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教案《蜜蜂》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7W

語文教案《蜜蜂》

語文教案《蜜蜂》1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3.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師: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了解它們,研究它們,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辛勤採蜜的小蜜蜂

2.學生從課前查閲到的資料裏説説有關蜜蜂的知識

3.蜜蜂還有一種辨別方向的能力,請同學們根據閲讀提示的要求自學課文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通。

2.默讀,思考閲讀提示中的問題。

(三)討論交流

1.全班交流

(1)閲讀提示中的問題。

(2)從“雖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堅持着”體會作者為了科學不怕困難的精神。

(3)從“起風了,陌生的景物”等與“20只蜜蜂中有17只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對比,理解蜜蜂這種本能。

2.從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麼啟發?

(四)總結、擴展

自然界中有許多奧祕等着同學們去發現,去研究,希望同學們都具有慧眼,善於發現問題並有為科學不怕困難的精神。

(五)佈置作業

閲讀《昆蟲記》這本書

(六) 板書設計

26* 蜜蜂

語文教案《蜜蜂》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遇到疑難問題,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是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蜜、蜂、列、莫、附、談、叢、訝、斯、養、派、採,”理解“引路、附近、花叢、觀察、採蜜、驚訝”等詞語的意思,並且會讀會寫。

3.學會把兩句簡單的話合成一句話;能用“親自、發現”説寫句子。

4.理解課文是怎樣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清楚的。

教學重點:學會12個生字,讓學生通過讀懂每句話的意思來理解課文第2、3自然段的內容,從而懂得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教學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初步培養學生遇到疑難問題,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投影片、生字卡片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引路、附近”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1)誰知道蜜蜂有什麼特點?我們怎麼記住這二個字呢?(出示生字卡片)

(2)學習“蜜、蜂”二字。

a.學習“蜜”:字形重點,注意中間部分的筆順。

b.學習“蜂”:字音重點,讀準後鼻音。字形上與“鋒”區別。

c.指導書寫。教師範寫,學生在《課堂作業》本上各寫一遍。

(3)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的課文是和蜜蜂有關的,出示課題。重點理解“引路”詞語的意思。

2.初步感知課文。

(1).聽錄音,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討論後,教師簡介列寧的生平。

3.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自學該自然段中的生字,遇到帶拼音的字多拼讀幾遍,讀通課文的句子。

(2)檢查自學。

a.出示認讀生字,並結合音、形、義的重點進行教學。

Mosikefujinyangfengtancongmiyapai

莫斯科附近養蜂人談天花叢採蜜驚訝派人

字音重點:斯(注意讀準平舌音。)

字形重點:養(與“美”區別)、斯(與“期”區別)、派,右邊不可寫成“瓜”、

詞義重點:教師簡介“莫斯科”。

b.寫出下面字的偏旁和筆畫。(做後校對訂正。)

派()旁,共()畫。

斯()旁,共()畫。

蜜()旁,共()畫。

c.開小火車逐段檢查朗讀,要求不讀破句,讀通課文。

(3)指名讀第1自然段,教師簡筆畫:莫斯科、小山、房子,並隨機理解“附近”詞語的意思。

(4)請小朋友結合板畫,説説列寧的住處。

4.作業

(1)《課堂作業》第一題:抄寫生字。(教師要指導書寫。)

5.板書設計: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本課的生字,理解“花叢、採蜜”等詞語的意思。

2.學習課文2、3自然段,初步學會説出句子意思的方法,能説出第3自然段每句話的意思,理解課文是怎樣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清楚的。

教學過程:

1.複習並導人新課。

(1)抽讀生字卡片。

(2)完成組詞。《課堂作業》3。(做後校對並訂正)

過渡: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哪一自然段寫列寧想找養蜂人?哪一自然段是寫列寧怎樣找養鋒人?(集體討論)

這節課,我們學習(2—3)自然段,學懂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學習“怎樣説出一個句子講什麼”的方法。

2.學習第2自然段。

(1)整體感知。

a.默讀並思考:出示填空:

第二自然段共有()句話。第()句是產列寧想

找養蜂人,第()句是説大家不知道養蜂人的住處,第()句説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

B.集體討論。

(2)學習“怎樣説了一個句子講什麼”的方法。

A.嘗試學習。

①師歸納第二自然段的大意。

②請生讀一讀,想一想,課文用什麼方法概括句子的意思?

