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木蘭詩》新課標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7.18K

《木蘭詩》新課標教案【精品多篇】

《木蘭詩》新課標教案 篇一

將軍戰未死,十年凱旋歸

──《木蘭詩》中“將軍”所指之我見

河北省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趙福華

《木蘭詩》這首膾炙人口的南北朝民歌,以其絕唱千古的風韻,再度入選為人教版國中語文新教材(七年級下冊)。為了使學生了解古詩詞中常見的“互文”現象,正確理解句意,教科書在課後設置了這樣一道習題──翻譯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錯、補充的。這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句看似直白的句子如何翻譯的問題就凸現出來了。

查閲一下過去的一些註釋,大多解釋為“將軍死去了,木蘭回來了”。新教材的《教師教學用書》中的“練習説明”中是這樣翻譯的,“將軍身經百戰生存無幾,壯士(木蘭)戎馬十年勝利歸來”。然後又從“互文”的角度加以説明:“這兩句的意思是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鬥,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倖存者勝利歸來。”此説雖比以往有所進步,但總覺得讓人難以接受,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將軍……生存無幾”怎樣理解?謂之為“倖存者”,當是極少數吧?這是勝利之師嗎?看到這樣的解釋,在我的腦海裏呈現的是敵我雙方屍橫遍野的電影鏡頭,即使是勝利的一方,也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傷殘士兵。於是原本詩歌整體閲讀帶來的歡欣和美好,一下子被蒙上了哀傷的陰影。把戰爭寫得如此慘淡,後面所極力鋪排的喜慶氛圍,不是顯得有點兒輕浮和殘忍嗎?(《這裏的黎明靜悄悄》就不是這樣,雖然阻擊戰以少對多,並奇蹟般地大獲全勝,但作為指揮員的准尉就高興不起來,因為他領導的5個女兵都死了,他是唯一的倖存者,為此他常常內疚、自責。)我想,這並非詩歌的本意,而是譯文對詩歌的偏離。

這兩句詩有兩點應當弄清:一是如何理解“死”。我認為這裏的“死”並非寫實的“死”,而是征戰時的“出生入死”,是敵我之間“殊死”的搏殺,是寫意。二是“將軍”身系何人。根據民歌主旨的分析,“將軍”所指代的當是木蘭。解決了這兩個問題,詩句的翻譯就沒有了那種令人傷感的色彩,增加的是令人敬仰的壯烈與豪邁。譯文上對“死”的解釋也就不必閃爍其詞,從而一通而百通了。我們就可以這樣來翻譯:木蘭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官至將軍十年凱旋歸來(或為了有點兒詩味而譯為:木蘭百戰生與死,官至將軍十年歸)。

做出這樣理解的合理性在於:

一、從“互文”的角度分析。既為“互文”,就應該把上句的“將軍”與下句的“壯士”共同作為“百戰死”、“十年歸”的主語,而凱旋歸來的“將軍”則是本詩所讚美的主人公──木蘭,“將軍”與“壯士”當是為了詩句對仗需要的同位復指。只有這樣解釋才能將在內容上具有互相交錯、補充的上下句合為一體,達到一個完整的意境。望文生義,把一個本來富含戰爭豪壯之美的畫卷,肢解得如此破碎、慘淡,這是有悖於詩歌的本意的。“練習説明”為翻譯詩句提出了兩個原則:一要理解“互文”的含義;二要考慮本課的詩歌特徵,不能為了體現“互文”而使譯文變成散文失去詩味。任何古詩要求以詩的形式去翻譯,都如同在純釀之中加兑白開水,何況這兩句平白、質樸的民歌呢?為了索然無味的“詩味”而害義,這不值得,也不應該。

二、把“將軍”理解為木蘭,符合人們心理的審美需求,情感需求。一個平民女子,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如若是默默無聞地湮沒在千軍萬馬之中,那她的傳奇性、戲劇性就大為褪色了,人們希望看到她屢建奇功,位至高官,成為馳騁戰場的風雲人物。這是人們的期盼,詩歌也正是這樣塑造的。歷史上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當實有其人,但“官至將軍”可以是虛,這正是詩歌虛實相生的浪漫主義手法的體現,很多以《木蘭詩》為藍本的戲劇、影視作品,不都是把木蘭演義為“花將軍”嗎?這也正是這首民歌所呈現出來的民意。也只有這樣,故事才能順理成章地向下發展,才會有木蘭“歸來見天子……賞賜百千強”,還要官授“尚書郎”。試想,一個沒有軍銜的普通一兵,能得到如此浩蕩皇恩嗎?

