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班《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79K

小班《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小班《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 篇一

學生的識字能力和寫字能力的培養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可是識字和寫字教學是枯燥無味的。該如何上好識字和寫字課呢?我在《小蝌蚪找媽媽》識字課上作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注重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新課標對識字教學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尤為重要。新課伊始,我便播放課文動畫課件,色彩鮮亮的多媒體課件,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喚起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情感。教學中,我採用“闖關”“考考你”和觀看視頻等多種形式,學生的積極投入,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學生對本節識字課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識字的願望也已在不知不覺中萌生。

二、教給學生識字方法:

課堂是學生認字識字的主渠道,崔巒老師説:“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在這節課上,我主要通過幫助學生尋找構字規律,自創記字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⑴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

在學生學習了最常見的偏旁後,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熟字加一加和換一換的方法來記字。比如:本課中的“池”“甩”“灰”,就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學生常用的一種記字法。漢字中的很多字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記。

⑵形聲記字法:

漢字中有很多的形聲字,它們的形旁幫助表字義,聲旁幫助讀字音。學生如果掌握這種規律,就可以輕鬆的記住一連串的字,方便快捷。比如:本課中的“蝌、蚪、阿、姨、哪、那”等8個字就可以讓學生用形聲記字法來記,這樣記字既記住字音又理解字義。一舉兩得。

⑶編口訣或兒歌:

識字的過程是一個比較枯燥乏味的過程,怎樣使識字形式活潑多樣,增強學生識字過程的趣味性?我讓孩子們把漢字編成口訣或兒歌,寓教於樂,讓學生喜歡漢字。比如“哪”的記法:口兒提問右耳聽,中間刀字加兩橫。

⑷猜字謎:

猜字謎的題目,學生總是興趣盎然地去猜測謎底。在教學中我就鼓勵學生自己設計謎面。學生要想編出好謎面,就必須仔細觀察字形,這樣既增強了對字的記憶,也開動了學生的腦筋,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學生對識字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比如:給“向”字設計的謎面:“同學”的“同”一橫變撇頂上頭。

⑸想像記字:

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比如:“灰”可以物拿着東西到火上去燒成了灰,蓋得真嚴實。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教會了學生記住字形和字音的好方法。

三、重視寫字的指導

從較難寫的“那”字入手,重點指導;堅持一看、二寫、三對照三步訓練,讓學生把動腦和動手結合起來,看到一個字,先想想如何把它寫好看。如獨體字要找準主筆,而合體字要先確定是什麼結構的字,如左右手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全包圍、品字形等,而左右結構的字又可分為左窄右寬、左寬右窄、左右相等幾小類。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分析字形,時間長了,觸類旁通,學生就掌握書寫規律,老師就不必每個字都分析了。由扶到放,充分地把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教師無需多作講解,只要稍加點撥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不同形式的評價中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

1.自評:學生在仿寫後和範字對照,找出不足之處,以便在寫下一個字前加以改正。

2.互評:在仿寫後,組織學生互相評議,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傳閲各自作品,指出其優缺點。如書寫是否正確、結構是否合理,筆畫是否到位,讓學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的作品,其餘同學評價,通過互評,不僅可以訓練學生觀察分析能力,也可以訓練其口語交際能力。

3.點評:通過恰當準確的點評,增強學生寫好字的信念,改進不足。

在課堂中我也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上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記字時可讓學生對一些字組組詞,以加深記憶;自身的粉筆字基本功也要加強練習。

小班《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 篇二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藴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在教學本課時,首先我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本課的學習,激發起孩子對本課學習的興趣。孩子們都喜歡猜謎語,所以我一説要猜謎語,一個個都顯得相當興奮,我就以此引到本課的學習中。

其次,初讀課文,識記生字。在在這一環節中我先範讀,然後再讓孩子自己讀,自己邊讀邊標出生字,不會的可以問問同桌。接着檢查生字,我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學習鞏固生字。

