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音樂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9W

音樂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音樂的教學反思 篇一

《小蜻蜓》選自人民音樂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材一年級第一冊第六課的歌曲,是一首抒情優美的兒童歌曲。四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以舒展的節奏、流暢起伏的旋律,訴説了小蜻蜓飛來飛去捕蟲忙的情景,結束句上行四度後又連續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時以肯定的口吻告訴學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讓學生懂得愛護蜻蜓、保護益蟲的道理。在這首歌的教學上,我採用了設置問題的導入方式:我們身邊有許多保護莊稼的小動物,你知道有哪些嗎?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接着引出這節課的課題《小蜻蜓》,首先聆聽範唱,感受歌曲的情緒;接着復聽歌曲,提問:在歌詞中,哪一句能表現出人們對於小蜻蜓的。喜愛呢?“是益蟲,不吃糧食不吃菜,是個捕蚊的小英雄。”再次聆聽,學生跟着範唱輕聲哼唱,這時前兩句基本已經會唱,再跟琴學唱的時候,會容易很多,只需教唱第三句與第四句有問題的地方即可。在編創環節,讓學生跟着音樂模仿小蜻蜓飛舞的動作,可以再根據歌詞加上幾個動作,有的學生的動作很優美,很舒展,有的同學則像是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編創環節除了加動作,還拓展延伸了一下: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其他小動物也給編進這首歌裏面?我先給了學生一個示範:小蜜蜂,是益蟲,飛到東來飛到西,不吃糧食不吃菜,釀造花蜜最拿手。於是孩子們的小腦袋也迅速轉起來,有的編創了小青蛙,有的編創了小瓢蟲。.。.。.有的是連我也不知道的小動物,雖然只是一年級的孩子,但也讓我刮目相看呢。

國小音樂的教學反思 篇二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國小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國小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説“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説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音樂教學反思 篇三

十月份假期返校,我迎來了教學的第二個月。慢慢的我適應了教師的角色,也開始勝任一些簡單的工作,與同事之間相處融洽,好的工作環境讓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但是在教學方面我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首先,我認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夠,知識面不夠廣。作為教師,不光要將自己學科的技能精打細造,還要熟悉瞭解其他學科的內容。因為教學是相關聯的,比如音樂學科,我要講《紅旗頌》這節課,那麼就要聯繫歷史背景,從而讓學生更加了解作品內容,進一步把握音樂情緒。如果要講民歌,那麼為了讓教學效果深入人心,我還應該串聯起地理知識,讓學生了解這個地區的地理、人文特點,講解為什麼會形成這個特色的民歌,從而讓學生更加透徹的瞭解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所以,我應該在做好音樂學科內的工作之外,多讀書,完成每月讀書計劃,爭取做一個讓學生佩服的好老師。

還有課堂教學環節,我認為自己設計的不夠豐富,每週一節的音樂課是孩子們非常期待的,我應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釋放出全部熱情。尤其是學生互動環節,應該着重讓學生實踐,親身體驗音樂,從而更加熱愛音樂。

再者始終保持一個高漲的學習熱情對於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堂學生沒有激情的課,就像一湖死水,無論教師講得多麼精彩,往湖裏投擲多少顆精美的石頭,都不會激起幾道有水紋的漣漪,那麼這節課就是一趟失敗的課,因為學生並沒有學到多少知識,也麼有體驗學習的美妙感。尤其是音樂課,它的第一個學習目標就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沒有學習熱情的'課堂是體會不到作品音樂情緒的,那麼就失去了這節課的價值。

另外,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應該放過每一個錯誤,這就需要老師及時糾錯。在第一節校內展示課上,由於追求課堂效果,時間緊迫,我在教唱環節中縱然發現了學生沒有唱對節奏,依然沒有停下糾正,而是直接往後面進行了。但是課後教研組老師給我提出了這個嚴重的問題,我也意識到了他的嚴重性。我不應該為營造好的氣氛而放過學習過程中的錯誤,這樣的做法不會讓學生有所提高,類似掩耳盜鈴。

