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蝌蚪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47W

小蝌蚪教案精品多篇

小蝌蚪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準備了三週的劇場演出終於如期舉行了,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我們共選出了《小蝌蚪出生》《尋找媽媽》《小蝌蚪的好朋友》《找到媽媽》等幾個經典劇目。在所有的演出中,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參與了進來,可以説這個主題課程是孩子們最最感興趣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孩子們在活動中也就收穫了許多許多:像海報製作的分工合作、服裝道具的分享、動手能力隨之提高、演出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夠運用不同的語氣、動作、表情表現《小蝌蚪找媽媽》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徵。

2.能夠與同伴配合排練劇目、佈置舞台、服裝準備、擺放座位等,共同完成演出任務。

3.願意大膽、自信的參與表演和其他活動,體驗觀看和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道具、服裝、佈置相關的舞台及背景。

【活動過程】

1.交流前期準備情況,引導幼兒為演出做好準備。

(1)幼兒交流各組的排練情況及在籌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共同討論協商解決。

(2)討論演出中要注意的問題,教師進行彙總提示。

(3)重點提醒幼兒演出應該注意的細節。

如:提前準備好道具、服裝、提前候場,注意人物出場順序、台詞與台步等。

(4)請幼兒合作佈置“劇場”。

如:舞台背景、舞台景觀、座位擺放、製作座號等。

(5)請幼兒進行演出前的準備,明確分工,檢查服裝、道具、對台詞,進行角色裝扮等。

(6)進行以上過程的點評。

老師再次組織幼兒有秩序,有目的的。進行活動。

2.教師擔當演出主持人,介紹演出的劇目及順序,提醒幼兒做有禮貌的觀眾。

3.組織幼兒按順序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運用動作、眼神、語氣表現不同的角色。

【活動延伸】

將小劇場的活動延伸到表演區,指導幼兒擔當小主持人的角色主持演出。

我們的演出開始了!小蝌蚪們準備好!

小蝌蚪 篇二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識記本課的生字,寫“有、在、條”三個字。

2、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3、初步瞭解青蛙的成長過程,感受科學的神祕。

重點:運用多種方式來自主識字。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一)小朋友,你們見過小蝌蚪嗎?誰來説説你見到的小蝌蚪是什麼樣子的?

(二)指名學生介紹。

(三)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小蝌蚪找媽媽”,看了這個題目,你產生了怎樣的疑問?

(四)學生設疑: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叫什麼名字?為什麼要找媽媽呀?他們是怎樣找的?最後找到了沒有?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對低年級學生注重問題意識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為其以後的創造和實踐奠定根基。)

二、初讀課文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藏在我們的課文中,現在小朋友要老師直接告訴你們,還是親自到課文中去找到答案呢?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教老師或同學,努力把課文讀準,讀通。

(二)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如“追”,翹舌音;“迎”,後鼻音。)

(三)交流自己讀書後的收穫。(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

(雖説是小小的成功,但同樣可以使孩子具備成就感,從而更自信,對閲讀也更感興趣。)

三、自主識字

課文的生字寶寶想和小朋友交朋友,你們樂意嗎?可現在我們對他們有點陌生,咱們就在四人小組裏與夥伴講講:你準備怎麼記住字寶寶的臉和他們的名字?

(一)學生在小組裏介紹自己的識字體會(或編字謎、順口溜;或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或喚起生活體驗;或配個朋友;或提醒字音……)

(孩子的能力是無可估計的,走進他們,你會發現:解放他們的手、口、耳、目、腦,他們的學習表現會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二)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三)讓字寶寶回家,看小朋友是否還認識他們?再讀課文。

四、寫字練習

(一)先請小朋友認一認要寫的三個字“有、在、條”。

(二)仔細觀察這三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讓學生提醒,教師示範。

(四)師生互評。

(五)開始描紅後試寫。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在閲讀中理解動詞“迎”、“追”,瞭解表示顏色的詞語“碧綠”、“雪白”的意思和構詞特點。

2、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3、在愉快的學習中知道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思維有所開拓,口語有所發展。

重點、難點: 以形式多樣的朗讀方式來潛心會文本。

課前準備:

1、教師製作簡單的多媒體課件、繪畫青蛙圖、文中角色的頭飾。

2、學生課前去收集青蛙捉蟲的有關資料。

教學流程:

一、複習鞏固。

課文的生字寶寶想跟小朋友玩一個捉迷藏的遊戲,小朋友願意嗎?他們一個個躲到句子裏了,看小朋友還能不能叫出他們的名字?

