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人教版化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03W

九年級人教版化學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一

碳與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

收集材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和概括。

在此反應中哪種物質得氧?發生了什麼反應?具有什麼性質?而另一種物質呢?

在此反應中碳得氧,發生了氧化反應,具有還原性。氧化銅失氧,發生了還原反應,具有氧化性。

聽老師講解

對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認識。引導學生體會化學實驗是獲取化學知識和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證明實踐出真知的真理性。

三。碳的還原性

1.C + 2CuO△2Cu + CO2↑

屬於什麼基本反應類型?

2.C + CO2高温2CO

鍊鐵,介紹此反應的實際應用。

記錄筆記

看多媒體播放的資料

理論應用於實際,瞭解生活和生產中的問題。

本節課知識重點。

整理筆記

及時總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下列用途利用碳的什麼性質?

1、木頭電線杆或木樁在埋入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頭表面稍稍烤焦。這是為什麼?

2、用煤取暖

3、用焦炭鍊鐵

思考並回答

鞏固所學知識

評價學生的表現,與學生交流,提出希望。

學生談心得體會

對本節課學生的表現及時總結與評價,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九年級人教版化學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指出,國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所以,本節教材對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後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

⑴瞭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⑵瞭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⑶初步認識元素週期表,利用週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⒉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元素知識的探究學習,聯繫生活和地殼中元素含量,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學習,學會與人相處,對生活中一些物質元素含量的確定,更加關心社會,關心自然。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

難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含義,元素週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課時:2課時

二、學況分析

1.知識基礎:此前學生把元素當成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現在他們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就應該從微觀的角度對元素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為它比較抽象,而且對於“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中的“一類原子”這一定義,在沒有同位素知識準備時,學生難以理解。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前三個單元學生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主要是空氣、氧氣和水),感性知識不充分,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調整,降低了教學要求,不過分要求把握概念的嚴謹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學生能結合實例正確使用概念,理清他們的區別就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指導學生閲讀、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並與多媒體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難度。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

[設置問題]

(1)什麼是元素?

(2)元素與物質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3)元素與原子的關係如何?

(二)、新課教學

一元素

⒈元素概念

通過説明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使學生對“元素”有初步的印象。進一步分析,氫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質子數的氫原子。同樣,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元素的概念在舉例中導出。

⒉學生討論:

①元素的種類由什麼決定的?

[學生總結]: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決定的。也就是説質子數不同,元素的種類就不同。

②單質和化合物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學生總結]: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種。

[教師講解]:物質的簡單分類。

⒊元素只講種類,不能講個數。

設疑:元素和原子有什麼關係?

分析: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而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講種類也可以講個數。

舉例: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不能講成水是由2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的。

⒋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過學生閲讀教材中地殼中各物質的含量,使學生認識物質的種類非常多,而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並不多,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100餘種;並要求學生記住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利用“養閨女”的諧音,幫助學生記憶。

引導學生閲讀有關生物細胞中元素分佈的資料,使他們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由100餘種元素組成的。

(三)知識遷移

[分組討論]:課本P73,學生討論活動。

利用討論讓學生領悟化學反應中什麼粒子一定改變?什麼粒子一定不變?元素種類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總結]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改變,而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沒有發生變化;元素的種類也沒有發生變化。

(四)本節小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知識反饋:

⒈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是()

A硅鋁氧B鋁硅氧

C氧鋁硅D氧硅鋁

⒉元素之間的根本區別是()

A核內質子數不同B核外電子數不同

C核內中子數不同D原子的相對質量不同

⒊水是由__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構成的。

⒋某物質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__元素,還可能含有__元素。

(六)課後作業

⒈從生物學或科普刊物中查找幾種食品的元素組成,並列表説明。

⒉查閲資料,瞭解地殼中含量交大的集中元素及其存在。

⒊背誦課本P75,常見元素名稱及元素符號。

五板書設計

一元素

⒈元素概念

⒉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決定的。

⒊元素只講種類,不能講個數。

⒋地殼裏各元素的含量: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是氧,硅,鋁。

九年級化學課程教案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質量守恆定律,能説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

②能運用質量守恆定律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③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

2、過程和方法

①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②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從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

二、教材分析:

質量守恆定律是國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於整個中學化學。本課題安排在學生學習定性認識化學反應之後,是對化學反應的後續學習,又是化學方程式等內容學習的基礎,在書中起到“承上啟下”作用,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不僅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中學化學的重點之一。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恆定律,學會運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

教學難點:

從微觀的角度理解質量守恆定律 。

三、教學設計思路

(一)課前準備

1、在課前就進行實驗分組,將實驗能力強和實驗能力弱的同學混合搭配,分成四人為一實驗小組。

2、佈置每個實驗小組先對學案中的四個實驗方案進行探討,對實驗內容和如何進行實驗操作有個大致瞭解。

(二)教法選擇

直觀性教學、小組合作式教學 、實驗探究教學法、練習法等。

(三)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思路:學生觀看實驗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實驗探究、