B.學生回答後,逐一討論。

學第一句,(出示投影片)“列寧想找到養蜂人。”(齊讀)

第一句中哪些詞語告訴了我們這個意思呢?(請生讀句,劃句)

學第二句,(出示投影片)“大家都不知道養蜂人住的地方。”(指名讀)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不知道養蜂人住的地方,請生讀第二句。劃出有關詞,隨機理解“往常”的意思。

通過二句話的學習,誰知道讀懂一句話,説出這句話的意思有什麼方法嗎?(討論)

:讀懂一句話,説出這句話的意思可以把句子中一些重要的詞語改編成我們自己的話説出來。

學習第三句,(出示投影片)“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

請小朋友根據意思在第3句中劃出這些詞語並連起來讀一讀。(隨機理解“親自”的意思,並讓學生能用“親自”進行造句。完成《課》6)

師:讀懂句子,説出句子的意思,除了可以把句子中一些重要的詞語改編成我們自己的話説出來,學了這個句子以後,你還可以採用什麼方法説出句子的意思?(討論)

:可以找到句子中的重要詞語,把它們連起來組成一句話。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你知道“怎麼説出1個句子講什麼”有哪二種方法?

投影出示:學習“怎樣説出1個句子講什麼”的方法。

(1).可以把句子中一些重要詞語改編成我們自己的話説出來。

(2).可以找到句子中的重要詞語,把它們連起來組成一句話。

5.學習第3自然段。

(1)根據第二自然段概括句子意思的方法,請小朋友默讀第3自然段並思考:第3自然段共有幾句話,説説每句話的意思。(自學)

(2)討論概括句子意思的方法。(隨機點撥)

指導用第2種方法説説第1句的意思,用第1種方法説説第2、3句的意思。並在討論中隨機理解“花叢、果然”詞語的意思,結合講解教師簡筆畫,花叢、蜜蜂、園子、蜂房、小房子。

(3)列寧是怎麼找到養蜂人的,請小朋友再仔細地讀第3自然段,結合課文及板畫説説列寧看到什麼?他是怎麼想的?

(引導學生體會:當列寧看到花叢裏有許多蜜蜂,他想,這麼多蜜蜂,大概是養蜂人養的吧!當他看到蜜蜂採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他想,園子裏大概有蜜蜂的家,它們回家釀蜜。當他看到小房子時,他想,這房於大概是養蜂人住的,因為養蜂人要照看蜜蜂,肯定和蜜蜂住得不遠。)

(4)列寧看到蜜蜂,他是怎麼想的?老師把你們剛才説的概括成三句簡單的話,你們能説嗎?(出示填空題,練習説話。)

列寧發現花叢裏有()。

列寧想:蜜蜂採了蜜要飛回()。

()往往住在蜂房附近。

只要順着蜜蜂正飛行的方向走去,就一定能找到()。

(5)請小朋友自由讀第4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話説説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6.作業:課後第四題,按課文內容填空。

7.板書設計:

列寧發現花叢裏有()。

列寧想:蜜蜂採了蜜要飛回()。

()往往住在蜂房附近。

只要順着蜜蜂正飛行的方向走去,就一定能找到()。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4自然段,理解“驚訝”詞語的意思。學習把兩句簡單的話合成一句話。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3.使學生懂得遇到疑難問題,只要細心觀察,認真

思考,是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教學過程:

1.複習。

①《課堂作業》2,讀拼音寫詞語。

②説説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2.學習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

(1)出示投影片:蜜蜂採了蜜。

蜜蜂飛進了蜂房。

讀一讀,想;想,這二句話都是寫什麼的?

(2)出示投影片:蜜蜂採了蜜,飛進了蜂房。

齊讀,請小朋友比較這句話和上面二個句子有什麼不同?老師為什麼能把二句話合成一句話呢?

