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化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73W

化學教案精品多篇

化學教學教案 篇一

一、學習的目標分析

(一) 學習目標確定的依據

必修模塊要求 選修模塊要求

《課程標準》要求 《模塊學習要求》 《課程標準》要求 《模塊學習要求》

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1、能列舉鋁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瞭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1、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

2、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二)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瞭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對教材和教師給出的合金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概括,引導學生信息加工。

(3)體驗科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的互相影響的過程。

(4)通過完成小論文,體驗科學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並通過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動,增進感情,培養合作的精神。

(2)通過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熱情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的重難點分析

材料發展的歷史從生產力的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使,鑑於金屬材料在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所以本節主要學習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確選用金屬材料等。此外金屬材料自身還在不斷髮展,傳統的鋼鐵工業在冶煉、澆鑄、加工和熱處理等方面不斷出現新工藝。新型的金屬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狀記憶合金、儲氫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態合金等相繼問世,大大擴展了金屬材料的應用範圍。所以介紹金屬材料面臨的挑戰,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基於以上觀點確立教學重點為:

(1)生活中鐵合金及銅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為本節的知識重點;

(2)培養學生的獲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點;

(3)解決怎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是教學重點

難點為: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內容是在國中介紹的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屬種類選了“鈉、鋁、鐵、銅”,具有代表性:除鈉外,其他三種金屬都是常見金屬,學生有感性的認識,能與日常生活中金屬的應用相結合。鑑於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編寫一節金屬材料的內容,以體現教科書內容的時代性,反應教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繫。

(二)教學的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1第三章第三節教學內容,是金屬知識的應用,密切聯繫生產、生活實際。教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實物、圖片、錄象等展示,讓學生對金屬材料形成一個初步概念再學習

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過金屬材料及有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合理使用金屬材料的意

義。

合金以及金屬材料的內容學生在九年級已有一定知識基礎,課標要求也僅為“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瞭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故不應過多介紹各種合金材料組成、性質、用途,以致過多使用課堂資源。應該着力開展實踐活動(小論文要延伸至課外,做好動員和指導即可),組織好關於選用材料的討論。這些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理應獲得相應的重視和教學資源

(三)學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的資源建議

(一)利用大量的圖片信息和視頻材料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的教學中,可展示常見鐵和銅金屬材料的實物,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展示多種金屬材料的圖片或視頻,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合金等金屬材料的認識。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關網站

五、教學的方法、學習指導策略

這節課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學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落實“過程與方法”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建議靈活地應用多種學習方式,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1.獨立思考

2.交流討論

3.展示交流

4.學生小結

六、教學資源建議

(一)上網查閲我國材料科學的發展史

(二)可上網查閲相關資料,就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交流討論

(三)任選你感興趣的關於合金的課題進行調查,完成一篇關於合金的小論文。

七、課堂的評價建議

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度,可以通過活動表現評價表的方式進行。

小組成員:

小組分工:

化學教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過程和方法:

繼續學習“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體會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瞭解化學反應的一般現象。

【教學難點】做好硫酸銅溶液和鐵的化學反應實驗

【教學準備】每組半杯硫酸銅溶液,一枚鐵釘,一把鑷子

【教學過程】

一、直入實驗,觀察硫酸銅與鐵釘的反應:

1、介紹硫酸銅溶液。觀察特徵。

2、演示並説明實驗內容和注意事項:我們要用鑷子夾住潔淨的鐵釘,浸入溶液中約2分鐘,觀察它們的反應,記錄下來,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這樣可以和鐵釘的遠原樣進行比較。

3、各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示觀察要細緻,記錄要清晰。

4、反饋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樣的現象?注重比較和推理。

5、引導思考:硫酸銅和鐵釘的反應屬於化學變化麼?你能利用什麼證據證明?生答補充。

6、小結:可以從溶液的顏色以及鐵釘顏色的變化看出發生了化學變化,這也是我們判斷是否發生化學變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歸納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1、觀察37頁圖片:課本資料為我們介紹了一些判斷化學變化的淺顯方法。

2、回顧整理:隨着這節課的實驗結束,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化學變化呢?在變化過程中伴隨出現了那些現象?列舉填表。

物質的化學變化 伴隨的主要現象 本質特徵

總結拓延:

無論哪一種化學反應,在反應的同時都會有一些現象伴隨發生,這也是我們進行判斷的方法。課外續填表格:生活中你發現了什麼化學變化?現象或判斷理由是什麼?

