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精選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9W

目錄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精選多篇)
第一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第二篇:34《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第三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與教學設計第四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及反思[1]第五篇:滬教版 24小蝌蚪找媽媽 詳細教案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

《小蝌蚪找媽媽》

學習目標:

1、 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 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分角色朗讀課文。

學習重點、難點:

1、 學會生字、指導寫字

2、 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整體感知,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習重難點:瞭解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學習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生:認識!)那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朋友如按好壞來分可分為好朋友和壞朋友。蚜蟲是莊稼的壞朋友,那青蛙就是莊稼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那又有誰知道青蛙小時候是長什麼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後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麼,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麼?它們都在幹些什麼?(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生答)

2、逐圖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麼變化?再連續播放四幅圖,讓學生説説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成長的過程。

3、提問: 大家看到最後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後變成了什麼?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生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幅圖,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後來又怎麼樣?最後變成什麼了?(生述)

三、藉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羣、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敍述部分;小蝌蚪、鯉魚、烏龜及青蛙媽媽由四組學生分別扮演。)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圖。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説一説,並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裏的小蝌蚪有幾隻?(生:有一羣。)師講解“一羣”的意思,然後再指導生給“羣”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麼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繫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導學生看圖,師複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課堂作業:完成課後作業第二題(1)小題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學習二——五自然段,完成課後練習一、三。

學習重難點:指導朗讀二——五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圖文對照,學習第二段。

1、看第二幅圖,提問:現在我們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圖模樣有什麼不同?

2、讀第二自然段,説説蝌蚪有什麼變化。

3、再讀(指名個別讀)

4、看圖,講述小蝌蚪是為什麼會遊向鯉魚媽媽?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為小蝌蚪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於是想到自己也該有媽媽,但又不知媽媽長得怎麼樣,所以就游過去問。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這裏既表示禮貌,也為了讓鯉魚媽媽能發現自己——小蝌蚪。

5、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它的媽媽有什麼特點呢?

6、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我們的”“哪兒”要讀重音;鯉魚媽媽的回答要用長輩式親切的語氣讀出來。)

二、看圖,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圖,提問: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

生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回答,師板書。

3、小蝌蚪為什麼會把烏龜錯認為是自己的媽媽呢?課文中為什麼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師引導學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後要用“追”;二是,體現出了它們以為找到了媽媽時的高興、迫切的心情。)

4、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它們媽媽的特點是什麼?(讓學生劃出文中語句並讀一讀)

5、指導朗讀第三段。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這一句,要讀出急於找到媽媽的迫切心情。

6、輕聲朗讀第四、五兩段,指導生邊讀邊看圖,思考:

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板書)?

小蝌蚪到底有沒有找到媽媽呢?他們的媽媽究竟是誰呢?它們是怎麼認出來的??

(生聯繫圖及有關句子回答:回顧烏龜介紹的青蛙媽媽的特徵,還有前面鯉魚媽媽講的“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瞭解媽媽的特徵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媽媽了。)

7、你從第四段中知道了什麼?先讀再説。(自由讀後再指導學生説出段意)

“小蝌蚪已經是青蛙了”,為什麼加上個“已經”?小蝌蚪是怎樣跳到荷葉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媽媽幹什麼?這説明了什麼?(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等青蛙呢?(生: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好朋友——青蛙)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全文。

2、完成課後第一道題。

3、完成課後第三道題。

第三課時

學習內容:複習;指導寫字。

學習重難點:指導寫字。

一、複習:

1、分角色看圖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按順序説説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

(大腦袋、長尾巴——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脱掉尾巴、換上綠衣裳)

3、指導完成課後第二題。

二、指導有感情地分組朗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觀看生字表教學錄像帶,激發學生興趣。

2、指導學習生字。

3、難寫、易錯字形分析:

塘:共13畫,第八畫右邊要出頭,第10筆一豎上下都要出頭,左邊是“”。 迎:半包圍結構,裏面的“”不要多寫一撇。書空。

龜:共7筆,上邊是“”,下邊是“”不是“電”。書空。

裳:共14畫,下邊是“衣”。

鼓:右邊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課是“凸起”的意思。

4、運用測試及書寫。(師巡視指導並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四、總結課堂。

第二篇:34《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34《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2.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合插圖和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

2.哪幾個自然段講小蝌蚪在找媽媽。

【教具準備】

粘貼紙、幻燈片、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是誰?它在哪?聽説一年級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師:小蝌蚪遇到什麼困難了?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

2、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師:讓我們幫小蝌蚪一起去找媽媽吧。

(一)教學字、詞。

1.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讀)

2.自學生字。反饋:學會了什麼?

