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全冊的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4W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全冊的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總複習中第78-7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旋轉與軸對稱。

2、能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將簡單的圖形平移或旋轉90°。

過程與方法:

整理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性,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

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觀察、操作、想象、設計圖案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的特徵。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平移、旋轉與對稱的特徵進行圖形的變換,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上週末咱們班的李坤和王明隨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一個地方。想跟他們一起去看看嗎?

(課件出現遊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師:遊樂園裏各種遊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學生説分類方法)

生1:在遊樂園裏像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着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旋轉。

師:平移和旋轉是我們常見的物體的運動方式,數學上我們稱為變換方式,除了這兩種方式,還有哪種方式可以稱為變換呢?

生:軸對稱。

師: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複習圖形與變換的知識。(板書課題)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結合豐富的實例,認識反比例。

2.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反比例關係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難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什麼是正比例的量?

2.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為什麼?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

(2)每頭奶牛的產奶量一定,奶牛的頭數和產奶總量。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二、導入新課

利用反義詞來導入今天研究的課題。今天研究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的變化規律。

三、進行新課

1.情境(一)

認識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線及乘法表中積是12的曲線。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個加數隨另一個加數的變化而變化;乘法表中積是12,一個乘數隨另一個乘數的變化而變化。

2.情境(二)

讓學生把汽車行駛的速度和時間的表填完整,當速度發生變化時,時間怎樣變化?每

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麼發現?獨立觀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寫出關係式: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觀察思考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係乘積(路程)一定。

3.情境(三)

把杯數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當杯數發生變化時,每杯果汁量怎樣變化?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麼發現?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係。

寫出關係式:每杯果汁量杯數=果汗總量(一定)

以上兩個情境中有什麼共同點?

4.反比例意義

引導小結:都有兩種相關聯通的量,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並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是一定的。這兩種量之間是反比例關係。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一、學習內容:

教師提供 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14頁----17頁。

二、學生提供:

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教學用具各一個,小水盆,一些綠豆。

三、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和實踐活動,瞭解圓錐的體積或容積的含義,進一步體會物體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説明”的探索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錐的體積,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重點難點:

重點:圓錐的體積計算。

難點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

關鍵: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五、學習準備:

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教學用具各一個,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

看看你們能不能發現這兩個圖形之間隱藏的關係?你有什麼發現?

長方形的長等於三角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於三角形的高。

你的發現真了不起。這種情況在數學中叫做“等底等高”。在“等底等高”的條件時,它們的面積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三角形的面積等於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或長方形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

六、佈置課前預習

點撥自學

1、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圓柱和圓錐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有什麼關係呢?

請小組開始討論。注意,這裏的圓柱和圓錐指的就是圖上的圓柱和圓錐喲! 按照預習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加以點撥。

七、交流解惑:

它們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

圓柱有無數條高,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體積比圓柱小……

動手做實驗:把圓錐裝滿綠豆,倒入圓柱中,看倒幾次能把圓柱裝滿。

通過實驗操作,得出了正確的科學的結論: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組內交流

組際解疑

老師點撥

八、合作考試

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口算)

2、沈老師在大梅沙玩,將沙堆成一個圓錐形,底

面半徑約3分米,高約2.7分米,求沙堆的體積。

(只列式不計算)

3、在打穀場上,有一個近似於圓錐的小麥堆,測

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

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

(只列式不計算)

4、如圖,求這枝大筆的體積。

(單位:釐米)

(只列式不計算)

5、將一個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4分米的圓柱

形木塊,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那麼削去的體積

是多少立方分米?(口算)

九、自我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以後我會 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十、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學生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來就興趣極高,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知識的探究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充分讓學生體會到了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根據教科書自選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反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實例,培養學生仔細分析、主動探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反比例的意義,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教學難點

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學習準備,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上節課我們學了什麼?今天,我們進行練習(板書:反比例練習)。通過練習,達到以下兩個目標:①進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義,並能正確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②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2.你知道哪些有關反比例的知識

板書:意義、字母表示:xy=k(一定)

二、基本練習

1.觀察下面三個表

(1)表1中的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哪種量是一定的?每天燒煤量和燒的天數成什麼比例?為什麼?

(2)表2中的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哪種量是一定的?用去的煤和剩下煤的噸數成比例嗎?為什麼?

(3)表3中的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哪種量是一定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平行四邊形的高成什麼比例?為什麼?

2.判斷

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麼比例?

(1)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

(2)一筐桃平均分給猴子,猴子的只數和每隻猴子分的個數。

(3)報紙的單價一定,訂閲的份數與總價。

(4)小剛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5)C=4a

三、解決問題

1.鞏固練習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時行70 km,5時到達。如果要4時到達,每時需要行駛多少千米?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會列式解答嗎?試試看。還可以怎麼解?(引導學生用反比例知識解答)

2.用比例知識解答

(1)同學們做廣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用同樣的磚鋪地,鋪18 m2要用618塊磚。如果鋪24 m2,要用多少塊磚?

