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美術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9.87K

八年級美術教案(多篇)

人教版八年級美術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欣賞與評價,使學生掌握美術欣賞的學習方法,展示豐富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圖像世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欣賞水平。從而瞭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發展,瞭解唐代人物畫概況。

二、教學重點:欣賞、討論畫中人物的動作姿態,尤其是細節的描寫。

三、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唐代仕女畫中的人物造型與其他時期人物畫造型的比較,以及和西方古典繪畫中的任務比較,在感性的理解學習中,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操和認識唐代仕女畫所達到的高度成就及藝術和歷史文獻價值。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資料、教科書等。

五、學具準備:收集來的資料、教科書等。

六、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新課導入多媒體播放《武則天》影視片段。

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劇中人物的體型、服飾、動態等。引出問題:

1、劇中講述的是什麼朝代的故事?

2、劇中婦女的體型是胖還是瘦?她們穿戴的服飾有何特色?

待學生回答後,教師:我們來看看唐代的畫家是如何體現他們當代的生活片段的。請同學們看屏幕。(板書課題)

學習新內容播放課件的《搗練圖》全圖。

(一)這是典型的中國古代仕女畫,

問題:什麼是仕女畫?

它以中國傳統的長卷形式,表現了唐代宮廷婦女用木杵搗練、熨燙和縫紉的勞動場面。問題:

1、什麼是搗練?

1、什麼是熨燙?

3、這幅畫的作者是誰?

4、據傳這幅畫是宋徽宗趙佶的摹本,那趙佶是誰呢?

引導學生通過教科書或其它途徑查找作者張萱及周昉、趙佶的生平及藝術特點。可在課前安排學生通過上網或有關書籍收集更多資料。

學生解答“仕女畫”。

學生解答“搗練”、“熨燙”。

學生查找資料,認識張萱、周昉、趙佶及相關背景。

(二)共同探討,解讀《搗練圖》。

1、這幅作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搗練、織修、熨燙三個場面,請問:畫中共有多少個人物?

2、畫家十分注重構圖的技巧,着重刻畫人物的動作姿態,尤其注重細節描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把這些細節找出來。(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主要細節有:搗練部分四個婦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邊那位婦女傳神的挽袖動態;熨燙部分左側婦女扯練時微微着力的後仰;中間熨燙婦女專注的神態;幾個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熱而回頭等動作。這些細節的刻畫非常真實、生動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對稱的構圖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豐頰肥體)及其衣着的設色,與同時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繪畫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時期的典型風格。

請同學們比較教科書中那三幅同時期的女性形象的畫作。

學生髮言後,教師歸納。

學生分組討論,找出細節描寫,派代表描述。

學生對比相同時期和不同時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飾,暢所欲言。

思考與討論:唐代人物畫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教師再播放一組西方古代人物畫作品,提出問題:

《搗練圖》與你瞭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畫相比有什麼不同?

同學們對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認識?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如學生可能問:為什麼唐代仕女畫中的婦女都是“豐頰肥體”的?(教師啟示學生從唐人和今人的審美標準進行比較。)

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發言。或發表個人觀點。教師歸納。

評價與小結這幅畫着重刻畫人物的動作姿態,注重細節描寫。體現了中國古代工筆人物畫獨特的表現形式,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畫所達到的高度成就。它對於瞭解唐代宮廷婦女的勞動生活,特別是她們的服飾,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

結課,佈置作業,課下自己查找相關資料,寫一篇關於唐代人物畫與不同朝代人物畫以及與西方古典人物畫比較的小論文,要求:

1、要有自己的觀點。

2、條理清楚,語句通順。

3、字數不少於500字。

教學反思:通過本課的欣賞與評價,使學生掌握美術欣賞的學習方法,展示豐富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圖像世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欣賞水平。從而瞭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發展,瞭解唐代人物畫概況。

第一課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指導思想

通過教材突出體現出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學會從文化的角度認識美術作品,認識美術作品折射出的時代文化特徵無不印刻着歷史的烙印。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美術欣賞習慣以及發現各種關係的綜合思維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選擇了一些中外美術作品,包括繪畫、服裝、工藝、建築以及攝影等,引導學生領會美術在人類歷史進程和社會發展變化過程中,是如何反映社會文化,以及社會文化是如何影響美術創作的。

