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87W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多篇)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鋭角和鈍角,能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的良好習慣。

教學方法:以智慧爺爺送禮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認識鋭角和鈍角以及他們的判斷方法,然後通過做角、找角、分角、畫角、拼角等多種形式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的認識。

教學具準備:

每組一盒畫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智慧爺爺託老師帶給大家一件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現在就在你們桌上的盒子裏,趕快打開來看一看。不過在看之前智慧爺爺還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看過之後各組要把盒子裏的東西按一定的標準分一分,行嗎?好,開始行動。

1.各小組倒出來後發現是相同的卡片上畫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後以組試分。

2.小組派代表彙報分的結果。(一般會分成兩類:直角和其他的角)

3.這些是直角,那麼,那些是什麼角,又有什麼特點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皇宮,來研究有關角的問題。

二、認識鋭角和鈍角

1.引導學生用剛才分出的第二類角與直角比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點?

2.小組合作比較大小,然後交流比較方法和結果。

3.根據比較結果再次對盒子中的角進行分類,並且展示分的結果。

4.教師根據學生的分類結果給出各種角的名稱(即鋭角與鈍角)以及判斷標準。

5.鼓勵學生説説教室裏或生活中哪裏還有鋭角或鈍角。

三、組織活動,鞏固認角

1.做角: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活動方式做出不同的角鞏固對三種角的認識。(如:採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動角的方式進行練習。)

2.找角: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找出角並分類放入相應的房子裏。

師:直角、鋭角、鈍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於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來休息,同學們,你願意幫他們嗎?

(多媒體課件出示事物圖P39 1題圖以及標有三種角的三所房子。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找出角,然後利用動態效果從實物中抽取出學生説的角,分類把角送回家。)

四、畫角

1.大家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孩子,這些角為了感謝大家想為自己畫一些像送給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畫像呢?能試着把你希望得到的畫像畫出來嗎?

2.學生獨立嘗試畫出自己喜歡的角,並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判斷是哪一類角。

3.展示自己畫的角並交流畫角的方法。(教師對學生想出的多種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五、拓展活動

同學們在研究角的過程中,三角板幫了我們的大忙,為了感謝三角板,我們來一起陪它做個遊戲,輕鬆一下,好嗎?

1.引導學生用三角板做拼擺圖形的遊戲。

2.各組交流拼出的是什麼圖形,在此圖形中有幾個角,分別是什麼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組成?

六、總結。

第二課時平移和旋轉(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現象。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在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具的準備:錄像、P133的學具、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村正在為咱們學校修建一所新校園,你高興嗎?想不想去看看?播放錄像:工地上工人們正在乘着升降機在上樓,樓房裏有幾位工人正在安裝推拉窗,並不時的推一推、拉一拉。

二、初步感知平移現象

1.引導學生説説片中的工人在幹什麼?升降機和推拉窗分別是怎樣運動的?

2.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現象就是平移現象。

3.鼓勵學生小組討論判斷平移現象的標準,並在全班交流,教師要及時點撥。

4.引導學生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現象?

三、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

1.組織學生做遊戲:小組合作利用P133的學具“拉一拉”開展遊戲,體會平移現象,同時,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案?

2.引導交流,對找出多種搭配方案的小組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四、利用方格紙鞏固認識

動態課件呈現:方格紙上的小船行使圖。

1.引導學生説説小船是在平移嗎?為什麼?

2.引導學生感知平移的方向與距離所表示的含義:

(1)小組討論:小船正在向哪邊平移?(右邊)移了幾格?(八格)

(2)各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然後教師利用動態課件慢速展示平移過程,學生一起跟着數小格,真切的體會平移的距離。

3.設疑,對學生初步滲透兩次平移的思想。

如果小船向左平移三格將會在什麼位置?(小組討論,然後派代表交流,最後動態演示驗證);再向下平移三格呢?(小組再次討論交流。)

五、擴展活動

課件出示P44 4題圖,配上淡色方格。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哪些小魚平移後可以與紅色小魚重合?