學生獨立分析、解答,教師巡視,並加以指點。

根據這兩道題組織學生討論正比例關係和反比例關係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討論後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歸納並板書。

相同點: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

不同點:正比例是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

四、變式提高練習

按規律填數。

(1)(1,36),(2,18),(3,12),(4,),(5,)

(2)15,210,315,4(),()25

(3)81,27,(),3,1,()

五、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六、拓展練習

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各構建一道生活中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決的問題,再解決,並與同學交流你構建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正比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

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係?為什麼?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説一説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量關係。(學生回答後老師板書)在什麼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麼規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麼關係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係。(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出示例1某運輸公司要運一批300噸的貨物。讓學生計算並完成填表任務。

每天運的數量(噸) 10 20 30 40 50

所需的天數 30 15 10 7.5

在本上填表,並觀察思考能發現什麼?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裏內容,相互之間討論,發現了什麼。

指名學生口答 討論結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需要的天數隨着每天運的噸數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都是300。提問:這裏的300是什麼數量?誰能説出這裏的數量關係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麼意思?(把上面的板書補充成:運的總噸數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

2.教學例2

出示例2

請同學們按照剛才學習例1的方法,自己學習例2,仔細想想你發現了些什麼?學生觀察思考後,小組討論:長方形的面積不變,當長髮生變化時,長方形的寬發生變化嗎?變化的規律是怎樣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1和例2,説一説,這兩個例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1、例2裏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什麼關係的量呢?説明:像例1、例2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迫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麼?(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麼上面這種關係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x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着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説x和y成反比例關係。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我們就用x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1裏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例2裏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麼?

(3) 判斷。

現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係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麼關係?為什麼?指出:根據上面所説的反比例的意義,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那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是反比例關係。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教材第4~5頁例2、例3和練一練及練習一。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取近似值的進一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一個圓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個部分的一層紙);學生準備一個圓柱體。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複習圓柱的特徵。提問:圓柱有什麼特徵?

2.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口頭列式):

(1)底面周長4.2釐米,高2釐米。

(2)底面直徑3釐米,高4釐米。

(3)底面半徑1釐米,高3.5釐米。

3.提問:圓柱的一個底面面積怎樣計算?

4.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那麼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呢?這節課就學習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自主研究:

1.認識表面積計算方法。

(1) 請同學們拿出圓柱來看一看,想一想圓柱的表面包括哪幾個部分,然後告訴大家。指名學生拿出圓柱,邊指邊説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幾個部分。

(2)教師演示。

出示教具,説明把表面全部展開,看一看得到什麼圖形,和大家説的對不對。揭下圓柱表面的紙,貼在黑板上,再與圓柱對比説明各個部分,明確圓柱表面包括一個側面和兩個相等的圓。

(3)得出公式。

請同學們看着表面展開的圖形説一説,圓柱的表面積應該怎樣計算?(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追問:圓柱的側面積怎樣算?圓柱的一個底面積怎樣算?

2.教學例2。

出示例2,學生讀題。提問:這道題分哪幾步來算?你們會做嗎?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説説每一步的具體含義,是怎樣算的。

3.組織練習。

做練一練。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説説這兩題計算時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為什麼?指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注意題裏的條件,正確列出算式計算。

4.教學例3。

出示例3,學生讀題。提問:這道題實際是求什麼?這裏求表面積與例2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只要用側面積加一個底面積)指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追問為什麼只加一個底面積。

5.組織練習。

(1)第七頁第四題

(2)先小組合作討論,再書面練習,然後集體訂正。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七

教學過程:

一、引〔〕入變量的概念

師:老師買了10個蘋果,吃了2個,還剩?個吃了4個,還剩?個吃了7個,還剩?個

問:在老師剛才敍述的吃蘋果這件事中有幾個量?其中哪些量是變化的?怎樣變化?

(有三個量;吃的個數與剩下的個數是變化的;一個增加,一個減少。)

師: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着發生變化,可以看出,這兩個量是互相依賴的變量,也可以説是相關聯的量。

二、新授

師:好,下面我們一起看書P18。

1. 看第一個例子,説説這個統計表的內容是什麼?

(是小明體重變化的情況)

年齡出生時6個月1週歲2週歲6週歲10週歲體重/千克

問:表中的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年齡在變,體重也在發生變化:年齡增加,體重也在增加。

問:我們能不能用一個圖象來表示這兩個量之間的變化關係呢?用一個什麼圖表示合適呢?(折線統計圖)

2. 看第二個例子。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這就是反映駱駝體温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圖象。請你認真觀察圖象,圖象中反映了哪些變量之間的關係?

(時間、體温)

指導學生讀懂圖意:

(1) 一天中,駱駝體温最高是多少?(400C)最低是多少?(350C)

(2) 一天中,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温在上升?(4時到16時)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温在下降?(0時到4時,16時到24時)

師:駱駝的體温是隨時間而呈週期性的變化。

(3) 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温與前一天8時的體温有什麼關係?

師:次日8時指第2天8時,與第一天8時相比,增加了24小時,應是圖中的32時。

3. 看第三個例子。是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温之間的近似關係。

問:你認為它們之間的這種關係能不能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呢?

h=t7+3

三、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的例子。

如:一天的氣温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汽車行使的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等。

問:你能舉出生活中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只要合理,老師就要給予肯定。)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其中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會隨着發生變化,我們就稱這兩個量是兩個相關聯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