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25W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名稱、角色和主要情節。

2.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3.感受動畫中的意境美。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動畫片。

2.蝌蚪變成青蛙的示意圖。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1..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圖片上是誰嗎?

(2)小蝌蚪長得怎麼樣?

(3)它的媽媽是誰?

2.過渡:你們都知道它的媽媽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卻不知道它的媽媽到底是誰,他們你問我,我問你,最後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他們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吧!

三、分段欣賞。

1.觀看課件

(一)提問:小蝌蚪為什麼要找媽媽?

小結:因為他們看見小鴨的媽媽帶着他們在水中玩耍,所以他們非常的羨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媽媽。

過渡:於是小蝌蚪就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了。

2.觀看課件

(二)提問:

(1)在尋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見了哪兩位小動物?(魚、烏龜)

(2)這兩位小動物是怎麼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結:魚媽媽説:好孩子,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

烏龜説: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子是白色的。

3.幼兒學説對話4.觀看課件

(三)提問:

(1)白鵝媽媽是小蝌蚪的媽媽嗎?為什麼不是?

(2)他説了些什麼呢?

小結:小結:白鵝説:我是小白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色的衣服,唱起歌來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魚、烏龜、鵝當成媽媽,他們的媽媽到底是誰?我們繼續往下看。

5.觀看課件

(四)提問:

(1)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它的媽媽是誰啊?

(2)小蝌蚪最後是怎麼變成小青蛙的呢?

小結: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長大了,先長出兩條後腿來,再長出兩條前腿來,他們的小尾巴呢,不見了,小蝌蚪變成小青蛙了。

三、完整欣賞。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

2.最後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他的媽媽長得什麼樣?

四、鞏固故事。

1.這是一個春天裏關於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媽媽心情怎麼樣?

2.那我們和小蝌蚪一起開心的遊戲吧。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2

教學目標:

1.教幼兒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鍛鍊幼兒腿部肌肉力量。

2.培養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熟悉《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和幼兒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師在場不同方位扮演(鴨、魚、龜、鵝、青蛙)媽媽。

3.幼兒胸飾(可正反翻轉)一面為小蝌蚪,一面為小青蛙。

4.音樂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和幼兒在場地中間蹲下作睡覺狀)

(音樂聲中)春天來了,暖和的春風輕輕地吹着,陽光照着池塘裏的水,青蛙媽媽生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們在水中游淶游去,十分快活。

教師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甦醒,隨音樂在水中自由自在遊淶游去,

活動身體。

〔評:教師以角色身份帶領着幼兒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動,做遊戲前的準備活動〕

二.中間部分

1.老師:聽,什麼聲音?咦,小夥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2.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好孩子,去問魚媽媽吧!

3.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烏龜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魚媽媽,再見!

4.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烏龜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鵝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

5.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繼續遊,青蛙媽媽來了。

小蝌蚪:啊!我們找到媽媽啦!

[評:小蝌蚪們高興地跟着媽媽遊淶游去,間或停下進行有禮貌的對話,有利於活動節奏的控制]

三.結束部分(小蝌蚪們翻出小青蛙胸飾)

1.(音樂歌曲小青蛙)小青蛙們高興地圍着媽媽跳舞,做各種親熱的動作,跟着媽媽一邊呱呱叫,跟着媽媽一邊學蛙跳。

[評:這裏表現小蝌蚪愛媽媽的情感同時又加大了幼兒腿步肌肉的活動強度]

2.青蛙媽媽:孩子們,田裏的害蟲可多了,練好本領跟媽媽一起去捉害蟲吧!

3.青蛙們捉到害蟲後,高興地和媽媽一起聽着音樂自由舞蹈。

[評:這裏的自由舞蹈即為一種放鬆運動]

自我評析:小班幼兒的模仿性強,喜歡別人做什麼自己也跟着做什麼,適合開展集體性的遊戲,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教師也和幼兒一起扮演着同樣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帶領幼兒活動,以角色的情緒影響着

幼兒情緒,使幼兒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動,活動的情節性既主動的迎合幼兒又不失教學目標,活動中有一定的運動量,強度適合小班,整個活動中幼兒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緒參與遊戲,遊戲中的音樂使得孩子們更加投入,也使遊戲增添了一份吸引力。遊戲中的對話既鍛鍊了幼兒的語言又培養了幼兒自覺使用禮貌語言的良好習慣。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3

