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合歡樹教案(整理14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23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4篇《合歡樹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合歡樹教案》相關的範文。

合歡樹教案(整理14篇)

篇一:合歡樹教案

合歡樹 教案

合歡樹 教學目標 1.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並感悟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象徵意義。 教學重點 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學難點 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 教學方法 導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導語:39歲時因患脊髓灰質炎而下肢癱瘓的羅斯福,4次當選美國總統,為美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坐在輪椅上生活和思考的科學家霍金向人類貢獻了偉大的黑洞理論;在中國,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華的時候不幸癱瘓,但他如“鳳凰涅??”一般堅強地生活和工作,用他的筆書寫他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2002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授獎詞評價他“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殘缺的身體,説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就是史鐵生。 那麼,史鐵生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着他、激勵着他?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檢查預習1.關於作者(主要由學生闡述,教師做補充和點評) 生平介紹:1969年史鐵生到陝西延川清平灣插隊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後發高燒, 其後發現腰腿疼痛,當時沒在意,後來發展成雙腿殘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想以死來解脱自己,最後終於在母親的幫助下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小説)、《我與地壇》(散文)、《命若琴絃》(散文)、《病隙碎筆》(散文)、《務虛筆記》(長篇小説)等。 2.關於母子情 請學生根據課前閲讀(《秋天的懷念》和《我與地壇》節選)談談作者對母親的情感。 歸納總結:從不理解到理解,懷着愛與愧疚。 三、感知課文 (一)在預習的基礎上迅速再讀課文,與《秋天的懷念》、《我與地壇》比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點。(提示:從情感基調、情感內容上去歸納) 情感基調――憂傷。 情感內容――對母親從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懷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麼樣的母親讓作者如此深深懷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時間為序,追憶了哪些事情? 10歲時“我”作文競賽獲獎;20歲時“我”雙腿殘廢;30歲時“我”的小説發表。 (三)這些事情刻畫了怎樣的母親形象?作者對母親又是什麼樣的情感? 1.10歲時作文競賽獲獎 ⑴誦讀第1自然段。 ⑵歸納母親的形象特點。 母親:“年輕”、“聰明”、“最好看”、愛美、愛生活 ⑶母親對“我”獲獎持什麼態度? 故作輕慢、警戒勉勵 ⑷説説此時的“我”對母親的態度怎樣。 “我”:對母親不理解,“掃興”、“故意笑”、“裝作”――倔強、好強、慪氣。 2.20歲時“我”雙腿殘廢後 ⑴誦讀第2、3自然段。 ⑵説説母親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給“我”治病。 “不年輕”“有了白髮”(肖像描寫)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薰、灸。” “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動作描寫) “每一回都虔誠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寫)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②鼓勵“我”好好寫作: 為兒子尋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兒子生活的信心――“那就好好寫吧”、“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你小時侯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語言描寫) ③為“我”借書、推“我”去看電影 “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動作描寫) ⑶通過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怎樣的一種母愛? 無私無怨、堅強執着、寬厚仁慈、犧牲自我的愛。 ⑷這時候,你會想起哪些頌揚母親的故事和詩文?(學生交流) 故事:孟母三遷、歐母教讀、岳母刺字…… 詩歌:冰心《紙船》、孟郊《遊子吟》、泰戈爾《彷彿》…… 名言: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法國】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岡察洛夫【俄羅斯】 媽媽,你是母親、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結合。――泰戈爾【印度】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意大利】 母愛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簡單、自然、豐碩、永不衰竭的東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爾扎克【法國】 ⑸“我”對母親又是什麼態度? 不理解母親的苦心,對於治病喪失信心、絕望: “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語言描寫) “我倒沒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寫) 3.30歲時小説發表 ⑴“我”小説發表,獲獎成名,母親卻因操勞而早逝,我對母親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我理解了母親的.苦心,理解了母愛的偉大,深深思念母親的同時又滿懷深深的愧疚(子欲養而親不待)。 ⑵讀讀下列詩文,進一步體會“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悔之情。 余光中《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呵在裏頭” 老舍《我的母親》: “街上是那麼熱鬧,我卻什麼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淚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悽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母親怎樣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裏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帶來不好的消息,告訴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四、理解“合歡樹”所寄寓的豐富的情感內涵。 (一)閲讀第4-12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合歡樹的句子並體會其象徵意義。 1.請同學根據下列提示,簡要敍述合歡樹的由來。 合歡樹是_______在___________時,在_______挖來的,種在________裏。第二年,合歡樹______,母親______。第三年,合歡樹_______母親__________。第四年,合歡樹長在_____________。第五年,我們搬家,合歡樹__________。 2.作者為什麼在這裏用了大量的筆墨寫合歡樹的來歷以及母親悉心培育它的過程? 合歡樹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也是母愛的具體的體現物。母親把對兒女的疼愛融入在對合歡樹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中。合歡樹從弱小到長大長強長壯與史鐵生由殘疾到對生命有所感悟,堅定地活下來有相似之處。 所以,合歡樹=作者自己,母親悉心照顧的合歡樹就是病中的自己的象徵。 3.母親逝世後,作者對於母親親手栽下的合歡樹的態度有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 ⑴“我們搬了家,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顆小樹忘記了”、“沒料到那顆樹還活着”――搬了家,忘記了合歡樹,遺忘在記憶的深處,不願提起。 ⑵很少再去小院,“不願意去那個小院,推説手搖車不方便”。在大院中聽鄰居説合歡樹開花了,勸他去看看,但是“我心裏一陣抖,還是推説手搖車進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歡樹,但是不敢去看合歡樹,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歡樹又想起母親來,勾起自己無盡的悲傷。 ⑶時間久了,自己的心情平靜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我問起那棵合歡樹”,“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歡樹,看看母親住過的小屋,看到母親生前的事物讓我感覺母親好像並沒有離我遠去,母親似乎就在身邊。所以“悲傷也成了享受”。 所以,合歡樹=母親,合歡樹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物,它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是母親生命的另一種呈現方式。 (二)啟發學生自主體會,自由發言,説説合歡樹在自己心中還有什麼豐富的情感內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合歡樹=親情的象徵,是閤家歡樂(樹的名字的意義)的象徵。 合歡樹=當年母子“合歡”的人間見證,是母親恩澤的一個生命。 合歡樹=母親對兒子的希望。 五、結束語 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説,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温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史鐵生 六、作業 1.閲讀史鐵生作品《我與地壇》全文。 2.背誦一首歌頌母親的詩歌。 3.用一段短文,抒寫自己對母親的愛與感激。 ?

篇二:合歡樹教案

教學目標:

1、體驗並感悟參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人世間賜予自己的一切平凡普通的恩澤,並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將美德芳澤造福於他人。

2、悼念亡母,是威信中外文學作品中永恆而普遍的主題之一。引導學生對作品樸實的文風、精美的構思,以及巧妙的象徵手法等進行有選擇的主體性研討和品味。

教學重點:

合歡樹的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

作者並示沉默地描寫合歡樹,只是輕描淡寫地通過鄰人的話語和初生小孩的目光引出合歡樹,此為其構思立意所在。

教學方法:

研討、爭論。

作業佈置:課課練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享受母愛的滋潤,卻很少有人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我們的母愛真的不如文學作品中描寫的那樣崇高,那樣偉大嗎?請用心感受,用心體驗。殘疾作家史鐵生以平實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出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母愛,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國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户。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説《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後陸續發表了《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説》等多篇小説。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教讀新課:

(1)、你覺得本文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

討論明確:

濃濃的母子情感人至深。如果我不殘疾的話,而像我十歲時的光景,母親完全可以像絕大多數的母親一樣,愛美,愛生活,可以和子女弄點小別扭,增加一些生活的情趣。可是,二十歲時,我殘疾了,對於母親來説,這簡直是要命的事情。母親一下子改變了她原有的生活。她已經不在年輕,頭上開始有了白髮。她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倒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薰、灸。最後一回,我的胯上被薰成燙傷。醫院的大夫説,這實在太懸了,對於癱瘓病人,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沒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一換藥就説:“怎麼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後來她發現我在寫小説。她跟我説:“那就好好寫吧。”我聽出來,她對治好我的腿也終於絕望。“我年輕的時候也最喜歡文學,”她説。“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她説。“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提醒我説。我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從這些動人細節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母親用她柔弱的身軀承擔生活的重擔,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壓力,母親不愧是一位無私無怨、堅強執着、寬厚仁慈、犧牲自我的偉大母親。母愛如一條涓涓小溪,流進了作者的心田,撫慰着作者那顆受傷的心靈,也滋潤着讀者的心田。

文中也流露着兒子對母親的情感。當鄰居無意間提到合歡樹時,我心裏一陣抖,還是推説手搖車進出太不易。這表明兒子對母親有一種深深的愧疚之情,兒子拖累了母親,母親過早地衰老與死亡,子欲養而親不在,還有一種無限痛惜之情。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是母愛的召喚吧,作者鼓起勇氣,再度回去要看看那棵合歡樹,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之情。

(2)、你覺得合歡樹象徵着誰,有什麼象徵意義,你們覺得有爭議嗎?

討論明確:

第一種意見:

合歡樹象徵着作者自己。理由是合歡樹的經歷與我的經歷極其相似,第一年母親帶我去勞動局找工作,顯然是在我殘疾以後,在路邊挖了出來,它是那樣弱小,母親還以為它是一顆含羞草,把它種在花盆裏,合歡樹就像我殘疾,不健壯。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歎息了一回,但捨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裏。我和合歡樹一樣,母親是不會絕望的,是扔不得放棄的。第三年,合歡樹又長出葉子了,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合歡樹就像我一樣,又顯示了生命的活力,我想從事寫作,找準了自己的人生位置,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母親鼓勵我,説我小時候作文得過第一,到處去給我借書,頂頭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又過一年,合歡樹被移栽在地上。説明合歡樹已經充滿生機,能自我生存。像我一樣,生活的信念堅定了,生活的處理能力也有了,可以堅強地活下去了。若干年後,母親去世了,合歡樹卻長成了參天大樹,我的作品發表了,也獲獎了,我已步入中年,身體雖殘疾,可思想經歷磨鍊,意志更加堅定,性格更加成熟,對生命感悟更加透徹,事業也有所成就。所以,合歡樹象徵着我,象徵着生命的頑強,意志的堅定,象徵着事業的成就。

第二種意見:

合歡樹象徵着母親。理由是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種的,在合歡樹中融入了母親的辛勤、母親的慈愛、母親的希望。前者,説象徵是注意到了象徵體和本體之間的相似性,而象徵體和本體之間除了相似性之外,還有相關性。像一碗陽春麪,面和人根本沒有什麼相似性,只有相關性,是因為母子三人在除夕夜合吃了一碗陽春麪,第二年,母子三人又在除夕夜吃了合二碗陽春麪,且在這一年,母子三人終於把實情全盤托出,老闆第一年在給面的時候,為了不讓母子三人當場因付不起二碗陽春麪錢的尷尬,暗中把二碗的面放進了一隻碗裏,第二年,仍然用同樣的辦法,第三年,老闆已經在二號桌擺了預約席的牌子,並且把母子三人的故事向所有來食麪的人訴説了這件事,且把這二號桌定為幸福之桌,食客們深受感染,平時,都爭先恐後地搶着坐在二號桌食麪,所以,這一碗陽春麪已經關連了這麼多的故事,融入了相關人物的品質,一碗陽春麪,象徵着母子三人的團結、拼搏、奮進、剛強、向上,也象徵着大各民族的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幫助、樂善好施、潤物無聲。文中母親雖然去世了,但合歡樹在,所以,合歡樹是母親的物化,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是無私母愛的象徵。

(3)、你覺得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讀起來不大好懂?請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本文一開頭就寫了兒子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小衝突。你認為這樣寫有什麼特別的作用?

提示:①突出母親年輕時爭強好勝、不免孩子氣的性格,使母親的形象一開始就顯得率真可愛,這與後文中母親因操勞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構成對比。②展現母子倆曾經有過一段輕鬆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種快樂的生活氣氛和輕鬆筆調,與後來的生活困境及後文奪魁的氣氛形成對照。③這樣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如此開頭,非常別緻,增強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藝術吸引力。

文章在對那個看樹影兒的孩子的擬想中結束。作者這樣寫想要表現什麼?這種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什麼?

