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竇娥冤教案(精選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31W

第一篇:竇娥冤教案

竇娥冤教案(精選多篇)

竇娥冤教案

教學目的:

1、瞭解元雜劇的有關常識。

2、理清《竇娥冤》的情節結構,弄清雜劇內容。

3、理解主人公竇娥的性格特徵,概括雜劇的主題。

4、分析體會元雜劇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情節衝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雜劇的語言。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賞讀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元朝是中國古代戲曲發展的一段輝煌的時期,雜劇成為當時一種流行的文學樣式,湧現出了大批戲曲名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是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牆頭馬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漢卿的《竇娥冤》,瞭解元雜劇的藝術特色。

二、元雜劇與關漢卿:

1、關於元雜劇的知識:

(1)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劇情的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説明情節,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説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宮調,即調式,相當於現代音樂的c調d調等。曲牌,是曲調的名稱,每個曲牌都屬於一定的宮調。劇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標明宮調。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駕(皇帝)、孤(官員)、潔郎(和尚)等。

(3)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是雜劇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劇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無唱,正末主唱的稱“末本”,正旦主唱的稱“旦本”。也有變例,如《西廂記》第四本就出現了鶯鶯、張生、紅娘輪唱的情況。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劇本中的唱詞,即曲詞,是按照曲牌規定的字數、句法、平仄、韻腳填寫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規定之外,適當加入襯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

劇本還規定了主要動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範”,簡稱“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鑼三下科”。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説白部分。” 有散白、韻白,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敍;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敍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説明這一點。

2、作者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一同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並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詳。他一生“不屑仕進”([元]朱經《青樓集·序》),生活在底層人民中間。他是當時雜劇界的領袖人物,與當時許多戲曲作家、雜劇演員有着密切聯繫。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説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藴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明代臧晉叔説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明初賈仲明《錄鬼簿》説他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藝術的戲曲家,既是編劇,又能登台演出。關漢卿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會圍棋,會雙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可見他的才藝、生活和個性。所作雜劇六十餘種,今存十八種,其中有幾種是否為關漢卿所作尚有爭議;所作套曲十餘套,小令五十餘首。他的戲曲作品題材廣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腐敗,表現了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反抗鬥爭,人物性格鮮明,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本色而精練,對元雜劇和後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是元雜劇中悲劇的典範,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全劇共四折,開頭有一個“楔子”(序幕),第一折為故事的開端,第二折是故事的發展,第三折是情節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結局。本文選的是第三折,是戲劇矛盾衝突的高潮,也是竇娥性格發展到頂點的部分。

三、理清本文戲劇情節:

第一部分:(開頭~“哎,只落得兩淚漣漣”)寫竇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劊子云)快行動些”~“不明不暗,負屈銜冤”)寫竇娥告別婆婆。 第三部分:(“(劊子喝科,雲)兀那婆子靠後”)~結束)寫竇娥發下三大誓願。

這三部分有張有弛,疏密相間,富有鮮明的藝術節奏。一開幕劊子手搖旗提刀,監斬官厲聲吆喝,再配上緩慢沉悶的鑼鼓聲,舞台一片陰森緊張的氛圍。竇娥披枷戴鎖登場,呼天搶地的悲訴怒斥,更加重了悲劇氣氛。眼看竇娥就要成為刀下之鬼,觀眾的心繃得緊緊的。然後作者卻宕開一筆,轉人第二部分婆媳訣別。竇娥哀怨低迴的身世之歎與第一部分高亢激昂的鬥爭精神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她內心世界的另一面,催人淚下,感人至深。劇情發展明顯有一頓,形成一張一弛的戲劇波瀾。這一“弛”為下一“張”蓄勢,從而轉入全劇的高潮,真是跌宕多姿,匠心獨運,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四、賞析第一部分:

1、朗讀第一部分的唱詞(學生齊讀)。

2、《端正好》表現了竇娥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竇娥訴説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為竇娥的衝突對象

隱於幕後,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於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表現了竇娥滿腹冤屈與怨恨。

3、“遊魂先赴森羅殿”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怎樣理解?

提示:諱飾,實際是説被殺頭而死。

4、《滾繡球》中有一句是説命運不由自己掌握,這句話是哪一句?它採用了什麼詩歌手法? 提示:“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着生死權”。採用了興的手法。

5、引用“盜跖、顏淵”的典故有何作用?

提示:這裏是用以指責天地好壞不分,黑白顛倒。

6、《滾繡球》中有一句話揭露了社會的嚴重不公,是哪一句?

提示: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7、概括地説,《滾繡球》一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在封建社會,人民不僅在人身權利及政治經濟上受壓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在當時的社會中,按當時觀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間公道,是被視為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最神聖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封建官吏為了愚弄人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喻。竇娥開始也受神權思想影響,相信天地鬼神能為她主持公道;當張驢兒把謀害人命的罪名強加於其身時,她仍相信“青天大老爺”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只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由於冤情的深重,天地面對人間的邪惡殘暴竟無動於衷,所以竇娥唱出:“??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她終於覺醒了起來,並終於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真相。使她對天地鬼神由信賴而懷疑,由懷疑又轉為憤怒的控訴,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得以橫行,良善銜冤,橫遭殺戮。“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樣,竇娥通過自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含冤難辯的悲慘經歷,認識到了善良的人的貧窮命短,罪惡的人富貴延壽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她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也是對封建官府、對現實社會的黑暗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但竇娥敢於怒目青天,頓斥大地,對之進行憤怒斥責。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既表達了對天地不公的不滿,反映了女主人公初步而又樸素的覺醒意識,又表現了主人公強烈的反抗精神,這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羣眾對封建統治的不滿和的反抗精神。竇娥的反抗性格中正閃爍着關漢卿思想的光輝。

但竇娥而的唱詞時,便自然得到了人們的共鳴。作為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認識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又能怎麼樣?她除了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憤怒的控訴以外,只能是“落得兩淚漣漣”。

第二課時賞析第二三部分,歸納人物、主題

一、賞析第二部分:

1、提問:從“左側右偏”“前合後偃”兩句可見竇娥在赴刑場途中所受的苦難,可她為什麼還要提出堅決走後街,舍近而求遠呢?

明確:因為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她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順善良的一面。

3、作者為什麼要表現竇娥善良的性格?

提示:這一細節的描寫使竇娥這個形象更加豐滿動人,性格更加完美。大堂之上,酷刑之下,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願犧牲自己,屈招了藥殺公公的死罪;這折戲中寫她赴刑場時,求劊子手走後街不走前街的細節,可見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還是如何不使年邁孤寂的婆婆傷心,這是何等的善良啊!對婆婆是何等的孝順,但像這樣一個完美的善良的婦女,竟然慘遭如此的冤屈,被誣陷為殺人兇手,足見當時的統治是何等的腐敗,社會是何等的黑暗。一個素來性格温順的女子最終也做出瞭如此強烈的反抗,可見當

時的社會對勞動人民,特別是勞動婦女的壓迫是何等的深重。也就越發顯出其冤屈,她的抗爭與反抗也就越發令人同情。因此,也使劇作對封建社會的批判更為有力和深刻。

4、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對白,敍説竇娥的冤屈,在情節上起何作用?

