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國小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由本站的會員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2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國小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

第1篇:國小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

國小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綜合課

1、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讀課文。

學會生字、指導寫字

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小組合作

課件 生字卡片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生:認識!)那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朋友如按好壞來分可分為好朋友和壞朋友。蚜蟲是莊稼的壞朋友,那青蛙就是莊稼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那又有誰知道青蛙小時候是長什麼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後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麼,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麼?它們都在幹些什麼?(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生答)

2、逐圖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麼變化?再連續播放四幅圖,讓學生説説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成長的過程。

3、提問: 大家看到最後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後變成了什麼?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生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幅圖,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後來又怎麼樣?最後變成什麼了?(生述)

三、藉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羣、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敍述部分;小蝌蚪、鯉魚、烏龜及青蛙媽媽由四組學生分別扮演。)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圖。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説一説,並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裏的小蝌蚪有幾隻?(生:有一羣。)師講解“一羣”的意思,然後再指導生給“羣”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麼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繫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導學生看圖,師複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後作業第二題(1)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學習第二段。

1、看第二幅圖,提問:現在我們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圖模樣有什麼不同?

2、讀第二自然段,説説蝌蚪有什麼變化。

3、再讀(指名個別讀)

4、看圖,講述小蝌蚪是為什麼會遊向鯉魚媽媽?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為小蝌蚪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於是想到自己也該有媽媽,但又不知媽媽長得怎麼樣,所以就游過去問。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這裏既表示禮貌,也為了讓鯉魚媽媽能發現自己——小蝌蚪。

5、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它的媽媽有什麼特點呢?

6、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我們的”“哪兒”要讀重音;鯉魚媽媽的回答要用長輩式親切的語氣讀出來。)

二、看圖,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圖,提問: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

生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回答,師板書。

3、小蝌蚪為什麼會把烏龜錯認為是自己的媽媽呢?課文中為什麼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師引導學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後要用“追”;二是,體現出了它們以為找到了媽媽時的高興、迫切的心情。)

4、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它們媽媽的特點是什麼?(讓學生劃出文中語句並讀一讀)

5、指導朗讀第三段。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這一句,要讀出急於找到媽媽的迫切心情。

6、輕聲朗讀第四、五兩段,指導生邊讀邊看圖,思考:

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板書)

小蝌蚪到底有沒有找到媽媽呢?他們的媽媽究竟是誰呢?它們是怎麼認出來的?

(生聯繫圖及有關句子回答:回顧烏龜介紹的青蛙媽媽的特徵,還有前面鯉魚媽媽講的“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瞭解媽媽的特徵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媽媽了。)

7、你從第四段中知道了什麼?先讀再説。(自由讀後再指導學生説出段意)

“小蝌蚪已經是青蛙了”,為什麼加上個“已經”?小蝌蚪是怎樣跳到荷葉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媽媽幹什麼?這説明了什麼?(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們應該怎樣對等青蛙呢?(生: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好朋友——青蛙)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全文。

2、完成課後第一道題。

3、完成課後第三道題。

第三課時

一、複習:

1、分角色看圖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按順序説説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

(大腦袋、長尾巴——長出兩條後

腿——長出兩條前腿——脱掉尾巴、換上綠衣裳)

3、指導完成課後第二題。

二、指導有感情地分組朗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觀看生字表教學錄像帶,激發學生興趣。

2、指導學習生字。

3、難寫、易錯字形分析:

塘:共13畫,第八畫右邊要出頭,第10筆一豎上下都要出頭,左邊是“ ”。

迎:半包圍結構,裏面的“ ”不要多寫一撇。書空。

龜:共7筆,上邊是“ ”,下邊是“ ”不是“電”。書空。

裳:共14畫,下邊是“衣”。

鼓:右邊是“支”不是“ ”也不是“ ”,本課是“凸起”的意思。

4、運用測試及書寫。(師巡視指導並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四、總結課堂。

板書設計:

34、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 問鯉魚阿姨 錯把烏龜當媽媽 找到媽媽(青蛙)

大大的腦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長出後腿 長出前腿 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

長長的尾巴

後記:[ 內 容 結 束 ]

第2篇:國小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

猜你正在找國小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一、教學內容分析

課文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一羣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經過“長出後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尾巴消失”四個階段,最後變成了青蛙,説明了青蛙生長過程形體變化,藴含了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

(1)、認識“故、迎、阿、姨、追、頂、披、鼓”等八個生字,會寫“有、在、什、麼、變、條”等六個生字。

(2)、瞭解蝌蚪與青蛙的特點,認識蝌蚪與青蛙。

2、能力目標

(1)、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及其外形特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準確理解和運用“蹦、跳、蹬”等課文中出現的動詞。

3、情感目標

(1)、通過課文的學習,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體會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三、課文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

(1)、瞭解青蛙成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2)、體會文中用詞的準確性。

難點:理解並體會課文中出現的表示動作的詞在運用上的準確性。

四、教學對象的分析及採用的學法指導:

