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案人民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42K

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案人民版【多篇】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上冊教案 篇一

教師寄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學習目標:1、理解父母為自己成長付出的辛勞,學會與父母溝通,認同民族文化,繼承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提高整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答社會問題的能力。

3、培養愛國情感,努力學習,增強報效祖國的責任感。

學習過程

一、知識梳理

1、認識家的作用,簡述為什麼要孝敬父母,怎樣孝敬父母?

2、影響我們與父母溝通的因素有哪些?我們應怎樣與父母溝通?

3、簡述祖國的可愛之處與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4、簡述民族精神的內涵與意義,怎樣落實愛國行動。

二、合作探究——集思廣益

5、當你與父母發生了矛盾,會如何處理?

6、青少年應如何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三、典型示例

7、某校八年級(1)班召開了一次關於“家”的主題班會,在班會上同學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甲同學説:“家就是捱罵的地方。”乙同學説:“家是温暖的港灣。”兩同學説:“家不是講理的地方。”丁同學説:“家是棵大樹,好乘涼休息。”

⑴對於上述説法你贊同哪一種?為什麼?

⑵面對與父母的矛盾衝突,你認為應該如何解決?

四、拓展提升

8、點擊會考(2008德州)

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在法國受阻後,針對法國某些媒體的歪曲報道和拙劣表演,旅法華僑華人和中國留學生於2008年4月19日在巴黎舉行“支持北京奧運,反對媒體不公”萬人集會。集會上,留法學生李洹不顧一些人的恐嚇,發表了長篇法文演講,既表達了對法國人民的尊重與友好,又抨擊了法國媒體的不實報道,解釋了西藏問題的真相,讓在場的人為之振奮,法國人聽得震驚和入神。事後,面對記者,他説:“寧可讓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讓祖國受委屈。”

當祖國的榮譽和利益受到損害時,李洹為什麼要“寧可讓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讓祖國受委屈”?

9、熱點追蹤:

材料一:2009年7月5日,在“-”勢力極力策劃煽動下,極少數不法分子在烏魯木齊市肆意打砸搶燒,給人民羣眾生命財產造成極大損失,嚴重破壞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不管“-”分子如何表演,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是更改不了的,中國在和平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的勢頭是阻擋不了的!

材料二:《民族團結之歌》:“五十六朵鮮花共栽一個盆,五十六棵翠竹共連一條根。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條心,就能把祖國建設得繁花似錦。五十六窯磚瓦築成一棟房,五十六車礦石煉成一爐鋼。五十六年民族團結一條心,就能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

1、仔細閲讀材料一,你能從烏魯木齊少數不法分子-的暴力行為中看出他們的險惡用心嗎?

2、在我國,民族團結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3、作為一箇中學生,應怎樣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五、知識網絡 我有一個温馨的愛 1、如何認識我們的家

第1 家,温馨的港灣 2、為什麼要孝敬父母課 不忘父母養育恩 3、怎樣孝敬父母

相 4、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親 學會與父母溝通

相 5、應當怎樣與父母溝通

讓 的

愛 一

駐 家

我 人

家 6、祖國的可愛之處表現在

第2 我愛你中國

課我 7、為什麼要維護民族團結

們共 8、為什麼説炎黃子孫一脈相承

有一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個家 9、民族精神的內涵與意義

六、課堂檢測

1、貧困時,家是一個窩,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個窩,就可以擋住風寒,擋住雨雪,擋住豺狼與虎豹。有了家,就有了燈光,有了薪火,有了滿屋子的親暱與温馨。君不見,巴山深處,一家人因為買不起一人一個碗、一雙筷,只好你吃完了 我再吃,舐犢之情,仍無處不在。哪怕窮到去要飯,心中因了家人的牽掛,也就有了回家的想頭,也就有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狗窩”的信念。下列關於“家”,説法正確的是( )

①家,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在這裏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②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

③家,就是我們的住所

④家,是我們温馨的港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春節到了,瑩瑩的爸爸與媽媽商量回老家過年,去看望年邁的父母。媽媽説:“鄉下條件那麼差,我才不回去呢!”瑩瑩應該説( )

a、太好了,我才不願意鄉下住呢

b、我想去鄉下放牛,騎在牛背上的感覺真好

c、媽媽,我贊成你去,因為尊敬侍奉長輩是法律義務,是無條件的

d、不去也行,就給爺爺奶奶寄點錢吧

3、完成作業後,你便高興地玩起了遊戲,可剛過幾分鐘,爸爸就下班回來了,見你正在玩遊戲,便十分生氣地説:“就知道玩遊戲,複習功課去。”這時,你應該( )①等爸爸情緒平定後主動地和他交流一下 ②不予理睬,繼續玩下去 ③頂撞爸爸,強調自己的理由 ④理解爸爸的要求,體諒爸爸的用心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2008年3月5日,--總理在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總是,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分裂勢力企圖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箇中國的現狀,破壞台海和平,是註定要失敗的。這説明( )