提示:主要用以激發人物的內心冤屈,表現人物內心憤恨,為後文發三樁毒誓作鋪墊。

5、竇娥臨死前反覆叮囑婆婆要祭奠她,在表現主題方面起什麼作用呢?

提示:這個問題可從這幾方面考慮:

安排婆婆做這些事,是讓婆婆有所寄託,以免婆婆孤獨痛苦或生輕生之念;這正是體現竇娥難以舍別婆婆,表現了她對婆婆的掛念;

她勸婆婆不要過分悲傷,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靈。這樣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們對不公正的社會產生憤恨之情,對竇娥的悲慘遭遇更加同情。戲劇的審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白髮人送黑髮人,白髮人祭奠黑髮人,可以增強悲劇氣氛;更加突出社會黑暗,無公道可言。

6、竇娥説自己“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話怎樣理解?

提示:因為現實難合人意,她在這種是非顛倒的社會中感到無能為力,只能感歎自己時運不濟;另一方面這樣説也可以安慰婆婆,減輕婆婆的悲傷,體現了她的孝順。

二、賞析第三部分:

1、分析竇娥臨刑時發出的三樁誓願,説明她所希望的是什麼。

明確:第一個誓願是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個誓願是六月飛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第三個誓願是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顆粒無收,那些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貪官污吏自然就無可搜刮。

2、“萇弘化碧、望帝啼鵑”是怎麼回事?這兩個典故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望帝啼鵑:杜宇神話,民間亦有流傳,面目與古籍記載頗異,略雲:岷江上游有惡龍,常發洪水為害人民。龍妹乃赴下游決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惡龍閉之五虎山鐵籠中。有獵者名杜宇,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贈以竹杖,並囑其往救龍妹。杜宇持竹杖與惡龍戰,大敗之,又於五虎山下救出龍妹。龍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擁戴為王。杜宇有賊臣,昔日之獵友也,常羨杜宇既得豔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獵山中,遇惡龍,遂與密謀,詭稱惡龍欲與杜宇夫妻和,乃誘杜宇至山中而囚之。賊臣遂篡杜宇位,並逼龍妹為妻。龍妹不從,亦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鳥,返故宮,繞其妻而飛,曰:“歸汶陽!歸汶陽!”汶陽者,汶水之陽,即《蜀王本紀》所謂“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龍妹聞其聲,亦悲慟而死,魂亦化鳥,與夫偕去。

這兩個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竇娥用以證明第一樁誓願並非不能靈驗,因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3、監斬官説:“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沖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這一説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反襯竇娥的確冤情深重,怨氣沖天。

4、鄒衍“六月飛霜”的典故起何作用?

可以襯托竇娥冤案是實,證明並暗示第二樁誓願也能實現。

5、她的三樁誓願與第1層對天地的指責是什麼關係呢?是否矛盾呢?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願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於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6、“東海孝婦”的典故起何作用?

提示:除了暗示第三樁誓願將要實現之外,更能襯托竇娥的反抗精神。

7、竇娥的三樁誓願明明是幻想,卻偏偏寫成現實,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寫成合理的,這採用了什麼手法?説明了什麼?

明確: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作家通過奇特的構思,藉助想象,讓天地震驚,人神共怒,得以應驗。雖然違背常理,卻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現了廣大人民要求伸張正義、懲治邪惡、洗雪天下冤屈的心願,符合一般民眾善惡有報的心理。

竇娥的三樁誓願,一願比一願深刻,一願比一願強烈。她發下三願,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動蒼天,讓人們知道“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上天被竇娥感動,也説明竇娥冤大恨深,又能增強悲劇氣氛。這充分揭露了當時社會官吏昏憒、吏制腐敗、人民蒙受奇冤呼告無門的社會黑暗現實。表現了女主人公與社會惡勢力至死不屈的鬥爭精神,這種精神甚至產生了超乎自然之上的感動天地的力量。

三樁奇願也是作家社會、政治觀點和美好理想的形象體現,這説明作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雖然憎惡封建統治,卻又找不到變革現實的出路,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訴冤屈以外,沒有別的辦法,所以最終還是讓天地動容清官平冤來解決問題,這也反映了作家的階級侷限和歷史侷限。當然,也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愛憎。

8、提問:“煞”就是結尾的曲牌,為什麼關漢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個曲牌呢?

明確:説明蓄積在竇娥胸中的怒火再也無法控制,猶如地下巖漿,衝向決口。也説明劇作家意猶未盡,他要把竇娥的無辜受害,要把人們對竇娥的同情,要把人們對統治者的憤恨表現得痛痛快快,淋漓盡致。於是在結尾處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頂峯。

在《法場》一折中,竇娥所要經受的是她生命中最後也是最大的一次災難,經過公堂上黑暗的一幕,她的鬥爭意識已從朦朧自衞的反抗發展到自覺的反抗,對官府的絕望終於徹底粉碎了她逆來順受的信仰,從而激發起她那一直被壓抑在心底的反叛意識。在此折中,關漢卿沒有多寫竇娥對生的留戀和對死的恐懼,而是集中筆墨通過她的感情宣泄抨擊了造成悲劇的社會因素。這種內心情感在[滾繡球][耍孩兒][一煞]等唱段中獲得了充分的展現。一方面寫了竇娥的恨,她把悲憤情緒和反抗精神匯成排山倒海的巨瀾,狂怒地衝向那些在封建社會被奉為至高無上的神聖象徵,王法刑憲,天地鬼神都成了她猛烈抨擊的對象,整個社會在竇娥的思想中被完全否定了;另一方面又寫了竇娥的怨,這種感情是當她的恨發展到頂點時忽而表現出來的,[滾繡球]的末一句與[煞尾]一段中,女主人公從抨擊天地控訴社會轉向悲哀自身,從而體現了一個善良的弱女子在強大黑暗現實面前的無可奈何。這一恨一怨,非但沒有削弱情感的表達力量,反而還增加了這種感情的豐富性與悲愴色彩。

三、竇娥的人物形象:

竇娥是一個飽受封建壓迫與摧殘的充滿反抗精神的勞動婦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勞、孝順賢惠,同時又剛毅頑強,敢於與惡勢力拼鬥到底。她生於嚴酷的腐敗的封建統治之下,註定要走向悲劇的結局。

四、概括主題:作者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歌頌了竇娥的美好心靈和反抗精神。

五、寫作特點:

想象、誇張的藝術手法。

作品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設計了三樁誓願的超現實情節,顯示正義抗爭的強大力量,寄託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願望。這是本折也是全劇刻畫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筆,是作品藝術性的集中體現,使悲劇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更生動,主題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關於本色派的語言特點:

