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3W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示兒》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薰陶和滋養。

3、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中,明瞭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繫,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牀,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這首詩千百年來感染、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它。

(二)新授

A、讀題解題,瞭解背景

1、交流蒐集的資料。

2、出示教師蒐集的資料。

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州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權。他們苟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生活在戰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的陸游就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

3、引導説題意。

B、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自由朗讀《示兒》。讀的時候,把字音讀準確,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找生讀,相機評價引導)

2、對照註釋理解詩意。(交流糾正,相機進行翻譯古詩文方法的引導)

3、體驗感情。

詩裏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瞭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作者“悲”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渴望“九州同”,那麼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多媒體出示《清明上河圖》,教師描述畫面)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學生想象説話。

師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啊——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

用“悲”組能夠體現陸游心情的詞,説一句完整的話。

感情朗讀 “但悲不見九州同”。

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藴涵在裏面,是什麼?(板書:盼)詩人盼的是什麼?

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

65年啊,同學們。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39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麼漫長的等待,這是多麼揪心的期盼!

一個“悲”,一個“盼”。同學們,就是這種感情的《示兒》。學生感情誦讀。

C、拓展

正是因了這強烈的愛國感情,陸游在20歲的時候就立下了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的志向。(出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然他直到40多歲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了一名軍官,一生並未做過高官,而且屢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擠,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憂國),68歲時他退居家鄉,在偏僻的山村,年邁的他(出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台。)直到82歲,他還高唱(出示: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他在世時沒有看到祖國統一,傷心悲憤(出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但他堅信着失地定能收復,祖國定能統一,臨終前諄諄囑咐着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D、互文引證,體察詩藴

1、拓展《題臨安邸》。

引讀思考,從詩中你能看到什麼?那些南宋的王師、權貴、皇帝,他們在幹什麼?

生交流。

從詩中,你能看到南宋統治者發兵征戰、收復失地的決心和行動麼?沒有。大敵當前,那些王師權貴皇帝們只知道朝朝尋歡、夜夜作樂,他們何嘗似陸游為山河的破碎而傷心?他們何嘗似陸游為百姓的痛苦而憂慮?他們何嘗似陸游為收復失地而着急?他們何嘗悲百姓之悲,盼百姓之盼啊!他們已經葬送了一個繁華的汴州,這樣下去,錦繡如畫的杭州也將葬送在他們手裏。

面對他們,你的心情如何?感情引讀 “西湖歌舞幾時休?”

2、對比體驗

當這兩首詩同時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北方的壯麗山河淪陷了——西湖邊上卻是歌舞昇平;北方的老百姓在金人的欺壓下度日如年、渴盼統一——南宋的統治者們卻在尋歡作樂、醉生夢死。是統治者的昏庸無能讓陸游的一生都在為人民疾苦而憂,為國家破碎而悲,為統一國家而戰。臨終之際,陸游一定有很多話要説。(南宋統治者、老百姓、侵略者……)

學生想象寫話。

這就是陸游——一個對侵略者滿腔的恨,對祖國和人民無限愛的陸游。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他的絕筆詩——《示兒》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崇敬吧。

(三)作業

陸游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歌,其中很多都是愛國名篇,被廣為傳誦。像《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書憤》等等,課後同學可查閲誦讀。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更加欽佩陸游,而他的愛國精神也一定會深深地植根在你們的心中!

《示兒》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背誦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

3.德育滲透點: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4.美育滲透點: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對古詩進行整合,構建“主題式”、“立體式”的古詩教學框架。即以對南宋這一時代的整體觀照為核心,將三首詩組織納入這一個主題,再適量補充同時期的相關詩詞。建構起一個互相聯繫、互相映襯、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體課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話愛國

師:古往今來,愛國是永恆不變的話題,許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發着心中的愛國情。抗金將領岳飛精忠報國,寫下了鏗鏘有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著名歌手張明敏身在異鄉,用歌聲唱出了《我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詩篇,歌曲?(生交流),導入古詩《示兒》。

二、初讀感知,讀出韻律,解詩題

(生齊讀詩題。)

師:“示兒”是什麼意思?臨終前寫給兒子的叫什麼?人們在臨終時給兒子的遺書一般都是寫些什麼?(生看屏幕解詩題。)那陸游寫了什麼?