教學道路任重而道遠,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反思,總結不足,改正不足,從而將自己的短板慢慢補齊。

音樂教學反思 篇四

在導入這一環節,通過播放視頻短片,讓學生了解武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他博大精深,以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為主要目的。

在歌曲教學時,通過範唱,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緒是豪邁的,很有氣勢。讓學生真正領會中國功夫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強身健體,更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英雄氣概。

通過我的範唱,讓學生再次感受歌曲,從而培養學生傾聽音樂的習慣,為學習歌曲做鋪墊。通過對歌曲分樂段解決歌曲説唱部分的節奏難點,在讀的時候加入鼓聲,讓學生讀的時候更加有氣勢。如“剛柔並濟不低頭我們 心中 有天 地”和“四方 水土 養育 了我們 中華武術魂”這兩句歌詞。讓他們在問答、欣賞、合作探究、演唱中解決學習重點與難點。如為了讓學生明白“稍慢、舒展連貫的”與“稍快、活力矯健地有”情緒區別,我出示兩個樂段的樂句,讓學生觀察---聽聽---唱唱,從中找出了規律,自然的就理解了旋律的壓縮和節奏的變化使音樂的情緒發生變化。從而引導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體會歌曲的'情緒,激發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通過學生個別演唱歌曲,師生評價,突出教師及時的激勵性評價正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讚許與肯定。而這種肯定,特別容易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心理需求,也就更能激發他們繼續主動、積極投身學習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通過小組合作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共同討論、互相交流、一起表演,能有效地改善學習環境,擴大參與面,提高參與度。音樂課堂教學中,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有利於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討和表現音樂,培養其參與意識、創造意識,產生創新思維。同時,小組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個性特長,讓學生人人都參與到音樂之中,不僅調動了全體同學的積極性和主體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更增強了集體榮譽感,使原來被動式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式的學習。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藴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在教學過程中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教學反思 篇五

《金蛇狂舞》是我國民間傳統音樂作品中的一首,由音樂家聶耳改編而成,樂曲以熱烈的鑼鼓貫穿全曲,採用我國民間音樂中常見的形式——領奏、合奏來描繪龍船比賽的熱鬧場面和表達羣眾喜悦歡騰的情緒。

在欣賞教學過程中,我讓同學們在視、聽、動、想緊密結合的欣賞活動中努力獲得“音樂耳朵”的能力,讓學生體會作品內容中的人民生活情趣和積極向上的情感,使同學們儘量發揮自己的想象來欣賞音樂,因而他們始終渲染在歡騰熱烈的情緒之中,受到了音樂的感染和得到樂曲所表達的情感的體驗。

通過讓學生欣賞錄像中的舞龍敲鑼打鼓場景,進一步感受樂曲歡騰熱烈的情緒。學生很快地從樂曲中聽辨出生活中所表現的各種音響,他們急切地訴説着“鑼鼓響了,太熱鬧了”;“聽到這首音樂我想打架子鼓”;“我好想唱歌、跳舞”等等。從學生説話的內容以及他們神態中流露出的表情説明了他們已體驗到了樂曲中所表現的熱烈的情緒和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 篇六

以往的音樂教學,教材本身有必須的侷限性。無形之中,教師的教法也構成了必須的死套路。主要以教會學生課本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僅僅成為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權威。而忽視了教師應是“激發學生思維的泉眼”。這樣培養的學生缺乏潛力創新,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甚至喪失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鼓勵音樂創造等等。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體驗、模仿、探究、合作。

音樂教育理念的轉變新課程改革強調了“以審美為核心”,提出了“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帶給學科綜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樂教育的重心正從單純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播,轉向注重學習潛力,實踐潛力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的構成,以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主要體此刻以下方面:

把感情、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原大綱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強調按音樂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新《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以審美為核心。它淡化了傳統教育中那種單一的知識傳遞過程,強調音樂課應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用心樂觀的態度。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於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期望的民族。中學生和國小生正處富於想象的年齡,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潛力,使他們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認識社會,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用心樂觀態度和對完美未來的嚮往與追求。是我們音樂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愛迪生以前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在他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