①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台灣美麗富饒 ③“--”是分裂國家、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為④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全體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和神聖職責。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2008年9月是第五個“中國小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下列能體現偉大民族精神的有( )

①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難,把自主研製的“嫦娥一號”繞月衞星送入太空 ②我國廣大青藏鐵路建設者克服高原缺氧 ③不辱使命,中國軍事觀察員杜照宇在黎以衝突中為和平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 ④邊防軍人李素芝不怕艱苦,勇攀醫學高峯,把愛奉獻給西藏人民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③④

6、2008年北京奧運聖火境外傳遞,展示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巨大感召力。在奧運聖火的輝映下,火炬接力活動成為全球華人的愛國聚會,也是一次中西方活動成為全球華人的愛國聚會,也是一交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熊熊燃燒的奧運聖火,一路點燃了海外華人的愛國激qing,也一路激發了國內羣眾的滿腔豪情,這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形成的偉大民族精神支撐的結果。這種精神是( )

a、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b、自覺承擔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

c、勤勞、勇敢、堅毅、智慧

d、平等、團結、互助

7、在革命戰爭年代,有“五四精神”、“紅巖精神”、“長征精神”激勵人們捨生忘死;在新中國建設時期,有“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鼓舞人們忘我工作;在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又不斷湧現出“奧運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擊暴風雪精神”……不同的時代,我們的民族面臨着不同的任務,也產生了不同的精神支撐。今天,我國正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呼喚着新的民族精神出現。

(1)不同歷史時期湧現出激勵人們頑強拼搏的各種精神,這些精神的共同核心是什麼?

(2)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民族振興的希望,應當如何繼承和發揚這些精神?

政治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二

1.什麼是誠實?誠實有什麼重要性?

(1)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種良好品格的基礎。誠實意味着實事求是,表裏如一,説實話,做實事,不虛偽,不誇大其辭,不文過飾非。誠實的人對自己是誠實的,這就意味着不自欺,內心坦坦蕩蕩,不説違心話,不做違心事。誠實的人對他人誠懇實在,不説假話,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踐守諾言。

(2)只有在一顆誠實的心中才能夠生長出善良、正直、勇敢、謙遜;只有一個誠實的人才能信守諾言,履行約定,獲得他人的信任與尊重;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牢靠的事業基礎,取得堅實的人生業績;只有人人誠實守信,社會秩序才能有條不紊,文明進步才有可能。

2.謊言的根源及危害是什麼?

(1)在我們的生活中,謊言並不鮮見。各種謊言背後總是有着利益、面子等緣由。有的人認為,撒謊是人難以避免的缺點,撒點小謊,也無傷大雅。其實,謊言往往像身體上的潰瘍,它會從小處向大處擴展。

(2)撒謊帶來的暫時利益污染了人格,使心靈變得晦暗。謊言敗露的同時是信用的喪失,友誼的毀壞。人一旦撒謊成性,最終將遭到朋友和社會的唾棄。

3.承諾的重要性及要求是什麼?

(1)學會誠實做人,就要懂得承諾的重要性。俗話説,一諾千金,形容承諾的道德分量之重。無論對大事還是對小事,你的承諾一經作出,就應該兑現。每一個小小的諾言的兑現,都是你人生信用大廈的一塊石子。一個人的信用是靠始終一貫的誠實守信的行為建立起來的,所以我們不能輕視自己的每一個承諾。

(2)沒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應該做的事情,決不能去承諾。

4.怎樣區分誠實、隱私與“善意的謊言”?

誠實是拒絕謊言,卻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們有權保留自己的隱私,也應該懂得在適當的場合和對象面前適當地説話。不分場合和對象,將不適當的話和盤托出,即使説的是真話,那也不是誠實的要求,而只能被視為愚蠢。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善意的謊言”,出於安慰、鼓勵、幫助他人的目的,將一些負面的事實加以掩飾,那是與人為善的行為,與不負責任、不講信用、損人利己的弄虛作假行為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5.怎樣才能堅守誠信的綠洲?

(1)正確看待社會生活中的不誠信行為。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一些不講誠信的人,見利忘義的行為只是社會前進大潮中的逆流漩渦。大多數公民和企業的誠實守信的行為才是市場繁榮、經濟增長的堅實基礎。

(2)我們要學會做一個誠實的人,誠懇地待人,誠實地學習、生活。

6.為什麼要尊重平等的人格?