1.生自讀,抽讀,師指導讀,讀出節奏。

2.師:通過初讀,你從陸游的遺囑中大概讀出了他想告訴兒子什麼?(生交流初讀感知。)

師:讀詩,僅讀出大概意思還是不夠的,詩中又孕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就讓我們走進古詩,反覆品讀,感悟詩情。

三、走進歷史,抓住詩眼,悟詩情

1.找詩眼。

師:找找詩中哪個字體現了詩人當時的心情?(生交流)板書:悲

2.探“悲”因

①一探“悲”

詩人悲什麼?(生説)你從哪看出來的?(生談看法)

師:元——原來、本來,詩人本來就知道死去了什麼都是空的,想一想,在詩人心中哪些東西是空的?(生説。)

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生活態度?(生交流)

師:面對死詩人都如此豁達,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念念不忘,放心不下,感到很悲,是什麼?

(生回答)師:從哪知道的。?(生齊第二句。)九州——————全國,同—————統一。

師:當時詩人的國家遭遇了怎樣的磨難?

(生説,然後讀大屏幕上的資料,瞭解歷史上的宋朝。)

師:讀了這段歷史,你知道作者為什麼而悲了嗎?指名説。

板書:外敵侵,祖國分

你能把這種痛讀出來嗎?指名讀詩

②二探“悲”

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時的詩人又在做什麼?

出示陸游的生平簡介,瞭解詩人。出示其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自讀,抽題。

師範讀前句,(生談一談這是一幅怎樣的山河?)

師:“三萬裏”“五千仞嶽”這是何等的氣魄!指名讀。

師:可是這麼壯麗的山河卻被敵人佔領着,你的心情怎樣?你知道詩人為何而悲了嗎?

(生談感受)板書:山河破

生帶着這種心情齊讀這兩句。師:僅僅是為這個悲痛嗎?還為什麼悲?從後兩句你讀懂了什麼?(指名説)

師配樂旁白:一片大好河山就這樣被踏在了敵人的鐵騎下,老百姓流離失所,如果你就在淪陷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自由交流。

師:你覺得詩人還為什麼悲?(生説)板書:遺民淚

師:帶着這種哀痛你再讀讀這兩句,你會有更深的體會。

指名讀,齊讀。

師: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麼想説的?統治者都在幹什麼?我們一起去臨安看一看。

③三探“悲”

出示:南宋的歷史資料,古詩《題臨安邸》。(生自己讀。)

師:遊人:這裏指誰?他們在幹什麼?(生交流。)

師:哪個字體現了他們那種不憂國患,醉生夢死的生活?(生説)

大屏幕對比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

師:一邊是“遺民淚盡”,一邊是“尋歡作樂”你的心情怎樣?從中你又感受到詩人為什麼還悲?(生交流)板書:朝臣昏驕奢淫

帶着理解再讀詩句。

3.悟“盼”情

詩人就是帶着這麼多的悲傷離開人世的嗎?還有什麼?讀後兩句詩,指名説。

師:儘管金兵入侵恨,儘管山河破碎痛,儘管遺民淚盡哀,儘管昏君無能憤,但是作者還是充滿無限的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

此時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生答。板書:盼

是呀,一切皆源於一個字——對祖國的愛。板書:愛

這是一種執着不變的信念,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愛,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帶着這分情,讓我們一起用心吟誦,把一位老人的臨終遺願讀出來。生齊讀。

四、課外延伸,豐富積累,品佳句

歲月的跌宕,這位老人沒有忘記受苦受難的人民,沒有忘記飽經憂患的祖國。還有許多仁人志士他們也用自己的筆桿,用自己的行動來寄託自己的未抒的胸懷。你還知道這個時期的愛國人士?出示愛國詩句。

歷史已去,但愛國情道不盡,讓我們在讀史中背點詩,在學詩中讀點史,做到詩史結合。最後讓我們在激昂的音樂聲中大聲吟誦這些詩句。

《示兒》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思想認識: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情趣,吟誦揣摩體會感情。

2、基礎知識: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敍述的內容。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想像詩歌內容,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温故引新,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語:我們今天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書課題:示兒)

2、提問:我們在第十一冊學了三首古詩,請回憶我們是從哪幾方面學習的?

