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班音樂教案小精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W

小班音樂教案小精靈【精品多篇】

小班音樂教案小精靈 篇一

活動目標

1.感受歡快、流暢的音樂風格,感受ABA的曲式結構。

2.運用肢體表達A段的漸強、漸快的旋律特點。

3.藉助故事情境加以想象,體驗傾聽、辨析、表現音樂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裝水的礦泉水瓶每人兩個,其中一個蓋子上塗有顏料,一個蓋子上沒有顏料。

2.《加速度圓舞曲》(節選)、音樂CD(盒帶)。

活動過程

1.初次傾聽,欣賞並表達傾聽音樂後的感受。

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兒猜猜裏面發生了什麼故事,鼓勵幼兒表述自己的音樂聯想。

2.情境引入,再次感受傾聽。

(1)在一個大森林裏,住着一位能幹的小精靈,小精靈可神氣了,會變魔法呢!它最喜歡製作魔法湯,用這個魔法湯做什麼呢?原來,這個湯是用來幫助別人實現願望的。小精靈每天都在家攪啊、攪啊、攪啊,然後還往裏面放入很多的魔法(做抓、放的動作),小精靈就這樣開始變魔法嘍。

(2)聽音樂教師演示小精靈“變魔法”的過程,用動作引領幼兒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特點,如A段越來越快,B段很有規律等。

(3)請幼兒説一説,剛才看老師製作魔法湯的'時候做了哪幾件事情?是怎麼做的?如果你是小精靈還會做些什麼?

3.再次完整欣賞,教師用繪畫的方式邊聽邊畫出圖譜,幫助幼兒瞭解樂曲ABA的結構。

教師放音樂畫圖譜:製作這個魔法湯有一個祕方,這個祕方千萬不能錯,一錯就製作不出來了,現在我把這個祕方畫下來。

(1)提問:這個魔法祕訣告訴我們,製作魔法湯的時候要做些什麼事情?

(2)提問:一共要攪拌幾次?在什麼時候要攪拌?每一次攪拌好後要加幾次魔法?

4.請幼兒聽音樂隨圖譜變“魔法湯”,瞭解ABA曲式結構和A段旋律越來越快的特點。

(1)幼兒隨着教師聽音樂看圖譜做動作。

(2)啟發幼兒説一説:攪拌的時候速度是一樣快的嗎?(A段,引導幼兒感知樂句的漸強、漸快)什麼時候放魔法藥的呢?(B段重音時)

(3)隨音樂再次帶領幼兒用肢體動作表達旋律的變化。

5.遊戲:小精靈的魔法湯。

請幼兒完整聽音樂,變“小精靈的魔法湯”。第一遍使用的瓶子沒有顏料,讓幼兒練習;在幼兒熟練後第二遍換用有顏料的瓶子,表演結束後能夠讓水變色,讓幼兒感受成功感。

小班音樂教案小精靈 篇二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旋律,體味樂曲中那清新愉悦的大自然氣息。

2.願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地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3.體驗和同伴一起隨樂表演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精靈圖片。

2.《森林狂想曲》VCD碟片

活動過程

一、傾聽感受

1.初次欣賞樂曲,用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奇妙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播放音樂)孩子邊傾聽邊輕聲討論聽到了什麼聲音?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一般需要孩子安靜地傾聽。老師根據音樂風格適當用優美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司以吸引孩子關注音樂、傾聽音樂、體會音樂。)

(2)師:你們聽到什麼聲音了?(小水滴滴答滴答的聲音,貓頭鷹、小蝙蝠的聲音……。)

(3)師:聽到這段音樂後,你想幹什麼?(想去跳舞,想像小鳥一樣飛,想去划船……)

二、在遊戲中再次欣賞樂曲。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根魔仙棒,他想和你們做遊戲,聽好了,它想請你們看着他的樣子,挺着音樂的節奏一起來動動你的身體。

(1)師:告訴我,剛剛聽着音樂,看着魔棒,擺動身體的時候,感覺怎麼樣?(開心、美麗、優美、快樂、抒情)

(老師試圖通過簡單的遊戲幫助幼兒再次感受音樂。精心創編的、與音樂風格相吻合的遊戲能使孩子感覺新鮮有趣。又能始終沉浸在音樂中,對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加深印象。)

三、觀看課件,嘗試表演。

(1)師:(神祕地)咦,音樂把誰也吸引過來了呢? 出示動態小精靈(如圖1、圖2)。

師:小精靈在幹什麼?(跳舞。)

師:它們是怎樣跳舞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孩子自由模仿動作。)