活動目標:

1、喜歡閲讀,學會圖文結合理解圖書的內容 ,在閲讀中體驗小蝌蚪找媽媽的艱辛與快樂。

2、通過閲讀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徵,及生長過程。

3、懂得與人交往時,要講禮貌,對人熱情。

活動準備:

《小蝌蚪找媽媽》大書本、插入圖片小蝌蚪五張,活動前讓幼兒飼養小蝌蚪,觀察並記錄小蝌蚪的生長變化、豐富幼兒相關經驗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書,引起幼兒觀察封面引出主題。

1、遮蓋書名和青蛙提問:封面上有誰?猜猜它們的媽媽是誰?長得跟它們一樣嗎?

2、展示書名,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猜想故事內容。

二、閲讀大書。

(先遮蓋文字),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中動物媽媽們的外形特徵,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能用好聽的詞彙表達自己的觀察發現,理解故事內容。再嘗試圖文結合用完整的一段話來講述每一頁畫的主要內容。

1、圖一:這是什麼季節?青蛙媽媽生的卵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慢慢地變成了什麼?(豐富詞彙黑黑的、圓圓的)鼓歷幼兒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

2、圖二:有一天小們蝌蚪碰到了誰?它們想起了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鴨媽媽與小鴨子體態動作感受它們的親密與快樂。

3、圖三:小蝌蚪看見誰?它長得怎樣?小蝌蚪怎麼想怎麼説的?大魚又是怎麼説的?

引導幼兒觀察並想像它們是怎麼説。(豐富 詞彙又寬又大)

4、同法出示圖四、圖五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它們的特徵,大膽的想象它們的對話,並用連慣的語言描述。(豐富詞彙一蹦一跳)5圖六:小蝌蚪會找到媽媽嗎?她長得怎麼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

鼓勵幼兒大膽預測故事的結局並與同伴輕聲交流猜想。

三、引導幼兒討論。

你喜歡哪一種動物為什麼? 教育幼兒與人交往時,要講禮貌,對人熱情。

四、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隨音樂做動作,離開教室。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4

目標:

1、知道故事的名稱、角色和主要的情節。

2、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3、豐富對春天特徵的感受和認識,欣賞有關描述春天的語句。

準備:

1、幼兒已在自然角里飼養小蝌蚪,並觀察到了解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過程。

2、故事的錄音、圖片或幻燈。

過程:

1、出示“小蝌蚪”

圖片,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

“你們知道這是誰嗎?今天有段好聽的故事,講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媽媽》。

2、教師講述故事一遍,並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中主要講的是誰?

(2)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自己的媽媽了?小蝌蚪為什麼會認錯媽媽嗎?

3、教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故事,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

(1)故事發生在什麼季節?青蛙媽媽生的黑乎乎的卵變成了什麼?

(2)小蝌蚪找媽媽先碰到了誰?後來碰到了誰?為什麼會把她們當成自己的媽媽?

(3)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為什麼小蝌蚪和它的媽媽長的不像呢?

(4)小蝌蚪最後怎麼變成青蛙的?

4、再次傾聽故事,感受優美的語句。

提問:“你最喜歡故事中哪一句描述春天的話?

5、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節課的設計整體來説是自然、流暢、輕鬆活潑的,教學內容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是孩子們興致盎然。首先從老師問孩子們,回家沒看見自己的媽媽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導入,讓幼兒知道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之後出示《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不僅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有了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着很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達,孩子們對小蝌蚪的各種動態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師先讓孩子瞭解小蝌蚪的特徵,再讓幼兒討論小蝌蚪遊動的反向,是怎樣改變小蝌蚪遊動的方向的,突出了本節活動課的重點。將語言發展,數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5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朗讀表演,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在感悟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 具:多媒體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昨天看到一張“尋人啟示”,你們願意幫忙找一找嗎?

出示啟示內容,揭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以讀漢字為主。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默讀,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學生彙報,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文章內容。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從哪句話可以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

2、質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詞語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錶演。

4、分角色朗讀。

(二)、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三、四自然段。用筆標出能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的有關句子。

2、指名説説青蛙的外部特徵。

3、請學生為青蛙畫一張像。並將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讀全文,思考:學完本篇課文你還了解了哪些知識?