引導學生回答,投影儀顯示本課學習目標:

①學習詞句意思,瞭解古詩內容;

②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

①説説“示”的意思;(告訴、告知)

②問:根據題目引導學生答出:誰告訴兒子?告訴什麼給兒子?為什麼告訴兒子?

2、讀“預習”,簡介作者陸游和他當時寫這首詩的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先聽老師範讀,學生再自由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課本中的註釋,説説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細讀全詩,理解內容

1、讀。學生默讀,把沒讀懂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2、查。學生查字典、詞典討論解決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詞。

3、連。

①根據第一句中字、詞意思,説説這一句句意;

②學生根據説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紙上寫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學生向全班同學彙報句子意思,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吟誦揣摩體會感情——古詩《示兒》教學設計》。(老師點撥板書:心事、渴望)

4、疑。

①學生針對詩歌的字、詞、思想內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②老師引導討論解答學生提出的較難問題。

五、再現畫面,吟誦玩味

1、讀。熟讀全詩,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2、想。

①聽錄音機朗讀詩歌,學生閉目想像:陸游病危,但沒看到祖國統一而遺憾的情景;

②學生邊讀邊想。

1)學生看多媒體屏幕,邊聽邊想像,老師用舒緩的語氣和着優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離開人世,可中原依然戰亂不止,金兵強盜為非作歹,濫殺無辜,百姓處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南宋軍隊應立即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但我要離開人間了,看不到我們的軍隊收復中原,看不到祖國統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聽老師範讀,再點名讀,最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讀出老師描述的情感。

3、畫。

①用簡筆畫畫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談談簡筆畫的創意;

③學生自由讀,讀出畫畫時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師選出的較好圖畫,聽錄音機朗讀詩歌;

⑤全班齊讀,讀出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熱情。(板書:愛國)

4、背。在前面讀的基礎上試背。

六、練習延伸,落實目標

1、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一。

2、讀下面的短信,用詩填空。

台灣小朋友:

中秋節好嗎?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湖邊散步,夕陽斜照在湖面,多美呀!此時此境,我想起了白居易的兩句詩( )。夜晚,清幽的月光照進我的小屋,我在牀上輾轉反側,聯想到了李白寫的一首詩( )。

今天是中秋節,家家户户團圓暢飲,我想到了香港、澳門小朋友,又想起了王維的一句詩( )。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可你們遠離祖**親,我們多麼盼望你們早日回到祖國媽媽身邊!這裏,我只好用陸游的一首詩( ),來表達我這時的感受。我深信:以後的中秋節我們會團圓的,這也是我們全體大陸小朋友的願望!

歡迎到我們家鄉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案 篇四

摘要:本文從一節課的角度很具體地介紹了多媒體在古代詩歌《十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教學中的靈活運用,恰如其分地展示了現代教學設備在當今形勢下的突出作用,多媒體與現代教學理念的完美融合:有了多媒體,課堂的容量將會加大充實,有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了多媒體,學生學習的熱情將會高漲,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了多媒體,教師教學如魚得水,有助於現代教學理念的實施。另外,本文還在文中穿插了多媒體運用的設計和思考,文章結尾作者寫出了本課結束的一點反思,從而更突出多媒體在詩歌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 映示 思考 投影 反思

走近人物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宋代詩人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昨天已經佈置大家進行預習,誰來説説自己的收穫。

生1:他是愛國詩人。

生2: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詩人,並且是愛國詩人。

教師:好,剛才兩位同學都講到了詩人陸游是為愛國詩人,你們在國小時有沒有學過他的作品?