歷來評論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關漢卿戲曲語言的特色,即語言通俗自然、樸實生動,符合劇中人物的身份和個性,能為展開劇情和刻畫人物性格服務。在課文中,指斥天地的場面高亢激越,冤氣沖天,緊張急促;訣別婆婆的場面如泣如訴,哀婉悽慘,徐緩低迴;三樁誓願的場面感情如人.激盪如潮。慷慨激昂;這三個場面的描寫,以質樸無華而富於韻味的語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逐層深人地刻畫了人物性格。課文中的曲詞,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練優美,淺顯而見深邃。例如[快活三][鮑老兒]二曲,連用四個“念竇娥”,一寫無辜獲罪,二寫身首異處,三寫身世孤苦,四寫婆媳情深,寥寥數語,百感交集,哀傷不盡,令人悽愴,刻畫出竇娥與婆婆死別的悲痛心情;[滾繡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突出地顯示了人物的個性,語言平實,具有很強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話詞語,如“只合”(只應該)“怎生”(怎麼)都表述得十分生動。課文中的説白,如竇京向劊子手請求走後街不走前街的對白,以及竇娥與婆婆訣別時的對白,都是相當動人的,凝練而又明白如話,聲氣口吻酷似其人。課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樁誓願的場面,三次用“白”提出誓願,依次講出“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若竇娥委實冤枉”“我竇娥死得委實冤枉”;三次用“曲”強化感情,依次對以相應的四個典故來抒發胸臆。曲白相生,語言樸素而富於感情,把竇娥為其冤屈而抗爭的精神表達得深切而感人。關漢卿戲劇語言不事雕琢鏤飾,呈其自然樸實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氣息,又具有強烈的藝術韻味,被稱道為“字字本色”,尊為“本色派”之首。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他可以根據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來反映現實,充分為劇情和人物性格服務。竇娥對婆婆的一段説白,出自這個封建社會小媳婦的口裏是那樣的貼切,表現得是那麼自然、生動。

六、啟示

那麼社會發展到了今天,我們應該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呢,我們説要維護社會的公正性,首先社會要維護弱勢羣體的合法利益與要求。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健全整個社會的法律體系,二是要求執法者的公正無私。試想,一個社會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無法可依,社會就會造成一片混亂。然而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因為“法立於上而成可下”, 要維護社會的公正性,還要求執法者有一定的素質,嚴格執法,秉公辦事。如果不這樣,整個社會就會清濁不辨、是非顛倒、善惡錯位、真假難分,生活在這個社會裏的弱勢羣體,就會擔驚受怕、謹小慎微,他們就會就生活得委瑣、卑賤。目前我們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建設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這就要求我們要繼讀完善法律,並依法治國,公正執法。這樣使我們整於社會人人才有安全感,有尊嚴,人民就會齊心協力奔小康。不然 像竇娥以及她的婆婆這樣的“弱勢羣體”她們今天可以不遇見“張驢兒”,明天可能遇到“趙驢兒”和“李驢兒”,他們的結果又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篇:竇娥冤教案

一.導入

二.關於作者(ppt展示) 竇娥冤

三.介紹寫作背景

四.元雜劇

元代雜劇有一套較為嚴格的體制:

1.結構:元代的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完一個完 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折: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

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説明情節,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典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它角色只有説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2.元雜劇的角色

元雜劇角色大致可分為旦、末、淨、雜四類。

旦(女角):正旦(女主角)、小旦、貼旦(丫鬟)、搽旦(不正派的女人)、老旦(老年婦女)等。 末(男角):正末(男主角)、外末(男配角)、沖末(開場之末)等。

淨(性格剛勇人物):淨、副淨、二淨之別。

雜(上述三類不能包括的雜角):如卜兒(老年婦女)、徠兒(小男孩)、孤(官員)祗從(侍從)

、孛老(老年男子)、細酸(書生)、邦老(強盜土匪)等。

3.劇本的構成: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在的韻 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

宮調聽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

科: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即“賓白”,“兩人對説曰賓,一人自説曰白。”(明單宇《菊坡叢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説明這一點。

五.整體感知

(一)這部劇共有四折,課文節選了前三折,請大家簡要概括每一折的故事情節.

楔子:書生竇天章因連本帶利欠蔡婆四十兩銀子被迫把七歲的女兒抵她做童養媳,然後進京趕

考去了。

第一折:庸醫賽盧醫欠蔡婆本利二十兩銀子, 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卻被張驢兒父子倆搭救,

張驢兒乘機逼蔡婆婆媳倆分別嫁給他們父子倆,蔡婆無奈之下答應了, 回家後遭到生性

剛烈的竇娥的責怪與反對, 只好先讓張驢兒父子在家中住下。

第二折:張驢兒為達目的,心生惡意,找賽盧醫討了毒藥欲毒死蔡婆,卻陰差陽錯被他父親喝了,

張驢兒順勢栽贓竇娥,逼她私了,嫁與自己為妻,被剛烈的竇娥斷然拒絕。於是,兩人

對簿公堂,卻不料碰上桃杌這個昏官,偏聽張驢兒一面之詞,竇娥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

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刑場的路上,竇娥激憤之下指天罵地,並在行刑前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

月飛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竇娥死後誓言一一應驗。

每段內容概括:

楔子:父將竇娥來抵債

第一折:蔡婆討債賽盧醫、惡人賴債害人命

張驢父子救蔡婆、父子逼人成婚配

第二折:張驢設計害蔡婆、張父食毒歸西天

張驢逼婚挾竇娥、張驢誣陷告州官、

昏官不察定死罪

第三折:竇娥刑場發誓願、三樁誓願皆應驗

第四折:竇天章考中做官、竇娥冤情得昭雪

(二)第三折中,竇娥的形象在劇烈的戲劇衝突中被塑造的感人至深,催人淚下,請思考:本折可以分幾個場景?

赴法場怨天(竇娥指斥天地鬼神)

見蔡婆遺囑(竇娥告別婆婆)

在刑場誓願(竇娥發下三樁誓願)

1. 請朗讀赴法場這一場景的兩段曲子體會竇娥當時的情感,並回答這兩段曲子主要寫了些什

麼內容?哪兩句話最能體現這一情感?

內容:控訴天地的不公

語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2.《端正好》表現了竇娥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竇娥滿腹冤屈與怨恨

3.概括地説,《滾繡球》一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既表達了對天地不公的不滿,又表現了

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4.引用“盜跖、顏淵”的典故有何作用?這裏是用以指責天地好壞不分,黑白顛倒

5.在古代人的意識裏,被看做是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是最神聖的天地是不容侵犯

的,現在怎麼卻成了斥罵的對象了呢?

明確:竇娥受神權思想影響,開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爺”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而天

地對人間的邪惡殘暴竟無動於衷。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她把矛頭就指向了天地。既抒發了自己的痛苦和悲傷。

6.竇娥的控訴難道只是對天地的一種簡單的斥罵?

不是,這裏的“天” “地”應該封建統治者,

所以竇娥的控訴應該是對整個社會秩序的懷疑,是對當時社會黑暗的激烈控訴。是竇娥承受深重冤屈後的覺醒,體現了竇娥的反抗精神.