(3)請小朋友完成《課堂作業》第5題,做後集體校對,有錯的訂止。

3.學習第4自然段。

(1)學習養蜂人説的話。

a.指名讀,養蜂人見了列寧,是怎麼説的?

b.重在理解“驚訝”詞語的意思。

c.思考:養蜂人為什麼會驚訝,他會怎麼想?

d.指導朗讀養蜂人説的話,讀出驚訝的語氣。(自由練讀—指名讀—評議)

(2)學習列寧説的話。

a.自由瀆,理解“嚮導”詞語的意思。

b.討論:蜜蜂真的是“嚮導”,會“引路”嗎?列寧為什麼能找到養蜂人呢?出示投影:

┌───────────────────┐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

│有許多蜜蜂。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採│

│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園子旁邊有│

│一所小房子。│

└───────────────────┘

請小朋友去掉劃線的.字讀一讀,體會這樣寫語句通順嗎?為什麼作者要寫上這些詞語呢?

(討論後:正由於列寧仔細觀察,才找到養蜂人的家,從中教育學生,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是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4.自由讀全文,説説學了這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5.作業。

①看拼音寫詞語。

Mifengyinlulieningmosikefujin

()()()()()

yangfengtantianhuacongcaimijingya

()()()()()

②《課堂作業》4,寫近義詞。

③課後練習5,用“發現”寫一句話。

6.板書設計:

Mifeng yinluliening mosike fujin

() () () ()( )

yangfengtantianhuacongcaimijingya

()()()()()

語文教案《蜜蜂》3

課堂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如何合理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認識為特點,也就是説,教學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學生語言和思維訓練,發展學生認識能力。

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發展他們的認識能力呢?

一、根據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步驟,安排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從頭讀到尾,腦子裏就有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學生有了一個整體印象之後,教師再指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去理解,這就是從整體到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理解後,再回到整體上來理解。後一個整體理解比起前一個整體理解,認識提高了,加深了。因為它經歷了概括提高的過程,因此獲得的認識也就更完整更深刻。

教給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學習步驟,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逐步深入的學習方法,而且使學生初步懂得:認識事物既要看整體,又要看部分,還要看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樣就為逐步提高認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我在教《雷雨》一課時,先引導學生抓住雷雨的主要景色,從整體上觀察圖畫。有了一個總的印象後,再指導學生對照,一部分一部分地仔細觀察,逐段學習,看看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特點各是什麼?然後幫助學生概括出:

雷雨前:滿天烏雲,空氣悶熱,颳大風,雷鳴電閃;

雷雨中:雨越下越大,時間不長;

雷雨後:空氣清新,出現彩虹,池塘裏水滿了。

每學完一部分,幫助學生概括一下,使學生的認識上升一步,同時又與下一部分聯繫起來,使學生的思維條理化。最後從整體上來一個回合,使學生從雷雨的出現、發展、變化過程中概括出雷雨的特點,初步瞭解自然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提高到理性。這就是一個認識上的飛躍。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認識不斷向前發展

課堂教學中設計提問是很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是把作者、教師、學生三條思路揉合在一起,像一把把鑰匙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自覺地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怎樣設計課堂的提問呢?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基本功訓練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好幾個主要問題,並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自己設計的問題結合起來,統籌安排在課堂提問之中,一步步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學生的思維推向前進,促使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本質地去理解課文,提高認識水平。教師的提問要抓住重點,儘量做到少而精,要有啟發性,問題的語言要淺顯,明白,兒童化。

比如《種魚》這一課,是由三幅圖組成的看圖學文。通過小貓種魚這一有趣的故事,使學生懂得小貓為什麼收不到魚的道理。

第一段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農民把玉米種在哪兒?(2)到了秋天怎樣?你從哪兒看出收了很多玉米?設計這兩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懂得把玉米種到地裏,到了秋天是會有收穫的。第二段設計了三個問題:(1)農民把花生種在哪兒?(2)玉米和花生為什麼要種在地裏?(3)到了秋天怎樣?通過上述問題,把玉米和花生聯繫起來,讓學生懂得玉米和花生有共同之處,它們都是植物,把它們種在地裏,是會有收穫的。第三段設計了三個問題:(1)小貓看見農民種玉米、花生心裏怎麼想?又是怎麼做的?(2)小貓能收到很多魚嗎?為什麼?(3)小貓怎樣做才能收到很多魚呢?通過這幾個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事物的規律:玉米、花生和魚的生長條件是不一樣的,玉米、花生是植物,要種在地裏;魚是養在水裏的動物,是不能種在地裏的。最後通過小貓怎樣做,才能收到很多魚呢?這一問,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與實踐聯繫起來,使學生的認識能力向前發展。