教材精心策劃了四個不同的“思考與討論”活動,為開展教學和學生自學提供了很好的引導。此外,還提供了一些名家關於美術與文化關係的理解。

(三)、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賞和比較,讓學生理解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歷史、美術與文化的關係。並對“美術作品以它獨特的方式承載、展示人類文化”這一觀點有初步的理解

和認識。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認識美術也是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從珍惜人類豐富文化遺產的角度出發,培養自己對美術的愛好與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理解“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是重點,美術作品與特定時代文化的聯繫是難點。

(五)、學習材料

教材主要基於圖例和文字的學習,如果時間與條件許可,可利用電腦軟件或互聯網對一些作品進行橫向補充。如中國古代繪畫作品《虢國夫人遊春圖》等。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進行教學效果會更好,師生之間可以在一種互動的環境下學習。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方法

首先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美術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飾、環境等方面的特徵,由此引導學生聯繫特定的時代文化,從而達到對教材編寫意圖的深刻領會和認識。

其次,在學習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採用比較的方法,選取恰當的點進行比較,找到它們之間的差別。從中發現時代文化的演變和不同文化之間的區別。教材以中國女性着裝為例,可以從服裝的樣式、道具、環境等,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就某一個方面加以比較和引導,然後讓學生舉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教師應及時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誘導,對學生的回答也要及時的進行修正和補充。

(二)關於思考與討論

1、銀狐顯然不是傳統的中原樣式,而是當時遼金遊牧民族的盛水用具。

三彩駱駝載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個是胡人,後兩位是漢人。

《簪花仕女圖》表現的人物服飾華美、儀態雍容高貴。不難看出,唐代是一個工藝發達、經濟繁榮、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時代。

2、晚清時期的女裝:中式、布料、纏足,整體形象給人以貞淑、純樸、賢德的感受。反映出當時的女性受到中國傳統封建文化的強烈約束和影響。

民國時期的女裝:西式、皮毛質,顯得時尚而大氣,給人的感覺當時的女性已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從家庭走上了社會。

現代女性的服裝:更加追求自然與和諧,短褲、質料多樣化、運動鞋、貝雷冒、披肩長髮、現代自行車、現代建築與環境,反映出現代中國女性已經日趨開放,精神面貌充滿活力,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日益提高。

3、教堂和道觀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靈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4、老北京街道狹窄,民居和店面建築普遍低矮、簡陋,廣告稀少、混亂,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車;現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寬敞,建築宏偉,店面整潔,廣告豐富、有序,交通便利發達,各種現代化車輛穿梭而行。通過比較,反映了北京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經成為一個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國際性大都市。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1、請同學們欣賞課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並積極思考。(15分鐘)

《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畫(法國);

《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巖畫(挪威);

《狩獵》(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巖畫(非洲)。

在仔細觀察和欣賞這幾幅作品後,你能感覺到什麼嗎?

講解:

大約是在1-2萬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類用紅泥、木炭或動物的鮮血等最簡陋的繪畫工具材料,在巖壁或洞窟壁上創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巖畫。這些作品所描繪的各種動物形象,如牛、鹿、馬等,或是人們集體狩獵的場面,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農業還未形成之前,人們主要是依靠漁獵手段來獲取食物的生存狀態。

大約在200-3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最早的人類。在漫長的原始社會裏,人們過着原始共產主義的生活,沒有私有制,沒有階級,也沒有國家,大家共同參加勞動,平均分配勞動成果。

那時的生產方式十分落後,生產力極其低下。最初的生產方式就是狩獵,以後逐漸發展到種植和養殖。這幾幅作品所描繪的就是當時人們集體狩獵的場面,它告訴我們,原始人類狩獵的工具極為簡陋,只能依靠集體的力量來獲取足夠的獵物並戰勝自然,以維持人類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們從原始巖畫中簡單質樸的繪畫手法和簡約誇張的動物及人物形象,使我們從一定的側面大致瞭解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早期人類的生產方式。