提示:想表現的是:①母愛是普遍的②母愛又是獨特的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①以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韻味悠長

怎樣理解“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的含義。

提示:因母親的去世而悲傷,又因獨自一人回憶往事,想起和母親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而感到幸福和温馨,從而產生一種享受感,所以,悲傷也成享受。

小結:合歡樹,既象徵着母親,又象徵着兒子,它既是無私母愛的象徵,又是着生命的頑強、意志的堅定、事業成就的象徵,它還是母子合歡的象徵。亦子亦母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教後感:

老師可千萬試圖去如何深挖這篇課文,學生完全可以解讀此文,不要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回答,倒不如,就讓學生讀課文,談感受,談感悟,談疑惑,上課的思路,體現以學生為本就可以落實到了實處,這才不是一句空話。

篇三:合歡樹教案

教學目標:

1、體驗並感悟參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人世間賜予自己的一切平凡普通的恩澤,並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將美德芳澤造福於他人。

2、悼念亡母,是威信中外文學作品中永恆而普遍的主題之一。引導學生對作品樸實的文風、精美的構思,以及巧妙的象徵手法等進行有選擇的主體性研討和品味。教學重點:合歡樹的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教學難點:作者並示沉默地描寫合歡樹,只是輕描淡寫地通過鄰 人的話語和初生小孩的目光引出合歡樹,此為其構思立意所在。

教學方法:研討、爭論。作業佈置:課課練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我們享受母愛的滋潤,卻很少有人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我們的母愛真的不如文學作品中描寫的那樣崇高,那樣偉大嗎?請用心感受,用心體驗。殘疾作家史鐵生以平實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出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母愛,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作者簡介: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國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户。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説《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後陸續發表了《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説》等多篇小説。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教讀新課:

(1)、你覺得本文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討論明確:濃濃的母子情感人至深。如果我不殘疾的話,而像我十歲時的光景,母親完全可以像絕大多數的母親一樣,愛美,愛生活,可以和子女弄點小別扭,增加一些生活的情趣。可是,二十歲時,我殘疾了,對於母親來説,這簡直是要命的事情。母親一下子改變了她原有的生活。她已經不在年輕,頭上開始有了白髮。她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倒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薰、灸。最後一回,我的胯上被薰成燙傷。醫院的大夫説,這實在太懸了,對於癱瘓病人,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沒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一換藥就説:“怎麼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後來她發現我在寫小説。她跟我説:“那就好好寫吧。”我聽出來,她對治好我的腿也終於絕望。“我年輕的時候也最喜歡文學,”她説。“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她説。“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提醒我説。我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從這些動人細節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母親用她柔弱的身軀承擔生活的重擔,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壓力,母親不愧是一位無私無怨、堅強執着、寬厚仁慈、犧牲自我的偉大母親。母愛如一條涓涓小溪,流進了作者的心田,撫慰着作者那顆受傷的心靈,也滋潤着讀者的心田。文中也流露着兒子對母親的情感。當鄰居無意間提到合歡樹時,我心裏一陣抖,還是推説手搖車進出太不易。這表明兒子對母親有一種深深的愧疚之情,兒子拖累了母親,母親過早地衰老與死亡,子欲養而親不在,還有一種無限痛惜之情。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是母愛的召喚吧,作者鼓起勇氣,再度回去要看看那棵合歡樹,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之情。

(2)、你覺得合歡樹象徵着誰,有什麼象徵意義,你們覺得有爭議嗎?討論明確:第一種意見:合歡樹象徵着作者自己。理由是合歡樹的經歷與我的經歷極其相似,第一年母親帶我去勞動局找工作,顯然是在我殘疾以後,在路邊挖了出來,它是那樣弱小,母親還以為它是一顆含羞草,把它種在花盆裏,合歡樹就像我殘疾,不健壯。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歎息了一回,但捨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裏。我和合歡樹一樣,母親是不會絕望的,是扔不得放棄的。第三年,合歡樹又長出葉子了,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合歡樹就像我一樣,又顯示了生命的活力,我想從事寫作,找準了自己的人生位置,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母親鼓勵我,説我小時候作文得過第一,到處去給我借書,頂頭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又過一年,合歡樹被移栽在地上。説明合歡樹已經充滿生機,能自我生存。像我一樣,生活的信念堅定了,生活的處理能力也有了,可以堅強地活下去了。若干年後,母親去世了,合歡樹卻長成了參天大樹,我的作品發表了,也獲獎了,我已步入中年,身體雖殘疾,可思想經歷磨鍊,意志更加堅定,性格更加成熟,對生命感悟更加透徹,事業也有所成就。所以,合歡樹象徵着我,象徵着生命的頑強,意志的堅定,象徵着事業的成就。第二種意見:合歡樹象徵着母親。理由是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種的,在合歡樹中融入了母親的辛勤、母親的慈愛、母親的希望。前者,説象徵是注意到了象徵體和本體之間的相似性,而象徵體和本體之間除了相似性之外,還有相關性。像一碗陽春麪,面和人根本沒有什麼相似性,只有相關性,是因為母子三人在除夕夜合吃了一碗陽春麪,第二年,母子三人又在除夕夜吃了合二碗陽春麪,且在這一年,母子三人終於把實情全盤托出,老闆第一年在給面的時候,為了不讓母子三人當場因付不起二碗陽春麪錢的尷尬,暗中把二碗的面放進了一隻碗裏,第二年,仍然用同樣的辦法,第三年,老闆已經在二號桌擺了預約席的牌子,並且把母子三人的故事向所有來食麪的人訴説了這件事,且把這二號桌定為幸福之桌,食客們深受感染,平時,都爭先恐後地搶着坐在二號桌食麪,所以,這一碗陽春麪已經關連了這麼多的故事,融入了相關人物的品質,一碗陽春麪,象徵着母子三人的團結、拼搏、奮進、剛強、向上,也象徵着大各民族的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幫助、樂善好施、潤物無聲。文中母親雖然去世了,但合歡樹在,所以,合歡樹是母親的物化,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是無私母愛的象徵。

(3)、你覺得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讀起來不大好懂?請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本文一開頭就寫了兒子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小衝突。你認為這樣寫有什麼特別的作用?提示:①突出母親年輕時爭強好勝、不免孩子氣的性格,使母親的形象一開始就顯得率真可愛,這與後文中母親因操勞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構成對比。②展現母子倆曾經有過一段輕鬆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種快樂的生活氣氛和輕鬆筆調,與後來的生活困境及後文奪魁的氣氛形成對照。③這樣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如此開頭,非常別緻,增強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藝術吸引力。 文章在對那個看樹影兒的孩子的擬想中結束。作者這樣寫想要表現什麼?這種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什麼? 提示:想表現的是:①母愛是普遍的 ②母愛又是獨特的 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①以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 ②含而不露,韻味悠長怎樣理解“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的含義。提示:因母親的去世而悲傷,又因獨自一人回憶往事,想起和母親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而感到幸福和温馨,從而產生一種享受感,所以,悲傷也成享受。小結:合歡樹,既象徵着母親,又象徵着兒子,它既是無私母愛的象徵,又是着生命的頑強、意志的堅定、事業成就的象徵,它還是母子合歡的象徵。亦子亦母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教後感:老師可千萬試圖去如何深挖這篇課文,學生完全可以解讀此文,不要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回答,倒不如,就讓學生讀課文,談感受,談感悟,談疑惑,上課的思路,體現以學生為本就可以落實到了實處,這才不是一句空話。

《合歡樹》教案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技能:體會作者選材組材的技巧,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深刻寓意以及象徵手法的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具體深入理解文章。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並感悟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鳴,探討合歡樹豐厚的象徵意義,解讀作者複雜的心理變化。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2、品讀淡然的敍述背後的情感張力。

教學方法:

以朗讀帶動理解;師生共同研究、探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

雙腿癱瘓史鐵生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二十多年來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並多次獲得各項文學創作獎。那麼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着他、激勵着他?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於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1)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主題是什麼?

明確:兩部分 母愛

(2)思考:哪一處細節最讓你感動?通過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怎樣的一種母愛?

明確:無私無怨 堅強執着 寬厚仁慈 犧牲自我的愛。

三、文章是寫母愛,為什麼以《合歡樹》為題?思考下面的幾個問題

1、合歡樹是怎麼來的?經歷了怎樣的生命歷程?

2、為什麼課文在第7段才提到合歡樹?有什麼象徵意義?

明確:母愛樹 希望樹 思念樹

3、作者多次寫到那個剛來到世上“瞪着眼睛看樹影兒”的孩子,有什麼作用?

明確:文中三次提到那個“剛來世上的孩子”,前兩次説他“不哭不鬧,瞪着眼睛看樹影兒”,這裏的“樹影兒”,這裏的“樹影兒”就是合歡樹的影子,合歡樹上處處是母愛的影子,作者始終對合歡樹懷着一種複雜的感情,一方面找藉口不肯去看,另一方面“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也許是他不知如何去面對失去這一份厚重的母親吧。也許他只想把這一切深深地藏在心底,獨自咀嚼,“悲傷也成享受”吧。

四、小結:

一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説人情。小小的合歡樹,凝聚了史鐵生如此深沉濃厚的情感,我們的生活裏也不乏細節的感動,當心中某根柔軟的琴絃被觸動,不要吝惜,把情思凝於筆端,美好就會在一剎那收藏。

《合歡樹》是史鐵生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憶母愛之曲。曲中音符如行雲流水般演繹着,敲擊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款款文字滲透着對母親去世的悲傷之情,跳動着對母親的真切懷念之心。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五、作業:

一、背有關讚美母親的名句

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法)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岡察洛夫(俄羅斯)

媽媽,你是母親、知己和朋友的完美合。 -----泰戈爾(印)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意大利)

花從春走過,留下縷縷花香;葉從夏走過,留下片片蔭涼;風從秋走過,留下陣陣金浪;雪從冬走過,留下種種希望。

史鐵生《合歡樹》閲讀練習及答案

合歡樹

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着跟我説她自己,説她小時候的作文作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麼好的文章會是她寫的。“我那時可能還不到十歲呢。”我聽得很掃興,故意笑:“可能?什麼叫可能還不到?”她就解釋,我裝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為了我的腿,母親的頭上開始有了白髮。儘管醫院已明説我的病目前沒辦法治,但母親不死心,她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錢買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服用,讓我洗、敷、薰、炙。“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説。我一心只想着寫小説,彷彿那東西能把殘疾人救出困境。可母親仍不放棄,直到最後一回我的胯上被薰成燙傷,這對於癱瘓病人實在太懸了。後來母親發現我在寫小説,她跟我説:“那就好好寫吧。”我聽出來,她對治好我的腿也終於絕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提醒我説。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一樣鍥而不捨。

三十歲時,我發表了第一篇小説,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説又僥倖獲獎,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七年。

獲獎之後,登門採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説來説去就覺得心煩。我搖着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想,母親為什麼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聽見回答:“她心裏太苦了,老天爺可憐她,就召她回去了。”這讓我心裏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風正在樹林裏吹過。

幾年前,老街坊們就提醒過我:“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聽了心裏一陣抖。還説,我家原來住的房子裏現在住了小兩口,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樹影兒。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着。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小苗,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裏長起來,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歎息了一回,還不捨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花盆裏。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葉子,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過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過一年,母親去世,我們搬離了同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兒,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與其在外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樹吧。來到老院子,老街坊們還是那麼歡迎我,東屋倒茶,西屋點煙,送到我眼前。大夥都不知道我獲獎的事,也許知道,但不覺得那很重要;還是都問我的腿,問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夥説,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了。但我再難看見它了,因為老院裏擴建了小廚房什麼的,過道窄,搖車進不到裏面的小院兒。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

我告別了老街坊,搖着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取材於《史鐵生作品集》)

16.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

A.兒子作文比賽得了第一,母親卻説她小時候作文寫得還要好。她這樣説是為了激勵孩子成為作家。

B.母親本來喜歡花木,“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這“別處”指的是為兒子治病和找工作。

C.在質樸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與工作顯然比文字、比獲獎更正要。

D.母親以為合歡樹第三年的復生“是個好兆頭”。作者寫這一點是暗示,母親是因為操心兒子的病以致有點迷信了。

E.“悲傷也成享受”,是説人在獨自靜靜地懷念逝去的親人時,即使悲傷,也會有某種温馨的感覺。

17.本文一開頭就寫了兒子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小衝突。你認為這樣寫有什麼特別的作用?(6分)

18.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齡。你認為他在二十歲以後和三十歲以後對母愛各有怎樣的體會?(4分)

19.文章在對那個看樹影兒的孩子的擬想中結束。作者這樣寫想要表現什麼?這種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什麼?(6分)

答案:

16.A、D(A項説法錯誤。母親説這話時還沒有發現“我一心只想着寫小説”, “後來母親發現我在寫小説”。D項母親認為“是個好兆頭”一方面是為合歡樹高興,另一方面也對生活,特別是對 “我”充滿了新的信心;不是“暗示母親因為操心兒子的病以致有點迷信了”。)

17.①突出母親年輕時爭強好勝、不免孩子氣的性格,使母親的形象一開始就顯得率真可愛,這與後文中母親因操勞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構成對比。(2分)