本課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由於孩子們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易接受感性的知識,且思維方式偏重於形象思維,表現欲強,愛模仿,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愛説愛問,活潑天真,根據這些特點,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根據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我將以動畫的形式再現課文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主要通過課件演示的形式,讓學生區別動詞;鑑於學生表現欲強,愛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2、引導探索、開拓思路。

由於低年級學生愛説愛思愛問,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我將以多媒體出現青蛙生長過程四個階段的圖片,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現青蛙形體的變化,同時引導和鼓勵學生髮現文中沒有説明的細節。如眼睛的變化等。

3、課外延伸,積累知識。

根據低年級學生聰明、好學、求知慾強的特點,我將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青蛙的知識,豐富學生知識面,鼓勵學生能從課外尋求獲取知識的方法。

五、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對新教材的閲讀教學要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實踐中認識,在感受中領悟”。

《小蝌蚪找媽媽》是篇科學童話,為體驗、感悟型閲讀提供了條件。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優化老師主導作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參與精神,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學習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發展,多媒體課件設計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老師主導作用,調動學生主體學習行為。

1、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運用多媒體創設課文情境,播放動畫、展示圖片、出示練習、播放朗讀,使學生在看、聽、説、練的過程中漸漸進入課文內容,在調動感官功能的基礎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長過程,認識青蛙的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2、加強朗讀,感悟語文。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受領悟課文內容,如帶着問題朗讀,領會用詞的準確性;分角色朗讀,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不易,從而體會小蝌蚪獨立生活與勇於探索的精神。

3、啟發教學,提高認識。

運用多媒體課件營造想象氛圍,以青蛙對話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識後的交流,鞏固知識,加深認識,開拓思路。另外,結合多媒體課件提供的課外知識,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青蛙是益蟲。

六、教學課件設計

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採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本課課件穿插於教學過程中,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1、導入新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導學生抓住小蝌蚪的腦袋、身子、尾巴的特點觀察並説話,既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對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導説的過程中學習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2、感知課文時,結合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畫,使學生在興致勃勃地觀察當中瞭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及形體變化。

3、理解詞語“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時,以課件演示動畫,使學生體會領悟這三個詞的區別。在認識青蛙特點時,以課件出示圖片,瞭解青蛙的形體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4、在發散思維訓練時,安排了青蛙鳴叫的課件演示,啟發學生想象小青蛙與媽媽的對話內容。

5、以電腦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圖片及文字資料,並播放文字資料的錄音。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七、教學流程分析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課文 。

1、師引語: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誰?

【課件演示】説謎面:大腦袋,園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叫,抓害蟲,頂呱呱。

2、生交流,説謎底。(板書:小蝌蚪)

3、【課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圖片,説説小蝌蚪長得是什麼模樣?

4、引語:今天請大家聽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設計意圖:以猜謎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初步認知小蝌蚪。通過圖片演示,學生對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層,通過看圖填空的説話練習,引導學生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養和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二〉、感知課文。

【課件演示】播放錄音,要求大家聽完故事後想一想,説一説。

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引語:剛才,大家聽故事時都非常認真,也非常專心。現在,誰最想説一説。

3、【課件演示】出示畫面,引導學生説一説。

4、自讀課文,用“——”在課文中畫出描寫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設計意圖:動畫是低年級學生喜歡的形式,將其運用於課堂教學中,既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學習樂趣。同時讓學生在觀察中瞭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及形體變化。引導學生讀、思、説,結合課件點撥,使低年級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三〉、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説説。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誰?他們是怎樣接近這些小動物的?他們都説了些什麼話?

2、比較、體會、領悟: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 【課件演示】播放語句,引導學生邊讀邊做動作,體會“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區別。

A、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見一隻烏龜擺動四條腿在水裏遊,連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就游過去。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演示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區別三個詞,同時引導學生領會用詞的準確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將內化的語言以身體語言表現出來,符合低年級學生愛模仿的特點。)

3、分角色朗讀。

(1)、小組分角色練習朗讀,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導分角色朗讀。要求:戴上頭飾,配上動作,表演朗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選擇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體會語感。)

〈四〉、啟發思考。

引語:為什麼小蝌蚪認定大青蛙就是他們的媽媽?

1、點撥朗讀。

鯉魚和烏龜是怎樣向小蝌蚪描述他們的媽媽的?用“~~”畫一畫,讀一讀。

2、看圖填空。

引語:小蝌蚪見到的大青蛙是什麼樣子的?

【課件演示】出示圖文練習:

(1)、選詞填空。 披、鼓、蹲、露

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 )着一隻大青蛙,( )着碧綠的衣裳,( )着雪白的肚皮,( )着一對大眼睛。

(2)、引導學生一邊朗讀,一邊配上動作。

暗示——小蝌蚪獨立生活,遇事能主動探索,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藉助鯉魚、烏龜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點,從學生初步感受抓住特點描述的方法並引導學生想象青蛙的模樣。結合課件,看圖填空,體會用詞的準確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現青蛙狀態,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暗示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小蝌蚪獨立生活與主動探索的精神。)

本站的小編希望以上2篇國小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範文能夠幫到你,當然,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看更多國小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