再次,精讀課文,朗讀感悟。讓孩子先認識一下這羣小蝌蚪並説説他們的樣子,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孩子的説話能力。然後引出小蝌蚪找媽媽分別遇到了誰,讓孩子仔細觀察小蝌蚪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變化並讓他們熟讀第二三段。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把課文的二、三段情景再現,把孩子當成小蝌蚪,來詢問孩子跟鯉魚媽媽、烏龜都説了些什麼,同時也訓練了孩子的好、説話能力。然後讓孩子戴着頭飾將這個過程表演一下,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親身體會一下小蝌蚪找媽媽的辛苦與不易。重點的感受了“迎”和“追”的方位的不同。最後,小蝌蚪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讓孩子反覆的讀第4、5、6段,感受找到媽媽的高興、快樂、開心的心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在走入孩子中間,進行情景再現,讓孩子把自己當成小蝌蚪,把老師當成青蛙媽媽,詢問終於找到媽媽了,見到媽媽的那一刻想跟媽媽説些什麼呢?以此再訓練孩子的説話能力。

課的最後,讀歌謠、學生字。老師將本課小蝌蚪找媽媽發生變化的過程編成了歌謠,讓孩子自己拍手讀,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生字的學習也奠定了基礎,學習生字還是讓孩子仔細觀察結構、偏旁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佔格位置,然後大膽的放手讓孩子練寫。

本節課也有許多遺憾。比如:學生讀懂了課文,但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總結的不及時;最後分角色朗讀時,只請五個人分別擔任旁白朗讀、小蝌蚪、鯉魚媽媽、烏龜媽媽和青蛙媽媽,其他同學欣賞。應該在時間充分的情況下根據課文內容在請多名同學表演朗讀。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通過感悟、聯想兩個支點,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全員活動,全程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班《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 篇三

本課的開始我以看圖説話的形式引入,這對那些沒見過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感性瞭解的作用,而看到過的孩子就會邊看圖邊説出很多關於小蝌蚪的知識。這其中當然包括書本中沒有的知識,拓寬了學習資源,也促使孩子們多讀課外書興趣。

教學進行到一半時,一個孩子一臉真誠、滿是疑惑地問:“老師,為什麼烏龜有四隻腳呢?”全班同學都笑了起來:烏龜本來就是四隻腳嘛!我和孩子們的理解是一樣的,還有什麼理由讓烏龜是四條腿呢?其中一個學生説:“因為烏龜殼太重了,必須要四條腿才能撐起來!”

留心關注身邊的孩子,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規律:當孩子學會説話以後,他會不斷地追問“這是什麼”;過了這個階段,他又會不斷地追問“這是為什麼”。

當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時候,我們往往理屈詞窮,要麼敷衍説:“本來就是這樣的!”要麼索性説:“自己想去”可悲的是這才形成一這節課的一個“敗筆”。

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一下便會發現,傻的並不是孩子,而是我們自己。我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烏龜為什麼有四隻腳煷由物學、遺傳學、力學的角度去探討,未嘗不能找到答案。我們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博學告訴孩子很多,很多。

當然這種探討,對於一個孩子來説可能太深奧了些。但我們決不能因此而簡單地迴避、敷衍孩子的問題,更不能嘲笑孩子的這種思考。

屈原的《天問》發人深省,李白、蘇軾的問天、問宇宙、問人生之作也成為千古絕唱,瓦特的疑問更是改變了一個時代的生產方式。誰能肯定,今天問“烏龜為什麼有四隻腳”的孩子不會成為明天的棟樑之才熕又能相信一個從小就被剝奪思考和疑問權力的孩子長大了會成為有思想、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沒有疑問的全知者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宇宙、社會、人生的奧妙是無窮的。如果一個民族不再具有質疑精神,這個民族會因為無知、無思、無疑而泯滅了探索的激情,並最終走向衰落的道路。讓我們從每一節課做起,來培養我們孩子的質疑精神!