②展現母子倆曾經有過一段輕鬆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快樂的生活氣氛和輕鬆筆調,與後來的生活困境及後文壓抑的氣氛形成對照。(2分)

③這樣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如此開頭,非常別緻,增強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藝術吸引力。(2分)

18.① 二十歲以後,作者雙腿殘廢,母親為了給他治病和幫助他學習寫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過度操勞而早逝,這使他體會到母愛的執着和無私。(2分)

②三十歲以後,作者在創作上接連獲得成功,他感念沒有母親就沒有自己的現在,痛定思痛,更體會到母愛的深厚和恆久。(2分)

19.想表現的是:①母愛是普遍的 ②母愛又是獨特的(2分)

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①以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2分) ②含而不露,韻味悠長(2分)

《合歡樹》閲讀練習及答案

合歡樹(節選)

母親去世後,我們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兒去。小院兒在一個大院兒的儘裏頭,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去坐坐,但不願意去那兒小院兒,推説手搖車進去不方便。院兒裏的老太太們還都把我當兒孫看,尤其想到我又沒了母親,但都不説,光扯些閒活,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當中,喝東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們終於又提到母親:“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心裏一陣抖,還是推説手搖車進出太不易。大夥就不再説,忙扯些別的,説起我們原來住的房子裏現在住了小兩口,女的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樹影兒。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着。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含羞草”,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裏長,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歎息了一回,還不捨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裏。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葉子,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過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再過一年,我們搬了家。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着母親住過的那間房。我老記着,那兒還有個剛來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鬧,瞪着眼睛看樹影兒。是那棵合歡樹的影子嗎?小院兒裏只有那棵樹。

院兒裏的老太太們還是那麼歡迎我,東屋倒茶,西屋點煙,送到我跟前。大夥都不知道我獲獎的事,也許知道,但不覺得那很重要;還是都問我的腿,問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這回,想搖車進小院兒真是不能了,家家門前的小廚房都擴大,過道窄到一個人推自行車進出也要側身。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夥説,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了。這麼説,我再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揹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

我搖着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到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1.根據下列提示,簡要敍述合歡樹的由來。

合歡樹是母親到__勞動局給我找工作__時,在_路邊 挖來的,種在花盆裏,母親非常喜歡 。第二年,合歡樹___沒有發芽__,母親__歎息了一回。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葉子,而且_茂盛了。母親 高興了很多天, 常去侍弄它 。第四年,合歡樹長在窗前的地上 ,母親 盼望它 開花 。第五年,我們搬家,我們把合歡樹__忘記了_。

2.作者不用《我的母親》為題, 而用《合歡樹》為題有什麼含義?

1.合歡樹是母愛的象徵和化身。2.合歡樹裏還有着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沉重的愧疚。3.合歡樹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 。

3. “我”對合歡樹由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現了怎樣的心情?

起先,合歡樹會勾起我對母親的深深思念,失母之痛,難以忍受,所以不敢看;後來,我認識到母親雖然去世但對自己的愛使我感到幸福,悲傷也成了享受。所以想去看。

4.下列對文段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D )

A.文章的結尾以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韻味悠長。

B. 合歡樹既是無私母愛的象徵,又是着生命的頑強、意志的堅定、事業成就的象徵,它還是母子合歡的象徵。

C. 選文第二段寫母親對合歡樹“心思全在別處”到“不捨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現了母親由痛苦到驚喜的心理變化。

D.文章濃墨重彩描寫合歡是就是為了凸顯濃濃的母愛和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合歡樹》學案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脈絡線索及象徵手法的運用。

2、品味作者沉靜、淡然的語言風格所具有的情感張力。

3、體驗並感悟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2、品讀淡然的敍述背後的情感張力。

教學方法:

以朗讀帶動理解;師生共同研究、探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的頒獎典禮上,人們驚訝地發現有一位獲獎者是坐着輪椅來領獎的。第二年,這個殘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説獲得該項殊榮。他,就是史鐵生,他自雙腿癱瘓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二十多年來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並多次獲得各項文學創作獎。那麼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着他、激勵着他?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於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品味母親的愛

問題:能回憶懷念母親的物品想必有很多,史鐵生這篇文章為什麼選擇合歡樹來悼念母親?

明確:母親對合歡樹的精心照料是她呵護關心我的寫照。

追問:為什麼從母親照料合歡樹的過程能看出是她照顧“我”的寫照?母親照料合歡樹的過程和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有什麼具體的相似之處?

交流要點:

對合歡樹希望的表現:

“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歎息了一會,還不捨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裏。”

“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

對“我”的希望表現:

●對治好“我”的希望: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她説,每一回都虔誠地抱着希望。”

●對“我”從事寫作的希望:

“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母親的話中體現出的小心翼翼又滿懷希望,一方面盡力維護殘疾兒子的尊嚴,一方面激勵和鼓舞兒子寫作的信心。

比較第一段和第三段母親對我寫作的表現的不同態度。

交流後明確:母親對“我”對合歡樹都抱有無限的希望,希望合歡樹能開花,希望“我”由寫作闖出一條路以獲得生活的信心。

三、品味“我”的悲傷和思念

方案一問題:這棵合歡樹身上有母親的影子,凝聚着母親對“我”的愛,而“我”又是怎麼對待這棵合歡樹的?

明確:忘記 找藉口不看 老惦記着 主動想去看

追問: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變化?

交流後明確:

忘記:“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還有什麼地方能看出我的這種悲痛?

“我搖着車躲出去”“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找藉口不看:“抖”字體現出我的難以抑制的悲痛和深深的愧疚。

對愧疚的理解:同樣被母親寄予希望的合歡樹終於開花了,而我卻尚未成功。(“後悔兩年前沒有自己搖車去看看。”)

老惦記着:體現了思念之深。

主動想去看:注意是在什麼情況下想去看的,我在寫作上取得了成功想去看看合歡樹告慰母親在天之靈。

小結:“我”之所以對合歡樹有這樣的態度變化主要是因為在“我”對母親的無盡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親當初的希望都實現了,她卻不在了。

拓展《我與地壇》中的相關語段,加深體會。

四、主題深化

總結:

通過我們的分析品讀,發現這棵合歡樹並不是一顆平常的樹,它牽繫着史鐵生母子之間的深情,真可謂是:“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而作者以合歡樹為題想必是為了借“合歡”寄託他們母子之間無法實現的遺憾,在這樣的一歡一悲的兩極間那份母子深情更令人為之震撼。

再聯想到我們自己,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嘗不是由父母親精心呵護成長起來的樹呢?我們的父母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同樣也傾注了心血寄託着深切的希望。

《合歡樹》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母親的母愛以及作者對母親濃濃的思念和沉重的內疚交織的感情。

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寓意。

3.體會現實生活中展現出來的母愛。

二、教學重點:

1.作者母親母愛的特殊性

2.合歡樹的象徵意義

三、教學難點:

“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初步體會作者母親對他的愛、母子情深。

聽朗讀錄音《秋天的回憶》

請學生朗讀《我與地壇》節選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的頒獎典禮上,人們驚訝地發現有一位獲獎者是坐着輪椅來領獎的。第二年,這個殘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説獲得該項殊榮。他,就是史鐵生,他自雙腿癱瘓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二十多年來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並多次獲得各項文學創作獎。那麼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着他、激勵着他?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於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學生默讀《合歡樹》

(第一課時結束時,佈置思考題:見第二課時的三個環節)

(二)、作者母親是普通的母親,母愛的利他性與無私性是毋庸置疑的,這是母愛的共性所在。作者的母親她具有所有母親所擁有的母愛。同時,由於兒子的傷殘、兒子的倔強,這種母愛與一般母愛是有她的特殊性的,應當去解讀去體驗(體會文章中相關的語句包含的母愛)。

共性

(1)給“我”治病:

▲“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髮”;(肖像描寫)

▲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薰、灸。”“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動作描寫)

▲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作者的母親為什麼要用偏方為兒子治病?是希冀萬一的可能的出現,是持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心態;自將兒子的胯部薰成燙傷後,母親一味自責,如果傷口不好的話“她非瘋了不可”。我想這就是母愛,無私、執着、堅定、寬厚、仁慈。如果醫術上有可能,任何母親都會説,把我的腿換給兒子。

(共性的愛的表現可略去,請一位學生朗讀有關段落即可,即第三段)

特殊性

(請學生找出相關段落,然後全體朗讀,體會母親語言的深層含義)

(2)為“我”借書:“她到處去給我借書”

(3)推“我”去看電影:“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

(4)鼓勵“我”好好寫作:“你小時侯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

母親鼓勵兒子寫小説則是這個母親更深層次的愛心。《戰國策觸龍説趙太后》中説,“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早年看過一部日本故事片《狐狸的故事》,當小狐狸成年之後,母狐狸撕着咬着將小狐狸趕出家門,在《早安,大地》的背景音樂中小狐狸孤獨的走向遠方,開始自己新的生活。其實人類亦如是。作為新陳代謝的規律,父母要早一步離開塵世,所以讓自己的孩子成材,自立於社會是千千萬萬母親的心願,所以狐狸的“放棄”養育是母愛更高的境界。

作品中母親的幾句話意藴很深。

“那就好好寫吧。”——作者的解讀是母親對他治好腿終於絕望了,因為母親別有考慮了。

“我年輕的時候也最喜歡文學,”她説,“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也想過搞寫作,”她説,“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首先照應了文首作文得獎和母親自小喜歡文學的事,而深層的意思是二十來歲,無論你我,都有創作的衝動,寫小説,搞創作是一個普通人“應有之義”,不是一個殘疾人所專有,更不是僅僅為將來謀生的手段去寫小説,她用自己平靜的言語掩飾內心的不安,以這種方式去維護一個殘疾兒子做人的尊嚴。任何一個偉大的母親對自己殘疾的孩子總希望當一個普通孩子養着,但她們又總是“為之計深遠”,所以作者説“她心裏太苦了”。唉,何等偉大的母愛!

(三)、可以表現母愛的東西很多,作者為何獨選“合歡樹”?文中幾次出現“合歡樹”?分別有什麼作用?

合歡樹是作者情感的一種寄寓,並折射作者對母愛對命運對生命的感悟。 合歡樹,落葉喬木,夏天開紅色的花。得名由來:對稱的葉子,入夜就兩兩相合的緣故。而作品中的合歡樹是這篇抒情作品中的外界景物。

文章共有四處寫到合歡樹:(1)通過鄰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歡樹;(2)寫合歡樹的由來,似乎是當初誤以為的“含羞草”,歷經變遷,長成一棵樹影婆娑的參天大樹;(3)通過剛來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寫合歡樹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過那個孩子長大後憶起童年往事時會跑去看那棵合歡樹,卻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怎麼種的。(可略講)

深層形象,可能沒有標準答案,見仁見智罷了。大體可以作如下的解讀:

合歡樹這個象徵體體現了生命現象,

——合歡樹的成長經歷與作者的成長經歷有類似之處。合歡樹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通過對合歡樹的描寫表現作者的命運的一種感悟。

——母親是合歡樹的栽種着、呵護着,母親雖然已經去世了,但母親還活在人間,就活在那棵合歡樹裏,因為那棵樹是因母親的雙手、母親的心靈而存活下來、並枝繁葉茂的。合歡樹是母親曾經活在世上的見證,象徵着母親的芳澤和恩德造福於兒女與他人。小孩看到的樹影,不僅僅是樹影,更是一位偉大母親的身影,母愛的恩澤已經滲透生命的深處。。他對樹影兒的注視是母親的芳澤對他的吸引,是心靈的感應。

——合歡樹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載體,母親為他犧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殘廢,母親可能有另一種活法。合歡樹融入作者對母親無以回報的愧赧之情,作者的綿綿情思與合歡樹共存。合歡樹是母子合歡的感情附麗。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個小孩子?小孩暗合作者看到樹想到母親的心情 這個小孩子可以理解為一種生命現象,對合歡樹庇廕的感恩是不需要理由的,毋需知道合歡樹是誰種的,怎麼種的。生命對母體有與生俱來的依戀,合歡樹既是母子合歡的感情附麗,作者將自己對母親,對合歡樹,對自己命運的感懷,遷升到整個生命現象的歎喟與感悟。人處於逆境不必驚慌,人生或許不可避免的會遭受痛苦,完美的人生或許並不存在。新陳代謝不可抗拒,而生命總那樣因因相陳,敬重生命,母愛永存!!