(一)今天,阿姨給我講了《灰姑娘》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二)清早,我們一家人披着晨露,迎着朝霞去爬山。一開始,我被遠遠地甩在後面,但我使勁追趕,終於爬上了山頂。爸爸媽媽都為我鼓掌,連連説:“你真行!”

(生字的鞏固努力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之中複習本課的生字,從而提高閲讀水平,於自然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浸染。)

二、學習“小蝌蚪樣子”的部分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

池塘裏,水草邊,生活着一羣小蝌蚪。小蝌蚪長什麼樣?

(一)小朋友能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嗎?

(二)你覺得這是一羣怎樣的小蝌蚪?根據你的體會來讀一讀。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雖然是一年級的孩子,可他們也是有個性的生命體,所以在閲讀時,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感知,再以這種體會與感知去指導自己的朗讀。)

三、學習“青蛙媽媽樣子”的部分

多麼可愛、快樂的小蝌蚪啊!可是小朋友知道嗎?小蝌蚪常常會不快樂,因為他們一出生就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知道他們的媽媽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嗎?請小朋友到文中去找到有關的句子來告訴小蝌蚪。

(一)指名説。出示句子:

(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二)教師貼出青蛙的圖片。老師這裏有一張青蛙媽媽的照片。如果你們是小蝌蚪,媽媽給你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呀?圈出“碧綠”、“雪白”、“大”。

(三)你見過“碧綠”的什麼?“雪白”是怎樣的白?那麼,像金子一樣的黃?像火一樣的紅?像天一樣的藍呢?

(語文重在點點滴滴地積累,在這裏,教師就很淺顯地使學生掌握了顏色詞的構詞特點,並能靈活地遷移。)

(四)青蛙媽媽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多美呀!你能通過朗讀把她的美表現出來嗎?指名讀。

(五)青蛙還會捉蟲呢!小朋友知道嗎?課前我們已經去收集青蛙捉蟲的有關資料,誰來介紹一下?

(六)聽了青蛙捉蟲的有關資料,你對青蛙媽媽一定有了更深的瞭解。帶着這份瞭解再來讀讀這句話。

四、研讀“找媽媽”的經過

看了媽媽漂亮的照片,知道媽媽那麼能幹,小蝌蚪更加急切地想見到媽媽了。然而媽媽在哪裏,怎樣才能找到她呢?小蝌蚪開始了他們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經歷。請小朋友去讀讀課文的2——6自然段,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

(一)學生自由讀2——6自然段。

(二)問: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在誰的幫助下找到媽媽的?

第二自然段:

(一)這一段中有一個表示動作的生字“迎”。誰能給它擴詞?“迎”的偏旁是什麼?“走之”與什麼有關?看圖片,“迎”是怎樣走?

(二)師生分角色朗讀。

第三自然段:

(一)這一段中,也有一個表示動作的生字“追”。你追過別人嗎?找個小夥伴追給大家看看?現在,你覺得“追”是怎樣走呢?

(二)引讀。小蝌蚪看見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裏遊,以為是自己的媽媽,連忙追上去,叫着——烏龜笑着説——

(三)在人物、動物的語言前面或後面,一般有一些表示動作、心情、神態、語氣的詞,這些詞叫提示語。這些提示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朗讀語言。看,小蝌蚪的話前有“叫着”,你能像他們那樣叫叫嗎?烏龜的話前是“笑着説”,你能笑着説説這番話嗎?

(朗讀與理解都要講究一定的方法。這一階段的教學,主要是鼓勵學生用看插圖、做動作等直觀的方法來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迎”、“追”。提示學生在朗讀角色的對話時,留意角色語言前後的提示語,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

第五自然段:

(一)小蝌蚪在鯉魚阿姨、烏龜的指引下,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媽媽。這時候,他們的心情怎樣?誰來讀一讀?

(二)媽媽見到自己的心肝寶貝,心情又是如何呢?誰來讀一讀?