小班美術《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學習合理佈局畫面,獨立製作圖書。

2、使幼兒體驗分享閲讀的快樂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乾淨。

4、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觀看過圖書瞭解圖書的基本結構

2、幼兒自己畫好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背景、各種動物媽媽的半成品圖書,人手一本,與故事內容相應的文字幼兒人手一套,教師示範本一本

3、水彩筆、剪刀、膠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本提問式導入主題師:這是小朋友們平時畫的畫,這裏面都畫了哪些動物?哪個故事裏的有這些動物?老師把它訂成一本想做成圖書,可是這些畫上還缺少什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圖書呢?

二、教師示範講解圖書的製作的要點及具體要求

1、把與故事內容相關的文字沿虛線剪下粘貼在每頁的合適位置

2、在每一頁圖書的畫面適當的位置添畫上小蝌蚪,使小蝌蚪與各種動物媽媽能相呼應。

三、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教師巡迴指導,根據不同能力幼兒的作畫情況及時給予指點和鼓勵。

四、分享作品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欣賞圖書、與爸爸媽媽一起閲讀圖書。

五、活動延伸繼續飼養小蝌蚪並記錄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活動反思:

這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幼兒。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歷,使幼兒瞭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瞭解連環畫的形式,會區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後順序,製作成連環畫,並且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小班美術《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五

設計意圖:

在看了小班孩子的美術活動《小蝌蚪》之後,我發現剛入園的小班孩子還不能夠很好的握筆去畫小蝌蚪的尾巴,我萌發了上2研的課的想法。在設計好活動思路之後,結合我的教學設計,上網搜索了精美的荷塘圖片,自己錄製了青蛙媽媽和小蝌蚪的錄音,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教學目標:

1、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和成功感。

2、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3、學習用手指壓印的畫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

教學準備:

1.PPT課件《小蝌蚪找媽媽》、青蛙媽媽和小蝌蚪的錄音、小蝌蚪的歌曲。

2、幼兒學具:和幼兒人數相等的手指印泥、餐巾紙、畫有青蛙的A4紙張(上面畫有小蝌蚪的尾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教師播放PPT第一個畫面:荷塘的圖片:“今天有個小動物來我們班了,你們看——”

2、教師操作小青蛙手偶:“小朋友們你們好,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的寶寶不見了,請小5班的寶寶們和我一起去找我的小蝌蚪寶寶好不好?”

3、播放PPT課件第二個畫面,請幼兒一邊看圖片一邊聽青蛙媽媽和小蝌蚪的錄音,感受故事情境。

4、播放小蝌蚪變出來的動畫,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數有幾隻小蝌蚪,在發展幼兒的點數能力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5、教師:“你們知道這些小蝌蚪是怎麼變出來的嗎?請你們猜一猜。”

幼兒:“畫出來的。”

教師:“讓何老師來教你們。”播放小蝌蚪指紋印畫步驟的微課程。

二、幼兒創作

1、教師:“青蛙媽媽找到了自己的蝌蚪寶寶,太高興了,青蛙媽媽要請小5班的寶寶們再幫他們找蝌蚪寶寶,請你們去幫助青蛙媽媽吧。”

2、幼兒自選學具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播放小蝌蚪的歌曲)

有的孩子開始還不敢去動手,看到別的孩子動手了,也嘗試着,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很強,很快就完成了。

三、評價作品

用數碼相機拍攝兩個幼兒作品,在多媒體上播放,讓孩子們感受幫助青蛙媽媽找到小蝌蚪寶寶的成功喜悦感,讓孩子們給自己鼓掌。

四、播放歌曲做《小蝌蚪》律動

播放《小蝌蚪》歌曲,教師戴青蛙頭飾帶孩子們一起表演《小蝌蚪找媽媽》的律動,感受小蝌蚪慢慢長大的過程。

小班美術《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請幼兒把故事中的一個情節畫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讓幼兒注意畫面安排,注意遠近、大小關係。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對故事內容要很熟悉,語言要生動、形象,特別是講到動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時,更要仔細具體)