(四)、同學介紹自己的文章《啊,母愛》

教師介紹冰心的《紙船》(朗讀錄音)和泰戈爾的《彷彿》

《合歡樹》教案

教學目標:

1.體會無私的母愛以及作者對母親濃濃的思念和沉重的內疚交織的感情。

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寓意。

教學重點:

品味詞句意藴

教學難點:

“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不論年長年少,也不論天涯海角,單飛後心的另一端永遠牽掛的是對母親的不盡思念。母愛、母子的深情是永遠説不完的話題。身體健康的人尚且如此,作為一名殘疾人作家,史鐵生對母愛更有自己獨特的體會。今天就讓我們學習這篇《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精神世界,感悟他為我們描寫的母子深情。課文分析

二、研習新課

(一)通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老師朗讀第一段,指定一排學生依次朗讀課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寫了人生中哪幾個年齡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課文思路。

明確:年齡 “我” 母親

十歲 作文獲獎 做裙子

二十歲 雙腿殘廢 做各種事情

三十歲 小説發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歲 聊起合歡樹 已死多年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時間為線索。

2、文章題目叫《合歡樹》但在文章後半部分才寫到合歡樹,有什麼好處?

明確:(1)條理清楚(2)與鄰居閒聊時提起,真實可信,親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間的親情

母親對兒子

1、在這篇描寫母親的文章中,你認為最能體現母愛的是哪些段落?

明確:第2、3兩段,也就是作者二十歲的時候。

2、在這兩段中寫母親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確:為“我”治病;為“我”借書;推“我”看電影;鼓勵“我”寫作

小結:可以看出母親不僅關心“我“的身體,更關心“我”的精神,這正是母親的偉大之處。

3、這兩段運用了怎樣的人物描寫方法?各找出相應的句子來。

明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 句子(略)

4、通過這些事情體現了母親怎樣的性格?找出相應的句子來,全文還體現了母親怎樣的性格。

明確:樂觀、堅強、執著 聰明 美麗 善良 熱愛生活

1、對這樣一位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親,在母親死後多年,兒子對母親又是怎樣的感情呢?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感激、內疚、 句子(略)

重點分析內疚之情。(1)母親原本是一個聰明、愛美、善良、熱愛生活的人,在自己沒得病的時候,他們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母親陷入了無止境的忙亂,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鐵生的母親在49歲時就死去,他一直覺得母親的早死與自己有關,所以,對母親,史鐵生是懷有深深內疚的。(2)對母親住過的房,栽種的合歡樹,作者的態度是有變化的。從不願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後悔沒早看。不願去既是無法從失去母親的痛苦中解脱出來,也是無法面對自己深深的內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從內疚中解脱出來,終於可以理智的接受現實。因為他覺得母親太苦了,死亡或許是一種解脱。

2、句子理解

理智起來的作者可以靜靜回憶與母親曾經的事情,所以文末寫道“悲傷也成享受”可見對母親懷念之深。

小結:作者對母親的感激與內疚之情並不是完全隔離開,也沒有先後之分,兩種感情是交織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歡樹的象徵含義

1、文章主旨是母愛,合歡樹與母愛有無聯繫?這運用的是什麼寫法?

明確:有聯繫,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種。運用的是象徵的手,也就是託物言志,借物寫人的手法。

2、你認為合歡樹象徵的是誰,為什麼?

合歡樹既象徵母親也象徵作者。合歡樹是母親親自栽種,寄託着母親的希望,所以象徵着母親。同時,合歡樹從弱小到花繁葉茂,象徵了作者的成長。

3、作者有沒有成長起來呢?讓我們來看史鐵生的介紹,請大家注意作者的笑臉。

小結:史鐵生在人生的黃金年齡,在最該張狂的時候突然癱瘓,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這樣一位可敬可愛的母親又是他的大幸,難怪史鐵生在好幾篇文章中滿懷深情的回憶母親,讓我們一起閲讀相關資料。

三、課外拓展(出示課件)

提問:這些片斷反映了史鐵生對母親怎樣的感情,與課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確:一致,感激與內疚)

小結:史鐵生的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寫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們作文時要抒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寫自己的真性情。

四、佈置作業

1、課外閲讀史鐵生的文章,體會其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2、親情是永恆的主題,學習本文以物為感情載體的寫作方法。

結束語:閲讀是一顆心靈與另一顆心靈的握手。今天,用我們一顆純真之心,與作者的悲苦之心握手,與母親的慈愛之心握手。一頭握着對親情的感悟,一頭握着對母愛的歌頌。希望通過我們閲讀,能夠讀出史鐵生靜若止水的語言下深藏着的深厚情感,能從波瀾不興中一窺潛流洶湧。但願我們都有一顆善於感悟真誠的心靈!

篇四:合歡樹教案

預習目標:

1.蒐集作者有關的常識。

2.閲讀課文,積累字詞,理請課文的結構,層次。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設計:

一.導入:

錄音《燭光裏的媽媽》導入課題並板書,共同交流作者及其相關常識。

二.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

學生讀文,説一説本文講述了哪些事?並簡要概括。

三.學生提出問題,並交流。

四.教師整合問題佈置精讀課文。出示以下問題。

1.説一説本文描寫了怎樣的母親?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教師引導交流,輔導閲讀)

2.作者寫合歡樹與寫母親有啥關係?

3.你覺得用“合歡樹”作題目合適嗎?為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後小結:合歡樹雖沒有在第一部分出現,但是,通過母親對合歡樹的照料,通過寫合歡樹的生長,母親的內心世界得到進一步的展示,母子的情結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母親的形象隨着合歡樹的生長而凸現出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深深的情愫也伴隨着合歡樹的生長而昇華。

五.學生試寫,母親去世了,作者非常思念母親,想起母親對自己的無微不致的關懷,想起母親對自己的期望和愛戴……請你替作者抒發此時此刻的心情,並給作者寫幾句話,來安慰他。

篇五:合歡樹教案

教學目標

1、梳理文中的多次“錯過”,通過換詞、析詞、補詞的方法揣摩體會作者幾次錯過中的情感流動,通過補寫詩歌、習作交流來探究作者選材表達之妙。

2、藉助關鍵語句品析、師生經驗交流,把握“合歡樹”、“孩子”中對母愛、生命的哲理思考。

3、通過擬寫比喻反觀自我,回味母愛,表達真實感受。

教學重點

1、通過換詞、析詞、補詞揣摩把握作者幾次“錯過”中的情感流動。

2、通過補寫詩歌、習作交流探究作者選材佈局之妙。

教學難點

1、藉助關鍵語句品析、師生經驗交流,領會“合歡樹”、“孩子”等重點語句中對母愛、生命的哲理思考。

2、通過擬寫比喻、課外閲讀來反觀自我,回味母愛,真實表達。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推送:微課《寒潭裏盛開的花》,學生預習瞭解史鐵生生平及作品。)

一、導語(以史鐵生身殘志堅的事蹟啟發學生的感悟和憧憬,3分鐘)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的頒獎典禮上,人們驚訝地發現有一位獲獎者是坐着輪椅來領獎的。第二年,這個殘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説獲得該項殊榮。他,就是史鐵生,他自雙腿癱瘓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二十多年來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並多次獲得各項文學創作獎。那麼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着他、激勵着他?

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於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走近作者(檢查預習,學生自主發言談自己瞭解的史鐵生及作品,7分鐘)

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清華大學附中畢業後,於1969年插隊延安,在陝西延川清平灣插隊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燒後發現腰腿疼痛,當時沒在意,後來發展成雙腿殘廢。1972年因病致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想以死來解脱自己,(“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後轉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廠做工,後主要從事文學創作,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合同製作家。

1979年開始創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別以《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

知青題材短篇小説:《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

哲理性長篇小説:《務虛筆記》

散文:《我與地壇》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15分鐘)

閲讀回答:《合歡樹》是一篇寫的文章?

要求:如果你贊同這一觀點,請在文中找出依據。

如果你不贊同這一觀點,也在文中找出依據。

四、精讀課文——錯過,就是過錯!(20分鐘)

Ⅰ:尋“我”與“母親”的錯過

(一)心心相錯——抓對話

1、不相讓的鬥氣

找出10歲時的母子對話,體會母親話裏“呢”的作用和我的回答中修飾語“故意”的內涵。

“老師找到家來問,是不是家裏的大人幫了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10歲(呢)。”(母親的得意、孩子氣)

我聽得掃興,(故意笑):“可能?什麼叫‘可能還不到’?”(我的任性,針鋒相對)

——體會“我”少年時的叛逆。

2、不理解的隔閡

找出20歲時的對話,嘗試在兩個“説”之前加上修飾語。

“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説。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她説。

3、不體諒的心痛

找出20歲時的另一次隱對話,分角色誦讀,體味其中情感。

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自暴自棄)怎麼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自責自悔)

補充材料:“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我與地壇》)

——藉助填補修飾語、誦讀、補充材料,體會青年時對母愛的不理解。

(二)生死相錯——抓虛詞

不復見的永別。

讀讀刪掉虛詞的第四段,體會修飾語所表達的情感。

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説發表了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説也獲獎,母親(卻)已不在人世。

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7年。

——藉助對虛詞的品析,體會作者隨時間流轉對母親的理解和歉疚。

(三)作者以現在的眼關注往事時,為什麼挑選出的都是與母親相錯的時刻?

1、源於“我”的感情(錯過=過錯)

在錯過中犯下的過錯,成為悲傷愧疚的源頭。

根據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補寫詩歌,師生交流。

世界上最傷痛的距離,是生與死的距離,更是當我就在你面前,你不能體會我愛你。

世界上最傷痛的距離,是當你就在我面前,我不能體會你的愛,更是。

2、彰顯“我”的表達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引入同齡人習作幫助學生理解。

習作片段:

她問我要是把詩的意境展現於微電影的鏡頭形式,有哪些景可取。我沒有仔細思考,然後態度也不太好地教訓幾句:一首詩就那麼幾個字,拍成視頻不就是一兩秒的功夫?

隨後她説不勞煩我瞭然後我也下了。這不是什麼大事,要説就説家常瑣事吧。但是我卻慢慢感到不安。麻麻肯定因被我冷落而傷心。

我也想到前幾天的事。我媽有個缺點,在她講課的時候老是要黑我,比如是什麼吸引了我家的小胖子天天在杭外跑步之類的。然後不知為何傳到了同學耳朵裏然後我就跪了。

那天和麻麻吃飯我義正嚴辭地批評了她一頓:你這是強烈干涉我的人生自由!她一臉委屈:我以兒子為自豪嘛。自豪你妹,你要自豪我就不要混了?

一如麻麻再怎麼染髮也遮不住的白鬢,再怎麼化粧也蓋不了的皺紋,歲月如詩如歌如童話,如狼如虎如尖牙。慢慢的慢慢的麻麻也會忘事兒,也會歎息,也會悲傷。而她始終默默地攙着我成長,在我的身後,一臉猥瑣且幸福。

母愛並不總是温情脈脈,“愛我的人傷我最深”,世俗的母愛更多時候是爭吵、責備、埋怨、哭泣、嘮叨、代溝。而能在這樣的不和諧中發現隱祕的和音,在隔離之中找到跨越,即是“人所難言,我易言之”。

——通過補詩和作文示例,引學生理解文中的人、事、物是經過作者情感過濾的特殊的人、事、物,因此閲讀本文不僅僅在於瞭解母親,更要體會“我”通過人、事、物映射出的對母親的感情。

第二課時

Ⅱ:尋“母親”、“我”與合歡樹的錯過(25分鐘)

(一)錯過花開——抓虛詞

誦讀第8段,抓住五個虛詞,仔細品讀,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領會這一段與“我”的成長虛實相應的關係。

那年竟(驚喜)

第二年還(不放棄)

又過一年才(期盼)

再過一年都(自責)

——抓住幾個虛詞,以少勝多,細細咀嚼,把握合歡樹這一虛實相生的象徵。

(二)錯過相見——抓關鍵詞

文中有幾次欲看合歡而錯過?請找出來,仔細揣摩表面的“不願”、“不能”之後的不想、不敢。

不願意去那個小院子,推説手搖車進去不方便。(不願中的不敢)

人們(終於又)提到母親????我心裏一陣抖(痛),還是(推)説手搖車進出太不易。(不敢中的期待)

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看母親住過的那間房。(傷痛後的面對)

想搖車進小院真是不能了。????我再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揹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不能中的糾結)

——對文本的理解不能從字面滑過去,要發現潛行在字詞之下的情感湧動,體會表面平實的文字與內在強烈的感情間形成的巨大張力。

(三)為什麼作者反覆描述合歡樹與“我”一次次錯過?

錯過不僅是過錯,也是另一種相遇

1、對合歡樹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和合歡樹在精神上相遇。

有一天那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1。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2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問:兩處“那棵樹”含義一樣嗎?