(2)師:小精靈,隨着音樂跳起了舞。

(在音樂旋律中欣賞並連貫地模仿小精靈的舞蹈。)

(3)師:剛才,你們跟着畫面跳舞時是不是隨便跳的呢?(不是)那是怎麼樣的。呢?(有節奏的,一會慢,一會快)

(4)師:什麼時候慢,什麼時候快我們跟着音樂再來跳一次 小結,對了,前邊的兩句是慢動作,後邊的兩句是快動作。而且,在一個樂句中跳了兩個慢動作,四個快動作。分兩組,一組隨音樂跳慢動作,另一組跳快動作。

四、運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創造性地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1)小精靈要去參加森林舞會了,它想讓小朋友和它一起去,你們願意嗎?可是小精靈説了,它不想和你們跳同樣的舞,小朋友,你們能不能跳出和小精靈不同的舞蹈呢?(選出四個小朋友隨着音樂跳舞)

(2)時裝秀表演

要求:請小朋友上台來輪流擺不同的造型聽着音樂跟着節奏輪流做不同的動作、結束 晚會結束了,我們一起來擺出不同的造型面向老師。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首先是符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但是整節活動下來感覺孩子們有點蒙,不是我預期想到的。首先在出示魔法棒和魔法棒做遊戲時就呆呆的,跟不上。其次,就是在第二環節中幼兒感受樂曲得快慢這是重點反覆聽了幾遍跟不上節奏。在第三環節中幼兒可以慢慢的初步跟着音樂的變換做出不同的動作了。在幼兒還不很熟練的情況下第四環節時裝秀表演以失敗告終原先我是想再提高一個難度但沒想到音樂快幼兒變換不辦動作都是匆匆地就過去了,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小 精 靈》教案 篇三

《小 精 靈》教學實錄

教材來源:人音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一年級(1冊)第七課(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  欣賞管絃樂《野蜂飛舞》

2、  學唱歌曲《小蜻蜓》

3、  律動

教學目標 

1、  通過聽聽、看看、説説、唱唱、演演等活動,感受並表現歌曲《小蜻蜓》優美抒情的

音樂情緒。

2、  通過聆聽管絃樂《野蜂飛舞》,培養欣賞音樂的注意力,想象野蜂急促上下飛舞的形

象,並嘗試多元化地表現。

3、懂得愛護蜻蜓、保護益蟲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感受不同情緒的音樂所表現的不同的音樂形象。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小蜻蜓胸飾等。

教學過程 :

一、學生聽着《小蜻蜓》伴奏音樂、自由律動進教室。

二、感受、學唱並表現歌曲《小蜻蜓》。

1、啟發談話。

[師]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小蜻蜓嗎?”

[生] “見過,見過……”

[師] “喜歡小蜻蜓嗎?”

[生] “喜歡,很喜歡。”  (隨機貼上“小蜻蜓”畫紙)

[師] “那你們見到的小蜻蜓,它們在幹什麼呀?”

[生] “它們在做遊戲;找朋友;捉害蟲……”

2、第一遍律動,自由表演。(播放《小蜻蜓》伴奏音樂)

[師] “吳老師想看一看你扮演的這隻小蜻蜓在幹什麼?”

音樂停後動作造型。

[師] “你這隻小蜻蜓在幹什麼?”

[生] “我在捉蟲;我在玩;我在休息……”

[師] “真是一羣能幹的小蜻蜓。”  “你們覺得剛才聽到的音樂美嗎?”

[生] “美”

[師] “是的,它很美。就像小蜻蜓飛呀飛,飛呀飛,太美了!”

3、第二遍律動,發現美的和與眾不同的動作。 (繼續播放《小蜻蜓》伴奏音樂)

[師]“ 我們再來做做小蜻蜓,這麼美美地來飛一飛。”

4、鼓勵動作美的和動作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同學,請他們做一做,大家學一學(隨機送小蜻蜓胸飾)

5、第三遍律動,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創造思維。(繼續播放《小蜻蜓》伴奏音樂)。(隨機送小蜻蜓胸飾)

[師] “我們這裏肯定還有許多愛動腦筋的小蜻蜓,吳老師都來不及看,現在我要好好地再來找一找。”

6、引導

[師] “咦,這麼多聰明可愛的小蜻蜓,它們會在哪裏飛呀?”

[生] “池塘邊;草地上;荷葉上;花的身上……”

[師] “我這隻小蜻蜓飛累了,哪棵小樹願意讓我停一停,休息休息?”  “小蜻蜓除了可以在小樹上休息以外,還能在哪裏休息呢?”

