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方山子傳》精品教案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26W

《方山子傳》精品教案

《方山子傳》優秀教案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識記本文文言實詞、虛詞意思,歸納文言知識點。瞭解作者。

過程與方法:體會本文構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與奇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實質。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構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與奇特。

教學難點:

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實質。

教學方法:

自讀法、分析法、引導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常規教具。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

課前給大家講個故事。宋朝有一位文學家蘇軾,又叫蘇東坡。他擅長詩詞,文章也寫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不過有一次,有人蔘奏他寫詩譏刺朝政,皇帝很生氣,就把他從朝中貶到黃州,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黃岡。

蘇東坡在黃岡有個好友陳慥,字季常,號方山子。他們兩人的愛好差不多,都喜歡遊山玩水,寫詩作賦,喜歡研究佛教的道理,還喜歡在一起飲酒。他們飲酒的時候,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請來一些美女,在一邊歌舞助興。可是陳慥的夫人柳月娥很愛吃醋,很不滿意陳慥的行為,尤其不滿意的就是陳慥喝酒時找美女來斟酒夾菜,跳舞唱歌。有時,美女們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來了,把美女們全都趕走,後來,陳慥跟蘇東坡兩人在喝酒的時候,就不敢找美女來陪酒了。

一天晚上,蘇東坡又到陳慥家來。兩個人一邊喝着酒,一邊談佛論道。兩人講來講去,越講越泄氣。陳慥説:“我們兩個講來講去,把情緒搞壞了。我知道有兩個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乾脆請她們給咱們唱兩首歌。咱們邊聽邊喝,不是挺好嗎?”陳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兩個歌女找來,和蘇東坡端着酒杯,聽着兩位歌女給他們唱歌,又覺得人世也有美好的東西。沒料到夫人的丫鬟聽見了,趕緊向夫人稟報,夫人從屋裏出來怒火中燒。兩人只好散了。

第二天,蘇東坡寫了首詩,送給陳慥。這首詩是:“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説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説,您這位居士真是挺可憐哪,又説空又説有,晚上不睡覺。説了半天,護法的獅子來了,這麼一叫喚,嚇得您連拄杖都掉了,心裏空空蕩蕩的。説河東獅子,是因為柳月娥老家是河東人。這就是成語“河東獅吼”的來歷。比喻婦人妒悍,大吵大鬧。同時,又因為陳慥字季常,後來人們就把怕老婆的人稱為“季常癖”。

這個陳慥是誰呢?他有着怎樣的家世和人生經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他。

【作者介紹】

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詩人、散文家、詞人、書法家、畫家、高級廚師,是一個對中國文學史、藝術史有着巨大貢獻的全能型作家。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在文學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稱之為“一門父子三詞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蘇軾如此全才,與他同時代的四位詩人甘心做他學生,形成“蘇門四學士”-- 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現代女作家方方曾經説過:“我要是生活在蘇軾那個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設法嫁他”。同時,民間傳説蘇軾還有個妹妹叫蘇小妹,是個才貌雙全、秀外慧中的女人,嫁給了秦觀,其實這是民間傳説的,是民間杜撰的,不是事實。

詩人:與江西詩派的開創者黃庭堅並稱“蘇黃”,如“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題西林壁》﹚;“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粧” ﹙《海棠》﹚

散文家:與北宋古文運動領導歐陽修並稱“歐蘇”,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當時就有“蘇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譽,如《喜雨亭記》、《石鐘山記》、前後《赤壁賦》。

詞人:與南宋大詞人辛棄疾並稱“蘇辛”,是豪放派詞風的創始人,詞作豪放高曠,情濃意遠,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書法家:擅長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繪畫家:善畫竹,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

高級廚師: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

【文言知識點】

1、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猶見於眉間:“見”通“現”。 往往陽狂垢污:“陽”通“佯”。

2、古今異義詞:

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遺像,古義,流傳下來的樣子。今義:人死後留下的畫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義,妻子和孩子。今義:男人的配偶。

3、詞類活用:

餘既聳然異之:異,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異。

歲得帛千匹:歲,名詞作狀語,每一年。

4、特殊句式:徒步往來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判斷句。 鵲起於前:狀語後置。

【內容解析】

1、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寫了什麼內容?用了怎樣的敍述方法?

明確:第一段,直接敍述,簡介方山子生平,並説明得此稱號的緣由。第二段,細節描寫,寫了他鄉遇故知。第三段,倒敍,細節描寫,寫方山子少年時的豪俠之氣。第四段,補敍,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第五段,對方山子的讚頌。

2、第一段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與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確: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兩次邂逅作對比,指出方山子並非尋常的隱逸之輩,兩次邂逅所見有何不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明確:俯而不答,仰而笑。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時豪士。

4、鑑賞提示説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動蘇軾的是他的“異”,那麼方山子的“異”表現在哪些方面?表達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情感傾向?

