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年級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02W

四年級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精品多篇】

《桂林山水》優質教案 篇一

【設計説明】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在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並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法特點】

1、本課的教學思路:

先整體後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後再現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採用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遊,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裏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參觀旅遊。為什麼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

(出示多媒體課件,邊看邊思: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桂林山水相關的圖片展示:

二、揭示學法,理清脈絡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説説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並劃出中心句)

讀後討論交流,明確:

⑴ 中心句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

⑵ 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

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⑶ 這句話點明瞭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作者讚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瞭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

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後討論交流,明確:

⑴ 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⑵ 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灕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

⑶ 最後寫遊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

(據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

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灕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灕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麼方法寫的'?讀後討論交流,明確:

⑴ 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可作者説從沒見過灕江這樣的水,説明灕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灕江的水甲天下。

⑵ 灕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

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灕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⑶ 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

(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 nga.真清啊 nga,真綠啊 ya)

三、總結方法,自學感悟

思考題: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麼方法寫的?

自學後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説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

(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並理解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

(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説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麼比作什麼?

6、反覆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

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險啊(na)。

四、深化重點,揭示中心

1、學習重點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先學懂詞意:

舟,指小船;

碧波,碧綠的波浪;

畫,畫卷;

遊,遊覽。

再學懂句意:

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了作者讚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並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桂林山水》優質教案 篇二

● 教學模式:質疑問難,主動求解

圍繞課題 初悟課文 扣重難點 總結質疑

產生疑惑 解決初疑 質疑釋難 拓寬思維

引疑 疏導 點撥

● 教學目標:

1、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重點難點:瞭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 教學時間:2課時

●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細讀課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感情朗讀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教學:你到過哪些地方旅遊過呢?

一、欣賞錄象,導入新課。

1、同學們去過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桂林遊覽一番。

出示課件。(桂林山水風光錄象)

2、用一句話説説自己的感受。

3、揭示課題。齊讀。讀了課題,你認為作者會寫些什麼內容?(圍繞課題質疑)

估計: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

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二、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欣賞桂林水“美”。

1、聽錄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你認為哪句話寫得最“美”,劃出來,朗讀體會“美”在哪裏?

2、根據學生的發現,隨機學習。

討論:(1)桂林水的特點:靜、清、綠。

(2)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裏?“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疑。(估計)看似這句與文章聯繫不很密切,為什麼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灕江水的獨特“美”。(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灕江的水”的畫面)

(3)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裏?指名讀,自由説。

A、比較句子,你認為哪句話寫得好,為什麼?

灕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道它在流動。

討論,比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讚美灕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導朗讀:你認為該怎麼讀?試讀,指名讀,齊讀。

感情朗讀課文第2句話。

B、填空練習,體會寫法

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得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

先填空,再體會所填內容,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討論:從不同角度(感覺、視覺、想象)對重點詞(靜、清、綠)的具體描寫。

(出示灕江水的課件畫面,體會靜、清、綠的程度)引讀整句話。

C、課堂練習,照第2句樣子説句子。

公園裏的花香()

校園裏乾淨()

樹林裏的空氣清新()

3、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試讀、齊讀。(配上音樂畫面)

4、小結。通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你讀懂了什麼,怎樣讀懂的。

三、自主學習第3自然段,欣賞桂林山“美”。

1、自由讀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麼發現?把你的發現用簡潔的語言或畫面表達出來。(每人發一張白紙)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學生自主學習。

2、交流討論。

(1) 你有什麼發現?討論時把練習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共同評議。

A、寫作方法上:(比較簡單,學生大多能發現)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險

B、理解詞意。(較難理解,主要通過學生簡筆畫、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師的提示幫助結合理解。)

如:奇峯羅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

屏障色彩明麗(出示課件,“屏障”的樣子與桂林山比較)

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栽

3、聽課文錄音,欣賞桂林山的畫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樂有感情齊讀第3自然段。

ü 總結。質疑問難,開拓思維。

ü 再次欣賞配樂、配畫的課文朗誦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

四、作業。

1、作業本(1)第4題。

2、根據板書試背2-3自然段。

板書:19 桂林山水

大 海 靜…..

