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布穀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12W

布穀音樂教案教學反思(多篇)

布穀音樂教案教學反思 篇一

《布穀》是音樂教材中的其中一首教唱歌曲。歌曲三拍子,旋律抒情、優美。個人認為這首歌曲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還是有些困難。從曲譜整體來看,節奏比較寬鬆,學生用慢速和着鋼琴慢慢哼唱也並不是難事。但是歌曲是三拍子,當孩子們離開鋼琴跟着伴奏演唱時卻跟不上速度了,演唱時也會出現拖沓的現象。這着實讓我感覺很糾結。於是我決定在課的開始就讓學生律動,感受歌曲的速度及三拍子第一拍強,二三拍弱的力度。

感受三拍子的力度,學生很感興趣,因為在以前的課堂上一直在進行,所以沒等我提示學生自己創編時,就發現好幾個孩子已經示意老師該變化了,於是在幾個小老師的帶動下,每個孩子都表現得很活躍,整堂課在開心、快樂的氣氛中進行着。

師:小朋友們,杜鵑鳥又叫布穀鳥,因為它布穀、布穀的歌聲十分動聽,被小動物們尊稱為森林中的百靈鳥。我們來聽聽看,接下來的兩個鳥叫聲,你們覺得哪一種叫聲是布穀鳥的叫聲呢?

普通鳥與布穀鳥兩種鳥叫聲對比,學生很快就分辨出布穀鳥的叫聲清脆、有節奏的。

師:我給大家帶來一首歌曲,你們聽聽看,布穀鳥的叫聲在歌曲中有嗎?聽到的小朋友請舉手告訴老師。

讓學生仔細聽某一種聲音或者是某一條熟悉的旋律,這是他們最喜歡的教學環節,而且每次都聽得很認真,幾乎每個小朋友都能按老師要求來聆聽。

教學流程順利的。進行,可是到學唱歌曲讓學生加上歌詞演唱時,就犯難了,因為歌曲第二句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在交換着出現,學生很容易和着前一小節的節奏順着唱下一小節了。因為學生還小,老師不能將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音樂知識直接灌輸給他們,於是針對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兩個教學步驟來解決:

1、我在黑板上畫好格子,將歌詞放入格子中,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有的歌詞只要一個格子表示一拍,有些歌詞需要兩個格子表示兩拍。

如果把這一句歌詞分三個節奏組合來學習,學生是沒有問題的。可是讓他們連着一句一起念時,學生很困難。就是後面的二拍和一拍的交替出現,學生不容易念準確。

2、因為學生一直念不準確,我也變得很焦急、不耐煩。學生似乎也失去了信心,很無辜的樣子。既然念不好,那就來畫節奏,請學生用畫點和線的方式來練習,我想這樣既可以幫助準確地念節奏,也可以提示錯誤節奏的出現。

其實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因為學生已經將節奏型固定在腦子裏了,練習還是有一定難度,不過沒關係,深呼吸慢慢來,在學會的基礎上循序漸進慢慢地漸漸加快速度,學生還是完整完成了歌曲的演唱。通過用畫點和線的方式,學生可以清楚的分辨一拍和二拍的節奏,也可以幫助他們完整念出整條節奏。這個方法還是值得一用地。

布穀音樂教案教學反思 篇二

課前導入讓學生描繪心目當中的春天,學生能描述的全面,教師在語言表達上給予補充與指導,以學生語文課上學習描繪春天的幾個成語概述,學生積極性很高,並且體現出學科綜合,鞏固了語文課詞彙知識的積累,又很自然的導入了新課。

在明確學習目標時,一定要強調歌曲的名字是《布穀》而不是《布穀鳥》!

在教學中,歌詞分三段,內容比較多,尤其是第三段歌詞“可愛的英雄”填詞時節奏不夠準確,教師應及時示範指導。 讀歌詞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學,默讀歌詞,對不認識的字及意思提出置疑,讓會的同學解疑。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又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理解程度,教師對解釋不全面的方面給予精講點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習歌曲時,可以採用分句演唱法,即一部分同學唱,另一部分同學傾聽,唱後學生之間互相提意見。

問題一:對調皮搗蛋的孩子影響課堂時應該如何處理?

問題二:課堂放得太“開”時,應如何“收”?