三、從詩歌語言的繁簡上揣度。蔡厚示先生在分析“萬里赴戎機,……”一段時説:“只六句三十字,便概括了木蘭十幾年出生入死,保家衞國的戰鬥生活,顯得何等簡練……真可謂字字千金,一字減它不得”。蔡先生的分析説出了兩個問題:一是這段概括的是木蘭的戰鬥生活,而不是另有其人的“將軍”;二是詩歌着墨極簡,字字千金。試想,似這等惜墨如金的春秋筆法,怎可能會旁逸斜出,走一下“偏鋒”呢?其實這兩點大家都能達到共識,認可了這兩點,那麼“將軍”即木蘭,也就應當得到了認同。

詩歌故事情節的傳奇構想,藝術手法的浪漫主義表現,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審美情趣。人們欣賞、仰慕、歌頌這可敬可愛的至善至美,不願看到美好事物的毀滅(將軍之死),詩歌也盡力迴避血與火的戰爭寫實,我們就更不要死摳字面意思,硬要翻譯出一些大煞風景、給人添堵的文字來。

以上所見與編著者商榷,並與執教此詩者交流。

編輯短評:“將軍戰未死,十年凱旋歸”二句的譯法,素有爭議。本文作者的觀點並非別出心裁。那麼,文中列出的幾條“合理性”是否成立呢?(温立三)

《木蘭詩》新課標教案 篇二

教學設想:

課型設計:講讀課

基於學生對木蘭替父從軍的瞭解,可對詩歌內容處理上簡潔明快些,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詩歌內容。賞析詩歌的語言藝術,明確多種藝術寫作手法。理解木蘭替父從軍的詩歌主旨。

課時:2課時

教學進展:

導言:同學們都知道“巾幗不讓鬚眉”這句古語吧,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立下赫赫戰功。她的事蹟被老百姓編成民歌廣為傳唱。她的名字叫花木蘭。現在我們就從這首流傳於世的北朝民歌《木蘭詩》中,來感受一下“巾幗不讓鬚眉”的氣魄吧!

1.文學常識: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與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合稱文學史上的“樂府雙璧”。

2.字詞注音:

鞍韉(an jian),金柝(tuo),轡頭(pei tou ),雲鬢(bin)。

3.全班朗讀全文。瞭解木蘭替父從軍的事蹟。

4.口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5.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每段詩歌內容,力求文字簡潔、工整,符合文意。

參考答案:

1. 木蘭歎息

2. 替父從軍

3. 整裝出徵

4. 十年征戰

5. 榮歸故里

6. 還身女兒

7. 難辨雌雄

1.歎息

2.從軍

3.出征

4.征戰

5.榮歸

6.還身

8. 難辨

1. 歎

2. 替

3. 徵

4. 戰

5. 賞

6. 還

7. 辨

6.木蘭替父從軍這篇詩歌,它所描寫刻畫的重點在哪裏?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參考答案:

重點戰前木蘭備戰、戰後親人相逢,而戰爭的過程、場面沒有重點描寫。萬里征程和十年苦戰則一筆帶過,給讀者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此外,作者的興趣並不在於表現戰爭,也不在於謳歌木蘭馳騁沙場、克敵建功的英雄行為,而在於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一戲劇性事件上。

7.從詩歌如此的詳略安排上,概括出詩歌的主旨。

參考答案: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貪圖利祿的高貴品質,以及她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

8.品味詩歌的語言特色:

鋪排手法: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反覆手法: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誇張手法: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互文手法: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頂針手法: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

9.作業:

小作文:英雄花木蘭,戰場殺敵寇。(仿民歌形式,可適當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續寫木蘭在戰場上是如何英勇殺敵、保家衞國的。)

字數:100-150字。

背誦《木蘭詩》

教師小結: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設計他們喜聞樂見的寫作內容,激勵學生大膽設計勇於開拓。

用小標題這種簡潔、概括性很強的形式,總結歸納詩歌內容,可鍛鍊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尤其是字數上的由多到少,要求就更高了。

《木蘭詩》新課標教案 篇三

國中語文教案:《木蘭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一些朗讀技巧。

2.理清故事情節,當堂背誦。

3.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創意】

通過教師有表情的示範背誦,感染、啟發、引導學生背誦全詩,也可請已背會的學生在課堂上做背誦表演,以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句、理清故事情節、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花木蘭的故事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板書),來尋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讀指導

1.教師帶表情範背。讓學生邊聽邊畫出不認識的字,並注意教師背誦時節奏的變化。

2.解決生字詞,重點注意幾個問題。“十二轉”的“轉”就讀zhuàn。古代指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舊時裳”的“裳”讀“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這首詩裏出現的互文修辭句。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3.學生齊讀全詩。

4.教師逐段指導學生朗讀。

第1段是對情景的描述,讀開頭兩句語調要柔緩,第3、4句則要帶疑慮和關切的語氣,聲音可以略微提高,讀到“歎息”再輕緩下來。

第2段開頭兩句是問句的形式。讀“何所思”、“何所憶”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答句中的兩個“無”字應重讀表強調,語氣要與後面的句子銜接。“見軍帖”、“大點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讀,以説明戰爭的規模和緊迫,“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寫木蘭所思所慮,該怎麼辦呢?這裏可以略作停頓,然後用堅定的語氣讀“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在“從此”之後又可以有稍微的頓息,“此”字拖長一點,把“替爺徵”三個字讀得沉着有力,以表現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

第3段前四句節奏要讀得比較緊湊,以渲染木蘭在匆促地準備行裝,“駿馬”、“鞍韉”、“轡頭”、“長鞭”應突出強調,使聽者能想像出木蘭整裝待發的英姿。以下八句寫木蘭奔赴前線、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讀得委婉,放輕音量,以表現木蘭對親人的思念;後四句寫木蘭已經到了能聽到敵人戰馬嘶鳴的地方了,因此要讀得剛毅,音量適當放大,以表現她的戰鬥豪情。

