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桂林山水》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77W

國小語文《桂林山水》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語文S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本文為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動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神奇。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多嬌,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課文按先總説、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觀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媒體的運用:

我校是一所偏遠的農村國小,大多數學生沒有去過桂林,缺少生活體驗,針對這一現象,在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觀看課文朗讀視頻,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受到美的薰陶,產生對桂林山水的嚮往之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時,利用課件讓學生體會排比句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目標。最後讓學生欣賞我國其他地方的美景,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這節課讓我們跟隨着作者陳淼再次踏上我們的桂林之旅,相信在這次的旅行中你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你們期待這次旅行麼?彆着急,我們要過了字詞關才能得到旅行的船票哦!

出示詞語:觀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峯兀立、連綿不斷(學生開火車認讀)

大家都能順利地過關,祝賀大家!拿着自己的船票,我們出發了!(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二、欣賞課文錄音:

1、請大家坐穩船,盡情地欣賞沿途的風光,一會説説自己的感受。

2、現在,誰來誇誇你看到的景色?

3、你們想不想也來這樣美美地讀一讀課文?

三、提出要求,自讀課文:

要求:(1)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用“▲”標出

(2)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彙報學習成果:(1)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

(2)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先寫“水”再寫“山”最後寫“山水相融”,順序:先總起,再分述,後總結。(板書:水、山)

四、精讀課文,感悟特點及方法: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導語: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麼?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先來欣賞灕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讀第2自然段。(要求:A、説一説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B、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灕江水的?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C、找出體現灕江的水與眾不同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2)彙報學習情況。

A、説一説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相機板書: 靜 清 綠

B、(出示課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灕江水的?(讓學生體會先概括,再具體的表達方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呀,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具體描寫)

2、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出示課件)

1、“靜”。假如我們盪舟灕江,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嗎?能看到灕江水在流動嗎?所以説(出示課件)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怎麼樣?“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的不流動嗎?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作者用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你能讀出這種靜的感受嗎?(指名讀,評價)

2、“清”。假如我們往江底看,可以看見什麼?(出示課件)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江水很淺麼?這樣寫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3、“綠”。抬起頭,向遠處看,(出示課件)灕江的水多綠啊,綠得----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什麼比作什麼?從中你讀懂了什麼?(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誰願意試着讀一讀?

觀察作者描寫灕江水的靜、清、綠的句子(課件出示三個句子),你發現了什麼?(三個句式相同,都是先概括,再具體描寫,是排比的修辭手法,前兩個特點後面用的是分號,認識分號)再讀,體會分號停頓的時間。

3、作者既然是寫灕江水,為什麼開頭先提大海、西湖,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大海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水平如鏡,是靜的,而灕江的水動而不覺其動,通過對比更突出灕江的水有一種奇特的美。一個“卻”字,説明大海、西湖雖美,但都無法與灕江的水相媲美,可見灕江的水是多麼迷人!你願意帶着讚美之情再來讀一讀這一段嗎?(指名讀,師生接讀)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3自然段

導語:剛才我們欣賞了灕江的水,那麼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由分小組學習第三自然段,看學習要求:自由朗讀;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桂林山的特點;説説桂林的山與泰山、香山有什麼不同;有感情地朗讀。

1、小組成員彙報學習情況(出示課件)。

(1)作者主要寫了桂林山的幾個特點,用簡單的幾個詞説説。

板書: 奇 秀 險

(2)具體怎樣描寫的?

2、探究學習。

(1)體會作者在寫桂林山的特點時所採用的表達方法(出示課件。)

A、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用了比喻把句子寫具體)抓住重點詞語理解: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還有的山像什麼?(啟發學生展開想象,自由發揮。譬如: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使學生感受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令人目不暇接。)

B、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鬱鬱葱葱,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的感覺,突出桂林山的“險”。指導讀出這種“險”的感覺。

(2)體會桂林山的與眾不同,從“卻”字體會用詞的準確。

觀察課件中桂林的山。

問:泰山和香山有什麼特點?(課件展示泰山和香山,幫助學生理解“峯巒雄偉”、“紅葉似火”)

為什麼寫泰山和香山?(突出桂林山的與眾不同)從哪裏看出來的?(一個“卻”字)

3、練習朗讀。

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呀”“真秀哇”“真險哪”)試着結合板書和課件練習背誦。

4、桂林的山水美不勝收,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吧!(有感情地朗讀二、三自然段,教師適時引讀)

五、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觀賞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你有什麼感受?作者又有什麼感受?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找出寫感受的句子。“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

2、聯繫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有關的重點詞、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為什麼用雙引號?

