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多篇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一

在大量的隨堂聽課和觀摩聽課活動中,經常能聽到老師們這樣的評論:“這堂課比較有意境”。“這堂課把我們帶到美的意境中去了”。“聽了學生的歌唱,使我們身臨其境”。“這堂課如果在歌曲的藝術處理上再細些,則意境可能會更深些。”……。可見,國小音樂課的意境教學正在受到廣大音樂教師的關注,從許多報刊雜誌上發表的有關國小音樂課意境教學的心得體會文章中,也可以看到,國小音樂課的意境教學正在成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我國音樂理論家修海林認為:音樂意境“既產生於音樂家對對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於音樂的表現中。

自然,音樂的審美也勢必要求體驗到這一意境,這時意境即是客體的主體化,也是主體的對象化,意境是審美意象性活動的產物”。國小音樂課堂內的音樂意境,存在於音樂教師的音樂表現和學生音樂審美體驗的自始至終。沒有教師主動的音樂表現,就沒有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就沒有國小音樂課的意境教學。

國小音樂課的意境教學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

教師應當認真分析教材內歌曲的歌詞、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樂表現記號、情感標記等,以充分發掘教材的音樂意境因素,並運用它來為意境教學服務。

二、用色彩來營造意境

教師應當運用自然界的五彩繽紛來引導學生想象和表現音樂色彩。

如:杭州市學軍國小任一波老師在教學《秋天多麼美》(浙江省編義務教育國小音樂第七冊)一課時,精心製作了金黃色稻穗的頭飾,繪製了金黃色田野裏稻浪滾滾的圖畫,準備了農民在金黃色田野裏開鐮收割的鏡頭,學生被金黃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猶如置身在碩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節奏,演唱了《秋天多麼美》,臉上也露出了像金燦燦的秋天那麼美的笑容。這説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學生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三、用電化多媒體來展示意境

現代電化多媒體在展示音樂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時空的特點。學生在電化多媒體有聲、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進入緊扣教材的特定的音樂意境中去。

例如:我在指導一位教師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九年義務教育五、六年制國小音樂第八冊)時,為他精心剪輯了一組電影電視鏡頭,學生在屏幕看到的是:人民音樂家聶耳在簡陋的斗室裏,在昏暗的燈光下,創作《義勇軍進行曲》→隨着聶耳搞音樂創作的臉部特寫鏡頭漸漸拉近,疊印出抗日將士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衝鋒陷陣的場景,同時響起了衝鋒的號角:附圖{圖}強勁的軍號聲激發了聶耳的創作靈感,激勵着聶耳在粗糙的五線譜紙上奮筆疾書《義勇軍進行曲》→隨着《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聲由弱到強,又疊印出抗日救亡運動風起雲湧的畫面……→在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萬人注目着天安門前的升旗儀式……。這一組影視鏡頭的播放,具有整體上的跌宕起伏、剛柔相濟的藝術效果,使學生既瞭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創作過程,又很自然地進入了《國歌》的音樂意境,併產生了強烈的學唱願望。

四、用鋼琴演奏來渲染意境

鋼琴家肖邦曾經用鋼琴演奏,把一批調皮的孩子帶到夜色朦朧的大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聲向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大森林的故事,竟使這些調皮鬼安靜下來,並一個個進入了夢鄉。這説明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在音樂意境的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杭州大關國小洪嫦老師在用鋼琴演奏來渲染意境方面,就有較好的嘗試,比如:她在教學貝多芬寫的A小調歌曲《土拔鼠》(全日制國小音樂課本第十二冊)一課時,按A[,m]→D[,m]→E[,7]→A[,m]和絃的連接與進行,用左手連續滾動式分解和絃為右手八度主旋律編配,使織體更富有流動性。從而渲染出歌曲中的“我”為了生活而背井離鄉到處流浪的音樂意境。她在教學《閃爍的小星》(九年義務教育五、六年制國小音樂第一冊)一課時,則用了和聲節奏音型,為歌曲主旋律作背景,通過和絃的節奏性變化,來展現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的音樂意境。