3.師重點教:

蹲——右半部筆畫。

鯉、蹲——左半部最後——筆為提。

鼓——左上部上橫長下橫短。

碧——王大娘、白大娘,並排坐在石凳上。(謎語)

4.生字連詞讀。

5.書寫生字、指導

第一課時

一、用謎語導入新課,提示課題

1.師:大腦袋,圓肚皮,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啟發法)

2.引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⑴ 小蝌蚪是什麼樣的?青蛙是什麼樣的?

⑵ 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⑶ 這篇課文共六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師:帶着這三個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結合學習課文

1.齊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圖的投影)

⑴ 師:這羣小蝌蚪在幹什麼?(在池塘裏快活地游來游去)(提問法)⑵ 師:小蝌蚪的外形是什麼樣子的?小蝌蚪的腦袋什麼樣?身子什麼樣?尾巴什麼樣? 在課文中把描寫小蝌蚪的樣子畫出來。

(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提問法)

⑶ 師:通過回答以上問題,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內容。

⑷ 師:指導學生用粘貼紙粘貼出遊動的小蝌蚪的粘貼畫,並讓仔細觀察。

(指導觀察法)

2.操作投影出現第二幅圖。

⑴ 分角色朗讀課文,男生讀小蝌蚪,女生讀鯉魚媽媽,教師讀旁白。⑵ 師: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麼變化?他們遇到了誰?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們遇到了鯉魚媽媽)(啟發法)

⑶ 師:小蝌蚪問了什麼?鯉魚媽媽説了什麼?(學生自己讀)⑷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變→長出兩條後腳。

找→鯉魚

⑸ 師 :看投影,小蝌蚪見到鯉魚的時候心情怎樣?(學生髮揮回答)⑹ 指導學生用粘貼紙長出後退的小蝌蚪和鯉魚的粘貼畫。

⑺ 師:小蝌蚪照着鯉魚媽媽的話,繼續找媽媽。(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圖。

⑴ 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讀烏龜,找一名女生讀小蝌蚪,教師讀旁白。

⑵ 師:過了幾年,小蝌蚪又有了什麼變化?他們又看見了誰?

(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了一隻烏龜)(啟發法)

⑶ 師:小蝌蚪叫了什麼?烏龜説了什麼?(學生自讀)

⑷ 通過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長出兩條前腿,烏龜)

⑸ 根據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內容,粘貼出長着四條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烏龜粘貼畫。

⑹ 師: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他們又照着烏龜的話去找媽媽(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現第四副圖。

⑴ 教師範讀第四、五自然段。

⑵ 師:過了幾天,小蝌蚪變成了什麼樣?他們又遇到了誰?

(根據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變短了,他們遇到了一隻青蛙)(提問法)⑶ 師:小蝌蚪叫了什麼?青蛙媽媽説了什麼?(學生自讀)

⑷ 通過讀第四、五自然段,從而引出板書。(尾巴變短了,青蛙)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學生粘貼出青蛙的粘貼畫。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要求邊讀邊思考。

⑴ 師: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天天跟着媽媽去捉害蟲)

⑵ 通過讀最後一自然段引出板書。(尾巴不見了)

三、鞏固知識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後退,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後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的過程。

1.課件出現練習:填一填。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後腿),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再過幾天,(尾巴)變短了,漸漸地,(尾巴)已經不見了,小蝌蚪長成了(青蛙)。

2.拓展:青蛙是捉害蟲能手,我們應怎樣保護青蛙和小蝌蚪?

四、總結課文,深入引導。

導語:鯉魚媽媽説,蝌蚪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而烏龜媽媽卻説,蝌蚪媽媽是長着大眼睛,披着綠衣服。到底蝌蚪媽媽長得什麼樣啊,請你們討論一下,看看鯉魚媽媽和烏龜誰説得對?

1.讓學生歸納説説,蝌蚪媽媽是什麼樣兒的?