布穀音樂教案教學反思 篇三

《布穀》這首歌曲是朱蘭創作的一首兒童歌曲,2/4拍,C大調,歌曲模仿布穀鳥的叫聲,流暢的旋律,給人以愉快、優美的感受。歌詞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報春的布穀鳥,抒發了孩子們對春天到來充滿歡樂的喜悦之情。但是由於歌曲是弱起歌曲,每一句的開始都是先休止一拍,然後由弱拍起唱,學生不宜掌握。怎樣教學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並能很好掌握音樂的樂句呢?

以前教授這一歌曲時,我採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聽——模仿唱——講解——再模仿,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雖然會唱歌曲,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弱起掌握不好,並且經過反覆的練習,學生學習感覺乏味,喪失了歌唱的激情。因此改變教學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教學我仍舊注重讓學生“聽”,不過每次的聆聽都會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歌曲最後一句在小節線上出現延音記號會有什麼作用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聆聽,學生聽後很快就找到答案,原來它的作用就是演唱到這裏要停頓。由於是學生親自體驗得來的答案,所以在演唱歌曲時,學生唱到這裏都會很自然的停頓。另外歌曲的結束句加入了漸弱、漸慢的記號,我採用讓學生聽,然後啟發學生聯想的方法,為什麼歌聲慢慢地變弱、變慢呢?很快就有學生告訴我:“布穀鳥飛遠了,所以聲音變的弱了、慢了。” 而學生演唱到這裏時,他們的動作、表情都告訴我他們演唱時腦中是有畫面的,布穀鳥已經慢慢向遠處飛去……

這一節課中要也改變了學唱方法,過去採用的是跟音樂或老師模唱歌曲,結果是學生感覺歌曲學唱難度大,教師則感覺教唱很累、很難,效果非常不理想。本次教學我則採用師生接龍唱、生生接龍唱等多種方法,讓學生來感知樂句,弱化弱起的演唱,以此來降低學習歌曲的難度,學生學習起來不再感覺枯燥,在加上模仿布穀鳥的動作等,學生學習興趣比較濃厚,歌曲掌握的也就比較好。

通過本次的教授,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教學不能墨守成規,歌唱教學中的“聽”及歌唱方式的合理運用會改變整個教學的效果。

布穀音樂教案教學反思 篇四

《布穀》,是一堂音樂活動課,上完之後,竟然得到了我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孩子的想象力真的是我們無法想象到的,在以前的課堂中,我一直以為學生是要手把手地讓學生自行的去學習知識,在活動中培養對音樂的興趣。

一開始,學生們在聽音樂的時候,因為教材上的音樂和課本里的音樂有點不同,學生們唱的亂七八糟,後來跟孩子們講講之後,講清楚了,他們唱的還不錯,在比較熟悉了這首歌曲之後,我把他們排成了4支隊伍,圍成一個圈,讓他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來編排動作來表演。

在十分鐘之後,開始檢查他們的成果,他們表演到的是我意想不到的好,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使他們在活動中玩的很開心,有的同學圍成一個圈,手拉手地做跳舞起來,有的同學快樂、整齊地拍着手唱着歌,有舞蹈基礎的同學還把平時的積累運用了上來,還有的同學像小鳥一樣歡樂地“展翅飛翔”。

布穀音樂教案教學反思 篇五

《布穀》預先設計的第一課時先讓學生感受歌曲氛圍,因為他們識字也不困難了,認為可以聽幾遍記住歌詞,不需要再反覆朗讀歌詞,再然後主要學習跳華爾茲舞步,主要感受體會三拍子的特點。第二課時學習歌曲,它的節奏也不復雜,估計會在短時間內學會歌曲的演唱,所以還預設可以學習歌譜。

實際第一課時舞步跳得稀里嘩啦,亂,歌曲等於囫圇聽了幾遍,第二課時先聽了一遍錄音,接着跟琴視唱,唱得還挺流暢,就是聲音不清脆,悦耳,尤其小組演唱或獨唱時就打磕,

仔細思量,我首先就犯了一錯誤,雖然他們腦中對歌曲旋律有印象,但一年級小孩認字不紮實,主要也沒仔細讀歌詞,整首歌曲基本屬於跳躍式學習,沒有一步紮實進行,以至會出現學生演唱不流利,沒有多少精力和能力,達到聲音的優美。

可以見得,明白學生的年齡特點很重要,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