那棵樹1:“孩子”的合歡樹,孩子感受到的母愛。

那棵樹2:“我”的合歡樹,我感受到的母愛。

生命流轉,母愛輪迴,合歡樹對於“我”的獨特意義,“我”對生命的獨特體驗,不會消亡。

——理解反覆出現的似與文本無關的孩子是教學重點所在,也是難點所在,為攻破重難點,此處緊緊抓住“孩子”最後一次出現的語句,對重複的“那棵樹”作深入剖析,挖掘相同的表象所指下的不同深層語意,幫助學生順利理解作者通過孩子表達的對母愛和生命的思考。

2、對合歡樹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得以和自己相遇。

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合歡樹=母親,合歡樹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物,它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是母親生命呈現的另一種方式。(所以“悲傷也成了享受”)

“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五、藝術拓展(15分鐘)

1、展示蔣子丹對史鐵生作品的評價“我們從史鐵生的文字裏看得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寧靜。”

請同學們結合《合歡樹》説説“起伏”、“平靜”各指的是什麼?

提示:文字(平實),起伏(感情),寧靜(思考)

2、回顧“這是一篇關於的散文”的問題,再次填充空白處,寫出自己的理解。

提示:生命、人生、母愛。

3、師生共同填寫小詩總結全文。

生命是一場又一場的錯過

生命是一幕又一幕的相遇

生命是一回又一回的凝眸

生命是一次又一次的揮別

生命是一筆又一筆青春任性的墨跡,在歲月的宣紙上慢慢變淡發黃——以蔣子丹對史鐵生文字的評價將學生的感性認識推向理性認知,由一課走向一類,開闊視野,幫助學生打開閲讀史鐵生作品的一扇門。

六、作業(5分鐘)

1、好的比喻和好的散文一樣,需要融合“我”的情感、“我”的思考、“我”的表達。以此為標準,比較下列比喻的優劣,並寫一個關於母親的比喻,表達你所感受到的母愛。

學生作品示例比較:母親就像一把雨傘,為我遮風擋雨。

母親就像一隻鴨子,嘴是硬的,心是軟的。

母親就像一縷陽光,刺目但卻温暖。

2、推薦閲讀《我與地壇》,讀出其中的“起伏”和“寧靜”,把它寫下來,在微博上分享。

七、教學反思

篇六:合歡樹教案

[教學目標]

1、體驗並感悟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2、引導學生對作品樸實的文風、間接含蓄的抒情方式進行有選擇的主體性研讀和品味。

[教學重點]

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

[教學方法]

以朗讀帶動理解;師生共同研究、探討。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初步瞭解史鐵生的生命軌跡和創作經歷,走進史鐵生的精神世界;

課外閲讀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我與地壇》等相關文章,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鋪設感悟品味文本的情感基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不論年長年少,也不論天涯海角,單飛後心的另一端永遠牽掛的是對母親的不盡思念。母愛、母子的深情是永遠説不完的話題。身體健康的人尚且如此,作為一名殘疾人作家,史鐵生對母愛更有自己獨特的體會。今天就讓我們學習這篇《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精神世界,感悟他為我們描寫的母子深情。

二、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清華大學附中畢業後,於1969年插隊延安,1972年因病致癱,轉回北京,1979年開始創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別以《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

20xx年華語文學傳媒獎評價: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三、初步感知,回答問題

(一) 我們已經已經在課下預習過這篇課文了,那麼現在請大家帶着問題,再次快速地閲讀一下文章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這三段中講了哪幾件事?請在文章中劃出最能打動你的地方。(聯繫寫作手法)

預設答案:

1)、作文競賽(十歲那年)第一自然段

2)、“我”雙腿殘廢後(二十歲)第二~三自然段

(1)給“我”治病:(找出具體的語句)

▲“母親那時已不年輕,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髮”;(肖像描寫)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薰、灸。”

“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動作描寫)

▲“每一回都虔誠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寫)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2)鼓勵“我”好好寫作:

“那就好好寫吧”、“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你小時侯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語言描寫)

(3)為“我”借書、推“我”去看電影:

“她到處去給我借書,/ 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動作描寫)

2 在經歷這些事情的時候,作者筆下描繪的母親是一種怎樣的形象?而作者對於母親又是什麼樣的情感?交流得出情感線索

板書: 中學語文在線()

1)、作文競賽(十歲那年)第一自然段

母親:“年輕”“聰明”“最好看”――熱愛生活“做裙子”

↑(不理解)

“我”:“掃興”、“故意笑”、“裝作”(倔強,好強 慪氣)

2)、“我”雙腿殘廢後(二十歲)第二~三自然段

母親:用心良苦

1)一心給“我”治病

“不年輕”“有了白髮”(肖像描寫)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薰、灸。”

“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動作描寫)

“每一回都虔誠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寫)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2)鼓勵“我”好好寫作:為兒子尋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兒子生活的信心

“那就好好寫吧”、“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你小時侯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語言描寫)

3)為“我”借書、推“我”去看電影:

“她到處去給我借書,/ 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動作描寫)

↑不理解母親的苦心

“我”:對於治病喪失信心、絕望

“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語言描寫)

“我倒沒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寫)

(二)閲讀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分析在“我”的小説發表時(三十歲),母親已經離開人

世以後,作者對於母親是一種怎樣的情感?找文中的句子

母親:早逝 “心裏太苦”“受不住”

↑深深的思念與愧疚(子欲養而親不待),理解母愛的偉大,理解母親的苦心。

“我”:小説發表,獲獎成名

四、既然文章以“合歡樹”為題,那麼如何理解“合歡樹”所寄寓的豐富的情感內涵?

1、由題目“合歡樹”的“合歡”二字,我們首先能聯想到哪些詞語?

比如:閤家歡、閤家歡聚、閤家團聚等等。

2、文章以“合歡樹”為題,卻幾乎處處寫“悲傷”。

那麼文中有體現歡樂情緒的內容嗎?有表示歡樂心情的詞語嗎?

首段:母親的率真、我的頑皮,一家人的和樂融融也莫過於此了; “悲傷也成享受”

3、“悲傷也成享受”似乎是一個悖論,如何理解?

人在獨自靜靜地懷念逝去的親人時,即使悲傷,也會有某種温馨的感覺。抓住母親的苦衷,就可以明白史鐵生悲傷的根源。“悲傷也成享受”,看似有悖人情,實則體現了史鐵生對母愛深深的理解,對人生獨特的感悟,是最深切最純粹的人情。

幸福不僅是短暫的,而且幸福和痛苦簡直就是一對孿生兄弟,形影不離,痛苦也好,幸福也好,都是一個過程。生命的意義就在過程中。――史鐵生(應能加深對這一獨特感受的理解)

4、在合歡樹身上,母親寄託了怎樣的情感?(尋找母親栽種、呵護合歡樹的相關信息)

(通過朗讀來加深理解)

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歎息了一回,還不捨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裏。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葉子,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此時,母親把合歡樹的命運和兒子的命運緊密地聯繫起來,母親希望合歡樹茁壯成長,其用意在希望兒子頑強地活下去。

合歡樹是母親親自帶回家,親自栽種,細心呵護,並寄予着無限希望的樹。寄寓着對治好“我”的腿希望;寄寓着渴望“我”頑強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可以説合歡樹是母親的化身。

合歡樹是母愛的具體的體現物,母親把對兒女的疼愛融入了對合歡樹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中。

這便是作者為什麼不用《我的母親》為題,而用《合歡樹》為題;為什麼可以表現母愛的載體很多,而獨選“合歡樹”的原因所在了。

5、怎麼理解作者對合歡樹的情感?

幾種説法:

神祕説。母親雖然已經去世了,但母親還活在人間,就活在那棵合歡樹裏,因為那棵樹是因母親的雙手、母親的心靈而存活下來、並枝繁葉茂的。小孩看到的樹影,不僅僅是樹影,更是一位偉大母親的身影。他對樹影兒的注視是母親的芳澤對他的吸引,是心靈的感應。

輪迴説。在“神祕説”的影響和啟發下,有的同學走得更遠。他説那個孩子就出生於“我”原來住過的房子裏,誰能説那個孩子不是母親靈魂的轉世?如果不是,為什麼那個孩子的行為如此怪異――不哭不鬧,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樹影兒”?那是母親在端詳自己含辛茹苦養育而成的生命。中學語文在線()

無奈説。在“我”心中,那棵合歡樹是不平凡的,是當年母子“合歡”的人間見證,是母親恩澤被及的一個生命。看到合歡樹,就如同看到了母親的臉;靠在合歡樹下,就如同偎依在母親的懷裏。但是在那孩子心中,合歡樹已經無法寄託“我”那樣的情感,因為他已經不知道樹是誰種的,怎麼種的。況且在那孩子之外或之後,誰還能想起那棵樹?那棵樹除了可以做傢俱或者可以當柴燒之外,還能是什麼?作者通過那個孩子對合歡樹由來的遺忘,傳遞出人事代謝的無奈之感。

永恆説。有的同學反對“無奈説”。儘管在那孩子的心目中,合歡樹的意義和價值已經與我的感情不可同日而語,儘管那孩子已經不能像我一樣知道合歡樹是誰種的,怎麼種的,但那孩子還是能記得合歡樹――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媽媽,會跑去看看那棵樹。儘管經歷了滄桑變化,樹的情感價值也會不同,但樹還是那棵樹,還會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記住。樹是永恆的,因此,母親也會永恆。那孩子就是記住那樹、記住母親的人之一。

小結:合歡樹是母愛的具體的體現物,也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母親把對兒女的疼愛融入了對合歡樹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中。

這便是作者為什麼不用《我的母親》為題,而用《合歡樹》為題;為什麼可以表現母愛的載體很多,而獨選“合歡樹”的原因所在了。

篇七:合歡樹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深刻領悟象徵手法。

2、過程與方法

(1)鍛鍊學生的表演技巧和協作能力。

(2)因情作文,提高寫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深情,感悟母愛的偉大,培養對母愛的感恩之情。

(2)揣摩作者的悔恨之痛思考母子平等主體的社會角色確立獨立自主意識。

教學重點: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由情感體驗的感性活動過渡到象徵手法的知識點的落實,使修辭學習由感性層面內化為理性認知。

教學方法:課堂劇、小組討論法、 換位體悟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播放歌曲,激趣入題(多媒體播放歌曲)

以周杰倫歌曲《聽媽媽的話》導入,引起同學們的興奮點與對母親關係的聯想,老師在曲終提問:“你現在還總是聽媽媽的話嗎?”引入本文母愛話題。

二、作者介紹,知人論世(用多媒體屏幕出示,重體字用彩色字標出)

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69年到陝北延安地區“插隊”。三年後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三、輪讀課文,處理字詞(要求同學們有感情朗誦,幻燈片出示課文生字詞)

鍼灸(jiǔ) 虔誠(qián ) 驚惶(huáng)

僥倖(jiǎo) 瞎逛(guàng) 夠嗆(qiàng) 侍弄(shì)

四、初步感知,回答問題

1、文中最感動你的是哪裏?

鼓勵同學們自由發言,目的在於激勵同學們投入情境。

2、你對合歡樹瞭解多少?這種樹名字很多,為何本文取“合歡樹”?(多媒體出示合歡樹簡介和圖片)

紀念主人公與母親在一起的時光。

3、為什麼作者在母親去世後,不回小院去看看?

悲痛悔恨之情。視學生回答情況,引入對文章內在情感的分析。

五、蒐集信息,梳理線索(多媒體出示填空題,學生個別回答,老師填出答案)

1合歡樹是_______在___________時,在_______挖來的,種在________裏。

第二年,合歡樹______,母親______。

第三年,合歡樹_______母親__________。

第四年,合歡樹長在_____________。

第五年,我們搬家合歡樹__________。

2、我十歲時________________。

二十歲____________。

三十歲______________成名之後______________。

3、母親小時侯________才能優秀。

年輕時會為自己________________。

中年為兒子的病_________________。

為了兒子寫作到處_____或____________。

兒子小説發表後母親________。

答案:

1、母親、給我找工作、路邊、花盆、沒發芽、歎息、長出葉子、茂盛 、高興、窗前的地上、被忘記

2、作文比賽得了第一、雙腿殘廢學習寫作、小説發表獲獎、思念母親

3、寫作、做裙子、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已經故去

同學們答案大致正確即可,主要為讓同學們樹立文章主體意識。

六、小組討論,深化理解

1、母親為兒子做過什麼事?(對應上1題)

治病、借書、看電影、生活起居。

2、兒子為母親做過什麼事?(對應上3題)

無。

3、“合歡”是“一起快樂”的意思,本文中母親與主人公共同生活的歲月快樂嗎?(對應上2題)

十歲時與母親為獲獎之事使氣逗樂,可以講是快樂時光。自從主人公腿殘後,母親更多的是為兒子擔驚受怕,日夜操勞。

4、假設母親沒有兒子後半生會怎樣?

可能是輕鬆平和地健康長壽。

5、假設母親沒有兒子後半生會怎樣?