(1)字面意思,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 “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2)(邊播放課件邊解説)“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説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因為這一句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話,所以要加雙引號。

3、再讀第四自然段。

導語: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此時此刻,山水相融,物我兩忘,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讀出陶醉在山水之間的感覺。

六、拓展延伸:

(出示課件)同學們,大自然中有許多優美的風光,緊張的學習之後,讓我們在優美動聽的旋律中一起來欣賞一組美景,緩解一下緊張的神經!

七、總結全文

這些風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感受,我們應該感謝它們,熱愛它們,保護它們。

八、佈置作業:

仿照本課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介紹一處景物,注意寫出景物的特點。

優秀《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二

設計理念: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情境的薰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設計特色: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讀中入境,讀中悟境”是本堂課的主要特色。就教學而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讀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師指導學生的方法教學形式多樣;就目的而言,目標明確,層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積累---頓悟”的教學思想。

設計意圖: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遊玩。那裏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絕作,就連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着一段段動人的傳説。今天,就讓我們隨着課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麗的山水風光。

二、整體感知,

帶入情境帶着愉悦的心情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和詞語。讀了課文,此時你最想説的一句話是什麼?(整體感知,提煉評價)能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桂林山水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釋“甲天下”)有句話説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的美景能與天堂相媲美,而桂林的山水敢稱天下第一。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麗嗎?就讓我們坐上木船,趕快去欣賞一番吧!

三、灕江的水

1、小船緩緩地行駛着,一江碧水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這便是美麗的灕江水。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讀一讀,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現出來。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注意三個“啊”的變調,教師指導朗讀)

2、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灕江水有哪些特點呢?(靜、清、綠)

3、同樣是寫灕江水的靜、清、綠,如果老師把這三句話變一變,變成: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你看看是哪種寫法好,為什麼?(是原文中的好。寫作中要求生動、具體、形象。)

4、如此美麗的灕江水,真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透過清澈的`灕江水,你還看到了些什麼呢?(小魚、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課文中的句式來説一説嗎?

5、灕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課文中説它綠得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解釋翡翠:翡翠是一種晶瑩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個斑,我們就稱之為“瑕”。灕江的水像一塊翡翠,並且是一塊沒有斑點的翡翠。(幻燈出示翡翠與灕江水的對比圖片)

6、灕江的水就是這麼美,一起再來讀一讀。(老師朗讀示範學生試讀: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後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着念出美的意思來。)

四、桂林的山

1、灕江水的“靜、清、綠”,美得獨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與眾不同呢?讓我們把木船靠邊,欣賞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遷移:

(同學們可以借鑑學習灕江水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把你認為美的句子劃出來,好好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2、對比本地的山:

我們舟山也有山,但往往是一座連着一座,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連綿不斷)

3、桂林的山——奇。再來看看桂林的山,好像從地裏拔出來高高地挺立着,可以用什麼詞來説(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連在一起嗎?(沒有),這個就叫做(各不相連)。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麼?

拓展練習: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像(),像()……。

對,這就是桂林的山(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萬千,課文中用哪個字來概括桂林山的這一特點?(奇),這個奇是奇怪嗎?(理解“奇”的意思,解釋為奇特,樣子很少見。)的確,這樣的山,在別處很少見,所以説是(奇峯羅列)。讀出奇特的感覺來。

(理解桂林山的“奇”,在朗讀中感受其奇特)

4、桂林的山——險

圖文結合,理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除了奇峯之外,在桂林還聳立着又高又陡的山峯,我們稱之為(危峯兀立)。

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的怪石山,書上用一個什麼詞來説山石重疊的?(怪石嶙峋)

從危峯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麼特點?(險)

(指導朗讀,誰來念念這種山勢險峻的感覺?)

5、桂林山水——秀

除了奇、險之外,桂林的山還有什麼特點?(秀)

“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秀麗、秀美),由此可見,“秀”就是指“美”,你們看,如此美妙的景色,帶着讚歎的語氣一起來讀一讀吧。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讚賞——描述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語文S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本文為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動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神奇。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多嬌,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課文按先總説、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觀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媒體的運用:

我校是一所偏遠的農村國小,大多數學生沒有去過桂林,缺少生活體驗,針對這一現象,在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觀看課文朗讀視頻,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受到美的薰陶,產生對桂林山水的嚮往之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時,利用課件讓學生體會排比句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目標。最後讓學生欣賞我國其他地方的美景,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這節課讓我們跟隨着作者陳淼再次踏上我們的桂林之旅,相信在這次的旅行中你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你們期待這次旅行麼?彆着急,我們要過了字詞關才能得到旅行的船票哦!