7.那麼你從中讀出了主人公一種什麼樣的情感?作者用了什麼藝術手法營造這種效果的?情感:“怨”

藝術手法:對偶、對比、呼告等,不僅抒發了人物滿懷冤屈的極端悲憤之情,深化了戲劇

衝突,使竇娥的反抗精神更強烈有勢、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而且句式整齊,

節奏鮮明,具有強烈的表達效果。又由於這兩個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樂的

藝術形式與思想內容的和諧統一,有一種強烈的感人力量。

8.分析訣別婆婆這一場景,你認為這一場景寫竇娥與婆婆訣別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

悲切痛楚,哀婉悽惻。

9.這一場景表現了竇娥的什麼性格特點?這對錶現主題有什麼幫助?

性格:善良、孝順

竇娥越是善良、孝順,也就越發顯出其冤屈,她的抗爭與反抗也就越發令人同情,

作者在這裏是通過善良被毀滅來揭露社會的黑暗,揭露的意義就越深刻。

六。合作探究

探討: 1.竇娥臨刑前發出了哪三樁誓言,運用了哪些典故?每樁誓願表現了竇娥什麼樣的願望?

①血濺白練運用了“萇弘化碧、望帝啼鵑”的典故,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立刻了解她的冤情。 ②六月飛雪運用了“六月飛霜”的典故,她希望自己 的冤屈能讓上天見證其清白。

③亢旱三年運用了“東海孝婦”的典故,她希望上天 能懲治邪惡

2. 竇娥所發的三樁誓願能否交換一下順序?

三樁誓願,從時間的延續上,一樁比一樁更久長;從空間範圍上,一樁比一樁更擴大。三

樁誓願依次遞進的過程,也是竇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過程,是她鬥爭的矛頭更加明確的過程。

3.在整體把握故事情節的過程中,我們接觸到了一位受冤枉的女性竇娥,那麼竇娥到底是

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 一. 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見、剛強

? 二.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

最終卻落了個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是誰之錯?

(1)張驢兒父子,他們是竇娥悲劇的直接原因。

(2)楚州太守桃杌,他是竇娥悲劇的主要原因。

(3)庸醫賽盧醫,他既是造惡者,又是助惡者。

(4)其父竇天章他是竇娥悲劇的間接責任者。

4.問題:從上面的分析看,當時的社是個什麼樣的社會?

? (1)以強欺弱、以惡欺善;

? (2)吏治黑暗,官吏昏庸,貪贓枉法;

? ((轉載請註明來源)3)科舉制度對人身心的摧殘。

總之,這是一個清濁不辨、是非顛倒、善惡錯位、真假難分的世界,生活在這樣一個暗無天日的社會裏,竇娥這樣的弱女子只能是受人擺佈,任人欺凌。

分析戲劇的矛盾衝突

戲劇一般是通過矛盾衝突來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主題的,而戲劇衝突一般有三類:人物之間的衝突,人與環境的衝突,人物內心的衝突。那麼本劇的主要矛盾衝突屬於什麼類型的?

明確:竇娥與現實生活的矛盾衝突有:

① 張驢兒誤把自己的父親毒死,卻誣 陷清白的竇娥;

② 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反而被判以死罪;

③ 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願擔當死罪。 藝術特色

? ? 作品用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誇張。設計超現實的情節,顯示出正義的強大力量,寄託了作

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廣大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願望。

?

評論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課文中的曲詞,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練優美,淺顯而深邃。

小結

1.竇娥的感情發展:怨-悲-恨

2.竇娥:古代婦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題:揭露社會黑暗現實,歌頌女主人公的反

抗精神。

4.語言特色:通俗精煉,生動感人,運用元代口

語。

第三篇:《竇娥冤》教案

《竇娥冤》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古代戲曲的知識、特點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瞭解元雜劇的結構及其舞台語言。

2.賞析竇娥性格的典型意義,正確認識竇娥的反抗精神,明確課文的主題。

3.體會尖鋭的戲劇衝突與濃郁的抒情性相結合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

1.鑑賞性格化的人物語言,體味本色語言的特有風格。

2.激趣並反覆誦讀,仔細揣摩,背誦經典段落。

★教學難點

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

1.讀講法,鼓勵學生收集有關戲曲知識。

2.分角色朗讀法,抓住重點曲詞,引導學生在背誦的基礎上深入領會其思想內涵。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要點】介紹中國古代戲劇的常識,把握劇情,初步感知課文。

一、導課

魯迅説:“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勞、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毀滅的過程,顯示了封建禮教的罪惡。“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之中亦無愧色”(王國維)的古典悲劇精品《竇娥冤》(1838年以法文傳至歐洲)則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竇娥被毀滅的過程。有價值而被毀滅是令人痛苦的,那竇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毀滅呢?

二、戲劇知識ppt

1.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台藝術,她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

2.戲劇文學,即劇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礎。通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劇作家的舞台提示,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佈景、服裝、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詞的心理情緒、動作、上下場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詞,包括對話(對唱)、獨白(獨唱)、旁白(旁唱)等。

3.戲劇的要素:包括舞台説明、戲劇衝突、人物台詞等。

4.特點: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矛盾衝突要尖鋭集中;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

5.中國戲劇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固有的傳統戲劇,話劇則是20世紀引進的西方戲劇形式。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劇。

6.戲劇的種類:

從表演形式上,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詩劇、廣播劇、電視劇、街頭劇、活報劇等; 從作品內容的性質上,可分:悲劇、喜劇、正劇等;

從故事情節上,可分為獨幕劇、多幕劇等。

從時代分,可以分為歷史劇和現代劇。

三、元雜劇與關漢卿簡介ppt

1.結構:元雜劇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演一完整的故事,依次寫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楔子”,一般置於第一幕之前,類似現代劇的序幕,有時也置於兩折之間,具有過場戲的性質。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2.在音樂上,雜劇的每折戲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每套曲子,是用不同的曲調組成的、曲調的多少不一)。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宮調,即調式,相當於現代音樂的c 1

調d調等。我國古代音樂以宮(相當於簡譜1)、商(相當於簡譜2)、角(相當於簡譜3)、徵(相當於簡譜5)、羽(相當於簡譜6)、變宮(相當於簡譜4)、變徵(相當於簡譜7)為七聲,以其中任何一聲為主,均可構成一種調式。凡以宮聲為主的稱“宮”,以其他各聲為主的稱“調”,合稱“宮調”。曲牌,是曲調的名稱,每個曲牌都屬於一定的宮調。劇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標明宮調。如《竇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標示的【正宮】【端正好】,表示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屬【正宮】。

3.角色:扮演的角色主要有生、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外旦、貼旦、老旦、花旦等;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次要人物。此外還有以劇中人物職務身份為名的雜角:如駕(皇帝)、孤(官員)、卜兒(老年婦女)、孛老(老年男子)、潔郎(和尚)等。

4.劇本構成: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即曲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

科(即科範):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動作、表情、舞台效果)。也稱“介”。

白(即賓白——唱為主,白為賓):是劇中人物的説白部分,分別為對白、獨白、旁白、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5.作者

關漢卿,號己齋叟,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他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台演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附:《南呂.一枝花·不服老》ppt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脱、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予我這幾般兒的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幽冥,天啊!那其間纏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四、分角色朗讀,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學生結合註釋自主閲讀劇本,疏通疑難字詞,略。