(1)每個人都具有天賦平等的人格。人與人的天賦有着千差萬別,但差別不能成為人格不平等的理由。每個人天生具有同等的生命權利、發展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作為人,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2)平等的人格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態度去對待他人,不因人們之間的差異而劃分尊卑等級,顯示不同的態度,這是一個正直的人應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現代社會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

7.為什麼説平等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1)平等是人類長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2)不平等是落後和愚味的表現。人類社會經歷過各種不平等的等級制度,存在過各種各樣的歧視,發生過殘酷的迫害甚至殺戮。為了實現和維護平等,人們進行了長期的艱苦鬥爭和不懈努力。

(3)平等在社會進步中實現。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平等的觀念日益普及。今天,平等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共同價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從多方面促進社會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8.怎樣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

(1)現實生活中存在着差異和不平等。民主的社會制度保障每個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與人的差異,也不能使機會、財富和各種社會資源完全平均分配。社會的進步不能一蹴而就,陳舊的觀念也不會一掃而光。在社會生活中,不平等的思想和不平等的現象依然存在。

(2)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的原因。人們在天賦上的容貌、智力、體力等差別,在社會生活中的財富多寡、分工不同、機遇不同等等,都可能帶來現實中的某種不平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必然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差異:種族民族的差異、文化語言的差異、外地人與本地人的差異、熟悉的人與新來者的差異、年齡的差異、性別的差異,等等。

(3)對待現實生活中的差異和不平等的正確態度: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9.什麼是平等待人?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1)平等待人表現為對各種人,無論其天賦、出身、貧富、職務如何,都本着真誠、尊重、友善、禮貌的態度相待。

(2)做到平等待人:①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人格的尊重;②要有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③要摒除對金錢、權力庸俗崇拜的陳腐觀念;④認清歧視的錯誤和危害,努力去清除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歧視,共同建立彼此平等相待、真誠和諧的人際關係。

10.為什麼説善良是一顆真誠廣博的愛心?

(1)善良是多種美德的基礎和體現。善良包含着克己、為人、真誠、尊重、理解、寬容、奉獻、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歸結起來,善良就是一顆真誠廣博的愛心。

(2)善良是無私的。以善良之心待人是發自內心的驅使,善良的行為必然不圖回報。

(3)與人為善要是非分明。懷有善良之心的人不會容忍對公眾利益的損害,對無辜者的傷害。善良的人不是無原則的好好先生,而會在救困扶弱、維護正義的情境中與邪惡和錯誤作鬥爭。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一顆善良的心不僅對自己的親朋好友打開,對素不相識的人也會懷着真誠的善意,對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弱勢羣體更是會充滿愛心。

(5)善良要見諸行動。真誠的愛心是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對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關懷和體貼別人,為別人的需要作出奉獻。

11.為什麼要幫助他人,體驗生命的快樂?

(1)幫助他人,不僅是為了別人的需要,也是我們內心情感的需要。幫助他人是一種主動“給予”的活動,當你對他人懷着真誠的愛心,“給予”就不意味着自己“讓出”或“犧牲”了什麼,相反,“給予”讓我們體驗到自身的價值和能力的發揮。

(2)助人不僅是付出,也是收穫。當我們幫助他人的時候,我們付出的是自己對別人的生命的愛,就彷彿給他人的生命之樹捧一掬清泉。愛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們付出得越多,內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強。

12.怎樣理解“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將心比心是與人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

(2)將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難,遇事能夠替別人着想,能夠體諒別人的處境,理解別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態度和方式分擔別人的不幸。

(3)將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真心誠意為別人的成功而高興,為別人的幸福而付出,助人不求回報。

(4)將心比心就是不以殘忍冷酷的方式對待別人,不在肉體和精神上傷害別人。

(5)要培養與人為善的品德,就必須擯棄傷害他人的惡習。我們都知道受傷害是痛苦的。將心比心,我們也應該避免去傷害別人,造成別人的痛苦。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案人民版 篇三

一、學生現狀分析:

樹立班集體榮譽感。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二、本學期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知識,並聯系生活實際,認識自己的家鄉與校園,瞭解家鄉與校園,樹立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意識。用模範的行動指導自己的言行。

2、教育學生了解自己的組織(少先隊)。培養學生的榮譽感。

3、引導學生看課文説內容,聯繫實際能説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一些生活故事。

4、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本學期教學進度:

每課目一課時,複習考試3課時。

四、改進措施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育方法多樣化,發揮骨幹帶頭作用。

政治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四

第一單元 “相親相愛一家人”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在不斷擴展的社會生活中,學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學會交往,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增強學生的出世能力,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學會與家長交往,學會與家長溝通,學會產生矛盾和衝突時,找出化解的最好方法。

教學重點:

家庭關係的確立;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領悟父母的愛心;學會孝敬父母; 領悟父母的愛心;學會孝敬父母;逆反心理的具體表現和造成的實際危害;與父母溝通的基本要領和主要策略。

教學難點:

家庭關係的確立;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產生代溝的直接原因和實質;與父母的溝通能力。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自學法、練習法。

教學課時:

共計5課時

第一課時 我知我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家庭的一般概況;家庭關係的確立;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瞭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秀品質。能力目標: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愛自己的家、熱愛父母的情感和厭惡不孝行經的情感。

重點:家庭關係的確立;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

難點:家庭關係的確立。

導入新課:

有了泥土,嫩芽才會長大;有了陽光,春芽才會開花;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我們的家。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開始為我們繪製宏偉的藍圖,編制美麗的理想甚至為我們早早起好了名字。有沒有同學願意為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名字的含義呀?