第4段概寫木蘭十年征戰生活,語言凝練而誇張,朗讀時抑揚頓挫要鮮明,節奏要慢。“赴”、“度”、“飛”要讀得富有動態,語調要昂揚。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語詞要相對壓抑,節奏放慢,以表現木蘭經歷了戰場艱苦環境的磨鍊。讀“將軍百戰死”語詞略抑,“壯士十年歸”,讀時語調要揚起來,以渲染出軍隊勝利凱旋的氣氛。

讀第5段前四句要強調天子給予木蘭很高的獎賞和榮耀。“十二轉”、“百千強”要重讀。從“木蘭不用尚書郎”到段末木蘭對天子“問所欲”的回答,讀時語調要平穩。“還故鄉”三字中間要頓開,音調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蘭不卑不亢,不慕富貴榮華的品質和思念家鄉的心情表現出來。

讀第6段父母相互攙扶着出城迎接女兒這一句,語氣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緒,讀時節奏要與老人顫顫悠悠的節奏相符。讀阿姊們忙着梳粧小弟忙着殺豬宰羊兩句,音調要提高些,節奏要加快,以生動表現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情景。木蘭“開”、“坐”、“脱”、“著”、“理”、“帖”時,心情是無比激動的,會有許多往事湧上心頭。讀的時候節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順的口吻、嬌羞的語氣來再現一個健康、美麗、端莊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語氣讀“火伴皆驚忙”之後要有一個停頓,以示夥伴們反覆打量已換女粧的木蘭,然後用驚異的語氣讀“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讀。

讀最後一段,語調要略緩,“雄”、“撲朔”、“雌”、“迷離”點出了雄雌的特徵,要重讀,最後一句要慢讀,語尾要向上揚,讀成反問,給聽者以思考與回味。

三、理清故事情節

1.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

2.填空:情節,木蘭停機( )——決心( )——從軍( )——奔赴( )——十年( )——拒賞( )——與親人( )。

3.複述木蘭故事,背誦課文。

4.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四、佈置作業

將《木蘭詩》改成現代本站故事。

《木蘭詩》新課標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瞭解“樂府”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作者對木蘭愛國精神的讚美。

3.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

(二)能力訓練點

1.根據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體會文章的詳略的安排。

3.根據想像擴寫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剛健清新、氣勢雄渾的詩意美以及雲鬢黃花少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功勛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學法引導

1.本詩詩韻婉轉,琅琅上口,學生易記易背,課前要求學生先背誦,可以採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課文註釋,藉助工具書,粗讀課文,瞭解大意;②分段細讀,抓住敍事詩的特點,概括故事大意,明確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③再讀成誦,抓住詩中對木蘭的心理、動作等描寫的詩句,分析木蘭的形象,進而正確把握詩的主題。

2.能複述,擴寫成改寫故事,理解詳寫和略寫的好處,找出對比和排比的句子並能説出運用修辭的作用。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講析木蘭的形象為什麼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以致家喻户曉?這一點主要通過講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孝”和保家衞國的“忠”(愛國)兩種精神讓學生領會。

2.難點

本文的材料安排為何有詳有略。這一點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本文的中心來解決。

3.疑點

木蘭之所以“不用尚書郎”僅僅是因為不貪圖榮華富貴嗎?這一點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介紹分析。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錄音磁帶、《誰説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帶及錄音機。

2.有條件的可轉播關於花木蘭代父從軍的節目。

3.投影儀及文學常識、名句、重點詞語理解的膠片。

4.學生將重點詞語、句子製成知識卡片、課堂交流。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1.熟讀全詩,看文章可分成幾個部分。

2.重點分析前三部分,這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高潮部分,看在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課時

1.分析剩下的課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改寫文章。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人新課

前一段時間,聞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資將中國的一部古代文學名著搬上了銀幕,轟動了世界,大家知道這部影片叫什麼名字嗎?對,是《花木蘭》。花木蘭在中國是家喻户曉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麼魁力,以至於風靡世界,打動了不同種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們就帶着這個疑問,來學習木蘭的最初雛形——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二)明確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瞭解大致情節。

2.通過分析詩歌,理解木蘭的形象。

(三)整體感知

l.檢查預習效果,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2.速讀課文,將詩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個字簡單概括內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從軍。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戰。

第三部分(5一6段)凱旋而歸。

第四部分(第7段)結尾附文。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背景介紹

關於《木蘭詩》產生的年代,有多種説法。從詩中的地名看,詩的時代背景,當與北魏和柔然的戰爭有關。而遊牧民族強悍尚武的社會風氣則是它產生的社會基礎。

2.詩的結構是按時間發展的先後順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寫木蘭決定替父從軍。

(1)文章一開始寫的是什麼?為什麼這樣安排?

文章一開始寫的是木蘭的憂愁情態:“唧唧復唧唧”,而不是直接寫木蘭從軍的原因。這樣寫有兩個好處,①引起讀者懸念——木蘭為何優?為何愁?②能使文章簡潔。如果從起因開始寫,將相當複雜。

(2)從第一段春,木蘭的身份是什麼?“當户織”一句可以看出木蘭是一個辛勤勞動

的女子,而不是侯門小姐,這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礎。

(3)木蘭到底為何如此憂慮呢?(讓學生自讀第二段找答案,然後請同學用自己的話講述。)

原來此時國家有戰事發生,召木蘭的父親入伍,可是父親年紀大了,家裏又沒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親入伍。

那木蘭可以替父從軍,又愁什麼呢?