閲讀43頁:

在課本資料中的化學反應後,產生了哪些新物質。

化學教案 篇三

[重點難點]

1、重點

葡萄糖的還原性;澱粉的水解;葡萄糖、澱粉和纖維素的生理功能

2、難點

葡萄糖的還原性;澱粉的水解

[知識點講解]

1、葡萄糖還原性

葡萄糖的結構簡式是: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把中間重複的部分合並,寫成CH2OH(CHOH)4CHO。

每個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個羥基(—OH)和一個醛基(—CHO),是一種多羥基醛,因此葡萄糖具有還原性。主要表現在兩個反應上:

(1)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的反應

將葡萄糖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混合加熱,葡萄糖被氧化為葡萄糖酸,氫氧化銅(+2價)則被還原生成紅色的氧化亞銅(+1價)沉澱。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 Cu2O↓ + 2H2O

葡萄糖酸 氧化亞銅

這個反應的現象明顯,常被用來檢驗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以確定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2)與銀氨溶液反應——銀鏡反應

反應中,銀氨溶液裏的主要成分氫氧化二氨合銀[Ag(NH3)2OH]中的銀(+1價)被還原為單質銀(0價),葡萄糖被氧化為葡萄糖酸後再與溶液中的NH3結合生成葡萄糖酸銨[CH2OH(CHOH)4COONH4]。

CH2OH(CHOH)4CHO + 2Ag(NH3)2OH 2Ag↓+ CH2OH(CHOH)4COONH4 + 3NH3 + H2O

做銀鏡反應時,為了保證能夠在試管內壁生成光亮的銀鏡,需要注意下面幾點:

① 選用潔淨的試管

② 銀氨溶液現配現用。配製銀氨溶液時,要逐滴將稀氨水加入到硝酸銀溶液中,到生成的沉澱剛好完全溶液為止。氨水不要過量。

③ 水浴加熱

2、澱粉的水解

在人體內,澱粉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發生水解的。澱粉的水解也可以用酸做催化劑。

(C6H10O5)n+ n H2O催化劑n C6H12O6

澱粉沒有還原性,不能發生銀鏡反應,因此可以用銀鏡反應來檢驗澱粉是否水解生成了葡萄糖。不過要注意做銀鏡反應之前,要先向水解液中加入適量的鹼中和澱粉水解時用來做催化劑的酸。

3、葡萄糖、澱粉和纖維素的生理功能

(1)葡萄糖

葡萄糖是人體內最重要的供能物質,1g葡萄糖完全氧化,能放出15.6kJ的能量。

C6H6O12(s) + 6O2(g) 6CO2(g)+ 6H2O(l)

[練習題]

1、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凡分子組成符合Cn(H2O)m的化合物屬糖類

B、有甜味的物質不一定屬於糖類

C、糖類可看做是碳的水化物

D、糖類物質在空氣中燃燒都生成CO2和H2O

2、有關纖維素的説法,錯誤的是

纖維素是一種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纖維素是一種多糖,能夠水解生成葡萄糖

人體內含有能夠促使纖維素水解的酶,纖維素在人體內能夠被消化吸收

纖維素是白色、沒有氣味和味道的纖維狀結構的物質

3、某澱粉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62000,可推知此種澱粉的每個分子中平均具有的葡萄糖單元是( )

A、450 B、500 C、900 D、1000

練習題答案

1、BD

2、C

解析:纖維素在人體內不發生水解,無法被消化吸收。

3、D

解析:澱粉中每個葡萄糖單元的組成是C6H10O5,其相對質量是162,因此相對分子質量為162000的澱粉分子中含有1000個葡萄糖單元。

化學教學計劃 篇四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1)(2)班的教學工作。經過一個學期對化學的學習,我將學生分為三類,第一類:優等生已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並對化學學習充滿了信心及濃厚的興趣。第二類:中等生及部分優等生中大多對化學學習熱情較高,但是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存在嚴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識拓展和知識的綜合能力等方面不夠好,學生反應能力弱。第三類: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熱情不高,不求上進。