水 清……

西 湖 綠……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險……

桂林山水 篇三

北京宣武師範學校

特級教師 王有聲

一、教材分析

一課,選自第十冊教材中。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如果問學生“你最喜歡哪些課文”,許多人都會提到這一篇。它的幾個特點是十分鮮明的。

首先,它給我們的印象是篇幅簡短,內容充實。全文僅500字,是高年級教材中的短篇。別看文章短,內容卻很充實,中間“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那兩個片斷,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在內容好的基礎上,本篇中心表達得鮮明有力。“甲天下”,這是有口皆碑的。教材中歌頌中華大好河山主題的篇章很多。桂林一地,中外知名。讀了這篇課文,“江山如此多驕”的自豪感,深入心底。

語言流暢、生動,這是本課又一特點。四個段落,十幾個句子,説句句精彩,都不過分。學生讀這篇,不用督促,課上課下書聲琅琅,人人可以背誦。

總之,這是一篇提高學生讀寫能力難得的範文。

二、教學要求

怎樣教一篇課文,一方面要從教材本身出發,另一方面要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這個班,我是從一年級一直跟上來的。學生對我的教法是熟悉了的。課內各種動筆的練習,學生都接觸過。這是確定要求、安排教學過程 的前提。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華江山的秀麗,使他們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

2.學習“翡(fěi)翠”、“嶙(lín)峋(xún)”等生字新詞;複習修辭方法;讀背全文。

3.結合片斷學習,指導學生仿寫“灕江的水”這樣的片斷。

2、3兩項要求,各有側重。第2項,詞語的掌握,修辭方法的複習,課文的讀背,都是語言訓練的基本功,教學時一定要搞紮實。第3項,指導學生寫片斷,難度較大,教學過程 應安排得細一些。

三、教學過程 

講授本課,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由於全文篇幅不長,第一課時除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外,要拿出10分鐘時間練習朗讀和背誦。是的,許多該講的東西還沒講,就採取先背下來再説的辦法吧。

作業 內容,安排三項:書寫詞語;讀背課文;思考問題“你喜歡這課嗎?説一説。”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齊背一遍課文。

聽寫重要詞語,指定二人(優等生、後進生各一名)到黑板前寫。其他同學同時在本上練習。

觀賞 彷彿 無瑕 翡翠 擴散

攀登 峯巒 羅列 屏障 竹筍

倒映 迷濛 圍繞 畫卷 碧波

危峯兀立 怪石嶙峋

那名優等生都寫對了,另一人“巒”字不會寫,“覽”字寫得不規範。全班同學同桌互相校對一下。教師提問:“誰發現自己有錯別字?”幾個人舉了手。請一人説説應該重視詞語的書寫。

(二)分析結構,歸納段意。

“同學們,在高年級課本中,本課屬於最為簡明的一類課文吧?全文只有四個小段,條理十分清楚。”

先默讀,再議論。

接着,自己在本上擬提綱。

最後,集中討論、歸納。

開頭:我們來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中間部分:

①灕江的水,靜、清、綠。

②桂林的山,奇、秀、險。

結尾:船行江上,如在畫中游。

對照提綱,齊讀一遍課文。

(三)欣賞精彩片斷。

“本課中間部分寫‘山’、‘水’那兩個片斷,相當精彩吧?兩個片斷的結構是完全一樣的。由於時間關係,課內只重點分析、欣賞前一個吧。”

先指名(二人)背誦這個片斷。

灕江的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欣賞的重點:

1.內容充實,結構完整。

這是個獨立性很強的片斷,生動地描繪了灕江的美景。從結構看,三個句子各有不同的作用:第一句是“高高抬起”,説灕江的水比大海、西湖還美。但到底美在哪裏,沒具體寫出。第二句是具體描寫,從“靜”、“清”、“綠”三個方面,生動地表達了灕江風光。第三句是動態觀察,小船推波前行,才更能感受到灕江的美。

2.三個特點,排比得當。

這個片斷寫得這麼好,與第二句三個特點的排比大有關係。描寫一個事物,抓住它的三個特點寫,既全面又具體。這裏寫灕江的美,連用“真靜”、“真清”、“真綠”並列表達,收到很好效果。三個特點抓得這麼準,作者是動了腦筋的。

