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9W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多篇】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一

1.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學習倒數的認識。(板書:倒數的認識)你們看了這個課題後,想知道什麼?

生1:倒數是什麼東西?

師:倒數不是什麼東西,而應該是什麼知識?(同學們輕輕地笑了)

生2:數怎樣倒法?

生3:是不是隻有分數有倒數?

師:也就是説,同學們想知道倒數的意義和有關方法。

教師板書:意義、方法。

師:倒數的意義和有關方法課本上都有,我們一看就知道了。重要的是我們在學習中要有自己的發現。我相信你們。

教師板書:發現(用另一種顏色的粉筆寫)。

[評析:一上課就揭示課題,開門見山,有利於在一節課的最佳時域直奔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只有確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疑難癥結,把握學生跳動的脈搏,才能有針對性地下功夫。]

[反思:課始直奔主題,一是可節省教學時間,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去思考、去討論。二是對本節課的舊知識學生幾乎不存在什麼計算上的問題。同時,由於是借班上課,我想降低課始的起點,使學生產生安全的心理,全身心投入學習。]

(1)自學課本。

師:請大家在課本上找到倒數的意義,讀一讀。

學生打開課本,尋找倒數的意義,用筆劃詞句。

(2)複述意義。

師:請同學們合上書,誰能説説什麼是倒數?

生1:乘積是1

師:看來只讀一遍就要記住有一定的難度,誰再來説説?

生2: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教師板書:乘積是1的兩個數

師:後面是什麼,張老師忘了,誰來幫忙?

生3:互為倒數。

教師接着板書:互為倒數。

[評析:教師恰到好處地設置疑問,有利於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同時,高明的教師有時假裝糊塗,把聰明讓給學生,張老師忘了,誰來幫忙?短短的話語滿足了學生求知探新的成功欲,這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策略。這也是張老師課堂教學的一大特點,在下面的教學中還有不少類似的對話。]

(3)初步剖析意義。

師:我們讀的時候可以把這句話分成兩部分,你認為該怎麼讀?

生1: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生2: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師:這兩種讀法究竟哪一種讀法好?同桌同學討論一下,並説説你的想法。

生3: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師:為什麼這樣讀?

生3:這樣讀很順。

師:你是怎樣讀的?

生4: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師:同意這樣讀的同學請舉手。看來,女同學都支持第一種,男同學都支持第二種。我也支持第二種的讀法。

教師邊説邊板書:條件(在乘積是1的下面劃上紅線)、結論(在兩個數互為倒數的下面劃上紅線)。

師:因為有了乘積是1的條件,才有兩個數互為倒數的結論。

[反思:對倒數概念的兩種讀法,事後細想,還是第一位學生的讀法為好,因為乘積是1是兩個數的定語,把它們隔開不好,另外,這句話是省略了它們兩個字,完整的應是乘積是1的兩個數,它們互為倒數,前面是條件,後面是結論。]

(1)示範舉例。

師:現在老師寫一個算式,大家看看是不是符合這句話的意義?

教師板書:4/55/4=1。(生:符合)

師:那你有什麼結論?

生:4/5和5/4互為倒數。

教師板書:4/5和5/4互為倒數。

師:在條件前加兩個字

教師板書:因為板書在4/55/4=1的前面。

師:有了因為,就有

學生齊聲回答所以,教師板書:所以板書在4/5和5/4互為倒數的前面。

師:誰來把條件、結論完整地説一説?

生:因為4/55/4=1,所以4/5和5/4互為倒數。

[評析:常常發現六年級學生做作業寫倒數時,用這樣的形式表示2/3=3/2,誤認為等號左邊是已知條件的數據,等號右邊是所求的結果數據。教師的示範表述在這裏顯得很有必要,這是規範學生表述的重要環節。]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二

教學目標:1,藉助實際操作和圖形語言,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和基本算理。

2,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重點: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探索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和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創設一個分一分的活動。

導語:上星期在我們學校舉行了什麼競賽(技能競賽)幼兒園的小朋友也積極參加,並取得好的成績,幼兒園的老師想用4張同樣大的餅來表揚和鼓勵小朋友們。如果每人分2張,可以分幾人生直接答並説説為什麼得出2.