(四條腿,寬嘴巴,長着大眼睛,披着綠衣裳,捉害蟲,頂呱呱。)

2.其實,蝌蚪媽媽就是誰啊?(青蛙)

3.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板書:尾巴變短了。)

4.請同學們看圖(出示課件),仔細觀察,看看小蝌蚪找到媽媽沒有?師: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為“護穀神”。為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安全些,我們作為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愛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為他做點什麼嗎?(環保教育)

五、板書設計

34、小蝌蚪找媽媽兩條後腿四條腿寬嘴巴

小蝌蚪兩條前腿大眼睛綠衣裳青蛙媽媽雪白的肚皮

教學反思

這篇看圖學文以淺顯的文字生動地描寫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同時向學生敍述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甩着長長的尾巴、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尾巴不見了。我們這裏是農村,學生有機會看到蝌蚪和青蛙,我在教學時結合課文插圖和網上視頻等資料,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小蝌蚪的變化過程,使學生通過了解青蛙的生長特點,懂得要保護青蛙和小蝌蚪。

第三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與教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會認“灰”,“迎”,“阿”“姨”“追”“頂”“披”“鼓”等8個生字,會寫“有”“在”“什”

“麼”“變”“條”等6個字,會用“快活地”造句,進行感歎句和疑問句句式的訓練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 瞭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懂得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

教學重點、難點:

1、 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在不同階段的體型變化

2、 會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 強化理解“迎”、“追”的意思

準備;

1 、生字卡,多媒體課件,相關教具和有關青蛙的知識

2、簡筆畫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激發學習情緒。自學課文,結合檢察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試讀課文,理清層次,分段。泛讀課文,教學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朗讀全文。簡要複述。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謎語引入

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裏面遊呀遊。(小蝌蚪)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了,今天,我們就一起隨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媽媽。【出示多媒體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大聲地朗讀課文,把不認識的生字畫出來,等一下我們再來討論這些生字,當然同學們對不認識的生字還可以怎麼樣認識它?(生:問老師、拼音認讀、問同(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好 範文網)學、查字典。。。。)

你們説得對,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就要藉助各種方法去主動解決問題,那現在同學們就開始讀課文《小蝌蚪找媽媽》

(生開始閲讀)

2.檢察自學情況,教學生字新詞【多媒體出示生字】

huī

灰:指認什麼是灰色,再讓學生髮散説説還知道什麼顏色

yíng

迎:先讓學生理解走之底的意思是需要用到腳的,理解什麼是迎,讓學生表演

zhuí

追:讓學生表演

ā yí

阿姨:連詞教學

dǐng

頂:丁+頁=頂,組詞(如:頭頂,頂着)

鼓:讓學生説説自己認識鼓嗎,讓學生看插圖瞭解鼓的特徵。

有:反義詞“無”

什麼:連詞,組句(如:我什麼也沒有看到)

變:組詞(如:變化,變亮,變臉)

條:初步讓學生認識條為量詞,説魚時可以用“一條魚”來説

鯉(lǐ)魚:讓學生看插圖,認識鯉魚的模樣。

guī

烏龜:提示學生注意“龜”的下半部是“”不是“電”,“l”一筆上面不出頭。

dūn

蹲:可指名一學生做“蹲”的姿勢;發音強調韻母是un;教學字形時,提示學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裏面的一短橫不能丟。

披:讓學生聯詞。(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綠色的新裝。)

碧綠:讓學生組詞造句。(例:春天,樹子披上了碧綠的衣裳。)

shāng

衣裳:“裳”指導學生髮輕聲,後鼻音。

學得真好!那我們把上面的生字齊聲讀一遍。

(生讀)

我們讀生字讀得不錯,大家看看老師手中的生字卡,現在老師讓大家開小火車念,大家可要集中注意力了,其他同學要負責監督看誰讀錯了,你們願意試試嗎?

(生:願意。。。。。。)

二、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你們掌握的可真不錯,那同學們齊聲朗讀我們的課文,看看這篇課文寫了幾個自然段,標出這些自然段。並思考問題: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而它自己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最後小蝌蚪在哪裏找到了它的媽媽?他的媽媽是什麼樣的?】

三、理清層次,分段

1.你們課文讀完了,你們找出答案了嗎?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生:6個)

2‘那看看大屏幕,老師剛剛提出的問題你們解決了嗎,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呀?(生:鯉魚媽媽、烏龜)

3.那它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生:他先是長出了兩條後腿,再長出了兩條前腿,然後尾巴變短了,最後變成了一隻青蛙)

同學們,你們讀了課文,也回答了老師出的問題,那你們可以回答老師這篇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麼?( 學生歸納)

4.其實大家看我們的課文,第一段寫的是什麼?( 生:池塘有一羣小蝌蚪、介紹小蝌蚪、小蝌蚪的樣子)