因此,我們在接觸一件美術作品時,不僅要從審美的角度加以欣賞,而且要善於發掘其所藴涵的時代文化及其意義。任何一件美術作品,都是特定時期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社會生活和科技手段的產物。又是人們審美需要和藝術家表達個人情感的產物。所以,它除了能帶給我們一定的美感和某種實用價值之外,還可以通過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們提出許多信息,我們便可籍此來了解一個地域、一個時期社會的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徵。(利用作品和問題將學生迅速導入課題情景,讓學生初步認識美術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載功能。通過學習加深對課題的認識。)

2、接下來請同學們接着欣賞《簪花仕女圖》並思考下面的問題。(15分鐘)設問:

(1)從作品各個仕女的姿態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現了怎樣的生活內容嗎?

(2)從她們華美的服飾和精美的首飾中,你又能感受到當時的紡織和工藝水平如何嗎?

(3)從她們的面龐、體態,你能感覺到當時人們對女性的審美觀嗎?

讓學生自由發言後,教師進行歸納:

作品描繪的是五個宮廷貴婦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閒步遊樂的場景。全卷分為四段:採花、觀花、漫步和戲犬。

(1)雖然整個畫面流露着高雅華貴、安逸祥和的氣氛,但她們優雅的體態和奢華的服飾依然掩飾不了人物空虛的內心世界。她們從容閒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們感受到封建社會中這些上流社會的宮廷貴婦人們,儘管錦衣玉食、物質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卻十分空虛寂寞,顯得百無聊賴。

(2)她們身披薄紗、薄如蟬翼,衣着華美豔麗、高貴典雅。她們高髻凌風,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從畫面描繪的輕紗薄翼般的華美衣裙和精美首飾,反映出唐代的紡織技術和工藝水平已經相當高超。

(3)她們體態豐腴柔美、臉龐圓潤,濃黛蛾翅眉,薄紗下豐滿的前胸和圓潤的肩膀,這種濃麗豐肥的理想化的“羅綺人物”表現了那個時代的審美風尚和心態。那時崇尚女性美的標準就是豐腴,而當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畫面上的人物、動物被描繪的栩栩如生、細緻入微,可見唐代畫家不僅已經擁有比較完備的繪畫工具材料,而且在繪畫技巧上也已經十分嫻熟。

3、思考與討論:(10分鐘)

(1)《舞馬銜杯紋銀壺》是傳統的中原樣式嗎?

(2)《三彩駱駝載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裏的人?

教師講解:

(1)銀壺不是中原樣式,而是遼金遊牧民族的皮囊式壺形盛水器具。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間的交往。

《舞馬銜杯紋銀壺》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釐米,口徑2.3釐米,銀質。陝西省博物館收藏。銀壺形似皮囊,壺口位於扁圓形壺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蓮瓣形壺蓋,蓋頂繫有銀鏈與弓形提樑相連。銀壺腹部兩側均有舞馬銜杯紋飾。此壺紋飾、提樑均作鎏金處理。

皮囊式壺形多見於遼金,見於唐代還是首次。

(2)駱駝引頸直立,神情悠閒。背上墊有菱格紋圓氈,駝架上有樂舞俑五人;前三人為胡人(中國古代對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稱),後兩位為漢人。胡人所彈奏的樂器是一種波斯式的四弦曲項琵琶。此陶塑表現了不同民族的藝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頗為新穎。反映了唐代少數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與漢族的社會交往活動頻繁。陶塑結構完整,工藝精美。人物形象和動作都很生動。

《三彩駱駝載舞俑》1957年陝西西安鮮于庭海墓出土。通高66.5釐米,陶質三彩釉,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第二課時)

4、思考與討論(10分鐘)

請同學們接着觀察第6面的三幅照片,這些照片是不同時期中國女性着裝的真實寫照。你能看出三種服飾有什麼區別嗎(從款式、質料、道具、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你能從服飾的衍變看出時代的變化嗎?