三、教學過程中,注意兒童的認識是怎樣提高的

兒童學習一篇課文,從開始到結束,思維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我在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注意掌握這個過程,並引導學生去經歷這個過程。

以《一粒種子》為例,我着重抓了三點:(1)抓事物之間的聯繫:種子發芽跟温度、水分、土質的聯繫;春天與萬物生長的聯繫。(2)抓事物的發展變化:種子發芽出土經歷了四個階段,有意識引導學生注意這四個階段的變化。(3)抓詞、句、段之間的聯繫。特別是抓住重點段落,從詞、句到段之間的聯繫,從中瞭解種子發芽的條件和經過。

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四次“挺一挺”。每次挺一挺都説明種子在一定條件下的變化,成長,反映了種子發芽的主要變化過程。我就抓住這四個“挺一挺”,啟發學生思考:什麼叫“挺一挺”?種子為什麼要“挺一挺”?種子

每次挺一挺,自己有什麼變化?大地上又有什麼變化?從中揭示了種子發芽的過程,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以及跟季節氣候的關係。當學生對種子發芽的經過有了具體印象之後,我又引導學生對現象加以綜合概括,抽象提高,讓學生説説:種子是怎樣發芽的?種子發芽需要哪些外部條件?學生經過思考、消化、懂得了氣候温暖,水分充足,泥土鬆軟是促使種子發芽的必備條件。

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課文內容既有了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又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概括,他們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初步瞭解了一點植物常識,而且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認識能力。

四、把學習語文、認識事物、體會思想感情有機地結合起來

閲讀教學中學習語言文字,認識事物。體會思想感情三者是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語言文字掌握得好,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就深刻;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對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得就更真切,併產生共鳴,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在引導學生體會思想感情時,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以文章的詞和句為依據,並把詞和句放到語言環境中去加以體會。

《大海的歌》這篇課文,作者以清新優美的文字,描繪了海港繁榮的景象和大海美麗的景色,歌頌了欣欣向榮的祖國,歌頌了社會主義四化建設。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了圖文結合的方法,讓學生看圖讀文,跟隨作者步入畫境,同時抓住描述海港景色的關鍵詞句,啟發學生展開想象。此時此刻,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你又想到了什麼?學生的心情跟隨作者的感情在激盪,耳邊彷彿鳴奏着大海呼嘯的濤聲,聽到了大海在歡樂地歌唱。他們豪情滿懷地説:“海港兩岸,裝卸吊車,海輪在歌唱;大海里,石油鑽探船在歌唱;整個大海在歡呼在跳躍,在歌唱,歌唱偉大的祖國像初升的太陽蒸蒸日上,繁榮富強。這是一曲讚美偉大祖國的頌歌,是一曲振興中華,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凱歌。”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層層推進,步步加深,師生都沉浸在愛國主義情感的海洋之中。

教案實錄

師: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先請小朋友們默讀課文第三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

生:(默讀課文第三段)

師:好。小朋友,列寧的住處在哪兒?要是你們能説出來,我就把它畫出來,好嗎?

生: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師:(邊板畫示意圖邊説)這座小山離莫斯科不遠,山下有一條小路,列寧邊走邊看,看到了花叢。誰能説説花叢在哪兒?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花叢在路邊。書上説“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説明花叢在路邊。

師:對了,花叢在路邊。(邊説邊畫花叢)那麼,園子在哪兒?

生:園子在花叢的附近。

師:你怎麼知道園子在花叢的附近?

生:因為書上説那些蜜蜂採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説明花叢離園子不太遠,所以我知道園子在花叢的附近。

師:對。(邊説邊畫園子)養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養蜂人的小房子在園子旁邊。

師:(板畫房子)房子旁邊還有什麼?

生:房子旁邊應該畫上幾個蜂箱,因為養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邊。

生:所以列寧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養蜂人的家了。

師:(板畫蜂箱)小朋友們真聰明,自己已經能讀懂書,把這些地方搞清楚了。現在誰能看着圖把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連起來説説?

生: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條小路。小路旁邊有花叢。離花叢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養蜂人的家,因為養蜂人在園子裏放了許多蜂箱。

生:(齊鼓掌)

師:説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第三段課文一共有三句話,請大家讀讀第一句:

生:(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

師: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板書:發現)他是怎麼想的?