古代歧視女子,女子沒有地位,要求她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準拋頭露面,法律不允許女子入伍。

是否毫無辦法?聰明的木蘭想出了什麼主意?

女扮男裝。

女扮男裝,冒着很大的風險,一是怕別人識破,更主要的是上戰場面對的將是死亡,但木蘭一片孝心,為了自己的父親,死有何懼?

大家對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樣對待父親的呢?與木蘭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這兩段敍述木蘭替父從軍的前前後後,人物在這段時期心理活動起伏很大,同學們試着把握一下。

憂慮(唧唧復唧唧)——反覆思考——下定決心(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5)第三段,寫木蘭緊張地做準備工作,迅速從家出發和奔赴戰場途中的見聞感想。先就“願為市鞍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要囉嗦地寫呢?為什麼不寫在一個地方買齊?

這樣寫有以下幾個作用

①寫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要採買上好的用品。

②戰事緊迫,時間緊張,渲染出一種緊鑼密鼓的氣氛。

③這是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誠如謝榛所説:“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四溟詩話》)聯想我們曾學過的一首樂府歌辭《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東西南北的鋪排,看似重複,卻寫出了魚在蓮葉間嬉戲的情景和人們採蓮時愉悦的心情。

(6)思考:赴邊途中是詳寫還是略寫?(略寫)詳寫什麼?(心情。)

通過幾個地名的轉換,便概括了整個行程:家——黃河——黑山。兩次在“黃河”和“黑山”宿營的描寫極婉轉地形容出一個初離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聽到黃河流水,聽到燕山胡騎,都不由讓她想起父母的呼喚,對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長。

教師範讀第一部分,並指導學生背誦。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蘭十幾年出生入死、保家衞國的戰鬥生涯。這段只有六句,卻寫了三個階段——途中、戰中、戰後。

(l)讀課文。找出哪句寫途中,哪句寫戰中,哪句寫戰後?

途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戰中——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

戰後一一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2)我們重點欣賞寫“戰”中的兩句。“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十個字,就寫出了十幾年的戰鬥生涯,可謂字字千金。這兩句的含義是什麼?寫出了怎樣的意境? “朔氣傳金拆”意為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朔風凜烈,刁斗聲聲,月光映雪,木蘭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麼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鄉,甚至思念她的織機……

木蘭又在做什麼呢?從“寒光照鐵衣”一句可以看出,木蘭正穿着鎧甲,和戰友們一道在邊防線上巡邏,隨時準備為保衞祖國而戰。

(3)木蘭在戰場上表現如何?文章中沒説,但我們想一定是智勇雙全。根據①這麼多年,女扮男裝本被發現。②從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來:“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五)佈置作業

1.想像一下,木蘭在戰場上會遇到什麼情況?她會怎樣處理?

2.為什麼把戰爭過程寫得如此簡略?

(六)板書設計

木蘭詩

一、(l一3)替父從軍 詳

二、(4)十年征戰 略

第二課時

(-)明確目標

1.體會文章後兩部分的內容及感情。

2.學習根據想像擴寫文章。

(二)整體感知

讀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寫了什麼內容?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為何略寫征戰中木蘭的英勇?

這種寫法從表面上看,似乎刻畫兒女之情多,而描繪英雄之氣少。但從實際效果看,詩中所刻畫的種種兒女情狀,正多方面地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動人。木蘭的機智勇敢無須贅述,一句“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就概括出來了。這樣,兒女情與英雄氣融合得天衣無縫,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這部分有一個疑點:木蘭歸來後,因戰功赫赫,於是“可汗問所欲”。可木蘭的回答是什麼呢?“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為什麼做出這種選擇呢?一般的看法是:木蘭不慕榮華富貴,願回家與父母團聚。但我認為這裏還有別的更深層的原因,大家能否結合你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瞭解來挖掘一下?

學生討論後明確: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裏,“男主乎外,女主乎內”是封建禮法定下的一條戒律。木蘭可以在非常時期祕密地代父從軍併發揮她那潛在的智謀和才能。然而,她卻不能隨着戰爭轉入和平,繼續在朝廷為治理國政而做出貢獻。封建禮法加在婦女身上的鐐銬是難以解脱的。木蘭的還鄉,決非什麼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麼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過這一點,如黃梅戲《女駙馬》等。木蘭只有辭受封爵、解甲歸田這惟一道路可走。

(2)從“爺孃聞女來”到“不知木蘭是女郎”,寫木蘭到家,受到熱烈歡迎。顯出女郎面目後,令戰友們驚惶。這段首先用三組復疊句式極力鋪寫木蘭抵家時家人歡騰的情景:“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姐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這幾句寫出了不同人物的特點,形象非常生動。

(3)作者省略了木蘭回家後親人相聚、暢敍別情的熱烈場面,你能否根據課文內容,

展開合理想像,進行擴寫?親人們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

(4)當然,這裏邊最高興的當屬木蘭,下面幾個排比句,從描寫她急於回到日常生活

的行動中顯出其初到家時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種大團圓的熱鬧歡樂的氣氛:“開我東閥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①為何不先脱戰袍,後開門窗?