2. 複述劇情。

楔子:貧寒秀才竇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婦蔡婆借貸盤纏,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兒瑞雲,乘機提出索要瑞雲做童養媳。端雲3歲喪母,7歲便到蔡婆家,改名竇娥。

第一折:17歲時竇娥與蔡婆兒子成婚,一年後丈夫病故,婆媳相依為命。一天,蔡婆去向賽盧醫索討銀錢,賽盧醫賺她到僻靜處,想勒死她,幸虧張驢兒父子把她救下。因這救命之恩,張驢兒父子想霸佔婆媳二人。

第二折:竇娥執意不從。張驢兒在羊肚湯裏放了毒藥,想害死蔡婆,強佔竇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湯,嗚呼身亡。張驢兒反誣竇娥毒死公公,並威脅竇娥嫁給他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發。竇娥問心無愧,與張驢兒去見官評理。太守桃杌是一個昏官,嚴刑逼供,竇娥堅不屈從。桃杌轉對蔡婆用刑,竇娥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

第三折:臨刑時竇娥滿腔悲憤,呼天搶地,奔赴法場,死前發出“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三樁誓願.。

補充(第四折):竇天章官拜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來到楚州地面。竇娥鬼魂託夢父親,訴説冤情。竇天章重新審理此案,殺了張驢兒。竇娥冤情得以伸雪。

3.再讀課文,以竇娥為主語列出結構提綱。

⑴竇娥被抵作童養媳。

⑵竇娥拒絕改嫁。

⑶竇娥蒙冤入獄。

⑷竇娥含冤被斬。

五、作業

消化字詞,完成《創》預習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題

教學步驟:

一、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一)竇娥形象

1.竇娥與現實生活有哪些矛盾衝突?這些矛盾衝突表現了什麼?

①張驢兒自己誤把父親毒死,卻誣陷清白的竇娥——強欺弱、惡欺善的社會現實。

②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反而被判以死罪——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聵,貪贓枉法。

③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願擔當死罪——孝順和善良。

2.善良孝順的竇娥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命運,她的悲劇是誰造成的呢?

①竇天章典賣女兒;②蔡婆婆放高利貸和買她作童養媳;③丈夫的夭折;④蔡婆的引狼入室 ;⑤張驢兒的陷害;⑥桃杌的貪贓枉法,屈打成招,濫施刑罰,草菅人命—→是黑暗的封建社會。

3.探究一:竇娥如果不怕連累婆婆,冤案還會不會發生?

明確:如果竇娥不怕連累婆婆,婆婆也會被屈打成招,到那時,殺頭的雖不是竇娥,卻會是其婆婆,仍舊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犧牲自己來救助無辜的他人,是無法阻止冤案的發生的,因為製造冤案的是當時社會上強大的黑暗勢力和官吏的貪贓枉法,腐朽昏聵。這樣,我們就會深刻地體會出竇娥所唱的[滾繡球]這曲子對當時社會黑暗現實的揭露是那樣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竇娥對黑暗現實徹底失望而表現出來的反抗精神,是那樣的震撼心靈。

探究二:竇娥為什麼不肯嫁給張驢兒?

貞烈正派。人格尊嚴的維護,倔強個性的閃光;封建婦女的貞烈觀“我一馬難將兩鞍間”“一女不嫁二夫”的戒律。

4.面對坎坷人生遭遇,竇娥持什麼思想觀念?

相信天命。幼年失母、少年離父、青春喪偶。“滿腹閒愁,數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對遭遇歸結為“莫不是八字該載着一世憂”“莫不是前世裏燒香不到頭”典型的“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的思想,所以才有“勸今人早將來世修”對天命小心敬畏的神態。

5.總結

善良,孝順;剛毅,堅強,不甘屈辱,不畏強暴,不甘於命運的擺佈,對親人細緻體貼,對多舛命運勇敢抗爭。在竇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

對聯概括:貞潔敬孝,哀怨感天雪飛六月剛烈爭抗,悲憤動地旱亢三年

(二)張驢兒:無賴狠毒、卑劣可憎的惡人。

(三)桃杌:貪婪成性、圓滑老練、自以為是、主觀武斷的昏官。

(四)蔡婆:膽小、糊塗。作用:映襯、鋪墊。

二、理解主題

問:到底是誰毀滅了竇娥?那些人該為竇娥的死負責?

張驢兒,貪財好色,厚顏無恥,是無賴地痞流氓,悲劇的直接責任者。

滁州太守桃杌:貪贓枉法,草菅人命,悲劇的主要責任者。

庸醫賽盧醫:“死的醫不活,活的醫死了”,欠債不還,要勒死婆婆;賣毒藥給張驢兒,是造惡者和助惡者。

竇天章:為索功名,典押骨肉,悲劇的間接責任者。

明確:“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是主人公認識的結晶,是劇本的點睛之筆,一語道破造成竇娥冤案的社會根源——以強欺弱、以惡欺善;官吏昏聵;科舉毒害人心。竇娥的悲劇是社會悲劇。

主題:通過寫竇娥被押赴刑場殺害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歌頌了竇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

三、拓展探究

1.竇娥非死不可嗎?設想:竇娥打死也不承認,即使打婆婆也不承認,結局會怎樣?桃杌是一個明如鏡、清如水的包拯似的為民做主的官又怎樣?

2.善良而堅強的竇娥就這樣無辜的被送上了刑場,這樣的結局着實讓人痛心、惋惜、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竇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這樣的心願終於在明代人葉憲祖那兒得到實現,葉憲祖把《竇娥冤》改編成《金鎖記》:

竇娥的丈夫並沒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趕考途中,落水黃河,被龍王招為駙馬。三年後又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舉狀元及第。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降大雪,提刑官驚駭,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後竇天章平反冤獄,竇娥得以昭雪獲釋,與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母子重相會”。

葉憲祖這樣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願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請討論一下:這樣改好不好?為什麼?

不好。因為如此一改,雖然符合了人們的願望,但削弱了原劇的戰鬥性,而流於一般戲曲的大團圓結局的俗套。

這樣改,説明葉憲祖老先生並沒有讀懂原劇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統治者的馬屁,把一出控訴封建統治者迫害無辜百姓的悲劇,蜕變成一出歌頌神明、歌頌清官的庸俗喜劇。

3.解讀劉蘭芝、祥林嫂、竇娥幾位女性形象。誰更有反抗精神?