學生答略,教師引導:是呀,我們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父母的愛和温暖所包圍。那麼,什麼是家呢?

一、我知我家(板書)

1、家庭關係的建立(板書)

情景故事:學生閲讀教材P4兩則故事,思考:家到底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家,是我們經常説的一個詞,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我們常把一個單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學校是我家,工廠是我家。歌曲《大中國》把中國比作我們共同的家。狹義的家和家庭有關。家庭是有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家裏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學生劃書)

家庭關係的確立也有多種情形,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結婚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係結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收養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關係,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結構。現在的艦艇結構有哪幾種哪?

學生結合教材P5的內容回答,教師板書四種家庭結構形式,即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等。

活動:我説我家:所以説你眼中到的家。

小結:父母賺錢不容易:為了撐起一個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媽媽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媽媽具體從事的工作嗎?他們工作中有什麼困難和委屈嗎?他們回家後還要幹什麼?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爸爸媽媽為了我們,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對我們的成長無時不刻傾注着他們對兒女的愛。你能説説爸爸媽媽在你成長道路上付出的愛嗎?家是温暖的避風港;是一片藍天;是一把傘……

學生閲讀P5的“相關鏈接”,瞭解家庭的功能。

2、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板書)

活動:實話實説:喜歡選擇什麼樣的父母?(説明理由)

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A、小冰早就想買一個新款MP3了,媽媽説家庭經濟不寬餘,一定要買的話就看期末考試有沒有進步。

B、小亮是一個很調皮的男生,這次在學校不小心打破一塊玻璃,要賠償人民幣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剛聽了一個開頭,便不高興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頓。

C、小寧生活在一個十分優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開車送她去學校;每天保姆送飯來學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媽媽還告訴她學校的值周勞動最好不要參加。

教師講解:對我們來説,在家庭關係中,最主要的是我們與父母的關係,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這種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親情,是無法選擇、無法改變的。

提問:學生閲讀P6的“相關連接”後回答。

子女與父母的親情會因家境狀況、父母的地位甚至父母的殘缺而改變嗎?你如何理解與父母的親情?

學生回答略。

活動:介紹我家的好品質、好家風。

具體要求見P7。

課堂小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什麼是家,知道了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親情,是無法選擇、無法改變的。我們要認真瞭解自己的家,瞭解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立志為自己的家庭做貢獻。

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

政治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依據】

( 一 ) 教材分析

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三單元《相處有方》圍繞“與人相處的藝術和技巧”這一主題展開。《欣賞與讚美》我設計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是“欣賞篇”;第二課時是“讚美篇”,本節課是第一課時的內容。通過開展系列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欣賞與讚美他人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愉悦心情,感受真誠的讚美對改善人際氛圍、營造良好人際環境的作用,從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培養學生善於欣賞與樂於真誠地讚美別人的品質。因此,本節課在本單元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為學生今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起着重要的作用。

( 二 ) 學生分析

八年級學生在家中是受寵愛和被讚美的對象,習慣自我欣賞,但不願意和不善於欣賞別人則影響了他們人際關係的和諧發展,甚至導致人際關係僵化、破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將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並能夠坦誠地讚美別人,掌握與他人融洽交往的藝術,培養寬和、愉悦的心境,是他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課。

【教學設計】

( 一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懂得欣賞美好事物和人們的美好特性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懂得欣賞在人際交往中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別人優點和長處的能力,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藝術,主動去營造一個人人心情愉快和積極向上的人際氛圍。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形成欣賞美好事物的積極健康、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和心理品質。培養仁愛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

( 二 )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培養學生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和別人的長處的審美心態和能力。:懂得學會欣賞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心理品質] 以尋找“快樂祕訣”的設問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引出本節課題“欣賞與讚美”。

2、新課講解

新課講解過程設計為師生齊參與的五個環節節目活動,節目如下:

節目一:快樂發現

教師活動:展示《齊白石先生作品》,引導學生注意欣賞齊白石先生筆下的蟲子。

設問:在很多人看來蟲子是可惡的,但為什麼在齊白石先生眼裏卻是可愛的?

學生活動:細心欣賞→思考→小組討論→發表看法。

[ 設計意圖 ] 引導學生懂得正是因為齊白石先生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對身邊的事物善於觀察、發現,學會欣賞,才能發現一事一物都有可愛之處。

節目二:快樂共賞

學生活動:小組競賽“看誰知道有關欣賞美的名言名句多?”