木蘭離開養育她成人的家已經十多年了。十幾年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這個家,

思念家中的親人。現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熱愛、思念的家,一進家門,還來不及卸下戎裝,就開門開窗,因為她對這個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愜意,都充滿感情。

②“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又反映了木蘭的什麼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暢;二是愛美之心,木蘭亦有,表現了她對和平生活的熱愛和對正常人生的嚮往。從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富真實。

③這幾句木蘭還原“本來面目”與哪個地方照應?

與開頭交待木蘭是女兒身照應。

3.讀最後一段的附文,你能領悟到什麼?

最後一段是木蘭對戰友們的“驚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對木蘭的深切讚美。這時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和互文見義的手法,説無論是“雄兔”還是“雌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的,它們在一起跑動的時候,你怎麼能分辨雄雌呢?這幽默風趣的比喻,表現了木蘭的穩重機智,又使這首詩的結尾餘音裊裊,悠揚不盡!更給我們提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她們的智慧、謀略和才能並不比男子遜色。你還能再舉幾例嗎?穆桂英,李清照,武則天……

女同學不宜妄自菲薄。

4.《木蘭詩》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在於恰當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如設問、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方法,以及語句連接緊湊、生動暢達的聯珠句法,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等,來為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思想感情服務,事奇詩亦奇,不愧為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

(四)總結、擴展

木蘭詩是一首優美動人的敍事詩,為了塑造木蘭的形象,作者選取了廣闊的生活場面進行描寫。從時間上説,前後長達十多年;從地域上説,涉及家庭、鄉里、戰場和朝廷。對這樣豐實的生活內容,作者以“木蘭是女郎”為準則進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詩繁簡得當。千百年來,《木蘭詩》一直被人們傳誦着,具有恆久的藝術生命力。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詩。

2.有條件的話課後觀看動畫片《花木蘭》和豫劇《花木蘭》

(六)板書設計

《木蘭詩》新課標教案 篇五

武漢市第25中學 嚴容

同學們,我們已經疏通了《木蘭詩》的字、詞,串講了詩句的大意,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首詩。先檢查一下朗讀作業 完成情況。

點一生讀課文。

一生評議:她讀的很流暢,但前後語調一致,沒有區分悲傷、憂愁和喜悦的感情。

師:同學們讀的很不錯,評的也很不錯。這堂課我們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礎上讀出對人物的感情,對朗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斷對一個人該持有什麼樣的感情,先要了解他,瞭解他都説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心裏又在想些什麼。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連線練習。

代父從軍 5——6

辭官還鄉 3

征途想家 4——5

屢建戰功 1——4

一生上去連線,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結論為:

代父從軍 5——6

辭官還鄉 3

征途想家 4——5

屢建戰功 1——4

師:打亂秩序後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難度的題,大家這麼快就做好了,不錯。看看,情節的正常秩序是怎樣的呢?

生:代父從軍、征途想家、屢建戰功、辭官還鄉。

師:很好,思路很清晰。這就是詩中告訴我們的木蘭所做的一些事。不過這樣的粗線條還不足以讓我們的心跟木蘭貼近。這麼一篇千古傳誦的名篇,這麼一個廣受愛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麼東西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擦亮靈魂的眼睛,從文裏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鏡頭,讀一讀精彩的片斷。

生:木蘭征戰回家時,“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的情景很感人。

師:能不能具體點?

生:我覺得此時她的父母一定年紀很大了,走路都顫巍巍的,還相互攙扶着出城迎接,他們盼望了這麼多年,擔心了這麼多年,木蘭回來,他們的心情一定很激動,邊走邊流淚。

師:説的好。

生:我覺得木蘭很不簡單,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個花家的小女子,大膽地走向戰場,克服了想家、思念親人的情緒,與男兒一樣過着艱苦的野外露營生活,立了大功,我覺得她很勇敢、堅強。

師:不錯。你剛才説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聽了可能要不高興的,你覺得呢?

生笑:花家的女兒。

師:改的好。我覺得你的感受很細膩,注意到了一些細節性的東西。把表現木蘭征途想家的段落給大家朗讀一遍,好嗎?(生讀)

生:木蘭辭官還鄉的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對爹孃是那樣孝順,為了孝順,把一個女孩子最寶貴的青春留在了戰場;為了孝順,她捨棄許多人苦苦追求的榮華富貴,回家報答雙親養育之恩。

師:好,説到這裏,請大家回憶昨天看的豫劇《花木蘭》,其中木蘭回家報恩的唱詞,有沒有人記得?

生:平了賊兒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馬加鞭趕回家門,我孝敬孃親啊!

師:能不能唱?

生:不能。

師:有沒有人能唱,一丁點?

生唱:平了……賊……兒……

師:(掌聲中)謝謝,雖然只唱了半句,可是韻味盡出,讓我們過了一回河北梆子的癮。從大家的發言中,我感到大家與木蘭又走近了一步。思考一下,木蘭的生活理想是什麼?

生:孝敬爹孃。

師:還有呢?