1,出示:第27頁的情境圖。

如果每人分1/2張,可以分幾人如果每人分1/3張,可以分幾人如果每人分1/4張,可以分幾人

從整數除以整數到整數除以分數,藉助除法的意義和圖形語言,理解整數除以分數的意義。

創設自主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藉助學具通過觀察,比較,思考與討論,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繫,體會除以一個數與乘這個數的倒數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的機會,更主要的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即分數除法的意義可聯繫整數除法的意義進行學習)

猜想:通過自己的操作得到的答案,你們猜一猜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二,畫一畫。

導語:分完了餅,幼兒園的老師想把它裝在盒子裏,並用綵帶來捆住。

出示題目:有一條2米長的綵帶,如果截成每段1/2米,可以截幾段如果截成每段1/3米,可以截幾段如果截成每段2/3米,可以截幾段

1,分組驗證,讓學生畫圖驗證自己的猜想,觀察分析圖中反映的數量關係

2,學生體會分數除法的意義和算法。

三,填一填,想一想。

讓學生觀察,比較,從而發現問題中藴藏的規律。(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小結:同學們經過自己的認真探索,發現了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是乘分數的倒數。

四,練一練。

導語:同學們掌握了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敢接受知識的挑戰嗎

1,算一算:61/421/5102/3124/572/3

2,有8瓶礦泉水,每人分2/5瓶,可以分幾人

3,拓展題:同學們這節課都學得非常認真,老師想用這9張紅紙剪紅心獎勵給你們,每個紅心需3/8張,我們班有32人,夠分嗎不夠應需幾張

4,思考題:算一算6112

五,聚焦反思,總結提高。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通過創設幼兒園的老師想獎勵小朋友的生活情境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增強學生的探索慾望,從而感悟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必要。

注重自主探索:

學生有了知識的求知慾望後,趕緊讓他們在小組內自主探索,藉助圓片和圖形語言理解理解整數除以分數的意義。通過觀察,比較,思考與討論,自主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繫,體會除以分數與乘這個數的倒數之間的關係。

3,經歷知識的形成:

數學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習的效果,更注重知識的學習過程。於是,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猜想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藉助圖形語言來驗證知識的形成,如41/2=8是怎樣得出學生就能借助圖形語言自己探索出每張分了2個1/2,4張就有8個1/2.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體會數學知識的嚴密性,還讓學生明白了知識或真理是能接受實踐的驗證的,為以後同學們的學習猜想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方法。

練習循序漸進:

設計練習時,我在算一算裏安排有層次的計算,讓學生先算簡單的61/421/5,再算需要約分的102/3124/5,最後算要化成帶分數的算式,滿足了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穫。然後把所學的知識迴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拓展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經歷設計的,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最後還安排了思考題,這是超出了教材的學習範圍,可是學生已學會了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的方法,我認為學有能力的學生解決此題並不難,真正體現了數學的理念: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能力的培養,不同的收穫。

不足之處:

小組交流不深入,分工不明確,致使教學難點沒突破。

時間安排不當,有點前鬆後緊,使後面的拓展題和思考題沒講,不能很好地培養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

改進方法:

1,佈置小組合作自主探索時,應讓學生先分工,並給學生温馨提示:每個學生應自己操作好,藉助圖形語言想好得出答案的原因,若想不出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討論,選個學生登記每個人的交流。學生分組畫圖時,應讓每個學生動手畫一畫,畫好再交流自己的驗證方法。這樣可能會增加小組合作的實效性,避免有的學生只當收音機,也能更好地突破教學的難點。

2,在經歷知識的形成時,時間應安排緊湊些,增強小組合作的實效性。畫一畫環節可讓學生直接在書本上完成。這樣也許就不會浪費時間。後面的練習題可能就有時間講,就能讓學生更明白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三

[教學片斷]

師:你們知道3的計算結果嗎?

(絕大多數學生舉起了手,部分同學迫不及待地説出了答案:)

師:説一説你們是怎麼計算的?

生1:我從書上看到,分數與整數相乘時,只要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就可以了,分母不變。所以33=9,分子是9,分母仍然是10,結果就是。

(舉手的學生都點頭表示同意生1的發言,還有個別學生表示是數奧班的學習中瞭解到的。)

師:老師也同意用這個方法進行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對於這種計算方法,大家還有什麼疑問?