二、教學任務及要求

下學期的教學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九年級下冊》的九至十二單元及總複習。要求學生能記住國中化學基本概念的定義,化學用語的意義、寫法;記住有關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以及常見無機物的命名、分類、組成和相互反應的一般規律;記住常用的化學儀器名稱和用途、化學計算的基本方法等。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能根據一些簡單化學事實、和實驗現象識別物質或物質的性質;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三、教學目標

1、理論知識聯繫生產實際、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

2、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學習常見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礎知識,掌握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基本技能,並瞭解化學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

4、針對會考改革的新動向,把握會考改革的方向,培養學生適應會考及答案的各種技巧。

5、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意啟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四、方法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學習。

2、備課、上課要抓重點,把握本質。在平日的備課、上課中要把握好本質的東西,並加強課後反思。

3、在平日講課中學會對比。

4、講究“巧練”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學實驗。

6、跟蹤檢查。

7、加強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管理,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場所。

最新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 篇五

【教材分析】

從知識結構來説:空氣是學生在化學課上接觸到的第一種物質,而學生們在生活中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獲取有關空氣的知識,因此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選擇以空氣為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

從能力培養來説:從看圖瞭解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開始,到做仿照實驗來測定空氣裏O2的含量,再到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可以説教材深入淺出,為以後的學習提供一個合理的思維方式。

從感情培養來説:通過本課題的學習,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對化學學習充滿興趣。

【學情分析】

國中的'學習要求學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可以藉助實驗或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淨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淨物和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測定空氣裏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培養學生能夠設計和完成簡單化學實驗的能力。

(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瞭解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

(3)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產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感受科學發現的過程和所運用的方法,發展相互交流,共同協作的科學精神,初步具備創新意識。

(2)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設計】

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親自經歷來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

所以本節課我以學生自主解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的實驗問題為中心展開學習,把本課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目的:創設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內容: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和第一單元的知識出發,先是讓學生用多種方式感知空氣的存在,接着由學生舉實例證明空氣含有的多種物質,進而提出探究空氣中多種成分(主要是氧氣)含量的任務。這樣就創設了一個生動而真實的問題情境。

2、目的:通過搶答,鞏固舊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學生自主實驗調動學 生的積極性。

內容:講述空氣的發現史,然後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並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從而提出問題:拉瓦錫實驗的原理?

仿照拉瓦錫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裏氧氣的含量。

展示實驗所需的儀器,並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説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並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3、目的: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範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內容:同組討論:實驗過程中觀察到什麼現象?分析原因?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由於紅磷燃燒消耗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4、目的: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內容:討論與思考:為什麼要用紅磷?能否用木炭或硫粉?

然後進行分組實驗:兩組同學分別用木炭和硫粉重複上述實驗,比較兩次實驗的不同,分析原因。並自由發言。

5、目的: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

內容: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閲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

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6、目的:拓寬學生的創新思維,擴大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內容:引導學生對以上實驗進行回顧與反思,並思索對本實驗是否有改進方法。對較好的改進方案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及時提供其實驗設備,讓學生利用自己所設計的方案完成實驗。

7、目的: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內容: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從而得出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

化學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2.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對比,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能書寫有關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3.初步認識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通過生活常識對物質性質進行簡單歸納總結。

2.學會觀察實驗現象,並通過現象推斷相應的性質。

3.學習從具體到一般的歸納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成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素養。

二、教學重點

1.氧氣的化學性質。

2.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

1.氧氣的化學性質。

2.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概念。

四、教學準備

教學設備:計算機、投影儀。

實驗用品:集氣瓶、燃燒匙、坩堝鉗、酒精燈、火柴、鐵絲、木炭、硫黃。

化學教案 篇七

一、教學背景與定位

課型:新授課一課時

學生信息分析:經過一年的化學學習,學生對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方法,如: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分析等等。其中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本單元酸和鹼的知識實驗較多,且現象比較明顯,學生在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強了,很多重要的知識就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加以解決。

教學起點分析:在前兩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鹽酸能與大理石、鹼反應,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還有哪些性質?如何探究這些性質?這些問題都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中逐步引出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如鐵鏽、水垢等的除去,讓學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學性質,激發學生對酸的性質探究的興趣。