討論:“這些名言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髮言,再展示羅丹、培根名言。

對於我們的眼睛而言 ,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著名雕塑家羅丹

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 ——培根

[ 設計意圖 ] 通過名言名句讓學生感悟,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它給你的感覺都會因為

你的眼光不同而不同,只有懂得欣賞的眼睛才能發現美。因此,學會欣賞,善於發現是非常重要的。

節目三:我欣賞,我快樂

教師活動:點擊課件,展示學生課前合作拍攝的照片,播放背景音樂《茉莉花》。

學生活動:課前已分好3組,分別派小組代表上台介紹自己組拍攝的系列照片,依次是

校園美—家鄉美——同學美。

校園美 家鄉美 同學美

[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能力,通過學生親身的生活體驗和發現所拍攝出來的景色、事物及人物與大家分享,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校園美→家鄉美→同學美,即從景物→人物的觀察、發現、捕捉、拍攝當中,引出教學內容“欣賞他人的含義”,就是懷着愉悦的心態,去發現、感受和吸納他人所表現出來的優美和可愛之處。不會欣賞別人,總認為自己比別人高明,實際上是貶低自己的人格;學會欣賞別人,實際上正是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的過程。讓學生嘗試用欣賞的心態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欣賞的審美能力。通過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實現對本課重難點的突破。

節目四:影片共賞

教師活動:播放CCTV 1台“講文明,樹新風”的宣傳影片,

學生活動:投入欣賞後,小組討論: “如何發現別人身上的美?”;

“什麼美最能打動和豐富我們的心靈?”

[ 設計意圖 ] 通過學生較為熟悉的奧運宣傳影片,引導學生認識每個人身上都有美好之處,學會欣賞不同體態有不同的美,不同性格有不同的美,還有一種深刻的美(心靈美)最能打動和豐富我們的心靈。播放影片目的正是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別人的心靈美。

節目五:猜猜他(她)是誰

活動過程:

第一步,每組同學任意挑選班內某一同學,並詳細寫下他(她)的至少3個優點。第二步,教師隨機點名,讓代表講出自己所寫的某個同學的優點,但不講出對方的姓名。第三步,全班同學共同猜想所描述的優點屬於哪個同學。第四步,讓被猜中的同學談感受。第五步,教師總結,

[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互相欣賞,互相讚賞,學習他人的長處。通過讓被猜中的同學談感受,使學生認識到欣賞他人對人生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有四點:一是能欣賞他人,是一種取之不盡的人生財富:二是它能使心靈保持積極和愉悦:三是能減少自私和抱怨:四是讓生活充滿樂趣和希望。

3、課堂小結——快樂收穫

* 收 獲 園 *

本節課我學到了______ 教師活動:投影幻燈片

學生活動:自己總結,談收穫

[ 設計意圖 ] 學生通過談收穫,鞏固所學知識,掌握了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藝術,懂得欣賞美好事物,有利於培養仁愛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欣賞,才會由衷地讚美他人,也為第二課時的“讚美篇”埋下伏筆。

課堂練習

一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獵時,無意間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誌。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為《童年》的小説所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他四處打聽,幾經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了他對作者的肯定與欣賞:“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後欣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苦悶:信筆塗鴉寫小説的,由於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他創作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目標,於是一發而不可收拾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具有國際聲譽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設問:點燃了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目標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設計意圖 ]通過實例,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5、作業——快樂延伸

每位同學準備一張彩紙,隨機抽籤,給抽到的同學寫出5個以上優點,寫在彩紙上(所寫內容要保密)

[ 設計意圖 ] 為第二課時的“讚美”做準備和鋪墊

附板書:

一)欣賞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1、學會欣賞,善於發現

2、欣賞他人的含義3、欣賞,是審美能力的體現,也是積極的人生態度的體現。

二)在別人身上發現美好

每個人身上都有美好之處(體態美、性格美、心靈美)

欣賞他人的價值

(1)能欣賞他人,是一種取之不盡的人生財富;

(2)它能使心靈保持積極和愉悦;

(3)能減少自私和抱怨;

(4)讓生活充滿樂趣和希望。

【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以快樂為主題,以遊戲活動為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思,在思中提高”,學生樂在其中,課堂氣氛活躍。更通過“我欣賞,我快樂”環節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抽象説教變為學生自主探究,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 培養學生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和別人的長處的審美心態和能力。

《思想品德》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瞭解過春節的有關常識和傳統風俗。

2.體會和感受春節的熱鬧和歡樂。

3.喜歡過春節,並在春節活動中過得快樂、文明、安全。

4.對春節中的一些現象和習俗產生探究的願望和初步行為。

【教學準備】

1.在家長幫助下收集有關春節的年畫、對聯、年曆畫、小燈籠、過年買的小玩具、裝壓歲錢的紅包、過年拍的照片……上課時帶來。

2.調查、詢問關於春節的各種傳説。

3.查詢、回憶春節有哪些與平時不同的活動;在春節活動中發生過哪些事故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春節的知識、習俗