生2:為什麼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

師:問得多好啊!看來你是經過積極思考的。(這個問題正是理解算理的關鍵)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小組內交流。

(幾分鐘以後,許多同學舉起了手。)

生3:我是這麼想的:3表示3個相加,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所以只計算分子3+3+3,也就是33=9就可以了,分母仍然是10。

師:你能抓住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從而將分數乘整數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聯繫起來思考,真好!表揚!

生4:裏面有3個,3個的3倍就是有9個,也就是。

師:你對分數的計算單位以及分數單位的個數理解得很透徹!

生5:如果將的分子和分母都乘3,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結果還是,而不是3個。

師:你從反面給我們講明瞭分母不能與整數相乘的道理,謝謝你。

生6:我認為等於0.3,0.33等於0.9,也就是。所以,3等於。

生7:我想給大家舉個例子説明3等於9。老師拿來10支粉筆,每天用去,也就是3支,三天用去9支,也就是用去這些粉筆的。

師: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理解數學,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生8:我是通過畫圖得到的結果。先畫一個長方形,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表示,我塗了3個,得到。

師:用畫圖法分析題意,也是我們經常採用的方法之一。你很會動腦!

[反思]

在這一片斷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問題的研討和解決之中,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反思這一教學過程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及時調整策略,從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出發設計教學。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要遵循3備原則,即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在教學《分數乘整數》之前,其實班裏已經有許多學生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學程序(呈現問題探討研究得出結論)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這些知識我早就知道了,沒什麼可學的了。,從而失去探究的興趣,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設計合理的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方法、形式,充分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在教學時,我故意將分數乘整數的結論灌輸給學生,省去了獲取結論的研究過程,意在讓學生問為什麼?。這時學生抓住這一質疑點,提出:為什麼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接下來的教學就引導學生帶着為什麼去探索。由質疑開始的探索是學生為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主動探索,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迫不及待地,積極主動地進行討論,從不同的角度解決疑問。極大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創新的火花在學生激情發言中迸發。

案例背景説明:本人執教的六年級2個班,其中六(4)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課外知識豐富,學生活潑好動,課堂氣氛活躍,發言積極,常常有一鳴驚人的表現。故在教學中,我及時調整了策略,對2個班採用了不同的教學形式。即在給同軌教學班中的一個班上這節課時,按照通常的做法。先複習了乘法的意義,然後引入分數乘整數的意義,通過幾個相同的分數相加引入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教師步步鋪墊,學生學起來可以説沒什麼困難,但課堂上卻氣氛沉悶,課下問原因,學生們説:老師,我們早就會了,聽着覺得沒什麼意思。,所以作者在給另一個班上課時作了調整,於是就有了上面這個案例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 數學教師工作計劃 | 數學老師工作計劃 | 數學教研組工作計劃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四

蘇教版教材中單獨把解決問題的策略作為一個教學單元。在執教過程中有許多成功經驗,也有許多迷茫,偏頗之處,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和討論。

案例:蘇教版第十一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一課,課本以和倍問題作為例題,讓學生體會使用替換的策略解決能便於解決有兩個未知量的題目。有部分教師把課堂設計成和差,和倍問題的練習課,把教授如何解決該類問題作為課堂重點,使課堂失去生命力。

其實十一冊第一單元已教授了列方程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法,如果把該節課定位在訓練解題技巧上,是對教學內容的簡單重複。學生的思維仍停留於如何解題,沒有提升到利用兩個未知量之間的關係統一為一個未知量是一種策略的高度。不能形成更抽象的數學思維。

解決問題的策略重點應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體會到各種解決方法的共同點,體會方法中滲透的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策略如列表,畫圖,一一列舉,替換等實際上是數學思想方法而不是解題技巧。因此,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課堂應該把設計的重點放在如何讓學生體會這些策略有什麼共同點,感受這些策略為解決問題帶來方便,重在體會。

另一方面,學生的程度是不一致的,有的學生可能上新課前已經掌握瞭解決該類問題的具體方法。有的學生可能需要幾節課才能掌握該類問題的解題技巧。因為這些例題本來就是由奧數題改編而來。把課堂的重點定位在體會策略的優勢是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穫。

例如本案例,課堂開始我以曹衝稱象的故事為導入,後進生如果感受到替換的策略能把生活中的難題變簡單,他就有收穫。而學習較好的學生能體會數學策略能應用於生活,他也有所收穫。只有讓學生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數學課的生命力才得以延伸。