可能很早就活不下去,更別説成為作家。

6、兒子對母親的印象和態度發生什麼變化?

小時侯和年輕時不理解,中年後失去母親才領悟珍惜母愛的珍貴。

七、概括文章,把握線索(多媒體出示表格學生自主完成)

兒子 母親 對母親印象 對母親態度

十歲獲獎 警戒勉勵 年輕美麗 故作輕慢

二十殘廢 治病助學 盡心盡力 冷淡輕視

三十成功 陰陽兩隔 含辛茹苦 感恩銘記

八、佈置作業,加強感悟

同學分為四個小組,將本文情境改編為四幕劇組內同學進行劇本編寫、道具準備、排練排演的分工合作。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鞏固語基

對字詞和本文線索進行回顧。

二、表演情境,體驗深情

(一)獲獎之後

道具:書包 獎狀 桌椅(桌子一側綁豎起小黑板) 乒乓球及球拍

鐵生揹着書包手舉獎狀一步三跳,母親坐在縫紉機前踩着踏板

鐵生蹦到母親眼前,把獎狀送到眼前(鐵生簡稱為“生”母親簡稱為“母”下同)

生(得意地):看!100分!我是第一!

母(抬起眼睛眼神喜悦後迅速轉為不滿):你們這才多少人蔘加呀,我小時候比你強多了,老師拿着我的作文到家來問是不是你姥爺替寫的。那時我比你還小,可能還不到十歲呢。

生(放下書包和獎狀對牆打乒乓球,淡漠地笑):切!可能?什麼叫可能還不到?

母(焦急地):你這孩子,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舞台只餘生打球聲。

(二)偏方治腿

道具:椅子 毛巾 水盆 熱水瓶 藥瓶

生坐在椅子上挽起褲腿,露出變黑的小腿,母親蹲伏在地上,把毛巾從水盆中擰出,敷在生腿上

母(關切地):現在感覺好點沒有?

生(不在乎地):沒感覺,(煩惱地)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

母(耐心地):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又加了一點熱水把藥瓶的藥水倒到水盆裏,又把毛巾從水盆中擰出敷在生腿上)

生:唉呦,燙死我了!別弄了!你要對我好,就讓我去學寫小説!

母(趕緊拿開毛巾,驚惶地小心查看):怎麼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

(三)助兒成材

道具:輪椅 書本 男式 放圍巾的衣架

生坐在輪椅上,手拿書本,與觀眾成45度角。看着遠方,若有所思.母親從反方向上,身披圍巾,風塵僕僕

母(欣喜地):鐵生,你要的《約翰o克里斯朵夫》我借來了。走,快收拾一下,我們去國圖劇院。

生(低緩地):媽,咱別去了。今天雪多大呀,咱們都感冒了,就不合算了。

母(生氣地):還想學寫作呢!連這點苦都吃不了,憑什麼能寫出好小説啊!

生(激憤地):我就不是這塊料,還寫什麼寫?!上次的稿子多少天了,還沒結果,一定又沒投中。

母(和顏悦色地):你小時侯,作文不是得過第一?沒有付出,哪來收穫?我們只要好好努力,總有希望的。走吧,媽排了三小時隊才買到的票。人家説是這個導演的巔峯之作,我們去瞅瞅,也知道現在的觀眾都喜歡什麼口味。(自己把圍巾圍到頭上,拿過圍巾,給鐵生圍上,給他戴上帽子)

母推生輪椅迅速走下。

(四)成名思母

道具:馬紮 報紙 輪椅 水杯

一羣老太在聊天看報紙。生由一邊緩緩搖輪椅上

老太一(指着報紙驚呼) :呀!這不是小生子嗎?坐在主席台上開會呢?

老太二(自豪而堅定地) :哪是開會,看您這眼神兒?頒獎!打我們這大院兒出去的,就數小生子出息。人家現在是作家啦!昨兒電視上都播了!

老太三(感慨地):只可惜他媽走得早,受了那麼多罪(唏噓) 。要是看到這一天,不知該多高興呢?

眾老太:就是,就是啊。

老太一(突然站起,驚喜地) :那不是小生子嗎?你怎麼有空來了?(眾老太擁上前,遞茶送水,噓寒問暖)

生:謝謝,謝謝。您老身體都還好嗎?

老太一:硬朗着呢。敢情你還記得我們,想這兒就常來走走,我們也都想你呢。

生:好啊,我這不來了麼?

老太二:小生子,到小院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

(多媒體屏幕背景出現合歡樹)

生(沉穆):不,不去了,手搖車不好進。

老太三:你們那個小院,現在還很整潔呢。現在住了小兩口,剛有了個兒子,不哭不鬧,跟你小時侯似的。只看窗户上樹影兒,真討人喜歡。

生慢慢把輪椅搖出,注視屏幕上的合歡樹圖片。

四、融情入景,設計獨白(老師巡迴指導,待同學們大部分寫完,進入下一環節)

五、深情朗誦,昇華感悟(配以《懂你》背景音樂)

示例:親愛的媽媽,您現在還好嗎?您在生前為我做了那麼多事,從未得到兒子的報答。“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兒子怎能忘記又怎捨得忘記您的恩情?現在兒子大了,也能體悟到作為一個成人要承擔許多角色與責任。可是,僅僅我自己就讓您承擔了一切,我真是太自私了。您若地下有知,會原諒兒子嗎?

選兩三個學生朗誦,讓同學們在同齡人的感情抒發中產生共鳴。

六、提出問題,分析內涵

1、原文為何沒用內心獨白?文章以什麼景物結尾?

含蓄淡雅的文風。合歡樹。

2、合歡樹與作者有無相似性?合歡樹凝聚了哪些感情?

(1)從生命起源來看,是母親給了“我”和合歡樹生命。(合歡樹代表了主人公)

(2)從成長過程看,都傾注了母親的心血。(合歡樹沉澱了母愛)

(3)從合歡樹與我們相處的時間看,是母子同在的時光。(合歡樹見證了母子深情)

七、引出手法,體悟妙處

1、這種“以具體事物去表現某種抽象意義的表現手法”叫做什麼?

象徵。

2、象徵手法的好處是什麼?

用合歡樹表達豐富的感情,以少勝多,使抽象的思想、意義、概念形象化、具體化。

八、佈置作業,實現遷移

1、通過寫一件東西來表現你和母親的感情,深化對象徵手法的理解和運用。

2、閲讀《我與地壇》,進一步瞭解本文寫作背景,明晰作者心理變化,深化母子感情認知。

九、板書設計

合歡樹

象徵

母愛 母子情 兒子

篇八:合歡樹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深沉偉大的母愛以及作者對母親濃濃的思念和沉重的內疚交織的感情。

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象徵意義。

3.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

4.體會現實生活中展現出來的母愛,珍惜親情,學會感恩。

文章中用平淡樸實的語言,通過各種描寫方法刻畫了一位偉大的母親,把自己對母親真摯的感動展現出來,這正是學生應學會以小見大、平凡中見真情的寫作方法,所以我把“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感受作者母子情深“作為教學重點,而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象徵的寫作方法較生疏,把“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作為教學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高效課堂重視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上更多的是授予學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歸納方法。基於此,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點撥、引導、釋疑等,而學生髮揮自主權,可以寫寫劃劃、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流程:

高效課堂的標準不是看老師的教而是看學生的學,不是看老師講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學生學得是否生動,看老師在課堂上是否激發、開發、誘發、啟發、煥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動力。為了讓學生真正實現當家作主,學生能自己完成的,老師決不包攬,所以我設計的課堂流程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完成。

(一)情境激趣:

出示一張圖片,介紹圖片上的人物以及代表作,既讓學生了解作者,又能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興趣,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奠定基礎。我設計的導語是:這就是《合歡樹》的作者史鐵生。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的領獎典禮上,一位獲獎者是坐着輪椅來領獎的。第二年,這個殘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説獲得該項殊榮,他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認識的主人公史鐵生。1969年史鐵生到陝西延川清平灣插隊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燒後發現腰腿疼痛,當時沒在意,後來發展成雙腿殘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想以死來解脱自己,最後終於在母親的幫助下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表作有小説《我遙遠的清平灣》、《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等。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學習這篇文章,看看母親是怎樣來幫助這位殘疾人的,同時來感受一下他對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出示課題《合歡樹》)在此基礎上出示教學目標,明確達到的學習要求。

(二)檢查預習:

對於一些基本的字詞以及理解,學生自己完全可以通過字詞典在課下獨立完成,在對課文內容感知的基礎上,簡單的問題是不成問題的。我佈置的預習題如下(出示幻燈片):

1.給下列生字注音:

嗆( ) 敷( ) 薰( ) 灸( ) 虔( )誠 瞎逛( )

2.解釋下列詞語:

茂盛: 虔誠:

安慰: 驚惶:

僥倖: 侍弄:

3.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並根據這些內容劃分結構層次。

(三)、讀悟結合,自主學文:

為了便於學生理解好文章內容,我把課文的兩部分分開來講。

1.默讀1-6自然段完成如下表格 (出示幻燈片):。

時間事件對母親的描寫母親的性格特徵

學生獨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完成表格,既能明白課文的寫作順序,又能理清文章事件,還能通過對母親的各種描寫體會到這種深沉偉大的母愛,這樣學生自己能完成的東西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可以進行補充,矯正。

2.小組交流合作完成7-12自然段:

小組合作學習無疑給他們提供了説話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在自學中獲得的多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和小組其它成員進行無拘無束地討論交流,這樣會讓學生感到很自由、很輕鬆。也就解除了往日課堂上常有的那種壓抑感,使他們敢於問、樂於答,使他們真正體會到課堂是自己活動的天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教師要巡視參與,成為小組中的一員,或傾聽學生的見解,或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師生間是平等、互助的關係,在不斷的討論交流中,學生漸漸消除了對老師的戒備心理,漸漸“親其師,信其道”。課堂氣氛自然變得十分輕鬆、活躍。我設計的討論問題如下(出示幻燈片):

(1)合歡樹是怎麼來的?

(2)作者為什麼花大量的筆墨寫合歡樹生長過程?

(3)在母親逝世後,作者對母親親手栽下的合歡樹的態度的變化過程又是怎樣的?

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補充矯正,明確:其實可以説合歡樹就是作者自己,母親悉心照料的合歡樹就是病中的自己,也可以説合歡樹相當於母親,合歡樹就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物,它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是母親生命呈現的另一種方式。那麼大家認為合歡樹象徵了什麼?(教師歸納補充並板書)

(四)延伸拓展:

學習了這篇課文,在學生的內心深處肯定引起共鳴,學生肯定想暢所欲言,這樣我設計綜合性題,引發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在情感上得到昇華。

請結合這篇課文的內容,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這篇課文對你有什麼感觸。

(五)小結:

利用課堂小結,既可以理順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使教學環節更完整、學生思路更清晰,從而使課堂教學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我是這樣設計的:課文以平淡樸實的語言,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以合歡樹為媒介,既藴含了深刻的象徵意義,又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深切思念,其實母親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我們身上,就像《懂你》歌詞所唱“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讓我們珍惜這份深深的母愛吧。播放《懂你》這首歌,再次以情感收尾,留有回味。

篇九:合歡樹教案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脈絡線索。

2.引導學生研讀和品味作品,體會作者沉靜、淡然的語言風格所具有的情感張力。

3.感悟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感受母愛、學會珍惜。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沉靜、淡然的語言所具有的情感張力。

【教學難點】

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教學方法】

閲讀、討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教學目標

從文章題目和文體入手把握文章內容。

二、教學過程與教學環節

1.導入新課。

孟郊詩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李陵悲吟:“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人啊,恬然於父母鑄就的港灣,便會嚮往外面世界的精彩;能夠承歡於爹媽的膝下,誰又能夠理解母愛的偉大?人們常説,“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貴”,史鐵生的《合歡樹》裏藴含着的,就是這樣一份對於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

2.快速閲讀課文,初步感知。

3.品味母親的形象。

問題:母親生前的哪些話、哪些事至今還纏繞着“我”?

(1)關於“我”在一次作文競賽中得了第一的事,母親在“我”十歲和二十歲時有何不同的表現,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件事?

答: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競賽中得了第一,但母親沒有表揚“我”,而是急着跟“我”説她自己小時候作文做得還要好,還説“我那時可能還不到十歲呢”,這讓“我”聽得掃興,就裝着根本不注意她的話,對着牆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對治好“我”的腿終於絕望的時候,發現我在寫小説,母親舊話重提,“你小時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件事?