教學方式:觀察總結、實驗探究、交流合作

二、教學資源與設備

儀器:試管、鑷子、藥匙、多媒體展示台

藥品:濃硫酸、濃鹽酸、稀鹽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鏽鐵釘、氧化銅、碳酸鈣、氯化銅溶液、氯化鋇溶液

三、教學設計方案

四、教學流程

1、根據化學方程式歸納總結酸的化學性質。

2、分析酸的化學性質的實質是H+參與反應,總結出酸相似的化學性質。

操作探究

通過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氣中的温度變化,讓學生設計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體展台,把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標籤進行對比,學生通過交流歸納總結濃硫酸和濃鹽酸的主要物理性質;使用濃酸應注意的問題。

活動天地

引入新課

鐵製品生鏽、水壺底部產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討厭的現象,利用酸的性質,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質?

練習使用化學用語

實驗探究

1、第一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鹽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2、第二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總結歸納

多識一點

介紹幾種其它常見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學式;試總結它們的化學性質。

化學教學教案 篇八

第二節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學案)

課堂練習答案

【課堂練習】

A

課堂練習答案

2.納米是長度單位,1納米等於1×10-9,物質的顆粒達到納米級時,具有特殊的性質。例如將單質銅製成“納米銅”時,具有非常強的化學活性,在空氣中可以燃燒。下列對“納米銅”的有關敍述正確的是( )。

5.在鋅與某濃度的鹽酸反應的實驗中,一個學生得到下面的結果:

課堂練習答案

1AB,2CD,

3.(1)純氧氣中O2分子的濃度大,反應速率大,單位時間內放出熱量多,容易使氨跟氧氣的反應發生,並達到着火點而燃燒。

(2)O2分子濃度大,硫跟O2分子反應速率大,產生的火焰的顏色深。

(3)硝酸跟銅的反應是放熱反應,隨着反應的進行,溶液的温度逐漸升高,反應速率逐漸加快;反應產生的氮的氧化物又是該反應的催化劑,所以反應進行到某一時刻反應速率會突然加快;最後由於硝酸的濃度降低,反應速率又會逐漸變慢。

4.(1)1;2;1.2×10-2;L2l-2s-1 。

(2)(B)=1.926×10-1 lL-1s-1

5.(1)可作如下圖:

(2)從這5組實驗數據可歸納出,温度對該反應速度影響的規律為:温度每升高10℃,反應速率加快到原來的兩倍。

(3)題目要求用已得有關反應速率的規律來求解20℃時的反應時間。根據(1)中的圖象可求得,當温度為20℃時,反應時間約需150s。

(4)對比B和F,反應温度相同,酸的濃度也相同,鋅的質量也相同。但B中2g鋅全部溶解用了200s時間,而F中只需要5s時間,F中反應速率比B中反應速率快了40倍。這是因為B中鋅是塊狀,F中鋅是粉末狀,粉末狀時鋅與酸溶液的接觸面要比塊狀時的接觸面大得多。

5

化學教學計劃 篇九

一、教學方式方法

1、針對本班的具體情況,由於本班化學成績不是很好,尤其是基礎較差,學生反應慢,作業大部分相互抄襲。針對這種情況,本人採取了“低起點,低難度,注重基礎”的教學方針,對學生的問題儘量作到耐心、細緻,不厭其煩地反覆講解,直到學生弄懂為止。

2、對學生的作業作到全批全改,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普遍問題集體評講,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個別問題,單獨找個別學生輔導,對學生中出現的不交作業現象和抄襲現象堅決制止,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屢教不改的給予適當的處罰。

3、課前反覆研究教材,對教材中的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對學生忽略的問題加以強調,對考綱中的重點考點反覆講解,反覆練習,讓學生對教材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熟練。

4、對學生複習中的重點、難點反覆練習,特別是實驗題,學生尤其頭疼,對實驗原理、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實驗的誤差等不清楚,更談不上將實驗原理進行轉換,進行實驗的設計。針對這些問題,除了仔細給學生講解實驗的原理等,還讓學生對實驗的設計反覆訓練,反覆體會,讓學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礙,掌握實驗題的基本解法。

5、針對當前大學聯考的特點。在注重基礎考查的同時,特別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特別注重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脱出來。