對。第一段我們講了小蝌蚪樣子,這是在講小蝌蚪找媽媽之前的事,對不對?(生:對) 那我們課文的第二段與第三段講的是什麼呢?(生: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鯉魚媽媽和烏龜)

那最後幾段呢?(生:小蝌蚪找到了它們的媽媽。並和它們一起去捉害蟲)

5.同學們説的真好,下面認真聽老師範讀課文。

要求: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媽媽》的插圖。看好後聽老師讀課文。老師讀到哪兒,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圖上有關的地方。【老師範讀全文。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

6.學習第一部分(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

(1)同學們我們開始學習第一自然段,大家先齊讀第一自然段。(生讀)

師:讀得真不錯。你們誰來告訴我,小蝌蚪是怎麼樣的?你來説,我來畫好嗎?

生: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

師:是這樣嗎?

生:不對,尾巴太短了。

師:噢,那就這樣吧,可以了嗎?

生:可以了。

師:奇怪了,書上為什麼不説“長尾巴”,而要多加一個“長”字,變成“長長的尾巴”?生:因為長長的尾巴比長尾巴感覺還要長一點,更加生動一些。

師:對,這樣寫會使原來的句子顯得更加生動,那你們能舉一反三嗎?

師:大腦袋

生:大大的腦袋

師:寬嘴巴

生:寬寬的嘴巴

師:黑身子

生:黑黑的身子

師:小蝌蚪甩着長長的尾巴,怎麼樣是“甩着”,你們來做做看。【讓學生做手勢】 生:做動作

師:你們看這個生字(教師在黑板上板書:甩)

你們做的動作和字很像的,瞧,這豎彎鈎多像一條尾巴!我 們的中國字多有趣。寫一遍好嗎?

生:寫甩

師:恩!你們學得可真好!你們看,【多媒體】池塘裏有多少蝌蚪?

生:一隻

師:現在呢?

生:十二隻!

對,這裏有好多好多小蝌蚪,數也數不清,我們可以用個什麼詞呢?

生:一羣!

真能幹!課文上説小蝌蚪快活地游來游去,告訴我們小蝌蚪很開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們還可以説什麼快活地做什麼,誰能説一句?(引導學生運用“快活地”一詞,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大家再齊讀第一自然段。

下課。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的生字與第一自然段,並認識了我們的新朋友:小蝌蚪。我們知道,我們都有自己的媽媽,小蝌蚪也不例外,可是,我們這篇課文裏的小蝌蚪找不到他們的媽媽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小朋友們,結合你們昨天學到的知識,可以告訴我我們的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嗎?

生: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

師:同學們你們能告訴我它的媽媽是誰嗎?

生:青蛙。

師:對,看來你們的課外知識積累的很好,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

同學們請仔細觀察小蝌蚪與青蛙,青蛙長着大大的腦袋嗎?

生:沒有。

師:青蛙長着黑灰色的身子嗎?

生:沒有。

師:青蛙甩着長長的尾巴嗎?

生:沒有。

師:他們倆長得可真不像,難怪小蝌蚪不認識他的媽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小蝌蚪找媽媽》,看看小蝌蚪是怎麼找到他的媽媽的。

二、學習第二部分

1、學習第二自然段

同學們讓我們大聲的朗讀第二三自然段。(生讀)

同學們,你們讀了這篇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你們看,小蝌蚪在池塘裏遊哇遊,過了幾天,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原來的樣子有什麼變化?

(生:長出了兩條後腿)。

對,長出了兩條後腿

【多媒體出示】

1.那同學們你們仔細看看第二自然段,想想,小蝌蚪找誰打聽媽媽了?

(生:鯉魚媽媽)

2.對,小蝌蚪遊呀遊呀,它們遇見了鯉魚媽媽。它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這時候,小蝌蚪會想起誰呢?

(生:想起自己的媽媽。)

3.對,他們想到自己的媽媽,小朋友們,你們能體會這時小蝌蚪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嗎? (生:思念、難過)

4.那,哪個小朋友能説一句話,後面用上疑問號,把小蝌蚪想媽媽的那種思念難過的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誰是我的媽媽呢?

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呢?

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

?? )

5.説的真好,那你們結合小蝌蚪現在的心情,我們再來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生讀)

6.現在我來當鯉魚媽媽,再請兩個小朋友做小蝌蚪,你們來向我打聽你們的媽媽。哪位小朋友願意來試一試?表演的時注意小蝌蚪在看見鯉魚媽媽時用了個什麼動詞?(迎)

7.同學們覺得他們表演得好嗎?