2.交流討論結果,並説説白色小魚怎樣平移後,可以到達紅色小魚的位置?

3.獨立給可以經平移後重合的白色小魚塗上紅色。

4.引導觀察這些紅色小魚有什麼共同特點?

六、總結。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買鮮花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練習。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減法的算式。

教學重點:

掌握除加混合運算中的順序。

教學難點: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誰是你們最親最愛的人?(媽媽)每當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媽媽總會陪伴在我們身旁,媽媽那如花的笑臉就會浮現在我們眼前。三八婦女節剛剛過,你們有沒有送禮物給媽媽啊?(沒有)讓我們也去花店配一束美麗的鮮花送給媽媽,好嗎?

設計意圖:用詩意的語言輕輕撥動學生的心絃,讓濃濃的母愛緩緩地流入學生的`心田。帶着對母親的愛,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學生會更主動。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觀察情境圖,説説圖畫上給了我們哪些信息?

教師放手,學生先獨立解答,在小組合作交流,最後指名板書彙報。

引導學生觀察綜合算式,你是怎麼計算的,有什麼規律?

同桌互相説説:在一個算式裏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在一個算式裏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引導邊看圖邊思考,為什麼在一個算式裏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因為必須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價格該怎麼算?

3、指明讓學生扮演:

24÷8=3(元)5—3=2(元)

5—24÷8

=5—3

=2(元)

4、説一説有減法又有除法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讓我們再看看其它花的價格吧!

指明讀題(2):買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錢?

四、佈置作業

練一練的第1題和第2題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例1學習是二下教材第一單元打頭內容,第一次出現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步式題計算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以看木偶戲為主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自己來了解信息,提出問題。綜觀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有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及方法,也有小括號的學習,另有乘加乘減解決問題,雖然例1和例2有緊密的內在聯繫,但細細琢磨,從學生的認起起點及教材的編排體系來分析,把例1作為單獨一課時進行劃分比較合適。

這樣劃分的理由是:例1教材的意圖是讓學生掌握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知道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先再這樣的方法進行思考,例2的重點筆墨則是讓學生認識小括號,會用小括號。若把例1例2合併在一課時進行教學,會存在顧此失彼現象,學生對兩步計算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及方法有可能不會較深的感悟,在此情況下,用短暫的時間來認識小括號,難點也無法突破。而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小括號學習一直困擾着二年級學生。

解決問題第一次出現是一上年級的求總數和求剩餘,而一下年級的兩數比較解決問題,二上年級則是用倍的知識解決問題,都是依據新課程的一個顯着特點算用結合來呈現的,也就是説式題教學都是輔以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來展開教學。例1是解決問題在第一學段的第二次隆重出現。重點是落實在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雖然學生在前幾個星期已經能較熟練的計算加減混合兩步計算式題,但他們並不清楚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應該先想(算)再想(算)。所以,我認為,例1教學,式題的運算技能培養不是重點,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教學難點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及數學語言的完整表達。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一步計算問題,能較熟練的解決兩步計算式題,如: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口算方法,但學生對小括號的作用是陌生的,本節課不做教學要求,如課堂能夠動態生成,提到小括號這一知識點,教師可適當提示,不耗學習時間。

由於是借班上課,課前需要了解學生用一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時,他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這節課的學習需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多角度暴露學生的思考過程,多問學生: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算式是先算出了什麼?他是先算出什麼?在説的過程中,逐漸讓學生感悟到解決兩步計算數學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教學設想: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基點。

例1把數量關係隱含在問題情境中,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解決問題都有一個不變的基調:處理信息,理解數量關係。本課教學將充分利用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要先知道他是先算出這樣的提問與追問,幫助學生梳理問題解決的步驟與方法。