生:過一個普通女子的耕織生活。

師:是的,這本是很容易實現的,可戰爭改變了木蘭的命運,她必須為實現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為了更多的人能順利實現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犧牲。小結一下,木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生多人:勤勞、孝順、勇敢、剛強、機智、有短識、純樸高尚。

師:這麼多優點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現實人物,又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為了更深的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我提議,每人創作一首小詩,熱情謳歌勞動人民的優秀女兒花木蘭。這裏有幾個參考題目

1.爹爹,讓女兒替你去出征

2.媽媽,我回來了

3.英雄頌歌

4.中國,請記住這光輝的一刻

5.絕響

師:可選用任何一種人稱;可寫出發前,送別,征戰生涯,歸來團聚時;可寫一句、兩句,一段、兩段。開始吧,説不定你有詩人之才而你還不知道呢。

生寫。

師:把自己的詩跟大家交流一下,誰先來?

生:朝廷軍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戰,花家沒有男子漢,我願替父去出戰。(掌聲)

師:還挺壓韻的,寫的不錯,下一位?

生:古往今來幾英雄,木蘭當數排第一,英勇機智殺數敵,是我中華好兒女。(笑,掌聲)

師:啊,是一首打油詩嗎,也還不錯。

生:看,火紅的太陽升起來了!木蘭啊,勇敢地代父從軍!老母親,淚眼簌簌,再三囑咐兒要小心;老爹爹,顫顫巍巍,送嬌女踏上征程。木蘭,你是咱中華民族的好兒女,我們為你驕傲,我們為你自豪!(掌聲)

師:不錯,結尾還可改含蓄一點。

生:匈奴們去死吧!讓木蘭的劍,沾染敵人的血;讓木蘭的精神,輝映着她的英姿!爹爹呀,女兒不會辜負您,請您等待兒凱旋歸來的那一天。(掌聲)

師:有氣勢,散發着一股英雄豪放之氣。

生:娘呀!是你把我養大,教給我勞動謀生的本領;爺呀!是你教我武藝,使我成將不死沙場。爺孃的恩情似海深,今生今世報答不盡!(掌聲)

生:媽媽!媽媽!兒回來啦!兒不孝!兒不孝!沒能留在您的身邊。今天,兒回來了,再也不離開您了!您知道嗎?兒在外面是多麼思念您。平了賊兒快馬加鞭,兒趕回來孝敬您啊!(掌聲)

師:誰言兒不孝,兒還是孝的,那是一種大德大孝。大家的詩把我們的教室裝扮成了詩的殿堂,詩的海洋。老師也寫了一首,念給你們聽:

歷史,請永遠記住這光輝的一刻

當侵略者的鐵蹄踏碎了你

一個普通女子的生活夢想

你義無返顧的邁出了

這歷史的、壯麗的、詩的一步

天空的雄鷹被你驚呆了

廣袤的中華大地被你驚呆了

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義的你驚呆了

是雙親的恩情養育了你

是北方這片柔情的土地滋潤了你

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

木蘭

英雄的名字

英雄的民族

木蘭(掌聲)

師:同學們的詩寫的很好,老師寫的也不錯,為什麼我們都能寫出這麼好的詩?

生:因為我們走進了木蘭的內心世界。

生:因為我們都喜愛木蘭。

師:的確,不是我們的詩寫的好,是木蘭這個女子太美好了,美好的事物就應該與詩相配。放聲朗讀,把你們對木蘭的感情盡情的讀進去吧!(生自由讀)

師:誰願意為大家朗讀?

生讀。(掌聲)

師:評一下,還有一點什麼不足?

生評:前面還可以,後面喜悦的感情沒讀出來。

生評:“旦辭爺孃去……”一節應讀出木蘭的想家、孤獨、想哭的心情。

生評:段和段之間沒有停頓。

師:把這些意見揉進朗讀中去,效果會更好,還有誰願為大家朗讀?

生讀。(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師:讀的真是棒極了。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了木蘭的精神品格,我們才可能朗誦的這麼好。大家對這首詩還有什麼疑問,提出來一起解答。

生:木蘭回鄉後怎麼不去相親?

生:她當然要去相親的,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就拍了木蘭相親的事。

生:木蘭回來了,家人是笑還是哭?

生:母親也許會哭,弟弟肯定會笑。

生:這眼淚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母親的哭,是高興的哭;母親的淚,是含笑的淚。

生:花木蘭為什麼要去從軍?

生:因為朝廷要她父親出征,而父親年老多病,不能出征,木蘭又沒哥哥,她弟弟還小,所以只有她去。(掌聲)

生:為什麼她姐不去?

生:因為她姐沒她那麼勇敢。

生:因為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能成為花木蘭。(掌聲)

生:木蘭為什麼不當官?

生:因為木蘭的生活理想是守在親人身邊,過一個普通婦女的農耕生活。

師:木蘭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死,終生無怨無悔,她的品格正在一代代中華兒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業 ,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給父母聽。下課!(掌聲)

警惕語文研究性學習中的史學研究傾向

——《木蘭詩》教學側記

武漢市第二十五中 嚴容

“北方鮮卑族與蒙古境內的柔然族之間產生的這場戰爭,為何而戰,該不該戰,該不該愚昧地表達對天子的忠誠?”