活動一:春節物品展示會

1.學生把收集到的物品擺放在“展台”上。

(展台由課桌拼搭而成,根據物品多少、大小而定“展台”大小。)

2.由提供物品的同學進行介紹、説明,可以是物品的來歷、收集的方法與經過,物品的用途、含義等。如果提供人介紹不清,可以由其他人或老師代為補充説明。對收集得好、介紹得清的同學要及時予以獎勵和誇讚,特別對那些收集方法奇妙的同學更要如此。

(注:通常,農村學生收集物品的渠道比較少,所以建議教師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爭取能開設自己專門的展台。)

活動二:春節探祕

1.探究關於春節的時間。同學彙報、教師板書:春節──正月七年級

(注:學生彙報時要説明掌握、瞭解到這個時間的方法、途徑,有必要的還可以出示物證,如曆書等,教師也應做相應準備。)

2.瞭解關於春節的傳説。以開故事會或聽故事錄音的方式進行。要努力讓學生把蒐集、查詢到的有關年的傳説介紹出來,越多越好。

3.關於年的探究。比如,讓學生探究為什麼元旦叫過年,春節也叫過年?元旦是哪一天,春節又是哪一天?

4.自由談:“我愛過春節”。同座或小組交流、全班彙報:愛不愛過年?為什麼愛過年?你過年最盼望什麼?

5.結束語:過年真好,小朋友們都盼望着過年的那一天早點到來。你們可以把掛曆上註明春節的那一天做上記號,天天看一看、數一數:還有幾天就該過年啦。還有,請小朋友回家去問一問、查一查:春節前要做哪些準備活動,春節後又有哪些活動?在過春節時我們要注意些什麼?下節課我們將與大家討論這些話題。

第二課時 春節活動和注意事項

活動一:討論交流、春節期間有哪些活動

1.可以分節前和節後,着重説春節所獨有的和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如,節前:殺豬、打掃衞生、買年畫、寫春聯、購買衣服和玩具;節中:貼春聯和年畫、吃團圓飯、看春節聯歡晚會、發壓歲錢、給親友和鄰居拜年;節後:走親戚、拜年、耍龍燈、舞獅子、看戲、逛街、趕集等。)

2.選代表彙報、教師邊聽邊把圖片或板書隨機張貼或板書出來。

3.最後小結瀏覽一遍。

活動二:模擬拜年

1.對傳統的拜年動作、語言的模擬。

(農村中對祖輩親人要跪拜磕頭或鞠躬作揖,平輩的作揖或説祝福語。模擬拜年時老師要組織學生引導、討論,確定文明、得體的動作和靈活、多變的祝福語。)

2.新式拜年方法的表演,如利用打電話、寫信、利用電腦發郵件等。

活動三:情境研討──我有好辦法

(一)出示若干情境,組織學生研討

情境1。

過春節雖然熱鬧、快樂,可是也有煩人的事。過春節的前一天,明明跟着爸爸上街趕集。集市上真熱鬧,人太多,貨也太多,明明跟着爸爸買這買那,看這看那。一個沒留神,他與爸爸走散了。這可怎麼辦呢?請大家幫明明想想好辦法,怎樣才能讓他不着急?

情境2。

正月八年級,小紅跟着哥哥去外公家拜年,搭車的人非常多,大家拼命地擠上擠下,小紅該怎麼辦?

情境3。

大年三十那天,是個晴天,有點風。小丁吵着要玩爆竹,爸爸就給了小丁一封小鞭炮。小丁放鞭炮時要注意些什麼?

(二)教師小結

春節期間,雖然喜慶熱鬧,卻有“四多”:

(1)走親訪友的人多,車上非常擁擠,造成的交通事故多。

(2)大家燒紙、點蠟燭、放鞭炮、放銃,引發的火災多。

(3)因為坐車、看戲、放鞭炮,國小生受傷害的事故多。

(4)春節好吃的東西多、作客多,容易多吃多喝,所以得腸胃病的多。

我們要特別注意安全,防止“四多”災難的發生。

[以上擬設情景可增可減,視時而定。]

全課小結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最喜慶、最歡樂的節日。我們放假以後,很快就到春節了,希望同學們把在春節中看到的新鮮事,參加的有趣活動牢牢地記在心裏,開學時告訴同學和老師。同時,老師也衷心祝願小朋友在過一個快樂、吉祥、安全的春節!