出示詞語:觀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峯兀立、連綿不斷(學生開火車認讀)

大家都能順利地過關,祝賀大家!拿着自己的船票,我們出發了!(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二、欣賞課文錄音:

1、請大家坐穩船,盡情地欣賞沿途的風光,一會説説自己的感受。

2、現在,誰來誇誇你看到的景色?

3、你們想不想也來這樣美美地讀一讀課文?

三、提出要求,自讀課文:

要求:(1)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用“▲”標出

(2)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彙報學習成果:(1)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

(2)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先寫“水”再寫“山”最後寫“山水相融”,順序:先總起,再分述,後總結。(板書:水、山)

四、精讀課文,感悟特點及方法: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導語: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麼?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先來欣賞灕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讀第2自然段。(要求:A、説一説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B、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灕江水的?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C、找出體現灕江的水與眾不同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2)彙報學習情況。

A、説一説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相機板書: 靜 清 綠

B、(出示課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灕江水的?(讓學生體會先概括,再具體的表達方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呀,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具體描寫)

2、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出示課件)

1、“靜”。假如我們盪舟灕江,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嗎?能看到灕江水在流動嗎?所以説(出示課件)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怎麼樣?“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的不流動嗎?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作者用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你能讀出這種靜的感受嗎?(指名讀,評價)

2、“清”。假如我們往江底看,可以看見什麼?(出示課件)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江水很淺麼?這樣寫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3、“綠”。抬起頭,向遠處看,(出示課件)灕江的水多綠啊,綠得----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什麼比作什麼?從中你讀懂了什麼?(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誰願意試着讀一讀?

觀察作者描寫灕江水的靜、清、綠的句子(課件出示三個句子),你發現了什麼?(三個句式相同,都是先概括,再具體描寫,是排比的修辭手法,前兩個特點後面用的是分號,認識分號)再讀,體會分號停頓的時間。

3、作者既然是寫灕江水,為什麼開頭先提大海、西湖,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大海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水平如鏡,是靜的,而灕江的水動而不覺其動,通過對比更突出灕江的水有一種奇特的美。一個“卻”字,説明大海、西湖雖美,但都無法與灕江的水相媲美,可見灕江的水是多麼迷人!你願意帶着讚美之情再來讀一讀這一段嗎?(指名讀,師生接讀)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3自然段

導語:剛才我們欣賞了灕江的水,那麼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由分小組學習第三自然段,看學習要求:自由朗讀;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桂林山的特點;説説桂林的山與泰山、香山有什麼不同;有感情地朗讀。

1、小組成員彙報學習情況(出示課件)。

(1)作者主要寫了桂林山的幾個特點,用簡單的幾個詞説説。

板書: 奇 秀 險

(2)具體怎樣描寫的?

2、探究學習。

(1)體會作者在寫桂林山的特點時所採用的表達方法(出示課件。)

A、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用了比喻把句子寫具體)抓住重點詞語理解: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還有的山像什麼?(啟發學生展開想象,自由發揮。譬如: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使學生感受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令人目不暇接。)

B、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鬱鬱葱葱,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的感覺,突出桂林山的“險”。指導讀出這種“險”的感覺。

(2)體會桂林山的與眾不同,從“卻”字體會用詞的準確。

觀察課件中桂林的山。

問:泰山和香山有什麼特點?(課件展示泰山和香山,幫助學生理解“峯巒雄偉”、“紅葉似火”)

為什麼寫泰山和香山?(突出桂林山的與眾不同)從哪裏看出來的?(一個“卻”字)

3、練習朗讀。

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呀”“真秀哇”“真險哪”)試着結合板書和課件練習背誦。

4、桂林的山水美不勝收,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吧!(有感情地朗讀二、三自然段,教師適時引讀)

五、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觀賞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你有什麼感受?作者又有什麼感受?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找出寫感受的句子。“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

2、聯繫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有關的重點詞、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為什麼用雙引號?

(1)字面意思,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 “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2)(邊播放課件邊解説)“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説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因為這一句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話,所以要加雙引號。

3、再讀第四自然段。

導語: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此時此刻,山水相融,物我兩忘,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讀出陶醉在山水之間的感覺。

六、拓展延伸:

(出示課件)同學們,大自然中有許多優美的風光,緊張的學習之後,讓我們在優美動聽的旋律中一起來欣賞一組美景,緩解一下緊張的神經!