(同學們,你們剛剛看了兩位同學的表演,再看看我們課文的插圖,你覺得“迎”是什麼意思?

(引出“迎”的意思:面對面的走到一起)

我們一起再來把這一段讀一遍。

(生齊讀)

同學們,我們從鯉魚阿姨那裏知道了青蛙長什麼樣

(生:四條腿,寬嘴巴)【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哦,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知道了它媽媽原來有四條腿,寬嘴巴,於是繼續遊啊遊,過了幾天——

(生: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哦,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多媒體出示】

(2)小蝌蚪先長出的是後腿,後長出的是前腿。小蝌蚪遊哇遊,他們遇見了誰呀? (生:烏龜)

(3)這時小蝌蚪與烏龜發生了什麼事啊?用課本上的語言告訴我。

(生: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裏遊,連忙追上去,叫着:“媽媽,媽媽!”)

(4)指導朗讀。

(5)這一段了的“追”是什麼意思啊?同學們結合我們課文裏的插圖理解。“追”和“迎”有什麼區別?

(6)你們想,小蝌蚪怎麼會把烏龜當着媽媽的?

(7)那烏龜是他們的媽媽嗎?為什麼呢?

(8)師總結:小蝌蚪的媽媽是四條腿、闊嘴巴,但不等於四條腿闊嘴巴的就是青蛙。所以烏龜並不是小蝌蚪的媽媽。

(9)那烏龜説小蝌蚪的媽媽是什麼樣的?

(10)那同學們再把這兩段齊讀一遍。

2、學習第三部分。

(1) 同學們,我們繼續學習本篇課文的第三部分,他們對應的是課文的第幾自然段啊?

(2) 那同學們大聲的自由朗讀這三個自然段。

小蝌蚪聽了烏龜的話,又去找媽媽,它遊哇遊,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多媒體出示】

(3)小蝌蚪遇見了一隻大青蛙,小蝌蚪這次怎麼把青蛙認定是自己的媽媽的?

(生:因為它有四條腿,寬嘴巴,長着大眼睛,披着綠衣服)

(4)同學們,你們想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該多高興啊!你們想,小蝌蚪會對青蛙媽媽説些什麼?誰能説一句話,後面用感歎號,把小蝌蚪找到媽媽的喜悦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媽媽,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媽媽,原來你在這兒啊!

媽媽,我們終於找到你了!)

(5)你們説得都很好,小蝌蚪和媽媽見面了,大家都非常高興,它們的話該怎麼讀呢?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小朋友讀青蛙的話。誰來試一試?

(生:分角色朗讀。)

同學們你們看課文,你們可以用課文中的語句告訴我青蛙的樣子嗎?

(生: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雙大眼睛。)

【板書】

(6)這個句子可真美啊!如果我們換一個説法:荷葉上有一隻大青蛙,背上顏色是綠的,肚皮上的顏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來的。這兩段話意思差不多,你們説,哪一段寫得好?

(生:課文上寫得好,覺得青蛙很美很可愛。)

(7)這些是寫青蛙身上顏色的詞,你們再看,寫青蛙的動作也是很有講究的,同學們找找用了哪些詞?

(生:蹲披露鼓)

【板書:蹲披露鼓 】

(8)這些表示青蛙動作的詞,都用得很好。但如果把“鼓着一對大眼睛”換成“瞪着一對大眼睛”,怎麼樣?

(生:意思就不一樣了)

對,意思就和之前的句子不一樣了。我們課文可把青蛙寫得真美真可愛啊,你們喜歡這樣的青蛙嗎?

(生:喜歡)

(9)那你們帶着對青蛙喜歡的心情再齊讀這一段話。(指導朗讀)

(10)現在小蝌蚪已經長成了青蛙, 它發生了什怎麼的變化呢?

【多媒體】

(11)你們可以把小蝌蚪尾巴不見了的這一段讀一遍嗎?

(12)已經是什麼意思?自己結合課文想一想。

(13)小蝌蚪和媽媽一起捉蟲了,同學們看看圖,再自己讀讀課文

三、收尾,總結

1.同學們我們這篇課文可算是學完了。你們再一起朗讀一下全文。

2.同學們看看我們黑板上描寫青蛙的語句,把我們的青蛙寫得可真美!青蛙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多媒體】

3.小蝌蚪怎麼找媽媽的,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小蝌蚪又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誰能簡單地説説?