(三)就近找夥伴分角色讀。

五、演一演

現在我們把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來演一演。在演之前,老師有兩個建議:1、儘量把小蝌蚪身體的變化表現出來。2、在扮演角色時,好好地想象一下角色當時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怎麼説的。

(一)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試演。

(二)指定一小組在班上展示。

(三)學生與老師評議。

(這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童話故事,如何在文學性中凸現其科學性,是相當重要也是相當不易的。運用演童話劇的方式讓孩子進一步瞭解蝌蚪的成長過程,又不露痕跡。)

六、説話練習

小青蛙長大後也結婚生子了,可莊稼一天也缺少不了她,所以她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孩子。青蛙忘不了小時候尋找媽媽的經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順利地找到自己,她決定在臨走前給孩子寫下一張留言條。請你幫她想想,她該寫些什麼?

(一)指名説。

(二)評議。

七、寫字

(一)先熟悉要寫的三個生字“什、麼、變”。

(二)仔細揣摩這些字的寫法。

(三)請書寫比較優秀的同學上台示範,再評議,瞭解書寫時的注意點。如:“變”的筆順等。

(四)學生試寫,教師巡迴指導。

八、板書:

小蝌蚪找媽媽

青  蛙

圖  片

迎                追

小蝌蚪教案 篇三

一、活動目標: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在實踐中嘗試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積累合作經驗

2.能積極、大方地參與遊戲,生動形象地表現角色。

3.體驗共同表演,合作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故事中各種動物的頭飾,簡單的池塘環境佈置;熟悉故事,對蝌蚪的生長活動很感興趣,有比較豐富的經驗。

三、活動過程

1. 引起回憶,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排練一個節目,節目的名字叫什麼?裏面有哪些小動物?

2.回憶上次遊戲出現的問題,師幼共同商討解決。

(1)昨天排練節目的。時候,我們發現,當音樂開始的時候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們都能馬上上來,可後面跟着的寶寶們沒有馬上出來,是什麼原因呢?(不聽音樂、注意力不集中)(2)今天排練的時候,寶寶們的動作一定要跟着媽媽。

3.幼兒選擇角色,進行表演。

(1)我們小朋友都選好了自己的角色,但在表演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什麼呢?

(2)今天我們表演的時候老師還有一個要求,表演結束後我們要選出6個最佳表演獎,每種小動物中選出一個表演得最好的小演員。

(3)什麼樣的表演可以評為最佳表演獎?

4.幼兒體驗遊戲。

師:小演員們都準備好了嗎?演出就要開始了。請欣賞表演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進行表演。

5.評價和小結。

師:你們覺得今天的表演中,誰可以獲得"最佳表演獎"?為什麼?(從聲音、動作、表情等進行評價)(2)剛才的遊戲中遇到了什麼困難?該怎麼辦?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活動課堂很有趣。它主要是對話,是培養兒童語言發展的良好材料。重新思考由我自己設計的該活動類,儘管有成功的一面,但仍然存在許多缺點。

我認為此類課程的設計自然,流暢,生動。教學內容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風格。生動的視覺教具是孩子們的興趣所在。首先,向老師詢問孩子們,當他們回家而不見母親時,會產生什麼樣的情緒,讓孩子們知道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關係,然後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不僅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使孩子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情,孩子們對小燕的各種動態有一定的瞭解。老師首先讓孩子們瞭解小燕的特點,然後讓孩子們討論小樽游泳的逆轉,如何改變小樽游泳的方向,突出本活動課的重點。巧妙地將語言發展,數字感知和探索結合起來。

Xiaokeke :蝌蚪(英語:t)在古代,寫“ Kingdou ”是青蛙和狒狒的幼蟲,也被稱為糯雞蛋。剛孵出的柴刀,身體呈紡錘形,沒有四肢,嘴巴和內痔。它的尾巴很長,側面平坦。外蠍在頭部的兩側分支。它吸附在水草上,並依靠體內剩餘的蛋黃來提供營養。主要是團體。隨着蟑螂的成熟, 它們開始退化,逐漸從四肢中生長出來,然後(對於青蛙和)通過凋亡(控制細胞死亡)逐漸退化其尾巴。活動課的重點。