2、有效挖掘學生潛力,為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落點。

把相同模式的問題解決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上車下車,圖書出借、停車場開來開走等豐富的生活經驗,教師只有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把藏於心中的祕密與所學的知識相結合,才能體會到數學的應用性、生活性。本課教學通過分層次的練習(模仿練、獨立鞏固練、選擇練、拓展練),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充分自覺的對兩步計算這種模式的問題解決體會更深刻,同時,不同形式的練習與表達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知道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2、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能用數學語言表達思考方法。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學流程

一、問題情境引入

1.小朋友們,桃園國小的二( )班小巧虎中隊的圖書角正缺圖書管理員呢,要到實驗國小的二( )班裏來招聘圖書管理員,你們想去競聘嗎?如果你能解決圖書角的問題,知道書架上圖書的數量變化,你就有競聘的資格了!

2.出示書架情境圖:

逐步呈現:

先出示:書架上原來有圖書22本。

再出示:歡歡小組要歸還13本,晶晶小組要借走6本。

問:從圖上看,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彙報,標出數據)

問:把你找到的信息完整的説一説,好嗎?(指名説,和同桌説,全體齊説)

追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什麼問題?(現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

引導:請你把這些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連起來説一説,説給同桌聽。(同桌交流)

二、探求新知,建立模式。

1. 同學們説得很完整,你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 停頓,讓學生獨立思考。

3. 把你的辦法輕輕地告訴你的同桌。

4.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寫出來。(自備本獨立練習)

5. 先寫完的小朋友和同桌悄悄的交流一下,你是怎麼想的?

6. 反饋:不同方法展示。

(1)22+13=35(本)(2)22-6=16(本)

35-6=29(本) 16+13=29(本)

(3)22+13-6=29(本) (4)22-6+13=29(本)。

預設問題:你是先算什麼?哦,你們猜他是先算什麼?22+13是先算什麼?再減6是再算出什麼?22-6是先算什麼?再加13是再算出什麼?

7、歸納:這幾個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點不同,但都能解決現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這個問題。1和3的方法是相同的,2和4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8、二個小組合作,每人選擇一種方法,用先算出再算出的樣子,説一説想的過程。

9.小結:同學們真能幹,能做個合格的圖書管理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今天在練習的時候,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解釋應用與拓展

1、鞏固練習:解決水果賣進賣出問題。

2、獨立練習:解決乘車問題。(同桌互批)

3、變式練習:繼續解決乘車問題。(集體講評)

4、拓展題:選擇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到哪些本領?

2、教師總結:同學們只要用一雙亮眼睛認真觀察,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正確數出10000以內的數,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認識計數單位“萬”。

2、會寫、讀10000以內的數(不含0),説出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3、體驗遷移類推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對兩位數的數位也都有所瞭解。本單元將認數的範圍擴展從兩位數擴展到四位數。學生將認識萬以內的數,並會萬以內數的讀寫。萬以內數的讀寫是進一步的學習萬以上數的讀寫法的基礎。因此要切實的學好本單元,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10000以內的數,掌握數的組成和數位順序表。

難點:理解數位的意義與作用。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課件展示家電用品及其價格。複習最高位、各數位的意義等。

2、學生試讀更大的數。(板書: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由課題想到這節課要學習的。知識。

活動2【活動】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教學例4

1、數數時,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還可以一千一千地數。(數小方塊)(板書:10個一千是一萬)

2、(用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從一千數到一萬

3、練習數數(課本第75頁第2題)

4、感受身邊的數(一萬)

(二)數位順序表

1、“萬”所在的數位是“萬位”,之前還認識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2、擺一擺:小組合作,把5個數位進行排序。

3、數位順序表,從右數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4、練習

(三)教學例5

1、課件逐一出示小方塊,讓學生數;最後所有的小方塊加在一起有多少個?

2、用計數器撥出這個數,並寫數和讀數。

3、説出這個數的組成。

活動3【練習】三、鞏固練習,知識考查

大考驗——尋找密碼

1、第一關【讀一讀,説一説】(課本第75頁第1題)

提示1:密碼是一個四位數,最高位是5。

2、第二關【撥一撥,數一數】

要求:同桌兩人比賽,看誰説得又快又準!