劉蘭芝:明白婆婆要驅逐自己,丈夫要求也無濟於事,事情無法挽回時,她沒有坐以待斃,等着被遣,而是變被動為主動,主動“遣歸”早早起來“嚴粧”把自己打扮的美豔動人。劉蘭芝變被動為主動,表現了極強的自尊心、積極維護自己的人格、個性堅強的特點。

祥林嫂和竇娥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響,但從她們身上表現出來的人文精神各異。在竇娥的身上,表現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爭精神,向命運,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戰。這是祥林嫂無法企及的。

四、作業

熟讀課文,思考課文的藝術特色。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藝術特色賞析

教學步驟:

一、導入本課

從關漢卿的創作特色談起。

二、鑑賞關漢卿本色的戲曲語言

戲曲作為表演藝術,語言通俗,才能宜於演員演唱,聽眾容易接受,做到雅俗共賞。明代戲曲作家和評論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強調“戲文做與讀書人與不讀書人同看,又與不讀書之婦人小兒同看”,要“手則握筆,口卻登場”。

關漢卿戲曲語言的特色,被稱道為“字字本色”,尊為“本色派”之首。即語言通俗自然、樸實生動,符合劇中人物的身份和個性,能為展開劇情和刻畫人物性格服務。

1.指斥天地的場面高亢激越,冤氣沖天,緊張急促;訣別婆婆的場面如泣如訴,哀婉悽慘,徐緩低迴;三樁誓願的場面感情激盪如潮,慷慨激昂;這三個場面的描寫,以質樸無華而富於韻味的浯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逐層深人地刻畫了人物性格。

2.課文中的曲詞,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練優美,淺顯而見深邃。

例如:[快活三][鮑老兒]二曲,連用四個“念竇娥”,一寫無辜獲罪,二寫身首異處,三寫身世孤苦,四寫婆媳情深,寥寥數語,百感交集,哀傷不盡,令人悽愴,刻畫出竇娥與婆婆死別的悲痛心情;

[滾繡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突出地顯示了人物的個性,語言平實,具有很強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話詞語,如“只合”(只應該)“怎生”(怎麼)都表述得十分生動。

明確:呼告、對比、對偶、反覆、反問等修辭,抒發悲憤之情,節奏鮮明,具有強烈的表達效果。

最能反映反抗精神的是哪兩句?

明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怎樣理解“滾繡球”中的責罵天地?

不幸遭遇的前世歸因;統治者青天白日自喻。

3.課文中的説白,如竇娥向劊子手請求走後街不走前街的對白,以及竇娥與婆婆訣別時的對白,都是相當動人的,凝練而又明白如話,聲氣口吻酷似其人。

4.課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樁誓願的場面,三次用“白”提出誓願,依次講出“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若竇娥委實冤枉”“我竇娥死得委實冤枉”;三次用“曲”強化感情,依次對以相應的四個典故來抒發胸臆。曲白相生,語言樸素而富於感情,把竇娥為其冤屈而抗爭的精神表達得深切而感人。

5.語言呈其自然樸實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氣息,又具有強烈的藝術韻味。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劇作詞彙豐富,句式富於變化,充分地吸收和提煉日常生活中人民羣眾的口頭語言,同時從古典文學名著中汲取營養,把這些和人民口頭語言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他“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語言風格,收到了雅俗共賞的演出效果。

三、想象、誇張的藝術手法

1.賞析“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2.竇娥希望以此達到什麼目的?

第一樁: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即瞭解冤屈;第二樁:希望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映;第三樁:希望伸冤,上天懲治邪惡。

“官吏每無心正法”,懷着憤怒要上天來懲罰邪惡。

3.三樁誓願真的能實現嗎?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呢?

傳統文學習慣: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神奇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來表達美好的願望。一是符合善惡有報的民眾心理,引起共鳴;二是雖違背常理,合符人情,展現人民懲惡揚善、洗雪冤屈的美好願望;三是刻畫竇娥的反抗精神;四是九路黑暗,愛憎分明。

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更生動,主題更深刻,既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四、作業

1.熟讀第三折,背誦《滾繡球》。

2.預習《雷雨》並收集有關戲劇的對聯。

第四篇:竇娥冤教案

《竇娥冤》教案

第一課時

【三維目標】

1.瞭解作者關漢卿及元雜劇的特點

2、誦讀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節。

3.初步感知竇娥悲劇的一生。

【課時重點】

1、閲讀課文,正音釋詞。

2、誦讀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節。

3、初步感知竇娥悲劇的一生。

【課時難點】

體味本色語言的特色風格。

【學法指導

誦讀·討論探究·點撥

【相關鏈接】

1.本色派元雜劇作家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一同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並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詳。所作雜劇六十餘種,今存十八種,其中有幾種是否為關漢卿所作尚有爭議;所作套曲十餘套,小令五十餘首。

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所謂本色派:指關漢卿不以仕途功名為念,保持生活與性格的真實,作品與生活性格的一致。

欲瞭解關漢卿,必得從他所寫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套曲着手。茲錄其尾聲為代表:“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脱、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予我這幾般兒的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幽冥,天啊!那其間纏不向煙花路兒上走。”這正是關漢卿生活與性格的真實寫照,多才多藝,而不以仕途功名為念,為人豁達開朗,風流倜儻,滑稽多智,熱情洋溢而不拘禮法。

2、關於元雜劇的知識:

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生於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1).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説明情節,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必修4 第一單元 《竇娥冤》魯迅:“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説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3).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説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敍;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敍心裏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説明這一點。

【相關積累】

1.中國古典十大悲劇

《竇娥冤》——(元)關漢卿《趙氏孤兒》——(元)紀君祥

《精忠旗》——(明)馮夢龍《清忠譜》——(清)李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漢宮秋》——(元)馬致遠

《琵琶記》——(明)高則誠《嬌紅記》——(明)孟稱舜

《長生殿》——(清)洪昇《雷鋒塔》——(清)芳成培

2.中國古典十大喜劇

《救風塵》——(元)關漢卿《西廂記》——(元)王實甫

《看錢奴》——(元)鄭延玉《中山狼》——(明)康海

《牆頭馬上》——(元)白樸《李逵負荊》——(元)康進之

《幽閨記》——(元)施君美《綠牡丹》——(明)吳炳

《玉簪記》——(明)高濂《風箏誤》——(清)李漁

一、預習導引

1、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牆頭馬上》

2、注字音

楔子(xiē)盜跖(zhí)嗟怨(jiē)前合後偃(yǎn)親眷(juàn)斟酌(zhēn)罪愆(qiān)銜冤(xián)湛湛青天(zhàn)杳(yǎo)無音信 浣紗(huàn)錯勘(kān)亢旱(kànɡ)鰥寡孤獨(ɡuān)甘霖(lín)

田疇(chóu)埋怨(mán)屍骸(hái)哥哥行(hánɡ)古陌(mò)荒阡(qiān) 3 、解釋加粗字詞語:

①怎不將天地也生(甚、深)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憲(刑法,刑律)

③錯勘(分辨、判斷)賢愚枉(徒然)作天

④待我囑咐他幾句話咱(“咱”相當於“吧”)

⑤我竇娥向哥哥行(這裏、那裏)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屍骸上烈(燒)些紙錢

⑦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薦”意為“祭,超度亡靈”)

⑧官吏每(“每”同“們”)無心正法

⑨斷送(“斷送”意為“發送,指殯葬”)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這)不是我媳婦兒

二、合作探究

1、對照落實前面講的元雜劇知識。找出本文的戲劇語言(唱、科、白)、宮調、曲牌、角色的表現樣式。

(學生找後)明確:括號裏面的小字是科介,括號外的小字是賓白,不帶括號的大字是唱詞。【正宮】是宮調,如【端正好】、【滾繡球】等是曲牌名。本文第三折共出現10個曲牌,都屬於正宮調。本文出現的角色有卜兒(蔡婆)、沖末(竇天章)、正旦(竇娥)、淨(賽盧醫)、副淨(張驢兒)、孛老(張父)、外末(監斬官)