生(背誦):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教師:集體背誦

(學生集體背,背完後教師映示《示兒》全詩,有助於學生對舊知的温習)

教師:誰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啊?

生1:金人入侵,年紀大了仍然想着為國效力。

生2:當詩人在六十八歲高齡,一身病痛,孤獨地躺在荒涼的鄉村裏,他會想起很多往事。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過往,感慨頗多,幼年時的理想,青年時的挫折,中年時的抱負,老年時的失意都會像過眼煙雲一樣在心頭閃現。

(映示: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閒居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農村的詩人陸游,已是68歲的老人了。農曆十一月四日夜,一場暴風雨勾起了這位愛國志士對往昔軍旅的生涯的追憶。於是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

這是有關陸游的一段人生經歷,由學生髮言後再呈現給學生,能強化學生對於陸游寫作背景的記憶,能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本詩。有效地利用好多媒體,能擴大課堂知識的容量。)

貼近文本

教師:這首詩的題目什麼意思啊?

生:就是在那天晚上下起了雨,作者有雨聲聯想到自己馳騁沙場的情境。

教師:好的,看投影並齊讀。

(映示:陸游罷官居住家鄉山陰(紹興),抗金收復失地是他不能忘懷的事。他因風雨大作而思緒萬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風雨中飄搖,岌岌可危的現實,又浮起到前線作戰挽救國家危亡的企望。於是,在風雨聲中入夢,夢境是在前線作戰。風雨聲就把他所處的現實同所存的希望聯繫起來了。)

教師:那麼作者在詩中寫了什麼內容呢?同學們結合註釋弄懂重點詞語的意思,進而説説詩意。

(學生自習或討論)

學生: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自己並不感到悲哀,還想着替國家守衞邊疆。夜深了,我躺在牀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着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教師映示詩歌大意。)

朗讀感悟

教師:弄懂了這首詩的大意,哪位同學來試讀一下啊?

(生1、生2朗讀。)

教師:他們讀的怎樣啊?

生1:不夠豪邁。總覺得缺點什麼。

生2:節奏快了。語調有點不對。

教師:那老師來讀一下吧。

(多媒體播放雷雨交加之聲,教師範讀準確進入。多媒體的積極使用,給課堂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意境,這可能就是李潔琳老師所説的情境教學法吧。)

(朗讀之後,我觀察了一下全班,很多學生情緒飽滿,學習的熱情,尤其是朗讀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而此時實施朗讀教學正是大好時機。)

教師:老師感覺到很多同學都想來試一下,下面給大家2分鐘,每位同學在小組內朗讀,同學之間相互指正,結束後,我想請兩位同學來展示一下。

(學生試讀。)

教師:好,靜下來,誰來?

(我觀察了一下,舉手的有一半人。)

生1、生2朗讀。朗讀時我同樣播放了錄音。

教師:評價一下吧。

生:節奏讀的很好,語調也很恰當,速度不快也不慢。

教師:好,集體配樂朗讀。

愛國情懷

教師:剛才大家的朗讀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詩雖短,但是詩裏透出的愛國精神深深震撼了每個中國人。那麼大家看老師映示的全詩,獨立思考,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愛國精神?

(映示全詩。學生思考。)

教師:誰先來?

生1:他處在偏僻的地方卻不悲哀,原因是他仍然想着戍守輪台。從這點來看,陸游是愛國的,他自己都已經68歲了,仍然心繫國事。

生2:“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農曆十一月四日深夜山陰(今浙江紹興)驟起一場風雨,震響了僵卧孤村的六十八歲詩人的心絃。在此前二年他以“嘲弄風月”的罪名被彈劾罷官,歸隱於山陰三山故居,但老驥伏櫪而志在千里,此刻詩的靈感又隨風雨同至”從他自己都已經遭到了朝廷的彈劾了來看,心裏卻仍想着國家,唯獨沒有他自己,從這看出他是愛國的。