二、教學方案

1、堅持精心設計和上好每一節課,研究仔細分析高一新教材的特點,狠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落實,加強學科內綜合的意識。

2、認真分析學生學習狀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運用基本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3、授課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新課程理念下的新授課應重視新知識的引入

(2)新課程理念下的新授課應樹立化學課堂教學是化學活動教學的觀念。

(3)新課程理念下的新授課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4)新課程理念下的新授課應重視培養學生應用化學的意識和能力。

(5)新課程理念下的新授課應重視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創造精神。

4作業佈置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適量性

(2)層次性

(3)針對性

(4)實踐性

(5)探索性

(6)試卷化

化學教學教案 篇十

課題:水

重點:水對人類的影響及水的組成

國中三年級化學期末選擇題試題及答案

【—國中三年級化學期末選擇題試題及答案】下面是關於方程式選擇題試題大全,希望同學們認真完成下面的題目。

選擇題試題

1 質量守恆定律揭示了化學反應中

A. 反應條件 B. 哪些物質是反應物

C. 國中化學 哪些物質是生成物 D. 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關係

2. 化學反應前後,一定發生改變:

A. 分子種類 B. 原子的相對質量 C. 原子個數 D. 原子種類

3. 天文學家觀察到“百武”彗星因受到越來越強的陽光照射而產生噴氣現象。噴出氣體包括:CO、CH3OH(甲醇)、HCHO(甲醛)、HCN(氫氰酸)等有毒物質和水蒸氣。根據這一信息可以推測:

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H、N、O元素 B.“百武”彗星中存在單質和化合物

C.“百武”彗星是一個液態混合物 D.“百武”彗星可能存在生命

4. 等質量的下列物質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質量最多的是:

A.H2 B.C C.S D.Mg

5. 17世紀人們認為水能變土,1768年科學家拉瓦錫對此進行研究。他將一定量的蒸餾水加入特殊的蒸餾器,反覆加熱蒸餾101天,發現蒸餾器內產生少量沉澱,稱得整個蒸餾裝置的總質量沒變、水的質量也沒變、沉澱的質量等於蒸餾器減少的質量。對於這項研究的説法錯誤的是:

A. 精確稱量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B. 水在長時間加熱後能轉變為土

C. 物質變化過程中總質量守恆 D. 沉澱物來自於蒸餾器本身

九年級學好化學方法

進入,同學們又要一門新的功課----。同學們要想在不一年的時間裏學好,除了要重視它以外,還必須掌握科學的。達爾文説過:“最有價值的是關於的。”大家一旦掌握了的,就一定能輕鬆、愉快地學好化學。

一、勤於,善於做筆記

要想學好化學,必須先了解這門課程。為此,同學們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學課本先通覽一遍,也許妙趣橫生、圖文並茂的化學課本會深深地吸引你。課前也一定要預習,在預習時,除了要把新課內容仔細讀一遍外,還應在不懂處作上記號,並試着做一做課本上的練習。這樣帶着疑問、難點,聽課的就會大大地提高。

化學內容比較多,在講課時,着重圍繞重點內容進行講授。因此大家要仔細聽課,認真做筆記,這不僅有利於進行課後,掌握重點,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上課時“走神”。不過,在記筆記時,必須講究方法,要在聽清楚所講內容的基礎上,記重點、難點、疑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

二、常複習,多

課後應及時複習,認真做好作業,這是學好化學的重要環節。複習可採用課後複習、周後複習、單元複習、章節複習、綜合複習等。複習的方法有複述、默寫、做聯繫等。只有通過多次複習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

現行課本中有五六十個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號二十多個,還有許多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識。這些內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它們多為學習化學的基礎,若不能熟記,便會感到在“化學王國裏”行走困難。

三、吃透課本,聯繫實際

以課本為主線,認真吃透課本,這是學好化學的根本。為此,同學們必須善於閲讀課本 國中生物,做到課前預讀、課後細讀、經常選讀等,既重視主要內容,也不忽視小字部分和一些圖表及選學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有助於加深對主要內容的理解及拓寬知識面。課後細讀時要邊讀邊記邊思考,爭取能將預習、聽課中未解決的問題全部解決。經常選讀是指有選擇性的閲讀那些重要的或難以全面理解的內容。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閲讀,還有助於提高自學。