[生]“ 小花;大樹;荷葉……”

(學生隨機演一演,教師隨機去停一停)

7、第四遍律動,情境表演。

[師] “現在你可以做一隻快樂的小蜻蜓自由地飛翔,也可以找個空位,做做花兒,草兒,房屋,莊稼等等,讓小蜻蜓到你身上來停一停,幫你捉捉蟲。”

8、聽錄音範唱,瞭解歌曲內容。

[師]“ 小蜻蜓幫莊稼們捉掉了蟲子,莊稼可高興了,都唱起歌來誇小蜻蜓。你們聽聽,莊稼誇小蜻蜓什麼了?”

[生] “誇它是益蟲;誇它是捕蚊的小英雄……”

9、按節奏念歌詞

[師]“ 讓我們也一起來誇誇小蜻蜓。”

10、聽教師範唱

[師]“ 小蜻蜓那麼棒,真是一羣討人喜歡的精靈,老師也想來誇誇它們了。”

11、聽琴聲伴奏唱

[師]“ 我們也試着用歌聲來誇誇這羣小精靈吧!”

12、聽錄音伴奏,再唱

[師]“ 有些小蜻蜓偷懶了,還沒捕到蚊子它就把翅膀放下來了。”(隨機唱唱不連貫的第一句)

“勤勞的小蜻蜓可不是這樣,它們會在捕到蚊子之後再把翅膀放下來休息。”(隨機唱唱連貫的第一句)

“你們喜歡怎樣的小蜻蜓呀?”

[生] “勤勞的小蜻蜓。”

13、完整地邊唱邊表演

[師]“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做做勤勞的,又會唱歌又會跳舞的小蜻蜓吧!”

三、欣賞、感受並表現樂曲《野蜂飛舞》

1、導入

[師]“ 小蜻蜓這羣小精靈慢悠悠地飛着,特別温柔可親,現在,又有一羣精靈朋友朝我們飛來,你們聽,它們是誰?”

2、初聽一小段、反饋。

[生]“ 蒼蠅、蚊子、蝗蜂、蜜蜂……”

3、瞭解作曲家原本作曲的意圖。

[師]“ 你們説的,想想都很有道理,的砍是像一羣蒼蠅、蝗蜂飛來的樣子。可是,我們的作曲家當初在創作這首樂曲的時候,他是想表現一大羣野蜜蜂飛舞的情景。”

4、繼續聽,感受野蜂形象。

[師]“ 你們感覺到了嗎?”

[生] “嗯,感覺到了。”

5、討論,感受野蜂飛舞的形象。

[師]“ 小野蜂飛起來和小蜻蜓飛起來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生] “小野蜂飛得快,小蜻蜓飛得慢;小野蜂飛起來像是很着急的樣子,小蜻蜓不着急的……”

[師]“ 是呀,小野蜂飛得那麼快,那麼急,成羣結隊地一會兒飛上,一會兒飛下,它們是要幹什麼去呀?”

[生] “天要下雨了,它們去躲雨;它們肚子餓了,去找糧食;它們的一位朋友失蹤了,它們去找朋友……”

6、用畫線條的方式表現野蜂飛舞的路線。

①邊聽音樂邊用手勢表示

[師]“ 用你的手指頭先一畫,小野蜂上下飛舞的路線。”

②邊聽音樂邊在自己的教科書上畫下

[師]“ 除了剛才畫的路線,還能想出另外的路線嗎?”

[生] “能”

[師] “請大家打開課本42頁,在課本上盡情地畫一畫。”

7、用身體動作表現野蜂飛舞

[師]“ 現在,吳老師很想感受一下一大羣野蜂着急地飛來飛去的樣子是怎樣的,你們願意滿足我嗎?”

[生] “願意”  (很高興,興奮地答應)

四、通過《野蜂飛舞》《小蜻蜓》兩首樂曲速度、情緒的對比,進一步明確它們所表現的音樂形象的不同。

1、再次看看、聽聽、唱唱、演演《小蜻蜓》。

[師]“ 這羣小野蜂精靈,飛起來那麼快,那麼猛,東竄西竄,真是有點嚇人,再看看那羣小蜻蜓精靈,覺得可愛多了,也更容易親近了。”

2、聽着音樂,飛離教室。

[師] 小蜻蜓們,外面有更多、更新鮮的事物在等着我們,想去看嗎?