教師小結:剛才兩位同學的發言很好,能從詩中,從作者的生平中感受的陸游的愛國熱情,從而進一步理解了這首詩。當時,金人南侵,宋朝丟失了大半壁江山,詩人由於主張對金作戰而被罷官回鄉,僵卧孤村,失意之思,經歷之悲,病體之痛,家國之愁,似乎已穿越歲月時空,飄飄悠悠,在身邊蔓延。然而,詩人並沒有沉浸在悲愁中,詩人筆鋒一轉,寫出了“僵卧孤村不自哀”,這“不自哀”三個字,便把個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暫且放在一邊。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國淪落,半壁江山盡陷金人的鐵蹄之下面前,個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什麼呢?接着一句“尚思為國戍輪台,”一掃低落的情緒,磅礴之氣,報國豪情便躍然紙上。

這種磅礴之氣報國豪情伴隨了陸游的一生,當南宋皇帝偏安江南,朝中士大夫紛紛在江南的小橋流水中風花雪月、吟詩頌詞之時,陸游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北伐,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着祖國的統一,雖屢受投降派的讒毀排擠,始終矢志不移。

如今眼看家國飄搖,山河破碎,雖已病痛纏身,保家衞國的理想不渝,愛國激情始終在胸膛內湧蕩,鐵馬冰河的夢想會在病痛的頭腦中出現,“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詩人在風雨灑落的夜晚,做夢都在想着,一身戎裝,騎着戰馬,跨越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廝殺。對於一個傷病纏身的老人,在將近古稀之年,猶有如此豪邁的夢想,真是可歌可歎。在他的這種豪邁的夢想之下,激盪的該是怎樣的激情與豪情?

重點突破

教師:剛才大家的發言很精彩,大家思考一下“陸游因風雨大作而想到衞國戰爭,他在詩中是如何將兩者聯繫起來的?”

(學生獨立思考。)

生1:半睡半醒的時候,外面的雨下得很急,發出啪啪的聲響,而這聲音就像那戰場上奔馳的馬蹄聲。

生2:雨打窗户的聲音像戰場上的廝殺聲。

……

(學生回答結束後,映示:“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兩句,將風雨與戰爭聯繫起來,一場突然而起的暴風雨觸動了他的情思,窗外呼嘯的風聲,雨聲,在他聽來就好象當年戰場上鐵騎奔突之聲,若不是詩人曾經馳騁沙場,若不是詩人懷有強烈的愛國熱忱,決不可能寫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詩。指名朗讀。)

教師小結(並映示):這是怎樣的一個夢啊,沒有和平,有戰場、廝殺、吶喊,他也許曾夢到過李廣站在冰河邊長嘯,也許曾夢到過衞青在最前線廝殺,可能還夢到過霍去病在敵區的縱深處馳騁,這些令匈奴喪膽,在疆場上建功立業的人,是他追尋的榜樣。

在他心中,大丈夫不能像李廣、衞青、霍去病一樣建功立業,青史留名,若得以快馬揚鞭,縱橫北國冰河,收復失地,雖不能留名千古,亦無憾。

是夢,而非夢,這是詩人現實中的理想在夢中的體現。

明確主旨

教師:作者連做夢都想着為國效力,他的志向實現了嗎?那麼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呢?

(學生思考。)交流:

生1:壯志難酬。

教師:為什麼壯志難酬呢?

生1:他一生都想把金人趕出國土,但是,朝廷的人都不想打,他受到了排擠,心情很糟。

生2:全詩寫出作者至老不衰的愛國豪情。

教師小結(並映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熱情,也飽含壯志難酬的痛切愁思。

感受寫法

教師:作者的這種感情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呢?

生1:想像。

生2:借景抒情。

教師:表現方法上採用“寄情於夢”,也就是借夢境表現自己的理想。

反思

這是我在校內上的公開課,效果很好。事後我自己也沒有想到,陸游的一首四句詩我竟然上了一節課,而且是滿滿當當的一節課,沒有多媒體的幫助這節課是不會取得這樣的效果的。首先用音響教學,創設了一個身臨其境的效果,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其次,在學生的每次思考討論結束時,我都用投影映示,達到強化鞏固的目的。然,在每一個環節中,因為有了多媒體的幫助,我的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才得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