小蝌蚪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容,把各段連起來,理解課文內容。

3.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5.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蝌蚪和青蛙,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在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對農作物有好處,是我們捉害蟲的好幫手。

教學難點:懂得應保護青蛙,並能向他人宣傳保護青蛙的道理。

教學準備

1.“小蝌蚪、長出前腿的蝌蚪、長出後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蝌蚪、青蛙”小圖片。

2.幻燈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要保護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引出課題。

1.一隻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產下了許多卵,卵一天天地長大,長出來大腦袋、黑身子、長尾巴。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小蝌蚪)

對:小蝌蚪的媽媽是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

板書課題:

1小蝌蚪找媽媽

齊讀課題。

2.學生自己設教學目標。

問:從課題你知道什麼?

學課文你想知道什麼?

3.師歸納教學目標。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們的媽媽去。通過學習,我們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幾次媽媽,在找的過程中它的形體有什麼變化。學習把各自然段的意思連起來想;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同學們還要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講授新課。

老師配樂範讀課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幾次才找到媽媽?

2.它們都找到了誰?

讀後學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媽媽。它們找到了:鯉魚、烏龜、青蛙。過渡: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5段)請你們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標出序號。

(三)看圖逐段學習理解。

1.觀察第一幅圖,説圖意。

這幅圖畫的是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這幅圖畫的是小蝌蚪在水裏快活地遊玩。)

哪個自然段是寫這幅圖的?

(課文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長的什麼樣?

貼出小蝌蚪的圖片。

板書:大、黑、長長

它們在水裏怎麼遊呀?

快活、高興。

你覺得小蝌蚪長得怎麼樣?

(我覺得小蝌蚪長得很可愛。)

(3)指導朗讀。

小蝌蚪長得這麼可愛,在水裏那麼快樂活潑,我們讀這一段就應該讀出它們可愛、活潑的語氣來。

試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可愛的小蝌蚪在池塘裏快活地游來游去,它們都在想:我們的媽媽在哪?要跟媽媽學點本領那該多好啊!於是它們下決心找到媽媽,它們是怎樣找媽媽的呢?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自己有什麼變化?我們學習第2自然段。

3.學習第2自然段。

(1)出示學習方法:讀,想,説。

想:

1.小蝌蚪有什麼變化?

2.小蝌蚪看見誰?告訴了它們什麼?

説:

什麼樣的小蝌蚪?看見了什麼?知道了什麼?

(2)小聲讀第2自然段。

貼出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圖。

(3)投影:

①看清小蝌蚪長出的兩條後腿在什麼位置。

②迎上去:面對面過去。

③觀察小蝌蚪,迎上去時是什麼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們讀小蝌蚪説的話就應該讀出它們着急的心情。

指名讀、女生讀。

⑤我們再觀察鯉魚媽媽回答它們的話是什麼語氣?(和藹、可親)那麼我們就用和藹的語氣來讀鯉魚媽媽説的話。分小組分角色試讀,請兩組分角色朗讀。

⑥小結: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們是先讀再想這兩步來理解內容,最後説出了這段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學習第3自然段。

4.學習第3自然段。

(1)小聲讀第3自然段。

邊讀、邊想。

(2)看投影,觀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貼出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的圖。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媽媽什麼心情?(高興。)他們怎麼叫的?誰試着讀一讀。

(4)烏龜是小蝌蚪的媽媽嗎?那為什麼叫它媽媽?

(5)烏龜怎樣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説。)

(6)有語氣地讀第3自然段。

(7)這段主要講什麼?

(又長出了兩條前腿的小蝌蚪,錯以烏龜為媽媽,從烏龜的話中,小蝌蚪又知道了它媽媽長得什麼樣。)

過渡:小蝌蚪知道媽媽長得什麼樣,他們又繼續往前找,這回找到媽媽沒有?我們學習第4自然段。

5.學習第4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己小聲讀這段,並找出問題的答案。

(2)指名彙報。

(尾巴變短的小蝌蚪。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媽媽。)

小蝌蚪終於找到了青蛙媽媽,青蛙媽媽是怎麼説的?從它的話裏,你們知道了什麼?