七、總結全文

這些風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感受,我們應該感謝它們,熱愛它們,保護它們。

八、佈置作業:

仿照本課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介紹一處景物,注意寫出景物的特點。

板書設計:

6 桂林山水

水:靜 清 綠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奇 秀 險

教 學 反 思:

《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對於這一課,我們並不陌生,記得自己上學的時候就學過這篇課文,這麼多年了,現在的教材上仍然保留着這篇課文,可見這篇課文的藝術價值。在這次教學中我既有成功之處又有遺憾之點。

成功之處在於: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文章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嚮往的遊覽勝地,於是會很自然地產生去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慾望。全文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作具體描繪。但是要讓學生領悟到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僅讓學生從課文中的語句理解是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精心收集有關桂林灕江水,桂林山的圖片,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理解。然而,它的效果卻出呼我的預料。教學時,當我出示灕江水的第一張幻燈片時,學生的雙眼一亮,不由自主地喊到 “啊,好美的景!” 此時學生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我也為之一震,隨即抓住學生這高漲的情緒,讓學生説出美在什麼地方,如果讓你用文字表達你會怎樣説,讓學生嘗試説説。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説開了。在學生“欣賞”與“説”的過程中,學生獲得美感,形成主動體會以及獨到的見解,並在欣賞中歸納出灕江的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以及描繪出它的秀麗風光。從這一教學過程中讓我認識到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能用於呈現學習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有關的學科內容,同時可幫助學生實現探究學習、發現學習,主動地建構知識,促進學生間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讓我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2、“重讀促悟”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這篇文章的文句相當優美,非常適合朗讀。在教學設計中,我特別注重朗讀指導設計,在教學中我也是把這一環節作為我教學的關鍵。教學時我讓學生在領會文章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要以一個遊覽者從容、輕鬆語氣語速朗讀,突出幾處強調重音,如“卻從沒見過”、“靜、清、綠”、“奇、秀、險”和注意幾個“啊”字的讀音等。還讓學生採用“先讀感歎句,再讓學生讀具體描寫的部分。”利用這種讀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悟出作者在寫作方法上的獨到之處——先感歎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接着讓學生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學生的思維在讀中相互碰撞,相互觸發,每一個同學都想讀,能讀,愛讀,從而讀出了桂林山水的美,讀出了情趣,讀出了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我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進行品析、體會,同時結合語境理解,積極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意思,感受語言的神奇,受到美的薰陶。通過朗讀吸引學生主動融入閲讀情境,這樣學生不但感受到自然景物美,還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並從讀中領會“先用感歎概括,再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及句子的表現手法。”從這過程中使我感觸在語文教學種以重視朗讀來促進感悟特點,領會寫法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3、品詞析句,分析表達手法,是學生情感昇華的有效方法。

“濃縮的往往都是精華”,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在品味好詞語、分析句式、句意中去發現美、鑑賞美。在本文的教學中對灕江水、桂林山、以及山水相融的描寫,對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描寫都是十分準確、生動、具體,作者抓住了灕江水的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寫出景物的個性。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開描寫。用生動的語言、多種修辭手法——比喻、排比、對偶、誇張等,把灕江的水,桂林的山寫出了淋漓盡致的景象。詞語選擇運用都十分恰當,耐人尋味。無限情態盡在眼前。通過學生在閲讀、欣賞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對有關的句子進行指導,讓學生在品詞、析句中得到深化,使學生自然表現出令人讚歎的美,充分體會到自然美的存在,而產生熱愛自然,熱愛桂林山水之情。

遺憾之點在於:

對教材的研究,教學的設計還不夠全面。

常言道,不論有多好的課,都會有遺憾。雖然説我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中成功之點不少,但遺憾也同樣存在,就是我沒有注意本文 “誇張”這一修辭手法應用。課文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中,我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這説明自己在研究教材、備課、上課方面,對知識點沒有做到全面認真地分析,使教學有一定的知識漏點,讓學生失去學習體會機會。

反思後的設想: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強自身信息技術方面的技術提煉,努力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起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與訓練,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的領悟。不論在教學設計,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都要做到認真研究教材,仔細、全面的找準教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教學時儘量使學生達到“內容必解,方法必學,道理必懂”的教學標準。