[生] 想

[師] 走,我們這就出發……

小班音樂教案小精靈 篇四

教學內容:

1、欣賞管絃樂《野蜂飛舞》

2、學唱歌曲《小蜻蜓》

3、律動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聽、看看、説説、唱唱、演演等活動,感受並表現歌曲《小蜻蜓》優美抒情的

音樂情緒。

2、通過聆聽管絃樂《野蜂飛舞》,培養欣賞音樂的注意力,想象野蜂急促上下飛舞的形

象,並嘗試多元化地表現。

3、懂得愛護蜻蜓、保護益蟲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感受不同情緒的音樂所表現的不同的音樂形象。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蜻蜓胸飾等。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着《小蜻蜓》伴奏音樂、自由律動進教室。

二、感受、學唱並表現歌曲《小蜻蜓》。

1、啟發談話。

[師]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小蜻蜓嗎?”

[生] “見過,見過……”

[師] “喜歡小蜻蜓嗎?”

[生] “喜歡,很喜歡。” (隨機貼上“小蜻蜓”畫紙)

[師] “那你們見到的小蜻蜓,它們在幹什麼呀?”

[生] “它們在做遊戲;找朋友;捉害蟲……”

2、第一遍律動,自由表演。(播放《小蜻蜓》伴奏音樂)

[師] “吳老師想看一看你扮演的這隻小蜻蜓在幹什麼?”

音樂停後動作造型。

[師] “你這隻小蜻蜓在幹什麼?”

[生] “我在捉蟲;我在玩;我在休息……”

[師] “真是一羣能幹的小蜻蜓。” “你們覺得剛才聽到的音樂美嗎?”

[生] “美”

[師] “是的,它很美。就像小蜻蜓飛呀飛,飛呀飛,太美了!”

3、第二遍律動,發現美的和與眾不同的動作。 (繼續播放《小蜻蜓》伴奏音樂)

[師]“ 我們再來做做小蜻蜓,這麼美美地來飛一飛。”

4、鼓勵動作美的和動作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同學,請他們做一做,大家學一學(隨機送小蜻蜓胸飾)

5、第三遍律動,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創造思維。(繼續播放《小蜻蜓》伴奏音樂)。(隨機送小蜻蜓胸飾)

[師] “我們這裏肯定還有許多愛動腦筋的小蜻蜓,吳老師都來不及看,現在我要好好地再來找一找。”

6、引導

[師] “咦,這麼多聰明可愛的小蜻蜓,它們會在哪裏飛呀?”

[生] “池塘邊;草地上;荷葉上;花的身上……”

[師] “我這隻小蜻蜓飛累了,哪棵小樹願意讓我停一停,休息休息?” “小蜻蜓除了可以在小樹上休息以外,還能在哪裏休息呢?”

[生]“ 小花;大樹;荷葉……”

(學生隨機演一演,教師隨機去停一停)

7、第四遍律動,情境表演。

[師] “現在你可以做一隻快樂的小蜻蜓自由地飛翔,也可以找個空位,做做花兒,草兒,房屋,莊稼等等,讓小蜻蜓到你身上來停一停,幫你捉捉蟲。”

8、聽錄音範唱,瞭解歌曲內容。

[師]“ 小蜻蜓幫莊稼們捉掉了蟲子,莊稼可高興了,都唱起歌來誇小蜻蜓。你們聽聽,莊稼誇小蜻蜓什麼了?”

[生] “誇它是益蟲;誇它是捕蚊的小英雄……”

9、按節奏念歌詞

[師]“ 讓我們也一起來誇誇小蜻蜓。”

10、聽教師範唱

[師]“ 小蜻蜓那麼棒,真是一羣討人喜歡的精靈,老師也想來誇誇它們了。”

11、聽琴聲伴奏唱

[師]“ 我們也試着用歌聲來誇誇這羣小精靈吧!”

12、聽錄音伴奏,再唱

[師]“ 有些小蜻蜓偷懶了,還沒捕到蚊子它就把翅膀放下來了。”(隨機唱唱不連貫的第一句)

“勤勞的小蜻蜓可不是這樣,它們會在捕到蚊子之後再把翅膀放下來休息。”(隨機唱唱連貫的第一句)

“你們喜歡怎樣的小蜻蜓呀?”

[生] “勤勞的小蜻蜓。”

13、完整地邊唱邊表演

[師]“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做做勤勞的,又會唱歌又會跳舞的小蜻蜓吧!”

三、欣賞、感受並表現樂曲《野蜂飛舞》

1、導入

[師]“ 小蜻蜓這羣小精靈慢悠悠地飛着,特別温柔可親,現在,又有一羣精靈朋友朝我們飛來,你們聽,它們是誰?”

2、初聽一小段、反饋。

[生]“ 蒼蠅、蚊子、蝗蜂、蜜蜂……”

3、瞭解作曲家原本作曲的意圖。

[師]“ 你們説的,想想都很有道理,的砍是像一羣蒼蠅、蝗蜂飛來的樣子。可是,我們的作曲家當初在創作這首樂曲的時候,他是想表現一大羣野蜜蜂飛舞的情景。”

4、繼續聽,感受野蜂形象。

[師]“ 你們感覺到了嗎?”