“鮮卑拓跋部從來就是一個以擄掠為職業的落後集團。”

“北魏統治者既對異族進行無休止的侵犯擄掠,又對本民族人民進行無盡期的徵兵,弄得民不聊生。”

一份份有關《木蘭詩》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擺到了桌上,如上所引的另一種聲音也訇然響起,迅速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由於花木蘭所生活的年代距今久遠,擔心學生們不易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我特意佈置了這場圍繞《木蘭詩》展開的研究性學習,短短一星期,幾百萬字的文字資料查來了不説,從梅蘭芳主演的京劇《木蘭從軍》,到常香玉主演的豫劇《花木蘭》,再到迪士尼公司製作的動畫片《花木蘭》,競相亮相,無一不説明了花木蘭這一光彩照人的女英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欣賞和喜愛。

而另一種聲音的響起使教室裏沉默了,花木蘭的形象在一部分人心中黯淡了許多,“如果她真的是英雄,她真的愛自己的祖國,她就應該設法去制止這場戰爭,不讓祖國蒙上污點。”“花木蘭絕對不會有保家衞國的理想,不能拔高她。”“一個女子身上擁有那麼多優點,不可能。”“花木蘭不該去為一場非正義的戰爭衝鋒陷陣!”

我立即將同學們的看法歸為兩類,一類是史學的(科學的)眼光,一類是文學藝術的眼光,並提醒同學們不要以史學的眼光來看待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的確,《木蘭詩》寄託了無名氏與廣大勞動人民對善良、勇敢、淳樸、孝順的花木蘭的熱情謳歌,對美好人性的熱情謳歌,花木蘭以及花木蘭所處的時代背景等信息已經過了文學藝術的典型化處理,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不得將其與生活原型一一對號入座。明確了這一點,從欣賞一部優秀文學作品的高度再來看《花木蘭》其人其詩,就這樣,同學們隨着我的設計一步步走進了花木蘭的內心世界,走進了她的精神和人格所達到的空間,也走進了詩的境界與彼此發自內心的一份份感動。

《木蘭詩》新課標教案 篇六

甘肅 唐軍文

義教八年級冊課本認為《木蘭詩》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與之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因此把全詩分為四個部分,即第一至三段為第一部分,第四段為第二部分,第五、六段為第三部分,第七段為第四部分。對此,本人頗有微議。首先,從《木蘭詩》反映的民族史背景看:據《魏書?太祖紀》載:登國六年(391年)“十月戊戌,北征蠕蠕(即柔然。當時北方稱蠕蠕,南方稱芮芮),追之及於大磧南牀山下,大破之,班賜從臣各有差。”那時,北魏剛立國五年,社會“還滯留在家長制奴隸制階段”(王仲犖語),其族人還過着“逐水草”、“無城郭”的生活。“鮮卑拓跋部從來就是一個以擄掠為職業的落後集團”(范文瀾語),官吏沒有俸祿,以貪污擄掠為獲取財富的手段。這次進攻柔然,正如大臣崔浩所説:“多獲美女珍寶,馬畜成羣。”戰後,“班賜從臣各有差”就是把奪得的奴隸和牲畜,按戰功的大小,按等級分配給從徵的貴族和扈從武士。這是掠奪式的戰爭,並非防禦性戰爭。

其次從敍述主體木蘭看:

木蘭的替父從軍是迫不得已的。她是在“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的情況下,被迫“替爺徵”主旨和結構的。換句話説,當時的北魏統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既對別的民族進行無休止的侵犯擄掠,又對本民族人民進行無盡期的徵兵,以至於規定每家每户非出一個男丁不可,從而迫使木蘭不得不女扮男裝、冒名頂替。而這樣長期對內徵兵的結果,則使得人人不安、家家不寧,因為“古來征戰幾人回”。至於説“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中歸來的“將軍”“壯士”則肯定寥寥無幾。難怪“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了。這“歎息”不但是迫不得已從軍的“歎息”,還是可能訣別的“歎息”,因此從敍述主體木蘭的主觀認識來看,她絕對不會有“保家衞國”的理想。教材分析者由於脱離了文本,故拔高了木蘭的思想認識,以為“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是不恰當的。

另外,我們從課文的第五、六段來看,這兩段似乎充滿了歡快的情調,據此,諸多分析者認為它突出了“她(木蘭)不圖功名利祿的高尚品格”。其實這種分析也很勉強。如果我們注意到了上面的分析,把握住了木蘭的思想認識和從軍意願,就不難看出,這兩段表面上的歡快掩不住內心的悲苦,這是一種“含淚的微笑”,是一種慶幸。就木蘭而言,她已體味到戰爭的嚴酷,征戰幾十年,曾親臨殺戮和被殺戮的驚心動魄,現在僥倖生還,已是不幸中之萬幸,她怎還敢有“百千強”的賞賜和作“尚書郎”呢?她只希望不再被徵召,安安靜靜地過日子。“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就是九死一生之後極度興奮的真實寫照。倘若作了“尚書郎”,那又得為統治者賣命,説不定哪一天又得披掛上陣,重踏生死場。就家人而言,幾十年的盼望,喜事少愁緒多,愁就愁在木蘭在外生死難料。在那風煙四起遍地腥雲的社會裏,木蘭迫不得已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其家人的憂愁和擔心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儘管從表面看,木蘭迴歸後家裏很熱鬧,可這種熱鬧是在幾十年憂愁擔心之後的,它實質是一種意外的解脱,所以無論從木蘭角度看,還是從家人角度看,都無所謂有自覺自願的愛國意識和思想,無所謂“突出她不圖功名利祿的高尚品格”。