上述教學實例説明,只要教師能根據教材實際設計出豐富多彩的鋼琴伴奏織體,就能有助於音樂意境的渲染,取得較好的意境教學效果。

五、用語言來描述意境

教師在用音樂語言構築音樂意境後,還必須及時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用口頭語言來描述音樂意境。如:杭州市下城三小方琦老師在上音樂欣賞課《彼得與狼》(九年義務教育五、六年制國小音樂第十冊)時,先讓學生聽這個交響童話的音樂,在學生隨着音樂旋律的發展漸入佳境後,又及時啟發學生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它,在此基礎上,簡要概括出在這個交響童話故事中貓的饞嘴與狡猾,小鳥的機靈活潑,鴨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陰險、毒辣,彼得的機智勇敢,老爺爺的善良、可親等音樂形象,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交響童話音樂的藝術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進入音樂意境後,必然會對音樂的旋律織體、和聲節奏讚歎不絕,激動萬分,並有一種急於表述的激情。這時,教師就應當

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藝術感受。儘管他們往往辭不達意,但教師還是應當給予鼓勵,並在此基礎上作出總結性的畫龍點睛式的意境表述,這將有助於意境教學的深化。

六、用形體來表現意境

首先,教師應當運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意境。如:在範唱《可愛的羊羣》(浙江省編義務教育國小音樂第三冊)時,可以用一個較大幅度的緩慢抬手、遠眺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遼闊的草原意境。又如:在為學生演奏《碼頭工人歌》(九年義務教育五、六年制國小音樂第八冊)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沉穩的演奏姿勢,痛苦而憤怒的臉部表情,來表現受盡煎熬的碼頭工人掙扎反抗的情景。

其次,教師應當組織學生用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意境。如杭州市西湖國小肖樺老師在教學《走啊走》(浙江省編義務教育國小音樂第一冊)這首歌時,積極啟發學生創編了老大爺、小朋友、解放軍走路的形體動作,在教師富於表情的鋼琴伴奏下,學生興致勃勃地表演了各具個性的老大爺、小朋友、解放軍走路的情景。

音樂意境的形體表現,應以教師為主導,在組織學生的積極參與中,促使意境教學的直觀形象化。

七、用歌唱來讚美意境

學生一旦真正進入了音樂的意境,就會用非常自然的歌唱來讚美它,而這種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還要動人心絃的。例如,杭州學軍國小鄔淑穎老師在教學《小紙船的夢》(九年義務教育五、六年制國小音樂第十二冊)一課時,用聲情並茂的範唱,把學生帶到一個神奇的夢境中去,在教師富有魅力的鋼琴伴奏下,學生十分投入地唱起了《小紙船的夢》,用動聽的歌聲讚美神祕的夢境,而神祕的夢境又使孩子們的歌聲更加動聽。

以上七個方面均反映了音樂教師積極、主動的音樂表現。音樂教師的這種主觀能動的音樂表現,實質上是音樂教師對音樂教材內容的艱苦的二度創作。這種二度創作的層次,與音樂教師的敬業精神、審美藝術修養及音樂藝術素質緊密相關。這種二度創作的優劣,將直接關係到國小音樂課堂意境教學的成敗。

綜上所述,國小音樂課的意境教學,是培養少年兒童審美情趣,增強少年兒童審美意識,完善少年兒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列寧説:“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也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讓我們堅持國小音樂課的意境教學,使少年兒童具有優秀的審美品質和高尚的審美情感,成為追求真理的新一代。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二

開學已有十幾周了,學校組織了對新教師的考核,公開課是考的重點之一,現談談對自己公開課的一點感受。

本節課運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首先給他們觀看《海鷗》的圖片,讓他們對海鷗有個直觀的印象,其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本節課我儘可能地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之中,讓他們獲得音樂審美體驗。音樂是情感藝術,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情感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音樂學習與體驗音樂情緒。體驗式音樂學習是旨在從“體驗”中實行對“音樂知識”的學習,是因為音樂教學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方式和手段,有着與一般學科不同的教學方法。老師首先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了教育的潛在性。我十分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學過程是一個在教師啟發與指導下,引導學生參與體驗音樂的過程。沒有學生主體參與體驗,就難有真正的音樂教學。只有當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自己親身主動地去體驗、領悟、探尋,與音樂融為一體時,才能對音樂知識、技能技巧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能實行對音樂的欣賞與創造。同時,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把握住審美的愉悦性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徵,因為音樂能夠給人以愉悦、以享受,只有保持學生的良好心境,使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愉悦,才能保證音樂教學獲得成功的一個前提條件。