生:列寧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個養蜂人的吧?

生:列寧還會想,蜜蜂採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着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養蜂人的家了。

師:説得好極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兒呢?於是列寧仔細地觀察。(板書:觀察)什麼叫觀察?

生:觀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細地看。

師:對了,還要一邊看一邊想。那麼

語文教案《蜜蜂》4

教學目標:

會認“莫”等6個生字,會寫“訝”等9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學習列寧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

課前準備

① 掛圖、生字卡片。

②投影儀或幻燈機。

③列寧的有關資料。

教學重難點

識記生字,正確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學生介紹收集到的列寧的有關資料。

老師補充介紹並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藉助拼音,自讀課文。

a.自讀全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正確。

b.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隨機引導。(“引”應該讀“yǐn”,不讀“yǐnɡ”。“附近”應該讀“fù jìn”,而不是“fǔ jìn”)

c.競賽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彙報交流識字方法。

三、鞏固識字

① 指名、集體讀生字卡片。

② 做遊戲鞏固識字。(遊戲規則: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背對黑板站立。老師在黑板上指一個字讓全班同學默記,然後請這名同學猜一猜剛才老師指的是哪個字。這名同學指着黑板上的字問同學位:“是不是×”,如果不是老師指出的字,同學們就回答:“不是×”,這名同學繼續指字問話,如果學生猜對了,同學們就回答:“對,對,對,下一位。”老師再請下一位同學猜字)

四、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附”要寫得左窄右寬,單人旁要寫在豎中線上;“寸”的橫要寫在橫中線上面一點。“派”字的第四筆是撇,不是橫。“敲”的右半邊不支。

五、練習寫字。

展示學生書寫的字,師生共同評議。

六、自讀課文

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第 二 課 時

一、整體感知

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課文內容。

二、朗讀感悟

分組朗讀課文的第1、2段。

a.討論:讀懂了哪些內容,還有什麼問題?

小組之間交流,隨機理解“附近”“當地”。

b.分別出示(投影儀或幻燈)下面兩句話,把畫線的詞語換一換,不改變原句的意思。

當地有個養蜂的人,列寧常常派人去請他來談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c.集體朗讀第1、2段。

學習第3段。

a.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畫畫,可以表演,可以朗讀,體會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他是怎樣想的。

b.彙報交流。指名請同學彙報,藉助學生的畫或老師自己利用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花叢”“蜜蜂”“園子與養蜂人”之間的關係。體會列寧的心理活動。

c.談感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指導朗讀第4段。(要讀出養蜂人熱情又驚訝的語氣,列寧幽默風趣的語氣)

集體朗讀全文。

三、創編表演

創設口語交際的氛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小組分角色表演,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經過和心理活動。

四、課外作業

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把你的發現寫下來。

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蜜蜂》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特點。

2.學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準備

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自由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思考:讀了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麼?

學生甲:我知道這件事發生的時間1922年。地點:莫斯科,

學生乙:找還知道了列寧常常與養蜂人談天。

(2)老師小結。

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列寧常常與養蜂人談天。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課文,列寧為什麼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2)用“因為……所以……”句式説説列寧為什麼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因為往常派去找養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裏,所以列寧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3)老師小結。

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小組討論: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用圖表表示。

(2)小組彙報。

列寧:發現花從中有蜜蜂——蜜蜂飛進園子——小房子——找到養蜂人。

(3)列寧為什麼認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養蜂人?

因為列寧想:蜜蜂是養蜂人養的,蜜蜂採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飛間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養蜂的人。

(4)老師小結。

由於列寧通過觀察瞭解到花叢、蜜蜂、養蜂人之間的關係,就能從中發現線索,找到養蜂人。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圖,養蜂人見到列寧後可能會説些什麼?

(2)列寧是怎樣回答的?

(3)為什麼列寧説蜜蜂是他的嚮導,把他領到這兒來的?