3、提高音樂審美潛力,陶冶高尚情操。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悦感受和用心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潛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透過審美實踐,純潔和豐富情感、美化心靈、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用心參與、主動提問,這些方式都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4、培養愛國主義和羣眾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樂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各時期的著名音樂家及其音樂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間的優秀音樂作品浩瀚無垠。這給我們的音樂教育帶給了良好的條件,使他們透過作品中所表現的讚美和歌頌,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羣眾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同一部音樂作品,識譜的人能夠欣賞;不識譜的人也能夠欣賞;本國的人能夠欣賞;外國的人也能夠欣賞。它能夠超越種族、語言、信仰的界限,與人類的心靈發生碰撞,產生共鳴。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感知音樂中的情感,從而去激發他熱愛音樂的情境。

音樂教學反思 篇七

作為一名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我來説,本學期剛開學的教學給我的印象和體會非常深刻,再次回顧這一階段音樂課的教學活動,我最深的體會有以下二點。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的,開闊學生視野。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據現有的教學資源,和自己做的音樂課件,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

比如,我在《玩樂器》這節課裏,我先用謎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樂器,再讓學生用心辨別樂器的音色,最後,通過親手演奏樂器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不同的樂器。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氣氛。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因為我面對的都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剛走出幼兒園,對國小的生活還不十分了解,而且音樂課侷限在教室進行,所以為了使學生能喜歡音樂課,喜歡音樂,我盡力每節課都做課件,在課件裏,可以加入動畫、MTV、FLASH,讓學生更直接地理解音樂,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還有聯繫美術學科,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時值,畫出不一樣的音符曲線,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2、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二)、開展器樂、歌詞創編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三)、弱化傳統環節及概念教學,注重體驗。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過於強化音樂知識學習和技能的訓練,造成學生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應用,課堂學習機械化、成人化;教學環節板塊化,教師教學感到枯燥無味,學生也覺得學習沒有了生趣,這些都與新課標的要求相違背,不利於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體驗、感受,知道怎樣的聲音更美,怎樣的動作最動人及二拍子節奏的特點,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聽辨能力的培養。

在讓學生感受、體驗歌曲,特別是通過自身肢體語言來表演的時候,課堂氣氛一直沒有把握好,導致很多學生沒有根據音樂節奏而亂跑亂動,課堂節奏比較散漫。在學唱新歌曲的方式上還是比較傳統,沒有大的突破等。這都還需要我今後不斷的去學習、探究、總結。

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我今後教學的重點。對於音樂教師而言,除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良好的教學能力。

音樂課的教學反思 篇八

今後改善教學的依據。堅持下去,必將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也有利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又為日後的教學總結或撰寫學術論文儲備了寶貴而又説服力的素材,雖然寫教學反思費時、費腦、可是,一舉數得,應抓住八個字:

一、做有心人

要有目的、有意義地做好這項工作,課內有心留意,主要教學那兒個知識點,重點的、略帶的把節、章與章、舊知識與新知識此問題與彼問題是否能巧妙地連在一齊。用什麼形式與方法做到心中有數?根據課型多樣的特點,分類型記載,像音樂課如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以音樂知識為主的樂理課,以遊戲為主的唱歌課,以鞏固為主的練習課等等,這樣記載看起來就更清楚,印象更深。在教學方法上,一節課的開始、結束,全過程是否鮮明,層次清楚,音樂知識技能訓練是否有機結合,音樂理論以及概念掌握、理解的怎樣樣:在調動學生的感情啟發,學生形象思維本事等方面實施的情景如何: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動耳的本事,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如何,以及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有創意,所以要做教學有心人。

二、勤,及時記載

這是寫啊教學反思的關鍵之一。根據記憶規律,在識記以後不久就開始遺。

所以,寫教學反思要趁熱打鐵,課後及時記載,立即整理歸納,總結分析,記錄於冊。如果拖久了,課堂教學情景,回憶起來時間反而費長,甚至遺忘。尤其是藝術技能方面的,必須在下一環節加以糾正掌握知識點,才能順利的往下教學。