國小語文《桂林山水》優秀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運用自制CAI課件展示畫面,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學們的觀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靜、清、綠、奇、秀、險,理解桂林山水的獨特美,學習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圖文結合,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靜、峯巒雄偉、拔地而起、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畫面展示和朗讀,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教學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靜、峯巒雄偉、拔地而起、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詞語的意思。

2、對觀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暢地表達出來。

【教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計算機課件(高亮度投影設備或大屏幕彩電一台和視頻展示台)。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出示課件:放一些風景勝地的圖片(紅葉似火的香山,峯巒雄偉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黃山。水平如鏡的西湖,波瀾壯闊的大海,幽深壯美的三峽) ,讓學生初步感知祖國河山是如此多嬌。

師談話:同學們看了錄像,有很多同學又喜歡去旅遊,到過很多地方,知道了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景色優美壯觀。有無數名山大川像一顆顆珍珠撒落在祖國大地上。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到以山水秀麗聞名的廣西桂林去旅遊,欣賞那裏的秀麗風光。好不好?(好)請同學們邊聽朗讀看畫面,邊想:課文主要描寫了什麼?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出示課件,配畫配樂的課文範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桂林山水之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看圖、欣賞、理解、學文

(採取變序法教學)

的確,桂林山水非常美,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美景的?

1、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 初讀,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學生質疑。你讀懂了什麼?把不懂的提出來與同學交流。

⑵ 觀察,以説代讀:

運用CAI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灕江水的獨特美。

出示:靜、清、綠畫面各一幅,指導學生具體觀察灕江水的特點。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把水的特點説具體。

⑶ 精讀,理解重點:

勾畫書上具體描寫灕江水特點的句子。反覆讀,找出重點詞語體會灕江水的美。理解句子: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作者把什麼比喻成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師小結:作者把水比喻成無暇的翡翠,寫出了水的顏色,是閃光的綠、透明的綠、迷人的綠、醉人的綠,貼切而精妙,這不僅僅只是比喻灕江水的綠,也是對灕江水靜、清、綠三大特點的綜合描繪,使我們對它的愛幕之心油然而生。

⑷ 深讀,相互交流:

討論: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改一改,好不好?為什麼?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具體描寫的好處:

①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② 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自讀句子,交流所得。

⑸ 品讀,充分感悟:

灕江水的美,我們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它的喜愛之情吧!

(輕聲讀、個別讀、集體讀、閉上眼睛試背)

真美呀!別説作者連我們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當作者從美景中醒過來,才發覺自己的船在前進,作者是從什麼地方感覺到船在前進的?

本段小結:

這一段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水的特點,具體寫出了灕江水的奇特美。

2、總結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剛才我們學第二自然段時是怎麼學的?師生一起總結學習方法,課件出示學習方法。並用這種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是什麼?抓住了哪些特點怎樣寫具體的?

(分組討論)

出示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山的奇異、秀麗、險峻。根據課文結合畫面,彙報討論結果。學到這裏你想對桂林的山説點什麼?

小結: 這一段具體形象地寫出了山的特點。桂林的山奇異到山山不同,峯峯各異,秀麗得像蒼翠壯美的屏風,像新生的竹筍;危險得叫人簡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時刻會栽倒下來。

(指導學生入情朗讀)

3、學習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灕江的水都那麼奇特,那麼美,如果把它們合二為一,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範讀,生思考:

這一段主要講了什麼?齊讀一二兩個分句,想想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什麼樣的山,什麼樣的水?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出示課件:山圍繞水,水倒映山的畫面,讓學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麼桂林山水的迷人之處就只表現在這些地方嗎?出示課件:讓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現的地方。

作者遊覽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4、學習第一自然段:

正因為這裏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綠樹紅花,竹筏小舟,更是優美奇絕,無與倫比,天下第一,所以,人們都讚美地説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麼意思?甲天下呢?人們為什麼會説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結,迴歸整體

學生看着課件上的板書總結:因為作者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遊覽,然後,具體寫出了灕江水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最後寫出作者的感受,這裏確實美,美如畫,不愧為甲天下的美稱,前後照應,結構十分完整,作者是採用什麼結構來描寫的?