做書後練習題2。(投影)

填空: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________,過了幾天,長出兩條________,又過了幾天,________變短了,成了________。

(3)分角色朗讀第4自然段。

這段主要寫什麼?

(尾巴變短的小蝌蚪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過渡:媽媽見到自己的孩子,又會怎樣呢?我們齊讀第五自然段。

貼青蛙圖。

指圖問:我們現在應該叫它們什麼呢?

(小青蛙)

追問:小青蛙怎樣到了荷葉上?用了哪些動詞?

(蹬、跳、蹦)

這三個動詞用的非常恰當,生動、具體寫出了青蛙具有跳躍的本領。

小蝌蚪找到了媽媽,他們要做些什麼呢?

(跟媽媽一起捉害蟲。)

青蛙一天捉70個害蟲,一個月捉2100個,一年捉15000個害蟲,所以人們都稱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我們一定要保護它們。

學習這篇課文,你們向小蝌蚪學習什麼?

(做事不灰心,堅持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四)朗讀全文。

朗讀這篇課文,我們應該讀出不同角色的語氣,下面我們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總結:你們看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開始是大腦袋、黑身子、長尾巴,不久長出兩條後腿,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前腿,然後尾巴變短,最後尾巴不見了,就變成了青蛙。通過學習,我們還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我們一定要保護他們。今後我們做事,一定要像小蝌蚪那樣:遇到困難,不灰心,直到取得成功。

{板書}:

13、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青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青蛙

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

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前腿

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

不知什麼時候,尾巴不見了。

小蝌蚪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蝌、蚪、迎”等13個生字,指導寫“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達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動物。

3、分角色朗讀課文,試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4、滲透遇事主動探索思想。

教學重點:

1、瞭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性優點。

教具準備:

CAI課件(小蝌蚪各個時期形態動畫,小蝌蚪與鯉魚、烏龜、青蛙對話的動畫)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示課題。

(一)情境設置:有一天,池塘裏來了一羣可愛的小黑魚,它們滑溜溜的身子,圓圓的腦袋,長長的尾巴,池塘裏面遊啊遊。導出小蝌蚪。

(二)揭示課題:17小蝌蚪找媽媽

(三)指導讀課題。

1、誰找媽媽?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重讀)。

2、小蝌蚪幹什麼?小蝌蚪找媽媽(“找”重讀)。

3、小蝌蚪找誰?小蝌蚪找媽媽(“媽媽”重讀)。

二、瞭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發生的變化

(一)質疑,激發讀書興趣。

1、指出小蝌蚪與媽媽區差別。

2、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青蛙的。把描寫小蝌蚪每個時期外形的句子劃上橫線。

3、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二)瞭解小蝌蚪各個時期外形特點,指導學生朗讀。

1、課文寫了小蝌蚪有哪些樣子?

2、課件展示學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動畫。

3、引導説出小蝌蚪有的特點。

4、指導朗讀,注意引導學生要讀出小蝌蚪天真活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情態。

5、按照這種方法,學生分別説出小蝌蚪另外幾種形態和特點,引導學生讀時一要讀出小蝌蚪身體的變化,二要讀出小蝌蚪的快活、樂觀。

(學生在找小蝌蚪外形變化的詞句時,可能不是按生長過程順序進行的,不必強求。)

(三)理順小蝌蚪生長過程,分角色演讀各個時期的小蝌蚪。

1、按小蝌蚪的生長順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2、學生與老師配合讀小蝌蚪四個時期形態的句子。

三、瞭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一)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小蝌蚪找媽媽時都遇到哪些困難?他們找誰打聽媽媽了,怎麼打聽的?用波浪線作記號。

2、學生邊讀邊作記號,教師巡視指導。

(二)生彙報自學情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詞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1、遇到鯉魚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樣向鯉魚阿姨打聽媽媽的。

⑵分角色朗讀,師生配合讀小蝌蚪向鯉魚阿姨打聽媽媽的情景。

⑶學生表演小蝌蚪向鯉魚阿姨打聽媽媽的情景,注意體會“迎”的意思。

2、遇到烏龜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樣向烏龜打聽媽媽的。

⑵分角色朗讀,師生配合讀小蝌蚪向烏龜打聽媽媽的情景。

⑶學生表演小蝌蚪向烏龜打聽媽媽的情景,注意體會“追”的意思。

⑷學生討論:怎樣理解鯉魚阿姨和烏龜的話。

⑸照樣子,説一説。

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

小蝌蚪看見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裏遊。

看見在。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⑴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用感歎號説一句能表達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分角色朗讀。

⑶分組討論: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長大了。

⑷理解小青蛙外形特點。

四、課文延展,深化語文與生活的聯繫。

(一)小組討論:你從小蝌蚪身上學到什麼?

