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課程教學教案及反思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65W

國小語文課程教學教案及反思多篇

國小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一

聽劉老師的課,宛若坐在小舟中順流而下,沒有驚濤駭浪,卻在知識的涓涓細流中完成了整堂課的旅行。以下可能條理性差一些,但確是我感觸到的一些:

1、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個眼神都滲透着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與鼓勵。“同學們真會學習!”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表揚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正面鼓勵了學習態度,我相信孩子會非常願意跟着老師繼續往下學習。反觀自己的課堂,正面鼓勵、側面表揚、競賽激勵是經常用的,而且效果明顯。課後自己也會經常告誡自己課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勵技巧去正面引導,而非負面,這樣孩子會樂於接受,越來越好。

雖然坐的離劉老師課堂遠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視線中揣摩到老師與學生眼神的交流。老師要學會用眼睛説話,“傳情達意”。這是我現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達出來,使自己的心與學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共同探索知識更廣闊的空間。

2、課堂上的一動一靜,都是優秀課堂常規的展現。回答問題時踴躍而不亂序,思考問題時積極而不躁動,朗讀課文時認真而不怠慢,這種種的種種都強烈地衝擊着我。反觀自己課堂,課堂常規着實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上課10分鐘之後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等方式去規整坐姿,注意力。但有幾個個別孩子坐姿、注意力持續時間不是很久,一堂課中我要經常去鼓勵。聽師傅的課,現在師傅很少費口舌去規整課堂,孩子表現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課堂正常嗎?自己給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這學期的課堂常規有時候覺得還沒有上學期好。原因:自己在課堂常規要求上有些放鬆。這學期過於關注知識的傳授與鞏固,在習慣和常規上有些疏忽,殊不知,習慣和常規是正常傳授與鞏固知識的前提。這一階段我在盡最大努力去彌補過失,希望能幫助孩子們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

3、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牢記在心。“請大家跟我一起看第一段,(讀第一段)我畫的詞語是‘裝飾’,因為……、”清晰、簡明、大氣。這種方式是學生之間的互相引領,而非是僅僅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我覺得我應該有意識地把這種回答問題的方式引入我的課堂。

4、教學過程安排合理。初讀課文———詞語和生字———再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反觀自己的課堂,大體環節設計上基本上沒有問題,把握不太好的主要還是最後一個環節理解感悟。問題出現要依靠自己去解決,自己要深入研究文本,理解透徹,把握準確重點難點才能慢慢提高自己在這一方面的講授能力。多涉獵各方面知識,視野開闊,從更佳的角度去理解、審視文本。

5、使淳樸的鄉下人家與古詩對話、融合、提升。在劉老師課堂的尾聲,學生齊背了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陸游的《遊山西村》,一起欣賞了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王建的《雨過山村》,王維的《山居秋暝》,最後,劉老師又推薦了戴望舒的美文《天晴了的時候》。理解課文內容後,老師帶着孩子們去廣闊世界裏尋覓更甜蜜的知識,不僅一起尋覓咀嚼,還推薦放手,告訴孩子們課外還有更多的只是等待他們去尋覓。鼓勵孩子跳出課文,去生活中找尋知識的源泉。我想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厚重的文化積澱。我覺得我越發重視晨讀中的古詩教學了,在不間斷的背誦和初步感悟中,孩子們的文化底藴會越來越厚實的。········

國小語文課程教學教案及反思 篇二

原文:

兩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國對希臘發動了侵略戰爭。希臘人民奮起反抗,以一萬人對付波斯帝國的十萬大軍,在海邊一個叫馬拉松的小漁村和敵人展開了決戰,結果大獲全勝。

為了把勝利的喜訊報告給首都雅典翹首以待的同胞,戰士菲利比斯不顧傷痛、飢餓和極度的疲勞,從馬拉松出發,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終於看到了雅典的城門。到達雅典的時候,他已經筋疲力盡了,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向迎接他的人們高呼:“我們勝利啦!”隨即倒在地上,再也沒有起來。

從此,馬拉松這個距離雅典約40千米的海邊小漁村逐漸被人們知曉。

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行。會前,一位法國人提議,把從馬拉松跑到雅典作為一個比賽項目,用來紀念馬拉松之戰,紀念那位把勝利喜訊帶給人民的英雄。他的建議被大會組委會採納。

1920年,經過重新測量,確定這段距離為42千米195米。後來,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比賽都採用這個長度。這就是馬拉松支運動項目的來歷。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通訊”的一篇主體課文《馬拉松》。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了解馬拉松的意義,即歌頌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體會“馬拉松”這種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談話:“同學們,你知道馬拉松嗎?誰能説説馬拉松是什麼?”