本節案例其中一個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體驗如何替換。如果每道題都需要通過實際操作體驗不僅費時,而且受課堂條件限制,許多操作將不能進行。

在教授本課時,我採取了結合畫圖,倒推等策略幫助學生體會如何替換。學生已經掌握了畫圖等策略,在課堂上只要適當點撥,能把題目的情景以線段圖、實物圖、數量關係式等方式呈現,學生通過多種的呈現方式,能對題目有更全面的理解,對替換的過程的認識就更深入。

例如:1個大杯和6個小杯,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三分之一,學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呈現

學生1:∵3小杯=1大杯

1大杯+6小杯=3小杯+6小杯=9小杯

學生2小杯:

大杯:

畫圖的方式更能體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通過觀察其他同學的示意圖更容易理解其思路,促進生生互評,使課堂更具生命力。

三解決問題的策略應迴歸生活

有部分學生認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高深莫測的,是難以理解的,這和教師長期誤解該課的教學重點有很大聯繫。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常用到這些策略解決問題,如果教師教學時適當從身邊的例子引入,以生動的故事引入,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以本課為例,我以曹衝稱象的例子引入,學生在故事中體會到策略源於生活,而且不難理解和操作。最後我還以老師在麥當勞買套餐的例子讓學生利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例2李老師和朋友買了一份套餐:2只雞翅+1杯可樂=16元

已知可樂的價格比雞翅多1元,李老師吃了一隻雞翅該付多少錢?

從學生熟悉的麥當勞套餐引發數學思考,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對策略的學習更有歸屬感。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蘇教版教材的其中一個亮點,只要教師利用得當,學生思維可以得到更大提高。通過反思教學我們獲得前進的動力,願我們養成反思的習慣,願我們能在反思中攝取營養,不斷進步。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五

片斷一:魔術激疑,感受空間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魔術嗎?今天老師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

(師表演魔術:一鐵質茶杯中裝滿水(紅色)後,倒入一透明量杯中)

師:同學們,請注意觀看,這量杯中的水可是很特別的哦。

(學生注意力都集中到觀賞量杯中的水上了)

(師趁學生不注意,偷偷地將一磁鐵塊放入鐵質茶杯中。)

師:(將鐵質茶杯口朝下,抖一抖)茶杯中還有水嗎?有東西嗎?

生:沒有。

師:現在,老師將量杯中的水倒回到鐵質茶杯中,猜猜會怎樣?

生:還是滿滿的一杯水。

師:不見得,老師現在就把水倒回去,你們注意觀察,看看會不會有奇蹟發生。

(師將量杯中的水慢慢倒回鐵質茶杯中,茶杯中的水滿後又往外溢出。)

(學生都露出驚訝的神色)

師:我不是告訴過你們嗎?這水很特別,這不,水溢出來了不是。

(學生很納悶)

師:你們有誰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生1:鐵質茶杯中的水沒倒乾淨。

師:剛才我明明倒給你們看的,裏面沒水。

生2:那茶杯中一定有什麼東西。

師:是嗎?剛剛茶杯倒着的時候,明明沒有東西掉下來,要不,你來查一查。

(生2上台查驗)

師:告訴同學們,這茶杯中有沒有東西?

生:有的。

師:(拿出磁鐵給同學們看)哇,魔術穿幫了。同學們,老師趁你們不注意的時候,在鐵質茶杯中放了一塊磁鐵,現在你們知道水溢出來的原因了嗎?

生:知道了,是因為茶杯中放了一塊磁鐵的緣故。

師:那為什麼茶杯中放了東西,水就會溢出來?

生1:因為茶杯中的磁鐵塊擠掉一部分水。

生2:因為茶杯中的磁鐵塊佔了一個空間。

師:對呀,物體是佔有空間的。

(板書:物體佔空間)

師:(指着教室裏的粉筆盒、音箱、電視櫃)這三個物體哪個佔空間最大?哪個佔的空間最小?)

生:粉筆盒佔的空間最小,電視櫃佔的空間最大。

師:看來,物體不但佔有空間,而且佔空間是有大小的。(板書:大小)我們把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板書:所,叫做物體的體積)

師:粉筆盒、音箱、電視櫃,誰的體積最大?誰的體積最小?