第四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及反思[1]

小蝌蚪找媽媽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生詞。

教學難點: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生:認識!)那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朋友如按好壞來分可分為好朋友和壞朋友。蚜蟲是莊稼的壞朋友,那青蛙就是莊稼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那又有誰知道青蛙小時候是長什麼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後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麼,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麼?它們都在幹些什麼?(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生答)

2、逐圖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麼變化?再連續播放四幅圖,讓學生説説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成長的過程。

3、提問: 大家看到最後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後變成了什麼?它們

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生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幅圖,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後來又怎麼樣?最後變成什麼了?(生述)

三、藉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羣、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敍述部分;小蝌蚪、鯉魚、烏龜及青蛙媽媽由四組學生分別扮演。)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圖。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説一説,並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裏的小蝌蚪有幾隻?(生:有一羣。)師講解“一羣”的意思,然後再指導生給“羣”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麼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繫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導學生看圖,師複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後作業第二題(1)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學習第二段。

1、看第二幅圖,提問:現在我們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圖模樣有什麼不同?

2、讀第二自然段,説説蝌蚪有什麼變化。

3、再讀(指名個別讀)

4、看圖,講述小蝌蚪是為什麼會遊向鯉魚媽媽?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為小蝌蚪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於是想到自己也該有媽媽,但又不知媽媽長得怎麼樣,所以就游過去問。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這裏既表示禮貌,也為了讓鯉魚媽媽能發現自己——小蝌蚪。

5、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它的媽媽有什麼特點呢?

6、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我們的”“哪兒”要讀重音;鯉魚媽媽的回答要用長輩式親切的語氣讀出來。)

二、看圖,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圖,提問: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 生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回答,師板書。

3、小蝌蚪為什麼會把烏龜錯認為是自己的媽媽呢?課文中為什麼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師引導學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後要用“追”;二是,體現出了它們以為找到了媽媽時的高興、迫切的心情。)

4、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它們媽媽的特點是什麼?(讓學生劃出文

中語句並讀一讀)

5、指導朗讀第三段。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這一句,要讀出急於找到媽媽的迫切心情。

6、輕聲朗讀第四、五兩段,指導生邊讀邊看圖,思考:

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板書)?

小蝌蚪到底有沒有找到媽媽呢?他們的媽媽究竟是誰呢?它們是怎麼認出來的??

(生聯繫圖及有關句子回答:回顧烏龜介紹的青蛙媽媽的特徵,還有前面鯉魚媽媽講的“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瞭解媽媽的特徵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媽媽了。)

7、你從第四段中知道了什麼?先讀再説。(自由讀後再指導學生説出段意)

“小蝌蚪已經是青蛙了”,為什麼加上個“已經”?小蝌蚪是怎樣跳到荷葉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媽媽幹什麼?這説明了什麼?(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等青蛙呢?(生: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好朋友——青蛙)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全文。

2、完成課後第一道題。

3、完成課後第三道題。

第三課時

一、複習:

1、分角色看圖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按順序説説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

(大腦袋、長尾巴——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脱掉尾巴、換上綠衣裳)

3、指導完成課後第二題。

二、指導有感情地分組朗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觀看生字表教學錄像帶,激發學生興趣。

2、指導學習生字。

3、難寫、易錯字形分析:

塘:迎:龜:裳:鼓:

4、運用測試及書寫。(師巡視指導並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四、總結課堂。

板書設計:

34、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問鯉魚阿姨錯把烏龜當媽媽找到媽媽(青蛙)大大

的腦袋

黑灰色的身子長出後腿長出前腿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

長長的尾巴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情節生動有趣,以對話為主,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在課後,反思自己的教學,當然還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覺也有成功的地方,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點,以讀為本,課堂上充滿了朗朗書聲。

根據低年級孩子特有的年齡特點及他們愛思考,樂於探索新鮮事

物的特點。我在讀課文前首先給他們一個有趣的問題或者是讓他們自己讀題質疑。讓他們在讀書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如教學本課時,出示課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問學生看了題目有什麼感想。孩子們爭先恐後表白之後,我順其自然以"是啊!小蝌蚪為什麼要找媽媽?他們是怎麼找媽媽的?他們找到媽媽了嗎?你們提出的問題能不能在課文裏找到答案呢?我們趕緊來讀讀課文吧!”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以興趣為前提,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讀書,去預習,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再輔助提一些讀書的具體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顯。孩子們通過自已的朗讀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都會興奮不已,這種自我激勵的效用是無限的。在獲得成功發現的同時,孩子們往往又會發現新的問題,培養了他們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總之,教師只有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憑藉教材的優勢,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才能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相信,只要我們在閲讀教學中用心去引導,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閲讀,喜歡語文的。