3.語句生動,琅琅上口。

學生那麼喜愛本課,與語言好這一條大有關係。“灕江的水”這個片斷,三個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對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辭方法的運用,產生了相當好的語言效果,讀起來琅琅上口,韻味十足。

(四)課內練習。

1.摘錄句子,注意寫法:

人們都説:“甲天下。”

(這是引用的寫法。)

……

2.擬出本課提綱。

3.抄寫片斷“灕江的水”。

(五)佈置作業 。

讀、背全文,組長檢查彙報。

默寫“灕江的水”,説説它的結構特點。

第三課時

(一)複習檢查。

留出5分鐘時間,讓學生打開測驗本,獨立概括本課中心思想。

收本後,討論一下,而使幾個後進生也都能談出“歌頌祖國的偉大”、“江山如此多驕”這方面的內容。

(二)指導學生寫片斷。

1.明確任務。

先聽取“灕江的水”的背誦。

“同學們,你們喜歡這個片斷嗎?自己能不能也寫這樣一個片斷呢?”

學生一聽,不少人表現出畏難情緒。這個班,還是我從低年級一直帶上來的呢!按説,學生對我這套“語文課內小練筆”教法很熟悉,寫個片斷不至於感到困難。然而,正因為他們多次練過寫片斷,才知道這次中間句的“三特點”不好抓,才表現出畏難。

2.出示範例。

“怎麼,有困難嗎?”我把氣氛緩和一下,“彆着急,還輪不到你們寫呢。昨天晚上備課時,我的激情上來了,先寫了個片斷。你們想看看嗎?”

大家興趣很濃,靜等着看老師的片斷。

我掛出小黑板,讓學生先默讀,再指名一人朗讀一遍。

公園裏的花

走進公園的花房,我簡直驚呆了,眼前難道是仙境嗎?這裏的花真多啊,蘭花、倒掛金鐘、朱頂紅、茉莉,奇花異草,應有盡有;這裏的花真美啊,紅的、黃的、白的、紫的,五顏六色,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這裏的花真香啊,米蘭的清雅,月季的濃烈,香得叫人心醉。難怪許多人在這裏拍照,美術學院的學生在這裏畫個不停呢。

讀過這個片斷,大家都笑了。

“你們笑什麼呢?”

——“您學人家,學得還很像。”“像嗎?那就對了。我的作業 ,大家通過了。”

3.議論難點。

請兩個學生到黑板前列出兩個片斷提綱:

“大家思考一下,這次片斷練習要完成得好,學得像,關鍵在哪裏?”

——“這個片斷是由三個句子組成的。寫一、三兩句,不算難,我覺得最難辦的是怎麼寫第二句。”

——“我同意她的意見。寫第二句,必須結合要表達的內容考慮出三個特點來。有了三個特點,這片斷就好辦了。”

——“選材後,沒把三個特點考慮好時,先別急着動筆寫。”

教師根據大家議論,加以小結。

4.確定內容。

選材問題,本班學生已不感困難了。我的辦法仍然是開“選材碰頭會”——前排同桌二人回過頭去,找後排二人,四人臨時成組,由一人主持,以三兩分鐘時間議一下各自要選寫的內容。

我退到窗角處,聽那一組的議論。

組長先説:“課文學過了,王老師的範文也看過了,該我們寫啦。我先提醒一下,灕江不能寫了,公園裏的花也不能寫,寫這兩樣王老師準給不及格。我先説吧,我想寫‘可愛的校園’。我們學校挺美的,抓三個字不難。”

另一個人説:“我想寫馬路對面的那個水果攤。那裏,水果真多,各種各樣的,也可以抓出三個字來。”

第三個人説:“我家新買了一台電冰箱。做功課熱了,累了,順手就可以拿出冰棍來。”

這時,第四個人(後進生)噘着嘴説:“喲,我剛要説電冰箱,讓你搶走了。”

組長一看,立即進行疏導:“好,電冰箱讓給他,你呀,再想一樣。”

第三個人思考一番,説:“那好吧,我寫‘立交橋’。”