5、思考與討論(10分鐘)

仔細觀察第6、7面中兩幅不同時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從照片中的建築、店面設計、商業廣告以及兩張照片的攝影水平上分析一下兩個不同時代北京的發展與變遷嗎?6、思考與討論(10分鐘)

請同學們再接着觀看第7面的兩幅建築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觀分別是作什麼用的嗎?它們的外觀有什麼區別?你能從這兩種不同建築風格中看到兩個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嗎?(這三個部分可以讓學生獨立地進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讓他們舉手自由發言,教師口頭啟發誘導並作適當補充。)

佈置作業:

1、在上面的三個思考與討論中,自選一個寫出你的認識。

2、自學第7面的“名家論述”。

(四)解決重點與難點的要點

1、引導觀察。

2、將觀察結果向社會背景引伸和聯繫。

(五)學習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學生可能會對特定的歷史不熟悉,可以簡要的向學生適當提供。

三、教學評價

(一)教學評價方法:學生自我評價

(二)教學評價點

1、對學習活動參與程度。

2、對本課主要觀點的認同程度。

3、引伸能力。(能否從其它美術作品中發現它們與特定文化的關係。)

三、板書設計:

第一課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1、請同學們欣賞課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並積極思考。(15分鐘)

八年級美術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多角度、多視點欣賞、評述《搗練圖》;

(2)瞭解唐代人物畫概況;

(3)瞭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發展;

(4)學會美術欣賞的學習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查閲、收集資料的能力;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後分析、解決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和欣賞、審美水平;

(2)體會中國古代人物畫,特別是唐代仕女畫獨特的藝術魅力;

(3)瞭解唐代歷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

多角度、多視點欣賞、評述《搗練圖》

三、教學難點:

美術欣賞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

五、教學過程:

(一)、佈置課前學習任務。

教師要求學生查閲書籍,或上網查詢網頁、網站,收集、整理和《搗練圖》相關的信息資料。(可製成讀書卡片)

(二)、播放影視劇《大明宮詞》片段,導入新課。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共鳴,對唐代婦女的社會生活狀況有個直觀印象。導入《搗練圖》。

(三)、嘗試以製作簡單網頁的形式學習《搗練圖》及唐代仕女畫:以網頁設計貫穿課堂教學始終,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1)版塊設計:

學生在掌握一定製作網頁方法和要求的基礎上,分組討論網頁版塊組成。教師給予適當指導。討論後師生共同總結確定。 版塊一:仕女畫(相關文字、圖片)

版塊二:宋徽宗趙佶(相關文字、圖片)

版塊三:唐女性形象(相關文字、圖片)

版塊四:畫家小傳(相關文字、圖片)

版塊五:思考與討論

(2)圍繞《搗練圖》進行研究性學習,充實網頁版塊。

1、分組討論以上前四個版塊。通過彙總已備學習資料,查閲書籍,上網等形式,將和本專題相關的知識和信息歸併,經討論一致同意後整理成文,由各組派代表陳述本組觀點。

2、重點分析第五版塊,確定研究內容。

教師點撥學生從不同角度確定“思考與討論”版塊的內容。學生思考、討論、分析、解決,總結。

(1)從美術的角度(《搗練圖》傳達的直接信息)

內容分析;構圖樣式;繪畫技法;色彩;細節描寫;藝術風格等

(2)從歷史的角度(《搗練圖》傳達的間接信息)

主要通過畫中唐代婦女經濟;文化;政治;民族關係:地理角度(信息綜合)

《搗練圖》與你瞭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畫相比有什麼不同?收集西方古代人物畫資料。

(四)、學習結果檢測、呈示。

1、隨堂檢測

由教師出題或學生出題,學生搶答,檢驗學習結果。(題目如下:) 作者及年代; 《搗練圖》屬於什麼畫種; 採用什麼構圖樣式; 採用哪些繪畫技法; 色彩特點; 作品風格等

2、版塊評比。

將網頁上傳到校網站或因特網,對各小組設計製作的版面進行評比,設以下幾個獎項:組織獎、創意獎和技術獎,並給予一定的獎勵。

3、撰寫感受或美術論文。

將學習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結論及製作網頁的經過等記敍下來

將研究性學習的結果或對其中較感興趣的一點撰寫成美術論文。

第二週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一、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認識美術是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從而更加喜愛美術,更加珍惜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

二、教學重點:

理解“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這一基本認識。

三、教學難點:

美術作品與特定時代文化的聯繫。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馬俑〉〉、〈〈清明上河圖〉〉

提問:(仔細觀察上述作品後,你能理解它們所反映的歷史文化以及經濟、政治和生活背景嗎?)

