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好餓的毛毛蟲》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78K

《好餓的毛毛蟲》教案(精品多篇)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 篇一

設計思路:

1、關於教材的選擇:

《好餓的毛毛蟲》是個特別優秀的繪本,它色彩鮮豔,動畫形象,符合小班幼兒欣賞的年齡特點,直觀形象性的動畫,又能激發幼兒觀看的興趣,引導幼兒更好地瞭解繪本內容。

2、關於活動的設計:充分利用整合的理念設計本次活動。

(1)在語言方面,能在仔細觀察畫面的同時,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滲透了量詞,讓孩子在量詞的使用上,有初步的認識。

(2)在科學方面,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很多的感性認識:星期一到星期五毛毛蟲吃的事物數量隨着變化而變化,孩子會不自覺地通過目測或點數想知道毛毛蟲到底吃了多少,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不知不覺感知了5以內的數量以及1和許多

(3)在健康方面,通過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要吃適量的東西,注意營養均衡。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引導下,講講議議,展開合理的想象。

2、幼兒樂意在理解故事內容的過程中,知道貪吃會讓自己的身體不舒服。

活動準備: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t:猜猜,毛毛蟲長大以後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自由回答)

t: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故事會告訴你們毛毛蟲是怎麼長大。

二、閲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有一條毛毛蟲好餓呀,它扭來扭去在找東西吃,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但是它還是好餓;

(1)星期二,它吃了什麼;(梨)

(2)星期三,毛毛蟲會吃三個什麼呢?(香蕉)(謎語)

(3)星期四了,毛毛蟲吃了幾個水果呢?(四個草莓)

(4)接下來的一天是星期幾啊?星期五毛毛蟲可不吃水果了,毛毛蟲吃了我們小朋友愛吃的食物,看看它吃什麼?(結合量詞:一塊蛋糕、一個蛋筒、一根黃瓜、一片西瓜、一根香腸)

2、我們一起來説説,毛毛蟲在星期五吃了……好多食物呀

t:那毛毛蟲都吃下去會怎麼樣啊?(肚子會痛的)

小結:原來吃的太多了不是一件好事,這樣會把我們的身體吃壞的,我們可不能學毛毛蟲那樣貪吃呀!

於是它就着睡了一覺,第二天起牀後,它吃了一片綠葉子,恩,它吃下去就舒服多啦!

3、繼續故事:現在他它不再是一條小毛蟲了。他是一條胖嘟嘟的大毛蟲了。他繞着自己的身子,造了一座叫做“繭”的小房子。他在那裏面呆了兩個多星期……

t:猜猜毛毛蟲呆在繭裏幹什麼呢?

最後,毛毛蟲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

三、完整欣賞故事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通過繪本欣賞,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蟲蜕變而來。

2、用塗刷、拼貼的方法創作毛毛蟲畫,發展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電腦、音響、PPT、掃把1個、盤子2個、顏料:深綠、淺綠、黃;調色盤10個、小刷子20個、抹布10塊、水桶5個、畫好的紙20張(小紙)、白色鉛畫紙10+20、廢報紙20張、框5個、毛毛蟲半成品、雙面膠10卷、勾線筆21只、反穿衣、透明膠一卷、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介紹一位老爺爺(PPT),這是艾瑞卡爾老爺爺,他是兒童書創作大師。(PPT)這是他的作品《畫了一匹藍馬的畫家》、《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二、基本活動

你知道艾瑞卡爾老爺爺是怎樣創作的嗎?

(教師示範)誰想來試一下。(請幼兒試刷)

在那邊我為小朋友準備了刷子、顏料、白紙,等一下請小朋友兩人合作完成一張,好嗎?

三、操作活動

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四、講述活動

1、我看到小朋友們都刷的很漂亮,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個艾瑞卡爾老爺爺創作的繪本《好餓的毛毛蟲》。

2、教師講故事,幼兒傾聽。(ppt)

——提問:故事講完了,美麗的蝴蝶是誰變的?(毛毛蟲)

毛毛蟲最開始是什麼樣的?(一個卵)

剛從卵裏出來的毛毛蟲是什麼樣的?(又瘦又小)

那它怎樣使自己變的又肥又大的?(吃了許多東西)

當它變的又肥又大以後,它又做了什麼?