(4)老師小結。

列寧發現了蜜蜂,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分析,就順着蜜蜂飛回的方向走,結果找到了養蜂人。

(5)分角色朗讀第4自然段,讀出驚訝、高興的語氣。

5.總結全文。

(1)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

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經過。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結果。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3)老師小結。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學習列寧遇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做出判斷、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課堂作業設計

1、導(嚮導) 蜜(蜜蜂) 蜂(蜜蜂) 採(採訪) 圓(圓形)

異(奇異) 密(茂密) 峯(山峯) 彩(彩色) 園(園子)

2.驚奇——驚訝經常——常常愉快——高興壯麗一一壯觀

仔細——認真聊天——談天興奮——激動洪亮——響亮

3.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車一(片)草地

一(個)園子一(羣)蜜蜂一(架)飛機一(塊)手絹

4.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採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

板書設計

20 蜜蜂引路

列寧——蜜蜂(嚮導)——養蜂人

花叢(路邊) 認真思考

園子(附近) 仔細觀察

小房子(旁邊) 做出判斷

語文教案《蜜蜂》6

師: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先請小朋友們默讀課文第三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

生:(默讀課文第三段)

師:好。小朋友,列寧的住處在哪兒?要是你們能説出來,我就把它畫出來,好嗎?

生: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師:(邊板畫示意圖邊説)這座小山離莫斯科不遠,山下有一條小路,列寧邊走邊看,看到了花叢。誰能説説花叢在哪兒?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花叢在路邊。書上説“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説明花叢在路邊。

師:對了,花叢在路邊。(邊説邊畫花叢)那麼,園子在哪兒?

生:園子在花叢的附近。

師:你怎麼知道園子在花叢的附近?

生:因為書上説那些蜜蜂採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説明花叢離園子不太遠,所以我知道園子在花叢的附近。

師:對。(邊説邊畫園子)養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養蜂人的小房子在園子旁邊。

師:(板畫房子)房子旁邊還有什麼?

生:房子旁邊應該畫上幾個蜂箱,因為養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邊。

生:所以列寧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養蜂人的家了。

師:(板畫蜂箱)小朋友們真聰明,自己已經能讀懂書,把這些地方搞清楚了。現在誰能看着圖把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連起來説説?

生: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條小路。小路旁邊有花叢。離花叢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養蜂人的家,因為養蜂人在園子裏放了許多蜂箱。

生:(齊鼓掌)

師:説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第三段課文一共有三句話,請大家讀讀第一句:

生:(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

師: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板書:發現)他是怎麼想的?

生:列寧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個養蜂人的吧?

生:列寧還會想,蜜蜂採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着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養蜂人的家了。

師:説得好極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兒呢?於是列寧仔細地觀察。(板書:觀察)什麼叫觀察?

生:觀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細地看。

師:對了,還要一邊看一邊想。那麼,列寧觀察什麼?他是怎樣觀察的呢?請一位小朋友讀第二句話,我們大家看圖。

(生讀第二句話,師在圖上添畫蜜蜂)

師:讀得很好。列寧在觀察什麼?

生:列寧在觀察蜜蜂飛行的方向,看這些蜜蜂飛到哪兒去。

生:列寧看見這些蜜蜂採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

師:這些蜜蜂飛進去為什麼不出來了呢?

生:因為這些蜜蜂已經飛到家了。

生:要是沒有到家,它們還會繼續往前飛。

師:對了。這時列寧繼續觀察,又發現了什麼?

生:發現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

師:你們想這所小房子是誰的?為什麼?

生:這所小房子是養蜂人的。因為養蜂人和蜜蜂是住在一起的。養蜂人為了照看蜜蜂,總把蜂箱放在自己旁邊的。

師:對了。所以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養蜂人的家。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列寧觀察的和想的對不對。請大家讀讀第三句話。

生:(讀第三句)

師:這句話説什麼?

生:列寧親自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證明列寧的觀察是完全正確的。

師:對了。觀察是不是正確,只有通過試一試才能知道。課文中哪個詞證明列寧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樣?

生:果然。

師:對了。大家把這句話再讀一遍。

生:(齊讀)列寧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

[1][2]下一頁

教案《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蜜蜂引路》教學實錄》,來自網!

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

師: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下面我們把三句話連起來讀一讀。等一下我還要請一位小朋友説一説。

生:(讀第三段課文)

師:好,誰會看圖説説,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努潘怠

生: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列寧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養蜂人養的吧?蜜蜂採了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養蜂人了嗎?於是列寧仔細的觀察,發現這些蜜蜂採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總是和養蜂人住在一起的,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養蜂人的家吧?列寧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列寧就是這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

師:説得好極了。

(師生鼓掌)

師:小朋友,養蜂的人看見列寧會怎麼想呢?我請一位小朋友讀讀第四段課文。努哦痢

生:(讀第四段)

師:讀得很好。小朋友,請你們看書上的圖,再圖文對照,想一想,圖上畫的是誰在説話?