國中化學內容與生活、生產聯繫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化學的同時,應儘量聯繫生產、生活實際,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化學,體味化學,這樣就能越學越有,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

四、重視實驗,培養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不僅可以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對於我們形成化學概念、理解鞏固知識、訓練實驗技 能、培養觀察和動手能力、提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細緻地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對實驗所用的儀器、藥品、裝置以及實驗原理、步驟、現象和注意事項,都必須弄清、記熟。同時,認真做好實驗、趣味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積極參加化學課外活動,如參觀、講座、化學遊戲等,主動培養自己學習化學的興趣。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之水的組成

【—彙總】同學們注意了,為大家帶來的是九年級化學知識點之水的組成,有興趣的同學過來看看,認真記好筆記。

水的組成

1、電解水實驗:電解水是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發生了化學反應。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這兩種原子分別兩兩構成成氫分子、氧分子,很多氫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氫氣、氧氣。

2、一正氧、二負氫

實驗 現象 表達式

電解水驗 電極上有氣泡,正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負極氣體可燃燒,正極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水 氧氣+氫氣(分解反應)

2H2O 通電 2H2↑+ O2 國中政治 ↑

3、水的組成:水是純淨物,是一種化合物。從宏觀分析,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水是化合物。從微觀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

國中的同學們對於上面提到的九年級化學知識點之水的組成已經有所瞭解了嗎。如果大家還想要更深層次的瞭解國中化學知識就關注吧。

九年級化學方程式的方法

式是科學中的重要用語之一,是的重要工具。同學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全面掌握有關化學式的。

一、概念

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式子可以表示純淨物的組成,我們把這種式子叫做化學式。如H2O、CO2、O2等能分別表示水、二氧化碳、氧氣的組成,它們都是化學式。

二、寫法

化學式是通過實驗測定物質的組成然後計算而得出的,混合物沒有化學式,只有純淨物才有化學式,且一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純淨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

1、單質的化學式的寫法:

(1)稀有氣體和金屬單質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它們的化學式直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如氦氣、氖氣、氬氣的化學式分別為He、Ne、Ar;鐵、銅、汞的化學式分別為Fe、Cu、Hg.

(2)固態非金屬單質的結構非常複雜,它們的化學式通常也用元素符號來表示,如碳、硫、磷的化學式分別為C、S、P.但碘單質是個例外,其化學式為I2.

(3)氣態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除外)多是由雙原子分子構成的,它們的化學式是在元素符號右下角標註小數字“2”,如氫氣、氧氣、氮氣的化學式分別為H2、O2、N2.有一些特殊的物質,同學們要特別留意,如臭氧的化學式為O3.

2、化合物的化學式的寫法:

由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比較複雜,這裏主要介紹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的寫法。

根據元素的化合價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一般正價元素(或原子團)寫在左邊,負價元素(或原子團)寫在右邊,原子的數目(或原子個數的最簡比)用阿拉伯數字寫在元素符號右下角。

2)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三、讀法

1、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從右到左讀出元素名稱,中間用“化”字連接。如NaCl讀作氯化鈉;MgO讀作氧化鎂

會考化學複習考點分析 製取氧氣

一、基本考點

考點1.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在實驗室裏,通常採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加熱氯酸鉀或加熱高錳酸鉀的製取氧氣。

(1)反應原理:

(2)實驗裝置:實驗裝置包括髮生裝置和收集裝置。①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根據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如果選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製取氧氣,應用固體與液體反應且不需要加熱型的裝置,則選擇圖2-7-1A裝置,如果選用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應用固體加熱型裝置,則選擇圖2-7-1B裝置。

②收集裝置選擇依據:根據生成氣體的性質,如水溶性、密度等。收集的方法具體分為三種:排水法:適合收集難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反應的氣體。如圖2-7-1C;向上排空氣法;適合收集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發生反應的氣體。如圖2-7-1D;向下排空氣法;適合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發生反應的`氣體。如圖2-7-1E。

③驗滿方法:a.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把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集氣瓶內已收集滿氧氣;b. 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瓶口冒出時證明已收集滿。