再次從敍述者(作者)角度看,敍述者的本意也不在於要表現一種愛國情結。這可以從《木蘭詩》的結尾看出,“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是一段帶有議論性的句子,顯然,作者的本意在於要打破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觀念的束縛,建立一種全新的女子未必不如男的思想觀念,這是作者的進步思想傾向所在。

有了以上分析,全文的結構似可劃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六段)主要記敍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意在托出木蘭具有男子漢氣概,為第二部分(第七段)的議論張本。

第二部分則是作者寫作的意圖所在。全詩的重心應該是第二部分,因而主旨也應從第二部分中歸納。這也符合記敍性文章的一般特點,即文中的議論往往起點“睛”作用。

《木蘭詩》新課標教案 篇七

《木蘭詩》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位橋中學   安老師

教材分析

花木蘭是一個家喻户曉的巾幗英雄,這首詩通過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展現了木蘭的英雄形象,這節課的學習重在使學生了解木蘭的英雄性格,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分析故事情節,瞭解木蘭的形象,提高同學們閲讀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注重朗讀,在讀中感知人物形象

(2)採用提問引導式教學,使學生了解木蘭的英雄性格

(3)加入情景劇表演,幫助同學們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木蘭的英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故事情節,感受木蘭形象

教學難點

認識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語:

在中國文字中以“女子”為好,我們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詞語來形容女性,相信今天這個女子也會給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因為她為我們樹立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榜樣。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木蘭詩》,感受木蘭的英雄形象。

二、重點研讀:(教師先帶領學生齊讀課文,之後以提問式展開課堂教學。)

[提問]:本文由木蘭户織引出故事情節,由“當户織”可見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明確]:是一個勤勞的女子。

[提問]:文章首段寫木蘭停機歎息有何作用?

[明確]: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

[提問]:文中哪句話交待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

[明確]:“昨夜見軍貼,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提問]: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木蘭毅然決定代父從軍,這體現了她身上的什麼優秀品質?

[明確]:深明大義,忠孝皆備,勇敢果斷。

[提問]:在出徵前木蘭做了哪些準備?

[明確]:“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師:這裏作者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渲染了一種緊鑼密鼓的氣氛,突出了戰事的緊迫。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木蘭踏上了征途。

[提問]:文章是如何展現木蘭奔赴戰場的情景的?

[明確]:“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提問]:這幾句展現了木蘭從軍征途的哪些特點?同時又展現了木蘭怎樣的情思?

[明確]:征途遙遠,行軍神速,木蘭既心情急切的奔赴戰場,又很深切的思念親人。

師:這裏既寫出了木蘭的兒女深情,又展現了她的英雄氣概。

接下來,作者為我們展現了木蘭的征戰生活。

[提問]:“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兩句與上文有何聯繫?

[明確]:是對上文“旦辭……”八句內容的概括。

[提問]:詩中是如何展現木蘭的軍營生活的?

[明確]:“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提問]:這兩句展現了木蘭軍營生活的什麼特點?

[明確]:極其艱苦。

[提問]:“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展現了木蘭經歷了一場怎樣的戰爭?

[明確]:經歷了一場曠日持久,激烈悲壯的戰爭。

[提問]:木蘭能夠勝利歸來,展現了她怎樣的英雄形象?

[明確]:英勇善戰。

[提問]:文中是如何展現木蘭立功之大的?

[明確]:“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提問]:“木蘭不用尚書郎”反映了她怎樣的優秀品質?

[明確]:不慕名利。

[提問]:思鄉心切的木蘭,急盼與親人團聚,文中是如何展現木蘭與親人團聚的情景的?

[明確]:“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師:這裏通過爺孃姊弟的不同舉動,渲染了一種全家團聚的喜慶氣氛。

[提問]:回到家中木蘭有何表現?

[明確]:“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提問]:這反映了她當時怎樣的心情?

[明確]:回家後的喜悦心情,恢復女裝的激動心情。

師:這表現了木蘭對和平生活的熱愛,對正常生活的嚮往。

[提問]:最後作者安排了怎樣一個戲劇性的場面結束了故事?

[明確]:“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師:木蘭與親人團聚的情景,使故事更具有喜劇色彩,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

(讓學生自由組合,分別扮演文中人物,表演情景劇。教師把握好尺度。)

[提問]:文章最後用兔子作比喻有何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

[討論明確]:以兔為喻,歌頌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幾年,未被發現的謹慎、機敏。

師:從木蘭身上我們看到,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他們的智慧、膽略和才能並不比男子遜色。

三、歸納木蘭的形象特點:

學生分組討論,選派代表發言,最後教師歸納。

[歸納]: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她代父從軍,表現了古代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四、學生再次齊讀課文。

五、課堂討論:

一千多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原因是什麼?從木蘭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優秀品質?

--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木蘭形象,抓住兩個方面:一是人物的傳奇性,二是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六、佈置作業:

(1)熟讀並背誦這首詩。

(2)選擇詩中一段故事情節,改寫成現代文,要合理運用一些刻畫人物的方法。

七、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