生:(熱烈爭論)

我説是養蜂人在説話,因為他張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見列寧來很高興。

書上説養蜂的人是驚訝地説。可是圖上的養蜂人已經不驚訝了,笑嘻嘻的。説明他的話已經説過了,這時候是列寧在説話。

我認為是列寧在説話。因為書上“列寧笑着説”,圖上的列寧正在笑,所以是列寧在説話。

我也認為是列寧在説話,因為列寧用手指着蜜蜂笑着説:“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這兒來的。”養蜂人聽了恍然大悟,也高興得笑起來。

師:現在老師根據書上説的表演一下,你們看到底是誰在説話。(師邊做動作邊有感情的朗讀,表演後)誰在説話?

生:(齊呼)列寧。

師:小朋友,你們很聰明,不僅讀懂了課文,還像列寧一樣會觀察,會思考,真能幹!老師也認為是列寧在説話,因為列寧用手指着蜜蜂,微笑着告訴養蜂人,是你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養蜂人見到列寧為什麼會感到驚訝呢?

生:因為列寧不知道養蜂人住在哪兒,今天突然來到了養蜂人的家,所以養蜂人感到很驚訝。

生:列寧是偉大領袖,今天來看望一個普通的養蜂人。這是養蜂人沒有想到的,所以他感到又驚訝又激動。

師:對了。那麼誰能用驚訝的語氣讀一讀養蜂人説的話?好,你來讀。

生:(很有感情地讀)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

師:讀得好。驚訝得眼睛都睜大了。列寧的話要讀得很親切,很有風趣。誰來試一試。(生紛紛舉手。都想試一試)

生:(讀列寧的話,邊讀邊學圖上的列寧做手勢)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生高興地笑了)

師:讀得很有感情,真好。小朋友,什麼叫嚮導?

生:嚮導就是帶路的人。

師:那麼在這課書裏,列寧指的嚮導是誰呢?

生:(齊)蜜蜂。

師:對了。是蜜蜂。但是你們想,蜜蜂真的能當嚮導,能引路嗎?(點課題)

生:不能。

師:那麼,列寧是靠什麼找到養蜂人的呢?

生:列寧有豐富的知識,他很瞭解蜜蜂,知道蜜蜂採了蜜要飛回蜂房去。列寧跟着蜜蜂走就找到了養蜂人的家。

生:列寧是靠動腦筋,想辦法,仔細觀察找到養蜂人的。

師:對了。列寧是靠動筋,想辦法,仔細觀察,利用蜜蜂採蜜要飛回蜂房去的這個特點,找到養蜂人的家的。這就告訴我們,今後我們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難,只要開動腦筋,仔細地看,認真地想,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語文教案《蜜蜂》7

一、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詞,初讀課文,學習1、2自然段。

2.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

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點:學習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難點:弄清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

四、研究課題:引導學生在自主的閲讀實踐中學會讀書。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圖片,問:這是什麼昆蟲?(板書:蜜蜂)

2.誰可以介紹一下蜜蜂?剛才你們説的情況都是自己親眼見過的嗎?法國有一位昆蟲學家也聽過蜜蜂的介紹,可是他卻要做個試驗。你們想知道他的試驗是怎樣進行的嗎?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4課吧!

3.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發準字音;

2.檢查字音,認讀生字;

3.生字遊戲;

4.默讀課文,説説:你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你是從哪知道的?

(三)細讀1、2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問:作者為什麼要做這個試驗?理解:聽説(板書)

2.默讀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請用“ ”點出作者所做的動作詞。(板書動作詞)

3.自由讀,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樣做這些動作的?

4.同位一讀一演,看怎樣才能把這些動作演好?