講禮貌,任何時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積極想辦法解決,多動腦,善於觀察……

(二)課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與父母走失了,你會怎麼辦?

(三)課外調查:一隻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隻害蟲,我們小朋友就怎樣保護青蛙。

小蝌蚪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2.訓練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畫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供給一盤黑色顏料及抹布、黑色油畫棒、課件、多媒體、教師範畫。

2.知識準備:在區域角內提供小蝌蚪的事物供幼兒觀察。

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瞭解並學習手指點畫的特殊技法。

難點分析:通過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畫法畫出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看《小蝌蚪找媽媽》的課件,教師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1)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引導幼兒説出“大腦袋、細尾巴”。

提問:(2)它們在水裏幹什麼?在水裏游來游去找媽媽。

過渡語:你們喜歡小蝌蚪嗎?我也很喜歡小蝌蚪,所以我把它們畫下來了,你們看――

二、展開

1.教師出示範畫,介紹作畫材料。

提問:桌子上是有黑色的顏色和黑色油畫筆,這樣能畫畫嗎?

小結:我們用手指蘸色的方法來點畫小蝌蚪的身子,再用黑色的油畫筆為它添加上小尾巴。 過渡語:請小朋友們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老師是怎麼畫的,先畫什麼,後畫什麼。

2.教師示範畫,並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1)示範畫一隻小蝌蚪:先用手指輕輕的蘸一點顏色點在畫紙上,一個小蝌蚪的身體就出來了,然後用黑色油畫筆為它填上細細的小尾巴,不要太長,這樣一隻可愛的小蝌蚪就畫好了。

(2)示範畫多隻小蝌蚪:如果我想畫5只小蝌蚪,我先點畫上5個小腦袋,再添畫上尾巴。 提問:我先用手指點畫得什麼?又用油畫筆填畫得什麼?

過渡:我請一個小朋友來試一試?

3.請一名幼兒上前示範,教師指導。

當幼兒點畫完小蝌蚪的腦袋後,提問:小朋友的手指髒了該怎麼辦?引導幼兒學會在抹布上擦一擦,再拿畫筆添畫小尾巴。

提問:如果小蝌蚪要想不同方向遊,那它小尾巴的方向應該怎麼填畫?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添畫小蝌蚪的尾巴。

過渡語:瞧,這個小朋友畫得有又好,手又幹淨,我們一起給他鼓勵一下。你們想不想試一試,畫出可愛的`小蝌蚪?下面就看一看拿個小朋友畫得又好又幹淨。

4.幼兒動手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輕音樂)

(1)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遊的蝌蚪。

? [活動目標]

1、簡單的瞭解蝌蚪的特徵和生長過程。

2、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3、訓練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4、學習用手指壓印的畫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

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供給一盤黑色顏料及擦手紙、教師範畫。

[活動過程]

一、談話,孩子們,今天我們般來了很多新老師,我們來認識一下吧,(組織幼兒同聽課老師打招呼)老師今天還請來了一些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老師説説它的樣子你們來猜一猜。(小朋友真聰明)教師説謎語導入活動。(出示蝌蚪圖片)提問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引導幼兒説出“黑黑的大腦袋、細細的長尾巴”。

提問:它們在水裏幹什麼?(在水裏游來游去找媽媽。)它們的媽媽是誰?(青蛙)你們想不想當一回小蝌蚪看看小蝌蚪是怎麼找到媽媽的?帶領幼兒一塊學一學蝌蚪遊,一邊學習蝌蚪的生長過程(變成青蛙游到青蛙圖片的地方,簡單認識一下青蛙的樣子)小蝌蚪變成青蛙後要去幹什麼?(捉害蟲)教育幼兒保護青蛙,告訴幼兒青蛙可以生活在水裏,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但小蝌蚪只能生活在水裏,它跟小魚一樣離不開水。