3、教師小結。

五、操作活動

1、(ppt)我們來看看故事中的毛毛蟲是長什麼樣的?

2、教師示範:

——我們來看看毛毛蟲的身體是由什麼形狀拼出來的?

3、講解:貼完後填畫毛毛蟲的眼睛觸角、腿等

4、幼兒操作

六、結束活動

1、作品展示。

2、教師點評。

《好餓的毛毛蟲》教案 篇三

小班語言活動:好餓的毛毛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作品中的毛毛蟲形象、故事情節,在掌握作品的過程中知道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2、鼓勵幼兒根據作品的結構大膽仿編新的內容。

3、培養幼兒積極參與表演遊戲,體驗毛毛蟲變蝴蝶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1、自制故事大書《好餓的毛毛蟲》,將每種食物挖出空白圓洞。

2、可操作“毛毛蟲”教具一個。

3、幼兒每人大紗巾一塊。

4、活動前幼兒已學會“毛毛蟲熱身操”。

活動過程:一、以“毛毛蟲熱身操”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春天到了,天氣真好!寶寶們想出去玩嗎?那我們一起去活動活動吧!(師、幼隨音樂一起做“毛毛蟲熱身操”。)

二、出示故事大書,講述故事,理解作品。

1、演示“毛毛蟲”教具,分段講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講至“開始尋找食物”引導幼兒猜測毛毛蟲會吃什麼食物。“又小又餓的毛毛蟲會找到什麼食物呢?”

(2)故事講至“毛毛蟲星期三吃3個李子”後引導幼兒猜測講述毛毛蟲還會吃什麼食物。

“猜猜看星期四,毛毛蟲會吃什麼呢?吃了多少?(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毛毛蟲所吃食物以及數量)。

“星期五,毛毛蟲會吃什麼食物呢?吃了多少?(鼓勵幼兒比較完整的猜測與講述)。

(3)繼續講述故事至“毛毛蟲結了繭”,引導幼兒大膽猜測講述故事結局。

“毛毛蟲從房子裏出來,會有什麼變化呢?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2、引導幼兒共同參與講述,鞏固對故事的理解,體驗毛毛蟲的蜕變過程。

“毛毛蟲是怎樣變成蝴蝶的呢?我們一起來講故事吧!”

三、創造想象與仿編新的故事:請幼兒仿照故事中的結構(毛毛蟲週一至週五的行為)進行仿編。

“又有一隻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從卵裏出來了,它也去尋找食物,想想看,會吃什麼呢?”(鼓勵幼兒根據作品結構較完整的進行仿編)

四、扮演遊戲“好餓的毛毛蟲”,體驗遊戲的快樂。

1、引導幼兒討論創編毛毛蟲的動作,表現毛毛蟲的形象。

2、結合故事進行表演遊戲,將紗巾蓋在身上變成繭。

3、將紗巾披在身上變成蝴蝶去户外玩。

活動延伸:

1、結合該故事進行計算活動,理解5以內數相互間的大小關係,理解1-5能表示相應數量與物體。

2、可開展體能遊戲:好餓的毛毛蟲。

一、本活動產生的背景和價值

1、活動背景

這幾年,我園着力突顯語言教育特色,以雙語活動創品牌,以早期閲讀和語言活動為特色,結合《綱要》精神試圖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學習環境,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國內、國外的優秀兒童讀物、兒童文學作品,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和品味。

2、作品的特點:

《好餓的毛毛蟲》這一文學作品是美國作家艾瑞克-卡爾進行創作的優秀的文學作品,在全世界廣泛流傳,故事充滿了詩情與創意,綠葉、大地、蝴蝶、五彩繽紛的果實,毛毛蟲蜕變成蝴蝶充滿了詩意。故事中描述了蝴蝶的成長過程,它以星期作為每段的開頭,各種水果、點心等食物依次在每天中出現,語句排列對應有序,從語言到內容都具有明顯的規律,使故事讀起來頗具情趣。

3、教育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表現出好奇、害怕等多種反應。然而絕大多數孩子並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蝴蝶,我們試圖通過一個生動的小故事,結合與內容相對應形象生動的圖書教具,幫助小班幼兒感知了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同時故事中語言重複較多,有很多情節也比較相似與重複,非常適合小班幼兒語言學習特點,在學習過程中還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故事開始、高潮後半部分及結尾處,引導幼兒大膽講述故事內容,在欣賞、講述、遊戲中充分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參與文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故事中講到的各類水果,蝴蝶的生命週期,一個星期的概念和數字藴含了豐富的教育價值。