5.展示演讀,其他學生評價。(板書:觀察)

6.齊讀第二自然段。

(四)小結、延伸:

1.看着板書,小結,説説:你認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2.上課前,大家介紹了蜜蜂可以採蜜,你們想親眼看一下嗎?(防錄像)

板書:14 蜜蜂

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聽説 試驗

捉、放、做、叫、走

打、放、(觀察)、想

語文教案《蜜蜂》8

一、教材簡説

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敍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説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後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後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最後寫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讓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課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2.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測、阻”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證”是後鼻音。在寫字指導方面,“論”的右邊不要寫成“倉”,“試”的右邊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間不要寫成“良”,“減”的左邊不要寫成三點水;要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的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3.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教學時,可先讓學生明確默讀要求,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然後可採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次默讀,深入到詞句或帶着問題思考。如,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試驗的過程,然後畫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較多和比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細緻深入地加以體會。

4.課文的描寫處處體現着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作者嚴謹的作風體現在:課文的開頭,作者用了“聽説”一詞。是聽説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因此這既成了“我”作試驗的原因,也體現了“我”不輕信盲從的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理解“聽説”一詞在這裏的意思。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為的是便於觀察;給蜜蜂做上記號,是為了好與其他蜜蜂區分;在兩裏外放飛,路稍遠一點,更能説明問題;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等。這一系列試驗過程,充分體現了作者做事嚴謹的品質。

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試驗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説一説,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個環節,通過這樣的比較,體會作者科學的作風。作者不光是認真觀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學生注意“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説”“確確實實”等詞語不僅十分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心理,還體現了作者善於思索的品質。課文中的結論,作者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無法解釋的本能)。

這不奇怪,科學史上這種現象很多。教師可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侷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啟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對試驗結論,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也可能會發問:那三隻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麼?超常的記憶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認方向的一個因素?但不管怎麼説,作者能夠坦然説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論,更進一步説明他是一個嚴肅地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

5.課後編排了資料袋,其中介紹了蜜蜂有趣的知識,(跳圓舞,擺尾舞),學生可以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也許還有新的發現。有條件的同學,學完課文後,可以再觀察觀察蜜蜂,看看還能有什麼新的發現。

四、參考資料

1.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從小生活貧困,15歲考入師範學校,畢業後在國中教數學。一次帶學生上户外幾何課,忽然在石塊上發現壘築峯和蜂窩,從此“蟲心”煥發。他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本昆蟲學着作,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10冊之巨的《昆蟲記》。

2.探測高手:美國軍方從1998年就開始進行兩項研究,由美國蒙大拿大學的昆蟲學家主持。一項是研究利用蜜蜂探測地雷並定位,另一項是利用蜜蜂探測生物武器。因為蜜蜂完全有條件成為名副其實的探測高手。首先蜜蜂有異常靈敏的嗅覺i比狗鼻子還強許多。其次它們還有驚人的記憶力,能夠記住大量不同的氣味。人們很容易訓練蜜蜂飛向一種散發氣味的物質,不管它是不是食物。而且蜜蜂還有一種特性,就是它們不僅能夠記住自己聞到的氣味,還能把這種認識傳給自己的同類。換句話説,只要訓練一隻蜜蜂,就能使同它接觸的所有蜜蜂都跟它一樣“訓練有素”。最後,蜜蜂還有一張王牌,就是它們基本上在什麼樣的氣候條件下都能生存。

3.動物是憑藉什麼來辨別方向,認識路線的呢?科學家們利用蜜蜂和鴿子所做的動物導航實驗,已經初步揭開了這兩種動物導航的祕密。著名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奧地利生物學家弗裏希,曾在20世紀40年代,用一系列實驗測出了蜜峯的基本導航能力,證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陽作為羅盤進行導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陽作為參照點,通過“舞蹈”告訴其他蜜蜂如何到達它發現的花源地。

語文教案《蜜蜂》9

【學習目標】

①認識“試、驗、證”等10年生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20年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祕的興趣。

④通過查資料,進一步瞭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也可製成電腦課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筆畫可以閃爍)。

②師生共同蒐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第一課時

【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引述。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祕嗎?

②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於蜜蜂,你知道些什麼嗎?

③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同桌互讀,糾正錯誤。

③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a.出示生字卡片或課件,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情況。

b.交流是怎麼認識生字的,肯定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④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誰願意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

c.説一説。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可板書“試驗”兩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請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請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為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課堂練習】

①學習生字。

a.出示要寫的生字:論、試、驗、袋、證、概、阻,引導觀察,説説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麼。

b.書寫後,教師用實物投影展示。評議學生寫的字。

②抄寫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