就形式而言,作者採用了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對同一件事,母親先後説過不相同的話,這是由於“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樣。對於年少的心高氣傲的急切期待母親表揚的孩子來説,一瓢冷水可以讓孩子冷靜,不至於驕傲、自滿;對於因殘疾而絕望的青年,母親舊話重提,“你小時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這是激勵,以此鼓勵“我”振作精神,把寫作的路走下去,以獲得生的勇氣和尊嚴,可見母親用心良苦。在這一抑一揚之間,母親的聰明和偉大展露無遺。

就內容而言,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至今還在纏繞着“我”的既有母親的慈愛、教子之道,還有母親的美麗和悲傷。正是這一切的一切,才使我在母親去世多年後仍對她無法忘懷。

(2)課文描述了給“我”治病過程中母親的哪些細節?

答:“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髮。”(肖像描寫)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薰、灸。”“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動作描寫)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3)母親是怎樣鼓勵“我”寫作的?

答:鼓勵“我”好好寫作:“你小時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

為“我”借書:“她到處去給我借書。”

推“我”去看電影:“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

(4)通過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怎樣的一種母愛?

母愛是無條件的,無私無怨、堅強執著、寬厚仁慈、犧牲自我……

4.快速自讀課文,深入理解文意。

問題:課文為什麼要以“合歡樹”做題目呢?

(1)母親為什麼要栽這棵合歡樹呢?

答:合歡樹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也是母愛的具體的體現物。母親把對兒女的疼愛融入在對合歡樹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中。合歡樹從弱小到長大長強長壯與史鐵生由殘疾到對生命有所感悟,堅定地活下來有相似之處。

(2)為什麼我後來到院子裏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歡樹?

答:合歡樹融入了作者對母親無以回報的愧疚之情。母親為他付出太多太多,犧牲了一個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業、生活和愛情。如果自己不殘疾的話,母親的生活會是另外一種樣子。

(3)如何理解“悲傷也成享受”這句話的含義?

答:母親的去世讓人悲傷,合歡樹裏有作者對自己命運的一種感傷,傳遞出人事代謝的無奈之感。但深摯的母愛卻始終温暖鼓舞着作者,感傷過後對生活充滿更堅定的信念。

(4)小結:

合歡樹雖沒有在第一部分出現,但是,通過母親對合歡樹的照料,通過寫合歡樹的生長,母親的內心世界得到進一步的展示,母子的情結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母親的形象隨着合歡樹的生長而凸現出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深深的情愫也伴隨着合歡樹的生長而昇華。

5.歸納寫法,積累閲讀經驗。

這篇文章寫了什麼內容,主題是什麼,用了什麼手法?

以物來命名的散文,有以下幾個特點:

(1)物融入了一段故事,而且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2)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實感在裏面,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物化。

(3)作為一種象徵,借物來表現高尚的品格。如冰心的《小橘燈》,茅盾的《白楊禮讚》。

三、作業

1.查找並摘抄有關“母愛意義”、“生命意義”的精彩語錄。

2.寫一篇300字的讀後感,《感悟母愛》。

篇十:合歡樹教案

【設計意圖】

夏日裏滿樹鮮豔絢麗的合歡花,以及滿地的落英繽紛,總是吸引着孩子們欣喜、探究的眼球。基於他們表現出的對合歡花的濃厚興趣,我決定安排一堂綜合認識合歡的活動課。

【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合歡的花、樹、皮。

2.簡單瞭解其各部分的功用。

3.培養鍛鍊幼兒的動腦動手及想象思維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查資料,搜圖片,製作幻燈片。

2.紙筆、顏料、膠水。

3.合歡的花、葉若干(分別放在小筐裏)。

【活動方法】

觀察法、講解法、引導發現法、操作法等。

【活動過程】

先放幻燈給孩子們看,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和探究慾望;然後組織全體聚到合歡樹下,從觀察入手,一步步來引導他們認識合歡樹,瞭解合歡樹。

1.提問幼兒合歡樹的名稱,簡單瞭解它的別名:夜合樹、馬纓花、絨花樹、扁擔樹、芙蓉樹。

2.對照實物,觀察、講述、認識。

樹幹:樹幹的顏色一般是淺灰褐色。

樹皮:樹皮輕度縱裂。

樹枝:枝粗而疏生,幼枝帶稜角。

葉子的顏色:綠色;

葉子的特性:葉奇,日落而合,日出而開,給人以友好之象徵;

葉子的生長方式:葉為偶數兩面羽狀複葉,互生。

花的形狀、顏色:花美,形似絨球,花絲上部為紅色或粉紅色絲狀,簇結成球。

花的氣味:清香襲人(讓孩子們親自聞一聞,説一説。)

果實:果實為莢果,成熟期在十月。(留下懸念:小朋友可要留心觀察啊,看它什麼時候結莢。)

(對於知識點比較難的地方只讓幼兒簡單瞭解。)

3.簡述其價值。

合歡樹姿態美觀,花葉清奇,綠蔭如傘,氣味芳香,可供觀賞;

木材堅實,紋理通直,結構細密,經久耐用,可供製傢俱、農具、建築、造船之用;

合歡樹陰陽有別,被稱為敏感性植物,被列為地震觀測的首選樹種;

合歡皮、合歡花有很大的藥用價值。

4.撿落花。

老師和孩子們一塊撿拾落在地上的合歡花,一邊撿一邊數數。

5.粘貼、添畫。

讓幼兒大膽想象、自由發揮,利用花、梗和葉片進行粘貼、添畫。

6.展評幼兒作品。

【活動延伸】

繼續觀察合歡樹,並做簡單記錄。

【活動反思】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是增長知識的手段,動手動腦是探索發現的途徑。這次活動課,孩子們興趣盎然,積極性極高,不但知道了合歡樹各部分的名稱,而且對其特點和功用也有了大致瞭解,更是滿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慾。就是有的幼兒對觀察到的不能運用比較合適的語言來表達,還有待於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説多練。

篇十一:合歡樹教案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脈絡線索,《合歡樹》教案。

2、從細節描寫中體味母親對我的深情。

3、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4、基於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採用由散入整的組合法,在內容主旨理解的同時,對散文寫作有初步的.認識。

5、品味文中細節的內涵能夠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學會感受愛、表達愛、珍惜愛。而作者在對往事的追敍中,也完成了自己對親情的感悟,這種感悟除了通過細緻的細節來表現之外,都集中在合歡樹這一象徵物上。所以,要把握文章深刻的內涵,就必須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內涵,這樣也能幫助學生感悟親情的美好。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我們欣賞過“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鬆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更是人類心靈的一道美麗的風景。合歡樹在史鐵生的心中揮不去、抹不掉,永遠烙在他的心中。

二十歲,對你意味着什麼?

二十歲,對史鐵生意味着什麼?

二十歲的兒子癱瘓了,對母親意味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2、題目為合歡樹,那麼作者有沒有一上來就寫合歡樹呢?哪些地方提到了合歡樹?

提示:作者一共四次提到合歡樹:(7--12自然段)

(1)通過鄰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歡樹;(2)寫合歡樹的由來,似乎是當初誤以為的“含羞草”,歷經變遷,長成一棵樹影婆娑的參天大樹;(3)通過剛來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寫合歡樹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過那個孩子長大後憶起童年往事時會跑去看那棵合歡樹,卻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怎麼種的。

3、後半部分才提到合歡樹,那麼前半部分寫些什麼內容?仔細閲讀1-6自然段,圈畫出描寫“我”和母親的句子。

我母親性格

十歲作文比賽得第一最美的女人聰明爭強好勝,率真可愛

二十歲兩腿殘廢後母親有了白髮處處對兒子隱忍退讓,堅強

三十歲小説發表母親已經去世早早的離世因操勞而早逝

母親的變化:

從一位“好看的母親”變成早生華髮的母親,從一位能為自己作“藍底白花的裙子的母親”變成了生活中只有兒子的母親,從一位爭強好勝的母親變成處處對兒子隱忍退讓的母親。

4、開頭寫兒子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衝突,從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母親是個怎樣的人?

(1)、突出母親年輕時爭強好勝,不免孩子起的性格,使母親的形象一開始顯得率真可愛,這與後文中母親因操勞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構成對比。

(2)、展現母子間曾經有過的一段輕鬆快樂、無憂無慮的閤家歡樂的生活,與後來的生活困境及後文奪魁的氣氛形成對照。

(3)、回憶母親,如此開頭非常別緻,增強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藝術感染力。

6、還有哪些事情可以看出母親對“我”的愛呢?

學生課文中圈畫,後交流發言。

明確: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往往顯得真實,和有感染力,1)給“我”治病:

“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髮”;(肖像描寫)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薰、灸。”“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教案《《合歡樹》教案》。”(動作描寫)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2)為“我”借書:“她到處去給我借書”

3)推“我”去看電影:“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

4)鼓勵“我”好好寫作:“你小時侯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

通過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怎樣的一種母愛?

v無私無怨、v堅強執着、v寬厚仁慈、v犧牲自我的愛。

思考下面的幾個問題:1、合歡樹有什麼象徵意義?

2、為什麼課文在第7段才提到合歡樹?3、史鐵生為什麼沒看成合歡樹?

4、“她心裏太苦了”,母親到底苦在哪裏?

5、作者多次寫到那個剛來到世上“瞪着眼睛看樹影兒”的孩子,有什麼作用?

6、由題目“合歡樹”的“合歡”二字,我們首先能聯想到哪些詞語?

比如:閤家歡、閤家歡聚、閤家團聚等等。

7、文章以“合歡樹”為題,卻幾乎處處寫“悲傷”。

那麼文中有體現歡樂情緒的內容嗎?有表示歡樂心情的詞語嗎?

首段:母親的率真、我的頑皮,一家人的和樂融融也莫過於此了;“悲傷也成享受”(為什麼?)1234 123

、問題:能回憶懷念母親的物品想必有很多,史鐵生這篇文章為什麼選擇合歡樹來悼念母親?

明確:母親對合歡樹的精心照料是她呵護關心我的寫照。

交流要點:

對合歡樹希望的表現:

“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歎息了一會,還不捨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裏。”

“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

對“我”的希望表現:

●對治好“我”的希望: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她説,每一回都虔誠地抱着希望。”

●對“我”從事寫作的希望:

“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母親的話中體現出的小心翼翼又滿懷希望,一方面盡力維護殘疾兒子的尊嚴,一方面激勵和鼓舞兒子寫作的信心。

比較第一段和第三段母親對我寫作的表現的不同態度。

交流後明確:母親對“我”對合歡樹都抱有無限的希望,希望合歡樹能開花,希望“我”由寫作闖出一條路以獲得生活的信心。

合歡樹象徵什麼呢?合歡樹其實就象徵着史鐵生,象徵着母親的兒子“我”。“我”的殘疾,母親的用心照顧;體現在合歡樹雖然沒有發芽,母親歎過氣,“還捨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裏”;合歡樹茂盛了,母親認為是好兆頭,興許兒子的病從此有希望呢?於是“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在母親發現“我”在寫小説,找到“寄託”時,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抱了希望。鼓勵着“我”去做“我”喜歡的事情:“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只是擔心着兒子,不知道兒子的前途在哪裏,他什麼時候才能走出一條息的路?她擔心着,訪問演出好像唸叨着“合歡樹幾年才開花一樣。”

合歡樹雖然象徵看“我”,都得到過母親的喜歡,受過母親的照顧,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了“,我的小説如今常獲獎,我”走“出了一條路了,但母親已不在了。最想看合歡樹開花的人偏偏不在,最願意看到”我“獲獎的人偏偏不在;如果説合歡樹開花是對母親的報恩,”我“的獲獎不也是對母親的報答嗎?作者期望借一個小男孩長大後,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想起他自己的媽媽,跑去看看那棵樹,替自己完成未了的心願。

3、我為什麼迴避一直想看的合歡樹。

要點:合歡樹是母愛的象徵。

合歡樹是我的象徵,承載了母親的關愛和希望,卻一度讓母親失望,不理解母親,覺得愧疚和後悔。如今,樹已枝繁葉茂,我已功成名就,而昔日百般呵護我們的母親卻已撒手西歸。睹物思人,近鄉情怯,作者回避的不僅僅是樹,更是一個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一份永遠還不清的恩情。我只能用文字一遍遍懺悔,向逝去的母親誌哀。

4、重點:合歡樹的象徵意義

一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説人情。小小的合歡樹,凝聚了史鐵生如此深沉濃厚的情感,我們的生活裏也不乏細節的感動,當心中某根柔軟的琴絃被觸動,不要吝惜,把情思凝於筆端,美好就會在一剎那收藏。

《合歡樹》是史鐵生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憶母愛之曲。曲中音符如行雲流水般演繹着,敲擊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款款文字滲透着對母親去世的悲傷之情,跳動着對母親的真切懷念之心。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接着,作者追憶合歡樹的由來,從追憶可見,母親無意栽種合歡樹的時候是”我“已兩腿殘廢。想來那時母親內心的傷痛是難以言表的。她挖回這棵”剛出土的綠苗“,很大程度是寄予了一種生命常青的願望。因為綠是生命的象徵。