這篇課文,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桂林山水與眾不同的特點,運用比喻聯想等手法,運用總──分──總的結構,把桂林的秀麗風光展現在我們眼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遷移訓練,發散思維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遊覽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師根據它的特點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讀。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看法?我們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名勝數不勝數,現在你們都是小詩人,請把你知道的風景勝地根據它的特點也寫一首小詩。

(交流學習)

五、説話練習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歡( ),因為( )。我真想( )。

結束語: 同學們,桂林這裏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為桂林的人民保護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遊客珍愛桂林山水,我們家鄉的巴嶽山也非常美麗。我們要熱愛她,保護她,讓我們的家鄉更美麗,讓我們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秀,水更清。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五

【設計理念】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文章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雖是精讀課文,但通俗易懂。尤其適合學生朗讀和背誦。同時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寫生動逼真,同時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因此本課教學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主要採取自主閲讀,自主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想象畫面,體味情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説起,既概括説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遊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後用對比、比喻方法描述了灕江水和桂林山突出的特點。最後把桂林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的面前。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課文感受祖國山水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美;二是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比喻等方法描寫景物。

【學情分析】

學生經歷少,再加上身邊日益受到污染的環境,可能無法想象桂林山水的秀美。因此,儘可能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媒體資源,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結合直觀的視覺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學情與教材內容我設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及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瞭解本文的表達方式是“引經據典”和表達順序是總分結構。

3、小練筆:用一段話寫一寫家鄉的某處景物,要寫出特點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以讀代講、讀議結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學流程】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許多有關祖國風光的諺語。誰能為大家背誦幾句?

2、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美。現在就讓我們盪舟灕江,仔細觀賞桂林山水。

(板書:桂林山水)

二、品讀感悟,暢遊山水

在上節課的閲讀中,很多同學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誰能説説課文的哪部分寫得最精彩?(山、水)老師贊成你的想法。

(一) 觀賞灕江的水

1、我們先通過看視頻來觀賞灕江的水。

播放灕江水的風光圖片。 (板書:水)

2、看完了視頻,談談灕江的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自己的話來講。

3、同學們眼中的灕江美不勝收,作者筆下的灕江水更是獨具丰韻。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並思考:“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

(板書:靜、清、綠)

播放灕江的水靜、清、綠特點的風光片。

4、灕江的水美,作者寫得也很美,相信我們一定能夠美美地讀一讀。(練讀—指名讀—範讀—賽讀)

課件出示: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帶點的字應該重讀)

5、看看誰能根據老師的提示很快地把描寫水的特點的句子背出來。

課件出示:灕江的水真 ,靜得 ;灕江的水真 ,清得 ;灕江的水真 ,綠得 。

6、作者是如何把灕江的水的特點寫具體的。(採用了排比句的表達方法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你能不能模仿作者的方法把下面的事物寫具體。

課件出示:公園裏的花真多啊! ; 公園裏的花真美啊! ; 公園裏的花真香啊! 。

7、這一段,主要描寫了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那麼,作者在開頭為什麼先寫大海和西湖的水的特點呢? (採用對比的寫法,更能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

8、總結學習方法。

同學們,我們是如何學習第2自然段的?

(看視頻—説特點—讀句子—背一背—寫一寫)

(二)品讀山美,遷移能力。

過渡: 灕江的水很美,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現在請同學們按照學習第2 自然段的方法,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去發現桂林的山的美吧!

1、通過看視頻來觀賞桂林的山。問: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

(板書:奇、秀、險)

2、課件出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1)品讀:讀一讀,想象畫面。

“奇”, 桂林的山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還會像什麼?(播放桂林山的圖片,讓學生給山取名。)所以説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不僅如此,這裏的山並不是羣山環繞、連綿起伏,每一座都是拔地而起,沒有那兩座是連在一起的。讓我們不得不説“桂林的山真奇啊!”

“秀”,從兩句比喻句可已看出“秀”指山的色彩美。

“險”,危峯兀立:高高的山峯直直的聳立着,感覺很危險的樣子。怪石嶙峋:形容山石形狀奇特、重疊高聳。

(2) 作者描寫桂林山的特點時採用了什麼方法?(排比、比喻)

(3)指導朗讀

1、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讀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2、指名讀

3、師配樂範讀,學生閉眼想象畫面

(3)根據提示背誦,課件出示:

桂林的山真奇啊, ;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 。

三、欣賞畫卷,體會意境。

過渡:剛才我們欣賞了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再看看山水相互輝映是又是怎樣的意境?