生:粉筆盒的體積最大,電視機櫃的體積最小。

片斷二:設置衝突,啟迪思維

師:是不是所有物體的體積一看就能看出它的大小呢?

師:(出示兩個物體,一個正方體是由8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另一個長方體是由9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兩個長方體均用紙包圍)這兩個物體的體積你能看出它們的大小嗎?

生1:我覺得正方體的體積大。

生2:我覺得長方體的體積大。

師:現在有兩派意見,有沒有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1:可以把它們都放在杯子裏,看水位升得高的那個物體體積就大。

師:這倒是一個好辦法,能從魔術中受到啟發,只是操作起來有點困難。這些可都是紙做的哦。

生2:把它們劃分成同樣大小的小方塊,誰包含的小方塊多,誰的體積就大。

師:這也是一種好辦法,我們來試一試。

(師拆開兩個物體的外包裝)現在你能看出哪個物體的體積大嗎?

生:長方體的體積大,因為它含的小方塊的個數多。

師:對呀,誰包含的小正方體的個數多,誰的體積就大。老師這邊還有兩個物體,我們也來通過數一數的方法比較比較誰的體積大。這樣吧,我們分組數,男生數一個,女生也數一個,男生數時,女生不能看,女生數時,男生不能看,是男生先數,還是女生先數?

男生:女生先數。

師:女士優先。你們男生很有紳士風度,請男生閉眼,女生準備。

(師出示由6個小正方體組成的長方體)

女生(齊數):1、2、3、4、5、6

師:請男生準備,女生閉眼。

(出示由2個大正方體組成的長方體)

男生(齊):1、2

師:男生睜眼,剛才女生數了6個,男生數了2個,誰看到的長方體大?

生(齊):女生看到的長方體大。

師(驚訝狀):真的嗎?(同時出示兩個長方體)剛才不是説誰包含的小正方體個數多,誰的體積就大。

生(急切地):這些小正方體大小不一樣,必須是同樣大小的才能比。

師:對呀,要同樣大小的小正方體才能比較,那要多大呢?是不是要統一一下。這種統一大小的正方體就是體積單位。

(板書:體積單位)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六

1:百分數、小數、分數這三者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而且可以互相轉化,本教案的設計也正是圍繞三者之間的聯繫進行教學的。

2:通過複習準備,學生先明確了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以及分母是100的分數如何改寫成百分數,為下面學習做好鋪墊。

3:在例題的教學中,突出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在引導。讓學生利用自己知識思考怎樣互化,再歸納出互化的方法,對於比較難掌握的分數化百分數時除不盡的情況,採用了逐步提問的方法,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4:在練習的設計中,練習可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為達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全班學生都要完成,選做題、根據學生自己的情況盡力完成,針對學生易錯的幾種情況設計選擇題在選擇的過程中糾正,以避免學生在互化過程中出現錯誤。

5: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較熟練地進行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討論與交流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3、情感與態度:積極參與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學習活動,體驗互化方法的多樣性,並獲得成功體驗。

4、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方法。

5、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法。

(二)教具準備:自制相關課件。

(三)教材學情分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的百分數的意義、明確了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聯繫的基礎上教學的由於百分數的計算通常是化成分數、小數來進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計算的結果化成百分數,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就為後面學習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打下基礎。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師生通過玩遊戲吸引學生注意、融洽師生關係。

1、複習引入

(1)小數化分數,再説一説→←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1.25

問:要把小數擴大100倍(縮小100倍)小數點應怎樣移動?指名説(目的:為後面的移動小數點作準備)

(2)分數化小數,再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課件出示題(指名化)(強調: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

(3)把分數改寫成百分數:課件出示課題(指名改寫)

啟發思考觀察:百分數有什麼特點(分母都是100的分數可以直接轉化成百分數)

(4)觀察課件出示的圖,填空。

指名説0.25=25/100=25%説明了什麼?(説明分數、小數、百分數之間可以互化)

2、教學新課

(1)學習例1。

a、出示例1,説説這幾個小數的意義,再嘗試化成百分數。

b、合作學習討論:怎樣把這些小數轉化成百分數?

c、反饋討論情況。

d、提問:是怎樣把小數化成百分數的?用了我們學過的什麼知識?

觀察與比較:0.2525%1.4140%0.12312.3%

提問:從左往右觀察,你發現了什麼?請你與同桌説一説?