事實證明,我對學生現有的心理和生理狀況分析得還不夠,在演唱之前儘管我滿懷激情的調動學生情感,整堂課中,我發現同學們情緒十分高漲,積極性很高,每個人都躍躍欲試,從學生表情看,他們也很想表現出美好的情感,但是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又不由自主“躲”了回去,通過這次課讓我意識到備課不僅要備課文,還要備學生。

通過這次公開課,我學到了更多,看清的自己在教學中的優勢和不足,今後應該更多地向老教師請教而且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體會,提煉自己的經驗,從而提升自己的認識。認真分析同事的評議,就能正視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也就能提高自己的思維品質,也才能有下一步高質地的新思考

最後特別感謝**老師,她不斷指導並多次提出意見和建議讓我及時改進,同時感謝其他同事們抽出時間聽課並提出寶貴意見!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三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在音樂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

一、感受音樂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

2、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3、課內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在教授《雪花歌》之前,我向學生提問,喜歡哪個季節,學生都説出了心目中喜歡的季節並説明了原因。對於冬天而言,他們覺得白雪皚皚,多麼美麗的一幅畫面。孩子們天性就是好動,因此,我會牢牢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徵,讓幼兒在玩中得到樂趣。同時,學到更多的本領。

在此活動中,為了讓學生喜歡冬天,通過創編舞蹈動作,讓學生體驗舞蹈帶給大家美的享受,孩子們學的也是有模有樣,他們很喜歡做下雪時的動作,雙手往下滑落時手指翹翹的,很有節奏感。同時,我也請了一部分學生上台表演。學生積極性都很高,對於音樂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大膽地去表演,有些學生會在表演的同時,跟着老師不由自主的一起歌唱。這充分説明了學生的喜愛之情。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四

三年級音樂教學反思 音樂課不僅是對學生進行一次學習興趣的培養,而且是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感受“美”的薰陶。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應充分發揮音樂教育中美的作用,讓音樂課成為感受美、創造美的殿堂,再讓美貫穿音樂課堂。在三年級這一年的音樂教學中我頗有體會。

上學期我們欣賞課中有一首《DO RE MI》的歌曲, 在組織學生欣賞歌曲《DO RE MI》的教學活動中,我就在想,這是一首外國的電影插曲,孩子們肯定不是很熟悉,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儘快地接受教學內容,並且還非常輕鬆的完成教學任務,成為我最大的一個困惑。後來參考教師用書並且在電腦上查資料,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首先簡要的向孩子介紹電影《音樂之聲》,並選出孩子們喜歡的電影片段組織孩子們觀看,為此,還緊緊抓住孩子喜歡模仿的特徵,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孩子觀看電影《音樂之聲》的片段,特別是以主人翁美麗的修女瑪利亞帶領孩子郊遊時,和孩子創編歌曲《DO RE MI》的過程。以此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接下來組織學生聆聽音樂、觀賞電影片段,引導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進入了音樂情境,讓其在聆聽過程中,體驗、感受作品在創編“DO ER MI“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美”。尤其是在學習歌曲《DO ER MI》時,學生敢於表現“美”的積極性,學唱和表

演同時進行,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唱歌和表演舞蹈,充分的體現了這堂課取得的成效。