組長見四個人選寫內容各不相同,便宣佈“散會”。

我一看,各小組商量得差不多了。集中聽幾個組長説一下,心裏有數了。近50人的班,全班選材有40多不重樣的,千篇一律的問題不復存在。

5.動筆寫。

要求學生先打底稿(平時作文,學生都可以照提綱直接寫的。這次只三句話麼,語言要求多些,打底稿吧),反覆修改,再抄清。

四、作業 分析

這次練習,總成績還可以。10幾個人得“優”,我分別在某一句處畫了紅曲線,這是閃耀着智慧火花的地方。大多數學生寫得一般,只能得“良”。還有五六人,只是堆出三個句子、中間句沒歸納出三個特點。讀起來,與“灕江的水”風馬牛不相及。“師傅領進門”,對這幾個學生説,我沒領得動他們。怎麼辦呢?下次再領吧。

下面是四例優等作業 。

街頭小菜站

我家衚衕口外有個小菜站,每天早晚都有許多人到這裏來買菜。這裏的菜品種真齊全啊,芹菜、黃瓜、蒜苗、西紅柿,貨架上滿滿當當,應有盡有;這裏的菜質量真新鮮啊,韭菜綠得發亮,菠菜沒有黃葉,看上去就叫人喜歡;這裏的菜價錢真便宜啊,有的菜攤亂要價,他這裏從來不那樣。難怪有不少顧客,從很遠的地方到這不顯眼的小菜站來買菜呢!

文貴出新,標新立異,這在學習作文中不算壞事。“靜、清、綠”、“多、美、香”,三個特點不都各用一個字表示嗎?這個片斷裏,他用“齊全、新鮮、便宜”兩個字並列。他敢這樣寫,是動了腦筋的。

媽媽的手

我的媽媽是個普通的勞動者,她有一雙能幹的手。媽媽的手真勤啊,屋子裏亂糟糟時,媽媽一整理,該擦的擦,該洗的洗,很快就乾淨了;媽媽的手真巧啊,一團看起來很普通的玻璃絲,經媽媽的手一編織,一隻可愛的小花鹿出現了;媽媽的手真熱啊,不管街坊鄰居有什麼困難,她都能及時地把雙手伸過去。和媽媽比,我的手不光長得小,我還要認真鍛鍊啊!

這個片斷,選材很有新意。寫“媽媽的手”,批改時我一看標題,就覺得新鮮。別人多寫景色方面的內容,她卻寫了這個。當時,我立即按着稿紙不看,先考考自己。“一個女同志的手抓三個什麼字寫呢?”想了幾分鐘,只得到“勤”、“巧”兩個字。看了她的作業 ,正是我沒想到的第三個字“熱”,寫得好,有深度。媽媽的手勤與巧,那是看得見的外在的美。“熱”這一點,表達了人物心靈的美。尾句和媽媽比手,也能給人留下印象。

吃元宵

正月十五的晚上,我擺下飯桌,奶奶盛來一碗碗元宵。這元宵真白啊,煮熟後漂在鍋裏,像一個可愛的乒乓球;這元宵真甜啊,表弟一邊吃一邊説:“好吃啊,好吃!”這元宵真妙啊,外國人第一次吃它時,一定要問:“那糖餡是怎麼放進去的呢?”這時,爸爸打開了錄音機,“賣湯圓,賣湯圓……”歌聲在屋裏迴盪,啊,什麼時候才能和中國台灣小朋友在一起吃元宵呢?

這個片斷寫得有水平。它既符合這次練筆的要求,又有鮮明的時代氣息,真好。乍看它,也很平淡。元宵“白”,元宵“甜”,大家都是知道的。元宵“妙”,語言也不是他的,那是語言大師侯寶林説相聲用的話。當然,該生知識面寬,見多識廣,借用到這裏,恰當的。真有水平的是尾句,我在這裏畫下了粗粗的紅曲線。近幾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很快,過節吃湯圓已不算什麼,錄音機也都進小康之家了。那“賣湯圓”的歌聲,那“和中國台灣小朋友一起吃元宵”的暢想,只有80年代的學生才寫得出啊!看到這樣的作業 ,我們備課時的辛苦又算得了什麼呢?