(1)十個十個地數,從1260開始往後數5個數

()()()()()

(2)一百一百地數,從3700開始往後數4個數

()()()()()

提示2:十位的數字是3的3倍。

3、第三關【聽一聽,寫一寫】

老師報數,你來寫。

1313 3258 4735 9999 10000

提示3:百位和個位的數字相同,它們的和是4。

密碼門打開,感受生活中的萬以內的數

活動4【練習】四、課堂小結,知識比賽

1、這節課學會了什麼知識?

2、知識比賽(練習紙)

(1)從()邊數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2)5236是一個()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

(3)由3個一,5個十,6個百和8個千組成的數是()。

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課本1頁到3頁內容。

學習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表象。

2、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難點:能在直尺準確找出指定的釐米數。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學習過程:

一、掲題示標:

1、故事引入:在古時候,想知道物體的長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們常常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幫古人解決這個難題。下面請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並把課題齊讀兩遍。

2、口述並出示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我能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2)、通過學習我能學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

過渡語:你們有信心學會嗎?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這個新本領呢?下面請出我們的學習指導

二、口述並出示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1-3頁內容,重點看書中的情境圖。思考並討論: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採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麼?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麼?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麼? (自學5分鐘後,小對子進行交流並口頭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

2、議一議(小對子交流)。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採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麼?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麼?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麼? 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對子間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時巡視,觀察小對子交流情況,對合作不太好的小對子給以幫助和提醒 , 促使每個小對子及每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到討論交流活動中。

3.説一説(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進行彙報展示)。

學生彙報時有不足或不準確的地方老師或其他成員可以及時給予補充,在展示完之後,給與評價或獎勵。

4.知識歸納:

(1)利用“鉛筆”“文具盒”“拃”等作為長度單位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會因選取的標準不同導致測量結果不同。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釐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釐米記作1cm。 通過剛才的彙報,老師發現各個小對子的自學效果的確很好。到底同學們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怎麼樣呢?下面請看我們今天的闖關題,比一比誰發言最積極,誰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強!

四、學情展示:

第二關: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2、釐米可以用字母()來表示。1釐米記作 ()。

3、我的橡皮厚大約是()釐米。

4、圖釘的長大約是()釐米。

第三關: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線嗎?(內容見同步課件)要求:獨立完成後再整合答案。

五、歸納小結:

(1)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釐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釐米記作1cm。

六、鞏固提升:

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比賽做作業。

1、完成課本第2頁的1、2小題。

七、板書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釐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一長度單位 釐米cm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釐米”作單位。

課後反思:

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並學會用統計表或方塊統計圖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理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在這天晴氣爽的季節拉開了序幕。瞧,運動場上小動物們賽得可熱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賽的情況吧。(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麼?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幾隻?小兔有幾隻?小狗有幾隻?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隻小動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加?

[評: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發揮多媒體課件的視覺衝擊作用,創設生動有趣的動物運動會場景,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繫,為學生開展數學活動作好鋪墊。]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如何解決一共有多少隻小動物?

2、跳高和長跑是比賽的項目,我們可以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

項目 合計 跳高 長跑

只數

3、除了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還可以根據什麼來統計?

生:動物的種類。

動物種類 合計 狗 兔 猴

只數

4、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完成上述兩張統計表。

5、交流:看了兩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麼?