1、課件演示: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指名將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幾幅圖片按順序貼到黑板上。

3、指名説説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五、課外延伸,培養探索精神。

1、學生彙報課外蒐集的資料:其它小動物的成長過程。

2、結束語:大千世界,充滿着無數的奧祕,希望同學們能積極探索鑽研,像幫助小蝌蚪那樣解決更多的難題。◆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6

【設計意圖】

大班的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户外運動,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後,結合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進行了户外活動遊戲創編,意在培養孩子在活動中的合作意識,鍛鍊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子在遊戲活動中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目的】

1、鍛鍊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以及身體的靈活性。

2、培養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讓孩子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青蛙頭飾 呼啦圈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隨《健康歌》音樂做熱身運動。

2、教師談話:小朋友喜歡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做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好不好?

3、活動開始:把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組,每組選出一位幼兒當青蛙媽媽,其餘幼兒為小蝌蚪。

在場地上畫一個大圓圈做池塘,大圈裏面分別畫若干個小圓圈(呼啦圈)做青蛙的家。青蛙媽媽和小蝌蚪在池塘裏邊遊邊念兒歌:“小小蝌蚪遊呀遊,圓圓的腦袋黑黝黝,細細尾巴扭呀扭,小河裏面轉圈遊。轉呀轉呀轉轉轉,東邊游來西邊遊,閉上眼睛想一想,媽媽媽媽在哪頭?”當唸到“媽媽媽媽在哪頭”時,蝌蚪蹲下用手矇住眼睛。青蛙媽媽任意選擇一個小圈站好,表示先回家了。當老師説:找媽媽去吧。小蝌蚪睜開眼睛,跑向自己的媽媽身邊,説:“媽媽找到了。”遊戲重新開始。請先找到媽媽的幼兒扮青蛙媽媽。

4、活動中提醒幼兒,轉圈時不要相互碰撞其他小朋友,不要出圈。

青蛙媽媽的動作可以遊(慢跑),也可以跳。

放鬆整理:幼兒做彎腰,伸手放鬆運動。

【活動延伸】:回家結合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爸爸媽媽小夥伴做遊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以後,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進行了有關户外活動的嘗試性訓練,幼兒在活動中體驗了遊戲的快樂,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是一次不錯的户外活動訓練。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7

設計意圖

“引導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數學的重要和趣味性”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目標。中班下學期,孩子已形成了初步數概念,但很多孩子還不能正確判斷大小、排列方式等不同,但數量相同的各種物體的數量,面對孩子當前的狀況,結合幼兒認知特點及發展需要,我設計本次活動,教學活動目的就是利用遊戲化手段,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操作、探索中,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發展觀察及點數能力,體驗數數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發展觀察及點數能力,體驗數數的快樂,並能説出幾種動物的特徵。

活動準備

課件、鴨子、烏龜、螃蟹、魚、蝸牛、青蛙等大小圖片若干、音樂、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數一數,引導幼兒準確點數10以內物體的數量

1、出示課件,用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準確觀察點數10以內物品的數量。

(1)出示7條魚,引導幼兒正確點數。

“小蝌蚪遇到了誰?數數有多少?”

(2)出示9只烏龜,引導幼兒正確點數。

(3)出示10只鴨子,引導幼兒進行封閉式點數。

2、利用小蝌蚪經過4次隊形變化但數量不變的情景,引導幼兒初步理解量的守恆。

“想一想,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變了幾次隊形?”

“小蝌蚪的數量有變化嗎?”

教師小結:儘管小蝌蚪變了4次隊形,但蝌蚪的數量沒有變,都是6只。

二、猜一猜,説一説,進一步加深對動物特徵的認識。

1、利用課件,通過局部猜鴨子、烏龜、螃蟹等幾種動物特徵。

2、拓展思維:除了剛才説的動物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並説出其特徵?

三、做一做,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1、介紹材料,交代操作要求。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幼共同驗證,引導幼兒發現“祕密”。

活動延伸:

和孩子一起隨音樂跳舞!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追”三個字,會寫“麼、變”。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學習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樹立環保意識,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的動物。

4、體驗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教學重點:

1、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區別“迎上去”、“追上去”和“游過去”的不同,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節課我們接着學習,讓我們隨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媽媽吧!