這節課主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進行構思,在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的同時,關注並參與音樂活動,以提高他們音樂鑑賞能力、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每一個環節都緊緊圍繞主題循序漸進地展開,注重環節之間的銜接自然流暢,主題鮮明。在音樂資料的選擇上即考慮符合教材課題的要求,又能讓學生歡喜和接受,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活潑。很好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為整個教學增添了美感。整個教學過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使學生對音名有了一定的認識,並能合理運用,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覺得老師除了要具有很高的音樂素養、專業能力以外,還應具備其它一些綜合素質。如怎樣很好地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得整個教學環境更加和諧融洽,這對能否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老師還應具備很強的應變能力,每個學生條件不同,所表現的情感反應也會不同,有的會超出老師的預想,而有的卻達不到教師設定的目標,這些是老師預測不了的,因此,教師應時刻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以事先設計的教學構思為基礎,但不受其侷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善於觀察學生、瞭解學生,並能及時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選擇

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只有這樣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完整的上好整節課。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五

每次走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我也在想:怎麼樣才能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好,讓學生們在學習文化課之外能夠用音樂來薰陶他們的心靈樂園?怎麼樣才能通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着物慾橫飛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

音樂課是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程之一,他們熱衷於音樂課本上的歌曲演唱,但是他們又對教材中的歌曲所包含的背景故事卻毫不知情,為了讓學生不僅會唱歌,還要清楚唱的是什麼?怎樣唱?為什麼要這樣唱?怎樣唱的更好?這就需要在針對於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的條理性和層次感,循序漸進,深層次的進行探討和反思。

一、音樂課堂的教學重點是什麼?

音樂課不單純是唱歌課,也是通過學習歌曲演唱來了解音樂知識和拓展藝術視野的途徑。以前課堂上所謂的“唱歌”,就是老師教會學生唱會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狀態,以及對歌曲的感情處理等,比如有的歌曲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戰時期創作的歌曲,比如:《松花江上》、《游擊隊之歌》等,現在的孩子們包括我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顯然對歌曲的感情就很難掌握了,那麼學起歌來的興趣自然就沒有那麼高漲了,所以就要求在教授這類題材的歌曲時,應該對歌曲的時代背景做詳細的介紹,立體的讓學生真正瞭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教師以正確的歌唱方法來引導學生來演唱,這樣本來單調的音樂課堂就會豐富起來。所以,音樂課堂的教學重點是什麼?我本人總結起來就是:興趣的培養,對歌曲學習過程中的興趣的培養。當然,樹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對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自信心,那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一事無成。而自信心對一個歌唱者來説更為重要,那要怎樣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師

生雙方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的。比如在上課的時候找出學生歌唱的不足之處進行糾正的時候要切忌挖苦嘲諷,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肯定,及時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保持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是什麼?

在音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的導入尤為重要。重視導入環節的設計,就是看一個教師對本堂課的掌控力和準備工作是否完備。導入是引發學生對音樂課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線,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步驟。良好的導入會使學生從上課之初就被深深吸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氛圍之中,音樂課堂既是生動活潑的,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有着特殊教育意義的,所以,課堂的導入,精、準、到位,意義重大,也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當之無愧的重點。

總之,在音樂課堂教學當中,只要我們摒棄長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音樂課堂的教學審美功能一定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共同發展。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六

學校音樂重視識譜教育,但學生最沒有興趣,最弱的也是識唱簡譜。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反思: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做為音樂老師不能剝奪學生聆聽音樂的權力,一首樂曲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聆聽去充分體會音樂中美和豐富的情感。重視“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學時我用的音樂就是本節課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剛才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從而起了熟悉旋律等作用。這也是許多老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

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七

一、反思:國小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受應試教育體制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過度追求教學進度和升學率,與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將音樂課作為拓展學生課外知識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強調理論知識的專業性,將大量時間、精力耗費在對音樂作品創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紹上,而忽視了對音樂本體的關注,未能認識到音樂本身的欣賞價值和意義。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學生在對音樂課的認識上發生了扭曲,漸漸地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出路:提高國小音樂課堂教學品質的策略分析

針對當前國小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為適應新課程標準的客觀要求,國小音樂教師應主動更新教學理念,明確國小音樂教學目標,積極轉變教學模式,促進基礎教育改革,推動素質教育前進步伐。具體來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轉變教學主體,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