政治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育,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體驗盡孝後的快樂。

2、能力目標:辨證分析孝敬父母的好處與不孝之壞處的能力,辨別具體行為是否屬於孝的能力。

3、知識目標: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長輩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教學準備:給長輩洗一次腳。

三>。教學過程:

1、【音樂導入】:《愛的奉獻》

2、【故事】:“小鋒和媽媽”(課本P12)

小組活動一:媽媽為兒子的多動、成績差而傷心,卻為什麼總在兒子面前露出笑臉、鼓勵他?

你理解小峯媽媽的一片苦心嗎?

小峯以什麼方式回報母親?

你能説説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的爸爸、媽媽為你付出的愛嗎?請具體説明。

3、【古詩欣賞】:《遊子吟》

【小結】:唐朝孟郊的這首詩以歌頌偉大的母愛而著稱。它從母親為即將離家遠遊的兒子縫製衣服的行動中,透露出母親的無限慈愛。

4、【承轉】: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把我們養育長大。孝敬親長理應是我們的天職。

5、【經典回放】:“陽光學子的感人故事兩則”

6、【活動二:】:請結合課本P15表格並對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説説你們有哪些孝敬父母的表現?能談談為父母盡了孝心以後的感受嗎?

例一:瀋陽市文藝二校門前,準時出現了兩位掃街人。一個是中年女性,另一個是小夥子。中年婦女戴着厚厚的口罩,身穿橘黃色馬甲,揮舞着大掃帚在灰塵中出沒;小夥子則一身學生裝束,一絲不苟地清掃着每一個角落。

例二:……

【小結】:孝敬父母就是愛父母,心裏想着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

8、【倡議】:我們為爸爸媽媽只是做了一點點的小事情,可他們卻十分的感動。為此,我想對全體同學提出幾條倡議:第一:多關心自己的長輩,尤其在他們不舒服的時候。第二:早上走時對長輩説“再見”,回到家是主動打招呼,尤其是不對自己的長輩亂髮脾氣。第三:每天給自己設立一個勞動崗,幫助家長分擔家務。我相信,在父母、長輩愛的渲染下,我們也一定會把愛回報。

9、【作業】:給長輩洗一次腳並談體會。

教科版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第一節課教案 篇八

《承擔對社會的責任》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地位

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題是責任與使命,重點探討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係。根據學生生活和成長的軌跡,學生在認識自我,學會與他人溝通和交往、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基礎上,學會對自己負責,對國家負責,和對社會負責。只有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才能自覺關心祖國的前途和未來,勇於承擔歷史使命。因此本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維護國家尊嚴,為國分憂是每個公民的責任,社會需要互助,需要關愛。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關愛社會的實踐能力。自主反思責任,自覺承擔責任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使學生體驗承擔責任的快樂,樹立在承擔責任中成長,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3、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難點是培養學生維護國家尊嚴,為國分憂,勇挑重擔,自覺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自覺性。因為學生雖然對“責任”有所耳聞,但對責任心、責任感還沒有明確認識。部分學生故意逃避責任。表現之一是自我中心意識過重,社會責任意識淡化。凡事以我為中心,遇事講索取,講實際,服務奉獻意識不足。只顧個人利益,不他人利益。二是公德紀律意識淡化,角色責任意識弱化。一些學生厭學,逃課,作弊,説謊,拉幫結派,打架鬥毆,破壞公物,迷戀網吧等,屢教不改。三是個人責任與社會責任錯位。有些學生對集體活動、公益活動不感興趣,有利的就上,無利的就讓。認為理想是遠的,信念是空的,金錢是實的。一旦遇到失敗和挫折,不是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同學、老師、家長和社會,認為父母不關心,機會不均等,社會不公平。因此,對學生加強責任意識教育尤為重要。

二。教學方法

我在指導學生學習和培養能力方面採用了以下方法: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動與老師點撥引導相結合的教學策略。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老師要着眼學生的長遠發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具體做法是:通過活動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讀書指導法、師生談話法、小組討論法等,對如何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通過活動體驗、感悟得出,用自己的話概括小結,避免老師説教灌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啟發學生學會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問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增強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的情感。

三。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深圳歌手叢飛救助失學的事蹟家喻户曉,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此材料新穎典型。我用大屏幕展示。引導學生思考:叢飛為什麼會感動中國?通過此材料和問題引入本節課的課題,讓學生通過參與探究,對承擔社會的責任形成初步認識。

2、新課教學

如何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教材講了三個方面的具體要求,即:維護祖國尊嚴,為國分憂,勇挑重擔,與國家共渡難關和自覺參加公益活動。如何把這些要求講清楚,使學生知行統一,我的總體做法是:

講(事例案例)――談(體會打算)――讀(要求)

形成初步 深化理解 強化理解

印象 提高覺悟 促使踐行

上課前幾天,我佈置了要求學生自學課文,收集與課本有關的材料和事例並熟記,準備課上交流。事例講述後,還要學生認識和體會他們是怎樣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的。這些承擔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要求,必須通過反覆讀記,才能加深印象,形成自己的覺悟。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讀書體會。