二、圖文結合,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1、讀一讀,用筆畫出寫小蝌蚪樣子的句子。

2、引讀。

3、是啊,小蝌蚪遊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讀一讀這段。指導朗讀。

三、讀文感悟,瞭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麼。它們多麼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於是,它們決定去找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是怎麼找的?它遇到了誰?請小朋友快速地朗讀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學生自讀、彙報。

2、品讀第二段

多媒體出示課文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小蝌蚪的外形變化。

教學“迎”字,看多媒體動畫,理解“迎上去”

同桌兩人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名讀。

表演課文。

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段。

4、自讀第四、五段。説説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小蝌蚪的媽媽長得什麼樣子?

5、出示青蛙的話,用“已經”説話。

四、總結全文

1、多媒體展示小蝌蚪長成青蛙的變化過程。

2、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指導寫字

六、拓展

續編課文:小青蛙捉害蟲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9

活動目標:

1、欣賞童話故事,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2、瞭解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生長過程和各種動物的基本特徵。

3、學習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節,提高語言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學習包書;

各種"媽媽們"的頭飾、小青蛙的頭飾;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教師邊出示畫面邊配樂朗讀全文,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指導幼兒複述人物對話,要啟發幼兒通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奏表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

3、組織幼兒分組討論(可邊拿手中的小圖畫書邊討論):

(1)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對話時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2)動物媽媽們的外形特徵各有哪些不同?

(3)小青蛙的生長變化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可讓幼兒邊找材料邊求得答案。)

(4)最後請各組派一人來分別回答這些問題。

4、引導幼兒自由組合成幾個表演組,自己創設場景表演故事情節,教師當"媽媽"的角色,參與表演,有目的地指導幼兒表演。

5、讓幼兒自己選擇故事某個情節的畫面作畫。展示幼兒的畫,讓幼兒畫好的作品與其他人分享。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語言活動,講了一則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內容簡單,容易讓幼兒理解,易懂,採用的是鼓勵,引導學習方式。

在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基本上理解了故事內容,並很積極的回答了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對故事的興趣也很高,在回答問題時老師不光讓舉手的幼兒回答,還向沒有舉手,表達能力不太好的幼兒提出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只要説對一半也進行了鼓勵。

如果讓我再一次上的話,我會加關於故事的動畫片,光盤上只講了故事 ,沒有畫面。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0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中小蝌蚪的變化及周圍背景的變化,想象故事的情節,並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句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認識。

2、學習圍繞故事的名字來觀察、思考畫面的內容,並用想象填補畫面空白,講述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

3、感受探究生長過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蝌蚪的圖片

2、幼兒用書:《小蝌蚪找媽媽》

3、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聽!什麼聲音?是誰在哭?

2、出示小蝌蚪圖片

師:它是誰?它長得什麼樣?

我們來問問它為什麼哭?(小蝌蚪:我找不到媽媽了。)

3、師:它説發生什麼事情了?它的媽媽是誰呢?

我們一起陪它去找媽媽吧。

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感知故事的情節。

1、出示幼兒用書

師:請你們自己來閲讀這個故事吧,看着畫面試着用完整的話來説一説。

2、幼兒自主閲讀

3、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大膽講述

師:小蝌蚪發生了什麼事?誰來大家介紹它的故事?(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對應的畫面)

(1)鴨子

師:它找到了誰?是它的媽媽嗎?

小蝌蚪會怎麼問?鴨媽媽會怎麼回答?

(2)大魚

師:它們在説什麼呢?

(3)烏龜

師:烏龜是告訴小蝌蚪什麼事情?

(4)大白鵝

師:它是小蝌蚪的媽媽嗎?它説了什麼?

(5)青蛙

師:找到媽媽了嗎?小蝌蚪心情怎麼樣?媽媽會説什麼?

4、完整閲讀故事

師:讓我們看着大書,一起來閲讀這個故事吧。

三、引導幼兒講述小蝌蚪生長的過程。

1、師:小蝌蚪的媽媽怎麼會是青蛙呢?

小蝌蚪是怎麼長大的?

2、幼兒講述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3、師:原來小蝌蚪的生長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你還知道哪些在生長的時候會發生很大變化的動物?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1

學習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並結合課文認識漢字12個。認識部首“目”字旁。描摹和臨寫4個左右結構的字“眼”、“睛”、“肚”、“膽”。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以小組合作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節。能根據課文説説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或者看圖,照例句的樣子説一句完整的話。

3.通過課文學習知道青蛙的生長過程,增長知識。

重點和難點: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並結合課文認識漢字12個。認識部首“目”字旁。

2.3.能根據課文説説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或者看圖,照例句的樣子説一句完整的話。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揭課題

1.猜謎語:“大腦袋,黑身子,甩着長尾巴,住在池塘裏。”這是什麼?