明確:(1)他與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氣方剛,一身俠氣。成年--折節讀書,有志用世。晚年--無所遇合,遁於光、黃間。

(2) 生活態度獨特:庵居蔬食,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 待人接物的方式與常人不同:不與世相聞,人莫識也。

(4) 家庭情況及其大氣、大方的行為作風:世有勛閥,歲得帛千匹。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表彰陳慥淡泊自守的高潔品德,藉此流露出同為“不遇”的感慨。(換句話説:對老友的知音之情,寄託自己身世之感。這也是本文主旨。)

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請問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豐滿形象的?

明確:本文沒有像一般傳記那樣,平鋪直敍地介紹人物的姓氏、鄉里、家世、生平等。開始,只是粗略地介紹了方山子生平,並説明得此稱號的緣由。但其人真實姓名、家世、籍貫等均未介紹,讓讀者產生一種懸念,急於知道此人究竟是誰。接着,記敍自己在黃州跟他的一次巧遇,點明人物姓氏。隨後追溯此隱士曾有過的年少氣盛,最後説明其擁有的顯赫家世。這樣,由隱而顯,由略而詳,層層設疑,層層呼應,愈深愈見方山子的不同尋常和卓立無匹。

作業佈置:預習《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方山子傳》優秀教案二

教學目標:

1、瞭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與作者的用意

2、認識方山子始俠後隱的行徑與神情風貌

3、學習本文的寫作技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蘇軾二十一歲中進士,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諡文忠公。

二、寫作動機

作者選擇某人作為傳主,一定是對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別感興趣的東西,方山子棄榮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貧賤的行動,對大難不死的蘇軾有不少的觸動,作者結合自己當時被貶黃州的處境,於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寫方山子未嘗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説是作者在黃州心態的一種形象的折射。

三、研讀課文

1、鑑賞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動作者的是他的'“異”,那麼方山子的“異”表現在哪呢?

明確:(一)是他與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血氣方剛,一身俠氣

成年——折節讀書,有志用世

晚年——無所遇合,遁於光、黃間

(二)是生活態度的獨特:庵居蔬食,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與世相聞,人莫識也

(四)是其家庭情況及其大氣、大方的行為作風:

世有勛閥,歲得帛千匹

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第一自然段簡介方山了生平,並説明得此稱號的緣由

2、第一自然段哪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與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確: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兩次邂逅作對比,指出方山子並非尋常的隱逸之輩,兩次邂逅所見有何不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4、思考:為什麼方山子聽了蘇軾的遭遇後,表現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態?

明確:這既表現了方山子對於黑暗腐敗的世道的熟悉,因為他是過來的,所以見怪不驚。又極含蓄地表現了他對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對打擊誣衊蘇軾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視。

5、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麼表達方式?(倒敍方山子少年時豪俠之氣)

6、第四自然段為什麼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確:為了突出其“異”於常人之處,甘心放棄顯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處。作者在此極度讚頌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讚語僅最後“此豈無得而然哉”!

最後作者以光、黃其他“陽狂垢污“的異人來反襯方山子,表達了作者對方山子及其同類人生活的嚮往。所謂異人的“陽狂”之行乃是一種掩飾,是為了壓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嗎?作者以疑似的口吻問他是否見過“陽狂垢污”的異人,其實,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異人。

四、概括主旨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潔品德,藉此流露出同為不遇的感慨。

五、關於本文的構思見教參p68

六、參考譯文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遊俠朱家、郭解的為人,鄉里的遊俠之士都尊奉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到了晚年才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放棄坐車騎馬,毀壞書生衣帽,徒步來往于山裏,沒有人認識他。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説:“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

我因貶官居住在黃州,有一次經過岐亭時,正巧碰見了他。我説:“啊喲,這是我的老朋友陳慥陳季常呀,怎麼會住在這裏的呢?”方山子也驚訝地問我到這裏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他低頭不語,繼而仰天大笑,請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裏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兒奴僕都顯出怡然自樂的樣子。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

回想起方山子年輕的時候,曾是個嗜酒弄劍,揮金如土的遊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見到方山子帶着兩名騎馬隨從,身藏兩箭,在西山遊獵。只見前方一鵲飛起,他便叫隨從追趕射鵲,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緊韁繩,獨自躍馬向前,一箭射中飛鵲。他就在馬上與我談論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敗之事,自認為是一代豪傑。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氣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間顯現,這怎麼會是一位蟄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於世代功勛之家,例應有官做,假如他能廁身官場,到現在已得高官榮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陽,園林宅舍雄偉富麗,可與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還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絲帛收入,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樂了。然而他都拋開了,偏要來到窮僻的山溝裏,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獨有會心之處才會如此的嗎?

我聽説光州、黃州一帶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裝瘋顛、衣衫破舊,但是無法見到他們。方山子或許能遇見他們吧。

七、作業

課後練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