2、“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馬拉松’,好嗎?”

3、板書課題:《馬拉松》(學生齊讀課題兩遍)

二、正確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這篇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

2、請同學接讀這篇課文,其餘同學認真聽,看他們是不是讀正確了。

3、你覺得他們讀得怎麼樣?我們再自己讀一讀,爭取做到讀正確。

4、我們輕聲把這篇課文一起讀一讀,好嗎?

三、理解朗讀課文,體會“馬拉松”這種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1、同學們,“馬拉松”一開始是什麼?那裏有一段怎樣的故事,想知道嗎?

(1)指名接讀課文1——4自然段。

(2)討論,並指名説説。

(3)説説:菲利比斯是一個怎樣的人?

(4)指導朗讀課文1——4自然段。

(5)齊讀1——4自然段。

2、在小組合作中學習:

(1)自由讀課文第5自然段。

(2)討論:馬拉松作為一項體育運動,有什麼樣的意義?

(3)指名彙報。

(4)喜歡馬拉松的同學起立讀第5自然段。

3、指名一個小組讀課文第6自然段。

(1)指名説説:馬拉松的長度。

(2)讓學生換算,感受長度。

4、齊讀這篇課文。

5、教師小結:

同學們,“馬拉松”這項體育運動,有着關於傳遞信息的動人故事,有着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四、拓展閲讀

1、説説:你瞭解到的,在馬拉松比賽中表現突出的運動員的故事。

2、説説:歷其他傳遞信息的故事。

3、書裏還有好多好多關於傳遞信息的故事,同學們趕快去閲讀吧。

3。北師大版國小三年級語文《馬拉松》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與反思國小語文 篇三

識字一

反思與對策

現象一:

在識記生字這一環節上,大部分學生只是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生字,方式單一,學生興趣不是太高。

分析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認字的積極性,同時對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還需努力。

對策:應重視識字教學的生活化和情景化。教師平時多注重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在情景中識字。

現象二:做“小詩人”這一環節,提出問題後馬上讓學生合作學習,有點流於形式。

分析對合作學習理解不夠深透,忽視了部分學生沒能進行充分的個體學習與自我感悟。

對策合作學習要落到實處,在合作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後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這樣做給不愛動腦筋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

識字二

教學反思:

我是根據兒童詩特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視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説話、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識字三

教學建議

1、指導學生朗讀時讀出節奏,並注意韻律。拍手歌節奏感很強,指導學生朗讀時,一方面要根據標點停頓,另一方面,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本課形式上是兒歌,每兩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末尾押韻,指導朗讀時,要提醒學生注意體會課文押韻和靈活換韻的特點。

2、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知識經驗,鞏固識字成果。,還可以通過組詞、造句等方式鞏固識字。如:拍,拍手,同學們喜歡玩拍手遊戲。

3、進行寫字指導時,教師要板書示範,提醒學生注意筆畫、筆順。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四

課題:《雪地裏的小畫家》

作者及工作單位:汪強 萬平學校

教材分析:《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富有童趣。兒歌設置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的形狀特徵,以生動活潑的兒歌語言講述了一羣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事,兒歌后部分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兒歌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閲讀教學的重點,低年級的閲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閲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閲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閲讀的樂趣”。新課標還指出語文教學“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根據本教材的特點以及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採用做遊戲、比賽朗讀、畫動物的腳印等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將美術、音樂等學科內容融入在本課教學內容中,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使學生學習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引導學生感知生活,觀察事物,通過學習感悟、積累語言,發展思維,在愉悦的氣氛中完成本課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用“幾、用、魚”3個字,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這四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生字和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課件

課前談話:老師很喜歡和你們交朋友,特別是想和小畫家交朋友,誰是我們班的小畫家?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下雪的動畫片