五、教後小結

講授本課,我有這樣四點體會:

1.片斷練習,輕巧靈活,應經常抓。課文的片斷欣賞指導,我是重視的。引導學生由讀到寫,也不難。特別是像本課這種仿寫練習,更學有所依了。從“灕江的水”到“吃元宵”,內容相距多遠,但一讀便知後者是照前者依葫蘆畫的瓢。在這種仿寫過程中,學生有什麼收穫呢?很明顯,他們鍛鍊了選材能力、佈局謀篇能力和語文表達能力。寫一個幾行文字的片斷,竟可以有這樣的效益,何樂而不為呢?

2.教師的“下水”文,深淺度要把握好。有時,學生感到任務不重。“下水”文的調子可以高一些,以提示他們寫得好上加好;有時,學生有畏難情緒,“下水”文的調子可以低一些,以鼓勵他們充滿信心。這次備課時我選寫“公園裏的花”,三個特點“多、美、香”,很一般,就是這樣考慮的。但課上學生讀後,產生“噢,就這麼回事,我也能寫”的想法,這就夠了。若“下水”文一味拔高,反而會嚇着學生,效果適得其反。

3.對優等生,可以往深層指點。那個寫“吃元宵”的學生,後來我和他面談,進一步點撥了他。

“你很會寫。不過,‘作文起步要真’,我講的這個你還記得吧?”

——“王老師,我保證這是真的。不信,您給我奶奶掛個電話問問。”

“過節,你們家吃元宵,我信;這幾年,你們家添了錄音機等東西,我信;有《台灣校園歌曲》的帶子,我也信。然而,當奶奶盛上一碗碗元宵時,你爸爸正好放‘賣湯圓’,未必那麼巧吧?”

他的臉一下子紅了。

我拍拍他的肩頭,説:“緊張什麼,這正是你會寫的表現!”

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國小課堂上不必講的。像這樣的學生,學到一定程度,會悟而知之。這就是能力啊!

4.“選材碰頭會”怎麼開,怎麼培養、引導,因不屬本課正題,不可能細論。這一招很管用,習慣了,學生從中逐漸領悟到“作文得寫別人不知道的事”,這樣學下來,千篇一律的問題自然會得以克服。

桂林山水 篇四

一。複習鞏固,整體再現。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領略了桂林是文明遐邇的旅遊勝地,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出示課題)。我們先來複習上節課的內容。

1.讀準詞句:出示詞語和(抽測)讀句子。

2.概括內容:先後寫了什麼內容?(屏幕出示)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為我們描述桂林山水的。

二。品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師:孩子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復原遼闊,從茫茫的林海雪原到富饒的西沙羣島,從格具風骨的三山五嶽到色彩分明的天山草場,可謂“江山如此多嬌”!然而為什麼説“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是我們上節課提出的問題。本篇課文的第一段卻這樣寫道:(出示)生讀——範讀——這兩句話有什麼聯繫?——師:什麼是觀賞?“觀賞”換成“觀看”行嗎?(觀賞有欣賞的意思,因為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觀賞)

2.學習第二段

師:我們跟着作者盪舟灕江觀賞一番吧!作者首先觀賞到了什麼?(板書:水)請大家自由朗讀第2段,一邊讀一邊細緻地體會,看看灕江的水究竟具有怎樣的特點?(板書:靜清綠)作者是怎樣為我們描述的?

a:學習特點:

(1)“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為什麼不用“淨”?(寧靜)和水平如鏡的西湖一樣嗎?(江水是流動的)

師:灕江的水是什麼感覺?(靜  舒服)——再讀

(2)“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介紹資料:)灕江水最深的地方超過7米,這樣深的水相當於兩層樓那麼高,然而江水卻清得……什麼感覺?(驚訝)——再讀

(3)“灕江的水真綠啊……無瑕的翡翠。”

生:這句話是個(比喻句),把灕江的水比做……

師:“無瑕的翡翠”指的是什麼?(很純淨很綠的玉)

師:灕江的水為什麼像無瑕的翡翠呢?(聯繫上文:水靜很清;聯繫下文:兩岸的山像翠綠的屏障)