教師在學生常識性地回答問題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在人類沒有創造文字之前,我們對歷史的瞭解主要是通過一些造型實物(繪畫、雕塑、工藝品、建築等)獲得的。即便文字出現以後,

八年級美術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居室美化的平面設計與效果圖製作。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養學生細緻、耐心、認真完成製作的學習態度和良好品質。

(4)學會對身邊事物觀察、理解的`敏鋭程度。

(5)自信、個性培養和請頂師長同學意見的包容胸懷。

重點

居室佈置設計方案

難點

設計中創新意識、功能意識和審美意識的完美結合。

教學準備

剪刀、卡紙等

教學方法

體驗法、討論法

板書設計佈置理想的家居

注意的問題:1整體佈局、2室內線條美感、

3、比例關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教師提出問題:生活中,我們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是哪裏?

學生回答:家。引入課題。

2、教師:提到家,想到最多的是哪些詞彙?

學生:温暖、温情、親切、父母、兄弟、姐妹等

3、教師:這些温暖、親切、充滿生活氣息的氛圍靠什麼來營造。學生:親人之間的言行,室內的陳設、裝飾、色彩、燈光營造的氣氛等等

4、教師:聯繫我們學過的美術知識和生活中的實際感受來想一想:怎樣的家居佈置才是最理想的?你喜歡什麼樣的家庭環境?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5、每組推薦發言人把大家討論的主要內容談一談,其他同學注意聽,然後歸納出重點。

學生髮言。(可以各抒己見,不一定準確)

6、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出正確的結論。可做少量的點評,對範例加以評述。

7、分組:(每倆人一組,一人為設計師。一人為甲方)每組設計一個單元方案)

8、評價:提出問題:應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評價?直至總結出若干可行的評價點。

自評、互評、發表自己的見解。

9、小結:展示優秀作品。賞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印象,領會本課內容,希望未來影響學生生活實際生活。

八年級美術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能初步體驗材料的肌理與質感特性,加強對形式美感的基本認識。

2、能選擇運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質製作較為簡單的裝飾作品。

3、能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促進情感的健康發展。

教學重點:

1、能初步體驗材料的肌理與質感特性,加強對形式美感的基本認識。

2、能選擇運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質製作較為簡單的裝飾作品。

教學難點:

1、能初步體驗材料的肌理與質感特性,加強對形式美感的基本認識。

2、能選擇運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質製作較為簡單的裝飾作品。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用具:優秀裝飾作品實物、圖片。

學生用具:

根據自己所用工具材料情況,帶自己所需材料。自己喜歡的圖片。

學生預習:

課前自己收集有趣的材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工具的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藉助圖片展示一些材料。着重對比分析一組材質的肌理與質感。強調不同肌理與質感給人感受的心理差異,幫助學生建立材料特性與情感表達之間的內在聯繫。

2、請部分學生對課前收集的材質進行分析。(運用對比的方法)

3、佈置學習活動及活動要求:

a、在自己帶來的圖片的基礎上,運用新的材料進行改造。

b、注意材質的加工處理。使其能夠更加適合體現改造後的造型。

c、注意利用適合的材質及拼擺方式展現你對特定造型對象的。感受。

d、應利用材質體現一定的視覺美感。

4、學生分組動手練習,教師輔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工具的準備情況。

二、複習上節課內容,引出課堂教學。

1、整體評價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情況,請幾位同學給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

2、教師從學生作品入手,着重對比分析幾件利用不同材質合理搭配的優秀裝飾作品。

3、佈置學習活動及要求:

a、設計一件裝飾作品。注意造型設計是否適合充分展現材質的形式美感。

b、注意材質間的對比,把握對比與統一的原則。

4、學生分組動手練習,教師輔導。

5、學生之間相互評價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