師:冬天到了,下了一場雪,有些可愛的小動物不怕冷,紛紛來到了雪地上當起小畫家。他們畫的畫是什麼樣的?讀了課文,你們就明白了。

二、引導初讀,學習生字

讓我們走進課文自由讀讀。遇到難讀的字寶寶,藉助拼音多讀幾遍。開始!師:小朋友們讀得可真認真,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啦!瞧,老師已經把生字寶寶都請上大屏幕了。(學習兩個偏旁“蟲、目”)

三、再讀課文,讀中悟,悟後讀

接下來,讓我們再讀讀課文。老師出示課件提出兩個要求。

⑴用橫線劃出雪地裏的小畫家。

⑵用波浪線劃出小畫家們分別畫了些什麼。

哪位小朋友樂意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你來。

指名回答問題,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小雞 小狗 小鴨 小馬

竹葉 梅花 楓葉 月牙

現在,老師想採訪採訪我們班的小畫家,你們平時畫畫都需要用哪些材料?(水彩筆、油畫棒、蠟筆……)那你們知道雪地裏的小畫家們是用什麼來畫畫了嗎?(腳)

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比較一下小畫家們的畫與實物像不像?

(出示課件)

看到自己有那麼高超的水平,小動物們心裏會是什麼感受呢?你來説(開心)那請你開心的讀讀這句話。你來説(自豪)嗯。那請你自豪的讀讀。

正當這羣小動物們在雪地裏歡快的玩耍時,還有一個小動物卻沒有參加,他就是——小青蛙。(它在洞裏睡着了。正在冬眠。)

冬眠是什麼意思呢?到了冬天,有些動物不吃不喝,也不出來活動,整天睡大覺,就叫冬眠。

指導朗讀:小青蛙睡着了,我們可不要吵醒它,所以這句話應該怎麼讀?

(讀的輕一點)

小朋友們還知道哪些動物要冬眠嗎?讓它們在冬天裏好好休息吧,我們來繼續跟着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腳步來到雪地裏。

四、整體感知,回味課文

雪地裏的小畫家,給我們畫的畫可真美呀,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讀課

五。指導寫字:幾、

(小畫家們在雪地裏勾勒出美麗的圖畫,那小朋友們能不能在田字格中勾勒出我們祖國美麗的漢字呢?我們來瞧瞧今天是哪個字寶寶要住進田字格?)

1、學生仔細觀察字的筆順及筆畫,並説説字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師範寫:幾:第一筆是豎撇,寫在豎中線的左邊,第二筆是橫折彎鈎,起筆與豎撇的起筆相連。(第二筆用紅筆寫)

六、小結

好,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四位雪地裏的小畫家,請你們課後再去找找我們的動物王國裏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是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節課就上到這裏,下課。

教學反思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年級上冊17課的一篇課文,這一課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腳印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琅琅上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教學《雪地裏的小畫家》時,我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其參與學習的興趣。在導入新課時,我憑藉多媒體輔助手段,把一組冬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生活帶進了課堂,把學生引入了一個如詩如畫般的冬天世界裏。

學生內心世界是豐富的,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他們渴望能盡情抒發內心的感觸,能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因此在教學中我以“畫腳印繪畫大賽”這一虛擬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遊戲是學習知識的有效載體。在識字環節中,我設計“開小火車”、“生字接龍”等多種遊戲活動鞏固識字,在閲讀教學中用比賽形式促進學生朗讀。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二、注重識字、寫字的教學。

三、注重以讀為本,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因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學習導語的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閲讀過程的展開則是留大量的時間給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讓知識點有機滲透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之中,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注重課內與課外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處處皆語文,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開發課外學習資源,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於是,在課外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你還知道那些動物會在雪地裏畫畫?”“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課內與課外學習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放手給學生,煥發起了他們的創造活力,通過這首兒歌的教學使我深深的體會到:我們的教學設計,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從學生需要的角度,採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來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目標。促成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全面發展。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五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着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台。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着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國小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着國小語文教學對人本的迴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1. 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裏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麼?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係。在國小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為,這樣易出效果,也便於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閲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麼?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 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説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閲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 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捨棄了。

2. 你學懂了什麼 。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 撥雲見日 的功力,給人以 神龍見首不見尾 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 零起點 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 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麼?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敍事、或狀物、或説理。結構或並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 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 可以嗎?而實際上,我們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師虛晃一槍, 真主意,假商量 而已。教師總是有辦法趕着學生朝設計好的圈子裏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