第五篇:滬教版 24小蝌蚪找媽媽 詳細教案

24、小蝌蚪找媽媽

王文靜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袋、腿、擺、連、忙、追、睛、披”等8個生字;積累描寫小蝌蚪和青蛙的詞;複習“豎心旁”和走之底字的筆順規則。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根據提示語嘗試讀出句子的不同語氣。

3、能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小蝌蚪長成青蛙過程中的變化。

4、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體會小蝌蚪的想法,明白小蝌蚪錯把烏龜當媽媽的原因。

一、看圖導入,引出課題

1、藉助拼音、讀準詞語:小蝌蚪 青蛙

瞧,老師帶來了兩位新朋友,誰能借助拼音念念他們的名字?(一生讀)

一起來和他們打招呼吧。(齊讀)

“蝌”和“蚪”都是形聲字,左邊都是——蟲字旁。板書:小蝌蚪 青蛙

2、瞭解小蝌蚪和青蛙的樣子

小蝌蚪長大後就變成了青蛙,他們的長相可完全不同,讀一讀,想一想:哪些是描寫小蝌蚪的?哪些是描寫青蛙的?

出示:大腦袋、黑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披着碧綠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1)學習生字“袋、睛、披”

要分對先要讀準字音,誰來拼讀?

①出示卡片:袋(男女生分讀)

②出示卡片:睛(注意後鼻音,開火車讀),“睛”是個形聲字,形旁是——,聲旁是—— ③出示卡片:披(全班讀)

(2)分清詞語,讀好輕聲

現在誰分別來説一説?(一生交流)

評價:你分得對,讀得也正確。不過讀得還不夠好聽,要讀得好還得注意詞尾的輕聲,老師來讀一個:大腦袋,誰再來讀讀描寫小蝌蚪的?

評價:他讀好了詞尾的輕聲,還注意到“着”也念輕聲。誰能像他一樣,把寫青蛙的也讀好了?

(女生讀描寫小蝌蚪的詞,男生讀描寫青蛙的詞)

3、學習描寫小蝌蚪和青蛙的句子

(1)把詞語放到句子中能讀好嗎?可要讀好輕聲。出示句子:池塘裏有許多小蝌蚪,大腦袋,黑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指名讀。)

評價:你把句子讀正確了,還讀出了他們自由自在的樣子。

現在你們都是小蝌蚪,一起做做動作來讀讀。(齊讀句子)。喲,尾巴甩得多有力呀!

(2)那青蛙又長着什麼樣子呢?自己讀讀,注意輕聲。出示句子: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正在捉小飛蟲。(指名讀。學生評價:字音、停頓、輕聲。)

是呀,他把青蛙讀得多神氣呀!(齊讀。)

4、揭示課題

認識了小蝌蚪和青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和他們有關的童話故事。(補充課題:找媽媽)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最後,他們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請小朋友打開書本,帶着問題聽聽錄音,要求:仔細聽、認真看。

2、播放錄音後交流(板書:鯉魚、烏龜)

三、細讀課文,學習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一)學習第2小節

1、感受小蝌蚪想媽媽的急切心情

(1)根據句式,看圖説話

小蝌蚪首先遇見了鯉魚,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幹什麼呢?誰能看看圖,把話説完整?出示:小蝌蚪看見_________________。指名交流。

(誰)(幹什麼)

(2)指導讀句,讀好停頓

是呀,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找食吃。

出示: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找食吃。

句子不長,讀好可不容易,要根據意思讀好停頓。出示停頓符號: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找食吃。

他們看見/誰/幹什麼呢?(指名兩生,齊讀)

(3)深入情境,想象説話

看到這個情景,小蝌蚪會想些什麼呢?(指名交流)

2、瞭解青蛙的部分特點

看到這樣温馨的一幕,小蝌蚪可想自己的媽媽了!自己讀讀他們的對話,把句子讀正確。

出示:小蝌蚪迎上去問:“我們的媽媽在哪裏?”

鯉魚媽媽説:“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

①現在老師就是鯉魚媽媽,哪個小蝌蚪迎上來問問我?師做動作回答,強調四條腿、寬嘴巴。 這樣面對面地主動過來就是“迎”。板書:迎

②想不想同桌互相讀一讀、演一演?開始吧!