2、 概括故事情節。

楔子部分的情節:書生竇天章因連本帶利欠蔡婆四十兩銀子被迫把七歲的女兒抵給她做童養媳,然後進京趕考去了。(序幕)

第一折的情節:庸醫賽盧醫欠蔡婆十兩銀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卻被張驢兒父子倆撞破,張驢兒乘機逼蔡婆婆媳倆分別嫁給他們父子倆,蔡婆無奈之下答應了,回家後遭到生性剛烈的竇娥的責罵與反對,只好先讓張驢兒父子在家中住下。(開端)

第二折的情節:張驢兒為達目的心生惡意,找賽盧醫討了毒藥欲毒死蔡婆,陰差陽錯被他父親喝了,張驢兒順勢栽贓竇娥,逼她私了,嫁與自己為妻,被剛烈的竇娥斷然拒絕,於是,兩人對簿公堂,卻不料碰上桃杌這個昏官,偏聽張驢兒一面之詞,竇娥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發展)

第三折的情節:在被押往法場的路上,竇娥激憤之下指天罵地,並在行刑前許下三樁誓願——血飛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竇娥死後誓願一一應驗。(高潮)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鑑賞第三折【滾繡球】,把握人物情感,體會語言特色。

2、鑑賞劇作的超現實情節,把握其浪漫主義藝術特色。

【課時重點】

實踐操作,主要鑑賞劇本第三折

【課時難點】竇娥對天地既斥又依賴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複雜性。

【學法指導】 朗讀·討論·點撥

一複習提問

二合作探究

赴法場怨天(竇娥指斥天地鬼神)?概括第三折的三個情節結構(一)

) 情節結構?見蔡婆遺囑(竇娥告別婆婆

1.不分好歹

3.錯勘賢愚

1.避見婆婆

二.決別婆婆 (悲)2.傾訴真相(淳樸、善良的心靈)

3.微薄要求

? ?在型場誓願(竇娥發下三樁誓願)?一.指天斥地 (怨)2.欺軟怕硬(對封建統治者的否定)

1.血濺白練

三.三樁誓願(憤)2.六月飛霜(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3.亢旱三年

(二)鑑賞【滾繡球】

1、分析主要內容

在【滾繡球】一曲中,竇娥因蒙冤赴刑而發出對天地的怨恨。她悲憤地質問:“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她痛陳現實,指斥天地的不公、命運的不平,使“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這不公平的事實,摧毀了她對天地的敬畏和幻想,使她得出結論:“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她大聲呼告,對天地加以否定:“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竇娥在絕望中憤而抗議,揭露人間普遍的不合理,否定掌握人間的貧賤富貴、生死壽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這裏的天地是現實的象徵,鬼神是人間統治者的象徵。對天地鬼神的指斥,實際上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控訴、抗議,對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

2、分析人物感情

這段曲詞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暢淋漓地表達了主人公的滿腔怨恨,體現了古代戲曲的曲詞富於抒情性的特點。

3、分析寫作手法

這支曲子運用呼告、對比以及對偶句、反問句、感歎句、詞語反覆等,不僅使主人公的滿腔怨恨得到淋漓盡致的抒發,而且句式整齊,節奏鮮明,具有強烈的表達效果。

4、討論:竇娥為什麼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確:竇娥訴説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為竇娥的衝突對象隱於幕後,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於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識裏,是被看作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最神聖的東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於竇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對人間的邪惡殘暴竟無動於衷,所以竇娥唱出:“??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詞時,便自然得到了人們的共鳴。作為封建社會中的一普通女子,竇娥對神明的天地本應深信不移,可是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她對天地鬼神由信賴而懷疑,由懷疑又轉為憤怒的控訴:“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屍這樣,竇娥通過自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含冤難辯的悲慘經歷,認識到了善良的人的貧窮命短,罪惡的人富貴延壽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她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

作為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認識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又能怎麼樣?她除了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憤怒的控訴以外,只能是“落得兩淚漣漣”。

(三)分析竇娥臨刑時發出的三樁誓願。

1、竇娥在臨刑前發下了三樁誓願,這三樁誓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其中運用的四個典故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限四字語回答。)這四個典故所涉及的四個人物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別説明三樁誓願的目的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第一個誓願是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個誓願是六月飛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第三個誓願是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設計了三樁誓願顯靈的超現實情節,表明竇娥的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強烈,顯示正義抗爭的強大力量,寄託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願望。這是本折也是全劇刻畫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筆,是作品藝術性的集中體現,使悲劇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更生動,主題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3三樁誓願的順序可以顛倒嗎?試説明理由。

答:不能。因三樁誓願一樁比一樁深刻,一願比一願強烈,層層深入,不容變動。

4.她的三樁誓願與前文對天地的指責你怎樣理解?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願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於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5.提問:竇娥的三樁誓願明明是幻想,卻偏偏寫成現實,這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寫成合理的,這説明了什麼?

明確:浪漫主義手法。這説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訴冤屈以外,沒有別的辦法,作者採用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是表明社會的腐敗黑暗,二是刻畫竇娥強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達人民要懲治邪惡的願望。

三.從竇娥悲劇形成的原因探究本劇主旨

分小組合作探究竇娥的悲劇是什麼造成的。

四、拓展遷移

1在中國古代的一些優秀文學作品中,結尾採用浪漫主義的藝術表現手法,用想象、誇張的藝術形象,表達人們的情感和願望,如《孔雀東南飛》《梁祝》等,它們有什麼共通之處?

明確:課文寫竇娥臨刑發出三樁誓願,她的冤屈和抗爭感天動地。不僅表明竇娥的冤屈深重、反抗的強烈,而且顯示她的憤怒抗爭的強大力量,寄託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當時人民的反抗情緒和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理想。

《孔雀東南飛》寫劉蘭芝和焦仲卿殉情和合葬,墓上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他們的精魂化為鴛鴦,生時離散,死後團聚,朝夕相伴,情意纏綿。這裏所顯現的情形和所藴涵的感情很美,委婉地表達了對二人忠貞愛情的讚頌和對他們被迫害而死的無限同情,反映了人們追求婚姻自由和嚮往愛情幸福的美好願望。

兩篇作品都運用了大膽的想象。這種想象可以使悲劇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更生動,主題更深刻,既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兩篇作品的內容都是植根於現實生活的,但其中理想化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則是不可能出現的。作品通過想象、誇張,以超現實的情節,讓美好的願望在作品中得以實現,以寄寓作者的愛憎,反映人民的情緒和理想。結合作品內容來看,這種寫法表現了作品揭露社會矛盾的深刻性和解決社會矛盾的理想化。同時,這也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喜愛大團圓的結局的文化心理和審美習慣,以及傳統的文學作品揚善懲惡的教化功能。

2在文學世界裏,我們閲讀一個人物應該深入他的內心,用自己的心去觸摸他的心,然後,我們就能成就一顆善良的心靈,請大家認真揣摩竇娥這個人物,以“竇娥,我對你説”為題寫一篇短文。(不少於300字)

教學後記

第五篇:關漢卿《竇娥冤》(教案)