依據老師要以學生能夠接受和樂於參與的方式來組織和表述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和體會教學中的道理,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下面具體講述我的教學過程。

(1)愛國責任――維護祖國尊嚴。

首先,學生閲讀,分組討論23頁的材料及問題,小組代表發言,小組互評。

接着學生講述自己蒐集的維護國家尊嚴的事例。其中,一位同學講到了趙薇在長沙街頭穿日本軍旗裝,被羣眾潑大糞的故事。一聽到這個故事,同學們的情緒就調動起來了,議論紛紛。這位羣眾確實體現了高度的責任感,能自覺地由破壞國家尊嚴的行為作鬥爭。但行使方式欠妥。經驗告訴我,要抓住時機,利用好課堂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進行法制教育。

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我扮演長沙晚報的記者,一位女生扮演趙薇,一位男生扮演潑糞的羣眾,其他同學扮演旁觀者。我對他們分別採訪。

我問趙薇:你做為公眾人物,穿日本軍旗裝合適嗎?為什麼?

問潑糞羣眾:你為什麼要將糞水潑在趙薇身上?

問旁觀者:你怎麼評價趙和那位羣眾的行為?

通過此活動,學生們認識了維護國家尊嚴重要,維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也重要。在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辯證思維、多角度思維的能力。我觀察,學生對此活動設計得很滿意,達到了設計目的。後來,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了。

師生互動結束後,要求學生通過這些材料和事例,歸納應怎樣如何承擔對社會的責任。

最後,男生齊讀23頁的第一段,即“怎樣維護祖國尊嚴”。

(2)分憂責任――為國分憂,勇挑重擔,與國家共渡難關

首先,學生講述自己蒐集到的這方面的事例,邊講邊談體會。講的很生動是三峽移民、98年抗洪救災、周恩來等為國分憂的故事。

接着,我又展示了焦裕祿的先進事蹟。和學生共同感受焦裕祿為國分憂,勇挑重擔,與國家共渡難關的高尚品質。

僅僅知道別人為國分憂、勇挑重擔是不夠的,重要是形成自己的思想覺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針對我們還小,不能也不必要為國分憂的錯誤認識,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讓學生辯論:我們青少年能不能為國分憂。雖然辯論的水平不高,但目的達到了。通過辯論,學生們澄清了認識,知道在學習、道德品質、理想前途、日常行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等方面嚴格要求也是在為國分憂。

活動結束後,女生齊讀23頁的第二段,讓“為國分憂,勇挑重擔,與國家共渡難關。”的責任意識內化於心,落實於行。

(3)奉獻責任――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這次,我沒有要學生講故事,直接向大家介紹徐本禹的事蹟。徐本禹、叢飛等人的所作所為譭譽參半,認為他們這樣做划不來,不值得。為了使兩種不同的觀點碰撞、交鋒,讓先進模範人物的事蹟發揚光大。我設計了第二個辯論。但由於前面的“趙薇的事件”在全班掀起了波瀾,佔用時間。我啟用了第二套方案――談話引導法進行本內容的學習。談話引導法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能快速推進教學內容的完成,啟發思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發現問題的能力。

問題的設計是這樣的:請看大屏幕。

意圖:針對青少年中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錯位的現象,引導學生提升看問題的角度,從社會體會價值和社會貢獻角度進一步理解奉獻精神和奉獻意識的重要性。

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認識到,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支援西部貧困地區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社會,有利於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自己參加公益活動,不但能培養自己的能力,磨鍊意志,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還可以從中體會到快樂,體會到自己在成長,逐步成為社會有用之人。

最後,老師總結點評,一二組的學生齊讀P24頁的第一段。

3、總結深化

老師對本課的內容進行小結後,三四組的學生齊讀板書,使學生對本課內容、結構形成整體印象。然後要求談談學習本課後有哪些收穫和啟示。可以用課本上的觀點,可以是收集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己的認識等,強化三維目標。

四。課堂板書

為了使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內容更好地理解記憶,我把課本內容進行了靈活處理,把承擔社會責任的三個具體要求作為平行內容對待。課本上編排成了兩個層次。左邊是我的板書,內容簡練,結構簡單。

五。課後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又不拘泥於教材。新課改要求老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在教學中使用了教材提供的部分材料,大部分是我和學生課外蒐集的,都是學生關心的和比較感興趣的材料。豐富了教材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動腦的習慣。

2、強化知識,夯實基礎,落實三維目標。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的每個要求,通過創設情境,師生共同歸納,然後用各種形式要學生反覆朗讀,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形成正確的責任觀。

3、在互動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碰撞得不夠,坐在座位上隨便説的現象比較普遍。問題提出後沒有給學生充分討論的時間,草草得出結論。體現了我的教學經驗、技能還很欠缺,以後要注意學習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