我們可以細細品味這段話”母親從來喜歡這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歎息了一回,還不捨得扔掉,依然讓它留在瓦盆裏。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以為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甘太大意。又過了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叼,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這似乎是母親全心為”我“找藥方到支持”我“寫作的過程的寫照。我想這位母親在料理合歡樹時定是充滿了對兒子的痊癒的希望的。

合歡樹被棄置在路邊,在被無意栽種的一年裏,無人打理。然而第三年卻”長出了葉子“,還比較茂盛。這是一個頑強的生命,在逆境中生存了下來。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勇於面對才能擁有充滿陽光的將來。

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下的,是母親親自料理過的,它的身上有着母親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愛。母親雖已逝去,而合歡樹仍在健康生長,”年年都開花,長得跟房子一樣高了",暗喻着母愛長青,母愛永恆。

篇十二:《合歡樹》教案

五.《合歡樹》教案

五.《合歡樹》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作品運用象徵手法等進行構思所表達的中心。 2.抓住關鍵詞與細節,從象徵入手來感悟文本。 3.體驗並感悟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二.學情分析 我們高一的德育重點是:感恩教育。現在的孩子,生活在父母師長的關愛中,但是往往以為這些關愛是理所當然,因此他們不僅不付出,就是在接受的時候也沒有感知,班裏作了一個即興調查:請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舉手,結果是個位數。因此要讓學生去感知母愛,尤其是發自內心去感知。 三:教學重點: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四:教學方法:以朗讀帶動理解;師生共同研究、探討。 五:課前準備: 1.查閲《現代漢語詞典》、《百科知識全書》和上網等途徑,瞭解合歡樹。 2.課外閲讀史鐵生《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等相關文章,走近作者的心靈世界,鋪設感悟品味課文的情感基礎。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欣賞過“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鬆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更是人類心靈的一道美麗的風景。合歡樹在史鐵生的心中揮不去、抹不掉,永遠烙在他的心中。 (二)、散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明確:這是史鐵生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譜寫的一首感人至深的追憶母愛之曲。曲中音符如行雲流水般演繹着,敲擊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款款文字滲透着對母親去世的悲傷之情,跳動着對母親的真切懷念之心。 2.散讀課文,初步感受:史鐵生傳遞給我們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母愛? (三)、品味母親的形象美 1.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線索及思路 找出文中點明時間的語句。 細心讀來,可以發現作者選擇的三個時間段分別是10歲,20歲,30歲,這都是“我”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母親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雖然30歲時,母親已逝世了,但30歲的成就是母親用一生的付出為“我”收穫的。母親在兒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了。這也體現了作者在選材組織上的獨具匠心。在前部分裏,我們始終不見合歡樹的半點蹤跡,從文中看來,第八段有一句話“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着。”(合歡樹似乎已在作者記憶中遺失了。記憶的閘門在曾經的鄰居的一句話中打開了“到小院子去看看嗎,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當時“我心裏一陣抖”,“推説手搖車進出不易“,拒絕與合歡樹見面。為什麼會“抖”?怕憶起母親?怕難以承受悲傷?史鐵生內心的`疼痛在一個“抖”字傾瀉而出)接着,作者追憶合歡樹的由來,從追憶可見,母親無意栽種合歡樹的時候是“我”已兩腿殘廢。(想來那時母親內心的傷痛是難以言表的。她挖回這棵“剛出土的綠苗”,很大程度是寄予了一種生命常青的願望。因為綠是生命的象徵。)合歡樹被棄置在路邊,在被無意栽種的一年裏,無人打理。然而第三年卻“長出了葉子”,還比較茂盛。(這是一個頑強的生命,在逆境中生存了下來。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勇於面對才能擁有充滿陽光的將來。)文中三次提到那個“剛來世上的孩子”,前兩次説他“不哭不鬧,瞪着眼睛看樹影兒”,這裏的“樹影兒”,這裏的“樹影兒”就是合歡樹的影子,最後説到“有那麼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他自己的媽媽”,一言道出,合歡樹上處處是母愛的影子,是一生都不能磨滅的。 2.圈點,思考:有沒有一些細節最讓你感動? 引導學生尋找一些讓人動情的細節一讀二品三析:通過母親的神態、行為、語言來理解那種竭盡全力給兒子治病、激勵鼓舞兒子生活的勇氣和自信的深沉的母愛。 (1)給“我”治病: “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髮”;(肖像描寫)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薰、灸。”“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動作描寫)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2)為“我”借書:“她到處去給我借書” (3)推“我”去看電影:“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 (4)鼓勵“我”好好寫作:“你小時侯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 提問:歲月前後更迭,在此之中,你品讀出了一些什麼(母親在我的命運中逐漸走向衰老和亡故。作者落筆在“我”,意卻在於母親,在自己的生活境遇周折中寫母親,既表現我和母親血脈相連、相濡以沫的至深情感,又在自己斑駁的人生畫面中點染了母親的高尚) 3.這種高尚的母愛又是怎樣的一種母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中對母愛的闡述是“母愛是無條件的”,本文這個“無條件”具體的內涵是什麼? 無私無怨、堅強執着、寬厚仁慈、犧牲自我的愛。 4.在我們的記憶中,有哪些頌揚母親的故事和詩文? (這個環節看上課的實際情況,因為有可能使教學遊離) 學生交流。 故事:孟母三遷、歐母教讀、岳母刺字…… 名人名言: 母愛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簡單、自然、豐碩、永不衰竭的東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法國巴爾扎克 世界上其他一切都是假的空的,惟有母愛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印度普列姆昌德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意大利但丁 …… 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她沉浸於萬物之中,充盈於天地之間。她就像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讓我們深情地道一聲“母親,您好!”“媽媽,我愛您!” (四)、賞析文章的構思美 核心問題:為什麼不用《我的母親》為題,而用《合歡樹》為題? 1.引導學生找出關於“合歡樹”的筆墨。(讀一讀,劃一劃,議一議) 共有四處:(1)通過鄰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歡樹;(2)寫合歡樹的由來,似乎是當初誤以為的“含羞草”,歷經變遷,長成一棵樹影婆娑的參天大樹;(3)通過剛來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寫合歡樹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過那個孩子長大後憶起童年往事時會跑去看那棵合歡樹,卻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怎麼種的。 文章自始至終都沒有正面描寫過“合歡樹”,只是借回憶之手,託他人之語,交代“合歡樹”的情況,不着一筆,卻盡顯風采,果然不愧是大師手筆。 2.深入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1)母親為什麼要栽這棵合歡樹呢? (2)大家看看合歡樹的成長經歷和作者的成長經歷,比較一下是否有相似之處。如果有,有哪些相似之處。 (3)為什麼我後來到院子裏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歡樹? (4)如何理解“悲傷也成享受”這句話的含義?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注意從課文中找依據) 要點: (1)合歡樹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也是母愛的具體的體現物。母親把對兒女的疼愛融入在對合歡樹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中。合歡樹從弱小到長大長強長壯與史鐵生由殘疾到對生命有所感悟,堅定地活下來有相似之處。 (2)合歡樹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物,它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作者的綿綿情思,將與之永遠“合歡”與共存。 (3)合歡樹融入了作者對母親無以回報的愧疚之情。母親為他付出太多太多,犧牲了一個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業、生活和愛情。如果自己不殘疾的話,母親的生活會是另外一種樣子。 合歡樹象徵着母親的芳澤和恩德造福於兒女及他人。 (4)母親的去世讓人悲傷,合歡樹裏有作者對自己命運的一種感傷,傳遞出人事代謝的無奈之感。但深摯的母愛卻始終温暖鼓舞着作者,感傷過後對生活充滿更堅定的信念。 3.難點討論:文末寫那個孩子長大後,憶及童年往事,會想起“晃……媽媽”,但他“不會……種的”,這樣寫是否矛盾,為什麼? 提示:你覺得那個孩子應該是誰?可以理解成這是一個生命現象,表現生命對母親與生俱來的一種依戀;也可以理解成作者的情感化身,他“不哭不鬧,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卻“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表明從自己生命降臨之初,合歡樹已是“母子合歡”的感情附麗,重要的是母親的芳澤和恩澤已滲入作者的生命深處,而無須知道樹是什麼時候種的、怎麼種的……也可以理解成最後那個孩子對合歡樹由來的遺忘,傳遞出人事代謝的無奈之感,並把對亡母的悼念之情轉化為對整個人類生命的感懷。合歡樹既是母子“合歡”的感情附麗,更是對人類生命含蓄而又無奈的暗示。 這種讀解僅供參考,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 五、佈置作業: 1.查找有關“母愛意義”、“生命意義”的精彩語錄,摘抄在閲讀筆記上,誦讀品味。 2.閲讀史鐵生其他作品,寫一篇隨筆。參考話題:(1)與史鐵生對話(2)由史鐵生想到的

篇十三:《合歡樹》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脈絡線索。

2、從細節描寫中體味母親對我的深情。

3、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4、基於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採用由散入整的組合法,在內容主旨理解的同時,對散文寫作有初步的認識。

5、品味文中細節的內涵能夠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學會感受愛、表達愛、珍惜愛。而作者在對往事的追敍中,也完成了自己對親情的感悟,這種感悟除了通過細緻的細節來表現之外,都集中在合歡樹這一象徵物上。所以,要把握文章深刻的內涵,就必須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內涵,這樣也能幫助學生感悟親情的美好。

一、知識與技能:體會作者選材組材的技巧,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深刻寓意以及象徵手法的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具體深入理解文章。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並感悟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鳴,探討合歡樹豐厚的象徵意義,解讀作者複雜的心理變化。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2、品讀淡然的.敍述背後的情感張力。

教學方法:

以朗讀帶動理解;師生共同研究、探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

雙腿癱瘓史鐵生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二十多年來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並多次獲得各項文學創作獎。那麼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着他、激勵着他?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於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1)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主題是什麼?

明確:兩部分母愛

(2)思考:哪一處細節最讓你感動?通過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怎樣的一種母愛?

明確:無私無怨 堅強執着 寬厚仁慈 犧牲自我的愛。

三、文章是寫母愛,為什麼以《合歡樹》為題?

思考下面的幾個問題:

1、合歡樹是怎麼來的?經歷了怎樣的生命歷程?

2、為什麼課文在第7段才提到合歡樹?有什麼象徵意義?

明確:母愛樹 希望樹 思念樹

3、作者多次寫到那個剛來到世上“瞪着眼睛看樹影兒”的孩子,有什麼作用?

明確:文中三次提到那個“剛來世上的孩子”,前兩次説他“不哭不鬧,瞪着眼睛看樹影兒”,這裏的“樹影兒”,這裏的“樹影兒”就是合歡樹的影子,合歡樹上處處是母愛的影子,作者始終對合歡樹懷着一種複雜的感情,一方面找藉口不肯去看,另一方面“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也許是他不知如何去面對失去這一份厚重的母親吧。也許他只想把這一切深深地藏在心底,獨自咀嚼,“悲傷也成享受”吧。

四、小結:

一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説人情。小小的合歡樹,凝聚了史鐵生如此深沉濃厚的情感,我們的生活裏也不乏細節的感動,當心中某根柔軟的琴絃被觸動,不要吝惜,把情思凝於筆端,美好就會在一剎那收藏。

《合歡樹》是史鐵生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憶母愛之曲。曲中音符如行雲流水般演繹着,敲擊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款款文字滲透着對母親去世的悲傷之情,跳動着對母親的真切懷念之心。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五、作業:

略。

篇十四:《合歡樹》優秀教案

預習目標:

1、蒐集作者有關的常識。

2、閲讀課文,積累字詞,理請課文的結構,層次。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設計:

一、導入:

錄音《燭光裏的媽媽》導入課題並板書,共同交流作者及其相關常識。

二、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

學生讀文,説一説本文講述了哪些事?並簡要概括。

三、學生提出問題,並交流。

四、教師整合問題佈置精讀課文。出示以下問題。

1、説一説本文描寫了怎樣的母親?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教師引導交流,輔導閲讀)

2、作者寫合歡樹與寫母親有啥關係?

3、你覺得用“合歡樹”作題目合適嗎?為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後小結:合歡樹雖沒有在第一部分出現,但是,通過母親對合歡樹的照料,通過寫合歡樹的生長,母親的內心世界得到進一步的展示,母子的情結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母親的形象隨着合歡樹的生長而凸現出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深深的情愫也伴隨着合歡樹的生長而昇華。

五、學生試寫,母親去世了,作者非常思念母親,想起母親對自己的無微不致的關懷,想起母親對自己的期望和愛戴……請你替作者抒發此時此刻的心情,並給作者寫幾句話,來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