根據回答板書:小數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添上百分號百分數

注意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時,原數就擴大100倍,再添上百分號,又使它縮小100倍,所以原數的大小不變。

強調:小數點移動時位數不夠怎辦?(同桌説,再反饋)

e、做一做:教材107頁。

(6)教師巡視指導,重點輔導學困生。講評時學生要説出化法

(2)學習例2。

a、合作學習:教材108頁例2。(優生幫助差生)

b、學習反饋。

提問:例2是怎樣把百分數化成小數的?用了我們學過的什麼知識?

觀察與討論:27%0.27124%1.240.4%0.004

你還能發現其它的化法嗎?請你與同學説一説(合作學習)。

指名補充板書:小數去掉百分號,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百分數

注意讓學生理解:去掉百分號時,原數就擴大100倍,然後再把它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又使它縮小100倍,所以原數的大小不變。

c、做一做:教材108頁。

d、教師巡視指導,重點輔導學困生。講評時學生要説出化法。

(3)歸納法則

a、請你用自己的話或結合板書説一説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b、結合教材理解,讀一讀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3、鞏固練習

(1)教材110頁第1題,小組合作學習,分工完成。

集體訂正。巡視指導重點關注學困生。

(2)教材110頁第2題,小組合作學習,分工完成。

集體訂正。巡視指導重點關注學困生。

(3)判斷正誤,並把錯題改正過來。

4=400%()0.5%=0.05()3%=0.3()1=100%()

(4)課件出示搶答題。(小組為單位;培養他們的團結精神和默契)

課件出示開放題(小組合作完成)

4、師生小結

小組總結有何收穫?分工説化法?再質疑?最後全班共同完成總結。

1、本節課由舊知引入知,讓學生通過複習從而很自然過渡到新知,自己探究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但在複習的創設過程中時間稍長,如果能再壓縮一點效果會更好!在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教學中教師加以引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效果好。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從不同角度鞏固了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它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同時又遵循了由易到難,由直觀到抽象的原則。在選擇練習中潛意識滲透了百分數、小數、分數比大小,通過比較,學生能加深它們之間的互化。在最後開放題的練習中,讓學生切身體會百分數和小數互化在數學中的應用,同時又進一步了鞏固了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使學生的新知重新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2、本節課採用了合作學習法,學生在小組裏做到了互動學習、互動思考、互動操作、互動總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在小組裏大膽地開放了自己的思維,互相取長補短,拓寬了思路,學得紮實靈活,達成了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七

教學目標:

1、理解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的特徵和作用,掌握製作的方法,並能正確地製作。

2、理解表中數據的意義和關係,能根據表中的數據進行計算,回答問題或簡單推理。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計算和讀表練習

教學難點:合計的百分數如何確定

教學過程:

昨天我們學習複式統計圖,誰來説一説通過昨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有關複式統計圖的知識?表名、單位、日期;表頭的設計;合計和總計等。

出示小黑板:

拖拉機廠去年生產拖拉機情況統計表

20xx年1月

計劃生產

實際生產

第一季度

2000

2100

第二季度

3000

3180

第三季度

3000

2850

第四季度

2000

2410

讓學生結合昨天學習的知識,説圖表中的數據表示什麼意義?

你能設計表頭嗎?並把該統計圖加以補充嗎?

季度台數項目

總計

計劃生產

實際生產

合計

10000

10540

第一季度

4100

2000

2100

第二季度

3000

3180

第三季度

3000

2850

第四季度

2000

2410

對於上面出現的總計,到底要不要?學生呈現一種是要,而且是如:4100,而有部分是要,但不是4100,而直接是2100,通過大家的討論得出結論,理解為什麼不要總計:因為這裏的總計沒有切實的意義。

(一)問題解決

現在大家能不能算一算每個季度完成的百分率?