課件出示:桂林山水相互輝映的圖片

作者又有怎樣的感受?大家一起來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理解: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從桂林到陽朔。全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説桂林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讓人流連忘返,怪不得人們發出感歎,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四、總結延伸

作者通過觀察,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用比喻、想象、對比的手法把桂林山水的秀麗景色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其實,祖國還有很多風景優美的地方,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去欣賞、去感受。

五、作業佈置。

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描寫一個物體。

四年級下冊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六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説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三、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四、通過品味詞句,反覆誦讀積累語言,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一、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二、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設計思路】

《國小語文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遊記,教學時,教師先創設優美的生活情境,把語言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閲讀的願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然後,通過看圖、學文,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學生隨着有聲有色的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一、蒐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二、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投影片

三、製作的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展示蒐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投影片。

過渡語: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北部。桂林一帶,奇峯突起,怪石崢嶸,江流彎轉,巖洞幽深,其巖溶奇觀為世所罕見,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同學們,今天我們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一起走進那迷人的畫卷。

設計意圖: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閲讀的願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隨景入文初讀課文

1、看畫面,自由朗讀,邊讀邊通過查字典或詞典弄懂生字、詞語的讀音、意思,對不懂的詞句,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或者請教同學、老師。

2、教師範讀。

3、指名分段配音朗讀,

設計意圖: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

三、依圖學文理解第一段

默讀,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麼意思?

師:(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

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圖學文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質疑問難。

3、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作者既然是寫灕江水,為什麼開始寫大海和西湖?

大海波瀾壯闊是雄偉壯麗的美,西湖水平如鏡是寧靜柔和的美,説明這些美景雖美,但都無法與灕江水相媲美,顯示出灕江之水是多麼的迷人!

(引導學生把特點説具體,並與大海、西湖的水比較,出示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畫簡筆畫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

4、(投影出示畫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合畫面,想一想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

特點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

5、指導朗讀

(1)教師引讀句子

師:灕江的水真靜啊──

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灕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灕江的水真綠啊──

生: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師生合: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2)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三個“啊”的變調。“靜,清,綠”三字要讀重音,在“靜得、清得、綠得”後要有小停頓,以突出後面補充説明得部分。讀這三個分句,音量要漸大,讀出層層推進得感覺。

6、品味詞句,反覆誦讀。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感受。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7、嘗試背誦,積累語言。

8、瞭解文章特點學習寫法

小組合作學習:這個句子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灕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

9、仿照課文,寫句子。

如:桂林的水真()啊,()得()。

真()啊,()得()。

10、總結第二段學法

設計意圖:教師先創設優美的情境,然後通過看圖、學文,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具體描寫中,進一步體會、感悟灕江的水的特點。學生隨着有聲有色的朗讀,通過觀察、比較領略灕江的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佈置作業

⒈抄寫詞語。

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優秀《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灕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桂林山水的掛圖或有關錄象等。學生外出旅遊拍的風景照。

教學設計:

一、故事導人,激發興趣;

1、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遊玩一趟,那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使人心曠神怡。那裏的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着一段段動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巖,據説古時候有姓龍的父子兩人,他們的造船手藝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糧食裝得多,行駛起來也跟箭一樣快。不料,一個姓萬的員外看中了他們的手藝,逼着他們替他趕造一條大船,準備搜刮老百姓的糧米,用來獻給皇帝買官做。糧米被他搜刮空了,豈不要餓死老百姓嗎?龍家父子不肯幹。他們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來到桂林,藏到這兒的巖洞裏,因為缺吃的,最後餓死了。父子巖就這樣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綺麗景色中還有象鼻山、鬥雞山、磨米山、寡婆橋、望夫石……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去欣賞呢?再聽聽那神奇的故事呢?

(心理學家布魯納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提到聽故事,可能沒有一個小孩是不感興趣的。在授課前,花極短的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人勝的小故事,學生的注意力定會一下子全部集中起來,同時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2、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坐穩你們的小船,我們出發了。

二、整體感知,帶人情境。

1、範讀課文。(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

2、此時,你最想説的一句話是什麼?(讓學生説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並引讀第一節。怪不得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獲得更加直觀、形象的感性知識,加上教師與動畫同步的聲情並茂的範讀,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學生與作者的心靈距離一下子縮短了許多。)

三、精讀第二節,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説説你為什麼這麼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讚歎之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情感外顯的特殊形式。學生不但讀得有滋有味,更可貴的是能真切地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的感情,並用自己的語言、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從而學習“讀書應多揣摩,多思考,才能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的讀書方法。)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扛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説。(板書:靜清、綠)

(“讀進去、跳出來”是又一良好的讀書方法的兩個不同的層面。此處教師的順勢一撥,學生將受益匪淺。)

1、中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讀,説説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説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緻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欲擒故縱,出示剛才同學説的概括的説法,再通過對比、朗讀,讓學生領悟怎樣把重點部分寫具體,讀寫緊密結合。)