二、目標分析:

作品是以毛毛蟲的行為以及蜕變作為線索,同時結合小班幼兒喜歡遊戲的特點從語言及遊戲兩個層面提出要求。

語言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作品中的毛毛蟲形象、故事情節,在掌握作品的過程中知道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2、鼓勵幼兒仿照作品的結構大膽仿編新的內容。

遊戲目標:培養幼兒積極參與表演遊戲,體驗毛毛蟲變蝴蝶的愉快情緒。

三、準備分析:

1、自制的圖書教具的運用:小班幼兒喜歡色彩鮮豔、稍大的玩具,將原來的小讀本做成大圖書教具便於幼兒進行觀察,將又小又餓的毛毛蟲變成活動教具,加上採用拼貼的手法作畫,有四頁截成五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寬,以梯次編隊,活動的“毛毛蟲”教具可在各類食物圓洞中爬行,在教具來回的演示中更加吸引幼兒。

2、紗巾的提供:小班幼兒在活動中更加投入,也喜歡更加具體形象化的東西,對於“繭”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通過紗巾的使用可以幫助幼兒有初步感性的認識,同時神祕化的氣氛使遊戲更具趣味性,符合小班幼兒的審美情趣,使文學作品的學習得以昇華。

四、過程分析:

在活動中結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主要採用了以下策略:

1、情景體驗策略

小班孩子的自覺性較弱,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不能長時間保持表態學習,因此為幼兒營造了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在遊戲的情景中感受與學習文學作品,開始部分結合季節特徵的“毛毛蟲熱身操”,結合作品的扮演遊戲,讓幼兒沉浸在毛毛蟲的形象中。

2、設置懸念策略: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助力作用,也就是説人的興趣可以直接轉化為動機,激發人們進行某種活動。在分段故事的學習中在每一段落前向幼兒“拋”出問題,如:飢餓的毛毛蟲會尋找什麼食物呢?毛毛蟲從繭裏出來會有什麼變化呢?會變成什麼呢?,當幼兒很想知道結果與否時便繼續進行學習,幼兒帶着懸念去學習文學作品,激發了學習的目的性,同時也保持較長的注意力。

3、彈性空間策略:

作品語句排列對應,從語言到內容有明顯的規律,因此引導幼兒進行了仿編活動,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特點,仿編的重點不是整個大變動,而只是局部的遷移轉換,引導幼兒用其它各類食品替換原有作品給幼兒提供自主生成的空間,同時體驗自己能創編新的故事。

《好餓的毛毛蟲》小班教案 篇四

設計意圖

幼兒常常在圖書裏看到毛毛蟲和蝴蝶的故事,但幼兒很難想象美麗的蝴蝶和看上去有點可怕的毛毛蟲聯繫在一起,不知道蝴蝶就是毛毛蟲變成的。這個故事不僅可以讓幼兒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過程,而且也可以讓幼兒通過閲讀大圖書感受到畫面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活動目標:

1、閲讀故事,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

2、能有興趣地觀察畫面,樂意講述畫面的內容,欣賞畫面造型美和色彩美。

3、閲讀過程中樂意點數,對故事中的數量關係感興趣。

活動重點:

能有興趣地觀察畫面,樂意講述畫面的內容。

活動難點:

欣賞畫面造型美和色彩美,逐步養成自主閲讀的良好習慣。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看的圖書,你們看,是關於誰的故事呢?毛毛蟲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

二、師幼分享閲讀。

教師閲讀文字,幼兒欣賞畫面,根據內容及時與幼兒互動。

提問:它開始去找吃的。星期一,他吃了什麼?(請幼兒回答後,用手指模仿毛毛蟲鑽進蘋果的洞洞裏,嘴裏發出“啊嗚啊嗚”的聲音模仿毛毛蟲吃蘋果。)

三、聽故事錄音,教師翻閲掛圖,幼兒欣賞故事。

四、幼兒閲讀《小朋友的書春天來了》,鼓勵幼兒看圖講述故事,數數畫面上的毛毛蟲都吃了哪些食物,再和同伴交流。

活動反思:

一、注重幼兒的語言表達,但缺乏對個別幼兒的及時、有效的引導。我一直很注重讓幼兒多説,但我發現並不是説得越多就越好,在活動中,我發現部分幼兒只是一味地在重複前面幼兒説過的話,自己並沒有通過思考在回答。顯然,這樣的回答的無效的。這時,老師應該給他們搭建一個腳手架,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通過老師的引導使自己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這也遵循了語言教育個別性的特點,使每個不同水平的幼兒“挑一挑,摘桃子”。

二、語言學習停留在表面,沒有提升到靈活運用的水平上來。新《綱要》強調語言活動注重的是語言的運用,把語言運用看成是語言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好餓的毛毛蟲》這則文學活動應帶領幼兒側重理解和使用敍事性的語言表達方式,而我發現自己在實施過程中忽視了讓幼兒用“敍事性的語言來表述”,而是把重點放在了讓幼兒把話講完整。其實這兩步棋可以雙管齊下,針對語言水平強的幼兒可以讓他在講完整的基礎上用敍事性的語言來表述,而針對語言能力稍微差一點的幼兒可以分兩步:先讓他用自己的話講完整,再鼓勵其用敍事性的語言來表述。

《好餓的毛毛蟲》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通過繪本故事,讓幼兒瞭解毛毛蟲的生長及變成蝴蝶的演變過程。

2、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毛毛蟲和蝴蝶的動作。

3、培養幼兒對繪本閲讀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繪本故事書裏的各種(包括卵、各階段毛毛蟲、蛹和蝴蝶等)圖片各一張;音樂;本週每天早上晨間談話時引導幼兒説出當天是星期幾,讓幼兒對一週中有哪七天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1、教師(紮了一條毛毛蟲似的辮子"出場") 引導幼兒説出今天是星期五(知道過了星期五就是週末星期六和星期天,要休息兩天);教師問小朋友,發現老師的打扮有什麼變化,引起幼兒注意,幼兒很興奮地説出老師的辮子很好玩,教師問:"老師今天這樣打扮漂亮嗎?""為什麼覺得老師很漂亮呢?""老師的辮子像什麼?"教師邊扭動着辮子做爬的動作邊問幼兒,幼兒很新奇地回答:"老師的辮子像毛毛蟲!"。教師告訴幼兒今天要請一位新朋友來做客,所以特地梳了一條"毛毛蟲"辮子,希望這位新朋友--毛毛蟲會喜歡自己。

2、教師邀請幼兒一起來請出毛毛蟲朋友,"有請毛毛蟲朋友!"話音剛落,隨着"嗨,小朋友們,我來啦!"的招呼聲,屏幕上飛來了一隻小蝴蝶。(教師適時展示多媒體課件)"呀!這哪是毛毛蟲,明明是小蝴蝶飛來了呢。"小朋友一片譁然,老師問小朋友毛毛蟲是什麼樣子的,是怎麼爬的,請小朋友學一學,小朋友們都很活躍,立刻用自己的身體在地上爬着示範了起來。老師請小朋友們告訴小蝴蝶我們請的'不是它,小蝴蝶卻説:"沒錯!是我,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毛毛蟲。""不信,你們一起來敲開下面這扇神祕之門吧。"説着,小蝴蝶飛走了。這時大屏幕上出現了圖書《好餓的毛毛蟲》的封面,就是小蝴蝶説的"神祕之門"。

3、教師要求小朋友仔細觀察這扇"神祕之門",問小朋友都看到了什麼,"原來是毛毛蟲,什麼樣的毛毛蟲,它的表情怎樣?""還看到了什麼?"小朋友説看到了字,老師請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讀出圖書的書名《好餓的毛毛蟲》。教師請幼兒都舉起小手,數"1、2、3"一起用力敲開這扇"神祕之門",隨着兩遍"篤、篤、篤"的敲門聲,"吱呀"一聲,"神祕之門"打開了,出現了《好餓的毛毛蟲》的扉頁。集體欣賞故事《好餓的毛毛蟲》,引導幼兒觀察每一幅圖畫所表達的意思,並提出相應的問題:

(1)教師請幼兒仔細觀察扉頁,都發現了什麼……--樹葉上躺着什麼?(重點突出有一個卵)--還看到了什麼?知道這是什麼時間?(通過觀察到有月亮)--毛毛蟲是怎樣從卵裏出來的,它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説出"啵"這個像聲字,並知道毛毛蟲的樣子是又小又餓)

(2)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什麼食物,數量是多少?(引導幼兒初步認識漢字"一")--毛毛蟲是怎麼吃的?(引導幼兒説出吃穿了一個洞)

(3)在後面的圖畫出現之前,引發幼兒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蟲,星期二你會想吃什麼?吃穿幾個?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接着觀察圖畫,引導幼兒説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蟲分別吃了什麼?數量各是多少?(隨着不同數量食物的出現進行10以內數的點數)(引導幼兒初步認識漢字"二"至"六")

(4)星期六,毛毛蟲吃完食物後怎麼了?星期天,毛毛蟲吃完樹葉後又怎麼了?(對比前後毛毛蟲的表情,讓幼兒學會比較)

(5)毛毛蟲吃飽後又是什麼樣子的?它後來幫自己造了個什麼?它的房子叫什麼名字?(重點讓幼兒認識"繭")

(6)從"繭"裏面出來的會是什麼動物呢?(適時制懸念,引發幼兒展開豐富的想像)在幼兒講述時,教師利用圖片演示毛毛蟲演變為蝴蝶的自然生長規律。(圖片的擺放教師應有意識地擺成一個圓形,代表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

4、這時屏幕上的小蝴蝶又飛了過來,它問小朋友,是不是已經明白了它就是毛毛蟲變的?小蝴蝶還邀請小朋友和它一起去採花粉……小朋友們十分興奮,躍躍欲試。

5、教師和小朋友們一起扮演毛毛蟲,小朋友們一起邊講述毛毛蟲的生長過程,當説到毛毛蟲為自己造了個房子時,要求幼兒説出"繭",然後在"繭"裏面練成了飛的本領,最後"毛毛蟲"們變成了一隻只美麗的蝴蝶,伴隨《化蝶》的音樂,一起歡快地飛到花園去採花粉了……(幼兒離場)

活動反思:

《好餓的毛毛蟲》是一本家喻户曉的英文童書,這本書的顏色非常鮮豔,封面上大大的毛毛蟲馬上就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老師可以藉助這本繪本引導孩子認識星期、水果、顏色、食物名稱以及蝴蝶的成長曆程等,也可告訴小朋友每天都有新的變化,天天都需要學習,就像毛毛蟲每天吃的東西都不一樣,當然也有有趣的小插曲,譬如毛毛蟲吃多了會肚子痛等,小朋友很快就可以理解,總之涵蓋的教育內容非常豐富。

《好餓的毛毛蟲》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通過繪本故事,瞭解毛毛蟲的生長及變成蝴蝶的演變過程。

2、培養對繪本閲讀的興趣,發展觀察力和想象力。

3、能運用簡單的數量詞。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繪本故事書裏的各種圖片(包括卵、毛毛蟲、繭和蝴蝶等)各一張;幼兒活動操作材料《主題活動?看看説説》

、活動過程實錄及分析:

1、教師出示蟲卵圖片提問,引發幼兒好奇心。

師: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你們看看樹葉上躺着什麼?(一顆小小的蛋,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卵”)你們猜猜這顆卵裏面住着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一環節讓幼兒猜測樹葉上躺着的一顆小小的蛋是什麼,裏面住着誰?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做出了種種假設,為接下來的閲讀作了鋪墊。)

2、欣賞故事封面,激發聽故事的興趣。

師:(1)看看住着誰呀?(毛毛蟲)我們一起來跟毛毛蟲打聲招呼吧!

(2)毛毛蟲是怎樣從卵裏出來的,它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説出“啵”這個象聲字,並知道毛毛蟲的樣子是又小又餓)

(3)剛從卵裏面鑽出來的毛毛蟲很餓很餓,它會去幹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好餓的毛毛蟲》

(這一環節主要欣賞故事封面,培養幼兒閲讀前先仔細觀察封面並仔細觀察的習慣。“剛從卵裏面鑽出來的毛毛蟲很餓很餓,它會去幹什麼呢?”進一步激發了幼兒想聽、看故事的興趣。)

3、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提問:

(1)故事的題目叫什麼?