新課程標準下的國小音樂課堂,應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樂園,在課堂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的創造性,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今天的音樂課不再是學生接觸音樂的唯一場所,電視、廣播、互聯網等無時無刻不在輸出音樂,通過日常生活音樂的積累,國小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音樂喜好和修養。音樂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轉換,明確自身不再是單純的音樂理論知識傳授者,更是學生音樂興趣及審美情趣形成的引導者。只有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儘可能多地讓學生表達、思考,以學生為中心,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音樂素養、審美情趣的形成。

2、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模式

國小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當主動跳出傳統教學的條條框框,不斷開拓創新,力求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多樣化。具體來講,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製作音樂手抄報、音樂賀卡等方式幫助學生從另一種角度理解音樂;充分利用校廣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學生感興趣且富有欣賞價值的音樂作品,並對作品加以解析,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達到音樂教育與欣賞的目的。

3、關注音樂本體,重視音樂欣賞,培養審美意識

就音樂本身而言,它屬於一種高雅藝術,欣賞音樂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義,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音樂本體,重視音樂欣賞,通過優化課程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透過音樂作品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走進作者創設的情境,感受音樂本身所表達的情緒,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隨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今天的音樂環境較之過去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音樂知識獲取已經不再單一地侷限於音樂課堂,傳統的音樂教學已經遠不能適應現代化音樂課堂教學的要求。作為課堂教學實踐第一線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國小音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音樂素養,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八

國小音樂課教學是國小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我在教學中一直認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總之,音樂教育不僅具有輔助、強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還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獨具的教育功能。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國小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範唱以後,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步步高》這首歌曲,他的節奏非常複雜,中間出現了許多大切分節奏型,和每小節中的空拍處,如果不先將節奏帶入歌詞去讀會,不然根本沒法將歌曲學會。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比如《步步高》這首歌曲是廣東音樂,情緒熱烈歡快,表現的是歌曲過年時的歡快氣氛,在演唱時就要將歌曲的意境及廣東音樂的特點用歌聲表現出來。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於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並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示範演唱唱二遍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於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不同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別,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1、對於一、二年級學生來説,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於是我採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蒲公英》這首歌曲,我以4小組為一個單位,有人表現蒲公英,有人表現風,有人表現小寶寶,通過情境表演的形式加深他們對歌曲的理解

2、對於五、四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我採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覆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因為這年級的同學已基本具備識譜能力,如《什麼結籽高又高》這課,如果機械的句句教唱會使同學覺得課堂枯燥無味,毫無生機可言,無法調動學習積極性。因此,我採用了師生合作法採用一唱眾合的形式去表現歌曲,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九

這是音樂教材中新加入的一首歌曲,主要抒發對母親的熱愛,表達對祖國的讚美之情的歌曲。歌曲旋律優美,情感真摯,節奏運用豐富,多次用到附點節奏、切分節奏、休止符號以及大跳音程,在增加了歌曲難度的同時,也使歌曲的表現力得了到進一步加強。 對四年級學生來説,正確的演唱還是有難度的。 在教學設計中,針對學生對音符時值的把握不清楚和識譜能力較弱情況,我在每節課開始都會練一些節奏律動和識譜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 本課教學任務主要是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做到音準到位、節奏準確。

在學唱過程中,主要通過聆聽錄音範唱和教師範唱來讓學生熟悉旋律並感受歌曲的情感,通過朗讀歌詞來了解大致內容,再讓學生跟着老師的伴奏自主唱歌詞,同時對歌唱中出現的難點部分進行歌譜的視唱,從而達到完整演唱全曲的目的。通過綜合聆聽、分句演唱、再綜合表演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潛移默化到感受、體驗到歌曲的情感內涵。處理歌曲中,孩子們的理解力讓我大加讚賞!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十

輕快、陽光,節奏明朗,是我初識這首歌曲最大的感受。正因為這般喜聞樂見的表現,讓我對這首彈奏頗有難度的歌曲興趣淙淙。也是花了好些課餘的時間,將其彈奏順溜,在自彈自唱的學習中,也讓我對這首歌曲產生了更多的興趣與探究,只因這美好的旋律讓人回味。