2.板書:小蝌蚪完成板書:找媽媽(學生齊讀課題)

3.質疑。説説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錄音。根據提示記住課文內容。交流並板書:小蝌蚪長着(),(),甩着()。

2.自學生字。

(1)師提學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宇音

(2)再讀課文,標上小節號。

(3)小組合作讀課後的生字、詞語。交流自己的識字好辦法。

3.遊戲鞏固生字詞語。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叫號遊戲認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指句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按標點停頓。想想,小蝌蚪找了幾次媽媽?分別遇見了誰?(交流板書)

2.分節學習課文。

(1)交流並出示第二小節。

(2)交流並出示第三小節。

(3)最後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學習最後一節課文。指出青蛙媽媽高興的語氣。

3.再讀課文,指導根據課文內容,説説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根據回答出示生長過程圖)。

4.分角色朗讀全文。

5.指導背誦最後兩節。

四、複習生字,積累詞語

1.猜字謎。

2.給部首媽媽找孩子。

3.認識部首目字旁和月字旁。

學生交流:“目”字旁的字一般與眼睛有關。“月”字旁的字一散與身體有關:

4.給詞語找朋友。

5.指導書寫。眼、睛、肚、膽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2

活動目標:

1. 會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節。

2.寶寶回憶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知道請別人幫忙時可以使用禮貌用語。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添畫小蝌蚪的快樂。

活動準備:圖片、青蛙、蝦、烏龜、螃蟹,小蝌蚪找媽媽添畫的紙、黑色墨汁,黑色彩筆等。

活動重點(或難點):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要學會幫助別人,並能培養幼兒的

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過程:

一、1、引導語: 現在是春天了,動物們都要出來活動了,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2、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長的怎樣,大大的腦袋,黑黑的身體,細小的尾巴扭一扭。

教師又指着小蝌蚪説,小蝌蚪正在找媽媽。

二、展示圖片,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展示圖片一,引導幼兒談談想想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説些什麼

龍蝦公公是怎麼回答它們的?

2圖二,小蝌蚪又遊啊遊啊,遇到了誰?

大螃蟹又是怎麼回答它們的呢?

3圖三,之後小蝌蚪繼續找媽媽,它們是不是找到媽媽了呢?

原來是大烏龜,大烏龜又是怎麼説的呢?

4圖四,最後,小蝌蚪們找沒找到媽媽?它們的媽媽到底是誰?

三、完故事後教師提問教師設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龍蝦公公、大螃蟹、大烏龜是怎麼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3、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麼做?

4、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説説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有什麼本領。

5、完整的再聽一遍故事。

四、讓我們一起動手畫畫小蝌蚪

1、在老師畫好的圖片上,添畫一些小蝌蚪,使畫面更完整。

2、評價幼兒作品,鼓勵添畫添的好的寶寶。

3、最後,青蛙媽媽來了,帶着蝌蚪寶寶們一起去田裏捉害蟲去了。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3

一、複習導入 設問激趣

由於“認知碼”的學習是隨語文課進行的,因此複習基本部件、編碼規則,幫助初學編碼的學生知識的再現尤為重要。通過複習可以排學習障礙,降低學生自學時的編碼難度。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內容,可以安排三項複習內容:

1、開火車説出下列部件的代碼

辶 女 馬 艹 月 匕

2、開火車説出獨體字的表音符

土 馬 禾 田 火

3、説出下列字的編碼

媽 龜 迎 火

二、自學課文,檢查效果

學生自學課文,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自學前向學生提出提求:

1、你認識畫面上哪些動物?哪些動物不是小蝌蚪的媽媽?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筆畫結構、試着給生字編碼,若不會的作記號提出來。

3、試着上機打字

上述學生通過觀察、朗讀、動手操作,自學和理解的過程中,主體意識、主動精神、探索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應培養。當然,低年級學生自學活動中會有一定難度,可採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導。在檢查學生自學效果的同時,讓學生按照“*** 字是結構的,可分成部件,編碼是***”口頭表達。