(3)出示文字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灕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麼感覺?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以讀促思,讀中悟情。通過一段同學詳細但不整齊的話再一次與原文對比。通過讀讓學生體會排比句的整齊美、節奏美,在讀中培養語感。)

(5)再次播放錄象,音樂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

(把讀中感悟到的用讀表達出來。因為朗讀不僅是歸宿,更是載體。)

4、激情點撥

既然這一節寫的是灕江水的靜、清、綠,為什麼這節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灕江水獨特的美。)

5、理清敍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灕江的水,再具體寫灕江水的特點,最後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播放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指導學生用科學的記憶方法,理清內容層次,在條理地加以記憶,朗讀成誦,厚積以待薄發。)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節。

1、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説説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讀讀:讀第三節。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説説:值得學習的寫法。

(扶放結合,注重學法的遷移。)

3、朗讀比賽。

要求:

①把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②讀給一個老師或同學聽

③記住他們對你朗讀的評價。

4、全班交流,並請進步特別大的同學為畫面配音,其他同學欣賞。

(讓學生讀給老師或同學老師聽,恰似給疲勞的學生注入了興奮,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課堂氣氛瞬間進入了高潮。與老師或同學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待人接物、語言交際、心理素質等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真可謂一舉多得,設計絕妙。)

5、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圍繞教單目標,讀寫結合。讓學生悟出寫作方法。)

五、以讀代講學習第四節。

1、範讀。播放錄象,音樂伴奏。

2、激情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里,所以説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畫是誰畫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筆把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到如痴如醉。(板書:美如畫)

3、出示動畫,文字,生齊讀最後一節,音樂伴奏。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裏吧!

(對於《桂林山水》這樣的精品,只有多讀,方能領悟文中之意,體會文中之情,讓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六、讀寫結合,延伸課外。

1、其實,同學們也遊覽過很多名勝。讓學生交流所帶來的風景照或自己所瞭解的名勝古蹟,。

2、説一説,仿照第2、3節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

2、寫一寫(略)

(在學生讀懂了課文後,學習表達方法,有較好的效果。)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理解灕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3、能背誦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並仿寫一句或一段話。

【學習新課】

1、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有着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灕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因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讚譽。今天我們就走進桂林山水,來欣賞一下桂林的美景。

2、學習第二段:

⑴ 自由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用什麼和灕江的水作比較?

出示句子和畫面:大海的水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的水水平如鏡,是靜的,而灕江的水動而不覺動。通過比較更突出灕江水有奇特的美。

朗讀句子: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⑵ 灕江的水美,它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找出相關的句子好好讀一讀: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欣賞灕江圖片,理解灕江的水的特點是“靜”、“清”、“綠”。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淨。

⑶ 説話練習:

教室裏真靜啊,靜得__________。

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 。

師小結:作者描寫灕江水的三個特點時,用了三個結構特點相似的分句,我們把這樣的句子叫做──排比句。它和比喻、擬人、誇張等一樣,也是一種修辭手法。這個句子寫得多美啊,讓我們再邊讀邊美美地體會一下吧。

⑷ 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學生讀後半句。

⑸ 學習這一段最後一句話。

⑹ 齊讀第二自然段。

4、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 遊過了灕江的水,再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桂林的山吧!(欣賞圖片)

⑵ 桂林的山如此之美,讓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那作者又是如何描寫它的呢?趕快找到描寫桂林的山的第三自然段。

⑶ 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完成以下要求:

① 作者把桂林的山與什麼作了比較?

(理解“峯巒雄偉”、“紅葉似火”)

② 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桂林的山寫好的?

(用了排比、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還用了很多好詞,好句)

③ 思考:

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a “奇”:

課文從兩個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桂林的山還可能像什麼呢?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b “秀”:

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表現出鬱鬱葱葱,色彩明麗的特點。“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 “險”:

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誇張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峯兀立”,即高峯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④ 再次欣賞圖片,練習朗讀:

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⑤ 齊讀整個自然段。

5、學習第四自然段:

⑴ 如此美的水,如此美的山,難怪作者發出瞭如此感歎: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請大家讀讀第4自然段,也找找這種感覺。

⑵ 讀讀第四自然段,欣賞桂林山水視頻: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説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⑶ 齊讀第4自然段。

【佈置作業】

1、背誦描寫灕江的水或桂林的山的句子,體會祖國山河的美。

2、仿照“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的句式寫一句話。

3、仿照作者寫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式,寫一處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