④操作步驟: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並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的一般步驟為:a. 組裝好儀器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 將藥品裝入試管並在試管口堵上一團棉花,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c. 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d. 集氣瓶裏裝滿水並倒放在水槽中;e. 點燃酒精燈,先預熱試管,再對準藥品處加熱;f.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g. 收集完畢,將導管撤管撤離水槽;h. 熄滅酒精燈。

⑤用高錳酸鉀製氧氣時的注意事項:a. 試管口微向下傾斜;b. 藥品均勻鋪在試管底部;c. 試管口塞一團棉花;e. 鐵夾夾在距試管口的1/3處;f. 伸入試管內的導管略出膠塞即可;g. 用外焰對準藥品處加熱。

考點2.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在反應裏,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又叫做觸媒)。(1)在理解催化劑的概念時,應抓住“一變兩不變”來正確理解。①“一變”是指它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 國中生物,不能片面地把“改變”理解為“加快”或“減慢”;②“兩不變”是指化學反應前後催化劑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2)催化劑有專一性,也就是説某一催化劑只對某個特定的反應起作用;催化劑的種類繁多,其中酶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催化劑的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不變,其性質可能發生變化;對於某些特定的化學反應,沒有催化劑並不意味着該反應不能進行,只是速度較慢。(3)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二、與綜合考點

考點3.化合反應及分解反應的區別與判斷(學科內綜合考點)

在化學反應中,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是化學反應的兩大基本類型。通過比較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加深對反應類型的認識(見表2-7-2);

表2-7-2

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概念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特徵多種變一種的反應一種變多種的反應實例共性都是化學變化分解反應的特點是“一變多”,可用通式“A→B+C”表示;化合反應的特點是“多變一”,可用通式“A+B→C”表示。

三、創新考點

考點4.在潛水艇裏製取氧氣方法的探究(探究性考點)

在潛水艇裏製取氧氣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是要減沙自備能源的消耗,二是操作簡便易行,三是要減少污染和有毒物質的排放。

國中化學知識點總結:碳單質

1.吸附是物理現象,與吸收具有不同的含義。由於木炭疏鬆多孔,有很大的表面積,因此它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更強。吸附作用是將氣體或溶液裏的微小粒子吸附在固體表面,沒有生成新物質,屬於物理變化。吸收一般為化學變化,如:CO2氣體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的過程中生成了碳酸鈉或碳酸氫鈉等物質,就是化學變化。

2.“碳”和“炭”的區別:“碳”是元素的名稱,是核電荷數為6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比如碳元素、碳單質、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這兒不能用“炭”。而“炭”指的是具體物質,它表示由碳元素組成的某種單質——木炭、活性炭、焦炭等。一般在未指明具體單質時,習慣上用碳,如“熾熱的碳”、“當碳燃燒時”。

3.C還原氧化銅注意問題:

①酒精燈加網罩可使火焰集中並提高温度;

②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③裝置的氣密性要好;

④實驗結束時,先撤出導氣管,然後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入熱的試管致使試管破裂),待試管冷卻後再把試管內的粉末倒在紙上(防止生成的銅再被氧化成氧化銅)。

【典型例題】

例析:

1、用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如圖所示。

(1)酒精燈加燈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剛開始預熱,試管②中立即產生氣泡,但石灰水不變渾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繼續加熱,觀察到石灰水逐漸變渾濁,黑色粉末中出現紅色物質。請你寫出帶點部分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加熱時,應先將導管從試管②中撤出,並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待試管①冷卻後再把試管裏的粉末倒出。這樣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其反應條件是高温,所以酒精燈要加網罩以提高火焰的温度。剛開始預熱時,裝置中的空氣會首先逸出,所以看到試管②中立即產生氣泡,但石灰水不變渾濁。停止加熱時,應先將導管從試管②中撤出,否則試管①內温度降低,其壓強會減小,外界大氣壓會把試管②中的液體壓進試管①內,致使試管①破裂。另外還要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否則外界空氣會進入試管①中,新生成的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又被氧化成了氧化銅,等冷卻後再打開,試管內已恢復至常温,銅與氧氣就不反應了。

答案:

(1)提高酒精燈火焰的温度;

(2)開始排出的是試管內的空氣 ;

(4)防止試管②中的液體倒流回試管①,防止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試管①把生成的銅再次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