這是一首頗具通俗歌曲風格的校園歌曲,4|4拍,大調式,二段體結構。每個樂段採用了起、承、轉、合式的手法寫成,曲調規整。歌曲的節奏十分緊密,十六分節奏貫穿全曲,並多處出現旋律的八度、六度、四度大跳,使得歌曲富有動感、活潑向上。

以《哦,十分鐘》的彈奏演唱進入本課教學,這也是一首上個學期學過的頗受學生喜愛的校園歌曲,因此學生的積極性濃郁。更在後面藉助了言談交流的激發,讓孩子們自由討論起平日在校園裏最快樂最美好的場景,他們都興致勃勃,一個説下課十分鐘“恢復自由”的時間,另一個説中午飢腸轆轆地聞到美味午餐的時候,更有甚者傍晚整理書包衝出教室的一刻等,無論如何,孩子的想法終究單純,卻也十分美好,通過彼此振振有詞且歡欣鼓舞的討論,也總算讓他們體味感受到了我們美好可愛的小小校園。為歌曲的學唱做好感情鋪墊,順勢而下。

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孩子們就着興趣,也聽得十分投入,不時忍不住輕輕跟着音樂哼唱上兩句,但由於這首歌曲的旋律較難,還有較多的裝飾音,如波音、倚音等的加入,儘管為歌曲錦上添花,卻也着實提高了難度。一遍欣賞完畢,首先讓孩子們表達對歌曲的直觀感受,對內容的初步瞭解,他們都各抒己見,結合自己的校園生活,倒也説得娓娓動聽。

在歌曲的學唱方面,先是讓孩子們再次聽琴欣賞了一遍,考慮到旋律較難、跨度較大的原因,只是聽,不贊成跟唱。加深他們對於歌曲旋律的印記與感受,同時靜心聆聽,可發現老師彈奏中出現的一些裝飾音,演唱時可多加關注。鑑於四年級對於歌譜教學的要求與提高,我在黑板上謄抄了八個小結的樂譜,便於識譜教學,節選了是本首歌曲前八小節,忽略波音與倚音的表達。由於這八小節的曲調中,十六分音符出現十分緊密,時而在前半拍,時而出現在後半拍,因此我通過琴鍵上反覆的彈奏,放慢速度地彈奏,讓學生感受到十六分音符的時值與位置,唱好歌譜。自從黑板上點譜教學之後,我明顯覺得孩子們對於這幾個數字的唱名有了更敏鋭的洞察,識譜能力也得到了較多進步,讓人欣慰。點譜唱、隨琴唱幾遍過門之後,這八小結的樂譜識得,於是我輕輕地在音符的上面加上了波音與倚音的記號,通過對比沒有裝飾音與有裝飾音的旋律彈奏,讓學生形象直觀地體會到旋律的不同,再進行學唱講解,事半功倍。

解決了識譜的問題,按照節奏朗讀歌詞已難不倒他們了。偶有幾處帶附點的音符的時值還把握不好之外,基本沒有什麼大的問題,想來這也是素日裏較多對他們節奏練習的緣故。對於歌曲的教唱,先聽輕輕跟唱,後隨琴自信演唱。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較難樂句,反覆彈奏聆聽學唱,孩子們也總是完成地很出色。對於一些八分休止符的地方,他們還時常摸不着頭腦,只得反覆提醒。輕鬆的樂感,舒暢的旋律,使得他們很快喜歡上了這首歌曲。有了蓄勢待發的興趣,任何的難關都有了克服的跡象。兩遍下來,他們已經能駕輕就熟了。

歌曲演唱處理得差不多,便是內容的進一步提煉了。通過感受尋找歌曲的高潮,體會最後一個樂句的含義,爭先恐後地描繪出美好快樂的校園生活。更藉助歌曲的表達,讓孩子真正體會了一把校園的美好,最後教師給予感情教育與小節,在美麗的百花園中度過自己最美好的學生時代,同這春天一般渙散燦爛,茁壯成長。美好的旋律,美麗的意境,美妙的童聲,將歌曲與孩子們相融,愉快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