(指名兩生)先自我介紹一下。提示語我們一起讀。

評價:小蝌蚪問得着急,鯉魚媽媽答得清楚,真棒!

③男生讀讀小蝌蚪的話,女生讀讀鯉魚媽媽的話,我們配合着來讀一讀。

2、瞭解青蛙的部分特點

聽了鯉魚媽媽的話,小蝌蚪們你們明白了嗎?誰能告訴其他小蝌蚪媽媽的樣子?(指名兩生)

評價:你記住了媽媽的一個特點,誰能説得更全面?

你記住了媽媽的特點,誰再來説一説?

板書:四條腿 寬嘴巴

(二)學習第三節

1、瞭解小蝌蚪錯把烏龜當媽媽的原因

(1)小蝌蚪把鯉魚媽媽的話記在心裏。他們遊哇遊,過了幾天,他們看見了什麼呢?誰能看圖把話説完整?

出示:小蝌蚪看見_________________。

(誰)(幹什麼)

(2)他們到底看見了什麼呢?誰能學着剛才的樣子,藉助拼音把這句話讀好? 出示句子: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裏遊。(指名兩生)

評價:你把句子讀正確了。

你已經學會了停頓的本領。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齊讀)

(3)瞭解小蝌蚪的想法,體會小蝌蚪的心情

小蝌蚪心裏又會怎麼想呢?(指名交流)

①是呀,小蝌蚪認準了媽媽,連忙追上去叫——

剛才遇到鯉魚媽媽時小蝌蚪是迎上去的,現在遇到烏龜時他們是——追上去的。誰來做小蝌蚪追着我叫媽媽?(指名一生)

看,在後面緊緊地跟隨,這就是“追”。

學習“追”:ⅰ拼讀(注意翹舌音、複習拼讀規則),ⅱ字形(複習走之底的字的書寫規則:追的結構是——寫的時候要注意——)一起來跟老師寫一寫這個字,特別要注意裏面部分的筆順。板書:“追”

②誰也來追着我叫一叫?(指名一生)

你遊得可真快。小蝌蚪可真着急呀!這裏還有一個詞也寫出了小蝌蚪着急的心情,找一找。 學生交流:連忙。(拼讀,學習豎心旁:和心情有關,所以“忙”是——豎心旁;誰來寫一寫?第二點要比第一點略高一些。手心書空。)

2、瞭解青蛙的其他特點

(1)小蝌蚪那麼着急認媽媽,那烏龜是怎麼回答的呢?自己讀讀。

①指名讀,評價:你讀出了烏龜佩服青蛙的語氣!

②老師也想做一回小蝌蚪,我讀小蝌蚪的話,你們讀讀烏龜的話,邊讀邊要記一記。

(2)這一回,小蝌蚪們,你們又明白了什麼呀?你們的媽媽——(指名交流) 評價:你記住了媽媽的樣子,媽媽的本領呢?板書:大眼睛綠衣服會捉蟲

(四)學習第四節

1、小蝌蚪遊哇遊,又去找媽媽了,一天,小蝌蚪又看到誰在幹什麼呢?

(1)出示圖片和句式:小蝌蚪看見。

(誰)(幹什麼)

(2)再遊近點看,它們看清楚了青蛙的樣子。

出示: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雙大眼睛,正在捉小飛蟲。(齊讀)

除了烏龜媽媽剛才説的,青蛙還有什麼特點呀?板書:白肚皮

(3)親眼看見青蛙,小蝌蚪心裏又會怎麼想?

出示:看見青蛙,小蝌蚪想:_______________,這一定是我的媽媽。

評價:他注意到了先説青蛙的外形特點,再説青蛙的本領。

(4)感情朗讀

引讀: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小蝌蚪高興地喊——

青蛙媽媽也很高興,她笑着説——

四、創設情境,瞭解青蛙的成長過程。

1、找媽媽的過程中,小蝌蚪自己也變成了青蛙。請小朋友們看看圖,試着給這些句子排排序。出示小蝌蚪不同生長時期的圖片,打亂句子順序呈現。(交流)

原來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也就是它慢慢地變成青蛙的過程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句子吧。(齊讀句子)

2、現在你就是小蝌蚪,你能介紹一下自己嗎?自己準備一下。

出示:我是小蝌蚪,長着__________。過了幾天,我長出了______。又過了幾天,我長出了________。再過了幾天,________變短了。最後,我變成了________。

板書:大腦袋黑身子長尾巴

本站推薦相關文章:

小班健康教案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

説課《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劇本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