教師引導發現 學生驗證實驗、探究交流 動手畫水分子分解圖、

突破難點 知識活用、小結反饋。

以實驗為主,讓學生在實驗探索中體驗,在發現中學習,引導學生採用“觀察、實驗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分析、練習、小結反思”等學習方法,使學生逐步掌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探究→蒐集證據→得出結論→解釋反思”的科學實驗探究的研究方法。

四、組織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設計意圖

(第1步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課時引入]演示實驗1、火柴燃燒2、酒精燃燒

[設問] 火柴燃燒後留下灰燼而酒精燃燒後什麼也沒留下,難道物質從世界上消失了?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總和有沒有變化呢?

傾聽學生的見解

(第2步實驗探究、引導發現)

[實驗探究]演示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的實驗

[引導]1。稱量時天平應注意調平;2。白磷燃燒時,錐形瓶底部應預先裝一部分沙子;3。玻璃棒燒紅後往錐形瓶中塞時動作要快,塞子要塞緊,不能漏氣。4、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和天平的變化。

[歸納]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講述]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將天平用於實驗,用定量的實驗法研究_分解與合成中各物質質量之間的關係,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簡史。

(第3步驗證實驗、探究交流)

[提問]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後其總質量到底是增加?不變?還是減小呢?如果你們按照學案上的四個實驗設計方案中任選其中兩個再進行實驗,所得到的結論又會是怎樣呢?與老師剛才所演示實驗的結論是否相同?

教師巡視指導

[提問]每一小組獲得的結論相同嗎?哪種結論是正確的?有個別小組的實驗不成功的原因在哪裏?

[設問]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着質量不守恆?實驗結果與質量守恆定律是否相矛盾?

[追問]請同學們討論可採取什麼措施使天平平衡?

(第4步建立模型、突破難點)

[設問]為什麼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讓同學們用圖畫方式展示出電解水的微觀變化過程,並思考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原子種類、原子數目的變化情況

(第5步知識活用、小結反饋)

[練習] 讓學生做學案中的練習,在學生做完後進行練習講解。

[小結]談談本課題學習後你有什麼收穫與啟示?

[教師評價]1、通過本課題,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探究→蒐集證據→得出結論→解釋反思。

2、質量守恆定律是國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的理論依據。

[佈置作業]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觀察實驗

分組交流、討論,學生代表發言

學生的猜想有:

①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②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③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觀察、聽講、思考]

[小結]天平最終還是保持平衡,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傾聽。

[實驗與探究]方案一: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方案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方案三: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方案四:向澄清石灰水吹氣前後質量的測定。

學生分成四人為一實驗小組任選兩個進行實驗探究。實驗前,小組內討論學案上的實驗步驟後進行實驗。小組成員分工合作,記錄實驗現象及實驗數據。並根據所做實驗完成學案中的表格。

實驗後小組內交流討論

[分析與交流]針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和所得結論,組內分析原因,組外交流實驗體會。

[學生交流]學生思考、討論後提出各種不同的解釋與措施。

[教師與學生共同小結]

1、方案三中的天平不平衡是因為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到空氣中了,方案四中的天平向左偏轉是因為增加了二氧化碳的質量,即反應前並沒稱量二氧化碳的質量。

2、如果設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實驗,杜絕反應系統與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天平指針就不會偏轉了。

3、無論是密閉還是敞口系統,質量守恆的規律都客觀存在,也就是説質量守恆定律適用於任何化學反應。

學生欣賞動畫

[學生分析、交流、發言]

[歸納]化學反應中:元素種類不變;原子種類、數目、質量不變,所以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

[練習] 做學案中的基礎題及提高題

[學生交流]

激發學生興趣,設疑引入

幫助學生對質量守恆定律形成初步意識,為後面分組驗證實驗打下基礎。

使學生了解一些化學史,引導學生樹立自己也能夠像化學家一樣學好化學的信心。

讓學生親自動手,象科學家一樣去研究發現,從而感覺科學探究的神聖,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促進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讓學生在實驗中學習,激發興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追求一個開放的、自主的探究氛圍。

利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情境,及時進行分析,在質疑、爭論、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和正確操作重要性的認識,發展和提高學生分析、思辯等多種能力,並加深學生對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

通過用圖畫方式展示出水分子分解的微觀變化過程,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能更容易的理解質量守恆的原因,從微觀的角度理解質量守恆定律。

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質量守恆定律,運用質量守恆定律解決遇到的問題,努力做到學以致用。

學習的反思。一個知識內化、認識提高、情感昇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