師:美嗎?——再讀

b:學習排比

師:(出示排比句)請大家觀察中間這一句話,你有什麼發現?(真…真…真…)我們把這樣的句子叫排比句。把“灕江的水真綠啊……”這句放在前面行嗎?(層層遞進)把每個分句中畫線的部分去掉行嗎?(不能具體體現特點)在朗讀這樣的句子時要注意語氣的變化,要有層次感。(出示圖片)——指名讀——指導讀

c:學習對比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灕江這樣的水。”

生:談感受。——師:什麼是“波瀾壯闊”?(出示:海)什麼是“水平如鏡”?(出示:湖)什麼感覺?——師:一個“卻”字説明了什麼?(灕江的水獨具特色;作者被灕江的水陶醉了;灕江的水讓人感到驚奇。)——師:這一段是寫灕江的水的,為什麼寫大海寫西湖?——師或生範讀——生再讀

d:小結:

師: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先寫大海、西湖,再運用排比句式具體描寫灕江,通過這樣的對比寫出了灕江水的特點。——完整齊讀

3.學習第三段

師:作者還觀賞了什麼?(山)桂林的山具有怎樣的特點呢?請大家默讀第三段,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板書:奇秀險)誰來讀一讀,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

a:學生彙報:

(1)“峯巒雄偉”“紅葉似火”

師:“峯巒雄偉”的泰山應該是什麼樣的?(出示圖片:有氣勢)“紅葉似火”是什麼景象?(出示圖片:到處是紅葉,很美,很壯觀。)—範讀—再讀

(2)“桂林的山真奇啊……形態萬千”

師:大家聽出“奇”了嗎?—範讀—指名

師:作者看見一座山,啊!像老人,心中一份驚奇:轉眼一看,那座山又像巨象(出示圖片),心中更加(驚奇):又一座山出現在眼前,(出示圖片)呵像(駱駝),他的心中越來越(驚奇)。(出示圖片組)這一組圖片用文中的詞語就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作者用詞是多麼準確生動啊,同時這裏又是一處排比,讀的時候要一個比一個高。——再讀——範讀——再讀

(3)“桂林的山真秀啊……倒映水中”

師:“秀”是什麼意思?(秀麗)那就讚美它。—再讀

(4)“桂林的山真險啊……栽倒下來”

師:“危峯兀立”的“危”是什麼意思?(高)“兀立”呢?(高聳直立)“怪石嶙峋”是什麼意思?(石頭奇形怪狀的樣字)“如果你站在這樣的山上”什麼感覺?(害怕)——再讀——完整讀第三段

b:二、三段對比

師:請你仔細看看二三兩段文字,在構段的方式上有什麼發現?(結構一樣,都用對比和排比分別寫出了水和山的特點)

※生置疑:與文題不矛盾嗎?(題目中的“山水”指的就是風景)

4.學習第四段

師:(出示第四段)作者在語言表達方面你有什麼發現?(“這樣的”)

師:為什麼這樣寫?把“這樣的”去掉行嗎?(這樣的山指……這樣的水指……)灕江的水離開了桂林的山還會那麼美嗎?桂林的山離開灕江的水還會那麼美嗎?這一山一水好像母女相依為命,永不分開。板書:山水相依

師:範讀(讓學生想畫面)——美嗎?——用文中的詩句概括(“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出示圖片——指導讀第四段

師:作者盪舟灕江的時候獨具慧眼,不是走馬觀花,而是一邊觀賞,一邊像品茶一樣品出了桂林山水的獨特魅力。因此作者開篇就説——

5.回扣第一段:齊讀“桂林山水甲天下”——指導讀第一段

三。總結全篇

1.概括全文:師:請你用一句話概括。(桂林山水的特點)

2.總結:我們可以將全文這四個自然段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寫了作者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盪舟觀賞。第二、三自然段分別具體地描作者觀賞到的桂林的山和水。第四自然段:寫出了作者觀賞後的感受。我們把這樣段落佈局稱為總分總。   我們在習作時也可以採用這樣的佈局。這篇文章詞語生動準確、句式整齊、段落清晰、結構嚴謹,堪稱佳作,對於我們來説是一篇很好的習作範例。