6、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統計的方法不同。

生2:合計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對同一中場面進行統計,雖然統計的方法可以不同,但總人數應該不變。

[評:統計教學,特別是低年級的統計教學,重點不是教知識點,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本段教學中,自然的讓學生經歷了蒐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

7、廚師小豬和裁判長小鹿也來了解情況,要求你們向它們推薦最合適的統計表(小組討論)

交流:

生1:我向小豬推薦統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因為小豬是個廚師,它應該要了解各類小動物分別有幾隻,才能決定買什麼菜,什麼多買些,什麼少買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豬推薦統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如果它不知道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它就不知道買什麼菜,買回的菜也不合小動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薦的是統計項目的這張。因為當裁判員就應該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選手參加,這樣才能更好的組織比賽。

[評: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了數學知識要會用,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8、小結:

通過剛才的統計,讓我們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標準下的統計結果具有多樣性。

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篇七

設計説明

1.重視知識網絡的建構。

為使所學知識有條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的記憶,本設計先引導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嘗試把所學知識有層次地敍述出來,並形成結構圖,然後依據結構圖進行復習,不僅起到了進一步鞏固知識的作用,還提高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視圖形特點及圖形運動特點的強化訓練。

本設計注重對所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多種形式地訓練,使學生加深對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的理解。同時結合各種具體圖形,讓學生描述圖形的運動,使表達與理解相互促進,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今天這節課我們複習圖形與幾何的知識。(板書課題:圖形與幾何)

⊙分工合作,梳理知識

1.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用適當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三單元的內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這部分的知識結構。

2.提示整理知識的一般方法。

3.讓學生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尋找整理得較全面、較有邏輯性的學生作品,全班展示,並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4.教師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圖向學生展示,並結合知識結構圖,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

圖形的運動(一)

5.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質疑:對以上的學習內容,你有什麼疑問?

組織學生質疑、釋疑並交流整理知識的體會。

設計意圖: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複習方式。通過讓學生回顧知識,討論知識之間的聯繫,自主整理所學知識並形成網絡,經歷“回顧—整理—提升”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複習重點,強化提高

1.複習軸對稱圖形。

(1)結合教材115頁2題中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回顧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2)學生討論,集體交流。

預設

生:像這樣剪出來的圖形都是對稱的,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3)課件出示教材117頁9題,學生先獨立判斷哪些是軸對稱圖形,然後集體訂正。

2.複習近平移。

(1)引導學生結合教材115頁2題中的平移現象,舉例説明平移的特點。

預設

生:平移就是物體沿着直線移動,像拉風箱的運動就是平移現象。

(2)課件出示教材117頁10題,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判斷平移現象時,應該注意什麼?然後彙報。

預設

生:平移時,圖形的方向和大小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移動,但是要沿着直線移動。

3.複習旋轉。

(1)引導學生結合教材115頁2題中的旋轉現象,舉例説明旋轉的特點。

(2)學生小組交流,並彙報。

預設

生:旋轉就是物體的每個部分都繞着某一個點或軸轉動。像圖中的竹蜻蜓,生活中鐘面的指針、風車、螺旋槳,它們都繞着一個點(或一個軸)運動,這樣轉動的現象都是旋轉現象。

(3)課件出示練習題。

(4)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最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頁例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1000以內數的數數過程,能正確數出1000以內的各數。

2、通過探索、討論、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理解10、100、1000之間的關係。

3、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猜測意識和估計能力。

[教學重難點]:正確地數數和理解10、100、1000之間的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每組1000根左右的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用一休的故事創設情境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誰嗎?(播放一休的錄像片)你心目中的一休是個什麼樣子的?

生1:聰明的。

生2:愛動腦筋的。

生3:是個小和尚。

師:今天,一休想出個數數的題來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出一休的題目嗎?

生:有。

師:請同學們把一休帶給大家的小棒倒出來,猜一猜大約有多少根?

生1:300多根。

生2:800多根。

生3:1000根。

生4:2000根。

師:現在我們就動手數一數,到底有多少根。在數以前,組長要合理分工,想一想,怎麼數才能做到以下幾個要求:1、數的速度要快;2、數的數量要準確;3、數的結果能讓別人很快就看出來,而不用再去數。小組商量好了,就動手數一數。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小組合作數小棒,組長合理分工,記錄數的方法和數的最後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彙報數的方法。

組1:我們小組是這樣數的,我們先把20根捆成1小捆,然後數出5小捆捆成1大捆,正好是100根,就這樣一捆一捆地擺好,最後數了數,一共有10大捆,正好是1000根。