2、每個一盒蠟筆、油畫棒、彩色鉛筆和一張紙。

活動過程:

1、啟發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要畫“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圖畫,怎樣畫呢?不是看着老師的畫再畫,而是聽了老師講的故事以後再畫。小朋友,你們會畫嗎?認真聽老師講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會畫。現在聽老師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小池塘邊,長着許多水草,在草叢裏,青蛙媽媽生了許多小寶寶。小寶寶長大了,變成了大腦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許多小蝌蚪你追我趕地遊呀遊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媽媽呢?媽媽不見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媽媽,游到西,游到東,游到荷花旁邊,看見一條金魚,眼睛圓又大,忙叫:“媽媽!媽媽!”金魚説:“你們認錯了,我是金魚,白肚皮的才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問問這個,這個説“不是”,問問那個,那個也説“不是”。“呱呱呱”,青蛙媽媽游過來了,説:“孩子,好孩子!我是你們的媽媽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條腿,樣子怎麼跟我們一點兒也不像呢?青蛙媽媽説:“好孩子,你們還小呢,等你們長大了,就像媽媽了。”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

小朋友,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把故事裏的事畫給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嗎?不要忘記故事裏講到的地方,是哪裏?(在池塘裏)那裏有什麼呀?(有水草、荷葉、荷花,還有各種小魚……)更不要忘記小蝌蚪是去幹什麼呀?(找媽媽)……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安排好畫面,注意遠近、大小關係。

3、講評:結束後,將幼兒的圖畫張貼起來,讓幼兒觀看和相互學習。

小班美術《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各種動態的小蝌蚪。

2、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3、作品展示,欣賞作品並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能力。

難點: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的表現。

活動準備:

課件,黑色水粉顏料,彩筆,畫紙,抹布。

環節教師行為

一、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二、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三、教師示範講解畫法。

四、交代作畫要求,教師巡迴指導。

五、評價欣賞作品。

六、結束活動

1、手指歌導入

2、猜謎語;小小動物圓溜溜,細長尾巴游啊遊。游來游去找媽媽,長大以後吃害蟲。

教師

1、小蝌蚪是什麼顏色?

2、小蝌蚪的外部形狀是什麼樣的呢?。

3、小蝌蚪<www.haoword.com>的生活方式是單獨進行活動還是成羣結伴?

4、出示青蛙圖片,引出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示範: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按在紙上再提起,這樣小蝌蚪圓圓的身體就出來了。

2、畫尾巴的時候,用彩筆畫上彎彎細細的尾巴,這樣小蝌蚪就在遊動了。

小結:如果小蝌蚪要往不同的方向遊,只要把尾巴畫在身體的不同地方。

1、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遊的蝌蚪。

2、畫完後需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再拿筆添畫。

3、大膽作畫,保持畫面整潔。

將幼兒作品佈置到黑板,幼兒觀看作品,教師給予簡單評價。

幼兒集體唱《我上幼兒園》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我考慮到以講故事形式進行引入,略顯單一,於是採用PPT的形式,將故事以動畫形式播放給幼兒觀看,並加以將講述,這樣讓幼兒很直觀地觀察小蝌蚪的各種動態,以及青蛙的模樣,青蛙與其它動物的相同與不同;

2、在活動過程中,在保證幼兒有自由發展空間的基礎上,我引導幼兒先進行觀察,讓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再進行繪畫基本操作的示範;

3、在幼兒自己操作的過程中,我加以指導一些常規教育,以此來鞏固幼兒的良好習慣;

4、不足之處在於:從最後的作品上看,在給幼兒進行繪畫操作示範的同時,限制了孩子的思維,不少孩子畫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這堂課的話,我會在這方便多加以引導,讓幼兒更具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