二、你們喜歡小蝌蚪嗎?我也很喜歡小蝌蚪,所以我把它們畫下來了,你們看――

1、教師出示範畫,提問幼兒“你們知道老師是用什麼畫的嗎?讓幼兒説一説,然後告訴幼兒是用手指畫的,用手指畫的畫就叫手指畫。

2、教師示範畫法,用食指的手指肚畫出蝌蚪的頭,讓幼兒試畫一下。提問幼兒手髒了怎麼辦?(用紙擦一擦,不能亂摸)然後讓幼兒添畫蝌蚪的尾巴,最後教師再示範尾巴的畫法。(讓幼兒把尾巴畫細長)

3、提問:如果要想畫很多隻蝌蚪往不同方向遊,那它小尾巴的方向應該怎麼畫?讓幼兒學一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添畫小蝌蚪的尾巴。(畫畫時可以轉動紙,並且提醒幼兒蝌蚪不要畫的太擠,畫在紙的中間。)你們會用手指畫畫了嗎?那就趕快動手吧。

4、幼兒動手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輕音樂)

(1)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遊的蝌蚪。

(2)蘸顏料壓印後,需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

(3)作畫姿勢正確,大膽作畫,仔細操作,保持畫面乾淨。

5、教師準備貼有青蛙的大展板,請畫好的小朋友送自己的小蝌蚪到青蛙媽媽的懷抱,並和小朋友們一起欣賞幼兒作品。老師:這羣小蝌蚪真可愛,都長着大大的腦袋,細細的尾巴,我們把它變成一首有趣的兒歌好嗎?“小蝌蚪黑黝黝,大腦袋細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真可愛)。”

總結: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種畫畫的本領,用什麼來畫畫(手指)你們高興嗎?組織幼兒洗手。

三、延伸活動: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小班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體味體育遊戲的樂趣。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爬行及跳躍。

3、培養幼兒不畏艱險的意識。

活動準備:

圓圈數個、小椅子數把、青蛙的生長過程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與幼兒一起聽音樂進行熱身運動(跳、爬……)

二、基本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青蛙媽媽找不到她的寶寶,很着急,你們想不想去幫助她?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青蛙媽媽的寶寶長什麼樣子 。(重點講述青蛙的生長過程)教師:“讓我們一起去找找看,好嗎?“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池塘邊’(用小椅子搭成)

幼兒模仿小蝌蚪爬過‘池塘’,幼兒邊爬邊把小蝌蚪的圖片撿起來。教師:“小蝌蚪變成小青蛙了,“請幼兒模仿跳躍動作從擺成‘之’字型的圓圈中循序跳過,幼兒依次進行。

對能力強的幼兒予以表揚,能力弱的幼兒予以鼓勵。

體育遊戲可反覆進行,教師可隨機增加難度。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蝌蚪找到媽媽啦!它邀請小朋友和它一起跳支舞。”幼兒聽音樂做各種動作表示愉快的心情。

小蝌蚪 篇八

一、活動背景(設計意圖):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我們經常會在這時利用美麗的春景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激發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帶幼兒春遊、佈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兒帶來了許多小蝌蚪,我將它們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們很好奇地圍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有的説:“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有的説:“小蝌蚪黑乎乎圓圓的真可愛”……後來有位幼兒告訴大家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們很奇怪小蝌蚪沒有大眼睛、綠衣裳也沒有四條腿怎麼會是青蛙呢?於是我給他們講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使他們知道了青蛙確實是小蝌蚪的媽媽以及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這以後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沒有變化。看到孩子們對小蝌蚪這麼感興趣,我就思考讓幼兒用美術手段來表現他們喜愛的小蝌蚪。小班幼兒由於才開始接觸美術,他們更多是利用畫筆來表現他們的感受。為了讓幼兒瞭解除了用筆可以表現自已的生活體驗以外,還可以藉助很多工具來表現,如幼兒最熟悉的身體器官。因此我選擇了幼兒的身體器官---手指來作為繪畫工具,設計了這節手指畫---《小蝌蚪》的美術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點畫小蝌蚪的方法。