(2)在這個故事裏,你聽到了什麼?

(由於小班幼兒記憶能力較差,這一環節先讓幼兒回憶故事題目,果真幼兒給出了不同的答:有《好餓的毛毛蟲》、《好餓好餓的毛毛蟲》《最餓最餓的毛毛蟲》等,但是始終緊扣着一個“餓”,於是,我順其自然地引入下面的情節——毛毛蟲去找吃的)

4、引導幼兒欣賞課件繪本,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師:剛才小朋友説了很多自己聽到的東西,真棒!那我們現在再來看一看這個故事!

(1)説一説:毛毛蟲吃了哪些東西?

①引導幼兒思考星期一到星期五毛毛蟲每天都找到了哪些食物?根據幼兒所説逐一點擊課件鏈接,指導幼兒用手指數一數:一個蘋果、兩個梨、三個李子、四個草莓、五個桔子。

②星期六,毛毛蟲吃了什麼?毛毛蟲吃完食物後怎麼了?(教育幼兒不像毛毛蟲那樣貪吃,吃太多肚子會不舒服)

③星期天,毛毛蟲吃完樹葉後又怎麼了?

④毛毛蟲吃飽後又是什麼樣子的?它後來幫自己造了個什麼?它的房子叫什麼名字?(重點讓幼兒認識“繭”)

⑤從“繭”裏面出來的會是什麼動物呢?

(2)議一議:毛毛蟲是怎麼變成蝴蝶的?

①展示毛毛蟲變成蝴蝶過程的圖片,幫助幼兒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師:毛毛蟲是怎麼變成蝴蝶的?

②引導幼兒用動作表演毛毛蟲邊蝴蝶的過程,自然結束。

(在説一説“毛毛蟲吃了哪些東西”環節,我利用了課件的優勢,我分為星期一到星期天,並設置了超鏈接,讓幼兒上來嘗試點擊鼠標驗證答案,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大大提高,不僅體驗到了操作的樂趣,還鍛鍊了記憶力。此環節重點引導幼兒學習講數量詞,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毛毛蟲吃的東西的數量比較有規律,有利於幼兒記憶。星期六,毛毛蟲吃了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都是運用不同的量詞,通過指圖引導幼兒學習講述。這一環節,通過多媒體的優勢,讓幼兒更加清楚直觀地看到物體並學説數量詞。毛毛蟲如何變蝴蝶?通過故事和點擊多媒體課件和箭頭的標註,幼兒更加直觀地明白這個循環的過程。)

四、活動延伸:

1、欣賞動畫視頻:《好餓的毛毛蟲》(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我將欣賞視頻放在了活動的延伸環節)

2、幼兒翻看操作材料《看看説説》,並鼓勵幼兒用數量詞説説圖中的物品。

《好餓的毛毛蟲》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通過閲讀,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毛毛蟲的的生長及變成蝴蝶的演變過程。

2、嘗試學説句式“星期X毛毛蟲吃了X個XX,可是肚子還是好餓。”

3、在活動中體驗閲讀的快樂。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毛毛蟲的的生長及變成蝴蝶的演變過程。

活動準備

毛毛蟲的圖片若干、PPT、襪子水果卡片

活動過程

(一)閲讀導入活動

(二) 師幼共讀故事PPT,老師用故事圍裙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這是一條什麼樣的毛毛蟲?毛毛蟲接下來會去做什麼呢?他會去找什麼東西吃呢?

2、教師戴上襪子,扮演毛毛蟲,利用故事圍裙,引導幼兒理解並嘗試講述故事。

3、引導幼兒觀察講述:星期六毛毛蟲吃了哪些東西?

4、回憶故事,學説短句。

5、討論:毛毛蟲吃了許多東西,肚子會感覺怎樣》?它會怎麼辦呢?毛毛蟲從“繭”裏鑽出來後變成什麼呢?