組2:我們小組是50根50根地數的,50根1捆,然後把2小捆捆到一起,正好是100根,我們數了數一共是10捆,所以就是1000根。

組3:我們組和他們的不一樣,我們以前學過10根捆成一捆,所以我們是10根10根地分。然後把10小捆捆成1大捆,一共捆了10大捆,就是1000根。

3、找出典型。

師:10小捆捆成1大捆,從這組小棒中,你能發現什麼問題?小組先商量,然後彙報。

組1:我發現1大捆是由10小捆組成的。

組2:我發現1大捆比1小捆多得多。

組3:我發現10個十是100。

師:這l大捆和這10大捆你又能發現什麼問題?

4、小結。

跟同學們説的那樣,10個十是100,10個一百是1000,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00以內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三、鞏固新知

今天一休還請來了他的三位好朋友,大師兄、二師兄和他的朋友小葉子,他們聽説大家今天學會了數一千以內的數,都想出個題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戰嗎?你想先接受誰的挑戰?(學生自由選擇題目)

一休:你能估計出這些畫面上有多少個(本)嗎?

説説你是怎麼估計的?

小葉子:小葉子給大家帶來一個小貓闖關的遊戲,小貓每闖過一關得100分,(演示小貓闖關的遊戲)看完了小貓闖關的遊戲,你知道小貓一共闖了幾關?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一共闖了10關;因為小貓每闖1關得100分,它得了1000分,就是10個一百,所以就是闖了10關。

大師兄:大師兄給大家帶來一個小貓收蘋果的遊戲,(出示課件)現在小貓已經得了986分,小貓每收一個蘋果加1分,請你仔細數一數,看小貓最後一共得了多少分?

遊戲:以小組為單位,從(1)(2)題中任選一個題目。

(1)從592數到613;

(2)數出897後面的。8個數;

二師兄:_____、_____、800_____、_____

小組商量一下,你們小組準備怎麼填?你們是怎麼數的?

組1:600、700、800、900,我們是一百一百地數的。

組2:798、799、800、801、802,我們1是一個一個地數的。

組3:802、801、800、799、798,我們1也是一個一個地數的,但我們是倒着數的。

師:通過這個題我們看出,數數的順序不同、數數的規律不同,那麼得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只要同學們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相信你會有不同的收穫。

四、全課小結

誰來説説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麼知識?你對這節課自己的表現有什麼評價?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與實踐操作,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2.在觀察與比較中,使學生在頭腦裏建成長方形與四邊形間的區別與聯繫。

3.體會平行四邊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通過生活情景與實踐操作,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教學準備

教具:活動長方形框架點子圖。

學具:七巧板。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利用學具逐步探究

1.拉一拉

發給每位學生一個長方形的學具。輕輕地動手拉一拉,看看它發生了什麼變化?

生動手操作,交流自己的發現。學生會發現長方形向一邊傾斜了,角的大小發生了變化等等。程度較好的學生會説出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

教師將拉成的平行四邊形貼在黑板上。引出課題並板書:平形四邊形

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利用你們的學具,在四人小組裏討論。

(1)小組觀察、討論。教師到各個小組中指導,引導他們從邊和角兩個方面探究。

(2)分組彙報,小組之間互相補充。得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一樣,都有四條邊,四個角,對邊相等。不同的是,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邊形一組對角是鈍角,一組對角是鋭角。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經歷將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在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的基礎上,探索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繫和區別,幫助學生建立平行四邊形的模型。)

2.猜一猜:[課件出示如果這些圖形都是可活動的,估計哪些能拉成平行四邊形,哪些不能拉成平行四邊形,為什麼?