三、全,全面分析

首先要對教案的實施情景進行全面細緻的回顧,從教學目標達成,教學結構的安排,教學過程的進展,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到師生活動,教學效果都要像過電影似地琢磨、反省,歸納出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待進一步改善。在全面分析基礎上還應根據教學目標、音美課的類型等,突出重點地總結,記載自我體會最深的得與失。這樣記載才具有較好的價值。全,不是面面俱到到,一課一記栽要有一得,否則會構成次次記載千篇一律。

四、活,靈活多樣。

寫教學反思沒有固定的格式和應根據要求和教學實際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和形式,因課而異,不拘一格。我參考了一些教師的教學反思,有的記在教案旁邊,隨着教學過程而寫;有的記在一節課後面;有的沒有專門的教學反思本上;有的全是文字記錄;有的文字和符號兼用。總之,不論任何方法、形式,以反映教學情景為準。

音樂教學反思 篇九

音樂活動《買菜》是主題“香香的蔬菜”中的一個活動,有圖、有音樂,看似比較容易開展,但是在實際的活動中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或是需要再深入思考的東西。下面就來詳細的説一説。

1、因為在活動中,我考慮的較多的是“雞蛋圓溜溜呀、青菜綠油油呀、母雞咯咯叫呀、魚兒蹦蹦跳呀”這些語句在幼兒理解、記憶方面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就弱化了歌曲的欣賞和幼兒的唱,而是比較注重對歌詞的記憶。同時在幼兒欣賞兩遍的情況下,讓剛進入中班的孩子來表述出上述等歌詞,更加是有難度的。那麼如何來改進呢?這些語句可以在活動前就和孩子認識一下,並豐富這些詞語,那麼孩子在欣賞過後就能很快地説出歌詞內容,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就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來梳理這些歌詞,就能用更多的時間來欣賞、演唱歌曲了。

2、節奏譜到底要不要使用?如果孩子對唸的部分“蘿蔔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的節奏譜熟悉、會按節奏拍的話,那麼採用的話就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有節奏的説。但是如果節奏比較簡單,且孩子不熟悉的話,不用刻意拿出來放在這裏用(平時也可以當做遊戲來熟悉)以免浪費時間,因為在一個活動中有一至二點新的東西就可以了,不是大雜燴,全都要的,所以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直接通過傾聽老師的琴聲來引導幼兒運用拍手有節奏説。

3、在幼兒學唱的時候,除了在每一遍唱之前提出一些要求外,還可以從一張開始逐步拿掉幾張圖片唱,這樣不僅能提高幼兒學唱的注意力和興趣,也能使活動顯得有幼兒自主學習的一些味道在裏面。

反思與收穫:

歌唱活動不是簡單的讓幼兒欣賞一下歌曲,然後讓孩子來逐一説出歌詞是什麼,進而學唱歌曲,這樣就會弱化“唱”,因此應該在孩子熟悉歌詞的基礎上來欣賞歌曲,這個就可以在活動前和孩子一起先進行熟悉,然後在活動中我們重點的就是要感受音樂的旋律特點、情感等,再對歌詞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最後將重點放在“唱”或“表現”上,這樣就能將更多的時間與力度放在開展多種方式的唱上了。就比如可以提出不同情感方面的。要求來唱,可以去除一些圖片的輔助來唱,還可以加上一些動作來邊唱邊邊表演等,而且因為孩子對歌詞已經熟悉了,所以唱了不做動作,或是做了動作不唱的現象就會好很多。同時,要給幼兒更多的欣賞、自主學習歌曲的空間,要避免老師教歌的跡象過多的顯現在活動中。

歌唱活動不是簡單的讓幼兒欣賞一下歌曲,然後讓孩子來逐一説出歌詞是什麼,進而學唱歌曲,這樣就會弱化“唱”,因此應該在孩子熟悉歌詞的基礎上來欣賞歌曲,這個就可以在活動前和孩子一起先進行熟悉,然後在活動中我們重點的就是要感受音樂的旋律特點、情感等,再對歌詞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最後將重點放在“唱”或“表現”上,這樣就能將更多的時間與力度放在開展多種方式的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