語言運用或寫作表達能力的同時,對學生形成思想認識、情操品位、才學修養等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好地實施閲讀療法,達到用精神的營養“哺育”學生健康心理的目的。

4、是利用校園文化紅領巾廣播站等,可使學生在學校託管時間、傾聽適合青少年放鬆身心、陶冶情操的音樂;並可結合自身愛好,通過網上點播自己喜歡的音樂、影片或節目,在藝術欣賞中達到愉悦自身情感、健康自身心理的目的;對學生進行多元化、多感官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形象化、體驗式地學習與感受中掌握心理知識和良好心理調節技巧。

5、是通過上網時間的自我約束培養學生意志,鍛鍊學生意志、培養上網習慣,並在老師的引導和家長的督促下,對自制力差、意志力弱的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輔導,糾正沉迷網絡的不良心理行為,增強自控力,加強意志品質的塑造。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也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積極的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以此將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落實,強化學生心理健康,引導學生正視自己,強化能力,積極進取,逐漸形成自強、自信、開朗的健全人格,同時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