2、發展觀察力以及大膽作畫能力。

3、提高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投影儀、明膠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顏料、餐巾紙、圖畫紙、青蛙圖案、頭飾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邊用語言描述邊用手指在膠片上點畫。

(1)教師:春天來了,小河裏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涼的水,你們猜猜是誰坐在荷葉上?咦!青蛙媽媽坐在荷葉上做什麼呢?青蛙媽媽正坐在荷葉上看它的寶寶小蝌蚪游泳呢!你們喜歡青蛙媽媽和小蝌蚪嗎?我們今天就先來學畫小蝌蚪。

(評:教師邊用優美的話語進行描述邊畫,既把幼兒引入了一種情境,又在不知不覺中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2) 教師:那剛才老師是用什麼畫出小蝌蚪的?(引導幼兒説出“手指”)好,老師告訴你們:用手指畫出的畫就叫手指畫。

(評:此環節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畫”的概念,教師的示範與語言的敍述結合起來,使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畫”的概念。)

2、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教師:哪個小朋友能説説小蝌蚪長得什麼樣?是什麼顏色的?小蝌蚪游泳時可調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們是不是往同一個方向遊的呢?(引導幼兒説出往不同方向)

(評:教師適當的語言引導使幼兒很清楚地就瞭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態,為下面幼兒在自己作品中描繪蝌蚪的動態埋下伏筆。)

3、教師示範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1)教師示範: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

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提起,這樣小蝌蚪圓圓的身體就出來了。

(2)講解尾巴的畫法。

a. 請幼兒來添畫尾巴。(評:這一環節的設計給幼兒提供了嘗試、探索的機會,滿足了幼兒主體需求。)

b. 教師用指側畫尾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出怎樣畫出小蝌蚪細細的尾巴。

(評:在幼兒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再示範畫,這樣更容易加深幼兒的印象。)

c. 幼兒練習畫尾巴,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畫好後用餐巾紙擦一下手指。

(評:此環節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練習機會,解決了活動難點並注意到幼兒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

4、交代要求,幼兒作業,教師指導。

(1)出示青蛙圖案:教師:咦!這隻青蛙媽的寶寶哪兒去了?告訴你們,它們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畫紙上,快,我們去幫青蛙媽媽找出它的寶寶。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鼓勵幼兒變換尾巴在身體上的位置畫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勵他們大膽細心地操作。

(評:設計“給青蛙媽媽找寶寶”的環節,激發了幼兒學畫小蝌蚪的慾望,符合幼兒的遊戲心理。)

5、評價和欣賞作品

(1)教師:我們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身邊吧!將幼兒作品佈置到青蛙圖案旁。

(2)引導幼兒觀看作品教師並給予簡單的評價。

(評:評價時同時展示每個幼兒的作品,總評與點評相結合使每個幼兒都有了成功的愉悦體驗,加強了兒童的滿足感。)

6、音樂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教師扮作青蛙媽媽,幼兒扮作小蝌蚪遊戲。教師:小蝌蚪回到媽媽身邊真開心,我們一起和小蝌蚪做個找媽媽的遊戲,好嗎?

(評:最後這一環節的設計使這節美術活動有了動靜交替的效果,活躍了課堂氣氛,易於消除幼兒精神上的疲勞。)

三、活動評價(思考體會)

這一活動主題源於幼兒對社會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蝌蚪的關注,它不同於通常以知識結構或學科結構考慮教學內容的做法。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教師的適當指導為特徵的,符合新綱要中教育內容的選擇“應體現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原則。本活動以其有趣的情節和豐富的情感內涵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積極性。首先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創設了優美動人的情境符合幼兒愛想象的心理特點,接着,教師在組織幼兒觀察討論範例的過程採用不同的情節引導幼兒觀察蝌蚪的外形和姿態的變化,並把幫青蛙媽媽找蝌蚪寶寶的願望自覺地、持久地傾注於創作之中,最後當幼兒把自已畫的小蝌蚪全部送給青蛙媽媽並和青蛙媽媽一起做遊戲,使幼兒的情緒達到了高潮,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悦,順利地實現了教育目標。同時這一活動分別在泰州市幼兒園和朱莊鄉中心幼兒園的同一年齡班進行了實施,並沒有因為城鄉兒童存在的經驗差異而影響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