讓學生安安靜靜的思考後,交流看法。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所以三角形和五邊形不能拉成。普通四邊形的對邊不相等,也不能拉成。正方形能拉成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菱形。長方形可以拉成平行四邊形。

請在導入時得到學具獎勵的學生上台利用學具拉一拉,驗證大家的猜測)

3.認一認:

讓學生判斷大屏幕上的圖形是平形四邊形嗎?[課件出示]

學生逐一回答。教師隨即追問為什麼第三、第五個圖形不是平形四邊形?)

4.找一找:

給出一幅畫,讓學生從這幅畫中找到平行四邊形

課件出示畫面:在小花園裏,有菱形的瓷磚、伸縮們、迴廊……圖中藴含着各種各樣的平行四邊形。學生彙報後,讓他們數一數中有幾個平行四邊形。

師:除此之外,你還能從生活中找到它嗎?

二、動手操作拓展延伸:

1.畫一畫:

(1)生利用尺子、鉛筆在點子圖上畫平形四邊形。畫好後,在小組裏互相交流。

(2)利用展台展示學生作品。如果出現錯誤,讓學生當“小老師”互相糾正。

2.拼一拼:

用七巧板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同桌兩人一組,比一比,哪個組拼的方法最巧妙。

(1)請三組同桌在黑板上拼,其餘學生分組在下面拼。教師巡視,發現巧妙的拼法,讓其展示在黑板上。

(2)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平行四邊形,説一説它是用什麼形狀的七巧板拼成的。

三、課堂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師:只要注意積累,你們的知識會越來越多!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十

教學內容

第九單元 數學廣角 第一課時 推理

教學目標

1、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最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與推理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過程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過程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預設 設計意圖 二次備課

一、談話引入:

師:日常生活中常常通過一個現象或是一句話就能推測出未知的結果,這個過程就是推理,今天我們學習推理。

二、新課:

1、出示例題1:把知道的信息説一説。

有語文、數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小紅、小麗和小剛各拿一本。小紅拿的是語文,小麗拿的不是數學書,請猜一猜小剛拿的是( )書,小麗拿的是( )書。

2、請學生回答,並説出理由。

師:從三個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紅拿的是什麼書嗎?

師::從小麗説:“我拿的不是數學書”這句話能分析推理出什麼?

提問:小麗拿的是什麼書?

4、教師小結:通過分析同學説的話,推理得出正確的答案,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就叫做簡單的推理,推理是依據所給的條件通過分析、推理、判斷出正確的答案。

師如果我們只分析小剛説的話,而不看小紅説的話,

能得正確的答案嗎?

5、小結:在簡單推理時,一定要全面地分析,進行判斷,才能得到正確答案。5、做一做。

1)歡歡、樂樂和笑笑是三隻可愛的小狗。體重分別是7千克、5千克、9千克。樂樂比歡歡重,笑笑最輕。你能寫出他們的名字嗎?

2)小冬、小雨和小偉三人分別在一、二、三班,小偉是三班的,小雨下課後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幾班的?

三、練習。

1、遊戲——幫小動物找家。

森林裏的小鹿、熊貓、小羊、貓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説:貓在我的左邊。

小羊説:我家的左邊是熊貓家,右邊是小兔家。

小兔説:右數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幫他們找到各自的新家嗎?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動物各住幾號房間。

公雞、小羊、熊貓、梅花鹿和松鼠去旅遊,它們住在賓館裏的1—5號房間,服務員告訴他們:熊貓住的不是1、3、5號,梅花鹿住的號碼比熊貓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邊,公雞住的離熊貓最近,熊貓住在公雞的右邊。

猜一猜,這幾隻動物各住幾號房間。

四、動筆練習。

讓學生自己説出已知的信息,然後解答。

思考題:甲、乙、丙三位老師分別教語文、數學和英語。已知:1、每個老師只教一門課。

2、甲上課全用普通話。

3、外語老師是一個學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師,她比數學老師年輕。

請問三位老師各教什麼課?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嗎?

板書

設計

推理

例1

小剛拿的是( 數學 )書 熊貓、羊、兔、貓、鹿

小麗拿的是( 英語 )書

加強教材研讀 關注常態備課 打造有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