三、動像演示 突破難度

以“媽、龜”字為典型,突破本課生字難點。將這四個字製作成CAI教材軟件,製作時先出現生字和拼音,然後讓每個部件分別在閃動,並相應出現每個部件的代碼,製作時,將這四個生字的每個部件用各種顏色搭配,使之既醒目又好看,給學生以“強刺激”使每個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放一段《小蝌蚪找媽媽》錄像,讓學生注意觀察動物的樣子及捉害蟲的過程。隨着畫面的出現,將學生帶入一定的情境,在學生心中播下愛護青蛙的種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第一段文字,理解“迎上去”的詞義,學會用“是……也是……”句式説話,然後小結歸納成“觀察***學詞名***造句”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二段。

在這一環節中,採用多媒體組合教學,突破了難點,而且輸出了大量信息,多方面地刺激學生,同時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指導練習鞏固新知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青蛙的特徵及蝌蚪與青蛙的關係。

2、學習角色對話,初步分角色演示故事情節。

3、感受故事優美的意境及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活動圖片、活動課件《小蝌蚪找媽媽》 。

2、小蝌蚪、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白鵝媽媽、青蛙媽媽頭飾。

3、錄音機、音樂磁帶《好媽媽》 、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

播放歌曲《好媽媽》幼兒隨教師搭火車進入教室進行韻律活動。

二、談話引題

提問

1、小鳥們都在媽媽的懷裏睡着了,他們幸福不幸福啊?

2、有媽媽的疼愛好不好?

3、那麼,你們的媽媽都是什麼樣的呢?平時都給你們做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小朋友們回答的都很棒,每一個媽媽都是非常愛自己的小寶寶的,但是媽媽很辛 苦每天下班以後還要照顧自己的小寶寶。 所以小朋友們要幫助自己的媽媽, 幫媽媽做一些自 己能做的事,好嗎?) 教師:我們小朋友都幸福快樂的在媽媽身邊成長,可是呀,老師有一個好朋友她確找不到 媽媽了,你們看他是誰?(出示小蝌蚪) 教師:讓我們一起幫她去尋找媽媽好不好?

三、感知故事、理解故事、知道小蝌蚪的成長曆程

教師播放教學課件《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欣賞一遍故事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裏的小蝌蚪找媽媽時都遇到了誰?

3、小蝌蚪找到的媽媽們長的一樣嗎?

四、教師結合圖片分段講故事

提問

1、小蝌蚪看見了鴨媽媽,是怎麼問鴨媽媽的呢?鴨媽媽又是怎麼回答的呢?小蝌 蚪聽了鴨媽媽的話後就去找自己的媽媽, 它找到的第二個媽媽是誰?魚媽媽是怎麼 説的?

2、小蝌蚪找的第三個媽媽是誰?烏龜媽媽是怎麼説的?

3、小蝌蚪找的第三個媽媽是誰?白鵝媽媽是怎麼説的? 最後,小蝌蚪又看見了誰?它是怎麼問的?青蛙媽媽又是怎麼回答的呢

五、情景表演

1、幼兒分組學説角色對話。

2、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隨音樂做活 動,離開教室,結束活動。

六、活動延伸

養蝌蚪

活動後在自然角和幼兒一起養蝌蚪,引導幼兒觀察蝌蚪生長變化的過程。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5

【學習目標】

1、會認“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生字卡,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相關教具和有關青蛙的知識。

2、小蝌蚪、青蛙、鯉魚、烏龜等頭飾。

【談話激趣引入】

1、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可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2、生齊讀課題。

3、整體感知課文。

4、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以解説的形式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不認識的字,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學習小組內互相教讀,説説怎樣記字形。

【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1、課件展示生字。指名讀,正音。

2、小老師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介紹記字的方法。

4、組詞練習。

【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分段讀課文,自己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結合圖學習。

1、自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小蝌蚪的樣子)

用手勢幫助理解“甩着”。

口頭填空:小蝌蚪,大( ),( )的身子,( )的尾巴,( )地游來游去。

學生齊讀這一段,體會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動作)

2、讀第2自然段,看圖比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誰?結果怎樣?

⑴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一、二幅圖,與小蝌蚪最先的樣子相比較,説説幾天後,小蝌蚪發生了哪些變化。並在課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⑵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長出兩條後腿。

課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動作的方式幫助理解。

⑶ 分角色讀。(同桌對讀,組內互讀,指名讀)

⑷ 從鯉魚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麼?

(自己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