竇娥冤

一、教學目的

通過課文教學,深刻認識元代社會的惡人橫行、官吏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敗 理解竇娥正直善良、寧死不屈的性格

使學生領會戲劇如何通過唱詞、科白刻劃人物形象、展開矛盾衝突的寫作技巧初步認識我國古代雜劇形式上的一些特點

二、教學重點

竇娥正直善良、寧死不屈的性格

戲劇如何通過唱詞、科白刻劃人物形象、展開矛盾衝突的寫作技巧

古代雜劇形式上的一些特點

三、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我國古代雜劇形式上的一些特點

四、教學方法

誦讀、解析、鑑賞

五、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約生於十三世紀初葉,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説他:“生而凋攪,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藴籍風流,為一時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説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他一生共創作了60多個劇本,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郭沫若説過,關漢卿能夠“愛人民之所愛,憎人民之所憎”。他的雜劇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會現實,又關於把現實和理想結合起來,賦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輝,表達出人民的美好願望。

(二)元雜劇知識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1、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説明情節,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説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3、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1)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元雜劇的唱詞按一定宮凋寫成。共分五個宮(五個全音階):正宮、中呂宮、南昌宮、仙呂宮、黃鐘宮,分別相當於現在的c、d、e、g、a五個樂調(譜號);曲牌,相當於現在的調號和板號(如二黃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簡譜中的曲譜和節拍。元雜劇中一折限於一調一韻。

(2)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範或叫“科”“介”,是關於動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見科”“把盞科”“做掩淚科”“內作起風科”等。

(3)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説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敍)、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敍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説明這一點。

此外,每本雜劇結尾處有兩句或四句詩句,用以概括全劇思想,提出本劇劇名。例如,“秉鑑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冤”。末句是戲的全名,“竇娥冤”則是簡名。

(三)概括情節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1、赴刑場(從開頭到“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疏通一段文意,分析一段

【滾繡球】一段反映了竇娥怎樣的性格?

竇娥被綁赴刑場,無情的事實轟垮了她的幻想,她從自己的奇冤大屈中認清了官場的黑暗,吏治的腐敗。她不甘心就這樣糊里糊塗地死去,她要控訴這人間的不平,她要詛咒這封建統治的神聖支柱──天地神祗!在這支曲詞中,竇娥斷然否定了所謂掌握着人的貧賤富貴,生死壽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天地如果確實是公正的,為什麼現實中總是那樣黑白顛倒是非混淆呢?天地不也是欺侮善良者而庇護那些有權有勢的壞人麼?關漢卿在這裏讓千百年來封建社會的受害者通過竇娥的嘴巴把滿腔怨恨火一般噴

射出來。激烈控訴那迫害她和千千萬萬善良人民的黑暗現實。她對於天地神祗和命運的懷疑和否定,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秩序的否定。

【小結】以上這部分是寫竇娥對天地鬼神的怨恨,表現了她堅強不屈的反抗性格。

2、見婆婆(從“(劊子手)快行動些,誤了時辰也”到“不明不暗,負屈銜冤”) 這一部分開始寫竇娥在擁擠中走向法場時的情景。當劊子手問她可有親眷要見面時,竇娥的一段唱在結構上與刻劃人物上有什麼作用?

(1)結構:照應楔子中父親竇天章進京趕考的事;伏下第四折竇天章以肅政廉訪使的身份為竇娥伸冤的事。

(2)刻劃人物:更突出了竇娥的滿腔憤怒和滿心悽苦。一個遭受千古奇冤的青年女子,臨死前竟然沒有一個貼心的親人來看望她一下。竇娥估計婆婆今天可能要來看她,可又擔心這種情景會把她氣壞,因此想走後街刑場,避而不見婆婆的面。她以最大的犧牲替代婆婆承受了一切,臨死之前她當然十分渴望跟這個“相依為命”的唯一親人會上一面。可是為了不致於“枉將他氣殺”,竇娥又剋制住自己的感情,情願讓自己的傷口上流着鮮血,而不願在這時候讓婆婆來見她的面。這是何等善良的心地,又是何等崇高的品德!關漢卿在這裏用他極細膩的筆觸,把他的主人公心靈深處最美好最閃光的東西袒露給觀眾看,然後又使觀眾看到它的毀滅。關漢卿就是如此成功地運用了他的悲劇藝術來塑造人物形象的。

竇娥不想見婆婆而婆婆偏偏來了,情節發生了波折,於是竇娥向婆婆訴原委,表心跡,提請求。這中間的一大段科白,既是戲劇情節發展必要的過渡,又有強調竇娥冤情委實不淺的作用。《快活三》《鮑老兒》兩支曲子,唱出了竇娥的冤情比天大,關心婆婆的感情比海深。她的自我犧牲這麼巨大,而臨死前的要求卻如此微小。關漢卿把女主人公對於不公平世道的怨憤和對於親人的體貼結合起來寫,這樣人物的性格豐富飽滿了。然而這樣美好的人將要被毀滅了,觀眾的心也被揪住了,這就充分顯示出關漢卿藝術手腕的高明。

【小結】以上這部分是寫竇娥與婆婆的訣別,表現了也純樸善良的性格。

3、在刑場(其餘部分)

這一部分寫血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亢旱,這些情節怎樣理解?是否是迷信?這些情節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現。這是一種體現作家理想的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從實質上來説,反映了封建社會裏,由於受到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人們對自然界的一些怪異現象,如山崩地裂,彗星出現,長期乾旱等等,還不能得到科學的解釋。如果這些怪異現象出現在階級壓迫極其嚴重的年代,苦痛不堪的人民羣眾便常常把這種自然現象與反動統治者的罪惡聯繫起來,或者以為這是上天對當道者不仁的懲罰,或者以為是王朝末日的徵兆,因而藉機舉事,等等。所以《竇娥冤》這一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一方面非常有力地顯示了竇娥的反抗性格,同時也鮮明地反映出人民羣眾仇恨黑暗的封建統治,要求變革現實的感情和願望。

【小結】這一部分寫竇娥的三樁誓願,是完成竇娥反抗性格的最精彩的筆墨。

(四)分析寫作特色

1、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

2、以唱詞展開人物內心的衝突(怨憤),以科白為輔助手段表現人物心情。 3、矛盾衝突波瀾起伏感情:怨天地,激越奔放──訣別,哀婉纏綿──誓願,激越奔放。

(五)相關知識

1、“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東海孝婦”典故的出處:

(1)“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

(2)“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為之下霜。

(3)“東海孝婦”:出自《漢書·於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後,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於公以為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於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

東海孝婦逆來順受缺少反抗精神。

2、十大古典喜劇:

關漢卿《救風塵》、王實甫《西廂記》、白樸《牆頭馬上》、康進之《李逵負荊》、鄭廷玉《看錢奴》、施君美《連閨記》、康海《中山狼》、吳炳《綠牡丹》、高濂《玉簪記》、李漁《風箏誤》

3、十大古典悲劇:

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高則誠《琵琶記》、馮夢龍《精忠旗》、孟稱舜《嬌紅記》、李玉《精忠譜》、洪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峯塔》