學生的整體問題不是很大,很快的就能計算出。

填入上表得:

季度台數項目

計劃生產

實際生產

完成計劃百分數

合計

10000

10540

第一季度

2000

2100

105%

第二季度

3000

3180

106%

第三季度

3000

2850

95%

第四季度

2000

2410

120.5%

到現在為止,表格完成了嗎?還沒有!還有一個合計的百分率沒添?學生探討該如何填寫?思考彙報!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針對學生出現的三種計算方法進行討論到底該使用哪種方法?從該處的百分率所表示的意義出發:表示去年實際生產的台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從而理解用第一種方法計算。

(二)問題延伸

你能計算增產的百分率嗎?計算並繪製統計表。

(三)讀表練習

空調廠第一季度聲場拖拉機情況,有部分數據已經記載在統計表上,請你把統計表填寫完整。

年月

月份台數項目

計劃生產

實際生產

增長百分數

合計

一月

2600

(1)

20%

二月

(2)

3220

15%

三月

3000

3720

(3)

含有百分數的複式統計表的百分數的計算,合計百分數的確定。

課後反思:

整堂課是在昨天學習的複式統計圖的基礎上增加了百分率,因該所百分率的計算問題不是特別的大,只要弄清楚這裏的百分率表示什麼,怎樣計算就行?但是對於合計的百分率到底該怎麼計算,學生會把各個百分數相加的和或是各個百分數平均數寫上去,所以這裏有必要要把課本上的例題稍加修改,因為例題中出現了問題:

原來例題:

季度台數項目

計劃生產

實際生產

完成計劃百分數

合計

8000

8650

第一季度

2000

2100

105%

第二季度

2000

2280

114%

第三季度

2000

1860

93%

第四季度

2000

2410

120.5%

在確定最後一個百分數的時候,利用兩種算法就出現了一樣的結果:

方法一、

方法三、

這樣學生就不能很好的區分到底是如何計算?因此在後來的設計中就修改了例題,使得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的確定使用哪種算法進行計算,直到例題介紹完,再讓學生自習肯本上的例題,發現利用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但是還是讓學生明確是利用什麼方法計算出這個結果的。

還有,比較課本上的教材安排可以發現,在後面的練習鞏固是沒有采用先完成試一試,而是直接就出示了練一練的習題,一是因為時間上不允許,於是為了提高課堂的時效性,先讓學生練習練一練,把試一試作為機動;二是比較兩個練習,可以發現,對於試一試學生的難度不是太大,是和例題相同的,而練一練對於大部分學生還是存在問題的,為了克服難點,練習的時候安排先讓學生思考你要先算什麼?如何計算?得出結論先計算出其中的(1)、(2)、(3),把問題的難點轉化為以前學習的百分數問題,減低學生的難度。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八

1、請學生估計一下,我們的教學樓有多高?(學生回答大概12米,有的説10米)板書:10米。

2、出題:教學樓的高度比後面專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還多1米?你們知道後面的教學樓大概有多高?

討論:教學樓的高度和後面專用教室的高度有什麼關係?

生1:教學樓的高度是後面專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還多1米

生2:教學樓的高度比後面專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多

生3:教學樓的高度比後面專用教室的高度高得多。

2、啟發:教學樓的高度和後面專用教室的高度是不相等的,你能找出他們之間的相等的數量關係嗎?

學生交流討論。

生4:10米減去1米,再除以3,等於3米。檢驗一下是對的。

生5;後面專用教室的高度*3+1米=10米

3、列方程

4、解方程

反思:

列方程應用題大概步驟大家都知道:是在順向思維的基礎上,找出相等的數量關係,設出未知數列出方程,然後進行解方程。其重點是列方程,難點是找出相等的數量關係。本節課也真是在這樣的思路下進行教學的。有幾個體會值得注意:1、為什麼要列方程來解題,學生不知所以然,其實正如上面的生4的回答。也是可以的,但用方程可以降低思維的難度,為今後的代數打好底子。2、本節課教材上的內容比較簡單,是西安的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比較,和我的舉例差不多。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通常用線段圖等形象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題目中的相等關係。在今天的課堂上我沒有涉及。在讓學生找相等的數量關係時我給學生示範了一個文字分析法,比如:分析教學樓的高度比後教室的高度的3倍還多1米這句話,就可以這樣轉換成數學語言教學樓的高度比後面專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還多1米

=*+

就是教學樓的高度=後教室的高度*3倍還+1米或者等號兩邊對調:

後教室的高度*3倍還+1米=教學樓的高度

這樣的效果果然很好,起碼讓學生怎麼找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只是覺得後進生可能會不動腦筋,只會望文生義,沒有真正弄懂數量關係。3、本節課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地方就是要讓學生養成勤於檢驗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