(三)小組互動講述:每兩個幼兒一組。每人一套水果卡片。一幼兒戴上襪子,扮演毛毛蟲,到另一個幼兒處吃水果,教師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講述故事。

教學反思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幼兒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用最詩意的畫面,最平實的。語言為孩子們講述了生命的真諦。用毛毛蟲的蜕變過程,讓幼兒感受毛毛蟲的習性和特徵。在後面的互動講述環節中,讓孩子一起遊戲,一起講述,體驗着共讀的快樂。但還是有個別孩子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真諦。

大班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教學反思 篇八

喜歡模仿是小年齡段的孩子最突出的特點,《好餓的毛毛蟲》正是從這個角度,結合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配合可愛的動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觀察講述、充分體驗的空間。對於託班來説,教與學的過程應當是快樂的和有益的,教師重要的是以各種形式帶領幼兒來閲讀圖書,讓幼兒感受圖書帶給他們的樂趣。

託班幼兒正處於口頭表達能力發展,開始對故事、圖畫書產生興趣的重要階段。託班的教學屬於早期閲讀的啟蒙階段,它必須為幼兒階段系統的閲讀學習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好餓的毛毛蟲》這個讀本的重點是發展幼兒的理解、講述和表達能力,因託班幼兒知識面窄、講述單一,我在課前嘗試為幼兒準備了毛毛蟲的圖片、蝴蝶等的教具等,我想:孩子通過參與體驗、瞭解了毛毛蟲餓了,會吃很多好吃的東西,還會自己造房子——“繭”,最後變成了漂亮的蝴蝶的知識點後就會容易接受。課前設置時,我還思考:這些環節是否會起到作用?通過課堂教學可以看出,這些環節的鋪墊非常必要,而且為幼兒理解圖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閲讀大書環節,教師引導幼兒拓展講述時,孩子們比以前講述積極,特別是平時很少發言的幾個寶寶也積極參與了教學,並通過講述在活動中得到了老師和小朋友們的鼓勵,獲得了自信和積極講述的喜悦,這是意料之外的收穫。從這也可以看出前期鋪墊環節在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教育價值。

幼兒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對圖書產生興趣是需要一定時間的,讓幼兒既享受到閲讀的樂趣,提高了閲讀水平。

《好餓的毛毛蟲》教案 篇九

活動目標:

1.在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故事中體驗遊戲的樂趣。

2.通過多種形式感知水果的特徵,並感知5以內的數量。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PPT、橙子、籃子、布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進入教室

——師幼共同進教室

二、遊戲:毛毛蟲找食物

1.星期一吃蘋果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樹?樹上有幾隻蘋果?那就讓我們一口把它吃掉吧。

2.星期二吃梨

師:這是什麼樹?有幾隻梨?就讓我們兩口吃掉它吧。

3.星期三吃草莓

師:星期一,我們吃了一隻蘋果,星期二,我們吃了兩隻梨,接下來是星期幾?

師:你們能猜出是什麼嗎?為什麼?

4.星期四吃葡萄

師:毛毛蟲們,這個水果藏在謎語裏。仔細聽哦!“藤上珍珠一串串,紫紫的',圓圓的,酸酸甜甜真好吃”。

5.星期五吃橙子

師:星期五吃的水果就藏在籃子裏,我請幾條毛毛蟲上來摸一摸,猜猜是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6.星期六吃許多食物

師:一轉眼來到了星期六,你猜毛毛蟲還會吃什麼?

師:哎呦哎呦,毛毛蟲怎麼了?為什麼會肚子疼?

7.星期日吃樹葉

師:你們覺得星期日毛毛蟲該吃什麼了?為什麼?

師:吃完一片又嫩又綠的樹葉,毛毛蟲覺得舒服多了,為什麼?

——教師小結:因為這一次毛毛蟲只吃了一片樹葉。

8.毛毛蟲變蝴蝶

師:吃完之後,毛毛蟲舒舒服服的在自己的小房子裏睡了長長的一覺。你們猜,等它醒來後會有什麼變化?

三、完整欣賞故事,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全過程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四、律動:蝴蝶飛飛

——師幼共同隨着音樂飛出教室

活動反思:

《好餓的毛毛蟲》(美)艾瑞克·卡爾 著。是一本充滿了詩情與創意的圖畫書。活動讓幼兒有興趣的觀察畫面,樂意講述畫面內容。在每個環節我都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畫面的內容,根據幼兒喜歡遊戲的年齡特點,讓幼兒表演毛毛蟲的生長過程。活動中幼兒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活動預設目標基本達到,幼兒的情緒也控制在相對積極的水平上,做到了在學中玩,在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