四。佈置作業

作業:背誦課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模仿這篇課文結構寫寫你熟悉的一處風景。

《桂林山水》優質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美詞句並積累。

過程與方法:

蒐集資料、思考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能説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裏去看一看、遊一遊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

2、解題,瞭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遊記散文,選自於《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閲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

(三)根據“閲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敍的遊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閲讀:

(1)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讓學生找出地點變換的句子。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採用什麼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後交流)

(明確:寫了雪峯、雲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A、襯托,如:以藍天和雲影襯托雪峯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説白雲在雪峯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裏,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閲讀《天山景物記》

(五)拓展訓練

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徵。

桂林山水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並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特點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後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

後“再現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採用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主要步驟: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遊,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裏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參觀旅遊。為什麼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

1、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説説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並劃出中心句)。

讀後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

林山水天下第一。”

(3)這句話點明瞭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作者讚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圍繞中心句,瞭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後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灕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最後寫遊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灕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灕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麼方法寫的?

讀後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可作者説“從沒見過灕江這樣的水”,説明灕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灕江的水“甲天下”。

(2)灕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灕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4)書面完成課後練習第一題的第一張表格。

三、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自學第三節課文。

思考題是: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麼方法寫的?

自學後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説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並理解“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説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麼比作什麼?

(6)反覆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險啊(na)。讀後完成課後第一題的第二張表格。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重點領會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學習重點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遊,遊覽。再學

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了作者讚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並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五、聽全文錄音。

再次領略桂林山水的奇麗體會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領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

四年級語文教案:桂林山水 篇六

《桂林山水》

一、導練內容:

丁有寬教材第十一冊的第十六課《桂林山水》第一、二自然段的內容。

二、導練目的要求:

1、學會生字新詞,同時理解“盪漾”、“波瀾壯闊”、“水平如鏡”、“無瑕”、“翡翠”等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學習課文1—2自然段,體會灕江水的特點,讚美灕江水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3、初步學會課文抓住景物特點,有次序地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並能仿寫句子。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並能熟讀成誦。

三、導練重點:

理解課文的內容,瞭解灕江水的特點,讚美灕江水的美。

三、導練難點:

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仿寫句子。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遊覽勝地參觀,好嗎?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來作一次遐想旅行:我們乘上隆隆的飛機,穿過密密的雲層,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請你們睜開眼睛,看!我們已經到了什麼地方?(老師引導的同時播放着音樂,此時畫面出現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桂林在我們祖國南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因為這裏山青、水秀、石奇、洞美,所以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

1、説説“甲”是什麼意思?

2、再説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

下面,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桂林山水的奇異的風光。

(二)、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使學生在圖文聲並茂中整體感知全文,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感受美,激發求知慾望。

1、學生邊欣賞課文邊想:桂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2、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寫桂林山水那麼美,是分幾部分來寫的?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課文的結構,看看作者如何表達了自己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然後以填空的形式完成上面的題目:

A、這篇文章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

B、這篇文章可分_______段。

第一段:寫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寫了_____和________的特點。

第三段:總起來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桂林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深入學文,體會感情。

桂林的山水真的很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來描繪這旖旎的桂林風光的。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觀看盪舟灕江上的錄像,並配以課文錄音。

(2)、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去觀賞桂林山水?請有畫出句子。

(3)、引説:正是因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們(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可以説我們是慕名而來的。現在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先來觀賞灕江的水。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錄像中的灕江的水,問;灕江水與別處的水有什麼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運用了什麼手法突出灕江水與眾不同的特點?

(有圖畫或錄像展示波濤洶湧的大海和風光旖旎的西湖,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和“水平如鏡”,分析後指導朗讀,重點讀好“卻從沒看見地灕江這樣的水”一句。)

(2)、作者是怎樣寫出了灕江水之美的呢?它有着什麼特點呢?自讀課文,用筆畫出描寫灕江水特點的句子,圈出有關的關鍵詞語,想想作者是運用了什麼手法來描寫的?