[生] “嗯,感覺到了。”

5、討論,感受野蜂飛舞的形象。

[師]“ 小野蜂飛起來和小蜻蜓飛起來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生] “小野蜂飛得快,小蜻蜓飛得慢;小野蜂飛起來像是很着急的樣子,小蜻蜓不着急的……”

[師]“ 是呀,小野蜂飛得那麼快,那麼急,成羣結隊地一會兒飛上,一會兒飛下,它們是要幹什麼去呀?”

[生] “天要下雨了,它們去躲雨;它們肚子餓了,去找糧食;它們的一位朋友失蹤了,它們去找朋友……”

6、用畫線條的方式表現野蜂飛舞的路線。

①邊聽音樂邊用手勢表示

[師]“ 用你的手指頭先一畫,小野蜂上下飛舞的路線。”

②邊聽音樂邊在自己的教科書上畫下

[師]“ 除了剛才畫的路線,還能想出另外的路線嗎?”

[生] “能”

[師] “請大家打開課本42頁,在課本上盡情地畫一畫。”

7、用身體動作表現野蜂飛舞

[師]“ 現在,吳老師很想感受一下一大羣野蜂着急地飛來飛去的樣子是怎樣的,你們願意滿足我嗎?”

[生] “願意” (很高興,興奮地答應)

四、通過《野蜂飛舞》《小蜻蜓》兩首樂曲速度、情緒的對比,進一步明確它們所表現的音樂形象的不同。

1、再次看看、聽聽、唱唱、演演《小蜻蜓》。

[師]“ 這羣小野蜂精靈,飛起來那麼快,那麼猛,東竄西竄,真是有點嚇人,再看看那羣小蜻蜓精靈,覺得可愛多了,也更容易親近了。”

2、聽着音樂,飛離教室。

[師] 小蜻蜓們,外面有更多、更新鮮的事物在等着我們,想去看嗎?

[生] 想

[師] 走,我們這就出發……

《小精靈》點評:

《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從以往教學活動情況來看,學生沒有養成好的聆聽音樂的習慣,致使聆聽音樂的能力不強。因此,設計者確定了“培養學生聆聽音樂能力的實踐與研究”作為研究課題,希望能通過一些努力,在這方面有所提高。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設計者正是要着力體現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形成聆聽的好習慣,在專心聆聽的同時,能與自己的身心合為一體,進行音樂的再創造。本教學設計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探討。

1、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

想讓學生在音樂課中聞到音樂氣息,感受到美)(的智薰陶,作為音樂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這是必不可少的。課堂上,我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多遍聆聽、感受《小蜻蜓》。通過聆聽從而喜歡這首歌曲。一個人的音樂愛好是在反覆強化中形成的,對於他所喜歡的音樂,自然就會愛聽、多聽,在長期的重複中得到自我強化,從而形成音樂偏好特色。此外,還讓學生聽聽教師親切的範唱,希望能利用教師的'歌聲再次讓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自由地在美的音樂氛圍裏暢遊。

2、培養專注聆聽的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往往還沒養成專注聆聽的習慣,這可能與他們的注意力維持時間不久有關。因此,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變化與力度等。如:在通過律動感受《小蜻蜓》環節中,學生會出現邊律動邊聊天或動作不合節奏的現象,於是我就通過眼神、動作來提醒學生回到音樂中來聽着音樂表演。又如:在初聽《野蜂飛舞》環節中,我用了極簡潔的語言和極誇張的表情,提示學生的速度、力度都發生了變化,幫助學生較快地聆聽出這些變化,感受出兩者的不同。

3、培養積極的創造意識

課堂上,教師應以一種民主的教學思想對待學生,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大膽地表達出自已獨創的見解,促進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感受歌曲《小蜻蜓》環節中,我充分鼓勵學生做做各種姿態的小蜻蜓,大大表揚動作美的與動作與眾不同的學生。通過鼓勵和引導,學生的律動姿態明顯豐富了,也變美了。又如:在欣賞感受野蜂急促上下飛舞的形態時,我不急於出示樂曲的主人翁,而是請學生聽着音樂自由感受。有些學生聽了之後覺得是蝗蜂,蜜蜂、蒼蠅、蚊子,對於這些見解,我都沒有否定,反而表揚他們聽得認真,愛動腦筋。到最後用動作、線條等多元化來表現野蜂飛舞的情景時,學生的創造力又一次得到了發揮,效果十分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