(出示第二句話,體會三個分句的特點: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裴翠。)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裴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灕江水是那麼純,那麼可愛。釋“無瑕裴翠”)

(3)、句子比較,體會A、B兩句哪一句好?B、C兩句哪一句好?C句為什麼好?説説好在哪裏。(用同樣方法引導學生朗讀、體會描寫灕江水“清、綠”兩句)

A、灕江的水很靜。

B、灕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C、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4)、指導朗讀第二句話,注意“啊”的讀音以及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用讚歎的語氣,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5)、讀讀最後一句話,想想這句話寫作者遊覽灕江水的什麼?説明了灕江水怎麼樣?(分析後指導朗讀)

(6)、指導背誦第二自然段:

灕江的水真美呀!課文先拿大海、西湖的水與灕江的水進行比較,然後用一個排比句具體寫出了灕江水的靜、清、綠三個特點,最後還寫了人的感受,你能按這樣的順序把這段文字背下來嗎?

(四)、仿寫訓練,讀寫結合:

(1)比較下面句子,説説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

A、灕江的水真靜、真清、真綠啊!

B、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裴翠。

(2)照樣子,練習把句子寫具體:

例:灕江的水很綠。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裴翠。

A、公園裏的花多香。

公園裏的花___________,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節日時街上的人真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媽媽的手真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不但欣賞了美麗的灕江水,體會了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並進行了有感情的誦讀和背誦。同時還學習了作者怎樣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並能仿寫句子。下節課,我們再去欣賞“桂林的山”。

(六)、佈置作業;

1、背誦第二自然段。

2、自學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

四年級語文教案:桂林山水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德育目標:通過學文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重點

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方法:通過情景渲染導入課文,如通過圖片錄像、教師的導語,喚起學生閲讀的願望,接着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教師範讀、指名分段朗讀,引讀、看畫面配音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範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後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灕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灕江水

問:灕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麼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湧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灕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淨。)

3.體會最後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峯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鬱鬱葱葱,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峯兀立:即高峯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麼感覺?作者又有什麼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繫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麼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説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盪舟灕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後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麼關係?

(第一段總的説人們讚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急於閲讀下文。後三段講作者盪舟灕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灕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裏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後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裏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瞭解句與句關係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瞭解自然段之間的關係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誌,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並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並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桂林山水》優質教案 篇八

一、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是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後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和“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總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二、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舉一反三法、朗讀體會法

五、教具準備

小黑板、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雲霧迷濛,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桂林山水》。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I .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出示小黑板,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 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

(三) 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

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並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學生彙報:灕江水的特點是:水:靜清綠

(3)具體描寫這個特點的句子是: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這時教師用小黑板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比較這兩個句子,體會一下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②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思考: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補充句子,選喜歡的説一説。

1、街道上的人真多啊, 2、校園真安靜啊, 3、早晨的空氣真清新啊,4、花朵真香啊,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學生交流彙報後,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方法學習的? 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1、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

2、藉助圖片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有什麼樣的特點。(山:奇、秀、險)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呀。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 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閲讀提示,明確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

3.學生歸納、講評。

(五) 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後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六)、作業佈置:仿照本文的寫作特點,描寫一處景物。

(七)、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畫卷)

《桂林山水》優質教案 篇九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説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情分析:

本文在佈局謀篇時,脈絡清晰,語言優美流暢,適合學生朗讀背誦。作者再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時,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且詞藻華麗,很多四字成語值得學生積累運用。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1.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桂林嗎?那可是個景色秀麗的地方。

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們一起去遊一遊。揭題: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桂林山水,聽錄音或教師在讀課文,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二、初讀入情

1.大聲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2.交流。桂林山水甲天下。(用抓關鍵詞的方

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三、精讀融情

桂林山水何以被稱天下第一呢?讓我們走進桂林,細細觀賞哪裏的水、那裏的山。

(一)學習課文第二小節

1.讀第二小節。找出文中寫灕江水特點的`幾個詞?(靜、清、綠)

2.作者用了什麼方法把這三個特點寫具體的?討論交流:

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理解“無瑕的翡翠”,學習比喻句,知道句中把灕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此時此刻,假如你坐在船頭,你最想做什麼?

用“灕江的水真( )啊!我真想( )”説話。

4.指導朗讀: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

灕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生)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變調)

5.總結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